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十篇农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十篇

农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14:06

农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篇1

为了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工作,财政部于2007年12月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决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该制度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政部颁布并于2005年1月1日执行)共同构成了我国农村会计制度体系。本文就两个会计制度的主要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一、资产的比较研究

1.资产组成内容的比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将合作社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则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关于资产分类具有以下特点:(1)将农民专业合作的所有投资统一为对外投资,不区分为短期和长期投资;(2)增加了无形资产的相关内容。

2.存货的比较。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关于存货的核算有以下两点不同:(1)存货核算范围扩大了,增加诸如受托代销商品、受托代购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等内容的核算;(2)仅对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的会计处理做出规定,即将盘亏、毁损和报废的存货价值计入其他支出,而对存货盘盈未规定其处理方法。

3.对外投资的比较。关于对外投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分为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并分别规定其会计核算方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未将对外投资进行短期和长期之分。

4.固定资产的比较。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主要有两项变化:(1)增加了接受捐赠旧固定资产的计价内容,即接受捐赠的旧固定资产,按照经过批准的评估价值或双方确认的价值计价。(2)未对盘盈固定资产确认、计量和记录做出规定。

5.无形资产的比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形资产的内容,并对无形资产计价、摊销方法、转让无形资产的处理等均做出明确的规定,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未有相应的规定。

二、所有者权益的比较研究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公积公益金、未分配收益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合作社的所有者权益包括股金、专项基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盈余等。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关于所有者权益有以下不同:(1)部分项目的称谓不同,如收到投入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称为“资本”,《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则称为“股金”;(2)《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增加了“专项基金”、“资本公积”的核算;(3)部分核算内容更为细化,如接受捐赠资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计入公积公益金,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则单独计入专项基金。

三、收入和收益(盈余)的比较研究

(一)收入的比较

收入内容的比较。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两个制度关于各项收入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方法差异不大。

(二)收益(盈余)的比较

1.称谓不同。作为反映和考核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成果的综合性财务指标,《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称为“收益”;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则称为“盈余”。

2.构成不同。虽然两个制度均将收益(盈余)区分了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盈余),但其构成确不同。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收益总额=经营收益+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其中:经营收益=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管理费用

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合作社的本年盈余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本年盈余=经营收益+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其中:经营收益=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管理费用

3.收益分配核算内容不同。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分配方案,对其当年可供分配的收益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1)提取公积公益金;(2)提取应付福利费;(3)外来投资分利;(4)农户分配;(5)其他分配等,其核算内容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提取公积公益金、提取应付福利费、外来投资分利和进行农户分配等内容。

四、会计报表的比较研究

(一)会计报表组成的比较

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年度中间(即月份或季度)和年度终了应当提供的会计报表种类有所不同:

1.年度中间: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年度中间(即月份或季度),应当提供两张会计报表——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其中。科目余额表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按月或按季度编制,用以反映月末或季度末会计科目余额的会计报表;论文联盟收支明细表是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各月或各季发生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情况的会计报表。

2.年度终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年度终了,应当提供两张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及收益分配表。其中:资产负债表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收益分配表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度内收益实现及其分配的实际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合作社应编制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财务状况说明书等。其中资产负债表、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性质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的资产负债表、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性质、结构等内容基本相同。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不同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增加了成员权益变动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

(二)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比较

1.资产负债表的比较。由于两个制度关于资产、所有者权益组成内容的差异,进而影响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部分的结构以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内容。《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将资产负债表资产部分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四部分、所有者权益分为资本、公积公益金、未分配收益三项内容;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社会计制度(试行)》则将资产负债表资产部分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和其他资产三部分,所有者权益分为股金、专项基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盈余五个项目。

2.收益(盈余)及收益(盈余)分配表的比较。反映合作社一定期间内实现盈余及其分配实际情况的会计报表,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称为“收益及收益分配表”。而《农民专业合作财务社会计制度(试行)》则称为“盈余及盈余分配表”。不仅称谓不同,其结构也不同:

“收益及收益分配表”采用的是报告式结构,其上端为收益的形成,分为经营收入、经营收益和本年收益三个层次,下端则为收益分配,包括本年收益、年初未分配收益、可分配收益和年末未分配收益部分。

而“盈余及盈余分配表”则采用账户式结构,左边为“本年盈余”,右边则为“盈余分配”。每一方分为若干具体项目,左边项目是依据“本年盈余=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收入-其他支出”的依存关系排列,而右边“盈余分配”则是根据“本年盈余+年初未分配盈余+其他转入-提取盈余公积-盈余返还-剩余盈余分配=年末未分配盈余”的依存关系排列。

3.成员权益变动表的比较。为了使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都得到明晰界定和有效保护,反映成员权益变动情况是合作社会计报表应提供的重要信息之一。

农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篇2

摘要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制度、资金、监督和人才的多方面的原因,正视这些问题才能够积极找到解决办法,完善农村合作社的管理,推行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力求在农村合作社的建立过程中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尽量规避,找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财务问题

一、财务制度不健全

第一,农村合作社的财务制度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漏洞。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没有资金安全漏洞的,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安全漏洞,例如:合作社内部很多应该分工设置的财务管理项目存在重合管理的问题,会计、出纳、审计等重要环节都有重复管理的问题,导致很多重要资金都能够通过几个人就可以完成非法转移,加上农村合作社的资金往往是小笔但是繁多的,对具体管理也产生了影响。

第二,农村合作社对于合作社的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约束。从农村的具体情况来看,家族式的模式显著,很多农村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无法阻碍当地农村家族的合作模式,对于一些小型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第三,对于农村合作社的制度建设必须要强化预算制度的规范,但是目前合作社的预算制度过于简单,合作社的长远预算需要有周期性的规划和资金设计的预算,但是这些工作都没有在合作社内广泛开展起来。

第四,在制度建设方面,很多合作社没有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的规定执行,这个试行制度要求合作社应根据本制度规定和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账簿,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不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本着民主、自愿的原则,委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或记账机构记账、核算。但是,很多农村合作社没有完全按照这个规定来执行,还是在走着原始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无法走出困局。

二、资金营运能力差

第一,合作社的融资困难,很多合作社虽然提供了较强的服务性,但是相对于城市大型企业的支持而言,很多国家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对合作社没有信心,导致借贷问题严重。解决对策:争取在合作社党支部牵头的情况下,争取农业生产运营的专项担保基金,用基金作为社员扩大产业贷款担保,以破解资金短缺的“瓶颈”。同时,也能够在专项资金的管理模式下形成品牌效应。总之解决融资问题就要尝试实现统一技术、统一销售、一体化财务管理的模式,解决实际的融资难问题。

第二,农村合作社的资金分配也存在很多问题,合作社还没有形成全面的股份制模式,自然也就导致股金分红、股息、利润返还的比例不够明确,这种随意利润分配的形式一方面导致了农户的不信任,增加了融资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合作社的财务管理的随意性。解决对策:对于资金分配管理问题要尝试进行明确的账目核对工作。明确的管理是我国农村合作社资金分配管理的关键,其主要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是要形成详细的股权计算,避免出现不平等的问题也避免了财务核算与管理的随意性,失去入股村民的信任。

第三,资金预算能力较差。解决对策:要对经营项目进行明确的预算。例如:对于小尾寒羊的饲养问题,要明确预算期价格“小尾寒羊价格(优质种羊)3-8月龄:羔羊360-1000元、1-2岁怀孕母羊1200-2400元。波尔山羊价格(优质种羊)1代220-320元、2-3代280-360元、4-5代400-680元、纯种种公羊2000-3000元。奶山羊:500-820元。”而且要对预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财务记录,例如:小尾寒羊的养户缺乏科学的喂养方法,饲料浪费大,利用效益低,养牛成本高。有的没有喂养经验,出现很多积食病牛,有的还造成死亡等。

三、审计监督形式化

首先,内部审计制度缺失,农村合作社的内部审计制度更多的是形式化,很多审计组织只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完全赞同,导致内部审计制度形同虚设;一方面就是由于利益分配的因素而一味地反对,导致很多合作社的活动无法开展起来。

其次,外部审计制度缺失,农村合作社的外部审计更多的是要依靠财务管理的形成部门,而对于村民的民主监督来讲存在很多问题,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虽然经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没有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这样的情况下监督管理人员对财务工作基本不了解,平时只是听财务人员汇报工作,但并不知道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而财务人员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弄虚作假、谋取私利。

四、财务人员素质低

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人才因素的影响,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很多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例如:“松原市宁江区大洼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对某村的财务人员调查发现,财务人员的选用,一般都是由村级领导就地任命,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拔、正规的培训,在4名会计中有2人没有参加任何会计培训,缺乏必要的法律、财经基础知识。解决对策:通过推行会计选聘制,各镇(街道)吸收了一批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会计人员,为农村财务管理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改变了农村会计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实现农村会计人员的年轻化、专业化,提高了顺德农村财会队伍素质。另外,有的会计业务上只能做到“记记账、打打算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会计法的要求,不能及时发现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由此可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是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基础和关键。

综上所述,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制度、资金、监督和人才的多方面的原因,正视这些问题才能够积极找到解决办法,完善农村合作社的管理,推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1(06).

[2]张光涌.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8).

农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篇3

一、加强农村财务审计是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的有力武器

1.加强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程度。农村财务审计管理是指对直接归农民集体占有、支配、管理的各项资产所发生的收入、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核算、计划、监督与控制。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护和激发广大农民对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的重要方法。更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和保证,也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石。但是,目前我国的农村由于财务人员水平不均、审计环境不理想等原因,农村审计始终处于一个薄弱环节。仍有一些村的财务公开不及时,或是公开的内容和帐目反映的内容不一致。因此,我们必须完善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集体的土地、建筑物和设备等资产发生产权转移时,必须按照程序科学评估;集体资产出租、发包及对外投资时,必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讨论,进行集体决议。这样,有利于村民了解村财务一届来的收支状况,有利于改善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2.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揭露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村级单位是农业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的基础,村级财务是否按规定建账、记账,会计行为是否合理规范,常常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农村财务审计的对象是农村集体经济,而农村集体经济是广大农民多年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属于集体成员共有,任何人不得侵占、挪用。推行农村财务审计,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农村干部依法依规地执行政策和管理财务。由于农村财务存在执行制度不严、挥霍公款现象严重、集体资金管理混乱、物资管理手续不全、财务账目混乱不清、吃尽分光分钱分物现象严重等问题的原因。因此,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村级财务审计,直接关系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3.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强化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农村财务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农民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财务管理越来越成为农村工作中的难点、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农村各种矛盾的焦点,农村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坚持民主理财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农村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组级财务管理制度,并定期对村财务实施审核、检查,将经过审核的内容向村民公开。这样,有利于村民了解村级财务收支情况,也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加强农村基层财务审计管理和监督对策

1.认真做好农村财务管理的审计监督工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乃至整个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群众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今后要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严格执行农村财务各项制度。农村财务管理的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对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集体债权债务,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及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的管理,接受群众监督。

2.始终带着负责的态度面对农村财务审计。农村财务审计的对象,包括村合作经济组织,村集体企业和经济联合体等。农村财务审计,不仅仅体现着政府的监督职能,更多的是代表农民群众去促进管理,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审计人员有较强的审计本领和审计创新的能力,更需要审计人员富有责任心。强化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在工作中,以维护农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促使村干部管好用好集体资金。加大对非生产性资金的审计力度,可以促使村集体把有限的资金最大程度的用于村组的发展,切实发挥审计的作用。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监督的机制,实事求是地揭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大多层次、全方位的财政监督体系,营造了公开透明的环境。对提高村干部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节约意识、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加大农村财务审计教育,增强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乡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关系,搞好财务管理。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上来认识。乡镇党委、政府应该把村级各项事务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广大农村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不断增强基层干部遵纪守法意识,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这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大基层审计宣传力度都有重要价值。由此可见,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村级财务审计,对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更直接关系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农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推进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巩固全县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规范全县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推进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全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明确下一步全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思路,团结协作,认真组织开展好我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刚才,县农业局和财政局就如何开展好此项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我非常赞同。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全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县按照“巩固基础、规范管理、完善机制、提升水平”的工作思路,切实把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作为抓好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认真抓好落实,通过不断加强农村会计管理,规范基层会计工作,积极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探索出了一条农村财务管理的新模式。目前,全县已有者腊乡和江那镇两个乡(镇)顺利开展了村账代管工作,代管集体资金总额已达到308.4万元。通过认真组织开展村账代管工作,为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村帐代管工作:一是巩固了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通过强化对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的监管,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充分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优势,有效地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的增值和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和服务功能。二是深化了农村综合改革。通过建立健全资产台账制度,严格政策界限,对乡村债务实施动态监测,有效控制了乡村债务的增加,为化解乡村债务,发展好村级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推进了农村民主管理进程。通过将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农村机动和“四荒地”的发包、集体资产的处置、村级“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粮食直补及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作为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目前,全县100个村委会社区1236个村小组已全部实行了财务公开制度,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确保了村务公开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四是加强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乡(镇)在做好常规业务审计的同时,结合村组换届积极开展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并及时开展了项目资金效益审计工作,加强了对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的审计监督,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廉政建设。

通过全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全县各民族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少数村组干部认识不到位,工作不积极、不主动、配合不够,导致出现村务公开不全面、监督机制不完善、收费票据不正规等问题。二是由于一些村组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和部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出现村组间财务管理发展不平衡,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四是农村财务管理法制化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通过深入开展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大力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高度重视。为此,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新形势下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村级财务公开水平的有效载体,是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手段,对切实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改善好党群干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期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通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政治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必将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有效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需要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加大财务公开力度、加强农村审计,不仅可以切实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促进村级事务管理民主化,也能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对于有效遏制各种农村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稳定,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混乱仍然是农民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重要问题。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套更为完整的资产和财务管理体系,缺乏更加行之有效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为此,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通过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监督,进一步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维护农村稳定的需要

当前,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随着土地征占的补偿、村改居和老城区拆迁改建过程中侵占集体资产以及村级债务沉重等一些问题的出现,引发了农村社会矛盾,客观上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

(五)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需要

农村财务管理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不断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法制化,切实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逐步走上法制轨道。

三、创新思路,明确目标,全面推进全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逐步走入正轨

按照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完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要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规范管理行为,健全监督体系,改进工作手段等措施,积极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逐步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科学化、程序规范化、理财民主化、监督制度化、手段现代化”的工作目标。计划在2009年底全面完成全县所有的村小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为此,我再提几点要求:一是要坚持好“五项原则”。要坚持民主自愿的原则。村集体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必须尊重农村群众意愿和民利,由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在村集体与委托机构相互协商的基础上,订立书面委托协议方可实施。不得强制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要坚持“四权”不变的原则。村集体的资产是由其成员入股和长期劳动积累所形成的共有资产,属集体性质,归全体成员共同所有,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必须保持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占、平调、挪用、拆借村集体资金,不得擅自改变集体资金性质,不得侵犯村集体的合法权益。要坚持独立核算的原则。实行会计委托服务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原财务独立核算的主体不变,按村、组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保持原村级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保持村级财务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已开展委托服务的乡(镇)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运作,对未开展委托服务的乡(镇)的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作。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要从有利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开展好各项工作,不能搞一刀切。二是要贯穿于“五个始终”。要始终以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为出发点。紧紧围绕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严格按照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认真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农村财务公开和防止化解农村债务的有关方针政策,切实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将我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要始终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工作的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合法权益作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根本目的,积极推进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始终围绕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等中心任务。严格把握农村改革发展大局,积极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充实完善工作内容。要始终以依法行政为工作的着力点。联系自身工作实际,不断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扎实推动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走上依法行政、健康发展的轨道。要始终以改革创新经营体制为开展好各项工作的立足点。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激活农村的内在活力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农村经济与推进农村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把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与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紧密结合起来,紧扣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抓住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从经营体制上创新,在深化改革中突破,努力推动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要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由于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乡(镇)要务必要高度重视,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长效机制,及时整合乡(镇)政府、农经站、财政所等单位的现有人员,在乡(镇)政府或乡(镇)财政所组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各负其责,认真抓好落实。特别是县农业局和财政局,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二是要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砚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砚政办发〔2009〕号)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精心研究制定各乡(镇)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要建立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县级财政要在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县乡开展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等费用补助,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会计委托服务机构正常运转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确保会计委托服务机构正常开展工作。四是要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由于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量大,业务较为繁杂,要结合“数字乡村”工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投入,大力推行会计电算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五是要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要通过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健全村级民主理财小组,规范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等工作,全面实行财务公开,切实加强村组财务审计监督。六是要开展好宣传教育活动。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进一步加大对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逐步扩大影响范围,特别是要做好村级基层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好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农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篇5

【关键词】农村;财务;问题

一、民主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监委会作用虚化、流于形式

村(社)务监委会是代表村(社)或社员股东进行民主理财的主体,是实现民主

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是实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农村财务管理透明度的重大措施。临安各镇(街道)均设有村(社)务监督委员会,虽然监委会组成人员都是通过选举产生,但要让村(社)务监委会真正发挥作用,仍相差甚远[[64]。调查发现,村务监督委员会兼任民主理财依法依规行使理财监督权力,但对账务收支情况仅停留在表面,难以对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和重大财务事项等实施有效监督,使得村(社)务监委会只是一种虚设,变成了村委会和村经济合作社的附属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未能达到真正意识上的民主参与。

二、农村财务管理公开化、透明化程度较低

农村财务公开是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村务公开的重点,是农村财务实行民主监督的重要手段,该制度关系村民的切身利益,意味着村民由单纯利益分配的受体转变为利益主体的地位。在财务公开方面,各镇(街道)能按规定每月、每季度公开一次,但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未能按要求做到公开;公开内容不全,只公开合理收支,有意省略具体应公开的收支项目;体现较多的是农村欠账,业务招待费及其他开支等明细账的少;公布规章制度多,公布违规违纪的事少;过多使用会计专业术语,村民对村里的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招投标合同、验收决策情况等公开都不符合相关要求,无法真正实现财务公开的目的。

三、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管力度弱化

现有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隶属镇(街道)经管站管理,其中心主任往往由农经站负责人兼任,成员由农经、林业、农业、水利等人员组成。一些会计也由农经员兼任,镇(街道)农经站承担农村财务的指导、管理和监督职能。市、镇(街道)农经部门是农村财务的监督指导部门,但主要还是通过定期的业务指导来实施监督,对农村财务的审计只能保证重点,不能兼顾面上。

另一方面由于法律规定尚存在缺陷,加上农村财务问题自身复杂,农村财务缺乏行之有效的运行监管机制。同时,审计渠道不顺、监审不力。各地开展审计的依据标准不一,而且许多规定涉及农村审计内容的又相对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及时对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任期审计或年度财务审计。此外,机构建设不规范和审计经费的医乏使得农村审计的效用低且难以正常开展。

四、财会人员素质不高、会计业务水平低

自推行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以来,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对某市18个镇(街道)401名农村财会人员现状的调查统计,从中获知当前临安市农村财会人员基本情况。

一是会计人员设置不规范,财务人员整体年龄偏大。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员为148人,占36.91%;无证人员253人,占总数的63.09%,任职超过会计工作年限10年以上241人,占60%025^-45岁的人数为40%}45^-55岁占55.86%。二是学历、职称层次不高,业务素质低下。在现有农村财会人员队伍中,初高中学历者占绝大多数,接受财会专业教育的财务人员缺乏,使会计固有的职能难以发挥。初、高中学历人员占比达81.8%,中专和大专以上学历比例仅为18.2%。无技术资格比例达64.09%,在有技术资格人员中,中级以上资格人员仅占4.74%。三是财务管理水平较低,职业规范、法制观念缺乏,绕开监管的非规范化操作较为常见;部分农村会计对会计工作整体认知度较差,难以按照新会计法规的统一要求进行会计核算,难以及时对农村财务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实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四是财务管理信息化与电算化水平较低。网络化时代,电算化是农村财务管理的治本之策,面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普及,调查发现,由于岗前岗后也不注重后续教育,不能很好地将电脑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调查还得知只有57.11%的人表示会操作电脑,31.67%的村能够采取电算化会计,财务人员对财务处理过程中各类情况不能应对自如,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专业性和连续性差的现状。

五、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行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中,在“管财”“理财”方面,有些内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偏离轨道。面对社会千变万化的情况,一种制度条款形式难以解决农村存在的所有的问题,以适应新形势,确保工作有章可循。其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新政策的出台与其相应的管理制度迫切的需要修订、完善和重新制定。例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债权债务管理以及财务开支审批和费用执行控制管理制度等,这些都需要健全和完善才能不断适应农村财务管理的新形势、新内容,以便于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行之有效。

农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篇6

一、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从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其正处在从传统的财务管理向现代财务管理转型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依法稳健经营,建立了科学的财务管理分析指标。农村信用社引进开发了一些现代化管理手段,通过建立“存贷款业务统计分析表”、“经营指标考核情况表”、“营业费用情况表”、“财务收支分析表”等一系列财务报表,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分析、预测和决策,对信用社筹资管理和资金运用起到了有效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其中,固定资产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保证了农村信用社的固定资产保持在上级主管部门控制的指标之内,有效控制了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引进的综合费用率管理将费用与财务收入挂钩,费用额较有弹性,较之不管信用社是盈是亏、财务收入是多是少的“费用定额管理”更灵活、有效。

2.以财务决策为中心的现代财务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财务管理仍然属于以计划为中心的传统管理。目前,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主要围绕存贷款、财务收支、利润三个方面的计划展开,侧重于事后核算,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很少涉及。即使涉及,也往往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误差太大,因而不能追踪千变万化的实际业务发展情况,达不到动态管理的目的。而且,数量指标分析运用相对较少,主要是针对人民银行监管办下达的五项指标进行考核,尤其是费用支出的考核指标单一,仅有“综合费用率”一项。虽然它比费用定额管理前进了一步,但仍不够科学。

3.内部财务管理不严格,体现为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管理松懈。这主要表现在对《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执行不到位上。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抵贷资产处理不当。近年来,随着经营业务不断扩大,借款人或担保人因无力以货币资金偿还贷款而以资产抵偿贷款本息的情况大量增加,农村信用社由此取得的抵贷资产也就增多。农村信用社在取得抵贷资产时,往往账务处理不当,使“待处理抵贷资产”科目成为农村信用社转移不良贷款的“避风港”。《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信用社取得的不能当即变现的抵贷资产,应根据其计价价值的大小,冲减贷款本金与应收利息。其中,冲减贷款本息不足的,不足部分作为呆账或坏账按规定进行核销;冲减贷款本息有结余的,结余部分暂作为信用社的负债,待抵贷资产变现后再按借贷双方事前签定的合同或协议的有关约定,作为信用社的当期收入或退还借款人。”但在实际工作中,信用社在取得抵贷资产时,都是以本金全额计入“待处理抵贷资产”科目,而没有把不足以抵偿本金部分冲减贷款呆账准备金、所欠利息部分冲减坏账准备金。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抵贷资产名不符实,价值相差甚远,使当前利润反映不真实,增加了信用社的税费开支,形成了信用社新的风险源。

二、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成因

1.观念滞后,未能建立起以利润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机制。时至今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还没有确立,我国农村信用社也是如此。勤俭办社的思想较为淡漠,铺张浪费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使本来就很困难的信用社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同时,目前信用社的职工绝大多数是农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子弟兵”,受传统观念影响,人员只能进不能出,不论盈亏,工资比照农行执行,奖金福利攀比商业银行,这种状况大大降低了信用社的活力。

2.农村信用社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农村信用社现行财务制度亟待改进与创新之处有:第一,农村信用社职工教育经费计提,管理办法的改革与创新;第二,农村信用社业务宣传费计提比例欠合理;第三,由于农村信用社机构数量较多,粗放经营,占用了大量不生息资产,并且这些不生息资产大部分是信贷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盈利水平的提高。

3.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信用社的会计信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提供的信息)披露结构的不完备,使得财务制度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会计监督认识不到位,以“做好账、管好账”为标准的会计工作考核使内部控制如同虚设,有的信用社为完成上级任务、出政绩等,不惜采取转移收入或费用、随意变更会计报表合并范围、人为调节利润、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报表等违规手段操纵会计信息。

4.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近80%的信用社会计不能准确、及时、合理、完整地反映经营成果,近一半的农金员不能准确计取计付存贷款利息,尤其是相当多的信用社缺乏既懂经营又会管理的“明白人”。个别信用社主任盲目乐观,丧失自律意识,滥用手中的权力,滥放贷款,乱支费用。另有相当一部分信用社主任无所适从,业务处于瘫痪状态。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业务素质很难独立承担起自主经营的责任。

三、完善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设想

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应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达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要求,即管住宏观,放开微观。

1.提高人员思想认识,树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新观念。农村信用社要发展,首先必须实现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与更新。要明确财务管理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农村信用社管理的中心;要更新观念,把人们的思想转变到“自负盈亏”的轨道上来,应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服务观念、成本观念、效益观念、风险观念、“三性”观念、决策观念等。

农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农村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核算模式

一、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现状

1.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发展背景

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是指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对自身资金、财产、物资、债权、债务、成果的登记、核算和分析。农村财务管理伴随20世纪50年代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而产生,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第一阶段是1958年——1978年,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主要是如实记录反映农村的经济活动和年终分配,反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营成果;第二阶段是1978年——2005年,此时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不再局限于收支记账,而是将重点转移到集体提留统筹款的提取、使用和管理,并加之以各种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第三阶段是2005年之后,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村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集体统一经营收入的管理,侧重监督集体经济组织对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从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的发展背景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政府对农村经济改革相辅相成,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的各个阶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2.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问题分析

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主要可以归集为两大类:一类是村账村管:这类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主要特点是由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独立设置会计核算机构,并在机构中配备专门会计人员,对本村的财务情况依法进行会核算和财务管理,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管理”。

第二类核算管理方式是“村账乡管”——村、组财务、资金都是在乡镇代管,村、组只设报账员,每月定期到乡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结对账。村、组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村、组开支实行逐级审批制度。即组、村、镇三级审批方可开支。在此基础上,办公地点也从村社办公地点或农村会计人员的家里转移到了乡镇农村财务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

二、现行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分析

(一)村账村管的优势与弊端。村账村管是农村财务会计最基本的管理模式,在农村财务管理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村账村管凸显了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并且有效地落实了内部监督的要求。此外,村账村管还充分体现了村民民主自治原则。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村账村管的缺点也逐渐显现:一是农村会计核算业务量逐渐下降。在此情况下,每个村社内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仅增加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费开支,又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二是农村会计人员积极性下降。管理人员增多造成农村财务人员报酬不高,利益机制制约了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村账乡管的优势与弊端。在我国政府取消农业税后(即前文中提到的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绝大多数农村都采取了这种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在此种模式下,票据管理与现金管理相互分离,村组报账员只负责现金的收支,而票据是由村上的副主任(文书)或是组上的副组长(会计)进行开具。

在村、组资产管理方面,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平调、挪用、拉用村、组集体资产,上级政府没有权力发文代为处置村、组集体资产。上级部门审批、审核的是村、组的大项开支是否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如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否进行公示、大项资产的招投标是否公示等。以此更好地保护村、组集体资产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与上述的“村账村管”相比,农村财务会计委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实行委托的财会人员的业务索质和职业道德较高,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农村的财务人员相比,不仅能够做到核算管理规范,而且执行制度情况和开支都能做到及时到位,其对账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

2.财务档案管理规范健全。委托制有利于建立统一档案管理和查阅制度。村社的相关会计材料都由农村财务业务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并建立会计档案查阅登记制度,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拆封或抽走财务账簿和凭据。

3.外部监督得到强化。实行委托制,避免了村干部既承担会计、又兼任出纳、管理印鉴的现象,在委托代管的制度下,单位、村委会、委托会计、出纳之间相互监督力度加大,可以将外部监督由事后监督转变成事前监督,能够有效地防止村社干部贪污腐败,侵吞集体财产。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云南绝大多数农村采用的都是“村账乡管”这种财务会计管理方式。这与其在降低管理成本,规范农村会计账务,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强化外部监督环节上的优越性是分不开的。

三、影响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设计和选择的因素分析

1.宏观因素

从宏观角度讲,村账乡管这种委托模式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成为了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的最佳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对农村账务管理的监督和管理,还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的相关财务方面的问题,以便更快地找到解决方式。避免了因为财务执行的链条过长而导致的政策执行不迅速、农民受益不实惠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取消农业税之后,对农村的财务收支政策主要体现在对农民的补助上,在电子计算机发展迅猛的今天,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完全就可以实现钱款到户。因此,施行村账乡管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

2.微观因素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相当一部分的农村还不发达。尤其是在西南部地区,更是有许多的农民生活依旧不富裕,条件依旧不发达。不能窥一斑而见全豹地认为每一个村组织都适用于村账乡管的方式。从微观的角度讲,要针对每一个村的实际情况(经济发展、交通、人口结构等)进行分析,鉴于某些村还不具备“村账乡管”的条件,就不必一概而论地将其划入委托的模式。

3.农村自身因素

不同的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管理水平,如果村社经济业务发生频繁,资金流量大,村社十部索质高,农村财务管理部门指导有方、监管到位,就应当采用村账村管模式。若村社经济业务量小,资金流量小,乡镇农村财务管理部门有人员、有办公场所,村民又愿意委托代管,适宜采用会计委托。

四、解决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问题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一是严格现金管理制度。无论村账村管,还是村账乡管,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收入都必须及时入账,纳入账内监管,不得坐收坐支,不得隐瞒收入,不得透支现金。二是完善开支审批制度。做到每笔支出都由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民主理财小组和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才能入账,并严格限定村干部的审批权限和额度。三是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统一规定农村财务公开的内容、程序以及形式,促进农村财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和纪律,实行双向监督机制

农村财务管理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农村财务管理要建立以财务公开为重心的民主监督和以农村财务管理部门业务检查为重心的审计监督相结合的双向监督机制,实现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好互动。

结语:

自代管以来,我们查处了多起村、组干部违规违纪事件,为村、组集体挽回了很多损失。在财务管理上真正做到了还干部清白、给群众明白,极大的缓解了农村干群众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与农民切身利益具有密切的联系,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和高度重视,保护广大最广大的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持正常的农村经济秩序;不断创新管理观念,完善监督机制,建立起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农村财务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芳丽,曲吉林.山东省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分析[J].会计之友,2010(12).

[2]项梦晓.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会计的影响和要求之我见[J].时代金融,2009(6).

农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现状;问题;解决办法;农村

中图分类号:F3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138-02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农村管理的重点议题。我国居民中有8亿多的农村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63.7%,所以,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基层农村的落实和“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的实现。以笔者所在的唐山市遵化市为例,1992年遵化撤县建市,是唐山市第一个县级市。从2002年开始,连续五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并且位次不断前移,2006年位居第48位。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评比中名列第64位。200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扩权的22个县(市)之一。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全部财政收入19.61亿元,完成调整后任务的100.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2008年、2009年连续入选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随着这一系列骄人成绩的取得,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议题日益突出,。促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农村财务管理提出一些浅见。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普遍业务水平低、不具有专业方面的详细知识。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农民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及法规的不了解,导致很多村的村长或村支书直接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村里的财政大权直接由他们掌管,村支书和村长随意支配村里的财产,会计成为了一个不具任何意义的傀儡;而另一方面,部分村会计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业务素质差,因为会计工作繁重且薪水低,年轻有文化的大都出外打工或经商,不愿承担会计工作,这就导致会计队伍业务水平难以提高,从而间接加重了乡经管站审计工作的负担。据笔者调查,大部分村里的现有会计未能持会计证上岗,这也是造成会计记账不规范、账目混乱、漏账错账、不结账、不记账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会计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较高的工作责任感、熟知会计制度,尤其是要持证上岗,否则就难于适应当前新农村财务管理要求,从而会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农村社会稳定,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和审计不到位。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了公款私存、白条抵库、库存超额及侵占挪用公款等现象屡有发生,对村级财产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为农村财务监管制度的漏洞,使得许多村干部可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滋生了许多农村腐败问题。我国大部分地区为了加强农村财务的管理设立了乡经管站等等审计部门,并且制定了相关的工作章程。但是大部分的经管站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按规章办事,对于村里的账目审查只是个形象工程,工作作风官僚化、听取工作片面化的问题尤其严重,对于这些村和经管站来说相关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达到我们制定相关制度时所要求达到的期望值。最近江苏射阳县村官的巨贪案震惊了全国,村支书通过政府征地补偿款贪污了270多万元。分析这个案子,追根溯源还是我国农村财务监管制度的漏洞,所以加强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农村财务审计制度迫在眉睫。

3.农村财务管理公开化较低。虽然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财务公开已经大范围地在全国各地展开,但是从目前所得的成绩来看财务公开的效果并不理想。首先,在公开化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部分村把财务公开只是作为应付上级部门的政绩工程而已,而没有真真正正摆在日程上,普遍存在着为了公开而公开的现象。其次,有时村里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立“理财小组”,可是这些小组成员都是村干部的亲戚组成,这样不但起不到监督作用,反而更有利于相关的村干部掩盖其不合理的财务收支;而且大部分时候财务收支虽然通过了“理财小组”审定并且公开了财务收支情况,但是这些公开的内容并不是村民们最为关心的账务,对于村民们关心的村内固定资产、土地、补贴等等最为核心的问题或者不公开,公开了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大多数村民根本就看不懂这些账目,所以也就无法得知村里财务的最真实情况,从而造成了部分村民的不满,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埋下了隐患。最后,村民参与热情低也是造成公开化水平较低的一个原因,由于很多村民认为即使知道村里的真正财务账目也不能改变村里财务管理状况,而对财务公开化的期望和热情大大打了折扣,这也间接造成了村财务管理人员的侥幸心理,使得公款挪用、村财产的流失、重复报账等等现象屡见不鲜。财务公开化不是一个政绩工程,而是为了真正完善社会主义型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二、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不稳,天下难定。”农村财务管理的好坏,首先是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经济的能否健康发展;其次是影响到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农村能否正确实施。为此,应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理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责任感。各乡镇要定期开展相关的财务知识培训教学活动,首先,针对农村财会人员业务水平的良莠不齐,把培训班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从最基础的、人们最需要的知识开始进行培训,其次,各乡镇定期举办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讲座,提高财会人员和村干部的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对村干部和会计出纳进行考核,不合格者暂不允许上岗。

2.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财务收入管理制度。对于集体经济如土地等集体收入应当及时入账核算,做到应收尽收,账目应做到日清月结,对于每一笔款项要细致核实,使得账款相符,账实相符。其次,要完善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对于村里的日常开支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如果遇到重大事项时,应当履行民主程序通过理财小组进行审计和表决。项目通过审批后才可以进行财务支出;财务流程完成后,要按照财务公开程序进行公开,接受全体成员监督。最后,要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会计与出纳的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这样就会避免出现由于职责模糊而造成的相关责任人推卸责任的现象的产生。

3.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力度。对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的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制度,组织好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当前,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腐败违法事件发生在土地征用、企业改制和政府补贴发放过程中。所以,我们要加大对集体土地征用、集体企业改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发放到村到户的各项补贴资金和物资、“村改居”和并村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处置等事项的审计力度,并将审计的结果及时对村民们公布。

4.加大农村财务腐败的处罚力度。当会计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必须对其进行审计。在审计中如果查出侵占集体资产和资金等等腐败违法现象的,首先要责令其在其铺张浪费、贪污国家财产的金额上给予数倍的退赔,不能因为“官小”而不予以追究。如果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应该坚决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农(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所有的资产,也要实行财务公开,加强管理与监督。

5.落实财务公开制度。会计应当定期自觉地召开村民会议,将村里的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账目,定期逐笔逐项向全体村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于村民们不懂或者有疑问的地方要及时地进行解答。要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对于村里任何一项涉及到农村公有财产等的村民们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依法召开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履行民主程序,进行表决通过。建立真正的理财小组,村民们不可能对于村里的每一件小事都进行表决,所以建立理财小组势在必行。理财小组的成员肩负着监督保管村民们共有财产的职责,所以,对于理财小组成员的选择要慎重,首先,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全村投票产生且不能有村干部及其亲戚。然后将选举出的人员名单报上级审计批准,审计合格后才能批准上岗。

6.完善聘用制度鼓励年轻人竞争上岗。首先,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鼓励具有学历的年轻人尤其是财经类的大专生等报考职位,并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于已上任的会计应要求其具有《农村会计人员任职资格证》、《农村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两个最为基本的会计从业资格证。鼓励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自学深造,如考取会计等相关的资格证件时给予一定的奖励等等。

总之,农村财务管理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利益。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实行完善的农村管理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完善村民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规范的农村财务管理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促使各种支农资金用到规定的项目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步入快速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喻国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公计之友,2006,(6):19-20.

[2]侯玲玲,刘国权.搞好农村财务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J].农民致富之友,2010,(1):43.

农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篇9

关键词:农村会计;制;制度规范

一、会计制的起源

浙江省金华地区率先推行全国村级会计制,是重要的发源地。目前在全国推行的全国村级会计制是在浙江金华市永康制和慈溪市制的基础上总结而来的。村级会计制的推行,使村级财务管理水平更加规范化,发挥了维护、实现最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作用,实现了对村级集体资产的存量和流量的全面、及时和准确监控,明显推动了农村经济活动在行政方面的合法性、科学性。与此同时,我们在村级会计制的推行过程仍面临不少问题,如制度的运行体制、人员储备、经费提供、制度创新等。

二、会计制的推行背景

农业发展趋于现代化,农村经济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村级资产快速增长,很多的乡村产业结构由较为单一的农业模式发展为农、工、商、贸多元化模式。当前,国家关注农村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乡村工业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步伐,使村级资产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同时,农民的财产意识更加明确,他们希望能够维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对于村级集体财产做到知情、监督并参与决策的诉求愈发强烈,所以对村级集体资产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是首要解决的大事。放眼全国,目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是全国上访焦点问题之一。而农民上访提出的主要问题便是村级财务问题。在此情形下,如何对村级集体财产进行有效管理成为农村村民实现自治的主要任务之一。村民自治制度应以维护农民个体权益为根源和依据,实现对村级集体财务的收入与支出的科学合理的控制。全国村级会计制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逐渐被推行的。

三、会计制的机制变迁

村级会计制的产生不是突发的,而是在农村财务管理机制经过不断的改进、更替、完善中提出来的,并逐渐成为农村财务管理机制中的主流。村级会计制在我国部分地区已运行了十年整,制度的发展都有其规律。一旦制度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变化,未能进行自我完善或阶段性变迁的话,就会使制度变得低效率甚至无效率。制度都有其生命周期,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没有缺点。当一种制度的效率到达顶峰时,如未能及时自我完善,很容易走下坡路,甚至可能阻碍工作的正常进行。综合上文所说的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制度本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应明确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及时调整制度的关键因素,并结合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规律研究并制定新方案。

四、会计工作展开的环境和大致方法

会计工作的展开,从组织形式看,是由县市财政部门和乡镇政府一起组织实施的,并且乡镇农村经济方面的管理工作由乡镇政府负责。同时,我们必须遵循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使用权不变,会计核算内容不变,资金使用方向不变;资产不准平调,不准借支挪用,不准强行代扣、垫交各种费用的原则。并且,村级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公开必须达到内容、标准和时间的统一,账务监督做到日常监督审计和离任监督审计。会计工作展开实施的大致方法和步骤是:

1.在乡镇中实行村账乡管的方式,具体做法是组织成立统一记账这一专门机构统一管理核算村级财务,在乡镇管辖下的各个村设报账员,要求报账员定期到辖区内的乡村报账,并且村里的日常支出采用备用金制度,最终所有账务由乡镇政府中的专门记账机构统一核算和管理。

2.另一种方法就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具体做法是成立乡镇农业经济管理站并以此为依托,组建一个专门记录核算所管辖区村庄的集中财务记账机构,选定适量的专职会计人员,分别设置各村专用账簿,负责各村的日常收入和支出的核算。由专职会计人员担任报账员,取代原来各村的村会计和出纳员,定期对所管村庄的日常收支情况报账。村民委员会和乡镇记账中心共同处理村级财务,同时也有明确的分工。村民委员会负责各项财务收支签批手续,乡镇记账中心负责财务审核并定期反馈会计信息和公开账务。

在实施农村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推行“村账乡管”和“集中核算”这两种方法,还要对乡镇农村经济管理站进行体制的改革和技术的创新,使村账乡管工作更加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得到加强,最终使农村会计制度更趋完善。

五、关于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规范与完善工作的提议

在总结了当前农村会计管理制改革中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后,我认为进行体制改革工作需要积极引导,逐步推行,不宜冒然猛进。结合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环境,我们应始终遵循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使用权不变,会计核算内容不变,资金使用方向不变这四个不变以及村民委员会参与理财的原则;把科学合理、依法、正确使用资金,使资金发挥最大价值作为目标;以保证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为前进方向。在实施时,充分考虑当地的条件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的运行模式进行改革。最后,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发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引导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规范与完善。

(一)组建以多元管理为主体的农村会计人员队伍,完善其管理体制

乡镇政府应重视村账乡管、农村会计集中核算办公室等农村会计核算管理单位,将它们纳入隶属乡镇政府的事业单位范畴,直接负责相关工作人员的党政人事关系、工作完成情况、工资福利待遇等。这一部署工作由乡镇经济管理站来实施。农村会计职员队伍所在的地县级财政部门负责工作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发放审核,职员的继续教育、业务培训,核算工作的最终审核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审核、批准和监督执行。最后会计工作的质量由专业的审计机构审核。

(二)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会计服务中心

在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我们应该依据经济发展和农村会计服务市场的需求,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会计服务中心的具体运作形式由当地县级财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制定农村财务制度后依据制度进行监督与执行。服务中心通过市场雇用会计从业人员,并签订劳务关系合同,与会计主体单位达成服务合作关系。会计服务中心需要进行从业会计人员的聘请、任用、工作业绩考核、工资福利待遇等各项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当地的财政部门需要审查会计服务中心的资格、发放从业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认证、日常工作管理、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等。

(三)重视农村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努力建设从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机制

加大对农村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的投入,让农村会计从业人员也可以参加正规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同时也要考虑农村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中的知识应更切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培训知识的层次和方法的灵活,要真真切切地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熟练度和工作能力。

(四)建立可靠的农村会计从业人员改革的配套体制

要使农村会计从业人员定下心来持续地进行会计工作,我们就必须建立可靠的农村会计从业人员改革的配套体制。首先是确保农村会计从业人员的生活稳定,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保障他们的政治、经济生活福利待遇,保证工资以及绩效奖金等的按时按量的发放,确保各种福利都能确实享受;其次是有合理考核会计人员的工作素养的制度,能够合理科学地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考核、奖励、惩罚、升迁等进行管理;最后是要在保障会计人员生活和工作稳定的情况下,营造一个从业会计人员依法理财和行政的工作氛围。

(五)建立农村财务信息化管理,并以此为基础整体提升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水准

国家农业部要求村级财务的各类收支记录、账务数据的审计和财务公开等信息必须全部采用信息化管理,逐渐实现会计计算微机化代替传统手工记账,并最终实现以农村财务信息化管理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更高目标。目前,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已涵盖了农村的土地承包管理、村级财会人员管理、农民负担监管等。要使信息化涵盖范围更广,我们要做到这几点:第一,相应的人员和机构的配备。以农村经济管理站为基础建立农经信息服务站,并配备信息员;第二,基础设施配备。统一配置电脑、打印机及相关设备,连接宽带,设立专用的电子邮箱;第三,工作到位。将工作进行详细的分工,分派到个人,明确个人责任,统筹完成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农村工作历来是党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的工作之一,和谐民主稳定的农村,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而村级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制,能有效地防止农村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建立的农村财务管理新模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农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篇10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济发展;财务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近年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我国在农村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农村审计工作是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进行系统的细分,使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的各个细节能够有效改善。有助于巩固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揭示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公有制决定了我国生产资料的公有性。农村集体经济中,集体的财产是集体成员所拥有的,无论是谁也不能够进行剥夺、强占。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部分农村地区的领导干部没有做到清廉执政,,侵吞国家公共财政,铺张浪费的现象频繁发生。财务报表错乱和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非常严重。这种腐败现象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健全农村财务审计体系,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村民能够了解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进度,也有助于我国的农村政策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

(二)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提升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我国农村经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财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还不够高。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的工作,能够提升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会计目录、报表的编制能够加以规范。使会计审计的过程能够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正常进行,确保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编制的会计数据具有综合性和真实性。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标准化、制度化。

(三)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使农村集体经济的劳动成果得到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通过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对老百姓创造的社会价值进行系统的统计,并对农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提供有效处理,使这部分财务资金能够更好地服务广大的农民群众,提高农业生产力,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管理的各项任务能够顺利进行。

二、我国农村财务审计管理的现状

(一)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没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我国对农村审计管理工作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相关制度约束,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处于无法可以的现象。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属于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服务范畴。审计工作没有形成标准化,制度化,这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审计工作的开展,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缺乏执行力度。在农村财务审计过程中,村级组织档案没有系统的管理方法,针对一些比较久远的账单资料或相关的审计数据资料,通常会出现遗失的情况,在需要用到这些相关资料的时候,相关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没有权威机构的制约,当农民群众有问题反馈时,往往有相关管理人员采取避而不见的态度。更严重的情况是,相关当事人因为顾及到自己的相关利益,隐瞒事情真相,对存在的相关资料谎称不存在,给审计人员的工作带了一定的难度。

(三)农村财务审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扎实。大部分农村的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一般比较低。许多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对处理的会计业务、资金出纳业务还不够熟练。许多农村干部的审计工作都有当地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来代办,这样就降低审计工作的服务质量,无法达到审计的预期效果。

三、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几点策略

(一)健全农村财务审计制度体系,对审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构建一支思想先进、严格律己、与时俱进的审计团队。农村审计工作需要有制度的规范和专业的审计队伍。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审计团队的人员素质有待改善,对工作不太负责,工作效率不高。对此,对农村财务审计人员进行系统的考核培训,使整个团队的建设能够实现专业化、标准化。使审计工作规范化,农村管理法制化、思想意识的先进化、从而全面提升农村审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二)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农村财务审计提供法律保障。就我国当前的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农村财务审计无法可依的情况应该得到有效地解决。规范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标准,对于农村干部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腐败行为,从法律上给予严惩,使整个审计工作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各级管理部门就经营管理的工作重点要进行法规的落实,使老百姓能够在这方面能够有法可依。

(三)审计工作过程中,讲究效率、把握难点、注意细节。审计工作中,不管是采用何种审计方法,都要把握工作的重心。财务的收支账目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能够便于随时的复查;财政资金统计要运用实物、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方法。审计工作者在处理审计任务时要讲究效率,不要拖泥带水,在对数据的统计编制时,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填制,确保填写的数据不发生错填、乱填的情况;在对债权债务的核对过程要,要对银行账目进行准确核对,确保账户不出现误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财务审计是农村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需要审计工作人员认真踏实地完成,国家也应当制定相关法律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给予法律上的保障,维护老百姓的合法利益。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强化农村的管理,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蒋品洪.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研究:反思与突破[J].财会月刊,2010(9上).

[2]钱利敏.新时期农村财务审计的调查与思考――以嵊州市为例[J].当代社科视野,2013(6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