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14:33

图书馆管理细则篇1

(1)医院图书馆服务意识差,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一些医院图书馆虽然有着丰富的书籍或者是电子信息资源,但是由于书籍借阅程序繁琐,数据资源由于检索权限设置访问困难,因此造成医院无法实现各种数据资源信息的共享使用,图书丢失,逾期不还,流通不畅等情况也时有发生,造成医院馆藏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不高。

(2)医院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量小

由于医院管理部门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各个职能科室部门,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投入不足,因此导致用于图书馆资料文献的资金严重缺乏,大量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过于陈旧。此外,在医院的馆藏资源整理建设上,缺乏目标与规划性,对于资料的采集与书籍的购进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没有征求医护工作者的意见。而且数据库资源内容少,也未能将各种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及时汇总录入,导致馆藏资源不完善、利用效率较低。

2提高医院图书馆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措施研究

2.1医院图书管理工作精细化的基本原则

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医院图书精细化管理必须明确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指导档案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的重要措施,其具体原则如下。

(1)对于图书精细化管理应该遵循制度管理的原则。健全与完善的制度是一切管理活动开展的基础,因此针对医院图书馆管理工作,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全面完善的制度,并尽可能确保制度的切合实际与可操作性,例如最基本的书籍资料借阅归还制度、数字图书馆使用管理制度、书籍损坏赔偿制度、图书馆图书室管理制度等内容,通过制度管理与责任分工管理,确保图书馆书籍信息资料整理以及借阅查询使用有条不紊地开展。

(2)医院图书管理应该遵循标准化的原则。医院图书馆管理也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管理,特别是对于医院图书馆的书籍、信息资源的分类、编码、信息资源的主题索引以及图书馆的基本配备,都应该按照国家有关的统一标准要求执行,这也是实现医院图书馆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基本前提。

(3)医院的图书管理应该遵循质量优先的原则。由于医院图书馆主要收藏医学等专业性较强的科技书刊以及文献资料,同时还有一些医院宝贵的临床资料,因此医院的图书馆也是医护工作者补充医学理论知识的主要阵地。所以,对于医院图书馆管理必须遵循质量优先的原则,重点确保各项书籍、报纸、期刊杂志以及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权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医护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

2.2提升医院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水平与服务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医院图书馆的管理概念与服务性质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信息借阅查询群体热衷于使用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查询。因此为了提高医院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医院图书馆管理部门应该完善电子阅览室的建设,通过采用计算机完成信息数据的采编与汇总,并与其他医院或者是科研院校做好数据资源的共享,丰富借阅查询信息量,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

2.3不断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首先,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医院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加医院图书馆书籍订阅、数据库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医院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其次,在医院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要重点增加高水准文献资料的馆藏量,让医院医护人员能够简单迅速地查阅到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并注意紧跟医学科技动态,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形成内容储量丰富、咨询动态及时的医院特色图书馆,提高医院图书馆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3结语

图书馆管理细则篇2

关键词:定额管理图书编目实现条件实施方法注意问题

图书编目是图书馆最基础的工作之一,编目的任务是对文献资源进行整序,向读者揭示文献的信息,提供检索途径。

目前,高职院校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院校的扩招、合并已成为办学的趋势。为了考察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教育部对全国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进行水平评估,评估指标中对图书馆的生均图书量、生均年进书量均有严格的规定。因此,许多院校加大了对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投入,使图书在数量上达到一定数值,以达到评估的标准要求。图书数量增加的同时,也使图书的编目工作量大大增加,这就对图书馆的编目工作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部分院校图书馆对图书编目工作实行定额管理。定额管理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制定个人或团体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加以控制,以达到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的目的。

1.编目工作定额管理实现的条件

1.1编目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与可控性

首先,编目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实践,各个图书馆已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规范的编目流程,这是实行定额管理的前提条件。其次,编目工作有别于流通等其它部门的工作,它不面对读者,时间不受开闭馆和读者活动影响,编目流程可控,这是实行定额管理的必要条件。

1.2编目工作内容的标准化与可量化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读者利用计算机检索查询文献资料将更广泛,这不仅要求编目人员严格地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以及《中国机读目录格式》的标准进行分类编目,并严格按机读目录格式制作书目数据,而且要求编目人员根据本馆藏书特色及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特点,制定编目工作细则,使编目人员有据可依,使读者进行文献检索时有规律可循。这样,编目工作才能保证质量,才能进行量化。

2.编目工作定额管理实施的方法

根据图书馆编目工作组织管理的内容,编目工作的管理方法应包括岗位管理、定额管理、质量管理这几种综合管理方法。

2.1岗位管理

主要是确定编目工作岗位的内容及工作职责,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我院图书馆制定的《图书馆采编工作细则》中,根据我馆藏书语言(外语)类、艺术类等专业图书多的特点,对图书编目员编目工作的各项流程作了比较细致的规定,例如,在工作细则中关于分类方面就规定了:

2.1.1本馆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即《中图法》来类分书刊资料。

2.1.2根据本馆的实际,G、H、i、J、tp等大类是学院的专业性图书,数量较多,要尽量细分,特别是i247.5新体长篇、中篇小说,要用i24类下的专类复分表进行细分。

2.1.3一些符号的使用。国家区分号“()”本馆不使用;时代区分号一般只在K827类号上使用,而且沿用三版的“.”;组配号“:”一般只在H31和H319.4类目中使用。

2.1.4关于多卷书和丛书的分类。多卷书一般作统一分类,如果多卷书的不同卷次的内容分别在不同的大类则可分散归类;丛书一般采取分散归类的方法,如果该丛书主题明确、内容专一,子书的内容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采用分散归类将影响它的完整性,则应统一分类集中排架。

2.1.5多重列类问题。多重列类方面的图书,如果已有规定的则按本馆的规定分类,例如法律类图书归在D9类目下,数据库系统按系统名称归入tp311.138,并按该类规定在类号后加上该数据库名称的前两个英文字母区分,如DBase数据库为tp311.138DB。

2.1.6正在编目的图书的分类号与馆藏数据不相符时,一般根据“将错就错”的原则进行编目,以便上架和读者查找,如果馆藏数据出现较大的错误才按新规则分类,并将馆藏数据进行修改。

从以上编目工作细则可以看出,在岗位管理工作中对工作岗位的内容及工作职责的规定都很详细,这样有利于明确编目人员的责任,控制编目工作的质量。

2.2定额管理

编目定额管理就是制定编目人员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以达到提高编目工作效率的目的。

我院图书馆使用深圳大学图书馆的SulcmisⅢ系统,数据分为两大部分:有数据和无数据。对于有数据的,直接修改记录或复本处理后移送入库;对于无数据的则采取套录数据、取编目数据新增或直接输入。由此,在工作量上我馆相应制定两种不同的量化指标。(1)有编目数据的中文图书:每人每天完成80种的编目工作量。制定依据是此类图书只需根据本馆工作细则中的规定,注意做好分类主题的分析,对同一主题的图书做到分类一致;注意做好图书,使不同版本的同种书集中在一起,而且能使先后进馆的多卷书、丛书著录统一,标引一致。在此基础上对已有数据进行相应修改即可;(2)无编目数据的图书:每人每天完成15种的编目工作量。制定依据是此类书以原版外文图书为主,由于难以找到可套录的数据,大部分采用直接输入的方式著录。其中美术类书籍,语种除了英语外,还有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编目资源和工具的不足、语言的障碍给外文小语种图书的编目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由于对这些小语种懂得不多,有的甚至一点不懂,只能依靠英语作为中介来勉强进行小语种图书的编目工作。这些都加大了编目工作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了编目的工时。

由此可见,编目工作量并非是“一刀切”一成不变的,书目数据获取方式的不同、外部数据源的优劣、编目文种的差异以及编目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等,都是影响编目工作量的因素。应以本馆的实际状况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工作量。

2.3质量管理

编目数据的质量是保证书目数据库整体质量的基础,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开展和读者对文献的利用率。

定额管理,所谓“额”即量,是在既定的时间量中完成一定数量的符合质量要求的书目数据。所以说,绝不能孤立地强调数量而忽视质量,忽视质量去谈数量毫无意义。

我院图书馆对已完成的新书编目数据,采取部门主任检查、编目人员互查与流通部门协作等方式进行质量把关。对于能及时发现的问题,如价格、分类号等的错误,立即予以改正。对于一些不易发现的错误,如题名错字、丛书名错字、索书号不统一等,在流通工作和读者检索中被发现的,由流通部门反馈,并移送回采编部修正。通过这些举措,力求使编目工作质量达到最佳化。

影响编目质量的因素包括:(1)书商提供的数据不规范。目前,许多书商都会向图书馆提供购书附送数据的服务。在给编目人员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数据质量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数据著录不规范、不统一,影响了编目数据揭示文献特征的准确性;著录错误,题名、著者、出版社、主题词、分类号、价格等的著录错误,如不被发现及时改正的话,就会大大影响编目数据质量,进而使文献利用率大大降低;(2)编目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是影响编目数据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编目人员的一时疏忽,导致出现题名、著者、出版社等的录入错误;编目人员责任心不强,一味追求工作进度,过于信赖套录数据,不经认真思考与核查就照搬照用,检查不出也认识不到其中著录的错误;对本馆编目细则不熟悉,没有将同一种书及其不同版本、不同卷次,被传人相同、著者不同的传记图书,教材与其配套的习题、指导书,以年为单位出版的图书等集中在一起,这些都必将直接牵涉到分类标引质量,从而影响整个书目数据的质量。

因此,除了要制定编目细则为编目工作质量监督提供依据外,还要保证定额管理中的书目数据质量,仅仅依靠编目人员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既要界定出编目工作的误差标准、本馆处理某些编目数据时自定义的标准等,并让编目员尽量达成共识,又要及时解决有争议的标引、著录等技术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严把质量关。根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实行分编质量自检、互检的检查制度。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等方式,对编目工作的各道工序成果进行审查和校对,力争在图书进入流通之前发现、修改问题数据。同时,对编目员在编目过程中偶然或不自觉造成的问题数据,通过在流通过程的反馈及时得到处理、解决。在保证编目数量的前提下,提高书目数据的质量。

3.编目定额管理需注意的问题

3.1制定符合本馆特点的工作细则

高职高专院校的任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重点学科,因而其图书馆的藏书内容就具有相应的专业特色和学术价值。依据《中国图书分类法》、《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以及《中国机读目录格式》的标准,根据本馆藏书特色以及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特点,制定符合本馆特点的编目工作细则,就能使编目人员有据可依,使读者进行文献检索时有规律可循。

3.2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量

编目数据各异,不同文种编目的工作不一,编目人员的经验、能力及工作效率上的差异,都是影响制订量化指标的重要因素。另外,量化指标不能按满负荷工作状态为指标制订。编目人员不可能满载工作。首先,编目人员需要保护眼睛、脊椎,不能长时间坐对电脑,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不仅能使编目人员保持身体健康,也能使编目人员更加高效、高质地进行工作。其次,知识更新对于每个岗位的人都非常重要,编目人员需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这是胜任本岗位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编目工作不断地发展、完善和进步的外在要求。

3.3提高编目人员素质

编目人员素质不仅指业务素质,更包括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编目工作不是简单的机械劳动,而是一项复杂的脑力与体力并用、多工序并存的综合性工作,编目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专业素养,由于出版物数量剧增,文献的内容形式千差万别,如果编目员责任心不强,片面追求定额数量,不仔细推敲而草率处理,就会影响编目的质量。所以,编目人员应重视知识更新和补充,全面掌握业务知识。

4.结语

编目定额管理是适用于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编目部门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我们应该认识它的优越性,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指标,明确书目数据质量标准,严把质量关,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芳.从国家图书馆和CaLiS编目规则差异看编目工作现状及发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5).

[2]张昕宇.定额管理在图书编目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情报,2008,(8).

图书馆管理细则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收录日期:2013年7月1日

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是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需要,由于经费限制,导致各图书馆新书入藏量越来越少。全面收藏文献资源对于任何一个图书馆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任何图书馆都满足不了所有读者的信息需求,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藏书建设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职院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走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道路。资源共享是有代价的,是需要互惠互利的,也就是说,在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要求各馆将“奉献与索取”统一起来,互利互惠。根据本校龙头专业的设置和重点发展的课题,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专题文献数据库,利用“自身特色”、“独家优势”,突出藏书特色,建设具有个性化的馆藏文献资源,并利用其为社会提供特殊化服务,以特色文献资源参与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文献资源特色建设策略

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需要,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制定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发展政策,建设科学合理的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文献、数字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使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能够协调发展,以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重视收藏与重点专业相关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图书馆还应注意文献采选方式的多样性,如出版物交换、呈缴、征集或接受捐赠、文献复制及其他方式。

(一)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采购纸质文献既要着重考虑本校教学科研的现实需求,又要兼顾未来发展需求,兼顾书刊比例、新品种与馆藏比例。同时,图书馆对馆藏建设工作要定期开展评估。

(二)数字资源建设。图书馆要重视数字资源建设,其经费应占文献购置总经费的一定比例,并逐步提高。各图书馆要充分考虑到数字资源建设的总体数量与体系结构,综合考虑数字资源的价值、需求、类型和使用权的关系,加强重点数字资源的建设。还应认真考虑数字资源的许可证协议以及采购政策、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等问题。要全面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必须坚持馆藏建设“三原则”:其一,知识资源共享和分配公开的原则。学习型需求与研究型需求兼顾,知识成品性文献与信息资源性文献兼收并蓄、合理配置;其二,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顾的原则。馆藏利用率和读者满足率是由馆藏资源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共同决定的,所以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读者满足率与馆藏利用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要兼顾;其三,多载体化的原则。超文本的虚拟网络资源,可以快捷方便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资源空间,但也不能取代印本文献,尤其是网上的垃圾信息污染,成了一种灾难。因此,我们要拒绝“唯数字化”理论的误导,坚持多载体化的原则,特别对教学参考书、基础理论、文学名著等印本文献的收藏,不能削弱。

(三)专题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应依托本地区和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的优势,结合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根据教学科研的需求和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专题特色资源建设。长期积累以形成专题特色文献资源优势。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时,可采取自行配置或托管、租用等不同方式来获得满足各种不同功能需求的专用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数据备份设备等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信息环境,保障图书馆各种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有利于业务扩展的需要。图书馆局域网连接校园网,出口带宽适应图书馆网络应用需求,并提供一定数量的信息节点或无线网络覆盖。图书馆应为读者提供复印、打印和扫描等服务,并逐步实现自助服务。

(四)文献的加工与共享。图书馆必须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加工、组织和管理的标准化。对采集的文献信息资源应及时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序,并尽快,提供使用。图书馆应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积极参与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工程,主动加入并积极参与各类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共享体系的建设工作,促进区域内高校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协同发展。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全国或地区性集团采购,参与全国或地区性联合编目或目录数据库建设,为资源共建共享贡献力量。图书馆应对各自的纸质文献及其他载体文献妥善保存管理,对特色文献、珍贵文献以及磁、光介质资料等实施重点保护和定期清点。对数据库进行周期性更新备份,保证数据与资源的一致性。

(五)文献的规范管理制度。图书馆文献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全体成员和广大读者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明确图书馆文献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规范图书馆事业发展。目前,图书馆文献管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管理不到位,缺的是精益求精的管理。要把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图书馆管理中来,使图书馆文献管理做到“精、准、细”。精:图书馆文献管理要精益求精,把读者工作做细,做到位。准:实行标准化服务,规范化操作,为读者提供准确的信息。细:图书馆文献管理业务操作细化,管理细化,服务细化。要与教师建立图书馆教育合作伙伴。图书馆与教师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开发教辅信息系统。目前多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教学参考资料系统,可供教师查询课程参考资料目录。建立开放式的教学参考资料系统,任课教师可以登录和信息。在数据库系统中,教师可以在网上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学生也可以通过它提交作业,并获得参考和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图书馆管理细则篇4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反思

一、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图书馆资源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读者对图书管理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不仅为数字资源的动态载体而存在,而且在馆藏数量、服务内容及其发掘图书馆多样化职能方面,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特征。图书馆工作伴随着社会呈现多种工作思路和方法。管理是一种制度的调整,科学的管理能带来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主题功能的社会效益。图书馆服务内容的演进客观上要求管理手段的创新。这种创新新基源于工作的实践,但反思是图书馆管理适应新阶段需求的必要途径。

图书馆管理应重视反思的价值。只有在管理实践中反思,反思工作策略,在具体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将其反思所悟用于改进自己的方法,才能养成良好的管理氛围,促进图书馆工作科学有效的发展。

二、图书馆管理反思的前提保证――管理环节和工作运行效率。图书馆管理是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各个环节组织实施的相互协调。充足的人、财、物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缺乏必要的条件,不用说管理工作将举步维艰,就连日常开馆都难以维持。争取校领导和提供人、财、物各部门必要的理解和支持,对改善图书馆条件尤为重要,实践证明有了这种支持,图书馆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综合图书馆工作的各个层面,图书馆管理为某个局部范围内的图书馆信息载体上着眼,不断反思各个环节,在管理细则上,细微之处的界定也映现着管理的疏密,如图书馆流通部的细则、使用借阅证的要求、读者须知、违规处理、赔偿、附则详细的管理细节等等。图书馆管理更加详实和丰富,“细微之处见真情”,图书馆管理的细节从技术层面来讲主要表现在系统的动态更新和局部的信息服务,这些细节的完善冲斥着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的添加和优化使图书馆管理的内容各环节形成系统化链条。

三、反思的工作核心――服务的多样化和信息系统的搭建

图书馆管理应该体现服务的主题功能,搭建信息系统平台,充实多样化内容方面,唯有内容才能彰显图书馆服务的持久性。图书馆管理是人文服务与信息科技技术的综合运用,是集图书管理、图书借阅、数据资源库存、活动开展等各项工作为一体的有效服务。作为运用模式各环节的系统流动,它要求个体图书馆在具体工作中看到自身特色发展中心(以管理理念为核心),找准图书馆管理的主要任务和重心。数字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工具手段革新的突破点,图书馆管理更依赖于此,以中西部较大的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在数字资源平台的应用中,在网上数字系统就采用了模块动态化的管理,a、印本文献(书刊查询、随书光盘、网上续借、新书目录、超期通知、文献传递);B、数字文献(正式数据库、试用数据库、自建数据库、视频点播、科学导航),C、读者须知(服务公约、开馆时间、节约时间、借阅制度、证件管理、证件挂失、其它信息);互动在线(电子阅览室、读者论坛、读者留言、服务电话、资讯网站)。只有建立网上数字信息平台和特色图书及视听资料信息库并实时进行事升级,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才能推进图书馆的技术革新和图书资源的高效循环。

四、优化图书馆管理中的“硬实力”

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知识结构的优化及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图书馆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这就是管理的“硬实力”。作为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切实掌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处处为他们排忧解难,竭尽所能,千方百计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搭建理想想的发展平台,在实际工作中全力并真诚地为员工服务,不折不扣地贯彻“管理就是服务”这以理念,在服务中落实管理,做到尊重人、关心人、包容人、爱护人、理解人最大限度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图书馆工作得以有效运转的保障。通过不断反思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通过学习图书馆理论知识,借鉴各大图书馆的经验,优化图书馆管理中的“硬实力”,住进图书馆工作的有效开展,以人文服务而言,贴心、温暖、亲和的服务通常从一个侧面标识着图书馆管理水平,使读者感受到阅读环境的愉悦。在反馈系统中进行评估反思,图书馆管理才能在既定的运行机制中开始良性循环,实现图书馆人文服务和信息辐射的双重功效。

五、结束语

反思架起了图书馆当下工作与未来发展的桥梁,反思构成了内部整合力量,反思不仅是对工作的得失和方向的标定,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工作实践,从具体工作中反思任务分配。提示与自身岗位相关的命题设定,以便形成新的概念和方法。在不同的时段根据个体图书馆的特点有机结合,在不断反思和命设中完善图书馆管理的动机机制,体现当代图书馆的整体风貌和内容特色。

参考文献:

[1]苏勇.管理理论[m].上海:译文出版色,1997

图书馆管理细则篇5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

一、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

(一)制度――运营、激励与责任

第一,运营机制。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管理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与规范,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需要按照既定的制度,实施科学的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使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成为教育发展战略与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激励机制。建立强有力的激励制度精细化管理,通过奖惩制度,形成优胜劣汰竞争态势,让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意识到自身不足及职业竞争紧迫之感,激发其工作热枕。第三,责任机制。实施图书馆图书资料责任制度精细化管理,可以精细划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之间的职责,以达到分工明确,便于监督。

(二)服务――流程、内容与互动

在构建的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中,可以服务流程、服务内容及服务互动等三方面内容加以剖析。第一,服务流程。立足读者的真实需求而设定的精简程序化工作原理,其服务工作的每个流程细节化,为读者提供更具体更系统化的服务流程,使服务工作更加便捷合理化,以提升图书馆图书资料服务流程精细化管理效率。第二,服务内容。图书馆做到服务内容精细化管理,便于图书资料有效利用。第三,服务互动。图书馆对外提供借阅服务,需要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与读者进行互动,从细节中帮助与指导读者检索、下载、收藏及网络通讯工具的使用,使图书资料检索与咨询服务更精简与便捷,互动更具有人性化。

(三)资源――人力、物力与财力

对于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支持。第一,人力资源。图书资源精细化管理工作需要人力资源予以执行与实施动态控制。当然,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任职岗位职责理应细化管理,在明确其责任的同时设定其权限,并展开层次化管理,形成系统化人员组织结构,开展其精细化管理工作。第二,物力资源。根据读者的真实需求、图书经费投入力度、现代自动采购系统、借阅平台及“实体+网络”图书典藏管理等方面的实际状况,实施物力资源(纸质/电子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第三,财力资源。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财力资源主要来自于国家拨款,而实施图书资料财力资源精细化则是在充分利用国家拨付的图书经费的同时,筹集学校自身及社会的图书经费,拓展融资渠道,不断精细化纸质与电子图书资料,减少图书资料浪费,使提供的图书资料数量与读者需求均衡化。

二、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优化策略

(一)制度层面:规范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制度

展开“刚柔并济”地规范图书资料精细化制度管理,在严格的工作制度环境下不失人性化极其重要。应当立足师生对图书资料的真实需求,精心设计调研方案,根据读者反馈意见,优化图书资料管理环节,明确责任,对每天的工作作出归纳总结与自我评价,月末展开多层次绩效考核。

(二)服务层面:灵活运用“主动式”读者精细化管理服务

为了减少图书馆图书资料浪费,有必要展开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在学习现代图书资料运营知识的同时,灵活运用“主动式”读者精细化服务管理,如建立图书馆图书资料借阅微信号,规范图书借阅流程,对读者进行精准定位,定向推送,宣传图书资料辅导的重要性;组织学校各班干部参与图书资料借阅宣讲会,提高学生对图书资料认知度。

(三)资源层面:倡导“共建共享”精细化资源管理

倡导“共建共享”的精细化资源管理。在人力资源方面,准确定位任职岗位要求,细化工作内容,严格设置业绩考核机制,任职过程中以逻辑思维统筹全局,量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各部门间互相协作。在物力资源方面,建立共享共建平台,规避图书资料重复,节约图书资料采购成本,扩大图书馆藏空间。在财力方面,除了国家财政拨款之外,还可借助社会力量筹资与科研项目开发筹集,共同支持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工作,为建设图书馆图书资料建设作贡献。

三、结语

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化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与优化。我们应当根据“精、细、严、准”精细化管理特征,秉承“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严考核、精准定位”理念,正确认识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不足,灵活运用“主动式”读者精细化管理服务,倡导“共建共享”精细化资源管理等优化策略,来完善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真正满足师生图书资料的需求。

参考文献:

图书馆管理细则篇6

论文摘要: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曾经说过:J、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通过对流通服务中管理细节关注的焦点进行探讨.提出了用心打造流通服务细节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流通服务质量。

细节是成功的基础,细节造就完美,细节决定成败。在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流通服务是直接面对读者的一种服务.是读者能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的一种服务。流通服务的窗口也成了读者评价图书馆的焦点,流通服务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读者的到馆率。因此,图书馆流通服务要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把“以人为本”深入到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在无形而具体的服务细节中。让读者倍感亲切和温馨。

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平凡而琐碎.很少有激动人心的大事件发生.尤其是作为图书馆对外“窗口”的流通阅览服务.每天的工作都是一些繁杂及细小事务的重复。但是,简单不等于容易,把小事做好,同样不容易,同样是一门学问本文就流通服务管理细节与同行们进行一些探讨

1细节的含义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那些不为人们所注意或难以被大家注意到的服务行为、环节和态度。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难事,必做于细。”他精辟地指出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人手,才能取得有效的创新。在工作中,如果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能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乐趣。

2流通服务管理细节的关注焦点

2.1流通业务管理细节

流通业务管理是保证开架书库能够有效运转的前提和保证.要做好读者的服务工作。必须在细节上做到细致入微.以节省读者时间、实现有效借阅为根本。

2.1.1标志准确醒目

标志准确醒目是开架书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读者进入书库首先映人眼帘的就是各种标志,并通过标志到达目的地。快速实现图书借阅。为此,在开架书库中设置的架标、书标等各种标志应准确可靠、一目了然.对各种类目的解释要通俗易懂,不用或少用笼统的、概括性语言。

2.1.2架位整齐有序.

开架书库中架位的方向、高度、间距以及图书排放的满架度和层数都是值得关注的细节.如同超市一样,货架的摆放、商品的陈列是不能含糊的。书架的方向和间距决定了利用自然光的强弱和读者选书时的便捷程度,图书排架的满架度和高度决定了读者选书时的难度。最适宜的架位应该是2~5层,太低,光线太暗.读者看不清楚而且选书困难;太高,大多数读者取书放书困难:最有效的满架度为50%~80%,太少。书架空位多浪费资源;太满,读者取放书困难,而且破损率较高。

2.1.3操作规范统一

读者在开架书库办理借书、还书手续时。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规范执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到手、眼、嘴协调一致,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读者。避免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窜借、漏借、漏还等一系列问题.给读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影响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甚至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就此,笔者认为,要提升流通服务质量.办理借书过程中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和检查来预防:完善图书借还的操作规范。要求馆员严格按流通借阅子系统的指南实施操作:完善工作日志制度。要求馆员坚持做好每天借还量的统计日志;部主任要加强监督检查。

2.1.4业务流程顺畅

开架书库能够正常运转。不仅需要流通工作人员的努力,更需要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比如,计算机网络、硬件和软件问题以及图书的采、编等各个环节无不与开架书库的管理与服务密切相关。开架书库管理秩序井然、服务畅通与上述各环节的工作质量与效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在流通环节显现出来。造成读者借阅失败。图书、光盘、磁带以及书标、条形码等破损修补与复制效率同样也是制约着流通环节的重要因素,所以,做好书库细节管理,必须处理好相关的各个环节工作,使业务流程顺畅。

2.2流通服务沟通细节

由于图书馆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因此,非言语沟通的方式在流通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2.1眼神语沟通

工作人员的每个眼神都会影响到读者的情绪.因此,工作人员对目光要有控制能力。当读者在书库内遇到困难时.细心的流通工作人员能通过目光接触而看出他们流露出的困惑与需要帮助的神情.以热情诚恳的目光主动与读者进行直接的目光接触.根据其需求给予帮助;当有的读者高声说话时。工作人员通过与他的目光接触,可以提示、告诫他保持安静;当有的读者乱放图书或乱扔东西时.工作人员投过去的严肃目光,也是一种监督和警示。

2.2.2微笑语沟通

当今,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都推崇微笑语。图书馆同其他服务性行业一样.应大力提倡“微笑服务”。微笑,除了表示友好、愉快、乐意、欢迎、欣赏、请求、领略之外,有时还表示歉意、拒绝或者否定。面对各种各样的读者.在流通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若始终报之以微笑.则可以大大缩短与读者问的心理距离。面对一个优秀的读者。工作人员的微笑是肯定、赏识、欢迎和鼓励;而面对有违规行为的读者,工作人员的微笑略有责备。但那是善意友好的。更多的还是一种包容和大度;当我们的工作出现差错时,工作人员的微笑则表示一种歉意.希望能获得读者的理解。

2.2-3姿势语沟通

姿势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具有简单明了的特点。如点头、摇头、招手、挥手等。工作人员要巧妙准确地运用姿势语来与读者进行信息沟通。如读者一进门.工作人员除了用眼神语与其交流外,还应点头示意欢迎;当我们为读者借还书时,应轻拿轻放。不应丢摔过去。

2.2.4仪态语沟通

流通部门是图书馆的窗口.它关系到图书馆的整体形象而馆员的仪表和行为对图书馆整体形象的树立有很大影响。虽然一个人的容貌、形体是先天的,但受过良好的训练。举手投足就会彬彬有礼。在流通部门.馆员因工作需要常常和读者接触交往。馆员在接待读者时,应符合其职业特点,着装得体,整洁大方,精神饱满,特别要注意流行时尚与工作性质的关系。注意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注意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业务工作中的运用.善于用微笑拉近和读者的距离.令读者产生一种愿意接近和寻求服务的心理需求,给读者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2.3流通服务环境细节

书库布局讲究。优美、安静舒适的服务环境,令读者感悟到的是一份尊重和关怀在特定的图书馆服务空间内.服务环境的关注焦点可从“净与静”两个字上做文章,找突破口。“净”强调的是整齐、有序和清洁。要求馆藏资源的摆放科学合理,方便读者查阅:室内地面清洁、空气清新、阅览桌椅整洁无尘等。令读者在此感受到一份温馨、一份享受。“静”则要从注意手机声、脚步声、交谈声、图书的轻拿轻放、书车推动声几方面人手。为了有效地减少噪声源,笔者认为必须对借阅区工作人员提出下列要求:工作期间,避免穿容易发出响声的鞋;工作交谈,尽量用耳语;搬运、摆放图书时,轻拿轻放;推动书车时,速度要慢,同时对空书车略为“施压”,避免噪音的产生。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无声的关怀,美的熏陶,有利于读者集中精力,思维敏捷地开展研究学习。

3流通服务管理细节的实施措施

3.1设置还书箱

放置图书馆门口,24小时(或非上班时间)供读者还书。变相延长了还书时间,节省了许多读者的宝贵时间,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形象,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图书馆,读者借书后,可以在有业务联系的多个图书馆任何一馆还书,有的还书处甚至还设在学校、大街、商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

3.2设置待排书架

在每个书库设置待排书架,用来缓解开学、四六级考试期间或其他还书高峰期不能及时上架的图书,用来解决平日读者无法归架的图书。事实证明,此举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流通馆员和勤工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情绪,并且保持书库的整齐。

3.3及时处理“问题”图书

图书在借还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非正常状态。如条形码磨损严重、索书号不清楚、需修补的破损图书、充消不了磁的图书等.工作人员在借还过程中发现上述问题时应及时将图书归类收集。并在一周内处理完,不积压

3.4设立新书和热门书架

新书和热门书单独设架摆放,并标示醒目的招牌,让读者看了一目了然.解决读者找新书难和费时费力之苦,极大地方便读者,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

3.5弹性工时制

实行弹性工时制,合理调配人力,解决好借阅高峰期读者拥挤等待现象。

3.6关注设备设施的设计摆放细节

外借窗1:3设置双向视屏.让读者及时确认本人借阅记录;甚至可以向超市收银台一样,在外借服务1:3安排打印设备.为需要的读者打印清单等。

3.7设置大屏幕

在图书馆门厅设置查询台或大显示屏.报告图书馆的最新信息

3.8开通电子邮件超期催书和QQ实时咨询服务

读者只须提供电子邮箱地址.借阅系统在外借图书到期前一个星期,定期通过电子邮件提醒读者.直至还书为止

3.9开展代购服务

当读者将所借图书丢失.想要买回同版书还给图书馆,却不知道哪里有售时。只要将购买的图书信息及姓名、借书卡号和联系方式在专门负责赔书人员处登记,即可帮忙代购,解决读者的难题。

3.10收集统计读者需求信息

流通部定期对读者借阅状况进行统计.通过对各类图书进行详细清点,核实哪些图书借阅率较高而馆藏复本量不够或严重破损且无法修补.哪些图书读者急需而没有馆藏或版次过低,哪些图书借阅率为零,哪些图书读者需要。馆藏记录存在,却在书架上找不到对应的图书等,将统计结果及时反馈给采访部。以便及时补充馆藏空隙或进行剔除处理。:

3.11实施首问负责制

随时准确地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协助代查等服务。并在校园网上介绍馆藏新书,每位馆员都要有兼职咨询员的意识。

3.12定期征求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发动读者对借书还书、阅览等服务规章制度等挑毛病,或对原有的服务环境进行创新性改造设计;如果图书馆认为有合理之处.而且有条件办得到.就尽快接受建议这样的活动实际上是让服务对象参与管理、读者与馆员加强沟通和互动的有效措施,也是图书馆彻底表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理念的行为。

3.13开设读者休闲室(区)

读者在图书馆学习久了。常感觉枯燥单调;或累了,需要休息一会;或想和同学朋友探讨聊天一会。图书馆若开设有读者休闲室(区),提供休闲桌椅、茶点、音乐和“绿色”环境,提供简单的运动器械,就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不仅是知识宝库.而且是轻松惬意之处

3.14设立便民服务台‘

图书馆管理细则篇7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精细化管理

【摘要】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医院图书馆在推进医疗、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日益突出,其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图书馆通过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系统,满足医疗、教学、科研读者需求;精细重点学科信息库,提供个性化服务;细化服务项目,提升服务理念;精细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医技人员信息素养等一些精细化管理上的实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

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情报中心,承担着为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收集、贮存、加工、传递信息的任务。医院图书馆的工作不能脱离医务人员的需求,只有全面、及时、准确的医疗信息才能使医疗护理、临床教学的质量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1]。其精细化管理目标就是将各项工作做精,做细,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按照科学规范的程序,在图书馆的各环节做到“精耕细作”,不断提高服务的精确度。以本馆自动化建设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迈出了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第一步,逐步实现了馆藏资源的计算机管理;2000年引进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集书刊的采购、编目、流通、检索查询于一体,步入了计算机流程管理;2004年实现了馆藏资源在院内局域网上的weB,可提供网上书目信息查询、网上预约、新书通报等服务;2006年电子阅览室的开通,为读者进一步提供了国内外生物医学领域最新、最具权威的数据库资源及丰富的医学影像资源,全方位的互联网资源共享、数字化全文电子文献的检索;近年来开通了馆藏视频文献VoD点播及特色数字化文献推送服务平台。笔者拟结合本馆实际情况浅谈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制度与预算的精细化管理

1.1制度管理

建立和健全图书馆规章制度,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依据,细化的管理制度能够促进现有规范化的环节、程序向更精确、更细致的方向发展,可使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和读者服务实现科学与规范化管理。我馆全员参与,以细化目标为指导思想,明确管理规范,用精细化思想和理念贯穿管理全过程,制定了科学的规章制度,实现了图书馆领导对管理对象进行更准确的规范与管理。

1.2预算管理

编制经费预算是医院图书馆经费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是各项经费活动的指南。文献资源是医院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根据我院临床、科研、教学的需求,坚持“以用定藏”的原则,有计划合理地分配文献采购经费。特别是数字图书馆开通后,通过对数据库资源的多方了解及性价比,选择了适合我院应用的数据库,并对下一年数据库的购置、调整、维护;纸质图书、期刊的购置;信息设备及其他办公用品的购置做出相应的预算,做到统筹兼顾,轻重缓急,力求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信息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2.1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系统,满足医疗、教学、科研读者需求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利用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我馆结合医院的特色和发展,以及读者群体的特定需求,在信息资源的配置上坚持中医药专业特色,注重中西医并举的采购原则,为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及时、准确、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馆基本形成了以纸质文献为基础,以数字化资源为主体的服务模式,完成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迈进,为临床医疗及科研人员各级课题的申报、实施、结题、论文的引用等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平台支持,推动了我院的临床、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

2.2精细重点学科信息库,提供个性化服务

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点,重点学科带头人对该学科领域的信息需求量大且专深,需建立可满足学科和专家信息需求的特色数据库[2]。我馆以数字图书馆良好的技术平台和丰富的数据库资源为依托,为科研及临床20个科室设立了专题信息服务,为我院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如肿瘤学科、内分泌学科、肛肠学科、痹病学科、心理学科及心病学科)进行了信息库框架构建,建立了专题文献数据库,设置了学科简介、医疗特色、科研成果、专家风采、梯队建设、研究生教育、学术交流等相关栏目,并根据这类群体的需求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策略。为后续建立中医药学科特色化信息库的框架与新模式,形成具有综合检索及便捷提取功能的数据库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2.3细化服务项目,提升服务理念

医院图书馆每天需要做的事,往往就是每天重复着所谓平凡的小事。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如果馆员从细微之处主动多为读者着想,就会发现很多需要改善的细节,事情虽小,但能让读者在小事上体会到医院图书馆的体贴和关爱[3]。

我馆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坚持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服务。虚心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解决和采纳,耐心解答读者的疑问,通过精细化的服务提升了馆员的服务理念。编辑《医药信息》导报,传递最新医药信息、小知识、小巧门;开通移动飞信,向读者提供馆内培训讲座、借书到期提醒、预约到馆通知等信息传递服务;馆内书刊采用开架阅览的方式,配备了小书梯,方便读者索取书籍;设置服务台,解答读者借阅咨询;提供馆藏书目的计算机查询,供读者检索查新;准备代书板,引导读者阅览后书归原处;摆放寄存柜,供读者存放物品;配置复印机,方便读者采集文献;力争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使医务人员及时地更新医学知识,掌握先进的诊疗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4]。

2.4精细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医技人员信息素养

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仅取决于产生多少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对知识和信息的利用。我馆从提高医技人员信息素养入手,请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医学情报资深专家来院讲座,旨在提高医技人员信息素养与文献信息获取与利用的能力,学会分析、评价和利用检索结果的正确方法,使与会者受益匪浅,深切体会到寻找知识的能力比某一种专科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更加注重培养自身的信息意识和检索评价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

3精细化管理的人才建设与培养

3.1保证馆内人才引入的全面优化

随着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图书馆馆员除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及熟练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根据馆内发展的需求,我馆将引入人员趋向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并将聘用条件提交主管部门,经过对聘用者进行认真地筛选、面试、试用,将符合条件、具有综合技能且热爱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引进,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3.2提高馆内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世纪的数字革命深刻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低效、封闭的工作方式,正在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馆员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管理能力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现代医院图书馆涉及医药卫生学、图书情报学、文献信息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知识学科和技能,我馆针对馆内人员的知识水平与当今图书馆信息化服务上的差距,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馆员继续深造学习及参加专业培训、学术讲座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服务理念,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业务技能,以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馆内共创学习型组织,馆员之间团结协作、互尊互学、取长补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3做好馆内人员的职业设计

职业生涯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从员工的专业、学历、技能、发展方向等具体情况出发,为其设计职业发展道路,最大程度发挥其潜能。我馆针对馆内人员不同学历、不同技术职务的状况,指导其设计各自的职业发展规划,朝着既定的目标、沿着最佳的路线去努力进取。例如:积极参与医院的相关科研课题、学科服务,结合实际工作撰写专业论文,参加职称英语及计算机模块考试,参加职称晋升考试及评审工作等,推动馆员在各自的事业上不断发展。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对现代医院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亦对于医院的知识文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我馆将不断探索精细化管理的思想、精细化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技术在现代图书馆中更深和更广泛地使用,探索现代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现代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5],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于丽华,张晶,尚越建.临床医学图书馆员如何为医疗、教学和科研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3,12(3):21-22.

[2]迟明.医院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6):50-52.

[3]吴临军,王敏,何茵.关注细节管理提升医院图书馆效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3):307-309.

图书馆管理细则篇8

[关键词]学科馆员;绩效考核;服务质量评价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于2003年7月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至今已有6年时间,人员由从最初的22名兼职信息联络员发展到现在的7名专职学科馆员。学科馆员所开展的深层次、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得到全校师生的高度评价。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渐完善了学科馆员管理体制,以“广泛知道你,首先想到你,方便找到你,高校利用你,满意评价你,更多依赖你”作为学科馆员的服务要求,创新性的开展了嵌入式教学服务,还建立了学科馆员周例会制度,学科馆员开通了博客、QQ咨询、mSn咨询等服务。2008年,结合学科馆员的实际工作,制定了《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绩效考核细则》,从而完善了学科馆员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更好地监督与管理学科馆员工作。该细则也是目前国内所知唯一应用于实践的考核细则。

1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运行模式

1.1 管理保障:建立学科馆员运行机制

首先是提高认识。学科馆员制度是一个新兴事物,大学图书馆在实施学科馆员工作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学科馆员以及学科馆员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了解国内外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情况。认识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确学科馆员的职责与角色,其中最重要的是馆长要有这个意识。其次是确定目标用户。学科馆员工作作为图书馆推出的一项新服务,需要得到所服务院系教师的支持与理解,打破教师印象中图书馆只能被动提供服务的局面。但多数高校图书馆由于最初的学科馆员多数为兼职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服务对口院系的全部教师,因此一旦将工作铺开,必然造成服务不到位的局面,反而影响了服务效果,违背建立的初衷。而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根据自身学校教学和科研的特点,制定了先服务教授再服务教师、先服务重点科研对象再服务普通教学教师的工作制度。再次是服务的宣传与推广。为了达到理想的服务效果,学科馆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图书馆新推出的服务及资源。特别是在服务初期,要让服务对象了解学科馆员本人,知道学科服务的真正目的,需要做大量主动的宣传工作。学科馆员可以通过亲自拜访、电话、email、即时通讯等方式联系教师宣传推广学科服务。此外也可以像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那样通过每月发送《教育信息简报》《图苑知讯》等自办刊物、建立学科服务博客、开通多方式咨询渠道等方式推荐与宣传服务。

1.2 技术保障:建立学科馆员网络工作平台

为了便于领导实时监督与管理学科馆员工作,更是为了学科馆员间的知识共享、交流及工作的交接,学科馆员工作特别需要一个适合自身工作模式的网络系统平台。该平台要求使用简单,能大大提高学科服务的工作效率,让学科馆员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中快乐工作。它的主要功能应包括记录学科馆员所有的工作数据与信息,保存工作日志、工作总结、考核试题与答案,并且提供强大的统计功能,支持多种检索,方便学科馆员团队知识共享与交流。由于学科馆员工作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创新的工作,因此平台的功能也能随工作需要不断增加其功能模块。笔者建议这样的网络工作平台最好能自主研发,这样既可以节省经费也便于更新和维护。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平台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被很多同行所认可。

1.3 人员保障:建立学科馆员团队

很多学者都对学科馆员应该具备的素质有过论述,但能够完全符合其要求的图书馆员可以说是凤毛麟角,那么图书馆如何组建一支学科馆员团队呢?首先是立足自身,确定选拔条件,在全馆进行公开选拔。学科团队建立后,委任一名学科主任组织和管理团队日常工作,学科馆员的重大工作部署与协调直接归属馆长领导。然而这样的团队离学科馆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还有一定差距,这就需要图书馆制定长期的培训机制来逐步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一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机制。“走出去”:先后派学科馆员到北京、南京、武汉等地高校图书馆学习考察和进修。“请进来”:请初景利、马海群、毕强等学者来做专题讲座,鼓励学科馆员旁听学院专业课程,弥补专业知识不足。几年的时间,这支学科团队就已经完全能够胜任学科服务工作,成为图书馆对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一张名片。

1.4 激励保障:建立奖惩制度

由于学科馆员工作的特殊性,同时为了增强学科馆员的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不断完善学科馆员团队,图书馆需要对学科馆员的待遇给予一定的提高。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就规定学科馆员享受全馆最高的岗位津贴,全额资助所有学科馆员攻读硕士学位,对优秀的学科馆员授予“特殊贡献奖”,每月补贴一定额度电话费等,从而激励了学科馆员更好的工作。

2 学科馆员绩效考评体系

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和评价。是促进学科馆员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也是检验学科馆员制度运作情况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考评,能引起学科馆员的重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通过考评,不仅使学科馆员了解自己的成绩与不足,也使学科馆员之间相互了解工作情况,增强竞争意识。考评带来压力,同时压力也会变为动力,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科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科馆员改进服务方式,从而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

因为各个图书馆服务内容不同,工作开展深度有异,因此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根据馆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绩效考核细则》。馆长、业务副馆长、馆长助理和咨询部主任组成考核细则制定小组通过四轮讨论,决定采用百分制规定各指标的具体分值,实现用分值体现指标的权重。其中服务能力13分,服务过程47分,服务效果30分,服务评价10分。细则坚持SmaRt原则,即s:(specific)每条指标都做到表述清晰、明确,让考核者准确理解考核目标;m:(measurable)每条指标都可量化;a:(attainable)每条指标学科馆员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目标设计不过高也不过低,具有可达性;R:(Relevant)每条指标设计都与学科服务工作相关,不相关的内容一概没有设计;t:(time-based)每条指标都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于每个考核项都有详细的说明,对于达不到指标要求将如何扣分都有详细的解释,最小分值差为0.01分,最大分值差为2分。因为版面所限,没有列出详表。只列出了简表(见表1),供参考。

该细则应用360度反馈评价法,全面搜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便于对学科馆员工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细则针对每条考核内容指定考评人,考评人包括上级领导、服务用户、学科馆员同事及学科馆员个人。有了明确的指标考评人,便于对具体细节工作进行及时的监督与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第四项一级指标“服务评价”中考评人评分所占的权重是学科馆员个人评价20%,互评占20%,馆长及部主任考评占60%。

图书馆管理细则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必要性;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1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05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通过细化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的具体任务,以实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严格考核,按绩效取酬。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顺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在不断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实施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强化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满足广大用户、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是图书馆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选择和要求。

(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读者满意度的关键

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多元化,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图书馆服务过程的细节。实行精细化管理,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工作服务过程精确、量化和规范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问题,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三)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效益的需要

加强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使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后,使每位员工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知晓工作的内容、要求、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损失,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能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他们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至上、服务育人的良好形象。

二、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确定“精、准、细、严”的工作思路

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对图书馆战略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使战略规划能够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其核心思想用四个字可以概括:精、准、细、严。“精”,即精益求精,要求图书馆员工对待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工作达到“更好”。“准”即准确定位,指对图书馆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能与职责都要做出具体、清晰、明确的规定,每一道工序都要规范清晰,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机衔接。“细”指细化目标,是指把每一项工作一层一层地分解细化,使责任指标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者。“严”指严格考核,对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量化的标准,对图书馆员工进行考核,并依照考核结果进行奖罚。

(二)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制度化、规范化是高校图书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制度体系,来制约和规范员工的日常服务工作和言语行为,培养员工遵守制度规则的自律意识和文明服务行为,并在其违反时进行处罚。二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工作服务对象的行为制度体系,是读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管理规定,来制约和规范读者的行为。

(三)树立执行有力的工作作风

做到精细化管理,只有制度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使制度落实到位。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抓好基础管理,不断规范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弥补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使各项管理活动按照制度、流程、标准执行,同时整个工作过程要有记录、有监督、有控制;二是要按照管理规定进行考核,考核必须定量准确,实施及时,同时还要按照有关规定兑现奖惩,以强化责任的落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三、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应避免走入误区

(一)避免过分注重“指标”,过于强调“量化”

精细化管理要求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精细化”不等同于“量化”,“精细化”不仅求“细”,更求“精”,应激励员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如果只注重指标分解,定量考核,那么员工可能会只注重完成量的指标,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少创造的激情,这样很难创造最大效益。

(二)避免过分纠缠“细节”,将“强调细节”变成“繁琐化”

精细化管理强调细节,在管理工作中,并不是管理越细致,规范越细密越好。过细的规定不仅束缚了员工的手脚,也给考核增添了负担。同时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着重解决影响图书馆管理效益的瓶颈,统揽全局,实现战略目标与细节处理的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三)避免过分拘泥于“制度”,将精细化等同于“制度化”“刚性化”

科学化管理分为“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精细化管理以“规范化”为基础,又不止于规范化,还应向个性化靠拢。“规范化”用制度来规范行为,精细化管理在建立严格、具体、系统的制度并要求员工严格遵循的同时,还需要“弹性空间”,以发挥员工的个性特点,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精细化”管理要提高执行力,要以管理的刚性来保障每个制度的实施。没有对制度刚性的执行,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也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实行“柔性”处理,要“刚柔相济”,规范化与人性化有机统一,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才能体现现代管理的真正要求。

图书馆管理细则篇1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地方文献编目质量监控

[分类号]G250

1 前言

地方文献就是内容上具有地方特征的文献。海南大学是海南省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收藏海南地方文献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海南大学图书馆成立了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础、海南地方文献部,全面收集记录着海南及其南海地区自然、历史、社会现象以及该地区人士所著述的一切文献,即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和内容述及本地的出版物,系统地开展海南地方文献研究工作,加快海南地方文献建设步伐,高标准建设海南地方文献中心。

海南大学图书馆从2005年3月6日开始正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经过三年实践,各项读者服务工作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推动下已打下坚实基础,各项专业与读者服务技能得到有效提高。本文将以海南大学图书馆地方文献的编目、标引工作为例,探索iSo模式下图书馆地方文献编目质量的监控。

2 建立高校图书馆质量管理体制

2004年7月,海南大学图书馆开始引进全面质量管理,对全馆人员分批进行tQm培训。海南大学图书馆根据iSo(internationalStandardorganization)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和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确定远景发展目标,在制定总体目标和质量方针的同时,分别按相关职能与层次分解质量目标,确定质量体系要素、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工作手册的编写,确定运作所需的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等,制定确保这些流程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要的准则与方法,并建立渠道以得到足够信息,实现过程监控,为图书馆实现远景规划提供基本保证。

《海南大学图书馆编目部工作手册》(以下简称《工作手册》)、《海南大学图书馆地方文献分类细则》(以下简称《分类细则》)和《海南地方文献中心作业指导书》(以下简称《指导书》)中除了对编目工作目的、职责范围做出相应的规定外,还对地方文献工作流程、工作目标与质量检查相关文件、监视和测量等做出了详细规定。

3 iSo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编目质量监控机制

为了确保iSo在编目环节中的有效运行,使编目、标引质量得到实质监控,海南大学图书馆分别在质量管理机制、过程规范控制、iSo规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3.1编目工作的质量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图书馆编目、标引工作的质量,海南大学图书馆分别在《工作手册》、《iSo程序文件》中对数据质量提出了7点具体要求:①遵守分类、主题规则及著录规则与著录格式,做好文献编目工作;②正确使用机读目录格式,不得自行其是,以保证数据格式协调一致;③分类与主题标引准确;④名称检索点规范化;⑤套录数据源的数据,必须与著录实体认真核对;⑥著录文字要简明、通顺;⑦数据录入要准确、无误等。这样,海南大学图书馆利用全面质量管理对编目、标引工作建立了一套质量管理机制,实现了与专业技术工作的有效衔接。

3.2编目、著录质量规范

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海南大学图书馆规定:中文文献著录以《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上)为著录依据,以《中文图书著录的补充规定》为补充依据,以《中国机读目录格式》、《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为参考;外文文献著录以《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下)为著录依据,以《海南大学图书馆外文图书分编补充规定》为补充依据,以《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修订扩大版)为参考;中、外文献著录原则上采用详细级次,奠定了实现书目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

3.3地方文献编目质量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由于tQm的目标是以读者满意为关注焦点,那么,iSo在编目、标引质量环节中除了各种规范性文件以外,还分别就如何提高编目质量、方便检索等提出了详细要求。

地方文献的编目、标引与中文图书一样必须按照必备字段、必选字段、可选字段、详细字段等不同层次要求严格执行;文献分类则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以下简称《中图法》)及《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为依据。与此同时,tQm要求在进行著录和标引过程中尽可能地规范与统一,为保证本馆地方文献分类的准确性、连贯性、一致性,专门制定了《分类细则》,作为海南地方文献分类的依据。

4iSo在地方文献编目环节的运行与监控措施

海南大学图书馆结合本馆的具体实践,规定地方文献编目流程为:盖章帖条码总括登账编目标引审校打印分类账、明细账地方文献室环节。同时,利用tQm对地方文献编目环节进行了规范和监控。

4.1地方文献编目著录过程的质量控制

《分类细则》中对影响地方文献编目质量的数据进行如下补充:

《中图法》不注明依“依中国地区表分”、“依中国民族表分”的类目,类号后不再加(266)、8L(黎族)、16(苗族)、13(回族)等类号。如《冯白驹传》入K825.2,不入K825.2(266);《黎族织贝珍品・龙被艺术》入J523.1,不入J523.181。

《中图法》注明“依世界地区表分”、“依世界地区表分,再仿××分”的类目,依《中图法》有关规定分类。如《人造花大王――欧宗清》(欧宗清为泰国籍海南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慈善家)分入K833.365.3。

《中图法》注明“依中国地区表分”的类目,按下列规定取相应分类代码。

66――内容含海南整体或大部分地区属性的类目,含“海南”、“海南省”、“海南岛”、“琼崖”、“琼岛”、“椰岛”、“琼州”、“珠崖”、“海南行政区”、“南海诸岛”、“西沙群岛”、“西沙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等字词。如《海南岛北部地震研究文集》入p316,266-53。

661――海南省政府所在地,含“海口”、“海口市”、“椰城”等字词。如《海口年鉴》入Z526.61。

对海口以外的海南文献采取以下方法:663SY――地级市三亚市,“SY"为“三亚”首字拼音简称,含“三亚市”、“三亚”、“鹿城”、“崖州”、“崖县”等字词的文献,如《三亚市志》入K296,63SY;664QS――海南省历史上存在的县级市琼山市、琼山县,含“琼山”、“琼山市”、“琼山县”等字词的文献,如《民国琼山县志》入K296,64QS;664DZ――县级市儋州市,含“儋州市”、

“儋县”、“儋耳”等字词的文献,如《儋县志》入K296.64DZ;以下类似。

《中图法》已设专类的类目,直接分入专类。如《传统琼剧剧目精选》入1236.66;《琼剧文化论》入J825.66。

《中图法》注明“依世界地区表分,中国再依中国地区表分”的类目,应在《中国地区表》的相应类号前加“2”。如《海南岛气候》入p468.266。

《中图法》注明“依中国民族表分”的类目,依《中图法》有关规定加81(黎族)、16(苗族)、13(回族)等类号。如《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分入(288.1。

《分类细则》最后还包括两部分附录,分别是可依《中国地区表》分的海南文献类目、可依《中国民族表》分的海南文献类目,对地方文献的标引做了进一步的规范管理。《工作手册》附件第四部分中对分析著录的选取做了规定:一书除主要内容外,还包括原为单行出版的著作,或者有篇幅很大或较为重要的附录,或者内容中有涉及海南、南海诸岛的章节,应做题名分析著录。利用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地方文献建设。

4.2严格执行地方文献编目监控和测量

高质量的地方文献编目数据能够提高读者检索效率,使地方文献馆藏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影响着地方文献书目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关系到整个文献管理系统的运行。

基于此,《工作手册》对数据质量要求做出明确规定:①遵守分类、主题规则及著录规则与著录格式,做好文献编目工作;②正确使用机读目录格式,不得自行其是,以保证数据格式协调一致;③分类与主题标引准确;④名称检索点规范化;⑤从数据源套录的数据,必须与著录实体认真核对;⑥著录文字要简明、通顺;⑦数据录入要准确、无误等。

《指导书》明确指出:对海南地方文献中心的工作程序的实现能力进行确认,确保海南地方文献中心的服务质量满足读者要求,并进行有效控制。其范围适用于海南地方文献中心的文献收集、收藏、整理各项读者服务活动、服务过程、海南地方文献中心各研究室所开展的研究活动以及各项不合格读者服务结果的控制。

图书馆质量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质管办”)负责监视和测量海南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加工、收藏和文献保护。依据《质量管理办公室工作手册》规定:质管办负责图书馆QmS(QuahtymanagememSystem,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和正常运行;负责编目工作的定期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抽检,对测评结果进行审核并协调处理相关问题等。从2005年1月到目前为止,图书馆已经对编目工作进行了11次质量检查和8次优质服务的评选,为iSo在地方文献编目环节的有效运行与监控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检查、奖惩机制。

5 持续改进是iSo全面质量管理的永恒主题

海南大学图书馆通过自我检查(三方质量审查机制的内部审核机制)和外在反馈机制来努力将差错率降到最低等,以实现缺陷预防和质量持续提高。

5.1建立严格的地方文献编目质量审查程序

tQm在编目质量审查中,套录数据前应对所套录的数据进行认真审核,不可盲目套用;编目过程中需与书目库中同类文献的编目记录比对,避免著录、标引不一致的情况;每一条编目记录入库前还要经过多次校对和审查。

《指导书》对地方文献工作做出了质量规定:①通过质量管理方针的建立和实施,对持续改进做出正式承诺;②以满足读者需要为本中心质量管理之关注焦点,并成为本中心持续改进的目标和方向;③内部质量审核中出现不合格服务时,本中心采取纠正措施,予以改进;④如果出现被读者投诉、口头抱怨等严重不合格服务时,本中心采取纠正措施,予以改进;⑤日常工作中注重工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作为本中心质量管理中的预防措施。

5.2建立地方文献编目质量跟踪反馈制度

图书馆应该建立和完善编目工作质量信息反馈制度,防止不合格服务行为的发生,为持续改进指明方向。《工作手册》规定在著录中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为不合格记录:①缺少一个或一个以上必备字段;②缺少两个或两个以上必选字段;③必备子字段中出现三处以上错误(包括字段间的对应不一致、字段可重复性的错误、子字段顺序错误、指示符错误等);④出现重复数据;⑤出现直接影响结果的错误(如iSBn号输入错误、题名输入出现错漏字等)。

所有以上持续改进措施的实施与目标的实现,都紧紧围绕如何提高读者服务质量与水平,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质量管理的目的与原则以读者的满意为关注焦点。同时,在持续改进过程中,如果编目审查中出现整改或不合格项时,均由质量管理办公室进行跟踪、改进编目工作;如果相关质量管理文件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相对落后时,需实时修订质量管理文件,保证地方编目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6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