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案十篇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案十篇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50:20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案篇1

 

德化县卫生健康局关于开展

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的实施方案

 

各医疗卫生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求,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进一步优化老年人就医环境,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对老年人就医予以优先,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促进我县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根据《泉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的实施方案》(泉卫老龄函〔2020〕30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推进医疗机构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完善医疗机构各项制度措施,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提供老年友善服务,解决老年人就医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助老美德,推动建设老年友好社会,确保实现2021年县医院,2022年县中医院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同时基层医疗机构2021年达到50%、2022年达到80%以上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工作目标。

二、适用范围

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参与。

三、建设内容

(一)老年友善环境

1.门急诊、住院病区配备有辅助移乘设备(如轮椅、平车等),

并方便取用;主出入口处有方便老年人上下车的临时停车区和安全标识;所有出入口、门、台阶、坡道、转弯处、轮椅坡道及信息标识系统等的设置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2.机构内标识醒目、简明、易懂,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3.机构内地面防滑、无反光。设计有无障碍卫生间,门宽应

当适宜轮椅进出。

4.适老性病房温馨整洁。病房中应当配有时钟和提示板,温、

湿度适中,家具稳固。

5.合理规划科室布局,根据老年病人就诊需求设立老年全科

诊疗科,方便老年病人就诊,减少因布局不合理导致病人往返奔波,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就诊效率,大力推行院内分级诊疗,让优质专家下沉到老年全科诊室,让信息化与智能化“多跑路”,实现老年人就诊“少跑腿”。

(二)老年友善文化

1.机构愿景或文化中有关心、关爱老年人,保障老年人权益,

维护老年人尊严等内容,形成尊老、爱老和孝老的老年友善文化氛围。

2.职工手册、行为守则等规范中有对老年人态度、行为和用

语等要求。医护人员能用尊敬的态度、易懂的语言文字或图片与患者、家属及其照护者沟通。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就医指导与健康宣教,应用老年人及其家属便于理解的方式进行服务信息的公示。向老年人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者服务,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老年友善长效管理

1.建立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

2.建立具有老年医学服务特点的技术规范和持续改进机制。

3.建立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知识、技能等教育、培训的长效机

制。

4.建立老年患者的双向转诊机制,形成医联体的协作管理模

式。

(四)老年友善诊疗服务

1.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完善电话、网络、现场预约等多种

挂号方式,畅通老年人预约挂号渠道。根据老年人患病特点和就医实际情况,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医联体的牵头医院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预留一定比例的预约号源,方便老年人通过基层医疗机构预约转诊就医。

2.优化服务流程,建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有专/兼职社会工作者承担老年人服务相关职责。挂号、收费等设有人工服务窗口及现金收费窗口,智能设备配有人工值守。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机构入口可通过增设老年患者“无健康码”通道、配备人员帮助老年人进行健康码查询等方式,协助没有手机或无法提供健康码的老年人通过手工填写流调表等方式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为老年患者就医提供方便。

3.县医院、中医院要设置老年全科诊室,试点开展“先全

科、后专科”的首诊模式。老年病人初诊先到全科诊室,经全科评估后进行全科就诊或再引导至相应的专科就诊,进行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治疗。老年全科诊疗设立综合慢性病管理制度,以老年慢性病主动筛查为特色,以多学科合作为基础,创新开展老年综合评估以及老年慢性病的预防、健康教育、管理和康复服务,对老年患者高风险因素给予早期识别与干预,保障医疗安全。中医医院要注重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康复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健康管理等服务。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实际,可通过签约、巡诊等多种

方式为确有需要的老年人开展上门诊疗、康复、照护等个性服务,

能够与上级医疗机构远程会诊,为老年人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5.注重对老年综合征、衰弱、失能、失智的评估与干预,开

展多学科合作诊疗,鼓励患者及其照护者参与照护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为患者提供具有老年特色和连续性的医疗照护服务,如用药咨询、营养干预、老年护理、急性医疗、中期照护、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等服务。

6.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高风险筛查,重点开展跌倒、肺栓塞、

误吸和坠床等项目,建立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高风险筛查后知情告知制度。

四、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进程,县卫健局成立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和工作职责附后)。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认识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健康权益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将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纳入各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工作。

(二)保证质量,狠抓落实。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制订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和具体措施,加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的协调和管理,建立工作考核、督导评价机制并做好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及时组织自查评估,确保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质量和进度,分年度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三)建立机制,务求实效。县医院、县中医院要加强老年医学科建设及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增强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各级医疗机构要以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自身管理,优化老年患者就医流程,改善老年患者就医环境,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老年患者看病就医满意度,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及照护需求。

各医疗卫生机构请于2021年1月30日前将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报县卫健局老龄健康股,每半年报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县卫健局老龄健康股联系人:宋志鹏,联系电话:23522694县卫健局医政医管股联系人:郑玉旺,联系电话:36334512

 

 

此页无正文

 

 

德化县卫生健康局

202年1月15日

 

 

  

 

 

附件:

德化县卫生健康局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

机构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和工作职责

 

一、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连 婷(卫健局党组书记、主任)

副组长:郑全良(卫健局党组成员、副书记)

林思燕(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苏仁河(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蒋丽萍(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登相(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 员:郑玉旺(卫健局医政医管股负责人)

陈惠玲(卫健局基层卫生健康股负责人)

林光彩(卫健局中医药管理股负责人)

宋志鹏(卫健局老龄健康股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卫健局老龄健康股,成员由医政医管股、中医药管理股、基层卫生健康股、老龄健康股抽调人员组成。

二、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县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的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督促、协调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各职能股室根据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内容承担相应工作职责。

医政医管股:负责指导、督促县医疗卫生机构落实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内容,牵头落实营造医疗机构老年友善环境,建设老年友善文化,建立健全老年友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老年友善诊疗服务水平。

中医药管理股:负责推进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治未病、康复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中医医疗机构老年友善诊疗服务水平。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案篇2

上海历来重视肝炎的防治工作,早在2011年就结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家庭医生制度的建设,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慢性肝炎患者签约管理工作。如何帮助肝炎病毒感染者、慢性肝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坚持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和健康行为方式,以改变或延缓疾病结局、有效改善感染者“配药难”“受歧视”和“经济负担重”等问题,一直是医疗卫生机构的共同目标。目前,全市已有12个试点社区(如表所示)可免费为慢性肝炎患者家庭提供体检、病程监测、转诊、疫苗接种、健康咨询和消毒指导等健康服务,帮助患者延缓病程、战胜病魔,上述试点社区的数量还将不断扩充。

肝炎患者社区管理工作刚启动的时候,很多病友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持怀疑态度。大家觉得治疗肝炎自然要靠大医院,社区能提供哪些服务呢?为了解答这些疑惑,我们编导了一部话剧《阳光总在风雨后》,在全市巡演了20场,邀请肝炎患者和他们的家人一起来观看,解释社区管理工作带来的实惠。几年来,已经有很多患者从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帮助。

故事1三年前,黄浦区的一位老病友通过参与“微电影”拍摄,实地体验了一次老西门社区患者管理和转诊治疗的全过程,期间瑞金医院感染科的专家团队为老先生进行了会诊,并调整了治疗方案。目前老先生病情稳定,一直参与黄浦区肝炎患者俱乐部的活动。

故事2两年前,徐汇区凌云社区组织患者俱乐部活动的时候,一位签约病友的丈夫感慨地表示,上海的社区服务真的很完善,当初妻子患病时他远在福建工作,一直担心妻子的病情和治疗,社区医生在他们全家最困惑无助的时候,给予了及时和准确的建议,避免了盲目就医。目前,这位病友的急性乙肝已经痊愈。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案篇3

今年全国“两会”,公众最关注哪些热点问题?日前,《中国经济周刊》、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和人民网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联合在人民网上开展调查。本次调查,涉及医疗改革、反腐倡廉、安全生产、灾后重建、社会保险等20个候选项、百余个具体问题。截至2月24日,投票总数已近40万张,留言数万条。针对人民网网友提出的最受关注的十大问题,《中国经济周刊》邀请专家进行了解读。

反腐倡廉

网友声音

反腐要靠群众监督,尤其是网络监督。

贪污受贿难查,因为都有关系网。要想抑制腐败,必须破除关系网。

向社会公开官员财产,加大对贪官的经济和刑罚的处罚力度;同时要拓宽举报渠道并切实保护举报人。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胡仙芝:

要做好反腐倡廉,首要的是重视权力的制约。要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对权力的运作进行严密设计,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制,确保权力在运行的同时受到有效的监督,在制度上防范腐败。其次要全面建立起行政问责制度,加大腐败惩治的力度。同时还要推行政务公开,强化社会监督。

医疗改革

网友声音

加大财政投入,实行收支两条线,保障医院的成本运转,保障医务人员的合理待遇,杜绝医院的经济利益追逐行为!

政府应加大对卫生的投入,不能让公立医院靠创收来养活自己,而应让公立医院成为平抑医疗价格上涨的主力军,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宝成:

目前政府正着手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

食品、药品安全

网友声音

严惩造假者及相关的监督部门。

食品监管体制不顺,应由农业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分段管理,工商和质监部门将相应监管职能移交食品药品监督部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钢明:

食品药品安全已经不是经济发展利益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道德和制度问题。现在让人揪心的是,连一些最应有公信责任的部门和机构都失责了,这让人们失去最基本的保障。建议国家在制定制度时,把老百姓的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相关部门要对食品、药品等的监管和处罚要更加严厉。

收入分配

网友声音

收入分配应当关注劳动价值和劳动价格严重背离的问题,改革30年的成果不应当只是企业领导的功劳。

贫富差距太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太小。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宝成:

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最为不满的社会议题,不仅影响到了人们对改革的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有效化解由此引发的社会纷争,政府对此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眼前最为紧要的措施就是着力提高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要在保持经济较快平稳增长的同时,为更多的低收入者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就业问题

网友声音

大学生就业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稳定,亟待解决!

就业形势严峻,个人应调整心态,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企业用人监督,坚决反对就业歧视。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胡仙芝:

就业问题已经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出台了投资重大项目带动就业实施更多的优惠政策,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等措施,加大就业。

环保问题

网友声音

现在我们不是治理污染,而是污染搬迁,市区不让污染了,就搬到郊区继续污染,责任在谁。

政府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我们不能为环境问题去交苦难性的学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钢明:

我国环保工作这几年进步很大,但依然存在很多严重的污染事件,一些还处于不透明状态。每次发生污染事件,某些地方总是在遮掩,实在遮挡不住了才公开,这样做非常不负责任。未来,环保公害事件一旦发生就要透明化,形成公共对其观测、监督甚至控制的良性循环,这样才能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

住房问题

网友声音

房子便宜了买得才多啊,降价是最好选择!为什么就不降呢?

说房价跌了,但好像百姓们没什么感觉,因为照样买不起。就凭现在的工资,30年也攒不出一套房子,该降价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钢明:

当前房地产已经成了经济矛盾中最为激烈、突出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是房价过高,很多老百姓基本的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降价幅度过大又有可能使整个房地产业出现崩溃,导致整个国家经济的下降和萧条。在这个两难关口,国家应该投入。政府可以从开发商那里收购高价房,然后再赔钱卖给老百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应该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能够担当责任、作出牺牲。

教育公平

网友声音

为什么北京的录取分数线比其他地方的低许多?

不能以牺牲德育及体育为代价片面追求分数。现行高考制度的选拔机制必须改革。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胡仙芝:

对于“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中央政府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法》,出台了在全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等,这些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保障了广大人民的教育权利。各地应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要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大力保障教育公平。

社会保险

网友声音

公务员也应参加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他们也是社会的劳动者,不能凌驾于老百姓之上搞特殊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才能稳定。

应该关注下岗职工的养老保险,不容易啊,辛辛苦苦几十年就被迫下岗,老来咋办?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宝成:

社会保险制度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是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窄、统筹城乡社会保险问题越来越紧迫、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压力增大、社会保险的政府财政投入水平偏低等。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利形势下,要继续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配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同时还要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险的政府投入力度。

司法公正

网友声音

执行难、申诉难,让人绝望。执行不了,法律何用?

建立网上法庭,解决上访问题。如果把案情暴露在阳光下,错案冤案能早日纠错……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胡仙芝: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基本完成的今天,法制和司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司法公正的期盼和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司法腐败的现象却也越来越突出。浙江省推出“诚信浙江”建设的行动、湖南推出“司法公正长沙行”专项监督行动,都充分说明司法公正成为我们社会转型和治理转型的关键要素,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责任政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案篇4

干部保健工作是门诊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军事斗争准备加速进行,各级首长工作节奏加快,公务繁忙,生活起居无规律,对医疗保健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始终把医疗保健安全放在首位,狠抓院前急救的组织、人员、设备和技术“四落实,提高了保健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成立由门诊部主任负总责的保健领导小组,选配业务精湛、经验丰富、医德高尚的医护人员从事干部保健工作。在每个医疗点及保健对象家中安装急救呼叫系统。加强与保健对象的感情交流,关注空巢、重病、行动不便的老干部,时刻关心爱护他们。

注重从生活上照顾好老干部,除每周2次巡诊外,遇到老干部有特殊情况或生病住院,随时走访及每周前往医院看望住院的老干部。着眼老干部“两高期”需求,坚持“门诊部、体系医院、家庭和自我保健“四位一体”的模式,不断更新充实保健设施器材,并配置“车载保健箱”、“便携式保健盒”预防出差在外,突发急症。根据夏季防疫工作需要,为机关干部、战士、职工上门发放灭蚊蝇药、防暑药品、电子灭蚊拍,定期组织人员对生活垃圾箱、机关干部午休房、首长宿舍院喷撒灭蚊蝇药物;组织炊事人员宣讲防食物中毒常识、进行健康查体并发放饮食行业上岗证等。

2狠抓规范管理,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能力

2.1建立规范的保障规章制度医疗保健工作无小事。针对保健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责任大的特点,门诊部制订和完善一系列适合首长保健和机关保障的规章制度,狠抓了巡诊,会诊,伴随保障,请示汇报,入出院接送,值班,交接班等制度的落实,严格保健工作流程,全方位有力保障了保健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

2.2扎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针对新形势下医疗保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对保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一是派出去,派人到军区总医院、省立医院、齐鲁医院、西南医院、西京医院等多所军内外医院进修学习,组织参加军区及地方组织的学习班。二是请进来,请上级医院专家到门诊部授课,讲授急、危、重病的救治技术和方法,特别是进行院前急救指导。三是多次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应急演练和岗位练兵,以提高门诊部的急诊急救能力。

2.3改善医疗保健条件对硬件设施进行了较大的投入,有效地改善了就医环境和诊疗条件,方便了保健对象就医。门诊部药品保障在总部规定的范围之外另增加117种,机关干部家属基本达到了病情所需不受限制。

3坚持防治结合,积极开展个体化医疗保健

3.1严格落实体检制度把每年的健康体检作为预防的第一道“关口”,坚持全面体检和重点复查相结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保健方案。干部体检率98%,保健对象体检率100%。

3.2注重保健对象的健康管理在日常保健工作中,为每一个保健对象建立了电子档案。对重点保健及部分特殊服务对象,根据每个人的病情,可能出现的危重情况,制订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抢救预案。对体检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实施追踪监测,定期邀请军内外专家到门诊部会诊、指导、授课,力争做到早期排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同时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和工作准备,提前采取预防干预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案篇5

她是顾健,是3年前因年龄原因从苏北人民医院副院长职位退下来的主任医师、教授,是一位温和、沉稳,微笑中既蕴含真诚、热情又迸发激情,能让人感到踏实、感到信任,能很快把温暖与希望传递给人们的女士。

顾健是血液病专家,扬州市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在治疗血栓与止血、恶性血液病诊治和干细胞移植、SLe诊断治疗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

2017年5月,在中华慈善总会举办的“友爱、友希望暨血友病关爱活动启动会”上,我听她讲,5年前她到扬州宝应县一个乡村看望一位血友病患者时的感受。

尽管她见过太多病人,与太多病魔打过交道;尽管她经历过太多世面,感受过太多人情冷暖,可当她走到扬州的一个乡村,当她走进那个血友病患者的家,当她看到眼前的一切,还是无法按捺自己急速的心跳,无法抑制自己如大山般沉重的心情,甚至禁不住流出心酸的泪水。

顾健眼前的小屋里,住着残疾的一位血友病患者和为他终日奔波、劳碌的父母、还有年迈的爷爷4口人。屋子里,靠墙摆放着两张简陋的床,床上没有一件像样的铺盖;屋内有一张方桌、一个长条板凳,再有的就是那位血友病患者的轮椅。这位全身的关节只有一个稍好一点的患者,只有靠轮椅才能行动。为了能活动,他能把轮椅摆弄得像玩魔方。

顾健说,他们一家吃饭时,这位患者坐在轮椅上,其他人通常要站着吃。因为屋子里没有可坐的地方。

顾健介绍,这位当年23岁的患者名叫苗文权。1岁多时,苗文权因为膝盖出血、疼痛被父母带到医院诊治,即被确诊为血友病甲型重症患者,轻微磕碰摩擦,皮下、关节就会造成出血。像我国大多数血友病患者一样,苗文权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这主要是因为那些年国家并没有把这种病的治疗纳入医保,而治疗的费用是多数家庭都无力承担的,更何况像苗文权这样农村家庭的孩子。从苗文权记事起,他的人生就伴随着无数次的出血和无休止的剧烈疼痛。皮下、关节反复出血使他肌肉萎缩、导致关节粘连,令他无法再直立行走,只能靠轮椅活动,造成了终生的残疾。

苗文权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尤其喜欢读书写作。上小学时,他的作文就多次获得满分。但给他造成巨大痛苦的血友病,使他根本无法正常上学,终因病缺课无数,初中没有读完就辍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读书、学习,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苗文权自学办公室自动化软件、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等各种知识,成为了一名网络公司远程客服人员,每月能有两千元左右的收入。与此同时,他还坚持进行文学创作,写了大量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23岁的苗文权,已经在“榕树下”文学原创网站有了个人的文集。然而,病痛依旧无情地折磨着他。每当关节出血时,他都疼痛难忍,不但做不成事,甚至常常无法入眠。他每月收入的两千元钱,根本买不了治疗他这种病,防止关节出血的昂F的药物。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杜冷丁”“吗啡”可以止痛,而且只有几毛钱一支。为了能减轻疼痛的折磨,为了能工作和入眠,他便想方设法买“杜冷丁”“吗啡”止痛,最多一天要用8支这类。这种药只能一时麻痹他疼痛的神经,却不能阻止关节出血。所以,他关节依旧会出血,也依旧会越来越严重地残疾下去。而且,还造成了药物依赖,成瘾。

他的这种“吸食”的情况,引起了公安部门的注意。后来,当身为苏北人民医院副院长和主任医师的顾健了解到这一情况,便及时与“卫计委”的同志一起到苗文权的家里考察、访问。

顾健医生看到这种情况,很是同情,也感到一个医生的责任重大。从她见到苗文权那一刻起,就下定决心要帮助这位年轻的血友病患者摆脱困境。顾健医生把苗文权带到扬州,帮助他戒除药物依赖,为他治疗,注射凝血VⅢ因子和基因重组的药物。使用这些药品,要花费好多钱。数万元的费用曾把苗文权吓住了,但顾健医生先是在医院为这位患者发起了慈善援助募捐,不久又在中华慈善总会、德国拜耳公司及江苏省、扬州市慈善总会的帮助下,对其进行了慈善援助。5年多过去了,这位患者的关节出血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再也不会用“杜冷丁”止痛了。这期间,他还成了顾健组织的“血友病患者学校”一名成员,工作、学习和文学创作都有了新的更好更快地发展,成为血友病患者的一个好榜样。重获新生的苗文权非常感激顾健医生、感激苏北人民医院、感激中华慈善总会的慈善援助项目。他常对大家说:“今天我能拥有这一切,都是顾阿姨她们带给我的。”他常常通过短信、微信表达他对顾健医生的感激之情。

顾健医生说,与这位年轻人有着相同经历的血友病患者还很多。过去许多年里,血友病的治疗在我国并没有纳入“医保”。多数血友病患者都因为贫困、无力承担昂贵的治疗费用,而忍受着不断出血的疼痛。很多血友病患者都有着靠“杜冷丁”等品止痛的痛苦经历,其中多数都因此终身残疾。

顾健医生曾心情沉重地对我说,在我国,血友病患者的致残率高达83%,而西方发达国家血友病的致残率只有4.2%。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血友病患者的治疗是全部免费的,就连我国台湾地区对血友病的登记、管理和治疗的情况也比我们做得要好。血友病患者如果进行及时治疗,特别是有效的预防性治疗,完全可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一些重度的血友病儿童就是因为有幸有这样的治疗,一直和健康的正常人一样健康成长,一样为社会做贡献,有的还成为运动健将、世界冠军。

在“友爱、友希望暨血友病关爱活动启动会”上,中华慈善总会项目部主任邵家炎表示:“鉴于我国血友病患者的治疗、生存现状,自2009年起,中华慈善总会陆续开展了多个针对血友病患者的救助项目,累计援助了4500余名贫困患者。我们还将与部分地方慈善机构合作,开启‘血友病综合救助试点’,为全面提升我国血友病患者诊断治疗水平做出贡献。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看到有很多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因此中华慈善总会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号召,搭建慈善公募平台,动员各界力量,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回归正常的生活。”

顾健医生赞赏地说,中华慈善总会的慈善援助项目,不仅相继救助了众多贫困的血友病患者,引起了社会对这一困难群体的关注,也推动了一些地方政府把血友病治疗纳入“医保”的进程。由此,越来越多的血友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他们的身体状况、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顾健医生分析说,血友病的发病率大约是十万分之二点七,她认为我们国家应该有13万左右的“血友病”病人。这13万个患病的孩子,13万个不幸的家庭,都会不同程度地陷入悲痛和贫困之中。顾健曾不无忧虑与遗憾地说,由于我国血友病的普查率较低,一些边远的地区,比如甚至没有开展相关的普查,所以目前全国登记造册的“血友病”病人只有1万多人。其余12万患者的情况会怎样呢,这不能不令我们十分担忧。

血友病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呢?

我曾几次听顾健医生谈到血友病,她介绍说,血友病,通常被归类为“凝血障碍类”疾病。由于基因缺陷,血友病人体内先天缺少一种“凝血因子”,靠自身机能无法正常止血。一旦受伤或因病出血,“血流不止”就成了血友病患者的典型症状。她曾通过分析19世纪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谱图,给大家讲了一个历史故事:

根据记载,维多利亚这位有着欧洲祖母之称的女皇,是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血友病携带者。维多利亚女王共有9个子女,都与欧洲各国王室联姻,女王有两个女儿带有血友病基因,一个儿子是血友病患者。女王的血友病基因,波及了欧洲各国王室,并逐渐殃及了世界。

…………

顾健医生说,通过这个历史故事人们可以知道:血友病是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女性传递,男性发病。血友病是一个终生性疾病,有人形象地称血友病患者为“玻璃人”,即病人非常脆弱,一旦受到外伤,由于缺乏凝血因子会过度出血,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他们不能跳不能跑,甚至刷个牙都可能出血不止,这就导致他们的内心更加脆弱。患有血友病的孩子的人生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蒙上了阴影,充满了艰难和痛苦。这些孩子踝关节不时地出血,无休止地疼痛,行动上的不便以及高额的治疗费用,都无时无刻地挑战和折磨着他们。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的家庭多数会因此一贫如洗,债台高筑,所有的牺牲都只为换来一线生机,但即使这样付出,残疾甚至死亡也有可能随时出现。

顾健医生建议说,血友病是一种终身性的出血性疾病,应对携带者做产前检查,控制患儿及携带者的出生,以期达到降低人群的发病率,做到优生。

她介绍说,血友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可以通过输注相应凝血因子和基因重组的治疗预防和控制出血,通过“综合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致死率。她说,医院里,不仅血液科,口腔科、外科、内科等各个学科都应配合对血友病患者的治疗。她谈到她到加拿大和我国台湾的医院考察时,看到加拿大为血友病治疗的专家门诊有社会工作者的参与和帮助,帮助血友病患者解决包括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我国台湾的医疗机构在对血友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竟然把制鞋的皮匠都请进了专家门诊,为的是给血友病患者定制适合他们的鞋子。她说她很羡慕他们能有这样的门诊。

顾健医生经常给大家讲故事,讲血友病患者的故事。我曾听她讲,8年前,她见到一位老奶奶抱着6个月大的孙子来医院看病。那个小男孩的嘴唇上长了一个紫色的“葡萄”,老奶奶说,她想请人把孩子嘴唇上“紫葡萄”剪掉,可没人敢剪。顾健详细询问了这个孩子出生时的情况和孩子父母亲特别是母亲的情况,并给孩子做了检查。经诊断,顾健告诉他们,孩子嘴唇上的这个“紫葡萄”现在不能贸然剪掉,孩子患有比较严重的血友病。顾健给这位老奶奶和孩子的父母上了一课,讲解血友病的病因及如何治疗及孩子护理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开始为这个孩子进行替代性的规范治疗。孩子的奶奶也一直十分细心地呵护着自己的孙子。孩子上幼儿园的几年里,这位老奶奶一直跟着孩子,就坐在幼儿班教室最后一排。她跟老师说,我必须恚因为这个孩子得有我特别的呵护,我要确保孩子不能有一点磕碰。就这样一直跟到孩子6岁上小学。现在这个孩子已经8岁了,他的关节都还是很好的,完全像一个健康正常孩子一样。这位患有血友病的孩子来医院时,大家都看到了他很神气很朝气蓬勃的一副模样,而且是骑自行车来的,他骑自行车骑得非常好。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也非常好,智商很高,知识丰富,能回答好多同龄孩子很难回答出来的难题。

顾健医生给我们讲的这个故事,明确告诉大家这一事实:对于血友病患者,如果能及时进行预防性的规范治疗和细心的呵护,是完全像健康的孩子一样茁壮成长的。

对于血友病,很多患者或患儿家长都是等到患儿有出血现象时才会按需治疗,即在出血后输注凝血因子止血。但这种按需治疗的方式只能做到有效止血,无法阻止血友病患者的关节损伤,而预防治疗,即通过定期预防性输注凝血因子,使患者体内凝血因子水平长期维持在1%以上,则能够有效防止或减少出血的发生。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儿童是治疗血友病预防治疗的黄金时期,预防治疗甚至可以让血友病患儿正常上学,自由活动。

顾健医生多次讲到我国血友病患者预防治疗的现状,讲到目前我国医疗单位实行的三级预防治疗的情况。

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对血友病患者的预防治疗虽然近年来总是不断向前发展,但还是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普遍实行的还是低剂量的三级预防,而欧美等发达国家采用的预防治疗方案多为高剂量预防方案。低剂量预防治疗虽然可以大幅减少出血次数,但平均年出血次数仍偏高,并不能阻止关节损害的进展。

之所以这样,有相对我国众多的人口,我国经济发展还不是很发达的因素,也有认识的问题。顾健医生说,他曾到一个地区的医保部门调研,那里的负责同志就不同意将血友病预防治疗的费用纳入医保,说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广覆盖、低水平”的医保政策,预防治疗不应该在“医保”范围内。而顾健医生坚持认为,血友病的预防治疗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残疾,而且从长远看也是减轻国家与社会负担,避免资源浪费的重要保障。

顾健医生一直心系血友病患者。近年来,她曾在不同场合,多次介绍中国血友病的治疗现状及标准治疗的相关知识,并生动地指出血友病是一个“给点雨露就阳光”的疾病;多次呼吁政府提高医保报销额度,降低患者自付比例以保障血友病患者标准预防治疗。呼吁全社会都能给予血友病患者以特别的关爱

最近,我听到顾健回顾血友病治疗10年历程的一次讲座。她讲到,10年来,我们的血友病治疗走过了一条非常不平凡的道路。过去10年里,我国的医疗机构先是推行了儿童低剂量的预防治疗,有效控制了关节和肌肉出血。2015年后开展中剂量和标准剂量治疗,将血友病患者的年出血减少到少于2次,保护关节不残疾。在三级预防治疗方面,顾健还介绍江苏省积极推广的三级诊疗模式,即省、市、县等三级医院开展的血友病专病门诊和双向转诊。

从不规范治疗,到规范治疗,到低剂量的预防治疗和渐渐多起来中高剂量的标准预防。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慈善总会的“拜科奇Co-pay援助项目”起到了非同小可的重要作用。

顾健医生介绍,2015年3月,中华慈善总会、扬州市慈善总会和苏北人民医院共同在扬州市启动血友病慈善援助项目(拜科奇Co-pay援助项目),为全市贫困血友病患者提供慈善帮扶服务。到2017年4月,已累计资助血友病患者144人次,使用资助资金276.5万元――其中18周岁以下患儿实现了零支付,在江苏全省资助人次最多,投入配套资金在全国最多。该项目曾荣获“中华慈善总会突出贡献奖”。扬州血友病慈善援助项目富有成效,不但体现在救助资金数目上,而且还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治疗效果上。2017年4月16日上午,第29个世界血友病日前夕,扬州市慈善总会、苏北人民医院联合举办了2017年扬州市血友病日活动,以血友病预防治疗保健知识讲授和血友病患儿才艺表演的方式迎接2017年世界血友病日的到来。在当天的活动中,血友病患儿表演了打算盘、数钞票、骑自行车等才艺节目,这些看似很简单的动作,对他们来说已相当难能可贵。

从2009年,中华慈善总会与德国拜耳公司共同实施血友病患者援助项目开始,顾健医生所在的苏北人民医院就成为实施这一项目的定点医院。多年来,顾健医生一直直接参与对受助患者的治疗,并和医院众多的医护人员给予这些患者以特别的关爱。

顾健医生曾向大家介绍了许多接受慈善援助,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的情况,其中一位上中学的患者,每周进行3次预防性治疗,现在各方面情况都非常好,是学校里的三好学生。这位学生每周游泳2次,最近又参加了打篮球的活动,运动量又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尽管他每次只上场10分钟,但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还有一位17岁,正准备考大学的孩子。这个孩子的父亲是汽车司机,母亲是企业员工,爷爷是下岗工人,家里的经济状况是比较困难的。但这个孩子由于在政府的关怀下接受了慈善援助,得到了社会关爱和及时有效的预防治疗。现在,他全身的关节都是好的。他的爷爷对他的呵护与关怀也做得非常好,爷爷说我下岗了,我的孙子将来不能没有工作也不能下岗。在爷爷的呵护帮助下,孙子掌握了好多技能。这些年里,这个孩子在社会与家庭的关爱下,经过自身的努力,得到许多奖状和证书,其中一份证书是大学二年级学生才能拿到的会计学证书。

顾健医生了解、熟悉的患者还很多很多。这是因为她的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些患者。

我注意到,2010年年初,顾健医生任副院长的苏北人民医院就成立了扬州市血友病\疗中心和血友病患者学校。顾健医生担任校长,一位副主任护士任班长,一血友病患者家属担任副班长,还聘任了一位血友病患者担任学校的通讯员,每季度进行健康教育。顾健医生说,血友病患者学校成立后,参加者非常踊跃,不仅有扬州的病人,而且还来自镇江、盐城、南通等地的病人。血友病人登记注册后,可以进行网络化管理,在中华慈善总会的帮助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减少致残率。年复一年,学校从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给予血友病患者关怀与关爱。自成立初至今,已陆续开展数十次多样的健康教育及联谊活动。而且年年都有新的拓展,年年不断提高家庭治疗能力。在这个学校里,对自我注射感兴趣的患者及家属,学校组织者采取先看循环播放视频,再详细讲解注意事项、护士长反复演示、最后实践的方法给予指导。面对求知热情极高的参加者,顾健医生说,我们将不断增加健康教育的频率、丰富教育的内容,让社会共同关注血友病患者,帮助他们减少残疾,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顾健医生说,通过我们的努力,要让我们的患者和家属,像我们医生一样了解血友病,像我们的医生一样能很好地护理、管理血友病患者。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案篇6

2012年4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对“医闹”再出重拳,拟用刑法伺候。5月4日,卫生部再次发出紧急通知,指出了贯彻执行上述通告的细则。据悉,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的多家医院有公安力量进驻。另据新华网5月11日消息,因亲属去世后多次在医院门口挂横幅、置花圈、烧纸、放鞭炮,围堵医院大门,索要巨额赔偿,河南新密市四名“医闹”被法院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判刑。

“医闹”与“医恼”

塞上风论坛月光下的小猪:做完手术在患者身体里面落下纱布剪刀什么的,还有手术后吐出来一支注射器针筒什么的,能说患者无理取闹么?

人民网新闻剑客:每位患者来到医院都是请求医生“救死扶伤”的。每位有良心和良知的、具有责任心的医生,都应该视患者为上帝,解决他们的病痛,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那么,医生竟然诊断出女子“前列腺正常”,男子“月经不调”,这哪里能说是“检查不仔细”、“忙中出错”?

天涯论坛少林侍小子:中国公民逆来顺受由来已久,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反击,忍忍就算了。房闹,医闹,机场闹,都是不理智吗?理智有用吗?

搜狐贵州省贵阳市网友bcdeabcd:这是市场化医疗体制的通病,是死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医德人文精神的沦落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医护人员连起码的医德底线都没有,出现了活婴当死婴、堕胎药当安胎药用的荒唐事。病人的期待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患关系趋于紧张。现在是购买服务,病人的理解是我买头等舱,你就得给我头等舱,我要奔驰你就不能给我别的。但在医院你多花钱不见得就能把人救得活,医疗和其他领域不一样,有很大的未知数。

背后的民生问题

广东省网友安田独:为什么“医闹”现象长期以来难以整治?关键在于以药养医,看病难看病贵,老百姓花了大量的钱去看病,往往因为医院的原因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甚至死亡,谁碰到这种灾难都会抗争!

搜狐网友11861375:医者患者心?怎么可能?在医生眼里,病人只是工作对象,哪有人情?身边有个小孩爸爸是三甲医院医生,从小能不吃药就不吃药,吃药也是吃最普通的药。我们小孩去医院,医生说希克劳不管用了,一开就是一百多一盒的头孢。抗生素滥用,谁的责任?为什么医生能用便宜药却用那么贵的药?良心何在?

医院管理专家阎惠中:多年来,中国许多公立医院的基本分配制度是“收入减去支出,节余后提成”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医院为鼓励创收,每年给各科室下达一定数额的经营指标,根据实际完成情况除去支出成本后,剩余部分乘上一定比例,就是该科室的奖金总额。而科室相应地将指标分摊每个医生头上,视医生完成情况分配奖金。

台海网毛建国:“医闹”不可取,投诉要畅通,这两者应该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没有谁会支持“医闹”,但谁都应该同情“医闹”背后的民生无奈。通告也要求医疗机构采取设立统一投诉窗口、公布投诉电话等形式接受患者投诉。这些途径过去也有,过去没有发挥作用,现在就能发挥作用了吗?

红网庄滨滨:本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几乎全部转嫁给公众,再加上部分医疗机构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医患矛盾不断升级。

搜狐浙江省杭州市网友wxf1996:医闹的背后是什么?是牟取暴利,是医德的缺失,因为通过正常途径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当然有些医闹不是平民的或弱势者,而是有权有势者或社会黑恶势力的要挟,但主要还是平民或者弱势者,因为有权有势者根本不需要医闹。

是“堵”还是“疏”

凤凰网广东省深圳市网友存包柜:患者是弱势一方,且又有家人死去,不闹怎么办……如果有人给这些弱者做主,还用去闹吗?医院是强势的一方,现在却支持和保护强势的一方,这不是助纣为虐吗?

南方网网友imchenjiji:只堵不疏,当代的管理者似乎仍然坚持傲慢的方式,来压制眼前的问题。直到矛盾堆积到无法缓和,让人民和管理者都流了血,才可能略微清醒一点。

凤凰网河南省洛阳市网友:相对于医院,患者是弱势群体,很多采取极端方式者也是投诉无门之后的无奈之举。医闹不可取,但一味打压“医闹”保护医生也不公平。关键是要有一条快速有效的公正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对犯有错误的医生至少要实行行业禁入,没有压力怎么能让医生重视生命?

凤凰网江苏省苏州市网友小小蜜蜂行天下:同意打击医闹,但不能伤害正常维权的人。同时,医院收红包应该按受贿处,医疗责任认定应该由医疗系统以外的专家组成,否则就是执法不公!

新浪博主点一点123456:解决医患关系问题,首先是政府对医院和人民生命态度问题。政府只要给医院加大投入,再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一切都会好起来。假如医院不是乱收费、乱开药,出了事故人民也会原谅。一切矛盾都是有主次,要真心解决并不难,难的是我们政府的作为和出发点。

Sjyon云中漫步的微博:有网友说不让到医院闹,那就等医生下班后到家里去闹或者到大街上去闹,这话无疑让人心惊。所以法律的规范是必须的,但这只是社会的底线。要真想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取消以药养医,理顺补偿机制。以药养医的治理已经有了一些突破,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直说打击号贩子问题,但是今天这种行为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所以这需要社会多方面综合治理,而不是单靠一部法律或者某一个规定就能够根治的。

呼唤综合治理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有的患方认为,卫生部门和医院是一家,卫生部门在帮着医院说话,就算公正地处理,也很不服。如果由第三方解决的话,医生和患者不直接接触,可以避免直接冲突。为此,政府可组建第三方医疗损害赔偿保险机构,全权介入解决医疗纠纷。同时,引入保险公司,建立第三方赔偿机制,像车辆交强险那样,将医疗责任保险作为法定保险,强制医疗机构购买。同时还应该规定,如果患方索赔金额超过一万元以上,公立医院必须委托医疗纠纷调解中心进行调处,不能擅自赔偿。

公共关系专家张彬:最好的方法是成立第三方独立的调查机构。一般的做法是跟医院协商,或者到法院进行司法诉讼,这中间其实缺了一个环节,虽然调节法也规定了中间有可以提供调节的法律保障,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是医院相关的主管单位负责医疗事故的赔偿与鉴定。这就给人感觉医院又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公信力大打折扣。

医院管理学专家王健康:一是新医改的顶层设计中已经提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出惠民措施,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二是医疗机构应该加强管理,从服务方面多动思路;三是医院能正确面对并解决医疗纠纷,避免事件升级,地方处理医疗事故的措施和途径明了得当;四是一些医院应有防范暴力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机制,使医疗秩序得以恢复。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陈光金:从治本的角度讲,需要理顺关系,加强医改,提升职业道德,增强医疗机构与社会的互动,提升公开性,让社会了解医疗机构本身以及医疗过程。相关部门要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建立起完善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否则医闹还会继续。

或许有更严重的问题

著名心内科专家胡大一:近年来,在高利润、高回扣的刺激下,心脏支架手术越来越走俏。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沦为“支架匠”,看病的本领反而荒疏。

上海某中医院主任医师马琳:一直记得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将来早晚有一天会死在我们的学生手里。说这话的时候,正值医改起步之时。老师担心,年轻医生如果一味忙于赚钱,最后将导致业务荒疏。结果一语成谶。老师临走前抢救时,学生们竟真的在一旁束手无策,眼睁睁看其死去。

新浪博主“反思西方医学”:资本主义的《临床医学》是利用医疗的特殊性,千方百计地从理论到实践全面为赚钱服务,表现出资本的邪恶。西方医学从表面上看是救治的医疗行为,但时时处处都隐藏着借医疗之便的商业行为,医学商业的谋财害命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全人类仍对此熟视无睹。

荆楚网吴睿鸫: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体制财政投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与此同时,加大社会诚信体系的架构,修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此外,还要提高司法和政府的公信力,让普通老百姓相信法律,相信政府。

李佐军的微博:医务人员开始练防身术是社会的悲哀!医务人员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一直以来广受社会尊重,但如今须练防身术才能保护自身安全,这说明社会肌体生病了,不仅是医疗体制需要改革,医德需要弘扬,整个社会的秩序还需要重构,道德需要重建。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案篇7

我国医疗制度改革进程的缓慢和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客观存在,“医患纠纷”成了一个大家都不愿意面对却时刻都有可能面对的“潜在炸弹”,一旦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发生暴力伤害事件。

先梳理几起2014年2月和3月接连发生的伤医案件吧。

2月17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北满特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在出诊时,患者李某某手持钢管击中其头部,经抢救无效死亡。

2月18日,河北易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李爱新在办公室写病历时,被突然闯入的病人杜某某割喉,所幸凶手慌乱中未能刺中颈动脉,李爱新抢救后脱离危险。而据凶手供称,他伤害李爱新的原因是他在医院做疝气手术后效果不佳,产生报复心理。

2月20日,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一怀孕护士被病人及家属殴打,造成脑震荡和先兆流产。

2月25日,南京口腔医院女护士被患者打伤,导致女护士脊椎损伤、心包胸腔积液,在医院接受治疗。

3月4日,广东潮州发生辱医事件,百余家属押着值班医生游街。

……

据统计,2013年全国被媒体报道的袭医案件就发生了30起。中国医院协会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起,医务人员人身受到攻击、造成明显伤害的事件正在逐年增加。

面对频频爆出的伤害案件,所有医护人员都表示愤慨和担心,更多人在微博中表示要“严惩凶手,还医院安宁”,“以后说什么也不让子女从事这个高危行业了”。而普通网友表现出的舆论倾向,除了表示对行凶者的谴责外,更多的人以自己切身的就诊经历同情凶手,或者冷静反思事件所产生的前因后果,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当下不够完善的医疗改革:看病难,看病贵。

医患关系为何落得如此紧张?本文不加详述。北京市于2014年成立的医患纠纷调解援助第三方公益机构――北京京翰律师事务所医患纠纷调解与法律援助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似乎可以成为解决医患纠纷的另一个途径样本。

很多医疗纠纷源自双方不理解

“这些本是不该发生的悲剧。”张文生在办公室里,和记者谈及不久前频频爆出的患者暴力伤害医生的事件。

这和他曾经是医生的经历有关。1998年医科大学毕业后,张文生进入医院当了一名内科医生。2001年离职后,他又从事医药销售。直到2009年,他通过了司法考试,改行成了一名律师。

“我做医生那会儿,也会遇到患者或者家属与医生发生言语冲突的事情,但是没有遇到过严重的暴力伤害案件,一般就是患者或家属跑到医生办公室大闹、辱骂医生等。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和其他患者会出面劝阻,或者报警让警察处理。”

正如中国有句话说的那样,“隔行如隔山”,在张文生看来,很多医疗纠纷都源自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最明显的就是,医生不能理解患者,患者也不能理解医生,大家都没有换位思考。

眼下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有三条:医院的医患办公室、卫生部门的医患调解委员会、法律诉讼。但是一般而言,这三条路要走成功,都是相当费时费力的:前二者由于有医院和政府的背景,患者轻易不会信任;后者走法律途径会公平些,但是诉讼是一场耗时耗钱耗精力的持久战。

张文生决定和北京另一名律师周厚兴,以及其他对此有兴趣的律师、医生一起,成立一家独立的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与法律援助中心,避开有医院和政府背景的医患办、医调委,为矛盾的各方提供一杆各自都认可的“秤”。

2013年11月底,就在该机构成立没几天,张文生就接待了一起口腔科患者的医疗纠纷。口腔医院在为患者做植牙手术中出现偏差,患者认为这是起医疗事故,医院该为此赔偿。而张文生在仔细查看病历和医生手术细节后发现,手术偏差是在医疗允许的一定范围内的,且没有对患者的咀嚼功能产生影响,只是有些影响美观,因此无法认定为医疗事故。张文生不断跟患者解释,患者最终答应放弃索赔。

“这样的患者在医患纠纷案中并不少见。”张文生说,他接手过的众多医患纠纷案,很大一部分都是患者“小题大做”。不过,大部分患者“小题大做”并非是为了要讹诈医院,而是对医学知识不了解,容易把小问题想得过于严重。而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新兴媒体的宣传,当下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在遭遇治疗问题时已不再是过去的唯医命是从,而是认为既然花钱看病,院方就应该服务到位。有的病人和家属对医疗工作特殊性缺乏认识,一旦花了钱但病未治好或者遭遇意外的医疗事故,就认为医院方应该赔偿。

同时,由于对医疗调解丧失信任,一些患者在发生纠纷后,既不申请医学会鉴定,也不愿费时费力地到法院诉讼,一味坚持“私了”,要求医院高额赔偿。久而久之,一些医生就把患者的“私了”视作一种“无赖行径”,形成了恶性循环。

“患方的不理性也和医院霸道、强硬的态度有关。”周厚兴说,经常是患者找到医院,人家根本不理,一句话“你告我们吧,爱上哪儿告上哪儿告”,就把患者堵了回去。

事实上,医患纠纷伤害的绝不仅仅是患者和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在这种医患纠纷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也日益缺乏安全感和职业认同。中国医师协会公布的调研结果显示,48.51%的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呼吁尽快建立健全医疗责任险。

我们解决社会矛盾而不添乱

中心成立以来,张文生接到100多个咨询案例,但调解案例不多,而由于更多人对这个新兴机构的不理解,调解的案例中,成功的也不算多。“不被理解也很正常,让患者、医院能够接受你,还需要一个过程。”张文生说,他们当初选择将调解中心挂靠在律师事务所下面,主要也是考虑到独立第三方的身份,不论怎么说,民众对律师事务所的信任程度要比有政府背景的机构强多了。

张文生表示,律师对患者的指导是规避医患矛盾激化的第一道防线。一个专业的律师应该在第一时间,理智地去判断问题,告诉当事人在现有框架内如何去做,律师的思路甚至决定着矛盾发展的方向。

中心成立后,他曾经接待了一对“慕名而来”的六旬夫妻,这对夫妻请求张文生为他们做一件“奇葩”的法援:告医院。原来,该夫妻中的丈夫的母亲前不久突然腹痛,送到医院后被诊断出急性阑尾炎穿孔,医生告知需立即手术,否则生命难保。但夫妻俩顾虑太多,觉得手术不如保守治疗,迟迟不肯在手术书上签字,磨蹭了4小时,在医生一再催促下才签字手术。由于老人年龄太大,术后出现了并发症,不久就去世了。

夫妻俩认为,医院不顾老人90岁高龄的风险,执意要做手术,导致了老人的死亡,所以医院有过错。而张文生听完叙述后仔细查看手术通知书和病历后不禁哑然失笑:稍微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急性阑尾穿孔是一种高致命性疾病,手术时间稍有耽误极有可能让患者丧命,夫妻俩对医学常识不了解,认为是医生手术失误。于是反复跟老夫妻俩解释,医院没有过错。

夫妻俩不依不饶:“张律师,我母亲是死在医院的,我们就是咽不下这口气,管他医院有错没错,就想争个理。只要你能打赢官司,我们给你多少钱都好商量。”

对于夫妻俩的无理要求,张文生断然拒绝了:“我们机构成立是为了给社会解决矛盾的,而不是给社会添乱子,这官司给多少钱,我都不会打的。”

但对于真正是医院有过错的援助案件,律师们也会尽最大努力收集证据,据理力争,保障患者的合法利益。

周厚兴遇到的医疗纠纷案例中,医院存在重大过失、过错的占到约10%。比如不该做的手术做了,没有及时观察,没有及时采取抢救措施等。

不久前,朋友老孟给周厚兴打来电话:“我闺女在医院看病出了问题,法院竟然判定医院没有责任,您是律师,帮我看看。”

老孟的女儿因感冒去医院打针,但治疗后出现了神经受损,手脚不能自由活动。与医院调解不成,老孟诉诸法庭。随后,法院委托医学鉴定学会给女儿作司法鉴定。

“医院对女儿造成的伤害太明显了,走司法鉴定本来抱着很大希望,没想到最终的司法鉴定认定医院没有责任。”一不懂医,二不懂法,老孟也没在鉴定书里找到任何漏洞。

在要来老孟女儿的病历和司法鉴定书后,周厚兴又让老孟从医院找来相关药物的使用说明书,比对之后,他吓了一跳:“一个感冒用药,实际用量比说明书规定用量竟然多了近5倍!”

尽管手握“铁证”,但周厚兴还是不确定法院会不会采信,因为在医患纠纷案中,医学鉴定报告书作为一份权威证据,是法院判案的重要依据。

不过,周厚兴还是鼓励老孟上诉,“这是白纸黑字的铁证,一眼就能看出来问题,我有信心!”果然,法院随后了之前的鉴定结果,判定医院依法赔偿老孟女儿的损失。

周厚兴说,医疗纠纷诉讼中的鉴定环节是通过听证会的形式进行的,这个环节是为了鉴定医院诊疗行为是否有过错,然后成为确定赔偿金额的依据。但参与听证会的专家往往都来自医院,难免与被诉讼的医院扯上关系。因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往往也被诟病为“老子为儿子鉴定”。而在这背后,凸显的是医院对医学专业知识的垄断。

张文生也说,在他所接手过的案件中,没有一家医院在答辩时主动承认他们有过错,他听到的永远是“操作符合规范”这样的答案。

如何突破医学壁垒,从医学鉴定报告里找到漏洞,是周厚兴与张文生成立援助中心的重要目标。而作为民间非政府组织,出具的鉴定结果如何能取信于医患纠纷案的双方,是最让他俩伤脑筋的是。

艰难的探索

目前,中心共有4名工作人员,全部都是兼职的,另有一个专家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各大医院的行业专家。目前张文生正在积极与中国医学会沟通,争取得到更多的专家支持和技术参与,形成一个专家资源库,弥补当下医调委中的组成人员没有专业知识的“短板”。

而监督委员会是一个由社会人士、人大政协委员们组成的监督团队,他们的作用主要是监督调解案件的全过程,有无不公平、偏袒的现象。在遇到需要调解的案件时,中心会临时成立调解小组,根据事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同与患者沟通相比,中心的律师们与医院沟通似乎更容易受阻。由于没有政府背景,医院对于这样的民间组织多少有些不信任和抵触,这样的沟通鸿沟还不能在一两天内填平。但中心的任务除了调解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外,还更注重“上医治未病”,争取把纠纷在萌芽阶段就消解了。张文生提出今年的目标是在北京一些医院建立“医院风险防控”,深入到医院管理层沟通,告诉他们如何与患者展开交流。如果发生纠纷苗头,如何通过医院的医护人员或者专职医务社工,及时让患者主动找到该中心得到专业的调解。这项工作已经得到北京市卫生部门的支持。另外,他也打算在北京有专职医务社工的医院开展工作,让医务社工在医生无暇顾及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化解矛盾、积极引导”的作用。

据北京航天总医院统计,该院65%的医患纠纷通过沟通解决了,没有赔偿,30%通过北京市医调委解决,5%通过法院判决解决。医务处吴晓说:“医患矛盾的处理非常复杂。我们有的案子在法院一拖半年、一年才判决。如果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简化调解当然好。”

张文生律师认为,中心16字宗旨――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合理诉求、促进平等。应该成为解决医患矛盾、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中心将充分发挥专业研判、畅通渠道、化解争端、建言献策的职能,并开展各项工作,比如日常咨询、纠纷调解和法学研究。

北京市丰台区政协常委王德文是中心的最初设想者之一,他在向丰台区政协提交了“为改善医患关系建立社会公益性法律服务组织的建议”的提案。他认为,第三方调解机构有具备医疗背景的专业律师、广泛的医疗专家、法医专家顾问团,能够最大限度解决医疗和法律双重专业性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知名人士的加入有助于形成很好的公信力;高效、公益的工作作风又减轻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且不占政府编制。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案篇8

【关键词】复印病案管理人性化服务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社会对病案的利用率越来越高,病案复印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自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以来。病案管理不仅是简单的整理,装订归档,服务于教研及临床工作,而且涉及到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医院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之一。

1复印工作基本情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医疗机构为社会提供病案复印服务开始,至今已七年多,我院2009年月平均复印病案288份,2010年月平均复印病案392份,增长率为27%。

1.1病案复印目的,保险理赔,由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普及,“新农合”制度的完善使病案成为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始资料和医疗费用的理赔依据。

1.2进一步治疗许多患者为了转院就诊及日后复诊而复印。

1.3医学证明因保管不善出生证明丢失较多,需要医院开具证明及复印出生病案。

1.4司法鉴定主要是交通事故,刑事案件,工伤等需要相关部门对其伤势的鉴定责任的认定需要出具病案作为证据。

1.5医疗纠纷患者家属对医疗过程提出异议,为寻找证据而要求复印病案。

1.6病案复印时间主要是住院期间和复印后复印我院2010年共完成份病案复印4700份,其中病人在住院期间办理复印1264份,占6.4%,出院后办理复印份4704,占23.4%。

1.7病案复印内容复印最多的是出院记录,入院记录,医学影像资料,化验单及病例报告单。特别是保险公司为了理赔,公检法为了取证,或是对复印内容不明确的病人,为了避免遗漏而再次复印,要求复印全部病案资料,大大增加了复印量。

2复印工作存在问题

2.1部分患者对病案复印管理制度不清楚,认为是自己住院期间的资料,可以任意复印或是提交的证件不符合要求,或手续不全因而不能按规定给予办理复印,常引发医患矛盾。

2.2一部分患者不了解复印收费,对复印收费不接受,理由是患者住院期间已经花费,医院应该义务免费提供此项服务,对收费有抵触情绪,影响正常工作的运行。

2.3人员配置不到位,目前病案复印需求越来越大根据病案质量基本标准病床与病案管理人员的合理配比是40-50:1而我院人员配置不到位,病案管理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称中,要注意坚持原则,决不复印规定以外的内容。

2.4有一部分的患者对所需病案的内容不清楚,有些患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复印条例中未规定的内容时,工作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讲清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所复印或复制的病案是能够满足保险理赔工作需要[1]。

2.5如办理新农和医保保销的人员对要求提交的内容不了解,导致再次复印,或是过度复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无形中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6病案提供不及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保证病案及时归档,病房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将病历送至病案室,导致不能及时提供需要复印病案,拖延复印时间,不但影响了工作效率还会造成不良影响。

3改变服务理念,提出有效整改措施

3.1加强服务与沟通

病案复印工作的开展标志着病案室由单纯保管型,成为医院对外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2]对病案使用者应主动,热情,友善,尊重,及安慰,解释可化解患者疑问,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要求病案管理者在坚持复印原则的前提下善于运用沟通技巧,更要注意服务态度,对一些误会进行必要的解释,避免患者及其家属某些不满情绪再度升级,积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3.2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宣教

制定完善的“病案复印规定及申请流程”印刷成册,对每位出院病人进行宣教,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病例复印的相关规定及要求,免去不必要的解释和减少矛盾的发生。

3.3加强病案的管理

举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培训班,使医务人员掌握患者病案管理的重要性,明确病案复印的流程和内容,请各临床科室及部门配合,及时完善病案资料,落实病案归档制度和病案借阅制度,使病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归档。同时病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杜绝粗心,笔误造成病案排架错位而找不到病历,避免拖延病例复印时间而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

3.4人性化服务理念的转变把病历资料复印者当成我们的客户,一切为了客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多问多帮,如:针对许多农村家属并不清楚复印的内容,我们根据其目的提供准确的最少复印量,即满足了家属的要求又减少了复印者的负担[4]。同时以宣传板的形式告知患者及家属:各种参保病例复印的内容、要求及流程等。在我们人员配置不到位的情况下,既能有力的开展工作,也留住了客源,实现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4.1工作态度决定一切病历资料作为文字资料为公众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体现其社会化价值。复印病历资料代表着此次医疗活动的结束,所以作为最后一个与患方直接接触的医院窗口,必须树立一个热情、负责的工作形象。主动询问患者有没有手续没有办完,告知患者在什么部门准备什么手续,备齐后到哪里报销。签字处准备签字笔、老花镜、印油等。体弱、年老、行动不便者,主动给予帮助代办。从每一个细节着手,使患者满意离院。

3.4.2尊重和维护病人的隐私权和知情权杜绝人情复印、随意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的泄露隐私行为。提高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增强责任心,做好登记备查工作。

3.4.3沟通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患方复印病历资料都是事出有因,能妥善处置复印过程,已成为弥补医患之间分歧,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之一,从患方提出申请到复印完成,这一过程中主动与患方交流,仔细观察病人有无不满情绪或敏感问题,及时沟通化解,使服务全过程充满关爱和信任,减少冲突发生。

3.4.4工作及时迅速,方便快捷医生在规定时间完成病历资料后,极为患者提供复印病历资料服务,增加周末服务,使外地患者可以在出院时就将复印的病历带走,为患者节省了时间,节省了路费。在患者时间不方便时还可以预约复印。对于转院或到外院会诊患者,将有意义的诊疗资料复印,可以避免重复检查,减少医疗浪费。

4小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医疗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病案复印是病人住院后的终末服务,作为病案管理者应该了解患者的总体需求,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从点滴做起,更新观念,转变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服务,将人性化理念运用于整个病案管理的全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陈银珍.患者及家属复印病历1645例次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7):1561.

[2]谢玉英.复合型人才是当代病案管理的迫切需求[J].中国病案,2008,9(10):4.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案篇9

相比美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我国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国的远程医疗事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医院,为了远程医疗的发展“也是蛮拼的”。特别是2014年,国家相关部委针对远程医疗发展先后多项政策,多家医疗机构宣布开通远程医疗信息平台,多个学术研讨会及设备展览会在我国召开。因此,说2014年为我国“远程医疗年”,并不为过。

收获在望

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下发通知,决定组织开展“省院合作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通知指出,试点工作将重点针对制约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的政策环境障碍,在操作规范、责任认定、激励机制、收费、医疗费用报销等方面,研究制定适用于远程医疗发展的相关政策、机制、法规和标准,探索市场化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为在全国推广应用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

根据通知,宁夏、贵州、等省区分别与总医院,内蒙古、广西等省区分别与北京协和医院,新疆、青海等省区分别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云南、甘肃等省区分别与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开展政策试点工作。同时,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4家省区合作医院要面向合作试点省区的所有省级和部分地市级医院,开放优质医疗资源,重点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双向转诊服务,提供临床教学和继续教育培训服务,指导试点省区开展健康教育。

因为“省院合作远程医疗政策试点”的通知剑指“制约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的政策环境障碍”,所以被诸多业内人士视为国内远程医疗领域的纲领性文件。

同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与民政部再次联合下发“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的通知,决定在北京、湖北、云南组织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

通知要求,试点工作将重点在远程医疗的操作规范、责任认定、激励机制、收费标准和医疗费用报销等方面,研究制定适用于面向养老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机制、法规和标准,探索市场化的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在局部地区构建有利于面向养老机构开展远程医疗应用的整体环境,建立面向养老机构远程医疗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推动医养融合发展。

面对诸多利好政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建国感叹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此背景下,我国不少医院纷纷将目光转向了远程医疗,跃跃欲试。

“保定市首个县级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启动”“昆明建成18个远程医疗站点”、“贵州远程医疗系统覆盖25县”“远程医疗覆盖郑州市95%以上主要医院”“陕西省三年将建3万个远程医疗服务站点”“首届中国国际远程医疗技术览展会将于10月召开”……媒体的这些报道,预告了远程医疗已在祖国大地播下种子,不久的将来就会遍地开花、结果。

好事办好

正当我国各地医疗机构和远程医疗商业公司如火如荼洽谈合作共赢之时,国家卫生计生委8月底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这场狂热注入了一针镇静剂。

《意见》指出,至2013年底,全国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共计2057所。随着远程医疗服务的广泛应用,国家层面需要对远程医疗的管理规范、实施程序、责任认定、监督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促进其健康发展。为此,《意见》从远程医疗定义、基本条件、机构名称、服务流程、安全风险、监管处罚等方面,对远程医疗进行了规范指导。

《意见》甫出,争论四起,舆论争议与质疑的焦点,集中在“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医务人员向本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应当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并使用医疗机构统一的信息平台”两句话中。

质疑者认为,政策制定太死,会让中国的远程医疗落后于世界。《意见》中“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规定,给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行业设置了不得入内的,必然会影响到春雨、丁香园、好大夫等互联网平台和某些app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一些医生认为,目前有不少医生利用各种信息平台,为患者提供问诊咨询等服务,可以为本来微薄的工资增加点外快。同时,患者对此也有大量需求。如果禁止医生通过商业互联网平台提供远程医疗服务,那么这“一刀切”的做法不仅影响医生的利益,更阻断了患者的需求。商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的市场既已形成,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对现有的商业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积极引导,而不是完全取缔。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案篇10

新医改带来新变化

一到冬天,宋阿姨总会犯咳嗽的老毛病。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这种呼吸系统的慢性病接受“三伏贴”治疗会有很好的疗效。“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农历夏天最热的三伏天时在患者后背的一些穴位贴上膏药,以缓解冬季易发的哮喘、气管炎、鼻炎等疾病的症状。虽然许多大医院都能提供贴敷治疗,但是“挂号的人太多,根本排不上队。”宋女士向记者透露,“另外,大医院离家远,特别是天气又热,路上的奔波再加上长时间的等候,我的身体承受不了,所以只能放弃贴敷治疗。”从2010年起,北京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始提供“三伏贴”服务,像宋阿姨这样有需求的居民现在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这项医疗服务,省去了跑大医院排队等候之苦。

从中医保健到西医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提供的全方位服务现在已经成为居民健康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前来看病、开药以及进行健康咨询的人络绎不绝。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设置和诊疗设施都不亚于二、三级医院。不过就在几年前,提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们的印象还大多是设备简陋,门庭冷清。医疗改革之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依靠自我创收,在行业中并不占优势,负债经营的不在少数,这直接影响到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老百姓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无论大病小病都必须到大医院看才放心。这不但使大医院超负繁忙荷的运青转岛,前老湾百港集姓装也箱深码受头“看病难,看病贵”之苦。

2006年10月,中国明确了医疗改革的方向,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规范公立医院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成为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此后5年中,社区医疗建设开始快速发展。国家同时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此次医疗改革,中央财政投入600多亿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

政府的财政支持直接体现在让利于民。2006年12月,社区基本药品实现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价销售,减少了药品的流通环节,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药品价格。宋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如果开同一种药,社区医院的花费比三甲医院要低。现在我们不用为了开药而去大医院排队挂号,确实减轻了不少负担。”

如今的社区医院在设施、人力及医疗服务水平上都显著增强。2012年1月,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在市政协社会管理专题座谈会上表示,在北京,目前到基层就诊的患者比重已经从2006年的5%提高到2011年的超过40%。

健康防火墙

社区医院对普通百姓的吸引力不仅仅停留在看病方便快捷这一层面。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社区医疗站点为居民提供的服务也更加多元。

早上9点,当很多病人还在大医院里为排队挂号而焦急的时候,家住牛街的张女士已经在宣武医院接受完诊疗,准备回家了。这是因为张女士所居住的西城区已经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三甲医院之间建立了转诊关系。“社区医生根据我的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转诊到大医院,他们会帮我联系预约大医院的接诊医生,比我自己到医院或者通过网上挂号要方便多了。”张女士说。

与大医院的有机对接仅仅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提供的诸多惠民服务中的一项。按照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复等六位一体的职能。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常淑玲告诉记者:“社区医院的服务针对的是人、家庭和社区,这一点与大医院只针对疾病的理念是不同的。”通过分析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情况,社区医院可以掌握社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以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以此为依据,社区医务人员可以对不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卫生服务。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服务中,慢性病管理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00万人。此外,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近年也呈上升趋势。常淑玲表示:“这些疾病都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老百姓身边的基层医疗机构在慢性病预防和控制上有着自己的优势。”根据慢性病患者的特点,各地社区医疗机构开设了“知己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医生结合监测数据分析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不同病症的患者打造出“饮食处方”和“运动处方”,很多慢性病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生活方式上也逐步改变,从饮食的合理搭配到科学规律的运动,社区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提升了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培养了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的意识。为了引导整个家庭逐步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区医院还为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成员组织健康培训,培养家庭保健员。家住朝阳区的刘伟现在就是北京12万名家庭保健员中的一员。自从丈夫被查出患有冠心病后,刘伟就在家中承担起协助社区医生监控丈夫病情的职责。“老伴刚得病时,我对冠心病还没有什么了解,出现紧急情况总是很慌张。通过社区组织的培训,我学习了冠心病康复训练方法和对心梗的抢救方法。”刘伟说,“现在我相当于老伴身边的全天候‘医生’,我们心里都踏实多了。”

根据社区医院重点服务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原则,很多社区卫生机构在提供常规医疗服务之外,还针对本地区的特点开展各种服务。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的空巢老人举办俱乐部,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和健康讲座。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发挥到社区卫生服务当中。开展针灸、推拿、按摩、药膳等中医康复治疗项目,运用中医理论对社区中慢性病高危人群和亚健康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宋女士以前很少看中医,主要是因为在家煎药太麻烦。“但是这两年开始,社区医院可以代煎中药,而且煎药费也纳入医保,可以享受正常的报销。”由于中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慢性病的治疗,因此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像宋女士一样愿意在社区接受中医诊疗。

遇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防控工作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年甲流疫情爆发时,全国各地的基层医疗机构对辖区内的归国人员进行观察,对发热呼吸道病人进行巡查随访并负责对社区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社区医院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却为全民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亦医亦友”的全科大夫

对于居民来说,社区医生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宋女士说:“相比于大医院的大夫,社区医生更有耐心,可以将病情深入浅出地给病人讲解。”社区医生与患者更像是相识多年的老友。他们将每位病人的病症、病史乃至生活习惯都记在心上,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有时却能解决大问题。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居民曹国芝因为身患肩背部筋膜炎,常受肩背疼痛的困扰。一天,她因为胸背疼痛又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接诊的郭大夫对曹女士的健康情况了如指掌。以郭大夫的经验,曹女士的疼痛点一般非常明确,但这一次,疼痛却遍及整个背部。郭大夫马上意识到疼痛并不是由肩背部的老毛病引起的,他建议曹女士接受心电图检查。果然,心电图显示背痛是心梗的前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护士立即以最快速度将曹女士转诊到人民医院,并联系到了曹女士的家属,为挽救病人生命赢得了有效时间。

这种亦医亦友的关系在“家庭医生式”服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团队一般由一名全科医生、一名社区护士和一名预防保健人员组成,为社区内的家庭免费提供“点对点”管理,定期上门随访,跟踪病情变化,提供健康评估。在“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的工作中,社区居民与基层卫生工作者也建立起超越医患关系的感情。“家庭式医生”服务团队不仅24小时待命,逢年过节还常常为贫困家庭或者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送去温暖。很多空巢老人更是把“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视为自己的亲人,除了身体健康问题,心里的孤独烦恼也愿意和社区医护人员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