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任务型教学法案例十篇小学任务型教学法案例十篇

小学任务型教学法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39:38

小学任务型教学法案例篇1

[关键词]商务英语案例法任务型教学法互动合作教学法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作为特殊用途的商务英语教学在我国蓬勃发展也只有短短二十年,然而我国商务英语教学者却对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法很有研究,如案例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基于高职高专的特点,由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所决定,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教学方法应以案例式教学法为主,穿插任务型教学法、互动合作式教学法、传统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相辅相成。

一、传统的讲授法必不可少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入学时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一般的语法知识都还没有掌握扎实,更别说他们能用英语对话了,这种现状决定了讲授法必不可少。从商务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教学而言,传统的讲授法仍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讲得清楚、透彻、明了,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只有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这一前提下,教师才可从容地将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法得以充分运用,并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商务专业技能这一教学目标。

但另一方面,讲授法的缺点是众所周知的,缺少双向交流沟通的机会,课堂气氛沉闷、单调,难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适度使用讲授法。

二、案例法是主体

商务英语特点决定了案例法是其主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欧洲兴起的外语教学法,一直主要用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工商管理、法学、医学、国际商务等学科领域。基于商务英语教学内容的实践与应用性及商务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考虑,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包含以下4个基本环节。(1)案例准备:案例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准备案例。教师应着手收集、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针对性和系统性。(2)分析与辩论:这一环节是根据案例设计出的任务,老师布置学习任务,组织、引导学生讨论,督促学生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3)案例总结: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案例讨论的难点、重点、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并评述本次讨论不足与成功之处,等等。(4)撰写案例报告:通过小组、全班讨论,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案例报告,以英文书面形式将案例进行理性地分析、总结。

三、任务型教学法

在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策略方面,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任务型教学中老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在“做”中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来解决实际商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课前设计出的具体可操作性的任务或活动,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首要环节就是引入任务,然后通过同桌活动、小组活动练习、角色扮演、实际模拟训练、师生问答、小组讨论、会议报告、两方辩论、角色扮演等各种互动的语言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然后,各小组可指派代表向全班对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各自观点,并做小结发言。学生与学生及教师与学生之间为了完成任务而协作交流,在交流中双方会运用多种策略,调动一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知识和技能去寻求沟通,努力用语言做事。这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就是任务型教学的理念。

四、互动合作教学法

不管是案例法教学或任务型教学,教学模式都应是师生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的要求决定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合作模式。

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是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模拟真实的情境,引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强调多边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及时反馈,强调教师作为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老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和惟一的主体,而充当了多重身份,如课堂互动交流的参与者,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老师课前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课堂上组织活泼多样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通过互动合作,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增强,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

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在充分了解商务英语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溶入区别于传统系统讲授法的新型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能力型、创新型的现代国际商务人才。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应当提倡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发法,使学生牢固掌握商务英语这一交际工具,成为有能力的商务英语使用者。

参考文献:

[1]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张仁霞:“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应用探讨――一次成功的商务英语教学活动[J].文教资料,2006,(23)

[3]林华:商务英语中的“互动式”教学[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小学任务型教学法案例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市场营销;案例教学

一、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因此,高职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根本。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具有全过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简单而言,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综合上述高职教育的任务及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市场营销的学科特点,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一)突出实践性。

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总的原则是:理论够用、强化应用、培养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和技能。如分析市场机会的方法、市场定位的策略、价格制定的方法技巧等,要求学生在学习后,都可在实践中参照操作加以运用。

(二)大量运用案例。

结合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为开展针对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量采用案例。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穿插在各个理论点上,努力使学生摆脱过去枯燥的纯理论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注重课堂互动。

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扩展知识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多元化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高职市场营销开展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一)有助于实现优势互动。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模拟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职市场营销学中采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现实中,营销案例本身很丰富,跟人们的消费实践联系很密切,这为营销案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另一方面,教学中,科学、合理、生动的案例运用为学生准确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大大提高了营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有人认为,案例的运用与理论知识的学习是相悖的。因为案例总是具体的、特殊的,并且其表现形式是发生在某时、某地的真实情况,所以有人主张案例不能也不必用来传递理论知识。其实不然,案例教学在19世纪70年代运用之初,真正的目的就在于一些研究者认为案例可以成为传递理论概念、原理的最强有力的方式。当时哈佛法学院的一位研究者认为,虽然研究案例肯定会使学生对先前的判例有更深的认识,但是它也会促使学生对理论运用的方式、原因等作更深入的思考。

案例教学有助于理论知识通过生动且典型的案例内化为学生原有知识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理论知识借助案例的运用能够更快,并更透彻地为学生所掌握。

(三)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案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辨能力的发展,它不仅仅是对那些固定的理论知识、原理和规则的获取和掌握。借助于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讨论技能,提升学生将思想准确、及时地对外描述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着较大的自主权,他们参与讲座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达到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效果。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教学的讨论环节一般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之间各有分工,而案例分析成果评定是以小组为单位,因而要求各小组成员之间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这种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营销人员的必备素质,也是学生工作后在任何工作岗位上不可缺少的。这样的能力培养在理论教学中无法实现。案例教学作为一项群体活动,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

三、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案例应用方式的选择。

1、导入案例应用。学院市场营销所选用的教材就采用这种方式,在讲解每一节新的内容或理论点时,都先给出一个引导案例,通过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总结得出本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点。

2、注解型案例应用。知识点学习后,通过案例加以解释,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综合型案例应用。当需要对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内容进行全面讲解时,就可以采用综合分析型案例。综合型案例应用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1、案例的选取。

案例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结合高职市场营销的教学特点,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案例内容与教学知识点相匹配。案例教学是围绕理论教学展开的,这要求教师在讲课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把握教学知识点的同时全面了解案例的主题,做到案例内容与理论知识的高度一致性,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持。第二、遵循案例的选取原则。营销案例的选取要做到时效性好、针对性强、具有典型性,并尽量做到题材广泛。具有上述特点的案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把握。.com

2、任务的设计。

选取适当案例后,教师应在充分熟悉案例的基础上,根据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精心设计案例讨论任务。设计任务时,教师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任务设计由易到难,不求过于复杂;任务一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分析时有针对性,避免泛泛而谈。同时,任务设计要与案例内容所反映的理论相一致,不可牵强附会,往往一个案例可以用来说明多个理论,教师需对此进行把握。

3、案例的讨论。

通常情况下,案例分析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能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集中群体的智慧,使得案例分析角度多样化、观点全面化和方法周全化。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和知识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既要防止“一人操办”,还要防止“搭便车”。一般来说,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以5人左右为宜,可由学生自愿组成,并可给小组取一个富有个性的名字,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内部分工协调与组织。

小学任务型教学法案例篇3

1.学生分组:无可否认学生之间确实存在素质和能力的差异,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们按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实行了按层次混合分组。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完全自主学习型、半自主学习型和灌输型。分组时每个小组由“完全自主型”带领“半自主型”和“灌输型”学习,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使“灌输型”向半自主型和完全自主型转变。

2.案例选择:案例的选择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典型性与普遍性、新颖性与趣味性、通俗性与深刻性、基础性与启发性。所选案例要做到新奇有趣,个性化而又不失代表性,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要避免晦涩难懂,同时案例内涵要深刻,能反映多种观点,说明多个问题,能够为紧随其后的问题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这样有利于启迪和开发学生。

3.案例呈现和自主学习:提前布置案例,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前阅读,以节省课堂时间,加强学生对案例理解。精心组织案例材料并提出一些新奇有趣的相关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4.讨论案例:案例讨论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认为3~6人/组为宜,但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人数过少不容易形成头脑风暴,往往容易形成“冷场”,所以我们设定5~8人/组,由组长组织小组讨论,设记录员一名专门记录各位同学发言要点,作好总结,准备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时组长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是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分析。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的作用。

5.总结点评:总结时语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尽量不评判学生观点的对与错。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针对性地点拨,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问题答案,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教师反馈:教学效果反馈是一种非常好的评价方式,是教师与学生所做出的努力之间的交流,可以起到澄清、改正问题的作用,也可对学生进一步提出要求和希望,并通过表扬方式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励学生在原有强动机基础之上更多的学习。

二、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甚至与当前教育体制相冲突的问题。首先,教学任务不合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比例太低。每学期每门课程学时都是固定的,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在授课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法过多,将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每门课程每学期只能开展一到两次案例教学,更多的只能是将案例教学法变成讲授中举例子。其次,案例教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挑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查找资料,归纳总结。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来说平均每学期开设6~8门专业课程,如果每门课程都要开设案例教学,再加上传统教学的任务则学生的负担更重,又违背了“减负”的初衷,所以,我们侧重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对其它教学法的一种尝试。再次,案例编写方面力量不足。虽然“病历”是最好的天然案例,但病历也需要精心筛选、改编才能成为适用案例,这就要求普通教师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编写相应的案例。因此,在实践中常常会出现无恰当案例可用的现象,为了应付检查,只能选用无准确性、无针对性、无典型性的案例进行教学的现象。所以,建立一个开放的、共享的案例库更有利于院校之间的交流和案例教学的开展。最后则是在案例教学中难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问题,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以学生为“主角”,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充分交流和互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学校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讲授、灌输型为主,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型的教学方法依然是课堂教学主流,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方式。所以在案例教学实施中学生依然习惯性的以教师为主,被动地参与,不知不觉间教师又成为了“主角”。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利开展案例教学,授课教师必须对所收集的案例充分了解,熟悉案例过程,把握案例精髓,掌握案例细节,以确保授课过程中可以主导讨论。

小学任务型教学法案例篇4

关键词:技工院校;网页设计

案例教学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普遍提高。技术院校捕捉到市场对人才的新要求,也在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将全新的教学方法与网页设计教学结合起来,是促进网页设计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案例教学法与网页设计课程的操作性与实践性特点相符,以此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网页设计教学的限制,能够让学生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一、做好内容选择工作

选择案例教学法内容,是实施案例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在选择案例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坚持两点原则。第一,教学案例要具有真实性与典型性。教师选择教学案例时,需要查找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网页设计案例,杜绝一切不真实的案例走进课堂。教学所用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不仅与生活密切相关,更要能够启发学生的网页设计思维,促进学生找到切入点去讨论。实事求是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网页设计能力的提升。第二,教学案例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之所以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技工院校的网页设计课堂中,就是为了促进网页设计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让学生通过网页设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选择案例教学的内容,本着提高全体学生网页设计技巧的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内容。

二、出示任务书

出示任务书是利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任务书中包括案例学习的内容以及具体要求,教师要重视任务书的设计工作,将学生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明确地整理在任务书中,让学生以任务书为引导实施开展学习。换言之,如果学生掌握了任务书中的知识点,达到了任务书中的目标,就等于完成了课本相关内容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重视技工院校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任务书中设置的任务要具有启发性,设置任务的难度不宜太大,要给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例如,在讲解制作文本网页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任务书:掌握网页文本格式的设置技巧,如空格、对齐、项目列表、标题、字体字号的设置等。这部分内容学习难度不大,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所在城市的一个旅游景点,让学生为这个旅游景点设计一个文本网页。这样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案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网页设计技巧,有利于提高专业技能。

三、组织学生讨论

让学生在案例学习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就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成长起来。讨论活动的实施要有标准,教师要求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表达自己的看法,分析自己的网页设计工作,为小组成员的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所有观点都摆上台面上之后,再针对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在旅游景点文本网站的设计中,一些学生对旅游景点的特色列表持有不同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分析网页服务对象以及受众,讨论出最佳方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

四、总结点拨,提高案例教学成效

学生的学习能力再强,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技工院校的网页设计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给学生创造了更加自由与多元化的学习、探究与讨论的空间,也让教学内容更加开放,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轻松。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避免使学生的学习走入歧途,浪费时间。例如,在学习网页设计的知识时,教师引入城市现代化进程网页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讨论中,一些小组在特效功能上产生了分歧,教师要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明晰每一种特效的视觉作用与情感作用,并引导学生开发特效的设计方法,保证案例学习的质量。

五、小结

综上所述,网页设计知识的应用性与综合性较强,教师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也要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的个人能力等加强对操作方法的指导。选择科学合理的案例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在案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问题讨论更加深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科学应用案例教学法,是推动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哲.项目教学法在技工院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D].南昌:南昌大学,2012.

[2]盛志燕.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6).

小学任务型教学法案例篇5

【关键词】职业学校 计算机 实训教学 新方法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能够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他们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较好的职业能力,计算机专业的实训教学就是围绕着这一目标而进行的,针对职业学校计算机实训课教学的发展需要,本文提出两种新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精心设计案例题,以巩固深化知识,发展能力,以达到熟能生巧。案例教学法分为案例导入、案例例证、案例讨论、案例结尾和案例练习等多种方法。计算机实训课案例练习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1.1操作方法的理论准备

计算机实训课中包含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如flas中图形的画法等,这些理论和方法是实施计算机实训课的前提,操作方法一般是用教师的示范、模仿训练教学,这些内容在技能课中所占课时比例要尽量减少,让学生在计算机实训课中理解和深化,实现理念实践理论的认知过程。

1.2引出案例

练习案例一般以题目的形式给出,其中附有必要的说明提示,具体实施过程则不作提示,并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并作独立思考。

1.3自主训练

自主训练的主要指标是操作的准确率和速度。教师由易到难地安排具有综合性技能的方案进行训练,学生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这一阶段是学生发挥创造的阶段,教师要鼓励创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群体的学习兴趣。

1.4课堂讨论

案例练习法寓原理于讨论之中,这也是案例练习法有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主要地方,由于案例练习法采用的是过程开放的案例结构,所以案例的实践过程是讨论的主要内容。

1.5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可以由教师来担任,也可以由学生来主持,主要是归纳评价学生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分析方法,而不是作最终的结论性意见,通过总结,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推广好的方法和技巧。

2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所涉及的旧知识和新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2.1任务设计阶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法的第一步,也是任务驱动法的关键,教师要站在稍超前于学生智能发展水平的高度上,提出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获取知识的有意义的任务,设计的任务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学体目标的框架下,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把知识点分成一个个相对容易完成的小任务,任务设计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分别提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这样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继续追求,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开拓的精神。

2.2分析探索

分析任务是任务驱动法中必要的环节。教师对任务分析后,就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阶段,这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启发给出合理建议,提供学生所需的资料,也可以参与其中讨论,教师设计的任务可以由学生个人完成,也可以分小组完成,考虑到知识技能层次上的差异,教师可以把各种层次几位学生组成一组完成同一任务,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再安排个体的训练,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时间越少越好,并且要学生回答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力求学生每一步操作做到准确无误。

2.3效果评价

完成了任务,还要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是总结、反思和巩固的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学生成果的静态评价,还包括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通过教师的点评,帮助学生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促使学生反思自已的思路和行为,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消化除教师点评外,还可以让学生互评自评,彼此交流成功心得,分析失败原因。

下面以汉字录入教学和Cai课件制作教学为例,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教学的实践。

(1)汉字录入教学:当前对于输入法来说,学习最简单的要算拼音输入法,但目前最实用的还是五笔输入法,教师在对学生五笔汉字录入的训练过程中,就很好的运用了任务驱动法,教师采用一堂课讲述字根表的组成,一堂课讲述五笔字型的拆字方法,然后创设任务,根据现有的训练软件,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训练。首先,通过对字根的分类,要求学生根据屏上出现的字根,输入相应的字母,规定训练的数量和速度,一个学期至少要进行一定时间一定数量的输入,比如十篇文章约有3万个字据。本人多年来的实践,学生若能完成3万汉字的任务,基本能达到不再忘记五笔输入的功效,同时输入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50个字,也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的。

小学任务型教学法案例篇6

一、实践教学法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实践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以实践为动力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执行实践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教学活动,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知识的脉络。实践法教学中教师不再主宰整个教学过程,而只是帮助学生完成任务,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能够完成任务过程中形成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在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教学法适合于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以实践性为主的学科,它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在进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时,采用实践教学法非常适合。然而,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实践的选择与设计,从教师的角度看,实践教学法提倡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中职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本文设计不同类型的案例应用作为教材的扩展、补充。

二、构建中职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设计实践

实践设计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要做到科学准确、切合教学内容、突出难点和重点、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计算机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实践教学主题中巧妙的把学习内容隐含其中,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水平规律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实践进入学习情境。例如:在excel函数和公式的学习中,可以选取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表这一案例来展开教学,用excel中的函数和公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知识编排体系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把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与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紧密的联系,将一个总目标细分成若干小任务,把这个学习内容细分成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小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教学目标,加深对课程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让学生做一做就有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2.教师指导,分析案例

在理论上计算机课程本身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它是集知识与技能为一体,实践与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内容比较繁琐,知识点比较抽象。比如在excel图表的讲解中,单纯的讲解图表的操作步骤,学生一成不变地按照步骤去操作,过一段时间很容易就会遗忘,在这里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成绩表中通过多个图表的比较,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看到自己与别人的信息产生比较,进行对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己的相关信息多个图表进行相互比较,学生势必会在脑海里加深印象,从而形成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有一定的实习或实验,但理论与实践联系不是很密切,若采用实践与案例教学法,将重要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综合任务,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串接起来,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

3.自主探究,协作完成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要进行有效的组合,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是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的分解、编排要注意分散难点、重点,要考虑到任务的大小,任务的要求,各任务之间相互联系等因素。例如:在学习excel中函数的运用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计算学校文化艺术节参赛节目的最后得分这一任务,考虑到这一部分内容是各个函数的综合运用,特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完成。

4.科学教学,多元选择

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授课中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为根本出发点,实践教学就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案例中,进行知识的逻辑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对案例进行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年龄、认知能力等特点,选择设计要难度适宜,将案例与学习的知识紧密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技能和知识。实践教学中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探索式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后能够综合应用,加以变换,进行简单地创作和实践。

在计算机实践教学课程中,根据学生文化知识层次不同,案例的难度与设计可为阶梯模式,实践课程教师、学生可以进行选择,分成不同的课程类型:任务中心类型、案例中心类型、问题中心类型、复合类型等。尤其要在问题中心的表述时做到清晰、形象、生动,能够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团结协作能力,以讨论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总结,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原则上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要有层次性而且要具体;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具有必要的先后顺序和逻辑性。

总之,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采用实践教学开展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教师、知识等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实践教学同时要与时俱进,根据时展需求,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成为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晓云.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探讨[J].经济师.2010,(1).

小学任务型教学法案例篇7

关键词:项目案例教学;C语言程序;教师引导

一、项目案例教学概述

项目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灵活性强,通过把教学任务中的知识点灵活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并且有具体意义的任务项目中,主要以完成项目为目标,在教师引导的同时,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进行自主探索去掌握好知识点的一种新型模式。

二、C语言教学要引入项目案例教学的目的

C语言是一门应用广泛、概念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语言。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大部分学生觉得学习起来很困难,C语言概念复杂让初学者们觉得学习起来枯燥无味,没有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项目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就应运而生了。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从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加深对C语言复杂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也可以自主组织队伍共同对一个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通过对一个或几个案例的剖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和掌握案例本身所反映的基本原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案例的完成实现编程思想的建立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如何在C语言教学中实施项目案例教学

1.目标要明确,任务须具体化

在项目案例教学法中,任务具体化是关键,不能太泛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目标明确才能更为准确地去设计任务。设计任务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合理性、连贯性、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实用性。例如,在学习循环结构for和选择结构Select章节的时候,可以通过给小学生出简单算数作业并通过代码来判断其对错的案例来实现教学任务,使得学习内容更新颖,更有趣味性,同时具有实用性。

2.分析任务,自主学习

在完成一个有趣味的案例下,学生更有积极性和好奇心有针对性地去分析任务,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任务提出之后,新型教学模式不是提倡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完成这个任务,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将一个大任务有层次地细化成多个子任务,通过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常识,收集资料,自主地学习项目案例的实施。学生也可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交流来学习项目案例实施。在本例中,需用到输入输出函数,用for循环语句来实现获得多道算数题,可以通过从键盘输入数字,也可通过数学函数获取1~100的随机数,这可以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来分析任务。

3.通过引导,加深理解

为了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一个项目案例教学不能只单独由学生来完成。在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通过在课堂上对案例的分析得出原理,对学生加以引导,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项目案例中来。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除了可以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气氛,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项目案例实施者的主角。通过这种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让学生更好地驾驭课本知识。

4.实验的组织设施

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C语言程序基础,首先要熟悉C语言编写程序,其次要非常熟练地掌握C语言程序的调试,所以上机实验是学好C语言程序设计的重要环节。动手能力非常重要,这就关系到任务的细化与实施。说得再好,想得再多,只有真正实施起来才能找到问题所在,自己动手才能真正掌握知识。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对案例的分析和讲解,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课本资料自主学习,编好课堂上案例的代码,进行调试与运行。在独立完成课后布置的项目案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程序的调试能力,也有助于加强综合能力。最后,如果学生不能自主完成任务,再由教师正确引导完成任务,能独立完成任务的可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完善项目案例。

目前,很多高校在C语言教学中都已经实施项目案例教学法,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已经初步取得了成功,获得了广大学者的认可。项目案例式教学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很多学生从最开始的害怕学习C语言到后来的兴趣盎然。更多高校的实践证明:在C语言教学采取项目式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差、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状况。在以后的教学中,这种项目案例教学法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小学任务型教学法案例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财务管理;课堂讨论;群体决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88

1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工作本身特点及内外部环境变化趋势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拥有复合知识,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系统考虑、综合决策的能力(郑晓薇、郭笑梅,2009);具有很强的信息搜集、整理与分析能力,以及对不确定事件的决策能力(张长城,2007);具有不断学习甚至创新知识的能力;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以解决高度复杂的现实问题。

以上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无法单独依靠传统教学方法来完成(王治、汪敏玲,2013),需将学生嵌入现实的复杂情景,通过解决高度复杂的现实问题来培养。尽管使学生获得高度仿真锻炼的办法很多,但案例教学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有效办法。

2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的研究现状

现有文献主要聚焦于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李爱琴,2007)、教学的基本流程以及师生的角色定位(曾蔚,2004)。少数文献涉及到如何组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但是提出的建议缺乏理论依据(王治、汪敏玲,2013),显得不系统、不深入,也很少提及如何选择群体决策技术。本文认为案例讨论的是一种群体决策活动,为了获得较高的决策质量,应根据讨论任务的类型、时间长短以及讨论群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群体决策技术,然后在运用决策技术进行讨论时还要确定有效的领导风格和冲突管理方式。

3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的组织方案设计思路

要对课堂讨论进行有效组织,可以按以下步骤推进。

3.1分析讨论任务的性质

不同性质的任务,需要采用不同的决策技术。根据任务的备选答案是否固定,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讨论任务可以分为结构性决策与非结构性决策。结构性决策要求学生群体对给定的多个方案进行评价,从而进行可行性分析或选优。非结构性决策是指群体讨论的备选方案没有给定,需要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可能的方案,然后对方案进行解释、完善、比较后选择。一般来讲,非结构性决策需要较强的创造性思维,以提出更多的备选方案。根据任务解答所涉及的知识深度与广度,可将任务分成复杂化任务与简单任务。

3.2对群体进行分组并确定各小组内部组织结构、决策权分配与决策规则

通常,一个自然班作为一个讨论群体。由于人数较多,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所以,常常将一个班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找出一个人作为发言的代表。那么讨论群体的成员数实际上就等于分组组数。为了保证各小组在知识、能力、素质、经验、性别等方面的可比性,应采用随机分配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分组。群体讨论究竟要分多少组,应按照所采用的决策技术的要求来定。如头脑风暴法小组数为5-10组,以6组较理想(水志国,2003)。无论采用哪一种技术,都需要2名同学作为讨论活动的组织人员,辅助老师组织工作。例如:对各小组的观点进行记录、归类、凝练、反馈,对讨论技术流程进行执行,对讨论中的纪律进行管理(如对冲突管理)等工作。

如何安排决策群体及决策成员的权重的组织结构,对于集体决策的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Lowe,1992)。如果决策的时间较宽松,每小组内部人员的组织结构建议采用金字塔式;如果时间较紧,建立采用委员会制(曹永强,曲晓飞,1994)。如果决策需要创新性观点,则采用委员会制会优于金字塔式。每个小组中人数应不超过7人较好。如果决策需要创新性观点,建议小组内部采用简单多数决策规则;如果决策任务是要判断、选优与预测,则建议小组内部采用加权多数决策规则(杨雷,席酉民,1997)。

3.3根据任务的性质和群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群体决策技术

针对群体决策出现的种种低效现象,国外的学者很早就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方法,试图通过群体决策过程的结构化,来减少决策失误,提高群体决策的效率。这些决策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冲突导向的群体决策技术,主要包括辩诘法,魔鬼发言人法,反头脑风暴法。另一类是非冲突导向的决策技术,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和德尔菲法。各种群体决策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包括:不同群体性质和不同任务性质。

由于德尔菲法是采用函询的方法征求各专家意见,各专家不坐在一起,专家意见要经过3-4个来回的汇总与反馈,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这种方法不适合课堂环节的讨论。其他几种经典群体决策技术,都适合于课堂环节的讨论。

老师也可以根据影响群体决策质量的因素,创造新的决策技术。例如,对德尔菲法进行改革,使其变成“面对面德尔菲法”。也就是:各专家坐在一起,相互之间仍不交谈,只通过书面形式将各自观点当场上交给组织者,再由组织者汇总、归类后反馈给各专家。老师也可以采用自由讨论式决策技术,即:首先由各讨论小组的发言人依次提出自己的观点,其次对各观点逐条进行解释、质疑、完善或放弃,完成第一轮讨论;然后再由各组成员对第一轮留下的观点进行质疑、完善或放弃,经过多轮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具体来讲,讨论群体的同质性较强,对于比较复杂或非结构化程度高的任务,建议采用冲突导向的群体决策技术如:Di、Da、aBS技术、自由讨论技术,以导致适当的冲突来促进成员间的信息交流与思想碰撞;对于比较简单或结构化程度高的任务,建议采用非冲突导向的群体决策技术,如BS、nGt技术、面对面式德尔菲法(郎淳刚,2005)。除此以外,如果决策任务需要提出创新性较强的观点,而且任务执行受到的现实约束条件较少时,应以头脑风暴技术;如果决策任务需要提出创新性较强的观点,而且任务执行受到的现实约束条件较多时,应采用反头脑风暴技术。对于预测某一事物未来走势的决策,则采用“面对面式德尔菲法”。

3.4沟通方式的选择

不同沟通方式通过对不同信息的提取数量、提取次序提取准确性,来影响最后的决策准确性和群体成员对决策的接受度(walther,1995)。

除德尔菲法以外,其他各种决策技术尽管都能采用FtF、Cm、VCm三种沟通方式,但是面对面沟通方式(FtF)效果最好(郑全全,金剑强等,2005)。通常情况下,需要利用投影来呈现讨论流程与显示各组的观点变化、融合过程。

3.5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与行为

领导风格被公认对群体决策过程及结果有重要影响(peterson,1997)。无论采用什么类型的群体决策技术,为了提高成员的参与度、满意度,促使讨论的充分性、准确性及创新性,都要求采用民主型领导风格(毕鹏程2010)。一般只在决策时间仓促,决策成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才采用独裁型领导风格。这里的领导是指各讨论小组内的负责人,以及群体讨论的组织者。

3.6选择正确的冲突管理方式

冲突包括关系冲突与任务冲突。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关系型冲突与群体决策的绩效有着很强的负相关关系,低强度的任务型冲突有助于决策质量的提高。冲突管理方式会直接影响群体绩效,或对冲突与群体绩效的关系进行调节(DeChurch,max,2001)。

在冲突导向的群体决策技术运行中,对于小组之间出现的冲突,应该分情况区别对待。即对于关系冲突应制止,对程度低的任务冲突应鼓励,对于激烈的任务冲突,应采用合作性的、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冲突管理方式,防止其向关系冲突转化(Hackman,1987)。对于小组内部讨论时出现的冲突,应该由各小组内部讨论的负责人,采取类似的办法处理。在非冲突导向的群体决策技术运行中,不鼓励小组之间出现冲突,无论是关系型还是任务型冲突。但是,对于小组内部出现的冲突,应该由各小组内部讨论的负责人分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关系冲突应制止,对程度低的任务冲突应鼓励,对于激烈的任务冲突,应采用合作性的、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冲突管理方式,防止其向关系冲突转化。

3.7给予充足的讨论时间

只有非分享类信息的提取,才会给讨论再来信息增量,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创新性、一致性与满意度(Larson,1994)。由于不同类型的信息在讨论中被提取的次序不同:分享类信息在讨论中会被优先提取,非分享类信息最后才被提取(Larson,1996;Stasser,1987)。所以,讨论时间充分性的判断标准是:讨论成员已经提出了较多的非分享信息,而且提出的新的非分享信息量越来越小,清晰性越来越低。参考文献

[1]王治,汪敏玲.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及改进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167169.

[2]祝映兰.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J].财会通讯,2014,(23):6365.

[3]曾蔚.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93.

小学任务型教学法案例篇9

[关键词]混合学习;“案例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4a平台;VB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3-0122-05[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3.025

引言

二十一世纪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未来学家认为,传统教育中的3R(Reading,writing,arithmetic;读、写、算)将被3t(technology,teaming,transference掌握技术、团队精神和知识迁移)所取代。这里的技术主要指的是信息技术。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混合学习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高等教育的学习方式。关于什么是混合学习(BlendedLearning),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JenniferHofmann认为:混合学习是一种教学设计思想。在B-LearningCaseStudy(《混合学习案例研究》)中JenniferHofmann提出:混合学习是将学习过成功进行模块设计,然后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传递的教学设计思想。

michaelorey认为:混合学习的定义要从三者的角度:学习者、教学设计者、教学管理者考虑。第一,从学习者角度来看,是从所有可以得到并与自己以前的知识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中进行选择,以适于自己达到教学目标。第二,从教学设计者角度来看,是组织和分配所有可以得到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第三,从教学管理者角度来看,是尽可能经济地组织和分配一些有价值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的观点:“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是形成混合学习的关键要素”。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学习,是指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

本文中对于“混合学习”理论的本质涵义理解为:混合学习其关键点是对“教”与“学”的所有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教学理论作为指导,满足多样化的学习目标、多样化的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及多样化的环境的要求最终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即混合学习不只是形式上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简单混合,应该是根据实际情况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学习(e-Learning)的数字化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好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教育部将计算机教育划分为三个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大部分高校普遍把“VisualBasic程序设计”纳入其中的第二层次――计算机编程语言类课程,专门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主要是通过此类课程使得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教学(VB、C语言等)一直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如何切实地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其学以致用,适应社会的需求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一直以来对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依据传统的教学活动开展,例如在VB程序设计应用类课程中,其知识点或操作技术点的分布并不是单一的直线型而是分布式的网络状。传统的教学方式停留在“重讲授,轻实践”的层面,这也造成了学生仅仅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中的基本知识,学生以囫囵吞枣的方式学完课程后往往缺乏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虽然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使得高校信息化技术得到发展,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仍无法满足一线教学的需求。教学手段从“粉笔+黑板”改变为“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但深入地分析会发现其实质不过是从老师的“口述式灌输”转化为技术式的“多媒体式灌输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疲于信息轰炸式的教学,完全没能发挥出自身学习的自主性。依葫芦画瓢的上机实训操作中,学生可能并不清楚通过该操作后应了解的真正含义。一面对实际问题可能无从下手,违背了高校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分析综合能力也得不到完好的体现。

针对此种现状,本论文中提出混合学习下基于案例一任务驱动的混合学习教学模式。它整合传统教学、混合式网络学习、连接实践教学活动,对如何将混合式学习下的案例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作具体的行动研究。

二.混合学习下基于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混合学习下的案例一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涉及三个重要因素:混合式的学习环境、典型性的案例和发散性的任务活动。混合学习环境(以学校的4a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作为前提,案例驱动教学偏重于教师的教,指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教学过程;任务驱动则偏重于实际操作的学,指学生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学习过程。典型性案例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选择的极具代表性案例,围绕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案例使用与教学添加了新鲜的血液,案例教学的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1)教师指导的案例教学。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要研究的案例,然后布置给学习者要回答的问题清单,并提供描述案例的相关材料的访问方式。学习者独自研究案例材料,并在贴出他们对问题的回答,在这里他们可以看其他人的回答并给予评论。学习者需要从答案中得到的原理、趋势、启发和指导。最后,学习者概括他们的发现并指出这类知识如何应用在真实的生活中。教师根据学习者在没有过分简化的环境的情况下,是否识别理解正确知识原理作为打分的依据。(2)微型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连的简练但完整的例子来提供相关学习内容的知识点间的关系,然后给出问题,并解释环境。问题要求学习者仔细地研究环境,推断出教材中提到的知识点,应用原理并得出结论。然后,再给学习者一些额外的问题,要学生思考回答,并让学生编写自己的案例,让其他学员讨论和评价。(3)反馈单。在仔细研究某领域的一项工作后,要学生表达他们的反应。这个工作可以适用于一个简单的例子、报告。为了使得案例研究更具实效,可以让学生填写一个表格,如下部分需要填写:个人目标即通过这个案例,你希望得到什么?总结即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它对于所有学习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反馈即这个案例对你的学习有何重大的意义?效用即你如何将在此处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相关工作中?混合学习下典型性的案例如图l所示。

发散性的任务活动乃是学习者在真实环境中应用技能、知识和态度做准备。教学者将一般的、抽象的知识应用于明确的、具体的情境中,是学习者将技能熟练起来,并将学习的片段组合起来,使应用更迅速,流畅,树立对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的信心。传统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一个“三步式”顺序活动的反复。首先教师给学习者指定练习任务,以便他们能够立即开始,学习者执行任务过程中会得到教师给予的反馈。混合学习下发散性的任务活动要充分体现混合学习和任务驱动的整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的深刻作用,如图2所示:

基于上述三要素的分析笔者将混合学习下基于案例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如下图3所示:

三.混合学习下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Ⅶ课程中的具体实现

学习内容由多个单个的学习对象组成,一门课程是为了完成一个复杂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会比较宽泛,不可能在一个主题活动中就交完。它也许不能被分割成更简单的单个目标,或者它是学习者能够同时学习的若干紧密相连的一组目标的代表。笔者以学校按教学周排课(两节理论课+两节上机实践课)为依据,将整个VB程序设计课程分为36次课(每周两次课:案例理论课一次+上机任务驱动的活动实践课一次)即36个单元。一次课比一个单独的主体活动要大,比整个的课程要小。大多数情况下,一次单元是一个具有自己的目标、介绍、总结、学习活动和评价的缩微课程。一次单元像一个超级主体,要比一个简单的主体活动完成更大的目标。可以把一个单元设计成一个教学对象――独立的,能够完全完成自己目标的。一个单元也可以将教学活动仔细规划、搭建,或者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开放的环境,使其自由地参与自己想参加的学习活动。

整个VB课程可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对象,并从最主要的学习对象开始,引出其他更具体、更细分的对象。如图4所示。

在混合式的VB教学中,由教师将VB的典型性教学案例给学生讲解演示,学生学习并展开分析讨论,理解对类似情境下产生的问题采用此种相关的知识点,在以后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就能借鉴应用。以任务为驱动的学是指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拟定一个短期的目标,分解成对应教学知识点一些任务让学生完成。在解决任务的自我探索过程中,学生必定要主动出击分析理解有关的知识点,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前者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后者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再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以上饶师范学院10级教科(1)班(心理学专业)作为行动研究的对象,依据上述混合学习下基于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展开了一轮VB课程学习的教学行动研究。具体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教师前期准备和学生计算机水平初始能力的评估;主要是从这样四个方面着手:

(1)混合学习的平台方式的把握。在实验学习之初,对所依据的网络教学平台一上饶师范学院4a教学平台做充分的讲解介绍。

(2)对学生初始能力的整体把握。笔者在全班51位同学中学中笔者找了25位同学(10男15女)就对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及兴趣做了访谈,其中有19位同学认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概念很难理解,计算机语言的学习相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更有难度。最重要的是大多非计算机专业数学生这门课程学了有什么用处心存疑虑,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对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缺乏兴趣,畏难情绪比较普遍。

(3)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的典型案例选择及实现。针对此上述调查结论,笔者在案例选择方面便慎之又慎,既要注意到知识点的分布,又要实际可行生动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所选案例的灵感和依据来源于日常的电脑使用过程,如:上网时常弹出的滚动字幕广告、Xp自带的计算器、微软office系列中的调色板,常见的社会性软件的登录密码界面等等作为出发点,以设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小软件的为案例,据此为先导鼓励学生使用所教授的VB程序来模仿设计类似软件,激发学生由被动使用变为主动设计,很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相关拓展资源的贮备和教学评价反馈实现方式的把握。此部分工作同样依据混合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实现。通过该平台的课程模块将课程内容,如电子教案(ppt)、案例源代码(加详细的注释),案例实现思路分析文档以及类似案例的延展等传至4a平台资源库供学生下载和学习。课后通过答疑及论坛板块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来实现对教学的评价和教学效果的整体认知。

2.教学模式的实施阶段。

依据上述混合学习下基于案例一任务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实验。以我校4a网络教学平台为环境,在多媒体课堂上演示一个典型教学案例,将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与理论概念蕴含其中,同时在模仿案例程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编写程序的知识点和技巧。布置相对应的学习任务并在实验课上进行实践练习。以下是一个单元(理论+上机)的行动研究过程,如图5所示。

3.调查反馈小结阶段。

通过此项目(案例+任务活动)行动研究,笔者体察到:基于所选典型性教学案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见所用,学生由初次接触的缺乏兴趣到兴趣高涨,听课和实践操作的积极性也较高。同时部分同学除了能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外,且有创新的想法并能付诸实现。老师充分利用混合学习4a教学平台做足教学准备工作外加适时引导,使10级教科(1)班大部分学生对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自主探究意识得到开发、学生与学生之间、各个学习小组间的交流协作也空前高涨。

从教学时间安排来说,一次课两个课时内,要讲解和联系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分析讲解典型性案例、模仿拓展典型性案例、同时对分解任务的创新性思考实践、生生之间相互合作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就越发需要采用混合学习理论,利用4a网络平台将课堂内外相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好课堂内外的时间优化教学策略分析案例重点难点,加强对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

4.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思考

混合学习下“案例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先由教师主导理论课堂,再转到学生主导实验课堂。理论课堂有教师来管理,包括设置学习进度,安排学习任务,提供信息及给学习者测试打分等。相应的实验课程,学生通过任务活动的实验探究深化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并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或者工作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对混合学习下课程教学研究的案例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图3)做几点更详细的阐述:(1)确定教学目标。在你开始做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清楚所讲授的典型性案例和所分配的任务将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2)建立学习目标。拟定一个与典型性案例匹配的任务,并将其分解为与知识点相关联的小任务。(3)确定先决条件。摸清学习者的初始能力,给学习目标分层。(4)确定学习内容。学习内容通常是相互包含的层次关系,一个混合式学习下的案例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学习内容应该是多重的,建立起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紧密联系。(5)完成实验任务活动。任务活动可以为实现目标提供多种形式来满足不同类型的知识传授和不同教学策略需要。

四.结语

小学任务型教学法案例篇10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实际应用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将抽象的、一般性的书本知识融人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去,使学生从生动的、有代表性的个性中去理解书本知识,掌握必备的流程规则。《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讲授国际货物买卖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合约履行细项及规则,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应用性强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和处理国际问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课程,其中涉及到贸易术语的使用,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的履行,违约的处理等各环节,如交易磋商、租船、投保、报验等内容。因此,这门课程所介绍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国际贸易中都有具体的操作环节,即直接指导对外贸易业务的实践应用工作。

2、与国际惯例和法律密切相关

这门课程涉及到许多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惯例、法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等,这些国际惯例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接纳、使用。因此,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必熟悉这些惯例和法律。

3、涉外性

《国际贸易实务》中所介绍的都是涉外贸易,它的做法与国内贸易不完全相同。在国际贸易交易中,洽谈对象均为国外的交易商,在交易的每一个环节中(如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过程,贸易合同的签订过程,申请开立信用证的过程,填写各种单据的过程以及到银行结汇等环节)都要使用英语这个工具来完成交易。

《国际贸易实务》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其交易流程和有关单据,而且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此对应的中职教育应以实用为先导。在传统的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是以理论为中心的,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忽略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际操作性,这种常规教学法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忽于实践的结合,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在明确教学目的指导下,改变过去重点讲授各个理论知识点为设计出典型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通过案例的分析、鉴别,学生可以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践的,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实施

1、案例的准备

根据每章节和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编制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应着手收集、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

根据案例教学实践,在编写教案时,已经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将案例收集在内,这些案例要涵盖国际贸易术语、货物质量、出口包装、货物的运输、保险、货物检验、索赔、不可抗力等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分析此案例时所需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并应引导学生提前查找、仔细阅读相关资料。

2、案例辨析与讨论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应该通过案例辨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首先,教师推出案例。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巧,既要选准切人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

其次,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应少讲多“点”,应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这样才能深入挖掘,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激师要把讨论引回到正题上。授课教师应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当学生提出的方案大致相同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学生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

例如: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贸易术语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贸易术语中CiF是目前国际贸易实践中采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贸易术语,而它的特点之一“象征性交货”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来讲授,并采用讨论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份CiF合同,货物已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但受载船只离港1个小时后,因触礁沉没。第二天,当卖方凭齐全、正确的提单、保险单、发票等单证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理由,拒绝接受单证和付款。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把案例讲出来后,先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引导同学们思考在上述情况下,卖方有无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

经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可以掌握在该案例中,卖方是否有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卖方在轮船触礁沉没时是否已完成交货任务。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按CiF成交的合同,只要卖方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据,就算完成交货任务。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已灭失,买方也不能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本案例中,卖方已把货物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完成交货任务。因此,从这点看,买方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是不合理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在CiF贸易术语下,按时提交合格的单据,是卖方完成交货任务的证明。因此,在CiF贸易术语下,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这是象征性交货的特点之一。

另一方面要看发生触礁沉没风险是在装运港船舷风险划分之前还是之后。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在CiF下,卖方只负责风险划分之前的一切风险。而本案例中,轮船是在离港1小时后触礁沉没,所以这一风险应由买方自己承担。所以买方以货损为由拒付货款也是不合理的。

通过老师的对案例的解释、引导,同学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学生对CiF条件下“象征性交货”的理解豁然开朗。

3、案例的总结

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思路、讨论难点、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中要注意不要简单对案例做出结论,也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述评,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给予澄清,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问题

1、甄选合适的案例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等原则要求。一个典型的案例往往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另外,根据教学进展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是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案例教学必须适应国际经贸易活动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如在贸易术语方面的案例选择上,传统的案例主要是FoB、CFR、CiF术语,但是,由于运输方式的变化,现实业务中FCa、Cpt、Cip货交承运人的术语使用越来越普遍,在教学中必须反映这些术语的案例。又如,实务中涉及到班轮运输情形下利用提单进行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的内容,在这类案件中选取一些进行讨论和讲解是必要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明确案例所涵盖的知识点,要为学生设计、构造一系列典型的具有较强操作性和诱导性的案例,所有案例最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最实用的职业技能。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既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从头讲到尾,也不宜将整个课程全部都使用案例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案例教学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如在讲述“货款的支付”一章时,有这样一个案例:中方某公司收到国外开来的不可撤消的信用证,由设在我国境内的某外资银行通知并加保兑,中方在货物装运后,正拟将有关单据交银行议付时,忽接该外资银行通知,由于开证行已宣布破产,该行不承担对该信用证的议付或付款责任,但可接受我出口公司委托向买方直接收取货款的义务,对此,你认为中方应如何处理为好?对于这样一个案例分析题,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概念,如什么是信用证,什么是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什么是保兑,什么是保兑信用证以及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保兑的信用证各当事人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等都不知晓的话,就很难对该案例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就此教师必须先讲解这些基本的概念之后,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加入案例。

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案例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因人、因课程性质而异,主要有讨论法、讲解分析法和练习法,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三种方法的运用应有所偏颇。换言之,就是针对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在讲授“商品的品质”时,由于该节理论性不强,内容通俗易懂,所以采用指导练习法,即在学完该节的品质表示方法知识和理论内容后,列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参考书上的案例材料,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又如在讲“价格术语”一章时,由于内容繁多,学生很难一下子通过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对实际问题做出回答,所以就采用讲解分析的方法来讲述该章的案例分析题。讲到一种价格术语时,先把该价格术语的定义、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讲解清楚,然后即席引入一个案例,来说明以上所讲内容。对于一些综合性强、难度大的案例,如在讲授“出口合同的履行”时,由于内容综合,针对该章的案例分析也较复杂,这时,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