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管理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37:02

道路交通管理学篇1

“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经过一定的实践摸索、总结的适合公安院校和借鉴的教学方法,它依托公安实践业务需要,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将教授、学习、演练和实战四种教学方法按照科学的方法组合,各种方法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以实现强化学生理论基础,提高实战应用能力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根据警专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培养“公安基层部门从事道路交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需求,其教学重心由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职业精神培养、专业能力教育和警务技能训练为主转变。为了良好地实现培养目标,作为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工学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还有具备比较扎实的法律理论基础,了解和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执法的实践。基于此,在道路交通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良好地设计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合格的毕业生是交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1.“教学练战一体化”是适应公安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2008年,11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2008年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在培养模式上,以公安业务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培养为核心,探索‘教、学、练、战’—体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在真实或模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首先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进行实际操作的观摩和训练。其中的“教”,是指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教学;“学”,是指学生学校内外的学习;“练”,是指综合训练与专项训练、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战”,是指仿真模拟实践与全真实战实践、应急处置实践。教为学,学为练,练为战。以实战需要主导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指导模拟演练、参与实践,使教学从“课堂理论为中心”向“现场实践为中心”的转变。“教、学、练、战”一体化,是警务实战训练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警务实战训练改革的先导。作为一个有机联系整体,它包含了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效果评估等要素和实践环节,体现和追求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警务实战能力。2.教学内容结合道路交通管理专业专科层次教学的实践,“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其实质要求是改革现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融素质、知识、技能培养成统一体系,道路交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编排应遵循职业性原则,即从交通警察职业需求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安排教学内容。通过交通警察各岗位工作分析,明确其所需能力要求,从而确立专业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在课程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交通警察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课程能力训练项目,整合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当围绕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设计,选择能够培养学生执法能力教学方法。对于理论部分在传授知识的同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则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战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理论融入训练和实战,用理论指导训练和实战,提高教学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考核模式,采用现场情景模拟、实战现场操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操作考试方式,发挥导向作用,切实加强学员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4.演练与实战这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的环节。一是应当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交通警察岗位的需求训练学生掌握相应的警务技能;二是练中学,通过演练,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训练其应用理论和实战的能力;实战,可以考虑学生寒暑假进行实习或者毕业实习;同时为了配合“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进行相关科目的考试改革,如在最后的考核部分增加调研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实地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以掌握各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执法的实际状况,了解实际需求,进一步了解和发现下一步学习中的问题,并为今后在校期间能都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警专道路交通管理设置分析

(一)道路交通管理课程设置警专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培养掌握法学、公安学、交通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等专业技能和从事交通调查、事故分析的初步能力的大学专科毕业。为了满足道路交通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其主要课程包括公共课、警务技能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几个部分。从警专道路交通管理课程设置来看,相较其他道路交通管理其课程设置多了国内安全保卫、缉毒、刑事技术等相关专业和技术性的课程,这是依照公安工作的实际需求而设置。(二)道路交通管理学生情况从目前的招生来看,警专的道路交通管理专业招收理科生,这样保证了学生对道路交通管理所需要的工科类课程,如道路交通工程、道路交通控制等课程的学习。而从今后的培养来讲,则应当注重对学生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三)培养学生能力要求从警专道路交通管理的人才培养规格来看,除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外,还要求有与公安工作相适应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写作和藏汉双语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则对教学过程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的选择注重对学生执法能力的培养。

三、警专道路交通管理专业“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设计

道路交通管理学篇2

作者:阿里木江·热西提单位:新疆成汇公司

对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进行调查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工作,其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所需费用多,因此不被相关单位及领导重视,部分领导认为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只需在既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无需深入交通实践中,致使交通调查脱离交通实践,使其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高,可操作性差。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应从道路交通实践入手,搜集多方面的信息,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结构、道路现交通量及历史交通量、道路交通小区划分情况、道路交通几何要素、交通小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交通设施运行情况、车辆出行特征以及行人出行特征等等。对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进行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可从以下多个方面入手,即城市道路交通设施、道路交通管理设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公共交通情况、道路交通秩序、土地利用情况、城市道路现代化程度、道路交通管理体系、道路交通质量、道路交通的相关政策及规划等等。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现状的分析,找寻出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对城市道路交通需求进行分析分析与探讨城市道路交通需求,需要建立道路交通需求模型,同时需详细分析城市道路交通车辆所需的oD矩阵,包括自行车、摩托车、出租车、客车、货车、公交车等,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方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在制定管理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多种管理方法及管理对策,如综合道路交通需求管理对策与系统管理对策,其中道路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包括经济禁止出行方法、优先发展对策、杠杆手段以及限制发展对策等,道路交通系统管理对策包括道路局部交通管理、道路干线及结点交通管理等。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方案进行评价方案评价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促进城市道路日后交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方案评价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所运用的管理手段度道路交通流量的影响,所运用的管理手段是否能完成规定的运行指标,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通常可归类为三个层次,规划层次不同,其规划效果也有所不同,其中越高的层次,其收获效果越好。第一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对城市宏观交通实施规划,通过设置相关的发展政策,影响城市交通的整体发展,并达到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结构的目的。城市道路交通结构的优化,主要表现在城市道路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政策,对城市道路交通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道路交通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保障体系。第二层次第二层次主要对城市道路的整体交通网络实施组织规划,通过组织规划,加快城市交通网络的建设,同时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整治城市道路网络交通,使其交通分布保持均衡,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运输效率,充分发挥交通网络效用。比如,在城市道路设置专用线或者单行线,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同时还可以设置特殊运输线路、绿波以及相关的诱导系统,对转向加以限制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充分发挥城市交通网络的时间及空间资源。第三层次第三层次主要指对城市道路交通重要路段或者重要交叉口实施整体规划,重要路段及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重要路段及交叉口的合理规划,实现对城市重要路段及交叉口的科学管理,有效地解决重要路段及交叉通拥挤的现象,是改善城市局部交通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其主要措施包括对城市道路信号灯进行配时优化,在重要路段进行机非分隔,实现交叉口渠化,详细划分车道,加强转向控制,加强道路车辆管理等等。

新时期背景下,随着城市化步伐逐渐加快,城市交通日益严峻,为改善城市严峻的交通形势,“畅通工程”在各大城市得到广泛的应用,各大城市城市积极开展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实践证明,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实施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推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法不仅仅要以上几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交通管理实践中不断地改进。

道路交通管理学篇3

关键词: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原因特点预防对策

近几年来,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的道路交通事故呈现上升态势。例如,2010年10月16日晚,河北省李启铭在河北大学醉酒驾车肇事,并口出狂言:“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事件被报道后,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在一个视频网站上有一段名为“2006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部分交通事故”的4分钟视频,该视频记录了华科校园内的十多个十字路口,从2006年到2009年3年间发生的35起大小车祸。[1]河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发生的交通事故只是冰山一角,如何预防大学校园内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怎样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的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第5项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同时,《交通安全法》对“道路”的含义也做了解释,即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道路,还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从道路交通事故的概念分析,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的道路交通事故在地域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在高校单位管辖范围,并且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道路,发生在该区域的交通事故与一般的交通事故没有差异;另一部分属于在高校单位管辖范围,但不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道路,如在校园内一些特定路段有“校外车辆禁止入内”的标牌,发生在该特定区域的道路交通事故叫“道路”外交通事故,根据《交通安全法》第77条的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

二、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

道路交通是由人、车、路、交通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当大学校园内的这几个要素没有协调发展时就会发生冲突,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一)车的因素。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与社会的开放与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许多私家轿车已经步入高校教师家庭,学生骑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很多,开汽车上学也已不再是新闻。这使校园内人流量、车流量成倍增长,致使大学校园内的交通环境日益复杂。

(二)路的因素。大学校园道路建设缺少人性化设计:一般大学校园内的道路通常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道没有进行隔离,交叉路口没有信号灯管控,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有缺少或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大学校园的停车场规划也不尽如人意。

(三)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因素。许多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认为在大学校园内的交通环境是比较安全的,因而缺少了对自己交通行为的约束。在这种不安全交通心理的支配下,许多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大学校园里注意力不集中。例如,行人边走路边看书边听mp3,或者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人在随机的位置任意穿越马路现象严重,行人的异常行为比较多。交通行为细节决定交通安全,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交通行为,却往往蕴涵着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四)机动车驾驶人因素。由于大学校园内没有交通警察的现场指挥,没有非现场执法设备进行监督,此外,许多大学校园内道路的基础道路安全设施设置不合理或者缺失,在缺少交通警察监督和管理的情况下,造成许多机动车驾驶人放松了安全驾驶的警惕性,有盲目侥幸心理,超速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在大学校园内比比皆是,因此导致交通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

三、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分析

(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侧面相撞、同向刮擦的交通事故形态居多。

(二)无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路口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平面交叉路口是道路网络的基本节点,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汇集着各种不同流向的交通流,致使交叉口的交通非常错综复杂。[2]当两股不同流向的交通流同时通过交叉路口时,就会产生交通冲突,这是产生交通事故的根源之一。

(三)当事人主观过错造成的交通事故多。主要包括:疏忽大意、过于自信、操作不当,或是机动车占用自行车道行驶、突然靠边停车、车辆行经交叉路口超速行驶没有观察t望等。

四、预防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

(一)进行大学校园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慢行交通(non-motorizedtraffic)通常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转移动力的交通。[3]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学校园内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的规划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混合交通严重,造成大学校园交通事故频发。对大学校园内步行和自行车系统进行的规划包括:第一,要注意在空间上对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进行隔离,同时注意自行车道的宽度设计;第二,注意校园内交叉路口的交通组织与规划。在交叉路口要预防交通事故,涉及到交通规划设计、出行者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等多方面因素,只有将各个方面配合起来,才能达到预防交通事故的目的;第三,设计满足行人通行要求的人行道;第四,科学设置行人交通安全设施,例如,加强设置行人过街指示标志,必要时采取机动车道路封闭设施;第五,合理规划非机动车停车场。

(二)加强大学校园机动车管理。

1.加强大学校园机动车停车秩序管理。

第一,要合理利用经济杠杆适当设置收费停车场;第二,重点进行大学校园内饭店、宾馆、学术会议中心等对外开放部门的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停车场规划应与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协调一致,提高停车场的使用效率;第三,加强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的交通管理,防止出现交通混乱。

2.加强大学校园机动车行驶秩序管理。

第一,合理控制机动车行驶速度。例如:《上海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2007年1月22日实施)第11条规定:“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须限速行驶,出入校门限速为5公里,校本部道路限速为20公里,延长和嘉定校区道路限速为10公里。”

第二,严格控制校外车辆随意进入校园。对教师车辆、部分走读学生车辆和学校有业务往来的车辆要办理校园车辆通行证或经过校方许可后方能进入校园;划分社会机动车完全禁止进入区域范围;对校园内使用机动车(包括学校的通勤车等公务车)情况进行摸底备案,利用校园内的监控设备等对大学校园机动车的各类违法行为或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抄告制度,并与教师和其他职工评先进等挂钩。

第三,制定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各高校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制定相关的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第四,联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校园内机动车使用者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三)强化大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通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改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4]高校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知识包括人身安全方面的教育需求比较高,但目前高校相关部门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思路,对交通安全管理也缺少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由于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交通事故的受害者绝大多数是大学生,因此有必要强化大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在高校设立大学生道路交通安全专门管理结构。

在高校设立大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委员会的负责人由高校的校长或副校长兼任,该机构负责高校园区内的道路交通安全设计与改造,停车场的规划与建设,高校道路交通安全方面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监管,协调高校具体的教学部门对课程的设置、教师的聘任进行考核和评价。

2.单独设立或开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课程。

高校应当及时开设《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课程,有条件的还可开发相关的网络课程,将其设置为选修课或必修课,课程将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育内容,而是从大学生的交通安全需求出发,科学分析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积极研发和开展具有特色的模拟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推广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贴近于大学生实际。

3.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师资建设。

普通高校的教师一般对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认识不深,对交通事故典型案例的分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现象,致使授课内容缺少针对性。所以,有必要加强普通高校教师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授课水平的警察、公安院校交通安全方面的教官进行双向交流,从而实现师资共享。

4.广泛发动大学生反对交通陋习,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文明行动劝导活动,做新时代交通文明的先锋。

(四)加强校园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排查与分析。

大学校园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形成往往是人、车、路、交通环境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高校负责交通安全的管理部门要组织或聘请专门人员对校园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进行认真的排查与分析,及时对校园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成因进行鉴别并对其进行改善,重点对校园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人、车、道路和交通条件、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校园周边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反思自身在预防校园交通事故的管理措施方面是否科学和合理,进而制订预防对策和防范措施,例如,对于已发生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应在其上游根据事故成因或安全隐患类型设置相应的警告标志或者有针对性的禁令标志,以便机动车驾驶人提前作好防范;[5]或者在大学校园内增设减速垄和减速带,以降低大学校园内机动车的车速;或者采取设置阻车器、路障、道路反光镜等措施,从而达到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目的。

(五)编制校园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一套完整的高校校园应急预案一般包括总预案和专项预案。总预案是阐明应急整体框架结构及应急的基本原则;专项预案是根据总预案的要求,在危险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事故的种类、现场区域位置等因素,确定的子预案。[6]高校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可以作为高校校园预案的专项预案进行编制,编制时要注意具有可操作性。

我国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因此,研究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的规律及特点,科学地预防和控制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是政府、高校相关的管理机构和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谐构筑梦想,平安造就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为构建和谐的高校交通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网.网络视频曝光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内3年35起车祸[J].http:///xwzx/shgj/gdxw/201004/21/t20100421_21304735.shtml.

[2]徐晓慧,王德章主编.道路交通控制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37.

[3]李晔.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刊,2008,3.

[4]杨钧,李江平,王京等.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219.

道路交通管理学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平安海曙”,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以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总体目标,有机整合近年来开展创建“平安大道”、实施“畅通工程”、“五整顿”、“三加强”及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经验,以“平安畅通城区”创建为载体,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形成管理合力,通过完善设施、严格执法、广泛宣传、狠抓源头、落实责任,全面提高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努力,使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达到“机制健全、设施完善、畅通有序、事故减少”的总体目标。具体要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一)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健全。建立区、街道、社区(单位)“三级”道路交通安全网络,区、街道两级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机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安全防护设施、交通信号灯等交通安全设施齐全、设置科学,交通事故多发的路段得到有效治理,近郊道路安全通行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三)道路交通有序畅通。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明显下降,基本杜绝道路周期通堵塞现象,有效缓解城区道路拥堵现象,道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

(四)管理执法水平提高。执法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科技装备得到普遍应用,交通管理执法更加严格、公正、文明、规范,群众满意度提高。

(五)公众交通守法意识增强。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普及率达到100%。本地居民的交通安全法规和安全常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交通守法率达到80%,形成社会共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

(六)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改善。实现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万车死亡率“三下降”,不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3月—6月)。加大对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的排查力度,掌握基础情况。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营造舆论氛围,扩大创建活动影响。区、街道两级成立专门创建工作领导班子,进行全面动员,并针对本辖区实际,制定具体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7月—11月及今后每年的2月—11月)。全面开展创建工作,力争到年底取得明显成效。

(三)总结阶段(12月—1月)。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并对下一年的创建工作进行部署,做好市政府检查验收的相关准备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完善机制,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

1、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各街道、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各街道要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机构,街道的主要领导是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本辖区内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各街道要发挥社区人大工作室的作用,通过加强日常督促、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检查等方式,做好辖区内各单位道路交通安全的检查督促工作;各街道要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现行的街道领导联系社区(单位)的工作内容中去,实行街道领导包社区(单位)制度,街道领导或分管干部要分片包1个或1个以上社区,有关工作成效列入街道干部年度考核。安监、城管、教育、建设、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责落实相关工作责任,齐抓共管,抓好落实,协调解决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2、健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分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形势,总结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成效,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监督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

3、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各街道、各部门要针对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摸清真实情况,狠抓薄弱环节,通过部门提出、政府协调、相关部门整改的方式,逐步加以解决。要创新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营造全社会参与道路交通管理的氛围,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走上社会化、法治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加大力度,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

1、加大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建设、城管、规划部门对新建、改建道路要严格落实“五同步”制度(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设置符合安全的标志标线、信号灯、减速带等交通安全设施;严格控制道路开口,规范审批制度,要对道路已开口子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论证,清理、关闭和规范一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道路开口;严格施工审批、告示制度,加强施工管理;加大对非法占用道路、破坏交通安全设施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道路的通行条件。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要积极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开展道路“黑点”排查工作,对不符合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或者安全隐患突出的路段(点)要及时排查整改,切实落实交通安全设施,消除事故隐患。

2、强化车辆、驾驶员源头管理。公安、交警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查处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行为,严肃查处运输违法行为,打击非法站场、“黑车”营运等违法行为。安监、交警部门要加强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监管工作,加强对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各客运场站和客运企业及各单位车队要严把安全行驶关,认真做好车辆承包人、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确保门检、例检等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交警部门要做好检查监督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针对我区外来人员、外来驾驶员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现状,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把驾驶员岗位职工的交通行为和其他职工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的上下班途中的交通行为纳入劳动合同的具体条款和厂纪厂规的考核内容,促使用工单位在劳动关系调整范围内自觉管好单位职工交通法规遵章工作。质监部门要加强对车辆零部件及安全防护品生产质量的监督管理,严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出厂,流入市场。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在用车辆(尤其是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和吊车)的注册登记和定期检验工作,加强对相关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防止安全技术性能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和无证人员驾驶车辆上路发生重(特)大事故。

4、加快科技设施建设和路面执法工作。要将电子警察、监控等路面交通科技设施纳入道路建设的总投资,进一步完善监控、信号控制、交通诱导、智能卡口等系统,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不断完善智能化交通管理设施建设。交警部门要充分发挥科技装备的作用,广泛运用电子警察、卡口系统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提高非现场执法率;严厉查处无牌无证、农用车或摩托车非法载客、人货混装、酒后驾驶等各类严重危及道路交通安全的违法违章行为,维护正常交通秩序。城管、工商等部门要坚决取缔马路市场、占道经商以及占道堆放、设摊等违法行为。同时,工商部门要加强对非法生产车辆零部件的打击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规范对道路沿线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活动。

5、规范交通安全联络员制度。各街道、各单位要建立交通安全联络员制度,落实专人,积极会同公安交警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对社区居民和员工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以此来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单位)“三级”的道路交通安全网络。尤其是近郊街道和社区要通过招聘交通协管员的方式,加强对近郊道路出入口的交通协管,确保居民的出行安全。

(三)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

1、各街道、各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以“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活动为载体,以重特大交通事故为警示教材,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及和警示教育。督促企事业单位加强对职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和组织交通志愿者上路协管交通。

2、司法局要着眼于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把交通安全宣传、交通法制宣传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政府普法教育以及平安社区建设范畴,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3、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依法履行交通安全宣传义务,有针对性地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发挥普及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的主导作用。

4、教育局要实施监管职能,对学校道路交通安全实行校长负责制,督促学校加强对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提高交通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要落实学生上、下学值日老师“监护岗”制度,严格纠正学生的交通违法行为。

5、社区要通过采取建立居民道路交通安全守则和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加强对居民和外来人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有效约束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6、企业要建立职工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和车辆出门的门检制度,对企业职工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对出门上路的车辆进行门检,在出门前消除交通违法现象和安全隐患,从制度上对道路交通行为进行有效管理。

(四)强化考核机制,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道路交通管理学篇5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工程;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abstract:thecityroadtrafficmanagementplanningisanimportanttechnologyplatformtoguidethecityroadtrafficmanagementscientificandmodern,reflectingthecityroadtrafficlevelofscientificmanagement,planningandleadershipattentiondegree,asthecitytrafficmanagemen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tocreategoodconditions.thispaperanalyzesthenecessityofcityroadtrafficmanagementplanning,proposedthetrafficmanagementplanningshouldbeinvolvedinthecontent,planningprincipleandprocess,anddiscussestheprocessofroadtrafficorganizationplanningoftrafficmanagementplanningcontentfromtheangleoftrafficengineering.

Keywords:trafficmanagement;trafficengineering;trafficorganizationplanning

中图分类号:U491.1+2

0引言

道路交通是城市赖以生存和运行的动脉,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也处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由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交通供需矛盾的长期性和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不仅要规划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而且还要使现有设施发挥最大效益。这就需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畅通、快捷、低污染。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交通管理的要求,确保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有效性、合理性。因此,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制定应获得城市建设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的支持和协助。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在各规划层次中所处位置见图1。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对道路交通和管理的发展做出系统总结,并对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合理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科学预测规划年份道路交通发展趋势,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今后交通管理工作的具体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通过社会经济和相关交通调查,获得大量的城市交通基础资料和信息,并对道路系统、动态交通、静态交通和交通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城市经济和交通发展预测

包括对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交通发展分别进行预测,道路交通发展预测应具有道路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包括机动车、私人小汽车和非机动车在内的车辆发展以及交通状况的预测。

(3)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具体规划

其内容应涵括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有:

①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通过制定合理的交通发展政策和有效的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道路交通,优化和调节交通结构及出行方式,形成快速、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网络。

②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

结合智能运输系统(itS)的不断发展,加大高、新技术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研究应用,逐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③道路交通宣传教育规划

以形成社会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为目标,寓宣传教育于执法管理之中,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整体素质。

④车辆管理发展规则

加强车辆管理工作,以先进、规范、有序、合理、便捷的手段进行车辆管理。

⑤勤务管理发展规划

提高交通执法的整体水平,强化交通职工执勤的管理、服务职能,提高交通队伍形象。

交通法制建设发展规划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健全道路交通法规,提高交通队伍的整体法制意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道路交通事故防范工作规划

建立完善的交通安全监测分析系统,针对涉及交通安全的关键问题制定相应策略,以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

规划方案的评价是指通过对备选方案进行交通流分配预测、效益分析,阐明其达成预期规划目标的可行性。同时还可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或重新选择方案。

(5)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1、2项工作主要由交通规划部门完成,交通管理部门协助进行并可采用相关资料用于交通管理规划。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按阶段分年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形成滚动发展机制,定期进行充实调整,不断推进。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和原则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在规划时间上可以和道路规划建设周期保持一致,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宏观交通管理战略发展规划

规划年限一般为5)10年,主要是确定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基本方略。如完善交通政策、制定相关法规、实现公共交通占主导地位、建成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itmS)等战略性目标。

②中期交通管理发展规划

规划年限一般为1)3年,主要工作是在宏观交通管理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提出具体的分年度工作方案。如道路交通组织的中期规划可以是结合道路网建设状况,规划、确定切实可行的交通流组织管理方案和措施,具体措施可以是均衡路网的交通流量、规划单行线和专用线、信号灯控制实现线控等。

③近期交通管理计划

近期交通管理计划的工作年限为1年左右,主要是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与论证,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合理组织和渠化交通为主。如对重点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等;路段机非分离、车道划分、停车管理等。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原则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应遵循/当前服从长远,局部服从整体,治标服从治本0的原则:

道路交通管理学篇6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进程显著加快,对于城市发展的基础内容道路交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城市发展来看,道路交通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道路传输力不足、交通结构不发达、交通设施陈旧等方面,导致了道路拥挤等问题的出现。因此,要想保证城市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进一步做好做好交通规划管理工作。

一、问题分析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中,道路交通规划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规划管理流于形式

关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一直有着评价体系的,很多城市为了得到较高的评价分数,往往在编写管理规划时没有全面的考察实际道路交通情况,文本的编订主要是为了评比需要,缺乏实践性。很显然,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应用这样的规划文本,是得不到任何成效的。而且,很多城市的相关领导没有较为长远的发展目光,即使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分数,但是实际上是名不副实的,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并没有与高分数相符合的管理水平。长久下去,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将会面临更多的问题。

(二)规划管理缺乏针对性

在很多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开展中,没有科学的考察本城市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的照搬规划内容,僵硬的按照程序管理,最终得不到较高的管理效率。对这些城市而言,在规划管理工作开展中,根本没有明确的了解规划管理的具体工作,没有深入的分析在道路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将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具体的道路交通规划内容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导致最终的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三)混淆规划与设计

很多城市在交通规划管理工作陷入了一个误区,将道路交通设计看成是交通规划,混淆了规划和设计的概念[1]。在规划工作中,规划文本的设计加入了交通标志设计等内容,虽然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效用,尤其是促进了中小城市交通管理的规范性,但是对于大城市的交通管理却不能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仅仅是道路交通设计,而不是规划。

二、规划管理对策

(一)明确基本内容

第一,道路交通情况调研。在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实地的调研考察,全面充分了解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在调研中需要搜集的资料主要有: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城市道路布局、交通流量、包括居民、机动车等在内的城市交通出行特征、道路交通区域划分、交通管理设施等。整个调查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同时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有关道路交通部门应该重视。但是从现在的调研工作来看,很多的相关部门都对此缺乏重视,基础数据收集不充分,甚至很多数据都是在以往的基础上稍作改动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规划方案不符合实际的道路交通情况,缺乏实践操作性。

第二,诊断与分析。在经过了全面的道路交通调研后,接下来就要对数据资料进行诊断和分析,包括对当前城市交通现状的诊断和交通需求的分析。在诊断工作中,主要是在全面了解基础数据资料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的城市交通管理政策、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程度等诊断当前的城市交通质量。在分析工作中,主要进行的是交通需求分析[2]。结合基础数据建立需求模型,通过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对规划方案作出科学的评价。而且,还要建立包括客车、摩托车等多在内的多车种矩阵模型,以便能够为后期的管理规划提供有效性的数据参考。

第三,制定管理方案。一般说来,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是结合了如优先发展策略等在内的多方面交通管理策略的[3]。同时,还包括了如结点交通管理等在内的多种交通管理解决措施。在对交通方案的评价中,可以有效分析出城市交通流是怎样受相应的管理措施影响的;而且,通过交通管理措施的实行,可以科学的预测当前城市发展中的交通运行指标,由此制定出每日的交通管理目标。

(二)把握基本原则

第一,长远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必须要从当前的城市实际交通情况出发,根据道路网条件,做出具有实践性的交通规划,使其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这样才能满足城市发展对交通管理的要求。

第二,可持续发展。交通规划的制定必须要符合人文发展观,以提高城市居住环境为基本要求,全面分析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做好规划管理,有效调整不符合发展的交通结构,使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分析规划管理特点

第一,衔接性。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它与停车场规划等其他专业性的规划都有着一定的联系[4]。因此,在进行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做好与其他专业性规划的科学衔接,有机结合当前城市建设的交通管理政策,将提高交通效率作为工作目标,以改善交通环境、加强交通安全为实施重点,全面开展管理工作。

第二,阶段性。交通管理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分为不同的阶段才能完成,而且,在每一个阶段中,规划的内容也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交通规划主要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实施阶段[5]。在“近期”阶段中,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详细分析交通问题、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根据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交通管理项目建设规划、顺序、竣工时间;“中期”也是有计划进行,并详细列出管理项目的日程安排;最后,“远期”必须具有方向,准确把握未来交通管理、科技发展等的方向,未雨绸缪,做好相关的工作。

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关系到城市的当前及未来发展,关系到人们的日常出行,必须加强当前、中期及未来管理,而这取决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受到资金、资源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于城市交通来说,政府发展战略与政策的作用是直接性的、决定性的,也是一个协调多方利益的过程,需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对策。

参考文献:

[1]袁文清.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J].城市地理,2014,10:5.

[2]田玉国.基于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2.

[3]荣力锋.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演化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道路交通管理学篇7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1月13日晋中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暨百日整治推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传达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定》,分析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重点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和社会化管理网络的建设进行安排部署。刚才*同志通报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并对春运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情况,一会,*市长还要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按照会议的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创建“平安畅通县市”活动为载体,以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为抓手,以治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为突破,全力以赴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全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进一步完善,交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道路交通事故明显减少,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20*年我市被国家六部委授予“全国道路平安交通县市”。2009年,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326起、死亡54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0.2%、3.4%。应该看到,这些成绩是在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流、物流、车流和车辆驾驶人数量高速增长,人、车、路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

二、清醒认识目前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但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然严峻,面临的情况不容有丝毫松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巨大交通压力和挑战。

一是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相伴的人车路矛盾更加突出。*区位优越、通车里程长、道路货运量大,道路交通安全预防、管理难度较大。近几年伴随全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构成交通安全三要素的人、车、路也呈几何级增长。目前,全市共有机动3.8万辆,其中09就增加了近30%;全市共有机动车驾驶员53996人,占到全市总人口的13.5%,而且每年要新增5000多人;全市共有国、省、市、乡、村道路1276公里,特别近年来,新增的道路里程增长更快。人车路的高速增长,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结果,同时又给我们的管理,特别是给重特大交通事故的防控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二是交通事故多发的态势给整个安全生产带来新挑战。全市交通事故次数居高不下,死亡人数尽管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和空间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交通安全工作的严峻性。如何有效改变交通事故高发,死亡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势头,给全市交管部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是初级、粗放的管理远不适应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主要表现在:齐抓共管格局还不稳定,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力;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比较突出,酒后驾车、超速、超载,无证驾驶、无牌车辆上路行驶等屡禁不止;重点路段、危险路段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路况不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缺乏等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基础工作不扎实,对驾驶人的教育管理存在漏洞,客运企业的交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针对性不强、覆盖面不宽、影响力不够,广大市民的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道路交通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1月13日,在晋中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会议上,张璞市长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各县(区、市)长,分管县(区、市)长,以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题研究部署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提出了构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委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三级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并明确了七项制度,其中包括行政问责办法。同时,省政府也以33号令下发了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定》,针对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二十条政策措施。今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将摆在十分重要的议事日程,一旦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连带追究、责任倒查的原则,严肃查处事故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并公布事故调查结果,接受社会监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强化安全意识,真正把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坚决遏制交通事故特别是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年末岁首是道路交通安全情况较为复杂、事故多发的特殊时期,大家更要增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到认识到位、重视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确保圆满完成春运工作。

三、全力推动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在规范化管理上再上新台阶

第一,根据省、晋中市要求,全面构建市、乡(街道)、村(社区、厂矿、学校、单位等)三级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各级各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完善道路交通管理网络,做到硬件到位、经费到位、人员到位,设置合理、建设规范、工作有序。其中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成员单位要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落实办公场所,责成一名分管领导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确定一至两名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成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下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司法助理员兼任交通安全协管员。在行政村、社区设立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原则上聘请治保主任、社区主任担任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厂矿、学校、单位拥有机动车30辆以上(包括单位职工自有车辆),或机动车驾驶员50名以上的(包括单位职工家属),要成立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设立1-2名义务交通安全协管员,真正实现交通安全工作进社区、进农村、进单位、进学校、进厂矿,真正形成全市交通安全社会网络化管理格局。

第二,全面落实职能部门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方联合行动,齐抓共管”的总体要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全力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在预防事故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要不断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交警、交通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严格执法,严格管理,要大力加强路面交通安全整治,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安监部门要充分履行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综合监管职能,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协调交警、交通、农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解决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交通、公路部门要严格交通运输市场的准入管理,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要协同交警部门加快事故多发点、段的安全排查整治,强化对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的安全管控;农机中心要加大对农用车、拖拉机的管理,要协同交警机关严厉查处农用车、拖拉机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对在校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要跟上;电视台、报社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

第三,切实解决好制约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一是要全面排查治理道路危险点段。按照隐患级别,明确分工要求,完善道路日常管理维护机制,全面消除安全隐患,要加强动态管理,防止出现新的危险点段;二是全面排查治理车辆安全隐患。按照“管得住、管得好”的原则,加强大客车、大货车、危化品运输车、校车等重点车辆的源头管理工作,严密监管运输单位,严格安全检查检验,落实“户籍化”管理措施,强化综合监管。三是全面排点驾驶人员。交警部门要对辖区内的驾驶人员特别是客运车辆驾驶人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对有多次交通违法行为、发生责任事故的驾驶人员,列为重点对象进行管理教育。四是继续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超速、超员、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疲劳驾驶、争道抢行、闯红灯和随意停车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行车秩序的违法行为,要严管重罚,决不手软;五是要将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寓于道路安保工作的始终,建立健全对驾驶员培训单位的监管机制,把紧、把好、把牢行业市场准入关。要强化对驾驶人、客运业主和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要高度重视学生交通安全隐患,学生上学、放学时段交警对过往学校的车辆要进行疏导和现场指挥。

道路交通管理学篇8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各负其责、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整治道路行车秩序和事故多发点、段为重点,加强车辆安全检验和驾驶员安全教育,严格查处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切实治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增强交通参与者安全文明的交通意识,实现全乡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明显好转,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同比下降,杜绝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

二、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意识

1.各村(居)委会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开展经常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明确专人负责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适时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督促、指导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建立健全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制度;每季度组织辖区驾驶人开展交通安全学习教育活动1次。各村、社区在显眼位置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栏、宣传橱窗,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公路两侧适当位置书写交通安全标语、警句。

2.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内容,结合中小学生行为特点,每学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并在校园内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栏,定期更新宣传内容。教育引导学生不乘坐违法车、不违法乘车,提高学生交通法治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3.司法所将交通安全宣传纳入全民普法教育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普法教育。每年组织开展涉及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

4.广播电视开设交通安全警示专栏;

5.积极主动提供新闻线索、宣传资料,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在日常工作中结合窗口岗位特点开展日常教育,创新宣传方法,确保宣传收到实效。

(二)严格路面管控,维护良好行车秩序

1.安监所、场管办和各村委会加强路面执勤执法工作,制定勤务考核制度,确保赶集天、节假日、公众集会及恶劣气候时段有警力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一是针对辖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预防工作方案,落实“村领导包片、社干部包线”责任,明确奖惩措施,加大对危及道路交通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安监所、场管办建立赶集天、节假日、公众集会及恶劣气候时段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勤务制度,工作中发现道路安全隐患书面报告乡政府和上级部门;各村建立辖区车辆、驾驶人、道路状况的基础台帐,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建立健全辖区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与低速载货汽车、三轮车、微型车车主(驾驶人)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年内组织车主(驾驶人)集中学习教育不少于4次;建立责令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通知书制度,对无证驾车、驾驶无牌证车辆(含报废车、脱检车、拼装车)、客车超员等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从严从重处罚,并发放《责令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通知书》,限期进行整改。

2.继续开展超速和客车超员、无牌无证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二(三)轮摩托车、农用车、残疾人代步车和拖拉机违法载客、无证驾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主要干线道路和交通事故、交通拥堵易发路段管控,依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

3.乡场管办负责规划场镇停车点,不断改善道路通行条件。

4.根据道路管辖权限,在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等危险路段,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警告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及时消除非交通占道隐患;坚决取缔非法营运。

5.农机站严格辖区拖拉机管理,建立健全车辆、驾驶人台帐,做到不漏管、不失控,与需上路行驶的车辆车主(驾驶人)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每年对车主(驾驶人)集中进行安全教育不少于4次,并就公安机关通报的拖拉机交通违法行为人重点教育督促整改。

6.各村委会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组建辖区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队伍,每月开展安全检查、督查活动不少于2次;逢赶集天、节假日、公众集会及恶劣气候时段,组织相关人员上路开展路检路查,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三)加强客运安全管理,严防重特大群死群伤交通事故

1.安监等部门对营运客车实行户籍化管理,实行一车一档(驾驶人一人一档),严把客运车辆和驾驶人准入关,确保安全责任制度落实、营运证件齐全有效、客运站点管理规范、行车动态及时掌控。落实客运安全宣传教育制度,严格客运监督,乡村公路、便道一律不准7座以上客运车辆营运,建立客运车辆安全风险金抵押制度和客运车辆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制度。

2.对现有客运车辆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已*到报废标准的车辆强制报废,对安全技术性能*不到要求的车辆申请相关部门坚决清退出客运市场。

(四)建立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制度,逐步改善道路通行条件

1.对于道路出现坍塌、坑漕、水毁、隆起或傍山沿河、临崖、路窄、弯急、冰雪等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隐患及时进行排查整治。

2.对无专人养护的道路每季度组织排查不少于1次。排查发现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能立即进行整治的,排查责任单位立即进行整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于无力整治的道路安全隐患,属于国道、省道、县区乡道路的,制定整治方案上报乡政府;属于无专人养护的道路,报告乡政府,提出整治建议。乡政府在上报上级的同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安全,对于无法保障安全的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直至整治完毕。

3.各村对道路安全隐患进行整治后,作相应记录并报告安监部门,安监部门及时组织验收并记录备案。

4.对于不履行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责任的村委会,严肃追究责任。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一把手”负责制,执行重特大事故“一票否决”的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检验,谁负责”的原则,对管理不到位,工作不负责任,推诿扯皮不作为造成事故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302号令的规定及“四不放过”的原则,一律严肃查处。

道路交通管理学篇9

关键词:高校;交通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8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校师生拥有机动车的比率的日益提高,高校的交通安全问题也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2008年5月,安徽师大西门内一辆出租车撞死了商贸职院一骑车女生;同年,仅上海市各高校就发生交通事故20余起;2010年1月20日,郑州中原工学院龙湖校区发生两车相撞的惨剧。著名的“李刚门”事件也是发生在大学校园中。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给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到来严重威胁,也对学校名誉造成不良影响,个别校园交通事故甚至引起了学生的聚集,其对于高校日常管理和发展的隐患不容小觑。

1问题分析

1.1现状

滇东某高校是一所有百年历史,十几年本科办学历程的学校,其由校本部、古城和环东三个校区组成,占地总面积1399.43亩,其中学校教学主要集中在校本部,这里地处郊区城乡结合部,有近15000名本科生和近1000名教职员工在这里学习工作。因此,人员比较集中。

由于学校校本部距离城市中心有近10公里的路程,因此有近70%的教师是自行驾车上下班,全校登记的机动车有600余量。不仅教师的机动车较多,学生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电动车的数量已经逐步赶上并超过了自行车。因此每到上下课等时段,校园内人、车异常拥挤。

由于人员较多,加上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使得校园内安全隐患陡增,安全事故逐步增多。2013年一名教师在校园内行驶时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一名学生脚部受伤。2016年3月一名学生在宿舍楼附近驾驶摩托车时,将一名行走的女生撞到,造成女生半月板损伤,膝盖骨裂。除了这些造成人员受伤的事故外,还有很多车辆刮擦、碰撞的事故发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该校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的。

1.2原因分析

道路交通系统包括人、车、路三个基本要素,对高校交通安全问题的分析也离不开对这三个要素的考量。通过对滇东某高校交通安全状况的考察和分析,出现上述交通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2.1人车混行

由于高校道路是典型的“社区道路”,它与“社会道路”不同,没有严格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划分,部分区域甚至没有严格的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划分。再加上人员比较密集,且作息时间比较固定,因此在上下课的时段是道路上人员和车辆较多的时段。这时就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车混行的情况发生,增加了交通安全危险程度。

1.2.2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缺乏

该校的停车位是3年前才划定的,之前校园车辆随意停放的情况比较普遍,而即使划定的停车线,仍出现部分车辆乱停乱放的情况。另外,校园内只有部分道路o置了减速垄,整个校园内没有限速标志,人行横道线也只有在部分学生通行较集中的道路上有,没有人车分流的护栏等设施。由于学校绿化面积大,岔路多,很多十字路口视线不佳,但是缺乏相应的道路广角镜等设施,增加了安全隐患。总的来说,该校在安全设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1.2.3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不力

学校的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主要是由保卫处负责,但是鉴于人员有限,工作繁重,在道路交通的管理方面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更多的管理工作放在对校园内机动车、非机动车的登记管理、校外车辆进出校园监督管理等方面。另外,对于保卫部门管理校园交通安全,还存在制度上的限制,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高校保卫部门作为校园道路的管理部门却又不能查处校园内的车辆交通违法行为,更没有处罚权。从监管的技术层面来说,和很多高校一样,目前学校保卫部门对于校园交通安全的管理更多的还停留在“人防”、“物防”的阶段,“技防”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2.4师生安全意识薄弱

由于教育引导的相对薄弱,学校师生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意识普遍不强。因此在校园内经常能够看到这样一些情况,很多学生不仅走在路上看手机、打电话、听音乐,而且还不走人行道。还有的学生在校园内超速骑行电动车,有的甚至搭载两三个人。有部分学生甚至在没有摩托车或小轿车驾驶证的情况下,无证驾驶机动车辆。另外,还有部分教师也有在校园内超速行驶、乱停乱放的情况。这些行为的存在,使得校园道路交通安全形式更加严峻。

2对策分析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要消除安全隐患,就需要制度上的完善,管理上的规范化、科学化,更重要的是加强人员的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师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2.1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最权威制度性文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但是该法在高校交通管理方面却存在着难以发挥作用的情况,原因在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定义“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而校园道路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校园内的人、车通行为主,因此,校园里的道路显然是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管理范围。基于此,各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积极探索制定适合自身的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主体。就目前的情况看,就是保卫部门。要充分给予保卫部门在管理校园交通的权利和责任,明确管理目标,责任落实到位。其次是要从制度的高度,严格规定管理的内容和方式,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据可依,依照规章制度办事,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保卫部门工作人员是没有执法权和处罚权的,针对这个情况,高校可与当地交管部门联系,通过委派交警或交通协管员进驻的方式,弥补这一缺陷。

2.2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水平

高校交通安全管理不仅需要制度的保障,也需要在管理方法和措施上进一步的完善。首先是完善校园道路交通设施。在学校门口及主要路段设置限速标志,原则上校园道路应限定在20公里/小时。在部分危险隐患较大的路段设置监控探头,加强监管。在视线有局限的地方大量使用广角镜,避免驾驶盲区过多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建立校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整个校园交通系统中运用先进的电子通信系统、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实施综合管理实现校园交通管理现代化。其次是进一步完善社会车辆进入校园的监管。原则上在上下课高峰时段不允许外来车辆进入,进入的车辆要严格登记制度,对进入的区域、时限做好规定。第三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以志愿服务或者勤工助学工作等形式参与到学校的交通安全管理中,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教育和引导。第四,加强校园内各类交通参与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在交通繁忙时段,加强对校园的巡视,利用学校对师生的管理制度,对不文明、危险隐患较大的行为予以重罚,以督促校园交通参与者自觉遵纪守规。

2.3加强师生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对师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是促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最有力的抓手。开展教育引导,首先是要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通过开展专题学习、讨论,让师生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避免出现不文明或违法的交通行为。宣传教育的途径应当实现多样化,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的网络媒体手段。其次,是定期对社会上的重大交通事故,或校园内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进行通报,以真实案例警醒师生,提高其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第三,是开展各类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每年的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可以利用这些特殊节点,让师生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受到教育。

参考文献

[1]朱建军.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J].镇江高专学报,2012,(2):3234.

道路交通管理学篇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交通事业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的道路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机动车驾驶人素质不高;2、群众交通安全交通法制意识谈薄;3、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4、整体交通管理水平不高。针对目前交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采取以下预防对策,以减少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1、提高驾驶人素质;2、加强交通法规宣传和交通安全宣传;3、完善交通设施;4、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人、驾驶人、车辆、交通设施、道路、交通法规、生命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交通流量迅速增长,道路交通运输日益繁忙。由于人、车、路、发管发展不协调,交通管理工作在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交通事故发生频繁,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据统计,2003年,河南省共发生交通事故12317起,死亡2247人,受伤11767人,直接经济损失53535019元。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复杂,综合起来,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机动车驾驶人素质不高。驾驶人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源头,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多少。但是近年来随着驾驶人队伍的日益壮大,整个队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驾驶人文化素质低下,思想素质不过硬,安全观念不强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由于驾驶人教育培训比较落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好转,在培训、考核中,培训课程、方式方法、考试内容、程序、严格程度等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中,因此,在现实中,驾驶人技术不高,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尤其是在紧急状态下,如何正确采取果断措施等都影响交通安全。

二、群众交通安全和交通法制意识淡薄。由于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相对较窄,群众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交通参与者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随意行车走路现象十分普遍。近年来,虽然交通管理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翻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形式,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由于宣传少,群众缺乏对交通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甚至认为交通管理部门执法是故意刁难,从而不支持、不配合交通管理工作。另外,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交通参与者没有认识到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不认为交通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随意违法行车、走路,甚至逃避、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发生。

三、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带来了人流、物流、车流和驾驶人数量的高速增长,交通压力骤增,致使人、车、路发展不协调,从而影响到交通安全。如:一些道路线形设计不合理,道路间衔接不科学;一些建筑物距离路口过近,妨碍机动车驾驶人安全行车视线;一些道路未设隔离带、或隔离带开口过多,车辆、行人混行现象严重;一些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等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严重不足,不能及时对交通参与者进行警示、诱导。由于道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不同种类、不同车速的交通工具在同一断面内行驶,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四、交警队伍力量薄弱。交通管理部门编制少,警力不足,人员构成复杂,素质较低,经费、装备、科技投入等方面都有诸多困难,直接影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水平。警力的严重不足,导致日常管理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尤其是乡村道路长期处于失漏管状态。此外,由于财政困难,不能及时拨付必需的办公经费,车辆装备、通讯装备落后,不能适应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公路质量较低、通行条件差,道路交通工具总体构成不合理,安全性能差,交通参与人违反交通法规行为非常普遍,交通秩序不好,政府管理交通的整体水平不高,专业人员素质差等等。

针对目前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消除道路交通事故隐患:

一、提高驾驶人素质。驾驶人的素质提高决不仅仅是驾驶技能的提高,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及安全意识的养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首先要做好机动车驾驶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安全防事故的意识。其次要严把驾驶人“进门关”,强化驾驶证考领工作,把好考试、发证关,以确保考试质量。三是要对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严管重罚,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的生命权和生存权。此外,还应坚持开展技能培训、法规学习,切实提高驾驶人熟练驾驶技能,交通管理部门要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例会制度,组织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观看警示片、通报安全形势、剖析典型事故,使驾驶人对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灵魂深处得到高度认识,做到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当务之急,但仅仅依靠交警一家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进行共同努力。交警部门可以通过对驾驶员、车辆和道路的管理以及向社会和群众宣传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但是要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还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交通安全应当从娃娃抓起,从儿童一入学就要灌输交通安全意识,开封县在这方面先走了一步,在中、小学校设置交通安全课,并专门编制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教材,笔者认为很好,孩子受到了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转而会进一步影响其父母、祖父母等亲戚朋友,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在提高全民通安全意识方面,新闻媒体要充当主力军,要多作一些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报道,使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交通活动,怎样行进才能保障安全,怎样才能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使交通安全这个主体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交通安全宣传是一项社会工程,仅靠交警一家唱独角戏显得势单力薄,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为推进交通安全宣传的社会化进程,全方位开展交通安全宣传,首先要由政府牵头,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教育的轨道,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宣教工作中的职责,建立社会化的宣传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宣传教育声势。其次要更新宣传教育形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提升群众的交通道德水平。以往宣传教育形式的单一很难产生深入的影响,要适应当前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行政理念,通过开展文艺演出、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等活动,广泛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办好宣传教育栏目,扩大社会影响。三是要牢牢抓住中小学生这一宣传教育阵地,打牢基础,“交通安全从娃娃抓起”,要在幼儿教育、学生教育中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基础性的内容,让孩子们“学走路”,培养具有较高交通道德素质的文明公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交通文明素质比较低的现状。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这需要我们的驾驶员管理部门在驾驶证审验过程中,要认真负责,全面审核驾驶员的驾驶资格,在正常审验的同时,要开展对驾驶员的安全宣传,强化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搞好交通事故预防工作首先从驾驶员抓起,才能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切实抓好源头管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交通事故处理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中,首先要强调“法治”原则,在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处理交通事故,与此同时,还要强调“德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既要讲原则,又要讲策略,既要讲公正,又要讲效率,公正和效率是时代永恒的主题,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妥善处理交通事故的有效方法。长期以来,事故科坚持时刻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我们事故处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努力实践“法治”和“德治”这一思想主题的忠实体现。

三、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首先要对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进行专项整治,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分析,该改造的改造,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的完善,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把道路危险性降低到最小限度。其次要加强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及隔离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约束、管理、服务、诱导的功能,在弯道、交叉路口、穿越村镇路段及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点段,科学渠化交通,完善警告警示等交通设施设置,确保交通安全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提高政府整体管理交通水平,充实警力,保障经费。面对当前繁重的交通管理工作任务,只有充实警力才能保证交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各级政府还应保障交警经费,通过改善车辆、通讯等基础装备,增加高科技管理设备等,来减轻交警工作压力,缓解警力不足的问题。

强化路面管理,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道路的管理范围,把有限的警力布置在所管辖的各个路段上,加强对道路的巡逻,提高交警的机动性和单兵作战能力,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从树立交警形象的工程,向注重提高工作实效、提高交警科技含量的方向转化。

在交通要道路及市内十字路口设置电子警察,加大对道路的监管力度,从时间上实现了全天候24小时对道路的监管,从管理上实现的向科技要警力,提高了交警的科技含量,同时,从某种含义上来讲对城市的品位也是一种提升,也是城市管理科技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交叉路口和一些路段,合理布置相应警力,加强对违章车辆,以及对驾驶员的违章行为纠查,设立警示标志,对交通参与人的交通行为提出善意的警示。

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与政府管理交通的整体水平不高,与道路交通法制化的不完善密不可分。因此,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全社会的通行效率,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切实解决道路交通中的各种难题。通过规范道路交通行为,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保证道路与交通参与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确定法律制度,增强道路交通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规范执法行为,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和畅通。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已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并于2004年5月1日开始在全国施行。这部法律是我国道路法制建设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是我国道路交通事业走向法制时代的崭新开端。这必将推动我国的现代化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赶上和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的交通管理,建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现代化交通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