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与生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37:28

撞击与生命篇1

“在弗吉尼亚里奇蒙天文实验室里,14岁的里奥・贝德曼无意中发现了一颗不知名的彗星,这颗彗星重约500兆吨,面积相当于纽约市大小。大约一年后便会与地球相撞。政府决定派出‘拯救’号飞船登陆彗星,试图拯救地球……”

1998年,好莱坞推出了这部科幻灾难片《Deepimpact》(《深度撞击》,又名《天地大冲撞》)。7年后,naSa(美国宇航局)真实上演“深度撞击”。

从好莱坞到坦普尔,从虚幻到现实,naSa的碰撞计划竟也取名“深度撞击”。当年《深度撞击》因其独到的科学启示性被列为好莱坞8大科幻片之一。而这一次naSa上演的真实版“深度撞击”:耗资3.3亿美元制造的探测器“深度撞击”号与距地球1.3亿公里的“坦普尔1”号彗星于7月4日成功撞击,此次撞击被认为是人类抵挡其他行星撞击地球的初步演习。“深度撞击”行动在全球范围内欣起了一轮太空热,今天,我们就带你进入浩瀚的宇宙,去探寻太空无穷的奥秘……

天地冲撞恐慌阵阵

近年来,天文学家的一次次关于天地大冲撞的预警,引起了地球人类的阵阵恐慌。人们迫切需要知道:天体是否会撞上地球、撞击的几率是多少、它们会给地球带来什么、人类究竟能否成功地防御天体对于地球的撞击……

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过

2004年9月29日,世界各大媒体都了一条消息:一颗小行星,这天从距地球154万公里的地方与地球“擦肩而过”。对于我们来说,154万公里似乎相当遥远。但这仅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4倍,实际上已非常接近地球了。如果这颗小行星真的撞上地球,引起的灾难将是洲际性的,会给相当大的陆地造成危害,如果落到了海洋上,将引起巨大的海啸,但还不至于引起物种灭绝。

彗星木星惊天大冲撞

我们至今还没领略过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力,但1994年“休梅克一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的碰撞,则是我们看到过的最壮观的一次天体撞击。“休梅克一列维9”号彗星,曾在1992年7月7日经过木星附近,由于靠得太近了,“休梅克一列维9”号被木星引力撕裂成21个碎片。这些碎片当时并没坠落,两年后当它们再次运行到木星附近时,它们以每秒60公里的速度撞进木星,释放出相当于5亿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掀起的碎片扩散到了距木星表面3000多公里的空中。

陨石坑里探寻命运

木星的遭遇,为研究地球漫长的演化史提供了有形的参照,同时也再次引发了人类对于地球命运的思考――如果类似的撞击发生在地球上,那会造成何等后果呢?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科学家1980年在这里的海水中发现了一个6500万年前、跨度约180公里的巨大环形山。因为此前的铱元素在地球上非常稀有,而这里的岩石突然从6500万年前莫名其妙地富含高浓度的铱元素。科学家据此推断: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或慧星曾与地球在这里发生猛烈撞击,从而形成了“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撞击同时释放出了地球本身奇缺的铱元素。目前,全球占生物界的主流观点认为,6500万年前的那次撞击,有可能导致了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70%以上的物种灭绝。

通古斯神秘大爆炸

1908年7月,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发生了一次神秘大爆炸,科学家推测,这次爆炸可能是陨石撞击地球引起的。奇怪的是,在那次大爆炸中,通古斯陨石坠落地区的森林呈扇面形从中间向四周倒伏,但爆炸中心的树木没倒下,却枝叶全无。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地发现的较大陨石坑有140多个,每年朝向地球落下的地外物质达到500万吨之多。

陨石带来宇宙信息

撞击地球的天体究竟来自哪里?它们为什么会与地球相撞?发生撞击的几率究竟有多大?它们给地球究竟带来了什么?

400小行星威胁地球

袭击地球的天体主要包括陨石、小行星或彗星。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的固态小天体,它们的轨道主要集中在火星跟木星之间,它们都以椭圆轨道围绕着太阳运转,数量可能不下100万颗。这些小行星中,那些飞到地球公转轨道附近的,被称为“近地小行星”。对地球威胁最大的就是这些近地小行星。现在已被确认的近地小行星有400多颗,直径在1000公里以上的就有将近100颗。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小行星并不按照一定规则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如果由于其他天体的引力或者小行星之间发生了碰撞,它们便会突然偏离自己的轨道,一旦进入地球的引力圈并被地球捕获,就有可能撞向地球。专家估算说,能形成直径50至100公里陨石坑的撞击,地球每1000万年可能会遭遇一次。

撞击出生命起源物质

通过对陨石坑以及陨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现、行星撞击地球,除了带给地球极为惨重的灾难以外,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从地球自身难以获取的宇宙信息。科学家分析来自小行星的陨石后认为,小行星上的金属含量可能非常高,其中可能包括地球上的“铂”一类的稀有金属。甚至有人估计,一颗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的矿藏,可能价值亿万美元以上。对于科学家来说,陨石还有另外的研究价值。目前,科学家已经从陨石中找到了构成生命必需的氨基酸和羧酸等多种有机物。因此有科学家推断,生命可能起源于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遗留下来的物质。

如何应对外星入侵

《末日救未来》

科幻电影《末日救未来》虚构了一个惊险故事:一颗重约500兆吨的彗星,大约一年后便会给地球带来毁灭性打击。为了拯救地球,宇航员们驾驶飞船“弥塞亚”号登陆彗星。随着彗星与地球的距离越来越近,“弥赛亚”号飞船上的宇航员们毅然启动核装置,义无反顾地冲向随后而来的彗核……苍穹划过一片壮丽的流星雨,地球终于得救了。

人类加紧为地球设防

当然,这些技术虽然在理论上都是成立的,但实际可行性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撞击与生命篇2

简易论碰撞定律是简易论三大定律当中的第一个定律,是作者在研究双星运动规律时得出的。作者发现,只具有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运动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外力的作用,否则是不能保持运动的,一旦运动起来几乎是呈直线碰撞。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仅仅注明了计算两个物体引力大小的计算方法,没有注明两个物体以外的物体对两个物体运动的影响,物理学又没有其它解释天体碰撞现象的定律,为此,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性质,简易论将其修改为碰撞定律。

简易论三大定律都着重强调了第三物体和第三物体以上的物体,在天体运动过程中的重要性,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只能运用于计算天体质量的大小,它应该属于一个数学定律。而实际上,人们已经把它当作物理学定律运用了几百年,并认为运用它成功的发现了海王星,但在运用到太阳系以外时,万有引力定律就失灵了,原因就在如此。

事实上,宇宙空间的一切天体都不同程度的自然受到了各种外力的影响,单一两个物体作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在太阳系,银河系银盘的转动也是保持太阳系各成员运动的基础,这个作用甚至超过了单一第三物体对两个物体运动的影响,在简易论中,将其列为第三物体以上的物体的范围。

碰撞是宇宙天体形成和演化的基础,简易论认为,宇宙的一切天体都是在碰撞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太阳系,把小行星带和太阳作为两个物体的运动,木星作为它们的第三物体,由于小行星带中的群体数量大,它们形成了一个行星环,在小行星和木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小行星的平均公转周期约为木星公转周期的一半,在木星围绕太阳运行一周时,小行星即可运行二周。当小行星运行至木星和太阳之间时,作为第三物体的木星的作用力产生,当小行星运行到木星和太阳的对面时,作为第三物体的木星的作用力消失,从而使各小行星的轨道不断发生改变,并使各小行星轨道发生交叉,从而引起运动过程中的碰撞。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天体碰撞最频繁的区带,符合天文观测事实。由于火星紧靠小行星带,火星受到的撞击较太阳系其它成员严重,其次为月球,大大小小的撞击坑构成月球基本的外貌。地球由于受到月球的保护,使地球受到小行星撞击的频率大大降低,金星和水星由于远离小行星带,受到小行星撞击的可能性更小,水星上的陨石坑大多为早期发生的。

简易论碰撞定律也可解释地球表面的碰撞现象,如一个苹果挂在树上,树身于地面相连,应该把它看作一个物体,当果柄与树枝脱离时,苹果与地球构成两个物体,这时由于苹果距离地球太近,任何第三物体的作用都不能抗拒地球巨大的引力,苹果落地就是一种碰撞。

近地飞行的飞机,发动机的发动,可视为第三物体的作用,飞机保持运动,当发动机停止发动时,飞机必将坠地发生碰撞。其它如汽车的运动,由于轮子着地,只可与地球视为一个物体,即使停止运动也不构成碰撞。

通常最常见的碰撞,在地球上以陨石为主,它们的主要来源是彗星的彗尾,由于质量太小难以形成稳定的轨道,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容易坠向地球,但由于地球具有大气层保护,对地球生命不构成大的威胁。

陨石与小行星的主要区别在质量上,只有陨石的质量达到一定大时,陨石才可成为一颗小行星,质量越大的小行星,轨道的稳定性越强,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就越小。凡能对地球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小行星,应该不会撞击地球,因为地球的公转速度快于小行星的公转速度,同时又有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受地球离心力的影响,小行星在接近到地球一定距离时,就会改变轨道,使向公转速度慢于小行星20倍,又没有离心力的月球。

更大质量的小行星,当平均轨道接近地月系统时,通常会改变轨道,先变成地球的卫星,当它的轨道缓慢向地球靠近时,都将被月球拦截撞到月球上。

撞击与生命篇3

2012年1月28日20时30分左右,被告人陈某某及其岳母乘坐妻子董某某的丰田锐志轿车准备到某酒店住宿时,得知酒店停车场已满,准备转停他处时,因道路拥堵与紧跟其后的一辆雪铁龙轿车内得张某、宋某某等人发生语言争执。已先期驾车到达酒店停车场停车的董某(系被告人的妻弟)见此遂从其车内拿一根擀面杖殴打宋某某,随即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被害人蔡某以及宋某某等人与董某、被告人陈某某对打。被人扯开后,宋某某一方相继离开现场。陈某某为追赶对方人员,不顾妻子及岳母的阻拦,强行驾车并快速倒车,先与酒店门口的一辆小轿车发生碰撞,陈某某在车内停滞约半分钟后,以31km/h的速度冲向十几米远的人行横道上,将被害人蔡某当场撞死,并将过路行人罗某撞倒在地。罗某从地上站起来,当场抓住陈某某,陈某某声称“大不了一命抵一命”。经鉴定,被害人蔡某符合由平和较大质量及速度的钝性物体作用于头部致重度颅脑损伤,急性脑功能障碍而死亡。被害人罗某外伤致全身多处损伤属轻微伤。

二、分歧意见

本案在立案侦查、审查逮捕、提起公诉及法院审理过程中对于本案被告人陈某某的行为所涉及的罪名存在多种分歧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根据被告人陈某某的供述:案发当时被告人陈某某被打后,随身财物遗失,遂急欲追赶对方车辆,却因脚部受伤无法及时踩刹车等因素导致车辆失控,无法及时采取有效制动措施导致冲上人行道上撞到他人,被告人陈某某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认为可以避免,却没有有效的防止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其行为应当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被告人陈某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在公共交通道路处行驶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在人行道上的被害人蔡某死亡、被害人罗某轻微伤的后果,其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应构成交通肇事罪。

第三种观点认为,被告人陈某某等人与被害人蔡某等人双方斗殴后,处于劣势的陈某某产生了报复动机,同时陈某某作为有丰富机动车驾驶经验的人,明知驾驶高速度、高质量的机动车撞击他人杀伤力巨大,却不听阻拦,造成蔡某死亡的严重后果,构成故意杀人罪;且其报复行为造成无辜行人罗某轻微伤的后果,应当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实行数罪并罚。

第四种观点认为,被告人陈某某驾驶车辆撞向被害人蔡某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行为方式,无法及时掌控和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被告人陈某某对被害人蔡某的死亡结果是明知且放任的,且被害人蔡某系此前参与打架的人员,即陈某某撞人的对象具有特定性。从鉴定意见以及相关证人证言分析,本案中被告人陈某某驾车撞击被害人蔡某时,蔡某处于蹲位,车辆直接撞击被害人的要害部位头部,使被害人蔡某因头部受到剧烈撞击导致颅脑损伤,急性脑功能障碍而死亡,由此可见陈某某的撞击力度大,撞击部位特殊,撞击对象特殊,故其行为应构成故意杀人罪。

第五种观点认为,陈某某在明知其驾车撞向被害人蔡某会造成其受伤的危害后果的情况下仍实施了该行为,且发生了被害人蔡某死亡的结果。主观上被告人陈某某对被害人蔡某的伤害结果存在故意但对其死亡的结果存在过失,即陈某某主观上存在混合罪过的形式,故其行为应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三、评析意见

笔者同意第五种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关于造成无关第三人受伤的事实认定。虽然本案除被害人蔡某外还造成了无辜第三人罗某的轻微伤,且当时车辆的撞击地点为酒店门口的人行横道。但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可知,被告人陈某某的撞击对象是特定的,且案发时人行道上当时的人员状况也无证据证实,没有直接证据证实被告人陈某某的行为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因此,笔者认为陈某某的行为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二,关于本案主观犯意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各种犯罪行为在主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过失要件,这也是认定行为人构成何种罪名和对应该罪名承担相关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本案中被告人陈某某驾驶车辆撞他人这一行为的危害性是作为一名完全行为能力人所应当具有的认知和预见,其在能够预见该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危害后果的情况下,仍然为了报复泄愤故意驾车冲撞他人,其主观故意已然明显。同时,其实施该行为的撞击对象明确,即参与之前打架的蔡某。可见被告人陈某某在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而放任甚至追求结果的发生,且实际上也产生了致使被害人蔡某死亡的危害结果,其行为应属故意犯罪的范畴。因此,被告人陈某某的行为不属于过失犯罪的范畴,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交通肇事罪。

第三,关于本案犯罪目的问题。被告人陈某某的行为既然属于故意犯罪的范畴,那么其主观目的是致被害人受伤还是死亡则是区分其行为构成此罪或彼罪的关键所在,即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既遂,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内容。故意内容问题属于主观思维意识范畴,主观意识可以支配和制约客观行为,而客观行为也能够反映行为人的主观意识、从而检验主观意识。因此,正确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的内容,不能单凭其口供或者某个事实就下结论,必须全面综合分析案件的各种情况事实。

通过本案相关事实及证据可知,案发前双方在发生肢体冲突的过程中由于蔡某一方人多占据优势,被告人陈某某在冲突中被对方殴打。被打后的陈某某情绪激动,且陈某某又发现自己的手机钱包等财物遗失,因此被告人陈某某在被害人蔡某一方相继离开、不法侵害已经结束的情况下,仍出于气愤急于追赶对方车辆。通过现场监控录像可见,陈某某驾车快速倒车撞到路边车辆后,停滞半分钟,待前方车辆开走,随后加速冲向人行道与被害人蔡某发生碰撞。根据现场证人证言以及鉴定意见,撞击当时由于蔡某处于蹲位,使得其头部右侧与肇事车辆发动机罩左前角碰撞,后与酒店门卫室南墙发生碰撞,在惯性作用下向前抛出,头部与停在现场的一辆越野车后保险杠右端碰撞。撞人后,根据现场证人的证言,被告人陈某某要求其妻子拨打120电话救人。

撞击与生命篇4

探测小行星的意义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于行星环绕太阳运动的一种天体,但它的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大多数小行星的直径小于100千米。小行星数目庞大,至今已发现的小行星仅是太阳系内的一小部分,其数目已达70万颗。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在地球周围也有一些小行星,曾有某些小行星与地球发生过碰撞的报道。

为什么地球人对小行星的探测这样感兴趣呢?主要因为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了解太阳系的过去和地球的未来命运。小行星是太阳系中的重要成员,它们保存着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成分和演化历史,是研究太阳系起源的“活化石”。目前在地球上收集到的陨石绝大部分来自小行星,在一些小行星尘埃中发现的有机物可能与地球生命起源有关,通过对小行星的深空探测将能获得地球生命起源的直接证据。科学家们正在试图通过对小行星的深空探测解答一系列关键的科学问题:如早期小行星中有机物的本质和起源是什么?它们对形成生命起源所必需的分子有何影响?地球上的生命是否来自小行星或彗星?小行星中是否含有太阳星云中的原始物质?在太阳系早期行星形成时发生的物理过程是什么?

小行星会带来灾难吗?

在地球历史上,多次出现小天体撞击地球,导致地球的气候环境灾变和生物灭绝。现在很多科学家都认为,6500万年以前恐龙的灭绝很有可能与外星球撞击地球有关。科学家们推测那是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海域,其释放的能量相当1000万亿吨tnt爆炸产生的能量,约为广岛原子弹威力的500亿倍。强大的冲击波破坏了地面上的一切物体,燃烧迅速蔓延全球,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屏蔽了太阳辐射,使地面降温8℃~20℃,海水降温2℃~3℃。漫长寒冷的冬季降临,地面的冰盖增大、海水退缩、盐度上升,导致部分海洋生物灭绝,地面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大量饿死。根据计算表明,由此引起的寒冷气候约维持了几十万年,生物遭到空前的打击,约有60%~80%的生物种类在白垩纪末从地球上消失。新生代以来,约3400万年前、1500万年前、240万年前、110万年前,都曾发生过直径为1~5千米的陨星撞击。虽说其能量都明显小于白垩纪末的那次撞击,但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物毁灭。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直径大约为130米的小行星碰撞地球,就相当于1.5亿吨的tnt的爆炸力,或者是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威力的1万倍。如果直径约为300米的小行星击中地球,将产生相当于11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整个纽约市及其周围区域的地方都会瞬时毁灭。如果直径超过1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海啸、地震、火山爆发等等的灾害会随之而来,地球陆地大气被迫坏。因此,近地小行星的存在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对近地小行星的探测,可以了解掌握小行星的特性及运动规律;系统地研究和评估小天体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和灾害程度,可以为未来规避小行星的威胁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小行星:未来的资源

此外,科学家们建议可以将小行星作为未来的地球资源来使用,如果在小行星上发现地球上罕见原料,可以到那里采集,为地球上人类造福。另外,科学家还提出将小行星作为深太空探测的中继站和材料提供站,以后一些很笨重和昂贵的材料可能不必要再从地球上发射,而由设在小行星上的太空工厂制造和开采,直接供应航天器。

最新的小行星探测计划

小行星探测可分为飞越探测、环绕着陆探测、采样返回探测、载人登陆探测几个阶段。小行星探测首选目标是近地小行星。迄今为止人类仅进行了几次专门针对小行星的深空探测计划:1996年2月17日,美国naSa发射了“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器,携带了相机、激光测距仪等仪器前往小行星爱神星(eros),于2000年2月14日飞抵爱神星,对其进行了近距离、多种手段的全面观测,探测了爱神星的大小、形状、质量、重力、磁场、自转、化学成分和主要矿物的分布。2003年5月9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发射的“隼鸟号”探测器飞往丝川小行星,实现人类首次从小行星采集回收岩石样品的任务。200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黎明号”太空船,对小行星谷神星和灶神星进行探测。

最近,美国宇航局宣布:他们将于2016年向小行星1999RQ36发射一个探测器,绘制这颗小行星的表面图,并用机器人手臂采集样本,带回地球。这些样本也许可以更好地解释太阳系形成和生命的起源,并通过对小行星的探测,了解其碰撞地球的概率。

撞击与生命篇5

关键词:船桥碰撞;力学;概率;防撞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跨越江河、海峡的大型桥梁的数量逐步增多,船舶的吨位、航速也在不断提高。船桥碰撞事故也随之频繁发生,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是2007年6月15日,广东九江大桥被一艘运输船撞击桥墩,造成200多米桥面坍塌坠入江中。其不仅会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寿命,更会造成严重的人员生命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船桥碰撞问题在近几十年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果。

1力学研究的现状

1.1船桥碰撞力理论及研究方法

船桥碰撞问题已有各国多位学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最多的是从力学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的,目前已有的理论及计算方法如下。

1)米诺斯基理论

1959年,美国米诺斯基(V.U.minorsky)针对核动力军舰的设计、核电站的防护以及其它海洋结构物的防撞保护问题,研究了26起船船碰撞事件,得出了变形的刚体积和吸收冲击能之间的一种线性关系,即著名的米诺斯基曲线。

米诺斯基认为,按照能量守恒定律,两艘船舶在碰撞时,速度发生突然改变,同时两艘船舶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能量转移的观点,在碰撞时发生动能的改变,部分动能消耗于碰撞后两艘船舶的运动和碰撞冲击时周围水的运动,剩余部分的动能则由结构的弹性和塑性变形或结构撕裂所吸收,因此提出了碰撞系统能量吸收系数的概念。

米诺斯基理论自1975年公开发表后,已为众多的实验证实,由此奠定了船桥碰撞的分析基础,为国际桥梁工程界和各国学者公认。

2)沃辛碰撞理论

德国学者沃辛(G.woisin)在1967-1976年间,针对保护核动力船的反应堆不受其它船舶撞击而作了若干次高能动力船舶撞击模型试验,进而充实和发展了米诺斯基理论,并将其应用于船桥碰撞的分析当中。

3)汉斯-德鲁彻理论

汉斯-德鲁彻理论主要是研究公路桥梁预防船舶的撞击,该理论将船舶碰撞桥墩及其防撞设施等效成一个弹簧质量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碰撞中桥墩或防护系统受撞位置处的最大位移,船舶的最大加速度,船舶的最大撞击力,撞击过程的持续时间。

4)数值解法

数值解法产生于船-船碰撞理论,引伸到船-桥碰撞计算。数值方法中较有代表性的是pedersen方法和它的扩展计算方法。前者提出的计算方法可以模拟碰撞中船舶的水平运动,归结为两维问题,后者将问题扩展为三维情况,考虑了碰撞中船舶6个自由度运动。在该方法中流体运动力用切片法计算,碰撞力则假设为贯入量的非线性函数,通过6根非线性弹簧描述碰撞区结构的内部机理。当设定被撞船具有极大质量和刚度时,就成为船-桥碰撞的模拟计算。

5)简化解析法

简化解析法是将船舶结构部件分解成几种简单模型,导出这些简化模型损伤的理论公式,分别计算出每一种简化模型的损伤力和变形能,最后合成总的船舶结构损伤力和能量。简化解析法是一种非耦合的方法。

6)实验方法

通过碰撞模型实验,直接测量船桥碰撞中碰撞力,变形能随撞深的变化曲线。但由于实验方法耗费昂贵,一般难以实施。

7)有限元方法

有限元方法可以比较精确地计算结构之间变形和受力的耦合作用,在计算像船舶这样具有复杂结构形式的结构受力变形时,更能体现出比简化解析法计算结果精确的优势。

1.2船桥碰撞力实用计算公式:

2概率研究现状

目前,考虑风险因素的概率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先阶段主要有以下三种分析方法。

1)统计分析法

大多数船桥碰撞的概率研究是基于船-船相撞以及船舶搁浅事故。

2)模型或实船试验

我国武汉理工大学曾经对长江口上正在建设的苏通大桥项目进行过实船航行试验,以确定船撞桥的可能性以及桥墩的合理位置。

3)数学模型和实验验证

几何概率的正态分布模型以及漂流船舶的均匀分布等模型的提出都属此例。这些模型也一直在根据各地和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地验证、修正。

3防撞研究现状

防撞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主动防撞和被动防撞,主动防撞是指通过对船舶的航行管理和航行轨迹干预,避免船撞桥事故发生,被动防撞是指通过桥墩自身的加强或防撞设施来抵抗船舶的撞击威胁。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被动防撞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附着式防撞方案

通过碰撞过程中允许船舶有缓冲位移而起到耗散撞击动能的目的。

2)薄壳筑沙围堰防撞方案

受到撞击时,锚固在河底的钢板桩被拨出,内部的填充材料外溢,船体与高摩阻的填充材料充分摩擦,从而达到大量吸收能量的目的。

3)漂浮网状防护方案

防护系统的网状拦截设施将船舶拦住后,其水下的锚链能有效消耗撞击能量。

4结语

1)船桥碰撞问题,目前虽然有很多实用计算方法,但各个公式都对一些因素做了简化,结果并不是十分精确。

2)在我国,船桥碰撞问题还没有专门的设计规范可供使用,在我国的桥涵设计规范中的相应条款过于简单。因此,开展对船桥碰撞问题的专门研究和制定相应的设计规范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3)随着计算机硬件系统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发展,船桥碰撞问题的计算有了新的突破。但其对于桥墩的桩土耦合关系的处理及桥墩破坏模型等的处理并不是十分精确,所以,模型的简化是否合理,能否真实的模拟实际的碰撞过程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4)现在应用的最多的防撞研究方案是被动防撞,笔者认为将概率研究和主动防撞相结合,将能够达到减小风险和更好地保护桥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002.1-99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minorskyVU.ananalysisofshipcollisionwithreferencetoprotectionofunclearpowerships[J].JournalofShipResearch,1959:208-214.

[4]woisinG.Designagainstcollision.proc.ofint.Symposiumonadvancesinmarinetechnology[R].trondheim,1979:309-336.

[5]姜金辉,金允龙,潘溜溜,梁文娟.桥梁防撞研究技术与方法[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8,31(1):23-27.

[6]黄志斌,罗旗帜.船桥碰撞力的评述和展望[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5):35-39.

撞击与生命篇6

人体背部的脊柱及其两侧,是督脉和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许多重要穴位,与四肢、脏腑有着广泛的联系。中间的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帅、督促的作用,所以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

督脉是人体阳气的总水库,是保证人体生命旺盛的总源头。督脉气血不通畅,会引起头风、头痛、头重、颈部发硬、头晕耳鸣、眼花、嗜睡、腰背僵痛、手足震颤、麻木及中风等病症。脊柱两侧的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病之轻重深浅皆可在此经查找到端倪。也就是说,病之由浅入深,此为入径之门户;病之由内而发,此为出径之通路,可谓邪毒出入之关隘。身体内任何疾病都和膀胱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就像你家的污水管道,如果不通,整个日常生活都会被破坏。所以,欲驱体内之毒,膀胱经必须畅通无阻。

每天坚持背部撞墙,刺激背部组织上的经络,能壮腰肾,通经脉,行气血,平阴阳,扶正祛邪,舒筋活络,改善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和消化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血脉疏通,气机流畅,气行血活,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某些疾病。

背部撞墙法具体做法如下:双足与肩等宽,站立于一平面墙壁之前,背离墙15~20厘米,全身放松协调一致,身体后仰,突然用背部撞击墙壁,借撞击反作用力使身体前倾,如此反复进行,并随着撞击的节奏自然呼吸。撞击时,动作要有力但不可过猛,要协调均匀。碰撞的顺序依次是:背的上部、下部、腰、左右肩胛、左右侧背部,争取整个背部全部撞到。

当撞击上背时,可以刺激主治肺部疾病的肺俞穴、主治心脏疾病的心俞穴、能宽胸理气的督俞穴以及理血、宽中、和胃的膈俞穴。当撞击下背时,可以刺激主治肝脏疾病的肝俞穴和主治胆囊疾病的胆俞穴,还有健脾、和胃、化湿的脾俞穴。撞击左右肩胛上的穴位,对治疗头面部疾病、颈椎病、肩周炎有特效。撞击背的侧部,能够宽胸理气,治疗胁肋疼痛。还可以尽量挺胸,向后撞击颈部的大椎、风门等穴位,可以治疗颈椎病、颈肩综合征。

撞击与生命篇7

英超“灭门”事件

绰号叫“皇室成员”的雷丁毫无优雅风范,本赛季初与切尔西一战中他们几乎让两位蓝军门将“壮烈”,切赫被膝盖撞成颅骨骨折,库迪奇尼则因为冲撞导致吞舌当场昏厥,若非抢救及时险些一命呜呼。

门将历来是球场上的高危位置,他们经常得承受对手的冲撞,而又没有合适的防护措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球场劫难曾经使一位门将失去了生命――1931年,苏超凯尔特人年仅22岁的门将汤姆森在比赛中头部被撞击,5个小时后死在了医院的病床上。而1956年足总杯决赛也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门将受伤事件,曼城门将特劳特曼扑球时被伯明翰前锋墨菲踢中颈部,3天后特劳特曼做X光检查时才发现颈部椎骨已经骨折。

最近出现的一次门将重伤发生在本赛季纽卡斯尔与西汉姆联一役中,纽卡斯尔门将吉文与对方球员海伍德相撞后倒地不起。事后吉文接受了肠穿孔手术,他的小肠被对手的膝盖顶出了一个1厘米的裂口。手术医生纳闷道:“通常这种情况只有在严重车祸中才会发生。”

可怕的泰式肘击

只有在被称为“杀人搏击技”的泰拳招式中,肘和膝盖才被作为攻击对手的利器,但英超却将这种危险的对抗“发扬光大”,就连艺术足球大师博格坎普在加盟阿森纳以后,都经常采用肘击、蹬踹等小动作来袭击对手。2003年初,“冰王子”就曾因肘击鲍耶而遭到英足总的禁赛处罚。温文尔雅的博格坎普都这么“粗暴”,遑论其他球员。本赛季初,朴茨茅斯战平曼城一役,孙继海队友撒切尔一肘摆中“庞贝”中场门德斯,后者被打得脑震荡,而撒切尔也因为这次攻击接受了警方调查。一周后,查尔顿后卫赫雷达尔森又是一肘子赏给了博尔顿前锋凯文・戴维斯,“头球王”赛后被查出颧骨骨折。

狠角色的狠招式

1988年,“狂帮帮主”维尼・琼斯在球场上从背后抓住了当时还是小将的加斯科因的要害,留下一张经典的照片,加扎亦并非善辈,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狠角色有多么凶悍。本赛季,热刺对阵西汉姆联的比赛中,热刺前锋迪福曾仿效泰森撕咬霍利菲尔德在比赛中咬了对手马斯切拉诺一口,原因仅仅是因为小马哥在防守时不停地骚扰他,此事引起舆论哗然。1999年,切尔西铁人怀斯咬过马洛卡中卫马塞利诺,逃脱了惩罚。两年后,博阿・莫特也曾向埃弗顿后卫威尔动口,但他没怀斯那么好运,当场就被罚下。

不速之客的威胁

撞击与生命篇8

一、基本案情

 

2014年6月6日16时许,犯罪嫌疑人曹某某在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的情况下,借用一辆红色马自达轿车,拉载王某、蒲某,与对行刘某驾驶的蓝色福特轿车在会车时发生刮蹭,双方发生口角并互相殴打。被周围群众劝开后,犯罪嫌疑人曹某某驾车为泄愤,驾车撞击已停放在路边北侧刘某的福特轿车,致该轿车损坏。曹某某欲倒车继续撞击刘某的轿车,刘某为制止曹某某此行为,在车外争抢曹某某驾驶轿车的方向盘,致使曹某某所驾驶车辆的行驶方向发生偏差,该车将位于车辆东南侧墙边围观群众慈某某父女撞到,造成该二人死亡的后果,刘某的福特轿车损失值为人民币9210元。

 

二、主要争议问题

 

第一种观点:曹某某行为侵犯的客体为二被害人的生命权,曹某某的行为直接导致被害人生命被剥夺,生命权利的丧失,故曹某某撞死他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刘某不构成犯罪,其行为具有正当性。

 

第二种观点:曹某某行为侵害的客体为社会公共安全,是事发地不特定围观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具有公共属性,故曹某某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驾车撞击的行为特征与放火、决水等方式危险程度相当;刘某的行为与曹某某的行为相结合直接造成二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故刘某也应该认定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种观点:曹某某驾驶车辆连续撞击他人的汽车,且处于事发地点的人具有不特定性,因此曹某某的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但其主观上应为过失,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不是其追求的,故曹某某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民事上需承担责任。

 

三、评析意见

 

(一)曹某某行为侵害的客体为公共安全

 

1.考量曹某某的行为是否危害到公共安全,关键点是准确把握“不特定多数人”的涵义。所谓“不特定”的人,是指行为威胁到公众中不确定的一人或者几个人,因而具有社会危险性。至于行为所指向的对象是个别人、少数人还是多数人,危害结果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均不影响公共安全的认定。“不特定”是独立于行为人主观意识与意志的客观判断,“不特定”需要自然地或者物理地观察与分析,排斥行为人的主观意识与意志。尽管实行行为客观上只能威胁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生命、健康、财产,但是,只要我们将实行行为与“公众”概念联系起来考察和评价,实行行为指向来自于公众当中的某一人或者某几个人,行为对象具有不确定性,行为具有针对公众的社会危险性,本案中“周围围观群众”属于“不特定多数人”的范畴。

 

2.本案中对于“安全”的解释应恰当,不宜缩小或者扩大。社会“公共安全”法益的表现形态应该是公众的生命与身体健康,单纯对财物的损坏和特定某一个人生命权的侵害,不能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表现为超个人财产法益的社会法益,具有公共安全属性,或者属于公众所有,或者虽然属于个人,但是直接地为公众服务,对其进行破坏实际上可能会造成针对公众的死亡、重伤以及重大财产损失之结果的发生。有关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法条的立法目的并不在于维护公共生活的平稳与安宁,而在于保护公众的生命、身体健康以及重大财产的安全,即公共安全。

 

3.分析本案的具体情形,当时围观群众众多,且人数不能确定,事中有人加入或者中途有人离开,在场的人员都在曹某某驾驶车辆的四周围观,曹某某的行为可能危害到在场每一位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对任一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法益的侵害,完全符合以上我们讨论的“不特定人”和“安全”的范畴,因此该案侵害的客体是应是公共安全。

(二)曹某某驾车撞死被害人的行为应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首先,曹某某驾车连续撞击他人车辆的行为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其危险程度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方法”相当。其次,曹某某在现场多次撞击刘某停放的车辆,此行为对周围群众的危害程度也相当之大,现场的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曹某某的行为时刻处于危险境地之中;最后,曹某某作为已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应对自己所实施行为的危险程度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其知道事发地点有多名群众围观其和刘某父子打架,且应该能够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周围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影响。

 

曹某某行为危害的是公共安全,但其主观上是过失而不是故意,所以其涉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一是从本案发生的原因分析,曹某某与刘某因汽车之间的刮蹭产生矛盾,曹某某驾车撞击刘某汽车的主观目的也是为了泄愤,其直接的意图也是损坏刘某的汽车,与围观的群众没有仇恨,其也没有报复社会、危害周围群众安全的主观故意。撞人的行为是在其预料之外的,不是曹某某积极追求的结果,因此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不是曹某某所积极追求的,其主观上是反对和排斥这种结果发生的;二是曹某某实施行为时,有刘某抢夺方向盘这个因素加入,使得危害结果超出了曹某某最初的预料,刘某的行为也影响了曹某某对汽车的操控能力,从而使曹某某的行为后果具有不确定性;三是曹某某应有预料危害结果的义务,在事发地点周围好多群众围观的情况下,其应该意识到本身行为的危险性,可能会发生人员伤亡的附属危害。综合以上三点曹某某主观上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三)刘某抢夺方向盘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存在争议

 

1.刘某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讨论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要理清一个问题,就是刘某的行为是否与慈某某父女二人的死亡结果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如果存在此因果关系则构成犯罪,反之不构成犯罪。而要界定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就要看一个行为是否构成因果关系的原因力。刑法因果关系原因力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在一定的场域内对危害结果所发挥的作用力。本案中曹某某和刘某的行为共同结合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二人的行为分开,任何单人的行为均不会发生危害结果;二人并无主观上的意思联络,两个行为之所以能够结合完全出于偶然,但是他们的危害行为共同导致了同一危害结果的出现,而且是危害结果出现的直接原因,因此曹某某与刘某的行为均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2.刘某主观上是存在过失的。刘某与周围群众没有仇怨,也没有追求或者放任围观群众死亡的主观故意,但是其作为成年人,对抢夺正在行驶的汽车的方向盘行为的危险性应该具有预见的能力,但是由于其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其没有预见,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其主观上存在过失。

 

3.刘某行为具有一定正当性。其是否构成犯罪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谨慎定罪。我们承认曹某某和刘某的行为共同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且二人作出行为时主观上均存在过失,但是二人行为对危害后果所起到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二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同的,他们之间的责任负担份额应该以其行为的实际原因力大小来确认。在当时情况下,曹某某作为肇事车辆的驾驶人,其行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作用较大,因为曹某某对肇事车辆享有绝对的控制力,且其当时可以采取措施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比如将汽车的倒退挡换成前进挡,直接改变汽车的方向,亦或直接踩刹车停车,这些行为均能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正因为曹某某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危害结果,才使得其对危害结果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反之刘某的行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车辆的行驶方向,对于回避结果可能性作用不大,故刘某对危害结果承担小部分的责任,但是刘某究竟需要承担多少份额的责任,现在无法给出一个量化的答案,因此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存在较大争议,但是就民事而言其应当承担部分经济赔偿的责任。

 

(四)综合评析

 

1.曹某某撞刘某汽车的先行为构成寻衅滋事。曹某某在没有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情况下,驾驶无号牌的轿车上路,与刘某驾驶的汽车发生刮蹭其存在明显过错,后又与刘某互相殴打、撞击他人车辆,其行为具有逞强争霸、无事生非的主观意思,符合寻衅滋事的主观故意,且造成刘某车辆的损失,损失值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构成寻衅滋事罪。综合本案总体情况,从主客观相一致的角度分析,曹某某驾车撞死被害人的行为应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应对曹某某数罪并罚。寻衅滋事罪与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两个罪名,虽然客体均具有公共属性,但是两个罪名所保护的法益存在本质差异,寻衅滋事罪的法益是社会管理秩序,其中涉及他人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客体指向的是确定的人和物,具有特定性;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保护的法益是社会公共安全,具有不特定性,因此曹某某行为侵犯的两种不同的法益,应该对其以寻衅滋事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数罪并罚。

撞击与生命篇9

关键词:安全气囊伤害深度调查

thein-depthinvestigationandStudyontheautomobileairbagandHurtinthetrafficaccidents

wangwenjie1,2FanShaojun2YangHongjin1LvQingzhi1ZhangYongjie1YeShengqiang1

(1.YunnanJiaotongCollege,KunmingYunnan6505002.YunnanYuntongJudicialexpertiseCentre,KunmingYunnan650224)

abstract:ofallsafetydevicesinthecar,airbagplaysaprotectiveroleandreducestheseverityofinjuriesandsaveslives.However,insomeofactualtrafficcrashes,theairbagdidnotproduceitsfunction,orevencausedpassengersinjury,thatledtogreatcontroversy.throughinvestigatingdeeplyandstudyingtotheactualcrashcasesbasedondomesticanalysisandforeignliteratures,studyingontheeffectofairbagandharmbroughttopassengers,itshouldbereconstructedusingtheseatbeltcompulsively,enhancingairbagthresholdandfirecontrolsystemreliability,andimprovingtheairbagsystemstructureandthereliabilityofdesigntoavoidseriousinjurytothepassengerswhiledeployingtheotherpartsexceptthatthebagburstout.itissignificantlyhelpfulonimprovingconfiguration,design,installation,repairingandmaintainofautomobileairbag.

Keywords:airbag;Hurt;in-depthinvestigation

一、概述

汽车交通事故是造成各类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许多安全标准和改善措施在持续不断的实施。安全气囊是一种前排乘员配合三点式安全带使用的辅助约束系统,当汽车受到超过规定限度的碰撞力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使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在乘员身体与车内部件碰撞之前能够及时地充气展开,当人体接触到气囊后,气囊通过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缓冲乘员碰撞冲击,减轻伤害程度的效果。在许多碰撞事故当中,安全气囊起到了减轻乘员伤害程度和拯救生命的保护作用,成为汽车上非常重要的被动安全装置,是绝大多数乘用车辆的标准配置和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参照之一。

然而,在汽车的各类安全设施中,安全气囊仍然是一个引起公众争议的问题,如果汽车安全气囊的产品质量、安装程序和使用方法等出现问题,则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在已经发生的一些交通事故中,安全气囊没有产生既定的功能,甚至造成人员伤害,如火药爆炸燃烧,视网膜脱离、儿童窒息死亡和冲击死亡等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气体发生器和气袋等组成。根据气囊摆放位置的不同,一般分为前排驾驶员气囊,前排乘客气囊;前排侧气囊,后排侧气囊;侧气帘和前排膝部气囊等。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车辆安全气囊与安全带配合使用,安全带的设计用来约束车辆中的乘员和防止乘员与车辆内部凸出物体表面严重接触。而安全气囊设计的基本思想是[1]:在发生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在乘员和汽车内部结构之间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袋子,让乘员扑在气囊上。通过气囊的排气节流阻尼吸收乘员的动能,使猛烈的二次碰撞得以缓冲,以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并没有发生变化,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一旦气囊控制系统检测到冲击力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安全气囊电脑立即接通充气元件中的电爆管电路,点燃电爆管内的点火介质,火焰引燃点火药粉和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在0.03秒钟的时间内完成充气,使气囊急剧膨胀,并冲破装饰盖板,鼓向驾驶员和乘员,使驾驶员和乘员头部和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缓冲对驾驶员和乘员的冲击,随后又将气囊中的气体放出。气囊膨胀后具有正的内部压力,能够使头部和脸部受到分散的约束力,起到缓冲车内结构冲击的作用。此外,气囊可以在更大的身体面积上包括头部和胸部产生作用,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造成身体关节的损伤,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对车内乘员加以保护的装置。

安全气囊展开需要合适的速度和碰撞角度,正面安全气囊只有车辆的正前方左右大约60°之间位置撞击在固定的物体上,速度高于30km/h,这时安全气囊才可能展开[2]。这里指的速度是在试验室中车辆相对刚性固定障壁的碰撞速度,实际碰撞中汽车的速度要等效于这个试验速度值气囊才能展开。为了保证安全气囊在适当的时候展开,汽车生产厂家都规定了气囊的起爆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气囊才会起爆展开。

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主要受力部位是乘员舱骨架和车身纵梁,为了缓冲碰撞时候的冲击力,车身前部大都设计有碰撞缓冲区,而且车身的刚度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在一些事故中,如轿车与后部没有防护装置的卡车发生钻入性追尾碰撞,或轿车碰撞护栏后发生翻车,或发生车身侧面碰撞等,这样的事故往往没有车身前部的直接撞击,主要是车身上部和侧面发生碰撞,碰撞车身部位的刚度很小,虽然车舱发生了很大的变形,造成了车内乘员受伤或死亡,但是由于碰撞部位不对,有时候气囊并不能展开。

根据要求,安全气囊点爆后,与正常坐姿的乘员相接触的气囊表面不能破裂或燃烧,其他部分允许有3毫米的破裂小洞,气囊撕裂缝处应保持完好。气体发生器模块应该保持完整性,不能有任何气囊模块碎片打到乘员身上。

三、安全气囊伤害特点分析

交通事故的发生对乘员造成的严重伤害是无法挽回的,车内乘员损伤主要是在碰撞发生时,如驾驶员的头部与方向盘、挡风玻璃的直接碰撞或是与车前仪表板、转向柱的挤压作用造成,通常有多次碰撞。

1.交通事故伤害的分级标准

人体的损伤是指外界因素作用于机体,致使人体器官及身体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外界因素一般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因素三类,其中交通事故多数为物理因素,包括各种机械性暴力、高低温、电流和放射性等。依据外界因素种类、作用方式和强度不同,损伤的表现和形式有多种多样。

在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害程度评价中,为了使得受伤程度规范化,世界各国经过多年的事故研究,提出aiS(abbreviatedinjuryScale,简明伤害分级)指数评价交通事故伤害。aiS-90版也扩大到可对各种损伤进行评分,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最严密且实用性高的分级标准。aiS分级从1到6级,1级为轻微,2级为轻度.3级为中度,4级为重度,5级为严重,6级为致死性。

表1aiS分级标准与我国轻重伤标准对照

我国损伤程度评定标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签发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损伤程度分为轻微伤、轻伤和重伤。

我国部分研究人员经过标准对比研究表明,aiS分级中的4、5、6与现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相对应,2、3级与现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相对应,1级损伤与轻微伤相对应。

2.安全气囊对人体产生的伤害分析

安全气囊可将撞击力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和胸部,防止脆弱的乘客肉体与车身产生直接碰撞,大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对于在遭受正面撞击时,的确能有效保护乘客,即使未系上安全带,防撞安全气囊仍足以有效减低伤害。据统计,配备安全气囊的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可降低乘客受伤的程度高达64%,甚至在其中有80%的乘客未系上安全带。但安全气囊作为汽车的内部构件,同样有它不安全的一面,据计算,若汽车以60km的时速行驶,突然的撞击会令车辆在0.2秒之内停下,而气囊则会以大约300km/h的速度弹出,而由此所产生的撞击力约有180公斤,这对于头部、颈部等人体较脆弱的部位就很难承,容易受伤;产生的灼热气体也会灼伤乘员和驾驶员。安全气囊在严重程度高的正面碰撞中对乘员的保护是众所周知的,已被证明在汽车交通事故的事件中能够有效防止严重的头部和胸部损伤[3],大大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造成的受伤率和死亡率,但随着安全气囊使用的增加,在低到中等程度的事故中,安全气囊的展开往往会造成不成比例的伤害,归因于这种装置的伤亡人数也相应增加,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尤其是当受伤的乘员可以由安全带充分地保护时[4]。

国内外很多研究人员对汽车安全气囊造成的伤害进行过大量研究,澳大利亚monash大学事故研究中心BarnesJ.S.、morrisa.p等系统分析了安全气囊在真实交通事故中的有效性[5],主要研究成果可分为:

2.1计算机模拟分析

澳大利亚基于汽车设计规则(aDR)69规定的Hybridiii拟人化的假人,见表1。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发现,优化约束系统并相具有匹配的气囊,伤害的结果可以减少9%;优化安全气囊后,造成伤害的结果可降低17%,如果同时优化约束系统和安全气囊,伤害的减少值可达到33%。

表2澳大利亚设计规则69规定的正面测试准则

2.2现场调查研究

在欧洲和澳大利亚,进行了大量安全气囊使用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尤其是在现场调查中仔细研究了安全气囊的性能。在德国,otte发现发生气囊事故受伤的多数是轻微伤,尽管有一些乘员受到更严重的伤害(如aiS级),主要的伤害是胸部血肿、鼻流血和手臂烧伤。

Langwieder、Hummel和muller等对249起配备安全气囊的汽车事故进行了分析,观察到系安全带的驾驶员和安全气囊的保护,严重的和致命的伤害显著减少。另外还发现,驾驶员使用安全气囊受到的aiS2+级损伤的主要类型是四肢尤其是足部的损伤。

morris、thomas、Brett、Bruno-Foret、thomas、otte和ono等核查了欧洲和日本车辆安全气囊展开的伤害模式。在所核查的186个正面碰撞事故中,大多数驾驶员受到aiS1级的伤害,最常见的受伤部位是头部或脸部。也有一些aiS2+级的伤害发生,最常见的部位是下肢,虽然也观察到几个aiS2+级的上肢伤害。

morris、Fildes、Digges、Dalmotas和Langwieder等研究了四个国家汽车事故中安全气囊展开时受伤的结果,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安全气囊导致aiS2+级的伤害总体上减少。德国的数据仅适用于头部、胸部、腹部和下肢,有助于发现头部和腹部,而不利于胸部和下肢的发现。美国有助于头部和胸部的数据相对较少,这可能是由于美国的安全气囊在低阈值展开,而不像在欧洲和澳大利亚,安全气囊在更高的阈值展开,而增大汽车安全气囊展开的阈值可以阻碍较低严重性碰撞时增加受伤和严重程度的可能性。相比较只有安全带保护驾驶员的情况,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同时产生保护时,驾驶员下肢损伤的情况增加。

2.3安全气囊对儿童的伤害

驾驶员一侧的气囊模块位于方向盘中心。而乘客一侧模块(如果装备)位于仪表盘杂物箱的上方。这些类型的安全气囊是专为成人身高和体重的人员设计的。

(1).划伤和碰伤:一旦发生车祸后,安全气囊充气,儿童可能会受到轻微的划伤、碰伤或是擦伤。但如果是安全气囊和安全带联合使用,降低严重的头部损伤的风险超过50%。

(2).被物体撞击:安全气囊膨胀时具有很大的力,儿童可能会遭受骨折,如被安全气囊撞击时,会使手臂骨折。

在美国和加拿大,在极端的情况下,已有当坐得太靠近气囊及气囊膨胀时或同时不系安全带时,儿童被安全气囊撞击头部或胸部死亡的报告。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242人由于驾驶员或乘客气囊展开导致的死亡的报告,所有这些案例中,141个确定的案例是儿童,其中119名儿童没有面向后方的儿童安全带和22名婴儿使用了面向后方的儿童安全带。因此可见归咎于安全气囊的伤害在美国比较严重,导致的许多死亡是发生在儿童约束不恰当地放置在前排乘客座椅。原因之一是美国安全气囊点火后,产生的冲击力较大。

四、案例分析

案例1

事故过程:2013年12月16日7时15分许,天气雪,某高速公路K17+875米处,平直路段,冰雪沥青路面,一辆中型自卸货车所驾车车头右前部与道路右侧隔离墩发生碰撞导致车辆侧滑横停于道路中央,其后帕萨特轿车途径此路段时制动避让不及,致帕萨特轿车车头前部与中型自卸货车右后轮及水箱部发生碰撞,造成驾驶员受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图1帕萨特轿车与东风牌货车相撞

车辆损坏情况:帕萨特轿车型号为SVw7203epi,整备质量1426kg,该车曾于2010年8月发生交通事故,致车上5人受伤,车辆前部严重受损,主气囊弹出,车主把该车送到修理厂进行了修理,且更换了主安全气囊。发生此次事故时,车内有5名乘员(含驾驶员),与中型货车撞击后,右前部变形,横向宽约120cm,右侧纵向损坏深约37cm。发动机盖碰撞向后移位,前保险杠右端碰撞脱落,前挡风玻璃右下角30×25cm2呈网状碎裂。

图2帕萨特轿车右前部损坏、主安全气囊点爆

分析说明:采用pC-Crash模拟分析方法分析帕萨特轿车撞击中型货车的过程,该车碰撞角度为正前方右侧约20°,撞击车速约为20km/h,等效碰撞能量速度12.0km/h。

图3帕萨特轿车与中型货车碰撞模拟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帕萨特轿车以正前方约20°的方向碰撞货车时的速度仅为20km/h左右,等效碰撞能量速度为12.0km/h,不足以达到点爆安全气囊的碰撞条件,加上事故时驾驶员安全带为使用状态,主安全气囊点爆的阈值更高,从车辆撞击部位为右前,副驾驶座乘员未系安全带和副驾驶安全气囊未点爆也可以说明车辆撞击的程度不足以点爆主安全气囊,因此,主安全气囊的点爆属于控制系统存在修理后的技术缺陷,导致低速碰撞时主安全气囊误点爆。

图4帕萨特轿车碰撞时速度及等效碰撞能量速度分析

该车主安全气囊点爆后,气体发生器上盖爆出,撕碎气袋击中车辆驾驶员胸部后又飞嵌入其喉咙,导致驾驶员伤重抢救无效死亡。

图5主安全气囊破损及驾驶员伤害分析

从气体发生器上盖爆出,气袋撕碎导致人员死亡分析,该更换后的主安全气囊存在可能的产品缺陷:

1.主安全气囊点爆的阈值过低,导致主安全气囊在低速碰撞时不必要的点爆,造成人员伤亡;

2.上盖与气体发生器座连接不可靠,导致气体发生器点爆时飞出;

3.点爆过程中,气体发生器中推进剂爆发强度异常过大,致使上盖爆出撕碎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抗撕裂强度的气袋。

图6帕萨特轿车气囊破损原因分析

案例2

2013年06月26日04时20分许,小型轿车行至某高速公路K70+600m处,所驾车前部与重型仓栅式货车尾部发生碰撞,造成小型轿车副驾驶座乘车人现场死亡,驾驶员及后排乘车人无名氏受伤,两辆车损坏的死亡道路交通事故。

图7小型轿车追尾重型货车事故

图8小型轿车外部损坏情况

图9驾驶员及乘员未系安全带

分析说明:采用模拟分析方法分析车辆追尾碰撞重型货车过程,该车追尾撞击前车时的车速99km/h,等效碰撞能量速度37.09km/h,安全气囊应展开。

图10驾驶员及前排乘员安全气囊未展开

轿车外部前保险杠与引擎盖、翼子板、车顶、窗框、散热器框等损坏;左前门、前挡风玻璃、a柱、车身顶部损坏;内部仪表台损坏,并轻微向后位移,方向盘移位,前排空间变小。方向盘安全气囊、副气囊均未点爆,副驾驶员座椅上部头枕脱落、前排座椅背部均见撕裂破口。

事故中小型轿车副驾驶位置乘员死亡,驾驶员及后排座乘员受伤。经检测,驾驶员及前排乘员均未系安全带。

对副驾驶位置乘员的死亡,经尸体检验,头颈部:面部、枕部血染,额部及右面部擦挫伤,其中额部不规则挫裂创、深达颅骨外板。下颏至颈胸部擦挫伤,其中下颏横形裂创、下颌骨开放性骨折。躯干部:左肩至左腋纵行裂创深达肌层,腹部片状擦挫伤,右肩胛区擦挫伤。四肢部:左小腿中上段胫擦挫伤,右膝部擦挫伤。交通事故外伤明确,符合机械性外力作用致颅脑死亡的损伤特征。属于在此次交通事故中驾驶室、a柱及车顶发生严重变形,导致车内人员受挤压受伤,从而导致车内人员死亡。符合机械性外力作用致颅脑死亡的损伤特征。

根据小型轿车驾驶员的伤情鉴定结果:驾驶员的左眼外伤;鼻骨骨折;口外伤。左上睑见3.6cm缝合创,上唇见4cm穿透缝合创,构成轻伤。属于在此次交通事故中驾驶室、a柱及车顶发生严重变形,导致车内人员受挤压受伤。

根据小型轿车后排座椅乘客伤情鉴定结果:双侧上颌骨骨折;鼻骨鼻中隔骨折;口腔颌面部多发软组织挫裂伤;鼻腔、副鼻窦腔积血;左肺挫裂伤;右侧髋臼骨折;右下肢皮肤擦伤;左手外伤,构成轻伤。

图11小型轿车碰撞时速度分析

图12小型轿车碰撞时等效碰撞能量速度分析

五、结论

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项汽车被动安全设备,在现代汽车特别是乘用车上广泛应用,在一些实际的碰撞事故中证明确实具有降低驾乘员伤亡的功效,但安全气囊的防护效果与很多的因素有关,如碰撞强度,碰撞类型,乘坐位置,车辆的类型和大小,以及是否使用了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尺寸、容量等,国外一些文献报导了大量安全气囊相关的作用、效果的调查和研究,并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国内也有部分安全气囊使用情况、效果以及安全气囊引爆或是未引爆引起人员伤害的一些争议的相关文献资料。

1.由于气囊弹开时发生急剧地充气膨胀,其冲击力极大,还产生灼热的气体,决定了它在完成防护过程的同时也存在引发新的损伤的潜在因素。此时,如果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带,或是坐得离气囊太近,气囊膨胀时的冲击力及灼热气体同样会对乘员和驾驶员造成伤害。

2.安全气囊只是辅助安全系统,要与安全带配合使用。当发生正面碰撞时,容易发生没有佩戴安全带而被安全气囊所伤的情况。

3.汽车在低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和驾驶员系上安全带即可,完全不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起保护作用。如果这时气囊展开反而加重碰撞伤害。

4.当轿车与大货车发生追尾碰撞或是车身侧面碰撞时,往往没有车身前部的直接撞击,主要是车身上部和侧面发生碰撞,碰撞车身部位的刚度很小,虽然车舱发生了很大的变形,造成了车内乘员受伤或死亡,但是由于碰撞部位不对,有时候气囊并不能打开。

(5)正常的安全气囊在碰撞时只有囊体弹出,其他零部件的弹出会危及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任何的缺陷或者质量问题都必须引起重视。

(6)安全气囊是按照成人身高、体重进行设计的,前排乘员安全气囊较大,其爆发力是儿童所承受不了的。爆发会对儿童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害,当汽车装有前排乘员安全气囊时,切不可让儿童坐在前排或在此位置安置儿童座椅。

总之,安全气囊系统本身在产生对乘员保护作用的同时存在一定危险性,应强制配合安全带使用,并提高安全气囊起爆的阈值和起爆传感器的可靠性,避免低速时的起爆或是误爆。同时,安全气囊的结构设计和安装的可靠性应进一步改善,避免除囊体以外的另部件起爆时损坏弹出对乘员产生的严重伤害。

参考文献

[1].黄世霖张金换王晓冬等编著.汽车碰撞与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2].汽车之家.防护和伤害并存汽车安全气囊技术详解.

[3].australianacademyofScience(2009).Death-defyingdesignsforcarsafety.http://.au/nova/057/057print.htm

撞击与生命篇10

在安全生产领域,有这样一个定律:每一起事故的背后,都有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遗憾的是,一些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对学生的安全隐患漠然视之。他们感兴趣的是学生的成绩,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学生的安全则可以疏于管理,甚至放任不管。

一些学校正是抱有这样的侥幸心理,才没有将学生的安全管理放在心上,任凭事故隐患长期存在甚至由小变大、积少成多,最终造成难以挽回的恶果。就此次踩踏事故而言,如果阿克苏第五学校高度平时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加强学生安全应急的演练,这次踩踏事故或许就能避免。

退一步讲,既使细心的老师们平时在课堂上提醒一下课间和放学的秩序,并进行有序的疏导,这次车祸事故还会发生吗?

今天的心情也因为他们而变的很差,虽然他们是艺人,但是他们更像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无时无刻想要去关心,了解!

最近车祸的报道接连不断,真不知道是怎么了?对于车祸来说,每一次的报道都对人们是一种打击,因为车祸就是一瞬间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把交通事故放在眼里呢?往往最重要的却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问题!这次的事故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小的打击,他们是那么的优秀,那么的受欢迎,听到这种消息真的心痛极了!

不过还是一句话,希望他们尽早康复,重新回到他们的舞台上!

看了北京长安街车祸的感叹:一定要买你买得起的最好最安全的车!

看了北京长安街车祸之后,除了对肇事者表示愤慨和对受害者表示同情和遗憾之外,还深深地体会到了不同档次的车的安全差异。

受害者是两厢的派力奥,车型陈旧,从图片和录像上看应该是不带安全气囊的低配型号,也没有后防撞梁,而且还是两厢车,导致撞击时直接将暴力传导到乘员厢中,造成乘员的重大伤亡。

如果受害者开的是一辆三厢车,突出的后尾箱会吸收一部分的能量,而不是像两厢车那样一撞就直接撞到乘员厢;如果他们的车有后防撞钢梁,也会吸收一部分的冲击能量而不会将冲击力直接传导到车厢;如果他们的车有安全气囊,也就不至于司机的胸部直接撞击方向盘而导致方向盘都脱落;如果他们的车配备有儿童安全座椅,也就不至于坐在后座的小女儿直接冲击车窗以至身体的一半都探出车外;如果他们的车拥有更坚固的车身结构,也就不至于严重变形扭曲……

上面说的那么多如果,也就是几项基本的安全配置而已:三厢、防撞钢梁、安全气囊、儿童安全座椅、安全车身结构。虽然每一项只会增加1%的生还机会,但是几项加起来也就是5%了,也许这5%,恰好就是生与死的一线之差。

反过来看看那辆英菲尼迪,乘员舱没有任何变形,安全气囊顺利弹出,车上4个人没有人受伤,甚至司机被抓到的时候都没有看到有任何的身体伤害,行动自如。

虽然说,车的前部撞击车的后部本身就占了便宜,因为车前部的安全性会比车后部的安全性强很多,这个没有可比性。所以从这起车祸也可以看出,汽车后部的安全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少汽车的安全测试都没有尾部撞击测试这一项,导致很多车型在尾部安全方面偷工减料,比如以前关注过的思域,这种十几万的车甚至连后钢梁都没有!一旦被人从后部进行撞击,不管你其它部位可以获得多少星级的安全分数,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呼吁CnCap加上尾部撞击测试这一项!

另外,由于这辆派力奥缺乏多项基本的安全配置,造成乘员的严重伤亡。如果加上上述的各项安全配置之外,也许就不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也许会有人说:如果是被大卡车撞,多好的车也是白搭。说得好!但是在同样的撞击条件下,安全配置高的车,生存系数肯定会更高!如果受害者开的是奔驰S600或者沃尔沃S80,按照规矩安装好儿童安全座椅,也许他们仅仅是受到普通的创伤而不是生死离别……

受害者家庭条件也不差,外企中层领导,应该不是买不起好车,实在是令人扼腕……

本来我也一直在选择好车和一般的几万块经济小车之间徘徊,但是看了这件事情之后,更坚定了我直接买好车的决心。写到这里想起了我的领导,他跟我谈起买车的事情时,他的意见是:买你买得起的最好的车!

通过对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的学习,让我深刻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一幕幕的惨剧,无数条生命的逝去。违规驾驶的代价,无以不痛斥交通事故带来的悲欢离合。更多的是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生命的脆弱,生存的渴望。

交通事故的频繁,直接带来生命的安全、财产的损失。交通事故是人们不想看到的,也不希望发生的,为什么交通事故就这么频繁发生呢?这与违规驾驶分不开的。如: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等等。这些都是违反了交通安全法规定、直接造成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忽视交通安全法规,所带来的后果是不言而议的,虽然交通带来很多方便,但也给我们带来生命的危险。在生与死的关头,生存的欲望迫使人们在生命线驻扎。

只要谨慎、小心驾驶,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杜绝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及强行会车等严重交通违规行为。

只要我们做到“安全”这两个字,我们的生命就会强大起来。人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走文明路,骑、乘文明车,做文明人。

交通事故心得体会(二)

运用系统工程观点方法分析可知,每一次事故发生都取决于一些基本的因素即;人《人的失误和不安全行为>,物《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管理的漏洞和欠缺》环境《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气候等不良环境》四个要素。轨迹交叉论认为在一个环境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过程中一旦发生时间和空间的运动轨迹交叉就会造成事故,可以认为这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的欠缺不到位,是引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我们要在这次事故中分析原因,吸取教训,经验。确保以后的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首先车队应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和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生活,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员工有集体凝聚力,团队合作精神。实行有效的谈话机制,关怀员工,充分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员工的素质;思想;安全心理特征;性格特点;行为动态;工作绩效。发现员工的长处加以鼓励,增加员工的工作信心。加强对员工安全知识;文化素质和安全技能;安全态度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监督管理,主要方法有“心理调适法;激励措施;纪律措施;组织管理措施;行为抽样法”等。对这次事故依据“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车队提出整改措施,加强对车队危险路段的路查路控力度。我们司机要把这次事故当作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去体会,不要有“别人开车会出事,不关我的事,我开车保证不会出事”的侥幸心理。事故存在偶然性也存在必然性,为了预防事故发生,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安全知识水平,安全素质和技能,端正安全态度。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出车前做好“三检”工作,防止病车上路,行车中牢记线路的安全行车指引。不违章超车,不开快车,不开赌气车等不安全行为,时刻保持正确规范操作,减少失误和不安全的行为。要调整好心态,以平常心对待工作,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每一天的工作,提高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在行车中无论碰到什么紧急情况都有心理准备,关键时刻不慌张,规范操作,正确处理突发事件,防止事故发生。我们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利益,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强烈的安全责任心,做到人人关心安全,时时注意安全,事事想到安全。

我们的行车道路环境,社会环境和气候环境等因素不是我们个体所能改变的,我们只有适应环境,融于其中才不会和环境发生冲突,才会尽可能减少事故发生。车队加强安全制度管理,加强对重点路段的路查路控,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和安全态度提高,消除司机的不安全行为,建立完善的预防型安全管理体制。我想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交通事故心得体会(三)

4月30日下午14:10,我部门领导组织全体员工在东河作业区的住宅处,召开了一次安全经验分享。会议的内容是吊装事故安全经验分享,是十分痛苦的,更是作为一声惊人的警钟,敲醒着那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忽视安全的人们。

曾经在新闻中、报纸上、书本里、乃至宣教课堂上看到、听到过无数起因为藐视安全而丧命的悲剧,这些教训触动着我的心灵,并一直在告戒我,要时时刻刻牢记安全。回过头来想想,我的心中又生出许多的疑问。是怎样的原因导致这样的悲剧呢?他为什么会站在吊装物品旁边手扶吊装物品?吊装重物为什么会突然倾斜?种种的疑问让我一时间无法想明白?然而,让我们感觉到了安全的重要性。我们下步应该做的是,以此事例来提醒我们,告戒我们,无论是在工作和生活上,安全是第一位的,这个就发生在我身边的鲜活的事例更加警醒我们,安全对于我们就是生命,安全对于我们就是幸福。

我们仔细地回顾一下这起事故,如果他当时能够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操作,如果他当时不站在吊装重物旁边,如果他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如果他能在工作岗位上积累更多的经验……这些假如也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给我们深刻的警醒。一句话,假如我们每一名钻井工人都能够树立安全意识,时时刻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在工作中胜任岗位,坚守安全操作规程,对企业负责,对家庭负责,更对自己负责,那么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悲剧。这起事故教训足以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