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开设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17:59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实践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者来说,如何使高职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中发挥自身的职业才能是最终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室内专业课程开展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使他们在设计实践中发挥自身卓越的才能,展现了高职院校艺术人才的水平和实力。然而,在教学收获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室内设计教学开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要求我们不断教学摸索中进行教学创新,提升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模式。

1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现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展目标与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与课程的设置安排产生了偏差,影响了教学效果。具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在设置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笔者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并未突出该专业课程的实际需求,而是将更多教学内容偏重于美术技能的培养和拓展上。尤其是对于学生室内设计的专业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不足,相关课程的配置也是非常欠缺的。室内设计专业是近些年才逐渐兴起的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时间并不长,所以师资的配置速度非常缓慢。同时,一些任课教师都是专业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并非是专业对口的室内设计专业,在针对高职学生开展的课程教学中,很难精准地设置课程,科学地优化和配置课程。所以,这也逐渐显现出了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与教学实际和人才需求相脱节的弊端,影响了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开展的效果。第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偏少,其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集中在了课堂上。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必要途径,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操作环节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弥补学习中的缺陷。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必须亲自到施工现场和材料市场去体验,才能从课程的书本理论联系到具体实践。然而在课堂上,学生对于课程教学中的东西,只能凭借想象去理解,难以吃透和掌握真正的应用技巧。学生在课堂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多,但是一旦涉及实践,却很难游刃有余地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比如装饰材料和预算课程,如果仅仅凭借理论课程,学生很难在实训场地进行跟进,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会被大打折扣。同时,学生很难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完全掌握相关课程的知识和技巧,服务于将来的职业需求。第三,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实践开展中理论支持薄弱。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对高职院校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岗位需求的提高,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设计能力,尤其是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主导课程方面,使得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缺失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比如,中外建筑史、设计美学等课程并未开设,有的高职院校为了强化学生的技能课程,而将一些看似作用不大的课程,如设计概论、工艺设计等课程都进行了缩减甚至删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完整的专业体系,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完整的结合,发挥自身优秀的艺术设计能力。有些教师从学生入学开始就鼓励学生进行设计创作,而对于基础的理论要点一带而过,这使得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知之甚少,从而在工作岗位实践中暴露了自身专业能力的缺失。

2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开展的策略

室内设计是一个具有鲜明实践性和市场导向性的创意行业,因此要开展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根据市场导向来重新规划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维度层次:其一,学生必须扎实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熟悉室内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其二,学生必须能够深入学习并灵活运用建筑学和装饰工程学的相关知识与理论,能够独立完成与室内设计配套的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内部的家具设计,具备对建筑物实施全方位配套设计的能力;其三,学生必须详细了解与建筑施工安全有关的施工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初步具备设计施工现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为自己在职业实践中成长为“桥梁型”的技术人才打下基础;其四,学生必须拓展学习多方面的人文素养,丰富自己的人文学科知识。同时,将人文知识和素养作为创意设计的基础和源泉,以此来强化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努力使自己成长为高素质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即可按照“模块化”的思路,对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改革与创新发展。根据室内设计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可以将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其一,专业核心技能主干课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设计效果图制作、手工设计效果图制作、室内装饰设计案例与实训、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和工艺、装饰工程材料和预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等。本模块的教学,应该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依循工作程序来展开课程的安排与设置。同时,需要重点处理好各门课程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衔接与融合,突出人才培养的“桥梁性”和“一专多能”,以期更为有效地适应本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其二,专业基础课模块。其主要包括素描、色彩、写生、三大构成、建筑制图法、计算机绘图实践应用等。在这一模块需要强调室内设计专业的实用性原则,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删减那些与室内设计关系不够紧密的美术学科理论和技能,重点保留、突出适用于本专业的基础技能和方法,以期更为有效地同专业核心技能主干课模块实现紧密对接。其三,实践与实训模块。本模块主要包括各种校内外实训、实践活动。其要点是建立常态化的“工学结合”机制。以教学周为单位,每周选择特定时段赴合作企业展开实践和实训活动,以期随时随地学以致用,生动地达成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其四,人文素养拓展模块。其主要包括环境艺术设计、中国建筑发展史、古典建筑欣赏、建筑美学、建筑摄影与赏析等。目的在于通过对与室内设计相关的姊妹学科展开教学,丰富拓展学生的综合性人文素养,以便为其创意设计提供必要的素养基础和源泉,以此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创新能力。总而言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室内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也给每一个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加强创新意识、完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全面掌握室内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优势和水平,使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更加符合教学需求,与人才市场完美接轨。

参考文献:

[1]…赖莉琼.室内设计“3+2”模式的中高职课程体系研究[J].艺术科技,2015(3):11-12.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篇2

关键词: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库;课程;环节;解析

一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的实践意义

我院室内设计专业学生主要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训——就业几个环节掌握知识。对于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设计经验和设计经历。设计经验的积累主要来自于课堂训练和校内、外实训,设计经历主要来自于时间的积累。设计经验的获取需要比较漫长的阶段,要靠学生在实习单位不断地碰壁获取,并且获取的信息还不一定全面。如果我们把这个环节当成是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把设计经验总结成学生学习的设计师手册,学生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这样以来大大地缩短了校内实训和就业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真正的零距离就业。

二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库建设思路及应用思考

利用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促进课程资源进一步建设,加以合理利用既可以发挥资源的优势,又可以体现教学特色。通过对我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阶段、课程设置的调查,反映出我院的设计教学模式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之路;对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中教学环节设置、教学过程体验,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问题,提出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积极作用的重要性。

(1)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①研究课题的来源:本文将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中教学案例的探索与实践作为切入点,以室内设计10-271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践的研究分析,并对比本院前几年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此课程教学案例的探索与实践的必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室内设计教育的内涵及发展概况,继而分析了本院室内设计教育中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情况及课程模式的设置;其次论述了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案例的探索与实践的必要性。最后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个人的建议,讨论了关于引入本土文化带来的启示。

(2)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发展概况及课程模式

①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内容:居室空间设计是一门相对独立、高度综合的整合艺术,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本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居室空间设计一和居室空间设计二。居室空间设计一主要针对住宅的室内进行设计教学。包括住宅的空间特征、起居室设计、餐厅设计、厨房设计、卧室设计、书房设计、卫生间设计、公共走道楼梯设计及储存空间设计等多个方面内容进行。在课程中需要学生在考量住宅室内的使用要求和精神功能及设计的实施与材料、技术和经济的制约条件上,把握比例尺度的合理性。强调材料的质感和纹理、色彩的搭配、灯光的布置和细部处理的效果,体验设计效果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更要注重住户文化状况与生活习惯、心理和生理的感觉。

居室空间设计二的教学内容包括室内环境、住宅建筑设计和室外景观的设计,是对居室空间设计一的巩固、扩展与提高。在我院居室空间设计的这两个阶段中,通过对传统及现代风格的典型设计实例的介绍、观摩、分析,对艺术手段、材料、工艺、细部做法的讲解,培养学生具备对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②本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概述:教学内容既是专业教学的起点,也是专业教学成果的综合体现。具有多教师轮换制、时段长、综合实践性强的突出特点。教学成效对专业建设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关系。该课程建设发展和改革始终以服务和实现室内设计专业总体培养目标为宗旨,专业建设的成果也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

自2006年我院成立室内设计专业以来,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一直都是教师课程教学和改革的重要对象。教师始终围绕该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进行科学教学,并以系部为依托成立了课题组,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居室空间设计,是本专业学生社会就业后参与的最为广泛的设计内容之一。在教学伊始,老师们考虑到本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本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发展概况及课程模式与实际相联系,在传授知识时强调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尝试,这门课程开始向“以教学带实践,以实践促教学”的教学模式转变。同时教学时间也由原来教学和实践相分割的形式调整为现在的整体模块式。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使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能体验到就业后的工作内容,受到了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阶段。我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从开设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课程实践的探索和开拓,教师们始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有自身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近几年来,本课程教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摸索实施阶段;2)初步提高阶段;3)调整发展阶段。④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模式: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本课程也以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技术、能力为核心的标准来进行定位。目标定位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身心健康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计的思想及课程目标。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实践课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专业化在强化专业性质的层面渗透专业教学内容的各要素。在课程教学内容上以造型艺术为主导,以专业设计要求为目的。实践课教学的基本教学内容。1)市场与基地调研。2)概念设计——包括基地的建立划分、空间环境的确立、功能流线分析、形态元素分析,平面布局初稿。3)深化设计——包括风格与形式的构思,立面设计,生活空间、交往空间、垂直空间、枢纽空间的设计,绘制住宅平立面,进行方案阶段完善。4)细部设计——包括会客、居住、储物、门窗、家具等细部节点大样。平立剖面和详图设计按照制图规范要点完成设计表达,达到施工图表现深度。5)成果展示——完成总图设计与说明,打印施工图册,成图排版布置。

实践课教学的考核方法:居室空间设计这门课程的考核内容有明确的评分标准,用来全面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分的标准通过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过程的学习,综观整个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与评价。考核以课题项目为单元,以学生完成设计的构思、表达及实训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能力等为标准。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系统地学习,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式与手段: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以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为指导,变单一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为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讲授与同学讨论相结合教学法。第三,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法。第四,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应是平立剖与详图设计等部分,内容较多,学时较少,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做学时数的调整。在教学上主要是点评学生所创作的方案,指出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在不同的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方案的沟通和讨论,开展设计演讲,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总结中提高、完善自己的设计能力。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是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如何在设计中运用住宅结构、构造、材料学等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是本课程一难点。因此在设计的不同阶段组织学生不定期开展实质性的跨学科交流研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并在交流和合作中促进教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教师应在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下,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观摩和现场讲解,从感性上理解室内物理环境的设计及其重要性。通过对装饰材料的观摩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材料学知识和结构常识,以便在设计当中更好的发挥材料的特性,扩展设计思路。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循序渐进地串联起相关的居室空间设计的理论知识上,培养学生在完成课程设置目标的同时,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科研与教学的互动以及设计创造力的培养。

具体教学环节:1)设计前期环节。2)专业设计环节。专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时间是7周,共112个学时。如何在这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因此,科学而又紧凑的教学时间安排是必须的。这个课程的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设计初稿、设计中稿、设计创意、设计定稿几个方面。这一环节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联系理论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主动地将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将知识灌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专业热情、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和讨论问题的兴趣,组织学生研讨。现将设计环节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及过程分述如下:设计初稿、设计中稿、设计创意、设计定稿。3)成果展示环节:ppt课件汇报、作品展示两个方面。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上带有明确教学目标的能力指向性、教学方法时效性、教学环节的开放性和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亲自参与和体验,注重设计实践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这些正好与课堂教学形成鲜明的互补关系。同时这门课程,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下,注重研究性的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研究过程,每个课题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设计研究,其学习过程表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学习状态表现为想做结合,理念与方法并重互动。学生也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实践教学是通过学生在深入生活、社会实践中,体验课堂内所学知识,培养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取得能力过程,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的重要举措。实践性教学是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艺术教育的一个独特之处。旨在对学生已有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更加充分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和潜力,它增强了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教学目的与手段的一致性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提升设计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形成与其专业能力强势密切相关的设计能力强势。它培养了学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创作观念,同时也是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精华的重要窗口,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途径和手段。鉴于此,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式将现有的教学形式及过程进行优化。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输,关注学生在研究性的设计实践过程中理解、掌握和运用具体的设计原理和理论。主要是情境式教学方式、过程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

三结论

通过课堂的教学实践和本论文撰写过程中对设计发展走向分析得出设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针对本院的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发展历程提出以下几点个人建议。

(1)鼓励学生突破墨守陈规的思维定式,加强原创性设计意识

在设计教育中注重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并不是将学生的设计思维束缚在传统居室空间设计中,而是建立科学而合理的课程结构、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上,提炼设计元素烘托设计主题,训练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传统住宅功能的不足。

(2)培养学生保护生态思想观念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的设计思想观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其一,保护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优秀理念。如何通过设计改善环境又能有效合理的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需要在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有所体现;其二,设计作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无论多么宏伟的人造工程,都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住宅建筑更是如此,探寻与本土生态相融合的景观、建筑等艺术表现形式是设计教育不变的审美诉求。

(3)回归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现在设计类高职院校教育多注重艺术的现状。现代艺术教育启蒙时就曾强调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在我院艺术教育为前提的同时,一定要求学生亲自到建筑或室内装修工地去,了解建造过程和学习施工工艺。在此过程中,教师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加以引导,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灵活的课堂。

(4)加强设计教学与社会沟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受到社会的检阅。设计作为一门应用专业,其教育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管理规范的设计院和设计公司之间形成教学、科研和人才推荐一条龙的共同发展体系,是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过渡阶段。

参考文献

[1]朱昌廉.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霍秉坤.课程与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旅程.四川: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杭间,何洁,靳球强.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4]来增祥、陆震纬.室内设计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张绮曼.室内设计经典集.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篇3

关键词:单元集中授课;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1研究背景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专业性、综合性强,但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限制,教学效果欠佳。《室内设计原理》这门课一般开设在建筑学或是艺术学的学科门类下。课程主要讲授室内设计历史、风格、流派,室内空间界定、分类、营造,室内装饰照明、色彩和绿化等。是建筑设计专业、室内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和家具设计专业的主干课,其课程内容还延伸至室内装饰材料、装饰构造、设施设备等[1],专业性、综合性强。但《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课堂教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其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由于受传统教学思路及课堂空间的限制,学生实践经验缺乏,设计作品没有创意[2],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随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3],国内部分高校已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对《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如何适应在专业大平台形势下顺应市场变化的室内设计教学一直是国内室内设计教学工作者探讨的主要问题[4]。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率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特色试行了“工作室”模式教学、“分组教学”模式教学等[5]。王芳(2012)提出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上“重过程、重设计思路培养”不再以作业作为最终评价依据,并注重教师实践水平的提高和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引入[6]。汪帆(2016)提出构建“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三主”模式并形成“互联网+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新措施[7]。均取得一定效果,值得借鉴。

2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问题

2.1课程交叉,作业照抄“范例”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一般是为48学时,每周开设6学时或8学时,课程需要6-8周时间,属于分散式教学,往往还与外语、马哲等文化课或是其他专业课交叉开设。作业内容之间知识点关联性不强,学生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各门课的学习时间与进度,就会形成一门课侵占另一门课学习时间的情况;设计思路不连贯,精力不集中,作品缺少深入推敲,很难完成老师下达的教学任务要求,就形成了学生以照抄照搬“范例”来完成作业,缺乏对室内设计本质的认识理解,教学效果较差。

2.2理论和实践脱节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中涉及的很多基础理论都是支撑设计实践的原理性内容,需要在设计中进行表达和体现。但目前,很多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无视设计理论的应用,而是用现有的CaD模块进行生硬的堆砌。应有的空间处理、建筑结构选型、设计风格定位、家具与人体尺度关系等问题,都没有在设计中合理的考虑和解决。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照猫画虎”的做了一些施工图和效果图,但由于其严重脱离实际,因而根本无法实现,更是毫无实施的价值。失去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引导和基础意义[8]。

3教学改革目标

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理论应用实践、实践反馈理论的目的,为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探索教学授课模式,进而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环境空间设计人才。

4技术路线

根据教学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单元集中”授课的模式。主要是将《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单元”、“提高单元”和“实践单元”三个教学单元;并加大《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单周的学时,将原来每周6-8学时,改为每周16学时,分四个半天集中授课(见图1)。单个教学单元为16学时(一周),设计相应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并且在每个单元练习的过程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其中基础单元理论教学以室内空间的界定和组成形式为内容核心;实践教学中以讨论课和空间模型手工或电脑制作为主。提高单元理论教学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介绍并强化室内设计的风格流派和色彩形式认识,将室内空间设计进行深化;实践教学中进行课堂翻转——学生收集相应风格流派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ppt讲述或将室内空间设计经典案例制作成实物模型进行分析演示。实践单元重视实地调研、现场感受与材质规格和行业规范的教学、以项目为导向,学以致用,在现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三个单元环环相扣,稳步提升,最终实现将课程教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设计能力的全过程(见图2)。

5单元集中授课模式的优势

单元集中授课模式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的专业知识相对系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由于实践性、应用型、综合性强的特点,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该相互交叉,形成课题式或阶段式“单元”教学,学生对于知识点时掌握得会更加牢固。设计创作的过程与结果均是运用大脑思维得以实现[9],集中授课有助于建立科学思维结构,从而丰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另外,集中授课方式避免其他课程的干扰,学生可以自主调控时间,培养自学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生习惯,在单元集中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频繁接触,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因材施教,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教学水平。

6结语

本文针对《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学习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和授课模式的改革。提出“单元集中授课”模式,将《室内设计原理》主要内容分为三个主要单元,化繁为简,方便学生记忆理解,在单元授课中注重课堂理论对项目实践的指导和现场教学对课堂讲述的拓展,起到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的目的;加大单周学时,缩短教学周,有助于学生在集中的时间、空间和思维下理解、掌握室内设计的方法、原理,提高室内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林.室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05):111-112.

[2]张仲凤.“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206-209.

[3]刘少帅.室内设计四年制本科专业基础教学研究[C].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3.

[4]王芳.谈室内设计原理课程项目教学及评价模式改革[J].美术大观,2012,(12):156.

[5]汪帆.高等职业院校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14):94-95.

[6]董文英,文正军,黄佳敏.Cipp评价模式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评价体系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6,(08):186-187.

[7]吴伟鹏,李延光.《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考[J].艺术研究,2014,(03):116-117.

[8]徐波,卢晓萌.用设计思维的系统方法提升环境设计的创造力[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7):116-117.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篇4

关键词:“室内空间设计”课程;五年制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室内空间设计”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五年制高职教育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教育,其核心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探究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室内空间设计”这一课程,为学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打好基础,为他们将来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类工作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室内空间设计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不光要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进行建构,而且还要将新的知识、观念、想法等补充整合进来,有时还需要对自己原有的观念进行打破与重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设计的综合素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着手,通过不断反思已有的课堂教学,找到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当前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五年制高职学校在开设“室内空间设计”这一课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如何有效地实施“室内空间设计”这一课程为总的探究目标,通过对理论知识、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探究和运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学习室内空间设计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能对相关室内空间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设计素养;研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另外,通过对软件操作运用教学策略的研究,使学生从做中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最终能结合所学知识制作案例。

一、有效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课堂教学

由于室内空间设计涉及的学科很多,包括心理、行为、功能、空间界面、采光、照明、通风以及人体工程学等,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所涉猎与包含的内容同传统意义上的室内装饰相比较,显得更加深入和丰富,相关的设计因素也更为广泛。要将这些知识传达给学生需要教师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设计类课程相对于文化类课程具有开放性和主观性,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较高的审美素养,但这些都应建立在牢固的理论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室内空间设计。因此,教师需要更好地结合课本内容,以课本为基础向学生讲授知识,传达设计理念。学生在课后可以从课本出发,拓展自己的眼界,梳理自身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结合虚拟互动软件进行授课

随着设计辅助工具的不断发展,各类虚拟软件也在推陈出新,不断满足用户的需要。当学生刚接触室内空间设计时,由于没有相关知识做基础,对室内空间设计这一概念相对陌生。教师可以利用设计虚拟软件从具体户型的选择到各类家具的摆放再到居住空间材质颜色的搭配,直观地模拟出居住空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设计虚拟软件能够很好地作为教师上课的辅助,将教师口头的阐述与意向效果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学生运用虚拟互动软件进行方案的制作

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后,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制作室内空间设计方案,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检测,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制作案例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其中。这一过程既是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在习得技能知识之后外化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虚拟互动软件向学生授课,学生通过虚拟互动软件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利用虚拟互动软件进行居住空间的设计,通过使用SketchUp、3DmaX等设计辅助软件将自己的设计想法表现出来,并以ppt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实现项目化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将课程内容与虚拟软件做充分的结合,使用虚拟软件由浅及深合理地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虚拟软件解决难点、完成任务。室内空间设计是结合功能、审美的综合性学科,设计思维也是多维度的。虽然虚拟软件能够辅助学生完成基本的方案制作,但是好的方案与差的方案差距还是非常明显地,所以虚拟辅助软件不是全能的,如何设计出让客户满意的方案需要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自己的创造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又是多方位的。传统的室内空间设计教学一般都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都是课上讲述理论知识,利用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测试。学生进行设计时无所适从,只能拼拼凑凑。为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方面:1.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理论学习。2.收集相关的课堂案例,进行科学分析,对目前室内空间设计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针对问题探究有效的解决方案。3.将虚拟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教学,研究如何利用软件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传达给学生。具体来说即教师对照课程标准,根据室内空间设计课程的计划安排,对本课程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对涉及的内容进行归纳、提炼重点;根据授课计划在课前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整合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通过学习平台上传图片、设计案例、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源,使课前、课中、课后有效联系起来;建立项目化教学的基本体系,对本课程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项目任务书,与专业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完成具体的居住空间方案设计。室内空间设计课程的研究对环艺设计专业中其他课程的实施产生一定的启发,能够为其他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实施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樊岩绯.室内空间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装饰(理论),2016(12).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篇5

现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是根据传统教学模式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对课程内容、课程认知顺序以及在专业中的重要程度规定学时;组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课堂理论分析、多媒体演示、现场学习、观摩等形式展开教学;根据平时考勤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成绩评定;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每个学期对多门课程同时学习,分批完成学科教学;学业结束时统计各科学分,达到学分要求才能毕业过关。现在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不能快速的对应市场经济中所需的人才需求。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很难第一时间转换为生产力,从而和市场经济脱节。所以说现在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很多不足:(1)很难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困难,因为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学习。所以教师是不可能同时让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都做到了解透彻。其次,在教学中多门课程同时进行,学生对所有课程的内容都要学习,作业压力也很大。最后,由于现在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是学科教学平行展开,专业整合能力较差,学生极易产生“好像什么东西都没学到”的错觉。使学生失去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爱好。(2)教学方式过于生硬。现在的教学模式都是在期末或学科结束时进行成绩评定。这种考评过于机械,只能用来评定学生是否合格。但这种教学与评分,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变成应试学习。许多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校成绩很好,但毕业后却就业困难,其原因大多与此。(3)很难形成学生专业意识。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高职教育是三年制,第一学年需要完成高校多种公共课程,只有为数不多的专业基础课,第二学年才展开核心的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只能在入校的第二年才开始真正地进行专业学习,专业意识也在这个时候才开始培养。这样学生形成专业意识的时机就晚了。(4)很难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现在的教学模式按照课程和教材的要求出发,对教学内容有指导和限制作用,根据教学任务、教学要求,教材以外的内容很少涉及;学生在对应考试时,只能对教材复习,造成专业知识面过于狭窄;室内设计专业实训的教学安排要根据公共课程来进行,时间段受到了限制。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由于实训项目的减少受到影响。(5)专业课程很难做到连续性和承接性。现在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其他专业的教学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采用较为固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但用在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则极不合理。因为设计理念和创作思维需要不断地深入和提升,但现在的教学模式规定很多,限制很多,造成创作思维无法很好表达出来。专业学习无法深入,理论和实践无法前后相通。

2室内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化重构的教学实施方式及优点

室内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化重构具体实施:根据室内设计行业需要设置教学的基本课程项目;根据行业的特点设计教学项目的二级教学项目和三级教学项目;根据教学项目中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相应的授课时间段;根据教学项目的内容设定教学目标,根据项目完成的方式、效果进行考核;在项目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传授,指导学生实施项目,分析项目完成情况和引导该项目在行业实践中的设计方向;完成预期的教学项目后,在毕业设计中将三年中所学的内容进行汇总专业教学项目;当学院具备了教学资源、合理了教学项目、灵活的教学手段,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毕业就业率。室内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化重构的必要性:(1)可以将教育厅必修的公共课程在两个学年内安排在周一到周五下午进行授课,每天上午按照教学计划分部完成制定的教学项目,这样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就可以学习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尽快使学生建立专业兴趣爱好。晚上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互动提高当天的学习内容,遇到问题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帮助解决。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室内设计专业的创造性思维。(2)教师应该主动涉及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把握学生的专业好奇心和分析能力,在教学项目中给予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教师指导项目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突破点,这对培养学生的专业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课程项目化重构的非平行教学使得屏蔽了其他因素对项目教学的干扰,使学生专注于项目作业的完成,对项目完成的质量有了保证。一旦学生完成了整个教学项目,其身心将会有着融入市场竞争的感觉,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采用更加实用的评分方式,学生在完成每一个教学项目的同时,教师将给予鼓励和适当的评价,评价将公开,每个学生都可以进行对比。积极的评价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和设计思路。教师则根据适当的评价结果调整下一阶段教学项目的开展规模和设计方向。(4)室内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化重构上课的时间是确定上课和放学时间,每堂课不按照45分钟计算,学生在教室可以自己调整设计和画图的顺序和时间,但要在教师许可下才可以离开教学场所;在教学项目时间段未能完成项目的学生,可以在课外继续完成项目。(5)室内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化重构无须材,教师根据项目内容引导学生购买与项目相关的专业书籍,学生在查阅大量学习资料和书本知识后完成项目,教师对项目化的课程穿插应该起到启发性的作用。教学是以课程项目化逐个完成,教师在实践操作环节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带领学生到室内设计装饰现场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比书本教学更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由此可见,室内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化重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课程项目化后教学效果将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学生人数、教师团队、教学器材、室内专业实训基地等均需配套建设。第一,一个班学生人数大约控制在30人左右,人数太多会影响教学质量,特别是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如果人数太多,根本顾不过来;第二,教师为双师型人才,每个专业教师三年内应该到企业去实践三个月,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市场接轨,教师人数,总体师生比大约为二十分之一,这才是一个合理的范畴;第三,教学设施都要完备,学院要开发实用的实训室和联系实训基地,尽量联系合适的校企合作单位,保证学生的项目化教学;第四,教学管理的保障为课程项目化重构提供条件,教学管理都围绕课程项目化重构进行运作。

3结束语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篇6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3)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质量就是生命,特色就是优势。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开设的课程应以加强基本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本文以高职院校《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以市场为主导,在具体教学中,借鉴同类设计院校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专长制定不同的培养方向,以此对课程进行完善和改革。

【关键词】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实践

1.引言

近几年来国内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室内装饰设计行业的快速膨胀,各类室内设计公司前景看好,市场对室内设计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居住空间设计》这门课程。但是怎样把这个课程教好,让学生学好,却没有一个很好的供借鉴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讨研究。我院也在积极进行着这方面的课程教学改革尝试,努力提高我院该专业的办学质量以培养出更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学生,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同时,我们应该顺应市场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根据专业特点和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创造一种适合于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居住空间设计的教学需求,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那么,怎样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使之更适应当下市场需求呢?

2.《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在本专业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在整个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本课程是专业设计课的初始入门课,是专业课的基础,它又为后续设计课程做了铺垫。另一方面,本课程占据整个室内设计专业体系的主导地位,其它课程的开设将以此为主体,为其服务。但目前,该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1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建成。

高等职业院校应更加注重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客观上要求“双师型”教师授课,教师既是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又是讲师(教授级教师);既能讲授系统理论课也能实际动手教实践课,传授实际技能。目前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很少,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匮乏,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教师进修、培训提高的渠道不畅,缺少培训计划等。因此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师资队伍是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2.2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离。

《居住空间设计》是一门理实一体课程,通常在教学时,教师通过口述或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先讲授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原理方法、设计流程,以及风格定位、装饰材料特性等内容,学生课上走马观花的看了一番,听了一遍。真正进入到设计层面时,前面所学理论知识基本忘记或不解其应用,导致理论教学成效只流于表面;实践教学通常是在讲解完设计原理后,布置一套虚拟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课下或课后完成,作为实践教学这一模块内容如果没有理论知识为其支撑,学生在做设计时就会很盲目,无从下手。室内设计原理的运用和实际工作项目关系密切,而我们的常规教学模式,是不能彻底地适应实际运用的需求,这就形成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脱离,缺乏实战经验的情况。学生在完成居住空间设计项目时,在设计过程中不知怎样联系所学知识,更侧重于平面表现形式,而忽视实际场景中的功能应用、具体的材料以及施工方式和各种空间尺寸数据等问题。这样的理论与实际脱离的教学模式,学生仅凭自我第一感受对待设计任务,工作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的磨合,才能了解设计细节的重要。

2.3电脑设计课程与《居住空间》课程的开设时机不为匹配。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在本专业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前导课程中已开设《autoCaD》课程,而《3Dsmax》与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都是在同一学期开设,但在本学期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要求学生用autoCaD绘制平面、立面等方案图,因autoCaD绘图软件是上学期所学,学校专业机房少,平时训练也较少所以导致学生使用CaD绘图速度慢,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

3.《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在教学上应坚持与建设行业和建筑装饰企业深度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实践;选择建筑装饰施工典型项目,按照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过程对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不断深化“项目带动、综合训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应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结合本专业的特点,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仿真模拟”等教学方法。

3.1实际工程项目导入教学。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尝试了采用“项目教学”将实际工程项目导入教学当中,把技能关键点与岗位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和现场教学、互动教学的方式,实现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相对接。(见图1)以项目导入,实施教学,改变以老师讲授为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增加师生交流,时时掌握学生吸收知识的多少,增加学生实践项目,让学生明确设计流程,了解在实践工作中如何系统考虑问题,提高设计工作能力,使学生从被动获取知识,转变到主动吸收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综合锻炼。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担任着一个企业的老总或是一个项目设计的总负责人的角色。开拓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知识、项目管理能力等。而学生做项目设计人员,通过构思、设计、绘制、施工、预算等等一系列实际项目流程,了解室内设计的全过程,让学生更适应社会需求。

3.2课堂教学穿插多种教学方法。

(1)集中授课教学法:对于专业课程中一些基本技能在短期内可以积累和提高的内容,采取集中授课的教学方法集中培训,使学生的认识和技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2)互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指导,在课堂上进行双向交流,课下利用校内实训教学条件、网络手段实现交流和指导。课程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利用专业展室实行互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3)启发式教学:通过案例讲解等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学生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通过实际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扩大了专业视野。

(4)项目情景教学法:将实际工程项目导入教学中,使学生参与整个工程过程,认识和提高对于方案的设计能力,认识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参观工程工地和优秀设计项目提高认知。

(5)行动导向教学:将实际工作任务导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创设一种仿真工作实际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组织和指导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行动中手、脑并用,做、学结合,身体力行获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我们尝试了上述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3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多元的技术手段。

(1)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教学。

教学场所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大型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上,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和幻灯展示教学内容,提供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热情的相关资料和讯息。例如在住宅室内设计实训中,利用电子课件及《北京民居》等视频资料结合设计项目实训课题进行讲授与演示,帮助学生建立住宅设计的概念及风格等内容的直观印象。

(2)网络平台交流教学。

通过教学网站提供的丰富资源,学生可以将课上的学习延伸到课余时间,与教师进行课题交流与指导,并且也可以通过交流网站、博客、QQ、电子邮件、mSn等网络通讯工具与专、兼职教师交流讨论学习中的问题。

(3)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实践教学。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主要专业实践课程,表现为实践性强、针对性强、抽象性强等特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校内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建筑装饰设计构造实训室,建筑装饰材料陈列与检验室等,根据实训任务进行训练与交流,并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兼职教师结合实际设计工程项目进程进行指导。

(4)项目实训调研。

结合实训项目参观优秀案例进行参观调研使学生理解同类工程的平面功能组织、空间设计的手法、装饰材料的应用等来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3.4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设计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上,应该采取项目教学、工作室教学、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根据教学需要应建立室内设计工作室、建筑装饰材料展示与检验实训室、建筑装饰构造实训室、模型制作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作品展室等实训室;在实践教学中,校外实习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一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生产实际、接受实践锻炼的实训机会,同时对于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产生了积极影响。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篇7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现代物质文明。交通、通讯的日益便利,使得人们的时空转换更为频繁,于是人们开始对居住、娱乐、休闲的空间赋予更多的诉求。逐渐富裕起来的老百姓,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由于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家居装饰中不再满足于物质化的、大众化的环境,而逐步追求有自己独特文化品位的室内空间。同时中国城市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开始出现移民化格局,即大城市中逐步聚集了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的移民阶层,他们把所在地或所在国的文化带入了居住地,进一步促进了家居装饰风格的多元化与个性化。[1]另外,通过多年的发展,精装修房在众多大中城市楼盘销售中的份额不断扩大,业主更多地通过后期软装饰进行住宅居住环境的塑造,软装配饰由此成为当今家居领域中的朝阳行业。软装热潮的来临也使室内装修领域中出现了一个热门的职业分支――软装设计师。

1.“硬装”与“软装”

“硬装”与“软装”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室内装饰概念。“硬装”以水电管线铺设及不可移动的室内空间分割等功能化装饰为主要内容,是室内装饰的基础工程。而“软装”则是建构在功能性的“硬装”之后,主要用于表达室内装饰设计意图与文化品位。同时大量运用易更换的装饰物,如家具、电器、家用纺织品(室内纺织品)、室内动植物、艺术陈设等。“硬装”的主要任务在于完善室内设计的“功能化”,“软装”则完善室内设计的“个性化”,可以说“硬装”与“软装”共同构成了室内环境与室内文化。[2]

2.软装设计师人才奇缺,需求巨大

在“轻装修、重装饰”理念的引导下,家居软装在整体装修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软装设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专业的饰品、家纺等软装饰卖场,软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除装饰装修行业外,家居产品生产经销企业,如家具、橱柜等企业把家居产品销售转化为家居整体环境的销售,家居店面所搭饰品及软装配饰设计所营造的实景氛围已成为提高家具产品档次、带动销售的金钥匙。销售人员的陈设技巧等软装方面的建议,也被很多企业负责人和客户重视。如有的知名美式家具销售人员名片上的头衔就是软装设计师,同时公司还要定期对销售人员进行软装知识培训。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多数大中城市销售住宅将实现精装销售,家居领域中对软装设计师的需求极为迫切。但目前的软装设计师基本上都是由原来的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陶艺设计师等在实践中摸索学习逐渐转行而来的,多数学校没有建立起专业系统的软装教育课程,因此,人才的培养已远落后于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高职软装设计课程的教学

1.软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目前高职的设计课程教学,以培养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动画设计师等为主,对于软装设计师的培养还是空白,大多数高职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包含了部分软装的课程教学,如有的学校开设家具设计、家具与陈设专题设计、装饰画、雕塑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主要是让室内设计师了解一些简单的软装知识,课程的设置一是在时间上比较短,一般是48或64学时,二是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如在灯具、布艺、饰用品等方面的课程几乎没有,更谈不上软装资源品牌的整理和采购渠道内容的介绍,学生毕业后如果要成为软装设计师,还需要自己不断摸索和学习。

2.加强软装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师资的培训

高职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室内设计师为目标,但由于市场人才需求日趋饱和,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软装市场的逐渐兴旺预示着巨大的人员需求,由于高水准的软装设计师同样需要专业的室内设计素养,所以,如果我们的高职毕业生有着良好的室内设计和软装配饰设计基础,那么就业的选择性就会更强,也更有优势。因此,加大室内设计教学中软装课程的教学与专业师资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笔者认为改革旧有课程和增加新课程应同时进行。如:雕塑课程应加入室内各种风格材质饰品运用的内容;增加布艺设计课程,让同学们了解窗帘、窗幔选择与搭配,床上用品配置,地毯的色彩及质地,布艺沙发的选择与搭配的知识(以32课时为宜);增加室内照明设计与绿植设计等选修课程,让学生了解灯具、光源选择与搭配,室内花艺,绿化栽植知识等。这些知识也是一个高素质的室内设计师所要掌握的,因此课程的开设不但有利于室内设计师的培养,而且会促进室内设计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日后成为软装设计师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由于高职院校多数教师没有专业的软装从业经历,因此利用假期参加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除了“走出去”培训外,同时还应“请进来”专业软装设计公司的设计师讲学,这样,授课讲师既有专家教授,又有企业界人士,避免了坐而论道;在教学思路上系统性强,从行业前景到职业发展空间,各大类工程的案例做法与分析以及重点专题讲座,既有理论授课,又有实战经验,这是提升教学质量、与企业人才需求互动的重要环节。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终于明白,室内装修永远不可能一步到位,过多的造型与高档材料的堆砌并不是有品位的体现,几件经典家具或一两个小品雕塑也许更能表达独特的文化品位与审美取向。而软装设计师更能以家具、布艺、饰品等其他软装元素为画笔,描绘有个人文化品位、舒适惬意的理想室内景象,赋予空间个性魅力。

这是精装盛行的时代,也是软装设计师发挥重要作用的时代。在今后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加强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改革建设,加大软装课程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教学,与时俱进,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室内软装设计人才而不断努力探索,也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毅.从室内文化的角度解析家纺“软装饰”及其流行趋向.南通大学,2009.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篇8

建筑学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对建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对策,以适应我国建筑学现行教育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

建筑学;室内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室内设计课程是我国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课程,课程的学习以空间处理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室内设计要紧紧依靠建筑专业的要求,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1.建筑学专业开展室内设计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建筑学本身的教学内涵。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前提和最具体的载体,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入,[1]在这种意义上,室内设计可看作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处理也是建筑师工作的一部分。而今的建筑设计,建筑师更多考虑建筑外部的因素,比如建筑物的体积感和立面效果、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的关系,这些研究是必需的,但这样厚此薄彼的做法对于完整的建筑教育来说非常不利。通过学习,让学生跳出建筑学本身的局限,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思考建筑学,使其设计的建筑空间更深入、细致,更具感染力,使室内设计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逐渐提高中国建筑整体质量和艺术品位。[2]同时,能更全面具体地认识建筑设计,建立起环境设计的整体观,提出综合能力更强、更有价值的建筑设计方案。(2)建筑学专业扩大就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众对于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为室内装饰设计行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室内设计人才市场素质参差不齐,这对优秀室内设计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建筑学发展到现在其教学体系已相对成熟,如果室内设计能依靠这些有利因素,从而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空间变换和改造的能力,为社会提供大批室内设计人才,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及就业方向,缓解近年建筑行业就业紧张的局面。

2.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课程现状

目前大多数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难以达到其本来的教学目的,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出现各自分离,具体表现如下:(1)在教学教法上,沿用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单纯的用美学的思想来指导设计,没有从建筑学自身的专业特点出发,导致所授课程内容对建筑设计的帮助不大。(2)学生对室内设计课程不重视。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分离,让学生无法正确地认识到建筑和室内之间的密切关系,做方案时仅仅片面地追求建筑造型的艺术性和立面的美观性,有的学生甚至把室内设计理解为装修,从而导致室内设计课程的学习只是单纯的完成作业应付老师,而没有真正的感受该课程对于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3.对策与措施

对于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要把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作为核心问题,分清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联系与区别。改革措施具体如下:(1)授课的内容要突出重点首先,将学生先修课程中与本课程授课内容中相重叠的部分进行排查,然后适当地简化处理。如之前开设的《住宅设计原理》课程就与《室内设计》课程中讲授的针对不同人群分别进行的室内设计知识点相重叠,而《室内设计》课程所讲授的空间的组织与序列等知识点又包含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内,这些重叠部分我们大可点到即止。

其次,从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和建筑设计相比,室内设计是对内部空间进行更加细致的处理,因此,授课中应该从他们擅长的理性思维入手,把室内空间、室内界面、室内造型元素及部件的装饰设计等这些内容进行分类概括,形成清晰又有条理的知识点,以便学生掌握。(2)深化“空间”、“尺度”概念的理解“空间”是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对建筑学专业学生进行室内设计教育时,要从专业优势出发,不断强调、深化“空间”概念,要求学生从人体功能学出发,分别感受室内外空间的差异,并对空间细部进行深刻研究。建筑设计多用1:500-1:200的比例,而室内设计比例增大至1:50,以便能进行更细致的功能空间设计,考验学生在细部上的把握及处理能力,这个“尺度”的转换是做好室内设计的关键。在这项教学上,可通过让学生测绘学生宿舍或教室,近距离感受宿舍和教室空间,强化学生不同空间尺度的感受,形成正确的室内“尺度”概念。(3)合理地运用多样的教学媒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大量建筑室内设计经典案例的图片和视频更加直观的介绍给学生,如经典案例的设计图纸及现场照片、室内设计相关的纪录片、《梦想改造家》、《交换空间》等轻松且实用的节目录像等。通过观看这些案例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室内设计的设计方法和原则,汲取经验,更好的展现室内设计对建筑空间的指导意义。(4)加强实践教学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建筑设计相比较,两者既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室内设计更为细致,与人的生活更加紧密。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建材、家居展览及施工现场,教师现场授课,让学生了解各类建筑、装饰材料的特性和发展动向。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学专业的室内设计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找出教学中的特色与不足,关注室内设计对于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创造型和应用型的建筑学人才,适应当前我国建筑学教育体系的发展。

参与文献:

[1]许丽,隋杰礼.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1(4).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篇9

1.课程名称概念模糊

从家具设计本身来说,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专业,覆盖了家具史、材料学、人体工程学、家具设计、家具工艺与生产组织、家具检测与质量管理等众多知识,培养像家具设计师这样的专门设计人才。但是,在室内设计专业中开设的家具设计课,不是以培养家具设计师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学习家具设计,使学生理解家具与室内设计的关系,重视家具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从而更全面地掌握室内设计技能。

2.缺少相关教材

室内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课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产品设计专业与家具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课程。然而,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室内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多与产品设计专业的教材雷同。而关于家具与室内空间的关系,家具在室内环境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等涉及就很少。这难以适应室内设计专业的思维模式和教学要求。

3.课程内容上的偏差

由于缺乏相关适用室内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课程教材,所以在日常的授课内容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教学上多把家具当做一个独立的产品来设计。因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缺乏设计家具必要的结构学,力学,材料学,生产工艺等相关方面的系统学习,所以设计出来的家具,往往也只能停留在初级图纸阶段,与实际生产严重脱节。

4.理论脱离实践

目前许多学校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并没有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没有建立起与家具设计有关的学生实践场所,学生对材料、工艺的认识只能依靠老师的讲授,以及有限的书本知识。而学生的课程作业也基本是假设课题,设计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并不能从该课程学习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对于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1.课程设置的改革

以我校室内设计专业为例,分别开设家具设计和室内陈设设计两门专业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里面,家具设计与陈设设计是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们都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室内空间中,家具与陈设本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室内空间的主体。所以,可将家具设计课程与室内陈设设计课程合并,改成室内家具与陈设,对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强化这两门课程的联系,这样更利于教师和学生理解其中的概念以及教学的意义,从而更好地为整个室内设计课程体系服务。

2.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室内空间中的家具大体可分为固定式与移动式两种。移动式家具,如沙发、茶几等,一般都是由家具设计专门人才进行设计并制作,室内设计师只需要直接去家具市场选购。而固定式家具,如橱柜、书柜等一般与室内界面固定连接,占据重要的空间位置,基本都是在室内装修现场直接制作,其外观造型、尺寸、材料、结构等均要求室内设计师设计和绘制。这就要求室内设计师具备设计、制作这类家具的知识。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提议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课程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介绍家具发展史及风格流派时需结合建筑与室内陈设的相关知识一同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建筑、室内、家具、陈设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其次,讲解家具结构和设计法则时,将上课重点放在固定式家具的设计和制作上;再次,了解家具与陈设的搭配原理,重视形式美法则以及环境心理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并增强学生对于室内空间二次塑造的能力;最后,加强板式家具32mm系统的讲解,由于木材资源的匮乏,板式家具以其简约、时尚、环保、安装方便、性能稳定等特点,长期占据着大量市场份额,所以作为室内设计人员,有必要对这一设计系统进行足够的了解和掌握。

3.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和引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家具设计课程中,我给同学提出一个贴近实际的项目案例,让学生男女搭配,两三个人分成一组,去讨论、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进行下一步之前,都需要各组分别以ppt的形式向全体同学汇报上一步的成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扮演问题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这样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

4.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家具设计课与室内设计专业的其他课程一样,实践性很强。家具设计课的实践性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从学校层面上来讲,要建立校企合作单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要打破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道路,校企合作是最佳选择。其次,从院系层面上来讲,组织教师和学生参观具备行业影响力的展会,参与高水平的竞赛。最后,从教师层面来讲,帮助学生完成贴近实际且具有时代性的教学任务,并向企业推荐优秀作品,努力将作品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这样将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氛围。

结语

家具是室内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构造室内空间环境的使用功能与视觉美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只有真正理解家具与室内空间环境的关系,才能把握好教学方向,找准重点。也只有改变固有教学模式,强调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行业所需的技能。

室内设计开设课程篇10

1国内高校中交互设计专业的发展情况

国内高校近几年掀起了发展交互设计专业(研究方向)的热潮,其中以清华大学、湖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为代表。清华大学信息艺术设计系不仅培养具有交叉研究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探索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的方式和手段;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则从本科三年级开始对交互设计方向的学生给予交互设计模块化教学,将专业打散成模块,并通过实践课题重新组织模块课程;香港理工大学交互设计硕士课程包括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两大板块。分别以理论研讨和项目实践的形式(workshop)同时进行。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普遍受到国内一流it企业的欢迎。

从以上这些国内做得较好高校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高校的教学重视跨学科研究和实践能力与加强校企合作将课堂转向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项目经验积累是交互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的趋势。

2我校交互设计现阶段的教学现状

(1)在如今高校专业紧跟市场供求的形势下,市场的缺口就是学校专业的发展导向,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交互设计广阔的前景,但是这个专业发展至今日仅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课程的教学体系搭建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目前的专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可参考的教学信息、方法都相对较少。

(2)课程教学中参考教材少,交互设计方向涵盖内容广,实际应用灵活广泛,现有的书籍大多是对于交互设计等具体的方法讲授,缺乏针对交互设计教学内容、实践方法的具体指导类的书籍。

(3)师资队伍交互设计方向研究尚浅,目前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中还没有专门进行交互设计专业方向研究的教师,虽然平时对于信息设计方向也有过多次接触,但研究不够深入,没有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研究。

3针对以上问题研究的交互设计方向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建设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贴近市场需求的、上手快、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强、具有团队意识的交互设计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建立适合本方向发展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具体方案:

(1)建设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校近年来大力倡导的,教师通过科学研究,第一能够使自我的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二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的研究实验,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目标。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快教师对伍建设。尝试引进交互设计类专业人才来我校讲学、师生共同进行workshop的形式与专业人士进行学习、交流,了解企业交互设计的实际应用流程。尽可能多的参加国内的相关交互设计类的会议,了解行业动向、沟通教学方法。

(2)交互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交互设计方向课程模块设置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中,专业基础模块中负责为交互设计研究方向进行铺垫,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软件应用技巧以及基本的图形界面设计方法。学生在大三开始专业选修课程:交互设计概论、用户体验设计、人机交互设计、交互设计专题设计四门交互设计方向课程,课程的设计依托交互设计的研究方向,将交互设计中诸多的研究方向进行分块整理,课程设计分为三个基本方向:交互设计理论基础常识、用户体验及产品交互设计,以及人机交互设计。这三个方向课程设计涵盖了交互产品界面、公共信息设施、移动通讯应用服务、图形界面设计研究等交互设计方向中研究最为广泛、成熟且学生在日后易于就业的课程内容,同时这三个课程方向也能够与新版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课程设置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侧重于产品设计方向的交互设计内容,同时还涵盖了图形界面、网页界面设计等平面设计的学习内容,充分体现课程学习内容的交叉性的特点,同时保证课程学习的深度、广度。

(3)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交互设计方向的学科特点在于要求学生实践设计能力强,学科综合性强且交叉广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基于以上这些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本次教改依据交互设计的课程体系内容的设置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总结,尝试以项目教学对象,工作室教学模式适应交互设计方向的教学:

第一,课程模块的划分。目前,新的培养方案已经开始执行,按照培养方案的课程划分模式,课程类型分为基础课以及专业方向课,而工作室教学模式则是在学生大二开始分专业方向时开始执行的。

第二,教师队伍组建。现有的工业设计教师已经教师根据专业方向进行了整合,交互设计方向现有4名教师,今后的主要工作室在这四名教师的基础上组建交互设计工作室,所有的交互设计方向类课程有工作室内的这四名教师承担。尝试通过立项的方式实行了课程负责制,每位教师分别负责1~2门课程的建设。

第三,工作室运行模式。工作室教学不仅使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更具应用性和针对性,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多种实习、实训的环境与内容,提供更多参与应用性课题研究的机会,增加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进行选择的机会和可能,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所在,较快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每位交互设计教师针对自己擅长的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2至3年的基础平台训练后,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及自身的愿望双向选择进入方向教师进行导师负责制下的专业课程一体化实训教学,并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导师在研项目开展课题项目的设计,每位教师选择带领3~4名学生。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就可以进入工作室学习如用户体验及产品交互设计,以及人机交互设计等课程,由导师布置课题学生组成团队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工作室开放时间的管理上更加灵活。工作室实行全天开放的模式,只要工作室没有具体教学安排,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工作室继续学习、创作以及完成相关设计课题。

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结合学生在最后一学年中,可以针对其专业方向、个人兴趣以及对今后职业的设想,进入相应的工作室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创作,这样学生的创作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也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