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出勤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23:55

学生出勤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中小学;后前管理;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7.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随着现代社会对于中小学教育的不断重视,中小学后勤管理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现代中小学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小学后勤管理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跟不上现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程度,因而出现了后勤给教育拖后腿的状况。这种状况使得学校难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能够保障学生基本的生活的需要,进而逐渐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我们需要对中小学后勤管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为中小学后勤管理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中小学后勤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中小学对于后勤管理不够重视是导致中小学后勤管理存在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因为中小学校领导没有意识到后勤管理对于学生学习、学生发展以及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因而,在中小学后勤管理过程中,对于后勤管理活动采用放任的态度,对于后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用漠视的态度,这直接影响了后勤管理的科学和健康发展,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学校不够重视后勤管理的原因,一是由于学校管理经费的不足,因而学校将有限的资金都投入的教学或者与教学相关的活动中,进而导致后勤管理资金的缺乏,导致后勤管理活动难以正常进行。二是由于学校过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忽视后勤管理的作用,导致后勤管理难以正常进行。

(二)后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差

后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差是中小学后勤管理中问题频发的直接原因。作为后勤管理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后勤管理人员对于后勤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责任,素质较差的后勤管理人员难以承担复杂的后勤管理任务,因而导致了中小学后勤管理中问题频发。首先,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较差。现代中小学后勤管理要求后勤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能够使用现代化的后勤设备,掌握现代化的中小学后勤管理技术等,只有如此,才能够高效地从事后勤管理工作。但是,很多中小学的后勤管理人员都是不能够胜任教学岗位因而安排到后勤的人员,或者是低价招来的文化素质较低人员,这些人员难以胜任要求较高的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其次,后勤管理人员服务意识较差。后勤管理人员服务的直接对象是中小学生,他们的服务意识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塑造。一些后勤管理人员没有爱学生之心,在服务的过程中,服务态度较差,不能够切身了解学生的需求,因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环境不佳,学习状态不好。

(三)后勤管理制度不够科学

健全科学的后勤管理制度有利于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学和规范进行,但是,很多中小学后勤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科学,导致在实际的后勤管理工作当中,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依,造成了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无序性。首先,中小学后勤管理制度缺乏。一些中小学校在运行的过程中,只有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而没有针对后勤管理人员的后勤管理规范,这导致了后勤管理工作在实际的进行过程中,无章可循,整体混乱。其次,中小学后勤管理制度不够科学。一些中小学的后勤管理制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原文照搬其他企业后勤管理制度,没有考虑到学校后勤的实际状况,这导致这些后勤管理制度由于不符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因而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最终沦为一纸空文。

二、改善中小学后勤管理现状的策略

(一)提升中小学校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首先,让中小学领导认识到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后勤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整体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让中小学领导意识到这一点,进而给予后勤管理工作与其重要性相当的重视程度。其次,校领导要在教学活动和后勤管理工作之间取得平衡,使得两者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引进有后勤管理知识和后勤管理经验的人来从事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通过引进有知识和有经验的人来从事后勤管理工作,能够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后勤管理服务。其次,对原有的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通过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能够使其有更好的能力和更大的热情来为学生服务,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和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建立健全中小学后勤管理制度

科学的后勤管理制度有利于后勤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中小学后勤管理制度,促进中小学后勤管理活动的科学、有序和高效开展。首先,针对后勤管理工作的各项实际内容,建立相应的后勤管理制度,使后勤管理活动都能够有制度可循。其次,根据后勤管理制度的实际状况,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状况的后勤管理制度,使后勤管理制度都能够落到实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的中小学后勤管理对于中小学的发展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接受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举多得。因此,在中小学后勤管理的实际工作当中,需要不断地加强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发掘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最终促进中小学后勤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秋琴.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探讨[J].科教文汇,2009(12).

[2]石永超.中学后勤部门育人功能的实践与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08(3).

学生出勤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后勤管理;工作改善

一农村小学后勤工作概述

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只有细致严肃,认真努力地做好学校的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可以说,后勤工作为学校的其他工作提供保障与动力。要想提高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就要首先意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与意义作用。

1.学校后勤工作有利于培育学生。在学校后勤人员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直接或者间接地和学生进行接触与打交道。除了在这种过程中对学生直接进行教育之外还可以通过展现后勤工作人员优质的服务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来感染与影响学生。这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是课堂教学所不能企及与达到的效果。后勤管理工作所创造的环境是校园环境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达到育人的效果。

2.后勤工作是学校体育、智育、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学校的后勤工作是学校体育、智育、德育的重要物质保证。学校的体育器械设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德育处的办公用品等一些列关于学校的物质财产都是后勤部门管辖的范围与责任。保证这些物品处于良好使用状态是后勤部门的职责。比如,如果学校教室里面的窗户、灯等物品坏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物品,但是窗户发出的沙沙的声音,以及灰暗的环境上无论对于老师的智育教学还是学生的正常学习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不理影响。只有后勤管理人员一门心思想方设法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才能为学校的体育、智育、德育教学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加大对于后勤工作的投入,加强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是积极调动学校教学工作者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后勤工作者为老师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排忧解难,增加他们教书育人的干劲与信心。

二提升后勤管理工作的措施

1.培养后勤工作者的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根据目前的调查研究,在一些地区的一些学校,由于有些领导同志没有充分意识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一些后勤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态度不够端正。所以要想做好后勤管理工作,首先先要摒弃忽视后勤人员与后勤工作的错误观念思想。在具体环境中,将后勤工作人员与学校的教学人员同等看待,一视同仁,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与和谐。同时要加大对于后勤工作人员的经费支出,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福利,建立后勤工作人员工作正常增长机制,关怀后勤工作的人员的衣食住行,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就后勤工作人员而言,也要端正工作态度,不能将过且过、麻痹大意。举例来说,对于学校负责安全保卫人员来说要提高工作责任感,有防范意识,防范于未然,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要有预测危机的能力。针对学校在楼梯走廊推搡打闹等现象,要及时劝阻,劝告不听应该报备与班主任或者是学校主要负责人等。制定好预防踩踏事故等现象预案。对于学校食堂,要及时检查食堂事务安全问题,防止食物中毒等频发现象。这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后勤工作人员是现在学校后勤管理部门需要的人才与业界良心。

2.建立健全学校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科学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后勤管理工作的制度基础,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着手,坚持用规章制度来管人,用规章制度来管事。首先应该建立以办公会议或者是行政会议为主的议事选举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科学、有效的处理与解决学校后勤工作中各项重大的事务与议程。发挥群众的智慧、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后勤员工最切实的利益需求,增强后勤管理的领导机构的内部团结合作,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在制定完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后要遵照规章制度办事,做到学会用规章制度来规范约束自己,杜绝自以为是,我行我素的散漫作风。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后勤员工应该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还要建立相应的工作职位责任制,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使得后勤管理工作能够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正常轨道上,使得每一项工作尽量出现的是都有人负责,并且都没有人重复负责一项工作。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效率的最程度的提高。最大的激发后勤员工工作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3.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后勤管理队伍。首先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具有“事杂、人多、摊大”等特点,因此后勤管理的工作难度很大。如果后勤管理内部形成不了合力,领导组织能力不够,就很容易发生人心涣散、内耗现象,这样就容易出现后勤工作出现失控与混乱局面。所以领导班子队伍是决定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的成败关键因素。要认真选拔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秉公办理解决事务、富有真才实干精神的管理出人才进入领导班子,发挥其带头与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在员工内部引入正常竞争机制,坚持因岗设置人员,因事情设置岗位的机制,优化后勤员工队伍,努力精简机构人员,不要雍容繁杂,同时打破员工任职终身制的制度。

4.打理好钱财物。众所周知,钱财物是一个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血液,没有钱财物,各项工作也无从考虑与开展。因为学校的各项经费来源主要是生均公用经费,而且国家对于这项经费的监管力度大,所以要保障这项经费的每一笔钱都用在用在实处,用在刀刃上面。做好各项物品出入库登记,加强对学校物品的管理,注重勤俭节约。由于当前教育新机制刚刚运行,特别是经费相对短缺的农村学校来说,教学设施不足、经费不够仍然是困扰学校发展的一个因素,所以要注重勤俭,对于每一根粉笔、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都要节约利用。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应该树立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并且感染带动身边的人。

学生出勤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小学学校后勤;管理现状;对策

小学作为我国教育部门的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及国家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国教育部门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后勤综合管理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小学学校在后勤综合管理中的制度还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对于我国小学教育及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发现小学后勤综合管理中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学学校后勤综合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学校后勤综合管理工作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管理人手不足,管理人员文化知识程度偏低,总体的职业素质不高,还存在着某些后勤工作是由教职工人员代替,或者由老年人及残疾职工代替等现象,在文化素养及生活方式方面都有所欠佳。这是我国小学学校忽视后勤管理工作,不重视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及服务素质造成的。

二、小学学校后勤综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思想陈旧

在小学学校后勤管理中思想陈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目前许多小学学校没有把后勤管理工作当成一个独立的工作岗位,而是归为行政工作来看待,这就导致管理人员职责不够明确,管理效率降低;其二,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属于编制人员,就是俗称的“铁饭碗”,所以后勤管理人员养成了懒惰的性格;其三,许多小学学校不重视后勤管理工作,没有意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不重视后勤管理的工作质量。所以,目前我国小学学校后勤综合管理工作思想陈旧,学校领导观念过于传统,这就降低了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

2.管理体制陈旧

小学学校后勤管理体制陈旧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学校的管理没有一个独立的管理体制,而是属于学校领导管理;其二,学校的后勤管理体制中没有后勤咨询制度,即使有些学校设置了后勤咨询制度,服务态度也非常差,管理人员在工作方面没有积极性。此外,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性,工作人员都拿着固定薪资,并不主动创新管理制度方法。

3.管理人员缺乏素养

据了解,我国小学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多为一些教师职工家属,很多人不具备专业的管理水平及管理素质。学校缺乏具有专业性的后勤管理人员,现在的管理人员的专业度和对工作的态度都比较低,无法满足后勤管理工作的需求。在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工作之前,学校也没有进行专业培训,这就造成了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低下。此外,我国没有设置专门的后勤管理专业,这就造成了学校后勤专业工作人员的短缺。

三、小学学校后勤综合管理中的改善策略

1.创建正确的后勤管理思想

后勤管理工作是为学校、学生及教职工服务的,后勤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的工作性质,主动联系学校各个部门,了解部门需求,站在学校及教职工的立场上,提高服务质量。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薪资是由学校发放的,这就导致后勤工作人员过于依赖学校,也影响了后勤管理质量。所以后勤管理人员要明白自身定位,正确对待后勤管理工作,满足学校及师生的需求。

2.完善管理制度

改善小学学校后勤管理现状不只是要求工作人员改正,学校方面也应该采取措施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使其能够明确后勤管理工作的内容,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其中还应设置专门的咨询部门,为学生及教职工提供咨询服务。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还要对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及检查,定期查看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3.对后勤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改善小学学校后勤综合管理现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后勤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学校要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让后勤管理人员外出培训或邀请专业人员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后勤管理人员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学校还可设置专门的后勤管理奖励机制,帮助后勤管理人员改变懒惰的性格,在工作中更有动力。学校可以培养内部人才,也可以招聘一些对后勤管理有兴趣且有专业技能的人员,参与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

四、结语

后勤综合管理是小学学校整体管理制度最重要的部分,对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及扩大学校名声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要重视后勤综合管理工作,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建设科学合理的后勤管理制度及后勤管理团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小学学校后勤综合管理的现状,完善后勤管理制度,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学生出勤管理制度篇4

寄宿制小学后勤管理措施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创建和发展解决了教育资源集约和教育质量均衡的难题,同时对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学生每周要在学校生活五天,如何做好学生的就餐、课余生活管理、宿舍管理等成为寄宿制小学办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才能确保后勤服务及时到位的保障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呢?

一、加强后勤硬件建设

后勤服务的对象是寄宿学生,而寄宿生赖以生活的场所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因此,硬件设施的好坏对学生的寄宿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良好的硬件设施就是良好寄宿生活的一半。首先,要加强学校食堂建设。学校食堂建设关系到寄宿生的饮食问题,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寄宿生离开父母和家庭,要在学校里独立生活,吃饱饭、吃好饭能让寄宿生减少对家庭和父母的思念,进而安心学习。同时,科学丰富的饮食对正在成长身体的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其次,要加强宿舍建设。宿舍是寄宿生就寝和课余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寄宿条件和温馨的宿舍氛围有利于学生的休息,减少学生对寄宿的抵触情绪,让其安心于寄宿生活,最终促进其学业的提升。要特别重视宿舍文化的建设和创新,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促使宿舍内成员的团结互助,在学生心理产生家的归属感,相反,不和谐的宿舍氛围会导致宿舍内矛盾重重,不利于学生安心学习。第三,要加强学生活动设施建设。寄宿生饭后活动场所仅仅局限于学校内,如果没有丰富的活动器材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单一而乏味的活动会滋生偷盗、学生矛盾等不良行为,因此,丰富的活动器材和多彩的活动内容是后勤建设的重要方面,对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重要作用。

二、整章建制,加强后勤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是行动的指引和监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寄宿制学校的良好运转离不开后勤服务工作的高效有序,想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后勤管理制度。本文认为可以将后勤管理制度分为三个大块,即饮食安全管理、宿舍安全管理和水电暖基础保障管理。饮食安全管理方面,要从食堂工作人员检疫、食材进料监管、食品加工流程、饭菜留样等方面确保饮食安全;宿舍安全管理方面,要从就寝制度、宿管值班制度、学生执勤制度、宿舍文化建设方案等方面入手,将学生的住宿安全放在首位,用制度确保宿舍安全;水电暖基础保障方面,要从学生的需求和寄宿制学校的有序运转入手,将水电暖维修、故障排查、日常维护等内容纳入到管理制度当中,为常规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只有建立完善了管理制度,后勤工作才能够有序高效的开展。

三、提升后勤人员专业素养

农村寄宿制小学由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加之经费短缺等原因,在教师的配置上不能够完全满足后勤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现有的后勤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素养,胜任各项工作。首先,在人员安排上要科学合理。后勤人员因为其从事的工作比较琐碎繁杂,也有许多体力工作,所以在在人员安排上,既要有中老年教师,也要有青年教师。其次,要定期对后勤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后勤工作中需要接触电、水管、机械等器具,要求后勤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机电知识,定期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确保后勤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对宿舍管理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解决宿舍矛盾的能力,形成宿舍文化创建能力,保证宿舍建设有序开展。第三,合理激励后勤工作人员。后勤工作繁重而且比较脏和累,所以后勤人员时不时会产生抱怨和抵触心理,做好后勤工作人员的心理调适和引导,同时科学的评价他们的工作,并给予一定的激励,最终确保后勤工作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四、加强财务管理

后勤工作是学校正常运作的生命线和保障点,正如油一样,学校的后勤工作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学校经费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投入到了学校的后勤部门。正因如此,就更需要将资金花在该花的地方,让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发挥它的作用。首先,学校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从资金的使用起点到最终产生效益都要有严格的监管。其次,资金的使用要经过校委会的批准,杜绝领导拍脑袋决策,尤其是后勤资金的使用上,总务主任要经过多次论证之后拿出可行的方案,才能将资金落到哦实处。只有加强财务管理,在后勤工作中才能既不浪费钱财,又能合理使用资金,确保后勤工作的高效开展。

五、创新后勤管理理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寄宿生群体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后勤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学校工作和寄宿生,面对不断出新的学校工作和千姿百态的寄宿生生命个体,不能用陈旧的思想和管理去管理。相反,学校的后勤工作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对学校整体态势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在宿舍管理等和寄宿生直接相关方面的管理上,更不能一刀切,不能笼统机械,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对策。只有与时俱进的后勤服务理念,才能最终确保后勤工作契合学校发展要求。

后勤工作的有序和高效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效益和质量,只有从严管理、落到实处,才能将后勤工作的效益最大化,将后勤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秀芬.实施后勤精细管理彰显服务育人功能\[J\].黑河教育,2010,(5):6.

\[2\]张延廷.浅谈学校后勤管理\[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4):164.

\[3\]陆永欣.学校后勤管理必须改革.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5,(9):80-81.

\[4\]沈明柏.学校后勤管理之我见.教育管理,1995,(5):37-38.

学生出勤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后勤;管理体制;创新

1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成果

高校后勤经过近十年的社会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后勤管理体制,总体上实现了准企业化管理,高校后勤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逐步提高,改善了学校的经费结构,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基本实现了如下几点:

1.1政企分开,将学校承担经营、服务职能的部门分离出来组成后勤实体,后勤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实现了管理的企业化。

1.2变学校拨款的无偿服务为用户付费的有偿服务,实现了服务商品化。将过去拨款驱动的运行机制改为市场驱动的运行机制。学校将经费分拨给各单位,对教职工的福利也逐渐变暗补为明补,后勤经济实体以让用户满意的服务换取经济收入。

1.3逐步开放校内市场,引进校外优质服务,实现了后勤服务主体和后勤基础资源配置的社会化。

1.4实体内部建立了适应企业化管理的新型人事、分配制度。后勤实体人员全部列入实体编制,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过渡措施,实行干部聘任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以岗定薪、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5后勤实体与学校建立以合同制约的甲、乙方关系。后勤实体按照甲方的目标责任制,一方面按经济规律办事,加强成本核算,努力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坚持为教学、科研、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同时保证了后勤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对后勤实体加强目标责任的过程管理和监控,以确保其经营服务目标的实现。

党的十五大以来,我校开展了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的,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也正是推进了这一改革,才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形成了有利于学校全面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办学规模到办学条件,从教育质量到办学水平,从后勤保障到服务水平,实现了我校近年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作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为学校和后勤的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后勤也逐步增强了自己养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基本适应学校发展的社会化后勤服务体系。

2当前高校后勤体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还没有实现质的突破,进入良性发展状态的高校还是少数,依然在较大程度上垄断市场,自办后勤;后勤运行效率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领导还没有从繁杂的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学校还承担着办企业的风险,后勤依然是高校中较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方面;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以及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与后勤社会化改革不相适应的方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

3坚持后勤社会化方向,科学创新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把体制机制建设贯彻始终,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上下功夫,使改革进入良性发展状态,提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目前,高校后勤存在的主要矛盾还是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在推进改革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教训、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求真务实。通过改革,科学创新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3.1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并认识到社会化进程的长期性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几年,带来了后勤的快速发展。当前后勤工作的问题,是社会化改革不全面、不深入、不配套的问题,是改革中的问题,而不是改革的方向问题。因此,应充分认识当前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继续下大力气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取代不利于高校发展的旧的后勤管理体制。

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后勤社会化进程的长期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我国正处于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各方面体制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传统的后勤管理体制也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影响,这就决定了后勤管理体制机制还要不断创新,逐步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

3.2基于后勤管理实践,因地因校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后勤管理体制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是要根据国家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不断进行调整、改革和完善的,检验后勤管理创新成败的标准,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的后勤保障,是否有利于改善师生员工的生活,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后勤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所以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基于后勤管理实践,建立切实符合本校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

3.2.1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基于管理实践。不加分析、不从实际情况出发,生搬硬套某些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做法,或机械地按上级指令办事,最终会经不住实践的检验,由此造成的错误决策甚至会造成学校利益的重大损失。决策者应该系统、超前的研究后勤管理理论,重视基层单位在改革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合理的借鉴兄弟高校的先进经验,并将创新方案建立在决策者与执行者、上级部门与基层单位共识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避免脱离实际的盲目决策。

3.2.2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基于本校的实际。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对后勤管理体制的要求也不同,由于高校所处的市场环境和校内情况各不相同,实现途径和进程也不可能完全一致。高校还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阶段性目标。鼓励积极进取,同时也要反对盲目冒进。目前,多数高校成立了后勤服务实体,并在争取做大做强。这种做法实际上不是对每一所高校都适合的。对后勤正式职工多、市场环境不成熟的高校,做大做强后勤服务实体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做大做强后勤服务实体,难度很大,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因此,对后勤正式职工比较少、市场环境成熟的高校,最好的选择是不办后勤服务实体,直接将办后勤的职能交给社会。学校之间没有必要比较谁的后勤实体强大,应该比的是谁有能力快速稳妥地达到改革目的,建立起最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后勤保障体制。后勤服务实体的发展也应讲究策略。应该通过与优质企业的合作,整合资源,借助优质资源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3.2.3管理体制机制要适应所处地区的经济环境。目前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在高校后勤领域的具体体现,高校的后勤管理体制自然就受到所处地区经济环境的影响。当高校所处地区的经济发达、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时,社会能够在更多方面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后勤服务,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会高一些,较多的后勤服务项目可以由社会相关服务企业来经营管理;如果高校所处地区的经济水平不高,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由社会提供高校的后勤服务成本高,也不能达到高校要求的服务保障水平,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就相对低些。后勤管理体制要适应所处地区的经济环境。

3.3继续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坚持育人与效益并重的原则,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

要引进现代后勤服务方式,提高后勤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下,服务也是一种无形的商品。要提高学校后勤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引进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切实提升后勤的现代化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使学校后勤服务成为师生心目中优质的品牌。

要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这种激励作用,对高校后勤市场同样具有较深刻的影响,学校后勤要自觉发挥和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方面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和损失,使各项服务价格低于社会同类服务价格;另一方面了解市场、掌握市场,主动开拓市场,不断地遵循市场调节的红绿灯信号,使服务在实践中增值,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

要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利用、开发。学校后勤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学生宿舍、食堂、商业网点、体育场馆、园林绿化、物业管理、交通运输、医疗服务等。在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生活日常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加以合理开发整合,从而使后勤企业形成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状态。

3.4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类推进我校后勤体制机制创新

3.4.1经营型的后勤产业借鉴国有企业改制,推向市场,推向社会。按照“勇于创新、稳妥推进、资产运营、彻底剥离”的原则,积极将具备改制条件的经营型后勤实体成熟一个改制一个,改成独立法人企业。

3.4.2经营服务型的,如水电暖、物业等,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积极推进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逐步与社会接轨。

教学区物业管理以项目承包的方式引进社会物业公司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管理。教职工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引进社会物业公司,学校改暗补为明补,以往用在职工住宅区保洁、保安及绿化养护管理上的费用按人头直接明补给职工,职工再按社会提供的物业化保洁、保安以及绿化养护管理的服务标准缴费,解决在职工福利上存在的“住校内校外不公”、“单双职工不公”、“住大房小房不公”等不合理问题,有利于改善职工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切实提高教职工住宅区整体管理服务水平。学校教学区、住宅区的单位和个人均按社会收费标准、按实际计量缴纳水、电、暖费,水、电、暖服务逐步与社会接轨,彻底实现社会化。

3.4.3面向大学生生活服务的后勤实体,如学生公寓、食堂等,坚持公益性原则,以服务育人为前提,全面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目前的国情和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在后勤社会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学生住宿、饮食工作的公益性原则,使这样的实体为大学生提供的服务既是有偿的,同时又带有一定的福利性。

学生住宿保障工作是高校后勤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公寓的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实施亲情式服务,人性化管理。对学生住宿收费的同时,也采取一定的免费送电等形式。

饮食经营实行企业化的全成本核算管理,努力提高饮食经营效益,但不能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饮食工作的公益性对饮食服务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饮食服务实体在确保饮食安全的基础上,要加强内部管理,努力降低服务成本、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原材料采购的竞争机制,建立应对物价波动的长效机制,并且积极争得学校支持,从而稳定学校饭菜价格、稳定饭菜质量,赢得学生的满意。

3.4.4社会型的,如校医院、附属小学、幼儿园等,适应医疗社会化改革、九年义务教育的进程,不断推进社会化。

校医院实行经费定额包干,促进其自我发展。校医院干部职工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要加强管理、办好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引入竞争、降低药价、赢得市场,同时还要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经济效益。

抓好附小、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稳定办学规模,从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稳定大学年轻教师队伍。

这种综合型的后勤管理服务模式,既能维持高校安全稳定,又能有序地引进社会上的市场竞争;既能充分地调动后勤职工改革的积极性,又能有力地缓冲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的冲击波;既能显著地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又能明显地降低后勤运行成本。从而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渐进过程中,稳步地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

3.5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3.5.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种工作程序。使后勤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努力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执章必严、违章必究。3.5.2加强财务管理,完善监督机制。一是自觉接受纪委、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的监督,使后勤的经济活动在体制和机制上始终处于有关部门的参与监督之下;二是严格实行工程和大宗物资采购的招标管理;三是加强后勤各单位的财务监控和财务管理,严格财务制度,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努力降低成本费用开支;四是在认真核算各实体的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应的定额费用,逐步推行定额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经济实体管理费的定额监控;五是科学论证、合理使用发展基金,努力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学生出勤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完善管理制度;后勤文化;管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8-0005-1.5

高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现实工作中,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现行的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还是具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体制上,后勤系统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纵向封闭型”,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编制模式;在管理方法上,采取的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法;在效率上,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如此等等,制约和影响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展开。

一、完善管理制度,发挥管理、服务的育人功能

要提高管理效能,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在制度建设上,要从人、财、物方面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在管人方面,要对各岗位人员都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奖惩制度,明确学校校长是饮食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食堂管理员、学生管理员和班主任是直接责任人,明确了饮食卫生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在第一时间上报和处理,尽量减少事故和避免事态扩大,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和影响。在管财方面,制定《财务管理规定》;在物资及校园管理方面,针对学校特点,制定《房产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校园管理规定》《基建管理制度》《学生食堂食品购买、仓储、管理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等,学校坚持实施定点购买粮食制度,做到质量合格、手续完备。将各种制度汇编成册,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讲,让大家从“严、勤、规范、热忱”等方面结合各自的岗位特点创造性地工作。

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既激发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为提高后勤人员自身素质起到导向作用,促进了后勤工作的规范化,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管理有章法,从而提高了后勤工作的效率。

二、创立和谐的后勤文化,增强后勤的向心力、凝聚力

要建立一支良好的后勤人员队伍,不断提高现有人员素质以适应高校后勤工作的需要十分重要。强化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使他们增强服务观念,明确服务宗旨,这是搞好后勤工作的根本。

一是要注重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后勤工作琐碎、繁杂,为一些人所不屑。有的后勤人员认为后勤工作是伺候人,低人一等,有自卑思想,对此,要从几方面做职工思想工作:首先,要有从“小事”做起的思想,“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求员工认识到事虽小,却有关服务大局;其次,要有做好“小事”的耐心、诚心和决心,平衡心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创造佳绩。要潜心研究,制定策略,掌握运作规律,提高技术水平,在“小事”中发挥才智。实践证明,后勤员工的道德水准和职业道德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是要注重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后勤工作由于特性所限,劳动时间较长、劳动强度较大、工作单调琐碎,由此给员工带来较重的心理压力。要善于运用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册、节日聚会、张贴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引导员工重视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卫生,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服务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服务活动,有利于对师生和后勤员工产生影响,营造和谐、文明的后勤服务环境。可以结合食堂工作的实际,在认真执行《食堂管理细则》的前提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比、学、赶、帮”活动。通过活动,可以造就一大批优秀职工脱颖而出,形成一个和谐、团结、战斗力强的后勤集体。另外,通过开展个别谈心、对话交流等形式,使后勤人员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增强光荣感、责任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后勤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效能

高校后勤服务要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改革原有不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的陈规旧习,而且要不断进行大胆创新,这就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加强后勤服务的监督管理力度,不断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效能。

一是让广大师生享受到优质的后勤服务。高校后勤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由学校举办,食堂等办得好坏,学生是没有选择余地的。所以不少后勤服务人员缺少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缺少把后勤服务办得更好的压力和动力,高校后勤服务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广大师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师生们就可以享受更好的后勤服务。

二是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和卫生安全。食堂、超市、学生公寓等后勤服务是学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校师生人数众多,一旦出现侵害师生合法权益或群体性的食物中毒等问题,影响面之广是可想而知的。因此高校后勤服务既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又要加强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师生的安全。

三是确保高校后勤服务能健康地发展。首先增强成本意识,控制支出,减低消耗。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应强化成本、效益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切实加大管理力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为广大师生服务。其次坚持“大宗物品集中采购制”。在学期之初根据工作需要,拟好计划,由高校后勤集中采购或由政府集中采购。再次可以逐步尝试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一件新生事物,必须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在其改革过程中,如果没有竞争,就有可能回到独家垄断经营的老路上去。为了保证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防止国有和集体资产流失,维护文明师生的合法权益,高校后勤服务在迈向社会化的过程中,应弘扬精神文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并采取强有力的监督措施,堵住各种违规现象的漏洞,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学生出勤管理制度篇7

一、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的建立需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搞好学校的后勤建设,不单单是在资金方面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保障,而且也能为广大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有益于学习和工作的环境。假如没有后勤部门的保障工作,那么学校的资金就无法实现合理的分配,这也不利于学校正常工作的进行。搞好学校的后勤管理,实现安静和谐的学校环境和完善的硬件设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除此之外,搞好学校后勤建设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工作效率。

二、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功能

1.计划功能。目标是计划的核心内容,指导着人的实践活动。而学校后勤管理正是这种有目的的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因为计划性,我们就可以自觉地朝着既定方向去努力。因此,在学校后勤管理中,首要的是提出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指导方向;其次,依据目标制定步骤,推进活动的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要通过对事件的客观分析做出可行的计划,从而减少管理动作的盲目性,提高工作者的积极性。通过这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有效地加强了管理建设,进一步地提高质量和效率。便于达到设定的目标,促进管理事业的发展。

2.组织功能。组织能力在团队建设中尤为重要。管理是个具有社会意义的词,它不是简单代表着个人的意愿及单独活动。处在一个团体之中,组织必不可少。针对管理来说,组织就是要系统化,规模化,有序化,它在落实过程中要经受现实的考验并不断完善,从而提高功能战线的实力,有利于整体实力的发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当今时代激烈的竞争促使组织相互合作从而保障了社会建设,推动社会稳步发展。

3.控制功能。控制是权威者的利器,任何目标计划的实现,都离不开整体的指挥。建立健全学校内规章制度,可以充分发挥控制功能的作用。信任和控制在事业建设中都很重要,但相比之下,控制略胜一筹,这足以证明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的项目,它与人打交道,体现了控制的作用。管理中,主要领导人对全体局势的控制便于掌控公司的发展方向,了解公司的发展动态,及时纠正发展过程中的错误方向。有效地规范员工的行为,营造公司和谐的氛围。有了宏观的指导与控制,有了权威的命令,才有内部各方的协调,加强控制,掌握发展的大趋势,增强部门间的制衡,才能更好的保证事业建设和工作稳步发展。

4.服务功能。服务功能是学校后勤的一项重要功能,它在学校后勤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一般来说,后勤工作人员都非常辛苦,他们服务于学生,日常水电暖供应、日常维修、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各类服务活动,都离不开后勤人员的工作。同时,校管理中的其他方面,例如:环境绿化、水电设施、车辆使用等也全部由后勤执行管理。由此看来,学校后勤兼具服务与行政管理职能,在学校机构设置中其地位可见一斑。

三、改善中小学后勤管理的策略

1.提升中小学校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让中小学领导认识到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后勤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整体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让中小学领导意识到这一点,进而给予后勤管理工作与其重要性相当的重视程度。其次,校领导要在教学活动和后勤管理工作之间取得平衡,使得两者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引进有后勤管理知识和后勤管理经验的人来从事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通过引进有知识和有经验的人来从事后勤管理工作,能够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后勤管理服务。其次,对原有的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通过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能够使其有更好的能力和更大的热情来为学生服务,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和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建立健全中小学后勤管理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统一的规划及相关准则,使中小学后勤管理更加标准化、制度化和精细化。后勤系统的治理,所涉及到的工作以及各项繁琐的事物十分混杂。这些特点使得后勤系统务必要拥有科学、完善的保障制度,这样才能让后勤工作更有工作效率,让标准在各个环节中得到最大的发挥,并激发出更强的发展动力。科学的制度可以是后勤工作具备科学和有效的作用,制度的约束可以使后勤工作更具有作用,也可以使后勤工作更加具有稳定性。后勤工作的过程之中,利用科学技术的手段,通过对细微之处的重视及管理,让后勤工作的效果达到最大,充分发挥后勤工作所具备的科学明确的分工和精细的服务效果。

4.注重信息公开,创新管理反馈模式。学校应该对进入学校后勤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必须对其从事相关职业的执业资格进行认定,把信息公开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实行严格的人员流动监察机制,保障学校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的安全。此外,可引入电子信息公开模式,对于员工考核需要实行岗位信息公示,统一安排学校后勤工作的岗位,确定岗位工作信息回馈任务,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瞒报问题,必须具体到岗位,对个人以及相关的负责人进行问责处理。通过与师生互动,学校后勤工作的内容得以公开,使广大师生能够关注学校后勤工作,能够及时了解后勤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敦促后勤人员改正。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的中小学后勤管理对于中小学的发展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接受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举多得。因此,在中小学后勤管理的实际工作当中,需要不断地加强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发掘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最终促进中小学后勤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冯景州.中小学后勤管理常见问题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

[2]柳文平.中小学后勤管理的思考[J].江西教育,2014,第1期(Z3):32-32.

[3]蔡作江.中小学后勤管理问题探讨[J].都市家教月刊,2013,第7期(7):122-122.

学生出勤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后勤管理改革成本管理

一、公寓强化管理的新探索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随着我校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公寓管理为重点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对于学校扩招后得以更好地集中精力抓教学、抓科研,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加快实现向重点大学迈进的步伐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强化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过程中,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这种冲击伴随着招生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教学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因素,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宿舍已经成为新时期我校学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1、开放的社会与开放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学生思想变得更加复杂。大学生的思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学生们受各种思潮影响程度大,观念多元化现象突出。社会各路商家都把校园视为有利可图的市场,纷纷抢占有利地势,在学校四周建起了稠密的娱乐场所、商业网点。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以及市场经济直接表现出来的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不断影响着学生思想,使他们原本就脆弱的道德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

2、学生生员复杂也加大了工作难度。现在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试型的强化教育导致了对德育教育和政治要求相对放松,使得他们当中相当一部份人素质不高。另外,扩招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相对低素质的人群在急剧扩大。学校抓思想、保稳定的压力也越加沉重。

3、新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淡化了学生对学校的依附。近几年各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改革全面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收费上学等等与后勤社会化交织在一起,大学生与社会结合得更加密切,对学生的思想影响不可低估。学生平等的、独立的意识增强了,传统的学生依赖学校的心理在淡化,出现了在心理和感情上分离或游离于学校的倾向。

4、改革后的公寓工作人员思想还没到位,因管理和服务问题引发的矛盾增多。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公寓管理人员,还没有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换,原本与学生是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却常常因把学生视为被管理对象而制造出种种对立情绪。

后勤社会化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难题,这一现象,在全国带有普遍性。对此,许多高校针对新情况、新挑战,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高校的后勤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真心关爱学生。如今,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来说,是一个相当沉重的经济负担,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如果因为我们的责任或者工作不到位,影响了学生们的成长,不仅对不起他们家长,也对不起我们肩负的责任。后勤服务工作也要转变观念,继续深化改革,针对目前工作上存在的不足,认真研究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引进竞争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把学生公寓区建设成为学校省心、学生称心、家长放心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文明生活小区,为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宿舍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

(一)建立科学的后勤服务定额管理体系,规范成本管理

高校后勤近年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的路子,学校与后勤实体的关系由行政隶属关系转为合同制约关系。在一系列的后勤服务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服务项目任务经费的问题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关键;而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定额,则是学校后勤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是正确反映后勤服务中各项资源消耗之间的客观规律、合理规范成本管理的重要途径。以节约后勤服务消耗,为学校合理确定服务收费价格提供依据,成为学校评定后勤实体服务成果及业绩评价的尺度,从而增强后勤服务成本管理意识,实现后勤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

(二)建立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

后勤服务部门与学校形成的契约关系,必然要求甲乙双方都在成本核算上下功夫,精打细算、严格履行双方协议,甲方由此得到可靠的后勤保障,乙方由此得到效益和市场。这既是甲乙双方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所在,又是通过甲乙双方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努力共同实现的,其衡量目标实现的满意程度与质量标准,只能以绩效考评为依据。将绩效考评引入成本管理,是本着“坚持服务优先,质量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绩效考评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提高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的动力和热情,同时依据客观量化的绩效考评指标及奖惩措施,促使后勤服务成本管理不断规范,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在确定绩效考评指标时,应把财务绩效指标与管理绩效指标结合在一起,同时根据管理服务与经营服务的成本管理目标的不同,其绩效考评指标应有区分;同时还应与过程监督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如:对后勤水电服务项目的绩效考评,既要对水电成本的计量及成本费用率等财务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又要把握学校各方面对水电服务的认可程度等指标进行考评,以此激励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三)发挥经济责任制在成本管理中的考核作用

经济责任制是做好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准则,也是规范服务成本管理的依据,更是考核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依据。因此后勤各实体都应根据本单位的服务范围、服务项目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制及细则,并按全面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实施成本控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订、完善和充实。如:学生公寓的服务成本,在确定服务成本范围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在学生公寓管理方面履行的经济责任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加强成本管理是体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社会效益的增长,而完善经济责任制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考核成本管理的效果。

三、结束语

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改革,高校后勤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改革求发展的思想观念,抢抓机遇,扎实进取,促进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为高校实现又好又快的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学生出勤管理制度篇9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需要在市场化、专业化上进行改革与调整,通过“管理”要“实效”。但是由于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我国很多高校的后勤管理改革仍旧面临很大的困境。对此,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的实际,就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困境及其改革措施进行重点探讨,旨在为高校新型后勤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市场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已经实现了很大的突破,后勤管理效率和运行效益获得有效提升,尤其是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已经初见成效。然而,在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监管体制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等方面,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健康发展。因此,当前高校的后勤管理与改革工作,需要理清限制因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这样才能突破困境,提高后勤管理效益。

一、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与改革面临的主要困境

1.校园商业化问题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师生需求的多样化,我国高校多方位、开放式的大型区域教学已取代了以前单一而又封闭的传统院落式区域教学,这一变化使校园中多元化的社会服务网点与日俱增。毋容置疑,社会服务网点给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增加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传统价值理念。

比较明显的是,随着众多社会企业进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区域,各种商业宣传、广告、促销在校园中日益增多,校园中充满着商业氛围,在这种氛围熏染下的部分大学生开始养成了不好的生活观念。例如沉迷物质享受、爱攀比、重功利、金钱至上等等,这些都是由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衍生的负影响。因此,处理好后勤管理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冲突,是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2.后勤体制不完善问题

为顺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日趋社会化。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后勤工作,很多高校逐渐将涉及后勤管理工作的相关资源和人员从高校的行政管理系统中剥离出来。

目前,高校后勤体制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比如有的学校模拟企业机制运营后勤管理,有的直接由社会企业外包管理,也有部分高校依旧保持着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但不管采用哪种模式,均各有利弊,经常导致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职能、职责不清楚、产权划分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①。因此,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突破点即首要任务是解决后勤体制改革和完善的问题。

3.成本有效控制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高校后勤管理中人工成本大幅提高,其日常所需的生活资料价格也不断上涨(如水、电、煤、气等),直接增加了后勤管理成本。同时,由于高校后勤改革工作中存在多方合作的情况,这也使得在后勤管理过程中很难精确掌控成本,后勤管理的社会效益也无法得到精确的界定。此外,高校后勤管理的政策和投入不匹配,以至于一些后勤管理部门经常出现捉襟见肘的窘况。

4.后勤服务水平与质量监管问题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推进,虽然后勤部门的服务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随着高校师生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层次化,以及对学习、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的“短板”现象仍旧存在②。

后勤管理市场运作过程中,经常存在服务范围狭窄,服务品种单一,主动服务意识淡薄,交易手段落后等问题。尤其是由于后勤服务质量监管机制的缺失,使得后勤管理部门过分看重服务成本而轻视服务质量,从而导致后勤服务工作逐渐丧失了市场信誉。如近年来高校食堂经常出现的食物中毒等恶劣事件,与质量监管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

二、构建新型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措施

1.增强后勤管理的市场化、现代化水平

高校后勤部门在管理与服务工作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在校师生权利与利益为根本,在获取相应经济利益的同时,提高自身经营管理的市场化、现代化水平。

一方面,高校的后勤部门可以完全从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中脱离出来,形成完全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高校只需保留自身的监督权即可,这样可以更加充分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高校的后勤管理。另一方面,进驻高校的社会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完善企业内部的职责与奖惩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市场服务意识和水平,从而提升自身的经营效益和市场价值。

此外,要根据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重视后勤管理制度和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错位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建立健全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各项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高效开展,从而将管理、服务工作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更高的水平。

2.融合企业管理理念,明确产权关系

在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后勤作为一个行政管理部门,其管理制度是依据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和管理需要制定的。但后勤工作的实体是公共产品,在商业运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效率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在后勤管理改革中,可以参照当前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对后勤服务实体的资产和市场盈利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在社会企业参与后勤服务工作过程中,进一步清晰产权、明确权责,并规范管理制度和秩序,使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与社会企业的关系,由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优化。如高校餐厅的建设与运营,可以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明确学校与企业各占有的股份比例,高校只需占有半数以上的股份,仍具有经营权、决策权和控制能力。

3.增强后勤管理的成本控制能力

首先,高校后勤部门的采购人员要重视市场调研工作,编制科学的物资采购计划,包括物资的名称、种类、规格、需求量等,避免物资采购活动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其次,后勤管理部门需健全成本控制制度,提高成本控制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仅要引入和使用现代会计处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还要健全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定期对合作方进行考核。根据后勤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需要,选择信誉度高的物资企业长期合作。再次,后勤部门要与时俱进,及时建立成本控制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后勤物资信息和成本信息的处理效率,以及物资信息的共享程度和成本统计分析的准确性,进而为后勤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4.建立学生参与型的后勤管理模式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主要是面向学生服务的,所以高校可以通过与进驻企业合作,让学生加入后勤的服务、管理、经营与监督工作中,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同时,还能展现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才华,从而逐步形成学生、高校、企业多方参与的后勤管理机制。

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常见的学生座谈会、加设服务专线、专门意见信箱、网上互动反馈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后勤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来。其次,高校可以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后勤监管组织,对高校后勤部门的餐厅、学生宿舍、校内绿化、医疗卫生等后勤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把监督结果和整改建议反馈到上级监管部门。再次,高校可以在后勤管理中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参与到帮厨、采购、绿化、安保等后勤服务的实践中来,使学生的实践意识、服务理念、工作观念得到提升,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并为未来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实践和经验基础。

5.推进后勤高效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要求后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必须有更高的提升。因此,通过培养新型高素质管理人员,尤其是擅长商业经营的后勤管理者,可以为后勤队伍的建设与壮大提供有力的支撑。

首先,应该健全管理制度体系,为优秀后勤管理者的培养、成长以及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的大环境。在推动高校现代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的过程中,现代经理人的培养尤为重要。要及时建立优秀的用人体系,如人才选拔体系、奖惩体系、流动轮岗体系等。可以依据高校具体情况,采用委派、聘请、推选、竞选上岗等方式对人才进行选拔,使外部人员如社会人士及学校其他部门的优秀人才,和后勤本部门的优秀人才形成良性竞争关系,从而实现后勤优秀人才交流的良性和动态循环。

总之,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管理部门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求变的后勤管理理念,结合高校发展的现实需要,积极构建科学、高效、实用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确保高校后勤实体的良性运转和科学发展,进而为高校的科研与教育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引文注释

①杨怀娄,俞卫华.论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学生互动参与[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04).

学生出勤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高等院校后勤服务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后勤部门一直都隶属学校,其人事管理也一直由学校负责。自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绝大多数高校后勤为有效适应发展需要,对人事管理制度也做出了调整。学校也给予很大支持,增强了自主管理及自主用人权。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认清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就变的尤为重要。

1.我国高校后勤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人员结构

就我们所提到的现在高校后勤员工主要由学校在编员工、后勤聘用员工、后勤下属部门临聘员工三部分人员构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后勤的管理。三部分人员身份不同,导致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就尤为突出。学校在编的老员工,受计划经济时期观念的影响,安于现状,没有积极进取和创新精神。后勤聘用人员等受学校政策影响,身份问题无法解决,只想把岗位作为后期变换工作的跳板,缺乏归属感。后勤下属各部门临聘员工,基本都在比较繁杂、辛苦的岗位,待遇不高,对于后勤本身的工作也就无心思。

(2)人员聘用

受体制影响,很多高校后勤集团身份尴尬,一方面虽在进行社会化改革,但另一方面却仍然在学校体制下运行,本身就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这就造成很多高校后勤无法直接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就算签订了,该合同也是无效的,不合法的。学校虽是独立法人单位,但又不愿意承担这一用人风险。所以现在很多高校后勤的职工合同签订率是非常低的,当然,又因为受国家法律法规的影响,人员保险就购买了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职工的需要,有利于留住人员,让员工依法享受社会保障。

(3)人力资源配置

高校后勤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人员的身份性质问题,受学校政策影响,后勤现在主要分为三类人员。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整体人事政策都有所提高,后勤部门也受此影响,在编职位逐步减少。以往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就直接划入在编身份,但现在很多高校人员在编职工引进均设为研究生学历,而且在岗在编人员很多又是工人身份,无法进入管理序列,部分高校虽打破了工人身份可进入管理序列,但大部分高校仍未真正放开,所以因为人员引进问题及人员身份所产生的后续梯队问题,正在逐步的困扰高校后勤的发展。

受历史原因及身份影响。后勤内部晋升更多针对原有在编人员,而且由于后勤系统本身缺乏考评考核机制,因而在晋升过程中,更多以资历等为主要依据,且大部分高校未将聘用人员考虑在内,缺乏聘用人员职业规划,这就导致这些高校后勤缺乏工作活力、创新能力,员工做事按部就班,无归属感,影响队伍不稳定,留不住人才。

管理人员的政策延续性也影响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高校后勤虽进行社会化改革若干年,但其运行始终是在学校体制内进行,主要管理人员的任命也是由学校来完成,除了管理人员本身的能力以外,学校还要考虑本身的组织人事制度,这就容易出现对后勤管理理论及政策延续性的问题。而且高校后勤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人事相对独立,这就为管理者提供了更大的管理权力,同时学校只定力大的政策制度,对于日常管理很少过问,导致学校较难掌握实际情况,管理者也会因为这个问题,将经历更多花在与学校相处的位置上,将经营放在其次。民主测评、民主考核也因为后勤内部干部任命可自行解决的关系,所以很难真实反映后勤管理者的真实情况。所以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也包括对其管理者的任用及管理。

2.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体制运作不健全

高校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解决部分以往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问题,但其本身体制运作因受学校体制及外部社会环境影响并未有更大的改变。现有高校后勤主要存在形式有三种,一是依然由行政序列后勤处来进行后勤管理;二是后勤处作为甲方,建立乙方后勤集团但不独立注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三是成立独立法人单位即后勤集团公司作为乙方与学校大甲方签订合同。大部分高校现采用第一和第二种模式居多,尤其在西部高校。这就在大的体制上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做了限制。首先,因为行政任命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式,那么就大大降低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后勤管理模式,因为管理人员的任命在学校,那么管理者在进行后勤管理的过程中,就不得不考虑到学校层面,尤其上级领导也将对其管理进行不可避免的干预。其次,没有建立较为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很多管理人员都是从高校行政序列中产生,本身就不具备相关的经营管理工作经验,尤其是对企业经管理这块,更多是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所以其本身对后勤管理的认识及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理念就有所欠缺,就更谈不上适应市场经济下得导入现代企业管理的高校后勤了。对于部分有经验的人才,学校层面又不愿意开放人事政策,这就形成了较为尴尬的局面。想创新,又无法挽留或吸引人才,想改革,又有学校的大政策在限制。

(2)机制运作不完善

现在的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上也有所创新,“全员聘用、竞聘上岗、放开晋升资格、以岗定薪、购买保险”等等。但在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没有一套系统的培训制度和体系,培训更多的只是停留在日常性的安全培训,或者根据学校的总体规划而不得不采取的政策培训,对业务上的培训很少,所以员工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就很低。尤其针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也更多的是从政治、廉政等角度出发,较局限,无法很好的开拓视野。

培训本身就需要经济支撑,高校后勤现在又实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所以在成本控制上就尤为看重,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设立针对培训的专项经费,更多是在列入办公经费内。

缺乏考评机制。开展培训的高校后勤部门,基本都将其作为任务完成,而没有长远的看到培训所给后勤发展带来的好处,因而也就未将培训结果进行考评,不能很好掌握培训意义和效果,也无法就培训工作给员工带来积极的影响。

激励与薪酬问题。激烈与薪酬问题直接是高校后勤的民生问题,也涉及学校的稳定问题:①本身的考核机制就不全面。更多的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考核方式,过程化,不注重实际;②针对聘用人员的激励与正式在职在编人员有差距,无法做到同工同酬;③聘用人员无法进行职称技能评定及聘用,没有有效的职称评定机制;④聘用人员晋升机会及资格远不及正式在编人员;⑤激励机制无针对性,更多停留在一刀切的基础上。

(3)后勤集团自我竞争力度有待加强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曾明确提出“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这对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了更深层次要求,即真正的走出学校。作为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进程中,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有效的改善了其运行模式,但统观所有高校后勤系统,更多的是在进行高校与高校间的学习和模仿,并没有真正的走出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仅限于初级的招聘、录用等。受生源影响,各高校招生压力大,以致高校间也存在争夺生源的现象出现,高校后勤本身属于垄断经营管理部门,受学校政策支持和保护,也难以接受直接从社会引入竞争,这导致后勤的发展和竞争都在高校内部进行。并且后勤社会化改革还在摸索阶段,各高校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各异,自身社会化和市场化就很缺乏,竞争力差,因此,在高校内部的展开的竞争,并未对高校后勤的发展带来较多促进作用。

3.政策建议

(1)改变高校后勤管理理念

大多数学校及后勤管理部门还未真正认识到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整个学校发展及后勤本身社会化改革上,所起到得重要作用,没有看清起在管理中的核心价值。因此,在高校后勤极少会有专业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

(2)完善高校后勤部门用人机制

高校社会化改革程度不高,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更多的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并未实现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正因如此,后勤管理缺乏主动性及自主性,忽视部门员工的个人因素,更多的政策制定均以学校为参照,所以导致后勤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归属感不强,责任心低。

(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

高校后勤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人员构成较为复杂,有后勤本身工作需要,也有因为学校岗位设置问题而调整到后勤的,这样就导致后勤结构臃肿,人员众多,工作效率低下。因为没有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岗位的流行性也较差。

(4)完善培训机制

要适应社会及学校的飞速发展,高校后勤部门就应该加大员工培训力度,让员工及时接受新的信息及技术,以求服务保障工作更加高效。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学校及后勤管理者普遍认为培训只限于意识形态上,技能的培训及学历教育都应是个人的事,没有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也没有独立的培训经费,由此带来的影响则是,后勤人员素质难得提高,对岗位业务不熟悉,技能低下,无法承担更重要的工作岗位。长远看则将阻碍后勤的发展。

(5)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

我国高校绝大部分仍采事业单位工资管理模式,没有真正实现企业的按岗定薪原则,尤其后勤本身又有行政管理、经营以及服务职能,因而这种薪金体系是很难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很难体现出员工的加之。只有建立完善的、适应市场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才能提高后勤工作的时效性和创造性,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6)提高服务水平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生活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作为进行社会化改革的高校后勤部门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否适应这一系的变化,将是高校后勤所面临的问题。现在的高校后勤,在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上都较为单一,而且受改革不彻底和体制影响,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意识都较差,也就直接影响到其为学校师生所提供的各项服务的效果。为此,高校后勤因积极转变观念,从意识、从技能上下功夫,增加服务项目、提高各项服务质量,以满足学校师生的需要。

(7)降低人力成本

受正式在编员工待遇、聘用员工保险购买、社会整体工资上涨等因素影响,高校后勤人力成本逐步扩大,这对后勤管理者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出更大要求。只有设置科学的工作岗位,真知实现全员聘用,以岗定薪,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工作饱和度,才能有效的,根本的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成欣欣.我国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10)

[2]应红波.高校后勤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的思考[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