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42:03

土地利用规划案例篇1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土地复垦的有效实施,根据《土地复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复垦应当综合考虑复垦后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生产建设活动造成耕地损毁的,能够复垦为耕地的,应当优先复垦为耕地。

第三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明确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土地复垦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城乡规划、铁路、交通、水利、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和行业指导监督。

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土地复垦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除条例第六条规定外,开展土地复垦调查评价、编制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确定土地复垦工程建设和造价、实施土地复垦工程质量控制、进行土地复垦评价等活动,也应当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补充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复垦工程建设和造价等标准。

第五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土地复垦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对土地复垦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收集、汇总、分析和本行政区域内土地损毁、土地复垦等数据信息。

第二章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

第六条属于条例第十条规定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办理建设用地申请或者采矿权申请手续时,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的要求,组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随有关报批材料报送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具体承担相应建设用地审查和采矿权审批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对土地复垦义务人报送的土地复垦方案进行审查。

第七条条例施行前已经办理建设用地手续或者领取采矿许可证,条例施行后继续从事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损毁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完成土地复垦方案的补充编制工作,报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第八条土地复垦方案分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和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依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以及由省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批登记的采矿项目,应当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其他项目可以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第九条生产建设周期长、需要分阶段实施土地复垦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应当包含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跨县(市、区)域的生产建设项目,应当在土地复垦方案中附具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土地复垦实施方案。

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和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应当明确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位置、主要措施、投资概算、工程规划设计等。

第十条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受理土地复垦方案审查申请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根据论证所需专业知识结构,从土地复垦专家库中选取专家。专家与土地复垦方案申请人或者申请项目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要求回避。土地复垦方案申请人也可以向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专家回避。

土地复垦方案申请人或者相关利害关系人可以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向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查询专家意见。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提供查询结果。

第十一条土地复垦方案经专家论证通过后,由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最终审查。符合下列条件的,方可通过审查:

(一)土地利用现状明确;

(二)损毁土地的分析预测科学;

(三)土地复垦目标、任务和利用方向合理,措施可行;

(四)土地复垦费用测算合理,预存与使用计划清晰并符合本办法规定要求;

(五)土地复垦计划安排科学、保障措施可行;

(六)土地复垦方案已经征求意见并采纳合理建议。

第十二条土地复垦方案通过审查的,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向土地复垦义务人出具土地复垦方案审查意见书。土地复垦方案审查意见书应当包含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有关内容。

土地复垦方案未通过审查的,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土地复垦义务人补正。逾期不补正的,不予办理建设用地或者采矿审批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土地复垦义务人因生产建设项目的用地位置、规模等发生变化,或者采矿项目发生扩大变更矿区范围等重大内容变化的,应当在三个月内对原土地复垦方案进行修改,报原审查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第十四条土地复垦义务人不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十三条规定补充编制或者修改土地复垦方案的,依照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土地复垦义务人在实施土地复垦工程前,应当依据审查通过的土地复垦方案进行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将土地复垦方案和土地复垦规划设计一并报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要求,与损毁土地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双方约定的银行建立土地复垦费用专门账户,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确定的资金数额,在土地复垦费用专门账户中足额预存土地复垦费用。

预存的土地复垦费用遵循土地复垦义务人所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使用的原则。

第十七条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与损毁土地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银行共同签订土地复垦费用使用监管协议,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原则明确土地复垦费用预存和使用的时间、数额、程序、条件和违约责任等。

土地复垦费用使用监管协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

第十八条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项目动工前一个月内预存土地复垦费用。

土地复垦义务人按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补充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的,应当在土地复垦方案通过审查后一个月内预存土地复垦费用。

土地复垦义务人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修改土地复垦方案后,已经预存的土地复垦费用不足的,应当在土地复垦方案通过审查后一个月内补齐差额费用。

第十九条土地复垦费用预存实行一次性预存和分期预存两种方式。

生产建设周期在三年以下的项目,应当一次性全额预存土地复垦费用。

生产建设周期在三年以上的项目,可以分期预存土地复垦费用,但第一次预存的数额不得少于土地复垦费用总金额的百分之二十。余额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确定的土地复垦费用预存计划预存,在生产建设活动结束前一年预存完毕。

第二十条条例实施前,采矿生产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中已经包含了土地复垦费用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可以向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属实的,可以不再预存相应数额的土地复垦费用。

第二十一条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确定的工作计划和土地复垦费用使用计划,向损毁土地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出具土地复垦费用支取通知书。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七日内出具土地复垦费用支取通知书。

土地复垦义务人凭土地复垦费用支取通知书,从土地复垦费用专门账户中支取土地复垦费用,专项用于土地复垦。

第二十二条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于每年4月31日前向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年土地复垦义务履行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一)年度土地损毁情况,包括土地损毁方式、地类、位置、权属、面积、程度等;

(二)年度土地复垦费用预存、使用和管理等情况;

(三)年度土地复垦实施情况,包括复垦地类、位置、面积、权属、主要复垦措施、工程量等;

(四)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年度报告内容。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复垦义务人报告事项履行情况的监督核实,并可以根据情况将土地复垦义务履行情况年度报告在门户网站上公开。

第二十三条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复垦义务人使用土地复垦费用的监督管理,发现有不按照规定使用土地复垦费用的,可以按照土地复垦费用使用监管协议的约定依法追究土地复垦义务人的违约责任。

第二十四条土地复垦义务人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应当遵循保护、预防和控制为主,生产建设与复垦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下列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可能被损毁的耕地、林地、草地等,应当进行表土剥离,分层存放,分层回填,优先用于复垦土地的土壤改良。表土剥离厚度应当依据相关技术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表土剥离应当在生产工艺和施工建设前进行或者同步进行;

(二)露天采矿、烧制砖瓦、挖沙取土、采石,修建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应当合理确定取土的位置、范围、深度和堆放的位置、高度等;

(三)地下采矿或者疏干抽排地下水等施工,对易造成地面塌陷或者地面沉降等特殊地段应当采取充填、设置保护支柱等工程技术方法以及限制、禁止开采地下水等措施;

(四)禁止不按照规定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粉灰、废油等。

第二十五条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对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规模、程度和复垦过程中土地复垦工程质量、土地复垦效果等实施全程控制,并对验收合格后的复垦土地采取管护措施,保证土地复垦效果。

第二十六条土地复垦义务人依法转让采矿权或者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复垦义务同时转移。但原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完成的土地复垦义务未履行完成的除外。

原土地复垦义务人已经预存的土地复垦费用以及未履行完成的土地复垦义务,由原土地复垦义务人与新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在转让合同中约定。

新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重新与损毁土地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银行签订土地复垦费用使用监管协议。

第三章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

第二十七条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调查评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损毁土地现状调查,包括地类、位置、面积、权属、损毁类型、损毁特征、损毁原因、损毁时间、污染情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

(二)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包括损毁程度、复垦潜力、利用方向及生态环境影响等;

(三)土地复垦效益分析,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等效益。

第二十八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认定为历史遗留损毁土地:

(一)土地复垦义务人灭失的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

(二)《土地复垦规定》实施以前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

第二十九条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历史遗留损毁土地认定结果予以公告,公告期间不少于三十日。土地复垦义务人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复核。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做出答复。土地复垦义务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裁定。

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做出的认定结果不符合规定的,可以责令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重新认定。

第三十条土地复垦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土地复垦潜力分析;

(二)土地复垦的原则、目标、任务和计划安排;

(三)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和复垦土地利用方向;

(四)土地复垦项目的划定,复垦土地的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

(五)土地复垦资金的测算,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安排;

(六)预期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效益;

(七)土地复垦的实施保障措施。

土地复垦专项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纳入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的修改应当按照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复垦专项规划制定土地复垦年度计划,分年度、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第三十二条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资金来源包括下列资金:

(一)土地复垦费;

(二)耕地开垦费;

(三)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四)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

(五)可以用于土地复垦的耕地占用税地方留成部分;

(六)其他可以用于土地复垦的资金。

第四章土地复垦验收

第三十三条土地复垦义务人完成土地复垦任务后,应当组织自查,向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验收书面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验收调查报告及相关图件;

(二)规划设计执行报告;

(三)质量评估报告;

(四)检测等其他报告。

第三十四条生产建设周期五年以上的项目,土地复垦义务人可以分阶段提出验收申请,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行分级验收。

阶段验收由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总体验收由审查通过土地复垦方案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或者委托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

第三十五条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组织邀请有关专家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依据土地复垦方案、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对下列内容进行验收:

(一)土地复垦计划目标与任务完成情况;

(二)规划设计执行情况;

(三)复垦工程质量和耕地质量等级;

(四)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情况;

(五)工程管护措施。

第三十六条土地复垦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形成初步验收结果后,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项目所在地公告,听取相关权利人的意见。公告时间不少于三十日。

相关土地权利人对验收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公告期内向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书面提出。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会同同级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核查,形成核查结论反馈相关土地权利人。异议情况属实的,还应当向土地复垦义务人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第三十七条土地复垦工程经阶段验收或者总体验收合格的,负责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出具阶段或者总体验收合格确认书。验收合格确认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土地复垦工程概况;

(二)损毁土地情况;

(三)土地复垦完成情况;

(四)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处理意见;

(五)验收结论。

第三十八条土地复垦义务人在申请新的建设用地、申请新的采矿许可证或者申请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注销时,应当一并提供按照本办法规定到期完工土地复垦项目的验收合格确认书或者土地复垦费缴费凭据。未提供相关材料的,按照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审查和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十九条政府投资的土地复垦项目竣工后,由负责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项目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初步验收,验收程序和要求除依照本办法规定外,按照资金来源渠道及相应的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初步验收完成后,依照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进行最终验收,并依照本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出具验收合格确认书。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代复垦的项目竣工后,依照本条规定进行验收。

第四十条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或者社会投资进行复垦的土地复垦项目竣工后,由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验收,验收程序和要求依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五章土地复垦激励措施

第四十一条土地复垦义务人将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农用地复垦恢复为原用途的,可以依照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凭验收合格确认书向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出具退还耕地占用税意见的申请。

经审核属实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十五日内向土地复垦义务人出具意见。土地复垦义务人凭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出具的意见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退还耕地占用税手续。

第四十二条由社会投资将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为耕地的,除依照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办理外,对属于将非耕地复垦为耕地的,经验收合格并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复核同意后,可以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补充耕地指标,市、县政府可以出资购买指标。

第四十三条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投资将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的,经验收合格并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复核同意后,依照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可以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补充耕地指标。但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复垦的耕地除外。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复垦后应当交给农民集体使用。

第六章土地复垦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年度检查、专项核查、例行稽查、在线监管等形式,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复垦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当事人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相关的文件、资料和电子数据;

(二)要求被检查当事人就土地复垦有关问题做出说明;

(三)进入土地复垦现场进行勘查;

(四)责令被检查当事人停止违反条例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门户网站上及时向社会公开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复垦管理规定、技术标准、土地复垦规划、土地复垦项目安排计划以及土地复垦方案审查结果、土地复垦工程验收结果等重大事项。

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国土资源主干网等按年度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损毁情况、土地复垦工作开展情况等逐级上报。

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落实土地复垦法律法规情况、土地复垦义务履行情况、土地复垦效果等进行绩效评价。

第四十七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土地复垦档案实行专门管理,将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资金使用监管协议、土地复垦验收有关材料和土地复垦项目计划书、土地复垦实施情况报告等资料和电子数据进行档案存储与管理。

第四十八条复垦后的土地权属和用途发生变更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登记相关手续。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条例第三十六条第六项规定的其他、、行为,包括下列行为: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出具土地复垦费用支取通知书,或者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土地复垦义务人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期限内出具土地复垦费用支取通知书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出具退还耕地占用税的意见,或者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人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期限内出具退还耕地占用税的意见的;

(三)其他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五十条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将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报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处罚。

第五十一条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预存土地复垦费用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处罚。

第五十二条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开展土地复垦质量控制和采取管护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处罚。

第八章附则

土地利用规划案例篇2

第二条依法应当报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的申请、审查、报批和实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用地的申请受理、审查、报批工作。

第四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预申请。

受理预申请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第五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使用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建设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应当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具下列材料:

(一)建设单位有关资质证明;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三)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四)初步设计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五)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六)占用耕地的,必须提出补充耕地方案;

(七)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应当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六条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建设用地申请,应当受理,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七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占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用土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八条建设只占用国有农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只需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供地方案。

建设只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只需拟订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

建设只占用国有未利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应由国务院批准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只需拟订供地方案;其他建设项目使用国有未利用地的,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办理。

第九条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应当包括项目用地安排情况、拟使用土地情况等,并应附具下列材料:

(一)经批准的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占用基本农田的,还应当提供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二)由建设单位提交的、有资格的单位出具的勘测定界图及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三)地籍资料或者其他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四)以有偿方式供地的,还应当提供草签的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及说明和有关文件;

(五)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还应当提供城市规划图和村庄、集镇规划图。

第十条农用地转用方案,应当包括占用农用地的种类、位置、面积、质量等。

补充耕地方案,应当包括补充耕地或者补划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质量,补充的期限,资金落实情况等,并附具相应的图件。

征用土地方案,应当包括征用土地的范围、种类、面积、权属,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需要安置人员的安置途径等。

供地方案,应当包括供地方式、面积、用途,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标准、数额等。

第十一条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到上报的建设项目呈报说明书和有关方案后,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应当在5日内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并将审查所需的材料及时送该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对依法应由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呈报说明书和有关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必须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并对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国务院批准征用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方案后,应当将批准文件和下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材料一并上报。

第十二条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上报的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并按规定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30日内审查完毕。

建设用地审查应当实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内部会审制度。

第十三条农用地转用方案和补充耕地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报人民政府批准: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确属必需占用农用地且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三)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方案符合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且面积、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四)单独办理农用地转用的,必须符合单独选址条件。

第十四条征用土地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报人民政府批准:

(一)被征用土地界址、地类、面积清楚,权属无争议的;

(二)被征用土地的补偿标准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三)被征用土地上需要安置人员的安置途径切实可行。

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依法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不得办理土地征用。

第十五条供地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报人民政府批准:

(一)符合国家的土地供应政策;

(二)申请用地面积符合建设用地标准和集约用地的要求;

(三)划拨方式供地的,符合法定的划拨用地条件;

(四)以有偿使用方式供地的,供地的方式、年限、有偿使用费的标准、数额符合规定;

(五)只占用国有未利用地的,必须符合规划、界址清楚、面积准确。

第十六条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批件后5日内将批复发出。

未按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不予批准建设用地。

第十七条经批准的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由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建设项目补充耕地方案经批准下达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落实;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落实。

第十九条征用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10日内,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范围内,公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内容。

公告期满,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征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补偿登记情况,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范围内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内容,应当符合《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的规定。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向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支付土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并落实需要安置农业人口的安置途径。

第二十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占用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后,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布规划要求,设定使用条件,确定使用方式,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以有偿使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并向建设单位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土地使用者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后,依照规定办理土地登记。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建设单位颁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和《建设用地批准书》,依照规定办理土地登记。《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应当包括划拨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条件等内容。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将《建设用地批准书》公示于施工现场。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提供国有土地的情况定期予以公布。

土地利用规划案例篇3

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各种方式依法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国家根据土地使用者的实际需要、用途,划给土地使用者专项使用的一种地上权。土地使用者-企业使用该土地时并没有支付对价,行使的是国家(政府)依行政行为赋予的对土地占有、使用的权利,而没有收益、处分的权利。企业破产后,原划拨使用者不复存在,当初国家(政府)划拨土地的依据和理由亦不复存在,国家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程序收回该土地,并依法处置。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自然不能列入破产财产。法院在审理破产案件时,破产企业清算组就不能处分企业的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然而现实中,破产企业的划拨土地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往往与破产企业享有所有权的、列入破产财产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联接一体的,在交易的价值上也是房产的价值和地产的价值相结合的。

这样在破产清算中存在这种困惑: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由国家(政府)收回组织出让,形成让与人-土地使用权人,而土地上的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由破产清算组处分拍卖或变卖,形成另一个让与人-房屋所有权人。很难想象土地使用权人要求房屋所有权人拆除其享有所有权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或者禁止、限制房屋所有权人通行、排水等利用土地的行为。尽管这种现象很少出现,但这是破产案件中存在的现实,也是破产清算中出现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矛盾冲突:破产清算组控制破产企业房产的出卖,而不能将土地使用权一并出让;国家(政府)的授权部门国土局可以对收回的土地使用权进行出让,而无权同时变卖地上附着的房产。如果国土局出让土地使用权和清算组变卖房产不是同步或协调进行,那么先购买者必然在下一次购买中处于极不公平、极不有利的地位-他有可能为获得房地产的统一而支付更大的代价。就自然属性而言,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是不可分割的,在法律属性上,我国立法也是采纳了土地和建筑物不可分离的观点:房产、地产在交易中应该作为共同的交易标的,不能区别对待。

在破产案件审理中划拨土地使用权及其附着的房产之间的关系,也是经历了法律、法规的变迁。1990年国务院《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一款和第三款分别规定“无偿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因迁移、解散、撤销、破产或者其他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无偿收回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并可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予以出让。”“无偿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时,对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偿。”由此可以看出当时该条例的立法精神是破产企业使用国有划拨土地的,破产后由政府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对划拨土地上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也同时由政府收回仅给予适当补偿。

然而,条例所述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属破产财产,依据1986年公布的《破产法》规定,破产财产由清算组负责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用于清偿破产企业债务,国务院该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政府收回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仅给予适当补偿,既侵犯了《破产法》赋予清算组处分破产财产的权利,也侵犯了广大破产企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亦有违反《破产法》之嫌。该条例施行四年后,1994年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房地产管理法》对划拨土地附着的房产转让作出了明确规定,其第三十九条为:“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但第三十七条规定了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不得转让。如果再抽象地理解最高院法释〔2003〕6号文文义,破产企业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由政府收回,那就会造成清算组只能对破产企业的非房产财产进行处分,而不能转让破产企业的房产。如果依这样理解,破产案件中很多事务就无法想象,也无法操作了。现实的理论界比较一致地认为,企业破产后,划拨土地上附着房屋或其他建筑物的,土地使用权随建筑物转让,但地价与房价应分别计算,房价收入归破产财产,地价收入归属地方财政。是不是《房地产管理法》对此问题疏漏了,还是应作他解呢。

笔者认为,在破产案件审理中,在《破产法》与《房地产管理法》就房产转让出现冲突时,《房地产管理法》为普通法,《破产法》为特别法,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应适用《破产法》的规定,由破产清算组依法处分破产财产,而不能生硬地理解《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那么如何理解和适用最高院法释〔2003〕6号文呢。

首先,城镇的土地属国家所有,国家享有土地所有权,破产企业享有的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是国家因企业需要无偿赋予企业对国有土地占有、使用的权利,有特定的用途,企业并不能进行土地经营,亦不能因土地获取收益,更不能进行土地使用权处分。当企业破产后,自然不再需要使用该土地,国家可以收回其赋予破产企业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并依法处置。

土地利用规划案例篇4

关键词:利息支出土地增值税筹划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企业面临的税务种类繁多。土地增值税就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土地增值税对企业的利润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合理筹划土地增值税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土地增值税的筹划方案有很多:合理定价的筹划方案,增加扣除项目金额进行纳税筹划方案,不同增值率的房产是否合并的筹划方案,销售分立进行纳税筹划的方案,由于土利用开发标准减免优惠进行筹划的方案等等。不仅仅可以减少企业的税负,而且还能够增加利润。

一、地增值税概念以及重要性

土地增值税指的是“将房地产转让后取得的收入,同时,要减去法定扣除项目金额的增值额作为计税的依据,然后按照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进行征收”。土地增值税的征收有利于国家加强对房地产交易市场的调控和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管理,同时,对于炒卖土地的行为可以进行有效地遏制,防止这些人谋取暴利,除此之外,也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经济建设注入大量的资金。所以,土地增值税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二、利息支出在土地增值税筹划中的运用

利息支出是土地增值税筹划众多方案中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企业在进行土地增值税筹划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面临很多的风险。这就需要仔细分析这中间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风险。减轻企业的税负。企业在开发房地产的过程当中,都会出现大量的借款。所以,采用利息支出的土地增值税筹划方案是非常方便有效的。《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土地增值税筹划中利息扣除标作有着明确的规定。在计算企业的土地增值税时,利息扣除有两种标准。某企业在能够按照转让房地产项目分摊利息,同时,又可以提供金融机构的贷款证明的前提下,将房地产开发项目时的借款利息设为a,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的成本假设为b,那么允许扣除的开发费用为(5%×b+a),如果房地产企业在开放的时候不符合以上的条件,那么,允许扣除的开发费用为10%×b,令两者相等就可以得出:a=5%×b。

在将利息支出是否作为单独扣除项目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比较合理有效的利息支出方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两个案例。实际分析这两个案例来看一下利息支出在土地增值税筹划中究竟该如何运用。

案例1:某房地产企业在开发一批商品房。花费了1500万元取得了土地使用权,开发此项目的的成本为2500万元,在不超过商业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前提下,并且按转让房地产项目时候的分摊利息花费为250万元。除此之外,假如该企业能够提供金融机构的证明,并且愿意将利息支出作为单独扣除的内容,那么,该企业所扣除的费用最多为:250+(1500+2500)×5%=450(万元);假如该企业不能够提供金融机构的证明,并且不愿意将利息支出作为单独扣除的内容,那么,该企业所扣除的费用最多为::(1500+2500)×10%=400(万元)。因此可以看出,在该企业能够提供金融机构的证明,并且愿意将利息支出作为单独扣除的内容的时候,企业的税负是最轻的,并且收益是最多的。

案例2:假设我们将案例1中的按转让房地产项目的分摊利息花费为150万元。那么,假如该企业能够提供金融机构的证明,并且愿意将利息支出作为单独扣除的内容,那么,该企业所扣除的费用最多为:150+(1500+2500)×5%=350(万元);假如该企业不能够提供金融机构的证明,并且不愿意将利息支出作为单独扣除的内容,那么,该企业所扣除的费用最多为::(1500+2500)×10%=400(万元)。由此可以看出,在该企业不能够提供金融机构的证明,并且不愿意将利息支出作为单独扣除的内容的时候,企业的税负是最轻的,获得的收益也是最多的。所以说,利息支出在企业增值税筹划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也非常有效地解决方案。因此,企业在增值税筹划方案时,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利息支出方案,这样,企业获得的税后纯收入将会大大增加。除此之外,企业的工作人员也要对企业运营和与企业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非常的熟悉和了解,在企业增值税筹划的过程,才能够找到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结论

利息支出在土地增值税筹划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土地增值税众多筹划方案中非常有效合理的一个解决方案。国家税务总局很早就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房地产企业中满足条件的,必需要清算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中的土地增值税”。房地产土地增值税筹划方案非常之多,而利息支出则是最为合理有效的方案。这种合理的税收筹划对于降低企业的成本,获得较高的利润,并且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地增值税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运用实际案例分析了利息支出在土地增值税筹划中的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田歌.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J].商场现代化,2007(31):68

[2]张金钟.余海生浅谈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筹划技巧[J].现代商业,2010(36):97

[3]危素玉.土地增值税的税收筹划[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17(2):58

土地利用规划案例篇5

一、有关土地使用权纠纷现状

1.案例

案例1:

1997年3月,X公司(台商)与Y村成立合作公司,Y村提供土地10亩,台商建厂房7500平方米,经营年限30年,注册金100万美元。2007年12月,区政府要建设生态商务区对厂房进行动迁,X公司提出了2900万元的补偿,后降至2350万元,可动迁部分只提出1300万元的补偿,未考虑今后25年的收益,台商要求得到合理补偿。次年6月30日,区城管大队以房屋系违章建筑,要求公司于7月底前自行拆除,否则强拆。

案例2:

X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来访反映,公司于1992年依法取得位于Y1区Z1镇528.5亩土地使用权,其中196亩Y1区以作价53.5万美金作为合作资金投入食品公司,另有49.73亩系从Y2区Z2镇两个村征收得来。因此,公司取得房地产权证共3本(分别是Y1、Y2两区的)。因为土地不在一个区,扩建厂房时不能整体有效规划使用,曾多次向政府相关部门发函求助而无回音。后某年8月Y1区规土局和Y2区规土局协调会上获口头告知食品公司该地块已被区规土局划为绿地,但价格多少,何时征地均未书面告知。由此,食品公司无法整体有效规划使用,任其闲置荒芜,不但给食品公司造成严重损失,也无法给当地带来利益,请求解决食品公司土地使用权实际使用问题。

案例3:

台商X投资的某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于2002年与某镇Y村委员会签订了土地承包协议书,承包3500多平方米土地用于经营休闲农业产业,现市电力局要在其土地上修建电塔,给其造成一定的损失,且补偿标准较低,请求协调。4月9日联系镇安置办主任称:(1)该公司承包的土地为基本农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基本农田不能植树,只能用于种植粮食;(2)该公司与Y村签订的土地承包协议,未经过任何合法手续,并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属于非法用地,按照规定应予以拆除;(3)电力公司在其土地上建造电塔,仅占用很小的面积,对其影响较小,台商提出要赔偿间接损失很难予以支持。

2.小结

上述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中均体现了台商在投资产业进行生产建设中有关土地使用权法律保护不稳定、现有法律制度无法发挥法的预期功能的问题。其实,针对台商反映的土地产权与拆迁征用补偿问题,早在2009年国土资源部就推出《关于加强涉台土地问题投诉调处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作为各地协调处理土地权利纠纷的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2010年进行的关于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中,也明确指出:“一些地方城市规划调整,涉及对台资企业占用土地的征收、厂房拆迁等。由于现行法规关于拆迁补偿标准和实施程序的规定不够具体,实践中往往产生纠纷,部分台商反映比较强烈。四是一些台湾同胞对大陆某些法规政策不理解。对有关产业导向、市场准入、土地规划政策调整及交易审批程序的变化,部分台商不能及时了解和应对,难以有效预防和化解由此衍生的风险”(参见2010年4月26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所作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然而,仔细分析上述案例所代表的土地使用权纠纷,其普遍特点在于纠纷中的主体台商均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使用合同,或者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将集体的土地作为投资与台商合作进行生产经营,在近年来的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市规划的调整,导致对投入厂房的土地进行征用,原从村集体经济组织处获得的土地使用权益,由于台商不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征用拆迁中,其土地使用的权益无法获得独立“用益物权”一般的法律保护。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制度与土地用途制度的复杂性,很多台商在未清楚了解土地使用合法条件的情况下,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使用合同,例如在案例3中将国家严格限制非农建设的基本农田用地用作植树等活动,导致投入的权益无法合法实现。

二、问题实质与解决建议

1.注重对我国土地制度的深入介绍

土地利用规划案例篇6

关键词:景观生态;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自2003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对区域、流域、海域等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该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对土地利用规划战略进行环境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景观生态学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及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方法框架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之前,我们下来了解一下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

1.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战略评价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和阐述。

1.1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战略评价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农业生态环境的退化、城镇生态环境的退化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农业生态环境的退化。在对农村土地进行利用的过程中,由于评价手段的落后,带来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以及草场退化等问题,除此之外,更为严重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锐减、耕地质量的退化和耕地数量的减少以及农业水资源的严重短缺等;其次,城镇生态环境的退化。对于城镇来说,因土地利用规划战略评价手段的落后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主要表现在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地表水的污染和地下水的水位下降等,除此之外,还有比较明显并且越发严重的城市居住环境的拥挤、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等。

1.2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意义

对土地利用规划战略进行环境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意义和作用也决定了对土地利用规划战略进行环境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归结起来,其意义主要应有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足的克服以及对“环境问题,从前端抓起”原则的体现等几个方面。首先,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足的克服。对土地利用规划战略进行环境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由规划方案的不合理而产生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同时还可以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建设项目的协调效应与累计效应作出评估;其次,对“环境问题,从前端抓起”原则的体现。对土地利用规划战略进行环境评价可以帮助决策者作出更加客观全面的决策,以更好的避免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这种环境评价方法还可以实现对建设项目进行环保型设计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土地利用规划战略进行环境评价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景观生态学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所谓景观生态学方法就是指以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为核心内容,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时间动态和空间累及特征进行描述的一种方法。它主要在较大规模的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较多,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为了理解和阐述的方便,我们以景观生态学方法在大连森林公园东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一番解释。通过对景观生态学方法在大连森林公园东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用中效果的分析,我们知道,这种环境评价方法有利于区域景观格局以及功能的有效改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会带来人类对景观的干扰和胁迫。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对景观生态学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应持两面态度,技能看到其优势与促进作用,也能看到其缺点和不足,并对这些不利方面进行积极的避免。

3.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方法框架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景观生态学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充分运用呢,方法的掌握是关键和核心。对于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方法框架这一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历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基于最小斑块单元的景观指数数据采集分析、战略景观格局的识别分析以及不同替代方案的景观比较分析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阐释。首先,历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对相关图像等的数字化处理,对不同的土地变化以及景观指数等进行统计,这种方法较为基础也比较常用;其次,基于最小斑块单元的景观指数数据采集分析。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在最小斑块单元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调整其大小来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行为景观指数的的系统分析;第三,战略景观格局的识别分析。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将遥感图像与规划方案结合起来,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景观格局的影响作出准确评估;最后,不同替代方案的景观比较分析。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对不同政府机构提出的规划方案,通过景观组成、战略格局分析以及土地利用统计等的分析,来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从而选择出比较合理的方案与方法。

4.结语

鉴于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中所具有意义和价值,有必要将景观生态学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中进行较为充分的利用。不过,应该注意的是,由于景观生态学方法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不足,在具体进行运用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正确的认识态度。本文从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景观生态学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及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方法框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在具体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要加以规避。

参考文献:

[1]龚黎君,刘双良.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J].中国房地产,2011,23(6):158-158.

[2]王娟,崔保山,卢远.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J].地理科学,2007,27(4):549-554.

[3]王燕华,朱志玲,郑敏.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以同心县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6):116-120.

土地利用规划案例篇7

XX年8月,我从——县乡镇企业(煤炭工业)局调到——县国土资源局,任副局长,分管规划测绘、土地矿产勘查、国土资源规划设计及综治工作。XX年6月,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调整,由我具体分管法规监察股,负责土地执法、土地纠纷调处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负责水尧、茂兰、瑶麓、佳荣、立化、洞塘等无烟煤片区炸封取缔无证煤窑包片工作。自调到国土资源局工作以来,始终得到上级组织的关怀和领导的关心,在局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下,同心同德,致力于拓展国土资源行政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中,始终站在一名普通中共党员和人民公仆的立场,自觉加强政治、业务理论学习,深入领会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研党和国家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充分发挥副职的参谋助手作用,积极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有序、健康发展。

一、加强政治业务理论学习和强化党性修养,努力提高自身德能素质

(一)、进一步加强马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切实以马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认真领会和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铭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而以“保先教育”为契机,深入基层,扶贫帮困,开展为民便民服务。在“保先教育”活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不足,明晰领悟到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只有深刻认识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深刻认识和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才能使党顺利完成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只有深刻认识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只有深刻认识和坚持“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才能使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各项业务的学习。重点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贵州省矿产资源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贵州省测绘管理条例》等土地、矿产、测绘法律、法规及其行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行业管理,指导实际工作。

(三)、进一步强化廉政学习。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党和国家领导在中纪委各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学习内容,并积极参加各种廉政教育警示报告会,做到警钟常鸣,防微杜渐。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切实抓好分管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

(一)、国土资源宣传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依据省国土资源厅、州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国土资源宣传工作要点,在每年年初,结合本县实际编制和印发当年关于开展国土资源宣传工作计划,要求以土地、矿产、测绘等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地质灾害避让知识为主要宣传内容,充分利用“4•·22”、“6·•25”、“12·•4”等重大宣传活动日,采取‘电视讲话’、组织‘国土知识竞赛’、‘国土文艺晚会’、上街摆设宣传点以及组织宣传队下乡巡回宣传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方式,切实开展国土资源宣传工作。三年来,开展送法下乡40余次,印发各种国土资源宣传手册、资料7000余本(份),组织电视讲话、竞赛、晚会6次。国土资源宣传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成效。

(二)、群众来信来访和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进一步规范。三年来,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完善了群众来信来访接待、登记、办理和答复转办等制度;‚建立了突出问题和处置联席会及联络网。使群众来信来访,事事有着落,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第17号令《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的程序办理,同时为进一步明确、规范县、乡两级对土地权属争议的受理、调处,县局专题研究并下发了荔国土资发[XX]04号《——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做好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受理的通知》,使大量的土国权属争议问题在乡镇得到有效解决。对于涉及面广、矛盾突出的大宗土地权属争议,则由县局依照法定程序受理、调查、调解或呈报县人民政府下文裁决。三年来,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72人/件,办理答复34件,转交相关部门处理38件;受理土地权属争议案件13件,办结13件。

(三)、国土资源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

1、打防结合,规范办案,有效遏制土地、矿产违法行为的发生。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巡查网络和长效的国土资源动态巡查机制,切实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城乡结合区,主要产煤区等进行重点巡查和执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矿产违法行为发生。同时组织力量重点对违法占用基本农田、无证和越界采矿等案件进行立案,从严查处。XX年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宗,结案3宗,并公开在媒体上暴光,结案率先100%。XX年已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宗,立案查处矿产违法案件2宗,目前结案1宗。

另一方面,通过创建执法模范乡镇,进一步巩固执法成果。XX年,我局将立化镇、玉屏镇列为执法模范的创建乡镇,并顺利通过了州局验收。

2、部门联动,坚决取缔无证非法煤矿,打击非法运输,有效遏制乱采滥挖。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招聘了12名退伍军人,充实执法队伍,分片区,下大力,对全县非法矿山进行彻底治理:�联同辖区乡镇人民政府共同行动,坚决取缔炸封非法小煤窖。一旦发现非法小煤窖存在或死灰复燃,我局立即口头建议或书面致函辖区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力量炸封,并由县局及时供足炸药、雷管,增派执法队员,对非法小煤窖进行取缔炸封,发现一处炸封一处,发现一片炸封一片。‚联合公安、税费所,采取多种手段,打击无证非法矿产品的运输、营销。白天深入矿山,发现非法采出的矿产品,即组织没收,使乱采滥挖者无利可图。对盗采多次,严重破坏矿产资源的,联同公安对盗采人进行抓捕拘留。夜间则联同税费、交警上路设卡查处非法矿产品营销、运输车辆,对无票营销、运输矿产品司机实施严厉处罚。仅XX至XX年,炸封非法煤窖有300余口,撤除机械设备60余套,撤除工棚100多间,遣散民工1000多人,抓捕拘留20余人,处罚无票营销、运输矿产品车辆100余辆。总之,通过联合多方力量,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有效打击了非法煤窖存在和蔓延势头。

3、加大煤巴场、采石场清理整治力度,为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县和申报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奠定扎实基础。在县级采石场规划指导下,组织力量对旅游景区、喀斯特保护区以及公路可视范围内的采石场进行整治,对无证采石的,现场下发书面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要求限期撤除一切生产设备设施,逾期不撤除的,则组织执法队伍按《贵州省矿产资源条例》的规定,进行强制撤除。对办有采矿证的,按县申遗办的要求,做好思想工作,让其自行迁移到公路非可视范围、无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规划区内采石。同时对乱搭乱建的煤巴场实施清理。到目前为止,共取缔采石场21个,撤除煤巴场12个。切实履行本部门职能,为创建生态——和申遗工作添砖加瓦。XX年,——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XX年,——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授牌。

(四)、土地规划和用地预审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认真开展——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各项工作:�XX年完成调查资料收集工作;‚土地利用总规修编专题课研基本完成。

在参加全省用地预审培训会后,我局及时组织传达贯彻,并严格按照用地预审规定,开展项目用地预审工作,凡是不符合规划或规划调整未获批准的,一律退回,不予上报办理征用地手续。

(五)、测绘管理和测绘市场整治工作有序开展。联同文化、工商、保密等部门共同下发文件,共同组织力量对测绘市场进行清理整治。XX年、XX年按时按质完成了地图市场专项检查和测绘成果保密检

查,做到有安排,有总结;同时加强对县境内的测量标志的保护力度,完善测量标志管理台帐,每年组织人员,深入每个标志点进行检查,并作好登记备案和总结上报工作,还在测量标志就近聘请村民代为监管,避免人为破坏和损毁。

(六)、土地变更工作按质完成。XX、XX年,按照州局关于开展土地变更工作的要求,我局早部署、早安排,并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加强业务指导,确保该项工作安时安质完成并上报。

三、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廉洁从政

(一)、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作为领导班子成员,本人始终不渝地强化廉政教育,铭记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确保正令通畅。

(二)、力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民主讨论和科学决策。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发扬民主,努力实现工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搞个人专断。对重大问题,切实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三)、严格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四有”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在人事问题上,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在班干部推荐任用上,不搞任人为唯亲,坚持任人为贤。

(四)、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洁从政。作为领导班子成员,本人从严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职权,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工作中,自觉规范行为,遵守党纪国法,一方面主动为办事群众服务,另一方面采取措施禁止乱摊派、乱收费。凡是违反规定的事坚决不做,不该吃、不该拿的坚决不吃、不拿。不搞权钱交易,不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和从事市场营利活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的有关规定,不为亲属、亲友谋私利。严格执行和遵守公共财物管理使用规定,不假公济私,不公款吃喝和铺张浪费,不公款购车,不公款出国旅游。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不准收受与其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个人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规定,不向任何人行贿,也从未受贿。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不弄虚作假,不虚报浮夸。坚持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疾苦,切实为广大群众谋利益、办实事。

四、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土地利用规划案例篇8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案例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升温,房地产交易日益频繁,房地产交易过程的税收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其中,大宗房地产交易因涉税金额多,税收负担重,令许多房地产企业都对此感到头疼,因此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进行税收筹划来达到减轻税负显得非常重要。同时,部分地区当前存在的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也促使政府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随着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观望气氛的抬头,导致市场成交量的减少,意味着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进行税收筹划来达到减轻税负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土地增值税的筹划

我国土地增值税按照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和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计算征收: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基本等于项目成本)50%的部分,税率为30%;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部分,税率为40%;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部分,税率为5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但是同时,国家也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管理措施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人如果能充分运用有关政策规定,利用好这些优惠政策进行合理筹划,还是可以达到降低土地增值税税收成本、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案例一:本公司2000年底至2003年初开发的某某雅苑三期项目,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为1955万元,房地产开发成本为3500元,销售总收入为9200万元,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为510.6万元,公司为开发该项目从银行贷款2000万元,贷款利率为5.31%,贷款期限为2年,从银行取得利息单据212.4万元,另公司通过往来从其它相关企业无偿筹资1500万元,未签合同,双方只是通过收据做帐,两年后归还。

筹划方案1: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凡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据实扣除,但最高不能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按本条(一)、(二)项规定计算的金额之和的5%以内计算扣除。凡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按本条(一)、(二)项规定计算的金额之和的10%以内计算扣除。上述计算扣除的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如果按提供金融机构证明据实扣除,则开发费用=利息+(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X5%=212.4+(1955+3500)X5%=485.15万元

扣除项目金额=1955+3500+485.15+510.6+(1955+3500)X20%=7541.75万元

土地增值额=9200-7541.75=1658.25万元

土地增值率=1658.25/7541.75=21.99%

土地增值税税额=1658.25X30%=487.475万元

筹划方案2:

如果不提供金融机构利息证明,则开发费用=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X10%=(1955+3500)X10%=545.5万元

扣除项目金额=1955+3500+545.5+510.6+(1955+3500)X20%=7602.1万元

土地增值额=9200-7602.1=1597.9万元

土地增值率=1597.9/7602.1=21.02%

土地增值税税额=1597.9X30%=479.37万元

筹划方案3:

公司通过往来从其关联企业无偿筹资1500万元,未签合同,双方只是通过收据做帐,两年后归还。如果公司与关联企业补签协议,将这1500万元作为借款处理,则需付关联企业利息159.3万元,关联企业需到税务局开具发票,交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8.84115万元,印花税796.5元。由于该关联企业也是公司老板所开的另一家房地产公司,这样做对公司老板而言只是关联企业多交了些营业税。这时公司的开发费用=利息+(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X5%=212.4+159.3+(1955+3500)X5%=644.45万元

扣除项目金额=1955+3500+644.45+510.6+(1955+3500)X20%=7701.05万元

土地增值额=9200-7701.05=1498.95万元

土地增值率=1498.95/7701.05=19.46%

土地增值税税额=1498.95X30%=449.685万元

从以上三个土地增值税的筹划方案可以看出方案3所交土地增值税最少,比第一种方案节省了37.79万元。

由于本公司某某雅苑项目开发得较早,当时税务局对普通标准住宅尚未给出明确的介定,公司充分运用了土地增值税对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合理筹划,通过筹划方案3达到了免征土地增值税税,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效益的目的。

二、营业税的筹划

营业税的筹划相对来说空间较小,但也不是没有一点筹划空间,比如我公司2001年底与某城镇建设综合开发公司签订了某商品房住宅项目转让协议,需支付出1823.22万元给该开发公司,同时约定将此小高层的一楼计612.33平米作为安置面积交给该开发公司,该开发公司以每平米1400元的造价支付我公司价款合计85.73万元,我公司实际支付项目转让费用1737.49万元。如果就这份合同,我公司在做帐时就应将返还的这部分房产的销售款视为销售,交纳营业税42865元,城建税3000.55元,教育费附加1714.6元,合计47580.15元的税款。但如果进行营业税的筹划,能与该开发公司协商修改合同,直接签订总价为1737.49万元的项目转让协议,不提及安置面积这一块,而实际运作照旧,对方公司也不吃亏,我公司又可省去这部分税款,何乐而不为呢!经过多次协调、洽商,该开发公司同意修改协议,我公司通过对营业税的筹划节税4.758万元。

三、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空间较大,本文仍从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案例进行分析比较。

由于房地产企业项目周期跨度大,一个项目的前几年一般都是亏损的,这时就要合理利用以前年度亏损,做好这方面的筹划,以免错过5年可弥补期。

案例1:本公司2000年成立,2000年应纳税所得额为-9389元,2001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682996.53元,2002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182425.88元,2003年应纳税所得额为967335.39元,2004年应纳税所得额为-754818.4元,2005年应纳税所得额为-515069.03元,2006年预计应纳税所得额仍是亏损,这时就需要进行税务筹划了,因为企业所得法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如果不进行税务筹划,则2001年的可结转下一年度弥补的亏损额1725050.14元就不可以弥补了,这对企业就是一种损失。后通过与销售部的协调,加大了销售收款回笼速度,同时控制了一部分费用,将2006年应纳税所得额做成了2515069.03元,充分利用了以前年度可弥补亏损,达到了节税的目的。

案例2:房地产开发企业每年的招待费都很大,而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在规定的比例范围内可据实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而房地产开发企业每年调增的业务招待费很多,加大了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这也需要进行税务筹划。本公司列了一个计划表,按当年预计的年收入配招待费,而一些金额较大的招待费就开具会务费的发票,同时做好相关会议费证明材料,这样一年下来需要调增的业务招待费就少了很多,减少了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达到了节税的目的。

案例3:本公司2003年在市中心拿到一块地,并进入了前期开发阶段,按照预计1年后就可销售,当时有一家销售公司与公司一大股东关系较好,公司就与该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销售价是按当时同地段售价6500元/平米签订的。后因公司在海南拿下一大片旅游用地,急需资金,市中心这个项目就暂停施工,至2006年才重新开发,而这时同地段的楼盘销售价已达1万多/平米,如仍按与原公司的合同售价销售的话,公司损失惨重。经公司研究决定,终止与该公司的合作,而公司提出了300万元的违约赔偿金以及无偿赠送一套150平米新房的补偿要求。公司财务对这个赔偿方案进行了评估,认为如果无偿赠送一套150平米的新房,预计总房款为200万,将来这200万只能挂应收帐款,既收不到款也不能作为费用列支,而如果直接付200万元不赠送房产,这200万元和前面的300万元就可以作为费用在税前列支,因为税法规定经济合同的违约赔偿金是可以在税前列支的,这样同样是付出500万元的代价,对所得税的影响却大不一样,减少了公司应纳税所得额。后经过多次协商,公司接受了本公司的方案。

实际工作中,税收筹划无处不在,就看你是不是能够多留心多思考了,只要能精心安排,合理运用税收法规,就能达到避税的目的。

结论:总之,税收筹划不是通过虚报成本、虚报支出,采取违反我国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手段方式来偷税、漏税。税收筹划区别于偷税、漏税的最明显特征是合法性,其是在不违反我国现行税收体系法律规范的前提下,通过不违法的方式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精心安排,尽量满足税法条文所规定的条件,以达到减轻税负,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李龙梅.企业税务筹划误区分析.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年第4期.

[3]洪日锋.财务管理中的税务筹划研究.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年第4期.

[4]扬俊,罗峥编著.合法节税─新经理人税务筹划手册.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2月版.

土地利用规划案例篇9

一、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配合国家土地例行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国家土地例行督察工作的协调、督促、检查工作。

二、土地例行督察准备内容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

(二)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及批后实施情况;

(三)土地供应、利用和闲置土地处置情况;

(四)土地整理和开发复垦情况;

(五)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现和查处情况;

(六)土地登记情况;

(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执行情况;

(八)征地制度落实和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情况;

(九)保障房用地落实情况;

(十)房地产用地调控和监管情况;

(十一)国家耕地保护政策、与土地利用和管理相关的国家产业政策和中央调控政策执行情况;

(十二)政府土地管理责任机制落实情况;

(十三)政府融资平台及土地储备机构土地抵押融资情况;

(十四)其他有关情况。

三、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月10日~2月29日)。

1.召开专题会议,制定配合土地例行督察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提出工作要求。认真准备耕地保护、土地规划计划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土地登记的相关台账、卷宗等资料。县发改、财政、住建、交通、水利、工商、税务等部门需进行全面自查涉及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履行职责情况,要认真准备相关台账、卷宗等资料,配合例行督察。

2.全面清理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的问题,对清理出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开展对卫星遥感监测图斑的内外业核查,摸清监测时段内合法用地、违法用地、未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的情况,并认真汇总各类数据。采取边核查边处理的方法,对核查出的违法用地行为进行及时处理,确保整改到位。按照一宗地一宗卷宗的要求,做好卷宗的整理装订工作,确保内容全面详实、表格式样规范。

(二)迎接督察阶段(3月1日~5月31日)。

认真准备汇报材料,客观真实、实事求是地反映主要工作、方法措施、工作进展等有关情况,同时准备好检查现场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督察期间,县国土资源局要抽调精干人员做好协调配合、资料提供等相关督察服务工作。

(三)整改阶段(6月1日~通过验收为止)。

对督察组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认真整改。县国土资源局和各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及时整改到位。对违法用地要严格依法依纪处理到位,严肃追究涉嫌土地违法违规人员的责任。对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超过15%的或者虽然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地方,县领导进行警示约谈或问责,县国土资源局停止办理一切土地报批业务,直至整改到位。要准确把握政策,重点抓好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的处理和自查自纠工作,严厉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违规案件。

四、工作要求

县政府办公室根据工作要求做好全面协调工作,配合县国土资源局落实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现行涉土管理政策性文件的登记自查和2011年度政府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会议纪要等材料收集工作。

县国土资源局作为本次迎接督察的主体单位,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督察工作的具体内容。认真、仔细、全面的开展自查工作,研究问题及形势,具体负责督察日常事务工作,并全面及时落实督察组整改任务要求。

县发改、财政、住建、交通、水利、工商、税务等涉及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相关部门根据履职情况开展全面自查和梳理,积极配合国土部门迎接督察工作。

土地利用规划案例篇10

2012年9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了省人民政府提请的《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会后,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省人大代表、省有关部门、各市县区人大常委会和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征求意见,并在地方立法网上,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同时,到宁波、温州、台州、洞头等地进行立法调研,听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省人大代表、相关企业等方面意见。11月4日召开专家论证会,听取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11月7日召开座谈会,听取省有关部门意见。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省人大环资委的初审意见和各地、各方面的意见,在反复研究和修改的基础上,提出了草案修改稿。11月12日,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对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修改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区域性围填海。草案对区域性围填海的实施主体未作明确规定,实践中做法不一。一些地方提出,对海域成片开发建设的,由政府或者其委托单位统一组织实施围填海工程,有利于加强对区域性围填海的整体管理,有利于降低当事人围填海的成本和风险。为此,建议增加规定:“根据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批准的区域用海规划实施海域成片开发建设的,组织实施区域用海规划的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单位可以对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的用海项目整体实施填海、围海工程。”(草案修改稿第十六条)

二、关于同时占用海域和土地的项目的管理。草案对海域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作了规定。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环资委和一些地方提出,对于需要同时占用海域和土地的用海用地项目,如海岸工程项目,当事人可以分别依照海域使用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取得相应的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但实践中可能会产生“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分属不同主体”的状况,且取得的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也可能不一致,不利于需要同时占用海域和土地的用海用地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为此,建议增加规定:“需要同时占用海域和土地的用海用地项目,相应的海域和土地尚未确定使用权人的,该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的主体和期限应当一致。”(草案修改稿第二十八条)

三、关于海域使用权人的权益保障。草案第三十五条规定,因公共利益、国家安全的需要,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依法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应当给予海域使用权人相应的补偿。具体补偿数额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后确定。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环资委和一些地方提出,对于依靠养殖谋生的渔民而言,收回其养殖海域的使用权可能会使其失去生活的基本保障,应当增加关于渔民权益保护的规定。为此,建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关于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的规定,增加规定:“收回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其成员的养殖海域使用权的,应当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生活,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草案关于补偿标准的规定没有体现海域使用权人的选择权和参与权,不利于海域使用权人权利的保护。为此,建议将相应规定修改为:具体补偿标准由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与海域使用权人协商确定或者共同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确定。(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五条)

四、关于海域使用权证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草案第三十七条对填海项目竣工后海域使用权证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程序作了规定。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一些地方提出,海域使用金和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差距较大,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也不一致,草案未对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是否需要补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及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的期限如何衔接作出明确规定,不利于实际操作,也不利于海域使用权人权利的保护。为此,建议增加规定: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的填海项目,填海形成土地后,海域使用权人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的,不再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审批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的填海项目,填海形成的土地用途属于协议出让土地范围并办理协议出让土地手续的,应当按照土地市场评估价格扣除海域使用金和实际投入的填海成本后的价格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草案修改稿还对换证后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作了明确规定。(草案修改稿第三十六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第三十七条)

一些地方提出,本条例实施前已取得海域使用权的填海项目,填海形成的土地用途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或者协议出让土地范围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仍无法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应当允许其通过协议出让土地方式换发。据了解,这种情况在全省仍有相当数量。法制委员会认为,该类情况是历史遗留问题,是过去海域使用权证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具体制度不健全原因造成的,可以由省政府参照本条例的相关规定另行制定具体办法予以解决,以保护海域使用权人的权利。为此,建议增加规定:“本条例施行前已经取得海域使用权的填海项目,海域使用权证书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草案修改稿第三十六条第四款)

五、关于海域的使用和保护。草案对海域的使用和保护作了专章规定。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环资委和一些地方提出,为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海洋污染,应当增加有关海域节约集约利用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为此,建议增加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一是在总则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作为立法依据之一;二是将“节约集约利用海域”作为海域使用的基本原则,并强调严格管理填海、围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三是要求海洋功能区划明确红树林、滨海湿地、海湾、入海河口、重要渔业水域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四是要求填海项目的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案明确填海的海洋环境保护要求和海洋减灾防灾措施。(草案修改稿第一条、第四条、第七条、第二十二条)

此外,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一些地方、部门的意见,还对草案作了一些文字修改和条款顺序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