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十篇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十篇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38:52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篇1

摘要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档案规范化管理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对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与设计是进行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是科学降低医疗风险的重要基础。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科学利用和挖掘其潜在的价值,建立完善的档案规范化管理体系,不断引进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对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词档案管理风险管理规范化重要作用

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规范化管理在降低医疗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在医院风险管理档案的管理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管理的随机性还较大,导致医院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不能持续对质量安全进行有效改进。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规定对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于改善医院管理质量,降低管理风险十分必要。近年来,我国逐步开始依照QSHe管理原则,对医院风险管理中的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逐步推广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医院各种职能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医院的档案,这些档案是利用文字或者图表形式对历史资料的真实记录,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历史档案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医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医院的经营管理离不开科学完整的档案资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档案信息的参考以及利用价值。档案资料的保存与利用价值决定了风险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在降低医疗风险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风险管理档案质量要求

风险管理档案是医院很重要的资产,需要由既懂风险管理又懂档案管理的综合型人才进行管理,充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对于医疗活动中的不良事件,要做到一事一档,收集整理工程中必须保留原件或者复印件,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其次,撰写材料时要提前留有装订线,避免由于装订导致的信息遮挡,充分确保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叠整齐存放;再次,所有资料必须用a4纸打印,需要手写时用碳素笔或者钢笔;此外,多有风险管理档案必须要留存电子版和纸质版的,妥善保存,保证资料的安全和完整;最后,按照规定格式对资料进行排版,做好说明,制定目录,便于以后查阅。

三、档案规范化管理在降低医疗风险中的作用

实施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降低医疗风险,充分确保医疗活动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在医疗风险管理档案中记录了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的全过程,对于挖掘更有利的管理措施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有助于透析医疗事件的根本原因

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当将事件报告送达相关管理人员,并进行随访,科学管理风险档案,确保事件的妥善解决。找出导致不良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制定改进措施的基础,通过对医院风险管理档案中的不良事件报告表与事故记录,可以通过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完成改进措施需要很长时间,应在改进工程中不断完善,并予以实施,以期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有助于提高医院风险管理水平

首先,进行风险档案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相关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就能积极主动得去识别风险,并及时寻求降低风险的管理办法。其次,医院风险管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建立优秀的质量安全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质量安全文化建设是医院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风险管理档案规范化过程就是医院风险管理体系确认和系统整理的过程。医院内部要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利用现代化技术科学管理风险,在医院内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此外,档案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避免风险管理的随机性,各种不良事件的报告及相关资料必须如实记录,防止漏写或错写,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档案规范化管理能够有助于规范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将档案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实现风险档案管理的良性循环。

(三)档案规范管理有助于实现风险的科学化管理

档案的基本功能就是为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还没有建立统一、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多是以部门为基础进行分散管理,管理方式各部相同,管理职责不够清晰,管理效果各不相同。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造成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规范化的风险管理要求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收集,并将档案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以规定的格式由专业人员进行记录和表格填写。风险档案的科学化管理,要避免档案记录与管理过程中出现过多形式的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减少档案的随机性,为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规范化管理在降低医疗风险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风险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满足新时期医疗改革发展需求的,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医院风险管理开辟了新的视角。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风险档案管理中,逐步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体制,对于提高医院风险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效降低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规范化管理还有助于规范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行为,促使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我国医院风险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风险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为我国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许苹.医疗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预警预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

[2]刘慧彩.基于风险管理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3]徐秀萍.小议医疗卫生机构档案规范化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4.07:167-168.

[4]栾进.医院医疗质量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D].第三军医大学,2010.

[5]欧阳昭连.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篇2

[关键词]医疗费用;道德风险;博弈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52-01

“看病贵”是当今中国社会热点问题。过度需求和诱导需求是医疗费用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及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不合理所诱导的道德风险有重要相关性。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方,是医疗费用发生的主要场所,患者和医院的道德风险将直接影响医疗费用的管理。

1道德风险的涵义和表现形式

1.1道德风险最早源于商业保险业,现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中各个领域,成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道德风险亦称“败德行为”,一般指一种无形的人为损害或危险,亦可定义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1]。

我国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存在着患者与医疗机构以及医疗保险机构的三角四方关系,政府只起到了调节作用,而缺乏有效的监控体系,面临来自患者和医疗机构双重的道德风险。因此,在医疗费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两种道德风险:①患者一方的道德风险。主要是冒名顶替的问题,“一人投保、全家吃药”的现象十分严重,无病住院的现象也相当普遍。②医疗机构方面的道德风险。医疗机构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它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使得信息不对称在这个行业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医院方面就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1.2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

1.2.1过度需求:患者由于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影响,实际承担医疗费用下降导致对医疗服务需求上升。这种需求水平与第三方支付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第三方支付水平越高需求越大,从而导致对医疗资源的过度使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导致了患方的道德风险。

1.2.2医院诱导需求:由于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很强,患者由于对信息和医疗知识的缺乏,一定程度上被动接受供给。由于医疗服务需求的低弹性,医院利用信息不对称造成处于特殊的垄断地位的医院有诱导医疗需求的能力和提供过度医疗服务的倾向,产生了医方道德风险。

2道德风险博弈分析

2.1过度需求博弈分析

在过度需求道德风险中,主要涉及的是参保患者同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的博弈。由于目前社会医疗保险实行第三方即社会保险机构付费方式,造成参保患者不需要自己付费或付费很少,部分患者会提出要求给予过度检查及选择昂贵的治疗方案。患者有可能存在“多多宜善”的消费动机。在许多情况下,治疗方案可以有多种选择,使用何种方案取决于医生的偏好和患者的个人意愿。而在有第三方付费的前提下,使用低成本的治疗方案治疗觉得自己吃亏,因此往往会选择相对昂贵的治疗方案。客观上,社会保险机构很难对参保患者的上述道德风险进行有效监管。因此参保患者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总会选择对社会保险机构实施道德风险,具体来说是不合理利用社会医疗资源,小病大治,过度消费社会医疗资源。

2.2诱导需求博弈分析

由于医院普遍推行绩效分配制度,医生的个人收入与医疗服务收入紧密相关。从经济人理性假设出发,医生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用信息优势诱导患者进行过度消费。由于患者医疗费用主要由第三方支付,就医的可及性增加,加上由于医疗知识缺乏,对疾病的恐惧和规避心理,往往对医院提供的服务深信不疑,接受医院提供的各种医疗服务。因此,医院不用担心患者拒绝诱导需求而采取的过度服务,医院和患者的博弈并不影响医院诱导需求道德风险的实施。在药物使用方面,医院总是希望使用昂贵药物来获取更大利润。对于医生,在其他人不滥开大处方的情况下,某个医生的最佳策略是滥开大处方;在其他医生滥开大处方的情况下,某个医生的最佳策略也是滥开大处方。而患者与医疗保险机构是很难监督的,或监督成本是非常高的,从而产生市场失灵。典型的表现是医生弃平价药不用而使用高价药。

3道德风险的防控机制

3.1转变医院管理模式,改善医疗服务体制。我国政府在不断探索对医疗制度进行改革,明确了公立医院是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赢利为目的,在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下讲求经济效益。因此,应建立扶持公立医院发展的正确政策导向,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具体措施包括:改革医院分配制度,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支出由政府保障,彻底消除医生的收入和医疗服务收费挂钩问题;改革医疗机构内部的收入分配方式,严厉打击医院分配按检查单和处方提成的分配方法,切断医务人员与服务提供量的利益链,代之以医务人员业绩评价的综合评估方式。制定门诊处方的最高限价、常见病住院标准和单病种收费标准等;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增强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的透明度;强化医疗机构的社会监督,定期公开医院费用信息引导病人合理选择适合的医疗机构就医;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家;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参保患者的社会责任感,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

3.2改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通过建立合理的补偿方式,健全医疗保险制度,防止参保人和医疗服务提供方钻制度的漏洞。具体为:对医疗参保方的偿付,综合使用按比例分担、起付线、封顶线这3种方式,吸取这3种方式各自的优点,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其中个人自负比例很难把握,如果个人负担比例过低则起不到抑制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目的[2];如果过高则会降低群众的正常医疗服务需求,引起”穷人付钱给富人看病”现象。个人负担比例要综合考虑个人负担、负担形式、负担哪部分费用、负担比例是恒定还是采用累进制或累退制等。对医疗服务供给方的偿付方式,应用多种方式达到优势互补。如对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按人头付费的方式;对疑难病可以采取按服务付费的方式;对诊断明确、治疗方法固定的病种可以采取按病种付费的方式;对床日费用变动较小、床位利用率高,又难以通过延长住院天数来增加费用的疾病可采用按床日付费的方法。但是选择付费方式的前提是保证基本医疗、费用控制和管理方便。

3.3建立医疗信息系统。应由政府牵头,协调社保、卫生、公安、民政、信息、银行等部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医疗支付一体的医疗信息系统。建立区域医疗信息系统有利于医生通过系统可以随时查阅患者就医的相关病史资料、检查报告以及各种影像资料等,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由于医疗信息的共享,保险公司可以获取病人就医的信息,有利于对医院行为进行监督,规范医院的行为;有利于保险机构对投保人健康情况的了解,收取合理的保险费用;还有利于保险机构更加科学合理地对保险费用进行测算,从而使保险费用的使用更加合理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病人自负比例,减少病人负担,降低行使道德风险的欲望[3]。

3.4建立医师医疗不良行为档案。规范医师医疗行为,制定和进一步推广临床路径。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三合理”规范)。特别要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对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加强监管。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机制,规定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权限。建立医师医疗不良行为记录档案,对违反诊疗常规、“三合理”规范的行为进行计分,计分达到一定程度应暂停执业,情节严重应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吊销执业证书。对因违反规定导致保险部门或患者拒付医疗费用的,应建立赔偿机制,由当事人全额赔偿医院损失。

3.5改革医院的补偿机制。随着医疗保险的普及,加大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必然降低医院的利润。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对医疗机构的主导作用,所以政府应当进一步研究加大对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使各级医院能够稳步发展。

综上所述,医疗费用使用的道德风险是造成“看病贵”的重要原因,可以通过转变医院管理模式、改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建立病人健康信息系统、建立医师不良行为档案和改革医院补偿机制等方面来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露.防止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机制研究[J].医学信息,2010,23(2):279-280.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医院;风险管理

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各个医院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只有技术创新和加强管理才能实现医院的持续性发展。然而,由于内外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的作用使得在一定时期内,医院所获取的财务收益未达到预定目标而发生经济损失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应对内外环境变化,控制财务风险,及时修正经营策略,提高医院运行质量,变得非常重要。

一、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防范财务风险

外部环境对医院财务活动产生的影响是医院本身所不可控制的因素。外部环境包含的范围很广,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国家医疗政策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给医院的经营管理造成较大的风险,因此,医院财务部门应时主动了解医疗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及时了解国家最新的政策法规,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外部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准确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的方法,积极主动提高医院对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应变能力。重点应放在加强医院自身建设上,以便在出现风险时可将其转化为医院可承受或可控制的风险。

二、加强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

(一)设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目标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应符合医院的财务目标,而医院的财务目标又要依据医院目标。由于医院的运营目标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不断创新,提高医疗技术,扩大医疗服务,以较低的医疗成本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是通过财务风险成本的最小化来实现医院价值的。

(二)实行全程序的财务风险管理

从每个理财环节入手,建立健全财务计划和预测、财务控制、财务处理的风险防范机制。

第一,预测和计划环节。收集和整理预测风险的资料,建立预测模型,选择预测风险的方法;对各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其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测试,对测试出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方范措施;对提出的各种预测风险的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选择风险较低的和收益较高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

第二,决策程序。对重大筹资投资,分配等财务活动实行严格决策程序和监管制度,减少盲目性;将反映理财成果的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相比较,发现差异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制定风险防范的对策。

第三,处理环节。对预料中的风险,应分析是否在预料的范围内,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同时,要检验计划和预测的制定是否合理。对预料之外的风险,应查明原因,并预算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医院应查清造成风险的责任部门,并确定弥补损失的对策。

(三)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医院应根据2006年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分别从预算、收入、支出、药品及库存物资和固定资产等方面结合医院实际境况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具体实施程序。同时,加强对医院经营和决策的管理与分析,在财务部门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原始记录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财务收支审批、成本核算、财务会计分析等制度,足额提取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坏账准备金,及时清理应收账款,并切实贯彻执行,从而防范财务风险。

(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医院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中,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各种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这样可以使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因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五)加强审计监督

审计是一个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内部审计可以预防医院投资决策的失误。投资决策是医院重大的经济活动,医院规模的扩大需要投资,基建维修需要投资。在如何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建设资金,创造最佳效益,规范基建行为,避免盲目投资,减少决策失误等方面,内部审计监督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有利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成本核算体系,需要强化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虽然不直接参与经济管理,但可以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发现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三、增强风险意识

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四、提高医院财务部门的整体素质

医院财务工作专业性极强,工作量大,因此,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才,但医院普遍注重对医疗人员的培养,并不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这就使部分医院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以致于不能发现管理中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竞争水平的提高。改进财务管理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势在必行。深入持久地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学习活动,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会计管理的职能作用,使医院的经济工作产生一个新的飞跃。

五、不可规避风险的应对

财务风险的处理主要是在衡量和分析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有效地阻止或抑制风险事态的发展,减少损失程度。

第一,转移风险。医院以某种合理的方式将面临的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如通过购买医疗保险的形式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若出现医疗事故,通过保险公司支付赔偿减少医院风险;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将风险横向转移。当然风险的转移符合合法、平等、公正的原则。

第二,接受风险。就是将医院自身能够承受的风险以及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承受下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使财务活动朝有利于医院方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雒敏.试论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

2、张英杰.完善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初探[J].现代医院管理,2009(6).

3、王静,于忠军.医院经营管理中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中国医院,2009(5).

4、黄曼丽,王宏.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6).

5、谭洪玲.浅谈医院财务监管重点[J].医药世界,2007(1).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篇4

关键词:道德风险医生新医改医疗保险

为切实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我国于2009年4月6日正式公布了新医改方案,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争议颇多,改革仍在试点当中,但就新医改方案本身而言,不管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试图改变以药养医的不良状况,还是进行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药卫生人才保障机制,其根本目标在于防范和控制医疗供方的道德风险,使医患关系更加趋于和谐。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产生是由于医疗服务的供方和需方利用信息优势所采取的导致社会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投机行为,本文以医疗服务的供方之一医生的道德风险为视角进行研究,在总结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医生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研究当前新医改方案的基础上,对防范和规避医生的道德风险,提出了几点建议。

1.医生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1.1疾病治疗的不确定性

医疗消费会因患者自身的因素不同、治疗的手段不同和治疗最后的康复程度不同等需要的治疗费用也不一定相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病种不同、个体差异等,其治疗方式也会不同。即使是同种疾病,治疗方式或治疗手段对于不同的医生来说也会不一样,在有医疗保险的情况下,医患双方往往会选取成本较高的治疗方式,而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效果的评判却很难统一化、标准化。这样,道德风险也就随之产生。

1.2现行卫生管理体制的漏洞

1.2.1以药养医的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机制

国家对药品收入的提成允许在15%至20%范围。由于用药利益与医院经济利益是一致的,医院的利益也直接影响到医生的个人收入,从而医生为了个人的收入和医院的利益必将会采用高治疗的方式,产生了医生的诱导需求,导致了滥检查和大处方现象。医院的性质也就从福利性走向了盈利性的道路,形成了以药养医的社会不良现象。从医院的发展来看,如果医院想要更好地发展和生存,必然会放任甚至纵容滥开药、滥检查等不正当的医疗服务行为。

1.2.2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方面的漏洞

我国的公立医院实行“多头管理”,往往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如果仅仅靠某一个行政部门采取行政措施去推动或者是有某一个医院自己去改革推动都难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国家层面去加大改革力度,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并对医生的激励机制进行改革,才能解决目前的管理体制问题。

1.2.3药品价格管理方面的漏洞

目前中国的药价虚高现象非常严重,药品流通领域的中间环节多,回扣高,流通渠道混乱无序,现行的补偿机制允许医院实行药品加价提成,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医生道德风险产生的机率。

1.3费用支付方式的缺陷

我国目前很多医院都是按照服务项目收费,高额的收费项目也是刺激医生选择的偏向选择的因素,在医生诊断阶段,医生为了医院的利益和个人收入,如果暂时很难判断患者的病因和病情是,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住院或手术、或延长住院时间等,这种事后报销事前难于审核的方式就导致产生了高额的医疗费用。

1.4部分医生的职业道德缺失

医生作为一种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职业群体,其职业道德具有特殊性,面临巨大的职业压力、生活压力和制度缺失,部分医生感到职业价值无法得到体现,职业操守发生异化。

道德风险实质上是一种人为损害,道德风险会使有限的医疗资源被浪费,给医疗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带来了现实困难,久而久之,还会使医生乃至医疗供方的信任体系遭到破坏,形成不和谐的医患关系,加重人际交往的阻碍。

2.新医改方案中的医生道德风险规避

纵观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历史,从公费医疗到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供方的道德风险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2009年提出的最新医疗改革方案,基本上涵盖了上述道德风险产生的四大来源,具体有以下几点:

(1)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医药分开。药品流通系统是整个社会医疗服务系统的重要环节,而我国药品价格虚高、以药养医的现象是催生医生道德风险的重要源头,只有建立规范的药品生产和流通市场,加强药品采购环节,切断医院与药品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降低医生与患者在药品使用方面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同时从其他环节弥补医院的损失,逐步从“以药养医”过度到“以技养医”“以医养医”。

(2)改革公立医院,建立新的机制。新医改方案第九条中就已明确“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其意义不仅在于行政部门与公立医疗机构脱离行政隶属关系,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采用法人治理方式,从而为其带来活力与挑战,还在于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医疗服务信息系统,有效约束和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减少道德风险。

(3)建立有效的医疗卫生体系人才保障机制。新医改中明确提出,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调动医务人员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这不仅使医务人员可以在不同的医院流动,还能使不同医疗机构的高技术专业人才加强交流和合作。还能让在患者在不同的地区享受到更高的医疗服务,还能有效的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实现家门口就医;同时,医生的个人人身价值得到更好地体现,医生的个人收入也会有一定的增加,这也将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

(4)完善支付制度。新医改方案加强了对医疗卫生体系的监督,主张尝试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相应的机制,实现激励和惩戒并举,有效规避医生的道德风险。

支付方式选择的正确与否,会对医生的行为方式及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三种支付方式各有利弊,就我国医疗卫生的实际状况而言,按病种付费或者按人头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的条件目前还不成熟,尤其是按病种付费,前期需要大量的资料和人力,成本较高。以总额预算式为主的支付方式的转制成本较小,但控制医疗费用方面效果显著,但是不能够促进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技术,还容易导致医疗服务提供者专业自主性不足。因此,具体采用哪种支付方式,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3.对新医改方案的补充

在新医改方案中,应该增加设立对医院及医生个人的监督制度,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医院与医生个人的信誉评测机制,对执业医生进行有效地信誉监测评价,强化医院对医生的选择权。同时,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和患者对医疗行为的监督作用,要把监督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的奖惩和退出机制;强化患者对医院的选择权,这样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防止缺乏职业道德的医疗行为出现。

如何有效的规避医疗供方,尤其是医生的道德风险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头痛不已的难题,无论是目前推行全民医保效果最好的美国,还是医疗保险历史悠久的德国,在面对道德风险的规避问题上,始终没有一个根本性的解决方案。无论新医改的结果如何,其所作出的探索和尝试,对推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改革要达到预期的目标,仍然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丽华.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其控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篇5

摘要:商业保险的保险保障、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三大功能是商业保险持续发展的根本。商业保险的业务特征和金融属性已经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社会管理功能的体现相对还不充分。近年来,社会医疗体系发展,商业医疗保险、责任保险快速发展,促进了商业保险和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宁夏保险业在医保合作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取得了显著效果,其应用和发展可以促进商业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推动社会医疗体系健康运行。

关键词:商业保险;医疗机构;合作模式;社会管理

商业保险的保险保障、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三大功能是商业保险持续发展的根本。商业保险的保险保障的业务特征和资金融通的金融属性已经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并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管理功能的体现还不充分。近年来,社会医疗体系全面构建,商业医疗保险、责任保险快速发展,促进了商业保险和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商业保险社会管理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推动社会医疗体系健康发展。

一、商业保险推进社会医疗体系建设的需求和环境

(一)商业医疗和责任保险的快速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身体健康和医疗服务的要求明显提升,商业医疗保险和交通事故责任保险迅速发展,成为人民群众需求最直接的保险类型,对保险消费者、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产生了深入的影响。一方面,高责任、高赔付使保险公司面对着巨大成本和压力。另一方面,高事故、高费用使得商业保险公司与投保患者身担重负。商业保险公司迫切需要寻求一种可行方式,方便业务开展,促进赔付支出合理化。

(二)商业保险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缺失

从保险业务核保到理赔环节,商业保险公司需要医院方配合调查的事项种类繁多,保险的补偿机制也需要医院对疾病诊疗费用的合理化管控;商业医疗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变化增加了其对疾病诊疗、健康体检业务的承接需求,保险公司与医院的合作更加紧密。但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与医院单独合作的模式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也无法在合作协议中体现保险公司对医院配合调查和医疗费用控制的话语权。商业保险公司迫切需要通过合作增加对医疗机构的约束力,降低经营风险。

二、商业保险推进社会医疗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

2012年6月,中国保监会在《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中要求保险业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积极服务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提出探索保险公司兴办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充足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延长健康保险产业链的建议。但在目前,保险公司尤其是保险分支机构兴办、投资医疗机构的情况还比较少,条件成熟的保险机构也不多,保险公司必须首先探索出一条与医疗机构合作管理的新模式,适应当前发展。

医保行业合作管理是目前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的一种较为成功的模式。通过保险业协会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组织,合作管理,专项作业,通过保险行业监督实现医疗诊治管理规范,通过医疗机构配合实现保险理赔服务的高效便捷,有效降低商业保险行业经营成本和管理风险,进一步增强了商业医疗保险对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辅助和补充功能,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共赢的合作模式,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好的保险和医疗服务,为商业保险发挥社会管理功能提供新的思路。

三、医保合作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宁夏保险业于2005年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保险行业协会医保合作管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宁夏医管会),通过强化对医疗相关险种的风险管控协作,搭建了保险业与医疗卫生行业、卫生行政部门、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渠道。宁夏保险业医保合作管理工作动手早,模式好,见效快,为实现医保合作目标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宁夏医保合作管理的工作模式

1.设立专业机构,建立医保合作管理的组织保障

一是建立医保合作管理专业委员会。宁夏保监局组织引导宁夏保险行业协会于2005年8月正式设立宁夏医管会,专门负责医保合作管理,集合全区16家产、寿险公司,各公司分管运营工作的负责人和核心理赔业务人员担任委员。二是完善医保合作管理的组织架构。宁夏医管会内部实行功能性项目执行小组制管理,建立了由委员决策会议为决策组织、由主任委员办公室负责监督执行的三级六项执行小组架构,明确规定组织构成、职责及工作规程。三是建设医保合作管理的管控体系。通过建立内务管理制度,制定医管会管理暂行办法、信息联络管理办法等内务管理办法,确定准入退出流程及运行规则,明确成员单位及委员权利义务,确保医保合作管理体系顺畅运行。

2.确定合作模式,制定医保合作管理的工作措施

一是选择定点医院,统一合作标准。宁夏医管会集中组织对全区132家医院进行考察,确定商业保险定点医院,每年对医保双方合作情况展开评估,调整定点医院名单,及时清除不符合医保合作要求的医疗机构,考察和审议新申请加入的医疗机构,审议合格的及时补充。二是签订合作协议,促进合规经营。统一制定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协议,组织保险业与医疗服务、伤残鉴定行业集中签署,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三是统筹资源利用,联合对外管理。四是建立信息平台,促进行业交流。建立医保合作管理信息平台,定期收集医疗机构诊疗信息,按月通报定点医院诊疗服务行为;建立季度联席会议制度,追踪工作落实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法。五是规范调查流程,提高合作效率。建立保险调查人备案管理模式,成员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医疗相关的保险调查,宁夏医管会统一制作保险调查人证件,统一备案管理。

3.加大管理力度,实现医保合作管理的目标任务

一是建立重大违规诊疗案件定期反馈制度,弥补管理缺口。各成员单位及时报告不合理诊疗事项,在理赔结案案件中,筛选不合理诊疗行为的典型案件,按月反馈定点医院,及时沟通处理意见。二是建立定点医院机构和个人的服务标准,树立优秀典型。建立医疗质量管理、配合程度、病案检索服务三项考评标准。三是建立成员单位快速联动反应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对群体性、特大和重大保险事故案件,及时通报案件信息,集中服务,减少环节,快速处理。四是建立医保互动培训和联合服务机制,扩大服务范围。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保险知识培训,通过设置“商业保险客户理赔指南”展板,播放“理赔报案温馨提醒”,延伸对保险消费者的服务范围。

(二)医保合作管理实现的社会效益

1.实现医、保、患共同规范。当前,大部分的商业医疗保险实行按比例赔付,并在保险合同规定了赔付的药品和诊疗手段范围,医疗价格水平和医疗档案管理是患者和保险公司共同关注的重点;卫生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医疗机构尤其是非公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也促进了医疗机构对规范诊疗的内部需要。医保合作管理可以通过保险业监督实现过度医疗控制和医疗档案规范,可以通过医疗机构配合实现定点医疗救治和及时理赔服务,极大的满足了保险消费者乃至更多患者的需求。通过医保合作管理,宁夏地区的医疗服务环境和保险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医院的大处方、大检查等不良医疗行为得到有效纠正,消费者挂床、逆选择等虚假医疗和保险投机行为得到控制,保险公司拒赔、惜赔现象得到根治,有效减少了医患纠纷和医保纠纷。

2.实现医、保、患共同受益。医院诊疗费用管理得到明显改善是医保合作管理的最直接成果。通过理赔案件的审核控制,促进定点医院诊疗费用的合理化,使得医院管理更加规范,老百姓医疗得到实惠,保险公司成本有效控制

3.实现医、保服务共同提升。一是通过保险公司对体检医院和定点医院的审核筛选,形成了医疗机构的良性竞争模式,

有效推动医疗机构诊治管理规范,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的医疗服务。二是通过合作管理,为保险客户信息收集提供专门通道,简化了调查手续,提高了核保和理赔工作效率,通过统一管理,也提升了调查人的专业化程度和职业化服务能力,降低保险公司管理成本,提升保险消费者满意度。三是从数据收集、过程调查、风险控制等方面不断完善医保双方内部管理、夯实医保工作基础,为患者咨询、公司调查和医疗改进提供保障,有效提升了医、保双方的内部控制能力,降低经营风险。四是通过定期信息通报和经验交流制度,建立了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对不合理诊疗案件反馈和重大案件的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提升医保合作服务水平。

4.商业保险行业影响力显著扩大。一是提升了保险行业在医保合作中的地位,形成了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制衡协作的形势。合作管理集合了保险公司的业务优势,借助特约体检医院的设立和对定点医院的评价管理,实现了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平等合作、制衡规范的权利。二是通过医疗定点医院的宣传和更多合作活动的举行,加大了保险行业的宣传力度,更多非定点医疗机构申请加入,各医疗机构对保险公司和商业保险客户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

四、医保合作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发展

总体来看,医保合作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发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市场化方向,扩大医保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一是积极开发适宜需求的保险产品。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和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升,为商业保险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借助医院的信息平台,研究分析医疗患者的保险需求,积极开发适宜老百姓需求的保险产品,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障的补充功能,提升保险消费者的保险保障水平。

二是积极开发保险增值服务项目。努力寻求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的合作事项,以保险增值服务项目提高医疗机构合作配合的主动性,从而继续提升医疗保险服务水平,加大对医疗诊治费用的制约作用,巩固和加深医、保、患三方共赢的局面。

(二)形成行业合力,提升保险消费者满意度

一是搭建寿险特约体检管理平台。各家寿险公司为防范风险及提供专业体检服务,均需要与医疗机构签署特约体检医院合作协议,解决这一问题可借助医保合作管理平台,整合行业资源,统一评估分析,实现寿险特约体检联合管理,提升保险行业体检服务水平。

二是建立统一的行业理赔服务标准。人身保险公司医疗保险产品种类多,理赔标准差异大。在理赔程序、疾病确认、诊疗限制和自费药品名录的设置方面各自为阵,极易引发保险消费者不满。在保险行业与医疗机构的深入合作后,需要逐步建立统一的理赔服务标准,对同一理赔事项执行相同的理赔程序和确认尺度,加强行业信息交流,提升服务水平。

(三)加强政策研究,继续推进社会医疗体系健康发展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篇6

论文关键词:急救设备,存储,待用,安全风险管理,计量质控管理

一、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要点

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要点通常建立在急救医疗设备的特点之上,从而突出其所拥有的管理要点,当前需要掌握的方面包括了三个层面。其一,可靠性,医院急救设备在管理当中应当保证其可以长期处于性能良好的状态,并且能够保证立即使用;其二,安全性,医院急救设备主要用来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救治,因此对该设备的安全问题要重视,与其相关的设备也需要引进安全注意;其三,有效性,这不仅体现在了医院急救设备与其性能之间的关联,还体现在了设备与相关操作人员和技术素质的关联。因此,对于医院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加强学习和教育培训工作。

二、急救设备的存储与待用管理

对于急救设备而言,应当确保其拥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能够始终处于急救的待用状态。为此作为主管部门来说,需要时刻加强对急救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完全情况的监管工作。由于使用急救设备,需要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精准性,为此需要相关部门能够针对设备的数据和功能做好定期的检测和校准,从而实现对设备的周期性维护保养。此外,从当前的情况来分析,对于任何的医疗单位来说都不可能具备所有的大量的急救设备,但是遇到灾害性急救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的急救设备,这样就需要针对急救设备做好供货渠道和储存。医院方面可以针对突发事件,做好应急物品的需要,这方面可以与信誉较高的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医院在进行设备采购时候,可以随时了解急救设备的相关信息,从而能够在最短时间中获得设备,增加挽救成功的概率。

三、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

急救医疗设备同样存在着安全风险问题,所以,医院需要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在医院当中,这种风险往往指的是由于医疗技术所带给患者或使用人员的伤害的可能性。当前安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安全,就无法保障质量,也就不能提升工作效率。急救医疗设备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存在着危险性。目前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是针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三个主要工作。风险分析,自然指的是针对可能发生伤害概率的分析,风险评估则是对这种概率以及伤害程度进行评估,而风险控制就是对整个风险进行整体的控制。我国于2007年推出的《医疗器械监管监督条例(修订草案)》当中已经明确的规定了相关内容,针对医疗设备在生产环节、经营环节以及使用环节都做出了具体规定,从而在制度层面保障了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加强了安全风险控制。但是,由于当前关于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尚待进一步完善,要通过具体的实践加以确认,从而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预防性的维修,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目前该项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还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发展。

四、急救医疗设备的计量质控管理

急救医疗设备所拥有的特殊性质,硕士论文决定了需要重视其在计量和质控方面的工作。当前很多医院已经在针对急救医疗设备的计量质控管理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并且制订了相关的流程。对于具体的急救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如下:其一治疗类,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测、更换、矫正、检查、预警等相关工作,需要用前进行测试、检查、消毒等,需要做好工作记录、切断电源、管理附件、清洁等;其二诊断类,需要做好绝缘检测、分析仪器检查等,用前和用后做好与治疗类同样的工作;其三监护类,在做好前两种的基础工作之后,还需要注重监护类设备的稳定性,需要用前做好完好性和传感器的检查工作,需要用后做好同诊疗类一样的工作。对于上述三种急救医疗设备都需要做到的是,定期进行计量检测的工作。对于计量和质控管理方面,医院急救医疗设备应当做好常规检测跟预防性维修相结合的方式。常规检测就是要能够保证其跟其他类别的设备一样做好定期计量质控维护工作,预防性维修工作则主要是通过对设备风险程度的把握,以及具体实践经验,对设备加强各方面的维护工作。做好检测的原始记录以及合格证书工作,将会为遇到医疗纠纷时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应当认识到随着宣传工作的开展、医疗安全意识的增强,计量和质控管理也会得到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会受到更多重视。

五、发生不良器械事件急救设备的处理

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出现了一些不良器械事件,严重影响了医疗急救事业的发展。因此引起各国的重视。我国也加强了对不良器械事件的监督管理工作,要知道不良器械可能影响到患者,给患者带来很大伤害。所以当前在急救设备使用中,需要加强对不良器械事件急救设备的处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有效。为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其一,建立检测工作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当前的规定要求,组建相应的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从而各司其职;其二,实现巡查工作的制度化。拥有了具体方案就要逐渐的落实具体的方案,这就需要实现工作的制度化,工作人员需要及时的对急救设备做好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出现意外;其三,鼓励进行预防性维修。由于设备拥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在预防性维修方面应当保证其科学性,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并且维修之后对设备进行校验,从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总结

在当前医院管理工作中,急救设备管理是重点内容之一。其水平高低将会决定着医院的整体急救水平。因此,应加强对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工作,既要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又要保证设备的规范操作,同时需要培养一支技术突出、专业突出、素质突出团队。这样,才能实现提升医院急救设备的水平、提升医院急救水平、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邵继风,孙冰,张恩科.应急医疗装备配置的特点与对策[J].中国医疗装备,2011(8).

[2]吴韬.浅谈我院急救医疗设备供应中心的管理体会[J].医疗装备,2010(5).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篇7

这起天价索赔案再次重重地敲响了中国医疗机构防范医疗风险的警钟。

天价索赔案

2002年8月26日,陕西某建筑公司副董事长蔡某被炸伤后送入陕西某发展公司总医院急救。在手术室急救期间,蔡某突然出现抽搐,呼吸、心跳骤停。经治疗,蔡某恢复自主呼吸。医生诊断为左手炮炸伤、炮震伤综合征,共花医疗费5445.08元。

次日,蔡某转入榆林市某医院,诊断为缺氧性脑病、肺挫伤、急性呼吸衰竭、双手炸伤、左手拇指缺如,住院23日,用去医疗费40745.20元。

2002年9月17日,蔡某又转入西安某医院治疗,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住院461天,用去医疗费88万余元、理疗费20万余元,外购药品86万余元,专家会诊费39万余元,共计214万余元。

2003年12月21日,蔡某返回榆林市某医院又住院454天,用去包机等交通费13万余元、医疗费13万余元,被诊断为植物人生存状态。

2005年3月11日,蔡某之妻以陕西某发展公司总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过错为由,向法院提讼,要求法院判决该公司及其总医院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合计300万元,后继治疗费500万元,共计800万元。

法院经三次开庭审理后判决陕西某发展公司及其总医院共同赔偿蔡某医疗费、理疗费、交通费、护理费、误工工资等合计274万余元,后继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误工工资不超过500万元。

陕西某发展公司及其总医院不服一审判决,向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一审判决事实不清,违反法定程序,适用法律错误,故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2007年2月,重审之一审审结,法院判决陕西某发展公司及其总医院赔偿蔡某各项损失费总计760万余元。

当事医院收入5445.08元,却判赔760多万元,这种巨大的医疗风险令人震惊。

医疗风险正在加大

2007年2月4日,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维权部副主任郑雪倩在她的办公室里向记者介绍,医疗风险正在加大。

医疗风险加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医患纠纷数量上升,二是赔偿额大幅上涨。据统计,北京市审理医患纠纷案2001年有340件,2002年有528件,较2001年上升55.3%,2003年有631件,较2002年又上升16.3%。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理的医患纠纷案2001年只有9件,2005年达到150件。从医院接到的患者投诉情况看,三甲医院以前每年平均不超过100例,现在上升到150例左右。

在医患纠纷索赔案中,赔偿额不断攀升。过去,一起医患纠纷赔偿额在20万元以下,现在三甲医院的赔偿额平均达到100万元左右。高额索赔案屡屡出现,如2006年北京一起迄今为止该市最高额的赔偿案例,法院判决医院赔偿患者490万元。又如上述天价赔偿案。

郑雪倩介绍,据云南省有关部门调查,因医患纠纷影响医院正常开展业务的医院数占该省医院总数的70.8%,医务人员安全受到威胁的医院占62%,在医患纠纷中受到损失的医院占67.6%,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受到影响的医院占50.8%。

据记者了解,2006年9月29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座谈会上说,据调查,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缴纳住院费用的现象;61.48%的医院曾遭遇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医院内摆设花圈、烧纸、设置灵堂等的侵扰。

中国医师协会近日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国115所被调查医院里,2004年度、2005年度、2006年度“医闹”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89.58%、93.75%、97.92%,平均每所被调查医院发生“医闹”的次数分别为10.48次、15.06次、15.31次,平均每家医院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20.58万元、22.27万元、30.18万元。

2006年9月,四川省卫生协会、四川省医院管理协会对100所医疗机构、106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的20个月里,100所医院共发生蓄意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件120起;患者及家属因医疗纠纷纠集多人在医院内围攻医院领导或者医务人员的309起;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381起;治疗结束后,患者及家属拒绝出院,且不缴纳住院费用的476起;病人去世后,家属将尸体停放在医院或病房内,或在医院摆放花圈、烧纸设灵堂的118起。

在接受调查的106名医务人员中,发生医疗纠纷后,遇到过人身威胁的有76人,对目前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感觉不满意的77人,感觉一般的29人,没有1人感觉满意。医院治安状况恶化不仅使正常的医疗秩序受到破坏,医务人员受到威胁或伤害,也严重侵害了广大患者的就医权,恶化了医患关系。

视患者如亲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兼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刘谦认为,防范医疗风险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规避风险的保险制度、确保规范化操作的医院管理制度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理念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以病人为中心,“要视患者如亲人。”刘谦说。

北京协和医院的业务量每年都在上升,相应地,在2004年前,医患纠纷数量也在上升,但是从2004年开始,医患纠纷的数量下降了。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协和医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医疗质量。刘谦说:“工作量再大,工作也要抓细,每一个环节都有操作规程,每一个职工都按规程操作,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就能降低医疗风险。”

经过2006年的筹备,2007年初,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社会工作部,这是该院具体负责防范医疗风险的三个部门之一,另两个部门是医务处和质量控制中心。这三个部门分工不同,但都从不同侧面防范了医疗风险。

社会工作部负责与患者沟通,从患者一进院时起,就了解患者的需求,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情况,如果患者有意见,还向患者介绍投诉渠道和方法,从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的角度防范医疗风险。

医务处负责接待患者投诉,解决患者在就诊中遇到的问题,不使投诉变成纠纷,从处理投诉的角度降低医疗风险。

质量控制中心负责监督全院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是否按规程操作,从提高医疗质量的角度防范医疗风险。

但是,仅靠医院单方面的努力还不足以防范医疗风险,北京协和医院还引入了第三方。该院与公安部门合作,由公安部门在医院设立了警务室。警察长驻医院,能及时处理治安事件,防止治安事件演变成治安案件。刘谦说:“这个办法开支少,效果好。”

按照北京市卫生局的要求,北京协和医院还参加了医疗责任保险。保险费按病床数和医务人员人数分别计算。2006年每个床位160元,每个医务人员统筹200元。全院2006年缴纳保险费123万余元,医疗责任累计赔偿限额200万元,法律费用累计赔偿限额20万元。

该院社会工作部主任盖小荣介绍,北京市自1998年开始进行医疗责任保险试点,是全国最早开展医疗责任保险的城市之一。但是由于北京市没有以政府统保的形式推行这项工作,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医院数量少。由于无“大数法则”规模效应的保障,加上医疗责任保险风险太大,医疗责任保险濒临夭折。这主要是因为当初的医疗保险是医疗事故责任险,但医疗事故只占医疗纠纷的20%,因此,医疗机构普遍认为医疗事故责任险既无必要,也缺乏可行性。

2005年北京市政府经多方征求意见,将医疗事故责任险改为医疗责任险,负责赔偿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一切赔偿责任。保费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共同缴纳。医疗机构按床位数分成不同档次,在同一赔偿限额内,缴纳保费不同。医务人员保险费率依医务人员所在医疗机构的级别、科室、职业、职称的风险大小不同,按差异化原则设计,即高风险高保费,低风险低保费。同时,实行风险防范的原则,如果某一单位当年出现的纠纷数量少,赔偿额低,第二年就可以降低保费,反之,则增加保费。

盖小荣认为,医疗责任保险是分担医疗机构执业过程中医疗过失纠纷处理与赔偿风险的一种社会承担机制。其好处很多,一是缓解了医患纠纷,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参与解决医患纠纷,可以使矛盾缓解很多。二是把部分医患纠纷引到院外去解决,保护了医院的诊疗环境。三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压力。发生医疗事故后,医务人员内心本已很内疚,又面临赔偿患者经济损失的境地,压力很大。有了医疗责任险以后,由保险公司出面解决医患纠纷,并承担赔偿责任,就可以减轻医务人员的压力。四是给患者增加了一个诉求的渠道,通过保险赔付比通过法院诉讼要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即使保险公司不能解决纠纷,也可以将患者引向正常的渠道,使患者更客观、更理智地看待医患矛盾。五是促进中国解决医患纠纷法制化的进程。通过医疗责任险可以积累解决医患纠纷的数据,为推进解决医患纠纷法制化打下基础。

但是,目前医疗责任险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一是理赔程序还很复杂,理赔的时间太长。二是保险公司缺乏既懂医疗技术,又懂法律,有较强沟通、调解能力的专业人才。三是还需要其他险种的补充。在医患纠纷中只有约20%属医疗责任险的范围,其余80%仍由医院解决。

郑雪倩认为,医疗责任险应运用“大数法则”,提倡人人都为自己的健康付出一点。她说,如果在病人看病时缴1元钱的保险费,全国年门诊22亿人次,就有22亿元,再加上住院病人有700万人次,这几十亿元的保费就是“大数法则”。

三拨投诉者留下的启示

记者在中日友好医院采访时,一个上午遇到了三拨投诉者。

第一拨是杜兴师傅和他的女儿杜英杰,他们因未及时领到抚养费而显得非常恼火。杜兴说,抚养费是经法院判决,医院该给的。在预定领取抚养费的日子前三天,他们就通知了医院,可早上到医院后,医院却说没钱。杜师傅因此非常气愤。他说,他们改天来也行,但是医院得赔给他们误工费80元,来回打车费30元。

尽管杜师傅情绪不好,但负责接待他的中日友好医院医务部副主任田献氢始终笑脸相迎。其实,并不是医院没钱付抚养费,而是杜师傅不了解医院的财务制度。制度规定,为保证财产安全,医院不能留现金过夜,当天收入的现金都必须存入银行。第二天银行上班后,再由运钞车送回当天需要的现金。医院要开出现金支票,必须等到上午9点半以后,可是杜师傅并不了解这一点,早上来到后一听说没钱就火了。

说起这笔抚养费也有来历。1998年11月4日,杜英杰因怀孕,伴下肢水肿入住中日友好医院产科,被诊断为双胎、孕33周、妊高症(中度)。经中日友好医院对症治疗,杜英杰于9日剖宫产出二男活婴,其中大者叫王日暖,因系早产儿,转入儿科治疗。治疗期间,王日暖先后出现全身青紫,呼吸减慢,四肢强直性抽搐,双眼斜视等症。医生综合考虑其颅内出血可能性大,并进行了相应治疗。同年12月1日,王日暖出院。出院诊断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早产儿。后因王日暖不会坐、不会爬、不会看人,家属携其到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脑发育不良,脑白质少,脑白质髓鞘形成障碍。2000年1月13日,王日暖家属又携其到西苑医院,诊断为脑萎缩、脑瘫-混合型,癫痫。王日暖家属认为中日友好医院在治疗中存在过错,因此向法院提讼。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日暖所患缺血缺氧性脑病主要成因在杜英杰。中日友好医院虽对杜英杰母子进行了相应诊疗,但在王日暖出现病症后所采取的救治措施不够及时和充分有效,致使王日暖的病情持续反复,经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确认,中日友好医院属三级医疗技术事故,经法医学鉴定意见书确认,王日暖脑病成因以内在因素为主,中日友好医院对王日暖病状处理存在不足,是造成病症程度加重的原因。对此,中日友好医院对该事故结果应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对王日暖造成的损害应予相应的赔偿。于是就有了前文所述杜师傅领取抚养费一事。

田献氢说,医院从这个案子上发现了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如病历记录。其实,病情都及时做了记录并告知了家属,但记录的次数和实际的次数相差太多,实际的次数多而记录的次数少。医疗事故鉴定时依据病历认定医院病情告知不及时。在病情告知上,病人病危时,医院把病情口头告知其家属,后来又书面告知,但其家属没在告知书上签字。现在改为要求病人家属在告知书上签字,家属不签的,应当注明。

从此案中还引申到手术知情同意的管理。对于某些高危病人,在告知病情前要签一份《术前患者行使知情同意权的协议书》,先询问病人是否能承受危险病情,如肿瘤、心脏病等,若不能承受,可委托他人行使知情同意权,避免在向病人告知病情时发生意外。田献氢说:“不但要知情告知,还要考虑告知后可能发生的后果,要预防风险。”

第二拨投诉者是一伙开口就骂,举手就指着别人鼻尖的蛮不讲理的年青人。其中一个因做了一个结肠息肉手术,发生肠瘘,又做了一个造瘘手术和还纳手术。病人认为应该只开一刀的手术,却开了三刀,因此,要求医院赔偿。

田献氢说,这件事的原因也在知情同意上。手术前,医生已告诉了病人手术存在发生肠瘘等并发症的风险,但病人并不懂什么叫肠瘘,所以光告知还不行,还要让病人真正地理解。有的医生在告知病情时喜欢说术语,但病人并不懂医学术语,所以并未真正理解医生告知的病情,一旦手术发生意外,就会发生医患纠纷。“告知只解决法律上的问题,怎样告知是情理上的事。情与法相结合才能构建和谐社会。”田献氢说。

第三位投诉者是一位女士。她非常客气,一方面要求医院尽快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感谢医院已做的许多工作。

田献氢说以病人为中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去做。2006年5月至8月,中日友好医院开展了质量和安全的大讨论,加强“三基三严”、医疗质量安全和法律法规的培训。这次活动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深入学习,提高认识,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学习法规和制度,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第二阶段自查自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阶段专家检查。第四阶段整改提高。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篇8

2009年进行传统护理管理方式管理医院的护理工作。2010年护理管理中融入风险管理方法对医院的护理工作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管理。其具体的管理内容是:首先,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构是对医院中的存在的医疗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医院发生的各种纠纷类案件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医院的不足,及时的改善医院中存在的不足,最大限度的将医疗风险降到最低。其次,积极落实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更好的约束护理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管理制度中的条例,才能保证护理工作更好的完成。因此,落实风险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将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分工明确。

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日常工作的评判,从而保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工作。再次,注重监督和控制高危护理工作。护理工作中在护理重病患者相对要求较高,护理不当很容易出现护理纠纷。对此,加强高危护理工作的监督和控制,尽量避免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定期的开展高危护理工作总结,及时的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积极预防高危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对于工作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针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护理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杜绝因护理工作人员的问题而出现护理安全问题。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的素质培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评价标准确定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是对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前后进行比较。具体的衡量标准是对比2009年和2010年护理纠纷概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护理纠纷概率是以发生纠纷数量与总护理业务数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护理纠纷概率;患者的满意度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护理工作技术、服务态度、工作的专业性、心理护理效果等相关方面进行调查,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作用。

2结果

2009年的护理纠纷案有28例,护理纠纷发生概率46.7%;2010年护理纠纷案有11例,护理纠纷发生概率18.3%。从而确定相较2009年护理纠纷案频率来说[3],2010年护理纠纷案发生数量有非常明显的降低。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确定2010年护理满意度明显比2009年护理满意度高,患者满意程度详见表1。

3结论

医院的主要作用是为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正规化的开展十分重要。通过采用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从各个方面上进行全面的管理,促使医院正规化管理。医院在正规化管理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医疗风险,发生医疗纠纷案件、医疗事故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医院救死扶伤的形象,对于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采用风险管理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风险,促使医院工作更加有序的进行。

医疗风险管理主要是对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是通过建立风险管理机构、有效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高危护理工作是管理、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环节,规范整个护理工作,加强对难度较大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不断优化护理工作的质量,减低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医院能够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本文是针对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措施进行研究,从2009年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为研究的对象,确定2009年度护理纠纷事故发生次数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选取2010年中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确定整个年度护理纠纷案例数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2009年和2010年护理纠纷事故发生概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最终确定的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对日常的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促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合理化。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篇9

关键词:商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防范

一、商业医疗保险的特殊性

相对于一般的保险产品而言,商业医疗保险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表现为保险服务过程涉及到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医疗机构三方。投保人(被保险人)通过向保险人缴纳保险费而获得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保险人通过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对医疗机构进行补偿,医疗机构则通过向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而获得保险人的补偿。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医疗机构处于同一个医疗服务和保险运行系统当中。一方面,保险人、医疗机构均以保障被保险人(病人)的医疗需求为社会目标;另一方面,又要维持各自的生存与发展,以利润(或价值)最大化为内在的经济目标,产生相互利益制约。商业医疗保险独特的市场关系,使得保险人除与被保险人关系紧密外,与医疗机构的关系也非常紧密。

在保险公司没有介入之前,医患矛盾可谓由来已久。在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收入与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相联系的情况下,由于利益的驱动,医生给患者开大处方、小病大医的情况司空见惯。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医生和病人在医疗过程中处于不同的信息层面上。病人对医疗诊断和治疗,与医生相比显然知之甚少,而医疗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病人不可能冒生命危险对医生的诊断治疗方案提出质疑。从表面上看病人可以自由选择医生、医院以及医疗处理方案。而事实上,病人在就诊时往往只能任医生摆布。另一方面,医生既是患者的顾问又是医疗服务提供者,这种双重角色是一个矛盾。医生不可能完全从患者利益出发提供治疗方案,医生在决定提供哪种治疗方案上存在经济利益。当病人缺乏医疗知识时,医生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利用其特殊身份,创造医疗服务的额外需求。

医疗保险的介入,改变了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关系,切断了医患双方直接的经济联系,大大化解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患者不太在乎医疗费用的多少,医院也没有了财路变窄的危机,患者和医院都皆大欢喜。可事实上矛盾并没有消失,而是将大部分转移到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介入使得医疗服务双方的直接经济关系消失或退居次要地位,而保险人和医疗机构、被保险人的经济关系上升到了主导地位。此时保险公司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外行,作为支付医疗服务费用的第三方,不仅要控制医疗机构的过度服务行为,而且还要面对众多的被保险人在投保之后滥用医疗服务的现实,以及医患双方合谋骗取保险赔偿的可能。所以,保险公司介入医疗保险领域,表面上是解决了医患双方的矛盾,而事实上只是把原来的双方交易关系演变成了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医疗机构的三方关系,这只是矛盾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而已。

二、商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一)投保人(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

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可以分为事前道德风险和事后道德风险,事前道德风险是指投保后,被保险人受伤或生病之前,他们可能会以一种更为危险的方式生活。例如,被保险人将更有可能抽烟,或者继续保持更易患病或受伤的生活方式。当然这种道德风险在医疗保险领域并不是特别明显,毕竟人的身体(或生命)是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一个理性的人是不会因为投保而不在乎自己的健康的,因此,本文将事前道德风险忽略不计。事后道德风险是指被保险人患病或受伤以后,对医疗服务的过度利用。事后道德风险在医疗保险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服务付费方式下的医疗保险意味着投保人患病时基本不承担医疗费用。结果,在不需要特别关注成本的情况下,投保人倾向于要求更多的医疗服务,使得医疗费用极度膨胀。

来自被保险人的事后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1)医疗服务消费的选择性问题。一般来说,疾病发生之后,使患者恢复健康的治疗方案可以有多种选择,这要取决于医生的偏好和患者个人的意愿,就患者个人而言,当然都希望在医疗保险的赔付限额之内享受尽可能多的医疗服务,而且我国有不少投保人有“如果缴了费,用不完赔付额度就吃亏”的想法。所以被保险人往往放弃“便宜”的治疗方案而选择“昂贵”的治疗方案。事实上,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并非越贵越好。这种形式的道德风险对于医疗费用的影响非常大。(2)被保险人的保险欺诈行为。在商业医疗保险领域,保险欺诈率一直居高不下,被保险人故意制造假门诊、假住院来骗取保险公司的赔付,给保险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在理赔的时候不易得到医疗机构的配合,取证调查困难,难以制止被保险人骗取保险赔付的行为。

(二)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

来自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表现为医疗机构的“过度供给”行为,也就是“小病大医”和“开大处方”等随意加大医疗费用的行为。从经济利益驱动分析,医疗机构和保险人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在传统的按实际服务收费制度下,医疗机构的收入与它提供服务的多少成正比,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医疗机构自然愿意提供更多、更昂贵的医疗服务。很显然,这和保险人控制被保险人过多的滥用医疗花费的目标是不一致的。来自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与“第三方支付”的制度设计有关,也就是医疗服务的费用不是由被保险人直接支付,而是由保险人来买单。从心理上来讲,患者(被保险人)和医生在交易过程中的感受都是“免费的”。从被保险人的角度来看,在保险赔付额度范围之内,接受医疗服务都是免费的;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来看,在被保险人出现过度消费的同时,医生及其所在医疗机构都能够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在这样的机制下,被保险人的过度消费和医疗机构的过度供给都是一种必然。在“第三方支付”制度下,医生事实上既是被保险人的人,也是保险人的人,在这复杂的三角的委托—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保险人根本无法全面掌握被保险人的健康信息和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加上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保险人很难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医疗机构的过度供给行为。

三、商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防范

(一)投保人道德风险的防范

遏制投保人道德风险较为有效的方式是建立医疗服务费用的共付制。当参保者分担了部分医疗费用后,相应也加强了其医疗费用成本意识,促使其关注医疗费用,合理有效地使用医疗服务。而且,参保者对医疗服务的理性消费客观上也形成了一种对医疗机构道德风险的制约机制。具体操作上可采用免赔条款、共保条款和保单限额等方法。通过医疗服务费用的共付制将风险在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进行合理分担,可以有效降低投保人产生道德风险的程度。

(二)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防范

目前,医疗费用的控制已经是世界性的难题,而在所有导致医疗费用上涨的因素中,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从付费的时间上来看,可分为预付制和后付制。虽然预付制可以降低医疗服务机构的道德风险,但也有不足。另外保险公司通过对医疗机构提供给病人的医疗服务的审查,可以减少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对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全过程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医疗服务机构道德风险的产生。

在医疗机构道德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上,笔者认为最为根本的问题在于借鉴国外的经验,改变我国目前的买单式医疗保险模式,建立和发展管理型医疗保险模式。买单式医疗保险模式是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目前采用的经营模式。所谓买单式医疗保险就是投保人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后被保险人到医疗服务提供者那里接受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提供者按照提供的医疗服务收费,被保险人付费后用付费凭据到保险公司那里报销索赔,保险公司间接地按照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进行付费。买单式医疗保险模式导致医疗服务和保险服务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保险公司作为支付医疗费用的第三方,仅仅参与了保险服务,没有介入医疗服务,导致道德风险的控制无法得到医疗机构的配合。因此,现有的买单式医疗保险模式是导致保险公司难以控制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管理型医疗是把医疗服务的提供与提供医疗服务所需资金的供给结合起来的一种系统,通过保险公司参股医院或投资医院及医疗费用包干模式将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被保险人被动受制于医院、医院与被保险人合谋的道德风险。管理型医疗保险是一种集医疗服务提供和经费管理为一体的医疗保险模式,具体做法是将投保人交纳给保险公司的保费的一定比例预先支付给医院,然后由医院完全承担被保险人的健康风险,医疗费用超支的部分由医院自己承担,赢余归医院所有,从而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飞,商业医疗保险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篇10

将时间拉回到2015年11月的厦门,浙医二院的管理者们在“大型公立医院JCi标准的实践”分论坛上,为与会者呈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管理之课。

王建安:连续性诊疗破解碎片化服务难题

一直以来,浙医二院都在坚持走品质之路,坚持患者与服务质量至上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国际品牌医院。

谈到医院精细化管理,王建安认为连续性治疗是最重要的,即患者的就医全程是否保持连续性。“目前,在中国不少医院的诊疗过程是碎裂的。所谓碎裂,是指医疗人员之间、患者诊疗过程的不连续性,我们叫做‘缝隙医疗’。在管理过程中,医院一直在营造患者的有机无缝隙对接。这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他阐明连续性诊疗之于精细化管理的价值。连续性诊疗或称无缝隙医疗,是优质医疗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时间结点的连续性、员工之间的连续性,以及不同物理地点医疗内涵的连续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优质医疗的较好表现。

在浙医二院,精细化管理主要落脚于四个方面。

第一是正确地识别患者。从2010年开始,浙医二院识别系统将原有患者病案号改为“姓名+编号”的方式,保证了病案号的唯一性。这不仅是为保证医疗安全,而且有助于患者得到连续性照护。

与此同时,医院以患者的身份确认为轴,将接诊、检查、诊断、治疗乃至随访等一系列医疗服务连接在一起,形成连续性诊疗,贯穿患者就诊全程。医院对患者身份错误所致的伤害实行“零容忍”,通过患者病案号的唯一性,辅助实现患者医疗就诊的连续性、准确性与便捷性。当然,实名制挂号推行需要患者高度配合。医院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增强病案号管理,真正实现全部病案号的“唯一性”。

第二,建立“以患者为核心”的全院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急救、转运、全程照护,因此如何做到无缝链接是非常重要的。在患者转运系统方面,医院拥有浙江省唯一已启用的急救直升飞机停机坪和世界领先的方舱救护车,配备院前、院中实时对接信息化系统,并建立了立体式快速转运通道和专用电梯,确保院前转运的全方位保障。其中,一站式急诊中心的应用也是连续性照护在空间上的重要保障。

在应急呼叫系统建设上,浙医二院也实现了无缝链接。全院开通24小时应急专线,并设置统一急救广播代码。由于部分患者需要心肺复苏支持,所以2011年医院建立了999院内急救系统。几年来,医院999急救成功率持续上升,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三,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始终坚持全人全程照护和服务。全人全程照护,实际上就是无缝隙医疗,也是连续性照护非常重要的方面。从最初的院前预约诊疗,门诊急诊、检查检验中的无缝候检,到住院手术,直至患者康复出院后的随访和全程管理,整个过程体现的都是连续性诊疗中的质量与安全。在临床路径管理上,坚持推动标准化诊疗,加强临床路径相关内容的培训和沟通,促进疾病不同诊疗团队和区域的连续性。

第四,借力于“互联网+医疗”,建立大陆首家四级远程医疗网络服务体系,并在国内最早提出了世界远程医疗网络服务,开展门诊化的国内外远程会诊服务,与国内187家医院开展合作,进一步辐射到县医院和乡村卫生院。

陆群:从细节抓感控促医患安全

当前,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

医院感染防控最大的特点就是涉及面广,涵盖医院范围内的所有地方和全部人员。由于医院感控人员有限,在全院进行感染防控工作难度大。因此,浙医二院转变了感控工作思路。“我们通过系统追踪和个案追踪,发现患者在医院就医过程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作出风险评估。根据国内标准+国际指南+医院特点,采取医院感染管理新模式。用监测数据说话,通过干预措施努力降低感染风险;单一管理转化为流程管理,从人治到法治到自制等几个方面。”陆群介绍说。

浙医二院坚持感控工作与临床工作相融合,开展目标性监测,并探索干预措施。如开展SSi、CLaBSi、Vap、CRUti监测,并实施BUnDLe干预措施。在CLaBSi防控措施中最大无菌铺单已从iCU扩展到麻醉手术部,在全院开展并取得较好成效,感染率明显下降。对mDRo开展监测,采用电脑提醒和监督隔离落实工作,特别是对mRSa、VRe、CRe的监控,努力降低感染发生率。每季度全院进行多区域追踪监测,全年约达800次;对重点科室采取重点追踪,如iCU、手术室、血透室等;定期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如水、消毒液、内镜、透析液、手术室及供应室环境等。这些措施对感控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在各类评审中,无论JCi还是国内其他评审,对细节的把控是医院感染防控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很多感控细节,如院内防护用品放置位置、临床科室清洁物品储存、医院的食品安全管理等,都是医院日常工作中所必须注意的。

特别是院内食堂的安全问题,是很多医院没有考虑到的死角。浙医二院感染管理科则将其纳入院内感控的重要内容。食品安全也存在感染风险。感染管理科制定了20多项与食堂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包括冰箱温度24小时监控、食品有效期等。这些细节方面被归为医院安全的全程管理体系。医院的被服医疗安全也是对感控工作的检验。如医务人员的被服处理、患者的被服清理等,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感染甚至患者死亡。

差距是从细节开始的,所以不能轻视细节。“一直以来,我院一直关注国家在院感防控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杜绝传染病和恶性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的发生,充分发挥三级网络作用,高度重视与支持感染管理部门,狠抓高风险项目,降低感染管理风险,大力营造浙医二院的感控文化,促使医院的感控工作更上一层楼。”陆群总结道。

目前,浙医二院正在开始新一轮的质量改进计划,将继续以安全为目标,调动全院员工积极性,共同推进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兰美娟总结到:医疗质量和安全就像一个球,只有通过外界的评审和医院内部的举措,才能完成医院品质的管理之路。

李伟:设施管理保安全

医院的安全管理内涵,包括医疗中的“人”和“物”,即人员安全、设施安全、消防安全、废弃物和高危化学品处理的安全等等。其中,人和医疗设施的安全在医院管理中是第一位的。党委副书记李伟从管理目标、管理路径和风险管理等几方面介绍了浙医二院的经验。

关于设施安全管理,浙医二院始终如一的目标是为患者及其家属、医院员工和来访者提供安全、功能齐备的支持设施,降低并控制危害和风险,防止事故和伤害的发生,保持医院安全有序的环境,确保医疗工作安全有效地运行。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方法和路径。浙医二院的经验是采用6S管理和pDCa的方法,确保持续质量改进,并在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项目,对各部门进行实地追踪,以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医院设施的安全。

在医院设施安全管理的pDCa实践中,浙医二院实行设施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管理委员会要求,定期审核及定期修订的医院设施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并在每季度组织全院范围的巡查,定期向医院质量管理安全委员会呈报,形成有效性报告。

风险管理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管理内容,主要是针对医院的风险进行管理、制定计划及分计划,主要分为三大步:灾害脆弱性分析(HVa)-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紧急事件应变计划。其内容涵盖安全与防护、有害物质处置、应急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医疗技术及公用系统管理等。但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明确一家医院或一个部门的潜在风险,并对风险进行量化的系统性分析,最后决定优先管理次序。风险管理能够通过原因分析,明确降低风险的方法和应对的措施,进行持续的风险改进,以确定和主动减少不良事件,最终降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