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岗职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24:42

人事管理岗职责篇1

关键词:工作职责;事业单位;岗位说明书;因事设岗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083-03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对各级部门和员工进行绩效计划制订、绩效辅导实施、绩效考核评价、绩效反馈面谈、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岗位说明书(也称职位说明书,职务说明书)是对岗位的任职条件、岗位目的、指挥关系、沟通关系、职责范围、负责程度、考核评价内容给予的定义说明。它是根据职位分析所需要的各种调查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判断得出的一种结论性的书面文件,是职位分析形成的最终成果。岗位说明书是绩效管理的基础性环节,工作职责部分又是岗位说明书的核心内容,工作职责编写的规范完整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绩效管理的成效或效果。但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岗位说明书“工作职责”部分更是缺乏规范科学性,从而给绩效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一、岗位说明书与工作职责的内涵阐述

岗位说明书作为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文件之一,是对组织内部各类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权限、工作内容和方法、岗位关系、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本职位任职资格条件所做出的规定。岗位说明书作为现代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人事文件,它为企业的人员招聘录用、培训教育、绩效考评、薪酬福利、工作分派、签订劳动合同以及职业指导等现代企业管理业务,提供了原始资料和科学依据。

工作职责是职位的职务、任务与责任的统一,主要描述该职位的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及工作过程的具体要求,包括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所使用的工具以及机器设备、工作流程、与其他人联系、所接受的监督以及所实施的监督等,以及与本工作相关的其他工作和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直接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工作职责的主要功能是让任职者及该职位的管理人员了解职位性质、工作内容等信息,使员工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工作中的领导关系和相互协助关系。通常依据工作职责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以及确定员工的薪酬工资等,从而使得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有据可依,有利于组织客观、公正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职责是岗位说明书的核心内容,而岗位说明书主要通过工作职责来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二、事业单位岗位说明书中工作职责编写存在的问题

1.不切实际,针对性差。事业单位在编制岗位说明书时流于形式――基本不作调研,凭经验快速编成。即使有个别部门或岗位发生变动或增减时,一般也不能及时体现在岗位说明书中。编制者通常根据现有的岗位说明书进行复制,或者根据岗位性质的相似性编写岗位说明书的工作职责,使得岗位说明书本身的系统性、准确性和可信度受到不良的影响。比如会计岗位,有些事业单位就会根据通常会计的职责进行工作职责的描述,而不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写。另一方面,高层管理者和有关部门主管一直认为,编写岗位说明书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配合,给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编制的不切实际的岗位说明书其收效甚微,束之高阁。

2.因人设责,笼而统之。很多事业单位的岗位说明书的编写针对具体某个任职者而非其岗位,从而造成相同的岗位经常会有几份岗位说明书中工作职责内容大致相同的,这是编制岗位说明书的一大误区。比如文秘岗位,在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里(如下设的项目部)都设有文秘岗位,但文秘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只能有一个,内容应涵盖不同部门文秘岗位的全部职责。

3.表述不当,含糊其辞。一些事业单位经常用烦琐的几句话表述一个工作职责,给执行者的理解造成困难。比如,将人力资源部经理的一项工作职责描述为“负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计划等的制定和执行”,就会产生以下疑问:首先是语义不清。“负责”指的是亲力亲为,是组织安排,还是工作监督?第二是职责不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计划等文件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连续性的管理过程,涉及组织、管理、制定、核批、审查、督导、实施等诸多工作环节,仅以一句话粗略带过,造成职责描述不清,也显然与人力资源部经理实际的工作内容不符。

4.主次不分,轻重不明。目前事业单位忽视对工作职责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系统把握。一方面,由于任职者本身的参与不够,另一方面,由于职位分析人员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因而往往难以形成对职责逻辑的把握,而仅仅进行简单的罗列与描述。殊不知,漂亮的岗位说明书就好像岗位的“标签”,能够让不了解它的人马上把握概况、让熟悉它的人立刻洞悉要点。如果在描述工作职责时不分主次,无逻辑顺序地简单罗列,如同流水账一般,那么岗位说明书的作用也就被泯灭了。

5.内容重叠,疏忽遗漏。不同岗位的岗位说明书中“工作职责”项重叠现象屡有发生。这种职责的交叉和重叠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或相关人员间的权责不清,经常出现相互推诿现象。职责重叠的岗位说明书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行使权力时相互争抢,履行义务时相互推诿。比如办公室主任与办公室副主任之间。实际上,如果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掌握一定的编制规范和方法技巧,就能够克服以上的问题。

三、事业单位岗位说明书中工作职责编写的探讨

1.做好调研,明确职责。岗位说明书编写之前,要及时与高层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高层管理者的目的和意图,争取高层管理者的支持;理解组织的发展战略和愿景目标,为编制工作正确定位。高层管理者对编制工作的支持可以使员工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利于岗位说明书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工作流程优化、部门和岗位设置优化建议和方案也需要得到高层管理者的认可,岗位说明书的编制价值才能全面地体现。另一方面,岗位说明书编制工作离不开中层领导者和基层领导者的密切配合。在与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时,主要是收集部门的组织结构、岗位构成、人员比例、部门权责等方面信息,为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做好铺垫。

2.因事设责,任务明确。岗位说明书应坚持“因事设岗”的原则,避免迁就于人的现象发生。编写工作职责要针对岗位而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任职者;针对的岗位是现有的岗位而非将来的岗位,描述的工作职责为岗位要求员工应该做的而非在职人员正在做的内容;编写工作职责应研究不同工作任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工作任务相对集中和稳定,努力以较少的工作者完成较多的工作任务。

3.规范用语,准确表述。工作职责的描述尽可能使用统一明了的语言。在描述职责或任务的时候,注意使用比较贴切的动词,使之能够准确描述任职者的行为。比较忌讳的是通用“负责……”、“管理……”这样模糊的动词;为了说明得更清楚,必要时辅以状语性的措辞;同时,要注意删减不必要的修辞,例如,“制作出出色的ppt演示文稿”,“出色的”是对工作成果的评价,可以放在绩效考核中加以评判;职责中要明确地体现任职者独立决策的权限,即他作出的决定是否要他人审核,明确任职者的权限有助于界定任职者所承担的责任,真正做到任务、责任、权限的统一。

4.简明扼要,符合逻辑。任何岗位的工作职责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非简单的拼凑与组合。工作职责的每一项只需用精练的一句话概括,无须赘述。工作职责的具体描述最多不超过十项,应选取主要的职责进行描述,文字应简单明了、浅显易懂,内容要具体、明确,让任职人员读过以后,可以准确地明白其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想要写好工作职责,不仅要清楚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而且对其职责大小与顺序的划分也要明确。在实际编写中,可按照各项职责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和任职者花费的时间等进行具体分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编排,这样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岗位说明书。

5.避免重叠,全面具体。工作职责的描述应遵循“穷举、互斥”原则,达到“既包括所有工作内容,又避免相互重叠”的目的。描述工作职责没有必要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容易使人产生超出工作职责规定的事情就不该做的错觉。从岗位说明书完备性的角度考虑,可以加上一句话“完成上级领导指派的其他工作”,对于那些临时的或者无须记入的“分内事”也在工作职责中得到了体现。

在不同部门间,应按照相似性原则进行归类,确定有利于绩效考评的人员类别并对其工作职责进行描述。比如,一个单位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不止一名而且分布在不同部门,但会计的岗位说明书只能有一个;在同一部门内,不同层级的员工都在为进行某一种工作履行其不同的职责,他们的工作内容是相似的,但是其工作侧重点是不同的,所以编写工作职责时措辞要恰当,避免职责的相互混淆。

四、结语

岗位说明书的核心内容在于工作职责部分,一份遵循实事求是、因事设责、全面具体、准确表达原则的岗位说明书必然是实用、易用的。把握好岗位说明书编写过程中工作职责的这个关键点就能编写出适合于不同组织机构、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有效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说明书,从而为绩效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朱兴佳,白京红.职位分析与评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人事管理岗职责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概述与现状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411号令)。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依据单位发展需求,对岗位类别、结构比例、等级、职责、权利、任职条件、工作标准等方面进行合理设置,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以规范管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呈现出岗位设置工作质量不高、岗位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因人设岗现象偶有发生、岗位管理力度不足等现状。所以,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水平突显其必要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不仅是完善单位用人机制的基础,是改革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单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的重要手段。总之,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措施,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对于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首先,改革事业单位分配制度。在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岗位、能力以及业绩等因素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绩定酬、岗定酬、才定酬的方式,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和绩效考订办法并加以落实,将工作薪酬与社会公益目标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单位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够体现事业单位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本质。其次,完善事业单位人才评价制度。在职工职称评审方面,应当合理设置评审条件和资格,打破资历和学历限制,将竞聘人员综合能力和素质作为评审的重要内容;在评审程序方面,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氛围,规范评审操作流程,杜绝、暗箱操作等现象发生。第三,落实事业单位岗位聘任机制。就管理岗位而言,应当改革传统的委任制,积极推行以竞争择优、选举聘任为主的聘任方式,并严格执行任期制;就专业技术岗位而言,通过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实施竞争上岗、在结构比例限额内根据工作业绩和能力进行动态聘用的措施;就工勤岗位而言,转变传统工勤岗位终身制的现状,实施评聘分开。最后,创新岗位考核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将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标准,并在落实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建立积极的岗位激励机制,以鼓励人才进行工作创新,作出更大贡献。

(二)建立岗位设置管理机构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成效,应当建立以单位领导任组长的岗位设置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主要负责管理岗位设置的日常工作。事业单位各部门负责人不仅是岗位设置管理机构中的主要成员,而且还是本部门岗位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以确保岗位设置管理措施得以政令畅通、有效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机构应当对各阶段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作出详细部署,各个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部署认真贯彻执行。若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研究解决办法。

(三)因事设岗,明确岗位职责

事业单位应当从自身岗位需求出发,对岗位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明确岗位设置目的、任职条件、职责范围、工作标准等。首先,事业单位要对岗位任务、性质、任职条件以及工作环境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岗位说明书,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具体要求;其次,遵循权责对等的原则,明确各类岗位的责任和权利,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考核机制,将其作为后期考核的主要依据;再次,转变因人设岗的传统做法,坚持因事设岗。如,工勤技能岗位应当从提高本单位服务水平以及岗位操作技能的角度出发明确其职责,专业技术岗位应当从满足技术工作要求和单位业务发展的角度出发明确其职责,管理岗位应当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运作效能的角度出发明确其职责。

(四)优化岗位设置

事业单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优化岗位设置,强化岗位管理,提高岗位工作效率:其一,数量最小化原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应当充分考虑经济因素,通过集中工作量,设置合理的岗位,使岗位数量满足工作需求即可,从而达到提高岗位工作效率的目的;其二,坚持限额原则。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确定的编制数量和结构比例设置岗位;其三,最优结构原则。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特点以及业务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各部门所需岗位,使岗位充分发挥其职能;其四,岗位配合原则。事业单位应对岗位责任进行明确合理划分,使岗位之间处于最佳组合状态,充分发挥岗位职责配合和任务配合的整体效益,杜绝存在重复设岗和交叉设岗的情况。

三、结论

总而言之,强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起符合本单位发展需求和业务发展特点的用人新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遵循因事设岗的原则明确各岗位职责,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岗位设置,提高岗位工作效率,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一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1(11).

[2]应玲玲,孔莉丽,英爱社.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决策探索,2010(24).

[3]杜文伟,李二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1(05).

人事管理岗职责篇3

【关键词】四责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建立岗位分析

一、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建立的必要性

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建立是履行职责,进行问责的依据以及考评的标准,制定规范便于完善考核体系,同时提高各级公职人员素质。以岗定责能够让公务员充分了解自身岗位职责。同时,也是当前我国进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微观体现是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约束公职人员,遵章守纪是对公职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当前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职位设置要求进行管理,在岗人员不能建立对应关系,导致难以实现权、责统一,难以达到人、事相适。部分公务员岗位职责交叉、分工不明,导致一些职能任务难以明确责任主体,难以界定责任范围。许多单位有类似的岗位职责规范,但是不具体,缺乏操作性。另外,许多单位和部门有成文的职责规范,无问责制度,考核仅限于年终考核。优秀等次公务员有名额限制,奖励吸引力小,无法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在晋升和问责方面不够严谨和严格,岗位职责相对明确但是缺乏总纲性的职责规范,各类规范之间出现交叉、确实、一楼的现象。

因此应该应重新对公务员职责规范研究进行了一点创新,在重新修订职位说明书时,强调以职位标准为核心,构建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单位每个工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各行其职,各负其责,执行比较良好。

二、进行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的分析

岗位分析是以职务为中心,分析和评定各个职务的功能和要求,明确每个职务的职责、权限,以及承担该职务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资格和条件。可以说,没有全面、科学的岗位分析也就没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

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在实现公务员岗位上权责关系配置的科学化、明确化和规范化,其核心问题在于明晰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体系,在党政机关和公务员之间形成结构化的“任务-授权”关系,充分发挥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在公务员管理中的选拔、更新、监控、保障、培训和考核等重大功能,为最大限度实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奠定基础。

三、三类“四责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的设定要求

结合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来讲,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如何制定出能够详细清晰的界定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和综合管理类三类公务员在岗位职责规范建立方面适用范围。如果不能清晰界定者三类的岗位职责规范也就不能确定不同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和所需人员的资格条件,公务员分类改革自然就失去了科学基础,从而难以科学界定三类公务员的清晰范围。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建立公务员分类管理下的岗位职责规范,分别是行政执法类“四责”岗位职责规范、综合管理类“四责”岗位职责规范和专业技术类“四责”岗位职责规范。

(一)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的设定要求

综合类的公务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领导能力和较高的群众基础。在制定岗位职责规范时,从综合管理的内容,具体从计划、组织、指挥、监督等工作事项上予以确定。

(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的设定要求

在制定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时应明确其岗位的目标任务,确定技术标准、实行量化衡量。体现专业技术岗位任职要求,加强专业能力测评。

(三)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的设定要求

基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特点,在制定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时应明确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稽查等现场执法工作任务、范围、权限和程序等要素。

四、“四责”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的基本内容

通过公务员岗位分析所获得的工作描述信息和任职资格信息在后续的各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是公务员岗位分析的表现形式,也是公务员岗位分析内容的集中表现。以公务员岗位分析为基础所形成的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与传统的职位说明书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位说明书更多地体现静态的岗位描述,而公务员岗位规范是以公务员岗位分析为基础,建立动态、科学、有效的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定责规范、履责规范、考责规范、问责规范四个方面,我们称之为“四责”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

(一)定责规范包括:岗位基本情况、岗位职责、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间、岗位权限、行政审批事项、岗位需求、培训需求、岗位所处的工作环境。

(二)公务员岗位履责规范包括:岗位职责对照、岗位履责规范、直接上级领导意见等。

人事管理岗职责篇4

行政管理效率是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面对当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率不高的现状,实行aB岗工作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aB岗工作制的有效运作还需要明确职责、梳理流程;出台制度、加强培训;列入考核、启用激励等措施加以保障。

【关键词】

aB岗工作制;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率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职教育已撑起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国家各层面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除了与科研、教学息息相关的教师之外,行政管理人员是为院校学生、教学及科研活动服务的主力人群,是维系学生与院校关系,推动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抓住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助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目标与任务,归根结底则是要提升行政管理效率。

1影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1.1高效理念不够深入高职院校多属于公办事业单位性质,由于历史原因,公办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过程运转节奏较慢,往往会忽视工作效率,行政管理人员都或多或少存在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之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效率理念和时间观念与企业人员相去甚远,在完成工作时,并不以小时或者天数来计算,往往以时间截止日期为参考,导致工作拖拉。总体上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不高,提倡效率的理念并不深入。

1.2分工问题存在扯皮在提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机构设置也日趋合理,但仍然存在权责划分不明晰,机构重叠、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现象,从而导致相互推诿扯皮现象频繁,行政效率下降。在部门内部,为营造团结融洽的氛围,多数部门会提倡“分工不分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会出现个人职责范围不固定,分工不明晰,工作存在交叉或者遗漏的现象,从而影响效率。

1.3制度执行不够到位在追求规范化办学的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经建立起一套全面的制度体系,基本能涵盖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流程、步骤。但是,制度出台之后的普及是无法量化的空白区域,大多数行政管理人员只对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制度感兴趣,当有人员换岗、换部门时,就会出现对新岗位制度不清楚,办事效率降低的情况。此外,制度体系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责任机制,监督机构不健全、不到位,无法评判制度执行情况,当制度执行不到位、不顺畅时,工作效率会相应降低。

2源于企业的aB岗工作制

在企业管理中,为了保证日常工作不断档,提升工作效率,通常会设置aB岗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aB岗工作制是指在合理设置部门工作岗位、完善部门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在部门内各岗位中,分别设置两个岗位承担人,分别为a、B两个角色,a岗承担人是该职位的正岗/责任人,B岗承担人是该岗位的顶替岗/备岗责任人,当a岗承担人因出差、开会、休假等情况离岗时,由明确的B岗承担人代替其履行工作职责。

3aB岗工作制对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相对稳定,从而造成知识单一,全方位工作经验不足,实行aB岗工作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使部门内行政人员都成为工作中的“多面手”,以适应不同部门不同模块工作。同时,实行aB岗工作制能够有效避免在岗位轮换时出现工作拖拉、错误等问题,新上任的人员可以在B岗的帮助下快速有效适应新岗位工作。第三,长期从事单一的工作容易使行政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不积极进取,工作效率日益降低,实行aB岗工作制可以有效激发行政管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拓宽自己的职业路径,在aB岗工作制实行过程中,部门负责人可以更多了解部门内人员的水平和潜力,为培养部门储备人才、后备力量提供参考。最后,对于整个部门来说,aB岗人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可以大大促进部门团队综合实力,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团队文化。

4aB岗工作制在行政管理中的有效运作

上文已经提出,目前影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因素,既有个人的理念问题,也有实际工作中分工不明确的问题,还有整个制度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实行aB岗工作制的本质就是要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因此,为有效运作aB岗工作制,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明确部门及岗位职责,梳理工作流程分工明晰是制定aB岗工作制、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很多工作都会牵涉多个部门,只有厘清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才能避免推诿扯皮现象。而在部门内部,部门负责人同样应该界定清楚每位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且明确各类事务的操作流程。

4.2科学制定aB岗工作制,加强制度培训出台制度是保障工作运转、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各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在明确自身部门及部门内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制定出台aB岗工作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岗位与岗位之间的联系、人员之间的长处和劣势,此外也要考虑行政管理人员的家庭因素、年龄因素等等。例如,可以把工作相近或者在工作中合作较多的人员互相设为aB岗,或者以同一办公室的人员均互相设为aB岗,也可以用一老一年轻的形式搭配。在制定制度之后,要定期进行培训,a岗人员应该采用面授、ppt讲解等多样化的形式对B岗人员进行培训,并留出一段时间进行实战,最终由部门负责人进行考核评价,从而保障B岗人员全方位了解、掌握每一项工作的操作步骤。在aB岗工作制的实施过程中,部门负责人和a岗人员还要对B岗人员进行监督反馈,保障制度运行顺畅。

4.3列入年度考核指标,启用激励机制列入年度考核是aB岗工作制常态化、长效性的必要条件。人都有惰性,会优先完成事关自身的工作,而往往会忽视那些不需要考核的工作。因此,只有将aB岗工作制列入年度考核指标,才能引起行政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这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条件。高职院校在制定相关考核指标时,还应该融入激励元素,例如完成B岗职责,等于完成一定的工作量,给予加班或者抵消请假的奖励等。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在院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势在必行。推行aB岗工作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高职院校效率低下的现状,从而推动教学、科研等核心工作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卫蒙.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15(4):132-134.

[2]李良.论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率[J].现代营销,2012,(5):257.

人事管理岗职责篇5

一、深刻理解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的内涵、意义

“一岗双责”是指某一具体岗位兼有双重责任:即该岗位的本职工作职责和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学校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就是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同时承担着学校安全管理的责任,也就是一个岗位有两种责任,每个人在完成“一个岗位的业务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具体岗位责任人员因失职、渎职或违规、疏于管理、未恪尽职守等情况,导致本职工作任务未能顺利完成或造成安全事故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岗双责”制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行全员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教育系统的“一岗双责”其对象应包括教育系统全体人员。

在教育系统推行安全管理工作“一岗双责”制,这是学校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形成思想上的共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安全工作队伍,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坚持不懈地把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打牢学校安全工作基石,确保全县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为进一步促进利辛县教育事业的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明确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的目标、原则

(一)工作目标

推行“一岗双责”制要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相一致,要以落实各级安全工作责任制为核心,推动学校(单位)安全工作机制的完善,安全文化、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安全设备、安全投入等要素在各校落实到位;全面提升学校安全工作水平,确保安全工作无盲点、无空白、全覆盖、高质量的实现,全力杜绝校园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各学校必须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的观念,依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规章文件,在安全工作中,按法律法规办事,按上级要求管理。

2、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一级考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3、坚持“两手抓”的原则。各学校要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坚持“一岗双责”,坚持标本兼治,使安全工作和业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考评,使一个业务岗位的两个方面的工作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坚持“以考促管”的原则。各学校要结合实际,认真实施考核和奖惩,运用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通过考核和奖惩,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

5、坚持“职权与责任”挂钩的原则。有权必有责,职权越大,责任越大。谁发证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承办谁负责。

三、落实推进“一岗双责”制的要求举措

推行“一岗双责”制,各学校要加强领导,整体推进,全员上岗,明确职责,强化责任,细化管理,严格问责。要实现领导机制、人员、措施、资金、问责六落实。应从以下几方面,扎扎实实地全面推进全员“一岗双责”制工作。

(一)领导重视,整体推进

为确保推进工作组织有序,职责明确,高效运行,各学校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一岗双责”制工作的领导,这是建立“一岗双责”制的重要保证。领导小组要确定办事机构,制定全员“一岗双责”制的实施方案,负责推行安全管理工作“一岗双责”制的组织、协调、检查、考核、奖惩工作。要建立以教育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局长负责,各股室负责人监管、以各中心校校长协调统筹,分管校长负责,各科室负责人主管,各班班主任和全体科任教师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九级(教育局长、副局长、各股室、各中心校长、副校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副校(园)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管理网络。

(二)明确职责,强化责任

1、教育局有关职能股室要树立大局意识,积极主动配合全局性安全工作,决不允许在安全管理工作上推诿扯皮、不负责任。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主体责任制。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股室,在职权范围内,必须加强日常监管,监督到位,不留死角。

2、强化学校安全工作主体责任。各级各类学校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负有综合监督协调管理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各自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要守土有责,相互支持。学校领导干部要按照“一岗双责”制的要求,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切实担负起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对分工交叉的安全工作由领导协调确定。1、教育局有关职能股室要树立大局意识,积极主动配合全局性安全工作,决不允许在安全管理工作上推诿扯皮、不负责任。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主体责任制。

3、学校各行政部门、年级等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年级部(组)负责人是其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人,应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措施的制定并认真贯彻落实。强化对相关条块内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对职责范围内教职员工的岗位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监督,督促和指导教职员工不断夯实日常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的基础,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4、明确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岗位职责。广大教职员工是学校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最终落实者,各校要严格落实“谁在岗,谁负责;谁在场,谁有责”的主体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广大教职员工的安全管理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教职员工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各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岗双责”制的实施办法,明确全体教职员工具体岗位的工作职责和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职责。通过严格完善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的实施,全面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岗位责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真正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责任、全员管理,层层互保、层层联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体系。

(三)健全机制、严格考核

各校要进一步制定“安全目标任务”,完善安全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建立安全监管网络。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做到安全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点。要制定考核标准,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状,把安全工作考核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坚持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综合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凡是安全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凡被“一票否决制”的单位,单位和个人当年不得评优、评先,相关责任人次年不得晋级、提拔、重用。各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安全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工作“一岗双责”考核细则。

(四)加强监管、严格追究

安全工作要实行问责制,问责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有无安全隐患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对拒不整改和屡查屡犯的单位将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曝光。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责任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学校领导忽视安全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安全工作职责,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或发生安全事故后隐瞒不报、谎报、拖延不报;或不及时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的,要严格按国务院规定的事故查处“四不放过”原则,严格责任追究。

人事管理岗职责篇6

组织由若干个岗位组成,岗位是一个组织结构的最小组成单元,每个工作岗位都需要由相应的人员来承担。岗位是动态的又是相对稳定的,当一个职工流动时,他带走的是他的管理风格、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绩效表现水平,留下的是他所处岗位的“功能”、“工作的范围”和“应尽的职责”。岗位分析是指了解一个岗位并以一种格式把这种信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能了解这个岗位,它所要回答的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某个职位上的任职者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要做;第二,由什么样的人来承担这个岗位上的工作才是最合适的。也就是说,通过岗位分析要获取两类信息:第一类信息被称为岗位作业标准,它是经过岗位分析得到的关于某一特定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的一个记录,阐明了一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及其工作内容;第二类信息被称为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它是对合适承担被分析岗位的人的特征所进行的描述,主要阐述适合从事某一岗位的人应当具备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等。岗位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的基础内容,不仅仅关系到高校的长远改革与发展,也与高校所有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二、当前高校岗位分析和设岗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是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阶段,是提升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机遇期,国家高度关注高校社会化进程,从条例用了一个章节说明岗位设置就可以窥见一斑。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完成岗位设置和分类工作,但从总体上看,仅有极少数的高校在设岗前进行了专业的岗位分析工作,大多数高校岗位设置结果均流于形式,未能达到设岗真正意义。一是高校还未意识到岗位分析工作的重要性。条例不仅在第二章节强调了岗位设置,在后续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聘用合同、考核和培训、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等四个章节中也体现了岗位分析作为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岗位分析还可以为完善部门职能、优化工作流程、人事调配、人力资源规划等工作提供信息来源和决策依据,其在高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组织设计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二是在岗位分析时未充分考虑到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如在岗位分析之前未确定高校近五至十年的战略规划,在岗位分析工作完成、确定了岗位职责和说明书后,发生战略调整、机构重组、流程再造的情况,就会造成前一阶段岗位分析结果形同虚设。三是在设岗时未引入竞争机制。由于没有明确的岗位文件做支撑,对职工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么领导说了算,要么大家民主测评,结果往往跟领导“对路”、人缘好的人胜出,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四是岗位职责描述和任职资格不明确。岗位职责描述过于笼统,未能明确地界定任职者的权利和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责任推诿现象。现有的任职资格不是建立在对岗位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是凭经验或者现任岗位承担者的个人条件量身制定,岗位任职资格会偏低或者偏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高岗低配”和“低岗高配”的现象。

三、高校岗位分析工作步骤

高校岗位分析工作从准备、调查、分析阶段可大致分为七个步骤:

(一)收集背景资料

收集岗位分析需要得到的岗位相关信息,包括高校战略规划、组织结构图、各部门编制和职责、关键业务流程等。加强机构和人员编制设置的前期研究和论证,合理规划二级机构设置及各类岗位的总量及结构,建立起基本教育规模编制、专职科研编制和附属单位编制相结合的编制管理模式。同时还要规划本单位近三年组织目标和发展方向,为了实现这些战略性规划,需要讨论:哪些组织需要扩大、压缩或巩固,哪些岗位需要新增、合并或删减,绘制由现有组织演变后的组织机构图。

(二)设计岗位分析工作方案

明确岗位分析目的、调查对象和单位,确定信息收集方式,制定访谈问题、调查问卷和填写说明,确定岗位分析工作的时间、地点。对于处于业务调整期的高校部门,岗位分析的目的就是对现有岗位设置是否合理进行评审,科学定编定岗;对于处于稳定期的高校部门,岗位分析的目的就是对组织的关键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进行分析,建立客观、合理的岗位体系。进一步明晰学校、学院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划分,按照“宏观有序、微观搞活、学院人财物管理相对独立”的思路,进一步降低管理重心,建立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学院积极性、提高执行力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和行政人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另外通过岗位分析,高校可尝试性的初步明确两类岗位:一是承载核心职能、由学校设定并纳入事业编制管理、使用人事聘用合同的岗位;二是承担服务性、辅工作,可替代性强,可完全交由二级单位自主管理并逐步使用劳动合同用人的岗位。岗位分析中获得岗位信息的方法有很多,如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工作日志法等。高校是人才密集型机构,管理对象往往有着良好的专业技术素养和文化素养,所以访谈法的方式在高校岗位分析工作中效率较高。在访谈过程中要先制定结构化访谈问题列表,充分调动教职工的主动创造性,体现对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另外,在收集岗位分析数据时可运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例如观察法和访谈法结合使用:首先对职工在一个完整工作周期中所完成的工作进行观察,在累计足够的信息后,再对职工进行访谈;或者在职工工作时,一边观察一边访谈。或可问卷法和访谈法结合使用:首先对工作主管运用问卷收集工作信息,再根据问卷内容对职工进行访谈。

(三)进行思想动员

说明岗位分析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确保教职工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岗位分析工作通常由高校人事部门主导并具体实施,一些高校也可能会利用高等学校自身优势邀请人力资源教授或专业咨询机构参与相关工作,甚至主导整个工作过程,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必须要获取教职工和各阶层管理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增加工作效果。

(四)制定行动计划

根据岗位分析的任务和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职责匹配图是岗位分析一项实用的工具,它通过一份清晰、简明的二维表格将部门的职责分解到部门的岗位上。在职责匹配矩阵图的横轴列举岗位名称,纵轴列举部门各项职责,在对应的某岗位和某职责的单元格内,描述该岗位所承担的具体职责,包括工作完成的动作和负责的工作结果。在实施时首先根据职责匹配图,将一级部门负责人职责分解至二级部门负责人;其次由一级部门负责人和各二级部门负责人共同检查每一行是否存在部门职责没有岗位承担、岗位职责重叠的情况,根据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整合,以此确定岗位;再次一级部门负责人和各二级部门长共同检查每一列是否存在岗位工作量不饱满的情况,是否需要适当减少岗位编制数量,或与其他岗位合并,而且当一个岗位上有较多任职者,而他们的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有明显差异的,可以参照职称评定分级考虑分成不同层级的岗位。接下来各二级部门负责人根据上述得到职责匹配图,再将其职责分解至三级部门负责人,直至将最小部门负责人职责分解至所有职工,形成最终的职责匹配图。

(五)试点先行

组织有关人员先行一步,学习并掌握岗位分析的内容,熟悉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先抓一两个重点岗位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在实施岗位分析行动计划时要注意及时反馈,遵循三步走的原则:一是岗位分析工作实施者通过收集得到的工作信息,编写出大致的工作内容描述;二是承担该工作的职工及其上级主管共同审查和修改这些描述性的结论;三是部门负责人与岗位分析工作实施者一起核查是否存部门职责没有岗位承担、岗位间是否存在职责重叠、是否存在岗位工作量不饱和等情况。这三步步骤可重复进行,直到得到准确的岗位信息。

(六)开展全面分析

根据岗位分析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分析和设定岗位时需要遵循五个原则:一是因事设岗原则。设置岗位既要着眼于现实,又要着眼于发展,按照职责范围划定岗位,不因人设岗,岗位和人的关系是设置和配置的关系。二是精简原则。尽可能精简岗位数量,降低岗位间的沟通成本,既考虑到最大限度的节约人力成本,又要尽可能缩短岗位之间信息传递时间,减少“滤波效应”,提高组织的战斗力和竞争力。三是工作量饱和原则。长期存在的岗位应确保有基本饱和的工作量。四是三项原则。岗位核心职责相同、相似、相近的岗位应统一岗位名称,既能实现岗位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的综合,又能使岗位职责明确且上下左右之间同步协调,以方便管理和发挥最大的规模效应。五是规范化原则。岗位名称及职责均应规范,尤其是对脑力劳动的岗位工作职责不应过细,应留有创新的余地。

(七)分析总结定稿

对岗位分析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总结,最终形成组织结构图和岗位说明书。组织机构图应该包含组织层级、部门设置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部门职能描述、每一个职位的名称,且需要用相互连接的直线明确表明管理者及下属。条例要求“岗位应当具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即岗位说明书必须存在的四大要素,除了这些,为了方便高校自身管理,可在岗位说明书中增加编号、编制日期、版本、隶属信息、校内外工作网、工时制度等。其中,岗位说明书中的工作标准是一个较新概念,是指完成与岗位工作职责相对应的工作所要达到的梳理和质量的客观要求和标准,而且在设定指标时,一定要遵循SmaRt原则,即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有相关性的、有明确的截止日期。另外,条例中仅提及任职资格概念,可拓展为对学历及专业、工作经验年限、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要求。

四、岗位分析工作的延续性

人事管理岗职责篇7

沈伟民拟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实施全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通知》;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省水利厅实施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工作计划)的通知》和省汉江局《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分局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聘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以汉江局《关于做好人员聘用改革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基本依据,积极稳妥推进人员聘用制度改革,促进分局各项工作的巩固与发展。

二、聘用制度改革的原则

1、充分体现定岗定员与人员聘用相结合的原则。在依据《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机构岗位及职责方案》设岗定员的基础上,结合本分局工作实际,按照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确定上岗;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实行人员聘用制,实现人事管理方式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2、坚持责任目标与职工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

3、坚持职工参与、民主决策的原则。职工代表参与改革方案的制订,职代会讨论通过;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三、聘用制度改革的目标

通过人员聘用制度改革,达到单位定性,人员定编;职能清晰,权责明确;因事设岗,按量定员;竞争上岗,合同聘用的目的,使分局的堤防工程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聘改工作的内容

1、机构设置及设岗定员

依据《汉江局内设机构、岗位及职责方案》设置以下机构:

(1)管理机构: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仙桃汉江管理分局。

(2)办事科室5个:办公室、人事科、工程管理科、工程技术科、计财科。

(3)直属单位3个:水政监察大队、防汛通信站、堤防养护大队。

(4)局属管理单位9个:仙桃汉江管理分局郑场管理段、仙桃汉江管理分局毛嘴管理段、仙桃汉江管理分局三伏潭管理段、仙桃汉江管理分局胡场管理段、仙桃汉江管理分局干河管理段、仙桃汉江管理分局仙桃管理段、仙桃汉江管理分局长埫口管理段、仙桃汉江管理分局洪北管理段、仙桃汉江管理分局西流河管理段。

(5)党群组织:按有关章程和规定设置,即:中共仙桃汉江管理分局总支部委员会、仙桃汉江管理分局工会委员会、共青团仙桃汉江管理分局总支部委员会。

(6)设岗定员:全分局共设置120个岗位,定员179名。其中:局机关设置岗位27个,定员30人;局直单位设置12个岗位,定员39人;九个管理段设置72个岗位,定员110人。(岗位配置表及职能表附后)

2、竞争上岗及合同聘用

依据省汉江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分局实际,实行竞争上岗、合同聘用。在设岗定员的基础上,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对现有人员通过竞聘和双向选择上岗,建立人事聘用关系。并按有关规定签定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人事关系和权利义务。

3、按照聘用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适应我分局特点的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

结合分局实际,对分局机关科室、防汛通信站、水政监察大队、堤防养护大队及九个管理段,根据各自的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分配形式。

人员管理方面:分局机关科室采取责任目标管理。对机关科室实行定岗定员、定工资、定费用、定责任目标,定期考核。

管理段按照水利部《河道堤防目标管理千分制考核标准》和水利部、

财政部《水管体制改革定岗定员标准》,确定河道堤防目标管理的任务,加强工作职责,强化人员的岗位职责,和《管理段人员责任目标和经济目标暂行办法》实行定岗定员、定工资、定费用、定责任目标,加强定期考核管理。

分局水政监察大队、防汛通讯站、堤防养护大队等直属单位,人员实行责任目标和经济目标相结合的管理。根据各自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责任目标和经济目标管理试行办法》及《责任目标和经济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对分局直属单位实行定岗定员、定责任目标和经济目标管理,定工资、定费用,并加强定期考核管理。

财务管理方面:财务管理的总体思路是:统一管理,分级核算。宏观调控,独立核算,内部监督,定期审计的办法进行管理。

4、建立辞聘解聘制度

认真做好人事争议处理工作,严格依据政策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做好辞聘和解聘工作,对实行人员聘用制过程中发生的人事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方法和步骤

1、制定方案阶段

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政策、深入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仙桃汉江管理分局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竞岗操作办法》。

2、通过方案阶段

(1)召开分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对人员聘用制度改革进行宣传动员和部署。传达学习省汉江局《关于做好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组织学习讨论。以基层为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汉江局人员聘用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对本分局的实施方案、办法等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3)召开分局党总支会议,根据职工代表提出的修改意见,依据有关政策进行修改。

(4)成立仙桃汉江管理分局人员聘用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5)召开职代会讨论通过实施方案、办法等。

3、组织实施阶段

(1)公布分局设置的岗位定员、上岗条件等。分局在职干部职工填写岗位选择调查表。根据有关规定和本人意愿,对在职干部职工的岗位选择意愿进行分类统计,并进行指导。

(2)确定分局机关中层管理岗位和直属、局属单位管理岗位人员。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和各个岗位的资格条件,按《竞岗操作办法》通过公开竞聘上岗。

(3)确定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工勤岗位人员。根据《仙桃汉江管理分局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各个岗位的资格条件,按《竞岗操作办法》,通过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确定上岗人员。

4、合同聘用

分局的主要负责人与受聘人员以书面形式订立聘用合同(使用省人事厅制发的规范合同文本),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进行合同签证。

5、总结检查

对分局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检查。召开改革总结大会,总结改革工作,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任务及要求;向省汉江局相关部门上报总结材料。有关聘用制改革的一系列工作,力争在12月底全部完成。

6、规范各项日常管理工作

建立、完善和规范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干部任用、职称评聘、技能鉴定、收入分配,社会保险,人员考核,解聘辞聘,人事劳动调解等各项相关配套措施。

六、人员聘用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

分局干部职工根据岗位的设置,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通过竞聘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

七、工作要求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是一件大事,对我分局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全分局上下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紧抓好抓落实。

1、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涉及到管理体制的变化、机构的变动、职能的转变、人员身份的改变和单位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每一个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分局总支对这次改革工作负总责,分局人员聘用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

2、认真学习,大力宣传。深入学习,广泛宣传有关改革文件和改革方案,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改革重要意义和紧迫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3、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好。将政策交给职工,让他们吃透精神,消除疑虑,支持改革;鼓励职工参与竞争,自主择岗,教育职工顾全大局,服从安排,确保改革期间思想不散,秩序不乱,人员妥善安置,工作正常运转。

4、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一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做好改进和解释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定编定岗工作要出以公心,决不允许借机打击报复,违者要严肃处理,并追究领导责任;三是改革实施方案、办法形成后,召开职代会,把方案交给职工代表讨论通过,形成正式方案。

5、加强监督,严肃纪律。在实行体制改革和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政策和规定的程序办事,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要对改革的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提高工作的透明度,让干部职工充分享有知情权;要坚持原则,防止、打击报复、等行为发生,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在改革过程中,要保持正常工作秩序,严格组织纪律,防止各种不良倾向的发生。

各单位要做好工作的衔接和过渡,妥善保管资料、文件、

档案、财产,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6、改革纪律。本次改革事关单位的发展,事关每一个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了搞好这次改革工作,必须有铁的纪律,特作如下规定:

(1)要严格执行本分局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和防汛工作。

(2)聘用制度改革期间,不准,打击报复,。如发生上述行为,经有关部门查实,情节严重者,单位不得聘用。

(3)不准拖欠公款。欠款人必须在聘改前规定时间内还清欠款,如不归还,暂缓聘用。

(4)在改革过程中,任何职工反映情况,要通过正常渠道,不得在群众中传播谣言,影响改革进程。

人事管理岗职责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要求,建立岗位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建立起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学校发展实际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医院基本情况

人员编制:根据市委编制文件,市中医医院编制数为105人。目前实际在编国家职工人数82人。其中:院级领导4人、执行管理人员工资者8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64人。其中正高级1人,聘任1人;副高级9人,聘任6人;中级42人,聘任33人;初级12人。现有高、中、初级人员结构比例为1.5:6.6:1.9。

工勤技能人员3人。其中技师1人、高级工2人。2012年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即将退休的人员3人

三、岗位设置基本原则

1、科学设岗,统筹兼顾。以医院发展为根本,根据上级文件关于岗位设置的政策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统筹兼顾各类人员结构现状,确定岗位总量。按照上级部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标准,设置医院内部各级各类岗位。

2、稳定骨干,优化结构。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人员结构比例,提升我院专业技术、管理和工勤人员队伍的水平。

3、按岗聘用,合同管理。以岗位设置为基础,深化人事聘用制度改革,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促进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4、平稳实施,扎实推进。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情况,认真听取多方意见,充分考虑医院现状,做好政策衔接。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公开透明,扎实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及聘用相关工作。

四、适用范围和对象

医院在编在册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委派会计及借调人员回编制所在单位参加竞聘。

五、医院岗位等级设置

根据卫发【2012】17号文件精神,考虑医院人员现状和工作实际,首次开展岗位设置时,按如下方案设置岗位。

1、岗位总量:105个,其中管理岗位4个,专业技术岗位97个,工勤技能岗位4个。

2、管理岗位:医院管理岗位设4个。

六、各类岗位基本条件

(一)聘用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或技能水平;

4、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实行执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准入条件;

6、近三年年度考核为合格及以上。

(二)管理岗位申报任职条件

1、管理岗位指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含原聘管理岗位人员)。

2、八级职员岗位须为副科级人员。

(三)专业技术岗位申报任职条件

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根据《市卫生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任职条件制定。各等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资格条件为:

1、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1)四级岗位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聘任已达三年,且三年年度考核均在合格及以上。

②工作尽职尽责、积极奉献,无工作责任事故。

(2)五级岗位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聘任已达六年,且六年年度考核在合格及以上。

②工作尽职尽责、积极奉献,无工作责任事故。

(3)六级岗位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聘任已达三年,且三年年度考核均在合格及以上。

②工作尽职尽责、积极奉献,无工作责任事故。

(4)七级岗位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近三年年度考核在合格及以上。

②工作尽职尽责、积极奉献,无工作责任事故。

2、中级专业技术岗位

(1)八级岗位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①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被上级人事部门聘用已满三年者。

②工作尽职尽责、积极奉献,无工作责任事故,近三年年度考核均合格的人员。

(2)九级岗位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①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被上级人事部门聘用已满两年者。

②工作尽职尽责、积极奉献,无工作责任事故,近三年年度考核均合格的人员。

(3)十级岗位

需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在原来的岗位职数内已经聘用的人员;或已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近三年年度考核在合格及以上。

3、初级专业技术岗位

(1)十一级岗位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①取得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被上级人事部门聘用已满三年者。

②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满三年及以上。

③能认真完成本职工作,近三年年度考核在合格及以上。

(2)十二级岗位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已具备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

②全日制本科毕业工作满一年,能胜任本职工作,原已定专业技术职务助理级岗位的人员。

(3)十三级岗位已具备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

(四)各类岗位等级比例调控办法。

各类岗位如存在相同等级档次的多名人员同时竞争同一个岗位,医院将按以下条件进行核定:

1、以聘任时间先后为序;

2、若条件1相同,则以职称资格取得时间先后为序;

3、若条件1、2均相同,则以工龄长短为序;

4、若条件1、2、3均相同,则以当年度为中层干部者优先(正职在前,副职在后);

5、若条件1、2、3、4均相同,则以院龄长短为序;

6、若前5个条件还相同,则以近三年度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者优先,另以次数多少为序。

注:1、已具备同样的专业技术职称高一级竞岗资格,但由于该岗位已满员而未聘用聘任的对象,优先聘用聘任在原岗位的最高级。2、对于已聘任在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或管理岗位、工人技能岗位上的人员,由于现有人员结构比例已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此次不能聘任到高一等级岗位的,原聘岗位不变。3、双肩挑人员、过渡岗人员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七、岗位聘用程序

(1)宣传政策。召开动员大会,宣讲岗位设置政策,让全院职工了解政策和程序,提出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

(2)制定方案。医院组成工作专班研究政策,起草实施方案,并提交医院办公会、中层干部会等各级会议讨论修改。

(3)审议方案。将修改后的具体实施方案再次提交医院领导班子审核通过,然后报市卫生局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

(4)公布岗位。公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岗位及聘用条件;

(5)个人申报。符合岗位申报条件的职工填写并签写《职称申报承诺书》。

(6)资格审查。岗位设置工作专班初步审查核实申请人员任职资格和相关材料。

(7)考察评议。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竞聘上岗,确定可直接聘用的岗位人选,报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聘用名单。

(8)研究决定。医院党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聘用名单。

(9)结果公示。聘用结果确定后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天。公示期内受理群众投诉和个人申诉,必要时进行复议。公示期间,若发现申报人员、学历、资历、业绩、成果、表彰和年度考核结果等方面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取消其竞聘资格,并给予批评教育。

(10)上报审批。按规定程序报送市卫生局、人事局审批、备案。

(11)签约上岗。医院院长(或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岗位聘用合同,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兑现相应的工资待遇。

八、聘用与考核

1、聘用合同

医院与受聘人员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定聘用合同,明确受聘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岗位纪律和聘用合同变更、解除、终止的条件以及聘用合同期限等方面的内容。医院和聘用人员签定聘用合同,在国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可以按规定约定试用期。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岗位的,应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作出相应变更。聘用合同期满前,医院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受聘人员的履职情况认真考核,及时作出续聘、岗位调整或解聘的决定。

2、聘用期限

(1)聘期一般为3年。

(2)聘期内变动岗位的,原聘期终止时间不变。聘期内,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受聘人员,岗位聘用合同只签至达到退休年龄的时间,聘用期满按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3、岗位考核

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年度考核主要考核聘用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态度情况。聘期考核主要考核聘期内聘用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和聘用合同的情况。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调整岗位以及晋级、奖惩的依据。

九、组织领导及实施

(一)成立岗位设置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专班成员: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传达国家、省、市有关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宣传岗位设置工作政策,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2、制定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案。

3、协调和处理岗位设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人事管理岗职责篇9

一、基本情况

**县共辖5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70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人口20.4万人。全县共有基层党(工)委16个,其中乡镇党委6个、机关党委6个、工委3个、企业党委1个,有党总支15个,党支部312个。共有党员8278名,其中:农村党员4230人,社区党员136人。

全县7个乡镇(街道)党(工)委的76个村党支部均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覆盖面达100%,共设岗位四大类10个。全县4366名农村(社区)无职党员中上岗党员1010名(**288人,望洪124人,杨和66人,胜利142人,望远235人,闽宁70人,街道85人),其中思想政治类岗212人,财务监督类岗198人,公共事务类岗280人,经济发展类岗320人。自我设岗的有102名,占上岗无职党员的10%;一人多岗的有126名,占上岗无职党员的12.5%。

二、主要做法

1、强化“三个到位”,确保设岗定责工作顺利开展。一是组织到位。为使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做实、做好,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都成立了设岗定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县领导小组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副组长,抽调精兵强将处理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都成立了以党组织负责人为组长的设岗定责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指定了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并将工作分解到人,责任到人。与此同时,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县、乡镇成立了工作督导组,经常下到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督查指导。二是措施到位。为了使设岗定责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进一步强化了措施。首先,明确了任务,各级党组织都把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列入了今年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其次,强化了督导,县委督导组经常深入村(社区)指导检查设岗定责工作,建立了定期汇报制度,每季向上级组织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都列出了专项活动经费,制作了无职党员工作手册,还制作了76块无职党员上岗公示展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活动经费80000多元。三是宣传到位。县委专门召开农村党建工作会议,对设岗定责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对无职党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并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的进行了动员。在宣传渠道上,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标语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着力营造“党员光荣,上岗党员更光荣”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农村、社区无职党员上岗的积极性。

2、把好“三个环节”,防止设岗定责工作流于形式。一是把好岗位设置关。在开展设岗定责工作前,以村、社区为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一是调查了解各村(社区)干部、村民组长、村组后备干部、妇女党员和各项工作带头人的基本情况,摸清了各村党员的年龄、文化、能力素质以及家庭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二是调查了解目前村级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气等方面的状况;三是收集整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到了需要党员发挥作用的支点,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合理设置党员岗位提供依据。在岗位设置上,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因人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以村(社区)党支部为单位,原则上设了4大类10个岗,具体岗位数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多少、工作量大小来确定,各村(社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党员岗位和职数,可以一人多岗,也一岗多人。二是把好党员上岗关。根据严格标准、保证质量、提高数量的原则,首先做好了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在上岗前,对全体党员进行了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党员坚决不能上岗;其次做好岗位申报、调剂工作,将各党支部的岗位名称、职数、职责及时公布,各无职党员自愿申报适合自己的岗位,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择优选配,做好调剂,确保了每类岗位申报人数不少于设岗数。最后做好党员上岗工作,各支部召开了党员大会,向党员公布和介绍每个党员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专长等情况,采取党员自荐、互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选出党员公认的上岗党员对象,有的地方还进行了竞争上岗。三是把好党员考核关。对于上岗党员,如何加强管理、考核,促使他们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这是关系到设岗定责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为此,我们严把考核关,首先,提高上岗党员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以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为单位对上岗党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新《》以及实用科学技术,增强他们为群众的服务意识和本领。其次,签订责任状,所有上岗党员都与党支部签订责任奖,责任状明确了上岗党员的职责及要求,并要求上岗党员每半年要向党员和群众代表述职,汇报自己上岗履职情况,村(社区)党支部适时跟踪了解他们的上岗表现情况,并记录在册,作为年终考核评分依据。第三,加强监督,建立了跟踪考察制度,对每名上岗党员,一方面对照具体岗位职责查找差距,另一方面深入群众调查了解他们的履职情况,一经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上岗党员本人,制定整改措施,责令限期整改,对不进行整改的及时调整下岗。第四,进行考核评比,年底,对上岗党员根据制定的上岗党员职责考评标准进行评比,对表现优秀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不称职的调整下岗,并且把他们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作为党员评先和民主评议党员评定格次的重要内容。**镇为调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将“设岗定责”改为“设岗争星”,明确了考核格次,具体分为五星(优秀)、四星(优良)、三星(合格)、二星(一般)、一星(不合格),镇党委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年底对农村无职党员进行了考核,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3、搞好“三个结合”,增强设岗定责工作实效。一是与“三培两带”活动相结合。我们结合上岗党员(包括入党积极分子)自身实际,开展好“三培两带”活动,对思想品德好、作风正派、没有技术专长的无职党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农业技术,鼓励他们带头致富,然后选择合适的岗位上岗让他带领群众致富;对年轻、有文化、思想上要求进步的致富能手,将他们推荐到经济发展类岗,采取与党员跟班的方式上岗带领群众致富,并作为入党员积极分子进行跟踪考察;对双带能力强的党员,把他们放在重要岗位上进行锻炼,条件成熟提拔为村组干部。二是与发展党员、改善党员结构和民主评议党员相结合。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保持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和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好方法。在开展无职党员上岗工作前,我们对全体党员进行了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党员坚决不准上岗,并责令限期整改。这样,上岗党员有了优越感,感到无比光荣,形成了一种荣誉激励机制,激发了他们的上岗热情,巩固和扩大了民主评议党员成果。在上岗过程中,我们注重党员发展工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的要求,大力实行“四个倾斜”(向回乡知识青年、复退军人倾斜;向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和致富能人倾斜;向35岁以下优秀团员、优秀青年倾斜;向农村青年妇女、少数民族倾斜),并将他们推荐到合适的岗位上跟班锻炼,条件成熟发展为党员,较好地改善了农村党员结构,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三是与解决当前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相结合。在设置岗位前,各村(社区)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设置了具体的岗位,安排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党员上岗履职。党员上岗后,积极组织上岗党员就反映出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共同找出解决办法。针对目前党群关系,政策宣传岗的上岗党员还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对群众不能理解的问题逐一做好解释工作,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的稳定。

三、主要成效

1、通过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村无职党员的责任感、光荣感和工作热情。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广大农村无职党员受到冷落,出现农村无职党员“不作为”、“无作为”的现象。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的开展,找到了新时期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广大农村党员尤其是上岗党员“想作为”、“争作为”、“有作为”,想事、议事、管事、办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胜利乡许旺村无职党员崔素云(原村妇女主任),自从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发现该村宣传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不到位,去管过几次,可村里有人风言风语,说当干部的不管,你一个“退休”老婆子多管什么闲事,她一直顾虑重重,产生了不想管的念头。在这次无职党员上岗工作中,她被推荐上了计划生育监督岗,不仅积极协助妇女主任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带头移风易俗,而且还组织本村妇女成立了“许旺村秧歌队”,每逢节日组织秧歌队队员为群众表演。

2、通过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架起了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农村(社区)党员设岗定责后,广大上岗党员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群众,充分发挥岗位职能维护群众利益,为农民群众作出了榜样,架起了党组织与群众之间友谊的桥梁。胜利乡胜利村无职党员刘辛,自被推荐和安排到水事服务岗后,积极配合村委会开展用水协会工作,他坚持原则,任劳任怨,为解决本村淌水难问题付出了艰辛劳动,为此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无职党员岗位的设置,在加强上岗党员对党组织和村委会监督的同时,还极大地激发了村级组织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内动力,望洪镇西和村小组财务管理混乱,群众意见很大,在这次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中,村委会组织5名财务监督岗的上岗党员对村小组的财务进行了清理,公开了财务,清理了不合理开支,及时调整了村小组干部,赢得了村民的好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3、通过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当前,农村发展进入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效益阶段。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的农民虽然有强烈的致富愿望,但由于缺技术、无资金、怕担风险,使他们难以迈开步子,迫切需要有人把他们组织起来,提供示范服务、真心实意带领他们致富。设岗定责工作开展后,我们把种植、养殖、销售、外出务工上有一技之长的党员组织到经济发展类岗,通过岗位示范,广大上岗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各自的岗位上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在全县兴起了一批产业、带动了一批群众发家致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胜利乡许旺村无职党员孙**利,自己富了不忘乡亲,自从被村上安排到能人带动岗后,积极带领周围群众外出务工,**年本村就有20多人跟随其带各地搞建筑,平均每人年收入都在6000元左右。

4、通过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设岗定责中,我们让无职党员上了社会治安维护岗、边际纠纷排查协调岗、安全生产监督岗等岗位,发挥他们在调解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他们天天与群众在一起,熟悉了解民情、村情的优势,及时发现,处理问题,把信息及时向乡村反馈,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筑起党员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杨和镇与毗邻的胜利乡交界处,由于人口稀疏,有治安隐患(曾发生刑事案件),为此,镇党委在3个村设置了社会治安维护岗,12名无职党员上了这个岗,这批上岗党员发挥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年来,两乡镇交界地没有发生治安刑事事故。

在这次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中,公共事务类岗上的党员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水利设施、管理环境卫生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履行着自己的岗位职责,在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农业设施、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了较大地贡献,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开展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目前农民党员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文化素质整体偏低,以致部分上岗党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致富能力较差,不能起到很好地示范带头和上岗履责作用;

2、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少数村党支部书记和部分农民党员认为村里的工作有村干部管理就可以,不需要无职党员上岗来参与,积极性、参与性不高,以致有的党员上岗后,不去履行岗位职责,在群众中反而起了反作用;

3、工作开展不够平衡,部分乡镇开展得比较好,各别乡镇还存在差距;

4、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抓准了,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五、经验启示及下一步工作

经验启示:

一是要把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履责的能力。设岗定责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无职党员队伍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党员履行职责的情况。

二是要把完善激励措施作为重要手段,充分激发无职党员上岗履责的活力。设岗定责工作要取得实效,仅仅依靠党员的政治觉悟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是要根据农村党员的特点,在提倡无私奉献的同时,支持、鼓励上岗党员运用市场机制创办经济实体,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要把群众参与贯穿于设岗定责的全过程,真正让群众满意。设岗定责工作抓得怎样,最终要看农民群众是否欢迎,是否满意,是否得到了实惠,因此,要坚持把群众参与贯穿于设岗定责工作的全过程。

下一步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大设岗定责工作在广大党员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使设岗定责工作常抓常新。

人事管理岗职责篇10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

1.单位范围。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均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实施范围。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所属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已经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纳入实施范围。

2.人员范围。首次岗位设置时,已参加2006年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在册正式工作人员,以及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至首次设岗时,经市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同意,按照规定程序进入,与事业单位建立了正式人事工资关系的新进在册正式工作人员,纳入岗位设置管理范围。凡属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参加首次岗位设置。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有关规定执行。

二、岗位类别设置

3.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4.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控制标准如下:(1)主要以专业技术和知识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当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5)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5.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批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6.我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8个等级,即三至十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现行的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五至十级职员岗位。

7.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8.事业单位具有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按照编制部门确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设置;其他管理岗位根据核定的岗位总量和工作需要设置。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9.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一至四级,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的专业技术职务条例执行。

10.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确定。

11.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0.5∶3.5∶6。不同行业、不同层级事业单位的结构比例须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其工作职能、人才密集程度、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为: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12.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工作性质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岗位,其他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岗位为辅系列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等级和结构比例设置适用主系列岗位的控制标准。辅系列岗位的等级设置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的等级。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13.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14.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事业单位现行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技术工岗位。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15.以工勤技能岗位为主体的事业单位,技术工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其中技术工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

(四)特设岗位设置

16.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非常设工作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特设岗位的设置由事业单位提出设置意见,经主管部门审核、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意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具体办法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四、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17.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18.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19.各等级岗位还应具备以下基本任职条件:

(1)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需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2年以上;

(2)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需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3年以上;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需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3年以上。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20.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规定执行。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还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具体条件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21.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五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22.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在各类各级岗位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应岗位的具体条件要求。

五、岗位设置程序及权限

23.事业单位设置岗位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

(2)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4)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通过;

(6)组织实施。

24.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

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汇总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各部门、各乡镇(街道)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乡镇(街道)同〖Jp2〗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汇总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Jp〗会保障局核准。

党群系统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按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专门文件规定执行。

规模小、人员少的事业单位,无法按照规定的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结构比例和每一类岗位内部结构比例进行岗位设置,可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其主管部门按照岗位设置的有关规定对其结构比例实行集中调控、集中管理,在总的结构比例内根据情况统筹考虑,调剂使用。

25.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的设置、任职条件和人员聘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实行全省统一控制和管理。事业单位设置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应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将符合条件的人选逐级推荐上报,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初核、市政府审核后,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审核确定。

2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本实施意见规定的权限申请变更:

(1)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六、岗位聘用

27.事业单位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全面试行人员聘用制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文件及有关规定,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确定具体工作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规范的聘用合同。新补充聘用工作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

28.事业单位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按照不低于国家规定基本条件的要求聘用人员。对确有真才实学,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29.已经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可根据有关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聘用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聘用合同相应的内容,按规定程序备案和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30.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职务结构比例,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已经达到或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采取适当方式平稳过渡。现有人员职务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岗位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调整到规定的结构比例之内;在调整到规定的结构比例之前,不得新聘人员。尚未达到核准岗位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3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任职(以下简称“双肩挑”),因行业特点,管理人员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必须达到三个条件:一是岗位确实需要专业技术背景,二是确实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是确实完成岗位聘用合同规定的专业技术岗位职责任务。“双肩挑”人员占用管理岗位职数,须在核定的管理岗位总额之内按岗位管理权限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双肩挑”应从严控制和审批。

32.对已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又不符合“双肩挑”条件的管理岗位工作人员,在首次岗位设置中可占用管理岗位职数,保留专业技术职务相关待遇,但首次岗位设置完成后,应严格管理,逐步过渡。凡需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须调离管理岗位,改为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凡继续留在管理岗位工作的,不得再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管理人员兼任政工专业职务的参照执行。

33.在首次岗位设置中,应按规定结构比例核定三类岗位的总量及其结构比例。现有人员在首次聘用时所在类别岗位不足时,按照其现聘职务或岗位,在单位岗位总量内暂时占用其他类别空余的岗位职数予以过渡,但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结构,加强管理,逐步实现三类人员结构与三类岗位结构相一致。首次岗位设置聘用完成后,坚持对岗聘用。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工勤技能等级与岗位所需任职资格不符的,不得聘用相应等级,也不得享受相应工资福利待遇。

34.对现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超过核定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和结构比例的,现有在聘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和岗位等级职数竞争上岗,富余在聘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现聘职务的最低等级岗位。由单位根据核定的岗位职数、结构比例和实际情况,制定逐步消化的措施,经主管部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同意后实施。

35.首次岗位设置时,政工专业职务人员可列入管理岗位类别,以本单位管理岗位总量内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以主要精力直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岗位数为基数,其高、中、初级岗位比例不超过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并按岗位设置规定程序及权限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

36.事业单位岗位人员聘用,由单位填报《市事业单位岗位人员聘用审核表》,按照以下权限和程序进行:

(1)管理岗位人员的聘用

管理岗位人员的聘用,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及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的有关规定执行。

(2)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聘用

二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聘用,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核定的岗位数审核申报,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后,由单位聘用。

三级及其以下级别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聘用,按人事管理权限及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三级专业技术岗位的聘用人选,按规定程序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3)工勤技能岗位人员的聘用

工勤技能岗位人员的聘用,按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的有关规定执行。

37.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之间流动的,应具备所聘岗位的基本条件。其中,由工勤技能岗位流动到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应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确定并报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聘用备案手续。

38.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完成岗位聘用后,应将各级各类岗位聘用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填写《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情况认定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完成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审查认定。对符合岗位管理和岗位聘用规定要求的,予以备案,并从确认的次月起按所聘岗位确定并审批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

七、组织实施

39.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密切配合,妥善处理好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共同把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40.为保证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成立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市委组织部部长任副组长,组织、编办、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负责具体实施。

41.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后,按政策新增的岗位工资按分级分类的原则负责,其中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增资由市财政解决,差额拨款单位专技人员增资按原渠道实施定额补助,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专技人员的增资由单位自行解决。

42.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按照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和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共同做好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各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各类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按照人事管理权限,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

43.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做好本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行;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44.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员聘用日常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应将核准的岗位职数、人员聘用情况填入《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手册》(另行制定),发生变更异动的,应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及时办理变更异动审核手续并登记入册,作为岗位调整、人员聘用的依据,加强日常动态管理。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不断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各级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加快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