课程设计收获与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23:34

课程设计收获与体会篇1

关键词:家具设计;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伴随着家具产业的蓬勃趋势,国内对专业设计人员的需求量急剧增长。遗憾的是,目前中国家具设计人才匮乏、制作工艺相对滞后的现状与市场的繁荣极不协调,提高家具产业整体素质和解决供需矛盾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因此,作为人才培育基地的高等院校必须发挥人才储备与行业推动的积极作用:结合国情,对家具设计类课程本科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改革;探索并创建新型的人才孵化模式,为家具行业培养和输送优质的、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人才。

一、家具设计课程概述

《家具设计》主要传授家具设计简史、家具设计媒介、命题家具设计及等比例模型制作等内容。该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与产品专业的家具单体设计不同,作为室内空间重要构成的家具除了要满足本身的功能与美学外,更需融入其所处的环境,属于整体设计的范畴;同时,宁波的家具行业发展迅猛,市场对创意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也直接影响家具设计课程的专业比重。

二、国内家具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

国内的家具设计教育起步相对较晚,教学内容及模式大多从艺术设计、材料力学等专业的课程体系发展而来。基于此,家具设计类课程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面狭窄、实验与研究能力培养不足等现实问题。1第一,家具设计课程通常以课堂教学结合社会实践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又细分为理论传授和实验操作两大部分,社会实践一般在课堂理论教学后实施:学生选择定点的实践基地或市场进行考察与实习,结束后交流考察项目及提交实习报告,若通过可获得对应的学分。这种社会实践存在如下问题:学生独立完成考察与实习活动,师生、校企间缺少系统的交流;学生在实习单位参与事务性工作为主,实质性设计操作少。第二,以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随着高校学分制普及、家具设计课程学时减少后,这种方式凸显弊端:教师单向讲授设计理论,缺少对家具设计、模型实验的阶段性辅导;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发挥创意的机会少。第三,以学生最终作业衡量其学习成果。因为缺少过程交流,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以偏概全。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工作将很难体现价值,也会失去学生的认可与尊重。

三、家具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探究

家具设计课程实验教学体系除了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培养实践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拓宽学生对科学认识的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独立、合作、创造性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能力。2经过长期的探究与实践,我们逐渐摸索出一条完整的创新之路:围绕家具设计课程“学为何,如何学,学如何”三大问题,融入项目、师生一体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一)明确学习理由和目的,“学为何”是学生主控方向的基础

《家具设计》是一门专业选修课,学生必须备好理由来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同,否则将面临淘汰或改选。课程开始的第一讲,学生逐个阐述选课理由和自我定位,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作出评判。选课理由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基于家具设计中造型艺术与功能主义完美结合所带来的强大吸引力,乐趣是他们选课的基本因素;其次是期望通过课程学习获得收获;三是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关注与认可;当然还有不少是为了获得学分等一些现实的理由。教师结合学生阐述的理由给予意见及评析:兴趣是良好的开端,但如何延续却需要历练与坚持;想要收获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期望他人认同则需付出更多努力;学分也是学习动力的一种,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要学会转化。总体来说,一旦学生能吸收、领悟选课的缘由和方向,课程教学已然成功大半。

(二)确立学习内容和计划,“如何学”是学生主掌知识的方法

课程内容和实验计划由学生、教师和项目方共同确立完成,学生与教师更多的是一种“共事”关系,而不是尊卑分明的师徒秩序。1.设置课程主题。《家具设计》的课题内容几乎每年都会有更新,如“趣味家具设计”“变形家具设计”和“家具衔接件设计”等。这既有不同项目的考虑,更重要的是设计总在向前发展,技术同步在更新,我们需把握前沿的设计创意。因此,课程内容除了项目介绍和设计方法外,教师与学生必须面对持续的主题更新而不断调整专业技能。2.加强团队协作。学生组队研究课题及确定设计方案,共同完成项目,老师充当引领者、协调者的角色,和项目方一起融入各个团队。如在“家具衔接件设计”项目中:教师与高年段的学生组成教学梯队,和课程学生团队一起研究实验设备及方案模型,合理分配任务;“学长”与“学弟学妹”间的沟通高效且顺畅;整个团队就像一个精密仪器,少个零件都不行。同时,团队间必须存在良好的竞争关系,因为动力很大程度上源自同学间的比较,我们应营造健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协调团队关系及掌握知识。3.运用网络平台。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量是无网络时代100年的总和,如此庞大、便捷的知识储备若不善加利用,就是最大的浪费。家具设计网络课程建设主要分三大块:网络教学视频,线上答疑和线下解析;项目介绍和参考资料平台共享;阶段成果呈递及评价等。4.完善实验室论证。将社会实践和校内实验室论证有机结合:完善专业实验室;模型论证为主、企业实训为辅展开实践活动;模型转化投产后接收市场反馈;教师与项目方全程参与和指导。

(三)健全评价体系和机制,“学如何”是学生获得认可的途径

课程设计收获与体会篇2

本次学习收获很大,我们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课程中,给英国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表现受到英国教师的称赞。本次学习的主要收获是:BteC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HnD专业课程选择、HnD课程大纲解读、HnD授课计划设计、HnD课业设计和HnD课程评估等。下面详细介绍这些收获。

1.BteC教育理念

BteC是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Business&technologyeducationCouncil)的简称。由英国两大职业评估机构商业教育委员会和技术教育委员会合并而成。BteC既代表机构,也代表一种资格。尤其是职业技术资格方面,在英国有广泛性和权威性,BteC已成为英国首要的资格开发和颁证机构。

同时BteC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体系。BteC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提倡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Differentiatedstudentlearningstyles)理念。差异化教学要区别学生的性格、性别和兴趣,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的感受,多得到反馈。还要调整好S-C-L(StudentCentredlearning)和t-C-L(teacherCentredlearning)的比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BteC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

2.HnD专业课程选择

从2010年9月edexcel开始修改旧大纲,2011年7月新大纲已在网站(edexcel.com)上陆续公布,课程有增删,level4和level5也有变化,注意大纲中关于outcome的动词描述。HnD每个专业必须完成16门课程,选课时要注意level4和level5的分值要满足下限,即level4?R65分,level5?R125分,且核心课必选。

3.HnD课程大纲解读

HnD课程大纲主要包括课程题目、学习目标、课程描述、课程内容、学习成果和评估标准以及指导,其中课程内容是授课计划的依据,学习成果里的动词很重要,写课业时要用到,指导里告诉你课业可以采用的形式,与其它Unit的前后关系。HnD课程大纲保证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强调“教学”和“学习”的结果;学生没有考试压力,其考评方式为“课业”形式,即教师根据课程大纲为学生设计课业,学生利用三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每次课业均有三次改做的机会,只记成功、不记失败,也就是说BteC(HnD)课程注重考核学生的成长过程,而非“说教式”、“死记硬背”、“一纸考卷定终身”的应试教育模式。

4.HnD授课计划设计

HnD授课计划主要包括周号,主题、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活动、VaK分析、教学资源等内容。授课内容根据课程大纲来确定。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采用师生互动模式,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演讲、角色扮演等,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学生还要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参与社会实践与调研来完成学习过程。VaK分析是测评学生属于哪种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还是运动型),在讲课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VaK学习模式,这是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前提。

5.HnD课业设计

课业(assignment)是BteC(HnD)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我们在设计课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最好所有的课业都用统一的模板,这有助于让学生快速浏览他们所需的信息,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应当做什么。

(2)每门课的课业数最好别超过3个,每个课业都设计D2,保证学生按时交课业。

(3)在设置课业时,第一份课业可以留下1-2个m(或D),让学生继续努力;第二份课业不仅要补上剩下的m&D,而且可以有与第一份课业重复设计的地方。每个m&D等级在2次课业获得机会,如下表所示。

(4)如果1门课程只有1份课业,那么可以在这份课业中设计所有的p、m、D。例如,project这门课就是特例,它只有一份课业,包括plan,design,build,test,presentation,report.

(5)我们为学生提供机会p、m、D,而能否得到这些,是学生的责任。

(6)课业设计最好有工程背景和上下文,课业里task的设计最好是开放式(没有唯一的答案)。

(7)每个task都需标注要求细则,不要把criteria/outcome直接作为task的题目,那样学生并不明白要做什么。

(8)课程大纲content中涉及到的eg.,设计课业时不需要都考核,有一些即可,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课业(tasks)了解和应用相关一些知识,就达到目的了。

学生要依据课业里的任务内容,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讨论、研究、调研、案例分析、实验观察等活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导师的角色。学生做课业用到的参考资料一定要写清楚,教师把批改作业的痕迹展示给外审。课业成绩评定原则:必须所有p都得到,才可能得p;只有得到p,才有可能得到m;只有得到m,才有可能得到D;只要得到一个m1.X,就可以得m1(D与此相同);只有得到m1,m2,m3,才有可能得m(D与此相同)。

6.HnD课程评估

BteC有一整套权威的、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edexcel将通过内、外审核的办法实行监控管理。开办BteC(HnD)课程的学校要建立由学校领导、教师组成的BteC课程内审工作小组,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跟进”式的内部评估;每位教师都应该参与内审工作,内审员不再对学生课业进行评判,而是评论课业的设计和教师所给的评判是否公平。edexcel每学期将组织专家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审查考核,确保全世界范围内学生能够学习统一的、高质量的、标准的课程。

课程设计收获与体会篇3

【关键词】体验;探究;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

科技教育要站在“普及”的地平线上,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到科学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来,在动手中创造和收获,在观察中发现和感悟,在体验中探索和开拓,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扎实科学的方法,延伸科学的兴趣。因此,“创想种植园”的诞生将为每个孩子怀揣的一粒“科学种子”,开垦出一片自然的、生态的、和谐的“土壤”,梦想着有一天它能如种植园里的植物一样生根发芽,继而生机蓬勃。

一、大自然是一切的老师:建和谐、生态、自然的教育教学阵地

古人云:师法自然。大自然是一切的老师,她呈现给我们的课题一节比一节美妙,一堂比一堂迷人。创想种植园将“浓缩一个大自然”,让学生在我们别具匠心构建的种植园中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因此,对于种植园的规划我们做出以下思考:

(一)场地的规划

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空间和格局,合理搭配,因势利导,结合地形地势,注意地理位置的高低搭配,干湿分区,光照差异等,分层次创造自然的生态的环境,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石都成为大自然的代言。并做出以下初步规划的种植格局:

1.平面种植: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土壤的容量,平整土地,规范化划分区域,并设置特色鲜明的篱笆分界和利于培植参观的通道,种植利于下种,培苗,扦插等简单种植的季节性、趣味性和创意性作物。

2.立体种植:利用围墙,搭建立体的种植面,丰富种植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的空间落差形成美感,合理搭配种植园的整体格局。

3.复式栽培种植:种植园中地形复杂,土壤中难于祛除石质杂物的地方设置盆栽、槽栽,袋栽,管道水培,无土栽培等植物,充分利用空间,并开辟更多的种植途径。

(二)作物的规划

根据土质状况,地理格局,季节时令,结合植物的特性,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注重过程的原则。

1.季节性常见植物:结合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习性选择好种易活的作物,体现尊重自然,了解常识的基本出发点。

2.新奇特植物:探索不常见作物,以研究运用嫁接、变异、授粉、水培、营养漂浮等较复杂的种植技术研究。

3.作用性植物:根据观赏,食用药用,研究等功用分类种植。

种植园的规划和设想将在丰富有趣的实践中去落实,并不断改进提升。这样的规划要有设计感和计划性的构建和经营;要为推进和深化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凸显校园“人化自然,和润于心”的内涵文化;要为了让每一个人在师生共同走过的这一段历程中成长和发展。

二、探究是科学的生命:在亲手、亲近、亲历中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升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孩子来说,一个充满自然生物的环境,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环境,一个充满体验和探究的环境,就是科学学习的基本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我们的探究将是更有趣味和自由的。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的,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种植园将成为孩子实现科学梦想的训练场,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带着探究的目的,以探究的方式,引领孩子们在其中练就一身的本领。种植园是科技教育的阵地,也是学科课程的重要资源,而每一个阶段的课程活动都应考虑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与自然生命以我们的方式来一次奇特的对话。鉴于此,整个种植的课程我们细致规划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活动内容:

(一)现场勘查、土地丈量、完善设计:

课程内容:1.现场勘查种植环境,记录光照情况,进行土质分析;2.丈量土地,测算土地面积周长,创作种植园的平面设计图。

(二)土壤监测、取样分析、规划种植

课程内容:1.取土壤样品,制作土壤标本,用学过的方法观察和分析土壤成分,科学测试土壤的酸碱程度,描述土壤的综合情况;2.划分年级的种植区域;3.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调查研究作物与土壤、季节的关系,根据实际得到的结果,分析和提出种植意见,并提交土壤与种植园规划的整改意见。

(三)设计挂牌,初具规模

课程内容:1.设计年级种植园挂牌,阅读科学丛书《我的种植园》;2.各年级根据实际划分的要求,了解对应作物种子来源,种植和培育管理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四)活动回顾

课程内容:1.分享前期准备中的收获和感悟;2.呈现初期活动成果,梳理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阶段:耕地和种植

活动内容

(一)整理土地

课程内容:1.了解种植的完整环节;了解下种环节我们要做的准备(播种的行宽、间距、之前的施肥和土壤条件);2.认识耕地相关工具和使用方法;3.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做的事:捡石头、松土翻地。

(二)下种:

课程内容:1.收集作物种子或幼苗;2.准备工具(播种阶段),了解播种的技术要求和工具使用方法;3.播种。

(三)管理:

课程内容:1.成立“爱苗护绿”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规则和要求。2.植物生长情况对比记录(测量作物的高度,叶片数量、颜色、基本形态的变化等);3.开展作物的研究性学习:①了解本植物各生长阶段的特征;②了解作物生长条件的创造和控制方法(光照、温度、水分、肥料等);③了解本植物病虫害表现情况及应对措施;④了解施肥、除草对作物的影响,学习制作人工肥料的方法;⑤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方法,学习扦插、嫁接和人工授粉等技术;⑥辨别种植园的所有作物。3.撰写种养日记,记录体验与收获。

(四)交流分享种植经验和研究成果:

课程内容:1.展示各年级优良的植物品种;2.师生交流种植的经验和方法(汇总和展示观察记录和文字图影资料)。

第三阶段:收获

活动内容:

(一)香甜的果实:

1.认识植物开花结果的重要历程;2.学会采摘或收获成果,认识和了解植物果实的价值;3.品尝劳动成果,开展内容丰富的劳技活动。(摘果比赛、果蔬DiY等)

(二)智慧的传递:

课程内容:1.将收集的资料分类整理;2.以《植物的一生》为主题,开展经验和过程交流活动;3.规划下一期的种植课程。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是一个学科的突破。教材、教室、学校都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种植园的成立将带着学生去向一个更为开放和神秘的未知世界。在“创想种植园”的系列活动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种植、管理、收获等活动,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成长历程,激发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增强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种植是需要付出和等待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能锻炼孩子们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生活态度。我们展望:当收获的季节来临,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朵美丽的花,一株挺拔的苗,一颗香甜的果,更收获了一种珍惜劳动,呵护劳动成果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一种体验到收获和分享到劳动成果的成功感。当然这种收获里包含着沉甸甸的经验和发展成长的机会,并延续到下一个课程里,反过来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同时,希望通过我们巧妙的用心,让孩子们真正获得一缕关注生命的温柔目光,一颗关爱自然的敏锐之心,一双呵护自然的灵巧小手,更希望每一种获得都将为孩子们的科学梦想添上一双有力的翅膀。因此在建构“种植课程”中,要尽量丰富科学的研究性学习,通过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培养团结合作,分享交流,观察思考的品质,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种植技能。如在种养阶段,植物的生长还是未知世界,必定会有很多预想不到的状况发生,并非一帆风顺,甚至会一波三折,我们把每一个生成都当做历练学生最好的机会,放手让孩子们去组织解决这些突发的情况,哪怕是失败了,也是最宝贵的获得。我们就是要通过观察、调查、收集等科学活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和体验科学学习和探究的全过程,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

三、合作是现代公民的素养:在参与、合作、创造中发掘师生的潜力

(一)学科“合作”:教育要带着开放而包容的态度,构建大的课程观。这样才能让老师们从自己的学科领域里跳出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观念。避免简单粗糙的学科分类,割裂了认知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种植园的活动中,我们让数学老师教我们测量土地,计算土壤的容量,让美术老师帮助我们设计最美的蓝图,最个性的标志,请语文老师来指导我们的观察日记,分享我们的阅读。就如虎添了翼,我们想和每个学科产生共鸣,发生超越。孩子们有获得,才能在我们的共同的编织里丰富和坚实起来。各学科就应该这样亲密地互相需要,互相充实,互相成长,继而形成较为成熟的校本课程。

(二)生生合作:“创想种植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基地,种植园的多数活动都需要孩子们亲力亲为的行动来实现,若能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定会优化教育教学的管理,带给师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在每一个阶段,我们的孩子要在小组里完成规划设计,制作方案,记载观察发现;在专门成立科学研究室,让孩子们的研究学习成为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并成立护苗爱绿小组,让孩子们在集体里主动承担适合自己的角色任务,且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三)师生合作:“教学相长”。我们会惊喜地发现,随着种植园各项工作的推进,孩子们会有很多比成人更细腻和有趣的发现,这些必将丰富和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们如获至宝地收集这些资源。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指导和帮助更应落实到教学中,让孩子在我们的扶持下开展研究活动。我们希望在每个完整的探究和体验阶段都能收获师生智慧的结晶,劳动的成果,在较为成熟的校本课程中体现出:

教师方面:形成课程教案集,阶段计划和总结,活动反思,技术指导知识链接,图表的设计和改进,生成资料收集等,并善于及时捕捉有价值和意义的细节和场景,留存图片或视频。

学生方面:调查表,种植日记,观察日记,植物生长记录,活动感悟,制作标本,收集资料等。

同时,在同一个平台上,同一种要求下师生都能做到:

1.灵活运用图、文、影像、ppt等多媒体形式制作的阶段计划、总结和成果汇报;

2.阶段内各项活动指导方案及活动总结反思;

3.根据实际巧妙设计各活动中利于过程记录的图表,并详细登载和留取数据,图片和影像;

4.形成成熟的校本课程。

“创想种植园”是师生科学实践探究的一块得天独厚的基地,是萌生科学灵感的温室,今天我们才刚踏上通往它的那条小径,无论我们在其间能收获什么,我们都愿意坚持而坚实地走在上面。

【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收获与体会篇4

关键词:融合;课程;信息技术;初始机器人

“十二五”时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大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力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培养创新型人才

方面的优势。从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激情燃烧中起步探索,遭遇并突破发展“瓶颈”,迎来了“整合”的不断普及与深化,以及以发掘课程内涵为主要标志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新时期。如今,突破教学重点、难点逐渐成为最主流的“整合”方式。“整合”已经从课堂教学的走向课堂教学的核心,成为教师设计、组织教学的重要方式。下面就笔者设计的《初识机器人》一堂课,谈谈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课程融合应注意的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书本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面对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很多学生都慢慢地舍弃了书本这个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一种误区,只要听教师说,看教师演示,就知道怎么操作了,书本基本没用。其实,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单只是从网上获取信息,而且也包括从其他各种媒介当中获取信息。

《初识机器人》这是一节理论课,对于习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兴趣大不如前,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器人的概念,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笔者设计了一个“凭借文本、自主学习”的活动环节,让学生自己去读教材,找到机器人的概念,再结合自己对概念的理解,与其他人讨论交流,得出能称之为机器人的三个基本条件。在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需要用到平时语文知识,通过字面理解字面背后的含义,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学生不但知道了什么是机器人和能称之为机器人的

三个基本条件,并且对书本这个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有了一个新

的认识,从小培养了他们会读书、乐读书,打好了学习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为了发展学生创新等高级思维能力,笔者在课末设计了一个“设计未来机器人”的教学环节,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运用这堂课前半部分所学的知识,设计未来机器人。通过这个环节的活动,学生大胆猜想自己设计的机器人的外形和功能。有的学生会想到平时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交通拥堵

的现象,进而设计了一款“飞鞋”,这双鞋子会自动判断当前的交通情况和风向等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飞行路线,跑起来比刘翔还快,这充分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有的学生会想到设计一款环保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能通过自身携带的检测器等传感器部件,监测大气指数,然后传输给电脑芯片做出相应的判断,最后利用机器人自身的手臂把废气吸入转化成清新的氧气。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奇思妙想在课堂上不断的闪现。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要将这节课所学的机器人的概念用

到设计当中,还要考虑机器人的外观、功能等等,并画出小组讨论的设计方法。这就涉及信息技术、美术、语文等多个学科,体现了学科之间融合的重要性。“设计未来机器人”这个环节让学生进一步对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叹人类文明的伟大,而且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发展学生呈现、交流、分享带来的情感体验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特别是不懂与人分享,这都是非常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分享平台,让学生通过这个平台试着与他人分享,懂得与他人分享、乐于与他人分享,得到分享的快乐。这堂课,笔者在学生汇报完小组设计的机器人后,让他们利用微博这个交流平台,通过文字、投票、图画,甚至语音等手段分享他们设计的成果,分享他们设计的体验,收获其他人的评价,收获分享的快乐。

课程设计收获与体会篇5

[关键词]中澳合作项目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

一、引言

在中澳合作教学实践中,强调课程及教学的应用性、动态性和开放性,引进澳方的taFe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与澳方接轨,评估体系不以一刀切的片面方式评判学生的能力,这些对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大有益处。但是国内与国外的教学情况有诸多不同,仍须探索出一条中外结合的新路子。

本文以全国首批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认证试点院校――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中澳合作高职艺术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二、高职项目合作课程与职业资格的对接

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提出了中澳方共同备课的模式,在澳方提出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中澳双方共同商讨决定,最终形成教学计划和相关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结合taFe的技能培训包,采用项目模块课程的方式。

1开发理念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澳合作国际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整合中、澳双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资源,联合培养精通艺术设计、了解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行业急需的创意、设计与行业制作人才。

2开发目标

学生将成为国际文化背景及一门以上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在广告公司、出版社、影视制作公司、网络公司、商业公司等独立承担多媒体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版面编排设计及平面设计等专业工作。

3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通过以项目课程引导为主,互动式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网站的艺术设计、网页编辑制作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设计与制作完整的网站项目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网页设计制作职业岗位的需求。

中澳合作艺术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按照澳方四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来组织制定,分为两个阶段的两门单元制专业课开展进行:Buildandlaunchawebsiteforsinailbuslness和Designdynamlcwebsitetomeettechnicalrequirements。前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小型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通过市场调研并选取市面上具有广泛需求的三个项目――newsletter、Blog、小型商务网站作为项目课程的教授内容。后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选取两个项目――onlinebookingform、onlineshoppingcarts作为教授内容。教学内容的组织如图1所示。

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学生持有“双证”,即毕业生要求同时具备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中澳合作办学使得毕业生拥有中澳方的大专毕业证和澳方的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对照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四级证书对应的是高级技工,监工的职业要求。为使学生能灵活的在国内外就业,获取国内高质量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并结合了多媒体应用设计师考试的内容。中澳方职业资格的对接与项目课程的双证融通方式如图2所示。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考试是全国以考代评的考试,通过考试的人员可以获得中级资格(水平)认证,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分量。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的实践技能操作部分主要分为四部分:多媒体应用的策划与设计、多媒体素材的制作和集成、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示例、多媒体数据库及分布式多媒体系统。其中,中澳项目课程中的newsletter、Blog、awebsiteforsmallbusiness基本涵盖了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示例的内容,onlinebookingform、onlineshoppingcarts又基本涉及了多媒体数据库及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内容。同时,项目课程的实施开展,使得学生整体思路清晰,对多媒体应用的策划与设计掌握得较好,多媒体素材的制作和集成方面也有诸多实践。因此,中澳合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的项目课程实现了较好的中澳方职业资格的对接,学生在项目课程后经过适当的辅导,补充部分知识和技能,可以参加并获得多媒体应用设计师考试的证书。

三、高职合作项目课程的实践

1基于项目管理体系的项目课程的实践

为更好的监管教学过程,参照项目管理体系将中澳合作项目课程的流程进行分解,每个项目课程的开展分为五个阶段:启动――指导学生完成分组(2-3名学生成组),从实践性、科学性、综合性上考量项目,确定项目主题;计划――指导学生调研、分析项目,包括对实际环境、文化背景、形象、功能作用,同时参考同类项目,并收集整理资料和图片;执行――指导学生通过草图的设计,构思完成初步方案;控制――指导学生调整并确定方案后设计制作正稿,以及讲授网页的设计与制作;收尾――指导学生进行展示处理以及把控整体质量。

在每个阶段设置里程碑进行检查,启动阶段为确定主题,计划阶段为项目设计规划书,执行阶段为草图的设计,控制阶段为项目功能模块的实现,收尾阶段为验收项目。通过项目管理使得项目课程有序、有效的开展。

2中澳合作项目课程的教学技术

思维导图在项目课程中最初起到发散思维、创新创意的作用,最后起到收敛思维、总结整理思维的作用。在中澳合作项目课程中思维导图是用得最多的教学技术。在启动项目进行项目计划时,很重要的一步是调研和Swot分析,然后根据上述的研究基础写出一份设计规划书,接下来小组对设计规划书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形成思维导图后再进行草图的绘制以及后续的正稿等制作。

网络视频互动课堂是现代远程教育中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教学技术,能使远在天边的人实现近在咫尺的实时交流互动。首先网络视频互动课堂要求参与互动课堂的双方具备语言顺畅沟通的基础,要求参与互动课堂的双方具有相等的专业项目基础。这种课堂教学使双方能获取第一手的最前沿的项目课程讯息,更大层面上激荡思维火花,真正意义上实现中澳教学资源同步。

预计网络视频互动课堂教学技术将在中澳合作项目课程的深入合作中采用并推广。

四、开放式的高职合作项目课程考核评价

在项目课程的考核评价上,改变原有的静态的、终结性的考评方式,采用开放式的动静结合的考评方式。

中澳合作项目课程的考评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评价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评价、学校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社会评价环节。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社会评价环节建立了操作规范和实施方法。

其中终结性考核即为期末考核,一般安排一个大作业作为期末考核内容,占总评的30%。过程性考核是一个动态过程,能较客观的考查一个学生的总体状况,占总评的70%,主要由平时分(占过程性考核的20%)创新分(占过程性考核的80%)组成。其中平时分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到课出勤率、课堂表现情况以及平时作业提交的质量等,创新分主要考查学生的拓展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它由以项目课程为基础开展专利开发、开展校内外比赛等组成如图3所示。

在开展中澳合作项目课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运用项目所学知识与技能,参与各类型的比赛,特别是进行专利开发申请。专利开发的难度远比参加校内外各类比赛要大,但其获得的成就感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攀升,项目课程的开展与实践对学生的技能素养的培养十分有效,2011年就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学生外观设计专利24项。

五、高职合作项目课程的几个衔接问题

随着教育国际化教学进程的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渐被破解,实践经验越来越丰富,中外合作教学的质量将不断递增,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和高技能水平将促使教育水平、教育技术、教育管理的不断提升。

中澳合作教学的课程中有三分之一的内容由澳方特派教师讲授,三分之二是由中方教师讲授。教学大纲统一由澳方提供,并由澳方协助中方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估。针对由澳方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中方再进行教学计划、教学资源等的撰写与编排。

针对中澳合作课程的流程,有如下一些衔接点需要协调解决:

1中澳合作课程的动态开放性,即这些课程的设置是由社会、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如果市场需求这些工作岗位,则应开设相应的课程,反之则不再开设该课程。同时课程中选取的项目也要紧跟市场的需求。

2中澳合作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制/修订周期较长,使得中方教师接收到教学大纲后,备课的时间相对非中澳合作课程的要紧凑一些。这促使了从事中澳合作教学的教师每学期都需要不断地快速地吸收先进知识,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使之能更好地从事职业教育,当然这样的教学也是符合职业教育观的。

3中澳合作课程中使用的教学资料和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澳方引进。但是没有经过中方教师的筛选、整理和消化,直接拿这些资料来授课,容易使学生学到的东西没有用武之地。需要强调本土化,剔除不符合中方教学情景的教学资料和内容。同时有必要积极探索中澳双方共同开发教材等先进学习资源。

课程设计收获与体会篇6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五年级教研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十一月中旬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第六届 教学节,七位教师分别代表各组讲了课,三节评为优质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六年纪《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四年纪 《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纪《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逐渐缩短的规律。得出两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综合起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 反思 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 李巧莲老师以《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获市教学能手; 在11月30日进行的处第5批“推门好课”教师的复查验收中,梁爱英 黄丽娜 王桂荣三位教师的《乘法的简》课被评为特优课;阳泉市陶行知研讨会作课《乘法的简》受到与会的教师好评。12月22日山西省示范小学验收时王桂荣的《认识一位小数》受到验收老师和领导的好评。12月中旬,4位教师参加了山西省《教与爱》名师授徒研修部的学习培训,聆听名师杨少波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开教学,受到名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一月十二日王桂荣赴盂县作课,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石晨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本学期我们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一条龙,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家长评一条龙,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周五下午学生以小组评定等级后带回家,有时把班里同学好的作业带回家,双休日家长对孩子一周的学习、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对比后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周始老师综合激励换星,(2个优a换1枚章)学生每周都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又转化为每天的学习行为,使他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不断地吸取经验,经常进行弥补,月末进行争星活动,学生在一个月内品尝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或向他人学习,每一个月是一个新起点,学生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将学生的学习距离缩短,(9、10、11、12、1)五星级作业评定,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 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校园网,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全体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分了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统计与概率四个领域来命题,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在11月12日进行了期中质量检测,全校学生全都参加,及格率为97%,优秀率为78%。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课程设计收获与体会篇7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五年级教研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十一月中旬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第六届教学节,七位教师分别代表各组讲了课,三节评为优质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六年纪《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四年纪《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纪《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逐渐缩短的规律。得出两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x交融,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综合起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李巧莲老师以《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获市教学能手;在11月30日进行的处第5批“推门好课”教师的复查验收中,梁爱英黄丽娜王桂荣三位教师的《乘法的简》课被评为特优课;阳泉市陶行知研讨会作课《乘法的简》受到与会的教师好评。12月22日山西省示范小学验收时王桂荣的《认识一位小数》受到验收老师和领导的好评。12月中旬,4位教师参加了山西省《教与爱》名师授徒研修部的学习培训,聆听名师杨少波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开教学,受到名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一月十二日王桂荣赴盂县作课,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石晨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本学期我们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一条龙,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家长评一条龙,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周五下午学生以小组评定等级后带回家,有时把班里同学好的作业带回家,双休日家长对孩子一周的学习、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对比后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周始老师综合激励换星,(2个优a换1枚章)学生每周都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又转化为每天的学习行为,使他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不断地吸取经验,经常进行弥补,月末进行争星活动,学生在一个月内品尝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或向他人学习,每一个月是一个新起点,学生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将学生的学习距离缩短,(9、10、11、12、1)五星级作业评定,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校园网,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全体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分了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统计与概率四个领域来命题,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在11月12日进行了期中质量检测,全校学生全都参加,及格率为97%,优秀率为78%。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课程设计收获与体会篇8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五年级教研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十一月中旬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第六届教学节,七位教师分别代表各组讲了课,三节评为优质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六年纪《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四年纪《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纪《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逐渐缩短的规律。得出两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综合起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李巧莲老师以《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获市教学能手;在11月30日进行的处第5批“推门好课”教师的复查验收中,梁爱英黄丽娜王桂荣三位教师的《乘法的简》课被评为特优课;阳泉市陶行知研讨会作课《乘法的简》受到与会的教师好评。12月22日山西省示范小学验收时王桂荣的《认识一位小数》受到验收老师和领导的好评。12月中旬,4位教师参加了山西省《教与爱》名师授徒研修部的学习培训,聆听名师杨少波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开教学,受到名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一月十二日王桂荣赴盂县作课,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石晨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本学期我们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一条龙,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家长评一条龙,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周五下午学生以小组评定等级后带回家,有时把班里同学好的作业带回家,双休日家长对孩子一周的学习、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对比后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周始老师综合激励换星,(2个优a换1枚章)学生每周都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又转化为每天的学习行为,使他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不断地吸取经验,经常进行弥补,月末进行争星活动,学生在一个月内品尝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或向他人学习,每一个月是一个新起点,学生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将学生的学习距离缩短,(9、10、11、12、1)五星级作业评定,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校园网,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全体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分了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统计与概率四个领域来命题,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在11月12日进行了期中质量检测,全校学生全都参加,及格率为97%,优秀率为78%。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课程设计收获与体会篇9

毕业院校:北京林业大学

获奖情况

2005-2006学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2006年在“学习,创新,成才”征文比赛中获三等奖

英语.计算机水平

英语:Cet六级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计算机:全国计算机二级VB证书绘图软件autoCaDmaYaadobephotoshaop7.03DmaX以及word.excel等办公软件

教育背景:

2003-9------2007-7交通工程(汽车运用方向)

主修课程:内燃机理论汽车构造与理论汽车电器汽车运用工程交通工程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材料液压与气压传动工程测试技术电子电工技术人机工程学生产管理等

2005-9-------2006-7辅修计算机专业

辅修课程:数据库与SQLSerner2000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与网络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及应用ViSaUaLBaSiC程序设计及数据库应用开发动态网页设计与weB数据库开发等

社会实践及学习情况

2006暑假汽车专业综合实习

实习内容: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北汽福田汽车厂.北京吉普汽车总装车间.交通部汽车试验场等与汽车有关的生产.试验部门进行参观实习

实习收获: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的强化了专业知识

学习期间校内实习中心实习

主要内容:发动机拆装实习金工实习(洗.刨.磨.铸造.焊接)齿轮传动系课程设计

实习收获:锻炼了动手能力,加深了对理论课程的理解

2004年---2005年北京林业大学团总支成才成长中心副部长

主要工作:出色完成2004年工学院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协调组织小组工作人员,并承担对申请资格进行审核,签字仪式说明会的筹划主办,诚信资料库的建立以及后续相关的信用监督工作

工作收获:培养了协调组织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较好的具有了独立计划组织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

2003年至今北京林业大学篮球裁判组优秀裁判员

社团描述:负责院系及班级篮球比赛裁判工作,为篮球运动爱好者创造交流学习的环境

参加活动:2005年春季北京市高校乙级篮球联赛纪录员,课余时间校内篮球比赛裁判员

社团收获:丰富了课余时间,社交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补充材料

机动车驾驶执照

国家二级篮球裁判员

自我评价

稳重大方,乐观开朗,容易与人相处,上进心非常强,遇到问题时善于思考并能积极地找出相应的较系统的解决方案,喜欢读书求知欲强烈,比较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经常跟同学去打篮球。

课程设计收获与体会篇10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室内设计、项目制教学

一、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建构主义哲学思想影响下出现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主张用多种方式表达教学内容,主张以“学”和“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的知识并非通过教师的传授来获得,而是在真实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学习伙伴的协同,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过程而获得。[1]项目制教学正是建构主义学习观所倡导的符合学习主体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项目制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建构性学习模式,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求知。项目制教学的过程是以项目为导向,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的过程。[2]项目制教学的实施按照设计工作的过程和各阶段的任务展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基于职业的创新、沟通、协调、就业等能力。与传统的课程制教学相比,项目制教学变知识储备为知识的应用,变以教材为中心为以项目为中心,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知识的传授为经验的传授。

二、教学实践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我校室内设计课程项目制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执行办法。下面以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的“综合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为例,进行介绍与分析。首先,教师需要落实真实的课题。此次课程,我们在比较之后选择与我校合作的云堡互联图书馆创意园区的创客空间室内设计项目为课题。在公布课题的环节,除了教师解题,还邀请甲方直接面对学生任务书并解答学生的疑问。课程期间,统一安排学生两次到基地现场:第一次是任务书以后,要求学生带着图纸和卷尺,到现场体验空间,了解其朝向、通风、采光等因素,认识其结构、材料、构造等特点,并对图纸中不明之处进行踏勘和测绘;第二次是在设计中期,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初步方案,到现场再次进行复核,进一步明确细节问题,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课程期间,学生也会根据各自需要,在与甲方沟通之后,单独前往工地熟悉情况。有了这样的真实的课题,就能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课程安排上,我们摆脱了传统教学中先讲原理课再做设计的做法,开课以后直接公布课题,进入项目操作流程,而室内设计原理的内容只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次提纲挈领的讲课,主要要求学生进行自习。项目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到,整个课程被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项目是整个课程的主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或被灌输的对象,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帮助和促进学生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在这次课程中,我们执行了本校任课教师与行业设计师的双师组合模式,本校任课教师重点负责安排教学进度、执行教学计划并导入设计理论,行业设计师则将设计前沿信息和实战经验带给学生,两位老师同时辅导学生,给学生全新的体验。(图3)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学生设计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我们还安排了三次集中讲课(室内设计原理、材料与构造、照明设计),其中材料与构造和照明设计部分分别由这两门课程的任课老师主讲,并结合此次项目开展讨论。此外,我们邀请行业专家做了两次专题讲座。一次邀请甲方建筑师介绍创意园区和众创空间的市场发展趋势和优秀设计案例,另一次邀请设计公司的外籍设计总监介绍创意空间设计中的创意思维,从设计实践讲起,为学生们归纳出有效的思维方法。(图4)这种讲课和讲座,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解决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受学生欢迎,效果非常好。“综合室内设计”是一门3学分54课时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加上基地踏勘、讲座、成果汇报等内容,实际师生在一起进行教与学达到80课时以上,历时16周。在如此长的战线上,除了课题和成果汇报两个首尾节点,我们还安排了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两次汇报,以达到控制教学进度的目的。最后,项目制教学课程的考核重点关注过程和能力。从项目启动开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表现,都会被记录下来作为平时成绩。从学习的角度来说,知识建构的过程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将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提高到40%。在最终成果汇报中,我们邀请来自行业的设计师、来自高校的教师、项目的甲方和任课教师组成四人团队,共同评分。评分标准综合考虑设计概念的创新性(15%)、设计方案的可行性(15%)、设计成果的完整性(20%)、设计研究的专业性(15%)、图纸表达的规范性(20%)、汇报演讲的技巧性(15%)等六个方面,努力使评分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本次课程的最终成果,还评出了一、二、三等奖,由甲方颁发证书与奖金,获奖方案作为甲方的设计咨询方案,后期采用与深化设计则另行安排。

三、教学成果

室内设计课程项目制教学实施以来,从我们教师和学生交流中得到的反馈信息、学生作品参赛所获得的成绩、就业单位对实习生或毕业生的认可度、教育界同行和行业内同人参与我们教学活动后的评价来看,项目制教学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项目制教学充分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室内设计的整个流程了然于胸,学会了在大胆创新和可行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出让甲方满意的方案。汇报环节锻炼了学生表达的勇气和能力。整个项目操作下来所获得的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工作非常重要。在“综合室内设计”课程结束之后,我们给两个班级发放了调查问卷,对学生参与该课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数据了解到:(1)95.6%的学生清楚了解课程的学习目标;(2)78%的学生在课程开始时觉得不太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觉得没有必要安排得这么复杂,但是通过项目制教学课程的学习后,89.7%的学生觉得大有收获;(3)学生通过项目制教学课程的学习之后,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65.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改善,74.1%的学生认为抵抗挫折的能力增强;86.3%的学生感到设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72.5%的学生感到对室内设计职业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职业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其次,项目制教学获得的成果过程清晰、内容完整、图纸表达规范,既有创新概念,又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这些作品除了获得甲方的设计评奖,还在上海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和汇创青春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屡获奖项,教师和专业也分别多次获得指导奖和组织奖。但是,项目制教学因为以真实项目为课题,无法参加一部分指定命题的赛事,略有遗憾。再次,项目制教学对本专业的就业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全校二十几个专业方向中,室内设计专业就业率始终保持前三,设计公司对本专业实习生和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很高,有进一步的人才需求。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一次项目制教学的成果汇报环节,都有参与评分的设计总监和甲方单位,直接和学生谈妥工作签约事宜。最后,最重要的是,在整个项目制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中心和主体,在独立的实践中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技能、能力三合一的完整体系,这正是项目制教学的目标。

四、特色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