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19:40

茶文化的调研报告篇1

这是中国普洱茶第一次国际性的临床健康实验,该实验的结果令当时的国际食品界震惊,它让云南沱茶(普洱熟茶)第一次在欧洲大地上赞誉频频,也奠定了未来几十年关于普洱茶功效研究的基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艾米尔实验报告得出总结,“总体上,根据我们的说明,如果饮用云南沱茶对体重的影响因自相矛盾而不作考虑,那么其对脂代谢的作用则令人惊喜。它对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毋庸置疑,从统计学上讲,此项结果十分令人振奋;对总脂及胆固醇水平的作用效果则依次减弱。我们希望强调的是,此项研究是在不改变以往饮食习惯且无治疗性添加物的条件下进行的。鉴于此,我们强烈建议将云南沱茶加入高脂水平人群的饮食中,作为其他必需疗法的一种辅剂。以更大的样本量来完成这项初始研究十分有必要也同样有益,但我们希望尽快引起同行们的注意,来关注这种简单的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治疗可能。”

自《普洱》杂志创刊以来,曾多次寻找“艾米尔实验报告”,由于种种原因,这份报告文件隐匿于时空三十多年,直到2015年夏天,才被本刊找到,翻译成中文后独家全文刊载,尘封多年的艾米尔实验报告在国内媒体上的首度公开,引起茶界不小的反响与震动。很多读者和茶客反复问我一个问题,既然研究对象是云南(下关)沱茶(普洱型熟茶),作为原产国、原产地的相关机构为何没有研究关注,而是法国人率先开始研究普洱茶。其实,在同一年,这个实验也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大医院)同步进行,云大医院的实验报告早就在国内媒体上刊载过,但是当时并未在国内引起什么反响,这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

普洱茶的功能在于解油腻、刮肠通泄、降三高,相对以前中国人面临的温饱困境及营养不良,普洱茶显然不适合那个时代大量的品饮需求。艾米尔实验报告横空出世的时期,正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富裕的欧洲人的饮食结构大多是以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橹鳎是“三高”症的多发时期。精明的甘普尔先生深知欧洲人属于实证主义者,对于普洱茶带给人体的神奇功效需要确切的科学分析才能证明,于是委托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法国里昂大学医学系两所法国高等医学权威机构对云南沱茶(普洱熟茶)进行临床研究实验,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医生主导实验全过程,实验选择了18岁到60岁之间的高血脂人群,做对照组实验,一组喝云南沱茶,一组服用降脂特效药安妥明,一个月以后检测两组人的血脂,实验结果显示:云南沱茶的降脂效果好于安妥明,这个结果令法国的很多医学专家和营养学专家震惊。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法国里昂大学从理论层面,对云南沱茶进行全面的理化分析,出了一本专著,详细阐述了云南沱茶的化学成分,认为云南沱茶对人体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项研究被列入法国医学大词典中。

茶文化的调研报告篇2

2004年,江城武汉的减肥市场竞争呈白热化状态,药品类曲美、澳曲轻、西丽亭仍然挺立市场;新晋产品康丽源减肥茶、三九减肥胶囊、旗人减肥胶囊来势汹汹;众多小品牌则采取终端拦截战术大行其道,恰逢当地发行量最大,辐射范围最广(湖北全省覆盖)的《楚天都市报》在2月份推行极具诱惑力的版面优惠政策,一时间,翻开报纸,满眼是各种减肥广告,而且以康丽源减肥茶、三九减肥胶囊、旗人减肥胶囊为代表的减肥新品更是借力强势出击,以一个星期四期半版的频率在楚报上展开了广告大战。熟悉武汉市场的业内人士都知道,自从西丽亭在2002年首创半版高品投放策略以来,武汉市场的药品广告投放逐渐呈大版面、高频率的投放趋势,这样的一种竞争环境,首先让那些实力不济、或不愿意豪赌、崇尚理性操作的经销商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在众多的竞争产品中,康丽源以低至14.80元的价格对市场进行的高频广告轰炸,引起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有人断言,康丽源绝对是在烧钱,如此高频的广告,利润再高,不过几块钱,能支撑多久,恐怕谁不敢打包票赚钱。更有一部分未上市的减肥产品则在等待康丽源强劲的风头过去,以尽早实现上市计划。

未曾想,直到3月底,康丽源、旗人、三九等产品的广告不但未间颓势,反而随着减肥旺季的临近越发密集,这对于等待机会上市的wL减肥茶显然形势不利,wL减肥茶同样属于低价位的茶类减肥品,这在2004茶类产品风行的江城武汉毫无优势可言。

如何在高度同质化的茶类减肥市场中实现突围呢,wL减肥茶在媒介的选择上显示出独特的战略眼光,从而实现了以市场细分成功突围,以更为理性和较低的成本的投放策略实现了丰厚的利润。

武汉本土媒体除电视及电台媒体外,一般医药保健品大多选择报纸媒体进行广告投放,而在这些报纸媒体中,又呈现以下特点:报 纸发行范围发行量读者群广告价格排名楚天都市报全省90+30万份市民报纸,受众广泛最高楚天金报武汉40万年轻群体居多,零售量大第三武汉晚报武汉70万家庭订户为主,中老年群体第二武汉晨报武汉40万年轻群体居多第三

在这些媒体中,康丽源等选择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两个一线媒体集中进行广告投放,针对这种状况,wL减肥茶分析认为:

1)、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虽然发行量大,对武汉及省内地级市场影响力很大,但同时广告价格也高,且康丽源等已经先入为主,采取跟随策略,很难占优;

2)、一线媒体广告价格高,投放必然要以高频率、大版面广告进行支持,成本风险大。

3)、金报晨报发行量相对较小,价格比较低,读者群主要以15—32岁左右的年轻群体居多,但是医药保健品一向在这两个媒体上投放较少,效果无法有效界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wL减肥茶做了一个报纸读者消费行为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一线媒体读者反映目前报纸广告太多,让自己有些无所适从;而二线媒体读者则反映,平常报纸广告较少,一般如果做的有新意的广告,会比较关注。通过调查,wL减肥茶还发现,不同的报纸都有一部分较为固定的读者群体,这就意味着如同数学上的交集一样,各媒体的读者群既有重合也有非交集。通过以上的调查,wL减肥茶果断的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选择金报和晨报这两个二线媒体作为主要投放媒体,在产品剂型相同、价格相差不大,甚至广告平面诉求雷同的情况下,以报纸不同的读者群来作为市场细分切入的标准,这样既保留了广告营销模式启动市场短平快的特点;也能在最大程度上迎合茶类减肥潮流的同时规避广告与竞争的双重风险。

决策一出,wL减肥茶立即开始了上市前的准备工作,由于二线媒体价格相对便宜,使wL减肥茶也能够按照一周2到3次的频率进行投放,于是,在武汉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四家媒体,一线媒体以康丽源等为主;wL减肥茶则以二线媒体为主,开始了版面与频率相等,广告风格类似的广告。而且,其后wL减肥茶紧跟康丽源等的促销策略,手法如出一辙,居然每次活动也效果颇好,令业内人士大跌眼镜。

看似热闹的江城减肥大战,真正赚钱的并不多,wL减肥茶由于对媒介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以理性而不失技巧的广告投放策略避开了强势竞争对手的广告锋芒,以比较低的代价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前些时,笔者碰到该产品操盘手,谈起今年的减肥市场如何竞争激烈,他笑言自己是一个偷偷胜利的人。

茶文化的调研报告篇3

关键词:加多宝企业形象Ci战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一个企业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并且得到发展壮大,比拼的已经是谁的企业形象做得更好。在这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加多宝凉茶-红罐王老吉如同异军突起,从2000年的销售额1亿多元到2012年的品牌价值1080亿,无论是从广告、社会公关、企业理念各个方面他都做得非常的好。本文通过研究加多宝Ci战略,期望能从其中得到启示。

一、Ci涵义及相关概念

Ci是英语“CorporateidentitySystem”的缩写,System是系统的意思,identity有三个含义:一是识别、证明;二是同一性(Sameness);三是持恒性、一贯性(Continuity)。Ci的涵义是对企业形象的有关要素(理念、行为、视觉)进行全面系统的策划、规范,并通过全方位、多媒体的统一传播,塑造出独特的、一贯的优良形象,以谋求社会大众认同的企业形象战略。

Ci战略的实施是指在企业Ci战略制定完成以后,根据Ci导入与运作方针落实Ci战略计划。进行Ci信息;依据Ci总报告的各项规划进行Ci战略各项实施工作;依据Ci各项手册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全面调整企业行为,创造一种全方位的Ci系统环境。

二、加多宝简介、市场营销及形象现状

(一)公司情况简介

加多宝集团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专业饮料生产及销售企业。目前,加多宝旗下产品包括红色罐装“加多宝凉茶”和“昆仑山天然雪山矿泉水”。加多宝凉茶依据传统配方,采用上等草本材料配制,秉承传统的蒸煮工艺,经由现代科技提取草本精华、悉心调配而成。加多宝凉茶内含、甘草、仙草、金银花等具有预防上火作用的草本植物。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加多宝凉茶含有植物黄酮类等天然成分,能预防上火,有益身体健康。加多宝凉茶因其预防上火的作用和天然健康的特点越来越得到消费者青睐。

(二)市场营销现状

1997年,广药集团将“王老吉”品牌使用权出租给了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后者获得独家经营红色易拉罐装王老吉凉茶的承诺,租期为20年。雄心勃勃的鸿道集团为此投资成立了香港加多宝股份公司,专门负责“红罐”王老吉凉茶的生产和销售。而在加多宝集团2002年12月31日与成美集团签订合同以委托成美对其进行Ci策划之后,无论是从销量还是从市场份额上都在一年一年稳步增长着。

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资讯中心于今年12月8日举行(2012年中国饮料行业1至3季度运行状况分析报告)会,公布了前三季度饮料行业调研数据。2012年前三季度,加多宝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占据凉茶市场份额达72.96%,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稳居凉茶行业第一的位置。在罐装饮料方面,加多宝市场销售份额近12%,继续稳居罐装饮料销量第一名,这也将是继2007年之后,加多宝凉茶连续第六年蝉联(中国饮料第一罐)。

(三)企业形象现状

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如产品特点、行销策略、人员风格等)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这种印象是通过人体的感官传递获得的。企业形象能否真实反映企业的精神文化。

在以前的加多宝公司中,内部的制度化意识不强,而且人情味很重;员工缺乏危机意识,稳定安逸思想比较严重;做事保守,缺乏创新;强调实用主义,短期利益导向,缺乏前瞻性;人员构成复杂,员工思想难以统一;执行力不强,说道却无法做到。直到经过成美公司对其进行Ci导入以后,公司的内部形象才得以改善。员工思想变得淳朴、友善、勤恳、实在;企业和谐,同事关系融洽;责任意识增强,强调对产品、消费者、员工和社会等方方面面负责;重视产品质量,品质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品;强调人性化管理,体恤员工,重视生产安全;决策明主,信息公开透明,重视员工意见和建议。

三、加多宝Ci战略的制定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确认导入Ci的时机

在成美公司对加多宝公司现状进行研究后,找出该企业在市场上的弱点之后,认定在当前时期下,在中国的饮料市场上并没有与加多宝同类的强力竞争者,在市场并没有得到饱和的情况下,加多宝公司的Ci导入对于公司的发展大有益处,遂准备进行Ci导入。

2、组建Ci委员会

2003年1月1日,成美红罐王老吉项目组(以下简称成美项目组)正式展开工作,在成立的项目组中,负责人员一共三人:总经理耿一诚、客户总监张婷、客户经理。根据合同要求,成美项目组需要在45个工作日内完成红罐王老吉的定位研究。

3、Ci提案书

通过对王老吉基本情况的了解,成美项目组形成了对王老吉研究的总思路:首先,对于当时销售额仅一个多亿的加多宝公司而言,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生存;其次,由于红罐王老吉的销量连续多年稳定在一个多亿,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客户群,成美项目组认为,定位研究可以在这群用户中寻求突破:了解红罐王老吉满足了他们什么需求,在他们头脑中红罐王老吉和其他凉茶有什么差异,从而确定他们选择红罐王老吉的原因

(二)调查分析

通过对加多宝公司市场环境进行调查,发现广东、浙南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认知混乱,红罐王老吉拥有凉茶始祖王老吉的品牌,却长着一副饮料化的面孔,让消费者觉得“它好像是凉茶,又好像是饮料”,陷入认知混乱之中。而在两广以外,人们并没有凉茶的概念,甚至在调查中频频出现“凉茶就是‘凉白开”、“我们不喝凉的茶水,泡热茶”这些看法。做凉茶困难重重,做饮料同样危机四伏。如果放眼整个饮料行业,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茶饮料、果汁饮料更是处在难以撼动的市场领先地位。如果用“凉茶”概念来推广,加多宝公司担心其销量将受到限制,但作为“饮料”推广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区隔,因此,在广告宣传上不得不模棱两可。

而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要做出加多宝的准确定位确实要花很多的心思,但是加多宝Ci设计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她的定位,到底是凉茶还是饮料?在这种即有机会也有风险的定位中,加多宝凉茶显然做了一个很正确的决定—定位饮料(预防上火)。首先,定位在饮料上更能走出广东、浙南,而且在这种明确的定位下,“凉茶”的概念被融入到了饮料的文化内涵中,防上火的饮料,这在饮料行业还没出现,中国人爱吃喝、加班、聚会,这样一种另类的定位不失内涵,还能在市场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位。其次,以饮料作为基准,再辅以浓厚的中国文化渲染,企业的理念更能明确的表达出来。这种亚洲式的Ci传播,也成为了加多宝凉茶异军突起的一大成功方面。

(三)策划阶段

1、品牌定位研究

在大量的研究调查面前,加多宝公司发现了自己的竞争对手随着自己的定位明确之后既有饮料行业的双可,也有凉茶市场的威胁,但是这种定位的好处是避开了两方面的强力竞争者,另辟蹊径,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市场定位。最终定位即为预防上火的凉茶,并且经过研究讨论,这种定位无疑是最适合目前加多宝的发展。

2、品牌定位推广研究

在有了明确的定位以后,加多宝公司的首要问题转到了在定位后的推广上,用什么样的广告语表达他这种定位,因为广告语相对来说更贴近顾客群,如何去用自己的广告争取到更多的顾客,成为加多宝面临的又一大问题。

3、执行推广策划

在对品牌的定位研究完成之后,对品牌的定位以及广告语作出策划,并在Ci设计之前尽快完成,以此辅助Ci战略的设计阶段,有了明确的品牌定位,口号定位,Ci设计也会随之变得简单。

(四)设计阶段

1、mi的设计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理念设计集中体现在企业的歌曲、口号、广告等方面。红罐王老吉在口号方面选择的是“怕上火,喝王老吉”,在传播上尽量凸现红罐王老吉作为饮料的性质。在第一阶段的广告宣传中,红罐王老吉都以轻松、欢快、健康的形象出现,避免出现对症下药式的负面诉求,从而把红罐王老吉和“传统凉茶”区分开来。广告方面选用的是电视广告,在消费者认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个场景:吃火锅、通宵看球、吃油炸食品薯条、烧烤和夏日阳光浴,画面中人们在开心享受上述活动的同时,纷纷畅饮红罐王老吉。结合时尚、动感十足的广告歌反复吟唱“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促使消费者在吃火锅、烧烤时,自然联想到红罐王老吉,从而促成购买。红罐王老吉的电视媒体选择主要锁定覆盖全国的中央电视台,并结合原有销售区域(广东、浙南)的强势地方媒体,在2003年短短几个月,一举投入4000多万元广告费,销量立竿见影,得到迅速提升。同年11月,企业乘胜追击,再斥巨资购买了中央电视台2004年黄金广告时段。正是这种疾风暴雨式的投放方式保证了红罐王老吉在短期内迅速进入人们的头脑,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印象,并迅速红遍全国大江南北。

2、Vi的设计

在王老吉产品的视觉设计方面,外观采用易拉罐包装,便于携带,以鲜艳的红色为底,金色“王老吉”大字镶嵌,文字体现出中国浓厚的文化,红黄二色在中国代表着喜庆,又有中国的历史文化特色,显得高档、时尚,能满足中国人的礼仪要求,可作为朋友聚会、宴请等社交场合饮用的饮料,所以红罐王老吉在餐饮的渠道上表现的很好,具有良好的视觉冲击效果。

3、Bi设计

加多宝公司通过对内部人员、组织机构、员工理念等方面的调整,抛开了以前内部员工人情味较重,制度化意识不强的思想;使得员工有了一定的危机意识,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工作上抛弃了以往的按部就班;强调长期利益导向,战略规划的前瞻性很强;对人员结构进行调整,使得人员构成得到统一,思想得以集中;强化员工的执行力,做到令行禁止,打造出“王老吉”的员工。在对外方面,王老吉也是大力投入资金做社会公关,力图树立王老吉的慈善形象,打响自己的品牌。加多宝有自己的慈善基金,且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捐款高达1亿元,充分说明加多宝公司对于慈善事业的关注。并且加多宝公司还经常进行促销活动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事实说明,一个成功的行为识别策划,确实能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

四、实施控制

Ci战略的实施控制是通过对所有设计开发的项目进行整理,根据其使用功能、媒体需要,制定出相应的使用规则和方法。Ci的最终成果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理念手册、员工手册、岗位手册、营销手册以及Vi手册。

Ci战略的实施主要包含有三个方面:

1、Ci、项目实施、信息反馈。企业主要是根据Ci导入与运作方针落实Ci战略计划,进行Ci信息。而Ci包括了明确Ci工程系统现状、说明本企业Ci运作计划、贯彻企业新理念系统、了解企业行为系统、了解企业标志的内涵、掌握企业的形象系统等几个方面。在以后,进行Ci战略项目的正式实施,通过对信息的反馈,掌握Ci战略实施的效果,进行一定的调整。

2、根据Ci总报告的各项规划进行Ci战略的各项实施工作,通过对Ci报告后的各项规划,落实项目实施细则,对Ci设计三大方面进行市场操作。

3、依据Ci各项手册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全面调整企业行为,创造一种全方位的Ci系统性环境。

通过对加多宝公司的Ci战略的一系列运用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对企业而言,Ci战略的运用是每个企业更应该学习的方面,Ci战略过程环环相扣,在互补的同时也可能相互损害,合理且独特的塑造出Ci战略的mi、Bi、Vi是一项巨大的工程,Ci战略的合理运用能够得到远比他付出更多的收益,但是在Ci导入的过程中,由于并没有合理的运用Ci战略,导致很多的企业并没有因为起导入Ci战略后一飞冲天,从加多宝的发展来看,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合理的运用Ci战略,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老吉换装[J].中国名牌,2012,(8):18.

[2]夏无风.王老吉的红罐传奇[J].创意世界,2012,(6):78-79.

[3]瞿思思.企业导入Ci战略的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07,(6):57-59.

[4]李怀斌,李响.企业形象策划[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5]万春,万后芬,蔡嘉清.企业形象策划-Ci导入[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茶文化的调研报告篇4

茶是世界三大天然饮料之,具有药理和保健功能,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茶叶除含有纤维素、维生素、茶多酚、蛋白质等有机物外,还含有较丰富的微量元素,已有研究表明饮茶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茶叶是浙江省具有明显优势的大宗传统农业主导产业,在全省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和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浙江茶业发展大至可划分为4个时期,即恢复生产与面积快速扩张期、茶叶种类调整期、名优茶全面开发期、茶产业兴盛提升期。浙江茶业之所以能得到较好的发展,除了各级政府重视与政策配套健全外,众多部级茶叶机构均坐落杭州,一大批茶叶高级专家、资深学者集聚浙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其次是区域优势突出,产业基础扎实,优势产品突出,绿茶初精加工体系完整、技术先进,茶深加工、茶馆业、茶旅游等涉茶产业发展良好,也为茶叶生产发展起到了拉动作用:再次就是我国茶文化底蕴深厚。

无机元素中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元素分析是农产品、化妆品安全卫生最重要的监测项目之。此外,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受到普遍关注,尤其是有害元素的研究。

种元素的生理、毒理影响,以及生物可给性、环境行为和迁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形态,如不同的键合形式或氧化态。因此,仅依靠测定元素的总量已经不能充分反映出其对人体的危害,必须准确鉴别和测定食品中微量或者痕量元素的形态。对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形态进行研究,既可正确评价茶叶中有益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又为研究茶叶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及为预防过量摄入或补充摄入量制定相关卫生标准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研究方法和调查结果

茶叶质量是茶产业进步发展的标志之,也是茶产业进步发展的动力和目标。近年来,国家对茶叶产品质量进行了多次监督抽查,有力地稳住了茶叶产品质量,并逐步促进了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

1.茶叶中有毒有害元素的溶出特性

茶叶溶出液中各元素的含量与饮茶卫生学的评价直接相关,制定个尽可能符合多数人饮茶习惯的茶叶成分溶出方法十分必要。茶叶的溶出方法随研究目的不同而异,如茶叶中元素的化学形态研究用粉末样品,而卫生学研究则应该用叶片样品。茶叶粉末样品表面积大于叶片样品,其溶出率显然应高于叶片样品。茶叶中元素的溶出方法无标准依据,影响溶出率的因素有茶叶重量与沸水体积比例,溶出时问及溶出次数。结合多数地区的饮茶习惯,制订出的溶出法(称取茶叶5oog置400mL烧杯内,加鲜沸去离子水200mL,搅拌10min,放置20min后过滤,滤液为第1次溶出液。残留茶叶按上述溶出法制备第2、3次溶出液。取第1次溶出液50.0mL,第2、3次溶出液各100mL,分别置250mL凯氏烧瓶内,加浓硝酸3mL,浓缩至约20mL,用硝酸过氧酸湿消化法消化样品)作为试验的方法依据。同元素在不同茶叶中溶出率不尽相同,随茶叶品种与品质而异。第1次溶出率多为总溶出率的70%~90%:第3次溶出率降至1%-3%,可溶态元素已所剩无几。同茶叶中各元素问的溶出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铁的总溶出率在5%~15%之问,低于其他几种元素的溶出率。茶叶中各有机态金属以儿茶素及其所属黄酮类化合物的络合物形态存在,其溶出率与该络合物的溶解度有关。铁与茶丹宁中儿茶素形成不溶态化合物,这可能是造成铁溶出剥氐的因素。镍与锌的溶出率均高,特别是镍高达82%~95%。茶水中的镍以无机态镍为主,占茶水中总镍的96%~99%,这可能也是镍溶出率高的原因。

铅:虽然我国茶叶中铅含量状况不容乐观,但茶叶中铅含量与消费者在饮茶时摄入人体中的铅量是不能完全等同的。铅在泡茶时进入茶汤中的量究竟有多少,国内外有不少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石元值在检测结果中得到茶叶中铅的两次总浸出率(泡茶汤与二泡茶汤)都在30%以内,其范围在2.08%-27.67%之问,实际浸出量在0.08~98mg/kg之问,其浓度都在50“g/L,即茶汤中的铅浓度均未超过国家饮用水中铅含量的标准(50ug/L)。中国台湾的研究结果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的报告中认为茶叶中的铅几乎不能被溶入茶汤,而日本的研究机构认为有10,0%~427%被浸出。大多数报告认为铅能微量地被浸出在茶汤中,茶叶中每千克毫克级含量的铅,泡茶后茶汤中的含量仅为微克级。

铝:茶叶中存在些能与铝作用的物质,所以茶叶是典型的能在体内积累铝的为数不多的植物之,因此,对茶叶中铝的存在形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有人对茶叶水浸提液中铝的存在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叶水浸提液中铝主要以草酸与铝的配合物形式存在。

茶水中未检出微量元素Co以及有害元素Bi、Cd、Hg(茶叶中Co、Bi、Cd、pb,Hg、Co、Bi、cd、pb、Hg元素含量均低于GB27622005国家卫生标准或未出)。

除此以外,茶叶浸出物中有可能会有其他有害成分溶出,例如茶叶捕集金属离子铀钍银铬等已有报道,但对镉铅的捕集行为还未见报道。

2.形态分析

水溶液中痕量元素的形态有价态、络合态、非离子态、胶态等。微量元素的形态分析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形态影响植物的营养、毒理、生物学活性及生物利用率。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也是世界三大饮料之。

各元素的溶解率大小是Zn>mg>ni>mn>Cu>pb>Fe>Ca,茶叶中各元素的溶解率均以zn、mg较高,ca、Fe较低;各元素的颗粒吸附率大小均为:pb>ni>mn>Ca>Fe>mg>Cu>Zn。锌在茶叶体内以结合态(有机锌)累积,在制茶过程中,部分有机锌离解为无机锌。锌的形态分布与茶树品种制茶工艺等的关系以及两种形态在人体内的生物效应有待研究。

3.调研结论

(1)浙江地区茶叶中有毒、有害元素如铅、铬、铜、铁、锰、锌、镍、铝等均有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茶叶中重金属溶出量与茶叶品种、茶叶浸泡时问、冲泡次数、冲泡温度、冲泡方式等有关。条件不同重金属的溶出特性也有所变化。随浸泡时问的延长,茶叶中重金属的溶出量与时问呈对数关系的增量,延长浸泡时问有助于重金属的溶出,可溶性铅极易溶出,只有控制茶叶原料的铅污染才能有效减少茶汤中的铅含量:而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茶叶中多数重金属的溶出率与次数呈负指数关系。

茶文化的调研报告篇5

提到中国茶文化,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而茶饮类产品作为茶文化的现代分支,其生产企业逐渐在消费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茶产品种类以及相关的市面店铺越来越多,饮茶(新型茶饮产品)成为大众消费的主要潮流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针对茶饮企业的未来发展,结合新时代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对茶饮企业的市场进行深入地调查,再由此研究中国茶饮企业的营销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茶饮企业;市场调查;营销策略;研究

1中国茶饮企业与市场营销概述

市场营销,是指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场所,用合适的价格提供商品的一种手段,其范围内容所涉及面极广,绝非只是广告,也不是纯粹的为了市场调研,研究市场营销者往往在此混淆,故此笔者在此加以强调。通常情况下,市场营销分为三种:消费市场营销、工业品市场营销与服务市场营销。通过对消费品市场营销,即通过零售渠道直接销售给公众的特点定义,我们可以将中国茶饮企业定义为消费品市场营销的范围。对于中国茶饮企业的定义,许多研究者单调地、僵硬地以市面上的奶茶店、茶餐厅对之进行范围定义,这是不对的。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与实地考察,中国的茶饮业虽在注重于快餐消费的当代,以奶茶店、茶餐厅、茶楼为主,但是也不乏茶馆、室内茶空间等的存在。而且,更有许多综合类型的茶饮企业存在,这些企业划分了功能区,例如,在大型的茶文化商城内,划分商业区、饮食区、休息区等,这些都是现在大型茶饮企业存在的多功能化、多服务化现象。笔者在此着重强调茶饮企业的分类与市场类型,是因为只有深入研究中国茶饮企业在市场上的类型,才可比较出近十年来茶饮企业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才可得出切中肯綮的营销策略,这点尤为值得注意之处。故此,笔者的市场调研创见是,以大型企业的多功能化为启示,将会引领其他企业的营销方式转变趋向,针对此,营销策略的转变,当从以开发新产品或采取某种营销方式为主,趋向于综合策略为主。

2中国茶饮企业的营销策略研究

根据市场调查,迅速做出营销策略改变,是市场营销的重点。市场上的信息是迅息万变的,如何得到信息,筛选信息,并在真实可信的信息的基础上得出初步结论,是策略研究的第一步。针对市场信息进行策略研究,再由之定出产品的开发创新方向,决定试销、实销的地点,设计销售组合,这是任何企业进行实际运营的第二步。茶饮企业在消费品型营销范围内,其决定性因素便是其产品更新与服务跟进,故此,对之进行深入的营销策略研究,包括具体的茶饮企业市场调查研究、茶饮企业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茶饮企业渠道营销策略研究意义重大。笔者在下文中,将对之进行深入探索,以供参考。

2.1中国茶饮企业市场调查研究

在市场调查领域,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与市场营销的目标相结合。原因在于,市场营销的目标往往便是企业的商业目标,即产品的市场份额,得到了详细的市场份额信息,进而定出详细的调查步骤,才能完满地完成市场调查活动。

一,调查目标。以中国茶饮企业为例,调查目标当定为茶饮在中国消费市场上的比例,由此可见中国茶饮业有多少市场份额。在既定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再订小目标,便是具体的营销目标,例如某种品牌的具体生产量,以实例举明,如格兰仕微波炉的营销方式,就是在既定45%的市场份额目标上,通过一系列降价措施所完成。故此,中国茶饮业在进行具体市场调查方面,不妨向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企业学习其经验。

二,详细步骤。在总体的、抽象的大目标的基础上,将之分为详细的具象的小型目标逐个解决,可以提高茶饮企业的销售效率。而且,此种小型目标策略的重要性还在于,市场是变化无端的,单纯的制定单一计划,往往跟不上市场情况的变化,而小目标却可以自主修改,例如,一号奶茶产品在市场上不受欢迎,那么在一号奶茶产品的生产线上可以减少生产,避免产品积压,增加成本支出,这是其一;又如,既定的实销地点因为政策因素会导致销售成本大幅增加,那么针对此种情况实行早已备好的B方案,可以很快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制定详细步骤的优点。

三,具体调查方法。市场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情况可以分为普查和抽查。普查耗费的人工和成本较大,只有大型企业特别是高新科技行业采用,抽查则比较适宜于茶饮类企业的市场调查。应注意抽查的人群和所用的方法。在茶饮企业方面,人群的设定,主要以青少年为主,在青少年中又以女性顾客为主,因为根据已有的二手信息,女生对茶产品情有独钟,所以人群选择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而采取的抽查方法,则可以是内部抽查,或是外部抽查。外部抽查存在成本支出大,抽查对象有时不配合的弊端,而内部抽查,又往往不能客观地看待产品,故此,如何在两者间选择契合点,是所有茶饮企业应该因时因地做出适应的事,笔者在此不能盖棺定论。综上所述,调查目标、具体步骤、具体调查方法,是茶饮企业展开市场调查所需研究和注意的三个方面。

2.2中国茶饮企业的产品营销策略

无论研究何种企业的营销策略,首先都要从其产品着手,而结合茶饮企业对于产品的依赖度,研究其产品的营销的策略。其实产品的营销策略,不外乎分为产品的制作,产品的定价,以及产品的销售三个主要方面。下面,笔者将围绕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其一,产品的制作。产品的定义极广,既可以是成型的商品,亦可以是不成型的服务,但是严格来说,服务亦可以定义为商品。在论述茶饮市场时,笔者注意到,商品市场是无时无刻在产生变化的,就像流水般不会滞留。故此企业产品的制作,亦应不断创新,以此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在制作新产品的过程中,市场调研的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简直是中流砥柱。笔者认为,新产品的制作:1.要符合科技的未来潮流;2.要符合消费者的现时心理,过时、过于新异的产品,大部分消费者都不会有好感;3.要考虑销售量与成本的关系。而这三个重要信息,都要从市场调查中得到,故此前文中论述市场调研的重要性,从此处可以发现,亦可相互佐证。其二,产品的定价。价格战几乎成了现代企业必打的一战。但是据笔者分析,价格战的打法,则根据不同企业有不同体现。在大型高新科技企业上,体现为高定价,缓降价,稳低价;而在茶饮企业上,笔者认为亦应高定价,缓降价,但是不要稳低价。首先,茶饮产品,例如红茶类饮料,其内部价格弹性的变化小,通俗来讲,其价格幅度变动的大小都不会对消费人群造成太大影响,这点与手机企业是不一样的。故此,茶饮企业的定价,可以偏高。其三,产品的销售。此处的产品销售不等同于市场营销,只能说包含于市场营销之中。茶产品初期的销售,以试点营销为主,例如宗庆后在测试哇哈哈奶茶时,便选择只出一条生产线,试点定点并且是免费提供来促销其产品。

2.3中国茶饮企业的渠道营销策略

前面从理论层面,深入研究了市场营销的各个方面,即茶饮产品的市场,市场调查方法,以及具体产品制作与促销策略,在此,笔者将以实际方法论述茶饮企业实行市场营销的渠道。第一,产业促销。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因为茶饮企业所卖的茶类产品,不管是奶茶等新型产品,还是绿茶、红茶等古已有之的产品,都包含了一定的茶文化在内,因此在产品现场,一定要结合茶产品的文化内涵。而在之前,也可以采取饥饿营销策略。第二,消费者促销。此处重在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与服务方式。在茶饮企业中,生产茶产品,所考虑的不仅仅在于茶产品,而更应注重于茶产品的售后服务等。甚至,相较于茶产品本身的促销,研究如何使茶产品门店为消费者所接受,更显得实际与合理。第三,贸易促销。茶饮企业作为生产企业,除非极大型的茶饮企业,不然其生产端与销售端是要区分开来的。那么,研究如何同零售商和批发商连线,并说服他们销售茶类产品就是贸易促销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在此阶段,亦要强调茶饮产品的文化性,则茶文化的内涵,如此更可使零售商和批发商发现茶饮产品的内在市场潜能。

3结束语

茶产品中包含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涵,因此,在当代对之进行创新性的加工发展,使之重受大众喜欢,成为日常饮料中的主要潮流,既是商业行为,亦是文化传播行为。中国茶饮企业作为肩负传播茶文化与打造中国茶文化品牌的企业,任重而道远。在新时代的全球性经济竞争下,中国茶饮企业唯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才能屹立于全球茶饮企业中而不败。

参考文献:

[1]王慧.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消费导刊,2010(2):89+91.

[2]吴佩耘.后wto时代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3):8.

[3]李雪岩.中国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的营销策略探索[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5):18-23.

[4]汪五一.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32-35+150.

[5]彭雷清.谷一茶饮市场调查报告[J].销售与市场,1995(8):44-46.

[6]毛国勇,洪长青.全球经济紧缩形势下出口型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09(15):54-56.

[7]张大义.论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J].改革与开放,2009(11):107-108.

[8]王骢.我国茶饮料企业市场营销策略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2013(8):28-29.

茶文化的调研报告篇6

二人很少或较少运动,嗜喝可乐,拿可乐当开水。比如这位大四男生,午饭后喝一瓶,晚饭后喝一瓶。口渴了几乎不喝白开水,全靠喝可乐解渴。医生怀疑,这几个年轻人提早骨质疏松,与他们较少运动及嗜喝可乐、咖啡这类刺激性饮料有关。

嗜喝可乐会导致骨质疏松的观点,最早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理统计学副教授格瑞丝·威沙克。2001年,威沙克教授调查了当地460名10多岁女孩子消费饮料的习惯与骨折之间的关系,并把研究成果刊登在2001年6月份的《少儿科与青少年医学》杂志上。

非但如此,《中国居民膳食调查报告》一书指出,多饮可乐会影响人的性情、产生不好的情绪,如妒嫉、沮丧、愤怒、躁动等。而前段时间,一位新西兰女性猝死的微博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微博称,女子生前酷爱喝可乐,最多的时候一天饮用量可达七升,因此推测女子死亡原因与大量饮用可乐有关,是患低钾血症而死亡。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是全球著名的软饮料品牌,在全国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销售,因为口感甜爽和酷劲十足,更赢得年轻人的喜爱。因为风靡全球,消费者庞大,更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文化。青年作家许知远曾撰文这样阐述“可口可乐主义”:“世俗的生活由信仰、政治、经济和性构成。20世纪曾有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全球最流行的三个词是‘上帝’、‘她’和‘可口可乐’——‘上帝’代表了信仰,‘她’代表了性,‘可口可乐’代表了剩下的全部。这就是‘可口可乐主义’。”

不管喝什么,健康始终是人们最关注的。而可乐,本质上是一种碳酸饮料,这就成为健康生活的忌讳,让人们不得不在喝可乐之时采取谨慎态度,同时考虑其他健康安全的饮料。同样是三大饮料之一的咖啡,在全球拥有15亿人的消费群体。在美国,饮用咖啡者占总人口比例高达55.2%,很多美国人一直把喝咖啡当成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在一些国家中,尤其是青年人把咖啡当成一种时髦饮料。如今在中国不少城市,星巴克更是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咖啡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美味可口,但也是有利有弊。三大饮料中的茶,因为健康绿色,越来越深入人心。

我们希望得到一份什么样的饮料?有人总结为“四化”:多样化,简便化,保健化,实用化;“三低”: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二高”:高蛋白,高纤维;“一无”:没有因为人工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残留农药和化学肥料中有害物质及其他污染物质)过多而造成的污染。显然,茶叶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种天然饮料之一,它不含钠盐、脂肪,本身不含任何热量物质。因此,喝茶与当代人所追求的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吻合。同时,茶叶以其漂亮的汤色、自然的香气和醇美的口感,给人以身体和精神上的愉悦。几千年的茶文化,更可让喝茶成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

茶文化的调研报告篇7

关键词:太平猴魁;核心;价格;产量

abstract:inthispaper,Basedon-the-spotinvestigationdataofmountHuangshanDistrictRural,usingface-to-faceinterviewmethodand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theobserved"taipingHoukuitea"teaalargeopennewphenomenoninthecontextofmountHuangshanDistrict,the"taipingHoukuitea"productionstatus.Basedontheresultsofthesurvey,a"resourcecurse"newperspectiveisputforward,whichisaresourceandmorefamous,thehigherthescarcity,oftenontheresourceisthe"Curse"ratherthan"blessing",itwillinducepeopletobedrivenbyshort-termhigheconomicbenefits,excessiveexploitationofresources,damagetotheecologicalenvironment,reduceourlong-termenvironmentalbenefits,isnotconduciveto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esources.

Keywords:taipingHoukuitea;core;price;yield

中图分类号:D41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太平猴魁”简介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区(旧称“太平县”)新明、龙门、三口一带,其核心产区位于新明乡三合村的猴坑、猴岗和颜家,特别以具有高山茶园优势的猴坑村采制出来的猴魁尖茶品质最优,这主要因为猴坑的土是红土,而整个黄山也就只有猴坑有这种土。猴坑的茶园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皆分布在三四百米以上的中低山,并且地势多是坐南面向北方,山脊山坡处大多半阴半阳,土质多黑沙壤土,土层比一般的更为深厚,富含有机质[齐鲁.太平猴魁:色香味形俱佳的国礼茶.茶。健康天地,2011(01)]。再加上它特有的低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云海笼罩,肥沃的土质,产出的茶叶固然别具一格,价格更是不菲。太平猴魁在绿茶中可谓是独占鳌头,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富含氨基酸、咖啡碱和儿茶素等化学成分,且基于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含污成分较少,靠着自有的色香味独特优势进入市场,备受青睐,价格在近些年市场上也是直线陡增。[黄山顶上茶.关于太平猴魁发展的几点思考.徽州社会科学,2009(3)]太平猴魁制作工艺于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孙吕平.黄山区茶业提质增效.黄山日报.2011.07.12(01)]。全区现有猴魁茶园2297公顷,产量达到672吨,产值已逾2亿元,目前市场均价为324元/斤[秦大东.浅谈太平猴魁.茶业通报.2011.33(4):150-152],而猴坑等核心产区的特等猴魁价格更是高达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每年产量维持在一万多吨。

根据太平猴魁的发展历史,鉴于生态条件的不同,历史价值的差异,以及产出茶叶的品质等条件,猴魁在1986年被分成了以下五等:极品,精品,上品.,中品,正品.

猴魁的核心生产区(以猴坑为代表)生产出的是极品猴魁,而非核心生产区生产的依品质高低被分为精品、上品、中品、正品。极品猴魁主要作为礼茶和办公用茶,不经过零售市场销售,而非核心地区生产的茶叶经过中小茶企流向市场,更具有购买者驱动型的生产性质,价格由市场决定[张诗雨.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创新的价值链分析.当代经济,2009(10)]。两种情况,市场条件不一样,前者政府有管制,后者缺乏管制,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二)“太平猴魁”价格走势

上一节对“太平猴魁”做了一下简单背景介绍,了解到“猴魁”是非常珍贵的名茶,对生态环境有极为苛刻的要求,且它含污少,营养价值高等特性,使得稀缺性较高的该种资源,市场价格逐年上涨,如下图所示:

图表1猴魁历年价格走势[方积慧;方平汉.太平猴魁的市场走向记析.茶叶通报,2009(04)]

该图表明,猴魁的销售价格长时间段内呈指数增长的趋势,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增长的较为平缓,进入21世纪后,随着市场条件的成熟,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茶叶的价值慢慢被发掘,售价更是飞速增长,从2000年几百涨至现在的几千,极品猴魁更是达到了上万元的天价。

(三)黄山区茶叶生产情况

黄山区是黄山市的主产茶区,主要出产绿茶,“黄山毛峰”和“太平猴魁”均享有盛誉,且茶叶产值给当地的经济增长带来相当的促进作用[许乃新.做大做强徽茶产业――安徽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安徽农学通报,2009(4)],图表十二显示了黄山区历年茶叶产量的变化趋势,如下:

图表2黄山区茶叶生产情况[《黄山市黄山区统计年鉴》(2004~2009)]

图表表明,1995年以前茶叶产量整体呈现平稳状态,1995至2000年骤然下降,2000年以后产量稳中有增。且根据黄山区的统计年鉴得知,黄山区作为黄山市排名前几的产茶大区,是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成为了当地的经济支柱,其历年的茶叶产值情况如下图:

图表3黄山区茶叶产值情况

由图十三可知,黄山区的茶叶产值在2002年以来一直呈线性增长趋势,从2002年的2464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9216万元,且年增长率较为稳定,说明当地将茶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行业进行扶植,茶农也因此脱贫致富。如此好的经济效益极可能产生寻租行为,诱使更多的人从事这个领域,加大茶园开发量,如此下去,从长远来看,若未很好规划,势必会影响茶业的可持续发展。接下来看下黄山区茶园面积的变化情况,是否符合这一猜测,如下图所示:

图表4黄山区茶园面积情况

由图所示,黄山区茶园面积在2004年有略微下降的走势,但之后以一定的增长速度逐年增加,且上升的越来越快,可见,新茶园的开发确实有明显扩大的局势,这是否是由于茶农为短期经济效益所驱动而进行的开垦新茶园所致还有待探索,在调研过程中,针对动机与农户进行沟通,纷纷表示茶叶市场比较看好,产生的效益也较高,于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都流向茶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便会承包更多茶园或开垦新茶园,并且政府也支持这一行为,甚至有些地方有开垦补贴。所以若没有很好的政府管制与约束,势必会使这一局面失控,不利于茶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在黄山区的实地调研过程中,深入农户,获得一手信息,接触了“猴魁”的原产地猴坑,看到所谓的“仙崖产绿金”,鉴于它如此高的市场价格,引发对当地茶园是否会因茶农受短期经济利益驱动而过度开发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思索,同时引出“资源诅咒”[张景华.经济增长中的自然资源效应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8]新视野的探讨,论证太平猴魁是否存在这一现象。通过搜集大量的文献和数据,并对黄山猴魁实地调研的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印证了这一构想,分析非核心产区农户大量开发新茶园的行为,并说明了在缺乏政府管制的情况下,大量开发新茶园会造成远期环境效益受损,不利于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吴之歌.浅谈生态茶园建设的技术措施.福建农业,2008(10)]。因而,要帮助猴魁走出这个怪圈,避开“富饶的贫穷”这一命运,同时也是对我们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负责,结合当地情况,应加强政府管制[顾家雯.发展特色农业做强做大茶产业..茶叶通报,2009(02)],制定惩罚措施,完善茶叶市场体系,借助“市场”这双无形的手对猴魁茶叶经营规模进行调控,提高生产技术[卢德南.谈名优茶生产茶园的管理配套技术.蚕桑茶叶通讯.1999(1)],注重人力素质培养,加强茶园管理[叶良金.太平猴魁茶园的肥培管理.安徽农学通报,2009(16)]和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齐鲁.太平猴魁:色香味形俱佳的国礼茶.茶。健康天地,2011(01)

[2]黄山顶上茶.关于太平猴魁发展的几点思考.徽州社会科学,2009(3)

[3]孙吕平.黄山区茶业提质增效.黄山日报.2011.07.12(01)

[4]秦大东.浅谈太平猴魁.茶业通报.2011.33(4):150-152

[5]方积慧,方平汉.太平猴魁的市场走向记析.茶业通报.2009.31(4):182-183

[6]张诗雨.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创新的价值链分析.当代经济,2009(10)

[7]方积慧;方平汉.太平猴魁的市场走向记析.茶叶通报,2009(04)

[8]许乃新.做大做强徽茶产业――安徽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安徽农学通报,2009(4)

[9]《黄山市黄山区统计年鉴》(2004~2009)

[10]张景华.经济增长中的自然资源效应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8

[11]吴之歌.浅谈生态茶园建设的技术措施.福建农业,2008(10)

[12]顾家雯.发展特色农业做强做大茶产业..茶叶通报,2009(02)

茶文化的调研报告篇8

【关键词】六堡茶;降脂;大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75-02

近年来,茶叶的降脂减肥功能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绿茶、乌龙茶及其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茶黄素等都有一定的降脂减肥功能[1-2]。六堡茶属于黑茶类,成人服用量是一次6g,一天1次。本文就六堡茶的降脂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1材料

1.1动物wistar大鼠,雄性,体重150±50g,购自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生产许可证:SCXK桂2009-0002。

1.2受试物与试剂六堡茶水提物由研究者自行提取,为棕黄色液体,浓度1.87g生茶/ml,置阴凉干燥处存放。试验时以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使用。血清生化指标,由长春汇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胆固醇,分析纯级,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出品,批号F20071129。胆盐,化学纯级,广州化学试剂公司出品,批号20091206。

1.3动物饲料基础饲料:含玉米粉、鱼粉、骨粉、麸糠、豆柏、鱼肝油、复合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高脂饲料配方:基础饲料78.8%、猪油10%、蛋黄粉10%、胆固醇1%、胆盐0.2%。

2方法和结果

2.1模型的制备取体重150±50g雄性大鼠50只,分为正常组(10只)和高脂血症模型组(40只),正常组予基础饲料饲养,模型组予高脂饲料。投喂高脂饲料2周,禁食16小时后称体重,取血测定tG、tC、HDL-C。确定高血脂症大鼠模型成立后,模型组大鼠于次日用于后续试验,正常组大鼠继续基础饲料喂养。结果显示:投喂高脂饲料12周,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2分组给药及观察指标取高血脂症模型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六堡茶高、中、低剂量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各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六堡茶高、中、低剂量试验组每天按10ml/kg灌胃量,剂量分别为10.5、5.25、2.63g生茶/kg。模型组同法灌胃蒸馏水,连续50日。末次灌胃后禁食16小时,称体重,取血测定tG、tC、HDL-C水平。试验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3检测结果

2.3.1六堡茶对高脂血症大鼠体重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六堡茶高、中剂量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六堡茶能有效减轻脂代谢紊乱大鼠体重,见表2。

2.3.2六堡茶对高脂血症大鼠tG、tC、HDL-C水平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六堡茶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G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六堡茶能辅助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酯,见表3。

3讨论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且可调控的危险因素之一[3]。建立合理、有效的高脂血症模型,是研究血栓类疾病的重要基础。大鼠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脂质代谢、高脂血症过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型动物,其具有价格相对较低、生产周期较短、易于饲养管理、抵抗力强、实验取材可满足大量指标的检测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高脂血症研究的模型动物[4]。六堡茶是我国南方各地人民常饮用的天然保健饮料,本研究结果表明,六堡茶能有效减轻高脂血症大鼠体重,辅助降低大鼠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具有一定辅助降脂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毅男,李想,韩立坤,等.乌龙茶减肥作用机制的研究[J].营养学报,2001,23(4):342-345.

[2]易娟,邓慧君,曹进.绿茶和红茶多酚对大鼠脂肪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比较研究[J].营养学报,2007,29(6):582-586.

茶文化的调研报告篇9

2.茶叶通讯湖南省茶叶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在宁乡召开宁静

3.氨基酸叶面肥喷施茶树的效果谭济才,肖文军

4.液体茶饮料加工化学研究进展黄建安,黄意欢,王坤波

5.东江库区茶叶产销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胡安邦,黄岳男,何旌国

6.茉莉花胚胎学研究Ⅱ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曾贞,董利娟,杨阳,常硕其,郑红发,刘谋益

7.茶树基因组Dna提取纯化技术研究罗军武,沈程文,施兆鹏,刘永胜,龚志华,黄意欢

8.蒙山古茶树的性状与其茶叶品质王守生,成明昊,梁国鲁,李晓林

9.两类绿茶及其超微茶粉主要生化成分的研究黄亚辉,陈晓阳,郑红发,曾贞

10.茶树钾素营养研究现状及展望雷琼

11.农博会前夕话湘茶--我省举行"畅谈科学饮茶"活动宁静

12.汝城白毛茶研究进展黎星辉,施兆鹏

13.浅谈茶叶生产标准化谭正初,李赛君

14.贵州五棱苦丁茶生物学特性调查王家伦,梁远发,胡华健,卢天国

15.谈"天牌名茶"市场开发包小村

16.对永顺县茶叶优质化生产的探讨邬祥化,陈桂兰

17.大力推广名优绿茶机制促进我省茶业持续发展杨拥军

18.茶与岁的别称曾庆辉

1.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测定及其在Gabaron茶加工中的变化黄亚辉,郑红发,刘霞林,王旭,HUanGYa-hui,ZHenGHong-fa,LiUXia-lin,wanGXu

2.添加硫酸铝对茶园土壤部分化学性质的影响夏文娟,张丽霞,向勤锃,黄晓琴,Xiawen-juan,ZHanGLi-xia,XianGQin-zeng,HUanGXiao-qin

3.我省茶园土壤含锌水平及茶树锌营养张亚莲,常硕其,李健权,ZHanGYa-lian,CHanGShuo-qi,LiJian-quan

4.夜游宫茶女笑谈心话

5.隆回县天然富硒茶开发前景初探茶叶通讯谭伟中,王志勇,马纯英,刘建华,tanwei-zhong,wanGZhi-yong,maChun-ying,LiUJian-hua

6.窨制茉莉花茶与添加香精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差异性分析蒋顾伟,廖明宏,李拥军,JianGGu-wei,Liaoming-hong,LiYong-jun

7.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茶树上的应用晏嫦妤,罗军武,YanChang-yu,LUoJun-wu

8.湖南省2005年春茶生产总结肖菊香,XiaoJu-xiang

9.RH植物液肥在闽北茶区的试验初报谢文林,Xiewen-lin

10.抓好采制质量管理提高茶叶经济效益陈中泽,CHenZhong-ze

11.依靠科技示范振兴传统产业--东山峰良种茶示范基地情况简介石门县茶叶产业协会

12.关于提高我省绿茶品质的技术途径刘湘鸣,LiuXiang-ming

13.浅析中国保健茶的现状与发展阳秋华,武兰,谭国荣,YanGQiu-hua,wULan,tanGuo-rong

14.壮大湘茶品牌再造湘茶辉煌文国华,张运北,wenGuo-hua,ZHanGYun-bei

15.茶文化是茶产业的灵魂李赛君,包小村,晏资元,LiSai-jun,BaoXiao-cun,YanZi-yuan

16.茶叶工作坎坷路风雨兼程五十年谌介国

17.唐代饮茶风尚唐黎标

18.湘茶之韵文建虎

1.地方珍稀茶树良种——黄金茶的利用现状与前景张湘生,ZHanGXiang-Sheng

2.茶叶通讯七绝二首李戎

3.夏季茶园虫病草无公害防治技术张觉晚,ZHanGJue-wan

4.茶小绿叶蝉生物防治研究进展黄安平,周清琼,贺益娥,HUanGan-ping,ZHoUQing-qiong,HeYi-e

5.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概述刘韶光,蒋顾伟,罗国武,LiUShao-guang,JianGGu-wei,LUoGuo-wu

6.含水量和加工压力对紧压茶成型及品质的影响汤兴初,辛继红,尚本清,张喻,张岚,tanGXing-chu,XinJi-hong,SHanGBen-qing,ZHanGYu,ZHanGLan

7.绿茶中脂溶性色素研究进展徐步城,朱旗,黄静,XUBu-cheng,ZHUQi,HUanGJing

8.茶多糖生物活性及提取纯化的研究进展傅海平,黄怀生,胡孟阳,李志刚,FUHai-ping,HUanGHuai-sheng,HUmeng-yang,LiZhi-gang

9.益阳竹峰有机茶产业化开发报告欧阳规香,郭则之,严志芳,oUYanGGui-xiang,GUoZe-zhi,YanZhi-fang

10.RH植物液肥在茶苗上的应用效果林敏灵,Linmin-ling

11.湖南茶叶出口"十五"回眸文国华,张运北,杨勇

12.长沙市茶叶市场质量监控机制的探讨周金沙,徐琳,杨丽峰,解忠义,廖佳,ZHoUJin-sha,XULin,YanGLi-feng,XieZhong-yi,LiaoJia

13.慎重选择品种突出产品特色薛德炳,熊才伟,XUeDe-bing,XionGCai-wei

14.江华茶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朱东安

15.浅议贵州茶业发展的对策张军,张朝阳

16.浙江省莲都区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王碧林,wanGBi-lin

17.湖南石门茶文化采风李娟,罗海辉,刘仲华,周建民

18.外国茶叶专家在安化李戎,廖奇伟,戴建团

19.论茶马互市对中国历代经济军事和科技的影响王融初

1.微波固样方法研究与应用茶叶通讯曾贞,罗军武,杨阳,王旭,ZenGZhen,LUoJun-wu,YanGYang,wanGXu

2.茶史文化4则

3.辣蓼粗提物对茶尺蠖的生物活性陈建芝,谭济才,李先文,曾维爱,杨景麟,CHenJian-zhi,tanJi-cai,LiXian-wen,ZenGwei-ai,YanGJing-lin

4.坡地茶园免耕对水土保持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熊力夫,赵应中,龚健,龙建琪,刘益群,张德兵,付红,XionGLi-fu,ZHaoYing-zhong,GonGJian,LonGJian-qi,LiUYi-qun,ZHanGDe-bing,FUHong

5.保护茶园蜘蛛控制叶蝉为害张觉晚,王沅江,ZHanGJue-wan,wanGYuan-jiang

6.良种茶苗圃剪穗扦插高效低耗技术总结彭铁柱,吴夏明,唐畅,付月明,郑荣光

7.高eGCG茶的研究与开发郑红发,黄亚辉,ZHenGHong-fa,HUanGYa-hui

8.永顺县名优茶发展的对策谢昌勇,彭庆华,XieChang-yong,penGQing-hua

9.高香绿茶工艺的研究王灵均,匡新,wanGLing-jan,KUanGXin

10.安化茶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蒋少剑,王铁稳,陶新安,吴永庭,唐永华,王晋勇,刘雄

11.打造日照绿茶品牌建设北方第一绿茶生产基地辛崇恒,XinChong-heng

12.五峰310茶树新品种选育初报覃士才,QinShi-cai

13.浯峰贡茶发展的经验与永州茶叶产业的思考唐三定,tanGSan-ding

14.关于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刘清华,LiUQing-hua

15.浅谈机制名优毛尖绿茶的加工陈江涛,CHenJiang-tao

16.论运用湘茶文化推动湘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策略萧力争,刘仲华,施兆鹏

17.茯茶生产科技发展与西北民族情缘王融初,彭雄根hHttp://

1.大鸢尺蠖生物学特性及无公害防治张觉晚,ZHanGJue-wan

2.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测定黑茶脂溶性色素宋鲁彬,黄建安,刘仲华,黄浩,龚雨顺,SonGLu-bin,HUanGJian-an,LiUZhong-hua,HUanGHao,GonGYu-shun

3.我国部分绿名茶内含成分与感官特征分析施玲,SHiLing

4.桃源县茶叶优势区域在创新中发展程泽新,向新球,刘建艳,郭庆芳,刘学进,CHenZe-xin,XianGXin-qiu,LiUJian-yan,GUoQing-fang,LiUXue-jin

5.湖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内部条件分析王桂雪,肖润林,胡明勇,黎星辉,wanGGui-xue,XiaoRun-lin,HUming-yong,LiXing-hui

6.茶叶通讯信息动态

7.百里茶廊茶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宋伟奇,吕志恒,黄其茂

8.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飚升湖南茶叶出口企业如何应对文秋林,wenQiu-lin

9.千两茶记陈晓阳

10.双峰县无公害茶园发展的技术措施康冬前,唐咸瑞,KanGDong-qian,tanGXian-rui

11.临安市茶叶炒干机械的发展史(一)过婉珍,童一飞,郭忠才

12.探讨提高机制名优茶品质的对策张文仲,ZHanGwen-zhong

13.三军汇聚湄潭凸显茶文化亮点张其生,王英

14.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快石门茶业发展龚仕斌,袁华

15.振兴桃江茶业的思考高大可,卢夏英,何世安,丁艳云,熊艳辉,GaoDa-ke,LUXia-ying,HeShi-an,DinGYan-yun,XionGYan-hui

16.日照茶区茶小绿叶蝉的发生与防治邱忠莲,袁洪刚,薛花余

17.桃江县大栗港镇茶场持续发展浅析赵应中,邓有余

18.茶树黑刺粉虱发生规律与防治罗学平,宋智谟

19.听茶谜观茶俗龚永新,GonGYong-xin

20.茶联三幅陈奇志

1.茶多酚对淡水鱼肉保鲜作用的研究廖丹,朱旗,刘焱,宁静,LiaoDan,ZHUQi,LiUYan,ninGJin

2.茶树种质资源薮北种利用与玉绿、玉笋品种创新王旭,董丽娟,杨阳,光,刘振,宁静,wanGXu,DonGLi-juan,YanGYang,ZHanGShu-guang,LiUZhen,ninGJing

3.适制绿茶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周治刚,郝翻,严志慧,银霞,周李华,罗军武,ZHoUZhi-gang,HaoFan,YanZhi-hui,YinXia,ZHoULi-hua,LUoJun-wu

4.贺首届中国黑茶文化节在益阳召开黄千麒

5."茶韵"辨析黄仲先,蒋洵,李赛君,HUanGZhong-xian,JianGXun,LiSai-jun

6."想不到"高能活性生物微肥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周国兰,刘晓霞,何萍,郑文莉,赵华富

7.关于茶文化符号"茶祖神农"的符号思考何志丹,萧力争,李朵姣,潘宇,HeZhi-dan,XiaoLi-zheng,LiDuo-jiao,panYu

8.相互促进提升茶叶品质——消费者、生产者、经销者对茶叶品质的促进作用高海燕

9.有机茶园生草栽培的好草种——白三叶草吴洵

10.纱网遮阳茶树叶蝉为害调查张觉晚,ZHanGJue-wan

11.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资源与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刘振,赵洋,杨阳,LiUZhen,ZHaoYang,YanGYang

12.信息动态

13.唐宋时期的衡山茶业探析茶叶通讯蔡定益,CaiDing-yi

14.茶叶消费行为分析陈东灵,CHenDong-ling

15."猴王牌"花茶成功之道剖析冯锦苏,彭继光,FenGJin-su,penGJi-guang

16.生物技术在茶树育种上的应用黄静,徐永恒,杨阳,HUanGJing,XUYong-heng,YanGYang

17.茶企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刘嵩,LiUSong

茶文化的调研报告篇10

人民日报:我国茶叶是安全的(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关注茶叶农药残留(上))。

近日,某环保组织茶叶农药调查报告,质疑国内9大品牌茶叶企业的产品含农药残留,引发公众“还能不能喝茶”的争议。

我国茶叶农药残留是否过高?相关标准是否科学?茶叶质量安全吗?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专家、茶企及政府相关部门。

疑问一:农药残留符合标准吗?

【回应】农残不等于农药超标,大部分符合我国标准和日本标准

该报告称,送检的国内九大品牌茶叶企业的18种茶叶样本全部含有农药残留,少的含有3种农残,多的有17种,总共检出的农药有29种,不少样本检测出违禁农药残留。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陈宗懋表示,“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不同的概念,检测出农残不等于就有危害。“就像去医院体检,通过对照标准值,才能知道指标是否正常。”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刘新认为,从报告检测结果看,有三类情况:一是我国国家标准有专门针对茶叶农药残留限量规定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有一项超出行业标准)。二是我国无标准、其他产茶国有规定的,比如检出的29种农药中有21种在日本有茶叶限量标准,此次检测结果也都符合这21项标准。三是我国和其他产茶国均未制定限量标准的,参照该农药在其他食用农产品中的限量标准,结果也符合相关要求。

据介绍,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后,卫生部、农业部共同了315项限量标准,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总数达到了2319项。针对普通茶叶的农药残留,我国共了四个国家标准(GB2763-2005、GB25193-2010、GB26130-2010、GB28260-2011)和三个行业标准(nY660-2003、nY661-2003、nY1500-2007),共制定了27项限量标准。

为了核实相关说法,记者同时查阅了中国、日本和欧盟关于农药在茶叶上残留限量的标准,发现此次报告中检出的29种农药残留,共有21种符合日本标准,13种符合欧盟标准;10种农药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种不符合中国行业标准,其余18项无相关标准。

疑问二:我国标准科学吗?

【回应】标准经过综合测算,遵循国际食品法典原则,与其他茶叶出口国类似。

据陈宗懋院士介绍,我国茶叶标准的制定,依据科学的实验数据。由于用在茶叶上的一些农药也会使用在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上,因此国家在制定相关标准时要综合测算。

首先将农药作用在不同的植物上,在南北方等至少3~4个地区进行动态跟踪观察2~3年(分析不同的阳光、雨水、土壤等情况),观察其分解的不同产物。对于实验取得的数据,一般取其极端最大值再进行风险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考虑中国人的食谱,根据不同食品摄入比重进行综合测算,保证农药残余物总体摄入量不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的安全标准上限。在评估时,对于茶叶的每日摄入量采用了世界范围的最大值,也就是每日13g(英国和科威特的平均使用量),而中国人的茶叶平均使用量为每日4g~5g。

陈宗懋表示,从世界范围看,茶叶的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是买方市场。在标准问题上,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会有利益的博弈。欧盟茶叶主要靠进口,倾向于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中国、印度、印尼、斯里兰卡、越南以及一些非洲国家是主要茶叶出口国,中国的茶叶农残标准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相类似,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采用同样的原则。

据介绍,我国是全世界主要产茶国中农残标准较多的国家之一,如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中涉及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有15项,我国已制定27项标准,而印度只有5项标准。

专家表示,我国的一些农药残留标准严于其他国家,如:硫丹,我国标准是20mg/kg,日本和欧盟是30mg/kg。

为何各国农药残留标准存在差异?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研究员简秋说,一是农药的使用剂量与该国所处的气候带和病虫害发生的规律有关;二是每个国家的膳食结构不一样,从膳食中获取的量不同。

疑问三:为何会有违禁农残?

【回应】残留量极低,符合标准规定;可能为土壤等环境中的残留所致

该检测报告提出,有12个样本中含有国家明令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农药,如灭多威、硫丹等。

记者查阅相关文件发现,2011年,我国1586号公告,撤销了硫丹、灭多威在茶树上的登记,但允许在其他作物上使用。之前,我国199号公告,规定在茶树上不得使用氰戊菊酯。

茶叶中为何出现违禁农药残留?陈宗懋表示,从报告显示的残留量来看,应该不是直接喷施所产生。“有的禁用农药过去允许在茶叶上使用,在土壤等环境中还可能存在,构成微量的残留。”

福建省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铁观音生产基地。该县茶业总公司工作人员陈加勇表示,对国家目前已明令禁用的高毒、高残农药,安溪县早已规定禁用。但实际上,“原来蓄积在土壤、茶树中的农药仍可保留4年~30年才能消失;而且,一些农药虽然在茶叶上是禁用的,但在周边农田、果园等使用,随茶园用水和空气飘移而附着在茶叶上,给茶树带来污染。”

疑问四:茶叶还敢喝吗?

【回应】农药大多不溶于水,合格茶叶泡水饮用安全;尽量不喝第一道茶汤

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副所长、植保专家吴光远告诉记者:“大部分农药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检测所用的是有机化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检测出其农药残留量。但用水泡茶时,其农残分解出来的量只是有机化学检测量的10%~20%。所以在理论上,农残标准合格的茶叶泡出的茶水是安全的。”

刘新表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g,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即使茶叶中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农药含量极低,通过饮茶摄人的农药也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产生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