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工序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18:26

特殊工序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特殊性;对策

军队刑事侦查工作,是指军队中依法具有侦查权的机关和部门,依照国家法律和军队法规的有关规定,运用各种侦查措施、手段和刑事科学技术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项专门业务工作。分析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的特殊性,对于把握军队刑事侦查活动的规律、深化军队刑事侦查制度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为当前军事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参考。

一、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特殊性的价值

(一)可行性。从理论上看,军队刑事侦查的本质是军队刑事侦查的根本属性,它是由其内部相对稳定的联系和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所构成的。这种内部相对稳定的联系就是“固有的运动形式”在特定客体上的体现,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则是“特殊的矛盾性”在具体对象上的反映;简单来说,军队刑事侦查既具有一般刑事侦查相对稳定的属性,同时由于其研究客体(即军队内部刑事案件)所具有的特殊性,军队刑事侦查又具有某些特殊的属性。分析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的特殊性,将一般刑事侦查的本质与军队刑事侦查的本质相比较,可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对于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的性质、职能、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解读也具有积极作用。

从制度构架上看,军队侦查工作的立法体制还很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立法主体、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不明确。由于立法体制上的先天不足,使得国家立法没有充分考虑军队诉讼和侦查的特点,国家没有专门的军事诉讼法,军队诉讼活动均依照国家普通法。分析军队刑事侦查的特殊性,不仅可以减少对现行普通刑诉法的依赖性,而且可以在相当领域内提出自己的新颖观点,成为国家刑事程序改革的先声,有利于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军事刑事诉讼制度。

从指导实践上看,目前,军队刑事案件的办理基本依据国家诉讼体制,军事活动的特殊性和军队管理的特殊性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不利于军队刑事诉讼工作的开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本文将结合部队实践情况,着眼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刑事侦查体系,再将其运用于实践,从而为开展具体的军队刑事侦查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二)必要性。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的调整对象主要是会关系,这也决定了军队刑事侦查工作以国家军事利益为主的特点,这正是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特殊性的症结所在。所谓国家军事利益,是指符合国家进行各种武装斗争事项之需要的良好状态。国家军事利益作为国家政治利益的特殊部分,是国家政治利益的极端形式。对内,它实质上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利益,对外,它实质上是一国政权所拥有的国家利益。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的根本价值和功能就在于保证部队的纯洁巩固,促进国家军事利益得以实现。军队刑事侦查工作虽然和普通刑事侦查工作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但由于军队刑事侦查工作在实践中常常涉及到国家军事利益,这就不得不对之区别对待。军队刑事侦查工作之所以不能完全按照普通刑事侦查工作的机制运行,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国家军事利益关乎国家的和领土安全,与其他国家利益和当事人利益比起来,具有根本性的价值。如果国家军事利益无法保证,那么其他国家利益和当事人的利益也就无从谈起。国家军事利益是其他国家和当事人利益的根基。一旦国家的军事利益受损,国家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必然受损甚至彻底丧失。其二,普通刑事侦查不利于军事利益的保护,不能突出军事利益的地位。这主要考虑到国家军事利益的保密性。当前中国周边和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尤其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探知中国军事实力的虚实,在中国大量收集情报。为了维护周边的和平和自身利益不受侵犯,军事利益必须得到充分保护,做到打得赢。

二、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特殊性的现状

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军队必须建立符合一套军队发展的军队刑事侦查体系,并构建相应的军队刑事侦查制度,以此来保证军事利益的实现。本文将主要从理论上来分析构建军队刑事侦查体系的“主体框架”(应然),并结合具体实践指出军队刑事侦查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实然),为更好完善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特殊性的理论体系提供参考。

(一)组织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的相关规定,军事检察院、军队保卫部门和军事监狱是军队刑事侦查的组织机构,可以依法对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法行使这些权力。军队刑事侦查的组织机构隶属于军队编制,将其与地方侦查机关相区别,体现出对军事利益的保护,这也正是军队刑事侦查的特殊性要求。

(二)程序规则。根据现行规定,刑诉法仍然适用于军队刑事侦查的程序规则,如军队刑事侦查的一般程序按照受案、立案、侦查取证、破案、结案进行。但针对战时刑事侦查程序,刑诉法并未考虑到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的特殊性,如果仍然按照刑诉法规定的一般程序进行,显然与战时环境的需求不符,也不利于诉讼利益的实现。另外,在现行的军队刑事侦查中还存在着单位党委对保卫部门实行直接领导,具有绝对的侦查决定权。这与刑诉法追求的司法独立精神相违背。

(三)领导体制。军队保卫部门隶属于本级政治机关领导,属于政治机关的一个业务部门,负责侦查所属单位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同时,在一个系统内部,下级保卫部门接受上级保卫部门的业务指导,不同系统的保卫部门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由于上级保卫部门不能直接领导下级保卫部门,难以对下级保卫部门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也使得侦查力量分散化,难以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

(四)立案管辖。军队刑事侦查工作在立案管辖上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属人管辖原则为主,保护性管辖原则为辅。根据刑诉法的有关规定,军队保卫部门主要是对军内人员犯罪的刑事案件和所属营区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管辖权。这就决定了军队司法机关管辖案件必须以属人管辖原则为主。对于发生在军队所管辖的区域以外的案件,但其犯罪结果可能严重侵犯国家军事利益或者军人的合法利益时,为维护国家军事利益和军人的合法权益,军队司法机关也必须具有管辖权,这就是保护性管辖原则的体现。因此,军队保卫部门对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以属人管辖原则为主,保护性管辖原则为辅。二是职务级别管辖具有特殊性。职务级别管辖,是指军内人员犯罪的案件,按照犯罪嫌疑人的职务级别(即行政、技术级别),由具有侦查审批权限单位的保卫部门管辖,区别于普通刑事案件仅根据案件性质、影响大小或难易程度来确定由哪一级机关管辖。这主要考虑到军事利益的保密性,不同职务级别的人掌握有不同程度的军事秘密,若一视同仁,则可能造成军事机密的泄露,给国家带来严重的损害。三是委托管辖的情形较多。由于军队军以下单位不设军事检察院和军事法院,因此,军以下的单位除对本单位发生的刑事案件必须办理,对于管辖权属检法两院,但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很难开展自侦工作和对自诉案件的调查,因此保卫部门还应积极认真地办好检法两院委托或授权其办理(或协助)的案件。

三、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特殊性的完善对策

(一)强化大局意识。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提出:“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要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军队刑事侦查工作以国家军事利益为主,而军事利益关乎国防安全和领土完整。我们应树立起大局意识,充分认清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的特殊性,把握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的规律,逐步完善军队刑事侦查体系,切实保障国家军事利益的实现。

(二)设立适应战时侦查工作的临时侦查机构。战时刑事侦查工作由于要受到诸多战时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因此战时侦查程序要以维护作战利益为出发点,不能等同于普通刑事侦查规定的按部就班的诉讼程序,必须体现快速、简易的特点,才能适应战时打击犯罪、维护战时利益的需要。为更好地实现战时刑事侦查的程序正义,笔者建议可设立专门的临时侦查机构,并赋予该机构更多权利,以解决审批手续繁冗拖沓和紧急情况下采取强制措施等问题。该机构的设立及权限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巡回法庭的做法,在战区设置战时保卫部门,专门负责战时环境下的立案侦查工作。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刑事诉讼制度。目前,我国刑诉法并未涉及专门的军事刑事诉讼程序。按照法理,军事刑事诉讼仍然应适用刑诉法的相关规定。由于军队刑事侦查所特有的军事属性,军队司法部门不得不进行一些变通性规定,出台相关的军事法律规定和军事规章,这就让实践部门在适用法律上陷入两难处境。为更好解决刑事侦查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按照“军民分制”和“平战分离”的原则,构建军事刑事诉讼与普通刑事诉讼、平时刑事诉讼与战时刑事诉讼相互衔接的立法格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刑事诉讼制度。

(四)科学合理确定领导体制。我军刑事侦查工作的领导体制尤其是党委审批制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刑事诉讼法将“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的侦查权明确赋予军队保卫部门,但现行的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将侦查的决定权赋予所在单位党委,保卫部门成为党委决定的执行部门。军队刑事侦查权具有国家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的属性,军队保卫工作既不属于党的思想工作,也不属于党的组织工作,因而,将军队保卫部门设在政治机关不利于侦查权的行使,根据军队保卫部门自身属性,将其设在司令部,更有利于侦查权的合理行使。同时在合理确定保卫部门的侦查权限的前提下,应适度下放军队刑事侦查权权限,除特别疑难重大的案件可由党委领导外,其余案件应由保卫部门独立办理。这对于保障案件得到公平处理,实现程序正义具有促进作用。

四、余论

军队刑事侦查工作的主体是军队保卫部门、军事检察院、军事法院和军事监狱,客体是军队内部刑事案件。从逻辑角度讲,军队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有违程序正义。在具体的司法案件审查中,如何在维护司法公正和保护军事利益二者间求得平衡,仍值得商榷。尤其是在处理军地互涉案件时,如何能够让地方对军队刑事诉讼处理结果信服,从而获得地方支持,保障程序正义的实现还值得思考。笔者认为,主动限制军队司法机关的管辖权不失为一处“良方”。对于严重侵害军事利益的,由军队管辖;对于严重侵犯地方利益的,由地方管辖;对于既侵害军事利益,又侵犯地方利益的,原则上应以军事利益优先。通过限制军队司法机关的管辖权,可以最大化程度保证军队刑事侦查在军事利益和维护司法公正上取得平衡。

【参考文献】

[1]李自飞.军队刑事侦查学[m].北京:出版社,2003.

特殊工序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挡墙设计施工质量工法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一、施工准备

1.测量放线

1)定位放线工作是施工准备工作中的一项极重要的技术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定位,定位放线是准备工作中的首要工作之一,是控制工程质量的第一个特殊工序。测量放线工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和组织,必须由持有资质证书的专业测量人员实施。工程定位控制点精确放出后,做好控制点的保护,并做好定位放线记录。定位放线成果经项目部检验合格后,必须报工程监理单位或甲方复验,未经监理单位或甲方指定的专业测量单位签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工程测量:是在定位放线测量的基础上对具体工程的轴线、标高等进行细部测量工作,工程测量的依据是定位控制测量点,其工作由现场测量员和专业施工员配合进行。

2.技术准备

开工前现场内业技术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工作计划安排、图表的绘制;

2)工程施工图纸的审阅、审查和会审;

3)熟悉并整理相关技术资料;

4)施工记录控制执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等规范标准的要求,施工过程中及时填写并组织相关的报验。

5)修订施工组织设计;

二、地基处理

本次施工将主要涉及如下几方面:地基处理、防护屏障墙施工等工作。

1.施工总体顺序

施工顺序图

2.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要求

1)施工参数:钻孔孔径100mm,钻孔深度根据填土厚度确定,一般在5~11m。注浆材料:p.o42.5水泥,水泥浆水灰比为:0.7~1。

2)钻孔采用卧式地质钻钻孔,细石子粒径采用2-5mm,注浆管采用4"-6"pVC管注浆采用双管二次高压注浆,在第一次注满浆后2小时再进行二次补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6~1.5mpa,每延米注浆量约为0.4m3。

3)注浆顺序:先进行基础外第一排孔定向注浆,再进行基础内孔注浆。且注浆均采取跳孔间隔注浆,不得依次注浆。

4)5#挡墙注浆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承载力检验,检测方法采用静力载荷试验,共进行进行三台试验。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质量保证措施

1)项目部成员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本的质量意识,认真学习掌握每道施工工序。

2)严把质量关,坚决把不合格石灰拒之场外。

3)水灰比要准确,拌和要均匀,设专人把关,随搅随用。

4)严格控制含水量,不得使含水量过低导致碾压难以成型,亦不得使之过湿导致难以碾压,并设专人负责督查。

5)注浆施工顺序先外后内、隔孔施工。保证注浆量每米0.4m3。.

6)加强机械的保养和维修工作,对每个施工段配备充足的机具和配件。

三、挡墙施工

1.质量标准

格栅挡墙质量控制指标如下:

1)、主控项目

①格栅原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抽样复试;

②墙体填土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

③墙体高度满足设计要求;

2)、一般项目

①边坡平顺,不得起鼓包;

②墙体填料素土,不得含大块碎石;

2.材料准备

挡墙主要材料为单向格栅,以及墙体填料。单向格栅根据部位受力大小分别采用a、B、C型,其中2#、4#墙体主要采用B、C型,5#、7#墙体主要采用a、B、C型。总用量a型格栅39890m2,B型格栅43318m2,C型格栅27451m2。根据各个楼场地条件分期开工,分批进材料。随进随用,禁止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材料选用国内质量最好的坦萨公司产品,要求进场材料必须有出场合格证。并抽样检验,确保产品合格。

3.挡墙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

挡墙采用土工格栅反包土工布袋结构体系。技术关键在于保证挡墙边坡永久性稳定,不开裂,不滑坡,坡面不鼓胀。墙体高度高,施工场地小,如何保证填土垂直运输。

挡墙分层铺设多层单向格栅,每层50cm厚,并向内错台阶。格栅在坡面反包并与上层格栅用连接棒相互连接,向内拉紧,用U形钉锁定在压实的面层上。从而保证挡墙的稳定并协调沉降。

土工格栅必须采用原生料生产,具有抗老化,抗腐蚀性,有生产资质的厂家生产。

单向格栅垂直于挡墙轴线方向铺设,相邻格栅平行紧贴,不留缝隙。每层格栅在挡墙每层边沿外侧预留2米反包段,与上层格栅连接,同时另一头过挡墙中轴线30cm,与反向格栅重叠搭接。并用800mm塑料绑丝绑扎,双排,间隔200mm。格栅剪裁时,沿格栅横向必须保留一整排至少60mm长格栅纵向肋条。

格栅紧贴地面拉紧,上面不得压有重物,否则拉不紧。拉紧后,用U形直径6mm钢筋钉垂直打入压实后的面层加以固定。每个U形钉垫上11010mm厚聚乙烯软板,砸紧在面层上,以增大飞行阻力,并且起缓冲作用。钢钉在面层内埋深不小8cm,每2-3m设置一排,当屏障墙在山体上单向拉结时,墙体内格栅自由端第一排横肋应予固定。保证格栅上铺土时不发生褶皱翻卷。

格栅上下层连接采用专用连接棒,在土工布袋后的墙体内,连接棒必须穿过格栅的每根肋条。连接后拉紧使用U形钢钉固定。横向无需连接。

墙体用素土回填,土中不得有砖、石、有机质等杂物。素土每层厚度0.5-0.6m,根据压实机重量每层可分1―2步碾压。每层虚铺厚度应能保证压实系数不小于0.92。

施工坡高超过2米后,重型机械不得进入坡口1米范围内,此范围内土体压实采用轻型机械。格栅时,重型机械设备不得在其上行走,格栅上部铺土厚度达到20cm以后,车辆等机械设备可在其上行作业。

土工纤维袋需沿坡脚外边线整齐码放,立面不得有局部突出或凹陷。立面应平整,上面应水平。对凸起部位用木夯夯平。相邻土工布袋应镶嵌紧密,不得留有大的缝隙。局部很小空隙,可用细土填补。

挡墙底部第一层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碎石(粒径不大于10mm)铺设,压实度不小于0.95,3:7灰土防渗层压实系数为0.95。

挡墙需压实,上部3.0米范围内压实系数为0.9,下部压实系数0.92.

挡墙面层采用喷射水泥基植物土(配比p.o32.5水泥;砂:土=1:1:8)进行找平。防止紫外线照射格栅使其加速老化,厚度不小于8cm。

为防止雨水浸蚀挡墙坡面,挡墙坡面整体铺设一层人工合成草坪,要求草坪安装固定牢靠。上下端采用连接棒,U形铆钉铆入地下

四质量管理控制及工法

1.本工程质量控制网络见图4-1

图4-1质量控制网络图

2.人员控制

对所有进场的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工人的能力进行验证、评审,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上岗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能力逐一进行评估并作好记录;项目经理、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和电工、电焊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3.材料控制

进场的材料应有合格证、检验报告、材质单等的质量证明材料并按有关规定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现场材料应标识,注明材料名称、规格、产地、用处、使用部位和状态,材料的贮存、防护、应符合规定要求。不合格材料按公司《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进行退货和更换,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

4.施工设备控制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必须经过项目部检查验收,并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B11/383)的相关要求做好设备验收记录,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准投入使用。施工设备的标识、使用、保养和维修按公司《设备设施控制程序》执行。

5.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

施工中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按《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的规定,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送检或校准,并保持检定或校准状态的标识和记录,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计量、定位、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环境符合要求。测量、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应指定专人保管、使用。使用前应对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验证并记录,合格后方可使用。在使用中如发现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送具备资质的计量检验部门检修和校准。

6.特殊施工过程的控制

对这些特殊过程采用的工作程序如下:

1)项目部首先要识别工程项目产品实现过程中的特殊过程,然后对其实现进行策划并在人员、设备、技术和工艺以及工作程序等方面证实具有实现该过程的能力。

2)施工前,在编制的《技术交底》中对上述特殊过程的工序部分进行更加详细、严格和易于控制的明确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时,应强调特殊过程的实施程序和确认准则并保持记录。

3)施工中,特殊过程各岗位人员要严格按《技术交底》进行施工,确保特殊过程中每道工序均应处于受控状态并保持记录。这些特殊过程的确认结果记录于地方标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中的“施工检查记录”表中。特殊过程的记录应使用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规定的表格或技术标准中推荐的表格,如无规定和推荐的表格,项目部应报公司总工办编制适用的表格。项目部应对特殊过程的施工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不合格,要及时纠正并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

4)当发生条件变化影响其实现能力时,项目部应对该特殊过程进行再确认,要及时修改施工方案,重新组织和配备资源,确保对影响过程实现能力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并根据需要对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特殊过程控制的部分进行更改并重新编制《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重新进行技术交底并保持记录。

6.不合格品的控制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产品的轻微不合格品,采取返修的方式进行纠正。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产品的一般不合格品,采取返工或返修后让步通过的方式进行纠正。让步通过必须取得顾客、监理等相关方的书面同意。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产品及实现过程中的严重不合格品,应报废、返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其不影响产品整体质量,采取的措施应得到顾客、监理等相关方的书面同意。

五.安全管理体系措施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生产、消防、保卫领导小组。

工程项目部应根据本工程特点、施工工艺、劳动组织和作业环境制定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方案和检查方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控制应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坚持贯彻“以人为本”,最大限度保证人员生命安全的原则;坚持保护人员生命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重要设施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原则。

特殊工序管理制度篇3

一、找准症结,建章立制,破解城乡干部交流难题

南平市工商局下辖10个县(市、区)工商局、45个工商所,其中乡区工商所24个。现有在编在岗的1035名干部职工中,乡区工商所人员共有176人,占17%。长期以来,城乡岗位人员交流难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基层监管模式改革和基层工商所队伍建设的瓶颈。主要存在三个症结:一是城乡岗位“壁垒森严”,干部调配交流难。由于缺乏制度化的交流机制,城区干部不愿下乡,乡区干部天天闹“回城”,乡区工商所人员出多进少、人员不足,工作无法正常运转:干部管理僵化,部分人才资源浪费,城乡岗位的交流调整成了干部管理中最棘手的难题。二是不和谐因素增多,影响队伍建设。由于岗位交流少,不少的人工作岗位几年、十几年“一贯制”,既无压力也无动力,队伍管理缺乏积极向上的活力,特别是乡区岗位人员,工作相对简单单调,越是在乡区工作时间长,其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业务水平往往就越低下:而工作能力和表现越差,又越难以适应机关和城区岗位工作,形成恶性循环。三是容易诱发不正之风,廉政建设受困扰。为求不下乡、能进城,一些人总是千方百计找领导、跑关系,请客送礼托人情,既助长了干部管理中的不正之风,又在客观上影响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一些乡区工商所干部长期在同一地方和岗位工作,缺乏流动,长此以往,自恃人熟地熟,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容易产生吃拿卡要、徇私谋私等问题,形成违纪隐患,滋生腐败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从2001年开始,市局通过反复调研,并在建阳市工商局先行试点,探索推行干部职工城乡轮岗制度。

二、把握原则,规范运作,推行常态化城乡轮岗交流制度

城乡人员岗位交流牵涉面广,事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为此。在制定和实施城乡干部轮岗交流制度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注重科学决策,周密组织,规范运作,重点把握好五大原则。

(一)制度化原则。所谓制度化原则。就是城乡干部轮岗范围、对象、标准、周期等制度化、规范化。一是明确界定范围。除各县(市、区)班子成员、工商所所长、指导员、特殊岗位和有特殊情况的人员以外,50岁以下的男同志、45岁以下的女同志,原则上都必须参加城乡轮岗。为了避免大范围城乡轮岗对工作造成影响,每次轮岗的岗位数量不超过乡区工商所人数的三分之一。二是明确采取量化计分的方式排定轮岗顺序。综合参考干部工龄、工商工龄和城区岗位工作、乡区岗位工作年限长短等因素计算分值,分别编制城区、乡区岗位工作人员轮岗排序表。一般干部根据排序表,按照每次轮岗名额,依序安排下乡和进城:中层干部的聘任以轮岗排序表为依据,原则上列入轮岗到城区岗位的人员,既可竞聘城区也可竞聘乡区中层岗位,列入轮岗到乡区岗位的人员,则竞聘乡区中层岗位。三是明确规定轮岗周期和循环方式。城乡轮岗一轮周期不超过3年,采取不间断循环方式进行。乡区岗位人员经竞聘、轮岗到城区岗位工作后,按首轮评分排序和到城区岗位工作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衔接到城区拟轮岗到乡区岗位人员的末位。城区轮岗到乡区岗位的轮岗期满后,依次衔接到拟轮岗到城区岗位人员的末位。各形成新的轮岗顺序,循环往复进行。四是明确城乡轮岗制度的严肃性。各县(市、区)局在充分调查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城乡轮岗制度,报请市局党组和备案后正式施行:修改实施方案必须经本局讨论通过并经南平市局党组批准,确保城乡轮岗工作不因各局领导干部的调整而改变,确保制度规定的延续性。

(二)阳光操作原则。所谓阳光操作原则,就是在实施城乡轮岗工作的全过程,始终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一是制度公平。拟定方案时,在全局范围反复征求意见,让每一位干部职工都有参与决策的知情权、建议权,广泛吸取合理化建议。通过动员会、座谈会、个别谈心等方式,深入宣传实施城乡轮岗交流工作的目的、意义,及时解开疙瘩,消除疑虑,疏通情绪,统一认识。各局的城乡轮岗工作方案一般都历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数度讨论,少则易稿七八次,多则十余次。二是过程公开。对城乡轮岗的全过程实行内部“五个公示”:公示全局人员轮岗计分依据、排序情况,公示拟定轮岗岗位名额,公示特殊岗位、特殊情况人员名单,公示拟定参加轮岗人员名单,公示城乡轮岗双向选择最终结果,让广大干部职t参与并明了实施过程的每一项程序和每一个环节、步骤,全方位接受群众的全程监督。三是执行公正。在制定方案时充分考虑特殊性,在执行方案时坚决杜绝特殊化。首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所有岗位和人员调整最终都必须由党组集体决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实施。其次严格工作纪律。建立交接报到制度,明确要求轮岗人员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新岗位报到。对不服从组织安排的人员进行待岗学习,学习后仍拒不服从组织安排的,按照《公务员法》和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

(三)以人为本原则。所谓以人为本原则,就是在制定和实施城乡轮岗工作制度的过程中,重视关心干部职工的具体需求,实事求是地照顾和解决大家的实际困难,妥善灵活地处理好特殊情况。在确定分值设定标准和轮岗顺序时,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照顾在乡区岗位工作年限长的同志、优先照顾女同志、优先照顾年长者、优先照顾非党群众。在具体确定批次轮岗名额时,规定女同志在怀孕期间和产后三年内不参加轮岗交流,其轮岗时间顺延推后;家在城区、夫妻都在本局的不同时安排轮岗到乡区岗位:子女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确需照顾的不列入轮岗范围:家在城区的遇到子女中考、高考,当年需轮岗到乡区的,可顺延推后一年再轮岗:新录用公务员和外系统新调入人员原则上先安排到乡区岗位工作。

(四)从实际出发原则。所谓从实际出发原则,就是在制定和实施城乡轮岗工作制度时,充分考虑实际工作需要和干部职工的专业特长,合理设置部分不参加轮岗的特殊岗位,避免工作无法衔接和专业人才的浪费。一方面,对各地的城乡轮岗工作,不强求形式内容的一致,不搞一个模式,只求切合实际,切实可行,由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另一方面,各地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在城乡轮岗工作方案中,将专业性和工作连续性比较强的岗位列入特殊岗位,不纳人轮岗范围,由局党组根据干部专业特长和工作需要经公示后确定人选。机关人

教股长、监察室主任、办公室主任、财装股长为特殊职位,由局党组选任,离开特殊岗位(职位)。列入轮岗(竞聘)序列。从而使有专业特长、有才干、有政绩并得到群众公认的人才选配到最需要、最合适的岗位上,确保人尽其才,才尽所用。

(五)配套保障原则。所谓配套保障原则,就是在制定和实施城乡轮岗工作制度的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保障城乡轮岗工作正常有序进行。一是采取双向选择制度。城乡干部交流通常在中层干部竞聘完成后进行,一般与双向选择同时安排在每年年初开展,由参加城乡轮岗人员选择相应岗位空缺单位,有空缺岗位的单位负责人选择轮岗人员,双方选择意向相同且符合规定要求的,经局党组研究定岗定人,二是建立待岗学习制度。对经两轮双向选择仍然未能定岗的人员和个别不愿下乡交流的人员实行待岗学习,时间3~6个月。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基层_t商所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大在财力、物力等方面向乡区工商所倾斜的力度,完善乡区工商所的办公和生活条件,对乡区岗位人员发放固定伙食、交通补贴,为乡区工商所配备空调、电视机和文体设施,及时解决乡区岗位人员的具体困难,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为城乡交流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保障。

三、增强活力,提升素质,促进基层全面建设

推行干部职工城乡轮岗制度,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了队伍素质和工作提升,促进了基层全面建设。

(一)基层工商所的力量得到加强,促进了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在实施城乡轮岗中,我们结合工商所规范化达标活动和工商所所长竞聘、指导员配备工作,严格按照工商所规范达标的要求配齐配强人员,同时通过建立配套保障机制,努力创造“重心向基层下移、人员往基层流动、政策向基层倾斜、工作从基层提升”的工作格局。

(二)干部素质结构不断改善,促进了基层工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通过城乡轮岗,局机关中文化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干部交流到基层一线岗位,使长期在机关的同志有了一线工作的艰辛经历和体会,对基层更加理解、体谅,也使长期在乡区工作的同志有了在机关和城区工作的机会,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东西,促进了工商所特别是乡区工商所干部素质结构的改善和工作水平的提升。实施常态化的轮岗交流,还激活了广大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和干好本职工作的危机感,岗位练兵热情持续高涨,学知识、学业务、比工作、比贡献蔚然成风,全系统工商所大专以上人员由实施轮岗前的43.27%,提高到现在的54.88%。

特殊工序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护士交接班;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50-01

1资料

我院2010年6月起施行新交接班制度,共经过4368例患者的交接,以此与过去4000例患者对照。

1.2方法

1.2.1交接班形式晨会交接班和床边交接班,采取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的形式。交班者要求做到“三清”:书面写清、口头交情、床边看清。接班者提前15分钟接班,先阅读交班者的书面记录,初步了解病房患者的情况。做到“六不交接”,着装不整洁不交接,周围环境不整洁不交接,重症护理不周不交接,本岗工作不完不交接,药品、物品不齐不交接。“六查”,查新入院、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危重大小便失禁、特殊治疗和检查前后患者,

目前条件下,1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由几名护士全权执行护理程序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实现。现阶段,护理程序的完整实施一般是由多名护士共同完成,因此,实施护理程序中交接班的问题尤其重要。增加交接班内容,完善交接班制度,灵活交接班方式势在必行。如果交接班内容只限于晨会和床边,交接的制度不注入新的内容,那么,实际工作中很多新的问题就会被忽视,影响护理程序的顺利实施。

2交接班容易忽视的护理问题

2.1患者的特殊性操作内容交接不具体

虽然各项护理操作都有规范的操作过程,且有指导l临床护理操作的作用,但患者的年龄、病程、病种及病情轻重决定了很多操作的特殊性。例如:对住院时间长、静脉穿刺难的患者,责任护士轮休时通常只交待“××床难输,”而忽视了交待该患者具体部位血管的穿刺特点,哪些部位血管还可以继续穿刺等,以致接班护士在行静脉穿刺时费时费力,同时给患者增加痛苦。容易忽略的还有对危重患者吸痰时的插管深度;吸痰时运动导管的方式,插管时易损黏膜的部位;保留灌肠时,插肛管困难的处理方法;应用新的导管及其它物品时的注意事项及护理方法等。由于忽视以上内容的交接,使有的护士在操作时不能得心应手,给患儿带来身心痛苦,不利于护理程序的实施,严重时还可以引起护患纠纷。

2.2忽视患者心理需要的交接

患者在不同病程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现在每天的工作交接不再是以前的行政班,交接行政班内容,责任班与责任班交接工作。每天清晨一天工作的开始,我们的工作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内容。首先,我们会主动巡视病房,检查并询问患者的情况和感受。家属的情绪及心理状态情况变化。

2.3家长情绪变化交接不及时

工作中责任护士都注重做好家长的安抚工作,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目前社会媒体的宣传,对医院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家属对医院产生了不信任感和抵触情绪,而且有些患者病程长家属出现不耐烦情绪、脾气暴躁。

3忽视问题交接的原因

3.1护士间的交接班意识不强

护理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连续过程,总会有些新的问题出现。①对护理实践时间相对短、阅历浅的护士来说,确实存在交接意识不强。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忽视一个小的问题交接,有可能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给家属带来信任危机,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②一部分护士认为交接工作主要是在上下班时进行,平时发现的问题也就疏于交接。③能力欠缺,平时不注重学习新的业务知识,不注重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造成交接意识不强的一个方面。

3.2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

①护士平时工作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交接班作风。②管理者督促、检查、执行不能持之以恒。③没有树立全方位质量观的交接目标。护士都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但不能说明都有较强的交接意识,有的护士虽然能从患者病情、治疗、护理、心理及社会情况进行交接,但有时坚持不够好;而有的护士从来都没有细致进行交接,他们潜意识里认为没有一种完整的交接制度来衡量他们的交接行为。

4管理对策

4.1强化护士的交接班意识

可通过具体的事例举一反三对护士进行教育,通过督促检查保证交接班的连续性,还可以利用每周责任护士查房的机会组织责任护士之间互相沟通,取长补短,要强调交接的时间不只限于上下班,只要有新的问题,获取了新的信息都要随时交接。如有转床的患者,责任护士之间更要全面交接,只有护士加强了交接意识,才能完整执行护理程序。

4.2明确具体交接对象

突出不同对象,有不同交接方式,主要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接。①明确具体的交接对象,增强交接班内容的有效性。②一般交接,按护理常规进行交接。③必须具体交接的对象包括6种病人:新病人、危重病人、诊断不清的病人、病情反复的病人、做过特殊检查的病人、特殊社会关系的病人。④特殊情况下的交接,如病人外出未归时,或治疗暂时未执行时等等。

4.3交接班内容制度化

交接工作仅靠强化护士的交接意识,明确具体的交接对象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规章制度做保障,应重新修订护士交接班制度的内容,结合护理程序中的特点,充实交接班制度的内容,做到奖罚分明,科内定期召开交接班质量研讨会,不断完善、学习、充实交接班制度的内容。

强化护士交接班制度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的科学,没有了以前的责任班和行政班的区别,工作内容一切以自己的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准,并及时执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反馈回患者的治疗情况与效果,方便医生制定和修订治疗计划;交接班制度使我们的工作更加严谨,不会再出现工作环节的脱节和真空,更加不会出现部分工作内容重复,甚至因个人对责任不明导致的工作懈怠和推诿,进而导致工作的拖延和对患者治疗的延误;强化交接班制度使得以患者的安危和方便为工作第一位的医务工作更加具体化和更加人性化,有效的明确了具体医务人员的责任范围,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加了患者在治疗中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护士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交接班程序标准化,规范化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各班的职责,避免工作中的遗漏,有效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随着强化制度的落实和我们的熟悉,我感觉我们的工作更加的全面了,挑战也更加的多了,我会在对自己业务水平更加精益求精的同时,更加对强化交接班制度的学习,并把制度以患者为本的精神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处。

参考文献

[1]赵润梅;吴美英;曹慧娜;连丽虹;区利娟.规范床边交接班流程的护理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2010年

特殊工序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目标策划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L372+.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5-(页码)-页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进一步改善人居质量,工程建设形势蓬勃发展,对建设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建设单位(投资方)对工程质量目标要求也不断提高,施工企业为不断提升自身形象和发展需要,创优积极性高涨,不断创新创优措施。项目创优不仅在施工技术上要有创新,施工操作要规范,而且管理措施要得力,其中创优策划和过程控制措施是创优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确立创优目标,整体策划。

施工企业应根据建设单位及施工企业的自身要求,确定工程的创优目标,依据创优目标及工程的特点、难点、创优亮点,编制详细的创优方案,做好项目创优的整体策划工作,以策划指导创优的实施。

1、目标分解策划。

依据创优目标进行目标层层分解,目标分解细化至各分项、分部工程,涉及到分包单位的,应以合同形式约定质量等级,以分项分部的控制目标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

2、组织策划。

工程创优涉及到多方协作配合,建设单位应成立由甲方、施工、监理、设计等相关方负责人组成创优小组,甲方负责总协调。施工企业应组建责任性强、业务素质硬、管理经验丰富、组员配置合理的项目管理团队,并择优挑选技术水平高、纪律性强、创优经验丰富的作业队伍和专业分包企业及供应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3、管理制度策划

为落实创优措施,施工企业项目部应制订相应的项目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管理项目,如:施工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制度、关键(特殊)过程专人监控制度、过程“三检”制度、样板先行制度、施工挂牌制度、材料进场检验制度、成品保护制度、质量否决制度、网格化管理制度、责任考核制度等。

在制订相关管理制度时,应针结合本项目的特点,细化制度编制的切入点。如:关键(特殊)过程专人监控制度,应根据公司文件程序所界定的关键/特殊过程(部位),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筛选,明确本工程的关键/特殊过程。对于体量大、范围广极易造成管理的盲点的工程,编制的网格化管理制度应对整个施工区域按工程量、工作内容进行划分,确保每一块都有相对应的固定责任人,使各区域施工均处于监控范围。

4、工艺、材料、设备策划。

工程创优必须有先进的施工工艺,科学的组织。主要分项要有工法指导或编制作业指导书,确定具体的工艺参数和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应以规范为基础,以高质量水平为对比,提出更高要求。

倡导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对工程中规格异型材料应提前策划订制加工企业,以提高加工质量。严禁使用国家限制的材料设备等。

5、施工过程控制策划。

施工过程策划主要依托“四书一图”的形式予以体现:

质量保证点作业指导书:主要针对工程使用的重要材料、构件的质量、采购、验收等环节所编制。

质量校核点作业书:主要针对工程质量验收控制环节所编制,明确验收批的划分和验收内容、方法、标准的具体要求,质量要求以创优目标为依据。

质量控制点作业书:主要针对涉及工程安全及功能检测项目的控制所编制。

隐蔽工程追溯点作业书:针对全部隐蔽工程的控制所编制,是竣工交付后可追溯的依据。

深化设计图、节点图或大样图:根据工程施工图有针对性绘制施工装配图、加工图、节点图等,用以指导加工、生产和施工。

二、依据策划,强化过程控制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工程分包企业、材料供应商、施工过程等方面进行控制。

1、精选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

专业分包单位和材料供应单位是工程创优中的关键之一,施工总包企业应通过招标、考察选择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和质量信誉良好、具备相应能力的分包方(包括劳务单位)承担施工任务,通过合同方式明确分包项目的具体技术和质量要求,并对分包方采购的材料进行检验审核,总包审核通过后方能使用。

材料的好坏将使用将直接工程创优。施工企业应通过调研考察选择质量好、供货能力强的厂家,并汇总成合格供方名录,择优选择,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对厂方供应的材料应实行“取样封存”管理方法,确保实际使用的材料与提供的样品一致。

2、严格执行策划中的方案和制度。

工程创优策划工作是实施的指导,策划方案和制度的落实是创优的关键。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按照项目管理人员的各自管理职责,督查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

3、严控施工过程,确保实物质量。

整个工程的质量体现在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的控制,每道施工工序应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制订创优标准。在每一分项工程实施时,操作人员应严格按作业指导书中施工工序、质量要点进行操作,管理人员严格按要求进行管理。关键或特殊过程项目部应安排技术、质量、施工部的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控,确保过程规范,行为受控。

“样板引路”坚持过程精品。对于重点部位尤其是装饰部位通过在现场实行样板示范,优化工序,充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在大面积施工前,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段进行样板施工,并对施工过程及结果进行总结,如首次样板施工质量仍不满足要求,应通过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进行第二次样板施工,直到有完美的操作流程和要点,达到创优标准,并做好样板记录,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参观,确保在大面积施工时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具有成熟的施工经验,保证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的标准化。

项目管理人员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隐蔽验收工作,行使质量否决权。建立班组自检、互检、专检和“实测实量”管理体系,建立各工区质量负责人对质量预控点巡回跟踪检查,监督片区质检员全过程跟踪检查制度。班组的操作质量由专职质检员评定,工序和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由工区质量负责人根据测量数据评定后报监理验收,不经验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成品保护也是创优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大型工程中交叉施工内容很多,专业施工分包单位很多,相互影响、损坏时有发生,项目部应指定管理人员做好协调统筹工作,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按正确的施工流程施工,必要时由建设单位参于协调。

4、严控质量通病,体现质量特点。

在整个工程的实物质量上,应尽量减少质量通病,创建工程质量上的特色和亮点。

三、科技创新

大力推广和应用建设系统的“十项新技术”,针对工程难点开展科技攻关,大力倡导利用绿色、节能、环保型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使绿色施工、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落到实处,以科技创新推进工程项目的创优。

特殊工序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制度建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近十多年,国际上发生多起上市公司财务丑闻,暴露出会计监管方面的漏洞,促使政府部门反思企业监管问题。为防范企业会计风险和经营风险,一系列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法案出台,特点是:对企业的监管工作由重结果转为结果和过程并重。2008年6月,国内五部委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首先在国内央企推广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以风险管理为目标,优化改进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企业执行力、促进企业规范经营管理活动。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确保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企业内部控制措施通常包括风险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营运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内部控制理念是基于监管、以全面风险管理为目标的管理体系,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度优化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下面结合内部控制管理理念,深入研究分析目前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优化改进制度建设方面的设想。

一、目前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多数企业内部都制定和许多规章制度,以规范企业日常管理行为,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会发现有的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政出多门,互相矛盾。各项管理制度发自不同部门,各部门之间沟通不够充分,形成制度之间冲突和矛盾,造成执行单位无所适从;(2)重正常程序,轻特殊情况。通常管理制度只规定正常的管理程序,很少或没有考虑在特殊情况下处理问题的程序,造成特殊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和程序,形成久拖不决的遗留问题,成为制度管理的盲点;(3)重制定,轻执行和动态修订。制度制定后,执行起来不到位,形成制度和实际两张皮问题,制度无法有效指导工作。而且对于执行情况也有一些方面缺乏监督和考核。另外,市场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一些制度还停留在多年前的状况,没有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造成制度指导作用低的问题。

二、优化制度建设方面的设想

针对目前制度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风险控制管理基本理念,要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首先需要梳理制度现状,即:(1)有没有:缺失的制度要补充完善;(2)全不全:不全的制度要补充;(3)好不好:是否能够起到控制作用;(4)做没做:根据实际情况,做穿行测试,注意健全应急流程。具体提出如下优化制度建设方面的几点设想:

(一)按工作流程改进制度建设。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一个任务目标的完成,是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在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下才能顺利完成。因此,制度建设如果改为按照任务建设流程来制定,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这样可以有效打破部门界限、解决各项制度的冲突问题。例如: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制度,目前是计划、基建、财务、审价等部门依据职责分工各自制定管理办法,各项制度之间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问题。如果改进为制定一个统一的基建项目管理制度,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操作步骤和程序,可有效发挥制度的规范管理作用。

(二)制度全面性的审视和完善。目前,大多数的制度约束的是常规流程下的管理行为,对于一些特殊情形下的处理方式往往言之甚少。例如:在制定基建工程管理制度时,问一下是否把可能的因素考虑全面了?如果工程结算超初设概算时该怎么办?如果碰到计划外项目该如何结算?对于处理突发事件形成的工程投资该如何进行结算?等等问题。

在企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有“经常事件”、“偶发的经常事件”和“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三类。上面提到的超概和计划外项目均可归入“偶发的经常事件”,是可以提前预料到的,有必要明确一种“经常性的解决办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工作扯皮、推诿,提高办事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毕竟少之又少,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

因此,通过仔细辨别事件性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各项事件有章可循,增强企业运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三)完善不相容职责的分离设置工作。企业内部有的部门设置或职责分工,彼此具有制衡意义。如:计划与执行、执行与验收、执行与记录等。此类制衡因素,在人事、财务和工程建设等许多方面广泛采用,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此,在梳理改进制度建设中,需要加强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不相容职责的分离设置工作,形成合理的制度约束力。例如:在领导分工方面,分管基建部的领导不宜再分管财务部。

(四)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才是企业真正创造效益的关键。为保障制度的贯彻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形成相互制约、公平公正、覆盖全面的激励导向机制。特别是在设计相关考核指标时,尤其要做到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2008年6月28日。

[2](美)彼得.德鲁克(Drucker,p.F.),《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6

作者简介:

特殊工序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设备管理、影响因素、体制创新

一、项目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与普通工厂相比,施工企业工作环境大多在野外,因施工周期、成本管理等因素影响,工厂周围无相应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工作周期短、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对设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各条高铁线路的开工建设,施工企业扩张,人员短缺,同时施工工期短,新型设备多,无法对现有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培训,造成设备管理人员本身素质偏低;项目设备员身兼技术员、采购员、资料员、管理员等多重角色,工作繁多,职责不清;工序难以管控;设备管理流程没有标准化,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

二、影响设备管理的因素分析

设备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管理项目,是对企业主要生产设备从规划、选型、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在企业生产运行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设备前期管理、资产管理、维修管理、工具和备品备件管理、更新和改造管理、动力管理和费用控制管理。

针对以上工作,引申tpm(设备全面管理)的概念,并结合现场实际,对于影响设备管理的因素分5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人

设备不论这样自动化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与设备管理直接相关的人员包括设备管理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场内维修人员、设备厂家、外委维修人员以及和设备管理相关的领导,所有人都和设备管理有关。对于设备管理人员要有设备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还要具备机械、电气、液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起到指导培训设备操作人员,考核维修人员,完成设备的更新改造和费用控制工作;设备操作人员应有良好的安全理念,数量的操作技能,能够完成操作、点检、日常保养、填写记录、汇报故障等工作职责;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比如电工、钳工、液压工等,能够较好的完成维修、二级保养等基本工作,同时最好能做到一专多能,便于管理和费用控制;设备管理还要有的参与者与领导者,这些人要有更专业的技能和良好的管理理念。

2、机

机包括机械设备、设备资料、相配套的设备和工艺装备。机械设备本身的性能,从设备的技术性能、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经济性、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等多方面综合考量,设备自身质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生产和管理;设备资料保存是否完整影响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与设备工作相配套的小型设备和工艺装备则是方便生产,充分发挥设备性能,便于设备修理。

3、料

料是指设备管理中的油料、备件、工具等。油料包括燃油、煤、气、脂、齿轮油等燃动油料和油脂,油料管理是设备管理的极其重要的一项,油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备件分类为易损件、事故备件、常用备件和大修备件;工具是设备保养和修理的必备物品,适当的工具可以大大加快设备的维保过程,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4、法

法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管理方式及工作方法;其二为设备管理的基本理念的灌输及实行情况。管理方式及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因人因地各有不同,可以参考美日等管理大国的基本管理思维,国内基本有5s、tpm、rcm等多种管理模式;基本理念则直接影响设备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设备管理最重要的是要让每个人都建立设备与我息息相关,维护保养为主,修理为辅的基本理念。

5、环

环不仅是指环境,还是管理工作的完善性,从检查到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然后再检查,形成一个闭合良性的工作环。

三、设备现场管理方法与体制创新

施工现场的特殊性决定了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的特殊性,其特殊的人员雇佣方式采用工序的方式来进行生产承包决定了设备管理的方式和难度。

1、对于人的管理。

(1)设备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学习,公司本身组织发动机、机电、液压等关键方面的培训和师傅对徒弟形式的传帮带活动;

(2)进场人员均须经过安全培训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每个设备操作人员均熟悉设备的基本性能,能够做到三好四会。

(3)对工序人员配备情况进行管控和考核,规定每个工序应有何种设备和人员,比如维修工序要有电工、钳工、液压工、电焊工等,并定期考核其工作技能,定期培训,把人员配备是否完备作为工序是否有资质的否决项。

(4)工序管控的合理创新。工序作为生产的主力军,对工序的管控程度决定了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体制上工序每月结算时需有技术、安质、工程、物资设备等相关部门主管领导签字确认,设备管理方面要重点对工序设备维保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同时还应在外部有相应的外委人员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建立一套强力的制约机制。

(5)沟通技巧的提高。设备管理人员应保持谦虚、平和的心态进行管理工作,多站在工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于和工程部等施工推进部门的矛盾,将设备管理和工程管理归为一处,避免相互推诿。随时随地的宣扬设备全面管理的理念,将所有部门整合起来,集中所有力量对工序管控。

2、其他四个环节的管理

(1)设备前期规划时,要从公司全盘考虑,购置设备应系列化、标准化,便于维护管理和配件的储备。

(2)设备资料应从招投标资料、合同、发票复印件、合格证、说明书、履历薄(包含大中修记录、维修记录、调拨记录、更新改造)直至报废的所有资料统一归档,并建立大型设备和特种设备的电子档案,便于查询,对设备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全寿命管理。

(3)油料管理方面,建立油料消耗台账和大型设备的台账,编制计划,说明油料类型、时间、冬夏季特殊要求。

(4)备件管理按照备件年间消耗金额大小和品种分为aBC三类,三类配件分类管理。

(5)工具:工具是要是工具的储备和发放工作,对于常用工具发放给维修班和操作工人,并进行登记,大型和特种工具应统一入库,由仓管员发放、盘点。

(6)法和环是紧密相关的,在实际工作中应多学多看多交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以制度来管控和约束。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要求。通过头脑风暴、红牌方案、改善提案活动、自主保全活动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以达到设备自主维修的目标。积极推行设备标准化管理、设备目视管理等管理方式。

在实际管理中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凡事讲科学、讲方法,把成绩讲足,把问题讲透,注重人的独立性和集体性,将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创造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设备管理做好。

完成此论文,中间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思考,在此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让我接触到管理学,并学到了许多思考方式和做人的道理。

参考文献:

[1]辛雄飞.设备部规范化管理工具箱[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赵文明.世界经典管理思想精读精解[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特殊工序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廉政风险;社保基金;内控风险;监管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保护广大社会保障对象合法权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保基金的规模在逐年增加,受益人群在逐步增大,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社保基金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去年发生在上海等地的社保基金挪用案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社保基金的保管使用以及监管等问题的重视和讨论。社保基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是社会保障体系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的更高要求。因此,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责任重大。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际,针对公务人员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出现腐化因素或正在演化中的腐败问题,采取前期防范、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措施,依托计划、执行、考核、修正的pdca的循环管理机制,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有效联动过程。将腐败现象发生在前期比较隐蔽的发展过程上升到风险,并且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监控和防范。其最大优势就是:将先进的pdca管理理念引用到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工作中,在过程中实施监察,在结果中达到提高,最终实现工作的螺旋式上升和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

从近年来全国发生的社保基金案件来看,绝大多数都是社保基金管理部门的业务经办人员、财务人员、计算机管理人员及部门领导利用制度漏洞、监管空隙和工作之便,截留、侵占、贪污基金,此类问题的发生反映出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在某些环节存在较为严重的监管失误,缺乏有效地防范职务犯罪的手段和内部控制措施。为了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转,必须建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系统,加强内部程序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权利分散化的公共治理结构,将社保基金管理风险降为最低,从根本上杜绝社保腐败事件的发生。同样,这也是我们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防控社保基金风险的关键。

一、目前社保基金内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保基金内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大概归纳为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手段滞后、程序制约不足、信息反馈不及时。

1.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新政策层出不穷,相应的管理制度不能紧跟管理、流程、外部形势变化的要求及时进行更新,致使规章制度滞后,且制度中原则性表述较多,职责与权限、风险点标识与控制要求不清晰,可操作性较差。

2.内控手段滞后

随着社会保险业务的不断拓展,内部风险控制重心已由一般的业务差错转变为运行风险防范,而现行的内控制度与手段则显的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一是侧重事后检查,事前与事中风险防范不够。二是对内控制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的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没有及时进行监督重心转移;三是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考核;四是对内控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风险防范的能力相对匮乏。

3.程序制约不足

由于各级管理者及业务人员对内控风险管理重视不够以及经办机构因人手紧张,导致一些重要业务岗位的定期轮岗制度无法落实,甚至有些重要业务岗位只能聘用临时人员从而造成内部风险隐患。

4.信息反馈不及时

从业务流程来看,社保信息系统在关键岗位和工作环节不设审核、复核或批准,权力缺乏强制约束。例如,个人账户补填业务模块,目前就缺少审核环节,经办人一人可以完成信息系统全部补填、补录工作,这种情况将会存在极大的操作风险,但是银行及金融系统对于这种重要业务岗位操作一般采取双岗控制方式,即必须由两个人同时在场,并经过信息系统同时确认后才能完成业务操作,通过这种互相牵制方式的可以有效地的控制操作风险的发生几率,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二、基金管理重要风险描述

社保基金管理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还不能实现“五险合一,一单托收”,所以,基金的运行管理就更显得复杂和多头,对其风险的控制难度较大。同时,从社保基金管理的工作性质和所管理的资金量来看,社保经办机构可以说是一个“准金融机构”。作为“准金融机构”的社保基金经办机构,我们就必须借鉴并引入金融机构普遍应用的“风险管理”理念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

根据社保基金管理特点,其风险主要包括财务管理风险、业务经办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由于,社保基金采取省级统筹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北京市社保中心负责社保信息系统维护及各项基金的归集管理,作为区级社保基金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业务经办,故业务经办的风险将是我们的重点防范领域。根据对五项社保基金业务经办过程的科学、系统的分析,业务经办的重要风险主要来自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补填、社会保险月报外支付、医疗保险审核支付等三项经办业务。

1.人账户补填业务风险描述

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或对政策掌握不够通透、业务操作不够熟练,在数据库中建立个人缴费信息时与实际缴费信息不符,造成基金流失或参保人员个人利益受损。

2.险月报外支付业务风险描述

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或对政策掌握不够通透、业务操作不够熟练,月报外支付没有按照相关材料批示进行支付或录入时发生错误,造成基金流失和参保人员人上利益损失。

3.险审核支付业务风险描述

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或对政策掌握不够通透、业务操作不够熟练,由于工作人员审核失误,造成基金流失或者参保人员个人利益损失。

三、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对社保基金重要风险防范措施

社保基金风险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且艰巨的工作,从崇文区的社保基金管理工作为例,社保基金就共有9个入口,22个出口,工作流程中共有风险点56个(其中9个为重复但在不同环节)。对于如此多的出入口和风险点,必须抓住控制重点,才能实施有效监控。根据基金管理特点,主要抓住四个控制重点,即关键人(部门负责人、重要岗位人员等)、关键部门(审核审批、会计财务、征收和拨付等部门)、关键物件(印鉴、原始业务档案等)、关键工作环节(交接手续、审核审批程序等)。抓住了这些重点环节就抓住了内控风险管理的要害。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风险防控措施:

1.学有效的人员管理

(1)加强廉政风险教育和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由机关党委或纪检监察部门运用灵活的活动对干部职工进行党纪国法、廉政风险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活动,使大家能够经常用职业道德的标准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坚持“常思贪欲害、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法之念”,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单位负责人也要经常对干部职工进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形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干一行、警一行、醒一行的良了工作氛围。

(2)加大岗位交流力度,对重要岗位采取轮岗交流。为了维护社保基金安全,防范职务犯罪,增强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对在基金管理同一岗位上工作一定时间以上的和在基金收缴、支付等重要岗位工作一定时间以上的人员实行定期轮岗交流。对不适合从事基金管理工作的人员,不能安排在基金管理岗位上工作,对已经在岗的要及时调离,对调离基金管理岗位的领导干部要进行离任审计,发现违纪违法问题要严肃处理。

(3)加大完善考核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可以通过将社保基金安全运行情况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可以制定《社保基金和再就业资金监管责任制分解及管理架构体系》等,逐级将内控责任转化为量化指标,按层级每月进行考核,结果直接与年终奖励和评优挂勾,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考核扣分登记,并与工资、奖金挂钩,根据违规行为的轻重程度,实施告诫、离岗学习、待岗等处罚。这样,才能形成奖惩分明、有据的考核机制,从而保障各项制定的落实到位。

(4)全面推行社会保险特殊岗位管理。对社会保险个人账户补填、月报外支付、医疗费用结算或其他重要风险环节设立特殊岗位专人负责,赋予其特殊管理权限,并与之签订特殊权限责任书,提出特殊要求、设定特殊操作密码。另外经办机构对特殊岗位及人员制定出详细业务流程,所处理业务必须留存纸介材料,已备复核和抽查之用。经办机构部门负责人定期检查或非定期抽查,并在制式检查表签字。

组织部门负责对特殊岗位人员的选择要充分考察政治素质、年龄、家庭、受教育程度等情况,同时对特殊岗位人员实行特殊岗位补贴的激励机制,特殊岗位补贴幅度要加大,真正做到权利与义务对等,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险风险的抵御能力。使特殊岗位人员真正做到抵得住社会诱惑——不敢碰;领导检查到位——无机会;制度管理到位——不敢想;较好的工资待遇——不想犯。

加强对特殊岗位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特殊岗位人员需要岗位调整或调出时必须严格交接手续,部门负责人要进行监交且交接完成后要立即更换操作密码。遇特殊岗位人员短期暂时离开岗位时需要其他人员临时顶岗时,要详细填写顶岗备案表且由部门负责人进行签批,同时要启用新的操作密码且原密码作废。原特殊岗位人员重新上岗时要与临时顶岗人员进行业务交接,部门负责人负责监交,同时填写重新上岗备案表且由部门负责人进行签批,据此发放新的密码口令。特殊人员上岗备案表、顶岗备案表;重新上岗备案表,都需要由纪检监察科统一印制、发放,一本收回发一本,严格控制否则流于形式。

2.进一步控风险管理制度

做好内控管理的关键是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内控制度的建设要有针对性,能准确把握风险点和薄弱点,将内控管理渗透到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施。

(1)建立分级审核制度。管理人员与经办人员要职务、岗位分离,避免由一人承担全部工作。办理社保基金业务时,要严格按照职责权限分级审核,完善授权批准手续,杜绝越权审批、审核行为,做到基金经办岗位与审核岗位分离。

(2)建立流程控制制度。根据岗位、责任制制订社保基金收缴、支付等具体工作流程,流程要符合社保基金管理的相关规定,突出对重点业务风险环节的控制和监督,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如实反映社保基金业务状况。

(3)建立档案保管制度。社保基金档案不同于一般的业务档案,涉及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保管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要明确档案保管人职责,健全社保基金业务档案的立卷、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确保业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和严防毁损、散失。

第一层次为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和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如在重要业务设置双岗,行政审批部门对经办机构实施检查等。

第二层次为监督部门的监管,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监管,如利用信息系统的后台数据与原始业务档案资料进行比对检查;利用基金监督软件对基金业务过程进行实时监督,达到对社保基金风险点的监控目的。

第三层次为经办机构各层级负责人的检查。对各级风险点按照风险级别试行不同级别的多级管理模式。逐级进行检查,其结果记录在统一格式印刷的工作表中并装订成册,严格做到谁检查签字。谁签字谁负责。检查记录结果交档案管理部门保管以做备案。

特殊工序管理制度篇9

低值易耗品是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性、可操作性的科学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院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1低值易耗品的概念及特点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原材料或单价低于1000元的教学、科研、医疗用消耗品,如器材、办公用品、玻璃器皿、五金等。

高等医学院校低值易耗品管理的特点:数量大,品种多,型号杂,范围广,采购周期短,质量标准严,对低值易耗品供应的要求是时间急,计划变化快。因此,能否及时保质保量地做好供应工作,直接关系到院校教学、科研实验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2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工作重心往往放在贵重仪器设备采购上,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不重视,没有把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致使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大,资金的使用成本增加,浪费比较严重。

2.2计划、采购和请领低值易耗品程序混乱。

2.2.1目前,多数高校对低值易耗品采用“零库存”的做法,此方法虽然能有效的控制低值易耗品库存量,避免资金的浪费,但是对于实验室经常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就不能使用这种做法,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低值易耗品储备来应对突况,就不能确保及时供应。

2.2.2低值易耗品品种多、规格杂、价格多变,在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有很大的伸缩性。如果采购管理人员没能及时有效的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动态,采购计划不周密,听信商家的一面之词,盲目采购,就可能导致采购价格偏高,质量不过关,或部分资产流失。

2.2.3目前,低值易耗品的请领实行先发货后结算的办法,请领单位随意指派人员请领低值易耗品,由于人员的流动性大,难免造成低值易耗品的流失。

2.3特殊物品的管理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这里所指的特殊物品包含品、和放射源、化学毒剂、剧毒、易制毒等国家严格控制的物品。统一与分散管理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怎样做到既安全又无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这些特殊物品的使用效益,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后期未使用完的过期特殊物品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报废、销毁、资金等一系列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

2.4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不高:在以往的工作中,虽然尽可能改善服务态度,听取并采纳合理意见,为院校科技工作者提供低值易耗品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管理者对科研经费使用监管方面的职能也充满疑虑,实际形象与设想相去甚远。这些问题与疑虑存在直接导致了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5管理的方法、手段落后:当前,还有部分院校采取人工记账方式管理,在时间和效率上大打折扣,没有一个合理、统一的管理模式,脱离监管,使资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实践表明,管理的方法、手段落后已经成为障碍院校低值易耗品供应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毫无疑问,影响管理效率的因素很多,比如管理体制、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管理效率的高低。

3针对上述高等医学院校低值易耗品的管理现状提出五点建议

3.1建章立制:建立健全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如低值易耗品供应与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服务守则、劳动纪律等,使所有日常工作制度化,人性化。要把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完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管理易耗品,可以提高使用效率,加快实验室现代化管理的进程。

3.2程序艺术:加强对计划、采购和请领低值易耗品程序管理。计划按照“计划周密、切实可行”的原则制订。建立商家供应库,采购时在商家供应库中按照“货比三家、择优(优质、优价)选购、保障急需”的原则实施。对于品种杂、价值小、用量少的,采购批量可以根据以往经验直接确定;对价值大、用量多的可以采用经济批量法确定采购数量,进货批量计算公式为:经济进货批量(Q)=,其中:a为年度计划进货总量,B为平均每次进货费用,C为年度单位储存成本。严格执行请领发放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办理请领手续,对照型号、规格、数量等进行检查验收。

3.3统分结合:由于国家对特殊物品的控制比较严,办理购买手续烦琐复杂,院校应采用统一计划、购买、备案、销毁的管理模式,少量物品分装后分散发放、保管的原则进行。绝大部分特殊物品集中存放危险品专用仓库,严格按照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依据各下属单位提出使用申请后,指派专人根据实验需要办理少量特殊物品出库手续。这样有利于提高特殊物品的使用率,降低报废成本,从而节约资金。如:剧毒物品氰化钠(500g/瓶)购买价值仅需要98元,而按物价局销毁价(3元/g)共需要1500元,是购买时的15.3倍。

3.4建设团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医学院校的低值易耗品供应工作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过硬的团队,就必须提高团队的素质。院校领导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有力的支持,结合改革和工作实践调整、培训、锻炼团队,使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采购方式,摸索出有利于采购工作的做法。在人员结构方面,由于各类高等医学院校的规模、性质、任务不同,且体制机构和岗位设置的不同,因此很难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建设团队的人员组织结构,院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团队的组成,从而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特殊工序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存货监盘审计问题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一般情况下,存货对企业经营特点的反映能力强于其他资产项目。存货不仅对于生产制造业、批发业和零售行业十分重要,对于服务业也具有重要性。通常,存货的重大错报对于流动资产、营运资本、总资产、销售成本、毛利以及净利润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存货的重大错报对于其他某些项目,例如对利润分配和所得税也具有间接影响。审计中许多复杂和重大的问题都与存货有关,存货、产品生产和销售成本构成了会计、审计乃至企业管理中最为普遍和复杂的问题。正是由于存货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存货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存货与其他项目密切的关联度,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存货项目的审计应当予以特别的关注,相应地要求实施存货项目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相关业务知识,分配较多的审计工时,运用多种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

一、实施下列审计程序

制定存货监盘计划,在编制存货监盘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

1.了解存货的内容、性质、各存货项目的重要程度及存放场所。

2.了解存货会计系统及相关的内部控制。

3.评估与存货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和重要性。

4.查阅以前年度的存货监盘工作底稿。

5.考虑实地察看存货的存放场所,特别是金额较大或性质特殊的存货。

6.考虑是否需要利用专家的工作或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7.复核或与管理层讨论其存货盘点计划。

二、存货监盘计划应包括的内容

存货监盘计划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存货监盘的目标、范围及时间安排。

2.存货监盘的要点及关注事项。

3.参加监盘人员的分工。

4.检查存货的范围。

三、非特殊情况存货的监盘程序

1.观察程序。在被审计单位盘点存货前,注册会计师应当观察盘点现场,确定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已经适当整理和排列,并附有盘点标识,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对未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注册会计师应当查明未纳入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存货监盘过程中,应当跟随被审计单位安排的存货盘点人员,注意观察被审计单位事先制定的存货盘点计划是否得到了贯彻执行,盘点人员是否准确无误的记录了被盘点存货的数量和状况。

2.检查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将检查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盘点记录相核对,并形成相应记录,检查的目的既可以是为了确证被审计单位的盘点计划得到适当执行,也可以是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的实物总额。如果观察程序能够表明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管理得当,盘点、监督以及复核程序充分有效,注册会计师可据此减少所需检查的存货项目。

四、特殊情况下存货的确认方法

1.由于存货的性质或位置而无法实施监盘的程序。

(1)存货的特殊性质,被审计单位存货的性质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存货监盘,如存货涉及保密问题、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特殊配方或制造工艺、存货系危害性物质等。

对具有特殊性质的存货实施审计,通常需要依赖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应当复核采购、生产和销售记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还可以向能够接触到相关存货项目的第三方人员询证。

(2)存货的特殊位置,通常可以通过审查相关凭证加以查验。

2.因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无法在预定日期实施存货监盘或接受委托时被审计单位的期末存货盘点已经完成。

(1)不可预见的因素,如气候因素、不可抗力等。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良好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改变存货监盘日期,并对预定盘点日与改变后的存货监盘日之间发生的交易进行测试。

(2)接受委托时被审计单位的期末存货盘点已经完成,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存货进行适当检查或提请被审计单位另择日期重新盘点,同时测试检查日与资产负债表日之间发生的存货交易。

3.委托其他单位保管或已作质押的存货,注册会计师应当向保管人或债权人函证,若此类存货的金额占流动资产或总资产的比例较大,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考虑实施存货监盘或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五、需要特别关注的情况

1.关注存货移动情况,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尽管盘点存货时最好能保持存货不发生移动,但在某些情况下存货的移动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盘点过程中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仍将持续进行,注册会计师应通过实施必要的检查程序,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对此设置了相应的控制程序,确保在适当的期间内对存货做出了准确记录。

2.存货的状况,应特别关注存货的状况,观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恰当区分所有毁损、陈旧、过时及残次的存货,并将详细情况记录下来,这既便于进一步追查这些存货的处置情况,也能为测试被审计单位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准确性提供证据。

3.存货的截止,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盘点日前后存货收发及移动的凭证,检查库存记录与会计记录期末截止是否正确,在存货监盘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存货验收入库、装运出库以及内部转移截止等信息,以便将来追查至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注册会计师通常可观察存货的验收入库地点和装运出库地点以执行截止测试。

六、对特殊类型存货的监盘

对某些特殊类型的存货而言,被审计单位通常使用的盘点方法和控制程序并不完全适用,这些存货通常或者没有标签、或者其数量难以估计、或者其质量难以确定、或者盘点人员无法对其移动实施控制,在这些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存货的实际情况,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对存货的数量和状况获取审计证据。

七、存货监盘结束时的工作

在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结束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再次观察盘点现场,以确定所有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均已盘点,取得并检查已填用、作废及未使用盘点表单的号码记录,确定其是否连续编号,查明已发放的表单是否已收回,并与存货盘点的汇总记录进行核对。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自己在存货监盘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与被审计单位最终的存货盘点结果汇总表核对。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