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十篇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十篇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0:15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篇1

语言发育迟缓

表现特点

儿童语言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水平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语言表达障碍,已过了说话年龄仍不会说话或到了2岁只会讲单字,4~5岁还不能用句子表达;二是口语理解障碍,1岁半~2岁仍对口语理解困难,不能遵从指令;三是交流障碍,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包括接受他人的信息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起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有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语言环境的脱离及特定的特异等。

病因筛查

首先要排除孩子是否有力障碍。语言的学习必须以听觉输入的信息作为模板,如果孩子听不到声音或听不清,都会影响语言的正常发育。故对于语言发育延迟的孩子要特别注意其听力反应能力,可在安静房间里在孩子的背后给予声音刺激,看孩子是否有反应。如没有反应或反应明显迟钝,应高度警惕听力障碍可能,需到医院进行专业的听力测试检查。

其次,需了解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语言是智力发育的外在表现,如果说智力发育是埋在土里的根,语言就是长在外面的苗,只有智力发育正常的孩子,语言发育才能得到保障。智力发育可以从观察孩子的模仿、手操作等方面了解,如1岁半的孩子应该会拇、食指对捏取物,会模仿戴帽穿鞋,如果各项反应都迟钝,建议到医院进行专项的智力评估检测。

再次,需关注孩子的社会互动交往能力,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如果存在明显沟通交流障碍,孩子语言发育往往会受影响。有些孩子我行我素,喊不应、叫不停,对玩具物品特别专注入迷,却对他人行为毫不关注,缺少与人的对视眼神交流。建议及时带这样的孩子到专科医院就诊,考虑孤独症谱系障碍可能。

另外,家庭的带养环境对孩子影响也很大,如长时间让孩子看电视,孩子缺乏与家长之间的语言互动沟通;或家里的带养人过多,对孩子过度呵护,孩子不需语言表达就能满足各种需求,语言发育也会受影响。

训练对策

1.提供语言环境:儿童学说话,要有一个适宜的语言环境,为此,要为语言落后儿童创造声音和语言的环境。成人应该常常说自己或宝宝正在做的或见到的事情(比如“香蕉”“吃香蕉”“门”“开门”“坐”“妈妈坐”等),多次重复后,同样情境下,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说,给机会让孩子说话。

2.听懂话:主要指能把实物和语音联系起来。成人在日常生活中反复教孩子指认他身边熟悉的人和物,如熟悉的人,吃的、玩的东西等,如提问“妈妈在哪?”开始可以帮助他用手指,然后就要求他自己指。对语言的理解是语言发育的起点,必须先能听懂话,才可能学说话,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3.对口型、模仿发音:开始时,由成人发音,鼓励孩子模仿,只教一些称谓发音,如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等,教时口型要做得夸张些,让孩子对口型时看得清楚。对口型、模仿发音的训练较枯燥,一般每次以5分钟为度,中间可以穿插模仿动物的叫声、汽车喇叭声等,以维持儿童的兴趣。

4.说话:儿童在听懂一些话后才学说话。能比较熟练指认事物后,就要鼓励孩子自己说。如果儿童能较好地指认卡片后,就可以一个图一个图地教他说出相应的名称,如指一物问“这是什么?”马上要儿童模仿,可以诱导他“这是―――”要他将物的名称表达出来,如能较好地说单个的单词后,再开始模仿说词组,然后是短句,循序渐进。词汇量是修建语言大厦的砖头,故大量的词汇量扩充在语言学习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功课。

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本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基础问题,学说话对他们而言是一个非常艰难而缓慢的过程。训练治疗需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相信只要愿意付出,那只慢慢爬行的“小蜗牛”也一定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言语障碍

表现特点

是指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而引起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以及运动不协调等,产生发音、共鸣、韵律等言语运动控制障碍。特点是患儿通常听觉和理解正常,并能正确选择词汇和语法排列,但不能很好地控制重音、音量和音调,重者完全不能讲话或丧失发音能力。

病因筛查

孩子说话不清楚时常被人们叫做大舌头,但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舌头长得太大而引起说话不清楚。我们说话的时候除了呼出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外,鼻、咽、口腔都起到共鸣的作用,吐字清晰与否与舌、齿、腭、唇都有关系。因此,孩子言语障碍的病因包括以下三类。

第一种:运动性构音障碍因脑性瘫痪、脑炎、脑外伤等神经功能障碍的原因,导致与说话相关的肌肉运动不协调而不能准确发音。

第二种:器质性构音障碍由于与说话相关的结构组织发生缺损或畸形,导致说话口齿不清。如舌系带过短等。

第三种:功能性构音障碍错误的构音呈固定状态,但发音错误呈固定状态,而听力、智力、发音器官均正常。其原因不清。

训练治疗

有些先天腭裂的孩子经过腭裂修补手术后,通过专业的发音训练而获得正确的发音;有些孩子因舌系带短不能吐舌而影响发音,可经过简单的手术松解治疗而改善;还有些其他情况如鼻后闭锁、喉蹼、喉狭窄等,要经过仔细检查后给予正确治疗才能改善发音。

也有不少孩子的口腔各部位发育正常,但发音却不准。如四和十、师和施、姥和袄、奶和矮、多和拖等不分,这些都是辅音分不清楚。在婴儿6~12月时应多和孩子“说话”诱导其发辅音,如发“扑扑扑、嘟嘟嘟”。婴儿期孩子发出的辅音越多,学讲话时语言的清晰度越高。到了3~4岁讲话不清楚也可以单个辅音练习,分清辅音才能使语音清晰。还可以给孩子玩录音游戏,将他的话录下来放给他自己听,还可以将爸爸妈妈的话录下来和他自己的进行对比,让其强化感知自己的语音和别人有差别。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篇2

关键词:幼儿教育;寓教于乐;实施

一、关爱孩子,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爱每一个孩子,经常与幼儿交流、沟通,在沟通中,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尊重,使幼儿有一种被接纳感、被看重感,感到自己为教师所关心,喜爱,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是开展科学教育的前提。如果孩子对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感到恐惧和陌生,就无法发挥孩子天性,心理上产生焦虑情绪,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无法开展。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和幼儿打成一片,要多通过学习、游戏和各种活动让幼儿熟悉你、喜欢你、信任你,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觉得你是他们的一分子,是知心的朋友,才能成功的开展教学活动。

二、音乐教育让孩子快乐成长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音乐往往能够造就出天才。”当然,他所说的天才已经超出了音乐范畴。孩子接受音乐教育不仅为他成为音乐家提供了可能,也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创造了极佳的条件。教育领域的一些试验也证实,音乐教育有助于使幼儿大脑得到完全的发育。学习音乐会使孩子聪明。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唱儿歌,听音乐故事,跳舞等形式,让孩子更多的理解音乐,掌握节奏,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就像一个大大的礼盒,里面盛放着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随着成长,他会发现,这些东西是值得用一生的时间来慢慢领略、慢慢享受的,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三、美术教育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孩子的作品,只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他们的创造力,着眼于事物的特征,就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能给予幼儿一种认可、一种信心,使他们在创作活动中有一种协同感,并不断产生创造的欲望。有教育家认为“幼儿都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每个孩子在创作时,都有创造的意愿,创造的思维,创造的能力。天资差异的存在,使有的孩子想创造,可结果却和别人一模一样,于是,老师像沙里淘金似的,找出不易为常人所发现的创造金点,肆意夸张:“真不容易,你想的和别人的都不同,很有创造性。”这样的语言会让幼儿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大胆地表现出来。有的孩子天生爱创造,善于创造,为了及时地、进一步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更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的创造思维,首先用语言对他们大胆创作给与支持、鼓励,这不但增强此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全体幼儿使他们也用于表达。美术教学中,切勿以成人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不要以“像不像”、“应不应该”来评价幼儿的绘画。往往,孩子的天性所成的、稚拙的、夸张的作品,都会让你忍俊不已。

四、故事是孩子成长的伙伴

故事教学是稳定幼儿情绪,促进幼儿语言、智力发展,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情绪直接指导和影响着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能导致儿童的积极行为,如:遵守纪律、努力学习等;而不愉快的情绪则会直接导致各种消极的行为,如:攻击行为、拒绝服从教师的合理要求等。同时,故事也能促进儿童语言、智力的发展。能提高幼儿语言的连贯性和口语表达能力,故事成了孩子们生活中的“语言教师”,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幼儿不断地学习着故事中的规范语言,学习着把话说清楚并富有表现力;这对他们清楚、准确的发音,连贯性的独白语言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另外,故事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学前期儿童正处于发展成长时期,由于知识和经验有限,又好模仿,是非辨别能力差,所以,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用口头说教是难于达到的。而儿童故事集中、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以活生生的形象反映思想感情,是非鲜明,感染力大,所以通过故事内容本身来对幼儿进行教育,要比任何形式的干巴巴的说教力量大得多。如:《孔融让梨》,教会了孩子们谦让是美德;《拔萝卜》,使孩子们知道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故事,教会了孩子们真善美,改变了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儿童故事在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故事对儿童成长起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作用。教师只有深入地体会故事,把故事的思想感情变成自己的思想感情,并恰当、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故事,才能使幼儿受到影响,得到教育。

我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投入感情,使用夸张的语气给他们讲,孩子们很喜欢听。有时,我讲上句,他们讲下句,几遍后,整本故事书他们就能从头讲到尾了。讲故事的过程中,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故事也教会了孩子善良、勇敢、懂礼貌。

五、游戏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

不要胡乱给孩子灌输术语和公式,而要诱导他们自由地发挥出天才潜在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最佳的诱导方式当然是游戏。十九世纪学前教育之父福录贝尔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教育的主张。在他创立的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里,实施以游戏为基础的教育取得好效果。6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对幼儿发展规律的研究中,对游戏教育有一致看法。他们指出:幼儿期蕴藏着丰富的发展潜力,这些潜力可在游戏中挖掘。因此,为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实施教育的正确途径与方法是组织好游戏活动。我国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法规中把游戏作为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可见,游戏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科学的育儿教育。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篇3

关键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重要性

前言

在2l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加速增长,把人类的物质文明建设推到了一定的高度。如何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早期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那么早期音乐教育则更应该贯穿其中。经过长时期的研究发现,儿童智力开发与学习音乐有着重要联系。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所以说人类最好的朋友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始终是音乐,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音乐占据着不可低估的位置。由此,大量的科学实践证明: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极为重要,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教育,是一把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一、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应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共同组成的。而在0-6岁这个阶段,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在实施音乐教育的同时仍然存在着重技能轻感受的现象,导致许多家长认为学习唱歌、跳舞或乐器才算是接受音乐教育,而没有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此外,在有些家庭中,虽然认识到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但并未付诸行动,只寄希望于学校和社会,再加上有的父母自身音乐素质不高,不能给孩子正确的辅导,就造成了家庭音乐教育的缺失。除了家庭教育之外,社会上也有很多教学机构,而对于这类行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规范,比如师资、设备等要求,所以这也需家长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挑选一些正规的教学机构进行学习。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音乐,重视体验感受音乐,父母双方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摒除功利思想,让孩子在自然、快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能够挖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想象则是通过声音来实现的。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合理的情节、激发儿童的兴趣、营造他们的想象空间。要鼓励儿童大胆并多角度地去思考,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儿童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让儿童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用肢体。还要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勇气和能力。在学习中,不仅需要学习别人的作品,更需要培养他们运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还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教师也要善于把握儿童的创作时机、激发儿童捕捉灵感,积极进入创作空间。还要给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经历和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

(二)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儿童听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儿童欣赏音乐时,会潜移默化地对节奏、音高、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从而使儿童在听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培养儿童的音乐记忆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创造音乐活动的基础。在培养儿童的音乐记忆力时,每天应让儿童重复唱一些歌曲或跳一些舞蹈。一般重复3~4回,大部分儿童就能够记住了。但由于儿童遗忘的很快,尤其在短时间内遗忘很多,后期逐渐减少,所以要采取“先密后疏”的原则进行重复练习,这样就可避免遗忘。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成人应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记忆训练。

(三)音乐教育能够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

儿童通过感知,将听到的音乐传入大脑,便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儿童的情绪体验和感知能力。这些情感体验会使孩子在学习其他学科时更容易产生心理的共鸣。音乐对于儿童情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促使他们更好地认知、学习其它学科。儿童经常接触音乐,受到音乐的熏陶,会更容易感到心情愉悦,内心平静。这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尤其是人文学科,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施以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和氛围。

环境是塑造和强化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让儿童处在一种良好的音乐氛围之中,对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着重大意义。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一生都致力于幼儿音乐教育的研究,他主张儿童出生时就给他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孩子从小听好的音乐,在反复的聆听和接触中产生自然的习惯和动力。比如,在家中我们可以播放一些音乐作为背景,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聆听音乐,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与体验音乐,除此之外,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跳舞,让孩子随着音乐摆动,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拍,也可以放一些古典音乐给孩子听,家长也可哼唱一些摇篮曲、儿歌或民歌给孩子听,使儿童充分的接触音乐。即便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把音乐运用进去,利用音乐的情境把儿童带入活动之中。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篇4

关键词:儿童;钢琴;练习方法;思考

一、前言

音乐是一扇通向人们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窗口,音乐教育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研究实验证明,手指的精密运用,会成为儿童智能发达的基础,这也许是国外钢琴如此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儿童钢琴练习方法的差异,直接关系到孩子在钢琴领域及其他领域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成效的获取。本文就钢琴教学中儿童钢琴练习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如何科学地让儿童练习钢琴

1.读谱与视奏

在拿到一首新谱时,首先要看“三号”,即谱号、调号、拍号,注意谱面左方的谱号――是高音谱表,还是低音谱表。之后看调号――一个升还是一个降、还是几个升降记号,先通过音级的实际弹奏效果分析、研究乐曲的调式、调性。然后便是看拍号――1/4、2/4、3/4、3/8、6/8……接着认真译出谱子左上角的速度、表情术语后,便可按要求视奏了。

视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音要准确。儿童趋向形象记忆,在识谱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临时“短路”的现象,这时可以“定位记忆”,即记住高、低音谱表中线间的音名,如一线mi、二线sol……一间fa、二间la等等。在视奏训练初期,可分三个层次来进行练习,第一层只识别音位,弹奏出新谱中每个音的音位,辨别熟练后再进行节奏训练,主要的方式是数拍练习,将每一音符的时值辨别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将两者进行自然结合,长此以往地训练,儿童读谱即可做到又快又准,为他们以后的新谱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装饰音如上、下回旋音,上、下长颤音及各种强、弱、渐强、渐弱、渐变快慢等记号要看清。另外,在主调音乐中,伴奏声部弱于旋律,双手力量比例可通过不断地磨合逐渐协调;而在复调性质的乐曲中,首先要分清声部,并分声部按指法进行旋律练习,然后再进行合手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有初步的层次感。总之,要认真、仔细地读准谱面上的各种符号。视奏可以进行分解练习,即分段、分句、分手、分声部甚至以小节为单位及打破小节线进行反复练习,在分解练习后再进行局部的合成。局部合成的过程既是一个将陌生曲目练熟的过程,也是按乐谱上音乐术语、各种符号对作品进行处理、加工的过程。切忌从头到尾一遍遍地进行“演奏”练习,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

2.练琴

视奏几次后,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可一边练琴一边解决问题,练琴时有以下几点要领必须牢记:

(1)背谱

能熟练地进行视奏后就可背谱了。其一,背谱前把谱号后的调号认清,根据调号分析出调性,这样背谱就方便得多。其二,要仔细分析和声:和弦的性质、和弦的走向(即连接)、和弦的分解等,根据旋律记忆和弦,这样背谱要快得多。

(2)难点攻破

①儿童练琴须先找出乐曲中的技巧难点反复练,这时要慢练,因为慢练是解决一切难点的唯一办法,慢速练习的最大好处是来得及想、来得及看、来得及去准备,有时间去调整问题,待到慢速练熟了,再逐渐加速练习,最好是对齐节拍器上的节奏一格一格地进行练习,慢速、中速、快速、超速都应进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难点技巧。

②在练习中,一定注重分手练习,分手不熟练,合手是不可能“百发百中”的。尤其是节奏、音的组合等较难的部分,双手节奏相互依靠着弹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是儿童练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侥幸心理。并且乐曲弹熟练后也须常分手复习,只有心中乐谱达到纵线条横线条一样清晰,弹奏起来才能做到“心中有谱”、“胸有成竹”。

③将乐曲中的乐句、乐段、乐章分清楚,甚至把每个乐节都分析清楚,这样―来,练琴才能有根有据、有效率。

④当你把每个音都能弹得清清楚楚;每组节奏都能弹得稳稳当当;每个乐句都能处理得有条有理;每个乐段都能弹得有声有色;每个乐章都能弹得有始有终…这样,才算是练熟练了。

3.处理

待这些完成以后,再次仔细研究一下乐谱,进行认真地分析、思考,使该作品的演奏能进入更高的层次,即乐曲的处理。它是由技巧走向艺术表演的必经之路。

(1)了解并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文个性、乐曲的写作动机以及作者对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外景、思想感情等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作品处理好。

(2)钢琴教学中,必须给予学生必要的和声、曲式分析的能力,才有可能在弹奏中进行作品的再创作。

(3)在上述情况下,即可考虑演奏者本身的条件、感觉、能力、喜好、理解等等把乐曲本身的要求和演奏者本人的主、客观条件结合在一起,将演奏者引入再创作的境界。之后,即可加速、成型。

整个乐曲完成之后,必须时常复习,隔一个星期复习一次,然后,隔二个星期再复习一次,再隔一个月、二个月、乃至一年之后再拿出来,不断地复习,便可保持记忆犹新。切忌在弹新曲子时将旧曲子搁置一旁,使旧曲子失去了在脑中重新回忆的机会。辛苦背的东西,不复存在了,这是非常可惜而可怕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教给儿童保持永久记忆的方法。

三、儿童钢琴练习方法值得注意的地方

1.演奏的动作

人的生理结构不同,有些人手长,有些人手短,手掌(包括手腕)也有宽和窄的差别,手指当然也存在长短的问题,这样就很难确定唯一正确的弹奏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能因人而异,所以,应把注意力放在动作的柔韧和放松程度上,即将胳膊的所有关节都利用上(活动开),刚刚入门的儿童都普遍存在胳膊僵硬的问题,僵硬的动作当然是不可能弹出优美的声音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技术性的发挥,纠正不正确动作的这一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最初的练习中胳膊的肌肉已将错误的动作牢牢“记住”。因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去纠正,为了避免再次纠正的必要,最好从最初开始练习是就让儿童认真仔细地注意胳膊的放松感的把握。

2.要尽早地同时练习弹奏黑、白键

儿童初学阶段在弹练习曲或乐曲时,不仅要弹没有升、降号的c大调,也应尽早地学习一些有少量升、降号的大、小调,早一些接触黑键。弹奏黑键的要求与弹奏白键相同。比较早地接触黑键,可以使学生消除弹奏黑键的特殊感和恐惧感。在同时有黑白键的演奏中,要让学生的手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弹奏白键时,把触键位置放在比较靠近黑键的地方,不要过于靠外;弹奏黑键时,则把触键位置放在比较靠近白键的地方,以便于交替地弹奏黑白键。这样的触键位置必须从小练习,使他们在弹奏中不致因为有黑白键交替而使手里里外外地移动,造成多余的动作,破坏基本手型,同时不会破坏音乐线条的平滑和连贯。

3.大脑、听觉、视觉、运动神经的综合练习

即使是教学最初阶段,在最简单的课程中都应该尽早地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大脑、听觉、视觉和运动神经各部分机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如在一开始的视奏中,就训练学生能在眼睛看着乐谱的同时,一边用手准确地在键盘上找键,并能辨别钢琴所发出的音响与谱面所表述的音程关系的图形是否对应的能力。同时,也要练习学生背谱、记忆的能力。在背谱时,既有听觉的记忆,又有视觉的记忆。这些练习,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视谱、记忆、演奏机能的发展,以及大脑对各部位的控制能力都会大有好处的。

4.内心节奏感

内心节奏感是音乐感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近乎下意识的节奏感觉,必须经过练习才能逐渐形成。当然,它也是人们有意识地进行练习的结果,并不是完全不受人的意识所控制。

广义的音乐节奏,不是节拍器式的机械节奏。完全跟着节拍器去演奏,势必会失去音乐的灵魂。例如切分音,其长音常常是节奏的中心,前后两个音都倾向于它,前后两个音都很有弹性,而落点是长音。这种节奏感觉绝不只是用绝对准确的时值计算就能表达的。

钢琴教学进行的全过程也是教师教授、儿童学习如何练琴、如何提高练习效率及如何养成良好练习习惯、获得良好学习方法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疏通、协助的作用,教与学的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因而我们必须重视钢琴教学中的儿童练习方法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弘晟.用正确的方法练习钢琴[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2]刘晓峰.钢琴慢速练习的重要性[J].《青海师专学报》,2008,(05).

[3]余年年.简述钢琴慢速练琴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4).

[4]冯巧平.关于钢琴练习的几种方法与所具备的心理状态[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篇5

作者简介:马雪婷,女,1986年12月生,四川绵阳人,汉族,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0级,对外汉语教学,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儿向语言在成人与儿童的交流中,儿童的语言习得学习中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儿向语言中词语的使用却也或多或少地在误导儿童。如何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音与物的联系,如何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词语,掌握语言,这便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关键词:儿向语言;词汇

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0-0000-02

正文:

一、儿向语言

在说明什么是儿向语言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观察一下成人之间的谈话是怎样进行的。peccei在《儿童语言》一书中总结了他的观察,可供我们参考。成人在交谈时经常谈及不在场的人事物,并且对已经发生的事或是即将发生的事进行讨论。在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如果交谈双方都很清楚正在谈论的对象,那么他们将会使用一些代词来指代这它们,而不是直接使用该对象的具体名称。成人经常使用长句和复杂句,交谈进程很快且很少进行复述,并且他们的语速很快,致使有些词的发音并不是很清晰。

我们都知道,儿童说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如果儿童模仿的对象正是上面那样的成人谈话,那么这样的“教材”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过难了。但是,成人与儿童的谈话模式真的和成人间的模式是一样的吗?我们不妨先观察两段语料,这两段语料来自JeanStilwellpeccei的《儿童语言》一书:

语料一:(儿童年龄一岁四个月)

儿童:(给母亲饼干)妈妈。

母亲:谢谢!

儿童:(看着杯子)果汁。

母亲:想喝果汁吗?

儿童:(朝杯子里看)杯子。(拿出两个杯子,并把其中一个给母亲)妈妈,果汁。

母亲:妈妈果汁。

儿童:不。(放下一个杯子)宝贝!

母亲:宝贝。

儿童:(拿起另外一杯)妈妈,果汁。

语料二:(儿童年龄两岁四个月)

年龄:2;4

儿童:(母亲戴着副耳机)我想试那-那条项链。

母亲:你说你想试这条项链?可以。你知道这是什么?

儿童:东西。

母亲:看,这是耳机。给。(给孩子带上耳机)

儿童:我不想要这个。

母亲:你不想要了?

儿童:不。你想要。你要。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当成人与儿童对话时,成人会缩短句子的长度,并对句子进行简化,或者说是用儿童的方式说话。这种语言便被称为儿向语言。儿向语言是具有某些特征的:

1、当成人与儿童对话时,他们会使用偏高的音高与儿童对话。这其实也是对儿童说话(音高)的一种模仿。

2、在与儿童对话时,成人会倾向于做较多的停顿,特别是句与句之间,而且语速也会减慢。这一个特征其实是与成人间的谈话比较后得出的。

3、在发音的时候会比与成人交谈时更清晰利落。

4、倾向于使用夸张的语调。这其实也是引起儿童对某些词的注意的一种方式。例如,比起与成人交谈时,在与儿童对话时会特别强调一句话里的某些单词,或使用特别高昂的语调来区别疑问句和陈述句。

二、从儿童语言习得的阶段性谈词汇的重要性

西方儿童语言学家一般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分为语言前阶段和语言阶段。我们在此主要讨论语言阶段。语言阶段是指从一岁到三岁这个阶段,它还可以再划分成独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和电报式话语阶段。独词句阶段是指幼儿使用单个词来表达自己所见或所需的阶段。双词句阶段是指幼儿使用包含两个字的词语来表达自我的阶段。这些词语基本上是表达意思所必需的,它们一般是含有实际内容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当然,儿童在说话时偶尔也会漏掉这类词语,但听话者却可以从语境中获得。另外,对于使用屈折语的儿童来说,他们在谈话时还经常会省略动词的词尾,如dropped的-ed,sleeping的-ing;冠词(a、the);介词(in、on、with等);be动词(iamhappy中的am等);助动词(doesrun,canrun,isrun,hasrun中的does、can、is、has)等。电报式话语阶段得名的原因是幼儿早期的话语与电报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共性(省略虚词等)。但这种共性只是形式上的或者说是表面上的,成人在发电报时省去关联词是有意为之,但但幼儿在早期话语里省去关联词却是无意为之。

在了解了整个语言阶段的分期后,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词汇在成人与幼儿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首先,在语言习得的开端词语是儿童模仿的主要对象。儿童的语言习得是由模仿开始的,而语言的众多单位中可以自然感受到的能独立使用的最小单位词无疑是首要的模仿对象。而且,据统计儿童第一批学会的词主要是那些较小的,易于控制的物品。

其次,词语是连接语言中语素和句子的纽带。对汉语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而语素又构成词。因此学习词其实也就是在学习汉字。学会一个词的发音相当于学会两个或更多的汉字的发音。而这些汉字又可以与其他字(语素)构成另一些词。也就是说学会一个词相当于为学会另一批词打基础。掌握了一部分词语之后,儿童又可以用这些词造句。句子的组合又构成语篇,个人的思想才能得以完整表达。因此,词语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

最后,在一个句子中儿童所用词语的数量是儿童语言习得进程的判断标准。在前面本文就已经提到,西方儿童语言学家是通过用独词句等阶段来对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进行描述的,而不是通过儿童的年龄。尽管年龄也可以用作来对不同的儿童的区分标准,但RogerBrown和他的同事发现,在预测儿童将使用何种类型的句子时,话语的平均长度比儿童的年龄更具指导性。下面就是一个普通儿童不同年龄阶段与其平均话语长度的对照表。

年龄长度

1;6-2;31-2个词语

1;9-2;62个词语

1;11-3;12-3个词语

2;2-4;03-4个词语

2;3-4;4个词语

因此,用句子的长度或一个句子中词语的数量作衡量标准比直接用年龄来描述更合适,因为它不只可以可以判断儿童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可以预知幼儿将会使用怎样的句子结构。

三、关于儿向语言中词汇问题的思考

1、词汇问题的发现

引发我对儿向语言词汇问题的思考的是一个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一个18个月大的母语为汉语的女孩,在会说话之前,她的祖父在每次给她水喝时都会发出一个“bu”的音。并且,其他家庭成员在给她喝东西的时候也会发出这样一个音。当这个小孩会说话的时候,每次她想喝水或喝东西时都会说“bu”或“bubu”。从她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已经把“bu”当作了“喝水”或“喝东西”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当小女孩会说话时,也就是说当她自己发“bu”这个音表示自己要喝东西时,其家庭成员已经不再对她发“bu”这个音了,而是用“喝”这个词。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该小孩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了。peccei将这种现象称为过度泛化。当成人模仿喝水的声音“bu”时,一是想引起孩子的注意,二是想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方式来表达喝水设个意思。但孩子并不清楚这一点。她只是观察模仿成人,然后渐渐地把“bu”当做是饮用某种液体的意思。因为她不能区分喝这个动作和喝这个动作引发的声音,在她的认知里这两者是指的同一样东西。

从上面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成人在儿童语言习得中所起的导向作用。即使在儿童还不能开口说话时它就已经开始起作用了。尽管孩子在之后的学习和习得中也可以学会正确的词语发音,但是这种这种误导性的行为也确实对整个语言习得的过程起到了负面作用。词汇在儿童的早期语言习得中所起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对词汇方面的习得也应该予以重视。正确而清晰的词语发音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词(符号)与物的联系,这对儿童掌握语言起促进作用。

2、由词汇问题引起的争议

如前所述,成人在与儿童交谈时需要确保词语的发音准确清晰。但有人就此提出质疑。仍以前面谈到的“bu”为例。成人发出“bu”的音是为了引起儿童的注意,而儿童也可以对该音节做出正确的反应。如果成人发出正确的音“喝”而不是“bu”儿童将会作何反应呢?首先,儿童很有可能会忽略这个音;其次,即使儿童听到了也不一定能明白,更别说做出恰当的反应。

第一种情况极有可能发生,但可以克服。在实际生活中,在语言习得的最初阶段成人在与孩子说话时经常会同时呈现他们话中所涉及到的事物。也就是说,孩子是可以看见对话中提及的事物的,甚至还可以通过触摸来感觉。因此,成人其实是可以通过事物本身来吸引儿童的注意的。

第二种情况比较棘手,但可以通过Krashen的输入假说来进行解释。众所周知,输入假说强调的是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如果语言材料本身对习得者来说是不可理解的,那么这些材料也不过是一连串的噪音。输入假说固然强调的是可理解性输入,但儿童真的不能理解成人话语吗?在“bu”的例子中,孩子实际上是可以理解“喝”这个音的,在家长不给她说“bu”而是说“喝”的时候,孩子是明白这个音的意义的(这可以通过她的反应来进行判断),只是孩子本人在说话时选择了“bu”这个音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既然孩子知道“喝”这个音的意义,那为什么她不能正确地发出这个音呢?其一,有可能是“喝”这个音较之于“bu”更难发。“b”是一个双唇音,只需要上下嘴唇一碰就可以发出,而“h”却是一个擦音。其二,在孩子的认知里,“bu”和“喝”是一样的意思,既然意义相同那为什么不选一个更易发的音呢。而且,输入假说虽然强调的是输入材料的可理解性,但这个可理解性指的是材料的内容而不是形式,通过“bu”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是完全懂得其意义的。

因此,即使成人在与儿童交谈时发的是正确的音而不是模仿儿童的说话方式来发音,也不会影响儿童的理解。相反,这种正确的发音还有益于儿童的语言习得。

儿向语言是成人与儿童沟通的一个良好工具,在实际生活中它的使用是相当广泛的。但是,在使用儿向语言时我们需要要注意,尽管可以模仿儿童的说话方式,比如句子的长短语调的高低等,但我们在词语的发音上必须保证是正确而清晰的。这对儿童的语言习得起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JeanStilwellpeccei,childlanguage,foreignlanguageandresearchpress,2000

[2]程瑞兰,儿向语言研究,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1)

[3]李炜婷,二语习得与语言输入理论初探,新西部,2010(22)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篇6

笔者在教学之余,从事钢琴考级辅导多年,并参加过多年考级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就辅导业余钢琴考级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培养学生保持对钢琴演奏的兴趣与爱好

(1)激发好奇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兴趣也可以说是人类发挥潜能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辅导初学者(尤其是儿童)应不急于马上弹琴,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一下钢琴的构造与发音原理,如击弦机等(可拆开钢琴盖和挡板让学生看),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接着给他们听录音带、CD片及观看VCD(如钢琴考级初级的示范),示范者最好是儿童,观看同龄人(同学)弹琴或习奏会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可以教他们弹琴的基本姿势,做一些甩臂放松和手指灵活训练,如一打四(左手一、二指打右手四个手指)反之练习,锤锤擦擦等练习,增强学生的协调性,把孩子学琴的兴趣培养到高峰阶段;最后再开始教他们如何弹琴。

(2)选择好教材。在教材选用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儿童年龄特征,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趣味性强的教材,如《巴斯蒂安钢琴入门教材》、《汤普森钢琴教程》,国内李斐岚、董刚锐编著的《幼儿钢琴教程》等教材,其中有大量生动有趣的儿歌,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唱”的兴趣来带动“弹”的积极性。

(3)坚持正面辅导。要以鼓励为主,积极正面地引导学生树立对钢琴学习的信心,教师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曲目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注意发掘学生的潜力,当然必要的基础训练是要坚持的。

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参加钢琴考级

钢琴的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总原则,给学生设计一个总的计划和分阶段练习进程。一般来说入门教学阶段,需要两年左右,这个阶段很重要,不应走过场,急于考级。因为从钢琴考级一级的内容来看,要求学生能达到拜厄钢琴教程第90题,车尔尼599第30题程度左右,才具备考一级的能力。同时,专家建议,拜厄钢琴教程一般要练习到第50题左右,再开始练习车尔尼599(不必从第一题开始)。拜厄、车尔尼599练习曲多基础练习,较枯燥乏味,而汤普森、巴斯蒂安等钢琴教材,由儿歌改编的较多,许多曲子都配有歌词,学生们较喜欢,更愿意接受,因此二者可以结合着练习,以增加教学的愉悦性。

三、注意钢琴教学方法的选用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入门基础阶段,既要有教学方法的相互渗透、结合又要有侧重。如采用讲授法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清晰、简洁、生动、通俗易懂。考虑到儿童特点,既要顾及儿童的接受能力,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采用示范性教法是有效果的,它要求教师的演奏明确而生动,学生通过听、看可以清楚地感觉到示范演奏的原定目的,了解正确的实际音响。这都要求钢琴教师在辅导前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还可以结合欣赏等其它方法来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对于初级钢琴教学,我们还可以采用“一看”、“二唱”、“三动听”的方法,所谓“一看”是看清楚歌曲的速度、力度表情标记、调号、调性、指法等。“二唱”是指练习一首乐曲之前应多唱唱旋律,注意呼吸、乐句、段落,最好有表情演唱、强调从“看”到“唱”的过程,通过歌唱能使音乐之光注入儿童的心灵,并且感受音乐的美和音乐的乐趣。在弹奏练习时,要边弹边唱,还可以弹左手,同时唱右手,或者交换过来,这样的练习能够增强练琴的趣味性,提高练琴兴趣。“三动听”是指“动手”,“耳听”钢琴是用手来弹奏的,但如何弹出动听的音乐,全凭脑子来指挥,靠听觉来鉴别。德国钢琴教育家齐格勒主张在钢琴教育上要养成“以心聆听”的好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用心听辨自己演奏的好坏是很关键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鉴别声音的好坏、优劣,这个概念必须在一开始学会钢琴时就建立起来。

四、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与考级的有机结合

在打好钢琴基础的初级阶段后,接下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基本功的训练。

1、应加强音阶、琶音的训练

音阶和琶音的弹奏能力是钢琴演奏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也是考级必考的内容,它能提高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准确性和快速触键的能力,特别是转指、跨指等技术的练习,强调由慢至快,适当使用节拍器配合练习。教师不可因枯躁乏味而疏于对学生的练习要求。

2、严格、正确地读谱

学生刚开始学琴就要认真、正确地读谱,刚入门时的读谱较简单,相对较容易,而到了接触考级教材时,读谱难度增加,因此要特别强调读谱的重要性。读谱不正确,不仅指错音的问题,它还包括有指法、时值、连线、断句、呼吸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平时教学生弹琴时不能只看一个音符,它的前后、上下都要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才行。再者,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要根据速度标记来把握正确的演奏节奏。

3、增强音乐表现力

考级教材中,许多乐曲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但大多数学生弹奏乐曲时,只是机械地弹奏音符,内心没有感受,不懂音乐的表现和作品的内涵,因而演奏乏味,缺乏生气。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从最简单的乐曲弹奏开始,就要尽可能让学生了解作曲家及其创作风格,给学生讲解作品的结构和风格、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等,使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

五、正确为学生选定报考的级别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篇7

关键词:

提升幼儿教师音乐素养重要性

【中国分类号】G623.71

前言

音乐教育是儿童美育的内容之一,音乐艺术的美以它的直接性,鲜明性和富于表现力使儿童更加容易去接受,对于培养有美有善的儿童有很大的意义。同时音乐的教育对儿童智力开发也是很有帮助的,学龄前的两三年,儿童的听力最为敏感,同时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萌芽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可以有较为系统的接受音乐教育,那将能在智力、身心健康、性格发展上有很大的帮助。

儿童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取决于教师的音乐素质,因此教师的音乐素质提高是当代教育的重点。了解并去实践这个重点就要了解以下的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在儿童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音乐的情感表达出来,以感染幼儿,给他们共鸣为目标。音乐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简单的说,幼儿的音乐教育就是发现和发展幼儿潜在的音乐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向美向善。用音乐结合儿童的生活,让儿童在玩耍中唱唱跳跳,让他们亲身去感知音乐,去与音乐律动,在音乐活动中学习本领;能欣赏,会演奏,懂创造,才能在音乐教育中表现音乐,得到美的熏陶。但是在整体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普遍存在很多的问题,并不能深入的进行一些活动只是从面上做一些教育,无法真正对教育效果有所提高。

问题的阐述

当今幼儿教师的音乐素质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在音乐培养中的问题:

纵观这个时代,师范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美术,音乐,英语,钢琴……现在重点讨论音乐教育,通过一些网络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学前教育学生在音乐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我国大部分幼师来源于初中生,年龄不大。初中文化程度适应幼师学习的需要,但是他们的音乐基础与文化基础差距较大。现在的初中为了保持升学率,取消了音乐课。很多幼儿教师自身基础差,底子薄,没有良好的习惯,对于音乐教育更不用说。

二、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文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实施美育的手段。音乐的技能需要从初步的领悟,到反复的练习直至熟练掌握才能很好的运用音乐。现在幼儿音乐的教育方法基本上是“老师教,幼儿学”、“满堂灌”等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教教材,不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一些幼儿教师在学校音乐理论知识都是机械式学习,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学习的迁移能力很差,实际操作能力差。在教小朋友们也仅限于自己学的,没有扩展。最后,我国培养幼儿教师的方法比较落后,没能凸显幼师特色。几十年来,我国进行了多次的改革,但总的框架还是一样,没有重视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音乐综合素质还有音乐创造力。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只是反复练习发声,识谱,机械记忆等,课堂氛围单调,死气沉沉。毕业出来的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口专业术语,出了这些就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教学缺乏个性。其实出现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不合理,脱离实际。

幼儿教师在音乐素养方面图表现

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长十分重视从义务教育开始的教育,

在3-6岁之间的学前教育阶段,家长并不重视,出现两个极端形式。一方面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进入园所,只要开心的玩就行,所以教师音乐素养如果好一些,会用心的创造各种音乐活动,让孩子真正从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快乐,从而培养音乐素养,反之在家长教育意识落后的情况下,教师音乐素养不高,只是面上带孩子唱唱歌,跳跳舞,对于正确的发声等不重视,甚至忽略。

四、在现代的幼儿教育培训和学习中,过多的重视教师的各种理

论素养,学科种类特别多,学的也特别多,但是都不是太精。在整个教育中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其中音乐教育就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求幼儿教师都去尝试,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去教学,从根本上很多教师音乐素养都不是特别高,导致课程的选材,理解不透,课程的进行知识表面的知识并没有深入,并没有真正的提高孩子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手法的提高。

五、在活动中,针对现代的发展要求,很多家长更多的要求孩子

学会什么,许多音乐培训班的老师知识在某种乐器方面比较精通,大多数老师也知识单一的带孩子将某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学会,幼儿经济利益的驱动,很多老师也只是片面的进行教学,并没有从音乐的整体来考虑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局面,学音乐的孩子很多,但是孩子整体的音乐素质并不是很高。

提升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的具体方法:

一、幼儿教师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幼儿教师的音乐理论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水平,这是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基础。由于幼儿教师的来源和接受专业教育的层次不同。幼儿教师只要能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研究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就可以了。"音乐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音乐理论素养,"这是许多幼儿教育专家的共识。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理论水准,并在学习音乐理论的过程中还应该学习一些教育科学的理论,使音乐教育能够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幼儿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技巧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发声方法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幼儿期正处于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对幼儿进行发声方法训练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幼儿教师只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对幼儿进行发声方法的正确训练。由于幼儿期的语言能力和发声都还比较差,在学习歌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声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纠正幼儿的发声错误,使其逐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才能有效地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歌唱的发声机能,主要是由大脑中枢神经直接控制的,同时人心理上的意志和感情也有间接的调解作用,而后者应该是音乐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教育技能。歌唱的发声器官可分为:

呼吸器官(肺、胸、腹);发声器官(声带)咬字、吐字器官(喉、舌、齿、牙、唇);共鸣器官(胸腔、口咽腔、鼻咽腔、头腔)。呼吸器官和咬字、吐字器官由大脑直接控制其活动,发音器官和共鸣器官则必须通过意志及感情的调解,间接地控制其活动。歌唱发声的各器官,即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对幼儿的训练过程中,应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可随时调整或侧重某一部分发声器官的训练,以达到训练的要求。

三、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分辩声音优劣的素质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一般都是以集体教学形式为主。当教师面临一个发声能力还不强的幼儿群体的合唱声音时,教师必须具备分辩声音优劣的听觉能力,这是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性要求。

首先,教师应该有正确的声音观念。所谓的正确声音观念,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应对所要教学的乐曲的各种音律、节奏、声调等都有较熟悉和清楚的掌握,形成一个客观而准确的声音标准,并以此来判断幼儿在演唱中的正确与错误。这种声音标准的形成和掌握是靠教师平时的自我训练和经验的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其次,教师应具有判断和纠正错误发声的能力。幼儿在合唱时集体成员同时发声,在群体同时发声的情况下,教师要能够判断其中某一个人的发声特点及其正确与错误,还应该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发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每个幼儿的发声特点有比较熟悉的了解和掌握。

再次,教师应熟练地掌握咬字、吐字规律。歌曲是语言和曲调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是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正确咬字、吐字就成为歌唱艺术中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只有掌握了正确咬字和吐字的规律,才能在教学中指导幼儿正确咬字和吐字,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这一项素质要求实质上是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普通话,不仅能用普通话作为平时的交际工具,还要在音乐教学中用准确的普通话把歌词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就会把正确的发音标准固化在记忆之中,并形成一个判断正确与错误的客观标准,当幼儿在演唱中出现了错误发音后,教师不仅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还可以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形成幼儿对语言的正确发音。

四、教师应该掌握正确指挥音乐的技能技巧

指挥在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只有正确、清楚地作出指挥的各种拍节图式,才能使幼儿迅速理解音乐语言并掌握正确的唱歌方法。拍节图式是教师运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把音乐节奏演化成的一种直观的音乐语言,借助这种直观的音乐语言,教师把对音乐的要求及演唱的意图传递给幼儿,使其正确演唱,以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因此,教师平时应对各种指挥的拍子图式准确掌握,正确演示,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准确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基本功。

在指挥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歌曲的思想感情、风格,音乐的旋律、速度,音乐节奏的力度及对乐器的轻、重要求等不同内容将指挥拍子图式以线条化的、音乐化的形体语言演示出来,使幼儿群体能以整齐、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悦耳动听的歌词,演唱出歌曲中的美好思想情感。

因此教师指挥的手势要服从于歌曲旋律的抑扬顿挫所表示的感情变化,用以启发幼儿正确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及音乐意境,使演唱效果达到最佳程度。另外在指挥过程中,还要把起拍、呼吸拍和结束拍用指挥手势准确表达出来,使全曲的开始和乐句中的换气及乐段的结束整齐划一。在指挥过程中,教师的表情和眼神也是指挥的重要语言,指挥的手势是传达教师内心语言的工具,而教师的表情和眼神则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象一座无形的桥梁在教师和幼儿之间架起了一条感情的纽带。"眼神是灵魂的窗户",透过教师的眼神,可以使幼儿感到教师的喜、怒、哀、乐之情,从而激发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演唱,使音乐学习的最佳效果得以产生、

二、具备形象生动的身体律动能力。几乎在每个音乐活动的活动目的或过程中,都要求教师能在自身具备良好的肢体律动的基础上,运动身体,展现动作成为了引导幼儿学习歌词、节奏和感知音乐形象的有效手段,幼儿教师所具备的音乐素养这一大特色,是区别于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素养构成要素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三、具备善于表现基本音乐构成元素的能力。教材中选用的音乐作品都是短小愉悦,大都代表着具体、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因而,教师需要从这些短小但不失在音乐构成的要素中作品中,从一个更微观的视角来所创作的或适宜于在幼儿园中所选用的音乐作品的表达方式,充实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

综上,幼儿园必须对教师的音乐素质进行全面训练,才能使其掌握音乐教育的艺术精髓,才能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从幼儿教师应掌握何种最基本程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做了阐述,以及从构成音乐多种要素的角度出发,关注到幼儿教师应如何表现音乐、通过何种方式表达音乐才能更好的与幼儿原有的音乐经验相适应。并以上述两种构成要素融会贯通为根本立足点,为幼儿教师在其个人的音乐素养上要求勾画了一幅最基本的愿景。

参考文献:

1.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刘霞:《浅谈幼儿园教师音乐素质的培养》载于《大众文艺》2012年12期

3.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篇8

关键词:少儿英语学习;综合环境;对策建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对各层次人才外语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外语已成为通往新世纪的敲门砖,当前国内各阶层对英语教育越发重视,社会上名目繁多的英语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英语学习的年龄逐渐提前,诸多小学乃至幼儿园早就开设了英语课,学习英语的儿童的年纪越来越低。

一、少儿英语学习的可行性及目的

(一)少儿英语教育的可行性

少儿在中国普遍的是指七岁前的儿童,而本文指的主要是接受正规幼儿园教育的儿童,本文主要研究这段时期少儿英语的教育状况,首要的问题是看到少儿英语教育的可行性,这需要对这段时期少年儿童自身的特征(主要是与语言学习有关的特性)有最基础的了解。

1、少儿的自身特点及优势

英语学习中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情感因素,包括学习的动机、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学习者的特性等。成年人往往会过分的担心犯错误、担心被别人嘲笑,这样会使成人产生一种焦躁的情绪,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对英语的接受程度。少儿们则恰恰相反,他们和成年人不一样他们有着极高的期望,也不像成年人那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是真的“初生牛犊不畏虎”,常常可以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少儿们对英语学习未形成已有的态度(肯定或否定),这就可以避免像一些成年人那样因为对英语学习的否定态度而影响了学习。

2、少儿英语教育的目的

少儿不像成年人一样害怕犯错,积极大胆、勇于尝试地说英语,加之其发音器官的可塑性比较强,在学习英语语音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在少儿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重训练他们正确的英语发音,为他们形成正宗的英语发音打下扎实的基础。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听说能力为重,读和写为次之,在最开始的阶段对读写不做特别的要求;不以占据句型和词汇量的多寡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尺,同时不要急于求成果。少儿英语教育的另一大项任务是激发少儿对英语学习的广泛兴趣,使他们在今后深入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保持足够的热情。当然这就需要老师的积极诱导,悉心选择适当的教材、教师及教法。

二、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与综合教育环境

少儿的英语教育真正应该做的是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英语使用的良好环境。因此,假如我们想为少儿们提供很好的英语教育,首先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少儿阶段是他们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对语言非常敏感.适应和接受语言环境的能力也非常的强。英语,对刚刚开始说话的孩子们来讲,只是一个个符号。这些符号没有任何意义,也很非常难理解。并且,假如过早的进行英语学习,也非常很容易和汉语拼音混淆。因此怎样进行少儿英语教育,成为了现今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之一。我国现在的少儿英语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1、没有合适的英语语言环境,大都是照本宣科。

给少儿们只是一味的灌输单词和句子,让他们背诵。对于语言学习来将,我们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使用它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但是,假如把语言拆解成单词和句子。而并不是表述方法的话,那么在实际的应用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2、应对考试,以应试教育为教学目的。

许多学校和外语培训机构都开办了类似的“英语考前强化班”这种枯燥无聊的培训方式,这极有可能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而使他们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乐趣。测试,只是一个检验学生英语掌握的方法,但并不能作为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少儿本身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就是通过自身对事物表达的成就感中获得的。他们能够表达的东西越多,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对语言的掌握就越好,也就更乐意去学习英语。但是,当他们为了应对考试而去学习英语,迫使自己把种种教条套用在一门英语学习上的时候,他们的兴趣会消失不在。

3、少儿英语教育,过分的重视读和写,这违反英语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

如同我们学习中文一样,最初我们只是聆听,听到周围的人们都会用这我们所听到的这门语言,把听到的语言与我们所描述的物体进行联系。我们听了很多之后,联想许多之后,便开始尝试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想。但是这个时刻.我们并不清楚这些字是怎么拼写的。换句话说,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是这样的:听一说一读一写。而并不是现在英语教学中的:写一听一读一说。

三、少儿英语教育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

1、融入情景法。

为少儿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以实际的应用为主,填鸭式灌输为辅。将虚无缥缈的字母和单词形象化、具体化,将那些对学生来讲的“没有生命力的符号”,转化成“有生命力的活体”。当学生们认识单词的表意之后,下一步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在娱乐中学习。

不要给少儿们太大的考试压力。要让他们清楚,英语和汉语一样,都只是一门用来交流的工具而已。同时,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乐趣,例如,有针对性的对课堂上所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分组比赛、游戏。在欢乐中附带了解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掌握状况。对表现优秀的组,予以适当表扬。相对较差的组,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结语

本文对详细的分析了少儿英语教育与综合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其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目前我国不少幼儿园中都早已开展了英语课的教学活动,社会上少儿英语学习班也非常之多。但是少儿英语教育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体系,英语教学环境及教材教法都还有改善和提高,教师的素质还有待增强。

参考文献

[1]贺亚丽:探析全身反应法与新《标准》的整合[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22.

[2]薛爱:tpR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22.

[3]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教学法主要流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篇9

关键词幼儿期语言学习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幼儿期的语言学习与发展,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才能表达思想,吸收知识,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新《纲要》中在幼儿的语言发展方面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这些指导要求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操作环境,可以从多维度搭建幼儿语言发展平台。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1日常生活中重交流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就是为了让他们学会交流,日常生活中的师幼对话就是提高幼儿语言交流与应用能力的最好契机。

首先,对幼儿发出的相应积极应答。孩子们经常会在星期一的早晨跟老师说说自己在周末的见闻,特别是一些孩子跟父母外出旅游了,就迫不及待的要把出游经历告诉老师。这时教师就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不妨在散步时,餐前等自由活动时间与这些幼儿单独交流,让幼儿进行完整的表述,提高其讲述的连贯性,有序性,生动性。关注幼儿在遣词造句方面的进步,及时肯定表扬,激发幼儿爱说,敢说的欲望。其次,鼓励幼儿多观察,并为幼儿的同伴交流创设机会。教师要多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周围环境,边看边说如:秋天到了,幼儿园内的各种树木发生了变化,在户外自由活动时,让孩子仔细看一看,找一找幼儿园有什么变化。让幼儿在观察中议论、想象,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观察过程中,很自然地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语言活动中重发展

新《纲要》中并未指出要求幼儿掌握多少词汇,会讲多少故事,给教师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操作环境,所以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实际,选择适宜的活动教材,上好语言活动。语言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和语言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是语言教育的主体,要使幼儿思维和语言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语言的表达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和标志之一,所以有人说语言即思维,有序的口语表达即有声的思维。因此,教师在语言课教学中,立足点要放在思维这个高度,让幼儿在“听――想――说”的思维链中学习语言。重点和难点是把握住幼儿的思维特点、思维的素材和启发思维的时机。对每一次语言活动提出具有发展性的教育目标,切实落实到位。

3各领域教学中重渗透

幼儿的语言学习仅靠语言课及相应的语言活动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将幼儿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

3.1在音乐课的活动中渗透

音乐是陶冶人的情操的一种艺术,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凭着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可在大班音乐活动中适当加入听音乐、学语言的内容。这种活动应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体验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如:可让孩子欣赏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后,对孩子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和回答,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更能使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

3.2在美术活动中渗透

幼儿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玩、爱制作,教师可在美工活动中,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幼儿对自己作的画进行讲述。如:在孩子作完一幅画后,请孩子把画面内容讲出来,再请小朋友给画中的小动物说句话等等。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培养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3在计算活动中渗透

在上计算课时,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计算知识。如:在小班学习4以内物体的点数时,可把幼儿带到一颗桃树前,让幼儿讲一讲猴子在干什么?使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孩子可能会说:小猴在爬树,小猴在吃桃子,小猴子荡秋千。在此基础上,可请幼儿一起数一数桃树上有几只猴子。这样,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3.4在体育活动中渗透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量比较大,兴趣很高,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在爬、跳、跑等一系列活动中,应采用先请幼儿观看老师的示范动作,然后请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活动,最后请幼儿讲一讲你是怎样做好的等方法。这样,既注意了活动的动静交替,又使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讲出了各种活动的特色,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特色研究中重提高

在幼儿园多元智能教育研究引领下,本班选取的特色研究是民间艺术。民间文学是向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提高语言能力的生动教材。在教育中,笔者选取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让幼儿从中学量新的词汇核心的表达方式,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培养他们对艺术语言的初步欣赏能力,增强对民间文学作品的兴趣,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首先,利用讲故事促进幼儿语言的连贯性。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取适宜的故事,如《阿凡提的故事》、《渔童》、《十兄弟》等。选择一些篇幅短小、情节生动、有适当重点、结构简单、对话较多的故事,让幼儿练习复述。通过对故事内容的提问、启发、帮助幼儿理解和记住故事的情节、角色和对话,激发幼儿复述的兴趣和愿望。这种复述对训练幼儿的记忆力、练习说连贯性语言有很大作用。

儿童构音不清楚教育方法篇10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创设

一、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依据

幼儿出生后三年中,由于听觉器官,发音器官的成熟,以及成人的语言教育环境,使他们由语言准备期向丰富化时期过渡:在语音方面,初步掌握本民族全部语音,但有些语音不能准确发出,方言化,随着发音器官和正确教育下,能逐步发音正确,咬字清楚:在词汇方面,是掌握词汇最迅速时期,三岁时一般可掌握1000个词,到六岁时则可掌握3000至4000个词,同时出现生造词现象,在语法方面初步形成比较严谨的语法结构,由不完整到完善,由简单句到复合句,表达能力由对话向独白过渡,情境性语言过渡到连贯性语言,同时由于口头语言的基础及图形知觉敏感期,已具备学习书面语的可能性。

通过对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的了解,作为教育实施者应明确的认识到:幼儿语言教育来使其获得语言经验,对促进语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师范大学赵寄石教授等几位学者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书中将幼儿园语言目标概括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4个部分,幼儿语言教育必须依据语言教育目标,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来选择教育内容,有计划地培养幼儿倾听、口语表达、文学欣赏和书面阅读能力。

二、创设多样的语言情境是幼儿语言教育的前提

《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印度狼孩卡玛拉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典型例子。给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小到一日活动环节的衔接,一个字音的纠正,大到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及其它领域融合的教育活动。古时候就有孔子“在梨树下”,“杏坛之上”的教学观点。孩子刚入园时,由于个体教育环境的不同,使孩子在语音方面差异很大,在黄冈方言中,翘舌音几乎没有,在晨间接待活动中常听到不同音调的问早如:“老师早”就有“Lǎosīzǎo;Lǎoshīzhǎo;Lǎojīzǎo”,而正确的是:“Lǎoshīzǎo”。教师以亲切的问候,正确的发音,对个别予以纠正,从而达到“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又如提供充分材料,通过各种主题活动来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大班中“有趣的纸”这一活动产生于一次区域活动,一名幼儿发现水彩笔画在纸杯上的感觉滑溜溜的,而在铅画纸上立刻留下深深的痕迹。于是让小朋友从家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纸带到幼儿园设计一个“奇妙纸张厂”。同时提供给孩子一些如玻璃缸、水等材料,让幼儿对多种纸的观察、触摸、比较、摆弄、操作,在讨论中有的幼儿从纸的松软、作用、材料等角度来表述自己的发现,有的说“宣纸很轻,在水里很快就湿了,沉入水底,玻璃纸也很轻,可在水里回浮在水面上。”有的说“信纸的图案、颜色有各种各样的”等等,大家兴趣很浓,踊跃发言。这样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相互交流中有新的发现的例子是很多的。

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对刚入园的2.5岁―3岁的幼儿进行培养倾听行为的实验中,以文学作品让幼儿“善于倾听”,以生动的直观形象让幼儿“听得懂”,以游戏的口吻让幼儿“乐意听”、“喜欢听”,融入各项活动使之“经常听”,实验结果表明:较实验前幼儿倾听能力有明显提高,特别在听和谐悦耳的声音,听别人说话,听普通话,在集体中听老师和同伴说话,听别人说话时保持安静,不断别人说话等有很大的提高。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提供充足的条件和机会设置多样的语言情境,从而达到语言教育的目的。环境,就如不说话的老师,默默地发挥着潜在的积极作用,拓展话题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作为教育实施者的重要途径,在《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语言教育中尤为突出。在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挖掘素材,幼儿对周围生活充满新鲜感,有强烈的表达愿望,有目的地提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三、幼儿语言教育与其它教育的融合

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活动都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教育因素,只有将其它领域的教育合理地与语言教育融合,将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渗透到其它领域教育活动中去,正如《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各领域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语言活动的素材,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触到的大量事物、观察的现象、从事的操作活动等,这些都丰富了语言经验。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其它领域活动为幼儿语言的表达和语言交际提供了条件,很多的教育活动都与教师提出的要求,问题有关,如体育的口令,手工的制作,集体活动,小组讨论等都离不开语言教育,美术的点、线、面构成的画面幼儿都很乐意将里面的小故事告诉老师和同伴,艺术中音乐的欣赏、舞蹈活动、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幼儿对其的感受有所理解,因此,语言教育必须与其它领域必须相互渗透。幼儿语言教育除了语言教学活动,还必须将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融入各领域教育活动中。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正确的学习姿势:看书、书写时要坐姿端正,握笔正确,手眼保持一定的距离等,除示范外,语言的指导、教育、督促也很重要。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大胆清楚的表达”,“乐意与人交往”,“有同情心”离不开语言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一起的科学探索、发现的疑问、讨论各自的想法、操作步骤及结果,需要幼儿在感知事物和现象的基础上,用连贯、完整、顺通的语言表达。

综上所述,结合《纲要》的精神,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语言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同时将语言教育与其它领域教育有机的融合,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全方位的发展,达到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周兢主编《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