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智能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4:09

医疗器械智能化篇1

关键词:仿生机器人;智能;机械手;医疗;

1.引言

假肢是医疗领域最早使用仿生智能机械手,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可以模仿人手做绝大部分的操作的仿生机器手,使用方便、灵活。在外科手术里,医生需要长时间地或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复杂精确的操作。仿生智能机械手是一种仿人机械,可以在医生的监控或操作下,按照即定的方案,高精度地、高可靠地实施手术,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仿生智能机械手的应用可以为病人带来福音。现代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机械产业的发展,对其自身结构、能量消耗或者运动的可靠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在环境优胜劣汰法则的作用下,自然界存在拥有神奇的特性与功能各种各样的生物。仿生智能机械手就是模仿人手的形态、结构和控制原理而诞生。人手共有27个自由度,可以精确定位并做出复杂精细的动作。仿生智能机械手可以通过模仿人类手部的动作,并依照智能控制系统给定的程序而实现智能化的手部抓取、搬运等复杂动作的自动机械装置。

在中国,医疗类自动控制机械设备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医院等医疗机构的迫切需求,智能机械手的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建立柔性程序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医疗机械手的高精度控制。

2.结构简介

2.1.基本结构

本文设计的医疗机械手由执行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机构三部分组成。

手部用来抓取刀具,由手指传力机构和驱动装置等组成。仿生机械手的手部结构一般以双指或者多指结构为基础;如果根据实现的不同任务动作要求,又被分成以下两种结构形式:外抓和内抓;如果根据仿生机械手的手部的运动形式又可以分为回转式和平移式,其中回转型又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单支点式,双支点式。在以上结构中,我们较多选用回转式的手部,这种结构能够方便的用来抓取药瓶等圆柱形医疗工具,平移型用于抓持方形医疗工具。

对于医疗机械手而言,其手部需满足的条件:首先,机械手的结构能够产生强且稳定的夹持力,用来精确安全的夹持医疗器具。由于医疗器具的搬运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动载荷,因此在设计校核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动载荷的波动。同时,不同重量、尺寸的医疗器具在被夹持和传送过程中所要求的基本方向、动作、精度等不相同,因此结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器具的使用条件。第三,必须充分考虑医疗器具的高精度定位要求。第四,医疗机械手的尺寸结构必须满足紧凑、精巧的要求,以利于腕部和臂部的结构设计。

智能仿生医疗器械手的动作机构的作用对象是医疗器具或者患者身体工,因此需要完成的不同动作都必须满足安全行要求,防止意外的发生;同时,智能仿生医疗器械手的结构、质量、尺寸等对于机械手的整体的运动学、动力学性能以及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等也有着直接、显著的影响。智能仿生医疗器械手整体动力学和运动学性能的高低,决定了机械手最终能否正常按照控制机构的指令进行工作。因此,智能仿生医疗器械手的结构设计是整体设计的最重要环节。

智能仿生医疗器械手的手腕在于手和手臂之间,用于调整手的方向。要使智能仿生医疗器械手能以不同的旋转角度和方位进行动作,因此,智能仿生医疗器械手的手腕要能满足六个自由度的动作要求,即:分别独立的绕X、Y、Z轴向实现转动和平动,这样,智能仿生医疗器械手的手腕才能实现大范围角度的伸、缩、转动、平动、摆动等。

智能仿生医疗器械手的臂部是运动的主要执行部件,需要承载手部抓起器具的整体重力载荷,臂部的运动形式决定了它的基本结构。臂部运动的基本作用是把机械的手部所夹持的器具送到控制机构要求的空间点。如果改变手部的姿态(方位),则用腕部的自由度加以实现。

2.2.驱动机构与控制系统

驱动机构是智能仿生医疗器械手的动力来源。智能仿生医疗器械手的动力源与常规的动力源相同,主要包括液压驱动、气动、电力驱动和机械驱动等几种主要形式,近年来还发展了其它几种形式。电动机构驱动由于结构简单、尺寸紧凑、重量小、控制方便,备受设计人员的青睐。

智能仿生医疗器械手控制方式一般为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点动控制和连续控制。主要控制的是坐标位置,并注意其加速度特性。智能仿生医疗器械手缓冲干扰源也越来越多样化,需要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对干扰源进行正确的分析,并找出其抑制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2.3.结构布置要求及平稳性与定位精度

智能仿生医疗器械手在工作中运动定位要求较高,在结构布置上应保证运动精确平稳,这样可提高使用的可靠性,并可延长使用寿命,在结构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2.3.1.臂部要防止偏重。一般情况下臂部为悬臂,所以在设计臂部、手部结构时,要尽量使其总的重心在支撑中心,防止偏重。假如有偏重,它将会产生附加的弯矩,引起立柱和导向的变形。防止偏重过大可采取的措施如下:一是减轻手部重量,以尽量减少偏心载荷;二是臂部上各部件应合理分布或增加平衡重,使臂部平衡;三是在结构上无法避免偏重时,则应加强导向支撑。

2.3.2.加强臂部刚度。臂部的刚度,决定于臂部的结构和导向形式。选取臂部结构时,各个方向的刚度都有要求。提高臂部刚度,是减少手部颤动的关键,也有利于提高定位精度。

2.3.3.改进缓冲装置和提高配合精度。机械手缓冲干扰源越来越多样化,需要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对干扰源进行正确的分析,并找出其抑制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3.总结

医疗器械智能化篇2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7〕51号)和《上海市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1-2023)》,进一步推进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一、   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闵行区聚焦智能医疗、精准医疗、国际医疗高端服务,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环境建设,着力加强研发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集聚,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培育具有较高品牌度的优势产品,鼓励重点企业发展,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为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保持增长。闵行现有生物医药企业44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0家,相比三年前增长了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相比三年前增长了4家。规模以上商业和服务业企业53家。2020年112家规模以上企业营收312亿元,其中59家规上生物医药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为240亿元,相比三年前增长39亿元,年复合增长6.08%。规模以上商业21家和服务业企业32家,2020年营收72亿元。

创新能力稳步增强。近三年来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稳步增长,新增药品注册批件2件,新增药品临床批件24件,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批件7件,新增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4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1件,新增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创新研发中心8家达23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现为2家。

特色园区初具形态。近年来,闵行北部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1+2+10+X”医疗体系搭建完成,建设了1家共享医技中心、2家综合医院、10家专科医院以及X个特色门诊,集聚了信达生物、威高研究院等研发龙头,立足大虹桥、辐射长三角、定位国际化的智慧医疗“医、学、研、产、用”一体的高端医疗服务区初具形态。闵行南部智能医疗示范基地引入了中科新生命、英基生物等一批精准医疗相关企业快速成长,建设医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正在加快形成上海智慧创新医疗高地。闵行东部承载着思路迪、之江生物、美敦力等国内外领先的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产值加速增长。

   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已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面临挑战,存在着产业集聚度偏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缺乏、产业政策和服务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重要批示指示精神,面向全球生物经济蓬勃繁荣的大方向、大趋势,紧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重大机遇,聚焦重点领域,规划重点任务,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推进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思路

按照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总体部署,围绕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和市生物医药产业“1+5+X”特色园区规划,坚持“研发制造和高端服务”双轮驱动,按照“北服务、南研发、东转化”优化布局,规划闵行生物医药产业“4+3+X”园区格局,在深化现有莘庄工业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浦江园、紫竹高新区四大具有良好产业制造基础的基地布局基础上,重点以北部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南部智能医疗示范基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园、东部国际生命健康城三个片区为依托,以华理科技园梅陇基地等其他“X”个特色转化基地为补充,注重创新链整合与产业集群培育,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加快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制造和转化服务高地。

(三)主要目标

未来三年,将聚焦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做强生物制药装备智造,培育医疗机器人、智慧医疗和国际医疗高端服务等特色产业,持续引育产业龙头,围绕产业链优化搭建CXo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到2023年,闵行将成为辐射长三角服务全中国链接全世界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和生物医药产业与健康医疗、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创新示范基地。

经济总量目标。到2023年,实现产业经济营收总量达到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7%。其中生物医药商业和服务业营收200亿,新增128亿元;规上工业企业产值300亿元,新增60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7.8%。

各基地产值目标分解如下:

莘庄工业区(含向阳工业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62.3亿,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11%,到2023年增长22.9亿元,达到85.2亿元。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107.3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4.5%,到2023年增长15.1亿元,达到122.5亿元。

临港浦江园(含国际生命健康城)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31.9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14%,到2023年增长15.4亿元,达到47.4亿元。

紫竹高新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5.6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8%,到2023年增长1.4亿元,达到7.0亿元。

其他街镇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32.7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5%,到2023年增长5.2亿元,达到37.8亿元。

智能医疗示范基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园2023年产业营收规模超过15亿元。

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及华漕镇医健产业2023年营收规模超过50亿元。

企业发展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69家,新增10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3-4家。

三、重点领域

(一)生物制品。积极推动新型疫苗、多肽类生物药、抗体药物、生物合成等产品的开发,加快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相关技术研究和转化。大力推动新型酶工程生物制品、抗肿瘤等基因重组药物的产业化。

(二)化学药物。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肝炎等领域,组织开展针对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物研制,积极推进抗肿瘤等创新药物的产业化。鼓励企业发展大品种产品,通过绿色生产工艺、新药物剂型的应用开发,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开展一致性评价研究,进一步提高区内企业生产药品的质量水平。

(三)医疗器械。鼓励发展创新型医疗器械,重点支持智能医疗机器人、微创介入与植入医疗器材、高效诊断试剂、个性化定制器械、可穿戴医疗检测和康复器械、高端内窥镜、全数字磁共振及核心部件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结合应急疫情防控需要,支持高端影像设备、治疗设备和检测设备等疫情防控相关新产品开发。

(四)制药装备及原材料。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链关键制药装备及原材料的研发创新,如细胞培养基等生物制药工艺重要原材料、层析系统等重要制药设备、一次性反应袋等关键耗材、医药保健食品等重要原材料等。以自主开发为目标,加强产业链技术革新,实现卡脖子关键制药装备及原材料产业化技术突破。

(五)技术合同与智慧医疗服务。吸引、培育和做大做强涵盖从药物靶点发现到生产应用的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发展CXo外包服务。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产业融合,重点支持在医学影像、辅助诊疗、智能医护、精准医疗、远程医疗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产业创新赋能增值。大力推动干细胞、Cartt、基因治疗等新兴医疗技术服务的开展。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规划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1、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环境建设,以生物医药产业“4+3+X”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强研发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集聚,建设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4”指的是莘庄工业区(含向阳园)、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浦江园、紫竹高新区四大具有良好产业制造基础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提质增效为主;“3”指的是北部新虹桥研发创新中心,南部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及医疗机器人产业园,东部临港浦江生物医药承载区,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X”指的是华理科技园梅陇基地等面向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可根据需要动态扩展。

专栏1优化产业布局,建设特色片区

(1)北部新虹桥研发创新中心。以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为核心的相关区域,目标将打造面向长三角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高端研发服务总部集聚区和国内外最新医疗服务及创新疗法先行试验区。(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卫健委、区环保局、区规资局、华漕镇、南虹桥、新虹桥医学中心)

(2)南部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园。将联动交大医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和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重点打造健康医疗与智能产业紧密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和高校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卫健委、南滨江及相关街镇)

(3)东部临港浦江生物医药承载区。以国际生命健康城为中心,新增2.15平方公里规划用地,以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和高端生物药产业化为目标,与航天产业社区的生物医药制造产业承载区联片打造约3平方公里的“临港浦江生物医药承载区”。(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卫健委、临港浦江园、莘庄工业区、浦江镇)

(4)华理科技园梅陇基地。由华东理工大学和闵行区合作共建,以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细分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建设推动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梅陇镇)

(5)智慧健康产业基地。由金效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用地77亩,建设18栋柔性化工业厂房,形成以智慧健康产业为核心,智能医疗、生物技术为主导产业的研发、办公、中试一体的智慧健康产业集聚中心。(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马桥镇)

(二)引育龙头企业,促进高效发展

2、聚焦龙头企业培育,加大重点产品支持力度,鼓励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收购并购、权益引入和转让等方式发展壮大,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围绕核心产业重点瞄准国内外生物医药跨国巨头、国内细分领域优势企业,招大引强,着力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专栏2围绕重点企业和产品,强化产业集聚

(1)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动新药研发等创新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产业化项目的落地。支持创新型高成长企业依靠风险融资加速成长,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内骨干企业,通过上市、市场化并购等方式,兼并收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打造闵行品牌。(推进部门:区经委、区科委、区投促中心、各街镇各园区)

(2)引进重点项目。通过租金补贴、优先供地、固定资产投资补贴等扶持政策,吸引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优质企业落户生物医药重点产业园区和基地。(推进部门:区投促中心、区经委、区科委、各街镇各园区)

(3)支持重点产品。支持一批重点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实施大品种培育战略,加大对优势产品和重点产品的投入力度,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积极支持新型诊断试剂、生物疫苗、治疗性药物和相关影像诊断产品、医用生物材料等创新产品走向国际化。

(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市场监管局)

(三)培育新兴业态,发展智慧医疗

3、围绕智慧医疗的发展应用,以培育发展医疗机器人产业为特色,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精准医疗、智慧医疗数字化高端产品及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高端医疗技术。

专栏3围绕智慧医疗,培育新兴业态

(1)发展医疗机器人特色产业。围绕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和产业园建设,开展面向微创手术、康复治疗、生活辅助等各类智慧医疗应用研究,推动我国医疗机器人技术转化和产业发展,集聚一批先进智能材料、手术机器人、康复与辅助机器人、影像导航介入、植入式器件及生物微电子、生物光学等医疗机器人上下游相关企业。(推进部门:区科委、南滨江公司、上海交大)

(2)建设智慧医疗创新基地。启动建设国内首家面向医疗机器人产业且获得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公共检测平台,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积极搭建医疗影像诊断特色应用数据中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场景的尽快应用,探索应用5G技术开展远程手术。(推进部门:南滨江公司、上海交大)

(3)推动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推进医疗健康服务集聚区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融合,形成以医药研发和治疗检验等医疗服务为核心,产业链延伸、示范效应显现的“产、学、研、医、用”高度融合一体的研发医疗服务示范中心。(推进部门:区卫健委、区科委、新虹桥医学中心、临港浦江园、南滨江公司)

(4)支持先进疗法技术研究。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与医院合作,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开展干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先进疗法和先进技术的研究转化。(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卫健委)

 

 

(四)完善创新平台,优化支撑体系

4、依托区内科创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类主体建设专业孵化器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生物医药产业优质服务新生态。

 

专栏4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服务体系

(1)完善产业技术服务平台。扶持专业服务型企业,围绕产业链功能薄弱环节,积极招引专业化CRo、CDmo、Cmo等CXo配套服务企业,完善产业链。全力推广新生产模式应用,支持基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下的产能建设与交易服务,积极对接区内创新资源,推进医疗器械注册人、合同研发生产等新模式发展。(推进单位:区科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相关园区)

(2)聚力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建设国家医疗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发展医疗机器人前沿原创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聚焦创新技术研发、临床研究应用、产业转化与服务等平台建设,加速医疗机器人特色产业相关领域内企业成果转移转化。筹建生物药创新研究院,为生物药的研发服务和原始创新提供策源力。推进交大“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国家大科学装置区内共享,支撑现代医学创新重大研究。(推进单位:区科委、南滨江公司、上海交大)

(3)筹建医学数据中心和共享平台。建设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医技共享信息平台,探索对社会办医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和开放。(推进单位:新虹桥医学园区、区卫健委)

(4)创设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构建全链条医疗器械产业服务体,提供医疗器械功能性、可靠性、合规性、易用性、批量性工程化服务,并通过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提升医疗器械发展软环境。(推进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科委、南滨江公司)

五、保障措施

(一)深化协调服务机制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日常联络和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办公室工作机制,协调重点项目落地和重大项目推进,其中区发改委、区经委、区科委、区卫健委、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投资促进中心按照职责分工牵头协调相关政策,各街镇、园区承担产业推进主体职责。

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积极争取市级部门在闵行建设布局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资源,建设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区,承接市级生物医药产业重大项目的落地。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完善产业政策,加大企业引育和财政扶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开展重大产业技术攻关。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推进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支持药械创新产品走向国际化,鼓励药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在本区开展委托生产。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本区生物医药企业申报上海市的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对市级财政予以支持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区财政给予匹配。

(三)加强过程跟踪保障

加快土地“腾笼换鸟”,加速园区升级改造,落实产业发展空间。加强科技金融支持,推动区域环评,集聚创新人才,保障方案实施。开展对重点任务跟踪服务,提高方案实施效果。持续关注生物医药前沿动态,适时调整工作实施重点,开展科技情报搜集、交流咨询等工作,为方案实施提供智力支撑。

闵行区人民政府

医疗器械智能化篇3

自1998年开始,刘达一直从事医疗机器人研究。经历了近18年的打磨和2万多例的临床实践后,最新一代医疗机器人Remebot诞生,且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最终被专家认可并得以投入实际应用。

2010年刘达从德国留学归来,想要将医疗机器人进行产业化发展。但受限于资金,更重要的是当时国内市场普及度不高,直到2014年才他拿到第一笔资金。随着近几年人工智能行业的逐渐升温,技术打磨多年后,Remebot的竞争优势凸显,2016年1月,Remebot获得由真格基金、海泉基金、雅瑞天使合投的a轮数千万元投资,9月又获得了由普华资本投资的B轮数千万元投资。

医疗机器人与医生,辅助但不能替代

柏惠维康Coo聂智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Remebot是一款应用于神经外科的手术机器人,由计算机软件系统、实时摄像头及自动机械臂三部分组成――“也可分别比作医生的脑、眼、手。”

从纵向来看,在神经外科领域,借助医疗机器人机械臂末端的操作平台可以辅助医生实施活检、抽吸、毁损、植入、放疗等12类手术形式,如脑出血、脑囊肿、帕金森、癫痫等近百种疾病的手术治疗。横向来看,未来可运用到不同的科室,如肝癌的消融,就可利用图像技术精准定位,然后采用微创的方式直接将肿瘤杀死。

聂智表示,相比传统的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是由人工规划手术路径,再用机械进行经纬度的定位,Remebot医疗机器人的主要优势是微创、精准和高效: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将医学影像三维呈现,辅助医生更加清晰全面地观察病灶,完成手术规划;能够按命令轨迹运动,将安装在其末端的手术器械准确送达患者头部病灶点,并带动手术器械运动,完成辅助操作任务。

传统的开颅手术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医生需要通过观察二维及三维影像确定肿瘤(病变)位置,将其去除或杀死。这一切全凭医生本人经验,如果找不到正确的位置,很容易将未病变肿瘤杀死,病变细胞则继续存活。

而Remebot则是通过机器人自动定位,帮助医生快速地找到病变位置,医生只要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操作就可以完成手术。聂智解释,一般来讲,培训医生只需要半天时间,即根据手术的不同要求告诉医生可能会出现误差的点、如何避免等等,后期就是熟练的问题了。

那么医疗机器人的出现,真的可以代替医生?

答案是否定的。聂智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尽管未来在技术操作上机器人会比医生肉眼定位更精准,能更快速精确地找到发病位置,但Remebot等医疗机器人并不能代替医生进行手术,否则很难划分手术的责任归属问题。

聂智也表示,未来随着远程手术的实现,还可以将专家的手术方案和当地的机器人结合,专家只需做出手术方案,由当地医生在机器人的辅助下根据最佳手术方案完成手术,进而提高诊疗效率。

面临困境:目前并未纳入医保体系

尽管目前Remebot已经与北京的天坛、宣武、301、协和等10多家三甲医院展开合作,开始投入临床,可聂智还是有些担忧。虽然医疗机器人开始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但普及程度还不够,要想实现产业化运作还面临着诸多难题。

一是医工的结合缺乏紧密度。“不仅对人员的要求高,需要多学科的融合,对时间的要求也很高。”聂智说,像北航、哈工大、天津大学等研究医疗机器人的团队,时间上基本超过10年,甚至15年。

二是资金。虽然国家会拨款给学校进行项目课题的研究,但款项中只有四分之一的钱可以用在人员身上,其余四分之三必须用在设备上。这样一来,人员队伍的维系就变得很困难,而跨学科的人才本来就很少。

三是临床环境。不同的医生、不同的想法和环境,都会造成不一样的手术结果。如果只跟一两家固定的医院合作、进行临床实验,就会增加产品的局限性,有可能增加手术中的误差值。

四是目前该项目并未纳入全国医保体系。聂智表示,这也是患者选择这个手术形式的障碍之一。

医疗器械智能化篇4

关键词:高科技;医疗;维修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15)09-0033-2

作者简介:刘健(1970.7-)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医疗器械维修;张伟(1971.1-)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面对新型复杂的医疗设备,医疗机械维修部门要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必须有高科技人才、高科技维修手段和工具。

1高科技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

在医疗器械的使用中,难免会发生故障,帮助医疗器械恢复功能以及性能,是医疗器械维修的主要工作。但是,面对不断精进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的难度增高,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对维修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1.1高科技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必要性

医院诊疗过程中,先进、精密的仪器越来越重要,不仅提高了临床会诊的效果,也提升了医院的竞争力,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很多医院没有对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对其投入不足,导致医疗器械维修水平低下。因此,提高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水平,不仅要引进现代化器械,还要将高科技运用到维修工作,真正成为高科技医疗器械正常运行的支撑。

1.2高科技的应用

1.2.1高科技人才

高科技人才无论在先进医疗器械的使用,还是故障维修中,均起着决定性作用。计算机系统、传感器、自动化控制等新兴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医疗器械中。原有的维修知识和技能根本不能满足现代化需求,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的知识,以及自动控制原理、模拟电路等知识,此外,技术人员必须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对高科技医疗器械故障维修得心应手。

1.2.2高科技维修工具

目前来看,大规模集成电路在高科技医疗器械中占主导地位。万能表、普通示波器已不能够满足高科技设备的维修要求,需要新型工具,如集成电路在线测试仪、智能示波器等。这些先进检修工具的运用,很大程度提升了医疗器械的维修水平。现在的电路板大多是多层板,原件焊下检测会损坏电路板,维修起来很麻烦。智能集成电路在线测试仪实现了集成芯片的在线测试。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中存在的库文件,比较集成电路芯片的逻辑功能,并判断其工作有无异常。此外,集成电路在线监测仪还具有学习功能、LSi分析功能、离线测试功能等。在线测试仪最大化缩小了检修范围,极大地提高了维修效率。在近几年引用的大、中型医疗器械设备中,广泛运用了Smt表面贴装技术。这一类型的电路板,普通电烙铁无法拆装板上的原件。然而,“焊接工作站”,利用这种高科技产品,对Smt表面贴装技术线路板进行维修,可以简便很多。此种焊接工作站适用于拆装各种集成电路芯片、几十类其他元件拆装焊头。并且,焊头温度调节由电脑控制,精准到只有1℃以内的误差。仪器具有脉冲加热、电镀工能,操作方便,应用广泛[1]。

1.2.3高科技手段

高科技手段作为现代化医疗器械维修的支柱。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在其他行业领域运用较多,在医疗器械应用中也非常重要。计算机光盘资料十分丰富,可以包含数十本工程技术人员手册以及大量电子元器件数据,放入计算机中对数据进行读取、查询都十分便捷。进口设备相较于国产设备,使用寿命更长,可靠性高。但进口医疗器械中有些元件是专用原件,具有专业性和特殊性。一旦出现故障,由于机器自带资料不足,不能够精确掌握设备的原理,加上损坏部件在国内市场上很难买到,商往往是不愿意兜售的,或者就算买到,精准度也常常不能达到设备要求,严重影响了设备的维修速度和维修质量。医院维修部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国外的生产厂家和相关说明文,或者与生产厂家直接联系,购买时间短、价格低,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还可以下载共享软件,对设备的升级和维修都有很大帮助。此外,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最新的医疗设备咨询,获取更多国外最近医疗设备的信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中的地位。

2高科技管理

现代医院所使用的医疗设备资产保有量比较大,如果维修医疗设备采用手工做账,就会存在很大的误差,查阅起来也很麻烦。总之,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却没有可观的实效。依靠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既提高了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效率,又增加了维修工作的透明度。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具有很实用的特点。采用SQL2000数据库平台,联机处理各种数据和电子商务各方面问题,扩大了医疗器械维修规模;合理监督医疗器械维修,通过计算机连接了各科室和各部门,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中所需要任何数据和记录都可以在计算机网络平台得到共享,拥有非常顺畅的数据流动性。医院领导能够实时掌握医疗设备的维护、检修情况,可以及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此外,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能够分类管理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长和评估设备寿命,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及时更新器械运用,和补充设备所需资料。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还能够帮助维修技术人员查找设备维修所需资料。医院工程科室的领导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了解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的具体情况,并得到设备维修人员绩效考核的计算结果,以及医院其他科室的服务指数结果,有利于加强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各方面的工作水准。

3几类高科技技术工具应用介绍

3.1医用计算机

计算机故障一般是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问题,软件方面常见的故障是系统问题,解决途径也很简单,一般通过恢复系统和杀毒操作等。硬件出现问题的话,就需要修复和更换一些电子器件。

3.2触觉钳

触觉钳是医疗器械维修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之一,在医疗器械维修中应用广泛。主要根据医学钳子系统的触觉以及力的反馈能力,进行医疗机器人的开发、信息采集和传递,获取充分触觉信息,触觉钳的双边远程遥控操作的同步性和反馈性非常重要[2]。

3.3光学仪器

科研人员逐渐深入认识到光的本质,并极大地助力于现代光学研究,推动了光学仪器的开发应用,帮助医疗器械维修解决了很多难题,被广泛运用于仪器的检测和维修。

4结语

在今后,需要不断加强高科技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创新和优化,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骅,李燕.几种新型工具及材料在医疗仪器维修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1(9):66.

医疗器械智能化篇5

3月19日至20日,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提出,今年要继续完善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体系,为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提供重要保障;要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要强化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严防严控风险。

市场热度:

涉及个股:通策医疗、新华医疗、万东医疗。

公告淘金

【并购重组】

中国船舶:拟收购外高桥造船等部分股权3月21日复牌

*St钒钛: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出恢复上市申请

*St华泽:年报预亏19-14亿或将被暂停上市

【股权变更】

方大特钢:实控人方威协议转让近8%公司股份

长方集团: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拟变更

【分红送转】

力盛赛车:2017年拟10转10派2元

新美星:年报拟每10股转增9股派6元

鞍重股份:年报拟10转7派0.24元

银龙股份:2017年拟10转4.5派1.5元

国星光电:拟10转3派3.2元

【业绩预增】

天赐材料:一季报预增530%-560%

中青宝:年报净利同比238.30%

【合作协议】

红豆股份:持有华云数据股权比例较低对公司影响很小

九芝堂:持有独角兽科信美德5.8704%的股权

神州信息:京东金融和神州信息合作推出融信云金融服务

香山股份:与京东战略合作涉及智能产品等领域

小康股份:SF公司将与小康合作在华生产电动车

科大讯飞:东风启辰和科大讯飞签署协议,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

医疗器械智能化篇6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器械;维修;问题;应用

互联网拥有大量的资源,对社会生产生活有着重大影响。利用互联网进行设备维修,有助于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率。在医院,许多医疗器械已经应用治疗活动和临床诊断中,先进的科学仪器能够准确、快速地诊断出病患病情,及时进行科学的治疗。

1.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器械维修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医疗器械资料不完整。完整的资料是维修人员顺利开展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基础,是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依据。资料包括技术说明手册、电子线路图以及维修手册等。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普遍存在资料不完整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许多医疗器械生产厂家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愿提供过多的技术与资料,从而阻碍着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维修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部分医院,特别是中小型医院,还未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机制,也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维修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再加上有的管理者为了降低投资成本,在医疗器械维修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从而无法及时更新设备,有的机器是修了又修,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地增加了维修人员的工作难度。根据我国医疗器械管理规定,医院的医疗器械年维修率应该保证在90%以上,机械的年平均故障维修时间保持在5天一台。

第三,维修方式和维修工具比较落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科技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许多医院的机器维修方法和维修工具发展滞后,尤其是某些医院更新医疗器械后,使用传统维修工具维修高端器械,结果不仅没修好,而出现其他故障。

2.互联网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

第一,互联网对医疗器械的远程诊断功能。现代化医疗器械都具有智能化、现代化特征,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如果不能及时找出故障成因,则会对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正常医疗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互联网技术具有远程诊断功能,能提供医院远程诊断终端,利用特定仪器的标准接口,读取智能设备的行车信息,一旦设备出现异常,就能通过互联网技术及时联系设备生产厂家,利用互联网的远程诊断功能对设备进行远程诊断。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都是进口产品,通过互联网,医院能够快速与生产厂家进行联系,向生产厂家反映设备故障,或是购买设备需替换的文件。另外,互联网拥有丰富的资源,为设备维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维修人员可以在互联网中下载任何所需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设备的定期维护和自动升级。如果医疗器械出现较为复杂的故障,维修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远程交流软件和设备工程师进行交流,取得技术协助,快速地解决故障。

第二,计算机就似乎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疗器械的资产保有量比较固定,且非常庞大,医疗器械的保修、维护等工作记录都是手工操作的,因此经常出现各种错误,其消耗大量的时间,为后续维修和查询等工作带来了不便,且资源共享性不高。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广泛应用,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医疗器械维修速度,也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器械维修管理系统,便于查询医疗器械信息,提高医疗器械维修效率,提高器械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维修工作的透明化和公开化管理。根据目前被采用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开展器械维修工作提供了便利,一般将该管理系统视作关系数据库管理平台,利用microsoft的联机服务功能处理商务应用程序和数据,从实现资源的共享,且可操作性强。器械维修管理系统还具有器械检修和维护功能,利用互联网将医院设备科和各科室、各医学工程联合起来,共享跨区域设备维修信息,保证医疗器械监管部门能够对握器械维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性措施。某医院遵循医院设备流程,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和医院设备管理规范,设计一套完善的设备科管理系统,该系统与实验室、财务系统、病区系统、影像科以及电子病历系统等其他系统实现无缝接口预留和无缝对接,对设备进行全电脑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该医院还建立了完善的设备后勤管理系统,对设备实施一条龙服务。管理流程是:科室提出申请,包括申购、考察、招标、采购、验收、固定资产和设备管理、清理、维修、效益分析等环节。该医院自从采用该管理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后,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也为信息查询提供了便利,实现了科室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效益,使资产使用和记录更加公开化、透明化,效益管理和分析更加科学化。同时,该医院还定时优化和购置使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仪器,定期维修使用效率不高的设备,体现了“以临床服务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第三,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实际应用

在维修医疗器械的过程中,维修人员经常会遇到各种很难解决的问题,此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功能,找出问题的答案。使用比较频繁的搜索引擎包括百度、谷歌等,在使用搜索引擎时,需要严格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先输入关键词,查找与该医疗器械相关的信息,了解医疗器械说明书中的相关内容;其次,查找医疗器械的电子元器件。维修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医疗器械器件的参数、功能以及规格等信息,这样才能快速地找到设备出故障的原因。iSi的器件说明书是英文版,此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其翻译成中文;再次,查询医疗器械的电路图。搜索各类医疗器械的电路图,仔细分析电路图的布局、位置,准确找出出故障的地方;最后,查询医疗器械商和制造商的联系方式,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可以及时与其售后人员取得联系,对医疗器械进行有效的诊断。

第四,网络数据库的应用。为了扩大医院的知识储备,丰富医院的数据资料,大部分医院都购买了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等资料库,这些数据库是医院维修人员维修医疗器械的重要参考数据。维修人员通过分析和学习这些成功的研究成果,深入了解与医疗器械相关的维修知识,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维修人员可以采取在线聊天、邮箱等方式,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练习,向这些学者和专家请教问题,交流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有时需要相互传输资料文件,但是如果文件过大则无法传输,此时可以通过聊天工具QQ来传输文件。特别是医院在购买医疗器械配件时,可以利用拍照功能将实物图片拍下,让经销商能够准确、直观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快速发货。

3.总结

综上所述,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医疗器械资料不完整、维修管理制度不健全、维修方式和维修工具比较落后等。医院需要加强对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视,将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在器械维修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远程诊断功能和搜索引擎功能,提高设备维修效率。同时,维修人员需要不断学习维修知识,利用互联网中丰富的资源,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也能推动医疗器械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瑞,曹建文.互联网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4,11(36):302-303

医疗器械智能化篇7

据悉,作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配套规章,该《命名规则》是首部针对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的法规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工作进入了有法可依的轨道,对于完善我国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体系、夯实监管基础意义重大。

《命名规则》主要内容

①明确了《命名规则》的立法依据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适用范围是在我国上市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规范的对象是医疗器械通用名称。

②明确了通用名称的内容要求和组成结构,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预期目的、共同技术的同品种医疗器械应当使用相同的通用名称;通用名称由一个核心词和一般不超过三个的特征词组成,并对核心词和特征词的内容进行了说明。

③明确了通用名称的禁止性内容,通用名称除符合《命名规则》规定的相应要求外,不得含有“型号、规格”“人名、企业名称、注册商标或者其他类似名称”“最佳、唯一、精确、速效等绝对化、排他性的词语”“说明有效率、治愈率的用语”等9项禁止性要求。

④明确了与通用名称相关的其他内容,通用名称不得作为商标注册;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的命名依照总局第5号令的规定执行。

Strategy战略

投保商业健康险可享个税优惠

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保监会联合通知,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对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健康险产品的支出,按照24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个人所得税前予以扣除。试点地区包括4个直辖市及其他27个省份部分城市。

百度与协和合作助力食管癌研究

2015年12月22日,“百度-协和医学院食管癌研究项目”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举行签约仪式。百度Ceo李彦宏将个人捐赠3000万元予以支持。合作将发挥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学研究优势和百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发现与中国人密切相关的食管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并为食管癌药物的研发提供靶标。

辅仁药业斥资78亿收购开药集团

2015年12月21日,辅仁药业公布重组方案,公司拟以78.5亿元的价格,收购大股东辅仁集团等14名交易对方所持的开药集团100%股权。辅仁药业表示,通过此次交易,可基本实现辅仁集团核心医药资产的整体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从较为单一的中成药业务拓展到综合医药业务。

Service服务

清华大学药学院正式成立

2015年12月25日,清华大学第20个学院――药学院正式成立,中组部入选者、干细胞化学生物学家丁胜任首任院长。该院将通过开发药学前沿技术、推动创新型药物研发等改善人类健康,并提高清华生命医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广东建全国首个精神卫生云服务平台

2015年12月27日,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和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联合推出互联网+精神卫生的全国首个精神卫生云服务平台――守护app平台。平台提供在线教育和交流、在线指导和远程医疗、在线转诊等项服务,有望缓解广东省在精神卫生防治中病患数量庞大与专业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

medicine药品

中国首个小核酸药物获批临床试验

近日,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其合作伙伴美国Quark制药公司开发的小核酸药物Qpi-1007,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临床试验。据悉,Qpi-1007是获CFDa批准中国临床试验的第一例小核酸药物,用于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同时具有治疗青光眼的潜力。

四药企违法生产精制冠心片被调查

2015年12月30日,CFDa通告称,近期在飞行检查中发现吉林省辉南三和制药有限公司、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吉春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阿斯兰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四家企业违法生产精制冠心片,要求所有经营、使用单位立即停止使用,涉事在售产品被要求全部召回。

array黑色素瘤新药三期临床大获成功

2015年12月16日,美国药企array宣布,其皮肤癌新药Binimetinib在三期临床试验中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达到主要临床终点。Binimetinib是以meK为靶点的抗黑色素瘤新药,是高效的BRaF抑制剂,适应于nRaS基因突变型黑色素瘤患者,该类型占黑色素瘤患者的20%。

Devices器械

国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研制成功

2015年12月23日,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成功出束,达到设计指标。这意味着肿瘤患者的重离子放射治疗将不再依赖国外技术设备,也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世界最大型医疗器械的国产化。据悉,该设备自2012年5月开始研制,是中科院近代物理所近60年科研经验积累与传承的成果。

海信医疗两款新品布局精准医学

2015年12月29日,海信医疗对外了海信计算机手术系统(CaS)与海信外科智能显示系统(SiD)两款产品。其中,海信外科智能显示系统为国内首创、具有智能识别功能的术中手势控制三维显示系统,可识别医生手臂动作,直接操作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精度,降低了手术风险。

“互联网+”裸眼3D微创外科教学云系统

日前,由南方医院普通外科主任李国新牵头研发的“互联网+”裸眼3D微创外科移动医疗教学云系统(e-Surgery)正式。该系统解决了目前3D/2D腹腔镜手术大规模分享、显示呈现不利于移动便携的技术瓶颈,旨在为广大微创外科医生、医学生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互联网教育培训交流模式。

technology技术

前列腺素或成为结肠癌肿瘤标志物

近日,河南省肿瘤医院与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合作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前列腺素中血栓素a2有望成为结肠癌筛查、预后判断、治疗效果检测的重要分子标志物。研究人员将百余例调查人群分为健康人组、家族性结肠癌腺瘤病服用阿司匹林组和不服用阿司匹林组、结肠癌患者组,分析血浆、尿液、病理切片等标本发现,在家族性结肠息肉患者和结肠癌患者,前列腺素中的血栓素a2显著增加。

中国科学家发现流感病毒致病新机制

近日,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和证实a型流感病毒m2蛋白通过氢离子通道活性阻断细胞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从而抑制细胞自噬降解的重要新机制。此项研究对进一步阐明流感病毒对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并为研究通过干预减轻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肺损伤的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医疗器械智能化篇8

1智能型机械特点

1.1智能型机械智能化程度高

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是弱电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通过采集传感器和电器的相关数据信息,对操作人员提供形象具体的操作界面,完成自动化控制决策参考与指令的编制工作。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通常会借助计算机来进行远程的操控,构建一个人与机器的交流互动界面,让用户对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智能化是智能型机械自动化设备最突出的特点,智能型机械相对的稳定,在具体的运转过程中,因为智能型机械自动化设备可靠和稳定的特点,机械可以实施自我判断,相关的动作可以参照所录的控制指令来完成。智能型机械在完成指令的前期,就会对指令的实施进行分析,进而来建立有效的指令标准。智能型机械设备通过筛选多次出现的错误指令来建立有效的指令标准。智能型机械对改善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1.2智能型机械适应力强

智能型机械的维护性很强,智能型机械有自身的计算系统,通过自身的计算系统,智能型机械可以完成自我的诊断与调整适应。在这一过程中,多种智能化结构如传感器等,都会围绕自身的运行情况来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智能型机械不仅维护性强,它的适应力也很强,它可以对周边环境的变化有敏感的感知,并且它还可以满足多样化的生产需求。

1.3智能型机械集成程度较高

智能型机械自动化,离不开柔性和刚性系统,要求机械系统和电气有效的结合,全面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要在统一调动下开展,还要有效的完成预先的设计功能。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后期功能也要留心改造升级,所以说智能型机械自动化的集成程度比较高。

2智能型机械的应用

当今世界处于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时代,智能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相对来说已经算是比较成熟。因为市场的需求不断在加大,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使用,就要求各个行业生产出足够的成品。企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工作量,实现自动管理,就要广泛的运用智能型机械。智能型机械在农业、工业生产流水线和医疗设备等方面的运用,不仅可以减少对劳动力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1智能型机械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运用十分广泛,计算机系统通过电子图标信息对土地的排水沟位置、化学成分、适度条件等进行准确的测定,也可以自动的对耕种所需要的农药数量、肥料、种子等进行计算,在这些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农业耕种的效率。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对农药、话费、种子的消耗量也减到最低,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2.2智能型机械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

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在工业生产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工业流水线的生产当中,因为对智能型机械自动化的应用,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例如在食品生产的流水线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完成从包装到运货的整个过程,还可以使生产流水线的自动控制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当然智能型机械自动化还可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筛选和检测,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提高生产的效率。

2.3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在医疗设备方面的运用

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随着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我们都知道,机床制造业和医疗机械制造产业都是准备制造业的一部分。智能型机械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对病人的病情有更加精确的掌握,还可以快速的为病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3智能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促进我国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发展,它是促进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我国的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只有不断的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3.1实现绿色无污染的制造

能源供需不足、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等问题是目前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可再生、节能型、绿色无污染等相关的制造技术成为世界各国着重进行研究的技术。工业生产制造活动中的节能化、绿色化和经济化在未来会成为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因为这些生产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大大的解决环境问题,还能在生产制造中将能源消耗降到最低,对环境的保护十分有利。

3.2实现光机电液与微型机电一体化

代液压、光学、原有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有效融合就是光机电液的一体化,光机电液一体化可以提高生产水平。之前的制造过程所应用的技术非常单一,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对生产力的提升产生了制约。智能型机械在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进一步开始发展,集成化的水平会更高,这也是未来智能型机械的主要研究方向。

医疗器械智能化篇9

如果我们有一台机器人,它从小时候就开始照顾我们,收集我们的健康数据,陪伴我们成长,你会立刻觉得,它不过是影视作品里那个暖心忠诚的“大白”胖子吧?才不止!它没有那么遥不可及,甚至在中国已经憨态可掬地登上了舞台。

站在未来市场风口

理想中的胖子“大白”负责个人健康监测,其实,这只是健康机器人领域的家用门类,它和医用机器人一起,早已掀起投资者和开发者掘金的热情,被视为未来“很有市场的产业”。

美国市场调查机构winterGreenResearch预测,至2021年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的行业规模将分别达到200亿美元和3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暴涨至29.9%和46.6%,成为发展速度最高的子领域。其中,手术机器人将占60%左右的市场份额,未来市场中心将由北美逐渐往亚洲市场转移。

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二胎政策的放开带动了中国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医疗机器人或家庭机器人将承担部分治疗或陪伴的责任,缓解社会和老龄人的负担和担忧。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3~2021年是“中国老年人口第一个成长高峰期”,每年亟须照顾护理的老人数量在增加,目前为1500万人,2020年将达2500万人,2050年预计达4000万人。特别是计划生育形成“人口断层”效应,未来每对夫妇将面对4个老人的日常照顾,其困难问题势必不堪重负,原来家庭养老模式岌岌可危。

能否替代医生?

这个热点问题的本源是,人工智能能否替代人类?崔海龙是广东德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个人的判断是,人工智能可能在某些有规律的领域代替人做某些事。比如西医有规则,教育也有规则,人工智能就可以代替其工作;而再比如艺术创作,它没有规则,机器人就很难代替。

崔海龙的公司主要专注于家用和医用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与销售。2015年,公司了首款德泷智能健康机器人,中国版的“大白”闪亮登场。它们的核心价值是,通过将家用医疗器械整合,使客户能够用最少的费用享受最多的功能;特别是通过智能升级,使烦琐的医疗器械使用起来更方便、更好用。

“健康医疗机器人的发明初衷可能不是为了取代医生,而是为了弥补现有医疗模式下,特别是社区、家庭环节中医疗健康服务的相对缺失。”崔海龙强调。

做医生护士“不愿意做”和“做不了”的事情,应该成为对健康医疗机器人定位的认知。“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医生护士不愿意记录健康数据。因为这是很繁杂的工作,健康记录需要每星期、每个月都坚持做,才有效果。“做不了”的事情,包括一些医务垃圾的搬运。在国外,机器人在这些应用领域已经很成熟了。

从长远看,崔海龙认为未来机器人最核心的应用应放在健康治疗方面,包括做手术。但这也不意味着替代医生,它也不可能。协助医生来做治疗方案,人与机器人互为补充,人机协作,是将来人和机器人“共事”的趋势。

抱团取暖向世界出发

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制高点;企业间的抱团取暖,则能够在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中国优势”,推动中国民族品牌机器人技术和产品向世界出发。

“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国际市场见证了中国机器人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整个中国机器人行业上下游产业如何构筑出一个生态平台被提上日程。

例如,在中国机器人品牌中,优必选的机器人平台有可能会开放成一个应用商店(appstore),萝卜库目前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构建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教育,以及投融资、机器人产品展示等一系列环节的生态圈平台,这些都是企业给外部开放连接留下的接口,也是抱团取暖的基础。当然,要获得世界声誉,关键还是要在某一细分领域做细做精。

中国首款智能健康机器人之父吴凯博士参加了广东省科技厅主办的中以生物技术对接会,并深有感触。他惊奇地发现,以色列的企业家专注的内容非常的细,比如有一个企业家就只专注心衰病人,用手机来检测心衰病人的声音,判断他当前心衰疾病的状态;还有一个企业,专注于做抑郁症病人个性化药物的设置。所以,以色列生物技术的产业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特色,但也需要借鉴这些产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的一些经验。

“well!Great!”

跟电影里的“大白”一样,德泷爱佳第一代、第二代机器人在功能上已经实现了10项自主功能检测,而目前的第三代机器人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变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模式。就像电影里的“大白”一样,一旦它扫描到你的身体出现状况,就立刻蹦出来,直到你说服务“满意”为止。

医疗器械智能化篇10

向高科技产业挺进的中国医疗器械工业中国医疗器械工业60年回顾卜绮成,BUQi-Cheng

中国现代医用X线设备产业发展回顾唐东生,tanGDong-sheng

从一张白卷到五彩缤纷的肿瘤治疗设备邱学军,顾本广,赵洪斌,史荣,刘杰,阳兵,唐劲天,王田苗,刘达

从记数板到全自动化生物化学血液学临床免疫分析仪器鄢盛恺,YanSheng-kai

我国手术、骨科和介入植入性器械发展史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姚志修,YaoZhi-xiu

从三大传统诊查产品向国际一流挺进的生理信息诊查仪器产业沈建雷,SHenJian-Lei

医疗器械产品安全保障机制发展回顾卜绮成,BiQi-cheng

对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未来发展之期望杨国忠,YangGuo-Zhong

近十年来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徐庐生,XULu-sheng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概览金水高,JinGShui-gao

加强资源整合,推进医院信息化发展郎义青,LanGYi-qing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与管理建设浅谈陈凌平,马宗庆,郭振华,CHenLing-ping,maZong-qing,GUoZhen-hua

浅谈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对临床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的推进留毅萍,卢向红,李练红,LiUYi-ping,LUXiang-hong,LiLian-hong

国际医学影像共享案例与区域医疗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探讨郑西川,胡彬,吴允真,胡顺东,ZHenGXi-chuan,HUBin,wUYun-zhen,HUShun-dong

浅析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经营企业发展现状和特点蒙志莹,蔡天智,王学芬,menGZhi-ying,Caitian-zhi,wanGXue-fen

国内医疗用品及其包装灭菌现状调查总结王震业,沈以凌,wanGZhen-ye,SHenYi-ling

10m法半电波暗室是电气医疗设备辐射骚扰测量场地的最优选择王培连,陈嘉晔,殷磊,冯丹茜,符吉林,wanGpei-lian,CHenJia-ye,YinLei,FenGDan-qian,FUJi-lin

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的概况与思考苑富强,冷鹏,汤京龙,刘丽,王硕,王莹,YUanFu-qiang,LenGpeng,tanGJing-long,LiULi,wanGShuo,wanGYing

制订医疗器械产品标准的见解张志清,ZhangZhi-qing

天然胶乳橡胶质量检验和标准分析范雅文,黄鸿新,FanYa-wen,HUanGHong-xin

关于医疗器械科学监管模式的探讨马艳彬,李非,李竹,梁文,迟戈,maYan-bin,LiFei,LiZhu,LianGwen,CHiGe

在医疗器械监管中要重视临床前试验这一环节杨国忠,YanGGuo-zhong

病人监护中纳米技术产品展望方华,FanGHua

64层螺旋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张晓娟,杨立,穆红,王宇,赵成双,李珍,ZHanGXiao-juan,YanGLi,mUHong,wanGYu,ZHaoCheng-shuang,LiZhen

模拟机匹配功能对食管癌适形放疗剂量学的影响汪志,唐虹,曹泓历,李锐,洪浩,wanGZhi,tanGHong,CaoHong-li,LiRui,HonGHao

eXCeL电子表格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谭丹华,tanDan-hua

培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撰写文章的思路张宁,Zhangning

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评价张子其,陈孝,ZHanGZi-qi,CHenXiao

两种不同病因不孕症保守与腹腔镜治疗疗效分析刘雅雯,应小燕,LiUYa-wen,YinGXiao-yan

胰腺疾病内镜治疗方法与技术进展陈晓星,CHenXiao-xing

诊断用硬管内窥镜产品使用说明书注意事项分析迟戈,马艳彬,李非,李竹,梁文,CHiGe,maYan-bin,LiFei,LiZhu,LianGwen

基于C8051F330单片机的医院病房二氧化碳监控终端设计郭钰坚,GUoYu-jian

简易一次性自体血回输装置的研制彭胜华,penGSheng-hua

一种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进行体外无线充电的设计陈玉芳,CHenYu-fang

新生儿黄疸光疗仪的发展胡江,李晓原,HUJiang,LiXiao-yuan

1H-mRS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研究李伟,吴国昌,陈曼琼,罗学毛,梁英林,龙晚生,Liwei,wUGuo-chang,CHenman-qiong,LUoXue-mao,LianGYing-lin,LonGwan-sheng

欧盟医疗器械指令修正要点杨帆,YanGFan

球压试验初探李雅楠,LiYa-nan

心电监护仪检测工装验证中国医疗器械信息胡旭君,许于春,HUXu-jun,XUYu-chun

接触性创面敷料阻菌性试验方法标准介绍及改进构想王文庆,侯丽,吴平,黄经春,wanGwen-qing,HoULi,wUping,HUanGJing-chun

气相色谱法测定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护创材料中的环氧乙烷残留量徐红波,马立群,艾鸣哲,李玲,XUHong-bo,maLi-qun,aiming-zhe,LiLing

香港医疗器械监管概述陈欣,宓现强,CHenXin,miXian-qiang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透析液中K+、na+、Ca2+、mg2+离子的含量张成,黎隽,ZHanGCheng,LiJun

浅析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何灼华,富强,李杨玲,HeZhuo-hua,FUQiang,LiYang-ling

电子商务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谭丹华,tanDan-hua

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王天助,wanGtian-zhu

GeSigna磁共振设备发射系统控制回路故障一例张双俊,张秋军,ZHanGShuang-jun,ZHanGQiu-jun

基于单片机的交变磁治疗床的设计与实现魏晓慧,盛海云,weiXiao-Hui,SHenGHai-Yun

可降解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栾世方,姜国伟,殷敬华,李忠志,LUanShi-fang,JianGGuo-wei,YenJin-hua,LiZhong-zhi

Ct与mR医学图像的三种融合方法对比研究罗火灵,许永忠,冉洋,陈世仲,LUoHuo-ling,XUYong-zhong,RanYang,CHenShi-zhong

创新性深静脉血栓治疗效益可观方华,FanGHua

更快使用数字化放射图像和加速诊断进程乃当务之急方华,FanGHua

未来5年植入式除颤器将推动心律调节器械市场方华,FanGHuaHttp://

无创血糖监测可能会使糖尿病监测市场发生重大改变方华,FanGHua

前列腺癌的早期检测推动欧洲前列腺癌治疗器械市场方华,FanGHua

2013年美国腹疝修补市场上升到8亿美元方华,FanGHua

LaVa技术在宫颈癌mR增强扫描中的应用魏强,刘静红,陈廷文,刘义军

医院设备物资管理系统的探讨张殷雷,张金宁,杨乙丰,张眄乾,ZHanGYin-lei,ZHanGJin-ning,YanGYi-feng,ZHanGwei-qian

mSCt诊断髋关节创伤的价值张源,刘丹,伍建林,董越,ZHanGYuan,LiUDan,wUJian-lin,DonGYue

医疗设备噪音污染的危害及防护王忠诚,wanGZhong-cheng

让科研与临床更好的互动——记西门子深圳ClinicalmeetsScience会议严晓璐,YanXiao-lu

在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重点探讨张力方,ZHanGLi-fang

浅谈医疗设备的Qa、QC与医疗质量的关系严汉民,YanHan-min

医疗设备器械管理——区域性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点李斌,LiBin

对于医院医疗器械使用管理规范的研究汤黎明,吴敏,tanGLi-ming,wumin

医院物流管理实践程述森,石应康,金蓓,吴蓉,吴晓东,CHenGShu-Sen,SHiYing-kang,JinBei,wURong,wUXiao-dong

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的探讨张喜雨,刘斌,王国忠,ZHanGXio-yu,LiUBin,wanGGuo-zhong

探讨X线数字化影像素统在体检中的应用与发展季志民,殷衡基,JiZhi-min,YinHen-gji

婴儿培养箱及其质量控制陈龙,郑焜,沈云明,谢松城,CHenLong,ZHenGKun,SHenYun-ming,XieSong-cheng

浅谈高值医用耗材的科学管理中国医疗器械信息谭丹华,tanDan-hua

改革开放30年医疗器械监管成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司,SFDa

关于推进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工作的探讨王兰明,wanGLan-ming

完善医疗器械法律,发挥临床工程作用包家立,BaoJia-li

全球医疗器械协调工作组及研究成果概述张世庆,邓洁,王永清,ZHanGShi-qing,DenGJie,wanGYong-qing

印度医疗器械监管概述潘尔顿,宓现强,paner-dun,miXian-qiang

关于变压器温升测试的讨论林联君,LinLian-jun

欧盟医用敷料进口市场简析——进口市场需求高达50亿美元蒙志莹,蔡天智,李果果,menGZhi-ying,Caitian-Zhi,LiGuo-guo

介入心脏病学的国际盛大会——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09隆重召开叶慧,YeHui

基于tmS320F2812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设计李娟,夏建生,李广磊,袁渊,LiJuan,XiaJian-sheng,LiGuang-lei,YUanYuan

有望通过验血诊断老年痴呆症方华,FanGHua

单一而又能安全摘除肾脏的手术入口——肚脐方华,FanGHua

非洲医疗经费的筹措——非洲医疗市场一瞥方华,FanGHua

经济低迷对欧洲iVD业务意味着什么?方华,FanGHua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为中学配备心脏急救设备方华,FanGHua

GB/t22586:2008-/iSo15189:2007对检验医学学科建设的作用丛玉隆,ConGYu-long

注重iVD产品综合性能,提升国产体外诊断试剂的市场竞争力郭健,JianGuo

谈紧急灾难救援行动检验医疗资源的配置刘爱兵,LiUai-bing

化学发光分析及其临床应用居军,JUJun

Dna测序技术与仪器的发展聂志扬,肖飞,郭健,nieZhi-yang,XiaoFei,GUoJian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市场简况——机遇与挑战方华,FanGHua

高附加值新型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赵成如,史文红,ZhaoCheng-ru,Shiwen-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