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十篇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十篇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47:31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1

关键词:动态图形设计motionGraphicsDesign学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147-02

在数字媒介的环境中,社会信息传递方式和艺术的表现形式都随着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借助数字技术,传统图形设计开始向动态方向发展,不断地涌现出动态标志、动态招贴海报、动态网页及多媒体互动装置等作品。在影视包装、交互界面、空间和展示设计等领域,动态图形设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动态图形设计在实践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动态图形设计在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学科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研究动态图形设计的学科教育现状对动态图形设计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动态图形设计学科在国外的教育现状

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国三所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艺术研究院、美国瓦伦西亚学院、美国柯里学院艺术与实用美术系,分析归纳出动态图形设计这门学科在这三所学校的学科教育现状。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艺术研究院,已把动态图形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并授予艺术学位。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是运动图形程序入门级的编写、广播设计助理、数字艺术家、数字特效专家、复合材料艺术家、交互式视频制作者和运动图形艺术家。在本科期间(132周)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绘画基础、设计基础、摄影、图像处理、排版、电视节目包装、声音工程、灯光基础、数字多媒体、2D动画、分镜头脚本设计、3D特效、3D建模、动态设计、交互设计、图形符号和剧本写作。

美国瓦伦西亚学院数字媒体技术学位,专门针对动态图形和影像,在第四学期开设动态图形课程。学生主要学习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3D动态图形基础、动态标志、灯光和动作。

美国柯里学院艺术与实用美术系开设的选修课“动态媒体原理”。通过四个阶段的训练了解动态图形、交互设计和网页设计,并最终完成一个可体验的用户界面。在动态图形的训练中,分为四个阶段,通过四个方形在构图、内容、色彩和动态四个主题的训练,让学生了解构成、版式、色彩和动态图形的信息化传达,见表1。

图1是学生通过阶段一设计的作业,从左至右主题为:粗犷、拥挤、增值、紧张。图2是学生经过阶段二和阶段三后设计的作业,将字体与色彩加入其中。图3是阶段四学生的作业,主题为增值。从每个阶段学生的作品可以看出,通过四个阶段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在构成、板式、色彩和主题的表达上都得到了练习。

二动态图形设计学科在国内的教育现状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在国内各高校中,仅有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艺术设计系从2003年就与美国麻省艺术学院合作教学动态媒体设计课程。开设了为期12周的秋季动态体验,要求设计一段基于音乐的,并以文字或图形为主的动态图像。课题名称为音+字+画,分为杜尚的音乐4周、音乐达达2周、杜尚在舞蹈6周,共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训练都在上一个基础上深入研究,见表2:

三国内外教育现状的对比与总结

1动态图形设计学科在国内发展缓慢

通过动态图形设计学科在美国三所学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动态图形设计在国外已发展得比较完善,拥有独立的学科教学体系。无论是从整个学科的专业课程设置还是针对动态图形的阶段性学习都有非常完善的教学规划,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而我国可知的仅同济大学开设了相关课程。由于是与美国麻省艺术学院合作教学,所以在课程体系上与上述所讲的美国三所学校大致相同。但我国其他院校还并未认识到动态图形设计学科的重要性。

2国内的动态图形设计教材短缺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国内仅有两本关于动态图形设计的教材。一是许一兵的《动态图像设计》,他以图形设计、动态设计、时间设计三条主线构成了动态图形设计的基础理论。―本是李渝的《动态图形设计基础》,将动态图形设计的原理从空间、运动、时间和动态元素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国外经典的动态图形设计书籍更是没有引入我国,因此需要亟待解决。

国内的艺术设计院校目前大多是将平面设计与影视动画分为两个独立的专业对学生进行培养。而动态图形设计就是这两个专业的交叉型学科,因此无需重新建立独立的动态设计理论,重点在于建立适应国内的动态图形设计教学体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朱文涛副教授构建了数字媒介环境下动态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将动态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横向分为四类课程类型:基础课程、软件培训课程、工作室课程和项目课程。纵向分为三个课程模块:动态图形与影像设计课程模块、视觉信息与交互设计课程模块和数字绘画与概念设计课程模块。利用交叉和跨学科整合是动态平面设计课程设置的重要目标。为我国动态图形设计学科的教学体系建立了理论框架,值得其他高校教学改革的学习和借鉴。

结语

通过对比国内外动态图形设计学科的教育现状,以下三个方面将成为未来动态图形设计学科教学体系的发展趋势。

1动态图形设计学科将成为各高校的一门独立学科

动态图形设计是数字时展下催生出的一个新的学科方向,传统的平面设计、影视动画已不能适应动态图形设计学科的发展。而动态图形设计学科正是这两个专业的交叉型学科,因此亟待建立适应国内的动态图形设计教学体系,使其发展成为各高校的一门独立学科。

2动态图形设计人才的就业面将更广

罗力在动态图形设计基础一书中谈到数字媒体的发展需要五类人才,第五类人才是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上,为拓展数字化信息传播的新领域,培养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设计方法,进行数字化信息传播媒体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动态图形设计基础这门学科就是为第五类人才设置。由于学科的交叉性,动态图形设计人才不仅可以在影视包装、交互界面、空间和展示设计等领域就业,还可以在平面设计和影视动画行业就业。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2

课标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布鲁纳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法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认识和解决问题;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认真思考教材的编写意图,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观察、比较、概括,掌握图形的特征。我做了如下设想:四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在发展,思维也在由具体形象状态向抽象逻辑状态过渡,初步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本节课,通过猜、找、量、分、剪等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70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学会四边形分类;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精神,在拼图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七巧板、四边形贴图。

学具:平行四边形、梯形图片,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猜图游戏,复习旧知

2.揭示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设计说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游戏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图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系统性。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在生活中寻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点:对边平行

(2)动手操作验证

(3)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课件演示验证,归纳总结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4)教学梯形的特征

课件演示验证,归纳总结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5)教师小结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动态演示中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通过与平行四边形对比得出梯形的概念。做到触类旁通,运用同一种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1)给下面的四边形分类

平行四边形有()梯形有()

Ⅰ.独立思考,寻找方法答案并说说方法。

Ⅱ.预设:图①和⑥不是平行四边形时,引导展开讨论,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Ⅲ.师:我们把这三组图形统称叫做什么?(四边形)

设计说明在分类的基础上,对照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加以总结,顺势导入对几者关系的总结,得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般四边形都属于四边形。

(1)运用集合图表示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结合图说说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3)结合大屏展示:教师总结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设计说明教师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作形象的说明,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几者间的关系。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猜一猜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设计说明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抓住概念的实

质,理解本节课学习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之上作适当的

升华。

3.画一画

小组合作完成。

(1)在平行四边形纸画一条线,可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什么图形?

(2)在梯形纸上画一条线,可把梯形分成两个什么图形?

设计说明通过动手操作学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分割和图形拼组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畅所欲言,分享收获!

五、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3、5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3

通过设计使学生体验具体的通,即透彻通晓、通达感应、形意相连,具有相对成熟的、全而的设计理念与风格。它不仅包含学生对书籍设计的主旨、意图、对象、方法、表现、工艺、材料以及流程等的熟悉与把握,还揉合了学生对书籍独立设计的主观思考、风格提炼、审关诉求、文化定位,及确立适合的设计手段和表现方式。由此,建立整体观念,实现创意、设计、制作的构型再造,挖掘艺术的多样化表现,调动图形、色彩、文字、肌理的视觉元素,更好地转化为精致的视觉语言,显示出书籍的抽象诉说与具体的设计符号元素的巧妙融合,这是书籍设计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另外,设计还需结合抽象的识,即个人的智慧、认知、感受、喜好、情趣、审美、内涵、文化等。它赋予书籍个性化和艺术性的情趣,突出文化气质和实用功能。同时,将人的情感和设计任务倾注其中,达到与读者的沟通与共享,实现情感与交流的认同。引导学生研究其所蕴含的艺术表现魅力,对设计文化底蕴的增强,视觉设计思维的开拓,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伴随着时展,受到民族共同心理、共同思维的制约,书籍设计应寻求形与意的结合,文与体的统一,通过特定的形式,传达出书籍设计教学特有的精神语义与文化内涵。早期的书籍设计课程教学多由教师先讲解课程内容,指定所要设计的书籍类别和名称,再由学生加以设计表现。这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大多是为了完成作业,设计流于形式和外表,缺少对书籍内容的通读和把握,尤其缺乏对书籍本身的喜爱和感情投入,以至于书籍的设计创意表达不够完整,甚至匾乏。本文结合书籍教学过程和设计思考,试图从整体意识、理念培养、能力提升、总结交流四个方而,探索书籍设计的教学意识和教学理念的创新实践,以供大家交流、借鉴。

在书籍设计的创新教育的探索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气息和精神力量,将之作为一种构型的再造,充分利用视觉元素的点、线、面之间的组合,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元,外来文化为补充,探索书籍设计的特质,这有助于保护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激发民族文化中的活跃因子。

整体意识贯穿设计,即进行书籍设计前期调研、初期方案推敲、过程草图调整、完成书籍装订、总结五个环节的总体统筹。在书籍设计讲授之前,教师根据对书籍设计课程的总结,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方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这不仅有利于正常教学的开展,还能及时补充新鲜内容和提供设计导向,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辽宁工业大学的书籍设计课程为72课时,每周12课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的灌输接受转为主动的自我学习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形成多向互动,如知识点分析学习、调研成果演讲、草图共同参与讲评。不断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为书籍的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帮助,还能不断纠偏和更正,是一种积极的实践形式,能够更好地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认识到书籍设计的丰富性与科学性。这类学习几乎覆盖了平而设计方向所有的基础课程,如造型基础(素描、色彩、创意色彩),形态构成(平而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及装饰基础、字体设计、图形创意、表现技法、版式设计、印刷工艺、创意基础理论、设计概论、中外美术史、美学等。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美学素养不断提高,设计意识不断成熟,设计手段不断增强,能够比较熟练地应用视觉传达的图形、色彩、文字等诸多元素进行设计,这为书籍设计的创意思考和选择设计形式提供了基础。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了解书籍设计的常见材料,如胶版纸、铜版纸、牛皮纸和各种压纹卡纸,还有木、竹、皮革、纺织品、金属皮等。了解印刷工艺,如纸而上光加工工艺和纸而装饰成型工艺,认识不同的肌理带来的不同触觉感受。上光包含了高光泽型和亚光泽型两种,还有过光油、过亚油、专金、专银、烫金等工艺。除此之外,还有凹凸压印、镂空、打孔、开窗等等。这些为书籍设计的创意转化和实物成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工艺保障,通过引导专业知识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的书籍设计实现从创意偶然到设计必然。

创新理念培养创是对事物的形式、表象、意念之更新完善新是事物的内容、本质、特征之提炼升华创与新是手段与理念的集合,是方法与目标的追求。在书籍的整体设计中,应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视野、立体化的视角进行审视,参与表达主题的内容提炼,及创意趣味、独特风格、特质精神、文化品位等方而的提升,使多样的艺术手段服务于主题内容,进而共同完成理念的抒发和凝聚。这是一个动态的、灵活的心路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强化专业素质,及时丰富基础素质教育内容,了解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其他艺术的相关内容。只有知识的不断健全,才有利于设计的形式和内容的完善。装帧设计不仅要反映书籍的文宇内容信息,还要概括出文宇的关键词意和书写情感,整体把握书籍的组织结构,提取相对统一的图形、色彩、文宇诸多要素,遵照适合的艺术规律,反映出书籍的文宇主题,形成书卷气息浓厚的情感表达。在书籍设计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挖掘出书籍本身的书卷气息和文化特质,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积极调动学生对书籍的认知和感受,突出主题设计的整体性、原创性、独特性、科学性、工艺性以及艺术性。如有教师引导一位学生对方文山所著的《方道文山流》进行创意再设计。要求这位学生首先对方文山本人以及词风进行调研、总结和归纳。引导其透过方文山的词,感受强烈的画而感与浓郁的东方风。灵活舞动的文宇,浪漫主义的抒情,曼妙动人的旋律,形成了扣人心扉的图画,仿佛思绪游历于仙境,还能感受到一个文化名人对传统诗词文化的积淀和热爱。这位学生从方文山的词风入手,提炼出东方风、浪漫主义、文化效应等关键词,作为设计贴入点,整理筛选出有关中国风的文化元素,如笔墨纸砚、楼台青花、绘画章法等,然后展开设计。最终,其以大度32开作为开本,裸脊装,整体风格统一、细节富有变化,颜色对比柔和,护封、封而、扉页、内页设计气呵成。尤其是封而设计,采用竖式构图,书名以楷书书写,还加入了汉字设计的解构重组,使书名生发出古典气息。另外,背景设计加入现代书法布局与装裱的构成形式,注重水墨的线而概括、图案整合,使诗书画印一体,实现巧妙有机的统一衔接。这些元素都与书籍的文字内容高度一致,相得益彰,并贯穿书籍始末,传达给读者浓重的中国文化气息。

实践能力提升。实践能力是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书籍设计课程教师们一直探索和思考如何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如课前的教师集体讨论,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印刷工艺实习课程的开设,企业师傅的指导。接着,开设书籍设计课程,为学生提供理论武装、能力提升、素质拓展、社会考察、校友示范,打通产、学、研三者的联系,使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学习、启发、思考、求知、创新,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专业活力和设计自信,有效地增强了专业实践能力,能够形成较高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这在就业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对下一届的在校大学生起到示范表率作用。书籍设计课程的互动教学和对已出版发行书籍的再设计探索,尤其是创意书籍的设计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深入感受设计的快乐和艰辛付出。一位学生的创意书籍设计为《儿童挂图》,创意来源于过去布制的信插结构形式,围绕1岁到2岁儿童的看图识宇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打破以往的纸制书籍形式,采用了信插的方式来表现儿童挂图,便于识别、学习、解读、更换、组合,根据学习的内容替换不同的小卡片,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另外,方便折叠、运输和整理,较好地体现了亲子教育的互动性。整体设计色彩华丽,可读、可识、可换、可折,功能齐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一针一线的缝制,倾注了自己对儿时生活的眷恋和回忆,在配图、组合、完善创意上实现着内心的关好意愿。这一实践,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对书籍设计的自信,反映出相对成熟的专业设计语言和积极主动的实践能力。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4

田颖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助教

【作者简介】

动画电影《恶童》场景设计动画场景教学是围绕动画场景制作需求展开的专门课程教学,是每位动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传统动画场景训练课题的设计较为固定,一般从基础造型训练开始,首先练习场景线稿勾勒,之后安排线稿上色进行色彩设计的训练,最后进行主题场景创作。传统动画场景课题训练将线稿勾勒与色彩设计分开进行,学习目标明确,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细化展开,同时遵循从简单基础训练到复杂主题创作的教学进度推进,方便学生领会与掌握。随着动画产业发展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艺术的教学过程也应当强调“创意”,枯燥乏味的训练并不能调动年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其学习动力。因此,上述传统的动画场景训练课题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动画作品场景创作与学习的要求,急需顺应时代需求进行调整。笔者结合高校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三个较为新颖的训练课题,以期对传统动画场景训练课题进行有效的改革探索实践。

一、盆景设计

盆景设计课题主要针对动画场景的布局展开训练,要求学生首先从整体出发,把所要设计的场景想象为一个缩小版的盆景,根据一定的主题设计出场景的全貌,在a4纸上以手绘的形式画出场景鸟瞰图,完成后选择场景的局部,绘制至少五种不同景别的场景效果图。如何设计出主题鲜明,具有卡通趣味的场景是本课题的重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容易入手且能够激发学生创作欲的主题供学生选择,如林中树屋、带仙气的房子、奇幻森林等,亦可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自由创作。课题的难点则是如何根据设计完成的鸟瞰图,进行不同景别的场景效果图制作,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的三维空间思维能力,能根据较为单一的视角结构绘制出不同视角的效果,同时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美感,在进行后半段不同景别效果图的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对之前的鸟瞰图进行细节上的丰富及必要的改动。在本课题推进的过程中,配合讲解构成场景的各种元素的绘制方法及不同景别下动画场景绘制技巧等知识点。

另外,本课题的训练可适当结合二维与三维的制图方法。场景鸟瞰图可利用手绘或二维平面绘图软件制作完成,之后利用三维软件对场景进行简单的模型建造,于是在进行景别选取时,可以为不同角度的场景提供透视效果的提示,有助于场景效果图绘制的准确性。当然,也可以利用雕塑缩小模型的方式替代三维软件建模,同样能够为多角度的效果图绘制提供方便。需要指出的是,利用三维的方式制作场景模型为取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看似是偷懒的学习方法,但笔者认为,这不但不会对学生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反而能够让其对三维空间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因为在利用三维软件或雕塑的方式建造模型时,需要学生对其所设计的场景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构思,从而加深学生对该场景不同角度透视的理解,并且,结合多样的形式进行场景设计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动画角色制造雕塑模型在如今动画制作过程中早已不是新鲜事,即使是三维软件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有许多动画工作室为角色、道具制作雕塑模型,方便其他动画制作者掌握角色、设计动作。因此对于动画初学者的高校学生而言,在学习场景时制作场景参考模型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色彩与风格

课题二强调动画场景效果图的色彩与风格方面的训练。针对二至三个场景线稿,要求学生依照这些线稿至少绘制出四种不同风格的场景效果图,并体现出一定的情感氛围,必要时可对所提供的线稿进行修改。四种风格场景效果图力求风格迥异、主题突出,表达出以下几种情感状态:热情奔放、孤单寂寞、浪漫温馨、紧张不安、阴郁伤感等。“如果能够为一部动画片绘制出成功的背景,会极大地提高观众的观赏体验,而且和音乐一样,可以为影片创作一种情感深度并提高整部作品的戏剧效果。”[1]因此,该课题旨在锻炼学生的图形设计能力,开发其动画美术设计风格绘制领域,避免同质化的动画场景造型设计,并通过色彩和图形的组合使场景传达出一定的情感。伴随课题的展开,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大量风格鲜明的场景设计图赏析,并较为深入地剖析场景图的氛围营造、情感传达、色彩、光影与风格设计。此外,在场景绘制方式上应当倡导多种方法的结合,如手绘结合电脑位图制作或电脑矢量图形制作等,鼓励学生根据主题创作出新颖的场景艺术风格。

·影视教育朱珠田颖颖:动画场景教学的训练课题设计三、综合训练之“我的一天”

课题三考察学生对场景设计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掌握情况,属于教师命题式综合训练,一般安排在教学进度的后期进行。学生以“我的一天”为主题,首先以文字的形式设计一段简单的动画情节并绘制分镜头画面10张,挑选其中5张完成具有一定精致度、风格独特而统一的场景效果图绘制。动画场景的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具有卡通风格的风景写生或风景创作,不应与环艺设计绘图的教学相混淆,不应偏离动画场景是为动画角色服务的场景创作主导思想。动画场景的教学也不能忽视“动因素”,“动画场景是发展的、变化的、多维的动态图像,而不是静态的、不变的、平面的固定画面。”[2]因此,课题三的训练讲求结合动画剧情的“动态”连续图像设计,不再是单纯的风景绘制,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其所设想的主人翁的需要和剧情的发展,去规划动画镜头中场景的变化与布局,完成场景效果图的绘制。“我的一天”中的“我”可以是学生自己,或是其他人类、动物等正常生物,也可以是怪物、怪兽等想象出的异类物种,甚至包括机器机械等没有生命的物体。总之,对于“我”的范围非常宽泛,这在教师布置命题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参考和提示。“一天”则强调“动因素”,不仅要求在画面中体现出随着时间而改变的情感和空间的变化,而且要体现出场景在清晨、午后等的光影、色彩变化。该综合练习的绘图方法应当采取手绘与电脑绘图相结合,注重软件绘图的掌握能力,画面效果具有一定美感,风格独特创新。

以上三个课题是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及多本经典场景教材、相关论文的研读总结得出,课题间具有衔接关系,从易至难、循序渐进,能够覆盖课程的知识点,并达到实践技能点的训练要求。由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和教师指导方法存在差异,同一课题的学习效果在不同课堂、不同学生间会有所不同,所以有必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题进行一定调整,并选择适合的引导手段。动画艺术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如若在课题训练的同时配合大量日常速写训练,对学生掌握动画场景表现技法和从事场景创作有促进作用。总而言之,从笔者按照上述课题的教学实践来看,这些课题的设计能够有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作态度,完成符合动画场景设计规范的作品,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进行专业的动画制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5

关键词:基础图案;写生;变形;想象力;创造力

图案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是最早唤起人类审美感知的艺术形式。图案课程能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学者常娜教授曾经指出:“图案问题是建立中国风格的艺术设计的一种重要问题。”《基础图案》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教学内容如果仅仅停留在训练装饰设计技能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探索培养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对自然形象的加工和变形是训练的一种手段,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认识能力和训练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基本原理,才能在任何专业中对任何具体设计进行变通。但是目前很多艺术设计院校仍然存在着轻视或忽视图案教学的现象,人为地造成了图案教学的薄弱和质量滑坡,严重影响或制约了专业设计水平的提高。

《基础图案》课程的教学内容有花卉、风景、动物、人物等,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强调技法的表现,讲究点、线、面的运用,使得《基础图案》课程的教学意义显得肤浅和单调,部分学生的作品平淡无生机,缺乏美感,甚至直接照搬和模仿。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对《基础图案》课程教学提出一些想法。

汲取传统图案精华是学习

《基础图案》课程的重要途径

新生事物总是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传统的东西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传统图案艺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特性和民族民间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各类视觉艺术门类潜在发展之动力。毕加索对于非洲原始民族民间图案的探究引发了立体派以至于整个现代主义艺术的诞生,应该说各民族优秀的传统图案装饰文化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艺术资源,例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的威严神秘和凶猛冷酷;汉代画像石形象生动有趣、造型古朴;魏晋南北朝的石窟、飞天图形;唐代的唐三彩、宝相花;清代的青花瓷等各个朝代丰富的装饰样式和面貌;还有广为流传的民间剪纸、木版年画、皮影、蓝印花布等朴素自然、活泼亲切的民间艺术,以寓意、象征、夸张等手法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其中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条理与重复等形式法则,也有太极形、米字形、九宫格等构图法则。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对传统图案纹样和组织结构的学习和临摹,指导学生掌握图案构成的规律和法则,并根据其形式规律创作新的图案;更要引导学生将传统图案艺术结合到《基础图案》课程教学的思考方案设计中去,设计出具有时代性和个性的图案,学习传统图案不能单纯地拷贝或者简单地挪用,而是要认识和了解传统图案,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和改造传统图案,让传统图案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运用中国传统图案艺术中提供的丰富的设计元素,如龙、凤、虎等图形,使作品既有传统的文化特色,又有时代精神,成为现代图案设计的主流。因此,只有在深入领悟了传统图形的艺术精华之后,才能在现代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设计出属于我们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现代图形。

写生与变形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大自然是美的,也是艺术的源泉,这是因为大自然中蕴藏着自然的创造魅力和合理而完美的结构、丰富而奇特的美的形式。科学家把研究触角深入到大自然之中,创立了仿生学,而图案也是以自然作品作为图案灵感启发的源点,产生了写生变化。

首先是写生,通过写生收集资料,仔细观察所要描绘的自然形象,从不同角度的写生可以得到不同的形体特征,从中加以总结,就可为图案变化打好基础。如一片叶子、一个花瓣或者一根羽毛,它们的许多纹理都可以作为图案变化的资料。写生和图案教学在教学模式中的关系是,生活和大自然是图案的源泉,写生是图案的基础,通过写生训练提高学生的变化能力,抓住对象的特征,选择最动人的姿态、最适宜的角度进行描写;通过写生使学生养成深入观察、反复练习的习惯。

其次是变化,也就是用装饰的艺术语言对写生所得的自然形象进行加工和美化,经过一定的艺术处理,把自然形象变化成装饰图形,使之便于生产和制作的变化,是图案教学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关系图案学习者的设计思维培养,更与设计实践工作的创新性相吻合。因此,如何进行变化就成了图案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形态的变形是建立在人的感情思维之上,而建立在感情之上的感性印象也是造型的思维起点。从具象形态到抽象形态的变形,是抓住具象形态的总体特征进行提炼、归纳、简化,比如梅花的花瓣特征略圆,可将它夸张成圆形的花瓣,而桃花花瓣酷似梅花,但呈长形,于是可夸张成尖长形。在图案艺术中要提炼大自然,使形象刻画得更典型、更精美,加上丰富、巧合、结合等变形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创作的图案锦上添花,富有韵味。

注重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在形象思维的设计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图案设计要有形象思维,用形象来创造,就必须通过想象来实现。别林斯基曾说:“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想象力”。以年画《八仙上寿》为例,丰富的民间美术在画面组合上表现为自由时空的组合方式。画面上有上古的李铁拐,汉代的汉钟离,唐时的吕洞宾、韩湘子、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宋代的曹国舅等八位不同时代的仙人,把时代跨度如此之大的八个神话人物搬到一幅画里,按照西方的写实主义思路,八仙上寿不合逻辑,但正是这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艺术语言,恰恰体现了民间美术独特的想象力。这幅年画里除了用众仙家上寿这一立意表征和祝颂寿诞者福寿绵长之外,还内含男女老少、富贵贫贱诸家齐贺的用心。可见,想象不但可以描绘看到的,还能描绘心里所感受的,这就是艺术想象力为设计所带来的无限生命。每个人都有想象力,但并非每个人都具有把理想、观念、精神用想象的思维转化为视觉图案的能力,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与意念形象化、视觉化,这是创意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

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进度的情况,多向学生展示一些成功的图案设计,多向学生提供一些设计素材,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尽快跨过初学者进行基础图案设计时不知从何下手这一关。对于设计者来说,把自然原形通过想象力创作出图案这个过程,既是介于人与自然之间取得平衡的一种关系,也是人的创造走向丰富过程的反映,缺乏想象力必然无法产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设计出的图案必然陷入雷同、僵化,必然成为拼拼凑凑,被手法和法则框死的毫无意义的图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基础图案》课程教学中,对传统图案的汲取与借鉴是学习《基础图案》的重要途径,写生与变形则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要灵活合理地运用变形的手法,将形式美的法则贯穿于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6

关键词:网络课程建设机械基础

1 引言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它是远程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远程教学的基本单元。网络课程首先应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设计,配合动态演示、视频图象、实验、典型例题、解题思路分析、问题讨论、测验等教学环节,强调实现交互式学习功能,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其次,网络课程应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网络课程应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利用人机交互功能和导航图实现指导性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件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2 网络课程技术研究

2.1 系统设计技术

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和其他学科的网络课程有所不同,图形较多,文字较少,主要表现在:(1)课程涉及空间几何问题,常常需要从多个视图来描述实体,培养空间想象力。由于对图形要提供精确绘图,因此要求提供功能强大的图形处理平台;(2)师生之间交流不能采用传统方式,必须辅助图形(甚至动画)进行说明;(3)作业和试题多为主观性作图题,若采用人工批改,教师批改难度较大,效率不高。

本项目作为一个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依托现有的军网环境,利用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相关技术,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的网上虚拟辅助教学系统。该系统通过网络把教学信息传给每个学员,学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来进行学习和接受信息,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可引导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通过网络上的电子题库和自动评价系统,可使学生及时得到有关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得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支撑网络教学系统的物质基础就是一个实际的计算机网络,由接入模块、交换模块、服务器模块、网络管理模块、课件制作与开发模块构成。其中,接入模块和交换模块均依托军网的现有设备解决,接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和教师能够以多种方式访问网络资源,从而达到教学或学习的目的,其主要设备是路由器和访问服务器,交换模块是整个网络连接与传输的核心,主要的设备有主干交换机、分支集线器和连接各模块的网络电缆,由它们组成整个骨干网络。服务器模块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储存、,它们是对外提供教学与信息服务主要实体,包括weB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服务器、DnS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由机械CaD实验室现有的服务器承担。网络管理模块主要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运行性能的监测、故障的预警和诊断等。课件制作与开发模块主要是开发、维护网上的教学内容与教育资源,以实现教育信息的不断更新与丰富。

2.2 系统开发环境

在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初步分析后,接着就要考虑选择合适的系统开发环境。既要考虑动态网站的开发技术,还要考虑支撑动态网站的数据库系统以及数据库访问技术。JSp技术是基于JavaServlet以及整个Java体系的web开发技术。在传统的网页(.html,.htm文件)中加入Java程序片(Seriplet)和JSp标记(tag),即可构成一个常规的JSp网页。JSp就是Java,它可实现一处编写随处运行,具有多平台系统支持、强大的可伸缩性等特点。

JSp运行和开发环境较为复杂,一般包括浏览器、数据库、操作系统、web服务器、Servlet/JSp引擎。另外,在JSp中将使用JDBC来访问数据库。JDBC是一种规范,它让各数据库厂商为Java程序员提供标准的数据库访问类和接口,这样就使得独立于DBmS的Java应用程序的开发工具和产品成为可能。

2.3 图形处理相关

图形处理平台是该系统实现的基础。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离不开图形。主要表现在: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主要研究空间几何问题、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及应用计算机进行图形处理的技术。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许多图形讲述零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受力分析,所以要求精确的比例与尺寸,而非象示意图那样的“点到为止”。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由于图形文件很多,所以也要考虑图形的存储容量大小,减小存储空间。这点对于网络数据传输尤其重要。

autoCaD软件很好的满足了上述要求。autoCaD软件对用户和开发商高度开放,允许用户在更深层次上全方位对其实用化。可以利用编程语言对其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机械设计需要。因此系统可以选用autoCaD软件作为图形处理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数据库驱动网站的网络文件是在访问者发出请求后才生成的,它经历了数据库查询、数据输出和在特定区域进行显示这一系列的过程。当改变了数据库中的数据,网站的内容也就随之改变。这里,在数据库mSSQLServer2000中主要使用表,触发器和存储过程来实现数据库设计。

2.4 系统设计安全性

作为一个在网上运行的系统,必须要考虑网络系统和数据安全。安全问题涉及面广,但不安全因素主要集中在网络传播介质及网络协议、密码系统和主机操作系统的缺陷上。除了需要对服务器重点保护之外,另外需要必须经常进行备份。备份不仅在网络系统硬件故障或人为失误时起到保护作用,也在入侵者非授权访问或对网络攻击及破坏数据完整性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亦是系统灾难恢复的前提之一。

可以用权限分配方法对人员进行管理。网站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如何进行身份验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对登录用户进行权限划分,分为管理员(系统管理)、教师(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试题维护、学生(只允许观看课件、习题练习、考试)对系统口令加密后再存入数据库,按照动态功能视图实现权限划分。另外,也可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即采用适当的硬件,建立虚拟专用网络Vpn,在此基础上开发配套软件,采用数字签名、密钥交换,认证中心等技术,来保证网上信息的安全可靠。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7

【关键词】教育技术;选修课;数据库设计;导航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3-0104-03

在2005年北京工业大学深化学分制改革、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快选修课建设、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积极为学校本科生开设教育技术类选修课。至今有8名教师先后参与开设过5门课程,并己连续开展14个学期,学生达数千人。课程的开设既丰富了校选课的范围,又促进了本单位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目前的视频编辑、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三门常态化课程具有共同的“三结合”的特点,即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是基础知识与操作)、技术与艺术结合(载体是案例)、创意与设计结合(产品是学生作品)。根据课程特点,为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支持基于网络的任务式学习和自主学习、辅助常规课堂教学,实现基于课件、案例、教学视频、扩展资料、随堂练习、常见问题汇总和优秀作品展示内容的自主学习及任务驱动学习,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研发了多课程教学资源共享与管理平台。

一、系统设计

1.前、后台设计

前台功能:前台显示课程列表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课件、案例、视频、资料、常见问题、学生作品等。学生通过课程列表选择课程,根据内容导航浏览课程内容,并能够基于内容检索信息,便于查找资料。用例图如图1所示。

后台管理:主要实现教师用户对课程列表、课程内容导航菜单和内容的统一管理,后台包括登录与退出模块、课程管理模块、导航菜单管理模块和资源上传模块。例图如图2所示。

(1)登录与退出模块

登录模块用于验证课程管理的教师身份,验证通过后跳转到课程管理页面,用户的登录状态在整个Session范围内有效。退出模块则是撤销用户登录状态信息,释放相应资源,并返回登录界面。

(2)课程管理模块

通过课程管理模块,教师管理多门课程信息。服务器接收JavaScript脚本作业流后,将其解释成相应数据操作,并通过Jdbc数据库连接引擎,完成对课程信息的增、删、改操作,实现对课程信息的管理。

导航菜单编辑模块的设计适应课程内容的动态变化需求,教师能够实时更新课程内容、调整导航菜单。课程内容导航菜单以树状结构形式直观显示,便于对应实现一级和二级菜单的增、删、改操作管理。

(4)上传管理模块

通过上传管理模块,教师进行课程内容更新、上传课件、案例、作业、作品、常见问题等。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中共设计了四个数据表,即课程信息表、教师用户信息表、导航菜单信息表和页面信息表。其中后两个表设计如表1、2所示。

3.技术路线和部署环境

平台采用Browser/webServer/Database的三层体系结构、Struts框架和基于mVC的设计模式,如图3所示。通过数据分离及其表示、分离逻辑控制和表现界面,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增加代码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iBm2950中(内存16G,硬盘410G,操作系统为Solans10),应用服务器软件使用tomcat5.5+apache2.2.10,数据库软件采用SQLServer2008。

二、导航模块的分析与实现

1.导航菜单生成模块

本模块用于根据多门课程的需要构建课程导航菜单。服务器通读取数据库中的存储数据后,通过前台Jsp页面生成Div嵌套结构的导航菜单,并将其转换成Html标签语言返回到客户端。

导航菜单结构的生成以及菜单结构到标签语言的转换是本模块设计所涉及的技术难点。在设计中通过充分利用Java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采用两个步骤来实现导航菜单。第一步,构建导航菜单数据结构,将数据库的表中数据转换成标准数据接口的数据;第二步,菜单结构到标签语言的转换模块是从标准数据接口中获取数据转换成Html标签语言,返回到客户端。这样的设计结构有利于系统的扩展,当数据库表中数据形式有变动时不需要更改上层的转换模块,当菜单的表现形式发生改变时也不需要更改底层数据。导航菜单生成过程和模块结构如图4、5所示。

在本模块中,由JavaScript呈现前台可编辑的数据表格和导航菜单,将操作转变为作业流形式提交到服务器,服务器端接收作业流,解析数据操作命令,并对数据库执行操作。结构如图6所示。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8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12-02

analysisonteachingReformontheBasicofarchitectureDesign

LiXiangjie

(thearchitectureDepartmentofDalianUniversityinstituteofarchitectureandengineering,DalianLiaoning,China116622)

abstract:inviewofthesignificancesofthebasicofarchitecturedesigninthestudyofarchitecture.itgivesthoroughanalysison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problemsinthebasicofarchitecturedesignwhichareexitinginthelocaluniversity.andbasedontheexperiencesofotherdomesticuniversities,theteachingidea,teachingcontentandteachingmethodwerediscussedandattempted.Changingthetraditionalteachingconcept,integratingtheteachingcontentandupdatingteachingmethodsarediscussed.theideaof“threeinone”wasrealizedinteachingpractice.theabilityofmanipulative,observation,thinkingandlanguageexpressionwereexperienced.andthekeyideasofthefuturereformareputforwardinthetext.

Keywords:teachingReform;teachingmethods;teachingContent;teachingmethod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入门课程,肩负着对初学者的启蒙教育,是整个建筑学科的奠基石,该课程的教育质量对后续课程的展开和对未来建筑师的职业生涯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探索对整个建筑学科意义重大,对于办学时间较短的地方性大学来说,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1当前的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大连大学是一所地方大学,从2000年开始设置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上沿袭了我国早期的传统学院派建筑学教育模式,与我国其他院校的建筑学专业相比,办学时间短,资历较浅,经验不足,教学设备和师资匮乏。就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来说,虽然近几年一直在不断的改进、调整,但是目前还存在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

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体会和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表现比较突出:(1)学生美术功底薄弱。大部分学生的入学前没有受过美术训练,入学后对图形和立体空间感的培养非常艰难,同时对建筑美学的理解也有困难。(2)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很多学生往往是为了完成作业而被动的去做作业,这样的状况就使得训练的意义和目的很难达到,学生自身也会感到疲惫不堪,觉得任务繁重。(3)学完的内容不能融会贯通。笔者在二年级和四年级的设计课程教学中发现,很多在一年级训练过的内容在后续课程中没有起到相应的铺垫作用。比如,二年级的课程设计在图面表现阶段,很多学生不会或者忘记一年级训练过的绘图技法和表现手法,图面效果反倒不如一年级的作业。(4)缺乏对专业的整体上的概念性认识。二年级或者高年级阶段依然会出现基本概念不清楚、相关知识匮乏的现象。比如,不能正确的绘制建筑方案的剖面图,不能了解当前的建筑设计动态,相关知识的涉足非常有限,等等。(5)思维模式上单一。很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以上的问题,究其原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的因素,比如美术基础、个人领悟能力、兴趣爱好,等等。二是教学环节上的因素,这是本文重点要探讨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学思想上注重技法技能等基本功培养,轻视理论教学和思维模式训练。(2)教学方法上保守传统,缺少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3)教学内容上是片段性的,各个作业之间的联系不明显或者缺失,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基于以上三点,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在大量调查与分析学外校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从作业内容设计上着手,改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设想,努力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2教学思路的改革

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学感觉和绘图表达技能,作业设置以技法、技能训练为主。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现基本功和动手能力,但是不利于建立整体的建筑概念和思维模式,与后续课程的联系不明确。我校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基本上属于这种培养模式。当代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根据笔者对当前国内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许多院校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都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重视思维模式的培养,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基于笔者所在学校的现状,在教学思路上既要延续传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又要注重思维模式的培养。由此,新的教学思路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此为核心,展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整合,使整个教学环节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贯性和开放性。作业设置以各种形式分析、建构为主,重视思维过程和最终的图面效果。围绕每个作业的课题设置展开理论知识引导、基本功训练和思维训练“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立体式的、开放式的、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四个角度进行训练,旨在改善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顺利的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这种教学理念秉承了传统教学中对基本功训练的重视,顺应了当前对创造性的需求,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国内很多高校都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教学改革和研究,以这些研究为借鉴和参考,基于我校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如下的改革措施。

3.1整合与分解教学内容

整合与分解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手法。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归纳和整合,将两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单元――认知、技法和思维。每个单元有自己的侧重点,认知单元侧重美学的培养,技法单元侧重绘图表现能力的培养,思维单元侧重创造性、系统性和发散性思维模式的培养。同时这些侧重点在三个单元之间也是相互交叉的,比如,在技法单元,除了强调培养绘图表现等基本功,还要训练构图能力,这其中就包含了美学培养和思维培养。单元里的每个作业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手段和方法,同时,单元里的作业是具有可选性的,每个作业至少有两个题目可供选择。这种整合与归纳使得教学内容形成一种模式,具备了整体性、系统性和开放性。

其次,在整合形成的大框架下,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与细化。每个单元里的每个作业内容也分为三个模块――理论知识、技法训练和思维训练,能力训练上包含四个方面――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语言表达和思考分析,这些训练内容是伴随每个作业的全过程。比如,室内空间测绘表达这个作业,涉及的理论知识包括人体工程学、美学原则、空间限定方法和测绘知识等,这些内容分解到作业进行中的前、中、后三个过程,前期讲授测绘知识,中期讲授人体工程学、空间限定方法,后期讲授美学原则;技法训练体现在图面绘制和表现上,包括前期的徒手表现和后期的工具制图表现;思维训练体现在对现实空间提出质疑和解决方案。学生通过如此的教学训练会形成整体的、立体的建筑感受,学会思考方法,并且在理论知识方面有所积累。

3.2改进理论知识教学

建筑设计基础课的教学成果主要通过作业展现出来,教学活动中往往容易忽略理论知识的现象。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涉及到的基础理论知识非常广泛,如建筑历史、美学原则、材料知识、结构知识、设计方法,等等,这些理论知识贯穿于每个作业当中。有的理论知识会在后续课程中专门学习,如建筑历史,但这些知识在做某些作业(如建筑认知)时会涉及到;有的理论知识贯穿于建筑学专业的整个过程,如美学原理,但是这些知识没有专门的后续理论课程来讲授。以上这两种理论知识都要在设计基础阶段有所涉及,形成一个全局性的、系统性的、辩证性的认识,从而有效的指导每个作业的顺利展开,同时拓展知识面域,为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基础。换言之,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表现出来的形式和成果是感性的,但是理性思维在背后支撑着外在的表象。加强本阶段理论知识的教育,不同于专门的理论课程教育,而是结合每个具体的课题来进行,用来指导每个设计题目,支撑每个设计构思,注重的是横向展开理论知识的广度,而不强调深度的学习。

3.3实施阶段性控制和总结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内容包含十二个主题,分别在两个学期分阶段进行。根据每个课题的教学目标和时间安排,将目标分解细化到每次课程,根据这些目标实施教学、总结和评价,利用评价结果来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本课程划分为两个层次的阶段――分步单个作业完成阶段和单元阶段。在单个作业完成阶段,进行成果评定,指出该课题训练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找出不足的原因,并且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进行修补。在单元阶段,通过各个作业成果综合比对,进行动态追踪和纵向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调动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同时也认识到不足的方面,以此作为改进、调整的动力。比如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空间构成这个单元,这三个作业的训练内容是连贯的,从二维的平面形式美感到三维的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美感训练,其中的美学原则、构成要素、构成手法基本都是形同或相似的,难易程度是渐进的,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能创造从平面到空间的抽象美。每个作业完成之后进行评价,进行横向比较,总结优点和不足,包括图面效果和设计过程,每个学生要将总结的内容记录下来,并且不足的地方要给出改进措施,不合格的要进行返图。当三大构成作业全部完成之后,进行个体的纵向比较和整体上的阶段性横向比较,目的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自己和别人的进步,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相互交流的动力;另一方面是通过总结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将片段性的内容整合形成整体概念,从而加深理解,加强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通过两个层次阶段的不断总结和分析,随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体现了开放动态的教学思路。

4结语

建筑设计基础课是建筑学专业的奠基石,对于地方性历史较短的建筑学科来说,基于以上方面的课程改革还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还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专职教师,优化教师结构;其次,加强配套设施改革,提高教学技术手段;再次,加强美术课的改革,提高学生美学修养;最后,教学体系还需要完善和细化,要具体到课题的制定、实施和教学设计。

诚然,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根据具体情况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和调整,才能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许勇铁.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建筑,2008(12):128-130.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熟练运用广联达软件正确计算工程量,并进行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我院从08年开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时间为两周,学分为2学分。从对历届毕业生反馈信息看,识读施工图并进行工程量的计算是所有从事造价员岗位的毕业生的最基本的技能,而这恰恰是同学们的薄弱环节,不知道如何把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岗位要求快速对接,拿到图纸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怎样提高学生们的识图能力和计算工程造价的水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建筑类高职的专业骨干课程,我院建筑工程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为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广泛开展企业调研,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改革中来。利用辽宁省工程造价行业广泛使用的广联达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根据图纸进行真题真做,最总形成工程造价文件。实训是建筑类高职高专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计量与计价理论课的兴趣,是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有利保证。我院开设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训,主要是利用广联达图形算量软件、钢筋抽样软件和计价软件进行计量与计价工作。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熟练运用广联达软件正确计算工程量,并进行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我院从08年开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时间为两周,学分为2学分。从对历届毕业生反馈信息看,识读施工图并进行工程量的计算是所有从事造价员岗位的毕业生的最基本的技能,而这恰恰是同学们的薄弱环节,不知道如何把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岗位要求快速对接,拿到图纸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怎样提高学生们的识图能力和计算工程造价的水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实际工程图纸使学生熟练掌握预算软件的操作方法、步骤及技巧,能够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及预算软件应用等课程中的重要知识有效结合起来。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图纸数据完成图形算量软件中基础、柱、梁、板、门窗、过梁等构件的绘制并汇总计算工图形程量。

2、运用图纸数据完成钢筋算量软件中基础、柱、梁、板、门窗、过梁等构件的绘制并汇总计算钢筋工程量。

3、运用图形算量软件、钢筋算量软件所得到的工程量,编制清单并运用计价软件进行计价。

(三)素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业社会责任的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及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的优良品质。

二、课程实训周的内容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建筑类相关专业的骨干课程,它包含理论教学环节,又要有实践环节作为支撑。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正真掌握相关知识,具备相应技能。通过理论教学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计算工程量、套定额、组合综合单价等能力。课程实训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建筑工程概预算知识的系统掌握。我们采用的图纸为一个三层的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具体内容及时间安排见表格。

本实训课程按项目法进行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项目,具体课程设计见下表。

项目一:图形算量软件操作

项目二:钢筋计算软件

项目三:计价软件

通过两周的实训,使学生具有较熟练操作广联达软件的能力,达到造价员的能力目标。

三、实训周质量保证模式

建筑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了满足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期望,保证课程实训周的总体质量尤为重要。《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训周在教学实践中建立并实施一套适合的运行模式,明显提升了实训课的整体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监理完备的资料库

实训周需要的资料有工程图纸、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图集等资料。经软件公司推荐,我院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选定4套图纸作为实训周的基础资料。机房配备了60台电脑,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并配备了正版广联达整体解决方案,配有加密锁。相关工具书等能满足2个班同时做课程实训的要求,初步建立了本课程实训的资料库。

(二)分项目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实训在机房进行,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分为“图形算量软件应用”、“钢筋算量软件应用”和“计价软件应用”三个项目进行。教师先演示基本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纸进行练习。并再发一套图纸做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还可得到第三套图纸,做到了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师在旁边指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其软件操作技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三)强化实训周纪律管理

良好的组织纪律是保证实训周顺利进行的前提,我院实训周对学生的管理采取自律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效果较为理想。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学生较重视这个掌握专业技能的机会,能够自觉的遵守纪律,保证出勤。但为了督促个别组织性纪律性差、甘于落后的学生,实施指导老师点名,督导老师抽查等手段,强制学生到机房接受指导。并使用机房的教室管理系统,让学生把每节课完成的项目行进提交,既督促学生出勤,在一定程度上又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四)要求学生做实训总结

实训周完成的同时,要求学生将实训周过程中的体会、收获等用文字记录下来,自拟题目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大部分同学能够从头到尾系统的梳理实训周获得的知识,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指导老师也能从学生的总结中体会学生的动态,为下届课程实训周的指导工作积累经验。

(五)量化实训周成绩评定标准

实训周成绩评定标准为:

纪律及表现占15%;

利用工程造价软件绘制的图形占50%;

书面总结占15%;

工程量清单占20%。学生按照成绩标准先自评,指导老师再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

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总结篇10

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下,网络的应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是作为一种全民的娱乐基础,更是一种重要的商业渠道,当前国家支持互联网发展,并且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在这样一种的新的经济形态下诞生了很多新的行业,新的品牌,也有很多传统品牌面临着转型,为了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对品牌的标志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标志的设计逐渐趋于动态化。

标志设计的动态化

标志是品牌的核心组成部分,标志设计的变化趋势很大程度取决于品牌的特性,品牌的内涵就是标志设计的根源,从现代品牌的发展探寻标志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标志设计越来越“动态”,然而动是相对于静而言,标志设计由静到动的变化体现在以下:

第一,标志图形的动态化。传统的标志设计以图形的造型为主,现代的标志设计则以图形的运用为主,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过去对于标志的理解停留在“只是一个静止的图形”,设计者对于标志的设计也停留在“如何做好一个图形”,注重标志的点线面的设计元素;注重标志的文字和图形的设计表现形式;注重标志所指和能指统一的符号性;注重标志的色彩含义及搭配,普遍认为好的图形就等于好的标志。过去有很多好的图形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如耐克、李宁、可口可乐(麦当劳)、百事可乐(肯德基)、奔驰等这些上个世纪快炙人口的品牌,他们的标志图形简洁明了,识别度高,深入消费者心,是传统意义上的好标志,但是这样的标志就像是品牌的烙印,在使用过程中缺少变化,在不同环境下使用时标志图形一成不变,仅仅是让人记住了该品牌然而并没有通过标志让消费群体产生对其品牌内涵的理解并认同,甚至没有达到让受众认识该品牌性质特点的作用,时间长了也会造成消费者的审美疲劳。相对于过去的标志设计现代标志的改变显而易见,标志所呈现的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固定的图形,而是一组图形或者是一个可变的图形,这种变化不是传统意义上标志的辅助形设计(在标志图形上做简单的变化和提取),而是根据标志所服务的对象的特点进行整体、系统的变化。标志是依托企业、品牌、机构或者是活动而存在的,也是整体视觉形象的一个部分,因此现代标志的设计不再把标志作为一个孤立的图形来设计,不再只是一个静止的图形,而是通过标志的应用与品牌发生联系,更好的展现品牌的差异性,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也更倾向于标志在应用中变化的过程。谷歌Doodle就是一个通过变化标志来纪念特定节日而引起受众关注的很好的例子,谷歌Doodle会针对重大节日、纪念日以及重要人物诞辰在谷歌的原始静态标志上加入图形或者动画的设计,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图形变化,但是万变不离“Google”,在图形的设计上都是以组成“Google”的拉丁字母为变形基础,这种系统有序的标志变化让谷歌Doodle成为可以诱惑用户访问一个网站和系统的办法,备受期待。第二,标志传播媒介的改变。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品牌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的传播行为较为单一,即通过固定的渠道向普遍的消费群体传播信息,而网络传播的传播方式更为多样,标志的传播媒介也由传统的纸质媒介、电视媒介转向手机媒介,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之后,手机、平板成为了消费群体使用频率较高的移动终端,线上品牌层出不穷,频繁的出现在消费者的视线中,很多传统的品牌也开启了线上销售模式,标志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平面,现如今更多的活跃于网页、手机,甚至是智能手表,标志传播媒介的改变势必会让我们因此而面临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觉动态世界。近期谷歌宣布启用的全新标志就是为了更好的适用不同的媒体终端。谷歌新标志除了在字体上做了变动之外,还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如四色的谷歌话筒图标,四色的谷歌圆点和的四色组成的谷歌“G”字图标,这些改变都是针对现在多样不同的屏幕特点来设计的,新元素更有利于用户识别并与谷歌进行互动。谷歌标志的更换以媒介的改变为基础,体现了标志传播媒介智能化和标志动态化的结合。第三,标志设计的动态化是一种发展趋势,这也包含了标志的多样化呈现,以概念为主的标志设计就突破了“标志只是一种视觉语言”的界限。在“希拉里重塑2016年竞选总统的个人品牌”案例中,5天时间设计团队用希拉里的声音和脸塑造了一个标志,设计师Shelton说道:“我们不想让这次的作品被称为一个Logo,这并非是因为一个标志不能代表希拉里,而是因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系统和一个声音来代表希拉里的品牌形象。"标志的不确定性也正是未来标志设计的魅力所在。

标志设计教学的现状

从标志设计的动态化发展趋势我们反观标志设计教学,后方的教学和前沿的设计存在一些差距。标志设计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不仅要做好一个图形,还要有品牌的全局观念,对后续专业课程来说尤为重要,而目前学校的标志设计教学模式并没有很好的发挥该课程的优势和特点,也无法引导学生更好的走向市场。第一,标志设计的教学模式重形式,轻概念。在现阶段的标志设计的教学还停留在为品牌寻找“象征图案”的基础阶段,以解决标志的图形形式感为重点教学内容,继续沿用着过去的教学模式,以点线面,正负形的形式感为训练的重点,以掌握标志的一般规律和表现手法为目的,忽略标志设计的正真目的:即建立一整套的视觉形象,提高标志的识别度。因此,在标志设计教学中不应该把标志当做一个单一的、孤立的图形来设计,更要注重标志的灵活性和在使用过程中的多样性。罗纳德・莎士比亚(阿根廷DiseoShakespear工作室创始人)曾经说过“灵活性是标志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并可以帮助建立一整套的视觉形象。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志设计的高度识别性就是如此。”所以我们的标志设计课程应该注重时代精神,以一种新的标志设计理念适应现如今的多屏时代的需要以及符合即将面临的完全不同的视觉动态世界。第二,标志设计的课程设置问题。标志设计是平面设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承上启下,既让图形设计和字体设计等课程落到实处又是品牌形象设计课程的基础,但是通常标志设计课程的都以承上为主,从课程时间的安排和课程教学的标准看,缺少和后续的品牌形象设计等课程的关联性,无法适应标志设计的动态化趋势。其次,标志设计、CiS设计和品牌形象设计课程部分内容重叠。这三门课程的教学理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在标志设计课程中没有解决标志图形的应用变形问题,因此在后续的课程特别是课程练习中要对标志设计的内容进行补充,对课程进度有很大影响。

标志设计教学的改进方向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的课程教学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设计趋势才能更好的回馈社会更多的设计人才,在教学实践中找准落脚点,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第一,在标志设计的教学大纲中应该侧重标志设计的概念性问题,培养学生重视概念的思考模式,用动态的思维思考标志设计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一种适合现代标志设计发展趋势的设计思维方式。第二,与标志设计相关的课程也需做相应调整,在平面设计的专业基础课如图形设计、字体设计、三大构成等课程中解决学生图形设计的形式感问题,并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标志设计、CiS设计和品牌形象设计课程形成系统课程教学,在课程时间和教师的安排上一致,让学生由点及面对标志设计有整体的认识。

标志设计的动态化趋势是当下网络时代品牌形象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志不是单独存在,标志设计也不是单一而为,标志设计要跟上品牌的发展,满足品牌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标志设计一直都是动态的。在标志设计教学中同样需要保持一种动态教学,结合市场的设计需求进行教学大纲的设定,做相应的教学安排,而不是唯一的,一层不变的教学形式。总的说来,标志设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把一种动态的教学思维模式融入到课程教学以及对学生的培养中才让学生更好的学为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