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诗句小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12:09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1

元宵节灯谜大全及答案20xx精选1.煤球和元宵一样(成语)。混淆黑白

2.赶制元宵闲不住(常言俗语)。忙得团团转

3.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赏光

4.元宵节后捷报多(成语)。喜出望外

5.元宵同返家(成语)。众望所归

6.元宵之后柳吐芽(成语)。节外生枝

7.元宵欢度迎佳客(词曲牌名)。喜春来集贤宾

8.年年元宵有谜会(电影名)。十五贯赛虎

9.万家灯火闹元宵(电影名)。不夜城乡情

10.元宵节(电影名)。万家灯火

11.灯会元宵初(化学词语)。烷

12.元宵前后回家乡(歌曲名)。二月里来

13.灯谜会猜庆元宵(古文句)。破题儿第一夜

14.嫦娥下凡(打一花名)。月季

15.元宵谜会压魁(电影名)。寒虎胜利在望

16.元宵佳节望满月(货币)。十五张美圆

17.元宵回暖(篇目)。十四寒

18.元宵莫来缠·上楼格(篇目)。望勿纠正

19.元宵灯火已阑珊(谦辞礼貌用语)。望多关照

20.观赏元宵灯谜(人名)。张节文虎

元宵节灯谜大全及答案20xx推荐1.正月十五打牙祭(打一成语)。胖

2.元宵已无州官讳(商品名)。节能灯

3.小毛头约会:元宵节晚八点(诗词句)。少年十五二十时

4.元宵(诗词句)。数问夜如何

5.元宵前后(诗词句)。十四为君妇

6.举头望明月(打一词语)。仰光

7.元宵前后(书名)。二月

8.十分一个元宵(体育词语)。角球

9.欢欢喜喜做元宵(音乐词语)。快节奏

10.元宵春灯(网络电脑词语)。节点

元宵节灯谜大全及答案20xx1.一夜鱼龙舞(民俗风俗词语)。元宵灯会

2.除夕守岁数钟声(打一商业用语)。年终盘点

3.年终岁尾,不缺鱼米(打一字)。鳞

4.除夕夜守岁(打一歇后语)。辞旧迎新

5.初一(打一成语)。日新月异

6.一夜有喜(电影名)。元宵乐

7.元旦元宵捷报频传(打一成语)。节节胜利

8.清明前夜(节日纪念日)。元宵

9.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节日纪念日)。元宵

10.拜年(打一作家名)。贺敬之

11.家家迎元宵(学校用语)。第二节

12.十五花灯艳,万人期(金融词语)。元宵奖储蓄

13.好歹倒置令心怯(常言俗语)。元宵佳节

14.元宵之夜遇徐娘。(《射雕英雄传》人物)。胖妇人

15.白糖梅子真稀奇(打一食物)。元宵

16.新春佳节话元宵(报刊名)。半月谈

17.元宵节开社员大会(部门单位场所)。方正集团

18.元宵(成语)。一朝一夕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2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其他传统节日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而唯有元宵节是一个全民同庆的欢乐节日,所以有“闹元宵”一说。元宵节一到,无论城市乡村,南方北方,街上院内,到处张灯结彩犹如白昼。人们扶老携幼,涌向街头,观彩灯、猜灯谜、放烟火、听音乐、看杂耍,热闹非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元宵节,来一起欢欢喜喜闹元宵。

文一:

光明元宵

赵丽宏

因为有元宵节,新春的节日气氛延长了许多。孩童时过春节,到了年初八九,新年便差不多过去了。正在依依不舍时,突然想到后面还有元宵节,精神便为之一振。到十五闹元宵时,节日的气象又轰轰烈烈地回来了。元宵的快乐,和春节又不一样。这是一个光明的节日,是一个充满神奇幻想和美妙憧憬的节日。

元宵闹花灯的盛况,在古人的诗中能够找到。唐代卢照邻有《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天上的银河繁星和月光,在元宵之夜都洒落在人间,一派光明景象。这样的景象,在另一位唐代诗人崔液的诗中也可体会:“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李商隐也写过元宵的诗:“月色灯山满,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写元宵之夜的欢喜和热闹,还有元好问的《京都元夕》:“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读这些光影摇曳、欢声漾动的诗句,感觉古时的元宵之夜,盛况不亚于现代。

古人在诗中写元宵的灯,最令我难忘的,是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诗中描绘的景象,璀璨绚烂如仙境。元宵节的灯,是梦想,是艺术,是黑暗中人心的灿烂绽放,诗人的想象和咏叹,皆出自于此。此篇下半阕,也写得情趣盎然:“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本来写的也是元宵之夜观灯的景象,内中暗藏故事,有人窥见曲折恋情,也有人看到诗人孤高自赏的品格,因为含蓄,更见其美妙。最后那几句,后来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巧妙引用,成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之最高境界,辛弃疾自己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的。

王国维的引用,其实背离了诗人本意。我相信辛弃疾写的是元宵之夜情人相约。写这一题材,还有一阕题为《生查子・元夕》的词更出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我最初读这篇作品,知道作者是欧阳修,后来在朱淑真的诗词集中,也见到这首诗。两个人中到底谁是原作者,是个悬案。这首诗,写的是人间情爱,短小的篇幅中,蕴涵恋人的悲欢离合,可以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古人的浪漫,在元宵的灯花光影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千百年来,有多少恋人在花灯如昼的夜晚幽会,倾诉衷肠。现在,中国的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其实,元宵节,也可以看作中国的情人节,追求光明,寻找爱情,在光明的世界中为爱而团圆,这是人类的永恒梦想。

阅读点拨

本文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我国古代元宵节的盛况,读来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文章先由小时候过春节的感受起兴,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元宵节,并点出“元宵的快乐,和春节又不一样。”从而突出元宵“是一个光明的节日,是一个充满神奇幻想和美妙憧憬的节日”的特点。文章为了表明元宵的特点,大量地引用了元宵的诗文。这些诗文的引用看似顺手拈来,实则恰到好处地突出了元宵是一个光明的节日,是一个充满神奇幻想和美妙憧憬节日的特点。我们读了此文既能感受到元宵的热闹景况,又能受到古诗文精华的陶冶,实在值得一读再读。

文二:

元宵节・灯节・狂欢节

余仁杰

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中国人和海外华人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传统佳节,因其主要节俗活动是张灯、观灯、赛灯,故又别称为“灯节”。

正月十五何以称“元宵”?一种解释是指“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是一年之元月,初一旧称元旦,原意是新年的“第一个白天”;不称正月初一之夜为元宵,是古人认为满月的夜晚才是最吉利,而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而称之为元宵。另有一种解释流传较广:元宵之称源自道教的上元节,道教有“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节,上元节之夜就称元宵。

元宵节怎么又成为“灯节”?学术界对此众说不一,概括起来大致有三说:一说也是源自道教,因道教崇尚火;另一说主要源自佛教,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倡导“神灯佛火”,让元宵之夜彩灯齐放,光明如昼;再一说灯节始自唐初,是帝王的提倡,利用元宵燃灯娱乐。实际上中国人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节俗活动重点:春节贺岁、元宵张灯、清明祭扫、端午驱毒与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等,都各具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俗文化中还包含饮食内容。元宵之夜要吃夜宵充饥,这个夜点心是汤圆,于是许多人便称汤圆是“元宵”,连《辞源》、《辞海》也都这么释义。前几年有人在上海《新民晚报》上撰文,指出元宵不是汤圆:汤圆是用水煮的,而元宵是炒的,根本不能沾水,外面只沾一层糖衣。不过现在都以汤圆替代那种炒的“元宵”。

元宵节可谓是中国人的“嘉年华”(狂欢节)之夜。月光下、灯光下,盛装男女乐而忘返,是古代人一年中最快乐的节日。尤其是女性,平日养在深闺,不能随便出门;惟元宵之夜,却可以随意走动,嬉笑不禁。更在于元宵之夜男女相聚无人干涉,这就成为青年男女间谈情说爱的好辰光:“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古时元宵之夜就多有有情男女约会。从这一点上看,有点像西方的“情人节”了。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3

1.零存整取(打一成语)——积少成多

2.忘(打一成语)——死心塌地

3.扰(打一成语)——半推半就

4.凤头虎尾(打一字)——几

5.八十八(打一成语)——入木三分

6.超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7.两眼外秃大嘴巴,有个尾巴比身大,青草假山来相伴,绽放朵朵大红花——金鱼

8.吃进的是草,挤出的是宝。舍己为人类,功劳可不小(打一动物名)——奶牛

9.元宵(诗词句)——数问夜如何

10.举头望明月(打一词语)——仰光

11.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打一财经词语)——调资

12.书签(打一字)——颊

13.元宵前后(诗词句)——十四为君妇

14.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打一动物名)——蚂蚁

15.元宵前后共团圆(打字一)——期

16.像鱼不是鱼,终生住海里。远看是喷泉,近看像岛屿(打一动物名)——鲸

17.判(打一成语)——一刀两断

18.者(打一成语)——有目共睹

19.熙熙攘攘(打一字)——侈

20.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21.中的(打一成语)——矢无虚发

22.元宵节后捷报多(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23.灯谜会猜庆元宵(古文句)——破题儿第一夜

24.姑娘真辛苦,晚上还织布。天色蒙蒙亮,机声才停止(打一动物名)——纺织娘

25.万家灯火闹元宵(电影名)——不夜城、乡情

26.农产品(打一成语)——土生土长

27.正月十五打牙祭(打一成语)——一年一回

28.无脚也无手,身穿鸡皮皱。谁若碰着它,吓得连忙走(打一动物名)——蛇

29.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谜底:缺衣少食

30.矮(打一字)——射

31.抽水泵(打一字)——石

32.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33.美梦(打一成语)——好景不长

34.咄(打一成语)——脱口而出

35.票(打一成语)——闻风而起

36.并重(打一成语)——恰如其分

37.龙(打一成语)——充耳不闻

38.小时像豆号,在水中玩耍。长大跳得高,是捉虫冠军(打一动物名)——青蛙

39.元宵节后(打字一)——完

40.离别四十年,本聚在元宵。(打字一)——舞

41.电梯(打一成语)——能上能下

42.赶制元宵闲不住(五字口语)——忙得团团转

43.全面开荒(打一成语)——不留余地

44.家家迎元宵(学校用语)——第二节

45.十五日(打字一)——胖

46.元宵出门赏灯(常言俗语)——外行看热闹

47.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节日纪念日)——元宵节

48.一(打一成语)——接二连三

49.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

50.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

51.个儿高又大,脖子似吊塔。和气又善良,从来不打架(打一动物名)——长颈鹿

52.元宵之后柳吐芽(打一成语)——节外生枝

53.元宵回暖(韵目带数)——十四寒

54.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动物名)——蜗牛

55.骡(打一成语)——非驴非马

56.桁(打一成语)——行将就木

57.照相底片——颠倒黑白

58.平原门下客三千——胜友如云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4

关键词:古典诗词;传统节日;节庆文化

诗和词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而同样古老的传统节庆与诗词结缘也已十分久远。早在我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年节时人们庆祝丰收、拜贺新岁的诗句。魏晋已降,与诗词艺术进入巅峰时代相同时,传统节庆也日渐发展和完善,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和喜爱。文人墨客参与其中,难免高歌浅唱,瞩笔成句。仅在流传至今的古典诗词之中,以节庆为主题的佳作名诗即层见叠出,许多文字早已成为流传不辍的千古绝句。

1古典诗词中的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在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称为新正、元日、正旦、三元日等。自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始,新年就定在夏历的正月初一,此后历代相延。春节,在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中形成为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传统,它负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亿万中国人情感的聚合。新春佳节,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每到此时,总是诗兴大发,赋诗言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这些诗篇,有的描写春节的习俗,有的抒发诗人的情怀,是春节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除夕之夜,人们通宵达旦地守岁,等待天明。南朝诗人徐君倩的《共内人夜坐守岁》,描写了除夕之夜,阖家团圆,一边饮酒一边等待天明的情景:“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碳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一诗中描绘了皇宫之内除夕守岁的情景:“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唐代诗人张说的《钦州守岁》表达了春节辞旧迎新、春回大地的特殊意义:“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宋代晏殊的《元日》描绘了人们斟满美酒,贴上门神,祈求福寿的情景:“屠苏醴酒盈金校郁垒神符卫紫关。三境上真垂介福,绵绵洪算等南山。”北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一派喜庆吉祥的节日景象:在哔哔啵啵的鞭炮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把温暖吹进屠苏酒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饮着屠苏酒,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天的旭日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忙着除旧布新,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庆贺新春佳节。

春节有拜会、拜年的习俗。三国曹植的《元会》:“初会元祚,吉日为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衣裳鲜洁,黼黻玄黄。珍膳杂沓,充溢圆方。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描绘了皇帝在“元日”这一天朝会群臣的景象,君臣穿着有华美纹饰的礼服,朝堂上陈列着美味佳肴,君臣欢笑喜悦,祈祝皇家荣贵,祝愿皇帝万寿无疆。

普通农家的新春佳节也别有一番风味。唐代孟浩然的《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此诗风格清新,展现了农家庆祝新年的情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清代吴曼云的《压岁钱》:“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描写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悄悄藏在枕头底下,琢磨着是买爆竹还是买萧吹,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清新自然,十分传神。

春节还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容易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因此,感慨时序变化和时光流逝,勉励人们珍惜光阴,是春节诗词的另一大主题。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除夕》诗云:“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

2古典诗词中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据一般的文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元宵)在西汉已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元宵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赏月、观灯是元宵节的主要活动,也是历代元宵诗词歌咏的主要内容。唐朝诗人崔液的《上元夜》描绘了元宵之夜家家赏月观灯的盛况:“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朝卢照龄的《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描写了元宵节的各种灯饰,远看如繁星落地,近观如明月高悬,更有少女的笑脸相映成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宋代曾巩的《上元》:“金鞍驰骋属儿曹,夜半喧阗意气豪。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风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阑送目劳。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寻前事铀毛。”诗人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只见月光如水,花灯似星,一群少年骑马驰骋,意气风发。诗人感慨万千,勉励向年轻人学习,焕发生命的活力。

元宵观灯赏灯之际,人们还参与猜灯谜的游戏。清人顾震涛有一首《打灯谜》的诗:“一灯如豆挂门旁,草野能随艺苑忙。欲问还疑终缱绻,有何名利费思量。”除了观灯赏灯,元宵节还有一项传统活动,那就是吃元宵。在历代的元宵诗词中,也有很多歌咏这种节庆美食的篇章。宋朝周必大“”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煮元宵的情景。清代李调元在《元宵》中描绘了元宵节深夜小贩叫卖汤圆的情境:“”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3古典诗词中的清明节

清明作为重要传统节日,它是唯一兼节气与节日于一身的时日。在唐宋之前,清明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即今公历的4月5日左右)。清明时节,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显出勃勃生机,“清明”节气由此得名。唐宋以后清明逐渐将与自己日期临近的寒食节俗纳入名下,清明由普通节气演变为重要民俗节日。作为清明节文化的载体,清明节诗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人统计,在《全唐诗》和《全宋词》中,与清明节有关的诗词达八百首以上,现存清明节诗词的总数可能几倍于此。

提到清明节抒怀的诗词,就不得不说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千古佳作《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的广为流传不仅在于其意境的深刻,更在于其置“清明”二字于首,描绘了清明时节的物候。在每年清明节的丝丝细雨中,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这首诗。

早在战国时代,介子推的故事就与清明节产生了联系,后世更相传清明节就是起源于介子推,在清明节歌颂介子推就是理所当然了。北宋黄庭坚《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由清明时节百花盛开的景象联想到埋葬在荒郊野外的逝者,进而思考人生的价值。

凄风苦雨再加上离愁别绪,使清明节诗词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中。如唐代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大唐帝国的两座都城长安与洛阳,聚集了无数文人墨客,也饱含了这些人的辛酸血泪,洛阳城东,张继惆怅;长安城内,顾非熊憔悴,其有诗《长安清明言怀》:“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在清明节都是愁云惨淡的,比如宋代大文豪坡,一生虽然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平稳心态,一首《南歌子》一扫哀节悲凉,让江南的春意跃然纸上:“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缅怀逝者,寄托哀思:“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宋代高翳《清明》);人们怀念亲人和故友:“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罗隐《清明日曲江怀友》);人们踏青郊游:“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北宋程颢《郊行即事》);人们蹴鞠“白打”,强身健体:“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花去,轻露雀罄础!保ㄌ拼韦应物《寒食》);人们荡秋千,放纸鸢:“好似隔帘红杏里,女郎缭乱送秋千”(韦庄《丙辰年~州遇寒食城外醉吟》)、“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宋代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节庆活动在古典诗词中生动再现,古典诗词也因为节庆文化而有了更深沉的底蕴和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4古典诗词中的端午节

古代有以地支记月的习惯,称五月为“午月”。从史籍上看“端午”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为夏季大节,它从夏至节俗演变而来,人们要在仲夏之月(五月)的端午这一天煮粽子吃,人们把这一天当做夏至一样的大节日来对待。唐代以后,端午才用来专指五月初五。

《全唐诗》与《全宋诗》中有95篇作品与端午节有关,这些诗词记述了节日的意绪,描摹了节日的习俗,追忆了节日的源流,寄托了诗人的感遇,成为了端午节庆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历代在端午节歌颂屈原的诗词也最多。古典诗词以其特有的魅力弘扬了屈夫子”“好修为常,怀瑾握瑜”的独立不迁的文化人格。如唐代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的习俗也会勾起诗人对屈原的感慨,如唐代张耒在观看龙舟竞渡时写了一首《和端午》凭吊屈原:“竞渡深悲千古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端午节纪念屈原这样的爱国先贤,不仅来自民俗社会的朴素情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更应该是国家层面的祭祀,在诗的国度对爱国诗人的纪念,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多难兴邦”,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必定会历经磨难与挑战,我们需要培养屈原那样的对国家忠诚、对人民悲悯的家国情怀。

端午节是传承家国情怀的重要节日,端午节在起源时主要是避瘟保健、水上祭祀活动等,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逐渐在端午节日中加注纪念爱国先贤的内涵。自汉朝以来,屈原成了端午节文化习俗的核心,但我们也发现,各地端午纪念的历史人物不尽相同,除了楚地纪念屈原之外,越地纪念勾践、曹娥,吴地纪念伍子胥、古苍梧郡祭祀陈临等,但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同时由于区域的局限性,歌咏除屈原之外其他爱国先贤的诗词较少,影响也有限。如北齐魏收的《五日诗》:“麦凉殊未毕,蜩鸣早欲闻。喧林尚黄鸟,浮天已白云。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因想苍梧郡,兹日祀陈君。”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时的端午习俗,并且可以感受到当时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处在北方的鲜卑族政权已经知道南海之滨的苍梧郡于五月五日祭祀陈临的风俗。

端午节习俗众多,在古典诗词中多有反映。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插艾枝,储草药,配药方,饮雄黄酒,如南宋陆游的《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在这一天,人们龙舟竞渡,百舸争流,如唐代张说《岳州观竞渡》:“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在这一天,人们还击球、射柳,如清人饶智元:“簇簇朱衣分两队,百花深处蹴珠隆薄《天启宫词百首》:“飞凤三花逐电流,例逢e柳拜前旒。”在这一天,人们还插石榴花,采药,系五彩线,贴辟兵符,蒋之翘有诗云:“葵榴初缬药阑敷,彩线珍成续命需。遥听三韩烽火急,真人刚进避兵符。”

5古典诗词中的中秋节

中秋节,是仲秋之节,以仲秋十五月圆为节日标志。中秋起源于古代“秋分夕月”的礼俗,唐朝时期中秋明月为游历之人思乡的物象寄托。唐代还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使仲秋明月充满浪漫色彩。宋朝中秋节开始成为社会民俗节日,明清时期中秋节上升为仅次于春节的民俗大节。古代诗词中关于中秋节的内容有很多,但广为传诵、最为广大世人所熟知的,当属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和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张九龄在唐玄宗时,当过中书侍郎等大官,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一生写下不少诗歌,但最为著名和广为流传的就是这首《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气象恢弘,意趣不凡。

另一首家喻户晓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词人在一个中秋之夜,思念弟弟“子由”就是苏辙,感时伤情,大醉,对月抒怀,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吟啸。这一声长啸,成为后世亲友之间忆念、共勉的永恒绝唱。就是在千年后的今天,这些句子依然令人动容,因为这是最接近生命本体的人生情怀,具有千古不灭的普世价值。

古人对于中秋的重视,仅次于春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远胜过年。因为在这个晚上,仰望天上的月亮,无限感慨涌上心头,于是想及关于它的传说和故事。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月亮上银蟾玉兔的传说。白居易在《中秋月》一诗中说道:“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宋代词人辛弃疾在《满江红・中秋》一诗中也说:“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就认为月亮上是有嫦娥居住的:“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高高在上的那轮明月,成为诗人浪漫、遐想的最好事物。

在很多古人关于中秋的诗词中,不仅仅只是怀念亲人、感怀身世,充盈着惆怅和低沉。也还有很多关于中秋风俗、节庆饮食等方面的描述。有个叫袁景澜的诗人,专门为中秋的月饼写了一首《咏月饼诗》。诗中道:“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这应该是对制作月饼最为详细的诗歌了。

可以这样说,翻开古代文人关于中秋节的诗词歌赋,从中不难窥见那高挂天空的一轮圆月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6古典诗词与传统节庆的关系

古诗有云:“有雪无梅不精神,有梅无诗俗了人。”我们则可以说,有人类活动而无节庆活动则无精神,有节庆而无诗词的点缀则俗不可耐。幸运的是,中国传统节庆不仅与文学艺术早早结缘而行,而且相得益彰、泽被后世。

㈠传统节庆在内容上赋予古典诗词强烈深刻的启发刺激,同时又提供给其以充分展示、不断创新的机缘。

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悠远的时空隧道一路走来,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精神。

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清明节的怀祖情思、端午节的爱国情怀、七夕节的爱情绝唱、中秋节的团圆之盼……饱含了人们多少情感和寄托。传统节日也折射着中国人对“天、地、人”的思考,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中华民族的节庆文化,体现着一种民俗情结,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传统节日,使每一个中国人加强了同家庭、家族、家乡和国家的情感联系,寻找到了个体融入群体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一切,都为古典诗词在内容和气度的提升上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㈡古典诗词不仅大大活跃了节庆气氛,扩展了节庆影响,提高了节庆品味,而且它们本身也成为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节庆文化载体。

“诗言志”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可以说诗歌历来便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其文化身份的独特标志。对一个诗歌大国来说,诗歌便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大至忧国忧民的社稷之慨,小至抒怀感悟,迎来送往,起居作息的生活常态,几乎无不成诗。因此,大量以节庆为主题的佳作名诗早已成为流传不辍的千古绝句。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这些人人都耳熟能详的佳句,早已成为了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节庆文化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萧放.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现代语境下的春节习俗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6(2).

[2]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柏宏军.中华传统节日诗词赏析[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

[4]赵东玉.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等.全唐诗[Z].北京:中华书局,1960.

[6]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7]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5

元宵佳节,多少文人墨客,借着醉人的月光,抒发着千年不变的情怀。

春风十里,明月醉人;醉倒的,不止是人,还有纷飞的诗意!

这些元宵节的诗句你get到多少?

关于元宵节的知识、诗词,一定讲给孩子听!

正月十五为何称为“元宵节”?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时为“平吕”而设。

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因为汉文帝登基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纪念,因此刘恒大赦天下,与民同乐。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因为那时人们把正月还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节”。

到后来,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呢?

赵之珩介绍说,根据史书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称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夹糖馅,与今天的元宵相似,后来因为是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干脆就叫“元宵”了。

元宵节吃的这种特定食品,北方人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专家表示,不论是元宵还是汤圆,这些名字与“团圆”音近,取团圆和美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元宵节为啥比去年“晚”19天?

同样是元宵节,为何阳历日期时早时迟呢?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解释说,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最主要是由农历闰月所致。

中国目前同时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阳历)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农历两种历法。为使农历年与阳历年能基本对应,中国采取了“20xx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即闰年增加一个月。

这样,如果上一个农历年没有闰月,那么下一年的元宵节就会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年农历有闰月,下一年的元宵节就会比上年推迟19天左右。

天文年历显示,元宵节最早发生在2月4日,恰逢“春打六九头”;最迟出现在3月6日,时值“九九艳阳天”。就本世纪而言,最早的元宵节为2月4日,最晚的元宵节则是3月5日。

“不论来得早,还是来得晚,元宵节只有一个,这是春节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欢畅消闲,全民欢庆。”赵之珩强调说。

今年的元宵节,“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虽然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但同去年一样,20xx年和20xx的元宵月都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20xx年才是“十六圆”。“元宵月连续三年‘十五圆’比较少见,但这也是正常历法现象。”赵之珩说。

既然元宵月是“十五圆”,那么,最圆时刻出现在什么时候呢?天文专家表示,月亮最圆时刻为3月2日上午8时51分,不过公众晚上赏月时不受影响,月亮看上去依然是圆的,如镜似盘,珠圆玉润。

和孩子一起读元宵节诗句,

看看古人的爱情

现如今,在元宵佳节,不少人会带着全家老少一起出来玩,逛花灯、猜谜语等。这个习俗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不过在古代,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女子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才可以出来,观花灯或者和自己心仪的男子幽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在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诗篇是借元宵节抒发爱慕、思念之情的。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诗曰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京都元夕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元宵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汴京元夕

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诗词丨明月醉人,邂逅最美的元宵诗词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其实,元宵节亦是浪漫的,故称为“中国情人节”。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夜如白昼、光影迷离,年轻心中的浪漫情绪亦随之油然而生,多少美好的姻缘佳话,都嵌在了这灯火阑珊的日子里。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销魂的时刻。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三千繁华,一指流沙,不如听你一笑,如此美好。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明月好似霜,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看似凄清,却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沈吟各自知。

灯火流离的日子,繁华的闹市街头,我却不自觉的想你了。

《解语花·上元》

宋·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

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

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相逢处,

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

从舞休歌罢。

春花初长,春风初生,这一轮明月,也被春意迷了眼!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6

一、今宵剩把银釭照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80页注释(8)“剩(jin)把”:尽管拿着。“剩”同“尽”,尽管。今按:把“剩”训为“尽”,肇始于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其曰:胜,甚辞,犹真也;尽也;颇也;多也。字亦作剩。司空图《白菊》诗“黄鹂啭后谁同听,白菊开时且胜过。”胜过,犹云尽过也。欧阳修《蝶恋花》词:“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剩把,尽把也。晏几道《鹧鸪天》词:“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义同上。以上三例中的“剩”字,张相均训为“尽”,这似乎也讲得通,但是,如果把这三处的“剩”(胜)解释为“多”、“频”,上下文语意呼应更紧凑。“剩”为“多”、“频”义的例子在唐宋诗文中不胜枚举,我利用网上的电脑检索系统检索“剩”字,在《全唐诗》中得例111处,在《全宋诗》中得620例,在《全宋词》中得230例。

“剩”之单用,其义“多”、“频”等义者,唐宋诗词中其例甚多:

《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九:“为君取醉酒剩沽。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卷二百零八:“别恨双溪急,留欢五马迟。回舟映沙屿,未远剩相思。”卷三百零四:“惆怅朝阳午又斜,剩栽桃李学仙家。”“只因长作龙城守,剩种庭前木槲花。”卷三百八十五:“驴放秋原夜不归。日暖剩收新落叶,天寒更著旧生衣。”卷四百一十五:“留君剩住君须住,我不自由君自由。”卷四百五十:“只有今春相伴在,花前剩醉两三场。”卷四百九十一:“东君欲待寻佳约,剩寄衣香与粉绵。”“此中剩寄思乡泪,南去应无水北流。”卷六百三十三:“剪取红云剩写诗,年年高会趁花时。”卷六百三十三:“赖尔林塘添景趣,剩留山果引教归。”

《全宋诗》第一部白玉蟾:“剩把苔钱买风月,山屏低拥草毡眠。”毕田:“波寒剩寫哀弦怨,露冷偏滋泪篠斑。”蔡沈“东君赋予知何意,剩与胭脂使嗇香。”曹勋:“和鸾宝苑梅花路,剩有香传玉座中。”“翩翩剩读春风句,两目增明胆亦张。”“直须落日红无际,剩看群山翠扫空。”“是知诗兴多,剩寄怀人书。”“剩读佳章正凭槛,海棠花上雨疏疏。”“清香剩披拂,参横伴村醉。”“剩贮琴书供啸咏,更新窗户不青红。”晁公溯:“剩令龙虎登高第,再赋凫鹥美太平。”“从兹剩致百家酒,更可作意呼真真。”“从使郊原昏白昼,剩教草木洗黄埃。”“待传京兆眉膴样,剩写春容入远山。”“道人为我收松子,剩种清阴十亩长。”“少留剩看平羌水,更继风流太白词。”《全宋诗》第二部晁说之:“肯为嵇生徒著论,便同玄晏剩翻经。”“好向浮云傍归路,定应剩听入琴风。”陈棣:“剩作篇章酬节物,忍令相背去堂堂。”

排比用例是训诂常用的方法,从众多的用例中提取意义,是逻辑上的归纳法,相比前人,我们有太多的优势,不必穷经皓首,也无需羡慕钱钟书“照相机式”的惊人记忆,利用相关的检索系统,仅需点击鼠标,就可以将相关关键词尽数排列出,为我所用。有了充足的材料,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归纳,这样提取出的义项,就可以相对准确些。“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在梦中。”盖出于杜甫《羌村三首》:“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戴叔伦和司空曙也分别有“还作江南梦,翻疑梦里逢。”和“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这样的句子,但晏几道在词中并非简单模仿,而是照应前文“几回魂梦与君同”而来。因为以前以梦为真,每每失望,因此眼前果真相逢,还是惊魂未定,将信将疑,那痛苦的经验使他将真认作梦,而要几次三番地秉灯照人,以此来消除心中疑虑。以梦为真,以真为梦,笔法上腾挪变化,情感上则是一往情深。《全宋词》卷二郭应祥有“剩把烛花高照,频教舞袖轻翻。笛声幽咽鼓声喧,却恨更筹苦短。”“剩把烛花高照”句式和意象与“今宵剩把银釭照”一句几乎如出一辙,“剩”“频”对举,意思也相同,可谓铁证。

其实,“剩”的“多”、“频”等义不仅可以通过排比语例归纳得出,而且也可通过探求语源找到确切的解释。《广韵。证韵》:“剩,剩长也。”(“长”音“长物”之“长”)东西有了“多余”,当然也就有了“多”的意思,这也是从时间、频率的角度来说,就是“时常”、“频频”了。本来,张相把“今宵剩把银釭照”的“剩”训为“尽”并无大错,但是《唐诗宋词选读》的编者们说“剩”同“尽(jin)”,把“剩”读作“jin”,讲成是“尽”的通假字或古今字,那就大错特错了。

二、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80页注5“舞低杨柳楼心月”:舞腰越弯越低,使她感到挂在柳梢、照到楼中的的月儿也随着下沉。注6“歌尽桃花扇底风”:歌喉越来越高而急促,使她觉得拿在手中的桃花扇也跟不上那快速的节拍。这样的注释驴头不对马嘴,让人啼笑皆非。其实,“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两句紧承上面的宴会描写,以工整精巧的对句描绘歌舞盛况。“舞低杨柳楼心月”,意谓挂在柳梢、照亮楼心的明月在酣舞中渐渐沉落;“歌尽桃花扇底风”一句,吴世昌先生认为,桃花扇,是歌舞所用团扇,一面画有桃花,另一面即书曲牌名目,征歌者就目点唱,歌女依点倚声。善歌或美色者客所竞赏,歌尽扇上曲名矣。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双关《国风》之“风”。因此,这句的意思是:歌女已经唱完扇上所列的歌曲。(《词林新话》,北京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128页。)这样的说法,很有道理。这两句巧妙地写出了纵歌狂舞,通宵达旦,整个宴会热烈而欢乐的氛围。

三、除非问取黄鹂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80页注3“唤取”:呼唤。取,语助词,犹“着”。下阕“问取”的“取”与此相同。注4“问取黄鹂”:向黄鹂打听。黄鹂随春而来,应知其去向,故要想黄鹂打听。问取,询问、打听。这样的注释前后不一、自相矛盾,既然说“取”是语助词,犹“着”,那“唤取”、“问取”就该译作“唤着”、“问着”,而不能译成“呼唤”、“询问”和“打听”了。按这条注释的前半段话,其实是抄自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但是没有抄完整。《诗词曲语辞汇释》“取”字条目下说:“取,语助词,犹着也;得也。”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初版于50年代初,对于俗语词的研究,有着筚路蓝缕之功,善莫大焉。但无可否认的是囿于种种局限,这本书未能达到尽善尽美。正因为如此,后来的许多学者,如蒋礼鸿、郭在贻、王锳、顾学颉、王学奇、王云路等都在俗语词的训释上做出不俗成绩。仅就“取”字来说,顾学颉、王学奇在《元曲释词》里认为,“取”,随文见义,这就比张相的结论更合理更准确,而当代女学者王云路的《中古诗歌附加式双音词举例》一文,更是从理论高度归纳和完善中古诗歌附加式双音词的一般规律,她指出:六朝时期“取”在单音节动词之后是有实义的,应视为平列结构。后来,这一结构发生了变化,“取”可以与众多的单音节动词相结合,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而表义成分越来越小,表音功用日益明显,逐步虚化为附加成分。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7

  2022最新元宵节活动总结

  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全市开展了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市文明委下发了《关于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坛文委[20xx]2号文,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镇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的节庆活动,总结如下:

  2月23日下午,20xx全国龙腾狮跃闹元宵暨玉湖社区第九届元宵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在玉湖果蔬批发市场广场精彩上演,本次活动由市政府、73315部队主办,市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湖滨街道玉湖社区居委会、市文化馆承办,市武术协会、南音艺术家协会、闽南什音协会、金凯圣醒狮团、卢厝狮阵武术馆协办,营造了“热烈、祥和、喜庆”的欢度元宵佳节的气氛。

  我市利用元宵佳节举办文化艺术节,是“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之一。本届元宵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除传统项目外,还有玉湖社区居委会、玉湖文化促进会、玉湖历史人文研究会主办或承办的“玉湖杯”第三届新湖中心小学现场作文比赛;施能狮书画作品展;“玉湖杯”石狮市第七届元宵学生灯谜精英赛;金沙庵民俗小吃展示活动;欢度元宵海内外南音社团大会唱等。

  本届元宵文化艺术节亮点纷呈,充分弘扬传统文化艺术,全面展演南音、高甲戏、笼吹、什音、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民俗小吃。活动表演和参演人数达500多人,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南音艺人也参加了南音大会唱活动。

  2022最新元宵节活动总结

  按照公司领导指示,每年元宵节在xx广场组织举办元宵晚会。春节前xx总安排我具体负责20xx年元宵晚会的组织筹备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活动得到了县领导、小区业主、商铺经营者以及参与群众的一致好评。活动当天xx广场人气旺盛,电影院爆满、xx超市的人流量同比至少翻了一翻。

  在这次活动中很多同事付出了艰辛、努力。办公室xx主任已年过6旬,还亲自带队,组织办公室xx、工程部xx、物业公司xx、xx等同志,按照计划安排,顶着鹅毛大雪对元宵晚会现场景观装饰进行了布置安装,这几天正赶上桑植降温降雪,在室外工作还是很寒冷的,戴手套又不方便,我们的员工始终没有任何怨言,互相配合在规定时间内按时按质的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活动当天公司更是全员上岗,按照各自分工提前进入工作岗位,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确保了活动的安全、顺利、圆满。

  活动前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宣传,在电视台发了飞字广告,在桑植论坛和微信上也了活动消息,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猜灯谜活动,在活动开始半个小时内200条灯谜被抢认一空;篝火、烤红薯活动也得到了很多群众的喜爱参与,在活动中很多老百姓派了专人看守烤红薯都守不到;舞龙节目更是将活动推到了高潮,10万响的小鞭炮放了15挂,5000响的小鞭炮放了20挂,才把舞龙的场地空出来,当时那场面只能用xx和xx小品中的话来形容:广场上那是人山人海彩灯招展,那场面相当火爆啊。

  活动结束后我们也认真进行了总结,发现还是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完美,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整个晚会的活动安排不够周全,活动的持续时间太短。整个活动的时间在两个小时左右,高潮部分在40分钟左右。20xx年我们准备多增加几个项目,多个节目相互穿插,让整个晚会的时长在三个小时左右,有两到三拔的活动高潮,这样才能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让活动氛围更热烈。二是整个活动的人员安排不够合理。通过今年的活动我们发现舞龙表演时燃放小鞭炮清场的工作有点脱节,燃放的人员太少,场地没有及时清出来,舞龙的表演者没法施展。猜灯谜对奖、抽奖、发放奖品的工作人员工作特别繁重,今年我们组织了200条灯谜,参与的老百姓一窝蜂的涌上来,那还是很不好应对的。xx负责猜灯谜抽奖工作,我看她一晚上换了有五六处场地,人多了以后讲的嗓子都哑了,那人是里三层外三层的把她们围在中间,场面是相当火爆。20xx年我们将在重要部位、重点环节安排更多的人员,合理组织、合理安排。三是整个活动的装饰还不够喜庆,20xx年准备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装饰、灯饰,让整个活动的氛围更浓烈。四是节目表演准备工作不足。比如活动缺少主持人员,没有准备音响设备,活动各个环节没能很好的串联在一起,比较散乱。五是参与活动的单位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整个活动没有更好的安排协办单位参与。20xx年我们准备提前与协办单位沟通,从活动方案的策划,到工作任务、人员的安排,邀请我们的协办单位全程参与。

  20xx年元宵晚会的成功为我们积累了经验,成绩代表过去,20xx年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工作、更充分的准备续写新的篇章。在这里我提请公司领导,对在这次活动中公司所有同事所展现的良好作风和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同事进行表扬。对于评选哪几位同事提请公司表扬我是很纠结的,这次活动所有参与的同事都展现了自己的热情、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我认为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受到表扬,但即然要提请表扬那就要有意义,所以我将其中我个人认为表现特别突出的几位同事提请公司领导审议进行表扬。

  2022最新元宵节活动总结

  为了让孩子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节,我们中班为孩子设计安排了三节课程《元宵节的来历》、《猜灯谜》和《元宵节古诗》。

  活动一:《元宵节的来历》

  中班孩子已经对元宵节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要点花灯、吃汤圆,在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元宵节的花灯图片、做元宵、吃元宵、闹花灯的热闹场景图片,让孩子认识传统节日的习俗,通过各种有关元宵节的的神话故事,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以及为什么要吃元宵等等。

  活动二:《猜灯谜》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猜灯谜,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抢答,答对了还会领取小礼物,孩子们的热情空前高涨,一起赏花灯,猜灯谜,做游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活动现场处处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祥和喜庆的气氛。

  活动三:《元宵节古诗》

  这次元宵节古诗选取了《正月十五夜灯》这首古诗。《正月十五夜灯》,是唐代诗人张祜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本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让幼儿了解了唐朝古人过元宵节的欢乐气氛和场景。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幼儿了解了元宵节的习俗,知道了元宵节的来历,体验了元宵节的热闹喜庆氛围,增进了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锻炼了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给幼儿提供了互相学习的平台,初步学习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8

可以描绘雪的外表色彩:“盐飞乱蝶舞,花落飘粉奁”,“本欲映梅花,翻悲似玉屑”;也可以描绘雪的千姿百态:“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如果认为古人诗文之中的描写不够具体的话,不妨欣赏现代人的描写:

只片刻工夫,大朵小朵的雪花翩然而至。密密麻麻,铺天盖地,像鹅毛,像白梅,像梨花瓣,像蒲公英,更像扇动翅膀的玉蝴蝶突然出现,在半空中盘旋,追逐,飘舞。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灰色的天地间连起了一道无边无际的瀑布。雪花绵绵地飘着,斜斜地织着,柔柔地落着,眯起你的眼,会看到一张灰色的网,网上有成千上万的白点在跳动,飞舞,像无数幼小而不可名状的小生命在颤动,漫游,荡漾。远处的高楼大厦、河流、树木,隐隐约约如在云里雾里,妙不可言。

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地描摹出雪的多姿多彩,轻盈美丽,让人如临其境。

无论是高山踏雪,还是雪中赏梅;无论是雪中漫步,还是雪中追逐……雪,总能触发人的情思,撩拨人的想象与联想:“凝阶夜似月,拂树晓疑春”“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既可从视觉角度写出雪迎风飞舞、飘飘似仙的神姿,也可从嗅觉、触觉角度写出春天温馨的气息。而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推陈出新,脍炙人口,由雪花联想到春花,进入崭新的境界。如:

轻轻地闭上眼睛,视网膜上挥之不去的依然是那些舞动着的白色精灵。静静地竖起耳朵,分明能听到雪舞的声音。沙、沙、沙,那是冬爷爷呢喃的低语,还是心上人轻轻的呼唤?哦,她是春姑娘轻启的歌喉,奏出大自然生命的交响!看,在她激情的舞蹈中,百花吐艳,碧草萋萋。淡蓝色的天空里,轻盈的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高高的白杨绽放嫩绿的新叶,亭亭的宝塔松泛出一片新绿,竹林散发出阵阵清幽,用力嗅一嗅,各种花草树木的芬芳扑鼻而来,一群群蜜蜂轻轻颤动着翅膀,在花丛中忙碌地飞来飞去,那咕咕咕的声音是来自南方的斑尾鸠快乐的歌唱。

通过联想与想象,巧妙插入与雪相关的景物描写,既可丰富文章内容,又可让读者产生美妙的遐想。

冬,一个做梦的季节。在你的记忆中,总忘不了漫天飞雪中追逐嬉戏的趣事,或学着诗人踏雪赏梅……雪中之事,总能勾起我们无限的回忆。写作时,应从小处着眼,从雪中撷取感人的瞬间,动人的镜头和精彩的画面,力求以细节出彩,以情愫取胜。要善于借用雪中景物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如: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葫芦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黏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在鲁迅笔下,雪中的孩子竟然那样可爱,不是吗?

雪,是画家的爱物,诗人的宠儿。无数诗人留下数不胜数的咏雪诗句。可根据需要,信手拈来:

在诗人笔下,花是春的使者,雪同样也是唤春的多情之物。韩愈在《春雪》中写道:“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朝诗人齐己在《早梅》中也写道:“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毕竟,春色是挡不住的,雪花飘舞的时刻,春天不也就来了吗?

其实,你记忆中有关雪的诗句真的不少,如果有这种学以致用的意识,相信你笔下的句子也将很精彩,很富有诗意。

记忆中的美丽雪景

湖北省宜都市外国语学校刘瑾

一夜北风寒,长空雪乱飘。

整个城市刹那间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变成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

祖国北方,有一座令南方人向往的城市――哈尔滨,一个拥有迷人色彩的城市。我从温暖的南方来到北方,正巧赶上哈尔滨的大雪天,正巧遇上正月十五月圆之时。

正月十五的早晨,哈尔滨的雪还在下个不停。傍晚,雪花仍不停地飞呀,飞呀!一朵朵温馨如水仙,一片片轻盈如白蝶,给人一种“柳絮飞时花满城”的感觉。

哈尔滨的雪天真是太迷人了!

一大早,人们便忙活开了:做冰灯,刻冰雕,做元宵……偌大的城市里到处洋溢着喜庆和欢乐。

我们把装了半桶水的铁桶放在院子里,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再去看时,水已结冰了。当水还没有完全冻实时,我们把多余的水倒出来,再把灯泡放进去,接通电源,一个晶莹剔透的冰灯就做好了。

我们把砖头大小的冰块收集起来。拿着小刀,在上面雕刻着自己喜爱的图案:孙悟空、熊猫、狮子、老虎……这样,当接通电源时,那些动物便会闪闪发光,活灵活现。

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元宵节往往要做元宵,包饺子。那儿的冰箱并不畅销,因为哈尔滨是一个比冰箱还要冰箱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包完了饺子,做完了元宵,直接将它们放到阳台上,效果比冰箱还好。

到了傍晚,哈尔滨便成了冰和灯的世界。圆月当空,映照大地,人们吃着元宵,赏着花灯,看着冰灯,猜着灯谜,好不惬意。

灯和冰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如在天堂的感觉。走在大街上,冰雕在灯的照耀下,发出神奇、迷离的光芒。各式各样的冰灯、冰雕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使人兴奋,令人陶醉。

每个人手中都提着灯笼,路边的灯笼店里发出淡雅的柔光。灯笼上写着各种谜语,只要你能猜对,那个灯笼就归你了。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鱼目混珠――打一人名。”我思索着,突然间,灵光一闪,兴奋地跳了起来――贾宝玉,我得意地笑了。店老板立马将灯笼送给了我。提着灯笼,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们来到了儿童乐园。那里面的许多玩具都是用冰制成的。孩子们在里面追赶着,闹着,嬉戏着。我坐在爬犁上,快速地滑动着,奔驰着;我穿上冰刀鞋,在冰面上甩开胳膊奋力奔跑;我和其他孩子一起堆着雪人,掷着雪球;我穿梭于八卦阵中,寻找着那唯一的出路……

我在那一瞬间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在雪地里尽情地跑着跳着……

仰望天空,一轮明月挂在头顶上,好圆好亮的月亮!只有哈尔滨的月亮才这么圆,这么亮!置身于这冰的世界中,我真的陶醉了!

今晚,月正圆,雪真白……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9

2、正月里来是新春,十五元宵闹花灯,家家户户闹腾腾,甜甜汤圆香喷喷,祝福悄悄到你身,祝你佳节圆美梦,好运也要来逞能,幸福和你不离分,元宵节快乐。

3、收到我祝福的人永不被炒;阅读的人会飞皇腾达;储存的人会爱情甜蜜;删除的人会好运连连;转发的人薪水猛涨!元宵节快乐!

4、元宵节到了,送你一轮圆月,让明月带上我的祝福,寄去我的祝愿,明月生辉度佳节。愿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心,愿“梦”圆圆!

5、年年闹元宵,今宵最欢笑,幸福常萦绕!短信祝福巧,幸福快乐每一秒!恭祝月圆汤圆缘梦圆!人圆情圆事事圆!圆宵节摇出你的笑脸!

6、有水的环绕,山才显得伟岸;有山的陪伴,水才显得灵动。元宵节到了,有我这条祝福短信才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呵呵……元宵节快乐哦!!!

7、一个圆圆的汤圆,送给你;一颗圆圆的心,献给你;一份圆圆的真情,寄给你;一条圆圆的祝福,传给你,祝你:元宵节快乐!

8、年年元宵年年圆,年年花灯年年转;家圆人圆幸福圆,团团圆圆;财转情转事业转,时来运转;愿愿随愿月儿圆,事事随心汤圆甜。元宵快乐!

9、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里来闹花灯。花灯里面藏谜念,开启智慧把它想。小小谜念学问大,大千世界样样有。祝你元宵节聪明赛一休,做个状元郎!元宵节祝福短信

10、岁岁年年有期盼,思念给你不曾变,元宵佳节祈团圆,愿你好梦样样圆,带着祝福来会面,心心相连手相牵,迈着大步走向前,祝你天天大赚钱,元宵快乐。

11、元宵节到了,送你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汤圆。圆圆的梦,圆圆的思念,圆圆的祝福,圆圆的生活。祝你生活圆圆,梦圆圆,日子圆圆,愿望圆圆。元宵节快乐。

12、正月十五,即使冷风把祝福凝固,我也要编条短信给你祝福,借着电波传输,你开心,你快乐,我就满足,回不回复我不在乎,想你是我一生的幸福!

13、一声声锣鼓一阵阵沸腾一幕幕烟火一盏盏彩灯和着二月丝丝缕缕的微风踱进你心窝,串串企盼祝愿你:元宵快乐!

14、正月十五月儿圆那,祝福的话倍儿甜啊,愿你漂亮一年胜一年呀,好运好事常连连啊,元宵节快乐!

15、月亮,元宵,映衬着你的欢笑,正月十五回荡着你的歌调,羊年新春充盈着你的热闹,此时我心久恋着你的美妙。

16、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7、元旦除夕没谋面,宵夜早茶没约见,节前假后没做伴。相会团圆暂无缘,思念惦记梦无限。

18、祝你元宵节家人团圆,朋友欢聚,情人浪漫,手舞足蹈,动感十足,早晚笑脸,欣慰的表情上演节日的异彩纷呈!

19、正月里来是新春,十五花灯闹乾坤,汤圆味美香喷喷,祝你佳节福满身,好运和你不离分,万事如意永开心!

20、天上月儿圆,地上人团圆,事事都圆!花好,景好,心情更好!祝愿你和家人元宵节快乐!

21、喜迎元宵:日圆,月圆,团团圆圆!官源,财源,左右逢源!人缘,福缘,缘缘不断!情愿,心愿,愿愿随心!

22、酒越久越醇,朋友相交越久越真;水越流越清,世间沧桑越流越淡。祝元宵节快乐,时时好心情!

23、用呵护做濡米,揉捏进一颗真心,裹住美满与甜蜜,粘稠的浆汁是我的良苦用心,愿它品出你节日什锦的心情!

24、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离合聚散,今宵月儿圆又圆,想你的心甜啊甜,佳节自有佳人伴,元宵夜唯君叫我最思念!

25、送你一碗汤圆愿你的爱情舔甜蜜蜜;送你一盏彩灯盼你的事业顺顺利利;送你一颗真心祝你的节日快乐洋溢!

26、元宵佳节不送礼,发条短信祝福你:健康快乐长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最后让我告诉你,钞票滚滚进袋里,好处全都送给你。元宵节快乐!

27、你知道我多喜欢你吗?!圆粉粉的小脸蛋,咧嘴就是那么甜蜜的笑容。真的好想在你脸上狠狠地吻下去,让你融入我的身体。阿!香甜的元宵。

28、元宵节到了!朋友,我对你的思念,就像这元宵一样,塞得鼓鼓的,捏得圆圆的,煮在锅里沸了,盛在碗里满了,含在嘴里,呀,太甜了^_^!

29、正月十五的时候一定记的出去看月亮,还要记得背张弓,拿支剑,对着月亮大声喊:嫦娥,下来吃元宵了!说不定嫦娥mm真会飞到你的怀抱哟!

30、岁月的流逝有友谊的温暖,节日的问候代表朋友的心愿,祝福永远在你身边: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心情愉快,平安幸福,元宵节快乐!

31、元宵节到,春节停止呼吸了,我的祝福没迟到!不管去年如何,相信今年你努力有更大回报!最重要的是,愿你健康幸福乐逍遥!祝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10

猜灯谜的由来

相传两千多年前就有了猜谜这种活动。那么,猜谜怎么又变成猜灯谜了呢?这里还有个故事呢!

据传,很久以前,有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横行乡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们都叫他“笑面虎”。这“笑面虎”只要看见比自己穿得好的人,便像老鼠给猫捋胡子──拼命巴结;对那些身穿粗衣烂衫的穷人,他则像饿狗啃骨头──恨不得嚼出油来。

有一年春节将临,胡家门前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前边那人叫李才,后边那个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齐华丽,王少却穿得破破烂烂。家丁一见李才,忙回房禀报。“笑面虎”听后慌忙迎出门来,一见来客衣帽华丽,就满脸堆笑地恭敬相让。李才说要“借银十两”,“笑面虎”忙取来银两。李才接过银两,扬长而去。“笑面虎”还没回过神来,王少忙上前喊道:“老爷,我借点粮。”“笑面虎”瞟了他一眼,见是衣着破烂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骂道:“你这小子,给我滚!”王少还没来得及辩驳,就被家丁赶出了大门。

回家的路上,王少越想越生气,猛然间心生一计,决定要斗斗这个“笑面虎”。

转眼间,春节已过,元宵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也乐哈哈地忙了一天。到了元宵节的晚上,各家各户房前都挂上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少也打出一盏花灯上了街。只见这花灯扎得又大又亮,更为特别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王少来到“笑面虎”家门前,把花灯挑得高高的,引来很多人围观。“笑面虎”正在门前观灯,一见此景,也忙挤到花灯前,见灯上题着四句诗,他认不全,念不通,就命身后的账房先生念给他听。账房先生摇头晃脑地念道:“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一听,只气得面红耳赤,怒眼圆睁,哇哇乱叫:“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他一边喊,一边命家丁来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老爷,咋见得是骂你呢?”“笑面虎”气呼呼地说:“你那灯上是怎么写的?”王少又大声念了一遍。“笑面虎”恨恨地说:“这不是骂我还是骂谁?”王少仍笑嘻嘻地说:“哦,老爷是犯了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谜底确实没问题。他只气得干瞪眼,转身狼狈地溜走了。周围的人见了,只乐得哈哈大笑。

这件事后来越传越远。第二年灯节,不少人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观灯的人猜测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每逢元宵灯节,各地都举行猜灯谜活动,一直流传到现在。

灯谜的分类

灯谜可分字谜、词语谜、诗句谜、人名谜、用品谜、地名谜等几大类。

好了,知道了猜灯谜的由来,我们现在就讲讲怎么猜灯谜!

招式一:折戟沉沙之“别解”、“会意”法

猜灯谜一般要注意其“别解”、“会意”的特点。例如:儿童不宜(打一字)。它的谜底是“奇”。此处用的就是逆向会意,意思是“大了就可以”。

招式二:瞻前顾后之接近联想法

例如:古代的交通事故(打一成语)。它的谜底就是“人仰马翻”。此处用的就是接近联想,因为古时的车是马车,出事故后,当然是人仰马翻了。

招式三:惊天动地之语意双关法

例如:七品芝麻官(打词曲文体)。它的谜底是“小令”。“县令”,不就是一个“小令”吗?“小令”是语意双关,词曲中也有“小令”,指字数在58以内的词或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