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经济运行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2:24

商务经济运行分析篇1

一、经济运行调度组织机构

建立区经济运行调度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管成密同志任组长,区发改局局长同志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建管局、区商务局、区统计局、区招商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交通商务办、区现代商贸办、区生态商住办、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地税分局等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具有较强经济分析能力的业务骨干为经济运行调度联络员。

二、经济运行调度工作职责

(一)区发改局负责对我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对全区经济运行总体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通过《经济》刊发,供领导决策参考。

(二)区科技局负责对我区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三)区财政局负责对我区各类财政收入规模、结构,财政政策变化及支出投向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四)区建管局负责对我区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五)区商务局负责对我区外资企业及内外贸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六)区统计局负责及时提供相关统计数据,并对有关数据作出说明,对数据的异常变动情况和产生的重要影响作出分析。

(七)区招商局负责对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八)区服务业发展局负责对我区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九)区交通商务办、区现代商贸办、区生态商住办负责对本区域内招商引资及重点项目推进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十)工商分局负责对我区民营经济等各类经济体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十一)区国税局、地税分局负责对我区税收规模、结构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三、经济运行调度工作机制

(一)经济运行分析例会制度

分析例会每季度举行一次,由区经济运行调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于每季度次月召开,并适时邀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主要内容:

一是各成员单位分别对本领域当前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二是对本系统国家、省、市已出台实施和即将出台的重要政策进行分析,研究这些政策对我区的影响及拟采取的具体对策。

三是剖析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四是视情况邀请市发改委领导作经济形势分析。

(二)经济形势监测报告制度

对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突发性事件,各成员单位应及时向有关领导和区经济运行调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根据领导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区经济运行调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分析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为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四、经济运行调度工作要求

(一)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准备经济运行调度会分析材料,全面、及时、准确地对本领域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判断和分析,按要求准时参加会议。

商务经济运行分析篇2

1.通信行业的经济效益。在上文中,我们对2006年到2011年我国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业务总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一组数据中,分别对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的指标进行了明确的分析,同时也表示我国通信行业的业务总量在逐年快速的上升,且业务总量的增长速度比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要快得多,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收入与总量不匹配,究其根源,主要是我国通信行业中的三大运营商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2008年12月12日工信部3G牌照以来,各运营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运营商之间相互降价而导致。因此,通信行业中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与增加值给我国经济的增长带来直接的贡献。

2.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间接贡献。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直接贡献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正是由于通信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与同行行业发展相关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两大通信行业的发展又间接性的带动国家经济的增长。因此,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间接贡献,主要表现在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1以通信设备制造业为基点分析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间接贡献。就目前来看,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有网络型、无线型和终端型通信产品。其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带来的贡献主要是其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从2006年到2011年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9%、2.73%、2.55%、2.23%、2.04%、2.27%。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通信设备制造业给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呈现出稳中略下的趋势。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通信企业的重组以及3G业务的拓展,尤其是重组后的通信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网络的规划和建设,开创和开发一些新的品牌和业务,而这就为通讯设备制作商、内容提供商以及系统方案解决提供商等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而通信运营商是主要的投资者,通信设备行业就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是由于一些通信设备生产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还十分有限,因此能保证销售收入在GDp中的贡献率稳中略下的趋势已经十分难能可贵。

2.2以通信服务业为基点分析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间接贡献。就目前来看,我国通信服务业类型主要有信息系统集成型、信息技术咨询、运营和数据处理等服务。其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带来的贡献主要是其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从2007年到2011年间,我国通信服务业的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02%、1.29%、1.5%、1.87%。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通信服务业给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之所以通信服务业的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还相对较低,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的信息服务行业属于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全球信心花时代的到来,信息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带动了社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通信服务业的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的上升,主要得益于目前我国在信息服务行业方面出台了诸多扶持政策,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尤其是4G牌照发放后,我国的信息服务业必将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

二、通信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综述

第一,通信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2006-2011年,综合通信行业业务收入对GDp的直接贡献、通信设备制造销售产值对GDp的贡献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对GDp的贡献得到的通信行业对GDp增长的总贡献率平均达到约6.2%。

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通信行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呈下降趋势,通信行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率的降幅趋势逐年减小。当电信业进入转型末期,通信行业的发展与GDp的增幅差距将明显收窄,伴随信息运营阶段的到来,二者的增速或重新趋于一致。

第三,由于全国通信业正处于转型阶段,它对GDp的贡献呈稳中略有下降趋势。其中,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对GDp的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下降,但在2011年3G业务的大力发展下,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对GDp的贡献趋势有所回升;近几年兴起的信息服务业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对GDp的贡献逐年上升。从这个角度而言,它对国民经济运行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

三、结语

商务经济运行分析篇3

招商资源有限、优惠政策趋同、区域竞争激烈、信息互联互通等因素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要在新常态下转变思维方式、寻求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投资促进工作质效。

传统招商引资的主要问题

招商引资工作曾经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在大多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招商引资工作仍然是政府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但随着我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投资环境发生新的变化,招商引资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问题和挑战。

目前,各地主要采用的招商形式大同小异。根据招商的主体可分为政府招商(包括各级政府、经济开发园区等)、中介招商(包括各类商协会、专业组织等)、以商招商等;根据招商的环境可分为上门招商、驻点招商、会议招商等;根据招商的内容可分为产业链招商、资源(含盘活的资源)招商、专项招商等。

这些招商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各有侧重,成效各有千秋,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首先,对资源的分析深度有限。招商引资需要解决资源与项目匹配效应最大化的问题。因此,跳出小空间而把资源放到一个大的环境中,对各种资源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则成为有效匹配资源的先决条件。而在这方面,传统招商方式做得远远不够。其次,对引进目标项目的方向不明确、潜力发掘不深入。项目使用资源是有机会成本的,项目是否最适合所提供的资源,需从资源禀赋和项目发展潜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特别是考虑到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和企业发展模式的不断变化,以及评判者往往从自身经验出发,主观对项目进行评价,使得评判一个项目的可持续性及适合度更加难以把握。第三,招商人员数量和经验有限,使得其获得资源数量有限,从而导致招商力量分散、效果差强人意。

经济学家张五常提到过这样的招商场景:一个招商会在某城市举行,无数的县干部闻风而至。这样的县干部全国东奔西跑寻找投资者。张五常把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归结于县域经济的竞争,这其中就包括招商引资。长期以来,在招商引资任务的驱动下,各地往往首先考量引入企业投资额的大小,然后再考虑企业与地区要素禀赋、区域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由此带来重复投资、低效投资的情况时有发生。

大数据将有效提升

招商引资质效

自从2014年3月“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开发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大数据科学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特色及发展定位。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区域之间存在着要素禀赋差异。此时,差异化的发展会产生帕累托改进,提升区域福利。而科学分析区域要素禀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方向,合理确定发展定位,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借助大数据技术,综合统计本区域内所有资源现状和周边相邻区域的情况,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区域比较优势,从而在更高的层面把握本区域的发展特色和定位,制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选择适合本地特色的企业定向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可以更好地实现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目标。

通过大数据准确把握企业信息及未来投资方向。在经济活动中,信息不对称广泛地存在于经济活动中,是市场经济的弊病。一方面,企业会由于区域信息的不完全或政策执行不到位等政府方面的原因错误地选择投资区域,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会因为对企业经营行为的不了解而错配了资源。例如,由于我国工业用地的价格远远低于商业用地或住宅用地,一些企业以工业投资项目为名获得土地,而实际将项目变相转变为房地产或其他类型的项目,背离了取得土地时的承诺,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原本用于持续发展的土地变成了投资方一次性的盈利收入,不仅削弱了地区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严重的障碍。因此,及时掌握企业的投资动态,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困境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大数据有效提高项目撮合效率和匹配水平。招商引资活动从本质上也是进行交易的撮合,使得各类资源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在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下,企业通过政府部门或中介机构选择生产地或注册地。尽管各地产业发展都经过规划的论证,但从整体看,企业的选址和发展基本上是处于市场自动调节的过程,对产业发展规划的影响有限。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分析企业经济数据从而建立适合的经济模型,可以确定合适的撮合条件。对于未来可能投资的企业,通过大数据研究企业的碎片化行为,可以准确判断企业的真实需求。同样通过大数据对本地资源进行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画像,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资源的机会成本。将两者放在同一经济模型下,可以更加有效地把握资源和企业的匹配度,针对特定的投资人拟定量身定制的招商方案,从而实现效率的提升。

通过大数据有效把握企业发展需求,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信息反馈有效渠道不足是政府服务企业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而大数据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把握企业需求的有效渠道。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各级政府需要运用大数据创新政府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运用大数据掌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共性和个性化需求,在各方面主动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不仅可以提高注册登记和行政审批效率,优化再造行政管理流程,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信用体系,而且可以加强统计监测、数据加工服务、评估政府服务绩效,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多方联动建好

大数据招商平台

大数据招商的概念提出已有时日,然而并未看到真正有效的产品或服务。究其原因,由于企业数据、政府数据、市场数据等各类数据分布和权属广泛,大数据招商引资必须在政府和企业等多部门的协作下才能有效运行,而这一整合工作既是大数据招商平台建设的重点,又是难点。

大数据招商必须在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下才能有效运行。从企业和市场的角度分析,很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数据往往是碎片化的,缺少系统的梳理和规划。从政府部门角度来看,不同职能部门往往侧重收集企业不同方面的数据,对企业一些重要的数据分析一般侧重对宏观数据的影响,缺少对企业自身发展的数据分析。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一般缺少横向沟通,难以形成对企业多维度的画像,使得形成完整的数据链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提高大数据运用能力,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充分运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健全政府运用大数据的工作机制,是建设大数据招商平台、提供大数据招商服务的制度保障。由于数据的特殊性,这种机制的建设必须首先进行顶层设计,从法律、经济、社会等多角度综合考量,建立规范,确立模型,在政府层面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明确协调部门,在不同部门之间形成联动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的作用,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和专业运行团队是开展大数据招商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发改、经信、工商、税务、统计、国土规划、投资促进等很多部门逐渐形成了服务于本单位工作职能的数据库,并形成有效的综合数据平台。然而,如前文所述,目前这些数据各自独立,不能形成具有统一结构的具有服务多部门能力的综合数据库。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建立,各种利用社会平台和大数据信息技术获取企业信息的数据平台公司也大量涌现,这些都为招商引资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一个成熟的招商引资大数据平台不仅需要有完善的数据库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有几支专业的运营团队,唯此才能真正发挥平台作用,提高运行效率。一个是数据运营团队,主要职责是数据的抓取、清洗、结构化等,为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材料;一个是经济分析团队,主要职责是建立经济模型,通过获得的数据对企业的投资、发展进行研判,对资源和地区产业结构发展进行分析,实现企业投资和区域招商引资资源的最佳匹配,并根据平台的发展和实际运行效果修正完善模型;一个是综合协调团队,通过顶层设计和综合协调,实现政府部门、社会平台的数据互联互通,确保平台运行机制的平稳发展。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行,各运行团队的协同合作,才能建设好大数据平台,提供更好的政府服务。

商务经济运行分析篇4

[关键词]携号转网意愿;转换成本;移动通信客户;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3)10-0111-04

一、引言

携号转网被认为是进一步推动电信业有效竞争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作为一项非对称管制措施,已经成为全球的一种趋势。工信部的《关于启动天津海南移动用户号码携带试验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确保电信网络安全,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尊重用户转网意愿。为推动国内电信业的良性发展,加快实施我国从“电信大国”到“通信强国”的战略目标,工信部提出在2013年将适时扩大试点范围。随着号码“所有权”从运营商转移到用户手中,号段交易从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在上述背景下,如何保留客户及发展新用户值得各运营商在战略和策略上进行认真思考。

转换成本对于运营商保留客户起着重要作用,提高转换成本可以有效提高客户保留率。携号转网可降低消费者转换成本,使部分被锁定的消费者有选择权。而运营商和客户的平衡关系受到新的挑战。携号转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三大方面:一是携号转网实施的经济效益评估分析。ovum(2000)指出携号转网实施后收益大于成本,分析了携号转网对爱尔兰社会福利影响。二是携号转网对构筑公平有效竞争格局影响研究。DongHeeShin(2007)指出携号转网对通信市场中的运营商有显著的影响,将会加剧美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姚学东等(2012)指出携号转网是促进市场竞争的举措,从长期来看,将会刺激竞争。三是携号转网与转换成本关系研究。Buehler等(2004)指出携号转网对消费者转换成本的影响,消费者的社会福利因携号转网而得到改善…。携号转网对移动通信客户转换成本影响的研究中,往往将转换成本视为携号转网的一种变动因素,并以此为切入点来进行研究。在产品和服务日趋同质化的情景下,客户自主选择能力越来越强,客户保留受到各界的日益关注。研究证实,提高客户满意度并非保留客户的唯一方法。Bumhan等(2003)通过对消费者访谈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归纳出程序、财务和关系转换成本,对美国长途电话及信用卡市场进行实证分析,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各类型影响因子。因此,本文拟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转换成本进行分类,并针对转换成本对客户保留的直接作用展开研究。

综上所述,在携号转网的背景下,国内学者基于转换成本的客户保留研究较少,携号转网意愿与转换成本之间关系的分类研究是否对保留客户有直接效应仍需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根据转换成本这一客户携号转网的深层次原因,提取特征变量,对客户进行聚类分析,考察客户在转换成本上的特点和分布及其携号转网意愿的差异,为运营商通过构筑新的转换成本挽留客户、制定科学的运营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二、概念定义与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本研究涉及的主要因子界定如下:携号转网意愿是指一家电信运营商客户在无需改变自己移动号码的前提下,转而成为另一家电信运营商用户的心理倾向。而转换成本作为顾客消费转移时所感知的成本,是一个复杂的变量,包括主客观两方面。为有效管理转换成本,使消费者感知的转换成本为企业所认知,将转换成本进行细分并研究不同转换成本对顾客行为的影响已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基于Burnham(2003)研究结论,将携号转网背景下客户转换成本分为程序、财务和关系转换成本三类,联系携号转网特征,将三种转换成本及其构成因子进行梳理,并给出概念。程序转换成本主要是指客户在携号转网过程中所承担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包括业务办理、经济风险、评价和学习成本;财务转换成本是指客户由于携号转网行为而承担的利益和财务上的损失;关系转换成本是指客户携号转网之后,在个人和品牌关系上的损失。

转换成本在买卖双方合作关系中扮演退出障碍的角色。当转换成本存在时,消费者便会考虑相对应的转换成本,如财务、品牌等方面的成本,这些成本的付出将降低客户的转换意愿。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移动通信消费者携号转网中,程序转换成本对消费者携号转网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H2:移动通信消费者携号转网中,财务转换成本对消费者携号转网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H3:移动通信消费者携号转网中,关系转换成本对消费者携号转网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李先国等(2011)通过对我国通信市场的研究,指出客户转换成本对忠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负向影响客户的转网意愿。因此,本文选取的各因子间的结构关系如图所示。

(二)研究设计

1量表问卷设计

根据各个因子的概念及衡量指标,结合通信行业特点及携号转网背景,参考相关文献关于各因子的测量题项,对这些指标进行可量化的问卷设计。采取李克特五分量表,经过正式发放问卷前的小样本预调查,最终根据调查者意见和数据检验,确定4因子的17个量表问题。

2问卷调查与样本描述

本次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通过两种方式发放问卷:一种是第三方问卷调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调查,其中收集有效问卷456份;另一种是现场调查,由50名大学生组成的现场调查小组,分别去三家运营商服务网点调查,收集有效问卷17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86.5%,调查时间为2012年4-5月。

为保障问卷质量和测量准确性,现场调查时小组成员还对调查者进行了关于携号转网较清晰地介绍。样本分别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段、运营商、学历和月消费额进行统计,在对回收问卷进行有效筛选后,得到有效问卷629份。

三、数据检验与假设验证

(一)数据分析

在验证型因子分析中,用结构效度检验对量表问题聚合和区别效度分别进行检验。运用统计软件SpSS和amoS,得到量表因子载荷、aVe值和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平方值见表1。结果显示,量表问题具有较好的聚合及区别效度,各aVe值均大于0.5,且每个aVe值均大于该因子与其他因子之间相关系数的平方数。通过对其17个量表问题做信度检验,发现各个因子的Cronbachα值均大于0.6,总量表Cronbacha值为0.930,说明总量表及其各因子都达到了较好的信度(见表1)。由此可见,量表题项设计是合理有效的,适于作进一步的结构关系分析。

(二)假设验证

根据本文的基本理论模型和变量影响关系路径图,使用amos进行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财务转换成本与携号转网意愿之间路径系数在p

四、聚类分析与分类解释

(一)聚类分析

根据移动通信客户在三种转换成本上存在的差异,结合上述数据检验和假设验证结果,对其进行组合分类,考察不同类别的客户在转换成本上的特点和分布及其携号转网意愿的差异。以客户的三类转换成本作为分类变量,采用SpSS中的K-means快速聚类法,最终聚类分析出五种类型,其因子得分中心值分布见表3。在进行聚类分析中,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法,得出F值检验结果均在p

(二)分类解释

根据上述分析,可把五类客户分布命名为:程序型、经济型、非经济型、稳定型、积极型。

1程序型客户

此类客户的财务和关系转换成本因子得分中心值较低,而程序转换成本得分最高。说明客户在携号转网时不注重财务和关系上的损失,而较为注重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如申请、携号、评价和学习成本等方面的付出。此类客户的携号转网意愿等分均值处于中等水平,在样本中的比例最低(4%)。

2经济型客户

此类客户的关系转换成本因子得分中心值最低,而财务转换成本得分较高。其特征是携号转网时不注重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也不认为携号转网会带来品牌方面以及和运营商已有关系的损失,而较在意携号转网过程中财务和利益上的付出。此类客户携号转网意愿等分均值处于较高水平,在样本中所占比例为29%,是运营商应该重视的一类客户。

3非经济型客户

此类客户恰好与经济型客户的三类转换成本因子得分分布特征相反,故称其为非经济型客户。其关系和财务两类转换成本因子得分中心值都较高,而程序转换成本得分最低。这说明此类客户较在意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以及品牌方面、与运营商已有关系的损失,而不注重携号转网过程中带来的利益和财务上的付出。非经济型客户携号转网意愿等分均值处于较低水平,在样本中的比例达到了28%,运营商应加强维护此类客户的客户关系。

4稳定型客户

稳定型客户在关系转换成本因子得分中心值处于最高水平,其他两类转换成本得分也处于较高水平。三种转换成本都处于较高水平以及携号转网意愿等分均值处于最低水平,说明此类客户是运营商最容易挽留的一类客户,相比于其他类别的客户更加稳定,在样本中的比例最高(38%)。

5积极型客户

此类客户三类转换成本因子得分中心值都较低,其中程序转换成本得分最低,这与稳定型客户得分分布特征相反。此类客户不注重在精力和时间上的付出,也不注重在利益、财务、品牌、与运营商已有关系上的损失。积极型客户对携号转网持乐观态度,其携号转网意愿等分均值处于最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在样本中比例达到了23%,运营商应该予以重视。

五、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商务经济运行分析篇5

我国商业经济学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建国初期到七十年代末是我国商业经济学的初创阶段;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初步确立了商业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商品流通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商业经济学科体系;九十年代初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得以确立,以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为转折点,商业经济学研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如下几类:人民日报出版社《现代商学通论》(1994年版,黄国雄等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贸易经济学》(1995年版,林文益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商业产业论》(1995年版,徐从才等著)。综观各种商业经济学教材,笔者认为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研究对象不明确

现有的各种版本的商业经济学教材,对于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表述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关系论”、“规律论”和“实务论”。“关系论”认为,商业是交换的发达形式,研究商业经济首先要从研究交换开始;商业在社会的商品交换中处于中介地位,因而以商业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就成了商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可操作性很差。“规律论”则认为,在商业这个特殊的经济领域内起作用的是两类规律:第一类是一般经济规律,第二类是商业自身特有的规律。商业经济学的任务在于阐述后一类规律。事实上,经济学意义上的商业经济研究不能把经济规律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而只能是研究的结果;并且,所谓的两类经济规律并没有划分开来的必要;再者,就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趋势看,能够被普遍接受的经济规律是愈来愈少而不是相反。“实务论”则认为商业经济学应该突出实用性,以商业业务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商业经济学就能够摆脱学究的形象,被社会所接受。殊不知,这恰恰使商业经济学与商业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相混淆,最终将断送商业经济学的发展。研究对象的不明确必然导致理论体系不完整、缺乏严密的逻辑联系,出现许多以政策取论分析的现象。

(二)研究内容空泛化

现有的商业经济学由于研究对象不明确,又固守“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的前提,因而在研究内容上有许多是对政治经济学的重复和延伸,沿用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和范畴,重复其结论。学生常常有“何必再学”的困惑。同时,有相当多的教材将商业内部具体操作的业务细节纳入,冲淡了商业经济学作为经贸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的学术研究氛围。研究内容的空泛化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内容枯燥、空洞、乏味,非常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许是所有从事商业经济学教学的教师的深刻感触。

(三)研究方法简单化

迄今为止,所有的商业经济学教材在研究方法上仍然以规范研究、定性研究为主,基本无视西方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定量研究方法的存在,导致对大量商业经济实践的解释乏力。即使在定性分析中,也是对商业自身运行的分析很少,而表面化、大众化的结论很多,缺乏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教材所应有的深度。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缺少现实经济的根基。学生普遍感觉抽象、一头雾水,学习过程中也难以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其实我们每年有相当丰富的商业统计资料可用于实证研究的。

二、对商业经济学教材建设的思考

应该说,商业经济学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我国的大多数经济类教材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在很大程度上导源于传统经济学的不足。在我国加人wto以后,我们的经济类教材面临着重大的变革。这里,笔者主要谈谈商业经济学教材建设的思路。

(一)确定研究对象为商品交换服务的供求和运行机制

界定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必须分析其学科特性和研究目标。商业经济学首先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经济学的本质就在于研究由资源配置而引起的产品供求;贸易活动为社会所提供的产品本质上是一种无形产品—商品交换服务。因此,商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是商品交换服务的资源配置所决定的供求和运行机制,而商品交换服务又涵盖整个经济活动中的贸易活动。所以商业经济学在加入wto以后改为贸易经济学更为妥当,更容易使贸易理论融入主流经济学的体系中。这样,在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可以使贸易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分析商品交换服务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为分析、解释、研究、考察贸易实践提供一个一般性的理论框架,而不能将它看作为简单的只研究商业的部门经济学。

(二)确定研究内容

贸剔淤撇材建设的重点是确定其研究内容,这是一个非常艰难、复杂的问题,笔者抱着与其藏拙不如献丑的态度,提出一个粗略的思路。贸易经济学的内容也许可由如下几方面来组成:(1)分工与交易的均衡理论:专业化和交易的选择、专业化和综合化的均衡、交易费用的下降导致交易的发育等等。(2)市场理论:市场规律、市场原则、市场发育、市场体系、市场进人和退出的壁垒、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不同市场态势对商品交换的影响等等。(3)贸易形式理论:分析对社会、企业而言,选择什么样的贸易形式能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交换总效用。现货贸易和期货、期权贸易;纯粹买卖和商业信用买卖;买断和、信托、经纪;批零(超市、百货、连锁、综合商社)等等。(4)贸易企业理论:“纵向一体化”后贸易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问题、贸易企业如何选择流通环节、流通渠道以及其影响因素、集团化和单体化的选择、贸易企业的结构与布局、贸易物流等等。(5)内外贸之间如何保持均衡:贸易顺差、逆差与内贸之间的均衡、流通领域内外资的均衡等等。(6)整个流通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均衡:工业与流通业、农业与流通业的均衡等等。(7)贸易管理理论:贸易扩张、贸易保护、贸易法律、贸易管理体制等。

商务经济运行分析篇6

一、背景

欧洲:谷歌、微软等互联网巨头所属的软件、搜索引擎和视频等ott服务,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资源,引起欧洲电信运营商的强烈不满,他们一致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该为此向运营商做出补偿。

亚洲:早在几年前,便有过中移动就“移动qq”向腾讯收取“信令费”的传言,进入2013年“微信”更成为双方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因为它对短信、彩信、尤其是运营商的主要利润源话音业务均造成了冲击。

二、经济法律角度分析

(一)基本概念

ott是“overthetop”的缩写,这来源于篮球等体育运动,是“过顶传球”之意,指的是球类运动员(player)在他们头之上来回传送而达到目的地。它目前成为通信行业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即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诸如谷歌的googleplay、苹果的appstore、微软的skype、韩国的kaokaotalk,国内如腾讯的qq、微信,米聊、陌陌、摇摇等,这些网络视频以及各种移动应用商店里的应用软件都是ott服务。

(二)矛盾分析

由于上述ott服务以其超低的费用、优质的服务,再加上灵活便捷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使用,从而使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在短信、彩信、语音通讯等方面的业务受到巨大挤压。特别是进入到2013年,在国际范围内大多数运营商通讯业务增长速度大大减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以中国移动为例,虽然无线上网业务流量2012年同比增长187.6%,但占其收入65%的话音业务,已经出现数个月的连续负增长。究其原本文由收集整理因,主要在于ott服务的替代作用,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非但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巨大价值,而且传统阵地丢失惨重。因此,各国运营商纷纷表示ott服务商应该就此向他们作出补偿,而互联网公司则以网络中立和自由作为反击,截止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双方仍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那么,运营商向ott服务商收费究竟是否合情、合理、合法?下面笔者就此来阐述自己观点。

(三)经济学角度分析

1.收益-成本角度分析

收益-成本理论是分析市场经济行为最基本的理论之一,下面我们分别分析下电信运营商和ott服务商各自的收益和成本。

运营商收益:ott业务带来的流量费

运营商成本:(1)网络建设、升级、维护费用(包括“信令风暴”引发的网络故障);(2)传统业务(短信、彩信、语音等)市场份额缩小,收入下降。

小结:流量增加带来的收益远远小于传统业务损失和网络维护建设费用成本。

ott服务商收益:(1)消费者使用软件需要付费;(2)广大的消费者平台可发展广告、游戏等增值业务;

ott服务商成本:软件开发、维护等费用

小结:ott服务商付出微小成本换回巨大收益,特别是未来增值业务这一块仍有巨大潜力。

总结:通过双方对比,不难看出ott服务商成为大赢家,但作为传输管道的电信运营商再付出网络建设、维护、升级等成本后还不得不接受传统业务市场被蚕食的现实。关键在于,ott服务商获利的前提是使用运营商的网络,然后抢占运营商市场并与之竞争的。一言蔽之:走运营商的路,吃运营商的肉,是可忍孰不可忍!

2.经济外部性角度分析

从经济外部性的角度来看,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公共网络对ott服务商产生了正的经济外部性,使他们可以通过这条管道取得收益而不用付费。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网络作为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给了ott运营商搭便车的机会,进而对电信运营商市场带来损失,这就产生了负的经济外部性。这样一来,运营商不愿意了,你走我的路没付路费也就算了,还抢我的客人,所以不留下买路钱那就别想过此路了。因而双方针对补偿问题而展开十分激烈的博弈,工信部代表政府一方也介入调节,目前尚无定论。

总结:从外部经济效应来看,ott服务商属于搭便车的一方,不仅通过公共网络受益,而且抢占了运营商的市场,给运营商带来负的经济效应,引起了运营商强烈不满。

3.不完全竞争市场角度分析

从国际范围来看,电信市场有多家运营商,形成垄断竞争格局。但从我国来看,目前电信运营商只有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基本上属于寡头垄断格局,因此也就造就了目前国内通讯资费远高于国际水平,20%的利润率也是世界上其他电信运营商可叹而不可及的。所以,目前就国内而言,移动与腾讯就微信之争来看,移动明显占据上风并手握生杀大权,这也引起消费者担忧,因为微信一旦被扼杀消费者是否又会回到任由运营商宰杀的境地也未可知。毕竟电信市场的垄断局面从一开始就是不合理的,消费者已经承受了这么多年不公正的待遇,现在好不容易出来一个创新的产品有益于消费者,那么从社会道德上腾讯是占上风的。

总结:中国移动在市场上巨大的发言权使其占据这场对话的优势地位,然而腾讯目前已经有广大的群众基础,移动在道德层面没有优势,这也是目前双方僵持不下的一个要因。

(四)法律角度分析

1.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是指国家通过事前的、公开的和明确的规则,确保具体竞争行为

符合基本道德准则,确保竞争行为是对市场信息的发现和利用的基础上创新,而不是通过使某些人境况恶化而获得竞争目标;是一种生产性的竞争,而不是分配性的竞争,它既是竞争群体利益的要求,也是国家规制竞争活动的指导思想。

ott服务商在不进行网络投资的情况下,以较为低廉的价格租赁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发展向用户提供免费语音及数据服务的ott业务,不仅占用大量的信令资源,可能导致基础网络通信瘫痪,并且对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和损害,不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

2.网络中立

“网络中立”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2010年12月21日美国通过《网络中立条例》,对固定和移动宽带网提供商的网络管理进行了相关约束。“网络中立”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所有互联网用户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访问网络内容、运行应用程序、接入设备、选择服务提供商。这一原则要求平等对待所有互联网内容和访问,防止运营商从商业利益出发控制传输数据的优先级,确保网络数据传输的“中立性”。“网络中立”的根本出发点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倡导的是网络的透明,但与此同时它并没有限制运营商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也没有限制运营商对网络进行合理的管理。这就赋予了无线运营商更大的管理其网络的自由权,使其可以在合法范围内屏蔽或者中断某些软件。如at&t此前阻断蜂窝网上的facetime业务、verizon屏蔽谷歌钱包、欧洲一些国家允许运营商对skype和p2p的应用进行阻断或限制等等。

在运营商与ott服务商讨论的过程中,“网络中立”作为ott类业务不需向运营商付费的一个重要依据被反复引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ott服务商提供了支撑,例如广东南方律师事务所律师甘贵赓就认为,运营商向ott服务商收费违背了国际通行的“网络中立”原则,造成网络使用的不公平和相关业态的不公平竞争。然而,也有人指出“网络中立”并不能片面地理解为业务提供商可以免费无偿地使用网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双方最终不欢而散,作为电信运营商很有可能屏蔽或者掐断这些对他们业务造成损害的ott服务,这在之前已经有了很多先例,并且不违法。

3.社会利益最大化

中山大学民商法教授张民安认为,收费除了维系运营商垄断地位及其由此而来的高额利润,对其他市场参与者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有害的,这不符合社会总体利益最大化原则。所以该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ott服务商,从社会总体利益的角度来看该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对企业法人甚至个人财产的保护,当前运营商付出的巨大成本和微薄收益之间的不平衡显然是不能只从社会总体利益的角度去衡量的。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目前不少ott服务都是完全免费的,它本身并没有从中获利,那么向ott服务商收取费用看起来很不合理。那么如果本着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来看的话,应该是消费者承担这部分费用,可是消费者已经付过流量费了,对消费者二次收费不合情也不合法。对于此笔者认为,该费用ott服务商承担并没有不合理,因为它们完全可以向使用者收取一定费用,但是较之于免费这样可能会失去大量原有使用者,所以ott服务商宁可不在这方面获利。由此可见,这是ott服务商自愿放弃的盈利点,等于他自己给自己补贴(后面肯定会从别的地方赚回来),所以一方面这不能否认它对网络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不能因此而认为ott服务商没有获利便不需要付费。

三、结论

商务经济运行分析篇7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陆续或即将在香港上市,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正迈向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新起点。为使商业银行在收益既定的情况下降低资产风险,或者在风险既定的情况下提高收益,实现风险和收益的良好均衡,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国际一流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引进国外最新审计理念,提出开展内部审计的新模式,不能再拘泥于简单的对单项业务或部门进行审计,而应发展到为银行整个管理目标提供服务;不能再局限于对操作层风险的审计,而应更注重效益的审计,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发展与追求利益的必然趋势。

经济效益审计基础已初步形成

国家审计署在2003年推出的审计工作五年规划中就曾明确规定效益审计工作量要达到50%的比例。当前,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重点。

1、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上强调指出:“仅仅开展以查错防弊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注重管理和效益,为管理层当好参谋和顾问。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从效益审计出发,最后落实到管理审计。”李金华同时表示,审计并不是要揭露案件,更重要的是促成整改,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近期在深圳召开的效益审计现场会上,审计署又强调要求各特派办加强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这次现场会的召开将中国效益审计工作推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2、经济效益审计的科学技术应用平台已基本搭建。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提升,数据处理日益网络化和电子化,将原先分散在各个分支机构的数据集中到上级机构乃至总行,统一组织账务、集中处理会计业务和信息,基本形成全行“一本账”格局。随之带来的效应是,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活动日益规范,财务活动中的违纪违规现象日趋减少,传统合规性财务审计频率逐渐降低,因此,内部审计功能相应需不断延伸,逐步将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

3、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较高。由于审计不是程式化工作,而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每次审计都会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对审计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要求较高。经调查,我国某商业银行审计人员中,大学毕业或相当于大学毕业人数占比达80%,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比达70%。而瑞典73%的审计人员是大学毕业或相当于大学毕业,荷兰是78%。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审计队伍高学历人员占比高,预示着审计人员的分析能力、组织能力相对较强,为做好经济效益审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做好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提条件

效益审计应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资料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前提,建立在传统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基础之上。因此,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要求被审计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管理陈述和数据是完全真实可靠、值得信赖的,不存在违纪违规、有意欺瞒现象。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行会计核算系统使交易逻辑、交易数据等高度集中,各分支机构在非授权情况下不能修改交易逻辑、运算参数和交易数据,但不可否认的是,被审计单位往往会利用管理层无法控制的环节,如通过虚假租赁套取费用、中间业务收入不入账形成“小金库”、降低授信条件发放关系户贷款等违规行为,使审计人员做出错误的审计评价。

2、被审计单位管理的任何方面均不是尽善尽美的,有持续改进的余地。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很好,无懈可击,也就没有必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相反,如果被审计单位在管理上明显有违规操作、故意浪费、低效、营私舞弊等行为,也没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因为任何一个审计人员都会指出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知道应采取何种措施加以杜绝,以提高经济效益;

3、内部审计人员会尽职尽责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因经济效益审计难度大、要求高而有为难情绪,同时,内部审计机构也不应片面追求审计数量,而忽视审计质量。

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运用

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除了采用财务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可适当运用一些现代管理的方法,如杜邦分析法、净现值法、因素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等。根据审计对象的不同,现着重介绍两种审计方法供参考:

1、杜邦分析法的运用。杜邦分析法是一种分解财务比率的方法,而不是另外建立新的财务指标,它可以用于各种财务比率的分解,并根据分解后的指标在不同期限予以对比分析,研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和采取避免不利差异出现的措施,寻求挖掘潜力的途径。

商业银行在运用杜邦分析法时,可以银行资产收益率为中心,将其向下分解为总利润率和资产使用率,再通过指标进一步分解分析各指标构成因素的变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如:某商业银行2004年、2005年的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和1.11%,对资产收益率进行分解寻求差异原因,得知2004年该行的总利润率为31.17%,资产使用率为3.86%,而2005年该行两项指标分别为29.56%、3.77%,2005年影响资产收益率的的两个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进一步分析总利润率和资产使用率下降的原因,得知该行由于贷款投放时间不合理,集中在年末放款使得收益未在当年得以体现、贷款利率下浮幅度较大影响收入实现以及投资利率下降造成投资收益减少等原因影响了收入的增长,从而影响利润的增长,使用效益的低下,这样从指标变动中就可找到影响分行盈利的原因,对症下药,从而便于审计人员在找到原因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贷款投放时间、贷款投向、贷款企业质量高低以及在商业银行有闲置资金时的投资形式提出审计建议,从而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杜邦分析法侧重于财务指标的运用,主要以事后评价为主,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整体分析。

2、本量利分析法的运用。本量利分析法首先应确定商业银行业务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业务量指标涉及的范围主要有:资产类的贷款、拆放资金、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其中贷款和拆放资金合并称“放款额”,能获得利息收入;负债类的一般性存款、同业存款、拆入资金;所有都权益类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由于商业银行进行内部审计时,审计对象是以分行为单位,而分行所有者权益很少,只有少量的营运资金,可忽略不计,因此负债类的一般性存款、同业存款、拆入资金合并称“筹资额”。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因此可将筹资额作为本量利分析的业务量标准。现假定银行全部筹资额中有L%用于贷款;i%用于投资;C%用于备用金、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非盈利资产;R%用于缴存准备金;D%用于存放资金(包括同业和系统内往来),L%+i%+C%+R%+D%=1。相应的,商业银行收入=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金融企业往来利息收入=平均筹资额×L%×平均贷款利率+平均筹资额×i%×平均投资收益利率+平均筹资额×(R%+D%)×平均同业存款利率。商业银行支出主要包括筹资成本和营业费用。筹资成本随筹资量的变化成正比例变化,属变动成本;商业银行的营业费用可按特性主要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如人工费、办公费、折旧费、租赁费等;变动成本是随业务量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如广告费、电子设备运转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根据收入、成本的构成,即可求得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收入-筹资成本-营业费用的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筹资额=筹资收入率-筹资变动成本率。筹资收入率的高低取决于放款利率和对外投资效率,筹资变动成本率主要取决于筹资成本,因此,边际贡献率就取决于存、放款利率差的大小。商业银行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收入-筹资成本-营业费用=筹资收入-筹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将方程进行交换,把待求变量置于公式左边,可分别计算出所需筹资额、边际贡献率、筹资收入率、筹资变动成本率和固定成本。如:在固定成本、利润指标和利差率确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筹集多少资金才能使利润最大化,实现风险和收益的良好均衡。本量利分析可用于各分行之间经营业绩差异的因素分析和业绩考核,可测算不同分行在筹资规模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放款质量高低、投资效果好坏和筹资成本好坏来预测边际贡献率的大小,从而发现各行经营业绩差异的原因,诊断经营管理中的弊病。为完成预计利润指标,分行可通过本量利等式进行测算,本量利分析可作为预测分析,可对被审计单位的某个项目单独进行分析。

经济效益审计的风险

商务经济运行分析篇8

[关键词]跨境电商;主导产业;义乌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5-0110-03

[作者简介]龚文龙(1981-),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跨境电商、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2017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跨境电商环境下义乌主导产业选择研究”(项目编号:Z2017003)研究结果。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如火如荼,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然而对近两年兴起的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却较少。义乌市作为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了传统外贸的生存。一方面,义乌市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跨境电子商务带给义乌市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逐步深入,义乌市政府提出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之都的目标;另一方面,随着义乌经济转型升级,当地外贸方式也亟待转变,同时外贸企业也需要新的业务增长点,而跨境电子商务的出现必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把“金钥匙”。最近几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表明,义乌市已经进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时期,而打造这把“金钥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加强引导,促使企业主动积极参与。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义乌市应该如何应对这次跨境电子商务浪潮,抓住机遇,选择出顺应潮流的主导产业,为义乌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对策参考。

一、研究现状

主导产业的选择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一直以来都是宏观经济学研究者热衷的话题,也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理论基石。然而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与经济转型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现有研究多是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对于某个行业的影响。王国才(2003)从多式联运的角度对国际物流运作进行了探析。杨子刚等(2007)指出虽然传统的国际物流可以对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起到参考价值,但是脱离了电商的特性。剑玲(2012)从解决消费者争议的角度对跨境电子商务进行了一些研究。王外连等(2013)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优势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杨坚争(2014)通过问卷调研获得数据资料,分析了中国不同规模企业在跨境交易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尝试为企业、政府、国家提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意见。陈晔(2015)通过对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外贸的比较,分析其在中小外贸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为中小外贸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思路。孙兆洋等(2015)提出应尽快推出“国际电子商务平盟+优质制造商国际标准+权威国际互认”模式。从顶层设计上提高中国电子商务的国际领导地位、争夺国际标准话语权,积极推动中国优质制造商的认证,从而为推动优质中国制造的品牌价值,重塑中国制造的新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义乌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义乌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据阿里研究院统计,义乌市内贸网商密度位居全国第一,外贸网商密度居全国第二。全市在各类平台的电商账户超25万户,其中内贸网商账户数达14万,外贸网商账户数达11万。

2012年以来,义乌市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额快速增长,2012―2015年分别为505亿元、351亿元、433亿元和582亿元。2016年上半年实现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额298亿元。设立国际邮件互换局,在全国首次实现同一条流水线上对不同监管模式的整合,开辟浙中国际邮件进出口新通道,目前日均出口量达15万票,出境目的国覆盖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国际邮政包裹平均提速153天。探索建设跨境物流专业集聚区,打造高桥村为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村。依托地理优势,房屋统一租赁,集聚50家跨境物流企业,形成物流价格“洼地”,进而吸引跨境卖家集聚义乌。全市现有海外仓17家,面积达5万平方米,其中8家获批开展省级公共海外仓建设试点;幸福里、新纪元、网商创业园等3家园区获批成为省级跨境电商园区建设试点。同时,义乌市获批成为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区、浙江省小商品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

(二)义乌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地方专业支撑平台。虽然目前义乌跨境电商贸易市场巨大,却没有一家较为成型的体现区域特色的专业支撑平台。“义乌购”虽是政府主导开发一个地方专业支撑平台,可是从目前的交易情况来看,“义乌购”的交易仍旧是以内销为主,跨境交易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2物流瓶颈效应明显,相关政策没有落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当前存在的物流瓶颈主要体现在:一是物流距离相对较长;二是物流过程相对复杂,产品从卖家出发,要先做出口报检报关,然后走海运或者空运,海运动辄几十天,空运速度快,但是运费高,再做进口报检报关,之后才能送到国外消费者手中;三是部分国家扶持政策没有落地。虽然已经出台检验、收结汇、税收等6项政策来扶持B2C跨境零售电商,不过从交易情况来看,一些政策目前还是没有真正落地实施。

3中高级人才短缺,而且流失严重。义乌市当前中高级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十分短缺,而且流失严重。原因为,一是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当下新兴的行业,长三角各地政府都十分重视该行业的发展,人才高地的“聚集效应”非常明显,因此大部分中高级人才都去了杭州、上海等大城市;二是义乌市商业氛围浓厚,商品资源丰富,因此很多在企业成长起来的中高级人才离开公司自己创业;三是义乌市当前外贸网店众多,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存在严重的相互挖人才现象,人才流动非常频繁。这些因素一方面阻碍了义乌市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成长为中高级人才,另一方面导致大部分中高级人才流失。

三、跨境电商背景下义乌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一)主导产业选择的意义

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产值占有一定的比重,采用先进的技术、产业关联度较高、产业增长率高,对其他产业和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产业。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产业或部门,但往往表现为由多个紧密联系的具体产业组成的产业群。因此,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对义乌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有利于找到在跨境电商环境下义乌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有利于优化义乌市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第三,主导产业的选择强调关联效应,包括前向、后向和旁侧效应。通过三个方面影响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跨境电商环境下义乌市主导产业选择

2016年义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81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0:361:619调整为20:344:636,第三产业比重比2015年提高1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义乌市全年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1770亿元,增长171%。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2295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22016亿元,增长47%;进口279亿元,增长246%。电子商务交易额是GDp的158倍,进出口总额则达到了近2倍。

上述数据说明义乌市的电商和外贸发展十分繁荣,是义乌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这与目前义乌市确定的纺织服装服饰业、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主导行业产生了一些矛盾。义乌市应该针对电商和外贸行业的发展适当调整主导产业,如加入与电商相关度较高的物流仓储、软件信息、移动互联等产业,一方面可以促进义乌市的电商和外贸更好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优化义乌市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三)跨境商环境下义乌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1政府引导、行业带动,促进义乌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首先,完善外贸行业发展规范,鼓励涉足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目前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仍不规范,首先应完善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规范,由跨境电商代表组成行业协会,制定标准的行业行为规范,形成有序的市场秩序,规范该新兴行业的发展。同时,应建立健全制约与监督机制,通过完善的监督体系,避免跨境电商之间出现恶性竞争,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其次,大力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涉及的行业和部门很多,但最核心的是交易电子化,这就要求交易过程需要绝对的安全和可靠。因此,大力发展信息安全产业,一方面可以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信息安全产业本身也是高新技术产业,行业的发展有助于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第三,组建m2B2C的跨境电子商务新模式。义乌拥有世界闻名的小商品市场,目前超过2/3的商品销往境外,然而大部分还是以传统贸易为主。因此义乌应该抓住这次机遇,鼓励和培养小商品生产企业和商家运用电子商务模式去开展贸易。该模式可以为制造企业压缩中间流通环节,引导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2建立政府―学校―园区―企业多维度人才培训体系。首先,建立分层次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可以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初级只要熟练掌握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中级则还需通晓外贸知识和商务礼仪等,高级需要把握跨境电子商务全局,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把脉。因此,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不同层次的培训,义乌市应为不同的需求群体进行不同层级的培训,并进行跟踪,随时为其提供更高层级的服务。其次,政校区企协同,共同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培训。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第三,组建高水平跨境电子商务培训师资团队。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学质量和效果。社会培训机构中承担初级人才培训的教师除了要掌握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知识技能外,还必须要有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工作经验,才能胜任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剑力,雷瑛.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路与着力点――以河南省为例[J].学习论坛,2015(8):36-39.

[2]武建伟,李飒.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问题和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9):124.

[3]陈剑玲.论消费者跨境电子商务争议的解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4-156.

[4]王外连等.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电子商务,2013(9):23-24.

商务经济运行分析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电子商务区域发展规划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和目标实现。一般应首先对区域经济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区域经济的辐射区域以及区域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运用现状分析、实证分析和需求分析的方法,确定区域电子商务规划的目标。然后将区域电子商务规划目标的定性描述与区域电子商务量的定量预测相结合。一般来讲对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研究基本上都采用这个方法,但具体操作各有所异。下面将本人在《河北省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中一些具体研究方法战略做阐述,以求抛砖引玉。

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分析是制定区域电子商务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区域电子商务的产业环境进行定性分析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区域电子商务发燕尾服的内部环境,即区域电子商务的体系环境,它包括交通运输环境、商业环境、仓储环境、电子商务企业环境等;另一方面是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即区域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它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政策环境、人才环境等。以Swot分析为工具,对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定性分析。能过调查区域的产业分布和未来的投资项目,定量分析社会对电子商务服务的需求量。这种需求量一而再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实物量方面,可以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对电子商务中的交易量进行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弹性分析和定量预测;二是在价值量方面,可以从社会电子商务成本占GDp的比重和电子商务在第三产业增长中的贡献率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为政府对区域电子商务产业的科学定位提供决策依据。

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是要解决各种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系统集成以及各类信息通道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区域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包括4层体系结构:电子商务公共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交换系统、电子商务电子交易系统和电子商务信息标准化系统。其中,电子商务公共信息系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对其他三个系统提供信息支持。区域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涉及企业间电子商务、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牵涉到多个电子商务枢纽、环节、企业、政府部门。在电子商务过程中信息的流动是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进行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必须实现大跨度的信息实时传输、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分布处理等功能。在电子商务信息平台规划中,必须处理好新信息平台和原有各种信息系统间的交互,统一标准和规范,对已有的功能单一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应充分考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与其他相关行业的接口,保证平台的成长性和增容性,例如将政府办公的部分系统融入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为客户直接提供网上电子政务服务,减少传统业务流程中政府审核过程造成的信息延迟和滞后的影响;尽量使用模块化设计,使平台各分割部分有相对独立性和较强的移植能力,使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要求选择、搭配、扩充各模块并深度开发。

现代电子商务业的发展涉及计划、经贸、财政、规划、工商、税务、城建、交通、铁道、航空、海关、公安和城管等十几个部门。由于经济体制原因,电子商务业的管理处于多元的管理状态,行政管理体制把横向的经济联系纵向切断。随着区域电子商务一体化的发展,电子商务管理一体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商务经济运行分析篇10

【关键词】因子分析、跨境、电子商务、指标体系。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度也逐年提高,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不过近年来贸易增长的速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计划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推广和发展电子商务行业来实现预期的计划目标。跨境电子商务又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构成部分。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量加大,还能刺激我国经济尽快的符合国际贸易发展需要,增强国家的经济能力。

一、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跨境电商的发展促使了我国各行各业经济情况飞速发展进步,跨境电商在每个时期发展情况都各不相同,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猛,给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力,各行各业对这个新兴的贸易方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跨境电商行业里来,在参与过程中跨境电商行业也出现了一些的问题[1]。跨境电商服务性质加强,企业单位在生产劳动中与销售环节联系紧密,整个电商产业链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伴随着国家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发展,我国跨境电商融入全球市场迅速发展。

二、运用因子分析跨境电商的评价体系

按照降维思维的方式用因子分析,全面多指标化变量化分析,对跨境电商产业进行分析。重点研究结构、效度和变量之间关系。通过变量解析,使信息有效的优化集合,简化数据,取得正确客观的评价结果。通过指标解析,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不平均,沿海地区因自身的经济情况发达,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行业水准高,而内陆地区因为地理原因经济情况明显低于沿海地区,因此内陆地区的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缓慢。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各地区跨境电商发展程度不同。查看所有因子,法律法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需要相关的税收政策法规和企业监管法规规定等完善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构建完善相关我国跨境电商产业的法律法规是对跨境电商行业的保障。简化复杂的通关审批手续,使跨境电商和客户能够在线快速便捷交易合作,实现跨境电商的全面综合发展提出解决途径。

三、基于因子分析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第一、加强新观念树立及转变,构建跨境电商体系。跨境电子商务行业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络监管企业单位与客户沟通的纽带,这是一种新型的电子营销贸易方式。跨境电商除了要计划到货物供给问题,还要利用互联网络知道客户所需,完成企业与客户沟通联系,间接推动物流运输行业发展,创建一种物流速度快,服务意识强的商业模式。未来改变传统产品营销观念,把跨境电商提高到新的高度。

第二、强化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新时期全球经济整体化的情况下竞争残酷,迫使我国对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要求高标准,针对国内情况,我国在跨境电商行业中高素质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因此要注重在各大高职院校和高等院校中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优化整合专业资源,加强在校生的实际操作水平通过“工学结合”模式培养跨境电商行业所急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企业单位应当对自己员工也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提高。

第三、增强资金投入力度。计算机互联网络发展到今天的高度,互联网络的发展促使了跨境电商行业萌芽产生,跨境电商想跟紧互联网络的高度发展,资金投资问题必须加大,只有资金技术支持到位,跨境电商行业水平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充足的资金为研发起到坚强的后盾作用。

第四、加大政府部门扶持力度。国家政府部门应该注重各地区地域跨境电商经济的平均发展,着重关注经济条件落后的西部地区跨境电商行业,加大对西部地区跨境电商行业的资金投资和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西部地区的跨境电商的发展,用发达地区的跨境电商带动西部地区跨境电商,做到跨境电商电商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五、强化法律意识。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要从争执中寻求解决方案、物流运输法规、企业管理规定等各方面完备我国跨境电商的法律规定建设,使跨境电商的发展有法律保障;简化驮拥耐ü厣笈程序和节约成本,真正做到中小跨境电商贸易与客户便捷交易是目前急需规范和解决的问题;新时期跨境电商物流运输行业有着较大升值发展空间,应突出强调其全球供应集成角色。做到快捷高效的处理存储,订单物流配等配套环节,优化集合资源,为中小跨境电商提供全面型的供应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当今环境下跨境电商发展中,快速提高我国跨境电商随机应变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坚决的任务,为建成全面完善跨境电商实际应用状况评价指标系统,国家法律政策,地方性保护法规必须完善,整合全国各地区经济条件及因素因地制宜的更好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才能全面整体提升我国跨境电商随机应变能力,使我国跨境电商能力在未来全球经济整体化的大趋势下更快速、迅猛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坚争,郑碧霞,杨立钒.基于因子分析的跨境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贸经济,2014,35(9):94-102.

[2]王弥.跨境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1(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