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身体素质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27:24

职业身体素质要求篇1

【关键词】高职职业岗位体能需求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62-03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服务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要求学生具有直接适应某一工作岗位的能力,毕业后能马上上岗工作。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应顺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树立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的整体课程改革理念,在全面发展一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设置一种与职业性身体素质相关的体育课程,提高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岗位前的身体素质,以满足学生的身体素质能胜任未来职业的需要。然而,在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较少考虑学生职业技术特点的需要,导致课程内容落后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不能真正发挥高职体育教学的特殊要求和特色。为此,以职业岗位体能的需求开展体育教学,让学生在校期间了解职业特殊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并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和提高特殊身体素质,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将具有良好的影响。

一、高职开展职业岗位体能需求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一)高职教育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该意见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标指明了方向。依据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不同需求,在体育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实施干预措施,提升学生对未来岗位工作的适应能力。与此同时,把运动技能与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体能需求相互结合,为学生职业体能训练打下基础。

(二)学生体质的下降亟须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性体育教学。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体现在爆发力、力量、耐力下降;此外,肥胖检出率及视力下降继续增加。高职院校陆续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要求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该模式提高了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往往忽视对体育的锻炼,缺乏职业所需的特殊身体素质,难以适应企业大强度的工作量。显然,设置一种与职业性身体素质相关的体育课程极为重要。在体育教学课程中,依据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从坐姿、站姿、变姿、工场操作、特殊职业身体素质方面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能,全面的职业身心素质,让学生在校期间了解职业特殊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并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和提高特殊身体素质,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将具有良好的影响。

(三)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引入职业岗位体能训练。“伴随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思想落后,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等。”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我们过于强调以学生的兴趣贯穿整个体育教学,尊重学生的兴趣需求,这样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的某些技能得到较好发展。但是我们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它强调的是职业性,也就是目前所开展的活动均围绕着今后所从事的岗位进行开展及未来职业体能的需求。高职体育教学如何引入职业岗位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服务能力成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为此。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围绕职业岗位体能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从适应性、职业体能需求性等特点出发全方位地开展体育教学。

二、职业岗位体能需求中体育教学分类

过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采用按单一学科课程内容纵向排列的方法,三年制各班级大学体育共三个学期,第一、第二学期为普修,即体育与健康1、体育与健康2,内容主要是耐久跑、跨栏跑、双杠、垫上运动、标枪、三级跳远、五步拳、排球、篮球、健美运动等;第三学期为体育专项选修,其中有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瑜伽等。纵观课程内容,几乎与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无直接联系,这些“教学内容个性化不足,没有把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要突出高职体育课服务于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首先应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再结合教育部2005年开始实行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以某一工作岗位的主要身体姿态为主线,从职业体能特征角度将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进行科学分类(如表1所示)。

三、职业岗位体能需求体育教学内容构建

体育课程设置结构与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关系到能否满足高职职业性体育的需要。为此,构建职业岗位体能需求体育教学内容为:首先,结合各职业岗位劳动(工作)时的主要身体姿态进行相对地分类。其次,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五个领域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及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完善“准职业人”职业体能储备、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储备、职业岗位特殊身体技能储备和职业综合素质储备课程教学目标的实际需要,将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成5个课程目标:职业综合素质目标、运动参与目标、终生体育目标、职业特色技能目标、职业体能目标。再次,对职业性体育课程设计,主要有课程培养目标、需求特征、培养途径、课程模块、时数比例。最后,按照职业岗位体能需求特点,构建如下课程:职业体能与运动保健课程、岗位工作身体技能课程、兴趣选项课程、职业岗位综合素养课程。

四、开展职业岗位体能需求体育教学的具体措施

过去开设的高职体育课,其主要内容以传统体育为核心,其目的是培养宽泛的运动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然而“过硬的职业体能才是学生应对工作的保障,学生就业更需要与对口岗位适应的职业体能”,所以体育教学应该在了解职业体能特征之后,打破传统的按行政班级上课这一教学形式主体,按照高职院校专业性质分模块,设置三个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突出健康体育、终身体育这一新理念和核心(如表2所示)。

(一)职业病预防课。“职业工作过程本身有利于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职业体能的发展和提高。但职业工作本身并不是发展职业体能的主要手段,这种劳动是根据不同工种的特点,固定某种姿势动作,得到锻炼的主要是用力的那部分器官,其他器官则得不到有效锻炼,从而容易造成身体畸形发育。”例如,站姿类的车工、刨工种等,在工作岗位上长期上体前倾、含胸、弓背,特别容易造成腰肌劳损、驼背、背柱侧弯,护士、理发师、迎宾等工种易造成静脉曲张、腰酸背痛、腰肌劳损等常见病。坐姿类的文秘、会计、电脑操作人员等,较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易息颈椎变形、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导游、记者等变姿类容易产生全身性疲劳;工厂操作类易造成上肢麻木、臀部下肢酸胀等症。因此,“根据不同工种的特点,加强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职业体能训练,安排一些交替与对称的动作,使身体全面发展,以矫正或预防身体的畸形发育”。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中,除开设职业体能课外,还应该考虑如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全方位提高肌肉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柔韧性等(如表3所示)。

职业身体素质要求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水利工程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

实用性体育教学,就是指基于体育教育计划,以终身体育为教育基础,以未来职业体质、智力需求为施教内容,以心理素质为职业培养目标的教育行为。其价值在于辅助提升工作效率、生产力、工作持久度等。从教育任务角度来看,职业实用性体育就是要以职业要求为参照,培养人们一定的身心素质、体育意识,最大程度推升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水平,提升职业者整体素质。

1探析职业实用性体育的教学价值

在高职教育中,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教育者以学生专业为基准,适应未来职业需求,而培养的实用性体育基础理论、身体素质、专业化素养、终身体育能力等教育活动。该教育科目要求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的策略性及有效的反馈性。特殊性职业体育素质,是指在涉外工作时,适应周围特殊环境的素质。这其中涵括生存能力、发展能力、抗自然能力、抗困难能力等等。高职大学生,从毕业起就可能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性的工作,这些操作将极大考验学生特殊体育素质。故而,在高职教育中,开展并拓展职业适用型体育教育,一是为了教学与学习,让他们有充足的体能、熟练的技能、过硬的心理素质与意志力。再者是为了未来工作需要,让他们学会适应社会,拥有特殊职业环境下健康而全面的身体素质。

2水利工程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策略

2.1以水利工程为专业划定,提升学生体能素质

水利工程专业,是高职院校中综合性强的专业。其主要学习理论基础有数学、力学、建筑学等,对施工管理、工程设计、工程勘探等方面能力要求较高。适应该专业性质,体育教学就应该调整其授课学习内容,与未来职业劳动要求相同步,通过培养不同环境下的身体素质能力,来帮助其走出校门后,能够尽快达到工作所需体质、心理上的要求。这也将为学生“终身体育”素质的养成奠定坚实基础。

2.2以职业劳动为教育内容,增强教学内容实用性

在高职院校,不同年龄层次与性别的学生,其职业劳动素质要求也存在差异。水利工程专业也是如此,我们要以专业性质、工作范围为研究对象,调整并建立独立化、科学化的体育课程。要对课程内容不断甄别、论证,剔除不适应水利工程专业的体育教育内容,选用有价值的内容重新进行结构上的调整。由易到难,从理论到实践,当然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应该考虑在内。在高职体育课上,我们要紧紧围绕生产劳动这一专业环境,对学生相对薄弱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进行补强,要突出“体育教育为就业服务”的理念,重组体育运动方式,加大训练力度,不仅提升其专业知识素养,更要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体育训练习惯,要帮助其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其职业适应力。水利工程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建设,要明确体育教学之于生存、生活的服务价值,要关注其生存、生活意识的提升,职业活动习惯的培养。

2.3以运动素质为教育宗旨,提升体育教育价值外显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企业的发展对职业劳动提出更高的要求。单纯的职业劳动也趋向于复杂、快速、高强度、高要求的综合化转型路径。其对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要求在不断增大。一般意义的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也有一定帮助,但是对特殊职业环境下学生耐受度及其它素质的提升显然有限。在高职院校,学生尚在身体发育关键时期。倘若能在此间隙对学生开展适应未来职业活动环境要求的锻炼项目,无疑对学生职业体能是很大补充。很大程度上,学生从事水利工程相关专业工作时,职业病的患病几率会大大下降。故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以运动素质为教育宗旨,能首先从身体、生存角度看到其改造人、树立人品质与习惯的价值。

3构建实用性体育教学新模式

(1)“2+1”体育教学模式:即第1年为体育选项课,或第1、2学期分别体育基础课、体育选项课,以水利工程、相近专业为专业范围;第3、4学期开设必选课《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该性质为专业实训),主要教育内容为专业性体育理论、体育实践等。

(2)“3+1”体育教学模式:即以水利工程及相近专业为基础,先利用3个学期来学习体育选项课;然后第4学期进行体育选修课学习,主要教育内容为专业性体育理论、体育实践等。

(3)“1+1”体育教学模式:即以学年为单位,第1学期学习体育基础课、选项课;第2学期学习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

4小结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以健康为目标,以职业生存为服务取向,面向全体学生,而服务学生整体体育素质提升。其价值之大在于身体及心理上的改造,在于有效缓解未来就业困境。故而,在高职院校,尤其是水利工程专业开设职业课程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职业身体素质要求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美容美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075

所谓的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高职教育的改革以及发展重点是:将人才培养从过去单纯注重职业能力升级为注重综合素质。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与高职教育在提高全体学生基本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一致性。那么,当今社会,透过美容美体专业如何了解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面临的情况以及其在未来如何发展?

一、从美容美发专业透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1.以全面发展为起点。

美容美体是一种适应社会消费需求而新兴的专业,由此决定其专业课程在设计和安排上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对应,为此,在教学方面,专科美容,实战美容以及研修美体成为其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专业理论知识,疗法与技法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培养。同时,针对美容美体专业学校引进资深美容老师,专心研究新式的教学方法,秉承技术优势,追求高品质的教学效果,在激发学生潜力的同时综合培养学生的内在与外在知识,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全能人才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美容美体学生在充分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基础学习和就业前景后,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与老师密切交流,在学习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缺点制定详细的计划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到术业有专攻,使自己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使自己具备独特的技能,为将来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切全面体现了高职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起点。高职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将人作为被教育的对象,同时帮助人获得发展的教学活动,而高职素质教育的最深层含义就是科学发展的观点,培养出不仅拥有过硬专业技能的专职人才,并且还是能够完全融入社会环境与自身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人。

2.需求多层面。

(1)满足社会的需求。

当代中国,美容大势已是来势汹汹,势不可挡。源于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亦在逐步提高,伴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和形象的重视,对美容美体有强烈需求的消费者数量在翻倍增加,美容美体行业已经成为吸纳众多从业人员的行业之一,社会对从事美容美体的人员需求大,为满足社会各种消费需求,职业院校开设美容美体专业,培养美容美体专业人才以此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从职业院校毕业的专业学生在经过系统的培训之后掌握了美容美体专业技能,亦能够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填补了社会需求的空缺。如今,伴随经济发展,社会用人结构发生很大的变革,随之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来培养专业人才向社会输送众多中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以此满足社会需求。

(2)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

高职学生所处的阶段是人成长关键时期,也是由学生身份向拥有职业专长外加综合素质的社会人士转变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爱好兴趣广泛,学习能力强,能够主动接受外来事物并化为己用,可塑性强。高职院校在开设课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如今,高职院校开设的美容美体专业应用性和实用性强,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其自身的需求。所以,怎样使学生实现真正全面的发展、建立自主的进步需求,这是高职院校在保证学生生源之后在实行素质教育中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3)满足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需求。

在如今的美容美体专业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同时学校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开设选修课的形式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坚持内涵发展,严格执行教学质量标准,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立求提高学生的其他能力和水平,实现高素质高能力的双重教学培养目标,以此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人才培养目标,为促使这一目标的实现,学校应当将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需求紧密联合起来,高素质与高技能必须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元素,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无法分割,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而这一目标在高职院校开设的美容美体专业中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二、从美容美发专业窥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发展探索

1.高职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在美容美体专业上得到充足的体现。美容美体专业专业性强,就业方向明确,毕业的学生将来会从事美容美体培训学校、美容美体连锁机构、会所和养生会馆、美容形象设计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影楼和彩妆专柜等。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其重点在于为本行业内的经济建设服务,以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中心,创立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将所设专业、具体行业发展、社会需求作为总方向的高职素质教育系统。高职院校在素质教育方面虽然和普通的本专科有相同之处,不过其仍然具有自身独有的特性。其独特性在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上与普通本专科院校不同。所以,基于高职教育的特有属性,造就了将各个专业、众多行业的实际需求作为方向的素质教育体系。

2.素质教育的关键点。

(1)关键点之一―转变素质教育的理念。

目前在中国出现用工荒的现象,究其原因则是需与求的不对称。面临此种状况,高职院校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始终贯彻人才培养盯住市场需求、办学方向盯住市场走向的方针,建立极富高职特色的针对性素质教育系统,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得以达成,提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型高素质人才。而美容美体专业则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人们对美与健康的消费需求,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不断转变和发展。

(2)关键点之二―融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专业与素质教育模式都是各行其道、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融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职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人才质量的提高。为改变这一状况,应该将素质教育融进专业技能的培养体系之中,让素质教育同样也可以出现在技能培养的程序里面,并且将这项工作切实的开展进学校的所有运作体系之中,保证学生可以取得全方位、自发的进步。比如说,在美容美体专业中,可以将传统的中国审美文化融入进去,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完美的造型艺术。

职业身体素质要求篇4

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偏重于应用性和实践性,办学方针是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原则是学以致用,教学内容有较强的职业岗位针对性。

体育课是高职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体育课教学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视角下配置教学资源,不但要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而且要针对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培养职业素质,奠定终身体育基础,提高服务社会的效能。高职体育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要通过体育课教学,发展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适应职业的体育意识和心理素质。

2.体育课职业性特色

体育课职业性特色是指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为培养未来职业岗位所必备的职业性体育素质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职业性体育素质是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应对职业环境的能力。高职学生毕业后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从事实际操作,对职业性体育素质的要求较高,在体育课教学中要融入职业性特色体育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身心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和生存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树立职业性特色体育观念

高职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体育课教学目标,根据体育的多功能性,将体育的健身、教育、娱乐及职业性特色融入体育课程,充分体现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与职业教育的特色。在实现增强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目标的同时,还应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开展职业岗位需要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职业性特色体育教学。

4.构建职业性特色体育课程

高职体育课程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总目标和体育教育的自身规律,从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出发,构建职业性特色体育课程。对于职业性特色课程模块,可以突破已有的系、班级设置,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要求。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校体育的顺利开展。高职体育教育要把握课程设置特点,密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联系,开设适应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学项目。不同专业类别和职业岗位对学生的体育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师范类专业职业性体育素质有体操、健美操、球类、游戏等,对应的教学项目有体操、队列队形、健美操、球类、体育游戏等;医学类专业职业性体育素质有手脑的灵活性和耐心细致的习惯等,对应的教学项目有乒乓球、太极拳、棋类等;建筑类专业职业性体育素质有肢体的耐力、灵活性和平衡性等,对应的教学项目有游泳、长跑、武术、跆拳道等。依据高职专业特点和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需要构建体育课程,给体育课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呈现出体育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德育原则。针对不同岗位所设置的职业性体育项目对职业道德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文秘专业要求扎实细致、文明礼貌、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等;市场营销专业要求服务优良、积极热忱、举止文雅、平易近人等。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践环节,精心设计,针对职业特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实用原则。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根据专业特点和体育项目的特性,结合往届毕业生调研,选择实用性强的体育内容开展教学。特别是学习一些身体保健操、保健气功、按摩等内容。三是终身原则。要让学生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职业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并根据自身条件制订科学可行的锻炼计划,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5.加强体育课职业性特色研究

高职大多设置了体育教学部,下设有群体竞技、大学生体能测试等教研室,为加强体育课职业性特色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要进一步明确职能,重新布局和细化教研室功能,根据体育教育的规律和专业类别要求,为学生专业技术学习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服务。教研工作要根据学生专业岗位的职业特点研究选择针对性强的体育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对身体的影响研究选择具有康复、医疗保健作用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专业特点的研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强对职业性特色体育运动项目的研究,改进教法,增强教学效果,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以适应高职体育课教学的需要。并了解专业课教学内容和要求,研究各专业职业性体育特色,构建相应的体育项目,编制职业性特色体育教材。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征求专业所在系部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以便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5.结语

高职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职业性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确定方面要充分体现体育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原则,按照专业设置职业岗位需要的核心素质要求,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满足专业岗位需要的体育素质教学模块,形成模块化课程结构。课程模块要以职业岗位工作项目和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运动项目,每个项目要从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等各层面进行安排,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职业身体素质要求篇5

关键词:职高体育;教学;身体素质;职业发展

高等教育的宗旨在于重点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水平。在职高体育教学中,其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结合教学对象特点以及未来社会对体育职业的要求,来规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以后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一切体育能力。例如分析学生体育心理特点的能力、自我保健能力、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中所需的健壮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促进学生职业的发展。

一、职高体育教学必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原因

职业高中和我国其他高校培养学生的方式有所区别。正因为有这些区别,所以职高体育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这些因素。

1、学生职业发展的方向决定了职高体育教学必须为它服务。职高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必须是能够在劳动生产一线中发挥主体作用的人才,所以其教育的方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是无法胜任工作,无法完成任务。为此,职高体育教学从社会需求的角度,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角度,来设定教学课程,重视学生职业发展。

在当今社会高科技发展时期,某些工种的职业病越来越凸显出来了,以前很多大幅度的、大范围的动作已经简化成小幅度的,小范围的动作。在动作性质改变之后,身体的部分肌肉可能由于过度劳累而造成肌肉劳损,而那些不经常的运动的肌肉又有可能萎缩,丧失部分功能。例如教师这个职业,职业病最容易形成,长时期伏在办公桌上改作业、备课等运作,对颈椎有着很大的危害,很多教师患上颈椎突出的毛病。而职高是学生在就业接受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所以为了减少职高学生在进入工作后某些职业病的产生,有利于学生职业的发展。在体育课堂上就应该进行健康意识的宣传,同时还通过一些锻炼动作对未来的职业病进行预防。

2、学生的就业压力决定了职高体育教学必须为它服务。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企业等用人单位除了对就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苛刻之外,另外对就业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也非常高,因为就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招聘新人,对新人进行培训。另外,某些特殊行业对就业人员的身体素质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电力部门就会要求从业人员能长期从事野外工作,在野外操作如果身体素质不行,不但会影响工作的进程,同时还会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安全有着很大的威胁。所以说,职高生在学校除了学习专业技术之外,还要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得“棒棒的”,唯有如此,才能和众多的本科生、硕士生媲美,和他们一争高下,竞聘高薪、高待遇、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所以在职高体育教学中应该从能切实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实用体育技能着手训练,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从而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

二、职高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在职高体育教学中,如果方法运用得恰当,必能事半功倍,激好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从而强身健体,从身体素质方面为以后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1、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现代职场的分工非常细,在不同职场部门,身体每个部位所用的力度不一样,对身体造成的损伤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分析不同专业的特点,充分了解在不同的岗位中,对从业者需要哪些体能的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身体的部位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实用性的身体锻炼,完成不同的锻炼任务。来获得和专业相关的身体素质,从而适应劳动强度较大、超负荷的工作,能很快和工作岗位磨合,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当中去。例如厨师专业的学生,他们从学校毕业之后,绝大部分学生从业方向掌勺厨师、切菜工,配菜师等,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训练他们上臂以及手指的力度,在锻炼上臂力量时,可以进行杠铃、哑铃练习。在锻炼手指力道时,可以通过握力器来训练,每次握20―30次不等,两只手交替进行。或者通过用手指做俯卧撑,五个手指同时着地,刚开始时双手训练,训练到一定程度时,改用单手训练,最后可以尝试着用部分手指做俯卧撑。在对土木系的学生进行训练时,考虑到他们从业后要常常在建筑物或脚手架上走来走去,就务必要训练他们的攀爬、悬垂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单双杠,通过双脚倒挂,单脚倒挂来锻炼他们的悬垂能力;通过肋木训练他们的攀爬能力。

2、以工作场景模拟教学,锻炼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不同的职业劳动,有着不同的职业形态,对此就会有不同的技能要求。所以,职高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去工厂实地参观,要求他们在参观时仔细观察一线工人劳动的具体过程以及动作要领。回到学校后,设计好模拟场景,借助篮球、排球、铅球等体育教学用具,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例如,在对建筑工专业训练时,为了训练他们抛接砖头动作,可以以操场为建筑工地,学生头戴安全帽围成两个圈,站在内圈的学生负责抛“砖头”的任务,外圈的学生承担接“砖头”的任务。砖头用重量相似的铅球来代替,在训练时,要求学生们模仿抛砖师傅的基本姿势、用力方向、力度的大小、手臂摆动的幅度等。接砖的学生也要模仿接砖师傅手臂接砖的力度、方向以及弯曲的程度等。

结语:职业高中的教学使命和普通高中的教学使命不一样,职业高中肩负着社会使命,要直接向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使这些人才能适应各个工作岗位的需要,为社会作出贡献。所以职高体育教学的宗旨在于如何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多项能力发展,使之能有效地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使他们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屠晓丹.《中职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J]教育2014(14)28―29.

职业身体素质要求篇6

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一)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要求的问卷调查情况

为了解新时期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笔者编制了调查问卷,分别调查了82家大、中、小企业。企业的调查问卷结果汇总如表1所示。

(二)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要求的问卷调查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要求较高,企业看重的是高职生的综合素质,需要的是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汇总企业对高职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发现在企业认为非常和比较重要的职业素质中最主要的是社交与沟通协调素质、抗压耐挫的心理素质、学习创新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对职业活动有重要影响作用的个体内在品质和能力。

1.企业要求高职生应拥有良好的社交与沟通协调素质。一个员工有良好的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交往的能力,能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能与他人协作,完成某种工作,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将直接体现这个员工的工作绩效,同时也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社交与沟通问题,社交与沟通不仅要求说者词能达意,自己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还要明白别人所说话的意思,更要让听者能产生共鸣。社交与沟通涉及到获取信息和提供信息的能力。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上司之间如果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起来就将融洽而和谐。

当然,员工的沟通素质还包括其读写表达能力,任何一个老板或人力资源的主管都会在员工的履历表中发现出自大学毕业生之手的错字和文法不通的现象。现代企业多数在招聘员工时把人际与沟通素质当成企业筛选人员的第一关。

2.企业要求高职生应拥有良好的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现代企业常常把员工的心理素质放在首位。企业的发展需要身心健康、有抗压和抗挫折能力、敬业、善于合作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就很难胜任工作。近年来,进入世界500强的富士康集团连续发生员工自杀事件,究其原因除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外,更多的反映了“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工作、生活压力的心理问题。据了解,富士康在深圳的42万员工中“80后”、“90后”的新生代就占85%,这些人在面对工作、生活的压力时多数缺少适应社会、合理处理情感问题等方面的积极经验。饱受“跳楼风波”困扰的富士康集团为缓解问题加强了对员工的心理和职业辅导,并新设了一个拥有百名辅导员的心理辅导部门。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这是企业所不愿意的。因此,2010年以来富士康在招聘生产管理储备干部等员工时,除了常规的笔试面试,还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测试,通过考核以后方能入职。

3.企业要求高职生应有良好的学习素质。没有良好的学习与创新素质、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就难以适应迅速发生变化的企业环境。学习与创新素质主宰着现代企业生命力,是企业的灵魂,决定着企业在社会的竞争力。现代企业不可能靠单一产品和服务打遍天下,企业还在不断的合并、并购、整合与裁员中成长。企业主需要具有学习创新素质的员工通过勤奋学习来不断改进自己,适应企业的不断变化并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现代企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员工,需要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4.企业对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较高。企业要求员工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每一个员工对企业忠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工作认真负责,尽职尽责完成好本职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有较好的思想品德,遵守职业道德,有法律法规意识,认真按企业规章和各种制度办事;有协作精神,能互相帮助,为人热情;有集体荣誉感,有团队意识。此外,企业还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当然,我们在研究和分析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时经常会将这些素质外化为一些具体的实践能力,可实际上,这些素质与能力是紧密结合的,是互动的,所有这些能力的相互交融形成符合职业发展的职业素质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缩短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就必须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到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也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对高职生职业素质调查情况的思考

新时期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要为目标,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应进一步思考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了解在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现状,反思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与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质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寻找培养策略。

(一)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高职生自身的职业素质,了解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的现状,笔者编制了包括对自身认为已具备的职业素质、自身需要提高的职业素质、学校应加强哪方面职业素质教育和不能胜任工作的主要因素等八个项目,对应届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现状进行了摸底,发出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6份,调查结果汇总如表2所示。调查结果显示出高职毕业生对自我的环境适应能力、思想道德水平、身体素质、竞争意识、吃苦耐劳等方面的素质都比较肯定。而在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相关工作或经验、沟通协调能力,应变以及语言表达素质、良好的自身专业技能和创新、团队合作技巧、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还比较欠缺,而这些素质与能力,正是企业所重视的(如表1)。

(二)高职毕业生主要职业素质欠缺的原因

造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欠缺、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

1.高职学校培养模式和目标定位不明确。传统高职教育没有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培养模式和目标。在没有对专业特征、企业行业与市场职业需求、岗位职业能力等做认真调查分析的情况下就设置课程门类。没有对课程教学内容、职业能力结构做深入思考就列出教学模块或教学项目。因此按照这样的培养方式和目标培养出来的高职生势必不适合企业的要求。

2.高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未能相互渗透融合。传统高职教育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以岗位为标准开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够,学生学习被动。不仅如此,课程结构还呈现出“刚性”,实践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分段开设。这样,学生往往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缺乏思考问题和在动手和主动学习中体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高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重视不够。传统的高职教育往往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与就业的教育,往往只是建立了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和就业指导中心,没有建立科学化、全程化和专业化的心理和就业完整指导体系,缺少对学生全面的系统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就业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生的就业与心理问题。

4.重技能而不重综合素质。从现代高等教育经历的几次较大变革来看,对综合素质教育而言都表现出相对弱化的特征。中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三大缺陷:第一,重知识传授,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第二,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第三,重专业素质教育,忽视非专业素质教育。前面两个缺陷已经引起了多数高校的重视。但是,第三个缺陷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高职教育往往在观念上固守以学科专业为中心,注重了教学的知识性和技术性,认为高职毕业生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了,忽视综合素质和非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许多高职生也误以为在高职学校学有一技之长,将来就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事实上,一个人的专业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但专业素质至多只是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需要非专业职业素质的促进。在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中,专业知识成绩与非专业职业素质相比,企业更着重后者(如表1)。

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新对策

(一)以系统性的思维来搭建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构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总体构架体系中,包括人才培养的理念转变、目标、要求,合理的课程体系,有效的考核体系等。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盯紧“一个目标”,即以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为根本目标;协调“两大系统”,即专业素质教育系统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系统;提出“三证”要求,即高职生在校期间应该获得三本证书:毕业证书、各种资格证书和素质拓展证书(第三张证书包括创新、合作、交流、组织、协调、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紧紧围绕企业生产实践中所需的各种素质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能胜任将来职业所需的职业素质作为培养学生的课程设置标准,给理论课与实践课、专业课与基础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相应的学分设计,融专业性与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为一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这样,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不仅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还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耐心细致、吃苦耐劳等工作作风。

(二)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

,增强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按培养目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充分考虑企业对将来从业者的能力要求,突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优势和综合素质的优势。在专业素质教育上,强调教学内容的实际与实用,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在非专业素质教育上,各专业应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确定若干项拓展项目,落实可操作、有实效的拓展方案。通过创业设计、毕业设计、生涯设计大赛,小发明、小创作大赛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行“多证书”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文化知识的掌握和审美能力、身体、心理健康等素质教育同学生本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及毕业生职业岗位技术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三)启动阳光心理工程和就业心理辅导

,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高职院校应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心理辅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并将这两门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首先,加强心理教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就业心理辅导课。在校大学生正处在由青春后期向成人前期转变的关键阶段,心理发展即将走向成熟,但他们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因此他们的心理特征具有两面性。在这关键时期,应全面加强他们的心理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信心,让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和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培养他们与同伴之间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让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职业发展的挑战。

学校还应设有专门的学生发展辅导中心(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人员进行个体心理辅导。这样,既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调适,又提升了学生心理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学校建立科学化、全程化和专业化的职业指导体系,对高职生从职业生涯规划到业指导,从基础就业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学习到就业能力的打造进行全面指导。对大一学生以讲座、座谈、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学生认识自己,开发自己的职业潜质,引导学生认识到获取职业资格证与素养拓展证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潜心学习,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在大三时再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按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和创业教育,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掌握面试技巧和创业方法,提高学生创业与创新技能,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就业创业创新能力。

高职就业处的老师还可以外聘人力资源专家或企业家来院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讲座,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基本技能和求职技术的培训,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分析、职业设计,培训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理念、职业心理、职业规范、择业,知识与要领等职业素质,让学生掌握一些求职的技术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这样,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和较强的心理素质,还具有一定的职业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和较强的专业技能,不仅拥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能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职业身体素质要求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我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及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日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问题。自我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学生自我教育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强调的是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发展,是素质教育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过程。当前,对自我素质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学生主体能动性发挥在素质教育中重要性与实施途径的研究,而对自我素质教育内容构成方面的专门研究较少。因此,笔者拟结合已有的高职素质教育内容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自我素质教育内容的构成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探讨自我素质教育指标体系的构建途径。

一、高职学生自我素质教育的内容

在20世纪90年代,迟艳杰提出了素质教育具体包括对学生进行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进入21世纪,对素质教育的研究开始进入高职教育领域。徐静等人在研究素质教育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实质内涵及特殊性进行了分析,指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自我发展素质、创新素质、适应职业特殊需要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罗建远指出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追求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完美的统一,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汪建军将高职学生的素质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四个方面;梁怡认为高职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技能、心理、身体等多方面的教育。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多年在高职院校工作的经验,笔者拟将学生自我素质教育的内容归纳为五个模块: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职业发展素质,并根据这些素质在未来职业岗位中的作用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

(一)第一层次:基础素质

身心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处于高职学生自我素质教育体系的底层,是高职学生进入各就业岗位所需的共有素质,是整个素质教育构架的地基。

政治素质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深入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崇尚科学,反对,在国际国内的大风大浪中,做到立场坚定、是非分明、态度坚决;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政治上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早日成为振兴中华的中流砥柱,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思想素质思想素质决定着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决定着学生对自身及周围事物总的看法与观点、善恶的分辨与美丑的评价。内容包括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欣赏他人、尊重他人,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同时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坚定为实现理想排除万难、勇于实践的信念。

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所有素质的物质载体,是从业人员体格和精力的统称。它是由人的自然生理结构、生理机能、身体运动状况构成的,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平衡、柔韧性等,还包括劳动后恢复活动的能力。不同职业对从业人员身体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如从事铸造、冶炼、建筑、搬运等劳动强度大的职业,对力量、耐力等要求较高.从事脑力劳动的职业,对智力、思考集中等方面要求较高。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选择职业、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钱。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学生职业生涯获得成功的关键,使学生在学习工作中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耐挫折力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

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包括人的需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能力、气质、性格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积极进取的拼搏心理和顽强的学习意志,不仅是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利条件,而且有助于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助于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挑战,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二)第二层次:岗位素质

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素质是高职学生自我素质教育内容在职业岗位上的具体运用,是高职学生从事岗位工作的核心素质,处于素质教育构架的中坚层。

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定,同时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是道德的一个特殊领域,是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包括敬业精神、服务观念,规则意识、敬业思想,诚实守信,全心奉献等内容。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职业生涯成功的保证,而且也是保证产品质量、促使企业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职业技能素质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职业技能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是从事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专业技能是运用知识或技能完成一定生产或工作任务的能力,是从业人员重要的素质。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一定职业所必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精通某项(或多项)专业技术,具有熟练的操作技巧。在高职教育中,应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受教育者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工作。

(三)第三层次:拓展素质

职业发展素质是指学生具备的根据职业岗位与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与自我创新的能力,处于自我素质教育体系的高层阶段。

学习素质学会学习是高职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当今社会,学习不可能是一劳永逸或一蹴而就的,人在一生的工作过程中,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和完善自身。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和实际工作的需要。

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职业素质的灵魂,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学力和创新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动力;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是创新的前提,可将其分解为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等要素;创新学力是创新的基础,主要特征是学习的预期性和参与性;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在未来从事创新活动的基础条件,也是创新教育要达到的主要目的,需要结合课程教学活动,将评价指向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使用、表达和交流能力,知识再认再现的探索能力,知识重组和综合能力以及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等要素。

二、自我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为有效地理解、测评高职学生的自我素质教育的现状,同时通过测评找出存在的不足以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学生的自我素质教育,需要对自我素质教育内容构成的五大模块进行指标细分。本课题通过德尔菲法与专家访谈法,在高职自我素质教育内容五大构成模块的基础上,建立了高职学生自我素质教育测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藏铁柱,刘丽佳.浅谈图书馆员的自我素质教育[J].图书馆学刊,2000,(4):43-44.

[2]马荣华.素质教育中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72-73.

[3]王永锋.浅谈个性与自我教育能力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9):49-51.

[4]顾宏祯.浅谈在素质教育中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2):58-60.

[5]李秀梅.自我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模式[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2):153-155.

[6]王成文.自我教育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4):62-63.

[7]郑浩.自我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1):95-97.

[8]迟艳杰.素质教育探微[J].中国教育学刊,1996,(2).

[9]徐静,刘丹.试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内涵[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2,(4):1-4.

[10]罗建远.浅谈21世纪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J].新西部,2007,(20):132.

[11]汪建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9):132.

职业身体素质要求篇8

关键词:职业素质体验式教学创新与实践价值

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对职业素质的需求。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职业素质教育中,是教学模式的一大创新。体验式教学侧重于学生职场体验和实践活动,符合中职生“做学合一”的学习特点,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同时该方法把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融入到学生学习和管理中来,不仅确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也为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创建了新型的培养模式。

一、体验式教学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契合点

体验式教学的真正价值是教师创设职业场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感受、体验情感,提高认识并转化成知识和技能,最终形成职业素养。其基本特点是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认知,在认知中成长。

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与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有效渗透并融合在一起,可使中职学校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职业素质需求,为顺利实现职业教育目标提供有效路径,实现有效对接。其契合点在于:德育活动内容与职业素质教学内容相对接,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对接,“学校人”与“职业人”相对接,考核评价与企业评价相对接,教学环境与职业环境相对接。

二、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素质培养中的创新

1.教学思想创新

素质提升是在体验活动中形成并转化的,体验式教学首先改变的是师生长期养成的教学习惯,更注重培养学生内在的职业潜能和职业素质。

2.教学开展方式创新

体验式教育教学的设计首先倡导主动沟通并了解学生,继而激发其学习动机与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关系,教学中要充分设计“留白”,强调师生对话与探究,激发学生创造性思考与联想,在师生合作成功中反思并得出结论,允许结论和智能多元。

3.学生学习方式创新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自我形成不是靠外部的灌输或行为的塑造完成的,必须依靠个体自己的体验或经验来发现,而体验式学习方式正是基于这一需要,更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4.师生关系创新

体验式教学是师生多向度的交流活动,所创建的是一种互动的交流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建立的是一种新型平等、融洽、和谐、有效沟通的师生关系。

5.评价方式创新

体验式评价在方式和指标上都不同于以往,侧重开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检测。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设计、指导与评价的技术应是新型的。

三、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素质培养中的实践价值

1.强化职业形象,奠定职业人基础

体验式教学通过课程开发、专题培训、实践活动、素质拓展、游戏体验等多种形式,把职业素质养成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寓教于乐,让学生主动了解、感知、领悟、实践真实工作环境所要求和必备的职业素养,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拓展,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

2.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

体验式教学基于对学生独立人格、完整生命的尊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对于创造型人才培养、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提供了展示平台。

3.提升职业素养,在体验中成长

实施职业素质培养,其载体是教学主课堂和学生课外活动,最根本的是多元开拓和创新两类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为基础,通过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新颖性、针对性,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艺术性,让学生在两类课堂中多维度地认知、体验、交互、探究、实践,不断强化自身的自省、自律、自塑意识与能力。

4.实现顺利就业,适应人才需求

职业素质概念本身是从企业角度提出的,是企业对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员工的素质要求。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这个接口就是学生职业素质水平。学生高水平的职业素质是企业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

5.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的着眼点是过程,通过创设各种职业场景,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触摸和感受,引导学生去感悟、去体验其无穷的魅力,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让良好行为成为习惯,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这是传统的职业素质教育的方式达不到的效果。

6.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就业能力

职业身体素质要求篇9

和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它偏重于应用性和实践性,提倡学以致用,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体育课程教学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迅速提高体育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改变过去开设的体育课程中缺乏职业实用性的体育教育内容,尽快实行职业实用性体育的教学,已成为当前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程。在全面发展学生体质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不仅对高职体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工作过程中,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查阅借鉴与本文论题有关的国内外多部文献资料,根据对象的不同,设计并发出问卷500份问卷,收回问卷495份,有效问卷490份,有效率达98%。最后对问卷和访谈调查的数据均使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建设改革的设想

2.1目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开设体育课与职业实用性的要求相对应性分析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共设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和人文学院六个二级学院,其中各个学院的专业特点与工作职业特性的相关分析如下:

不同学院的学生工作就业性质、劳动强度以及职业实用性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都有明显的区别。其中对于毕业后主要从事施工现场、测量等等的学生,在设置体育课程方面应以长跑和定向越野等有利于发展耐力素质的体育项目为主。财经类的学生以进入财务部门、金融部门银行等企业单位为主,对学生身体的静力性耐力、手指的灵活性都有较高的要求,由于长期的静坐,身体的上肢腰椎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在体育课设置上面要多选择球类、体操、健美操等能够减轻疲劳,加强身体的基本素质的项目为主。外语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外资合作企业等从事文秘工作,这类工作主要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这对学生的气质和形象要求比较高,对于这类学生只要求一般的身体素质,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可进行形体和健美操等课程的教学,塑造学生健美的体型和优雅的气质。艺术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去表演团体,演出单位等文艺相关的部门,对学生身体的整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设置体育课方面应以健身健美操、啦啦操、球类、拉丁舞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及一般的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为主。机电类的学生今后就业的方向主要是各大机械厂制造厂设备维修公司等。这类工作的性质主要是以混合劳动为主的工作他既要求毕业生掌握机械的操作,运转和维修等相关专业知识,也要求毕业生能够在车间熟练地操作机车等。对于这类学生,在体育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发展学生基本的身体耐力等素质,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灵敏素质,所以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以器械体操为主发展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同时辅之以技巧等体育项目来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

2.2构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基本框架模型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我院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型,首先,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多个层面,不同的阶段对专业与工种,工作性质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所学专业对今后学生参加工作的影响因素;其次,要对专业相关度较高的运动项目进行比对选择;第三,教材教学教案的编写要根据所选取的体育教学项目;第四,为了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实施教学项目,教学组织形式、方式和方法的选择要尽可能的与未来所从事的工作相适应;第五,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充分参与,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六,为保证体育教学达到预期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要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及时调整完善教学活动;第七,通过体育职业实用性教学活动的开展,积极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确保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整个教学的活动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每一个教学要素之间及时反馈,达到及时调整的要求,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对所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和工作要求提供保障。

2.3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构想

根据目前我院的实际教学情况和不同专业对特殊体育素质的要求,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模式,即“1+1”教学模式,在开设一学年体育选项课或“基础课+选项课”的基础上,以同一个教学系或同类专业为基础进行分项教学,在第二学期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必选课,这种形式类似于专业实训课,主要进行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和实践课教育,这是新学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比较理想的设置模式。第二种模式,即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模式,建立校内同一专业或以相近专业为基础的职业实用性体育俱乐部模式,也是目前我院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设置模式。

2.4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与方法手段

2.4.1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通过教学实践,以男女合班分项组织教学,这样不仅能较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目的,还能使学生较有兴趣地学习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这种组织形式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更多地了解异性,通过与异性的交往,克服害羞感不善实际的缺陷。为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考核上应尽量避免性别差异,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只要教师教学指导得当,这种教学形式对于调控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4.2实施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应力求实现因材施教,注意学生个体学习的参与度,要让学生能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着手思考这样,课程中就要求我们主抓具有特色的专业工种,并给予启发引导,设定问题情境,既调动其主动积极性,又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一般身体素质和学生的职业实用性身体素质的培养要有机地调控好,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

2.5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所需具备的条件

首先要对我院所开设的专业以及专业所要求的技术特点要深入了解,把我院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开设职业实用的课程的要求结合起来,并针对职业实用性的特点编写相应的教材教案,对我院现有的教学场地和设备进行提档升级,尽可能地满足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开展。

2.6目前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教学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年级都开设选项课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所采用的体育教学模式,或者一年级进行基础课教学,二年级进行选项课教学,这两种教育模式相对固定和狭隘,并没有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计划,这样一来高职院校体育课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就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或多或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技能的发挥。另外,教材的编写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没有能够锻炼出学生相应的生活和工作技能,致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体育知识技能不能满足以后的工作生活对身体素质条件的要求体育教材内容多而繁,片面强调有关考核的技术项目和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学生围绕考试测试这根指挥棒,遏制了其个体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僵化死板,对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极不适应。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学校管理层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发没有过多干涉,但缺乏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的统一的部署和干预;学校大部分体育任课教师没有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很好的结合学生未来行业特点,缺乏对学生的职业性体育意识的引导;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备等课程资源能基本满足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需要,但缺乏相对应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材;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期望度较高,更多的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抱有极大的兴趣,这对学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由“学生”转变到“专业人才”的转换途径过于单一。

职业身体素质要求篇10

关键词: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国家层面上的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是决定一个国家教育事业成败和民族繁荣昌盛的关键所在。作为素质教育行为主体之一的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则是关乎毕业生质量和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当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体系组织网络尚未形成,运行机制存在明显梗阻[1],中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存在着各自为政,学生非智力层面上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差别巨大,而职业院校为了寻求生源,不断降低入学门槛,使得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在管理和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难题。职业院校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尽快构建相对完善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否则,势必会造成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毕业生质量不高和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的严重后果。

1职业院校构建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意义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部分,由于我国教育发展历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有不少职业院校是中、高职教育两部分并存的局面,这给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部分初级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和大批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虽然培养目标不同,但培养对象却有着不少共同的特点,决定了适用统一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当前职业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以下三方面不良表现[2]:

道德品质和纪律观念失位:讲究吃穿,抽烟喝酒;喜欢佩带异物或纹身;毁坏公私财物,乱丢滥砸;经常旷课,夜不归宿,通宵网吧上网,打电子游戏;个别学生参与堵搏和偷盗抢;逆反心理重,不尊敬师长;弄虚作假,考试作弊;好吃懒做,贪图享受;喜欢谈情说爱,争风吃醋。

理想追求和知识能力缺失:自认为是社会弃儿,不求进取、自暴自弃,怕学习,课余时间只想玩;图书室不进,实验室不入,实习场(厂)不去;课听不懂,考试不及格,知识少、能力差;衣服洗不净,被子叠不好;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怕劳动,工作能力差。

诚信和文明礼貌意识淡薄:言论行为野蛮;哥们意气重,拉帮结伙,胡友;是非不分,黑白不辨;不会忍让,不能宽容;打架斗殴,盲目争强好胜;干了坏事,互相包庇。

职业院校部分学生的这些表现,严重地破坏了校园育人环境,成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壁垒,困扰着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便于实施与评价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以此为纲,统一协调职业院校的各个育人环节和每一位教职员工,才能使广大学生在短短的三年内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目标,能够顺利就业并奠定良好的职业发展能力基础,实现今后再学习和创业发展,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2职业院校构建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及目标

2.1指导思想

当前,职业院校构建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必须在吃透党和国家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本位,牢固树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身心教育为的载体、文化教育为基础、业务教育为内核、创新(创业)教育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理念,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始终着渗透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对身心发展特点迥异的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个性素质教育;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专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通过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已经内化的各种素质向创新素质转化,以多种素质相融合为动力,促进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不断增强,最终达到成长成才的目的。

2.2教育观念

根据当前各职业院校的实际和近几年的管理实践,笔者认为,目前职业院校构建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必须使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实现以下方面的转变:即教育目标从注重专业技能掌握转变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上来;教育的对象从抓“两头”学生转变成“为了一切学生”;教育的内容从专业理论、技能掌握为主转变成全面实施职业素养教育的要求;教育的要求从规范一体化的管理转变成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因材施教;教育的方法从满堂灌转变成行为引导、激发学生内在动因、发展智力;教育实施从教学部门(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人员)参与进行转变成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学校各部门全方位参与、学生求学期间全过程参与。

2.3教育目标

职业院校构建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应确立并努力实现以下五个教育目标:

学会做人。即以德为先,要求学生先成人后成才,求知先学做人,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职业意识,培养高尚的品德、识大体、顾大局、有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有热爱劳动的意识和本领,自信,自立,自强,成为能经得起各种考验的基层人才。

学会求知。要求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求知的本领;要求学生不能一味地被动接受,要学会主动地探求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学会健体。即要有健康的身心,要求学生既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开朗、乐和、奋进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锐意进取、不畏艰险和挫折的坚强意志,社会适应能力强;

学会审美。即要有审美情趣和意识,要求学生不仅会审美,而且能够运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环境和美的心灵,逐渐养成一种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懂得运用美的尺度去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善于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

学会创新。即具有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要求教师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心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逐步养成热爱创造性劳动的良好习惯。

3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成才、就业和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其内容体系和实施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3.1职业设计导航[3]

职业设计导航就是按照促进学生成才、就业和今后职业发展的要求,在学生进校之初就依据其各自的特点、爱好和能力,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就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所需要的素质,提出实现的具体方法、途径以及相关的建议,也就是帮助学生确立成才的目标,从而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学习相关知识和参加各种素质培养训练活动。因为学生职业发展规划需要经过不断的循环反复检验,还必须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因此,职业设计导航还应该包括在学期帮助学生来调整职业设计规划,以及对学生进行就业择业的指导等内容。

3.2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就是在职业设计导航阶段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选择相应的素质训练项目,然后积极参加由学校各相关部门开展的相应项目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素质训练项目是根据职业发展需求来设计的,即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调查,提炼各职业或职业群未来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并将“关键能力”分解为可操作的具体拓展项目[3],分别由学校的团学组织和教学等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素质拓展训练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体部分,该环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活动

主要通过开展“三观三德三热爱”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新时期建设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展公民意识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忠于职守、热爱劳动的品质,增强学法、守法、护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开展弘扬正气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不怕挫折,扶危济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和文明礼貌,讲究卫生,遵守秩序的行为习惯。

(2)人文科学素质教育活动

主要通过人文知识的宣传,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等一些活动,从而使学生提高人文知识素养,着力培养学生明辩是非与善恶的能力,提高情感智商和审美素养,锻炼学生对各种关系的协调力以及对于事物触类旁通的应变力。

(3)职业能力素质教育活动

主要通过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发展学生各自的特长为重点,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推行“多证”制度,增强实践技能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其专业实践动手能力;鼓励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第二专业,以发展专业特长及业余技能,提高综合社会竞争实力。

(4)身心素质教育活动

主要通过各类课外文化和体育活动,兴趣爱好的社团活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等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文艺和体育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3.3职场认同[3]

职场认同是素质教育的结果需由社会用人单位认同,而并非学校或学生自己说了算。这也是贯穿职业院校的学生素质教育实施全过程的的一条主线和基本要求之一。因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全体学生适应职业市场需求,来帮助学生的就业和实现发展。在实际的操作中,职场认同也是贯穿其他三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也就是说各部门、各学生组织在建立素质教育阵地和设置素质拓展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是否认可和需求,并按照社会需求和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来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比如成立由用人单位专家组成的专业或专业群的建设委员会,帮助学校制订专业培养方案,反馈学生就业情况;建立一批稳定的、运作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各类素质教育活动的场所,验证学生素质教育的最终成果。职业院校以及所属部门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情况,加强与各类用人单位的沟通,注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反馈,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并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活动的项目设置和形式。

以上三个环节把学生参与的各项活动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了一条贯穿学生求学整个过程的帮助学生实现成功就业和良好职业发展的素质教育轴线。各职业院校再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学分制、与评优和毕业挂钩等方式的引导和激励,促使广大同学自觉参与到素质教育活动中来,才能确保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这四个环节是一个封闭的结构,通过职场认同环节反馈的信息,可以调整职业设计导航和素质拓展训练环节的内容。

4职业院校构建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树立全局意识,形成全员参与、部门协调的实施体系是素质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

素质教育涵盖面广,形式多样,要达到实际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积极落实,不是靠哪几个人或哪几个部门就能实施完成的,必须施行纳入学院教学管理体制的全院统筹的系统管理。要求每一个实施者和部门必须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不允许各自为政、杂乱无章的无序状态出现,努力克服部门交叉管理、形式多于实质、非科学化以及消极应对等低效管理状态,形成全员参与、部门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实施体系,通过对学校日常教育的各环节认真加以落实,其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环节就是班级的教育管理,只有通过加强班主任的工作考核,实施班级导师制等措施,实现严密有效的班级管理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真实目标。

坚持务实作风,制定科学全面、可操作性强的素质教育方案及实施细则是素质教育体系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素质教育关系学校毕业生的真实质量,关系学校持续招生就业的生命活力,除了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管理和激励运行机制以外,制订科学严密的、与素质教育内容和形式密切结合的素质教育考核实施细则也异常重要。必须对学校确立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各部分内容和实施途径以学分制和学生思想品德考核为主线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和建设好学校素质教育考核实施体系,对各教育环节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具体细化和落实,才能保证整个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4]。

开拓进取,不断深化素质教育体系和内容的研究与督导是素质教育体系得以实现的动力源泉。

素质教育是全面教育,涉及到学生发展的诸多方面,但是学生在校只有两到三年的时间,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其一生所需要的素质都能得到提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心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就业和未来创业。但是,到底建立怎样的素质教育体系才能达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呢?我想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以照搬,各职业院校必须根据自身实际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所以,各职业院校有必要建立素质教育研究机构,及时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建立校本素质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发展机制;同时建立督导机制,不仅要加强日常教学督导,还要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思想、管理方法、教育效果的深层督导,以求快速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水平,不断创新职业院校的优秀品牌。

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度概括了育人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职业院校最终为社会培养的人才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面向未来的中国职业院校,必须在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实用得力的措施积极研究和推行素质教育,切实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高,才是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根本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龚奕轩.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高教观察,2006,(3):41

[2]吕兴国.当前中等职校后进生教育管理对策浅议[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5,(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