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4:49

工程质量安全信息篇1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体系

随着近几年的工程建设的发展,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在不断地发展和建设中积累经验。目前,在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下,信息化技术已融入到各行各业,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也将在信息化科技的影响下进行创新和改革。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及时全面地了解工程建设的相关状况,进而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推动工程建设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工程质量和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相关概述

工程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以及工程合同中对于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质量所涉及的方面众多,包含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从功能和使用价值来看,工程项目质量又体现于适用性、可靠性、经济型、外观质量与环境协调能力等方面。由于工程项目是根据业主的需求而兴建的,不同的业主对于工程有着不同的功能性要求,所以,工程项目的功能与使用价值的质量是相对于业主的需求而言,并非是一个固定和统一的标准。在工程建设中,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人员的工作质量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工作质量是参与工程建设者,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所从事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工作质量包含了社会工作质量,即社会调查、市场预测、质量回访和保修维护服务等;生产过程工作质量,即整治工作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和后勤工作质量等。工作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保障和基础,而工程项目实体质量是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是当地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派出的监督机构,对当地所有工程的质量安全行为实施监督,且有一定的处分权力。监督的对象分别为建设方、勘察方、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主要精力在于施工方,其次在于监理方。开工、验收、竣工等程序、步骤是否合规合法;各方资质、岗位、证件是否齐全有效;质量管理资料、质量控制资料的完整、真实、有效性;对质量安全技术的违背规范违背当地规范性文件的行为进行制止,甚至处罚。

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体系的相关分析

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体系将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将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内容、进度、情况进行网络信息的传输。但它又不能单纯的作为信息传递系统,还应结合相关的信息管理方案和质量安全监管的应用软件,相互之间协同工作,进而达到对于质量和安全信息的监督的时刻管理,完成对于各类下属部门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方面做出规范化的监管。而系统的管理流程则是由最初的监督申报,到接下来的日常管理、日常监督、执法检查,最后竣工备案。监督申报是在工程建设工作开工前,建设单位向监督管理部门所申报的质量和安全相关的具体监督内容。其中包括了工程概况和参建各方的相关信息,施工计划、资金预算、人员管理等相关内容。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包含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对于工程质量进行评优,检查相关工程质量,对于检查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材料进行处理以及质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了对于施工工地的安全性检查,安检信息档案管理等;日常监督工作包含了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施工安全性进行监督,在质量监督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工程种类,往往是从业务分法开始,到首次分发,之后的工作中分为定点监督和动态监督,随后进行竣工验收监督,提交监督报告,最后将质量信息归档,完成竣工备案。

三、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工作意义

首先完整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将全面地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信息化建设也将彻底地改变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工作体系。从安全监督部门极为烦琐缺乏条理的工作方法中解脱出来,将监督管理工作变得便捷高效,所涉及到的各部门监管信息也在网络信息中变得简明有序,进而更好地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监督和管理密不可分。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如果说,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监督和管理,工地里全是工程师,只关心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那么工地会一塌糊涂,因为工程的目的是将物资和能源的特性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做出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工程需要这样的专业人员,也需要进行劳务工作的工人。此时就应结合工程中的监督经验,运用管理科学技术去将工程系统的管理起来,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的方式,组织人力资源、调配建设资金、处理项目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建立工作范围、时间、成本、质量、安全、采购管理体系,结合相关管理措施,让所有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为工程师、农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将脑力、劳动力最大化地发挥出来,从而做到让工程里的所有人、所有物、所有资金最大化地为这个社会做贡献,这就是工程中监督和管理的价值。工程建设中的质量安全监督也应加强对于监管单位的内部监督工作,规范监督部门的工作模式,强化安全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完善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设施建设,在高效准确地监管其他部门的同时,避免因为工作人员吃拿卡要,在不合格的工程的监管中放水,给相关的监管工作带来障碍。现阶段监管部门的核心骨干往往年纪较大,对于网络信息知识了解较少,为满足信息化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工作改革,还应在单位内部加强相关知识的教学和培养,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适应全新的工作方式,也让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体系得以充分发挥。

结语

当下信息化的社会体系中,网络信息的时代已然来临,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转型已是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良好的信息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将是推动工程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环节,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相互结合,吸收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大幅提高监管工作质量,进而推动工程领域在信息化的时代中得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玲.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体系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7):421-421.

[2]史敏磊.强化数据分析,提升质量安全监督能效——区域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系统升级方案浅析[J].工程质量,2013,31(9):39-40.

[3]林尧清.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信息分类与管理模式研究[J].工程质量,2013,31(9):80-81,93.

[4]乔军志,谢良球,张焱君,等.应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全方位监管[J].工程质量,2014(11):66-70.

工程质量安全信息篇2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m6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1-0190-01

引言:在我国电网中,输变电工程属于主要组成结构,在电网运行管理中,主要承担电网正常运行、人们安全用电等责任,若因其质量不过关,则会对用电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在输变电工程实际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进行有效控制,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以人员为切入点,做好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近几年,伴随变电站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1提升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现实意义

第一,提升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在建筑安装行业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一般来讲,相关部门自从提出提升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后,各大公司都积极的根据目前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未来发展规划、安全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提出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其不仅营造了强化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的氛围,还可以有效调动各大企业公司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提升输变电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第二,提升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可以深化基建标准化管理水平。一般来讲,相关工作人员大多数参照建筑建造的相关标准与流程对人员配置、岗位设置、工作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标准化管理,使工程项目变得更加规范化与科学化。

2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现状

2.1未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输变电工程实际施工前期,应该认真做好技术准备等相关工作,其准备内容主要包括:现场勘察和掌握设计图纸等内容。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施工人员并未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甚至出现设计图纸随意更改的情况,同时未履行设计变更相关审批流程,最终造成工程施工频繁出现问题,当出现此类情况时不仅会影响工程的正常进度,而且还会出现较为严重质量问题,为后期变电站运行埋下巨大安全隐患。

2.2施工现场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一方面,施工现场经常出现违章作业的情况。当对改造工程进行扩建时,由于此项工作相对比较复杂,且工作票涉及范围较广,例如:电气安装工作中,电缆敷设存在的工作地点间隔问题,包括电缆室和电缆沟等,每张工作票均应由相应负责人对其负责,但是,由于工作人员属于多点工作情况,从而造成安全违章作业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安全交底工作过于形式化,未将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安全交底包括:运行人员向负责人员进行交底、负责人向工作人员交底,但是两项工作内容均未得到具体实施,其中后者更是出现较为严重的形式化,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无法更好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

2.3质量监理工作不到位

输变电工程是一项多专业、多工种的系统性工程,具有专业性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输变电工程质量监理工作不到位主要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施工团队是主要人为因素,如果施工人员和负责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就会因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及监管工作的漏洞,导致工程安全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进而引发安全质量事故。也正是由于施工团队及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强,缺乏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工程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使得工程的基本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另外,监理人员自身行为不够规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监理质量,进而对输变电工程的整体施工造成较大影响。

3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有效措施

3.1强化输变电工程图纸设计管理

目前若想要有效保证输变电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就必须要加大对输变电工程图纸设计的管理力度。首先,有关工作人员对于设计图纸的管理方面要确立明确和科学的图纸设计使用与管理制度,并对设计完成后的输变电工程图纸进行有效的保存,为今后输变电工程的维护与检修提供强有力的凭据;其次,有关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发展情况,设置科学有效的工程图纸保管部门对其进行专业化管理;最后,有关部门在输变电工程的施工环节,需要时刻和施工单位保持紧密的联系,方便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时对设计图纸进行整改与更新,并对最新的图纸进行妥善的保管,以便输变电工程可以顺利地进行施工。

3.2强化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工程质量安全信息篇3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交通工程;安全管理

我国的交通行业已经开始向数字化、信息化以及标准化方向发展,相关的发展部门已经开始重视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由于一些管理材料比较混乱、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整,导致工程不能按期完成。特别是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实现,不仅提升了我国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人们对交通的发展需求,从而使交通行业能实现较高的服务质量。

1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中的主要内容

1.1财务管理

在交通工程中的财务管理,相关的建设单位在对各个类型的支付报表进行审查期间,要对报表中的安全代码以及业主要求的相关编码进行比较分析,并及时将一些错误代码改正。而且,财务的支付报表被相关管理单位上交时,不能上交一些纸质材料,要保存成电子文档式的财务报表才能确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

1.2质量管理

在对交通工程进行质量管理期间,它是整个工程实施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交通工程施工建设的基础条件。在对工程进行建设期间,最重要的就是填写质量用表。在业主实施相关的施工准则以及交通工程质量管理保持在一致水平上,可以对其进行表格填写[1]。相关单位在将质量表格填写完毕后,相关的信息工程师还要对其进行检查,并保证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与有效监督,以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如果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可以利用相关的定位系统对其进行严格监控,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有效发展,已经实现了较高的管理地位。

1.3安全管理

交通工程的安全管理形式能够促进整个工程的实施安全。相关人员应对具体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与检查,并及时对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关的安全事故进行拍照、记录等,同时,还要将已经拍摄的时间、地点等信息进行记录,并等其重要信息传递给相关的管理单位。因为一个有效的、标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实现实时性的监控管理,还能降低发生事故中的一些隐患。

2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主要技术

2.1文件管理的信息化

每个单位都要将业主制定的相关编码内容、方法与实际的文件编码进行核对、分析,但在核对过程中,要根据各个类型的工程文件,要将一些不一致的文件信息进行明显标注[2]。如果文件在编著期间存在其他记录的文件,也要将相关的引用文件进行标注。同时,业务颁布的相关表格也要根据相关方法进行参照。各个业主在全部文件进行传递期间,要注意将纸质性的与电子版式的文件一起上交,无论是相关的文本文件还是图片文件,都要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工程的工作效率。

2.2质量管理的信息化

将质量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能有效的提高整个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主要根据业主指定的相关方法以及规定的质量报表,对其存在的质量条件进行编码填写。业主要指导工程管理员以相关信息对施工数据进行填写,如果期间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程序、不易监控的工作,在施工现场可以利用实时监控分析施工图像,也可以利用GpS系统监控整个过程。针对现场实际的施工条件,要及时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具体情况传输到指挥部,从而促进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效率执行。

2.3安全管理的信息化

在安全管理中实现信息化手段期间,相关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实时对一些事故的发生、安全隐患等进行拍照保留,并在拍好的照片后标注具体的时间、地点、相关的实施单位以及具体人员等[3]。同时,将这些信息及时发放到业主单位,因为每个单位是信息的处理都有专门的人员来分析、整理,并对其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等工作。这期间,具体的执行工作都是根据业主的档案管理标准进行整理、分析,分析工程本身的实际特点与国家的档案管理信息保持在同一水平上,这样才能促进信息的安全整理。

3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信息化管理的具体要求

现代的信息化建设已经适用于各个行业,因为一个完整的、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与先进设施、标准的信息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在运行过程能提升各个行业的工作效率[4]。首先,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以及相关条件建立优质的信息化管理设备。交通工程在实际建设工作中,各个单位都要加大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并成立一个规范的、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还要培养更多的高技术人才,使他们能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建立的相关标准实施工作,特别要掌握一些计算机知识、摄影机以及相关的信息化管理设备等,以促进相关设备在利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该情况下,不仅能对交通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相关的天气条件进行快捷查询,还能促进安全服务形式。而且,还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相关的交通工程根据建设的实际情况,创建各个例会以及文件传递等制度,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责任制度,并确保工作者的个人职责,从而促进信息化管理责任与权力范围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在对交通工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过程中,由于各个施工条件、文件、设计等阶段的复杂特征,有效的管理形式能降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混乱现象。所以,可以将交通工程中的全部归纳到信息化管理部门中去,并实现统一的检查与收集,从而保证文件的收集与文件的归档等过程都不会存在问题[5]。

3.2施工数据的收集系统

在对数据进行采集期间,建立的收集系统主要是将整个工程中的相关价值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并能相关数据经过处理后,转发给业主以方便它的日后使用。这些数据主要包括整个工程的质量、相关的安全数据、进度数据以及财务数据等,还包括一些文档、视频以及图片中的相关数据等各个类型。业主能根据这些数据的提供,将施工范围中的相关信息以及施工的基础条件,为以后的施工建设作出有利条件,同时,还能为以后的施工建设作出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从而提升整个施工效率。

结束语

工程质量安全信息篇4

关键词:工程管理现场工程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现场工程是设备安装项目投资最大的一个部分,设备安装项目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设备安装项目管理质量、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是整个设备安装项目管理管理的重要环节。工程现场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工程管理工作需要根据工程企业既有的运行管理特点与理念,充分协调管理现场工程实施计划、实施流程、验收检查等多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通过各个方面的有效协调与工程影响因素的有效控制,保障整个现场工程实施过程的效益与质量。现场工程的创新管理理念是在设备安装项目管理日渐复杂化、规模化的情况下提出和发展起来的。此处主要针对设备安装项目管理中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工程信息上传下达、工程管理者的公平性三大方面探讨现场工程的创新管理措施。

一、设备安装项目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一)设备安装现场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健全、有效的设备安装现场管理体制能为实际设备安装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实施依据和指导方向,是整个设备安装质量管理工作规划、实施、考核的核心与前提。设备安装管理部门应重点分析研究设备安装工序与安装管理流程,明确不同设备安装环节的人员配比及采用的器具、机械设备,针对性地建立起整体性和阶段性的设备安装质量管理体系,并明确每个设备安装环节中的质量检测、考核、处理标准与方式,为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质量管理工作把好第一道关。

(二)设备安装现场安全设备安装体制建立与完善

将设备安装的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规划和实施,结合实际安全经验和事故教训,借鉴其他设备安装单位成功的设备安装安全管理经验,着重根据设备安装的不同环节和设备安装工艺对现场设备安装全程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管理,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考核使设备安装人员熟悉设备安装工艺、方法,设备安装生产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既要切实根据不同设备安装环节与设备安装工艺特点,加强每个设备安装环节中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又要系统地对设备安装安全问题宏观把控。

(三)设备安装技术管理体制建立与完善

设备安装技术是建筑设备安装环节的核心部分。应切实加强设备安装技术及技术相关资料的管理工作,通过设备安装技术及资料的优化管理,达到促进设备安装质量管理工作的目的。

设备安装质量管理部门应安排专门的技术指导人员与技术资料管理人员负责不同设备安装环节的设备安装技术与技术资料管理工作,技术管理人员加强对设备安装过程中各项设备安装技术及相关章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拓展业务及知识面,随时更新相关工作理念与工作知识,积极与工程设备安装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及交流,使设备安装技术及资料管理工作真正与工程同步,推动整个工程设备安装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

二、设备安装项目管理中要保证信息能够有效的上传下达(一)现场工程信息传达流程及核心

设备安装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信息传达流程主要是:各类设备安装信息的搜集、整理、存档、传输;结合设备安装现场需要,采用计算机网络对所需工程信息进行二次搜集整理;及时向业主及管理部门传送所需项目管理及工程现场实施信息与文件;企业现场设备安装制度、会议制度的传达与记录;现场设备安装的往来文件、图纸、会议纪要、政府批文的搜集与管理。

现场工程实施信息数据是信息上传与下达的核心内容,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应明确现场功臣管理工作中信息数据处理和传输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以现场工程信息数据为核心的信息管理模式。

(二)建立现场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工程单位应明确现场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来源、信息类型,明确设备安装项目信息处理基本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完善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对整个现场工程实施项目中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处理、储存、传递与应用工作,把握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正确运用信息管理手段;掌握好信息处理过程中每个环节,包括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提供等工作,同时,实现设计信息沟通渠道、建立信息管理组织和信息管理制度的有效融合。

(三)现场工程信息处理

现场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设备安装管理人员、工程师、技术人员、设备安装人员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随时了解分析设备安装项目工程实施现场水、电、气及设备使用信息;搜集和管理设备安装期气象情况及近期动态气象信息;搜集、处理、反馈设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等工程物资的进场、加工、保管、使用等信息;对现场工程流程及管理工作进行管理分析、传输;搜集整理工序交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合同制度、组织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进度、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措施。

三、保证工程管理者的公平性(一)工程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公平性

工程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态度直接关系整个现场设备安装质量与整体效益,公平性是工程管理者所有素质和能力要求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即是设备安装行业最看重的品质特点,又是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操守。作为工程管理人员,应明确工程管理工作在现场设备安装中的核心地位,以工程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为工作标准与核心,将工程质量、工程效益、人民利益作为工程管理工作的最高指标,不应该有谋取私利的商业倾向,不能接任何一

方任何形式的非正当利益,在工程管理实践中客观、公正地提供真实、准确、详

细的咨询意见和建议,竭诚为设备安装项目提供可靠的产品和服务,确保工程预期项

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工程管理人员公平性的培养

1、合理安排管理者课程学习

安排工程管理人员综合接受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关理论学习,加强实际学习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复合型,帮助管理人员有效融合工程技术类基本理论与工程管理、经济、法律知识,在进行有效的基础理论实践学习的同时,穿插公共关系学、心理学教育,加强实践技术及专业核心的学习与培养,注重职业道德的全方位培养。

2、全面、系统的培训

工程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管理者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管理经验,还要求管理者具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工程单位及高校应多渠道、多方位地与设备安装、监理、造价事务所等设备安装企业合作,形成多种实训基地,提出实训的具体要求和规划,作出实训的硬性安排和制度,加强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保障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真正顾全大局、维护设备安装项目利益与人民利益。

3、强化人员素质建设

针对设备安装现场管理工作中人员的工作性质,分别为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及施工质量管理人员设定合理、弹性的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与考核标准,安排施工质量管理人员接受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思想与技能培训,让所有质量管理人员认识到工程质量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思想建设与技术应用指导教育,让技术人员更加积极地支持和指导施工技术应用和考核;定期安排施工人员接受施工安全与施工技能训练,并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系统的技能与素质考核,培训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另外,也可组织质量技术技能考核、智力竞赛,分别对工程管理、质量技术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全面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能,增强施工质量管理的团队协作力。

工程质量安全信息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监督;信息化

公路工程具有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的特点,而且工程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强质量检测监督,引进先进的质量检测技术,明确质量检测监督责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

1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监督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

公路工程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程质量检测和监督的难度。目前,有关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和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健全,这也为工程质量检测和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多种原因导致公路路面受损,施工人员需要多次对公路工程进行维修,这必定会增加施工成本。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和监督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只有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实现工程质量检测和监督的信息化,才能更好的满足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和监督的需求,才能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在传统的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监督过程中,相关部门主要依靠人工对质量检测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并以手工记录的方式制作成报表交给上级,传统的检测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很难全面真实的反应公路工程相关信息,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1]。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和监督的信息化可以使公路工程质量信息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有利于监督部门对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目标进行分析和预测,让建筑企业认识到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和监督的信息化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保证公路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必要手段。

2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的信息化探究

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是业务受理,二是试验,三是数据统计分析,四是报告的形成,五是报告的审核,六是报告的打印,七是报告的签发,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以上步骤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检测,进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收集管理。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系统中的收集管理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样登记,二是收样复核,三是收样统计,四是收样管理。收集功能不仅要为管理者提供完整的收样信息,还要为管理者提供检测记录。

(2)试验管理。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数据一旦被录入进系统就会自动生成记录,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试验管理系统对工程质量检测数据进行试验分析[2]。

(3)信息系统维护。信息系统维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管理,二是信息系统设置,三是质量检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使用质量检测系统可以将检测过程细化,分成多个环节,这样可以突出重点,工作人员也可以及时发现公路工程的质量问题。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快速反馈,提高质量检测的工作效率,使质量检测更加专业化,有利于对公路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控制。

3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探究

(1)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公路工程质量信息监督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质量检测信息的登记管理,二是监督管理任务的委派,三是质量监督方案的制定,四是下发质量监督证书,五是实行公路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六是质量检测报告的形成,质量监督的信息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督管理水平,以更好的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信息化可以将公路质量检测信息以图片或者是影像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利于质量管理。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并合理分配监督管理任务[3]。

(2)质量检测系统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质量检测系统中,质量检测系统覆盖面大,可以检测到整个施工现场,并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解决方案,保证公路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虽然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正在不断完善,但是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多加关注。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质量检测方法,工作人员需要把信息化检测方法和传统的质量检测方法结合在一起。要想实现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信息化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采购人员在购买检测设备时一定要保证设备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降低质量检测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合理的制定阶段性的管理方案,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延长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建筑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加强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管理意识,并加强人员培训,加大人员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加强质量检测信息安全管理,保证质量检测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检测信息被窃取。如果工程质量检测信息被窃取,必定会给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4]。

4结束语

公路工程不仅可以缓解交通压力,也是国家基础性建设。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认识到加强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检测水平,进而降低公路工程的施工成本,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要想实现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建筑企业就必须购买先进的检测设备,并保证检测设备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必须认识到加强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加大人员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保证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兵.基于物联网的滑模摊铺机施工远程监控系统设计[D].西安:长安大学,2014.

[2]李东方.浙江省公路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3]孙睿.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4.

工程质量安全信息篇6

工程监理信息管理是由专业监理人员开展的设备、组织、资源等监理行为,需全面采集工程项目的各项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传递、分析、处理和存储,以实现最优监控的目的。该项管理体系可以从较好地提升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目标全面落实,对工程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工作主要由监理组织完成,通过监理组织明确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投资状况、质量状况、合同落实状况、工程进度状况等,为工程提供相应决策信息,以实现工程的实时调整和优化。该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应贯穿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与工程内容相协调。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信息存储体系进行构建,采用专门计算机系统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把握,形成科学信息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及时存储、检索、统计、分析和监理。该管理工作不仅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原始数据,大大降低了工程问题处理难度,还实现了工程质量管理的优化,为工程项目建设查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工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2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的基本途径

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信息化技术手段,对该内容进行合理利用,提升监理的真实性、实时性、系统性和层次性,这样才能够充分提升监理管理水平,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2.1明确制度,形成信息管理规范

科学的信息管理制度是改善工程监理信息管理效益的重要措施。在对工程监理信息管理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人员要先把握好信息化监理理念,在该基础上形成信息制度,对信息化监理流程、监理内容、监理目标、监理要求等进行明确,从而实现监理工作的规范,构建强有力的管理约束机制。如施工环节过程中监理机构可以适当分析工程信息及工程文档管理需求,在上述内容上形成各阶段监理的主要环节,形成针对性文件内容,实施相应文件管理办法和条例,设定文件存储规范。

2.2构建系统,形成信息管理结构

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明确,在该基础上合理构建信息管理结构,对系统信息进行科学化处理,从而实现监理效益的全面改善。选取计算机技术作为核心信息处理方式,通过计算机完成工程信息的采集、汇总、处理、分析及存储,对工程监理过程中的各项文件内容进行全面把握,形成内部信息管理结构;可以通过软件办公系统,如网络办公软件、信息处理软件等对工地现场监理结构进行构建,在该基础上形成过程控制内容,完成工程信息的实时监理,形成外部信息管理结构。

2.3落实管理,拓展信息管理内容

工程监理信息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管理内容进行强调,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基础上形成相应监理信息内容,其具体应主要包括:(1)工程质量监理信息: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旁站方案及相关措施;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建筑节能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针对实际情况发出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质量)、监理工作联系单、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等;(2)工程进度监理信息:施工进度控制方案、项目总进度计划图、进度目标分解图,进度控制工作流程图、进度控制工作制度、进度控制的风险分析、重要阶段的施工进度记录、施工进度专项报告、工程计量验收和签证、工程延误延期签证等;(3)工程投资监理信息:各年、季、月度资金使用计划、工程量和工作量的统计表、现场工程量签证、工程进度款支付证书、竣工结算审核文件和最终的工程款支付证书等;(4)合同管理信息:工程合同及相关文件(包括协议、纪要、通知、变更函等等)、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进度)、施工暂停令、复工令、工程变更通知单、工程延期延误签证、工程索赔签证等;(5)安全监理信息:施工安全监理专项方案、施工安全检查记录、施工安全旁站记录、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安全)、施工安全专项报告等;(6)文档管理信息:监理例会纪要、专项会议纪要、监理日记、监理月报、监理报告及监理原始记录和报表等。

3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的应用及效益分析

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以福州“三迪·凯旋枫丹”工程为例,对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具体内容,深入挖掘了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的工程价值。福州“三迪·凯旋枫丹”工程地上37层建筑面积为90664m2,地下2层建筑面积为39688m2,工程总造价为2.8亿。在本次监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监理项目部依照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出《“三迪·凯旋枫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具体的全面监理。例如:对砌体、模板分项工程采取巡视检查方式;对钢筋连接(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机械连接),应先做工艺试验,采取见证取样送检方式。对隐蔽工程严格报验手续,在施工方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经监理检查、签认并做好验收纪录,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内容进行细化,组织有关人员在现场抽验、核查,检查中有不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的,及时向施工单位发出整改通知单,整改后再复验确认;定期召开工地例会,根据工程需要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编写会议纪要,督促施工单位全面履行施工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上述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系统从多方面改善了工程施工效益,形成了规范、科学、有序的监理体系,全面提升了工程质量,在福州“三迪·凯旋枫丹”工程管理过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该监理工作还形成了系统化、层次化的信息资料,为后续工程验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从本质上提升了工程经济效益。该监理信息管理结果显示福州“三迪·凯旋枫丹”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及设计要求,质量控制资料齐全,工程质量评定合格。(该工程已于2011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并已投入使用)该监理信息管理内容为工程验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改善了工程风险控制效益,从根本上提升了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

4总结

工程质量安全信息篇7

关键词: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1问题的提出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从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到设备材料供应等每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为保证国计民生,做好水利建设市场的信用评价势在必行。自水利部建管司《关于建立水利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信用档案的通知》(水建管F20041415号)以来,水利建设市场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我国的法制环境、行业管理与运行机制、市场发育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水利建设市场仍然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勘察设计单位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不严格按基本建设基本程序运作;施工企业间围标和低价抢标或靠不正当手段中标,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未按照合同要求甚至偷工减料、违反安全生产有关规定进行作业等;建设监理单位借用其他企业或非本监理企业的执业资格人员资质进行越级承搅监理业务;工程设备、材料等供货单位提供劣质设备和材料等等,这些失信行为严重地扰乱了水利建设市场的秩序,也为水利工程建设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建立和健全水利建设市场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是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和行业自律的关键之举,也是保障水利建设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构建水利建设市场信用指标评价体系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2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的概念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下文中简称市场主体)是指参与水利建设的主要企业单位,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机械制造、招标、质量检测等单位。信用评价是指由独立中立的专业评级机构或部门,根据“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以评价事项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有关标准化的规定为依据,采用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化的方法,对评价对象在特定时期或特定条件下履行相应承诺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进行调查、审核和测定,经过与评价事项有关的参数值进行横向比较和综合评价,并以简单、直观的符号表示其评价结果,公布给社会大众的一种评价行为。水利建设市场信用评价指标是反映水利建设市场信用状况某种特征的专门概念,依据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对水利建设主体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客观的反映各企业单位的信用情况。为了能够全面的反映企业信用情况,评价指标的选取包括企业合法签订的工程合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资质设施、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

3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标尺,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3.1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并接受公众监督。公开最重要的价值是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防止腐败;公平最重要的价值是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机会均等,避免歧视对待;公正最重要的价值是维护正义和中立,防止。

3.2科学性原则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原则包括2个方面:一是要确保指标选取的客观性,评价指标要尽量能够量化,做到有据可依、依据统一、核算准确,以确保评价结果能够使企业单位信服;二是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计算方法要科学,整个评价模型的建立要与实际相符,确保评价结果的价值。

3.3全面性原则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的全部指标,以免造成因指标不全面而使信用评价失真[1]。不仅要考核过去的有关情况,而且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要研究市场主体本身的情况,而且还要考虑周围环境及其影响[2]。

3.4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标准化是一个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在体系建构之前应有明确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和质量标准,整个体系的规范标准的制定要完全遵循国家规范标准和有关行业规范标准。

3.5可操作性原则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原则包括2个方面:一是确保操作的简洁性,要尽量选取实用性强、便于获取和计算简便的数据和信息;二是建立合理的评价层次和指标数量,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应考虑尽量实现计算机运算程序化,提高评价指标的可操纵性。

4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企业信用实现是主观品质与客观能力在实践上的统一,前者是信用实现对企业信用特征的要求,后者则是对企业信用能力的要求[3]。因此,信用评价指标应该包含市场主体的主观品质和客观能力,从基本信用信息、工程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和信用信息记录3个一级指标对市场主体信用进行评价。

4.1基本信用信息

市场主体的基本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市场主体的质量安全体系、资质设施、财务状况和工程业绩4个方面。其中资质设施、质量安全体系和财务状况直接决定着市场主体的客观能力,以往的工程业绩也直接反映了市场主体的施工状况和工作态度。从质量安全体系、资质设施、财务状况和工程业绩4个方面评价市场主体的基本信用信息可以全面而不重复的对市场主体的基本信用信息做合理有效的评价。

4.1.1水利部信用评价等级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规范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2015年9月我国水利部印发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及评价标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分为三等5级,分别为aaa(信用很好)、aa(信用好)、a(信用较好)、BBB(信用一般)、CCC(信用较差)。为了合理利用水利部的评价结果,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到水利部信用评价中去,该体系将水利部信用评价等级纳入评价指标中,按照水利部的评价等级给市场主体加一定的分值。

4.1.2企业质量安全体系

随着基础建设项目的推进,项目施工技术复杂、施工工期趋于更短、工程成本趋于更低,客观上对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日益突出,因此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安全体系尤为重要。在施工中确保工程质量合格,达到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及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及全面达到招标文件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认真执行国务院、建设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定,预防预控、分级管理、分层负责,使安全生产工作与施工生产紧密结合,保证施工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严防各类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因此,企业质量安全体系在水利建设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中非常重要。

4.1.3资质设施

资质设施是评价市场主体施工能力的基础。资质是企业在从事行业经营中,应具有的资格以及与此资格相适应的质量等级标准,水利施工企业的企业资质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客观反映,资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施工能力、技术实力、人力资源实力、管理水平和工程业绩[4]。设施包括市场主体的办公场所、机械设备等,设施设备是保证市场主体施工可以正常进行以及质量达到标准要求的基础。对市场主体的资质设施进行评价,能够直接反映市场主体的硬件设施是否齐全到位。因此,资质设施在水利建设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中必不可少。

4.1.4财务状况

市场主体的财务状况是单位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收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表现。为使数据简单明了,便于考察理解,财务状况主要对市场主体的年度合同总金额和纳税情况进行评价。年度合同总金额是评价市场主体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出市场主体的运营能力,对年度合同总金额进行评价,可以简单直接的反映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财务状况。纳税是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向国家缴纳一定税款的责任,市场主体的纳税情况可以反映其诚信程度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4.1.5工程业绩

市场主体以往的工程业绩直接反映了单位的施工能力和施工行为,工程业绩主要包括在以往的项目工程中建设单位合同履行是否到位、工程质量是否达到验收规定的标准、有无质量安全事故、是否及时完成竣工验收等,所以市场主体以往的工程业绩直接反映单位合同履约和工程完成情况。评价市场主体工程业绩可以使水利建设单位保持良好的信用习惯,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作用。

4.2信用信息记录

信用信息记录包括良好信用信息记录和不良信用信息记录,可以直接反映市场主体在以往项目中的过失。信用信息记录有一定的追溯期,超过追诉期将不再追诉。

4.2.1良好信用信息记录

良好信用信息是指由国家、省、市或地方认可的荣誉奖励,包括优质工程奖、文明标化工地达标创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以及企业的其他获奖和承担社会责任荣誉受到的嘉奖等。良好的信用信息记录是对企业过去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的肯定,将良好信用信息记录纳入到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中,不仅能够使良好的企业在评价中能够突显出来,还能促进一般企业向优良企业看齐。

4.2.2不良行为信用信息记录

不良行为信用信息是指市场主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或者违反合同要求、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等,受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相关专业部门的行政处理所作的记录,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执业人员的不良行为记录,企业资质、招标投标、质量安全、合同履约等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以及公检法、工商、税务和金融等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4]。不良行为信息记录了企业单位过去的不良行为,将该项纳入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使企业单位得到警示,减少和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

4.3工程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

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是通过各水利建设有关监管部门对在建项目的各类监督检查(包括专项检查、质量监督、互查、抽查、稽查等)所产生的信用纪录及评价。从信用评估方面来讲,对工程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进行评价,及时记录企业(单位)、个人在水利建设市场中的信用信息,加强对水利建设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的监督检查,对保证信用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从信用平台建设方面来讲,为使信用信息评价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实时化,信用信息的平台建设必不可少,将该项纳入到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评价标准体系中,保证信用信息平台的实时监控、实时修正。工程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包括招标投标行为、配合市场监管行为、质量安全管理和项目施工现场管理4项。

4.3.1招标投标行为

招投标行为是市场主体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包括恶意投诉、在投标时间截止后放弃投标、企业或所属从业人员扰乱开标秩序、不签订廉政建设合同等不良行为。投标单位的不正当中标行为严重影响着水利建设市场的市场秩序,为改善市场秩序,维护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利益,必须将该项纳入到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指标评价体系中去。

4.3.2配合市场监管行为

配合市场监管行为体现了市场主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配合监管,不配合监管的行为也属于失信行为。此处的监管部门包括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各级质量监督机构。配合市场监管行为主要考察参加监管会议的情况,监管检查资料提供的情况,被要求整改的整改的情况等。

4.3.3质量安全管理市场

主体的质量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安全,如果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造成的后果将十分严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正常工作、生产秩序。质量安全管理主要考察施工方是否建立并落实质保体系,工序及单元质量是否合格,“三检制”(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是否落实,员工是否接受安全生产培训,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有无上岗证、安全生产作业是否违规、安全生产措施费是否按合同足额投入、质量与安全是否到位等。

4.3.4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主要考察施工项目经理部是否遵循施工现场管理法规和规章,认真管理施工现场,规范场容,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有序,不损害公众利益;项目经理部是否设置在现场入口的醒目位置,并公示相关标牌;是否经常性的巡视检查内容,并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相关是否按投标时的承诺或合同约定到位,主要施工人员能否满足施工需要,五大员是否在现场等。

5信用指标体系的权重

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在该体系中总分为160分,基本信用信息、信用信息记录和工程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分别占20分、40分和100分,其中工程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采用扣分制。基本信用信息和信用信息记录评分的依据是直接客观的,可以根据市场主体上报的资料直接评分,通过监督体制惩罚修正,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可能会因为不同部门在不同时间进行评价有所差异,为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需要每一季度更新1次,建设主体信用信息也要每一季度更新1次。由体系的权重可以看出工程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信息在评价中起重要作用,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真实性,考虑到市场主体有多个在建项目或者没有在建项目的情况,在建项目受同不同监管部门或同一监管部门多次评价的情况,以及在建项目未受到监管部门评价的情况。市场主体有多个在建项目的,分别对单个在建项目进行动态评分后,按算术平均法确定市场主体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得分。接受水利建设有关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单个项目,工程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得分在100分的基础上,根据信用评价标准及监督检查记录进行扣分;在1个季度内,未列入各级水利建设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单个项目,其动态管理信用基本分保持在80分。被各级水利建设监管部门考核评分的,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计分占60%,水行政主管部门计分占40%。接受同一水利监管部门2次及以上监督检查的,季度考核评分按倒权重计分法确定在建项目动态管理信用分值。

6评价等级确定

信用评价等级分为a(信用好)、B(信用好)、C(信用较好)、D(信用较差)4个等级。a、B、C三个等级的有效期为1个季度,D级的有效期至少为3个月,若发生较大或以上质量、安全事故的至少保持6个月。其中a、B、C三个等级按上季度的信用评价分计算所得。水利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分85以上为a级;水利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分70以上为B级;信用评价分60以上为C级。D级按照企业当前信用等级及监督情况实时综合评价所得。市场主体失信行为在1个季度内扣分累积达到20分,或者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的市场主体信用等级直接降为D,严重不良行为包括超越资质许可范围承揽工程;出借、借用资质证书或资质造假承接工程;存在围标、串标等行为;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因企业自身原因造成重大质量或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被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处以限制投标,并在限制期限内;被司法部门认定有行贿、受贿等犯罪行为;被公共资源交易列入“黑名单”公告。

7总结与展望

信用评价是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誉程度和承诺履约能力的全面评价[5]。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种新的水利建设市场信用评价工具,通过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企业信用进行打分和评级,为水利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可作为水利建设市场准入、工程招投标和资质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工程投标中,a、B级市场主体投标申请可不受标段的限制,a级市场主体中标资格可为2个标段,B级可为1个标段,D级市场主体不得参与水利工程的招投标;在资质管理中,可以给予a级市场主体优先晋升资质的资格,对于D级市场主体暂停受理资质晋升。一个良好的信用评价体系的实施离不开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作为载体,为促进水利行业更好地发展,各地应积极建立水利建设主体信用信息评价平台,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评价体系应用到实际水利建设单位的评价中去,平台的建设可以更好的共享信用评价信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形成全国性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协调作用,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按照守法经营、诚实守信、失信必惩、保障有力的原则,对水利建设单位进行实时监督、实时评价,营造良好的水利建设市场诚信环境,共同推进水利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水利行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恒.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平凉市样本[J].甘肃金融,2015(7):61-65.

[2]孙献忠.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人民长江,2015,46(24):55-58.

[3]李文辉,赵广信.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1,15(17):66-68.

[4]李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水利工程评标体系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09.

工程质量安全信息篇8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安全农产品;网络营销

中图分类号:F3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061-02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频繁,市场上对于安全农产品的需求量有所增加,但是安全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消费和监管等流程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缺口比较突出,如何有效解决这个缺口问题,同时将安全农产品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减少,成为市场上各个主体共同关注的课题。对于安全农产品生产销售来说,农业合作社扮演着核心的中介地位,一方面能够有效组织分散农户生产,另一方面还能促进与企业合作工作的开展,让政府的监督成本有所控制,获得消费者更多的信任。安全农产品营销系统相对复杂,关联着市场上多个主体和因素,在生产者、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之间扮演者重要的媒介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其信息不对称,让安全农产品市场在供需方面的矛盾得到缓解。

一、安全农产品网络营销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分析

(一)安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专业人员匮乏

在我国的农产品生产,主要就是散户经营模式,当中避免不了农民教育文化程度较低、农村师资力量不够,农户的文化素质偏低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导致在安全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专业人员相对匮乏,人力资源供给紧张。这因素阻碍了信息的取得,农户难以清楚通过何种途径来获取自己有用的信息;除此之外,农户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受到了影响,对于已经取得的信息,却缺乏必要的知识去消化和吸收,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和运用。这些因素也对安全农产品生产经营方面的信息流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是这也跟国家推广工作有关,国家的推广工作没有覆盖全面,获得的支持力度不够,农户掌握得不够及时,没有对基本生产技术和工艺及时了解。

(二)安全农产品有效信息传播力度不够

我国安全农产品的宣传工作没有完全覆盖在营销系统中,久而久之,导致我国在安全农产品关注程度方面与国外存在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国外对于安全饮食的关注程度已经融进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但是我国在安全农产品的基本知识普及工作还是做得不到位,缺乏一定数量能够产生品牌效应的安全产品。大多数的生产者都没有了解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流程及其工艺。也有一部分人仅仅知道安全农产品属于一种新型品,其受到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对于安全农产品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对于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来说,相当一部分生产者将目光转移到满足消费者和保证产量上,忽视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问题。另外,相关的部门也没有制定一套系统的、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我国安全农产品质量出现信息不对称。

(三)传播渠道不够畅通

当前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安全农产品生产会因此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安全农产品信息传播渠道不够通畅,整个营销系统存在较为普遍的信息不对称。我国在安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方面的建设力度不够,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传播技术和畅通的传播渠道没有得到普及,生产者、加工者和消费者获取安全农产品信息主要还是通过电视、报纸,甚至是聊天的方式获得,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这种途径获取的信息难免带有滞后性和欠缺真实性。通常一条信息都是经过一定的程序从上到下传递,在过多的环节中影响了传递的效率,信息容易产生扭曲,对整个市场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咨询和分析机构,没有全面落实安全农产品知识普及和扩充工作,国外先进的技术就不能及时传递到我们生产者,导致生产者未能及时和充分掌握有效的监管手段,没能及时制定出最新的行业标准,信息传递滞后性相当明显。

二、信息不对称下安全农产品的营销

(一)农产品“柠檬”市场

不完全逆向选择指的是交易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高质量产品被低质量产品驱逐出市场,导致产品市场的整体质量下降,市场上出现低质量产品规模,也就是所谓的“劣胜优汰”。信息不对称是基于不完全逆向选择基础上的,不完全逆向导致市场上大量的低质量产品存在,但是也存在部分高质量产品,出现非零均衡,产生“柠檬市场”。

(二)道德风险

生产者和政府之间一旦出现信息不对称,就会容易发生道德风险的问题。道德风险指的是完成交易合同之后,具备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了实现自身的最大效用,做出损害另一方利益的行为。政府如果未能实施有效的监督,那么生产者就有可能会做出生产农产品违规的行为,常见的手段就有通过使用农药和化肥来增加产量,这种做法会对环境产生破坏,同时也对农产品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高残留安全农产品普遍存在,采取这样的手段没有得到任何的惩罚,也没有遭受损失,但是却能获取较高的收益,这都是生产者愿意看见的。只有媒体的报道,生产者才会有可能受到惩罚,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国情看来,这种风险相对还是不高,所以生产者就会偏向于低风险,生产违规农产品,获取高额利润。生产者与政府监管者之间的“躲猫猫”游戏就是一种道德风险,而且较为常见,最后的结果就是会损害整个农产品市场。

已经得到认证的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事后不对称,也有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属于政府的认证组织,其主要工作就是对发放认证标志负责,对无公害农产品标注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在认证工作开展之前,生产者和政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所以政府能够利用专业的机器对农产品质量实施检测,判断其是否符合国家的认证标准;但是在认证工作结束之后,政府就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对生产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并不能确保后续的跟踪和监督过程,所以政府和生产者之间道德风险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生产者仍然有可能作出有违背与认证标准的行为来为自己谋求利益,不重视当前的市场规则。

三、增加农产品网络营销系统的措施

(一)建立起及时有效的信息传播系统

在安全农产品系统中,信息传播系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枢纽,主要作用就是把从农产品信息收集系统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分类,再将其有效及时地向生产者进行传播,便于资料信息的有效传播和共享,让信息系统的作用更加明显。从不同的农产品生产特点和农户需求来看,需要有效组织和整理传播的信息,充分利用传统信息传播媒介的同时,加强对网络工具的使用,做到不同媒体之间的融合,提高传播的效率。

重视信息传播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就涉及到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工作。在硬件方面,可以促进网络在农村的普及,重视信息传播网络的建设,对于“最后一公里”问题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在软件方面,就需要开发更多适合的网络平台软件,实现市场信息传递的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信息沟通和报告体系,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减少信息不对称,传递机制更加完善,个体信息转换向公共信息转换的效率得到提高。

(二)建设信息收集子系统

在安全农产品中实行档案化管理信息,也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部分,国内有一部分城市已经落实了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工作,同时还追踪监督。信息收集子系统通过利用不同渠道来对安全农产品市场上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当前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科技信息系统、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和生产资料信息系统。鉴于篇幅有限,下面仅以质量安全信息系统为例进行论述。

安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根本就是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农户对于该系统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在质量安全信息系统中,主要就是为了实现向农户提供国内外质量标准和变化的最新信息,还有来自于各个农业合作社所得到的最新安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情况,备案留底,建立起一个安全信息库,将全程监督落实到农产品质量管理上。

(三)建立有效的信息监督子系统

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笔者认为是相当有必要的,在安全农产品生产中要结合可追溯系统的使用。而这套系统必定是兼具高效率、强兼容性和发展成熟的,同时也要顺应我国国情;各产业链环节的日产记录工作也要落实到位,让消费者能够通过某些农产品产销识别码来查询该产品的相关信息。在遇到食品质量问题的时候,便可以追溯到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上,让事故得到更加及时的处理,同时也便于类似事故不再发生,提高了安全农产品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工程质量安全信息篇9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工程在业务形式上已经开始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运用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将工程中一些复杂的管理资料进行整理,还能缓解交通工程中的一些管理漏洞以及工程问题等,从而提升我国现代交通工程的运行水平。在信息化管理形式下,根据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中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的技术形式进行分析,并提供有效的应用对策,以供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参考。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交通工程;安全管理

我国的交通行业已经开始向数字化、信息化以及标准化方向发展,相关的发展部门已经开始重视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由于一些管理材料比较混乱、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整,导致工程不能按期完成。特别是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实现,不仅提升了我国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人们对交通的发展需求,从而使交通行业能实现较高的服务质量。

1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中的主要内容

1.1财务管理

在交通工程中的财务管理,相关的建设单位在对各个类型的支付报表进行审查期间,要对报表中的安全代码以及业主要求的相关编码进行比较分析,并及时将一些错误代码改正。而且,财务的支付报表被相关管理单位上交时,不能上交一些纸质材料,要保存成电子文档式的财务报表才能确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

1.2质量管理

在对交通工程进行质量管理期间,它是整个工程实施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交通工程施工建设的基础条件。在对工程进行建设期间,最重要的就是填写质量用表。在业主实施相关的施工准则以及交通工程质量管理保持在一致水平上,可以对其进行表格填写[1]。相关单位在将质量表格填写完毕后,相关的信息工程师还要对其进行检查,并保证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与有效监督,以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如果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可以利用相关的定位系统对其进行严格监控,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有效发展,已经实现了较高的管理地位。

1.3安全管理

交通工程的安全管理形式能够促进整个工程的实施安全。相关人员应对具体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与检查,并及时对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关的安全事故进行拍照、记录等,同时,还要将已经拍摄的时间、地点等信息进行记录,并等其重要信息传递给相关的管理单位。因为一个有效的、标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实现实时性的监控管理,还能降低发生事故中的一些隐患。

2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主要技术

2.1文件管理的信息化

每个单位都要将业主制定的相关编码内容、方法与实际的文件编码进行核对、分析,但在核对过程中,要根据各个类型的工程文件,要将一些不一致的文件信息进行明显标注[2]。如果文件在编著期间存在其他记录的文件,也要将相关的引用文件进行标注。同时,业务颁布的相关表格也要根据相关方法进行参照。各个业主在全部文件进行传递期间,要注意将纸质性的与电子版式的文件一起上交,无论是相关的文本文件还是图片文件,都要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工程的工作效率。

2.2质量管理的信息化

将质量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能有效的提高整个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主要根据业主指定的相关方法以及规定的质量报表,对其存在的质量条件进行编码填写。业主要指导工程管理员以相关信息对施工数据进行填写,如果期间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程序、不易监控的工作,在施工现场可以利用实时监控分析施工图像,也可以利用GpS系统监控整个过程。针对现场实际的施工条件,要及时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具体情况传输到指挥部,从而促进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效率执行。

2.3安全管理的信息化

在安全管理中实现信息化手段期间,相关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实时对一些事故的发生、安全隐患等进行拍照保留,并在拍好的照片后标注具体的时间、地点、相关的实施单位以及具体人员等[3]。同时,将这些信息及时发放到业主单位,因为每个单位是信息的处理都有专门的人员来分析、整理,并对其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等工作。这期间,具体的执行工作都是根据业主的档案管理标准进行整理、分析,分析工程本身的实际特点与国家的档案管理信息保持在同一水平上,这样才能促进信息的安全整理。

3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信息化管理的具体要求

现代的信息化建设已经适用于各个行业,因为一个完整的、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与先进设施、标准的信息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在运行过程能提升各个行业的工作效率[4]。首先,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以及相关条件建立优质的信息化管理设备。交通工程在实际建设工作中,各个单位都要加大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并成立一个规范的、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还要培养更多的高技术人才,使他们能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建立的相关标准实施工作,特别要掌握一些计算机知识、摄影机以及相关的信息化管理设备等,以促进相关设备在利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该情况下,不仅能对交通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相关的天气条件进行快捷查询,还能促进安全服务形式。而且,还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相关的交通工程根据建设的实际情况,创建各个例会以及文件传递等制度,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责任制度,并确保工作者的个人职责,从而促进信息化管理责任与权力范围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在对交通工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过程中,由于各个施工条件、文件、设计等阶段的复杂特征,有效的管理形式能降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混乱现象。所以,可以将交通工程中的全部归纳到信息化管理部门中去,并实现统一的检查与收集,从而保证文件的收集与文件的归档等过程都不会存在问题[5]。

3.2施工数据的收集系统

在对数据进行采集期间,建立的收集系统主要是将整个工程中的相关价值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并能相关数据经过处理后,转发给业主以方便它的日后使用。这些数据主要包括整个工程的质量、相关的安全数据、进度数据以及财务数据等,还包括一些文档、视频以及图片中的相关数据等各个类型。业主能根据这些数据的提供,将施工范围中的相关信息以及施工的基础条件,为以后的施工建设作出有利条件,同时,还能为以后的施工建设作出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从而提升整个施工效率。

结束语

我国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并贯穿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交通工程建设中,实施信息化管理已经得到积极响应,加大交通的工程管理,能推动我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创新性的时展,更能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作者:崔永丰单位:黑龙江省集贤县公路管理站

参考文献

[1]胡水清,俞力.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23):180-181.

[2]智鹏,史天运,于鑫等.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统一信息平台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3,22(9):40-42,46.

[3]吕培印,廖弈棋,罗凤霞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21(5):37-40.

工程质量安全信息篇10

1.1项目计划的具体申报程序和依据

工程建设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工程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特殊检查,结合工程隐患探测与排查、工程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分析情况,按照“先急后缓排序、安全高效运行、提升管理水平”的原则,依据水利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水利行业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性文件,参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组织相关部门建立了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库,同时编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设计书。项目库的内容须根据水利枢纽工程每年实际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完善。每年以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为前提,分清轻重缓急,从项目库中选择维修养护项目计划,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1.2项目设计书内容

项目设计书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项目位置、工程存在的问题、维修养护措施、维修养护工程(工作)量、工程概算、工程测量资料、工程隐患影像资料等。

2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实施

2.1编制、上报维修养护项目实施方案

维修养护项目计划批复下达后,项目申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工程项目审批内容,编制该项目实施方案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实施方案内容包括:项目目标;项目详细工作内容;技术路线(按照“项目法人负责、监督管理部门与现场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监理部门的旁站监理与控制、维修养护队伍保证”的原则,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预期效果;项目工作进度安排;项目实施组织形式;项目实施预算安排情况等。在项目实施方案执行过程中,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擅自变更项目、调整工作内容,如确需变更或调整的,必须上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2.2项目实施管理机构设置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实施时,项目申报单位应根据维修养护项目实施方案组建实施管理机构,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竣工验收制,逐步推行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陆管局的具体项目管理体系为:组建项目实施机构(项目法人),明确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项目安全员、质量监督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对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资金负责。陆管局水政水资源处(防汛抗旱办公室)为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建设管理部门,按照批复内容,全面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实施,局党群监审处为该项目的监督部门,局财务资产处负责项目预算和资金管理方面的工作。

2.3合同管理

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建设管理部门依据有关规定,遵守相关制度,严格按照合同拟定、审查、评审及会签程序,认真履行各项合同文件的办理工作。通过建设管理部门、监督管理部门与参建各方的及时沟通协调和有效控制,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及预算资金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2.4进度控制

(1)工程进度。项目法人、建设管理单位及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维修养护项目建设的指导和督查,掌握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督促承包商按照规定格式、定期统计上报工程项目月、季、年进度计划及报表,并组织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审查、指导和督促项目计划的实施。(2)支付进度。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在实施时,首先制定项目支付进度计划(旬、月、年度计划)。支付时,由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的支付进度及合同约定的相关条款,按实际完成的进度情况进行申报,提交月进度支付表,上报相关单位和部门审批后再行支付。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具体申报、审批及支付程序为:承包商申报监理人审核现场管理机构复核项目法人委托人(项目建设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财务部门复查分管局领导审批财务部门支付,确保了实际完成进度与支付进度相一致。

2.5质量管理

(1)项目划分。按照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的有关规定,对水利工程质量而言,由项目法人组织建立、设计及施工等单位进行工程项目划分,并确定主要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相关部位单元工程。项目法人在主体工程开工前将项目划分表及说明书报相应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确认。根据陆管局现阶段维修养护项目的实际和要求,参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的有关规定执行。(2)质量检查与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参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的有关规定,按照陆管局“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主要工序质量实行“三检制”制度,即班组自检,项目部质检部门复检,项目部质检部门会同监理和业主质检部门终检;设立检查验评表,逐级签字,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能施工。对中间产品检查则实行在监理单位或项目法人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现场取样,并送到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合同及设计要求。

3信息管理

3.1信息的具体内容

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信息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设计文件;项目申报书及其批复文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资金批复;项目施工方及监理方的文件;项目维修养护相关合同;计划;项目开工申请及批复;安全生产责任书;应急预案;进度支付凭证;工程结算;停工、复工申请及批复;工程质量评定;项目工程相关验收申请及批复;维修养护相关各项会议纪要、审查、咨询记录;整改通知;项目工程大事记;工程施工前后影像资料;各参建单位工作报告;竣工图;项目工程相关验收单、验收证书与签证等。

3.2注重信息收集整理的及时性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信息、资料是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质量情况的真实反映,必须按照水利工程实施的进度进行及时进行收集、整理,与工程同步并同时完成。工程实施前,应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05]480号)的有关规定,和工程的实际制定细则,明确信息、资料的收集范围和内容。监理单位或项目法人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工程的信息、资料收集与分类等提出统一的要求,制定统一的格式样本。项目法人要统筹负责工程项目参建各方工程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监理单位和项目法人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资料的收集情况,施工单位也应经常性地检查,保证信息、资料的及时性。

3.3力求信息的真实性

信息的整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不要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审计而脱离实际,甚至歪曲事实闭门造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资料应是对维修养护项目工程质量的真实写照,所有信息的收集、整理应与水利维修养护工程施工过程同步。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设监督管理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方式,对现场管理机构的建管日志与监理站的监理日志及施工单位的施工日志中所记载的参建人员、原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方法)、外部环境和监测的数据以及工程地点、施工日期、内容、劳力、工时、工程量、使用机具、设备的台班量及工程进度等是否相一致进行抽查。现场管理机构对监理部门、施工单位采取随时跟踪检查,确保记载的内容真实。

3.4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信息的准确性是做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料的核心。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现场管理机构、监理站以及施工单位所记载的内容除了真实外,还必须确保准确无误。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3.5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不完整的资料不能系统、全面地反映各个单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质量状况。参建各单位应设专人负责整理有关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资料,根据项目划分、工程量、合同的签订、施工以及各类验收等收集有关工程数据,按照相关要求全面记录填写。保证信息、资料的有始有终,全面、完整。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3.6信息收集、整理应与工程实际结合

信息员要经常与管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一起到施工现场察看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情况,及时得到第一手信息。熟悉和掌握维修养护项目设计、建设的相关内容,整理资料时才能准确地对维修养护项目人、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方法)、环境和监测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3.7做好信息的验收、分类与归档

为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档案验收、分类与归档工作的监督、指导,参照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05]480号)的有关规定,规范档案验收工作行为,统一档案验收标准,确保信息(资料)档案验收与归档质量。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信息按照建管(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维修、养护)等4个部份分别进行收集和整理,参照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05]480号)的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和归档。同时参照《陆管局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长江委财经部门的有关项目验收规定准备如下验收资料:项目竣工报告;项目执行情况总结;项目设计工作报告;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报告;项目监理工作报告以及项目工程结算资料等。项目工程结算单必须签字、盖章手续完备。项目工程验收资料必须是两套,一套原件,一套复印件。竣工验收会议结束后将竣工验收会议记录、项目工程验收鉴定书等放入竣工资料(包括项目法人、设计人、监理人、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等各参建方的信息)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维修养护项目竣工资料。

4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主要从维修养护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安全管理入手,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及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陆管局的安全管理方针,加强对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的环境。

4.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体系: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的安全负责监督管理;设计人对项目的设计安全负责;监理人主要对项目的安全施工实行监理与控制;施工项目部建立项目经理、施工队、作业班(组)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各级机构第一管理者为第一责任人。安全作业层成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及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以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召开安全会议,总结安全生产情况,分析安全形势,研究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4.2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对各级部门及人员作出明确规定,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各负其责。在实际管理中,进一步落实施工现场职工队伍的健康检查与教育制度、安全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和劳动保护制度。

4.3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重视加强安全教育与安全培训工作,规范施工作业程序、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安全生产预案。成立由项目法人、总承包项目部与局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联合组成的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明确其职责,负责工程项目实施中遇到的一切安全事务。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落实到位,陆管局实施的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未发生任何质量与安全事故。

5沟通与协调

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法人(项目单位)利用建管工作会议、质量专题会议、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会议,监理例会等与项目参建各方进行及时沟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对各方之间、作业层之间以及工序之间所出现的矛盾与异议问题开展现场办公进行协调与调解,及时化解矛盾。对施工进度与支付进度之间存在的差异,及时进行调整并督促相关方进行整改,确保实际施工进度与支付进度相符。对外界周边环境的纠纷问题,及时与地方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地方政府部门的力量出面共同协调解决。上述措施确保了维修养护项目的顺利实施。

6投资控制

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资金为国家预算内项目投资,每年通过“二上”与“二下”的申报、批复及国家拨付资金进行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工作。陆管局根据上级下达的资金计划,及时组织编报维修养护项目实施方案,然后组织维修养护项目实施专班进行管理,并对维修养护项目资金管理与投资控制制定了相关的具体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依据《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资金管理细则》和《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实施方案》,承包商根据当月完成的实际工程(工作)量编制进度款(或结算款)支付申请表申报监理人审核现场管理机构复核项目法人委托部门(建设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财务部门复查分管局领导审批的原则,局财务部门最后办理国库支付。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实施中,做到了专项资金项目专款专用,确保了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7项目验收

2013年,陆管局参照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规定和水利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专门为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制订了《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根据以上规定和办法,对2012年度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合同工程完工验收”、“项目单位自验收”,配合长江委财经局、水利部专家组进行最终验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不同于新建(改、扩建)的水利工程项目,它有其特殊性与局限性。目前,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验收办法》还没有正式出台的情况下,只有参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规定执行。因此,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工程验收分为法人验收和政府验收,即项目法人主持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合同工程完工验收,长江委财经局受水利部委托,主持陆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竣工验收。

8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