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微治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30:51

社区环境微治理篇1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

1.移动环境下的无序生活及行为。微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移动生活的普及,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不再受时空限制,其生活方式和行为呈现出场景的流动性和选择的随意性。大学生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学习、生活就可以从教室、宿舍、食堂向商场、公交车、网络平台等区域无障碍扩散,生活和行为与移动环境关联在一起,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学生的生活和娱乐就“永远在线”。微时代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行为方式,这些活动跟随一部手机向各个场所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到各种互动中,实现了全天候的阅读、交往和娱乐,在现实环境和虚拟空间中不断切换自己的行为特点。可以说,微时代让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随着移动环境变成流动的、无序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移动时代让大学生进入了移动生活、移动思维,其行为特征变得更为随意和无意识。2.碎片思维下的信息获取及传播。微时代改变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场景,同时,也在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思维特征,微时代的学习和生活大多以“微内容”呈现,“永远在线”的内容也让时间支配变得更为自由和主动,因而,大学生在时间支配和管理上就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学习和生活也以碎片化的形式获取和传播。比如,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发微信,公交站候车时可以顺便淘宝购物,坐公交时可以浏览新闻和视频;时间的碎片化,也让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传播变得即时和跳跃,一分钟前可能在看微博,一分钟后可能就是淘宝购物,再过几分钟可能又在和同学微信互动,大学生的学习时间、社交时间和娱乐时间以碎片式的特点跳跃着进行。当然,这种碎片化的生活使大学生可以通过零碎的时间轻松完成学习、社交和娱乐等活动,实现用碎片式的时间获取信息并传播信息。同时,碎片式的时间支配带来的就是大学生的一种碎片式思维。微时代的互联网特性,让大学生的多种活动得以相互重叠与交叉,不同活动之间的时间支配界线也被打破。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征,让大学生在时间使用上变得随意和消磨,导致大学生出现一种“网络依赖”的病态现象。3.虚拟生活中的社交依赖及放纵。微时代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呈现出“熟人社区”和“虚拟社区”高度融合的重要特点。班级、宿舍以及同乡会等传统熟人社区虽然依然是大学生重要的社交区域,但同时,微时代也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拓展到虚拟社区,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成为大学生主流的交流工具。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交往,其虚拟性、匿名性等特征消解了传统社交中的真实性、实名性,个体甚至可以通过不同的角色、性别、身份自由地与他人交流,不同的身份角色还可以在多个虚拟社区中流动和变化。虚拟社会的这种自由性和隐匿性可以让大学生完全解开束缚,热衷于在虚拟网络平台上实现一种“虚拟的真实”,甚至让大学生对虚拟社区的社交形成一种需要和依赖。微时代背景下,“虚拟社交”“移动社交”正在替代高校大学生传统的社交方式,他们着迷于“虚拟”与“现实”、“熟悉”与“陌生”之间的不断转换,而且完全不受时间、空间的固定束缚,在不同的时空中转换,甚至模糊“虚拟与真实”“熟悉与陌生”之间的界限。微时代给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人际交往呈现出多元与单一、虚拟与真实、熟悉与陌生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特点。大学生对虚拟社区人际交往的依赖、沉溺以及放纵等特点也日渐突出,需要高校学工部门予以重视。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1.多元文化冲击,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待创新。其一,微时代的网络环境下,随着网络虚拟社交平台的大众化,个人获取和信息变得非常便捷,任何个人可以随时借助微博、微信、QQ等平台信息,对社会热点问题可随意选择关注、传播、点评,加之思想行为缺乏道德制约,传播的信息也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容易造成真伪难辨的信息无限制地泛滥开来。虚拟社会中多种文化混杂,对大学生而言,既可能有先进文化的影响,也可能会被腐朽、落后的文化侵蚀,这种多元文化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增加,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二,互联网现实与虚拟相叠加的特征,容易造成大学生在现实与虚拟社区中的价值错位,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对现实社会不关注,责任感缺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主流价值观发生偏差,等等,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不可控化。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靠教师、讲座、实践的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今天高校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如何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引导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革工作方式,把网络社会和现实环境统一起来,帮助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中保持清醒的政治方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2.信息载体多样,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受挑战。微博、微信、QQ群等社交平台,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的信息获取和传播,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个体不需要面对面交流,每个人都是信息的者和传播者,这种没有限制和约束的社交让大学生乐于参与,并成为其重要的社交生活方式。网络社交平台的信息优势非常明显,如信息便捷、快速,审查渠道不严格,陌生人之间可以任意传播、评论以及“互粉”,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和情感发展的需要。在虚拟的网络社区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建构者和传播者,大学生的话语意识被激发,其思维方式呈现出简单、多变和扁平,高校的育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呈现出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现象,严重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育人效果。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关注点更为多元,其思维焦点也更为多变和不可测,因此,高校的育人方式和渠道也要跟上微时代的互联思维,充分认识网络社交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有效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载体,去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联网平台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时俱进。3.虚拟世界狂欢,思想动态及行为后果难预见。便利的互联网环境让大学生热衷于虚拟世界的狂欢。碎片化的移动阅读,让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简单、零碎和非理性,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微语言表达,呈现出情绪化、个人化、主观化和“屌丝化”的特点,传达的大都是个人情感和非理性的观点。面对不加过滤的信息海洋,大学生可能只在乎信息是不是吸引眼球,不会考虑信息所带来的后果和负面影响,在围观与起哄中成为“看热闹”的参与者、传播者和推动者。大学生无意识地深度介入虚拟网络世界,一方面,造成大学生思想动态及行为后果很难预见及可控,给教师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高校的舆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如何主导舆论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微时代下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1.微内容渗透:把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学生的微生活。“只有将‘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有机整合为同一个‘自我’,人才能成为顺应时代的健全的道德之人。”[1]高校要创新工作思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融入互联网生活,借助新媒体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听学生的诉求,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学生互动,以无声感染及渗透的方式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利用网络新媒体宣传社会正面事迹,引导大学生关注并参与讨论,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正面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主动介入大学生的网络虚拟社交。针对微时代的微生活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微生活”,透彻剖析网络热点事件的现实背景和根源,把虚拟社区与现实生活统一起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换工作角色,做大学生的忠实听众和“粉丝”,让师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舆论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2.微方式推进:借助微力量开展思想政治微活动。微时代需要依靠微力量,这种微力量既包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包括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本人,通过不同力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微活动。这种微力量要形成强大的合力,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和任课教师要主动融入互联网生活,了解和掌握“微时代”的新手段、新文化和新媒体,将社会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主动融入教育内容,主动实践运用“微时代”的新技术和新应用,深刻认识新媒体的优势和局限,提高自己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水平。二是要有效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让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学子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优秀事迹,让正面的价值导向成为网络舆论的主流。三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各类专题讨论,对于学生普遍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借助微博等平台进行多角度讨论,还可以把校园文化活动搬到网络平台,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服务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管理,也可以依托网络平台开展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以及自我改进,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融入新媒体平台。3.微路径实施:建立多级联动的思想政治工作微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2]针对微时代的特征,高校应当变革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入分析“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构建一条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首先是顶层引领,高校要及时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利用官方平台权威信息,引领热点、焦点问题的主题设置,“以生为本”来构建开放、透明、及时的育人环境。其次是多级联动,学工部门要主动建立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学校、学院、班级为平台开展多级互动,把思政工作以分层、分类、分众的方式落到实处,学工部门通过组织班级、团支部、社团等组织开通微博、微信等交流互动平台,坚持“主导与互动、自由与控制”的原则,服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再次是个体融入,包括思政工作者、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以及班主任通过各种社交平台,与学生做朋友,和学生无代沟地谈心及思想交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舆论环境,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错误倾向,充分发挥解疑、释疑和指路的引导作用。高校通过建立多方联动的工作微路径,有效衔接微时代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梁海波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

参考文献:

社区环境微治理篇2

【关键词】价值观,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具体环境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都在一定的环境中,个体价值观的形成也不例外。个体价值观形成的环境,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全部外在状况的总和。"所谓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也是个体不仅真正相信,接受和遵守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的过程。"[2].本文就是从内化的角度研究环境在个体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内化的过程不仅仅是内化主体、内化载体和内化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它同时还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个体价值观形成的环境。这些环境有自然环境也有社会环境,笔者把它总分为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具体环境.

一、宏观环境

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宏观环境,主要是指影响价值观形成的社会环境,包括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因为任何一个个体的价值观形成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化对每一个体价值观形成有着定向的作用。一个社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决定着这个社会的方向,更决定着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的价值取向。

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价值观总是对该时代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的反映,受到政治等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影响。因此,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制约作用,这种作用主要由政治经济政策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人们都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的,会耳濡目染的接受着特定文化所承载的特定思想、观念、习俗等。这种文化氛围不仅包括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也包括时代新的文化、新的价值观念、外来文化等,社会会把这些思想、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灌输给社会成员,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

二、微观环境

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微观环境主要包括影响个体价值观形成的社区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组织、同辈群体等因素。这些既是价值观形成的媒介,同时也是价值观形成的环境。它们对个体价值观内化的影响是直接、深刻而原始的。

社区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不同的社区具有不同的文化类型,这样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不同的社区会有不同的内化主体--如城市和农村。同时,每一个不同的社区价值观形成的主体也被不同的社区文化熏陶、培育和塑造。

家庭环境对个体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影响个体价值观形成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性。一是家庭是每一个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基础环境,它是建立在父母与子女的血缘、经济和感情等特殊纽带关系基础上的。主体对家庭具有感情和经济上的依赖。这种关系为每一个个体价值观形成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感、依恋感和归属感。所以,每个个体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家庭各方面的影响。这是其他任何环境不能替代的;二是家庭环境的作用是深刻的。由于家庭在每一个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性,其影响具有很大的隐蔽性、间接性、渗透性;三是家庭环境与其他环境具有互补性。

三、具体环境

虽然每一个体都会在社会、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环境下发生价值观内化的活动,但是,每一个人价值观形成中内化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情境是不一样的。这里,称之为具体环境。任何一个价值观的形成都是在特定具体的条件和情境中由特定的主体进行的。所以,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具体环境是指主体在内化发生时所处的具体的情境、具体的条件及其对内化的客观要求和规定性。可以说是内化主体可以直接感知的、当下的具体条件的总和。内化情境对内化活动产生了直接限制作用,如:当主体面临重大选择会引起重大后果的内化情境、两难选择情景,被内化的客体的各项价值相差无几而只能二选其一,并且每种选择都有重要后果;限时性内化情景,时效性强、时间紧的内化。

由此看出具体环境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关系,具体环境是内化主体可以直接感知的、当下所有的具体条件的总和,内化可以说是在宏观环境中,在一定的微观环境下,在主体的某种情愫和其他具体条件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综合作用。可以理解为,微观环境包括具体环境,但是,具体环境又不同于微观环境,又有其他具体条件、情景的参与。

内化的情境决定了具体的内化行为和内化后果。它确定了内化主体与内化客体之间的具体关系,从而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并因此影响内化。可以说,内化情境限定了内化的程度,限定了内化主体对客体信息的过滤范围和时间。具体环境,是在大的宏观环境下,在某一个或者几个特定的微观环境下,某一特定的时刻,特定情景下而形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境要素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每一个要素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它要素,每一个要素的变化也会牵动其他要素的变化。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版,92.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0.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版

[2]胡林英.道德内化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社区环境微治理篇3

形式什么是实践?实践从静态分为实践环境与实践主体及中介结构三个方面,实践动态分为发生、发展与结果的因果链条。实践的静态与动态的存在与变化,都需要人们的个体与群体在特殊价值与利益驱动下,依据环境进行创新选择的行动。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经济发展前景的形成与开拓,首先是人与环境的互动,然后才能形成有特定阶段、地区或国家民族特色的经济现状及前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实践,是以问题为龙头的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确,经济发展的具体动力是各种原因形成的世界、国家、地区的特定阶段的特殊问题,围绕解决经济问题需要不断进行经济环境的构建与重构,人们的个人与群体需要进行创新性行动的选择、调整与再选择。哲学家爱尔维修说过,人是环境的产物;马克思只是进而指出人有改造环境的能力与任务。不管怎么讲,环境对于人有先在性、前提性的特点,所以,我们是唯物主义者还是要先强调环境的构建,再有实践中对环境的改造。经济发展的环境是重要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强调,国家自由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也证明了经济政策是经济实践的重要形式,经济政策是发展环境形成的原因。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放开搞活、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创新转型的政策,中国能取得今天的发展吗?经济发展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既要通过招商引向从外面引入有带动力的大中型企业与资本投资,也要通过发展小型、微型企业让本土的人们通过创业致富并与外来的大中型企业形成配套关系。所以,发展小型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既是经济学产业链理论的要求,也是经济哲学的“人本经济”理论的主张。关注与分析发展小型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是经济哲学理论应用值得重视的切入点。

二国家与重庆市发展微型企业的主要政策与特点

森林必须是多植物群落与树种的生态综合体,才能少病虫害茁壮地生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也必须是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综合体。从数量看,大型企业只有少数,数量众多的是中、小、微型企业。过去,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发展小型、微型企业的认识不足,导致地区经济企业结构失衡,地区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不平衡。问题在哪里?在于发展小型、特别是微型企业滞后。随着对这个经济发展中的实践问题认识的深化,中央在用创新、调结构、转企业,出台了各种政策来推进这项工作。

1国务院布署支持小微企业政策

使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实践中的战略性政策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总理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会议研究确定了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六项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是:(1)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2)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3)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小型微型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4)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5)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强化小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社区、居民和“三农”的市场定位。(6)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减少行政干预,防范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会议特别突出了用财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是:(1)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2)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3)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重要任务,认真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切实抓好落实。

2重庆市对发展小微型企业具有超前性认识的特点

2010年6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发出了[重庆市政办发]192号文件,布署了支持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这表明重庆在全国首开先河,支持发展微型企业。重庆市政府正式明确把发展微型企业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并指定由工商部门牵头,在“十二五”期间承担发展15万户微型企业、新增150万就业岗位的战略目标。文件不仅强调用政策为微型企业发展营造好的环境,还要求政府财政出钱支持微型企业的发展。文件说,市级财政部门每年要根据市微企办确定的各区县(自治县)微型企业发展计划,安排扶持微型企业发展资金预算,将补助资金切块下达给各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也要对市级财政资金、区县(自治县)配套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统筹安排,并向申请人拨付资本金补助资金。补助比例控制在注册资本金的50%以内,具体补助办法和标准由各区县(自治县)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

3重庆政府各职能部分形成了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环境合力

社区环境微治理篇4

关键词:微观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283-02

作为高校知识教育的基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在研究学生思想轨迹的情况下,选择正确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效方法。但是,当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忽视了微观环境对其的重要影响。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得不到发挥。因此,高校要重视微观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才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展顺利。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概括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有一个良好的行为准则。但是,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忽略了外部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其中外部环境主要包含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对于高校而言,宏观环境是大环境,它产生的影响主要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需要一定的外在基础条件。而微观环境属于小环境,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指学校、家庭、工作、社区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微观环境与高校的情况比较贴切。微观环境的影响没有抽象性、间接性等特点,所以想要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通过优化微观环境来实现教育目标。在良好的微观环境下,才有利于高校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和优良个性心理品质。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还具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特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的特征分别是具体性、互动性以及复杂性。它的具体性、互动性代表它是可以让双方进行交流和体验。

二、微观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微观环境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全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这就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属于意识范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抽象[2]。但是微观环境属于客观存在范畴,因此,根据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存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微观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把学校、家庭、工作、社区等方面产生的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到教育活动中。要在强调思想道德水平的先进性的同时,重视现实性的把握。在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上,不能只片面地重视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而忽略了帮助学生树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近期共同理想。同时要跟随时代的步伐,随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等思想作为学习和教育的目标。否则高校学生就不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融入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这是因为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观念有契合之处。

2.微观环境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微观环境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阔,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改变[3]。传统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因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而完全改变,在大多数高校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授课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只适应以往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并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改革开放促使各行各业做出了相应的变革,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教育手段就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情况。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它在各个行业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就可以把信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应用在其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做出改变是一种必然趋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教育方式只充分显示了教授者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给教授者以真实的反馈,不利于教授者进行合理的教学过程。现行的教育模式完全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教授者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越来越多,教学过程进行得更加顺畅。第二,采用分层教育的方法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更符合现代的教育观念。第三,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不能忽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较抽象,单纯的话语讲述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而且不利于学生吸收。因此,利用电影、动画等众多有趣的形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第四,要以"情"动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属于意识范畴,和情感有一些共性。用情感来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3.微观环境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由于微观环境会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那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将会受到影响。微观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校园微观环境状况良好时,学风纯良,教风纯良,且校园有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对于校园微观环境的建设和优化是非常有利的,这样非常容易形成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氛围的形成非常有利于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果缺少良好的校园微观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不能起到很好的融合作用[4]。因此,高校的领导层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高校内部的微观环境建设,才能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才能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微观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1.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微观环境的创建工作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对于高校而言,在完善和改造微观环境的过程中,不能被动地采取措施[5]。要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认识微观环境的内在和外在发展规律,才能把握住要点,为优化微观环境做出基础保障。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微观环境的创设和优化,这样才能由内到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帮助。此外,也不能忽视对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效用。良好的微观环境也会潜意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发展,因此,通过提升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来创建良好的微观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2.培养积极向上的观念。微观环境的影响因素非常多,缺少积极向上的观念来进行相应的引导,微观环境的创建就会出现问题。积极向上的观念是微观环境创建的一个精神支柱,它能融合各种因素,并把它转化为对自身有利的影响因素,就能避免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作为一种核心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观念是优化微观环境的关键。积极向上的观念是创建微观环境的精神保障,有着非常正面的作用。

3.培育优良的制度文化。优良的制度文化是优化微观环境的制度保障,它通过一种软性约束力来促使微观环境形成一种良性的氛围[6]。所谓的优良制度文化并非是同一种形式内容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会涉及到组织、人事、工作、管理等各个方面。制度文化作为环境氛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精神和物质都是它的组织内容。从根本上看,微观环境的创建需要它,它是创新发展的组织文化形态的重要依据。否则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培育优良的制度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价值。培育优良的制度文化,作为一种实现目标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对微观环境内部各个要素进行调整,从而创建出一个符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软"环境。此外,在培育优良的制度文化的过程中,要体现积极性,也不能忽略个性化的内容,这样制度文化才能发挥巨大的价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重点的工作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其他知识教育的基础,学校必须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效果。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让微观环境进行优化,可以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培养积极向上的观念以及培育优良的制度文化,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洁.优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1,(08):225-226.

[2]张红霞.论文化多样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5):23-26.

[3]杨岭.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纺织教育,2012,(02):105-107.

[4]王玉忠.浅析网络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15,(05):63-64.

社区环境微治理篇5

坚持城市形象样板街道定位不动摇,但有效载要细化。加大社区和物业的联动力度,进一步深化考核补贴机制,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街道办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街道办工作计划1在接下来的第四季度,城区治理办将继续深入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强化教育和执法相结合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强城市立面、地面整治,对辖区重点地域、地段、问题开展持续集中整治,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水平;同时,通过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减量、海绵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出1个“花漾街区”和2个“街心花园”的工作目标,促进城市品质提升,为全市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探索建立市容环境严管区,在辖区艺展中心1平方公里的“三纵八横”范围内设立严管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百姓、堵疏结合的工作理念,通过组建“商业发展联盟会”和街道综合执法相结合的方式推行自治共管,全面落实“门前三包”,严查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张贴、从临街门店向街道扫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做到路面无堆放垃圾、无卫生死角、无积水,严查超门线、占道经营,及时清理乱摆卖、乱搭建、乱挂晒、占道灯箱、临时广告牌等。以点带面,探索建立一套发挥市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承诺主体作用的长效机制,在辖区内逐步推广,进一步提升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维护城市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是全面推进“里子”工程,深入开展城中村、内街小巷洁净工程,建立一村一责任人制和常态化巡查机制,强化专业保洁清扫和雨污管网建设,严管乱停放、乱拉挂等“六乱”行为,扎实推进“净化”、“美化”、“绿化”、“硬化”、“文化”五化整治成效,构建宜居达标社区,并持续推进专业物业公司进驻城中村,巩固整治提升成果。

三是开展城市道路深度洁净行动,持续深入“垃圾不落地”专项执法行动,组织义工队伍开展“垃圾不落地”文明劝导,督促商家“门前三包”落实责任,全面清理铁路沿线、公交站、绿化带、立交桥底、涵洞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确保环境干净整洁。

四是着力推动垃圾分类进家庭,不断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推进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垃圾分类和减量达标小区覆盖率不低于40%,顺利通过市、区检查验收。

街道办工作计划2(一)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城中村综合治理

城中村综合治理是我办今年工作的重点难点,接下来,我办将进一步改善“城中村”安全质量、环境品质、配套服务和管理水平,继续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围绕“管理”、“建设”两个重点,以改进不足为突破口,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强力推进街道“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重点抓好3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科学技术保障,加强与市、区、社区、代建商、笋岗股份公司沟通联系,推动消防安全建设等工作,促进城中村管理更具科学性、有效性;二是加强“城中村”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结合实际想方设法挖掘更便捷、更完备的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城中村治理中的应用;三是加大“城中村”综合治理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微博等线上工具,结合讲座、入户等线下宣传方式科普环境治理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城中村”综合治理认知度、参与度。为实现特区一体化均衡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切实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多管齐下,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工作不仅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下一步,我办将继续深入开展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将智能设备全面进驻辖区内各小区,落实达标小区台账,使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民心,切实提高我街道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一是加大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联动社区自治组织取得小区居民的支持;三是开展各项宣传活动,普及小区居民知晓率;四是由志愿者和督导员全面开展平时宣传、督导工作,保障垃圾分类工作;五是在辖区各小区、城中村普及推广应用智能资源回收箱、六分类垃圾桶等设施。把普及推广应用智能资源回收箱打造成街道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亮点。

(三)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笋岗新篇章

根据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的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20--年下半年我办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是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示范街道建设,构筑生态文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二是对辖区内的笔架河(笋岗段)、布吉河(笋岗段)河道加强长效管理,确保水质持续改善;三是继续深入开展整治“小散乱污”专项整治行动,完成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任务;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保障市民健康环保生活。

街道办工作计划3一、推进“行走东晓”城市管理工作。

整合街道城区治理、民生事务、工程基建及各社区的综合力量,由书记带队,开展拉网式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能就地解决的当场解决;道路破损、绿化缺失等问题,由城区治理办直接走零星工程项目进行整治;需要进行专项治理的,分门别类,能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就走民生微实事项目,不能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就由街道基建工程整治项目进行整改,多条腿走路,强力推进问题的整改,务必把“行走深圳”城市管理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力争走在全市前列。

二、加大城区治理工作的宣传工作。

城区治理办和各社区工作站将进一步拓宽宣传途径,借助主流媒体宣传辖区城市管理工作的亮点,组织开展“城市环境文明活动”、“美丽深圳热点活动”,带领市民更进一步了解城管工作,走进城管。

三、落实好《物业服务企业市容环境考核奖惩办法》

以此作为强化物业服务企业市容环境考核监督工作的抓手,促进辖区物业小区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常态化、规范化,提升物业服务品质和水平。

街道办工作计划41、抓好学习教育。

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抓好党支部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团结协作,积极开拓进取。村领带班子应多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多为群众解难、谋利益,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完成街道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抓好年初制订的经济目标,在去年级经济收入83.93万元基础上增长到150万元。

3、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对年初制订的计划还有,①在村主要道路安装36盏路灯,预计投入资金5.4万元,于10月完工。

②小公园建造,预计投资50万元,于12月上旬完工。③道路两旁绿化建设,预计投资8万元,于12月中旬完工。④河塘砌石,预计投资12万元,于12月下旬完工。

4、大力招商引资: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利用宅基地,预计将引进1-2家企业,提高村级经济及村收入。

5、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确保计划生育工作不出任何问题。

计生联络员坚持分片包干责任制,在管理好本地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指标。

6、进一步加强综治工作,对巡逻队员进行全面考核管理,确保村民平平安安,使各项矛盾及时解决。

继续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并做好“平安村”、“无毒村”、“无邪教村”等宣传创建工作。

街道办工作计划520--年下半年,东湖街道城区治理办将牢固树立将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城市质量提升年”的总体要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短板,突出抓好“三防”、城市环境整治、违法建筑治理等重点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一、继续做好市容环境考核工作,争取成绩位列区里中等或偏上水平;

二、加大对作业单位日常考核力度,督促作业单位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

三、加大力度赶进度,完成一级水源保护区违法建筑拆除、城中村综合整治、户外广告整治、立面整治等重点工作。

四、加强巡查和执法,严防严控违法建筑,切实保护好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

五、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做好爱卫消杀,保障辖区居民身体健康;

六、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包括三防边坡、台风防御、地面坍塌、森林火灾等各类灾害。

街道办工作计划61、突出高端产业引领,推动经济发展迈向新常态。

20--年初启动“天心煤建”棚改项目,力争年内完成签约、腾地工作。完成七里庙路南沿线道路、牛婆塘巷路、砂子塘西路三条民生工程道路建设。全力配合轨道公司做好地铁3号线--站和地铁4号线黄土岭站、砂子塘站的建设。加快推动中机新里程、建发中央公园、建发中央首府、九禧中铁二十五局商住楼项目。发挥“特色示范楼宇集聚群”辐射效应,升级商会大厦、神农商务楼、大华写字楼、中机国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鸿裕华公馆等楼宇招商引资,着力吸引培育一批税收贡献大、品牌形象好、带动作用强的企业进驻,着力打造全区现代服务业示范版块。

2、突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街区运行形成新格局。

深入推进城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构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与社会资源、社会组织及社工队伍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格局,实现“党建引领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工作流程效能化、为民办事简便化、惠民服务精细化”改革目标。坚持法治立街、平安建街、群防强街、和谐固街,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的互动作用,保障一方平安和谐。深化智慧城市管理,构建“大城管”格局。拓展智慧健康服务,推动“健康生活馆”全面升级,实现“一个自治七个岗”,使广大居民享受便捷健康服务。持续发展社会组织,推动“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推进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普惠化、社会化、均等化。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示范创建。完善“8341”安全工作法,确保“大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发挥空间资源优势,逐步解决社区服务阵地全面达标难题,打造特色服务阵地,推进社区全面提质提档。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打造主题文化社区阵地品牌,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3、突出自身基础夯实,推动基层队伍树立新形象。

社区环境微治理篇6

一、全力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优良发展环境创建年”活动

育西社区现有党员182名,党总支下设6个支部,每个支部派一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这样既增强各个支部的组织力量,又能及时把党委,政府的精神传达下去,能更好的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建立了社区公众微信平台1个,党员手机微信联系群1个,党建QQ群4个,拓展了党员联系组织的方式,增加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组织学习的渠道。通过社区公众微信平台经常各类服务信息,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权益保障等“面对面、点对点”的政策解答。

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优良发展环境创建年”活动开展以来,育西社区将教育和活动有机结合,认真落实区委有关要求,一是精心安排部署,分别制定了学习教育和活动方案、学习计划,召开了专题动员会,为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和活动奠定坚实地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二是抓好学习培训。严格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为行动不便的党员送学上门。三是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利用清明节扫墓之机,组织党员干部到抗日英雄纪念碑前开展祭扫活动。利用“五一”劳动节,组织党员干部为社区低保户于国荣家进行了房屋整洁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到木耳养植户家中帮助劳动,为创业户节约雇工资金2000余元。

二、做好各项工作,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全面发展

(一)在社区服务方面完善居务公开和社区信息化管理工作,打造“阳光社区”。依托“居务公开栏”、“党务公开栏”每个月定期进行党务、居务及其他工作的公开,尤其是涉及社区中敏感问题的公开,全面做到居务各项工作的阳光、透明。

(二)社区服务大厅设有两个党员示范岗,在退休人员身份认定期间,示范岗的同志都主动为社区老人填表,全部整理完之后让老人拿走,避免老人多跑道。深受社区群众好评。也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岗的作用,树立了党员的良好形象。

(三)经常性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营造社区文明氛围。社区阅览室、社区居民活动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向社区居民开放,使社区居民经常自我“充电”,丰富文化知识;利用辖区单位、社区居民活动室等场所,举办科普讲座、放映科普VCD片,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四)继续打造“五心社区”党建品牌,即求真务实抓创业,帮扶用心;全心全意抓助困,服务热心;丰富内容抓载体,文化欢心;群防群治抓维稳,治安放心;齐心合力抓卫生,环境舒心。使社区服务精细化、规范化,提升综合服务的能力,促进了社区和谐平安的发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党建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讲话精神及到**视察时提出的特指要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贯彻学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我区绿色转型发展上来,为着力打造绿色、富庶、宜居、幸福、活力**,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2、做好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继续做好社区民政、残联、老龄、双拥工作,对社区的困难群体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社区的弱势群体老年人做好政策福利的办理,全心全意做好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认真学习领会拥军爱民文件精神,关心军属,定时定期走访。

3、做好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各项综合治理工作。利用条幅、板报进行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大禁毒宣传力度。坚持"提高认识、教育为先、严厉打击、全员收戒、综合治理"的方针,扎实打造"无毒社区"。

4、加大社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在社区内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教育,大力宣传社区内禁止私拉乱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提高居民爱护环境的意识,自觉维护区环境。

社区环境微治理篇7

一、周密安排部署

无论是春节前还是抗击疫情期间,我街道和街道各社区一直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始终做到了领导重视及时、工作衔接及时、整治巡查及时,特别是“抗击疫情”中,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爱国卫生工作作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内容,按照区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4号文件要求,立即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结合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积极动员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加环境卫生整治,严控传染源,严控传染病。各社区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层层交任务、压担子、靠责任,形成了任务包干、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坚持把整治与保持并重、宣传与引导并举,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对背街小巷,建筑工地、楼院卫生死角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地段环境进行严格整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二、营造良好氛围

为确保爱国卫生工作取得实效,各社区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思路,通过电子屏、条幅、宣传栏、黑板报、微信平台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爱国卫生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性,广泛动员居民群众自觉参与爱国卫生,治理环境脏、乱、差,自觉抵制乱扔乱倒、乱涂乱画、乱张乱贴等不良行为,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区“随手捡、随手拍、随时清”活动。各社区结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好居民议事、小组长、楼栋长、志愿者的作用,全方位、深层次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爱国卫生工作,累计发动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志愿者3600多人次,春节前发放对联和病霉生物防治手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彩页,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抗疫期间,抓好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普及,安排各社区通过电子屏,在楼道口张贴通知、微信平台宣传等形式,疫情防控指示和健康提示,做好疫情期间的自我防护。共张贴各类防控知识宣传单1780份,真正成为了抗击疫情中爱国卫生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做好疫情防控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做好应急应对工作,各社区城管专干每天不少2次到辖区检查环境卫生,每周由分管领导不定时抽查辖区环境卫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映给各物业、单位并进行整改落实,并将整改情况进行反馈。对各自区域所有的垃圾桶及垃圾箱上张贴了“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请勿捡拾垃圾”的宣传单。安排清洁工对辖区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并对拉运车辆进行每日一次消毒;对密接人员及湖北、武汉来金人员的生活垃圾每天由专人到家门口进行消毒投放,所在楼道每天消毒;对辖区楼栋、居民区每天不间断的进行消毒;督促超市和物业公司做好各自的防疫工作,每天按标准进行消毒和劝阻人员聚集,定点设立疫情防护用品垃圾桶27个,统一由专业部门进行收集管理。对武都路和金建里马路市场摆摊设点卖菜的,每天进行巡逻,发现后立即劝阻,切实杜绝人员接触。

社区环境微治理篇8

【关键词】社区环保;社会工作;多方合作

环境问题一直是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威胁。在经济大发展的今时今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人们对环境的要求、环保的意识以及自身环境权益的维护意识都日渐提高和加强。

社区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范围。社区作为一个既是中观又是微观的层面,对于环保的意义非凡,它可以作为一个全社会环保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又可以作为一片试验田。同时,将环保事业着眼着力于社区环保对社区本身也具有重要意义。社区环保必然需要政府的协调、市场的调控及社区内公众的全民参与,也就是说社区环保是将几者关系有力协调的良好契机,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切口,特别是相关硬件设施及人文环境的建设。

对于社区环保,我们的态度是治标治本,我们的思路是从环境污染的预防治理到社区环境建设,我们的落脚点在于“建设”,怎样创新社区管理以最终创新及完善社区建设,包括社区环境的规划、管理、监督和执法,包括自治组织、基金会的创立等等。

一、社区环保的现状及其弊端

(一)现有社区污染治理主要方式

从污染治理的方式看,以政府主导的行政治理方式是最为传统的方式,但以市民环境维权为主要目的其他治理途径也同时存在,构成了目前社区污染治理的总体结构,概括如下:

1.行政治理方式。目前各类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都为行政环境执法提供了制度标准。由于单个社区的微观环境污染对整个城市区域的环境质量影响有限,影响范围较小,因此难以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而主动采取治理行动,以至于一贯被动地采取措施,政府被“赶着”治理社区环境。比如说环境,就是市民通常采用的方式。但是就当今社会大部分市民的环境意识而言,只要这些污染不危害到个人利益,甚至说不严重危害到个人利益,市民们是很少会选择“向上反映”的。

2.直接交涉途径。指污染受害居民直接同污染者进行交涉,要求停止污染行为和进行赔偿的单方面维权行为。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双方直接博弈的过程,博弈者的个人因素对博弈的结果有直接的影响,一般而言,由于污染受害居民相对处于劣势地位,且受到个人知识水平、信息获取、能力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治理的效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说较为有限。

3.司法诉讼方式。指污染受害居民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要求污染者停止污染侵权和进行赔偿的方式。由于诉讼途径一般需要当事人较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加之目前社区污染方面环保法律法规及环境标准的不尽完善,以及客观污染取证方面的困难,诉讼成本较高。

4.第三方调解方式。指通过第三方出面主持,以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达成协议,消除污染、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目前污染纠纷调解的第三方主体主要为司法部门或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实践中,调解方式多发生在居民之间的污染纠纷上,以自愿为原则,在调解过程和调解协议缺乏相应制度保障的情况下,治理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行政治理、直接交涉、司法诉讼、第三方调解方式构成了目前社区污染治理方式的总体框架。从社区层面污染治理的方式看,以行政管理和执法为主,由行政系统推动执行的政府包办模式仍然在现有社区污染治理体系中占了绝对主导,市民对环境污染矛盾解决主体的认知存在着明显的“政府依赖性”。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环保的必要性

目前苏州的环保工作也是以行政治理为主,主要依赖政府。同时,政府对环境的保护主要侧重于从整个城市出发,针对社区层面来开展环保工作的意识较薄弱,工作较欠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那么社区层面的环保对于社会的环保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各个击破”的意义。

面临以上现状,首先需要提高对于社区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其次需要建立一个社区环保的体系,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体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代替政府所唱的“独角戏”。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工作这样一个做“人的工作”的职业,有利于联络各方资源,将社区环保的“资源网络”构建起来,协调各方关系,以形成一个居民、政府、企业以及第三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元环保体系,搭建一个汇聚“生旦净末丑”的戏台。

二、社区环保的社会工作介入

本文研究的社会工作要介入的社区环保的领域主要限定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社区居民环境权益的维护问题。

社工及社工组织的介入主要表现在协调个体(居民)、政府、企业、组织(nGo)这些环保相关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多中心治理和管理模式,上下协同,多元互动。具体说来,这些行为主体都需要增强意识、明确定位、强化责任、提高能力,但又各有所侧重。

(一)居民层面:增强意识,提高公众参与

社区居民身负多层角色:环境污染的制造者、监督者、受害者。这些角色都要求他们增强意识:减少环境污染的制造;监督社区内外对社区的环境污染行为;当权益受侵害时,主动维权。社会工作要做的是协调居民与政府、企业、组织的关系,增强居民各种角色应具备的意识,提高社区环保的公众参与。

社区环境微治理篇9

【关键词】泛媒体民族地区辅导员思政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37-02

泛媒体时代,新媒体成为影响民族地区大学生价值观的强势媒体,在目前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尚未广泛展开、大学生对媒介的认识缺乏理性判断的大环境下,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为此,本文试探讨泛媒体环境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困境、途径及方法,以推进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泛媒体环境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被社会和广大公众所关注。各类新兴媒介构建的泛媒体环境正全方位多维度地影响着大学生信息交流和反馈的方式,给大学生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负面影响。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呈现出“复合化”的发展趋势,约9成以上的大学生使用两种以上的媒介获取新闻及信息。新兴媒介工具与传统媒体相比互动性更强,任何人都可以上网娱乐、在网络上发帖留言、撰写博客和微博、在朋友圈中转发微博微信、通过聊天工具与或远或近的朋友甚至是陌生人聊天互动等。在网络世界,人人都可以掌握传播信息的渠道成为网络媒体里的行为主体,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介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把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诉之于公众面前。可以说,现代媒介环境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原有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模式,甚至出现盲目追随大众媒体、缺乏自身判断的情形。于某种程度而言,媒介已经成为民族地区高校的第二课堂,大学生易于受媒介影响和干预去观察和认识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既能产生正面的影响,也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如部分网络媒体为了争取点击率阅读量,力求内容和形式通俗化,通过微博微信等故意炒作、放大民族问题,放任部分网民歪曲民族团结等问题,对民族地区的高校学子们产生不可估摸的影响,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二、泛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思想工作开展难点

(一)民族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一般侧重于对信息的判断和鉴别能力以及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新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获取、传播、使用和创造已经成为基础性社会活动,信息能力也就成为每个人必须拥有的基础社会活动能力之一。总体而言,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算高,但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中国传媒业、传媒技术在规模、品种、信息量、信息覆盖面等方面高速发展。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和以现代传播技术支撑的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之间,难免形成种种的错位和冲突,信息传播深刻作用下的社会运行过程也难免呈现出各种问题与缺陷,导致大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海量信息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甄别。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辅导员应注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民族素养。很多大学生政治理念尚未确定,他们的民族观、对自身民族的印象,乃至对国家与民族的感受恰恰是来自网络的影响,他们也不大了解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网络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对利用媒介进行信息传播、侵权盗版行为认知模糊。多元的信息环境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多样化,会引起大学生更大程度上的迷惘,甚至会不分是非地附和非主流价值观。他们可以成为海量媒介信息的良好受众,但不一定是很好的分析者和批判者。他们利用新媒体多是感性需要,缺乏对生活的磨炼,对社会制度、民族认同、价值理念等深层次的问题缺乏判断力和理性思考。甚至有学生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有助于增加自己知识量的信息,仅把互联网当作日常生活中消遣、娱乐和联系好友等工具,甚至沉迷于网络,借网络表达对学校教学等相关管理规定的不满以此逃避现实,或传播不健康的内容。总之,自媒体工具的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均为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泛媒体时代民族地区高校思政工作受到冲击。思想政治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舆论的影响,健康成长。但是泛媒体时代的诞生和蓬勃发展标志着去中心化时代的逼近。在去中心化时代,给予参与者更多的参与空间,无时空限制的自产信息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领域拓展到虚拟环境,没有单一舆论场,空间说说、微博、微信好友圈等媒介虚拟空间里以事件为导向、以个人兴趣为缘起无规律地形成多个舆论场,并且谈论话题的广泛性也远非传统的单一舆论场能比拟。大学生身处其中,其所见所闻纷繁复杂,其话语选择权更多,价值取向更为个性与多样,往往会结合个人、家庭和民俗进行判断和选择。以往作为受众的大学生正在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信息的制造与传播过程中。一般而言,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一般是站在社会舆论的主流层面开展,而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有天生的逆反心态,对于主流信息不敏感甚至对抗、不愿意深入了解或理解不到位。种种因素结合,大大弱化辅导员这一中心的话语力量,高校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一定的冲击,或者被其他信息干扰,难以发挥其预期功效。作为民族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民族高校还未做好准备迎接泛媒体时代的挑战。

三、泛媒体时代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策略

泛媒体时代,信息的发展传播瞬息万变,身处其中的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无法置身其外,应认真思考如何将新媒体作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载体。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方面的策略。

(一)利用新媒体将思政工作融入大学生话语体系中。在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如思政教育、班团建设、指导学生活动辅导学生课业等方面,都会用到新媒介,还要指导学生利用新媒介发现、接受和传播信息。如果辅导员没有考虑把新媒体作为工作的载体,就很难将工作做好。在泛媒体时代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应该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确保作为受众的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价值观具备抵抗力。辅导员必须顺应媒体发展的新趋势,积极适应互联网的特点及传播规律,掌握新技术、用好新媒体。具体而言,辅导员应当在接受传播信息过程中,通过开设论坛、微博、微信、QQ班群,凭借新媒体这个平台融入大学生的话语体系中,对信息进行分级、筛选、鉴别,加强对内容的梳理和提升,及时冷静应对学生在新媒体各渠道中反映的各种问题,采用点对点、点对面、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把握学生思想动向,隔断负面信息进入学生的话语体系中。不仅只作为信息的源头,更需要借助信息传播的过程让所带班级的学生信赖自己,以负责的态度将纯净有益的信息传播给学生,把主流民族观、价值观宣传渗透到班集体教育工作之中,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的信赖和支持,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增强学生的认知认同。由此利用自己的信息传播平台介入大学生的舆论场,形成辅导员、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多个舆论场的向心力,强化民族平等团结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值得注意的是,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家庭已经成为青少年接触媒介的重要场所。因此,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需要用传统沟通方式以及新媒体和家长沟通好,齐心协力引导大学生稳妥运用各种新兴媒体工具,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主流民族观,真正做到家校共育。

(二)配合高校教育主渠道开展学生思政工作。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在泛媒体时代可以配合高校思政教育主渠道、与所在班级的思政课教师结对子、并充分利用各种校园媒介资源及当地民族资源开展思政工作。如网络语境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基本都是通过新媒体平台,各大学生社团的各种活动诸如微博大赛、微电影大赛、海报大赛、校报院刊的编辑、电台节目的录制和微电影的制作等基本上是通过微博微信第一时间、宣传组织;党团组织活动等亦是通过其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为开展党组织活动做宣传带动等工作。在这种校园氛围下,高校辅导员有必要通过组织班委建立班级新媒体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建设班集体的舆论场并与辅导员的新媒体工具对接,进一步鼓励学生通过接触学校学院的微博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学校官方贴吧、手机报等新媒体主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乃至学校的建设管理。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通过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话语体系中,鼓励学生积极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媒介传播氛围中,使学生能在各课内外党团、社团、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耳濡目染,自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价值观、世界观,由此真正发挥引导学生的作用。

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民族观是民族地区高校院校思政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辅导员身负重任。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及交互性强等优势,主动出击,将新媒体作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载体,利用自己的信息传播平台介入大学生的舆论场,传播主流信息,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内各类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指导大学生用批判的态度审视各种媒介传递的信息,培养、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把握能力,整体推进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成新.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

[2]陈致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素养新领域[J].教育与职业,2014(26)

[3]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基于‘多维一体’的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2015XJa710003);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KY2015LX628)

社区环境微治理篇10

__年下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__市六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街道中心工作,改革攻坚,厉行法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加快推动社区发展。

一是深入推动改革创新。将改革创新贯穿下半年主要工作,着眼于完善和健全社区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

二是深入推动微创新、微改革。以党政社群社区共治为契机,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思维做好各项工作,解决各种社会管理难题,着力在社会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形成特色创新品牌。

三是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治安环境持续好转,增强群众安全感;加快推进__高新产业园第一园区等工业园区的安全管理进程;扎实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坚持维权和维稳相结合,继续发挥街道调处劳资矛盾的特色创新做法,积极构建新型和谐劳资关系;做实做细群众工作,全力配合做好莲塘东部建设工地等维稳工作。

四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深化“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教育成果,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推进社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打造党建工作新品牌。以党建带动群建,重点抓好党建“书记项目”和党建特色示范项目;继续推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干部队伍的向心力、执行力、创新力、自律力。深化廉洁社区创建,进一步规范社区、居民小组的管理;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

莲花社区下半年将继续按照街道党工委的要求,切实加强本社区各项建设,进一步夯实党在社区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城市管理: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方面下一定功夫。紧紧围绕服务居民为理念,努力提升社区卫生环境质量,并积极开展卫生综合治理,实行城市卫生长效管理。下步社区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卫生意识,树立卫生观念,巩固创卫成果。

社会建设与社区管理:将继续做好党政社群社区共治工作,将有限的资金用在社区居民群众所急所想所盼的项目上,同时努力做好各项保护弱势群体的工作,确实把各种救助政策落实到位,确保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稳定,缓解和减少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