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益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35:33

课外阅读益处篇1

主要问题一是阅读兴趣弱化,二是阅读氛围欠缺,三是阅读范围局限,四是阅读习惯缺失。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提高小学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呢?

一、重视兴趣激发,促进有效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阅读的持久性,提高阅读兴趣。特别是对于初学阅读的学生,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1.榜样激励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赏析激趣教师撷取文中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3.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如《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地方》,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4.成果激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们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二、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二、构建阅读平台,发挥阅读效能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创设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开展阅读活动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科学选择读物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

三、强化阅读指导,注重阅读质量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小学生阅读主要有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有部分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和报刊。二是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譬如学了《寓言两则》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外寓言故事》丛书,学了《三打白骨精》可以指导学生看《西游记》,学了《三顾茅庐》就可以指导学生看《三过演义》……这样就会处理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2.正确处理选择与鼓励的关系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坏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

3.正确处理阅读与学习的关系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正确处理统一与变通的关系

课外阅读是不在教师直接帮助下的阅读,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放在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因学生情趣不一,自学时间的差异,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也要随之而变。我们可以采取个别指导,集体指导,开展讨论会,交流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体会、评论等。

课外阅读益处篇2

关键词:学校图书资源培养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250-01

现阶段我国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素质教育”这一纲领性要求,迫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在课堂外要素质,学校图书馆(室)可以向学生提供广阔的课堂外教育资源,对拓展学生素质、提高品德修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学校图书馆(室)是提供知识资源、正确引导阅读、协助科研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1]。

1学校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低等问题剖析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硬件设施上去了,图书配齐了,但使用情况怎么样?笔者调查了部分中小学,使用情况不是很好。

(1)学生借阅情况不理想。不少学校图书馆虽然藏书较多,但大多成为摆设,很少有学校主动把书借给学生,学生也很少主动到图书室借阅图书。有的一本书的借阅记录为7次,但拿到图书以后,图书依然崭新,很显然没有达到借阅次数。

(2)借阅和使用效果不佳。大多数农村(城乡结合部)学生受家庭环境制约,未形成正确良好的阅读氛围。较大一部分家长读书观念较淡薄,认为“读书不是学习”。老师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对学生提出课外阅读的引导要求,但因这类学生缺乏较好的阅读习惯及学习办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甚至借到图书后根本就没有阅读。

(3)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理想。数量不少的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学生家庭条件较差,家庭藏书较少,课外阅读量相对不足,阅读面较窄。自由阅读大多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还有部分有阅读兴趣和欲望的学生面临着无书可读的境地,且因课堂作业过多的限制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2]。

2学校图书资源利用率低原因剖析

(1)功利心抹杀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急速转型期”,各种思想和理论交汇,社会意识形态呈现“百家争鸣”现象。从家长观念及角度看,中国式教育指挥棒引导着家长仅仅关注号学生的在校学科考试成绩,“读书无用论”片面的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取向。据笔者调查,身边占有一定比例的家长的阅读量相对较少,未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被网络等媒体包围着,无所适从的选择了其他信息获取方式,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通过走访了解,一定比例的家长阅读观念较为偏执,认为读课外书没有任何用处,对学科考试无益,有不少爱好读书的学生因为阅读一些课外书而受到家长的指责,甚至被家长武断地制止。

(2)应试教育背景回避课外阅读活动。受目前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不得不服从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使尽浑身解数做好“教与考的统一,练与考的结合”,绝大部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无益而断然反对,加之偏执的用人观念、岗位竞争等因素,导致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完全依靠着高考分数的高低论断,从而导致课外阅读时间“无处藏身”。同时,以庖丁解牛、分析解析为主的语文教学方式,破坏了课文的文学美感;以考查分析能力为手段的阅读理解测试,催杀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信心。功利化的阅读观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3]。

(3)社会阅读环境对学生阅读阻力冲击大。如今,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城区网吧分布广泛,镇街驻地也开设了不少游戏室、网吧。部分学生迷恋于游戏,更多的学生把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或看从小摊买的廉价低质的漫画等通俗读物上。电视、网络游戏及通俗读物形成了引导学生喜爱阅读的阻力,而且这股阻力势头强大,不可忽视!

3多措并举提高学校图书利用率

培养学生终身阅读好习惯学生时代是人生的积累阶段,夯实知识基础,为人生发展提供知识支撑,是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图书馆(室)是学生获取课堂外知识的主要阵地之一,积极利用学校图书阅览资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1)真正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学校图书室的建设,目的在于发挥作用,让学生真正好读书,读好书,经常读,绝不能为了达标验收或是供外人参观做摆设。学校要坚决摒弃那种怕学生借书把书弄脏了、弄坏了,或者易于流失等错误思想,摆正图书室建设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真正把学生“请”进图书馆,让学生做主人、做常客,让学生爱上图书馆、爱上阅读。

(2)强化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效率。课外阅读形式是一类独立的学习模式,学生能够依据个人喜好,独立地确定阅读目标,通过选择图书类别、制订读书计划、控制阅读进度来达到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目的。但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引导。从时间安排上来说,每周多设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可以保证每天至少30min的阅读时间。

(3)活化课程,充分发挥“课堂小主人”作用。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上,但绝对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这一单一途径。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文学知识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还能加大学生的阅读积累量,锻炼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4]。例如:上课前的5min演讲,语文开心小辞典,经典成语典故,巧妙接对诗词,名著片段导读,笔记展览点评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不足之处,寻找阅读差距,促进内化提升,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幸事。

4结语

真正有学问的人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要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有学问、有知识的人,学校图书馆(室)就要积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进一步创新引导手段,强化导读效果,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来不断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

参考文献

[1]朱会先.发挥学校图书室功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

[2]刘俊琼.浅谈图书馆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成才之路,2010(31).

课外阅读益处篇3

一、从教材中的“课外阅读指导”入手,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从教材中的“课外阅读指导”入手,以此作为每学期阅读的主线。学生从初一到初三是不同心理阶段的递进,所以,读书内容的指导要体现层次性,符合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取得综合效益。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只有科学地操作才能提高效益。阅读方法如下:1.快速阅读,整体把握,了解文章大意。2.细致阅读,理清线索,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找“文眼”,抓住关键性的语句。3.深入精读,欣赏文章精彩之处,包括精美的词句、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写作技巧。为使阅读有所收获,还要求学生做到:对文中的精妙处、关键处、枢纽处,要圈点勾画标志出来,进而批注,写出自己的心得;对语言运用的传神处可用选择、删除、置换、添补、调序等方法推敲吟咏,比较优劣;勤于笔录,博采广撷。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读书笔记,是增加思想积累、情感积累、语言积累、技艺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

二、推荐书目,营造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读书的方向。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很多学生为了放松,喜欢读一些搞怪的流行杂志,很多家长把作文选、作文辅导用书当做最好的读物,认为它对提高作文成绩有用。我认为这些阅读是需要的,但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只有健康的、积极的作品,才能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所以,应该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新的书刊杂志、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作品,作为课堂内容的拓展。如推荐《读者》、《微型小说选》、《意林》、《诗集》、《三国演义》、《红楼梦》等。而在实际的阅读中,有些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帮助。还应创设阅读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断、摘抄作品中的名句等。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与学生交流。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允许感情有深浅的自由,鼓励学生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解读作品。例如,在《三国演义》中有的学生读到的是智慧,有的学生读到的是兄弟义气,有的学生读到的是忠心……面对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解读差异,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可以进行“专题对比阅读”活动,以学生阅读、交流、讨论为主。自主性不但使学生有了做学习的主人的强烈优越感,而且为语文学习带来了极大的语文空间。让学生把自己读书的各种印象和怀疑、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多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有可能得到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外阅读中有真正的收获。

四、建立学生阅读的检测和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

阅读过程是艰苦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建立学生阅读的检测和评价体系,有助于阅读意志的培养。整套体系包括:一查,二听,三评。一查,即查读书摘抄笔记,查阅读书目表。每周对学生的阅读数量、质量进行抽查,并对阅读的状况进行评估、打分。二听,听学生自主推介的经验,听学生的阅读感受,这部分可由学生组成评委打分。三评,评阅读笔记,评自由写作情况。比如,可以进行“读后感征文比赛”,也可以是“我最欣赏的作家”写作比赛……主要考察学生语言交际运用能力和在阅读过程中素养的提高情况。通过这种评价,不但能肯定学生的读书收获,而且能让学生逐渐理解谁读书的收获较大,为什么。

课外阅读益处篇4

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应主要把握以下两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及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巩固阅读成果。

一、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仍未成熟,很多时候他们的思考、行动都带着非理性的成分,排除家长与老师的压力,兴趣往往是维系他们持续不间断从事某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养成阅读习惯、进而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可以对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图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合适他们而他们亦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要对拟推介予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既不能内容较深,语句枯燥,又不能简单肤浅,令学生读之无益。

其次,应在学校内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在美国,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其中一种方式是定期邀请著名职业体育明星到学校与学生一起阅读有益的书籍,较好地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去提高其阅读兴趣。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模式,另一方面,可通过在学校组织针对阅读的集体活动,如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应适时给予学生合理的辅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但是,如何令学生从这种个体的、自由的阅读提炼为有益的知识,进而提升语文能力,则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的阅读提供指导,就必须了解小学生的特性。小学生都是儿童,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因此,笔者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今,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令语文学习通过文字阅读的形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2、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作为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首先,从体裁上,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其次从时间上,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最后,要注意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指导学生指定阅读计划,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其个性、兴趣、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令其能阅读与学生相得益彰。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令其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课外阅读益处篇5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从学生的阅读目的教育做起。许多学生不懂阅读的重要性,等他知道时才发现自己的步伐已比别人迟了一步。甚至有些学生家长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成绩,不让学生课外阅读,这时还要配合学生做家长的工作。如谢冰心、叶圣陶为什么初中毕业能写出那么好的文学作品呢?他们没有丰富的阅读是写不出来的,这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其次。经常开展一些阅读心得体会活动及比赛,来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如我曾经开展了几次讲故事比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能主动借课外书、购课外书看。事实上。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才能诱发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主动性,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自主选择材料,自主选择方法,自主吸收加工信息,获得阅读的主体感受。因此,教师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如:儿童大多爱看动画片等儿童节目,我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中都有,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只要自己去看书,可以感受更多有趣的故事。”从而把学生从爱看电视引向爱看课外书。又如学生读到一些优美的语句、情节感人的文章,还可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动人故事。使学生懂得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营养”的补充,是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二、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学习《草船借箭》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鲸》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书刊。

三、开展多种阅读活动

语文阅读不能局限于朗读、默读等传统阅读教学,应该是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阅读;应该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中心,突出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的阅读;应该是立足于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心灵与智慧的碰撞,是人文气息很浓的阅读。为此,我们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阅读课,例如读书课(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各班级的图书箱)、讲故事(学生复述阅读过的文章内容,讲耳闻目睹的故事或自身经历等)、朗读比赛、阅读竞赛(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复述文章大意)、实话实说(交流读书心得和读书笔记)、语言金字塔、古诗句默写竞赛等活动,既达到了阅读的目的,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当然,这也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益处篇6

无论何种知识领域的阅读,均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而文字基础的打造,必须经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学生时代语文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只是占漫漫人生的一粟,人类拥有的知识,更多是课外阅读学习到的。可以说,阅读与语文学习是相互相成,紧密联系,不可或缺的。

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我发现,在目前科技发达,各种新鲜事物不断涌现、不断充斥的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在动画片、在游戏机的吸引下,对阅读的兴致不高。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锻造良好的文字基础以及出色的语感。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应主要把握以下两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养成阅读习惯、进而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1.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可以对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图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适合他们而他们也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要对以推介予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既不能内容较深,语句枯燥,又不能简单肤浅,令学生读之无益。总体而言,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①思想健康;②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③有趣味性;④注意阅读的广度。其次,应在学校内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在美国,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其中一种方式是定期邀请著名职业体育明星到学校与学生一起阅读有益的书籍,较好地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去提高其阅读兴趣。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模式,另一方面,可通过在学校组织针对阅读的集体活动,如: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2.阅读需要有效的指导。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如何让学生从个体的差异和自由的阅读提炼为有益的知识,进而提高语文能力。提高语文能力则需要老师的合理引导。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的阅读提供指导,就必须了解小学生的特性。小学生都是儿童,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因此,笔者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以下角度考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今,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令语文学习通过文字阅读的形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的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言积累很简单,但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不那么简单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阅读教学的根本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现在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比较多,比如说想教知识,这个词什么意思,这个句子用的什么修辞方法,这篇文章是这么写的等等,有的老师觉得我走进课堂教课文是为了教课文的人文内涵,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阅读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益处篇7

第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连系。因此教师要定期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展评、读书沙龙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

第二,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学习《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鲸》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科学有关的普及读物等。

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防止阅读过程中的“误食”、“偏食”。

第三,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第四,想方设法优化阅读环境。广泛阅读,先要了解书籍来源问题。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为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学校要注意学校环境的布置,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要布置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新书推介栏等,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积极宣传课外读物的益处和有关阅读的一些好做法;教室内除了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外,还应设立班级图书角,号召学生踊跃捐献图书,培养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

课外阅读益处篇8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内;课外;链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52-01

学生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2012年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的完成。

一、营造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好的环境氛围总是给人耳濡目染的熏陶,读书也一样。要让学生搜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在班级或学校的故事会上朗读和演讲。将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张贴于教室墙壁、写入班级墙报,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使学生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阅读的重要,从心底爱上阅读。对学生每周的阅读摘抄进行检查,在班上让学生朗读阅读感言。每周评选“阅读之星”,在校园报上选登学生阅读感言,让学生体验成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推荐材料,拓展阅读范围

(1)整本书的推荐阅读。一是学段推荐。根据课标对各学段阅读的要求,集合社区、学校、班级和学生个人的图书资源,向学生推荐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曹文轩、黑柳彻子等的作品。把推荐书目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选择性阅读。二是学期推荐。根据每期教材中的名著单元向学生推荐经典。例如,由《武松打虎》推荐《水浒传》,由《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推荐《西游记》等。

(2)诗文段的推荐阅读。一是古诗词。将课标中规定必背的70首古诗词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每周选一至二首督促背诵。二是单元阅读。按单元主题推荐阅读文章。如教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真诚的心”时,让学生阅读有关诚实的文章、名言及名家故事。三是课前课后阅读。课前鼓励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自主选择阅读作者介绍、文章历史背景、文中人物故事的相关文章材料。课后补充阅读课堂上学生认识不全或有疑问的地方。例如,学《凡卡》一文时,就让学生去读俄国同时代作品高尔基的《童年》。四是积少成多阅读。百花园中的“积少成多”,除教材熟记外,鼓励学生积累类似内容。像以上这样将课内外阅读链接起来,使学生不仅有内容读,还做到了有目的地读,自觉自愿地读。

三、教给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1)传授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彰显于课外。”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方法,让其在课外阅读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品味,品析人物之美、感悟作品之美。例如,教学《孔明借箭》时,可以从教材中人物的对话、神态的描写去品析人物、去品味语言。从鲁肃的“惊”、孔明的“笑”品味作品语言之美,品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对写事写活动的文章,抓住场面、细节描写,感受场面的激烈、细节的精彩。对散文、诗歌、儿歌的教学,要创设情境、想象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感悟作品语言的经典之美。还要抓住文章的构思、布局读文章。如抓《永远的歌声》首尾照应、点明主题的写法,让学生感悟文章结构之美,品味作品的语言意境之美。学生将课内阅读中学到的方法,灵活地运用于课外阅读,同时,把课外阅读到的材料加以整合,不仅提高了课外阅读质量,还能很好地服务课堂,提高课堂阅读的质量。如:教学《十年后的礼物》,让学生在课前做链接阅读,在理解礼物的珍贵时,不仅从文段中理解到四个理由,还联系上下文找到了两个理由:这是达格妮苦等了十年的礼物;这也是她对生活失望时意外收到的礼物。有学生读了原文《一篮枞果》后说:这是格里格去世一个月后,达格妮收到的礼物。后三个理由一个比一个精彩,这都是学生课内外阅读链接的成果。

(2)教会做笔记。新课标提倡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做笔记的方法。其一,勾画、批注。教学生在语言精彩处、印象深刻处做出勾画,并批注自己的感触。其二,摘抄。课内教学时把文中用得好的词语补在词语花篮中,将写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课外阅读时,把借阅的阅读材料中的佳词妙句也摘抄在笔记本上。其三,写感言。将自己对文章认识、有启发的内容和值得自己借鉴学习的地方写下来。“拓读于课外,得益于课内”。教给学生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后,既可以让学生时常玩味于精彩的语言之中,也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主旨,有效地将课内外阅读链接起来,大大提高阅读的质量。

四、检查落实,增强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半途而废。学生在家,请家长督促。学生在校,每周检查摘抄感言,要求学生读、抄、感一体。同时,安排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周三经典阅读、周五自由阅读、周一展示、佳作欣赏等。另外组织一些演讲、故事会等,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能,充分展示自己阅读的收获与快乐,都能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五、结束语

总之,以课文为链接点,从一点向多点发散,将学生阅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不断延展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搭建良好的阅读平台,将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在阅读中汲取成长的营养,使阅读伴随学生的整个童年,使学生一生受益,是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必然追求。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益处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有效阅读;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56-02[Zw(n]

[作者简介]陈燕(1976―),女,江苏海门人,本科,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积累语文素材、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关键阶段。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阅读除了增加了阅读量之外,还增加了阅读中的理性思考意识,让学生能在阅读中提炼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有效阅读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与能力,而且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都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如今,我们倡导终身学习,所谓的终身学习是以“终身阅读”为出发点的,掌握有效阅读方法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相呼应

有学者指出:“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单靠课堂内容的充实是不够的,语文是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应当课内、课外两手抓,从而形成‘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良好教育模式。”课堂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基础阵地,而课外有效阅读则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因此,应当以语文课堂为主轴,形成课外阅读的外延效应,实现课内、课外阅读并举,以“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有效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类目,从而降低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例如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对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学成就,因为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收录较多,作者介绍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外阅读引导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匆匆》等文章,还可以推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此满足阅读能力较强学生的需求。将课堂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有效阅读的捷径。

二、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作品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尚缺乏客观性和针对性,因此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也具有一定盲目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有益”这一观点是认可的,但是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往往会被其他因素诱导,例如有些学生会被书籍花哨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有的学生自己购买的课外读物有大量错别字,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有效课外阅读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对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选择能力”进行强化,减少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无用功”。

例如在讲《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很多学生都表示在小学阶段就已经了解了这个故事,而且对于安徒生的其他作品也耳熟能详。那么,在这堂课的课外阅读中,教师就不能单纯以推荐安徒生童话为主,而应深化拓展阅读领域。笔者为学生推荐了《安徒生传》这本书,引导学生认识这位作者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特点,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化心理与创作内涵。同时教师还为学生推荐了《皇帝的新装》的多个续写,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从阅读发展至练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选择能力得到了强化,而且还能从课外阅读中拓展语文思维,提升作文写作能力。

三、注重推荐优秀课外阅读素材

虽然不少学生都认识到“阅读有益”,但是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却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选择阅读文本。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优秀的课外读物进行集体推荐,例如《语文报》《读者》等刊物,这些刊物内容积极向上,具有青春正能量,是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外面的世界”的一扇窗口。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从而促进个性化阅读与人性化阅读相结合。

对于一些个性内向,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大学》等书籍作为课外阅读素材;对于有冒险精神但是个性鲁莽的学生,可以推荐《鲁滨孙漂流记》《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等书籍,促使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鲁莽,认识到智慧是勇敢的根源;现在的初中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缺乏必要的忍让和合作精神,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中,都会以个人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感受,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推荐《森林中的伙伴》《团队的力量》这类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让学生懂得合作与团队的价值。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课外读物推荐,能够在培养学生有效阅读习惯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个性,实现语文教学的辐射效应,同时还能够使初中课外阅读更具启发性和引导性。

四、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技巧

由于课外阅读较为自由,不受课堂限制,因此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不能集中精力,阅读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课外阅读技巧。

首先,使学生了解精读与泛读的区别:精读注重阅读质量与阅读思考,要通过阅读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泛读则是以浏览形式进行了解,无需深究。例如在讲《社戏》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鲁迅不同风格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和泛读。精读内容与课文关系密切,如《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泛读的内容则比较广泛,如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学生掌握了精读与泛读的区别,阅读效率将有所提升。

其次是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往往会疏于思考,只重视阅读量而放松对阅读“质的要求”,而读书笔记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结合自己的知识构架,从中得到知识积累和人生感悟。读书笔记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效果得到沉淀,同时起到促进长期记忆的效果。例如在《中秋咏月诗三首》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收集了大量的咏月诗词,并做成一个小专栏,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由此可见,将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结合起来,能够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应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密布置,落实检查,将课外有效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在课外有效阅读途径的发掘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引导理念,将学生阅读由封闭式课堂构架转变为开放式有效阅读模式,使学生在更为开放的阅读环境中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养成更为积极健康的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显著帮助,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有效阅读的意识。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益处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3)08—0088—01

新课改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阅读,不仅仅是指课堂阅读,更重要的是课外阅读。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

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课内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首先,注重朗读与默读相结合。从四年级开始,就应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通过默读提高阅读速度,用朗读来体验情感。其次,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在学生具备一定默读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梗概,之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仔细品读。再次,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只能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尤其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最后,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个性化解读。

二、立足于课内,辐射于课外

1.课前铺垫式阅读。在学习新课之前,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与课文的作者、背景、内容相关联的资料,以开阔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时,我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普罗米修斯的相关资料。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内容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甚至出现争鸣。但无一例外,他们都通过阅读查找到的资料,加深了对普罗米修斯这位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的理解。

2.课中推荐式阅读。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阅读一个或多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本,再以点带面,推荐阅读,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比如,在冰心的《忆读书》一文中,她多次提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好书,教师顺势而导:《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看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你看过这几部作品吗?你是否与作者有相同的感受呢?下课后,教师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放在图书角,让学生们根据喜好借阅。

3.课后延伸式阅读。延伸就是以课文为基点,向更深更远更广的阅读空间扩展。如,学习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后,根据寓言的出处,课后向学生推荐《韩非子》;学习《孔子和学生》后,向学生推荐孔子的《论语》……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就会由课内迁移到课外。

三、展示于课内,激趣于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