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十篇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十篇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44:10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篇1

关键词:卓越计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工程经济;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043-04

为解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这一当前前进道路上的首要困难和问题,我国政府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求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由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水务、水利、市政、环境、能源、交通、海洋等有关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研、教学等项工作,因此,目前国家对该专业本科层次工程师的巨大需求是史无前例的。据《2014年度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统计,不计国内外读研人数,该专业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5.9%,在就业率较高的50个本科专业中排第6位。

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13年统计,全国高校拥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点156个,已经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的有30多所院校,其中有7所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12年11月颁布了《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下称《规范》),标志着该专业开启了规范化办学的新阶段。但《规范》只是对核心知识与实践单元提出了基本要求,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内容,以体现各高校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

“卓越计划”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大项目,其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的本科层次工程师。显然,“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在实践教育方面比《规范》的要求更高。在历届校友及用人单位的访谈调查中发现,“卓越计划”对毕业生的11条要求(包括基本素质、现代工程意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等)恰恰也是当前人才市场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层次工程师人才能力与素质迫切需求的集中体现。

在《规范》专业知识体系中,作为水工程建设与运营知识领域推荐课程之一,《水工程经济》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密切交融的综合科学,也是与生产建设、经济发展有着直接联系的应用性学科,核心学时为16。而作为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核心实践卧知识技能点,城市给水工程设计方案论证的要求为“通过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取水、净水厂、泵站、给水管网设计方案”;城市排水工程设计方案论证则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设计方案”。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与历届校友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通过《水工程经济》的学习,学生至少应当能够独立完成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投资估算及经济分析等章节的编写。而要达到如此学以致用甚至举一反三的效果,必须通过合理设置实践体系方能得以实现。因此,《水工程经济》教学的实践环节改革势在必行。

一、《水工程经济》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教学模式缺乏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多注重经济评价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知识点的讲解,再辅以例题和习题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没有机会亲身体验使用定额及取费标准、计算工程量、填写财务辅助报表及财务报表等实践环节。加之工科学生对经济知识掌握甚少,在学习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时尤为吃力,学习积极性严重下滑,原本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已然枯燥乏味。

其次,缺乏紧扣具体工程实践环节的教材。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与住建部共同印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下称《第三版》)是国内目前的行业基准,是供职业工程师参考的专业规范。而大学本科教材是供准工程师学习的科普类读物,旨在使学生掌握日后工作中正确使用《第三版》的方法。市面上目前可以购买到的若干种教材,多偏重于将《规范》中核心知识单元及知识点结合《第三版》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罗列或堆砌,却忽视了各个核心知识单元及知识点之间符合学生从认知到实践过程的逻辑关联,不能从实践教学层面条理清晰地阐述《第三版》的内涵与外延,以便学生为以后的实际工程操作夯实基础。

再次,excel软件实践操作训练严重匮乏。经济评价涉及大量函数模型及经济指标的计算,而excel软件具有直观简明的表格功能及丰富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能力。对于资金等值换算、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概预算的编制、设备更新分析、财务分析、经济评价指标、方案经济比选方法、费用效益分析、敏感度和风险分析等内容,都可以利用excel的计算统计功能进行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以解决经济评价数据多、计算量大、需要时间长等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查询复利系数表、板书演算、人工试算法等方式为主,学生课上没有亲自实践excel软件的实践机会。有的毕业生上班后才第一次接触excel,还要自学补习excel或其他相关软件,用人单位对此也表示忧虑。

从以上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可知,基于“卓越计划”的《水工程经济》教学实践环节改革,应遵循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基本规律,强化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编撰既符合学生从认知到实践过程的逻辑关联又紧扣具体工程实践环节的教材以及课程设计指导书。积极探索和引入excel软件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教改初探实例

(一)教改背景

长春工程学院作为教育部正式批准的第二批实施“卓越计划”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下设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已启动了“卓越计划”的试点工作。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建于1983年,已响应学校号召,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开展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系列教改工作,以求争取成为学校的下一个“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目前正在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水工程经济》理论教学安排在大三下学期,而《水厂课程设计》与《污水厂课程设计》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这为紧随其后的《水工程经济》课程设计提供了良好的铺垫。

(二)成果评定要求

《水工程经济》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第三版》及相关专业规范和国家标准的要求,从《水厂课程设计》与《污水厂课程设计》成果中任选其一进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提交成果为符合毕业设计格式要求的word及excel文档,并随电子文档提交纸质材料。由于每位同学所采用的各自生源省份定额及取费标准不同,且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的名义利率也不同,所以不会出现雷同的成果。全班公开答辩并评分,成果质量好且上交时间早的同学才能取得高分成绩。

(三)校企长效合作模式

教师从本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污/给水厂实际工程案例可行性研究报告出发,编排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在课程设计的第一天上午,邀请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业内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图文并茂地向学生讲解项目经济评价的流程,软硬件办公平台以及工程实例若干。

(四)项目化教学过程及其师资要求

进行《水工程经济》课程设计的项目化教学,即指教师按照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要求,将最终设计成果划分为投资估算、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财务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等若干步骤,各步骤设置小型学习与实践计划,从而完成整个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实践环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熟悉水厂及污水厂设计的相关规范、设计手册、行业和国家标准,并能够以水厂及污水厂设计为切入口,对学生进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渗透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前期理论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相关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增强现代工程意识。

通过实践环节的交流,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在完成各步骤设置的小型学习与实践计划过程中(特别是在excel或word软件学习和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而集中解答;并积极去发现每个学生自身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的特点,因材施教,进行单独辅导。必要时,教师亦可针对出F问题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制作微课,方便学生课下通过网络深入学习与实践。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以便通过团队协作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危机处理能力以及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学生可通过微信、QQ等网络交流工具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沟通,了解彼此之间的收获与疑问,提升个体与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如此以来,“卓越计划”对毕业生的11条要求中除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之外,其余各项均得到了全方位且多角度的建设与提高。

(五)教改成效

自采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水工程经济》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环节改革以来,效果显著。

首先,学生自身的经济意识显著增强,并对工程经济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训练,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各个环节,而且开始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应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例如,有的学生采用长期借款利息的两种利息计算方式核算家庭房贷,并与贷款银行进行了交涉;有的学生运用建设投资估算核心知识对自家的家居装修进行了预算,达到了节省家庭开支的目的;有的学生运用总成本费用核心知识对自家店铺的运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实现了转亏为盈,等等。

其次,师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良好互动,为教材编撰与修订提供了更为有的放矢的方向。《第三版》是课程设计的主要参考书目,很多学生会针对《第三版》的原文文字表述与教师答疑讨论。教师通过考察学生在实践单元中对核心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修订课程设计的任务书和指导书,强化教材章节与内容的逻辑关联,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为指导的良性循环,并已形成了符合学生从认知到实践过程且旨在使得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第三版》的自编教材、ppt讲稿以及一些知识点的微课资源。

再次,学生对excel或word软件的实践操作训练到位。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很多学生对excel或word软件的实际操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遇到问题时,会主动与教师、同学进行探讨,并上网搜索excel软件相关教学资源,借助微信、QQ等实现群共享。更有学生自制微课与同学和老师共同切磋,并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和认同感。

鉴于上述原因,基于“卓越计划”对毕业生的11条要求,近年来用人单位对长春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度明显提升,特别是在毕业生强烈的工程经济意识和所掌握的excel或word软件实践操作技能这两个方面。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篇2

笔者所在学校的土木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经济学开设在第五学期。此学期前,已经开设的主要专业技术课程有管理专业导论、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理论力学、工程测量、材料力学、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结构力学等专业必修课程。这些专业技术课程足够学生在开展项目决策中使用。但是,在前四个学期中,经济管理类课程只开设了经济学概论和管理学原理,而会计学和财务管理是学习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基础,特别是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理论和方法构成了工程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体系。比如,工程经济分析的经济要素涉及的基本概念,诸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税金、利润等需要有会计学的基础知识,资金时间价值、方案评价方法与指标、融资方式与融资成本、不确定性分析、财务评价等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密切相关。但是,笔者所在学校土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培养方案却将会计学安排在第六学期、财务管理安排在第七学期完成。这样的课程安排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工程经济学的过程中感觉非常困难,听课时不知所云,做课程设计时不知从何处入手,特别是不能理解各种基本报表和辅助报表中项目的基本含义和构成,基本无法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笔者之所以能游刃有余地学习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并顺利独立完成工程经济学的课程设计报告,甚至作为学习委员指导全班同学完成其课程设计报告,是因为基于笔者之前的自学基础。笔者进入土木工程管理专业学习以前,已经自学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初级会计师的全部课程,并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初级会计师职称证书,初步拥有了学习工程经济学应有的基础知识。基于笔者亲身感受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深刻体会到会计学和财务管理课程先于工程经济学开设的重要性,因此建议所有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课程都应该开设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之后。有些学校只开设财务管理而不开设会计学课程的做法也不合理,因为会计学中的会计六大要素理论是学习经济管理知识的基础,如果不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化因素分析和其存在的平衡关系,也就学不好财务管理课程,更学不好工程经济学课程。

二、工程经济学实践教学内容要与专业培养方向紧密结合

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学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一个子专业,国内大部分工科院校都设有工程管理专业,但由于各学校的传统和优势的不同,专业的侧重方向也不一样。笔者所在的学校分别在公路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两个学院培养的专业侧重方向不同。前者为公路工程管理,后者为土木工程管理。在其培养方案中都开设工程经济学课程,所用教材和教师讲课内容基本一致。但上课教师一定要结合专业方向加以区别,特别是课程中综合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笔者所在学校的土木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经济学课程在学期结束时安排了一个学分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提供了一个年产量达到若干万吨的生产投资项目案例。案例中给出了产量、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费用的一些估算值,要求完成包括投资估算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在内的主辅报表,并进行可行性和不确定性分析。该案例的要求是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无论哪个专业开设工程经济学都可以以此案例作为设计要求,但是这样的案例不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土木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最好能够结合一项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做为课程设计案例,利用一些如万科、保利、恒大等知名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案例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要求学生上网搜集相关企业的信息,使学生认识更深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工程经济学教学要注意灵活使用多种方法

1.教师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工程经济学课程极强的应用性决定了案例教学是其必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关心或常见的事例,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强化吸收理论知识的效果。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很重视案例教学,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经常海阔天空地谈,但常常跑偏,与课程内容相去甚远。这说明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没有计划性,事先没有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教师准备的案例应该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相符,其案例可以是自编的故事,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工程经济学中经济要素基本概念的解释、资金时间价值、财务评价指标、可行性分析等内容都可以利用案例进行教学。

2.教师要采用指导教学法。工程经济学课程的知识容量非常丰富,融合了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等课程的知识,但是培养方案中只给了两个学分,教师的授课时间明显不能满足课程内容的要求。教师只能选择性授课,教材中很多内容不再作为教学内容讲解,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不完整性,因而要求教师要针对工程经济学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如何分清课内学习和课后自学的内容。特别是对课后自学部分,教师要为学生梳理出知识框架,让学生初步掌握知识的纲领,指导学生掌握课后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这些知识与其他课程及就业岗位的相关性,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学及重视课后的自学,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该部分内容不讲,放任不管。

3.教师要采用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并用教学法。现在的一些教师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经常会有两种极端表现。一些老教师,由于计算机技术使用不熟练,或者根本不会使用计算机,因而上课时基本不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多媒体教学中信息量大、动画图案显示等功能不能被充分利用。另一些年轻教师,由于缺少上课的经验和对课程内容不熟练,常常将讲课的所有内容都作成ppt,特别是将大量的概念性文字和公式演示都列示在ppt上。教师离开ppt就无法授课,学生实际上无法看清ppt上的内容。这两种极端的方式都不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上课过于机械,学生学习显得非常无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已经有很多年,其优势显而易见,但切不可进入误区。在工程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利用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一是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无需板书或用ppt展示,直接指出在教材上的出处,使学生能够熟悉教材所授内容。二是涉及的案例资料可以以ppt形式来展示,并建立网络沟通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利用网络与老师保持沟通。三是工程经济学中大量的公式推导和案例过程计算要利用粉笔和黑板进行演示,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算进度逐步理解公式的运用和计算。

四、工程经济学授课教师应该是拥有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教师

根据前文所述,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知识较多、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既不能是只懂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偏工程的教师,也不能是只懂财务偏管理的教师,更不能是只懂经济学的教师。这是一门复合型课程,要求授课教师拥有复合型知识。但是很多高校对工程经济学教师的配备不够重视,大多数是由土木工程专业技术课程方面的教师转行而来,其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知识严重缺乏,后期通过自学仍没有能够完全掌握财务会计的全部知识体系。他们对财务会计专业术语的理解本来就不够透彻,也就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地讲解,有时自己讲不通的内容就要求学生自己意会或者直接跳过。另外,他们由于不担任专业技术主干课程的教学,其专业实践的机会不多,或者自身就不重视专业实践,因其实践知识的不足而导致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强,只会照本宣科,不能旁征博引,启发学生思维。

土木工程管理专业应该提高工程经济学教师素质。第一,各学校要重视工程经济课程建设,进而重视对工程经济学教师的培养。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平台,给工程经济学教师更多的进修和实践的机会,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加强对教师执业能力的考核,建立合适的奖罚机制。第二,工程经济学教师在拥有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应系统学习财务会计理论知识,通过参加会计师考试的方法督促自己提升财务会计专业水平,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第三,工程经济学教师应该注重社会实践,以承担横向课题的方式,帮助一些房地产企业做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财务评价报告,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第四,工程经济学教师应该更多地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造价工程师、资产评估师等职业资格,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指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第五,工程经济学教师应该自觉编写教学案例,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动态修订教学案例,使教学案例符合教学需求。

五、工程经济学的学习要变被动为主动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工程经济学课程时,由于难度较大,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上课时无法听懂所讲授的内容,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其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不要挂科;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时也仅是应付式的,搞不懂各项指标的经济含义,不清楚各经济指标的内在逻辑性,只能依葫芦画瓢或者直接抄袭完成设计报告。这样的学习导致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工程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前学后忘,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不能或不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篇3

新世纪伊始日本政府着手进行机构改革,将原有的23个省厅(相当于我国的部委)改组、合并成11个新府省,2001年4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就水资源管理部门而言,因省厅合并,名称、职责多有变化,但“治水与用水分离,多龙管水”这一日本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依然维持。

日本没有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分为中央与地方二级制.中央级分别由五个省承担:治水即防治水害,由国土交通省负责;治污由环境省负责;用水根据用途不同分别由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和农林水产省负责.地方级的都道府县(相当于我国的省市自治区)均有相应的水利管理机构.以下仅介绍中央级水利主管部门的职能划分及其机构设置.

1国土交通省

由原建设省、运输省和国土厅以及北海道开发厅合并而成,其中与水利相关的部门有河川局相当于司、土地·水资源局和都市·地域整备局.

1.1河川局

保留了原建设省河川局的业务,负责治水和水土保持.机构设置除总务课相当于处外,治水部门有水政课、河川计划课、河川环境课、治水课和防灾课;水土保持部门有水土保持计划课和保护课.河川局的主要职责如下:河流与海岸的整治、利用、保护及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的整治与管理;流域治水与水利用;国有水面的拓地填筑与围垦;运河管理;水土保持;滑坡、弃矸石堆及陡坡崩塌和雪崩等防灾工程建设;防汛;公共土木设施的防灾、救灾;接受地方公共团体等委托承担与河流等相关的工程与治水的会计业务.

1.2土地·水资源局

原为国土厅水资源局.主要业务除土地政策、土地信息、土地利用基本计划、对土地交易的限制、地价公示、不动产的鉴定评价,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国土调查等与国土相关的业务外,还主管水资源政策、水资源开发基本规划以及水源区治理对策等.机构设置配合其业务分为土地与水资源两部分,主管土地的部门下设土地信息课、地价调查课、土地利用调整课和国土调查课;水资源部门有水资源政策课、水资源计划课和水源地域对策课.

1.3都市·地域整备局

其主要业务涉及城市规划、整治与开发,改善大都市的功能等,也主管下水道的业务.该局下设下水道部,部内设下水道规划课、下水道事业课和流域管理官三个部门.

1.4机构

原建设省内设河川审议会和建设省土木研究所,但在现行的机构中,土木研究所得以保留,但性质已变为“独立行政法人”.国土交通省虽设有13个审议会,但已无河川审议会,代之以国土审议会、社会资本整备审议会和中央建设工程纠纷审议会等.其职责,一是对国土交通大臣咨询的有关“社会资本”建设管理的重要事项进行调研;二是针对一些重要事项,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议;三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权限办理相关事宜.审议会的成员,有著名专家、教授、退居二线的中央政府高级官员、地方现职行政长官、重要相关企业的负责人等,专家中不仅有自然科学家与工程专家,而且有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等,因此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通俗地讲,审议会只是一个咨询组织,或称智囊团,不具有决策权力,但在处理重大事务时却为一个行政上法定的重要环节,此乃日本一大特点.

2农林水产省

在此次机构改革中保留了原名称及其主要业务范畴.原主管农田水利的构造改善局改组为农村振兴局,其内部除设有总务课、农村政策课和地域设土地改良规划课、资源课和工程计划课;二是整治部门,下设设计课、水利整治课、农田整治课、农村整治课、防灾课等.农村振兴局主要业务为:农村、山村、渔村以及山区的振兴;直接支付制度、农业振兴区制度、农田转让、土地和水等与农业利用相关的软、硬件支撑;农业、农村整治工程、城市与农村的交流,以及城市农业的振兴等.

3经济产业省

由原通商产业省演变而来,主管经济结构政策、通商政策、对外经贸合作、工业及商务信息政策等业务.其业务与水利相关的仅为水力发电,具体工作由经济产业省下设的“外局”资源能源厅负责,资源能源厅下设节省能源·新能源部、资源·燃料部、电力·煤气事业部以及一个特别机构核安全·保安院等若干部门,其中电力·煤气事业部主管电源开发的基本政策等业务.

4厚生劳动省

由原厚生省和劳动省合并而成,相当于我国的卫生部和劳动部.在其众多的业务中,与水利相关的是生活用水,具体工作由厚生劳动省健康局水道课负责.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篇4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壮大和社会文明的进步[1]。市政工程是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内容,对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根据本校开设该课程的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与城镇规划专业的专业要求,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心理特征及该门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辅导员在对学生的管理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旨在提高任课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为城市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向[2]。现在课堂上大多都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到处看,互动较少,学习效率不高,“教”和“学”不同步,上课成了一个彼此应付的过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不高,往往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在工作单位要重新学习,没有发挥高等教育专业课应有的教育作用。

在市政工程规划中,管线综合设计非常重要,其涉及城市空间学、城市规划学、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它是一个多对象、多因素、多学科,且综合性很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与科技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密切相关,同时还受到社会历史条件、时间阶段、自然条件以及地域场所的制约,另外由于个体差异,也会导致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内容有所不同。如果设计不合理,就会对城市空间利用造成浪费,给工程留下不应有的遗憾,还会给施工、生产和生活造成不便,甚至会给管网的安全运行、经济的合理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市政工程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联想假设,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浅显易懂地把问题带出。安排专门的课程实践,多到施工现场去观摩学习。多查一些经典案例,结合知名设计师的设计思路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产生感性认识,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思路。

三、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地上有居民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的配水、配气、配电等的计算,地下有给水排水电力、电缆、电信等管线的设计计算,与实践联系紧密,对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要求很高,要将生活中常见的基础设施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因势利导、实时实地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于开关、阀门、管道材质和窨井内部结构等内容,需要使用现代化多媒体以动画和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管线综合时,如图1所示,需要明确各个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南北方的区别,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口述出来,对于初次学习本门学科的本校本科生来讲势必很难理解,在有限的课时内手绘这两幅图显得不太现实。另外,对于教材里面没有列出有必要讲解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使用多媒体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四、教师的知识储备要与时俱进

在传统城市规划体系中,基础设施规划一直处于一个从属配套的地位。按照传统的规划编制方法,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的规划供给能力都是以国标中确定的人均指标为依据的,指标体系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不超过指标,我们就不会去考虑资源的节约和使用的效率[3]。而水资源的储量和类型决定着使用方式,不同地方对于水资源的使用方式的规定不同,有些发达省市要求家庭冲厕、洗车必须使用中水而不能使用自来水,这已经纳入了法律范畴,如果使用自来水则属于违法行为,以此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护水资源。因此,就要求教师用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眼光及时更新现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工作中寻求最适合当下以及满足与以后发展的规划方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思路,避免学生一味地服从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开拓创新,采取一种全面的、创新的方法,建立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体系。

五、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层次提高课堂的参与率和积极性

现在在校学生都是“90后”,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作为教师需要转换角色,在课堂上是授业者,课下要和他们做朋友,让学生敞开心扉,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产生兴趣。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给予正面积极的肯定,让其有参与感,提高其积极性。《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这门课程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90后”学生胆子较大,参与性较强,因此可以将掌握程度为“了解”的部分让学生准备资料讲课,让全班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逐渐降低学生对理论和公式的恐惧感。课程设计时,让学生去现场了解管线铺设时的位置关系和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课程设计,为就业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学生管理者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导向

进入大学,很多学生像脱了缰绳的野马,懈怠了学习,加上换了新环境、新同学,教师的授课方式与高中截然不同,又有许多的社团和活动,有些学生加入了学生会,有些学生做兼职,再加上现在智能手机又很普遍,各种软件、游戏、购物网站和网上形形色色有利有害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引诱着他们。而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职能是保障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使学校的教育教学顺利进行[4]。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从学生的专业特色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疏导教师和学生间历来的紧张关系,缩小距离感,从心理角度出发使学生认识课程的重要性,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开发,为学生的成长、成功、成才搭建平台[5]。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篇5

【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特色建筑设计课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79-01

当今,中国建筑行业能源消耗量日益严重,而建筑节能技术的出现适应了社会这一现状,它是时展的产物,因此教师在建筑设计课程开展中要注重建筑节能技术,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建筑节能技术。

一建筑节能设计概念

建筑节能技术能针对建筑物的具体特征进行全方位的模拟与分析,而后对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室内环境、室内保温设计、采光遮阳及建筑能源消耗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模拟出研究的最终结果用于建筑设计中,这有利于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它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设计课教学中应非常注重学生在建筑节能技术实践上的培养。

二在建筑设计课教学中有效开展建筑节能技术实践的措施

1.建筑教学要紧跟时展的潮流

开展建筑节能技术实践课程就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为了满足现代人对房屋建筑的要求,因此,在开展建筑节能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紧跟时展的潮流。随着国家节能政策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建筑企业对建筑节能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现状,就需要老师在进行建筑节能技术教育时全面把握建筑业发展的整体趋势,让学生及时了解建筑行业的最新动向以及建筑节能技术新的要求,保证整个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2.统筹全局,重点把握建筑节能技术实践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中包含众多的子课程,因此老师在课堂中一定要统筹全局,重点把握建筑节能技术实践,因为建筑节能技术实用性很强,在建设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所以建筑节能技术实践教学势在必行,它直接影响着后期的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特色,提高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中可达到分析研究、模拟建立出建筑节能研究的分析模型、编制建筑节能分析报告、达到建筑节能送审要求、最终结果用于建筑设计中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技术,观摩建筑节能技术实践

多媒体技术在各大教育院校已广泛使用,它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有力手段,利用发达的多媒体技术制作具有实践以及教学特色的课件,通过图、声、文等功能,让学生集体观摩他人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节能设计的实际操作,从而激发学生亲自进行建筑节能技术实践的愿望,再辅之以幽默的教学语言,定能实现建筑节能技术实践课程的高效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建筑节能技术水平。

4.建筑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核

定期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核,可以全面有效地了解每位学生对建筑节能技术的掌握状况,从而再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开展建筑节能技术课程。现今建筑业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工作人员有精湛的技术,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能力考核。另外,在能力考核上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检验,避免有些学生为了拿高分而死记硬背的状况。应大力开展建筑节能技术实践考核活动,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对建筑节能技术的掌握状况。

三建筑节能技术实践在建筑设计课中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课中进行建筑节能技术实践教学,为学生以后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扎实基础,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建筑企业的需要。建筑节能技术保护了社会及建筑环境,减少了空气污染,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它的诸多优点增加了其在建筑设计课中的比重,不得不引起建筑设计课程及老师的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建筑节能在实践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教学中被大力开展,并在建筑企业以及节能模拟比赛中得到了实际应用。节能设计在教学以及实际建筑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建模比赛,加强了各建筑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之间总结比赛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利于提高建筑院校学生的节能技术水平,彰显了建筑院校的整体水平,使教师在建筑设计教学中不断提炼精髓,从而推动建筑教学的发展。

五总结

在建筑设计教学课程中进行建筑节能技术实践教学,是顺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建筑节能技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设计整体水平,实现建筑节能,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篇6

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新老师,上可以通过导师制培养方法,引导新教师多多参加丰富的行业教育交流研讨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培训与监督,提高这些老师的理论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能够独自承担起相应的课程教学任务。修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师的培养方案:第一,可以鼓励现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老师接受再教育,进行专业知识的换血,拓展知识储备;第二,为专业老师提供进企业参加观摩实训的机会,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加深对教学工作的认识,获得相关知识的补充和深入理解;第三,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授课,也可以让他们参与到专业课老师的听课活动中,为老师提供意见。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可以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浙江工业大学为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青年教师尽快适应高校教学岗位,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该制度规定,凡35周岁以下(含)新来学校在教师岗位上工作的毕业生或从事高校教师工作不满一年的新调入的青年教师必须接受导师的指导。青年教师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随班听课、课后辅导、批改作业、试讲、辅助实验指导、参与科学研究等环节内容。青年教师经导师制考核合格后才能承担学校普通本、专科生课程,未接受导师指导或考核不合格的青年教师不能申请高校教师资格,为具备一支合格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教学师资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树立正确的工程化教育理念

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利用一定的工程技术手段,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思维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实践技术水平。在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时候,将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作为主要内容,实现人才培养形式的全方面调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将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作为最基本的任务,然后逐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工程设计水平与工程创新能力。另外,还要着重调整课程结构,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性学习策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安排进企业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态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掌握基本的企业生产技术。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生产活动,指导并监督学生做好毕业设计工作,激励学生多参与企业的技术设计创新活动。

(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定实践课程教学设计的完善,将课程设计工作与生产实践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加强校企合作,保证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与生产实践活动相符合,帮助学生加强工艺设计的经济意识。在实验课程方面,首先应该对具体的实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取有效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措施,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引入到学生的日常课程学习中。老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时刻关注国内外前沿的新变化,新发现。辩证地将国外一些先进的、完善的、合理的实验教学项目引入到自己的课程教学工作中,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实验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科学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另外,在对学生的实验学习成绩进行考核的过程中,要从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几个方面来打分。在实习教学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可以让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到课程方案设计活动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进企实习机会,建设良好的实践平台。

(四)人才培养的目标

将卓越工程师作为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学生大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让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加强一线工程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参照化工本科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来制定相应的方案,选择合理的措施。在新的人才需求之下、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完善,改革课程教育结构,调整教学手段、确立新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制度、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遵循科学发展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学生构建最切实际的训练平台,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协商力度,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具备环境友好意识,具备熟练技能的高级化学工程师。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化学工程师以培养服务工程师和生产工程师为主。因此人才培养目标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为基础。强调毕业生能与浙江省经济发展相适应,能够从事化工及相关领域的生产管理、设计咨询和职业教育等工作,能够结合相应的工程技术与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毕业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短期内能获得注册化学工程师资格,成长为能够面向和引领未来的创新型工程师,也具备发展成为优秀企业家和知名学者的潜力。

(五)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

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发展状况及时地调整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应该参考工业界的标准要求来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以便培养出的化学化工专业工程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在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评定的时候,也应该参考国际通用准则与标准。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手段与方式,将卓越计划培养标准作为参照条件,严格按照工程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不断优化。提高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在学生们中间提倡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工作。

(六)结语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篇7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成为广大老师崇尚的教学手段。针对目前大学工科教育呈现出学生专业兴趣不浓厚的现象,老师在水利工程管理课件使用中应力求充分发挥其优势,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水利工程管理优势

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水电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水工建筑物和水利工程施工的后续课程,实践性较强。主要目的是培养从事已建水利水电工程运行、调度、维护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对教师来讲,要教好水利工程管理更是有难度。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和影片。可以激发学生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化静为动,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一直担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利用多媒体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的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专业精神。

从2001年至2005年的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本科生就业情况来看:考研人数逐年上升最高达47.61%,而从事本专业的最低达到21.00%。水利水电工程大都建在偏远地区,条件艰苦。许多学生特别是高考扩招后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十分模糊,原因是报考这个专业一般是参考父母的意愿,甚至有很多可能是因为分数而被迫选择。老师若想成功培养学生坚定的专业探索精神,必须使他们对祖国水利事业的朴实感情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1975年,河南省遭受特大洪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垮坝失事,使下游地区遭受毁灭性的灾难。受灾人口1100万人,淹没耕地1700万亩,倒塌房屋560万间,京广铁路被毁102km,中断行车18天。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原因,固然是由于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但是,如果水利工作能够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工程修好,加强管理,是能够大大减少洪灾损失的。由于河南省是人口和水利大省,80%以上的学生又都来自河南,从情感和理智上他们的都被深深触动,进而激发出强烈的责任感。使水利工程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有效应对教学难点。

利用多媒体作教学用途,除了可以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更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例如土石坝裂缝是最常见的病害现象,巡查主要凭肉眼观察。为了大坝的安全,必须对大坝实施安全监测。由于大坝的观测项目较多,并且随着观测年限的增加,将积累大量的观测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工作量巨大,一般要委托有关单位用1-2年的时间来完成,从而不能将分析成果及时用于监控大坝的安全运行,也就不能及时发现隐患,以致延误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应依靠现代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对大坝的观测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并加以定性、定量分析,以实现对大坝性态的实时监测。

(三)增大教学容量。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篇8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

中图分类号:G61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82-03

一、引言

为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培养和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2009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济大学是第一批参与试点的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给水排水专业是第一批试点专业。为适应改革的需要,我院给水排水专业在本科人才的培养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课程体系上形成了鲜明的工程特点,产学研结合紧密,积极开展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在人才模式方面也进行了探索。

二、专业背景简介

(一)历史沿革

我院给水排水专业成立于1952年,并于当年招收第一届上下水道专业本科和专科生,195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准国内第一批“市政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市政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1983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研究生。1985年获准建立国内首批“市政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88年成立环境工程学院,于1998年改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4年首批通过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评估,2007年成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二)师资

承担给水排水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教学任务的主要是市政工程系的22位老师,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均有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进取及敬业的品质。其中两位老师分别于2009年、2011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的二等奖和一等奖,一位老师获得2011年学校本科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专业基础课的大部分教学任务由我院环境工程系和环境科学系的相关教学团队承担,化学类、力学类教学任务分由学校化学系、航空和航天力学和土木工程等学院承担。

(三)学科方向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给水排水专业已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水资源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运行最优化、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方向(含建筑给水排水及消防技术)、污水和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三个学科方向,是我国水处理工程问题的重要研究基地和水处理设备的研究开发中心之一。

三、特色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结合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即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人格协调统一,知识面宽、基础厚重、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有理想抱负、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给水排水专业提出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水安全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专业工程师基本能力训练,有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的输配、处理、收集与再生利用等领域,胜任规划、设计、管理、施工、咨询、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市政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这目标下设置的课程体系,包括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人文与社会科学(哲学、社会学、法学、文学、艺术、心理学、军事学、思想道德等)、经济管理(经济学、管理学)、工具性知识(英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专业核心知识(结构力学、水力学、工程力学、环境微生物学、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废水污染防治、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工程施工、环境监测、给水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等)与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等)。

通过四年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具备发现和解决给水排水工程问题的能力,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发、设计、管理及系统思维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二)课程建设

1.卓越课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落实同济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学校依托“985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本科卓越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经学院(系)推荐申报,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共有150门专业核心课程立项为同济大学本科卓越课程(专业核心课)。给水排水专业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上)》、《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环境微生物学》于2011年被立项为本科卓越课程,参与课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同时接受学校的教学监督,进行课程自查、学生评教、督导检查等,以检查改革的实施及落实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多维或多系统的评价,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卓越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为严煦世、刘遂庆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范瑾初、金兆丰的《水质工程》、李树平、刘遂庆的《城市排水管渠系统》等。编者均为学院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资深的给水排水专家、教授。通过教学过程,实现了理论传授和实践展示,使学生更能理解后续实践教学内容。

与课程相对应的是一系列的课程设计,如《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给水处理课程设计》、《污水处理课程设计》、《给水管网课程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周群英、王士芬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和章非娟、徐竟成的《环境工程实验》等,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接受动手能力的训练,理论充分联系实际,强化所学。

2.实践课程。

(1)实验教学。依托我院的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水处理实验技术》等实验教学任务都由该示范中心承担。实验示范中心规范的管理、科学的内容选择和设计、严谨的教学态度,很好地保证了给水排水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质量。

(2)校企联合培养。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落实教学安排。为了加强校企联系,我院与知名企业签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联合培养协议,如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并成为国家第一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其他协作单位还有吉博力(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环境工程设计研究分院等,以落实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工程、设计、规划的认知。

2012年,我院首次聘请15名工程实践经历丰富的企业工程师为校外导师,传授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研究与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要求一人一题。2012年,由学院外聘导师或校外企业指导教师合作带毕业设计的学生多达15人,占总毕业设计人数的近20%,使受训的学生能真正了解实际工作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3)创新实验。我院2004年起,通过《环境科技创新实验》课程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整合起来,规定本科生在第六学期初,由学院集中动员、系里组织,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进入教师的课题组和实验室,观摩老师的科研活动,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最后完成课题实习报告,使学生能近距离与专业教师接触,无论在科学研究思维方面还是动手能力上得到切实的锻练,受到学生普遍的欢迎。在试行二年后,该课程即纳入培养计划,作为每个在校生的必修课程,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质量保证

同济大学对所入选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有相应的政策倾斜和管理措施,对入选计划的专业在国际交流上予以优先考虑,增加研究生的录取名额,在毕业设计的优良率上,提高了5%,对核心课程可以申请立项成为卓越课程加以重点建设。同时参与学校每个学期的质量监督和评估,以检查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分析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共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对培养方案要求开设的所有课程,由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进行一学期一次的教学质量检查,由学生参与全部课程的评价,校、院二级领导和督导不定期听课,学生毕业前还须对所有课程进行问卷调查,以监测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完善培养体系。

(四)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学生的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学院还建立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专业培养计划每四年进行一次修订。修订前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和企业的意见反馈,由系提出修订意见或方案,经学院教务指导委员会讨论审核后定稿,报学校审批,以确保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并能适应社会需要。

教学过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又一重要环节。除学校常规的教学监督外,学院和系领导不定期地对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进行课堂检查。对教学效果好的,尤其是在学校每年举行的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获奖的教师,在全院大会上进行表扬,并鼓励青年教师前去观摩学习;对所呈现的问题予以交流,以逐步提升教学质量。

青年教师都拥有很高的学历,其中有些人是毕业后就来学校工作的,他们的工程经验需要得到提高。为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学院决定由党委书记领衔,对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和水平进行研讨,然后制定相应的政策,与相关企业签订青年教师的培养协议,每年选派若干名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带薪、全职到协议单位进修,保证他们在企业的学习时间、质量及经济收入。同时,学院每年举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由师生公认的资深教授现场点评,共同探讨教学教法。通过这些措施,任课教师在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上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学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体。学生成绩优异、综合能力强的,可以被推荐保送免试研究生或出国交流,有机会获得学校、学院和企业设立的各类奖学金,优先获得推荐给用人单位的机会。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经验丰富、负责任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全面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每二周一次班会课,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进行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院对班主任进行工作量补贴。

四、卓越人才培养

(一)生源

我院生源质量较好,近几年来入学新生高考分数超过生源地重点本科分数线50分以上的均达到83%。这些学生大都毕业于当地的重点高中,其中很多同学在高中阶段也获得了众多奖项,如2011级学生高中阶段获得部级比赛名次的有11人共获奖13项,占到11级总人数的8.4%。

我院实行环境科学类招生,2010年以后,将原来大类学习时间由一年半改为一年,旨在强化专业学习和指导。大类分专业(给水排水、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由学生自主选择,各专业人数历年保持基本稳定,给水排水专业学生人数略多。

(二)毕业情况

四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展,能力得到提高。07级给水排水工程五位同学获得“立升杯”全国高校给水排水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

给水排水专业近五年共毕业338人,仅有5人没有取得毕业资格,毕业率达98.5%。

给水排水专业的就业情况历年较好,但随着社会和个体需求的多样化,就业的去向也呈多元发展的趋势,由原来的以直接就业占优、少量出国的状况,逐渐改变为以直接工作、考研和出国齐头并进的态势,在2012年,出国人数占优,也有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近三年来的就业形势见图1。

(三)国际交流

同济大学进入21世纪后,以本科国际合作办学为重要特色的国际化战略步入快车道。我院先后与美国波特兰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法国多芬大学和图卢兹国立科学应用研究院等签订了学生交流的合作协议。项目有短期、中期、3+2和双学位等种类,交流人数逐年上升。自2008年开展国际交流项目以来,给水排水专业出国交流学生已有11人,占学院总交流学生人数的30%。这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知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结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正在实施过程中,培养的方式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学生成长的规律也有待于继续探索,尤其是结合“90后”青年人的个性特点及成长成才规律。另外,培养的学生是否能切实满足社会需要,还有待于社会、企业的检验。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篇9

【论文摘要】当前,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重视不够、重复建设、没有实验教学大纲和教材等问题。应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硬件、软件建设,整合实验资源,提高利用率,同时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

经济管理类专业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宽知识、厚基础、应用型与创新性”人才,必须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与实验环节,使实验教学成为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我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建设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难以适应不断提高的人才培养的要求,成为制约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因此,如何加强实验室建设,发挥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必须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设计思想,站在一定战略高度来考虑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期,军事经济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开始进行计算房的建设,这就是经济管理实验室的雏型,经历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它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建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面向21世纪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是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理论与实务并重、具有全局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这就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将所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而难以培养出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计算机模拟技术方式被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则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通过参加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可以把同一课程中的不同知识点、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把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综合起来,教师通过案例教学、企业模拟实战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获得知识,也使学生分析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获得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知识、专业活动的系统理解与认知,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真正搭建起一个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平台。

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发现,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突出存在三大问题。第一,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第二,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应用。第三,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长期以来,为解决上述问题,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只局限于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等。然而,案例教学大多蜕变为课堂讲授中的实证举例,这些“打补丁”式的改革并未获得理想的效果。

2、建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经济管理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经济管理学科系统自然地融入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因此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正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的结果,是经济管理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现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软科学,只需要一支笔、一本教材和一本讲义就可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较之于理工科实验室而言,完全是“只投人、不产出”的实验室。因此,不少高等院校更愿意将资金投向于能够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理工科实验室,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向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的建设。在人员配备上,也不愿意合理增加编制。由于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实验室的建设长期滞后于人才培养的需求,难以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必要作用。

2、低水平重复建设,实验室利用率较低

一方面是实验室建设的资金不足,另一方面,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又面临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院内实验室普遍是按照专业来设置实验室,一般分属不同的系,有的甚至挂靠在教研室,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也不例外。由于实验室之间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跨系使用,因此不少实验室不得不重复设立一些设施与项目。“小而全”的重复建设,不但浪费了实验室资源,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而且难以使实验室发挥规模效益。

3、缺乏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大纲与实验教材

传统教学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大多以验证课程理论为主,因而把实验教学作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深,实验课内容只是重复理论教学内容的简单、孤立的实验项目。基于这些观念的影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难以像理工科实验教学那样,事先编写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大纲以及与专业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实验教材,往往使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计划相脱节,实验环节流于形式。学生普遍反映实验环节收获不大,也没有兴趣,因而实验课程成为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课程。

4、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长期滞后

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方法的滞后性,使实验教学在教学上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实验室教师与专职教师相比薪酬较低,职称晋升也相对较难。因此,实验室队伍处于“专业人员少、学历低、知识结构单

一、接受培训机会少、工作热情低”的状态,实验室人才队伍长期滞后。有的实验人员实质上只是实验室的设备管理人员,缺乏经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学的开展也缺乏全面认识,既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思路

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以实验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先导,建立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室改革才有内涵与支撑。

1、改革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应该按大学科分类单独设置实验课,才能改变实验课的从属地位。今后,随着专业的不断拓宽在教学计划中应按专业分类,设置相同的基础课程,这在客观上就为实验课的单独设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应符合相关学科群的发展,课程的设置、实验项目的选择及内容的覆盖面都应符合这一要求。通过分析现有的管理类实验课教学体系和实验设置,对实验项目、内容和深度,以及侧重点加以区别,把实验教学活动分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两大类型。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实验课程应整合设置为一门课程,以便相关理论验证及相关原理演示的融会贯通,而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课程则分设会计实验(手工和电算化)、审计实验、统计实验、财务实验、经营实验、商务实验、证券实验等,以便每个实验课题具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内容。同时,各个实验课程都应有独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突出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的项目,通过仿真模拟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综合设计。

2、进行分层次的实验教学

在原有教学形式上,实验教学一般是验证性实验较多,而设计性实验较少。实验课按照大学科独立设课后,整个实验教学活动有利于进行分层次教学。第一层次,主要则是以演示验证性、模拟操作性实验为主。这一层次主要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实验的方法步骤,熟悉常规实验设备的使用,在教师指导下较熟练地独立完成各项实验,并能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完成实验报告。第二层次主要以设计性实验为主。这一层次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主要阶段。实验的方案、步骤和所需的仪器设备的选择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自己选择调配实验所需的仪器、软件等。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综合设计和操作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第三层次,逐步开设综合性选修实验课。这一层次,要求学生设置一些难度较大或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自己设计开发的实验项目,利用实验室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由于这类实验一般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可以举办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竞赛和等级考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第四层次,探索开放性实验课程的设置。这一层次,则主要是为那些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探索精神的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并能够辅助专业教师以完成其相应的科研课题。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教学科研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性标志。

3、实验队伍建设要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

实验教师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必须配置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从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力求建成一支技术精干、基础扎实、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实验技术队伍。

4、建立适应教学和科研发展需要的多种功能并存的实验室体系

教学型和科研型的实验特点及要求虽有相同的地方,但还是存在着差别,而且教学与科研自身对实验的要求也有差别。因此,实验室就要根据教学与科研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而有不同的功能形式。所以,必须根据专业的需要,以大学科分类的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改革为龙头,建立相应的大规模实验中心或覆盖面宽、综合性强的多功能实验室,确保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设计篇10

【关键词】会计教育;问题;对策

会计是一个政策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职业,会计工作已经从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发展到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业绩评价以及金融会计等领域,我国目前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还不高,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各高校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场所,会计教育的方向、模式以及效果对于人才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应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当前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会计教育目标

现阶段,我国各层次的会计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界限不清晰的问题,高校会计教育工作主要是培养会计事务所、研究机构、企事业会计工作、会计教学以及研究的高级人才,但是从目前我国的会计教育工作来看,各院校的会计教学目标并不一致,对于培养何种人才缺乏研究。会计教育机构之间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明确,使得会计教育工作不能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此外,在会计教育工作中,教育目标与时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导致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会计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会计教育中,课程设置不够科学,重复现象比较严重,对于一些必需的内容缺乏关注和重视,这对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是极为不利的。此外,专业课的学习时间比较少,针对性不强。专业主干课之间存在着较多的重复现象,像财务分析以及会计制度等课程还存在遗漏现象,专业选修课程严重不足。

3.单一的教学方法

目前会计教育的重要方法还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不多,案例教学不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是极为不利的。会计教育中,教师讲述代替了课堂讨论,每一道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分析性的问题不足,学生参与课堂研究的机会不多,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

二、我国会计教育开展的有效对策

1.明确会计教育的目标

会计教育要实现良好的发展与推进,需要根据现实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会计教育的目标,这是会计教育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使学生能够全面准确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二是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习的会计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三是能够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创新方法。当前我国的会计教育已经发展为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等教育体系,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会计教育的目标,以采用科学有效地会计教育方法。

2.科学的进行会计课程设置

会计专业的教育需要设置基础知识课、专业知识课以及相关的学科课程,每一种课程都需要设有选修和必修,并且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明确会计教育的目标,根据教育目标科学的制定教育计划。教学计划一般是在招生时就确定的,应随着教学任务的推进不断进行调整,保证课程能够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应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课程方面,需要根据会计领域的变化以及发展,设置尽量全面的课程。强化信息技术手段的为也能够用,设置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开展短期培训学习。

3.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应积极改革教育模式,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判断,强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例如学习对“应收票据带息”项目审计时,教师就可以给出案例,会计师在对电子公司财务提供截至12月31日应收票据项目审计时发现,①存有a公司开具的于11月20日已到期的带息商业承兑汇票300万元,电子公司不仅未按规定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而且于年度终了时按票面利率计提应收利息。②存有B公司开具的带息银行承兑汇票500万元,票面利率月息3‰,出票日期为7月20日,到期日为次年的2月20日。电子公司年终未按规定计提应收利息。注册会计师对于电子公司的这些业务处理时应该怎样分析。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教师素质能力

当前我国会计教育工作中,教师的素质能力对于会计教育的效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应努力提高会计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会计专业知识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科学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促进会计教育效果的顺利实现。同时组织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会计教育工作中,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会计教育水平总体上比较一般,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教育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对现阶段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明确会计教育的目标,科学的进行会计课程设置,采用有效的会计教育方法,努力促进会计教育的开展,使培养出的会计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更好的为社会以及企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贺春桃.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10:224.

[2]樊f.试论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