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36:38

影视艺术的发展篇1

关键词:电视技术;电视艺术;艺术创作

一、电视艺术概述

从电视艺术的概念来看,其是基于电子技术传播,通过声画造型塑造,以艺术手法和审美思维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和展现。电视艺术是目前最为年轻的艺术形式,诞生于1936年的英国,当时英国广播公司于伦敦正式播放电视节目是电视艺术产生的标志。电视艺术主要分为五大类,即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文学、电视艺术片、电视纪实艺术。从电视艺术的特点来看,一方面,其呈现的画面较小,且清晰度稍差,镜头运用则多以近景和特写为主,远景与全景使用概率较少;另一方面,电视艺术的生活化特点明显,能够逼真反映人们日常生活,且能够让人们充分介入,达到吸引观看、长期关注的效果。经过近80年的历史发展,其艺术体系相对成熟,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

二、电视技术发展情况探析

电视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数字化技术逐步推广到广播电视领域,我国的电视技术发展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电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艺术经历了一次意义重大的技术革命。一方面,传统电视技术下,模拟信号的传输过程容易因噪声的累积而影响声音质量,使信号出现线性和非线性失真,造成图像质量受损,整体音画观赏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在电视节目制作上,音画收录质量不佳,在特技上也因技术不成熟导致穿帮和失真,或无法将创作定的场景和形象呈现出来,造成制作上的缺陷和不足。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不仅电视节目传播效果大大提升,制作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其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了电视节目制播的系统化、规范化,总体规模越来越大。至2006年,中央电视台的技术设备和系统数字化建设基本完成,除实现制播系统和节目传送的纯数字化外,前期节目摄录系统数字化比例达82.74%,后期节目制作则高达96%。在此成功经验和技术支持下,各省市电视台的数字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总体质量水平实现质的飞越。

三、电视技术的发展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电视技术的发展对电视艺术创作的积极影响

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艺术创作与之前有着相当大的不同。电视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电视技术下,电视表现形式单一,无法实现节奏、色彩和效果上的有效变化,导致其感官刺激性不强,部分电视节目稍显乏味。电视技术发展之后,不仅画面色彩、声音呈现效果有了显著提升,特效、快进快退等后期手段的运用,使电视节目的形式更加多元化,趣味性和多变性更加突出。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天下足球》为例,节目在包装设计上花费了大量功夫,电脑特技不仅在节目的编排和剪接上发挥着巨大作用,还通过对画面呈现方式的包装,使得节目的紧凑感、动感和现代感更加突出,充分贴合了足球运动热情和活力的特点,有效调动了气氛和观众的情绪,给观众的观赏过程带来极大愉悦。在此基础上,艺术创作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各种想象力和艺术设计均有了附着点。其次,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到电视制作当中,通过数字化技术为观众创造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场景和生物,影像的逼真程度和临场感更强。借助于先进的电视技术,非现实作品能够成为制作对象,成为电视荧屏的播出内容。以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例,其电视剧的拍摄就运用了大量的电脑特技,使得原著中光怪陆离的仙妖世界得以呈现,给观众的猎奇心理带来极大满足,也实现了《西游记》这一经典名著在电视艺术形式上的完美诠释。

(二)电视技术的发展对电视艺术创作的不利影响

虽然电视技术发展为电视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极大方便了电视工作者的创作和制作,但如将电视技术加以滥用,则不仅造成技术对艺术的压制,违背了电视创作的初衷,还将导致艺术性的不足甚至缺失。在电视技术泛滥情况下,制作者过分追求技术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感官上的刺激不断吊高观众的胃口,对电视技术的要求也将不断提升。同时,一味追求特效技术,忽视节目作品的艺术表达,将使得电视节目成为空壳,导致观众的艺术追求和文化涵养得不到有效提高,电视艺术作为一门艺术门类的发展前景岌岌可危。对于电视艺术创作而言,艺术表达失去市场和观众,整体创作水准也就不断下降。

四、电视技术发展下艺术创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电视技术积极作用

电视技术的发展是现代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对于电视艺术创作有着积极意义。为此,在电视技术进步的同时,艺术创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使技术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段和进步依托。在传统的电视技术下,一些文学作品和先锋创作因技术水平不高、制作成本昂贵等原因,无法呈现在电视荧屏当中。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革新,技术水准大大提高,相应的制作成本也有所下降,各种艺术创作均可能被制作和呈现出来。为此,在进行电视艺术创作时,可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和长处,追求艺术的纯粹和质量,推动电视艺术创作水准的不断提升。以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为例,艺术创作要既能将现有纪录素材充分展现出来,还能利用技术手段将无法拍摄或不可能拍摄的内容呈现出来,如古代纪录题材和危险系数高的现实纪录题材。

(二)艺术创作推动电视技术发展

艺术创作对电视技术发展的具有推动作用。以影视作品中的艺术经典为例,美国历史励志经典电影《阿甘正传》,其剧作的水准极高,以一个人物的成长史将美国近代历史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给人以精神震撼和艺术享受。从其制作来看,电影运用了当时最为先进和复杂的数字技术,化有形为无形,充分满足了艺术创作和表达的需求,以极高水准的艺术创作推动了影视技术的发展。也就是说,随着艺术创作的飞越和提升,电视技术水准也将实现同步发展和提高。为此,艺术创作者应当坚守自身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艺术追求,不断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准,为观众带来娱乐休闲之外的精神享受。

(三)艺术与技术的配合与统一

电视技术和艺术创作应当契合统一,有效配合,推动电视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如电视剧《琅琊榜》,在一众古装电视剧中脱颖而出,其高水准的艺术追求和表达,配合上精良的制作技术,赢得了观众的极大好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梳理和总结,让观众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其中包含的对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阐释也赢得了观众的共鸣。这就是电视艺术创作与电视技术的完美配合与统一,是电视艺术发展的成功代表,也是未来电视艺术发展的大方向。艺术创作者应认识到技术的优势与便利,并将电视技术充分应用到创作当中,为观众带来艺术与技术兼备的高水准的电视节目。

五、结语

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准,同时也对电视艺术创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电视艺术创作当中,创作者应当秉持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保证艺术创作水准,并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对电视技术的取长补短、趋利避害。在充分肯定电视技术对艺术创作的积极意义的同时,只有实现艺术创作的高水准表达,并由艺术创作来推动电视技术发展,达到艺术与技术的配合与统一,才能实现电视艺术的长足发展,为电视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的节目内容。

作者:李岩王菁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俞锫.艺术创作视角下电视声音技术的发展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12):74-77,111.

影视艺术的发展篇2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多元化的精神享受,其中影视业不仅带给人们娱乐的空间,同时,有的影视作品来源于历史文化,通过影视观赏了解更多的历史发展,促使人们加强民族认同感及自豪感。而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需要专业的人才通过用心的创作,才能完整的展现给观众,这就要求影视编导人才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及技能手段,从而在现实创作中有发挥的空间及支持力。影视编导专业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意水平,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影视编导艺术人才的质量,是我国艺术领域发展对影视编导艺术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一、培养创新性影视编导艺术人才的重要性

(一)迎合知识经济的需要

对于影视编导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离不开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指导,同时,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于传媒行业来说,知识的传播手段具有多样化,学生可以通过理论知识来获得基本知识,也可以通过实践课程掌握技能知识,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分析获得创作型知识,强化创作元素。知识在不断的传播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发展问题,由此,知识也需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的延续下去,推动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而对于创新性影视编导艺术人才的培养,实则是迎合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强调创新知识的重要性,为知识的传播发展提供可塑性人才。所以,对于影视编导艺术人的培养,也是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需要的传播媒介,对创新性影视编导人才的培养过程也是对知识传递发展的过程,同时,推动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推动影视编导专业素质教育及优化教育资源的发展

对于创新性影视编导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需要创新型知识理论支撑,进而转化为创新教育,进行实质性的授课过程。对于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身就是实现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完成影视编导专业素质教育及优化教育资源的发展,推动影视编导专业优化发展,拥有更强的人才培养手段,并将其投入到艺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

二、培养影视编导艺术人才的策略

(一)明确学生需求与创新潜质

进行影视编导艺术人才培养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学生的需求及学生的创新潜质,掌握学生发展的基本信息,从实际入手,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结合学生发展特质,椭学生扬长避短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传授学生基本的影视基础知识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意能力。学生在进行影视作品创作时,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对传媒业发展脉络的清晰掌握,大众的需求方向及创新意识的融入,由此,明确学生的需求及创新潜质,对于培养创新性影视编导艺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转变教学思想,创造学生主体地位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充当授课过程中的听客,没有完全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新时期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进行影视编导艺术人才的培养,要有源源不断的师资力量的投入,从而推动课程的开展,保证艺术人才培养的根本动力。新时期下教育行业的发展,教师不仅做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更应积极主动的成为知识的创新者及探索者,发现学生的可塑性优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要做好带头的作用,推动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影视创作的源动力,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积极探究兴趣,进而成为影视业所需的专业型人才。

(四)创新教学手法,优化教育资源

传统的教学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新时期对影视编导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要求从教学手法上进行转变,不断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为教学过程提供最具代表性的专业知识,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更好的展现优秀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的发展,为教学过程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及可能性,教师要有效的利用智能教学设备,多方面的培养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创作灵感,提升创新水平。

(五)更新教育课程体系

对于艺术人才的培养,不应只注重理论或只注重技能,双管齐下式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突出学生的综合素养。改变以往的教学结构,构建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课程,为学生进行影视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及实践能力。

三、结语

影视艺术的发展篇3

当代产生影视中存在一种追求形式美感而与时代文化疏离的审美倾向。以着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为例,《英雄》、《十面埋伏》等都在影片的画面美感及实景层面的形式美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观众在享受这完美的视觉盛宴之后,留在脑海中的除了富有美感的画面之外,便很难再有其他可以供回味的意蕴了。影片虽具有画面、色彩、造型、音乐等多方位的美感,但这种美感仅仅流于形式,而并不能将观众带入到更高一层的审美境界,对意境的营造可谓是流于形式,而缺乏内涵。这些影片也并非没有对故事、对人生、对人性的表现及揭示,但是其意境的营造并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及审美共鸣,其审美意境的营造仅仅停留在观感的层面,而在影片意境营造方面则是非常欠缺的。当代影视作品中有很多都表现出了对意境的追求。这些作品中对意境的表现层次各不相同,但存在一个共同点,便是影视作品中往往忽略了人性丰富性及复杂性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人性的矛盾之处及社会现实存在的各种矛盾之处。

当代电影审美意境的发展方向

当代电影的意境营造具有唯美的审美倾向。其审美意境的创造来源于一些审美特质的趋同。电影评论往往将意境归类到一种民族性的审美范畴。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由此成为意境创造所尊崇的形态。

影视艺术的意境往往倾向于情景交融的诗画意境。于是,影视艺术的审美意境便被简单地等同于优美这一审美形态,优美的艺术形态以完美、和谐为主要审美特征。这种偏见导致了我国当代电影创作追求和谐与静态之美的倾向。但实际上,我国的审美文化并不仅仅具有这样一种阴柔悠远的审美意境。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还有一种阳刚之美的审美意境。比如,古有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怀激烈的阳刚之美。所以,当代影视艺术应表现与营造不同类型的审美意境,从古典艺术形态的意境中发掘艺术之美,以实现打动观众的内心深处,从而将其带入一种可以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审美意境之中,创造多层次的不同的审美意境。如果影视艺术不能表现当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心理现状,则远远不能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同,影片对意境的塑造将是深远而丰富的。影片艺术审美意境的营造应把握大众文化心理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审美需求,创作出具有不同审美特征的电影。在影视艺术创作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审美特质,诸如阴柔、阳刚、崇高、悲哀、冷峻,甚至是怪诞、丑陋、阴森等审美特点都应该在影视艺术中得以表现。

当代影视艺术中,审美意境多是以阴柔恬淡的优美意境为主,展现了与当前时展状况相背离的特征。影片艺术视野没有延展到广阔的社会现实中,而是局限在了狭小天地中亲情、友情与爱情,展示着一种和谐、宁静而优美的审美意境,比如影片《暖春》、《和你在一起》等等,影片中之表现人性中温暖而优美的一面,表现一种传统的温良恭俭让的品格,以温情故事的演绎营造一种和谐优美的艺术意境,使得当前我国影视艺术的审美表现空间大大窄化。

影视艺术的发展篇4

关键词:影视鉴赏;艺术教育;升华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158-01

一、影视鉴赏能够丰富艺术教育的内涵

(一)影视鉴赏的发展丰富了艺术教育的时代内涵

影视艺术是随着影视技术的突飞猛进应运而生的一门技术,最具当代性的艺术形式和最具有技术表现力的一门艺术,打上了深刻的时代内涵。影视鉴赏作为欣赏影视艺术的方式大大拓展了艺术教育的时代内涵。因为影视艺术的兴起必然掀起一场对艺术教育的认识革命:艺术教育从以前的单纯强调审美育、情感教育和精神升华,与影视鉴赏联系在一起的艺术教育一定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丰富其内涵。

(二)影视鉴赏的发展丰富了艺术教育的文化内涵

影视艺术是最年轻的艺术,它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历经千年才发展起来的其他艺术门类和艺术形式。懂得影视鉴赏的观众可以从丰富多彩的影视作品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种类和适宜于个人观赏和品味的作品,这对于艺术教育的启示就是大大扩展了它的文化内涵,使艺术教育具有开放、多彩、生动的文化特征。

(三)影视鉴赏的发展丰富了艺术教育的艺术内涵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载体使受教育者获得艺术享受的教育方式。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教育主要指文学艺术教育、绘画艺术教育、音乐艺术教育、戏曲艺术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影视艺术的兴起随之带来的影视鉴赏的发展,艺术教育的艺术内涵也扩大了。

二、影视鉴赏的发展拓展了艺术教育的功能

影视鉴赏是人们观赏影视作品时特有的精神活动,在影视鉴赏的过程中,银屏上丰富而成功的艺术形象、感人至深的生活画面会使观众产生丰富的审美联想,从而受到这样或那样的艺术感染。在影视鉴赏的框架内,艺术教育的功能无疑会有拓展。

(一)拓展艺术教育的艺术功能

影视艺术向观众提供的是生动逼真、直观可感的视觉形象,以及与视觉形象相配合的听觉形象。可以让观众获得清晰而强烈的观赏效果。通过影视鉴赏开展的艺术教育可以帮助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具有树立典型,用真善美去教育观众的作用,具有以艺术形象使观众获得精神上愉悦与满足,借以陶冶情操的审美作用,同时还具有给观众感情上的激动与快乐,修养身心、调剂生活节奏的娱乐功能。

(二)拓展艺术教育的发展功能

在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产生的影视艺术,影视以其独有的特征在丰富艺术教育的形式的同时加大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功能。艺术教育的发展功能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影视艺术的运动特性。

影视艺术是运动的视觉艺术。影视艺术的发展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影视通过蒙太奇分切组合,在运动中寻找画面衔接和转换点,从而产生连贯、对比等效果,发展成一个连续不断的艺术整体。因此,在影视运动的特性下来审视艺术教育,要关注艺术教育的发展功能,以运动见长的影视则不同,它大大添加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元素,使发展功能大大扩展。

(三)拓展了艺术教育的综合功能

随着影视艺术的蓬勃发展,艺术教育的综合功能正在显现出来。艺术教育的综合功能来源于影视艺术的综合性,综合性是影视艺术的本质属性,影视的综合性首先是艺术上的综合。作为艺术殿堂上的后起之秀,影视是在各种已有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影视艺术就是动态的造型艺术,影视艺术的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影视科技发展史。在此基础上的艺术教育就加大向综合性方向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三、影视鉴赏提升艺术教育的品味

影视艺术和影视鉴赏的发展不仅给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给艺术教育带来蓬勃生机,也提升了艺术教育的品味。

艺术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培养健全的人”的一种教育,是一种培养综合性的、创新性的、艺术性的大写的人的问题,而要达成这一目标,没有艺术教育的参与是不可能达成目标的,艺术教育的加入使得培养大写的人成为可能。

四、结语:影视鉴赏与艺术教育的境界——艺术大观园

影视鉴赏的发展丰富了艺术教育的内涵,拓展了艺术教育的功能,提升了艺术教育的品味,在影视鉴赏的推动下,艺术教育正在构筑一个艺术大观园,在这个大观园里能感受到艺术的真谛——求真、向善、唯美。

影视艺术的发展篇5

【关键词】数字技术;影响;影视艺术

影视作为一门技术化的艺术,对最新的科技成果总是源源不断地进行使用。影视作品经历了无声到有声、黑色到彩色、小屏幕到宽屏幕,这些发展变化.数字技术的运用为影视艺术开创一片新天地,它使影视艺术在审美取向、生产工艺、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发生的巨大的改变,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这场由数字技术引发的影视变革必定会给带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人文思考。目前,数字技术已经融入到了影视艺术制作的前期准备、现场拍摄、后期剪辑、宣传推广以及发行放映全过程之中。同时,通过网络、卫星等数字技术手段,人们对于影视作品的观看形式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选择在电影院观看,也可以选择在有线电视以及网络上观看,同时大大地提升了影视作品的感染力。

1数字技术的应用对影视艺术的影响

1.1使影视艺术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影视艺术的生产效率,这主要是由于其能够为影视艺术的生产提供新的创作手法和思路,使其拥有全新的创作空间,使其能够挑战传统影视的表现极限,并具有突破性的进展。数字技术已经融入到影视生产的整个过程之中,数字高清摄像机可以对人眼无法观察到的视角进行拍摄,使人们能够欣赏到更多奇妙的景观,而且数字技术使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更简单,不仅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和压力,还能够制作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影视艺术非常注重对影像时空的呈现和构建,数字技术则为其提供了更大的表现空间,为影视艺术多维空间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传统摄影机只能完成现实画面的再现和重组,在应用了数字技术后,影视创作不仅能够模拟真实,还能够建造真实空间,甚至可以超越真实,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视听奇观,从而使影视作品更具吸引和欣赏价值。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了纪实美学的影像与客观现实的统一论,拓展了影视作品的功能性,使其不仅能够记录现实、复原现实,还能够完成对现实的虚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虚拟美学论,从而成为影视艺术的审美拥有了新的取向。

1.2对影视艺术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考

数字技术的运用是一种超越真实的表现,它淡化了影视作品中的人为干预痕迹,同时也使其视觉感受越来越完美,使观众越来越难以察觉到其中的破绽,彻底颠覆了纪实美学论,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影视艺术本体的态度。数字技术给人们带给的全新体验,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影视作品的视觉表现力,这也使影视艺术创作的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重形式轻内核的现象,使影视艺术更趋向于景观艺术方向的发展,这使影视艺术发展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到底是该重内容还是应该重形式。其实这也与影片的创作环境、观众的审美需求等因素有关,不能单凭一点来断定影视艺术创作的倾向。我们要认识到数字技术既能够给我们带全新的视听效果,同时也能够展现人的精神内涵,所以数字时代的影视创作发展方向是要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在一起。数字化浪潮迎合了影视艺术改革的需求,但也有一些人对数字化影视艺术的发展持有怀疑态度。数字技术确实给影视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影视创作拥有多样化的创作手段,也大大地降低了影视制作成本,同时还能够充分地展现作者的创意,解决传统影视艺术中一切的不可能。但一些资深摄影师不能适应数字摄像机的操作模式,更依赖自己的拍摄经验,但我们不可否认数字化影视艺术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

2数字技术应用于影视艺术建议

2.1注重影视创作中人文关怀的表现

观众欣赏影视作品的目的在于从中获得更多的体验、感悟和情感交流。但目前数字影视艺术的发展方向更趋于形式化,过分注重影视作品的视觉表现力,而忽略了对人真实情感、审美体验的表露。人文关怀也能够充分地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所以作者在创作时一定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

2.2避免影视特效的过分应用

数字技术虽然能够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但同时也影视了观众对真实信息的判断力,尤其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其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会更大一些。所以,在影视创作中应用数字技术,要考虑上下语境的衔接,而不仅仅是特效的制作,以便于观众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影像识别。要能够将叙事与影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3有选择性地借鉴西方影视艺术理论

为了保证数字化影视艺术的健康发展,我们要能够汲取本文影视艺术理论中的养分,以此为参照和依据来推动我国数字化影视艺术理论的发展。首先,是视觉文化理论,视觉文化是建立在图像学、艺术史和媒体研究等多领域之上的一种多元化学科理念,它着重于视觉意义的制造、视像的中心性、幻像的构建和传播渠道的权利关系等核心问题;其次,是数字理论,它更突出表现为一种新的娱乐类型、新的交流系统、新的表现系统和新的音乐风格方面。由此可见,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影视艺术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使科学技术的应用并不能看成是决定影视艺术发展的唯一因素。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影视艺术主要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升华,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等多方面发挥其综合影响作用,使观众不仅获得超乎寻常的视听体验,同时在情感方面也有所体验和感悟。只有将数字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才能使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对影视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惠恭健.数字技术应用对影视艺术的影响[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03).

[2]申偲.数字技术下的影视艺术[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影视艺术的发展篇6

关键词:现代影视动画;传统艺术语言;融合

传统艺术语言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融合与发展的文化精华,而且它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中国的人文精神、民族文化、民俗心理,是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艺术语言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它不仅具备着自身独有的神韵,而且能够让人们产生美的感受。现如今,传统艺术语言在各种各样的文化中均有体现,尤其是在现代影视动画中的运用越来越突出。现代影视动画的发展非常迅速,不断创新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但是,如何才能将现代影视动画和传统艺术语言两者很好的融合?将两者融合的重要性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成为业界讨论和关注的焦点。下面,本文将通过举例证明和事实论证的方式谈谈现代影视动画与传统艺术语言的融合。

一、现代影视动画与传统艺术语言的概念

(一)现代影视动画的概念

现代影视动画顾名思义是现代的影视三维动画,即将原本一些不会活动的物体,经过一些特效技术的合成能够使其活动,然后再根据一段段动画制作成影像。现代影视动画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包括影视特效创意、前期的拍摄、影视3D动画的制作、特效后期合成、影视剧特效动画等。现代影视动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门类,而且也是工业社会中人类为了寻求精神解脱的一种产物,它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丰富。随着计算机的产生并迅速发展,已经逐步渗透到现代影视动画领域,加上一些制作软件的增加,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现代影视动画的制作技术和影视拍摄的局限性。现代影视动画能够将很简单的影视动画特效转换到复杂的影视动画的场景设置,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影视动画想要表现的效果。

(二)传统艺术语言的概念

艺术语言又称为艺术语汇,是指各种各样的艺术体裁用来传达审美情感、表达内心情绪、塑造艺术形象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传统艺术语言具有独特的传统性和古典性,有着独有的传统艺术美。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的一种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艺术作品的特定内容只有借助于艺术语言才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没有艺术语言,就不可能存在艺术作品,艺术语言是各类艺术作品存在的基础。各个门类的艺术,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必定会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例如,电影通过画面和画面的相互组接,构成电影形象;绘画通过线条、形状、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来构成绘画形象,等等。艺术语言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写实的、夸张的、隐喻的、象征的等。熟练地掌握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该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是了解艺术的最基本要求。

二、传统艺术语言在现代影视动画中的运用

(一)传统艺术语言在欧美影视动画中的运用

传统艺术语言不仅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上的传承,而且通过对它的灵活运用,还能让人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尽管时代的发展非常迅猛,但传统艺术语言的精髓和内涵永远具有闪光点。传统艺术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的影视动画中均有体现,欧美国家在很久以前便在影视动画中融入了传统的艺术语言。如在迪斯尼动画电影作品《花木兰》中,运用传统的画面和画面组接的方式以及传统的镜头转接等方式将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传统的艺术语言在不同程度上已经在现代影视动画中融合运用,不论是从精神内涵上看还是从影视动画的视觉审美上看,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和视觉上的冲击力。

(二)传统艺术语言在世界影视动画中的运用

传统艺术语言在世界影视动画中的运用非常突出,许多世界影视动画中融入了传统艺术语言。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影视动画界在作品的形式上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并且加入了很多新鲜的元素。传统艺术语言在世界影视动画中的运用不仅能够为世界的影视动画添入新鲜的血液,还能将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进行融会贯通,从而推动全世界影视动画的发展与进步。比如传统艺术语言中的情感观念在影视动画中的体现,动画片《铁臂阿童木》中就运用到了传统的情感观念,在该片中,或多或少可以看到中国明清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影子。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正式运用了人们传统的情感观念,从而在该片上取得成功。在多元化发展的当今社会里,各个国家的文化不断融合,包括艺术的表现手法、表现形式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艺术重合。不断地将传统艺术语言以不同的形式融合到现代影视当中,这样才能适应不断激烈的行业竞争。三、在现代影视动画中运用传统艺术语言的重要性

现代影视动画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从《白雪公主》到《狮子王》,再到今天的各种类型的动画片,如三维、二维动画片等。这些现代影视动画中充满了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观众呈现出了异彩纷呈的影视动画巨作。现代影视动画以它的渗透性和感染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而影视动画也成为电影中的一个发展潮流和趋势。之所以现代影视动画的发展如此之迅速,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艺术语言的运用是分不开的。现代影视动画通过传统艺术语言中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来诠释和表现影视动画的主题,让影视动画具备一种由内而外的美。不仅能够让观众的心灵产生震撼,还能传播出传统语言艺术里独特的价值观念。

(一)运用传统艺术语言有利于创作出个性创新的影视动画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时代的到来,动画的表现手段带给影视动画更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将传统艺术语言应用在影视动画中,已经成为影视动画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影视动画中运用传统艺术语言,有利于创作出个性创新的影视动画。正因为现代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个性创新对于影视动画而言才是成功的关键。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影视动画制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就算一部影视动画的制作再精细,如果没有创新,这部作品也不能称为好作品。传统艺术语言中审美情感、表达内心情绪、塑造艺术形象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能够为现代影视动画所用,而且有利于创作出个性创新的影视动画作品。传统艺术语言能够改变现代的制作方式,利用流畅、变通、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影视动画的制作。同时,传统艺术语言能够让影视动画的制作人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从而产生新的非凡的想象能力。传统艺术语言丰富多样,所以在影视动画中运用到独特的艺术语言,有利于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影视作品。现如今的影视作品很难拥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点,所以充分利用传统的艺术语言,扬长避短,用适合影视作品的独特语言方式来达到个性创新的效果。

(二)运用传统艺术语言能够提升影视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

传统艺术语言是传统艺术中的精髓,传统艺术语言中的文化思想内涵有助于提升影视动画作品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影视动画作品的整体审美价值。语言不仅能够让人们进行思想的传达与情感的交流,而且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人们出于交流的需要,创造出了口头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创造了文字语言。这两者成为人类的自然语言。除此之外,人类还创造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言,那便是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法则和文化内涵,任何一门艺术都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只有将艺术语言中精神的创造和文化的内涵用到作品的制作中,才能将审美意象完整的表达出来。在影视作品的制作中,运用传统艺术语言的精华,将艺术语言的文化内涵进行恰到好处的运用,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现代影视动画与传统艺术语言的融合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影视动画曾经运用传统的艺术语言和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正因为此,诞生了一系列非常优秀的影视动画作品。如今,要想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影视动画之路,必须要从艺术语言的运用人手。影视动画的制作离不开艺术语言这种艺术形式,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可以从很多方面人手。

首先,可以从文学剧本里的艺术语言着手。在影视动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影视动画从各种各样的文学剧本里的艺术语言取材。根据各地的文化特征将文学剧本里的艺术语言与影视动画进行融合,使得作品在选择题材时没有局限性,能够向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化和风格发展。例如,影视动画作品《埃及王子》就是取材于《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同时融入了《圣经旧约》中的艺术语言。《阿拉丁》取材于阿拉伯国家的《一千零一夜》中的关于神灯的一个故事,在《阿拉丁》的后期制作中,同样运用到了传统艺术语言中一些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正因为此,现代影视动画才能吸引如此多的观众。

其次,从场景的设置上融入传统艺术语言。场景的设置在影视动画作品的制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融入传统艺术语言的场景设置能够凸显出场景设计的重要性,而且故事的文化背景和人物的造型设计也离不开场景的设置。所有细微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大的场景而变,这样才能符合整部影视作品的风格。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影视动画中场景设置的基本法则,即形式追随功能,场景追随影片。在场景设置中融入传统艺术语言,有利于营造出更深层次的艺术韵味。例如,影视动画作品《九色鹿》中的设计就在场景设置中融入了传统艺术语言,它不仅灵活地运用了我国敦煌壁画中的极具古典风味的风格,而且这种独特的场景能够让观众在视觉上产生冲击。所以,在现代影视动画中融入传统艺术语言,从不同的方面人手,才能创作出极具文化内涵和视觉冲击的影视动画作品。

影视艺术的发展篇7

【关键词】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差异性;相似性

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是同一门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两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他们从属于同一本体,但是,他们无论在叙事的物质媒介、在观众的接受方式、在影像的传播渠道等多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些差异,同样需要我们思考和讨论。

一、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齐头并进的发展

在艺术的大家庭中,电影和电视是一对最年轻的成员。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也唯有电影和电视是我们迄今知道其诞生日期的艺术品种。尤其是电影与电视共同组成的一种文化――影视文化,对20世纪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电视的的起源比电影足足晚了半个世纪,他没有经历过向电影一样的“伟大的哑巴”时期。但电视的发展速度几乎是其他传播媒介无法企及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很快追上电影发展的速度。

两者从起源之初就作为同一门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共同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让人从中获得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可以提高人们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可以培养人们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并从中学会如何区别生活中的真伪、善恶、美丑。一部庸俗、低级趣味的影视作品,也会给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带来极坏的负面影响。

二、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在竞争中互补

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在出现那天起便处于不断的竞争当中,这主要表现在电视的出现对电影播放载体的严重冲击,而在现实生活中,当电视对电影的冲击没有造成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是,这一现象便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因此,这一问题就日复一日的循环下去,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部分学者发现,电影院入座率的下降跟电视并不存在本质上的联系,之所以出现这一困难,主要是因为电影院的服务和环境不佳所造成的。

而这种竞争同时也造就了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互补。主要表现在,首先,信息传输的互补策略。主要指电视对电影的信号传输。其次,技术、艺术的互补策略。最后,宣传上的互补。电影可以通过电视的影响力宣传自身,以强化电影宣传对电视的渗透,电影利用电视宣传可采用广告宣传、新闻宣传、专题宣传等等。

三、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是同一门艺术的不同形式

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属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有着不同的表意符号体系,这种固有的差异使我们不同将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混为一谈。但这种差异并不能看成是本体的本质上的差别。

(一)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是同一门艺术

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属于同一门艺术,在本质上有很多相似性和共同性。下面,我们就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内在联系加以讨论。

1.电影和电视都是由影像构成的视听艺术。首先,两者都是流通逼真的画面。画面是影视艺术的语言,影视艺术在再现生活的流程和客观事物的运动态势时,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正因为如此,才有活动的照相之称。影视艺术的画面,与镜头的长短有及其密切的关系。其次,两者都有独特的蒙太奇结构。这不仅创造了影视艺术独特的时空,而且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最后,两者所二次传达的艺术形象的定型化。影视艺术形象与观众的当场反应没有直接的联系,影视艺术观众的鉴赏态度和鉴赏心理都不同于其他艺术。

2.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都是一种文化产业。与传统的小说、绘画的艺术不同,电影、电视不是那种仅仅靠个人的想象与创造就能完成的的作品。他们需要进行社会化的集体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标准化、规模化的播出、放映渠道。从根本上讲,电影和电视都是一种在既定的体制下进行的集体创作,任何个人的艺术想象只能被纳入整个生产体系中才能够真正完成。

3.从艺术语言上讲,电影和电视都属于一种语言符号,他们具备符号系统的一系列语言特征,它与音乐、绘画具有同质性。影像语言中的事物永远是单一的事物。

4.从传播学的范畴来讲,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都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他们不仅向人们展示重大事件,而更多的向人们奉献奇观、趣闻、妙事。电影和电视艺术通过大众影院向观众传输各种信息,满足他们的不同心理需要。于此同时,完成对大众的精神向导。目前,还没有比电影和电视更普及、更逼真、有效的传播方式能够将其取而代之。

(二)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区别

从本体上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同样存在差异性。

1.从审美特性上来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有其各自的美学特性。从表现手段上来看,电影比较注重画面的视觉效果。声音处于从属地位。比较中注重画面和场地的描写。从欣赏上看,电影的观赏更正规、严谨,电影屏幕宽大、空间广阔,给人的感受强大,有震撼力。从内容结构上来看,电影选材广泛,不论是生活事件还是历史事件都能当成素材。从理论研究上看,电影成熟期较早,理论研究更专业更深刻。相比来讲,电视艺术则是一种“新的概念”它是一种独立饿艺术形式,所以更重要的是一具电视艺术的本体美学属性,以全新的方法、全新的概念,系统的研究阐述,全方位的探讨。电视艺术的创作,要给观众独特的审美享受。

2.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运作的差异。首先,表现在物质载体的差异。电影所依赖的是摄像机,和胶带,而电视所依赖的是摄像机和磁带,这就决定了电影和电视在视觉表现上有很多的差异。其次,电影和电视的艺术构成有差异。电影包括动画片、教科片等,不过数量最多的还是故事片。电视除了人们所熟知的电视剧外,还有体育、综艺等节目都属于电视节目。最后,篇幅各有不同的长度。电影艺术的传播环境是影院,电视艺术则是家庭。观众在影院的时间不能过长,这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规定,太长了会使观众疲劳。

3.受众的差异性。首先,受众的感知环境具有差异性,电视的受众群体是家庭成员,电影的受众群体是一般大众,以电视的受众群体为例买这个群体有着很大的自由性,所以,这种电视消费过程是松散而无序的。其次,受众感知心理的差异,由于电影的受众被安置在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中,所以这就使观众是安静的,由于在公共场所避免影响到其他人,这是一种一致性的群体观影行为。电视则是在一种相对自由的分为内,每个成员可以随意的观赏,随意的表达意见。并且你争我夺的选择电视节目,所以,大多数的情况下,观众是在一种心理排斥的情况下观看电视的。

通过文章的讨论,我认为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是属于同一门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二者本身有内在的共同属性,但是同样存在各自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苏联)维利切克,张久江,于培才.电视与电影艺术[J].世界电影,1990(1).

[2]韩军利.电影美学在电视教材制作中的价值分析[J].武警学院学报,2004(3).

[3]贾磊磊.论“影”、“视”艺术的相同与差异[J].文艺研究,2005(1).

影视艺术的发展篇8

关键词:影视艺术大众化品格平面化娱乐化

在当代,作为现代社会艺术家族中拥有最大生存空间的影视艺术,它极高的综合性同它的大众传播和消费特性一起,产生出影视艺术特有的大众化品格魅力,影视艺术的发展必然要与大众密切联系,影视艺术作品也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

一、影视艺术大众化品格的内涵

第一,为大众所接受的叙事方式。影视艺术是一种叙事艺术,是用叙事的方式来建构影视作品的,在故事结构的表象下蕴藏着人性善与美的内涵,在叙事中特别注意大众的接受心理和欣赏心理的调动,并且从大众可接受的程度来构建自己的故事结构,营造自己的故事氛围。因此,当代中国影视作品应该重视中国传统叙事文学面向大众的叙事精神,并使之应用于一切影视题材,从影视作品表层的故事本身一直到影视作品故事的内涵,用符合大众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的、与大众情感同频共振,并且对大众情感世界产生强大召唤力量的深度模式来构建自己的故事结构。

第二,为大众所领悟的影视语言。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影视艺术作为目前最为广大受众所接受的艺术样式,它所具有的独特艺术语言也应该是大众所能理解的语言。如前所述,不但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是影视叙事的重要因素,其它声、光、电等也是影视艺术巨大魅力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它们的有机组合直接形成了影视的艺术语言。当然,对影视语言的创新和开拓方面必须符合中国大众审美水平和接受心理,必须在中国大众文化传统和大众文化心理接受能力范围内来进行。

第三,为大众所欣赏的结构模式。当代中国影视艺术的起点是中国传统戏剧,因此难免有着戏剧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这就说明影视艺术应该以观众为中心而不是以影视创作者为中心,应该以影视创作者的努力来准确传达自己的意念并积极调动受众的情绪,从而让观众陶醉在饱含情感的叙述策略中。也就是说,影视创作必须在遵循传统戏剧模式的同时,具有自己的为受众所认同和接受的个性,在综合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的同时融合创作者自己的个性和艺术表现形式,形成影视艺术自身的独有魅力。

二、当代中国影视艺术走向大众的原因分析

当代中国影视艺术从诞生起,就始终面对的是最广大的受众群。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是从戏剧开始的,而戏剧正是中国传统的大众化艺术,千百年来受到中国最广大群体的热爱。因此,中国的影视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是贴近生活,重视大众的审美感受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影视艺术同社会潮流一起,过度渲染感官的刺激,表现出脱离广大受众的审美形态,从而丧失了自己的艺术品位,仅仅追求感性张扬却丧失了理性价值的艺术作品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影视艺术不但具有精神产品的特有属性,而且同时具有了一般商品的属性。因此,影视艺术的生产和消费也就和广大受众的密切联系,优秀的影视作品吸引着广大受众进行消费,使其得到情感释放,产生心灵共鸣,与此同时,广大受众的审美趣味及价值取向又从另一方面约束着影视创作者的创作趋向,进而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当代中国影视艺术大众化的表现

大众化的趋势构成了大众文化的客观环境,这种客观环境又反过来对影视艺术的文本原创、拍摄制作和传输播出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传播手段的现代化,融合最先进技术及艺术因素的大众文化势必越来越具有传播及发展的优势,影视艺术随着格调和品位的提升也越来越呈现出大众化趋势,并同时提升了其社会和艺术价值。表现如下:

第一,娱乐化。影视艺术首先是一种文化娱乐产品,其次才是艺术品。当前社会的巨大压力使得大众的审美趋向轻松愉悦,趋向短、平、快的快捷文化消费。娱乐化、平面化、消费性成为基本需要,对人生价值意义的追问、对生命前景的探求、对伦理道德的深层拷问让位于轻松诙谐的视听语言享受,让位于琐屑的更接近大众日常生活的演绎,让位于对历史作品无深度的戏说。现代高科技传播手段又给文化的大众化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高速路,时尚欣赏、流行追赶成了大众文化的焦点所在。因此,当代中国影视艺术应在表现大众生活和大众文化现实存在的基础上,从其单纯注重感性娱乐功能中脱离出来,弘扬其社会批判功能和教化功能。

第二,类型化。大众化、娱乐化使影视艺术完全纳入了商业化运行轨道

[1] [2] 

,某些类型的影视作品往往能迎合最大数量观众群的审美口味,因此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吸引了大量模仿作品的出现,从而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和规则。比如好莱坞模式的成功,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从对欣赏者心理的判定和对市场的正确评估为出发点进行的,它遵循一定的模式,追求以高投入获得高利润。类型化影视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能获得大量观众,降低了成本风险,保证了市场利益,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第三,产业化。当前的影视艺术可以说是一种平面艺术,它消解了作为文化精华的启蒙主题和意义深度,仅仅带给观众平面化的娱乐和暂时的愉悦及感官刺激,并不具备思想深度。同时也由于影视艺术的浅层化以及无深度的快餐式消费,影视作品中所表现的文化、艺术,审美、甚至精神也成为消费的对象。由于高科技发展带来的可复制性便利条件为当代中国影视艺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在复制艺术品的同时还复制价值观念。中国拥有的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是中国影视产业化存在的前提,现代化传媒产业的发展又为影视艺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根基,因此要保持影视文化产业的主导位置,就必须把影视创作的商业化、中产阶级趣味化、平民化,大众化方向结合起来,使中国影视创作文化与时代文化以及社会文化同步发展。

影视艺术的发展篇9

【关键词】传统影视艺术;全新数字媒体;冲突与交融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40-01

一、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之间的区别

影视艺术是一种融合了艺术和技术的高级艺术形式,影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对先进科技和技术的吸收与借鉴。而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利用影视艺术进行体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影视艺术的实践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全新数字媒体。无论是审美接受范围的转变,还是影视艺术理论的转变,全新数字媒体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过,虽然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之间的联系已经较为紧密,但是二者之间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影视艺术的基础是物质,根据这些物质建立真实的世界。传统影视艺术的理念是在创作中,还原现实中的物质和场景。而全新数字媒体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相关的数字技术进行组合,从而产生虚拟的视觉效果,让人们在感受虚拟的同时,又会觉得是真实的[1]。而正是在传统影视艺术中应用了这一技术,才使其能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二、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之间的冲突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影视艺术中,全新数字媒体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有些时候,会出现过度运用的情况。这样会使传统影视作品中的叙事特性被忽略,从而使传统影视作品失去了原有的内涵和审美的意义。

(一)全新数字媒体的过度应用使得传统影视艺术面临失落

在当前的影视艺术作品中,由于全新数字媒体的应用过度,很多作品中从而使出现了相对肤浅、不够深刻、局限于表面的情况。同时,越来越多的影视艺术作品表现出了尽可能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以大众消费为前提的快速化、通俗化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影视作品的内涵不够深刻、内容过于肤浅,也使得人们对于影视艺术的审美也呈现出表面化的情况,从而造成了传统影视艺术面临失落的情况[2]。

(二)全新数字媒体的过度应用使传统影视艺术中的人文内涵遭到忽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全新数字媒体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可以利用虚拟的特技和任务来替代真人演员及其表演。不过,如果影视艺术只注重虚拟的特技和视觉效果,而忽略了其中的人文内涵,就会造成影视艺术作品的空洞和肤浅,仅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视觉上的享受。这就会使得影视艺术中的另一项功能遭到弱化,也就是给人们带来的感动以及对于人生的思考。

(三)全新数字媒体的过度应用使传统影视艺术中的道德功能弱化

在传统影视艺术中,道德和价值观的导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功能,起着具有社会性的劝解和教育意义,能够给予困惑中或迷茫中的人们正确的帮助和引导。然而,全新数字媒体的过度应用,使得影视艺术作品大多带有色情、犯罪、暴力等刺激的场面,以此来满足人们的欲望。但其却会对人们的道德和文明造成不良的影响[3]。

三、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交融

(一)人文内涵的交融

在传统影视艺术中,最具有魅力的就是其身后的人文内涵,也是影视艺术的核心内容。而采用更加完善的技术作为支持,能够在影视艺术中更进一步地表现出人文内涵。因此,可将全新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影视艺术进行交融,以先进的技术为媒介,对影视艺术中的人文内涵进行更加深刻的表达。

(二)本质和审美意义的交融

传统影视艺术中,对于非现实内容的表现力较弱,因此,传统影视艺术很难拍摄科幻类的影视作品。而将全新数字媒体与传统影视艺术进行交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全新数字媒体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字内容进行相应的组合,产生虚拟的视觉效果,让人们体会到十分真实的感觉。因此,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交融,能够使影视作品得到更加完美的体现。

四、结语

传统影视艺术是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艺术形式,而全新数字媒体是我国当前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虽然二者看似没什么联系,本质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某些程度上,二者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但是,采用正确的方式促进二者的交融,能够使影视艺术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使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当中,从而带来更加优秀、深刻的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1]刘雨晴.谈传统影视艺术与数字媒体的交融[J].现代装饰(理论),2014,(10):161.

影视艺术的发展篇10

一、影视艺术之概念界定

电影艺术是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从纯粹的视觉艺术演变为视听艺术,以声音和视觉形象为媒介来表现现实生活、思想感情、视觉奇观等各种内容的艺术。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思维审美,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屏幕艺术形态。本文中的电影、电视艺术特指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

二、电影、电视艺术同宗同源

从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它们有着极具近缘的共同基本特性,犹如一母所出的双胞胎姊妹,二者都是通过画面与声音的配合,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塑造最直观视听形象的高度综合性艺术。本质上的共同点,说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归属于同一艺术门类。

第一,在艺术元素及表现技法的运用上,二者存在共同之处

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元素或艺术语言,电影、电视艺术的独特表现元素就是视听语言,它们都是“视觉”和“听觉”相辅相成的艺术形式,都通过具体的活动画面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观点,并都以色彩、光线、音响、造型等作为语言要素。同时,电影、电视艺术在长镜头和“蒙太奇”手法的使用技巧上也是基本一致的。

第二,在拍摄工具及放映方式上,二者存在共同之处

电影故事片在拍摄过程中使用的是摄影机,而电视剧的拍摄使用的是摄像机,从技术层面上讲,这两种设备是大同小异的。另外,电影、电视艺术在摄制完成后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屏幕空间播放,电影艺术是通过银幕放映而实现的,电视艺术的表达则在荧屏上进行,这两种放映载体实质上均属于屏幕空间的类型。

第三,在美学特征上,二者存在共同之处

电影、电视艺术都是综合性的艺术,二者都以极大的包容性兼收了包括视听在内多种形式的艺术元素;同时,二者又均属视像艺术范畴,均通过在屏幕空间上塑造具体生动的影像或视像画面来反映生活,表现艺术,它们都努力使用各种手段追求逼真性,力图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影视艺术又都是动态艺术,在表现功能上要诉诸感官,力求将人们的视觉感官充分调动起来。

三、电视艺术相较电影艺术更具完备性

从产生的先后顺序上看,电影艺术先于电视艺术,同时,电影艺术的发展建立在电影胶片、感光乳剂、光学镜头等工业社会技术创造基础之上,而电视艺术的发展建立在后工业社会技术创造的基础之上。电影、电视艺术虽归属于同一艺术门类,但电视艺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电影艺术的诸多缺憾,显示出较之电影艺术更高阶段上的完备性,承担起电影所未竟的综合文化性使命。

首先,在制作方面,电视磁带可以当场保留被摄画面,并对画面效果进行当场检视

电视艺术可以采取前期拍摄、后期编辑的enG方式,多机拍摄、即时编辑的eFp方式,甚至这两种方式合成的演播方式;同时,“电子数字特技”也使电视艺术对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活动影像进行随心所欲表现成为可能。这相对于胶片电影而言,无疑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及更强的表现力,满足了人们在电影艺术中所无法获得的观影理想。

其次,在传播方面,电视艺术具有容量和时空上的更大自由

无线电技术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方面的优势,有线技术在频道覆盖、选择方面的优势,统统集于电视艺术一身。由此,电视艺术便可以跨越地域与国界的限制,并通过内容上的多样性与可选择性,满足人们在电影院所无法获得的视听自由与视听享受。

最后,在观赏方面,困扰电影艺术的雅俗共赏,在电视艺术的雅俗分赏和雅俗共存中得以实现

对于电影艺术而言,较大规模的集体观赏限制着人们对雅、俗的选择范围,其商品属性又阻碍着雅俗共存的实现。而电视艺术则使雅俗共赏这一理想状态得以实现,人们可以根据自我的审美趣味去选择观赏内容,不仅增强了观众的自主性,还使各种层次和风格的视听产品得以发展,视听艺术得以繁荣。

四、影视艺术走向数字化合一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影视艺术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界限越来越模糊。当下,影视艺术的技术界限呈现出合一的趋势――通用的数字拍摄设备、存储设备、放映设备。

影视艺术在播映环境间的区别也在逐步缩小。如今,电影院的前排座位距离银幕并不是很远,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播映环境在家中也可以实现。比如,在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客厅中安装一个投影设备,在一面墙上安装银幕,我们坐在另一面墙下进行观影,如果再装上较好的音响设备,并在墙壁上做好隔音,便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小银幕电影的效果。尽管清晰度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但不得不说,从播映环境上看,影视艺术已无本质差别。而进一步考虑,影视艺术在投资大小、篇幅长短、制作时间等方面的界限也将越来越模糊。

影视艺术在技术层面的趋同也会带来其在艺术层面的趋同。影视艺术作为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类别,是从物质载体分类的结果。当技术的发展使影视艺术的符号载体和物质载体同一时,即使播映环境的区别始终存在,电影、电视艺术也将趋向合流。到那时,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或许可以被统称为“影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