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36:23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篇1

关键词:设计素描;旅游工艺品设计;课题式实验;课题模块化;教与学

1背景及现状分析

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中设计素描的课程教学要从艺术设计基础知识、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诸方面培养学生造型和创意思维、艺术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在专业素质和专业设计能力的提高包含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设计旅游纪念品造型打下基础,第二方面则是徒手绘画能力的提高,这也是训练学生的“手、脑、眼”的三者协调能力的培养,第三方面是设计创意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今后专业设计类核心课程服务。

根据无锡本地区旅游行业发展特点和学生专业基础,立足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从设计素描中的“设计”课题需求入手,以层级递进式确定教学纲要和教学基本要求,优化选择教材内容和结构体系,实现了课程内容间的调整、重组和有机融合,强化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本课程中课题设置研究的教学目标就是争取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系列的课题训练、作品赏析、师生互动、理论讲授、课题辅导、作品展示、点评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在设计创造、概念认知、方法体验等教学过程中获取设计素描课程所给予的设计营养,完成从素描走向设计的任务。

2设计素描课程分析

本课程是我校五年制高职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题训练,培养学生造型及徒手表现能力,正确认识在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中设计素描的涵义和“设计”功能,让学生对原有的“传统素描”的观念进行转换,这并不是简单的为“绘画”而“画”,而是链接学生之前的素描功底与将来的设计创意的一个重要链环,用“设计”和“素描”去开启学生艺术创想潜质的一把钥匙。

执着于绘画技能训练而消耗时间的做法已经与今天的基础教学的革新和演进显得不合节拍。因此,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是吸取传统素描技巧,借鉴国内外这几年来业已行之有效的课题经验,我们广泛引入了属于设计课程的造型和创意的课题实践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实践证明:单纯的设计虽然可以做到很新颖,但却很难使人们得到传统绘画的享受,功能性单一,因为设计的艺术性往往融合在一件作品当中,在设计上它是有着很强的实用性的。模块化课题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大脑对主客观察表达的接受、记忆、分析、梳理,转化和重构的能力。

因此,随着设计思维的进化,设计素描作为一种视觉再创作过程,设计素描在平面中再现二、三维的基础上,体现立体空间,再现想象中的意象和想象。设计素描对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表达作用正在逐步扩大,设计素描的存废问题也就有了较认可的答案。

3课题设置的理念与思路

3.1课题设置的理念

设计素描这门课程从总体来说是解决造型结构的理论、创意设计和观察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进行课程化模块化设计时,我们所遵循的理念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训练、技巧能力的训练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题设置研究中,建立以二维―――立体维―――空间维专业领域的设计素描大平台,从视觉和产品等专业考虑课程的基础性和广泛性。同时,重新定位课题模块化的目标,坚持表现技能、美学素养于创造性思维之中的教学理念,从传统的绘画素描大框架中跳出来,进入设计状态,适应行业、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模块。

3.2课题设置的思路

(1)“课题模块化教学模式”,设置动态化的课题方案,采用弹性化课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课题”的方式整合知识点,以设计运用为主线,把绘画技巧和文化素质融为一体。(2)课程以阶梯式进行契合,第一阶段以“结构分析能力”为主要内容,第二阶段以“主客观观察能力”为主要内容,第三阶段以“特征创想表达能力”为主要内容,课题设置体系构成“从二维到三维再到多维”的能力训练系统,设定课题总目标与子目标,并与相关设计课程一一对应。(3)课题设置的形成可由教师设计,也可由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课题根据教学章节点内容设计出主课题与次课题。课题设计的目的是为设计服务,素描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这样设计素描不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一种观察与研究,使课题的内容丰富,设计量加大。比如一个“电子产品”的课题。如果只是写生,就缺乏创意,缺乏设计、构图,文字的培养。我们让学生就某个电子产品的概念提出20个问题,不加限制,然后整理归纳成一个问题,进行解决,所以,学生在设计表现时,不是简单描摹某个电子产品,而是集中解决一个设计问题。

我们在课题设置中放弃以往素描教学中惯用的素描纸,采用a4纸、速写本和卡纸进行训练,因而,正式作业之前都要画出一张草图。草图是由观察到实现的衔接环节,是课题的关键。所以,学生互相观摩草图,提出改进的意见,同时也是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4课题设置模块

(1)本课题设置研究认为:设计素描是设计创意的基础,遵循的课题思路是:“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创造表现力”。在课题设置研究中,主要实现从素描到设计素描的转化。从“素描的设计―――设计课题―――下达任务书―――设计作业,内容体系:认知感受―――观察方法―――动手能力。(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课时安排。

5课题设置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程重点、难点。课题重点:造型基础及表现技巧、创新思维的形成。难点:形体和空间及画面分析、抽象思维、意象思维的塑造。

(2)解决办法。我们选用了北京理工大学术出版社编写的《设计素描》为基础,设计属于实用美术的范畴,它对素描课程中所形成的技术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结合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通过一定数量的课题练习环节,让学生掌握整体观察的方法;进而开始结构分析的训练;同时,注重突出“设计”这个理念,加强创意性设计教学。充分利用图例与多媒体等教学法的作用,改善学生表达能力,通过灵活多变的课题形式帮助创造能力的提高,课题设置使学生掌握各视觉要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掌握研究物象的基本方法和构成画面的基本技能。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篇2

关键词:设计素描;平面设计;教学理念;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J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设计素描”作为一门重要的设计基础课,我国多数的艺术设计院校都开设了此门课程,其具体的教学实施内容与方式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与研究的课题,因为只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专业的设计理念,才能有效避免此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相脱节的现象。我们开设此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训练,而是通过引导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审美观,这才是学校此门课程的最终目的。

一、“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多数艺术设计院校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仍然习惯于将其做为一门基础的、规范的课程来设定,所以致使此门课仍停留在对事物“形”的认识上,从而与专业课程也就缺少合理的衔接与创新性。作为设计基础课的“设计素描”,它是衔接艺术和设计的一个桥梁,有着自身最根本的元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以此为出发点去改善和创造新生活。现如今,“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模式虽然经过调整与修改,但依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设计素描课不能等同于素描课,一些院校将设计素描作为普通的素描课来上,这不仅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使其产生厌烦心理,认为大学课程与高中所学内容重复。

2.设计素描课同样也不能等同于设计专业课,有些院校干脆将设计素描作为专业课来上,这样亦有不妥之处,尽管设计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所教授内容互有交叉,但它并不能代替专业课来解决设计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例如设计的市场功用问题等。

3.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随时代的要求而变化,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同专业所上素描课基本一样,学生会疑惑此门课对今后的设计有否帮助。导致上课积极性不高,浪费教学资源和学生时间。

4.艺术设计院校的素描基础训练不能很好的衔接设计专业课,设计艺术院校的素描造型基础训练要引进创意先行的素描训练教学设计,结合设计学科专业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争取令教学效果达到教学大纲的预期要求。

二、平面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基础素描部分的课题作业,虽然都是训练绘制设计草图,但是内容会根据不同专业而有所侧重。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在基础训练部分,“以线为主、以结构为主的素描”练习,是最直接、单纯、有效的训练手段。对所有的专业来说,它都可以作为收集设计素材,捕捉灵感的火花,表达设计意图的工具。下面以我校所设平面设计专业为例子说明该专业的教学指导思想。

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第一阶段的训练要求严格、规范,绘画艺术围绕的中心是审美性,而设计围绕的中心是功能性,设计是理性的、科学的、技术的,在教学中,强调思维的推理性、逻辑性、有序性。教具设计、教学方法都是围绕“平面设计专业”特点而设,并以最快进度进入专业设计,基础教学和专业设计教学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才会转换成符合设计需要的思考方式及造型思路,能够使设计造型严谨,规范。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平面和三维的绘画艺术表现力。

三、“设计素描”课程结构设计

艺术设计院校的素描基础训练需要结合设计学科专业特点和根据现有的条件进行教学设计,按照学生基础能力的不同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题教学实践内容,以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从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和思维能力入手。艺术设计素描教学可分为素描基础、专业素描实训和创意素描及创意思维的构建三大部分。

1.素描基础理论部分。此部分应当首先明确设计素描与专业的关系,使得设计素描要具有专业特点,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此课程不能只是单纯的技术训练,还需要有科学的、严谨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有力支撑。此门课对于平面设计来讲,是画草图的必要基础,并对所要设计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归纳,再以素描形式将其视觉化。通过作品赏识形态造型的构想训练,使学生从各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中演化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法则,提高创新能力。提倡开放式的教学,激发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即创新思维的开发。

2.专业素描实训部分。基础实训部分的教学目的是用最简练的视觉语言把想象和设计思想表达出来。设计是相当大的范畴,细分到各个专业,都有专属研究方向,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来设计教学内容和课题作业设计。设计专业的素描是以结构为主的素描,除了培养造型能力外,最终目的在于训练设计者用立体的思维去看待和理解设计对象。在此阶段的基础训练严谨、枯燥,需要教师结合大量的图片资料,讲解相应的有关素描理论,通过更直观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多有关素描的知识,加深对素描的认识与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学生基本上能够达到设计素描的基础训练目的。

3.创意思维的构建部分。通过对大量优秀设计素描作品的鉴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造型能力。以我校为例,学生一周有12节素描课,可用四节课时间讲授理论知识,两节课时间播放大量图片供学生欣赏,并简要讲述上述作品的源流,讲述造型规律,或具象、或意象、或抽象;抑或是线描、明暗、拼贴、喷绘等。让学生感受并参与讨论,事实证明,学生对此反应热列,课堂气氛良好,学习积极性很高,从而获得启发。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要具有批判的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和捕捉创新灵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准确、科学、审美、创造等因素在基础素描教学过程要不断渗透,在基础造型能力训练的基础上来加强思维能力的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思维才智和创造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将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相结合,并通过理论的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为进一步的专业设计奠定基础。现代设计教育随国情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设计素描的教学应将内容和体系建设置成动态开放的体系,根据各类设计的专业特点逐步改进教学模式,因市场需求而发展,不因循守旧,随时处于一种求新求发展的状态之中,这就是我们教学探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宁、李全恒著,设计素描[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9.1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篇3

关键词:前沿理论;基础教学;工业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三大构成基础课程模式培养出来的同学,在中高年级阶段切入专业的速度较慢,即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不够流畅,出现了基础课的老师不触及专业内容,专业课的老师又很难拔高的现象,影响了学生们专业的学习深度与精度,也削弱了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基础教学的改革问题。我们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工业设计领域中较有代表性的院校的基础课程做了调研与分析,初步形成一些观点。

一、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概况

(一)国内大学工业设计本科基础课程设置

样本a:素描、视觉语言、形态研究、色彩静物、图案基础、平面设计表达、立体设计表达、造型基础、金工实习。样本B:基础素描与色彩、设计素描与色彩、设计速写、设计表现技法、图形创意、设计图学及数字建模、工业设计工程基础。样本C: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表现技法、模型制作、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工程图学、机械设计与力学基础、金工实习。

(二)台湾大学工业设计本科基础课程设置

样本a:工程图学、透视图学、统计、科技概论、造型原理、设计方法。样本B:设计绘画、设计制图、创作基础、家庭科学、机构设计、色彩实验与应用、人文思潮。样本C:创造性想像与美学标准、制造与创新管理。

(三)美国大学工业设计本科基础课程设置

1.罗德岛设计学院基础的工作室课程:绘画工作室、设计工作室、空间动力学;文科课程:文学研讨会、文字设计、艺术史和世界文化、艺术史和世界文化研讨、历史、哲学和社会科学研讨;专业基础课:木材i、金属i、设计原理i、设计文案、设计原理ii、三维模型、金属ii、木材ii。2.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矢量成像或光栅成像、绘画制图、二维设计、三维设计、设计调查、文学、西方艺术与建筑调查、工程图、模型制作、图形可视化、造型、设计工作室。3.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分析、综合推理、文物、经验模型、交互媒体设计、企业(商业)构架、网络产品、原型(样机)制造方法、隐喻和类比设计、理解情况、先进的图示、设计企划、问题构架、图表研究、社会创新、行为金融学、用户观察、品牌设计、经济学与设计、产品企划、产品与整合(宣传册)、人的因素、产品开发研究方法、设计程序、重塑形象、激动/兴奋的用户体验、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案、创新说明、创新文化。

二、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剖析

工业设计专业院校的基础课程设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色彩、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表现、工程基础、设计与经济、设计与社会等。围绕“设计色彩”的课程有色彩构成、色彩静物、色彩实验与应用;与“设计形态”相关课程有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形态元素等;教授“设计方法、设计思维”的课程一般是设计方法学;“设计表现”一般包括手绘效果图、三维电脑效果图及模型制作;工程基础类课程包括工程图学、机械设计与力学基础、金工实习等。如上所述,国内工业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现状有三类:1.未曾进行改革,依旧是美术教育模式,仅开设素描、色彩、绘画课程。2.维系包豪斯传统的三大构成模式,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3.已经进行改革,但改革不到位,仅更改了课程名称,课程内容没有改变,依旧按照三大构成的内容上课。台湾地区及美国相关工业设计院校的基础课程设置比较先进。如台湾地区学校,融合了统计学理论、科技概论、透视图学理论、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美国的学校则融入了空间动力学、计算机图形学、图形可视化原理、三维模型、行为学、金融学、心理学等内容。

三、前沿理论反哺基础教学—基础课程设计的趋势

本文所提出的前沿理论,从微观角度讲是指全球产品设计领域内,前沿的设计方法、设计理念;与产品创新相关的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与设计教育相关的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从宏观角度来讲,包括一切新生的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前沿理论的反哺作用需要更多地依靠一线教师的能动作用来实现,有计划地制定教学计划,把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及就业竞争力培养放在首位,勇于与时俱进地修改教学大纲。从近年来,台湾地区及美国院校课程设置的情况看,基础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为:逐步增加了与人文艺术领域前沿理论、科学技术领域前沿理论相关的课程。设置在综合性大学内的工业设计专业,普遍注重设计与人文艺术的结合,遂基础课程(群)的设计更侧重人文;设置在理工科院校内的工业设计专业,其与工程技术结合更为紧密,注重艺术、科学、技术的结合;独立的设计院校则更注重设计与商科前沿理论的结合。这些院校各有特色,他们都是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及各自的培养目标从不同的角度整合艺术、人文社科与科学技术,并衍生出适宜的基础课程(群)。

四、结语

大学本科教学中,前两年基础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完善与否是相当重要的。设计类学科传统的三大构成基础课群,已经不能满足学科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尤其是工业设计专业,其学科特色包含了艺术与科学、人文与技术结合的特质,其基础课程更加需要与产品创新相关的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紧密结合,与流行的设计理念紧密结合,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使这些前沿理论,融合进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中,反哺基础教学。

参考文献:

[1](美)桑戴克著.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1).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篇4

【关键词】设计素描画法几何工程制图工科工业设计教育学科交叉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3-0042-02

适用于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不同于传统绘画素描,因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画家,而是设计师,其更注重设计思维、空间想象和设计表现技法的培养。因此,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应改变过去“重感性,轻理性”、“重技巧,轻理论”,以写生训练代替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模式。

近年来,许多理工科大学纷纷开设工业设计专业,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属于工科教育模式,学生绘画基础弱,教学课时量有限。如果按照传统素描教学,势必不能完成课程目标和培养计划。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特点,探索一套适合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素描课教学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一国内外设计素描课的现状

国外在文艺复兴时期,列奥纳多·达·芬奇以设计草图分析的形式对建筑、机械和飞行器进行过素描设计,使科学技术与艺术想象结合起来,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设计范例。但将设计素描的理论、形式和功能从传统素描中划分出来,应该归功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虽然德国包豪斯学校于1919年开创了设计素描教学,但设计素描在我国起步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探讨设计素描教学模式。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增多,对传统素描教学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一些设计院校根据国外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开始探索素描课的教学改革。

二现有素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素描的知识结构体系具有完整性、系统性。虽然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但随着设计从美术中分离成为独立的学科,传统的绘画素描已不适用于设计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工业设计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素描课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课,也是后续一系列课程的先行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然而,现在素描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些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课教学延续传统绘画素描的教学模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对客观静止的物象进行描绘,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对专业学习支撑作用不明显。

三设计素描发展趋势

由于设计脱胎于美术,彼此发展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两学科多年沿用相同的基础课。社会的需求使设计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独立的一级学科,并且设计学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包含的涵义越来越广,所以设计教育自成体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提出的设计素描理论建立在工业设计方面立体结构造型的基础上,把常见的物体简化为几何形体,为了清晰明确地把握物体结构,并准确地掌握角度和比例,将各种结构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以及重叠和反面部分都画出来,利用控制保留结构线的做法作为进一步继续深入的标记,避免使用明暗、通过线描的轻重来获得立体效果,并进行单独的细部研究,通过基本形体研究为复杂组合打下基础。巴塞尔的设计素描主要解决了物体内部结构关系与外部造型形式上的美感和合理因素的问题。国外的先进理念告诉我们,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课应该区别于传统的绘画类素描,除了技法训练,应该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更注重形体结构和空间观念的培养,这意味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要相应地改变。

四教学改革研究内容

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从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尝试工科设计素描教学的创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造型想象力和思维发散能力为设计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同时,教学改革应以实践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改革的切入点是从专业培养目标与现行素描教学现状的矛盾入手。尝试探索素描课与工科教育背景相结合,借他山之石与时俱进地发展,在传统观念和教学模式中寻求新突破,将素描教学和其他后续专业课程融合衔接。

1.改革素描学习内容

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课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眼、脑、手三位一体的协作与配合。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没有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学习内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都在学习相同的素描内容,以至于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针对性。由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内容是产品设计,在素描教学内容上适当加入对形体的理性分析,在空间学习中加入一定的几何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工科院校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目的。

画法几何是工科高校在一年级开设的工程制图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教学内容侧重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点、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立体的投影;轴测投影,这些内容有助于设计素描中的透视与形体学习的理解。教改实践中与画法几何任课教师沟通制定新的教学内容,降低和去除一些与工业设计专业学习关系不密切的知识难度,着重讲解工业产品设计需要的制图知识,特别是投影和透视部分。学生在设计素描课程中再遇到这方面内容时就已有了很好的理解程度。实践证明,事半功倍的教学内容可以重复加深学生的空间思维意识,有助于学生在设计素描中对立体形态的分析和准确把握,相对节省了设计素描的课时。画法几何课多年来的问题是学生的徒手绘图能力较弱,而设计素描课的学习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问题。

2.改革素描训练方式

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不仅要求画面本身的效果,而且注重学生对造型的观察和理解。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用设计的眼光理解结构,用设计的思维想象空间,用设计的语言构建“造型”。

设计素描是在理解结构的基础上表达对象的设计意图,理解结构需要一定的分析、理解、思维、领悟、推理的过程。正确规范的方法步骤,使思路清晰而有头绪,能顺利地达到理解形体结构的目的。除此之外,它还要求画者具备很强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关于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一定程度上并不取决于画者的观察,而是靠思维的推理。画者要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把形体的前与后、内与外的结构表达出来。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设计过程中没有写生对象供参考,所有的形和体都凭设计师的记忆,所以设计素描重视形体的内部结构理解和三维空间的想象。

设计素描的观察方法是多视点、多角度的。写生对象的位置不但不需要固定,反而需要经常移动,达到全方位的观察效果,有利于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其内部构造特点。这方面的练习课题为:(1)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对象,然后在画面上以推理的方式连续绘制出物体在空间中自由翻转的姿态,以多视点的方式表现客观对象。(2)观察一个产品,以推理的方式绘制出该产品的部件结构关系,即结构爆炸图。设计素描的观察经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地贯穿于观察的过程中,不同于基础素描注重肉眼感觉的直观方式。

五教学改革实践创新点

1.转变教学观念

工业设计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一种新形态,而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和复制,因此造型能力是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关键,在教学中重点学习将为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工业设计专业开设素描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理解造型的能力,是对创新这一基本设计原理的初步导入。传统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设计素描是以准确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训练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专业基础课,画面以透视和结构剖析的准确性为主要目的。

2.改变教学内容

设计素描不是为了绘画而素描。绘画类素描训练内容是从静物、石膏像到人物、风景的写生。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课要求不是画面本身的效果,而是画者对造型的观察和思考,对结构和空间的理解,这些是创造新形态必要的基础。所以设计素描的表现对象是经过归纳的比较抽象的人造型、机械部件和工业产品。

3.改革素描训练方式

传统的绘画素描课中大多采取的是直接对静物或景物描摹的训练方法,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运用手眼配合去进行物体的再现,而没有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对形体结构完整的印象。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将设计师头脑中的形态表现出来,在这个表现过程中没有客观具体的形态供我们去描摹和再现。所以,应把单一的对物的写生训练改为写生、默写、造型创作等多种形式贯彻到设计素描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基础课阶段就体会到创造的重要性。

4.改革素描教学“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模式

绘画基础课教学历来只偏重于技法示范,而轻视造型原理的讲授。画几张示范作品,选几幅示范作业就算是备课;教学是从一成不变的作业讲评开始,到一成不变的个别辅导结束。我们不能把素描基本功训练,仅限于技术的传授和技法的临摹。只教技术不讲设计思维,只教技法不讲创新意识,势必造成为素描而素描的盲目性和为基本功而基本功的片面性,把素描教学引到一个思路狭窄、缺乏创新意识的狭小路径上。

六结束语

工科设计素描教学的改革,其创新的核心是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尝试探索素描课与工科教育背景相结合,在传统经验和教学模式中寻求新突破。将设计素描和其他后续专业课程在教学思路上融会贯通,找到一个从素描基础到专业设计的衔接方法,与时俱进地发展素描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永年.对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的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3(3):75~77

[2]沈志明.从现代设计看设计素描[J].南平师专学报,2001(1):96~98

[3]逯海勇、胡海燕.突破传统模式培养设计思维——关于设计素描课教学的构想[J].山东农业教育,2005(4):132

[4]陈绪春.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大观,2013(2):152

[5]任敏、何伟.独立学院理工科工业设计基础教学探讨[J].科技资讯,2012(27):198

[6]杨辉.工业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新思路[J].中国包装工业,2012(13):69~70

[7]刘玥.关于设计素描教学中抽象思维训练的思考[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2(3):80~81

[8]陈乃惠.设计素描教学与产品设计专业“适应性”初探[J].凯里学院学报,2009(2):146~148

[9]芦甲川.当代设计素描教学思路辨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1~21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篇5

【关键词】素描专业基础层次联系创新意识

素描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于课程实施如何恰当地把握其美术基础课特性,体现专业培养方向的特点,全面落实专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这需要落实在素描基础课程教学观念的确立、课程设置以及具体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具体的操作需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即阶段教学训练的重点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难点的措施,尤其是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使整个教学方案实施由素描的单纯造型基础学习与“设计意识”的培养联系起来,并始终加以贯穿,这才能真正充分体现素描在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的特征和作用。

一、课程教学层次性分解的针对性

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科教学中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中,素描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基本造型能力的最主要的基础课程。就素描本身的分类而论,它有着自身的独立的体系,是单色平面造型表现的总称,同样在艺术设计的表现范畴内,素描所具有的各个方面的视觉表现特性也是视觉传达系统必不可缺的造型因素,面对设计专业的特点的素描教学包含着比一般的造型基础训练更多的目标任务。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训练要充分发挥艺术创造所具有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在逐步对表现手法、技巧加以研究的同时,加强学生体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多种感受,体验自身在精神感受和想象力的开拓方面的尝试。超越对对象的机械地再现和表现方法的程式化应用,学会综合应用,能够依据自己的独特感觉,对客观物象进行能动选择并提炼加工和改造,单纯将艺术课程基础部分当成基础的技艺,可能在学习起始阶段就已丢失了自身的深层意义。

素描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和课程教学实施的针对性主要是依据造型基础的作用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决定的,这包括学科特点、课时比例、训练对象的学习水平状况等因素。具体的课程教学实施的针对性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的对应策略。

(一)针对近年来美术高考模式下的生源情况。对考生以画照片为主的学习经历所导致的对于自然的真实体验缺乏、基本模仿和单一的描绘手法状况,观念开拓是学习的第一步。艺术表达的形成过程,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阶段,这是主客体之间结合、沟通蕴化的过程所决定的,基础课程训练的指导原则应遵循这一规律进行,重新从素描最基本的“基础”做起,研究素描要素特性和基本的观察方法。这看似是重新温习,实则是在进行某种意义上的补课,即造型艺术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和对形体空间的感受与表达方面的学习,使学生从平面的、机械的模仿转入一种面对形象的感觉、分析和判断,从中领悟和发现表达的方式,让学生真正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从而在同一对象前有不同的感知,这样使学生在观察与感受性方面加以深化,成为今后艺术表达的生动性和个性差异生发的基础。

(二)针对基础素描的造型与方法的掌握。在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同时,更多地扩大学生对素描描绘方法的多样性、风格的多样化进行了解,开拓形象表现的空间领域,打破一种固定的表达模式,提出素描表现多样性的可能。另一方面是对各种表现方法的探索尝试,真正体验素描表现的宽广性。加强对素描造型的内在关系、空间处理、整体观念的形成、整体构成的处理变化以及视角转换等进行草图构想。这一阶段是巩固学生基本素描造型能力的同时,进行造型手法和素描表现形式的拓展与打破。

(三)针对造型基础的研究和专业性基础的融合延伸,即想象力与创造设想的思维培养。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此阶段的训练属非常规训练,因为这方面的训练目的与一般的素描绘制有很大的差别,是与设计专业密切联系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着与设计专业素描课程的专业性基础最本质的联系与评价。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素描课程教学训练的过程中,真正从基础的造型技术练习的层面走向设计的起点,充分显示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特性,更着重于主客体之间的结合与沟通后的主观意识追求,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特征。

针对性是对训练的目标任务解决策略的明确,前两个层次比较易于解决,因此第三阶段的训练是真正创立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

二、阶段性训练承接转换的权重与方法

从设计专业素描训练的层次性划分中,可以看出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素描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在造型、创意、表现等多方面基础能力的功能,这需要在教学实施中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恰如其分的训练程序,真正地在具体的项目训练范围内有针对性地落实。素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总体性把握是由这多层次的训练而充实,不断融汇而形成一个可供发展的专业性基础。

每一训练阶段的教学应尽可能地突出对于素描表现的研究性和与专业应用的链接关系,因此基础训练分解的比例权重和相互内容的连接是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时必须要进行思考和恰当处理的。

第一阶段是基本的素描观察方法、操作方法的巩固和对素描表现多样化的认识,以纠偏、开阔眼界为实施目标。

自由摆放的静物让学生自主选择组合,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具有一种不可预见性。这种不可预见性,不是不去设想、判断、把握,而是创造过程中的不固定性,没有一个固定的样式,不是完全按设定的模式去进行单纯的操作,因人的理解、感受、认识的差别使结果因人而异,这种过程和结果可谓带有创造性,这样的练习已带有充分的精神体验和技术性、实验性的特征。

第二阶段,指出素描塑造的多种表现手法,而设计素描训练是其中较为简洁的表达形体方式。以大量的实例对比显示其特性、优越性与设计表达的直接关联,作为设计表达的一种手段掌握。

结构素描的训练是由高考类型素描向专业性素描转换,实际上以线造型为主、明暗为辅的这种素描方法,作为设计专业的结构素描是以专业设计造型和表达的需要,加之可以清晰准确地把握物象的形体结构,注重从多角度理性分析、观察研究空间的比例关系,并将视觉中本不显现的内在关系表达出来,强化空间和形象的立体特征性。这有利于培养设计人员对造型的理解,以及对物象形体结构的完整认识和把握能力。

结构素描造型训练涉及理性分析后的主观判断和表现,已具有相对自由的处理表现,因此在结构素描阶段的教学应注意构成、明暗铺就、线面结合以及从自然形象中加以提炼、处理的过程引导。

第三阶段是在结构素描训练后安排的一项精致素描训练,前者求简,后者求丰富,培养学生对于明暗、线条和材料肌理方面的探求,使之避免机械图式化的作画方式。这种素描表现性的研究,可以借鉴中国画中线的多种表现的范性进行引导,强调“内在的关系”与“外在的元素”升华表现,使素描的表现具有活力和视觉的生动性。理性分析和深刻洞察力,这样的状态,笔者称之为“内在的逻辑性”。

应用结构素描的方法,采取表现性手段可以使学习者更直接地抓住物象造型中最本质的东西,并迅速地加以表达。在教授专业素描的同时,应扩大学生的视野,关注自然、提炼概括,抓住本质、表达感受,这样就为第四阶段注重思维创意的训练铺垫了一个基础。

第四阶段课程训练是对技术性的打破与创新意识建立的探索。作为艺术专业的特性来看,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这本身就包含着创造的因素,在掌握一般的专业技术和程序的情况下,创造是核心中的核心,这就是要求设计者始终在以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新。作为设计专业基本课程,设计素描中的学习训练与思维训练问题是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研究探索的方面,素描的创意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两个类别,一是以比较规范的素描手法或有一定真实性感觉的素描表达一种特殊的含义或意境;二是本身形式构成语言的重构、抽象成基本元素构成的新的视觉样式,而又能表达出某种特殊的构成意味或隐去主题获取丰满的意象。

在此阶段,教师不应限定学生表现意向,而更多的是如何就这一创意过程中的思维意象和随机而变的处理加以引导。教师应尽可能深入地提示,同时对学生进行认识观念上的开拓与引导。这个阶段总体上应是“放”,使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进行创造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领悟、感知、判断、调控能力,突破前期基础训练形成的审美定式,扩展艺术的表达语汇。实验——想象创造:概括处理(突破具象)——心象的表达(使选择带有特殊性)是将物体根据感受与认识进行重新的处理安排,对于整体画面组织结构臆测,依据主观的认识和感受进行调整,使学生在形的组织上以及对画面新构成方式的抽象意识有所理解。打破被动的真实,创造主观感受的真实,并由之产生一种新的构成与表现的美感,包括肌理与材料的应用的独特效果。与此同时,可穿插此构形,对创意的思路加以介绍,引导学生对形象有一种求新求异的探索,但不必像图形创意训练那样面面俱到,而是注重面对形象和环境时的感悟能力和能够掌控画面操纵的过程。这种训练在于摆脱技术性的定位,打破一般技能性训练的现象,进行一种思维的训练。综合性训练,在设计和创作的过程贯穿始终。这为后期的学习打下感知力培养和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基础,学习形象的创造,将内心的感受和审美取向用素描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教材应用和课程实施的策略

当前,艺术教育的教材很多,各种版本都显现出各自的取向,一般分为以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命名的和以其定专业编制的教材,前者多为宽泛的素描章节内容,后者偏重于专业化应用方面。对于进行素描教学的实际操作,需要综合或有选择性地使用,专业基础教材的训练项目并不需要无限制的扩充。

教学实践证明,过于简单地关注素描学习而缺少与专业联系的训练结果会使学生欠缺设计意识,但过多的以专业课内容替代素描基础课的做法也会导致难以操作。素描教学还应回归到基础中去,注重后期对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和建立扎实且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专业教学中过于强调素描的绝对性和忽略素描自身表现语言研究的作用都是片面的。结合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规划总体的构建能够综合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符合教育科学的教学框架模式。

众多的单立专业,如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环艺设计、动漫设计等,对于素描教学要求的侧重点不会一样,各个不同专业的基础课程的着重点也应有不同。如动漫设计专业,在素描中需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物象的观察感受和表现能力,对情境想象创造能力,对动物、人物结构、动作和表情的表现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快速收集资料的能力。

结语

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定位、教学方案的多层次组合的完整性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操作实施是充分保障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根本。教师应着重注意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训练表现方法的同时需要抓住创造性表现——创新意识、审美意识、信息传达意识的培养,从而与艺术设计的专业特性形成有机的联系。总之,将素描的技术层面的训练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紧密结合,有专业特点、针对性的教学操作程序的实施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素描教学基础性的本质体现。

参考文献:

[1]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2]季玉民.素描教程[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篇6

【关键词】设计素描;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支持和人民的努力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而作为文化领域重要分支的艺术设计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在受到西方设计素描的影响下,我国研究人员在不断探索、借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极具我国特色的设计素描风格。而当前出于提升设计素描人才专业化的角度出发,我们有必要针对当今的高校设计素描教学展开研究和讨论,以从源头上来对人才的质量进行把关,为我国设计素描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基础保障。

一、我国设计素描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的设计素描教学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也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样式和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推动设计素描的发展。但是,经过本文对很多学校设计素描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可知,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素描教学的发展不平衡

在过去,开展设计素描教学主要是按照计划进行的,在这一阶段行政过于干涉艺术的发展,随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设计素描教学获得了重大的改革。但是,在教学时依然体现出了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内外发展不平衡,我国设计素描教学的发展时间比较短,而且由于在过去主要是计划经济教学的方式,因此对于设计素描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消极的影响,制约了教学的发展;第二,国内各大高校的设计素描教学发展不平衡,对于一些优秀的高校来讲,例如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在设计素描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能够推动教学更好地发展;但是,一些普通的院校,其教学水平依然停留在上个世纪,从而影响了设计素描教学的整体发展。

(二)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

设计素描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进行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基础。但是,很多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对设计素描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增加了计算机等相关课程。但是,由于学生的课时是有限的,因此设计素描教学的课时就被压缩;第二,很多艺术设计专业在开展设计素描教学后,还会开展其他的专业课程。但是,由于设计素描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加上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导致部分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没有掌握设计素描教学的相关内容,就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导致课程的学习越来越力不从心;第三,设计素描的教材选取的不够合理,很多教材仅仅对设计素描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讲解,但是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抽象能力等都没有进行论述,从而无法对设计素描教学课程进行更加全面的指导。

(三)过分注重设计素描教学的结果

设计素描教学不仅仅为了培养学生的素描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鉴赏能力的培养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高校在开展设计素描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设计素描教学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第一,很多高校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首先会讲解素描课程中的一些理论知识,然后就是让学生对照某个事物开展素描课程的实践。教师对最后学生的素描结果进行评价,但是对于学生在素描过程中的思路、设计方式等,都无法进行考察和评价;第二,在开展设计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进行素描时需要安静的环境。但是,安排的环境需要学生的兴趣作为内在动力,才能够让学生承受孤独,然后获得设计素描方面技能的提高。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进而影响了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我国设计素描教学的改革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我国设计素描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比较多。因此,需要对设计素描教学进行深入地改革,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帮助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设计素描人才。所以,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设计素描教学的系统化建设

设计素描教学是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因此需要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以考虑促进教学的系统化建设,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第一,设计素描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教学,因此在设计课程的内容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考虑,将各个知识模块有机地串联起来,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发展;第二,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能够对设计素描教学进行更好地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设计素描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全方面发展的设计型人才;第三,设计素描教学中,需要考虑多种元素的组合教学,例如将人物与自然结合起来,色彩与虚实关系结合起来,等等,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元素,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到设计素描的作品中。

(二)改革设计素描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主要起源于国外,因此国外素描设计的发展要优于国内。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内设计素描教学,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其能够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设计素描人才。改革设计素描教学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第一,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例如国外的设计素描课程中,部分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抽象能力的训练,而部分课程则是强调对学生具象能力的训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灵活地驾驭各种设计素描的方法,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能力;第二,在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时,还需要具体考虑到国内高校的教学现状,从而能够更好地与高校的具体现状相结合,从而对国内设计素描教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三,在改革设计素描教学方法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能力,需要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设计素描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设计素描的教学不仅仅是需要锻炼学生素描的基本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在充分认识到设计素描教学重要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第一,在开展设计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素描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需要注重学生对于素描构思能力、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得教学不仅仅停留在“像”与“不像”的范围内,而且应该加强学生对事物及表现事物手法的训练,使其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构思通过素描设计出来;第二,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设计一些专门用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从而可以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更好地促进学生设计素描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丽军,彭尊善,陈永青.基于艺术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1).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篇7

环境设计专业在国内许多的院校陆续开设,宁波大红鹰学院也是大量招收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扩招后,一些问题随之出现,尤其是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基础课与专业课设置的和谐性有待加强。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现状研究,发现存在着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对接上面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影响课程建设的和谐性。针对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发现主要问题在于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及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对接困难。本文主要从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展看情况展开,侧重研究本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和谐性问题,查找原因并探索解决办法。

【关键词】

环境设计;基础课;专业课;和谐性

社会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环境设计人才的短缺也成为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结合社会实际出现的问题,各界都出谋划策参与其中,高校都纷纷加强了对设计人才的培养工作力度,扩招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成为高校的首要举措,他们都力争为社会服务。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需求,高校势必要开设相关课程。笔者通过对许多高校设计教学方案的分析,重点分析了宁波打红鹰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从中发现从最初的课程内容设置到实际课程开设顺序都缺乏和谐性,结合教学体会,提出了一些能够更好地促使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和设计课之间和谐性的具体建议。

一、概述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

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包括了专业理论基础课、造型艺术基础课、专业技能基础课和专业设计基础课四大内容。专业理论基础包括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主要有西方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现代建筑史以及室内设计史等主要科目,而选修课包括中西美术史和中西工艺美术史以及艺术概论等课程;专业技能基础基础必修课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和3Dmax以及photoshop),制图和表现技法等,选修课包括模型的设计制作和电脑图形设计等;造型艺术基础必修课有素描和色彩等课程,而选修课主要是图案及字体的设计等;专业的设计基础包括:必修课:建筑电气、建筑装饰材料和装饰构造等。选修课:室内装饰工程概算和建筑设计规范等。专业设计课也包含了必修和选修两大课程内容,其中必修课主要包括: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基础及商业、住宅、酒店及其他室内设计等;而选修课内容涵盖了博览展示设计和娱乐环境的设计以及广告设计等。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与专业设计课程的内容看似多样化的,而且构成关系也比较科学合理,但经过几轮实践教学并仔细的分析就会发现,艺术设计各专业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接不合理等问题,环境设计专业也不例外。

二、基础课和专业课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课与专业课开设顺序分析

艺术设计相关院校将基础课和专业课在观念上的认同有误,直接影响排课顺序,甚至误导一些学生觉得手绘等基础课大一结束后就没什么用了。很多高校的设计专业的专业课与基础课还是建立了平行开设的顺序,常规情况下,专业课程都在三年级才开设的,而有的院校甚至是把专业基础课中的电脑辅助设计课,如photoshop和3Dmax也安排在了三年级,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学生一边学习着电脑辅助设计类课程,同时还一边学习着专业设计,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不能通过电脑辅助设计的学习来更好的为专业设计实践学习提供服务。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自升本以后,在大一期间安排了计算机二维辅助设计等课程,但好多同学通过课程学习都不具备应有的机绘水平。在后期学习3D等课程时对计算机软件产生不良影响,使大部分的三年级学生甚至是毕业生都不能通过计算机绘图来独立设计图纸,也无法达到一个专业室内设计师的要求。专业课与基础课的开设顺序前后颠倒,也有一些院校,将基础类课程中的室内设计基础课程安排在了同样为专业基础类课程之一的建筑装饰材料和装饰构造之前,这样的开设顺序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学生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室内实际基础课中的综合设计作业,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不能合理的利用装饰材料,造成错用滥用的现象;对于重点设计部位的节点图和剖面图不能准确的绘出来,实际图纸过于表面化,也严重的缺乏可操作性,从而影响就业。

(二)专业课和基础课内容设置分析

社会各界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尤其是对环境设计人才的要求与日俱增,那么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离不开学校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的。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直接导致基础课与专业课对接的严重缺失。如: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室内设计史,作为一门很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然而其课程内容的设置却不能很好地与专业设计课进行良好的对接,即使存在的对接也具有不合理的问题。相关教材内容的不完善是直接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教学研究和分析,最终得出在基础理论内容设置方面具体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在教材中还没有真正的确立室内设计史的主体地位,教材中设置的内容也基本上都是建筑史、家具史、工艺美术史和比较笼统的室内设计方面的相关内容;室内设计史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相关内容比较少,大部分也都是西方的内容;教材中古代的内容比较多,而现代部分的内容少;对于一些典型的案例缺乏一个深入系统的分析,教材中的研究都比较笼统;具有较多的三维透视图,而对应的平、立、顶、剖节点图比较少。专业基础理论课中的造型艺术课程的内容不合理,造成专业课与基础课协调性的缺失。以设计素描课为例,在专业基础理论课中,素描课作为了造型艺术课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室内设计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环节,但目前,在一部分院校中,所采用还是比较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直接导致了素描教学与设计专业课的协调性效果差的现象。问题具体表现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以静态事物如人物肖像、石膏等作为了训练学生造型能力的基本手段,对于学生作业水平的优差的评定标准也是单纯的依靠学生素描画面的逼真效果,如此以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常常会忽视对画像内在结构的探析,而过多的去重视画面的写实处理。这一问题,宁波大红鹰学院自从12年首届艺术设计本科就进行了教学改革,在设计素描等基础课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尽管好多高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艺术设计各专业基础课内容设置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以建筑装饰材料课为例,这门课程与专业课对接效果不合理就体现在了以下两个方面:讲解内容的侧重点设置的不当。由于在每一个学校中,学科基础和师资力量都具有一定的差异,也就直接导致了材料类课程在讲解的过程中的侧重点的差异,比如有的学校会侧重的去讲解材料的化学成分,而有的院校会去讲解材料的内部结构。然而无论是偏重化学成分的讲解还是偏重内部结构的讲解都是不全面的,都无法使学生更好的去掌握室内材料的知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基本上也都是按照教材来讲解,很少让学生去接触真实材料,只是片面的讲解材料的基本特性,对于材料的使用环境和优点却很少涉及,使学生对于相关材料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严重的与设计实践相脱节。教师们也在想法设法带领鼓励学生去校外相关市场进行调研,但总是不能完全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

(三)专业技能基础课的设置不合理

专业技能基础课以制图课为例,还存在着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够明确,知识面还不全面的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就直接给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的协调性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为在制图这门课程中,涉及到的内容是比较复杂的,很多学校也都是通过之前的一些教学案例以及教师本人的知识背景来确定具体的授课内容,直接造成了教学侧重点的不同,有的教师会着重讲授建筑制图方面,而有效教师侧重家具机械制图等方面;教学重点的不明确给室内专业课的讲授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如下:对于室内设计图纸和建筑设计图纸不能很好地识别和把握;对于室内设计的意图,学生不能通过规范的设计图纸来表达;不能准确的绘制出家具的结构图和装配图;制图这门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掌握规范绘制设计图纸和识别设计图纸的能力,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查看建筑和工业产品的设计图纸。因此,制图的所有内容都应该切实的围绕其开设目标来制定。对于目前我国室内设计制图这门课程还没有一分比较权威的教材现状,就可以利用现有的建筑、机械制图和家具等课程的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时加以整合,提炼出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结合制图课程的知识要点,以形成一套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艺术设计专业中包括环境设计基础课与专业课在开设顺序、内容设置以及与技能基础课之间的衔接等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得结合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分析探索解决的有效途径。

三、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和谐性探索

(一)调整排序

改变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平行开设的现状。将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中的技能基础课,如autoCaD、3Dmax、photoshop等电脑辅助设计课安排在前1到3学期内完成,将室内设计等系列课程如室内设计基础和商业、办公、居住等空间的室内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安排在4到7学期完成,这样一来,前期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就能够更好的为后期开设的专业设计课提供帮助和服务,同时利用多个综合作业的反复性训练,并通过电脑设计这一现代化绘图工具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必要的设计知识,使设计构想能够更好的去完成。对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的颠倒现状进行调整。针对目前多个院校开展的室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基础课和专业课颠倒开设的现状进行调整,具体包括:将建筑材料、建筑装饰构造、建筑电气等专业基础课全部集中安排在3、4学期进行讲授,将对于商业、办公、居住等场合的室内设计课程集中安排到5、6、7学期进行开设;这样安排,能够极大地改善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的协调性,使专业课更好的为设计课的开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铺垫,从而更好的实现专业课与基础课的对接。

(二)内容的调整

教学内容的调整,为了确保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更趋完善,需要选取适当的辅教材并对教材中还不存在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使其更完善。但在进行教材内容完善的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理论课程教学的讲稿中要确保课程主体地位;对教材中缺少的一些实际案例进行更新补充,特别是补充国内外近现代的一些比较典型的设计案例。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时教改。针对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善措施:转变传统的培养观念,传统的素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绘制画面的表现效果,而非是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所以,为加强设计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的协调性,就需要彻底的打破设计就是画图的传统观念,这也就需要不仅要对素描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改进和完善,同时还需要增加一部分新的培训理念,将重点放在学生对于结构的分析上,要求做到既能画出面上的部分,同时还能通过前期的科学分析,画出本质的部分,真正实现从素描走向设计。打破传统教学中的绘画素描的局面,增加创新设计素描的内容设计素描的增设,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对事物的形态构成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训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最终还是要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的,所以校内课程的学习应该立足于市场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设计人才。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包括宁波大红鹰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这使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之间缺乏一定的和谐性。对此,本文从多方面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了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并通过实践研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改进办法,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之间的和谐性关系,有利于提高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工作者的水平,有利于真正培养对社会建设有用的环境设计人才,实现多方共赢局面。

作者:张霞儿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参考文献:

[1]管雪松.浅析室内设计专业基础课与设计课的对接[J].室内设计,2007,01:39-43.

[2]管雪松.室内设计专业基础课与设计课的对接[J].文教资料,2007,18:100-102.

[3]肖衡娟.室内设计专业透视课教学探讨[J].艺术教育,2012,08:165.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篇8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法;会计制度设计;运用策略

一、课程特点

由于会计人才基数巨大,高校多开设会计专业,工科院校会计专业在重点院校和财经院校的双重夹击下,就业形势越来越不乐观,故只有以特色求生存与发展。特色多定位为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谓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指能够将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会计工作实践的专门人才。会计学实践性很强,从课程体系安排看,一般把理论性强、基础性的课程安排在前,而实务性强的在后,会计制度设计安排在学完各种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之后,说明其实务性强。另外,本课程作为本学科的顶层设计是构成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二、教学改革必要性

课程特点决定了传统学科型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与工作的实际需要脱节,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强,难于较快适应会计实务工作,也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的核心是专业素质与能力,即认识与财会相关的问题、分析与财会相关的问题、解决与财会相关的问题的素质与能力。而模块教学正是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重在知识和技能的实际灵活应用。从教学方法上来看,侧重于能力和素质培养,更多地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以及合作、研究性、发现式学习等符合认知规律和情感认同规律的先进教法与学法。笔者在采矿、选矿和冶炼背景的工科院校从事本课程教学十余年,探索并部分或逐步运用了模块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运用模块教学的可行性

模块是打破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学科章节体系而建立的各种类型的能力和素质专题。模块由学习单元即各个具体目标与内容而划分的小专题所构成。模块教学就是围绕一个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专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模块教学体系建设目标是:确定模块课程结构,科学模块课程体系;设计模块测试体系;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科学测评体系。本文以唐立新主编,2012年北大出版社出版的《会计制度设计》进行分析:

依照名称行为化、目标能力化、内容综合化、形式感性化、组合方便化的原则,确定模块课程结构。课程可以把设计任务、步骤、方法、总体设计和内部稽核设计整合成设计基础模块;而把科目、凭证、账簿及财务报告设计整合成证账表一体化设计模块;把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及电算化设计整合成内部会计制度设计模块;把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设计整合组织设计模块。

实施模块教学的关键在于:一是教材,上述教材是校质量工程课题组整合长期教学科研的素材编写的,编写时已有这方面的考虑,只要组合得当,可以适用;二是器材即教学设施,是证账表等会计资料,计算机、纸、笔等;最后是人才,即师资,作为全新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师理解、接受并懂得实施模块式素质教育和能力本位教育,一方面还要求教师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笔者同时是实务工作者,问题不大。但要推广,须大力培训师资。

四、运用策略

1.科学划分教学模块

科学划分模块是模块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本课程主讲内容有概论、设计调查与总体设计、科目、凭证、帐簿和记帐程序、报表格式、报送程序、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电算化制度设计、会计组织和内部稽核设计等。模块的划分必须从素质核心和能力本位的角度出发,按照一个种类的能力和素质为一个模块的原则进行划分。这门课程要解决的问题是设计调查与设计方法、财务会计制度、管理会计制度及会计机构与人员设计基本技能,因而可划分设计基础、证账表一体化设计、内部会计制度设计和组织设计模块。

2.编写模块讲义

编写模块讲义之前要制定课程标准,即根据课程的能力目标体系,围绕各个目标确定各个模块及学习单元的教学内容提要、时数、建议以及实施条件。编写讲义的实质是开发模块课程,其根本是选择好教材。开发模块课程应考虑学生基本素质、专业基础素质及职业定向素质的提高。

开发模块课程的立足点是建立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体系,关键点原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性实用性的综合化处理。一般知识介绍仅占少量篇幅和时间(一般为六分之一),模块内外知识串通占六分之一,而引导分析及课堂练习占三分之一,讨论及总结讲评等占三分之一。

3.实施课堂教学活动

秉承素质核心和能力本位的理念,模块教学中教师要由“讲”变“导”,学生由“听”、“看”变“想”、“做”。模块教学在每学习单元的环节有:一是课前准备;二是讲课;三是引导分析;四是课堂练习;五是总结讲评。

为调动学习主动积极性,要设计教学活动,如:一是动手设计;二是讨论分析;三是问题罗列;四是观察发现。

4.教学测评体系

科学的教学测评体系能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模块教学成功的保障。目前本课程测评体系包括最终综合测评和平时测评两大部分,平时占40%,最终占60%,这种比例能较大程度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平时测评主要以教材的复习题、思考设计题、实验题、导入案例、延伸阅读、阅读材料等为主,再适量增加行业上市公司最新材料组织课堂讨论、练习、实验、演示分析、学生专题主讲和课外练习,教师做好总结并登记学生平时表现,及时表扬积极者,引导全体学生全程、全面参加各个环节。

最终综合测评主要以教材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为导向,比照思考设计题、实验题为主体进行测试。

五、结论

模块教学适合于职业教育,但其基本理念在实践性强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值得探讨,笔者在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尝试,但教无常法,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蓝民华.模块式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2011(04).

[2]黄玉梅.《会计基础》课程模块式教学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10(04).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篇9

论文摘要:本文从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的意义人手,探讨了课程目标的依据。并分别从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设计意识培养与方法体验、多元化价值观塑造等角度总结了课程目标的定位。

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艺术设计从内涵上讲就是从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功能效用与宜人性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想筹划,使之转化为具有特定使用功能、外在形态、人机关系以及文化意味的实用品的创造性活动。i而艺术设计教育,可以说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通过设计能力、设计意识的培养,通过设计方法、设计技能的训练,塑造具有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力并能够胜任艺术设计、创作、研究的专门人才。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意义

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是高等学校课程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目前国内高校对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相对欠缺,课程目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基础课程设置主观性、随意性较大,课程目标定位不当,并且目前一些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中把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育目标等等混为一谈。因此,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进程既为认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规律的必需,也更对当前和今后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始终是指向人发展的,课程从中起着催化的作用。从宏观上看,课程并不是一门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组组学科群有机的结合;从微观上看,课程是依据理论框架构建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结构体系。业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突破性的效应,对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素质的培养也具有开发性作用。此外,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艺术设计教学程序中具有独特的先行性,因此专业基础课程对专业课程也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因此,专业基础课程的目标确立具有重要的先行意义。就我们现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上看,仍然是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为指向,以技能训练为中心;这种课程目标过分注重课程的延续,过分注重内容的单一完整性,过分注重结论的积累训练与学习,把课程变为知识与技能的简单结合,这种片面性急待改变。

二、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

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的确立,应符合我国提倡的“厚基础、宽口径、增强适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的确立,应从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及适应现代设计多元化要求的能力这三个主要方面来分析研究。

1、素质教育的要求

所谓素质,即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它是能够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外化为个体的一种行为表现。而在设计艺术学科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就是要着重抓设计素质的培养。所谓设计素质,主要包括:设计者的社会责任感、设计者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深入而正确的了解、设计者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设计者所具有把设计构思综合外化的技术能力等。设计素质教育的要求为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通识教育的要求

所谓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是非专业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其涉及的范围应该是宽广的、全面的。就艺术设计学科的整体课程结构而言,属于培养学生设计基础的基础课程,具有明显的通识色彩;专业基础课程是具有一般陛的、普遍意义的、不是特别针对某方向的基础内容。所以,专业基础课程通识性的色彩为艺术设计学科基础课程目标的确立指明了方向,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与“厚基础”的要求相合。

3、现代设计多元化的要求

不少教育研究者认为:“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不仅使知识创新的速度变得更快了,而且人们对知识的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大学创造的知识在质量、结构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必须进行艰苦的改革和调整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艮多学者提出“当今世纪是设计的世纪”的口号,这足已说明艺术设计在社会生活、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变化也必然产生。因此,依据这多元化现代社会对教育所发生影响的观点,在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结构体系中,也要有体现适应现代设计多元化社会变化特征的认知体系。

三、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的定位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⑥从这可以看出知识、技能、方法及价值观的概念及外延,可以当作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体系,这也同样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高等教育。因此,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课程目标,针对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也应制定相应的目标;根据课程目标的确立依据,在此把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确立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设计意识与方法的目标、多元化价值观的目标三个方面,即从培养熟练掌握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匠”目标模式,转变为从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意识培养、方法体验及价值观塑造等角度全面均衡发展的综合型专业艺术设计人才。

1、主要目标: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目标

艺术设计学科基础课程中知识学习与技能的训练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并且如果能从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基础课程促成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框架,将会尽早地促进学生在更为广阔的专业领域中找到兴趣点和发展方向。因此,专业基础课程中对知识的学习及技能的了解和尝试为设计实践提供有力支持,也为创造性地解决设计问题提供综合的知识与技能储备。

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知识与技能创新变化的速度,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和社会迅速发展也使得人们对知识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现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也不能仅仅是知识的简单性学习及技能的传授培养,而是学习并学会学习。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放知识与技能学习、训练的再发展环节上,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再改变、再创新的、灵活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连续不断地进行必要的发展性学习,不断地获取运用所需要知识与技能。

2、核心目标:设计意识培养与方法体验的目标

设计意识是一种主动创新的意识,是积极进行设计思维活动的意识。培养设计意识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学科的兴趣与情感及积极主动的态度,培养具有个性特征的观察、想象、思维、判断、鉴别。设计方法的学习本身就是对设计的初步体验,因为设计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行为,设计中把很多学科的相关知识综合、汇聚与创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充满创造和富于想象。这些也从侧面反映了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性质应该是一种具有思维创新的、开放性的、过程性的设计体验。

设计意识培养与方法体验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核心目标,应该从设计基础教育开始就有意灌输创新体验意识。与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比较而言,设计意识培养与方法体验是一种纯粹抽象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在设计教育中,我们往往没有抓住学生设计意识培养与方法体验的实际环节。然而,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能否形成敏锐而坚定的设计意识及创作方法是进入设计师“角色”的一个起始的根本性标志,“设计师不能失去设计意识的支撑,失去设计意识的设计师,就如失去跑道的田径选手一样失去了他存在的意义。”

3、发展目标:多元化价值观塑造的目标

设计价值观的培养问题,不是一种单纯地智力特征,而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取向,是一种追求卓越的设计意识。设计价值观教育在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是严重缺课的,这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由于某些设计价值观的不道德性,出现了令人震惊的违伦理的恶果;譬如,在某些商品广告中屡禁不止的欺骗性宣传、商品包装中的过度消耗乃至儿童读物中的不道德描述等等,这些都无一不是经过精心设计才昭然入市的。又如,“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度”直至今天仍得不到社会舆论严正的指责等等。这些都是设计师设计价值观缺失的表现。

多元化设计价值观的培养可以从许多角度人手,如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民族与全球等微观、宏观比较的设计价值观,又如设计伦理、设计责任感等等角度。树立多元化价值观念,懂得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养成一种积极、开放、向上的心态是作为一个优秀设计师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设计基础课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加强对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基础阶段开始认识到各种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设计的责任,这对整个国家设计事业的发展都将是一件好事。这些也都是必须从设计基础教育阶段就得到充分重视的内容,也是必须渗透在每一个基础课题和作品中。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篇10

【关键词】设计素描;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目前社会上普遍着存在设计人员设计能力低下,抄袭成熟设计的问题,而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缺乏较强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设计素描作为一门基础可能能够有效地提高设计人员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设计素描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培育设计创新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设计素描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授课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中职以及普通中学学生,他们过去学习成绩较差,为了上大学而去学习美术。由于其美术学习时间短,且授课教学方法单一,因此这些学生的基本功普遍较差。除此之外,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不好,知识接受能力薄弱,这使得高职教师的授课难度变大。考虑到学生薄弱的基础,有些授课教师就因此减少创意类素描课时,增加写实训练的比重。其结果是短期的写实训练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造型写生能力,而创意类素描授课时数的减少又使他们无法理解以及掌握创意设计素描的核心知识,难以通过课程学习来提高其思维方式,最后使得开设这门课程意义大打折扣。设计素描授课老师有必要改革教学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先进的理念来增强授课效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拓宽并激发他们的创意兴趣。

二、以创意为导向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式的教学体系

设计创意素描课程在设计素描基础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要上好设计素描,相关教师就必须优化课程结构,采取灵活的授课模式。教师可对专业基础课进行课程整合,将设计素描作为专业创意形态的基础课程,以此将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内容相贯通,使学生能够在后学课程学习中强化某些创意概念。教师在立体式的教学体系课程结构上可以采用基础加模块的方式,将与创意素描有关的模块课程内容引入课程教学中来,其具体的结合方式如下:

(一)把课程活动和课程要素相结合

在设计素描几何体和静物结构写生的实践训练课程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观察角度去发现各自写生对象不同的特点。教师要求学生从单个或整体的写生物象内外结构和轮廓上重组、异变、派生新的具象物体或抽象物体进行创意设计,由于写生角度的不同,创意素描物体组合的构图必然不同。在不同构图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引进各种方法进行多样性变异创新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的表现能力。传统教学方法将专业教学脱离于基础教学,教师盲目地培养学生的准确造型能力,却忽略创意能力的培育,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的开发。采取此种多样化的教学培养方法,能够实现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有机结合,体现高职实践性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性。

(二)与构成设计中课程中的点线面要素相结合

要求学生对身边的物体进行仔细观察,寻找和发现其独有质感、肌理、结构、特点,并运用构成设计的原理进行画面的点线面、黑白灰关系的归纳与处理。之后学生要根据韵律、节奏、对称、均衡、重复、特异等形式美法则,让作品具有设计形态感。为了能在创意表现素描中形成富有创新创意的思维模式,学生可以参照客观物象,将其形态和情节进行归纳,简化成构成设计中丰富的点线面关系,重新解构、整合,创造出新的理想组合方式。在处理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形态的主次和疏密感,整体风格的一致性,教师要求学生的绘画位置不再是单一的某个角度,而是要全方位地观察物体。不同位置的学生要根据所在位置自主地构图,主观地移动所描绘物体的位置,根据自己的画面的需要而设计画面的构成。这种自主性思维对于未来的设计组织,视觉形象和空间形态布局将有很好的帮助。学生可以采用的放射旋转法有具象——抽象的变异法、重叠反复强调法等。

(三)与图形创意课程中创意手法相结合

由于图形创意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在设计素描的教学过程中可引导他们运用图形创意的某些设计方法,使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豁朗开朗,从而激发他们对创意素描的兴趣:学生以画创意稿的形式进行立体式、多角度多方位的尝试,结合图形创意等设计创意原理,升华出多种创意形态。这种教学方式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眼、脑、心、手实现协调统一。经过几年教学,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最基础的设计素描创意方法:填充形态法、形态仿生法、发散性思维联想、交像形态的变异法、材质的替换法、形态同构的变异法、换置或置换变异法、共生图形法、迭视形态法等等

第一,与装饰图案相结合。中国传统设计中图案设计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学生通过对图案的设计可以使原来物体的质感产生变化,赋予它不同的含义,使之具有设计性与装饰性。

第二,与手绘表现技法的结合。学生可以通过导入文字,用不同的线的排列形式来表现人的情绪情感。线条的扭曲、夸张等多种排列与组合可使画面形成不同的气氛与表情,让整个画面产生不同的氛围:如直线表达使人觉得宁静的感觉,斜线表达有一种不安的感觉,曲线表达则有一种动感。

第三,与不同表现工具的结合。教师让学生多角度、多视点、多方位的立体观察与表现,通过运用不同的技法手段来打破常规的物体组合模式。通常我们都是主要使用铅笔进行素描绘画,而这却使得学生感觉过于枯燥与单调。因此我们可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大胆地去尝试各种不同的形式与表现风格:例如比如采用树叶、鞋底等一切可以用来拓印的工具进行转印。拓印能使转印物在画纸上产生深浅不一的肌理,可以让画面变得丰富生动。

其它的创意素描方法还有:多维空间想象法;点、线、面,黑、白、灰的综合处理手法;无序线条勾勒法;光影聚散法等等。尽管每个学生层次都各不相同不同,但通过使用这些变异方法,他们只要用心都可以做出不同创意的作品。

三、以设计素描教学中创意素描教学为范例,提倡“个性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意能力

艺术应该是张扬个性,把自己所见所闻通过视觉语言巧妙的表达出来,把有限的造型通过无限的想象,准确快速的表达出来并富有内涵。在了解传统素描基础性原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变异训练、个性化训练,他们可以从一个小切入点的变换到大物形的变化,从写实逐渐过渡到抽象甚至打破常规从寓意中、偶象上得到深层次的理念训练。学生可以从观察方法上寻找切入点,也可以从构图上寻找切入点,他们可以从自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生活经历与磨练、个人好恶喜好中寻找到自己设计灵感,从而设计出具有创意的素描作品。

(一)创新素质的培养。

创新素质的培养分两步走:一是从高考美术向设计素描教学的转换。从明暗写实素描转换到构造素描的方法,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设计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对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形态、比例、透视、空间的严谨性的把握。二是“从生活中的各种观察做起”,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各种积累运用到创意素描中去。学生通过从结构素描的写生到变异,运用发散性思维,利用结构素描的外部轮廓与内外结构线,根据画面形象在头脑中的具体反映,捕捉到头脑中或生活中的各种物象、形态结合起来,特别是细节,以及跨时空的可动观察,都会勾引、触发许多意想不到的基本灵感和形态变化。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必须通过不断的积累转化。设计创意素描,不再拘泥于一个局部,而是要从已有的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更多方面进行突破与创新。教师应当让学生多阅读设计类书籍,自主分析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具有善于观察与分析设计手法的眼光,将其思路转化为自己的思路所用;鼓励学生多参观各种类型的设计展览,空余时间多观摸一些设计作品,寻找设计灵感,养成主动的、个性的、富有创新的思维组织模式。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一有想法多去尝试与记录,多画草图,一稿多图,选择最具创意的图形。增强表现能力与图片的处理能力。在培养造型能力的同时,通过创意设计素描的训练,在素描与创意设计之间建立起更紧密和直接的联系。“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最基本的原则,“一个中心”就是要围绕“创意”这个主题。“两个基本点”,一是表现性方面:形态创意与画面的构图、明暗的黑白灰的处理关系,培养灵敏、灵活的意识,对画面的处理抛开传统的画法避免死板无思想地“死画”。二是表意方面:就是画面必须要具备含义,能用“设计说明”去支撑整个画面。使画面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四、总结

本课题以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创意素描教学的改革为切入点,针对设计素描中的“创意”这一主题,加强基础教学课程间的协调能力,意在探索出多样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从创意素描的小单元、小切口中寻找到创意设计的途径,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有研究、有乐趣地学习,使学生学有所用。设计素描课程的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动手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做铺垫,为将来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打好学生基础,在专业领域拓展思路,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也是我们高职高专的教师在当前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所肩负的不可推卸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熊风.浅谈以岗位主导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型的《设计素描》教学[J].大众文艺.2011(18)

[2]位郁斌.设计素描的教与学——解读形体训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3]张春盛.主动与被动—关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艺术探索.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