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十篇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十篇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47:55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篇1

关键词:风险承担及管理;非预期损失;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091-02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文献

价值创造最大化是企业的基本目标。风险承担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础因素,相对资本、人力、土地等现实条件,风险承担不确定性较强,更加敏感的影响企业价值创造。作为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风险承担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影响范围更加广泛,一定程度决定了公司价值创造的边界。鉴于此,价值创造视角下财务公司风险承担及其管理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

从已有的文献看,相关研究主要从理论角度探讨了风险管理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促进作用,林钟高(2011)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可以平滑税收支出、降低财务困境成本、改善投资决策、降低成本,进而提升企业价值[1];或将企业风险作为影响企业经营的既定因素,研究如何优化风险管理,并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一般企业,鲜有针对财务公司的专门分析。李寿喜(2007)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帮助管理者有效处理不确定性,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框架[2]。在这个框架下,许彩燕(2010)则对CoSo风险管理架构进行了丰富,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至少包括企业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要素[3]。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及指导价值,本文根据财务公司经营特征,结合考虑其价值创造的内外部效应,首先分析风险承担条件下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形态及其评估,厘清相关风险因素的具体构成,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具体风险对公司价值创造的影响机制,以此为基础重点探讨了面向价值创造的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发展思路,同时强调了非预期损失及应对在风险管理及价值创造中的重要性。

二、风险承担条件下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形态

明确风险承担条件下财务公司价值创造的形态及边界是分析风险因素价值创造影响机制的前提。

(一)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形态

除了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以外,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还以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其价值创造存在明显的外部性,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形态。狭义价值创造形态是指财务公司自身的价值增长,从目前我国财务公司业务经营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信贷业务收益、结算业务收益以及投资业务收益等。广义价值创造形态是指财务公司利用自身金融功能服务集团,提高集团的管理能力和分配效率,进而提升集团整体的价值创造能力。本质上,狭义价值创造形态主要表现为价值转移,即以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优势为基础的集团金融成本节省,在核算上表现为财务公司自身价值增长;广义价值创造形态不是一种现实的价值形式,而是集团整体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成长机会,具有不确定性,根据期权理论的观点,这种成长机会蕴含着以期权形式存在的价值。

(二)RaRoC:风险承担时财务公司价值创造评估

价值创造评估是对财务公司价值创造的认可及判定,风险承担条件下,风险是影响价值创造评估的重要因子。目前,eVa是业界比较常用的风险因素调整下企业价值评估思路,应用相对广泛。然而结合从业经验,笔者认为采用eVa法评估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一是eVa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给予当前存量资产较大的评估权重,一定程度忽视成长机会的价值[4],无法有效反映财务公司价值创造的外部性和未来性;二是eVa虽然考虑了风险调整因素,但是主要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将风险定义为企业的股权资金成本,对风险及风险损失的定义相对抽象。同时作为绝对值概念,eVa不利于进行横向比较。

财务公司属于金融机构,仅将其风险承担抽象为股权资金成本不能满足评估要求,应结合财务公司经营特征,区分不同性质的风险承担及其损失。考虑到财务公司风险承担的未来属性,笔者认为财务公司风险承担可以分为预期风险损失和非预期风险损失两大类。其中预期风险损失确定性相对较强,可通过计入当期成本的方式进行评估和管理,非预期风险损失则因统计意义明显,损失发生时应动用资本进行补偿。两类风险承担的特征及其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区分预期及非预期风险损失时,可采用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评估财务公司价值创造,评估公式为:

RaRoC=(L-C-eL)/UL⑴

L表示财务公司收入,包括自身价值创造L1和集团成长机会L2两部分。L1可采用财务公司相应时期财务数据进行核算,L2因具有期权价值可采用期权定价模型进行评估。①

C表示财务公司成本,包括实际支出层面的经营成本C1,以及机会成本层面的资金成本C2。其中C1可取自财务公司相应时期财务数据,C2可根据市场资金成本参照采用。

eL和UL作为财务公司价值创造风险承担调整因子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其中eL表示预期风险损失,UL表示非预期风险损失。eL因为可预期,可在当期收入中扣除,作为减项因子影响财务公司价值创造;而UL无法预先扣除,发生后必须动用资本方能补偿,因此UL实际上代表了财务公司的资本准备或占用,作为除法因子影响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同时(1)式也可调整为:

RaRoC=(L1+L2-C1-C2-eL)/UL(资本占用)⑵

根据(2)式,RaRoC指标全面涵盖了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形态,分别揭示了预期风险损失和非预期风险损失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同时也便于进行比较分析。

三、财务公司风险承担及其对价值创造影响机制分析

继续对(2)式的讨论,分析财务公司不同类型的风险承担对价值创造的影响机制及程度。

(一)财务公司风险承担类型

结合从业经验,笔者认为财务公司经营中主要存在以下七种类型的风险承担。

资金结算及安全风险。财务公司承担企业集团结算中心的功能,资金结算及安全风险是其承担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外部性作用发挥的重要制约因素。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其资产周转速度(以信贷资产为主)相对较低,资产负债结构不完全匹配。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财务公司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信贷资产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随着市场系统性因素的波动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公司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证券投资的风险。

操作风险。财务公司操作风险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流程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财务及成本控制风险。成本控制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风险因素,财务公司财务及成本控制风险主要表现为过度成本开支及规范列支风险等。

信息系统风险。随着信息系统电子化的进一步发展,财务公司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各种业务开展的基础及载体,信息系统的安全成为财务公司风险承担的重要部分。

(二)财务公司风险承担价值创造影响机制模型

由于风险性质不同,上述财务公司风险承担类型的价值创造具体影响形式具有差异,但基本的影响机制相对类似,均主要通过同时影响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来影响公司价值创造。下面以信用风险承担为例,构建财务公司风险承担价值创造影响机制模型,并对影响机制进行分析。

首先,明确并计量信用风险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根据统计学相关理论,如图:

图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示意图

图色部分表示财务公司信用风险预期损失,信用风险预期损失(eL)=借款人违约概率(pD)×信贷业务违约损失率(LGD)×信贷业务风险暴露(eaD);预期风险损失右边部分表示财务公司信用风险非预期损失,相当于信贷业务的资本占用(经济资本),根据业界常用的计量方法,信用风险资本占用计算过程如下:②

资本占用=K×eaD⑶

K(经济资本系数)=LGD×{n[(1/(1-R))1/2G(pD)+(R/(1-R))1/2G(0.999)]-pD}×[1+(m-2.5)×b]/(1-1.5b)

b(期限调整系数)=[a-B*ln(pD)]2

R(相关系数)=C-D×[1-eXp(-e×pD)]/[1-eXp(-e)]

其中a、B、C、D、e等是常数项,可根据财务公司信贷业务基础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出或参照业界共用参数,此时影响信用风险资本占用的主要因素是pD、LGD以及m(期限)等。

这样(2)式可进一步细化为:

RaRoC=(L1+L2-C1-C2-pD×LGD×eaD)/UL(pD,LGD,m,eaD)⑷

根据(4)式,信用风险承担主要通过客户违约概率、业务违约损失率、信用风险暴露、信贷业务期限等途径影响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其中前三者的乘积决定了信用风险预期损失,四者综合决定了资本占用(非预期损失),并且信贷业务期限是影响非预期损失进而影响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

同理,综合考虑各种风险承担时,财务公司风险承担影响价值创造机制模型如下:

RaRoC=(L1+L2-C1-C2-eL(1,…,7))/UL(1,…,7)⑸

其中,eL(1,…,7)、UL(1,…,7)表示考虑了相关性之后的各种风险承担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四、面向价值创造的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发展思路

根据上述风险承担价值创造影响机制模型,财务公司承担的风险具有前瞻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价值创造影响过程复杂,影响形式多样,因此必须树立面向价值创造的风险管理发展思路,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树立审慎的风险偏好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根据(1)式,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不但包括自身价值创造,还包括为集团带来的成长机会,因此财务公司应坚持审慎的风险偏好,不能过度承担风险,以免形成风险承担的外部溢出效应,对集团产生不利影响。从我国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来看,某种意义上提升集团发展能力应优先于自身盈利的增长。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公司董事会、高管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司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根据(5)式,财务公司至少承担七大类风险,并且各种风险协同作用影响公司价值创造,因此必须坚持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不留业务及风险控制的死角。

(二)突出非预期风险损失,强化资本管理

根据(5)式,非预期风险损失作为除法因子影响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并且不能从当期收益中扣除,其对公司价值创造影响的力度及深度均明显大于预期风险损失,因此必须突出非预期风险损失的应对与管理。

实现非预期风险损失应对与管理主要依靠资本管理,具体包括两个途径:一是提高财务公司资本总额,增强抵御非预期风险损失的能力。二是降低财务公司资本占用(非预期损失),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从目前业界来看,降低资本占用属于资本配置的范畴,可通过考核等手段引导发展低资本占用业务来实现。以信贷业务为例,其他条件既定时,根据(3)式,期限是影响非预期损失的重要因素,适当降低融资期限可相应降低资本占用。

(三)强化定量分析技术,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

根据(4)式,有效量化预期风险损失和非预期风险损失是实施资本管理的关键,因此必须改进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方法,强化定量分析技术。根据业界经验,量化风险损失的关键在于基础数据的积累以及量化模型的建立。以信用风险损失为例,(4)式中的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是计算预期及非预期损失的主要参数,在数据基础充足(5-7年的数据历史)的情况下,财务公司应强化量化分析技术,通过相应的模型计量相应参数。

定量风险管理还应表现出前瞻性,进而提高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以信贷业务为例,应在信贷业务审批之前就计量出该笔业务的预期及非预期损失,并计算出该笔业务的最低定价,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借助信息技术,实现风险管理刚性控制

信息技术至少从两个方面推动财务公司面向价值创造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是形成定量分析的数据库。依赖信息技术形成的电子流程在承载业务办理的同时,通过记录、保存原始业务数据,并以数据库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形成定量分析的数据存储、加工和统计基础,因此电子系统不仅仅是工作方式的电子化,更是风险管理理念、方法、技术提升和转换的基础。二是形成风险管理的刚性控制及自动化。资本配置及量化风险管理高度精细,伴随着管理量的大幅增加,必须辅以刚性的控制措施,以及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因此必须加大信息系统开发力度,赋予其更多的管理职能及环节,为面向价值创造的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奠定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林钟高.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企业价值[J].财政监督,2011(3).

[2]李寿喜.企业战略、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逻辑关系[J].宝钢经济与管理,2007(6).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篇2

【关键词】风险预警系统;财务知识管理;本体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财务风险预警是财务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财务风险预警的重点是抓住小范围、低程度的财务风险事件与财务状况变化,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小事件引发大风险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21世纪的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企业管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都彻底发生了变化,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渗透到财务管理中,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了机遇。而财务风险预警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依赖的技术工作,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如何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帮助管理者准确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指导风险应对工作的开展,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减少财务损失,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知识本体(ontology)方法研究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探索科学化、智能化和系统化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基于知识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需求分析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现代企业预测和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在收集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等方法,设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其预警警戒线,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对不同性质和程度的财务风险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决策者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可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捕获企业内外部信息并形成有用的知识,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应满足如下四点需求。

一是信息收集与转换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应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国内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信息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并进行分析转换,按一定形式和规则存入知识库。

二是预警指标管理与更新功能。系统应建立起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其中的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利用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提供的资料,计算出具体的指标值,供综合评价和预警使用。

三是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功能。系统应根据已计算出的各种风险指标的值,利用各种科学的综合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对企业目前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对企业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该功能是根据对企业运营过程跟踪、监测的结果,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作出判断,找出企业财务运行中潜在的危险。

四是财务风险报警功能。系统应根据已计算出的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风险指标值、综合评价值以及预测值,按照一定的报警模式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

笔者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研究中引入本体的概念,本体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用于研究客观世界本质。在本体中概念的关系可以被描述得更加广泛、详细、深入和全面,通过对概念添加属性值,以及在属性与属性之间添加映射关系,一些不便描述的语义关系就可以清晰地描述出来。同时,在本体中可以使用形式语言,这就为实现知识检索创造了条件。在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形式化定义后,本体概念模型能够实现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理解的唯一性和精确性;另外,利用本体技术对知识的联系进行形式化映射,可以产生和约束新的知识规则,增加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本体表示方法的实用性。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知识本体建模

通过分析财务风险预警领域知识的概念、关系和知识结构,采用分层次的思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领域本体,并分别对财务风险预警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财务状况监控知识与案例进行形式化描述。本系统模型建立概念本体,评价模型本体、指标本体、资源本体和通讯本体等。下面以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为例说明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本体建模。

概念本体是用来描述某个领域内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本体,这些概念是被该领域内人们所共同认可的,概念是对事物认知的抽象,包含的内容很广,与模型相关的内容有:关系、函数、公理与实例等;关系表达了财务风险预警领域内概念间的互相作用,n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r:cl×c2×…×cn;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概念关系,表示在n元关系中确定了n-1个概念,则第n个概念是唯一的,即f:cl×c2×…×cn-1cn;公理表示永远为真的概念,即真命题;实例是具体的模型元素。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形式化定义如下。

co::=(fn,cc,r,ac,ic)。

其中,fn是领域名,cc是领域内的术语集,r是关系集,ac是公理集,ic是实例集。

r形式化为:r::=(ra,rc),ra是cc上的属性集,形式化为:ra::=(dc:identifier,dc:title,dc:creator,dc:description,dc:date),前缀dc表示重用dc元数据集中的标识符、题名、创建者、描述及日期元素;rc是术语间的关系集,rc域是cc1×cc1,形式化为:rc::=(subconceptof,superconceptof,ispartof,haspart,equal,pre,next),subconceptof和superconceptof

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ispartof和haspart是聚集关系,equal是等价关系,pre描述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直接前驱关系,next描述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直接后继关系。ac是公理集,ac形式化为:ac::=(subconceptofsuperconceptof-,ispartofhaspart-,prenext-,ispartofispartof*,hasparthaspart*,equalequal*,……),表达了subconceptof和superconc-

eptof,ispartof和haspart,pre和next都是逆反关系,ispartof和haspart和equal都是可传递的。ic形式化为:ic::=(ira,irc),ira是属性集实例,irc是概念的关系实例。

概念是对人类知识的抽象,概念本体是按照分类法来组织领域概念及其客观关系的,概念本体作为一类独立的本体存在,由领域专家或知识工程师管理。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概念本体的描述说明如下:

fn=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

cc=(z计分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多元逻辑(logit)模型,f计分模型……);

ira={(“prop1”,“z计分模型”,“z-score”,“通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五种财务比率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警企业财务风险。”),(“prop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rtificial-neural-network”,“通过大量神经元的复杂连接,采用由底到顶的学习方法,以自组织和非线性动力学所形成的并列分布方式处理非语言化的财务模式信息,达到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目标”),……};

irc={subconceptof(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z计分模型),subconceptof(财务风险预警定量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ispartof(z计分模型,函数形式),ispartof(z计分模型,参数指标),isparto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算法),isparto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输入矩阵),……}。

三、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通过分析基于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模型及需求,本文提出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基本的知识管理活动包括知识的创造、发现、存储和应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将这些活动整合为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获取、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存储与推理、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的应用与预警三个主要过程。财务风险预警以企业经营绩效为基础,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本质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选择相关的预警指标,通过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本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由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方面的评价构成,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公司财务评价的两大基本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公司的发展潜力尤其值得重视,公司理财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应仅仅关注目前的运营状况。在具体预警指标的选取方面,考虑到各指标间既能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公司运营状况,故每个预警模块各取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系统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利用财务本体知识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本体风险评价模型利用本体推理与财务知识库得出的各指标值,代入建立的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具体的评价模型可根据风险案例库的匹配情况,选取合适的模型,如层次分析模型或模糊评价模型等。

在企业内外部信息集成与知识获取部分,利用本体技术、知识集成技术、多种检索技术,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进行数字化语义处理;系统按照本体论思想对知识进行分类标注,组织到知识库中,形成财务风险预警领域概念集;这种框架便于实现本体知识获取、存储、检索等功能,并方便财务风险预警知识集成、共享、发现和重用。本框架一方面从技术角度针对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提出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本体技术,本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知识提供者和知识需求者之间尽可能无歧议地相互理解,并且能够表达组织内知识提供者和知识需求者的原始思想。这将使得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中,为组织的财务风险管理在技术上提供支持。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趋加快,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系统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采用本体方法为财务风险预警领域知识建模,并提出基于本体的财务风险预警知识管理框架,但在财务风险预警知识表达与推理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谷文林.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8(8).94-95.

[2]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2008(10):52-59.

[3]张友棠.基于内部控制的多维财务预警系统设计[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8(1):16-18.

[4]彭润华,阳震青.基于xbrl的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09(3):31-33.

[5]segeva,gala.enhancingportabilitywithmultilingualontology-basedknowledgemanagement[j].decisionsupportsystems.2008,45(3):567-584.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篇3

近年来,我国保险企业集团迅速发展,保险行业企业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保险行业企业集团经营发展逐步呈现出了组织结构复杂、集团管理跨度大、业务内容广泛、企业资金链较长以及资产规模巨大的特点,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很多的保险企业集团为了规范集团的业务流程,降低财务管理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管理效率,而强化了对于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控制,采取了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虽然整合了集团内部的所有财务资源,但与此同时,也将所有风险隐患因素集聚到了集团的财务中心,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已经成为现阶段保险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稳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保险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概述

财务集中管理是现代化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的重要模式,企业集团通过对总部以及下属子公司的财权集中控制和分配,以集成化、动态、直接、实时的方式对整个集团财务工作进行的控制管理。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主要是依托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银行结算业务打造成为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财务集中管理的目标主要是通过集中化的管理实现企业内部资金收付、会计核算的集中控制,同时对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人员进行垂直管理,并将各分支机构的预算、资金、业务、账务核算以及票据处理工作统一的集成。保险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现阶段保险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管理,大多采取的是设置财务核算中心,对全体财务人员进行垂直管理,并通过定期轮岗、述职报告以及末位淘汰等制度进行人员管理。

(2)财务审批集中管理。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以后,企业集团的所有分支机构的财务支出项目都需要经过财务中心的统一审核,根据财务支出的类别、额度,明确相应的审批权限以及审批流程。

(3)财务支付集中管理。企业集团的所有分支机构的费用以及业务支出由财务中心统一完成支付,而分支机构主要设置支付税金的基本户与收取保费等费用的收入户。

(4)财务核算集中管理。通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依靠专门的财务管理软件对所有分支机构的账套在数据库内完成明细账的核算与管理,各分支机构可以对核算情况进行查询。此外,还可以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完成凭证生成与系统对账等功能。

(5)资金集中管理。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企业的在资金管理实现“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更有保障,同时财务中心资金池的效应更加明显,有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三、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的财务风险问题分析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在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提高资金管理效率以及规避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风险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财务数据安全性不高易致财务风险。保险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现阶段主要是采取的省级财务集中,财务集中的基础就是信息技术系统,但是由于信息系统管理中存在着易感染病毒、非授权人员违规操作、数据容易窃取等问题,造成数据安全性不高,很容易由于敏感、保密财务信息泄露,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是可能对集团上市公司的股价造成不利影响。

(2)财务凭证传递链大幅拉长。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由于扫描件难以辨别真假,出于会计谨慎性的原则,财务原始凭证仍需要采用实物传递的方式,这就造成了报账以及部分资金支付周期的延长,同时也容易出现凭证遗失的风险。

(3)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财务审计是企业集团规避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在财务集中管理以后,由于审计客体发生了变化,财务中心不参与分支机构经济事项。因此,对于经济事项的真实性的审计难度增加,影响了审计效率,也容易造成审计工作难以发现风险隐患。

四、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强化风险防范措施

(1)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针对财务集中化管理下集团的财务风险防范,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应该结合企业集团各分支机构的主要业务情况以及经营特点,形成财务风险识别系统,重点对影响到集团财务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跟踪分析。其次,对财务风险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度量,尤其是准确把握财务风险发生后可能对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所造成的影响。第三,针对财务风险类型的不同,按照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利润分配风险、产权管理风险、内部价格转移风险等不同风险类型,合理地制定风险的预防和规避措施,以确保财务管理的稳健。

(2)优化保险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管理流程。在财务集中管理的流程改造上,重点应该做好财务管理的集权、分权以及授权管理,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形成适当分权、适时授权的格局,特别是避免由于财务集中管理造成反馈流程过长,信息传递时效过低的问题。同时,应该重点加强对财务集中管理的完善,特别是进一步的完善财务原始凭证的扫描以及直接导入技术,开发凭证资料影像的采集、处理、真伪鉴别以及存储调阅等功能,提高财务业务处理流程的整体效率。

(3)制定完善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集中管理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因此,防范财务数据安全风险问题,是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对于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应该加强信息安全与系统安全的风险防范技术管控,通过设置入侵检测、入侵预防以及漏洞扫描等手段,打造财务数据信息风险监控平台。其次,应该充分完善财务集中管理中的双网隔离、异地灾备等相关的技术手段,确保财务中心数据发生异常以后,能够及时地恢复。

(4)进一步改进内部审计手段。内部审计是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控制风险问题的主要措施。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对于保险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首先,应该改进内部审计手段,重点是改变以前的查看财务报表、翻阅会计凭证等审计手段,结合财务集中管理中的资金、费用、预算以及资产等信息管理形式,重点对财务信息数据库以及系统进行跟踪审计,通过对不合常规数据的监督分析,提高审计工作的深度。其次,在审计工作中,应该强化对于风险点的识别,特别是在分支机构银行账户开设的合规性、收付款业务管理的合规性、费用报销审核的合规性等几方面,对重点风险环节制定针对性的审计程序以及方法,强化对于风险的识别防范能力。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财务预警;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状况出现问题,给企业经济利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形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资金运转的整个过程当中。企业的资金运转过程包括筹资、投资以及资金分配等各个环节,财务风险可能潜藏在任何一个环节。企业财务风险即可以来自企业自身,也可以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财务风险。

财务活动主要有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按照企业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可以概括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筹资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若企业不能按时偿本付息,就会导致企业落入财务困境,发生破产的可能性。投资风险一般是由于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而使企业的项目发生经济损失以及由此带来的无法收回投资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资金回收风险则是指在企业销售或者提供相应服务后,由于款项回收、存货控制等方面出现问题,导致企业发生财务损失的可能性。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经过企业的收益分配后,企业产生不利经营活动的可能性。这些对财务风险的界定主要是结合过程和动态来认识企业的财务风险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经济风险,是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对企业的所有影响最终都集中体现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货币化的表现形态。企业财务风险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客观性: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经营活动客观存在的。只要存在资金的运动,企业必然会存在财务风险,因而,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

(2)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企业价值活动的全过程。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指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和潜在性,财务风险是人们不能够进行准确预见的,它可能会由于企业内部或外部某些因素的变化而随之变化,因此,财务风险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不确定性。

(3)可控制性:企业的财务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虽然可能会引发财务危机的爆发,但是由于财务风险具有可控制性的特征,所以只要企业在财务风险阶段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和预测手段,还是可以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或是减少危机发生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4)双重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双重性是指财务风险既有损失的一面,又有收益的一面。财务风险的这一特性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财务风险,既要看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提高风险的控制能力,避免风险损失;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风险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准确把握时机,进行科学决策,谋取风险报酬。

(5)可预测性:由于财务风险伴随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可以通过大量收集以往企业中产生较大财务风险时的相关资料和财务数据,借助概率统计的方法,运对企业内部是否存在较大财务风险进行判断和预测。

(4)可度量性:通过运用一些数学方法是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度量的,财务风险的可度量性就决定了企业可以通过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5)全局性:由于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并在多种财务关系上体现出来。所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应从生产经营的各个资金运动环节着手,分析可能潜藏的风险并制定出相对应的控制策略。

3、财务风险控制目标与防范措施

3.1财务风险控制目标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了保证这个目标顺利实现就必须保证企业的财务状况最优化。从财务风险的本质出发,明确财务风险控制目标,并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形成科学、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图

3.2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控制的目的是在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下,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脱离外部环境而单独存在,外部环境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客观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着财务风险,虽然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客观性,但企业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及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掌握这些因素变化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利用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机会,避开对企业发展不利的风险。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

认真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体内容,以及这些工作流程中都存在怎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对实现企业目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些风险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现有的规章制度是否涵盖了规避该业务流程所有风险的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查缺补漏,使健全后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个系统性、包容性、完整性、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内部控制制度。

(2)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激励和约束都是为了达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目的就是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在企业管理中片面强调激励或者约束都是不科学的,只有二者配合运用才能达到管理目标。就激励机制来说,应包括物质与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激励主要解决物质动力问题,即满足有关人员的物质需求,主要包括二以货币形态表现的,如工资加奖金、职位消费、年薪等;以非货币形态表现的,如期权或直接发放股权;其他形式,如各种保险等。精神激励主要解决有关人员的精神需求,可采用目标激励、政治激励、荣誉激励等。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如独立董事制度及奖惩制度等。特别是奖惩制度可采取罚款、赔偿、扣减奖金等货币形式,也可采用行政处分等形式。

(3)建立切实可行的投资决策机制

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投资决策机制可以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降低决策风险。一方面要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防止因投资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在投资决策中不仅要考虑投资机会和风险、企业发展目标和阶段、现有投资规模和结构及经营管理状况,还必须考虑财务匹配因素。即在企业经营或投资又一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编排有可能的情况下,企业投资的项目可以多一些,业务发展的速度可以快一些;在现金流量偏紧的情况下,就要注意控制投资规模和掌握好业务发展的节奏,尽量减少与主业经营没有直接联系的投资项目,适当减少长期投资,将资金集中于主业竞争优势的培育方面,或兼顾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从而保证公司资金的良性循环,使公司业务成长得到稳健财务的支持。

(4)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规定,内容涉及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设立、企业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各职能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权利和职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等方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健全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本身就己经消除了一部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无法设想在一个企业,如果体制不清,组织机构重复,权责不明,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很难健康良好。所以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5)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的出现总是有所表象,通过将那些早于风险发生的指标如出现巨额亏损、速动比率恶化及销售急剧下降等汇总起来,综合应用信息管理技术,将财务风险前期指标进行监控、分析和预警。预警系统存在于企业所有部门,以企业相关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利用财务、金融及管理相关理论技术为平台,采用比率分析法,数学模型,提前发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潜存的财务风险,向相关管理者发出预警信息,以便管理者采取相应措施提前应对风险。预警是事前防范措施,对企业而言这种风险处理模式效果最好,“防患于未然”,企业成本消耗最小,损失最小。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最好措施是事前防范。

参考文献:

[1]马艳杰.浅析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1,(20):227

[2]杜翠华.刍议加强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9):91-92

[3]晁江华.对提高外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1,(21):48,112

[4]朱耀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时代金融,2011,(32):104-105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篇5

一、简述财务预警体系

财务预警体系的本质是一种风险控制机制,主要具备风险监测、风险预报、风险诊断、风险排除等功能,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对保证企业财务安全,维护企业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财务预警体系是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依据所得资料及结果,分析各项财务指标的具体变化情况,及时找出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对风险发生概率及具体影响进行预测,并向企业管理人员发出警示;然后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依据财务预警体系所给出的解决策略及规避方案,将财务风险在第一时间加以有效排除,确保企业财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进而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出版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对出版企业当前整体的经营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出版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是尤为严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出版企业投资环节出现的财务风险类型,主要是由三种原因造成的。第一,投资项目无法按期投产,或投资效益较低,难以实现预期投资目标,出现经营亏算现象;第二,投资效益低于投资成本,无法及时偿还银行贷款;第三,投资效益超出投资成本,但是却达不到企业平均资金成本。[1]这些现象都会引发出版企业投资风险问题。

(二)盈利?L险

出版企业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各项经营活动获取相应的经济利润,实现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确保企业资金链条的完整性,为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资金保障。但是,消费者实际消费需求的不同,以及新媒体所造成的冲击,都对出版企业的盈利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获取经济利润的时间及数额,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很多时候都无法持续实现保值增值,造成出版企业盈利风险。

(三)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出版企业财务风险主要类型之一,是因无法按时收回债权,难以获得预期的销售效益而引发的风险问题。出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常会通过赊销的方式,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虽然对企业发展壮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带来了资金回收风险问题。一方面,出版企业风险意识薄弱,没有对客户的还款能力、信誉度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也没有制定多样化的针对性信用政策,一些经济实力较弱、信誉度较低的客户,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偿还赊账资金。[2]另一方面,出版企业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以销售数量对员工业绩进行评定,而忽视了销售质量,部分员工责任意识不强,为了增加自己的业绩,盲目与客户签订订单,采取长期赊销,使得出版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回收风险。

(四)存货风险

存货风险也是出版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出版企业的存货风险主要表现为纸张原材料存货风险,以及图书产品存货风险,由于图书的销售具有不确定性,图书滞销时,容易形成大量的存货,不仅本身会耗费大量资金,而且还会增加保管费,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使得企业资金变得相对紧张;遇到畅销书时,如果存货准备不足就会延迟交货或无力交货,都会造成存货风险,影响其他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图书属于文化产品,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销售期限缩短,并伴有出版物损坏、过期、作废、贬值等风险容易引发财务风险问题。

三、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方法

为规避财务风险,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以促进出版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可以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加强风险管控力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一)指标选取及指标值的确定

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着眼于出版企业自身特点,科学选取财务指标,一般情况下,需要从运营能力、应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方面进行考虑的,四项指标对企业经营及发展的具体影响不同,需对权重进行合理分配。然后将各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去掉,将剩余数值的平均数作为指标标准值,并将所选指标分为极大型变量、稳定型变量和极小型变量三种,分别确定每个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

(二)正确划分功效系数及预警区间

功效系统和预警区间的划分分三步完成。第一,依据不同公式对三种财务指标类型的单项功效系数进行计算。第二,在得到每一类财务指标的功效系数后,根据其所占权重将其进行综合分析,所得综合功效系数即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效系数,用公式表示为:

综合功效系数=∑单项功效系数×综合权数。

第三,在得到综合功效系数后,便可以根据其具体数值,正确划分预警区间,当综合功效系数落在不同的预警区间时,便能够准确反映出财务风险可能性大小,并做出相对反应。[3]

(三)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策略

信息化管理是降低出版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方式,将其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结合使用,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目前,出版企业一般都采用现代化的eRp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编、印、发一体化管理。出版企业应根据财务风险管控需求,结合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特点,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加以科学应用,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获取相关信息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还需要组建一支专业团队,负责操作信息管理系统,完成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各项工作,辅助、服务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高其工作性能及智能化程度。

四、结语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篇6

关键词:项目财务风险评价

1、项目财务风险的概念

项目的财务风险,与一般的工业企业的财务风险,它在不同的阶段,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第一个方面,资金筹集方面的财务风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筹资风险。第二个方面,资金投入方面的财务风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投资风险,投资额的变化会对项目的成本和效益造成影响,项目所需的各种主要资源发生变化对项目的运营、成本以及效益造成影响。

第三个方面,资金回收方面的风险,项目投资资金的回收,一般发生在项目的运营期,这个时期,我们面对的销售对象,他们的信誉、他们的资金偿还能力,他们的付款速度,以及我们的应收账款政策的制定,都会影响我们的资金回收速度,以及资金回收的能力。项目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项目的财务风险在不同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包括项目的融资风险、项目的投资风险以及项目的资金回收风险等。他们主要以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再筹资困难以及利率变动三种形式体现出来。

2、项目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

项目财务风险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法与不确定性分析法两种方法。下面我们分别来进行介绍。

盈亏平衡分析,是利用了成本、利润与销售量的关系来预测利润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在项目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评价项目抗风险能力、以及对市场的适应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可以用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适应市场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越大。盈亏平衡分析主要用以考察项目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可以用用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适应市场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越大。在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法进行项目分析之前,我们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是正确的区分项目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项目的固定成本,不受产品销售量的影响,各种成本费用,不会在销售量变动的时候变动,如项目的管理费、配套费等。项目的固定成本,受产品销售量的影响,各种成本费用,会在销售量变动的时候变动,如项目的材料费、人工费等。

敏感性分析可以用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当我们的建设项目中,有一些比较关键但是往往不大确定的因素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在以某一个幅度随同这些敏感的变动因素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确定这种相关变动的敏感程度,进而预测项目为俩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大致范围。通过进行敏感性分析,决策者可以了解在项目中哪些因素与项目的经济效益变动关系比较大,达到什么程度,进而在制定投资决策的时候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减少投资失误,减少投资风险。通过对这些敏感因素资料的收集,也增强了我们对项目的了解,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科学性、客观性与合理性。在对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敏感性分析的方法,首先找出哪些属于这个项目的敏感因素,然后对每一个敏感因素计算出他的百分比,进而计算百分比的变动幅度,在这个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每次变动的相对影响进行计算。敏感性分析可以用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当我们的建设项目中,有一些比较关键但是往往不大确定的因素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在以某一个幅度随同这些敏感的变动因素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确定这种相关变动的敏感程度,进而预测项目为俩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大致范围。我们采用了敏感性分析的方法,首先找出哪些属于这个项目的敏感因素,然后对每一个敏感因素计算出他的百分比,进而计算百分比的变动幅度,在这个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每次变动的相对影响进行计算。

3、项目财务风险的一般控制方法

项目财务风险防范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分散风险、降低风险、回避风险以及转移风险四种方式。

(1)分散风险,大多数企业在分散风险的时候,多种投资渠道并行、多种经营方式并行、以及企业之间联合经营的方式。所谓多种投资渠道并行,指的是项目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同时投资于多种渠道,在某一渠道经营不利的损失,可以由别的渠道,经营获利的渠道来进行弥补,多种经营方式并行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降低由于经营过于单一化而带来的投资风险,此外企业之间的联合经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当风险发生时,有多个企业共同承担。

(2)降低风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通过一些合理的措施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比如在购进原材料的环节,要验货后才付款,防止货物不达标造成的成本损失。在购货环节,要通过汇票等付款方式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在售后环节,要尽量使客户满意,提高产品的信誉。进而通过一定的渠道降低企业的风险。

(3)回避风险法,当我们对财务风险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能进行预见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接受这些已经预见的财务风险,或者不接受这些能遇见的财务风险,当我们选择不接受的时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回避风险的方法。比如在多方案选优的过程中,我们选择风险比较小的方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风险的预见情况及时地调整方案,甚至终止或者放弃方案,以避免更大的损失,这些都是回避风险的方法。

(4)转移风险法,最常见的是购买保险和转包两种方式。购买保险指的是项目投资人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的形式,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一旦风险发生,损失以部分由保险公司承担。转包指的是公司将业务的一部分包给其他的单位或者个人,这样作为投资人来讲,收益只包括承包费以及租金两部分了,但是风险也随之降低和转移了。

参考文献:

[1]董纪昌,马慧.家电行业并购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40(l):78-83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篇7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多变,人类主观认识的局限性和信息收集的有限性和信息的不对称(informationasymmetry),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包括人类生活在内的整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使得人们无法准确预知未来,使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组织都难以准确地把握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并最终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未来实际结果可能偏差预期结果。同时,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运动或外力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以及因种种原因所引起的社会冲突乃至战争,再加上人们的过失行为等因素的存在,所有这些都将人们置身于一种不确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使其面临风险的威胁。

“随着全国市场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逐渐形成,不少经营风险较小的企业却因财务管理失败而被财务风险所葬送。”(郭复初,2000)美国学者大卫b.赫茨一针见血地指出研究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性:明白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就是明白了关键的经营问题和关键的经营机会。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财务专家都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善于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限度。”(余绪缨,1996)

企业所经历的经济风险均是企业资金运行过程中造成的风险,而对企业的所有影响最终都将集中体现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因此,必须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并由此形成了一门新型管理领域——风险基础财务管理(risk-basedfinancialmanagement),就是以风险为基础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型管理领域。其关键在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组织、指导财务活动时,通过识别、测试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最终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管理目标。“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强调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系统、全面地识别、分析与测试财务风险,采取科学的方法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并对管理效果作出客观评价。这一概念直观地表明了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性特征,强调企业整个财务活动是一种风险性活动,要求管理当局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关注财务风险这一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同时,“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强调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并将重心落实在财务管理上,由此,它将成为企业一项富有成效的管理活动。企业的一切风险说到底都是在企业资金运行过程中造成的风险。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综合体现,资金及其运动构成了企业财务的基础,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管理,就是围绕资金运动而展开的”(余绪缨,1996),于是,企业以资金及其运动为纽带,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风险基础财务管理。

一、财务经济学中的风险观及其运行规律探索

认识和界定风险是进行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前提。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风险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风险就是可能发生危险;(2)风险是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某一不利事件将会发生的概率(eugencef.brighanandlouisc.gapenski,1987);(3)风险就是不确定性;(4)风险是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c.artherwilliamsjr.andrechardm.heins.,1989)。

比较分析这些观点,我们认为,财务经济学(financialeconomics)中的风险应是经济活动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差异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风险的大小是经济活动在实际结果出现之前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结果及其概率分布的函数。可用公式简单表示为:

r=f(ei,pi)

其中,r:经济活动的风险(risk);

ei:经济活动可能出现的第i种结果(effect);

pi:第i种结果可能出现的概率(probability);

f:r与变量ei和pi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任何风险,从其成因到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直至产生的实际结果,都是一个系统的运行过程。在此过程中,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期望和风险结果等要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成为风险构成的四大要件。就企业而言,其生产经营过程通常主要表现为物资流动、资金运动和信息运动三个相互交织的运动过程,但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企业上述三大运动过程可能在时间上出现间断,在形态转换中发生停滞,最终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的未来实际结果可能偏离企业的预期目标,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将会导致企业发生经营总风险,并具体表现为物资流风险、资金流风险和信息流风险(向德伟,1995)。但物资流风险、信息流风险最终都从财务风险中反映出来,故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总风险的集中体现,并成为企业经营总风险的核心和落脚点。正因为如此,本文将从财务风险的角度阐述企业经营总风险的管理问题。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多种类型,在不同理财环境、不同理财阶段、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和理财项目,财务风险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对财务风险按不同标志进行分类。

财务风险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要求管理当局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管理。我们认为,(1)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要求理论界和实务界均应清醒地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不断增强风险意识,而不能逃避现实,更不能对风险视而不见,否则将会受到它的惩罚,故以风险为基础进行财务管理已成为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客观要求。(2)财务风险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表明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采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风险、防范风险和控制风险。(3)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性和偶然性,说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使风险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增大。(4)财务风险的可识别性和相对性,说明财务风险在其发生之前,人们还是可以采取恰当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识别,企业管理当局应以积极的态度去把握财务风险的运行规律,以动态的观点辩证地对待特定风险,使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切实可行。(5)财务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联性以及财务风险的差别性和激励性等特征,明示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以及加强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迫切性,因为风险基础财务管理与企业的生存、发展、获利紧密相联,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灰色系统”的透明度,便于企业管理当局主动地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的未来结果。

二、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体系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则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并成为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经营的总目标,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在财务上的集中和概括,它是企业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按范围不同可分为基本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王庆成、王化成,1995)。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可定位在“财务成果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两个方面。企业只有在财务上追求“财务成果最大”和“财务状况最优”,才能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并谋求长足发展,提高盈利能力,实现企业经营的基本目标。笔者进一步认为“财务成果最大化”应具体表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因为按“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股东财富以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现金流量作为计算依据,同时考虑了投资风险程度的大小,无论从涉及的时间长度还是从包含的内容看,都比短期的利润指标具有更大的综合性,能够从更深层次去认识经济效益问题,因而它是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分部目标,取决于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由筹资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营运资金管理目标、成本费用管理目标、收入管理目标和利润管理目标等共同组成(郭复初,2000)。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一般分别根据风险事件在其发生前后对企业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予以确定。上述基本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共同组成了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体系,它具有层次性、多元性、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企业的财务活动应以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为中心,以促进和服务于企业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为主旨。

(二)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循环

为实现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上述目标,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管理程序,这些程序的结合与协调,形成了企业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这些环节主要包括风险预测、风险决策、风险预防和控制、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以及风险损益处理五个管理阶段,它们共同构成了风险基础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风险基础财务管理中,企业首先应通过风险预测这一环节,对尚未发生但又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系统地分析、全面地识别和恰当地估量,把“未知”变成“已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预测是企业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决策、风险预防和控制的基础。财务管理部门需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决策,将风险收益与控制风险所需成本进行比较,确定企业应对风险采取何种态度,准备冒多大风险去实现财务目标和经营目标,从而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成本,提高风险管理效益。风险决策之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应根据选定的方案,采取相应的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使风险事件朝着有利的方面发展。为实现风险基础管理的目标并提高管理效率,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对各项管理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和评估,并据以不断修正和调整计划,然后对风险结果进行财务处理,及时补偿风险损失并合理分配风险收益。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上述五个基本环节,是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循环。如图1所示:(图暂略)

(三)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基本方法

在上述管理环节中,企业将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施各项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工作。这些方法主要有风险预测方法,风险决策方法,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方法,以及风险损益处理方法等。

风险基础财务预测方法包括风险识别方法和风险估量方法。常见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专家预测法、幕景分析法和资金分析法等。企业风险识别的策略应是利用最适合当前情况的那种方法或几种方法的组合进行风险识别,并对所识别的风险进一步分析论证,找出影响巨大、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借以确定管理的重点。企业通常采用统计分析法,“a记分”法,财务比率分析法和“z记分”法等方法对已经分析、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描述,其任务在于估测某一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性质,从而为风险决策、预防和控制提供相对准确的依据。

风险决策的方法较多,在各个财务环节所运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进行决策时,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决策者拥有的信息量;二是决策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三是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和方案对决策者的效用。

企业进行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自担三大类型。为避免风险的发生,企业可以采取风险回避措施,主动放弃可能导致风险的方案。它是一种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其实质是回避那些引发风险的经营活动,以减少风险损失。但它却是一种消极的风险预防控制方法。当企业对风险进行预测决策之后,如果认为某项经济活动非进行不可,而企业又无足够财力来承担其风险,或者企业承担风险所发生的成本要高于收益,企业则可以考虑能否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当企业不能或不愿进行风险回避或转移时,便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企业决定自担风险后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自行加强管理以预防风险;(2)进行风险隔离或风险结合以降低风险对企业总体的影响;(3)自行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风险损失;(4)提取各项准备金以增强风险自担能力。

在一定时期内,企业风险管理效果如何以及采取的措施是否最佳,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其判断标准应是管理措施能否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一般可通过计算和分析风险管理效果系数后作出具体评价,从经济效益看,使得风险管理效果系数达到最大的措施才是最佳方案,故企业在进行风险基础财务管理时,应从预计风险管理效果系数大于1的所有方案中,选择该系数最大的方案。

企业对风险损益核算的原理如同一般会计核算,无论是风险净损失还是风险净收益,均应在财务上做出相应的处理。

上述五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基础财务管理方法体系。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新的方法还会产生。

三、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实施

(一)筹资风险的管理

筹资活动是企业理财活动的首要环节,因此筹资风险管理是整个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的起点。我们认为,筹资风险是企业筹资后由于不能按既定目标取得资金使用效益,企业无法按原定要求履约以满足资金供应者预期结果的风险。为识别和估量筹资风险,企业管理当局首先应分析筹资风险的成因,然后收集有关资料,判断企业在筹资方面所面临的风险,并计量与测试其大小。(1)对于资金使用效益不确定所导致的筹资风险,可采用比率分析法,并通过利息保障倍数和偿债保障倍数等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进行识别、估量。一般而言,利息保障倍数、偿债保障倍数越小,说明企业偿还债务利息、本金的压力越大,筹资风险越高。(2)对源于企业资金调度不合理性的筹资风险的识别和估量,主要通过计算和分析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以及相关资产的周转率进行。(3)对源于资金结构方面的风险,可通过资产负债率(或产权比率)或筹资杠杆程度进行粗略估量。在投资风险不为0且保持不变时,考察筹资杠杆程度便可大致判断筹资风险的高低。然而,我们认为并不能简单地根据筹资杠杆程度的大小来估量企业的筹资风险水平。筹资风险与资金结构、筹资杠杆程度和投资风险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可用下列模型表示:

筹资风险=每股收益的变化系数(即企业总风险)-息税前利润的变化系数(即投资风险)=(筹资杠杆程度-1)×投资风险

筹资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在筹资风险和收益之间权衡,去寻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点,以愿意接受的筹资风险去获取最大的每股收益。在综合考察筹资风险、筹资成本(或筹资收益)的基础上,企业所采用的筹资决策的基本方法是:(1)在筹资成本(或筹资收益)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筹资风险最小的方案;(2)在筹资风险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筹资成本最小(或筹资收益最大)的方案;(3)在筹资风险小但筹资成本大(或筹资收益小)或筹资风险大但筹资成本小(或筹资收益大)的方案中,根据管理当局对待风险的态度和筹资收益效用的大小,选择筹资风险和资金成本相对较小但筹资收益相对较大的方案。

针对筹资风险的不同成因,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主要有:(1)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投资风险;(2)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3)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4)建立偿债基金,增强风险自担能力。

(二)投资风险管理

由于企业投资的具体形式不同,每类投资可能遭受风险的直接原因、具体表现形式,以及风险估量和控制的方法均将有所区别。企业对内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以谋取经营收益,但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经营等情况的变化,其经营收益往往会波动起伏,从而造成对内投资风险(亦经营风险)。经营收益波动的幅度和可能性越大,经营风险便越高,反之经营风险则越低。在风险基础财务管理中,经营风险一般通过息税前利润(率)变化系数等指标反映。但笔者认为,将经营杠杆系数作为企业经营风险的同义语是错误的,因为从计算经营杠杆系数的公式可知,如果企业保持固定的销售水平和固定的成本结构,再高的经营杠杆系数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经营杠杆系数应当仅被看作是对“潜在风险”的衡量,这种潜在风险只有在销售和生产成本的变动性存在的条件下才会被“激活”(詹姆斯。c.范霍恩等著,郭浩、徐琳译,1998)。

企业直接对外投资遭受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被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共同影响到企业直接投资的风险,故在被投资企业经营风险或总风险已知的情况下,可近似地将其作为本企业直接投资风险。企业也可根据与直接投资收益有关的历史资料计算投资收益的期望值、标准差和变化系数等指标来预测直接对外投资风险,原理与间接对外投资风险的估量相同。间接对外投资主要是证券投资,一般通过期望投资收益(率)偏离实际投资收益(率)的幅度和可能性来估量它们所面临风险的大小。对于单项证券投资风险的估量,常用的指标是该项证券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或变化系数)和β系数,指标值越大,说明投资风险越高。

当企业同时投资于一个以上的投资项目时,这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证券或资产所形成的集合,形成财务经济学中的投资组合。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是投资组合的各种可能收益率的算术平均数,在数量上等于组成投资组合的各种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权数是投资于各种证券的资金占总投资额的比例。投资组合的风险一般通过该组合收益率的标准差进行估量。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投资组合总体的风险程度(以投资组合标准差反映)取决于三个因素:每一证券的标准差,每一对证券的相关性(以协方差表示)和对每一证券的投资额。随着组合中证券数目的增加,协方差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标准差的作用越来越小。故在进行投资组合决策时,必须考虑所选单个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程度。

夏普教授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大大简化了上述估量投资组合风险并据以选择有效投资组合的程序(williamf.sharpe1963)。投资组合的关键则在于投资者应根据期望的收益和所愿承担的风险水平,去选择不同的投资项目,并确定各项目所占的比例。这将是投资决策所需解决的问题。这种决策系根据投资风险与期望投资收益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从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方案。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决策过程中选定的投资方案,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单独或同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投资风险的预防与控制:(1)合理预期投资效益,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2)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根据总杠杆、经营杠杆和筹资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认为,经营风险较低的企业可在一定水平上使用筹资杠杆,采用筹资杠杆程度较高的融资组合方式,但经营风险很高的企业则宜在较低的程度上使用筹资杠杆,采用筹资杠杆程度有限的融资组合,从而控制企业的总风险。(3)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4)采取风险回避措施,避免投资风险。(5)积极采取其他措施,控制投资风险。

(三)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

企业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投资,都会面临能否收回投资本金及其收益的风险。但企业对内投资需要通过销售才能收回,而对外投资能否收回与本企业的商品销售无关,但若撇开销售环节,与这两类投资有关的资金回收问题基本相同,故论文只阐述与对内投资有关的资金回收风险,其原理同样适用于与对外投资有关的资金回收风险管理问题。影响资金回收风险的因素主要有:(1)客户的偿债能力;(2)客户的信用状况;(3)企业的信用政策;(4)结算方式。由于资金回收风险的大小最终都体现在应收货款回收时间及其回收金额的多少上,故资金回收风险的估量可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法进行。其中,反映应收货款回收时间长短的指标是应收货款周转次数或平均回收期,一般只需计算其中任意之一则可。应当指出,在具体计算时以应收货款回笼金额为基础,而不能按照现行制度、有关教科书或其他文献那样按赊销净收入来计算上述各项指标。此外,反映应收货款回收能力的指标主要是应收货款回收率、坏帐损失率和收帐费用率等。

进行资金回收风险决策的关键在于,按照“风险收益权衡”原则,根据应收货款对企业获利能力和资金回收风险的双重影响,恰当选择收益相对较大而风险相对较小的资金回收方案,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的决策。企业能否正确制定出与信用期间和现金折扣有关的决策并将其落到实处,已成为预防资金回收风险的一项重要策略。此外,企业还应采取下述有关预防和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措施。主要有:(1)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销售方式。从回避资金回收风险的角度,采用现销方式出售商品无疑是最佳选择,为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只能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但对那些信用状况不好、偿债能力差的客户则宜尽可能采取现销方式。(2)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3)制定合理的收帐政策,及时催收货款。

(四)外汇风险的管理

由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所决定,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必将进一步深入,外汇管理体制也必须进一步改革。随着我国进行国际化经营企业的迅猛发展,这些企业在其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不可避免地面临外汇风险的威胁,因而,如何通过风险基础财务管理来防范与控制汇率的异常波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利影响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汇率变化给那些从事国际经营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形成了企业的外汇风险,或称之为汇率风险。进行外汇收支是外汇风险产生的前提,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是形成外汇风险的直接原因。由于汇率变动,一定数量一种币别的外汇兑换或折算成另一种币别外汇的数额会较以前为少或为多,从而使持有或运用外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出现不确定性。这些受到汇率变动影响的外汇金额被称为“受险额”。有些受险额随汇率变动,可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给企业带来收益;而有些受险额随汇率变动恶化企业的财务状况,使企业遭受损益。显然,只有这两类“受险额”的余额(即“净受险额”)才最终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汇率变动只对企业净受险额产生影响”的客观规律为企业选用外汇风险控制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为便于外汇风险的识别、估量和控制,可将外汇风险按其生成机制及对企业的影响对象不同,分为会计风险和经营风险。因为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每个从事国际经营的企业都要选择一种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并将记帐本位币以外的业务作为外币业务,外币业务除了可能按业务发生时的汇率记帐外,为便于分析或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还应在期末按特定的汇率折算成记帐本位币,由于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折算时的汇率与记帐时的汇率可能不一致,使会计报表中某些项目帐面价值的变动具有不确定性,这是由会计核算而产生,故称为会计风险。这种风险一般在会计期末(折算日)预计,用以衡量会计报表中应折算项目的最初发生日汇率与折算日汇率不同可能造成的损益,此风险在会计期末折算后即可解除,并在报表中列示为已确认的折算差额(或损益),以反映汇率变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影响。一般而言,折算差额越大便意味着会计风险越大,但折算差额只影响企业帐面上的经营业绩,对企业经营能力无实质性影响,其折算差额并不是实际交割时的实际损益,差额的大小也因采用折算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具体规定了我国外币报表折算的有关问题,但没有明确指出企业应采用什么方法折算,从具体要求看,更接近“现行汇率法”。汇率变动引起企业未来经营现金流量不确定,进而使企业价值可能出现不确定性变化的风险,属于经济风险。那些由于汇率变动导致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长期内都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风险为长期风险,反之为短期风险。

由于外汇风险的生成机制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具体管理部门也有所区别,会计风险和短期风险一般可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而长期风险涉及企业供应、生产、销售、财务多个领域,应由整个企业有关部门共同负责。企业对这些外汇风险管理的目的均是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和尽可能地减少为控制风险所支付的成本。如何确定二者之间均衡点的问题,使外汇风险管理成为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工作,企业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外汇风险的管理。其具体步骤为:(1)确定恰当的计划期;(2)预测汇率变动趋势;(3)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确定净受险额;(4)根据预期的外汇风险损益程度确定是否采取行动;(5)选择正确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外汇风险管理战略的目标便是最大可能地减少风险和尽可能地降低为减少风险所支付的成本,即寻求符合风险最小、成本最低条件的最优解。但这里的最优解并非单一解,从理论上讲,有两个极端方法,一是风险最高、成本最低时的措施,一是风险最低、成本最高时的措施。企业的最终选择取决于管理当局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和企业对减少风险所支付成本的承受能力。

从计算预期外汇风险损益程度可知,企业因汇率变动可能蒙受损失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受险额和预期汇率变动额。因此,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时,也应从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入手,其策略主要有:(1)选择好计价(或结算)货币;(2)执行货币保值条款,提前或推迟结汇并尽可能进行差额结算;(3)投保货币风险保险;(4)采取资产负债表保值法;(5)利用金融工具(特别是期权、互换等创新金融工具)转移风险;(6)实施多角化策略等。

总起来考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所面临的风险将比其他任何经济制度中的风险都要复杂,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盈亏自负和风险自担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也是促使其迫切寻求防范风险措施与对策的强大原动力。风险和风险管理问题已成为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现代企业必须建立起一个能够承担风险以及保持市场竞争能力的财务机制,有效实施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顺利实现企业总目标。

参考文献

1.余绪缨。1996企业理财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郭道扬。1997.关于国有企业财务机制转换问题。财会月刊,4.

3.郭复初。200.现代财务理论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王庆成,王化成。1995.财务管理(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系列教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向德伟。1995.博士学位论文《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

6.林义。1992.风险管理。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7.[美]詹姆斯。c.。范霍恩等著,郭浩、徐琳译。1998.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8.程德兴。1998.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研究。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9.alanc.sharpiro.1992.multinationalfinancialmanagement(fourthedition),allynandbacon.

10.c.artherwilliamsjr.andrechardm.heins.1989.riskandmanagement(sixthedition)……mcgraw-hillbookcompany.

11.davidb.hertz.1964.riskanalysisincapitalinvestment[j]。harvardbusinessreview,jan.-feb.

12.eugencef.brighanandlouisc.gapenski.1987.intermediatefinancialmanagement(seventhedition)。thedrydenpress.

13.eugenefamaandkennethfrench.1992.thecross-sectionofexpectedstockreturns.journaloffinance(47),july.

14.f.modiglianiandgeralda.pogue.1974.anintroductiontoriskandreturn.financialanalystsjournal(30),march-april.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篇8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机制概述

1、企业财务风险

财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目前,学术界对于什么是风险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解释风险含义。随着风险理论研究的深入,被普遍接受的风险的定义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人们对对象系统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可能后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它也可以表述为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即:

R=f(p,C)

式中:R―风险;

p―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

C―该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后果。

2、企业财务预警机制

财务预警是指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而财务危机是由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所引发的。因此,全面认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准确界定财务危机是进行财务预警系统研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理论作为对现有管理理论的扩展,是一门专门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逆境现象、管理波动、管理失误的本质特征、成因机理和发生规律,研究如何构建企业管理系统的防错、纠错机制及建立避防失误、扭转逆境的管理系统的基本理论。它将企业内的各种逆境现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过程来考察,在分析了逆境与危机现象的形成机理与内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早期预报与预控的原理与方法,建立了用于监测、评价、预报企业逆境现象与危机现象的预警指标体系,并设计了企业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组织管理、决策事务管理、技术管理等的具体预警模式和方法。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机制分析

1、财务风险的分析

财务风险存在于整个财务活动中,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损失性、收益性等特征。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表现在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不为人们的意志所改变。我们只能通过某种技术或方法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却不能完全避免、消除财务风险的存在。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没有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表现在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财务风险的损失性表现在财务风险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及获利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财务风险的收益性表现在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如果处理得当,不仅能有效地避免财务损失的发生,还能取得较高的财务收益。

依据风险分析的一般过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工作流程是:首先对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因素进行综合辨识,然后在特定分析方法基础上拟定一个基本风险标准,并以此来估计和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大量的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成果中,研究人员充分利用各种经济、统计、会计和数学工具,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结合探讨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各种形式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财务风险主观分析方法和财务风险客观分析方法,前者主要依赖于企业主观因素,而后者主要依赖于企业客观因素。

2、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

(1)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性质。财务预警系统属于微观经济预警范畴,事实上它是一种风险控制机制,它集预测与警示、排警于一身。首先要预测财务危机及可能的风险,然后将其以特别的方式警示利益相关者,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帮助他们规避风险。

该系统作为经营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子系统,为企业改进经营决策、有效配置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财务预警系统具有参照性、预测性、预防性和灵敏性四个特性。

财务预警系统可以依据企业财务运行特点和相关规律等,从大量的财务指标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系列,运用财务管理原理和数量分析方法,测算出反映企业财务运行状态的指标和指标体系,使其成为我们判断和认识企业财务运行规律的参照指标和指标体系。企业财务运行各影响因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财务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和变化,预测和推导与此密切相关的各因素的发展变化。

尤其是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不良征兆时,可以及早寻求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一旦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中相关指标贴近安全警戒线,便可以及时寻找导致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化解财务危机。由于企业财务体系中各因素之间密切相依,存在互动关系,某一因素的变动,会在另一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财务预警系统的上述特性,使其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动态调控,将企业财务中不良因素解决在萌芽之中。

(2)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特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先报警。因此,它可以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在合适的时点上报警,使决策者提前作出相应的对策。建立切实可行、高效运行的财务预警系统,是企业良性发展的需要。一个完整的财务预警系统应包括预警机制的建立、指标体系的构成、预警方法的使用和防警排警的措施等四个方面内容。

财务风险预警可以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特定事件进行预测,根据各种财务指标的实际状况与企业制定的标准进行比照,如果发现企业的实际财务指标与预定标准不一致,就会发出警报,使管理者针对这些偏差作出决策。管理者还可以根据对企业经营中的预警结果,发现财务指标的偏差所在,并通过分析找到影响这些指标的根本原因,有的放矢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处理。先找到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根本因素,再提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正确方案和措施。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企业就能够系统而敏锐地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通过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有效地避免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并在以后的经营中防止类似不利影响因素的再度发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进行。

三、企业财务预警的方法

企业财务预警的方法可分为黑色预警方法、红色预警方法、黄色预警方法、绿色预警方法和白色预警方法,每种方法中都包含了一套基本完整的预警程序。

黑色预警方法:依靠考察某一有代表性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循环波动特性来进行预警。黄色预警方法:是一种由因到果的分析。利用反映警情的一些指标的指数来进行预警,需要对指标进行综合,经常用到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两种形式,把一系列反映警情的指标与警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处理,然后根据计算得到的分数预测警情程度,在统计预警方式的基础上对预警进行进一步分析。红色预警方法:其特点是重视定性分析。红色预警方法经常用于一些复杂的预警。主要内容是对影响警情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然后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研究,最后结合预测者的直觉、经验及其它有关专家学者的估计进行预警。绿色预警方法:同黑色预警方法相似。白色预警方法:在基本掌握原因条件下用计量技术进行预测。

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运作

1、预警系统的目的性

预测与警示只是手段,排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才是目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若要有效运作,就必须要有正确、实时且合乎企业需要的各种管理资讯系统,提供实时而完整的经营结果数据,供经营者及各部门负责人以实际经营状况数据体系,来与财务指标数据相比较。经营者应早日依数据所代表的经营内涵作进一步分析判断,找出问题,用最恰当的办法将之解决,及时防止财务恶化。当有超出或低于指标数据的情形发生时,就表示企业财务状况将有不健全的症状出现。

2、几个预警系统的制定方案

(1)在财务危机分析清楚后,要立即制定相应的预控、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为此我们可以设立企业预警部实行预警管理,将财务预警组织作为企业预警部的一个分支。将财务预警的职能和其他方面预警的职能全部交给一个单独的预警部来执行,有利于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总体把握。

(2)在财务部门中设立财务预警分析员的工作岗位。这种模式对财务预警分析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了专门的分析员,财务预警工作可由财务部门直接开展,因而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可靠的财务信息作为预警分析的依据。

(3)由企业的某些除财务部以外的职能部门(如审计部门,安全部门)承担财务预警工作。这种模式有利于将财务预警与企业的内部审计或安全管理结合起来,并能保证预警工作的独立性和结论的客观性、公正性。

(4)财务预警系统要在实践工作中实现理论上的功能,需要建立起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于计算机的自动性,它还可以为企业财务预警管理提供“标杆”的作用。

(5)企业可以在面临不正常的经营波动和财务危机的状态下设置临时性的机构,如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财务预警咨询小组、领导小组等,其成员由临时从主要职能部门中抽调的负责人或有能力的人组成,因为这些管理人员对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及过程非常了解。

3、达到的预警效果

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能够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可以在对大量资料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经营波动或财务危机征兆。这个信息系统还应能提供及时完整的经营资料和数据,使经营者及各部门负责人能以实际经营状况的数据体系,与财务指标数据相比较。还要配备专门的人员实施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及反馈的职能,并为预警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分析;防范控制

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中开展经营活动,如果经营管理不慎,很容易出现各类风险问题,特别是企业在融资、投资、资金收支、利润管理等方面,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问题。财务风险问题控制管理不力非常容易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是导致企业出现破产倒闭。现在,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防范控制,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确保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关键。

一、企业财务风险特征及成因分析

现阶段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融资方式不合理、财务结构控制不当、资本资产管理不科学或者是投资失误等原因造成的企业收益下降或者是失去偿债能力的问题。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财务风险问题就是客观存在的,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市场波动、企业管理调整、产业发展替代等,都可能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这是难以避免的,企业只有通过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规避风险或者是降低财务风险发生规律。

2.财务风险具有损益性。财务风险具有明显的损益性,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阶段,收益大对应着风险也就越大,风险小也表示收益少,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是项目投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投资项目的损益性,确保在自身风险承受范围之内。

3.财务风险具有突发性。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因此这决定了财务风险问题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管理措施,控制财务风险问题。

4.财务风险具有复杂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造成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较多,而且产生的影响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这也造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防范控制具有较大的难度。

系统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在外部宏观环境方面,容易受到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金融行业政策、银行利率、外汇汇率等影响,这些外部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的融资规模、渠道、方式、成本以及时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而也容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造成财务风险的因素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所造成的,诸如在财务管理中,企业对于资产流动性管理不善,应收账款回收不力、存货加压过多、资产债务率过高等等,特别是影响到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各方面因素,都很容易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及分析

1.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只有及早识别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才能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控制措施,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财务识别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认清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最为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财务亏损与现金流短缺。财务亏损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偿债能力的下降与盈利的恶化上,在财务识别的指标上主要是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偿债指标以及销售毛利率、资产报酬率、净利率等指标的评价分析,进行财务亏损状况的识别。在现金流的短缺上,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现金流入低于现金流出,企业内部资产流动性减弱,甚至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等,就会造成潜在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审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指标方面,生产经营管理环节的各种表现也可能出现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迹象。在生产经营环节,可能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表现主要为:产品或者服务与市场脱节,企业的销量下降;存货积压严重,占用了大量的运转资金;业务急剧扩张,短时间内企业的资金需求较大;销售额激增,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扩大;业务与财务结构不匹配问题,存在短期资金长期使用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的发生。

2.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主要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在财务风险分析阶段,应该综合采用两种分析方法,准确的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1)财务风险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法综合考虑了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外各种因素对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影响,尤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阶段的非财务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具有简单以及方便实施的特点。在定性分析的具体运用上,主要采用调查研究分析法、资金周转表分析法及管理评分法等几种方法。

(2)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主要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作为基础,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各种财务指标实际情况来分析财务风险,特别是现金流等,表征企业的不同财务风险,主要有剖面分析法、单因素分析法、多因素判定模型、Logistic方法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神经网络方法、逻辑回归法等多种方法。其中,单因素分析法主要有财务比率法、“利息及票据贴现费用”判别分析法、企业股市跟踪法等分析方法。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措施

1.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管理部门应该结合企业的规模、组织结构、行业领域等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各类财务以及非财务指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及时进行财务风险的预测以及评估控制,对于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的各种财务风险隐患问题,应该及时制定各类防范措施,最大程度的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另外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自身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特别是在企业开展筹资等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企业筹资的资金成本以及债务偿还期限等,综合考虑损益性选择较为合适的融资方式以及融资金额,合理的控制企业的负债规模。在具体的风险控制管理方面,进行银行借贷时重点控制好借贷规模、利率以及还款期限等,在发行债券时,关键是确保到期偿付的本金和利息,发行股票融资时,则应该重点关注市场风险、发行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等。

3.完善企业内控机制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基础,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关键是健全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综合治理策略。完善内部控制来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理顺治理结构中风险管理、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确定财务风险防范目标重点;制定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明确财务风险偏好、财务风险管理职责、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和财务控制的准则等;合理的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加强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提高财务风险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强财务风险监控,确保财务信息可靠可信以及财务管理合规合法。此外,应重点加强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以免由于应收账款回收困难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畅。这就要求企业在自身的管理中必须完善信用销售管理,并重点加强购销合同管理力度,以有效控制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避免呆账、坏账等造成企业的损失。

4.综合运用多种财务风险控制技术。在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较为常用的风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多元化风险控制法、财务风险转移法、财务风险预防法、财务风险回避法、财务风险降低法等几种方法。其中,多元化风险控制主要是通过实现目标市场、目标客户多元化、丰富长期和股权、共同投资项目,在业务结算方面,用好各项货币政策等措施来实现;财务风险转移主要有保险转移、工程分包、联营投资、闲置资产出租、防范坏账等非保险转移措施;财务风险预防主要是通过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设立财务风险准备金、签订保护性契约、期权方式交易等措施来实现;财务风险回避就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中,综合评估损益情况,合理制定财务管理方案。

四、结语

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阶段必须防范控制的问题,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全面认识到财务风险识别防范的重要性,重点依靠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风险预警以及内部控制等制度机制,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邢姝媛.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06):218.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资金流;内部控制;体系

一、风险导向下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内涵

(一)资金流的概念界定

资金流(fundflow)有别于资金的概念。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资金流是企业与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随着商品、实物及所有权转移过程中发生的资金往来的流程。举例来说,企业从供应商那里购买原材料,需要支付货款给供应商,从而形成资金流出;从物流的角度,资金流是指企业在销售完商品后,客户确认商品购买后将资金支付给企业或者企业形成应收账款的过程;从信息流的角度来看,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网络交易资金流包含了交易环节以及支付结算环节两大部分,资金流的状态转换意味着商品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交易过程的发生。

本文认为资金流应从供应链与价值链的角度来进行定位,一方面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功能的不断完善,使企业的各个构成要素都处于不断的能量交换之中,资金流成为连接企业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以及实现企业对外进行交易等各项活动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资金流事实上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在一系列的生产交易活动中所产生的资金的动态表现,企业的很多活动都会以价值的形式出现,例如企业工资的发放、企业对外销售产品,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企业资金的流动。因此从这两方面来看,资金流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不但包括了一般意义上的货币资金、银行存款、现金等,还包含了企业经营、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静态形式的资产(如应收账款、预支付款)以及动态形式的资产(大多由正在进行交易的项目活动产生)等。结合以上论述,本文认为资金流是企业供应链中的剂,是企业进行价值分解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支撑和表现形式。

(二)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内涵拓展

资金流内部控制不但包括了静态形式资金的控制,还包括了动态形式资金的控制,资金流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结合的概念。资金流运动的最终目标是产生更高的价值,但是这一切要以资金流的平稳运行为基础,即以不产生风险或尽量不产生风险为基础。资金流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诸如筹措风险、投放风险、配置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而这些大多是由于财务结算、财务信息共享以及资金管理无法在一个完全畅通的平台下运行而产生错误的财务决策造成的,因此企业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建立一种风险防范机制,从而形成了关于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内容。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理论成为目前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重点。从风险的角度来看,资金流内部控制不但要提升资金在运动中更快地进行形式的转化,从而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和弹性,并且必须以财务风险有效规避为前提。资金流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保证资金流的通畅性、安全性、平稳性以及增值性,如果这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带来财务风险,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资金流内部控制不但是关于资金方面的控制,更是一个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免疫系统。结合风险管理理论,资金流内部控制可以定义为:以保证企业资金流的通畅性、安全性、平稳性为基础,实现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子控制系统。

二、资金流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控制的关系分析

(一)财务风险是资金流运动的结果

财务风险的发生与资金流运动的平稳性具有内在的联系,财务风险包含了资金筹措风险、投资风险、经营性财务风险以及流动性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发生是资金流运动过程中一个典型表现。企业在面临内外部复杂环境时,常常由于信息无法共享、交流不畅而产生不合理的财务决策,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财务风险的发生大多是由于资金流没有合理科学的财务决策作为保障,导致资金流不能够合理流动,从而发生资金风险,进一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资金流内部控制是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财务风险则是与资金有关的企业内外部交易活动中资金的使用、配置与管理产生的,其典型的特点是资金的流动性不足,陷入财务困境或财务危机当中。资金流内部控制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内容的建立和完善,使有关资金筹措、投资以及经营性财务信息实现共享,构建了交流通畅,决策科学的信息平台,极大地提高了资金配置的效率,应保证企业资金流的平稳运动,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资金流内部控制可以提升财务风险的控制效果

首先,加强资金流内部控制有助于防范资金筹措风险。筹措风险又称为举债风险,是财务风险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在借债或者融资过程中由于资金使用和配置不当,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加强资金流内部控制可以通过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分配与配置,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质量,使企业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防范筹措风险。

其次,加强资金流内部控制可以防范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证券投资,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对于企业未来的经营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加强资金流内部控制可以减少由于盲目投资而带来的资金损失与风险。通过全面的资金预算与管理,加强对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增强投资收益。

再次,加强资金流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性财务风险的发生。经营性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供、产、销等几个环节由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企业资金流运动的不平稳或者滞后所带来的风险。在这几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一些损失或者价值变动。经营风险又称为营业性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以及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资金流内部控制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提高资金流运动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由于资金流动环节而带来的风险。例如原材料采购时,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容易导致实际付款与平均付款的偏离,如果不进行资金流方面的控制,就可能由于提前或延后付款而带来一定的资金损失。应收账款变现同样如此,如何降低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加强赊销政策的执行与实施,都涉及到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内容,这些可降低企业经营性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最后,加强资金流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企业流动性财务风险。流动性财务风险是导致企业出现流动性不足,从而陷入财务困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流动性不足往往是由于存货、应收账款或者现金流管理不当造成的。因此流动性财务风险一般是指企业资金不能正常进行转移来履行企业债务或付现的责任。流动性财务风险包括变现力风险和偿付能力风险两个方面。资金流内部控制就是要严格规定资金流在运行中的各个形态,保持合理的资本形式,从而减少由于企业资金不正常、不合理的流动而带来的变现力风险与偿付风险。在流动性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应收账款与现金流量的管理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三、资金流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一)资金流内部控制是财务风险控制的子系统

资金流内部控制的目标应从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中实现进一步的拓展。资金流内部控制无论是资金的保值还是增值,其实都是为了稳定企业的财务状况,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资金流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将资金流内部控制视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子系统,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科学设计来完成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资金流运动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二)优化资金流管理与控制的模式

资金流管理与控制是资金流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内容与资金流管理模式息息相关,资金流管理的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内容。虽然关于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内容有些是固有的制度安排,但是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内容必须与资金流管理的模式相匹配,尤其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技术为平台进行资金流管理与控制模式的优化,成为一种趋势。为了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尝试进行资金管理模式的创新。资金管理与控制模式的优化,将是资金流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通过改变过去资金流管理的不当形式,本身就意味着资金流内部控制的改进和创新。

(三)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通过价值分解的形式来进行的,其中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而资金的特性决定了财务预算的内容和方向。资金存在的形态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状态。货币资产与变现性很强的非货币资产都是资金的表现形式。资金的流动性比较强,可以自由地进行聚合与分割。资金在配置的范围与形式、重组的状态以及转移上都很少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些都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客观的支持。全面预算管理对于防范资金使用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做到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一个岗位资金使用的控制;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做到强化资金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监督、事后分析与考核。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但可以提高企业集团的资金整体使用水平,更可以有效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优化信息资金流平台,建立资金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网络信息技术使关于资金流的信息处理融入到了网络信息平台之中,使资金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和监督控制常态化与动态化,并且将资金流内部控制嵌入到了企业每个部门和单位,拓展到了企业的每个角落。资金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平台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资金使用情况监控:及时反映整个企业的资金动态情况,实现资金使用与配置监控功能;二是资金存量分析:对全部结算资金余额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对资金的使用提供有效根据;三是资金流量分析:对结算资金流量的内部与外部比率进行分析,对资金的使用和企业绩效评价提供有效依据;四是资金流向分析:对结算资金流量的流入与流出分类,按结算单位、按付款单位、按预算项目类型进行分析,为企业集团的上下级关系分析提供可靠依据;五是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将实际结算资金量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为预算管理提供分析数据。通过建立资金流管理的信息平台以及决策支持系统,不但可以减少由于资金管理制度实施带来的风险,更可以加强财务风险预警功能,从而优化资金管理功能,更好地规避财务风险。

结束语

资金流内部控制是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风险控制的子系统。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风险作为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主要风险,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通过资金流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资金流的通畅性、安全性以及增值性,从而可以有效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总体来看,资金流内部控制作为一个财务风险控制的子系统,将在企业财务风险规避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以风险为导向建立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资金流内部控制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玉环.内部控制中的信息与沟通[J].会计之友,2008(1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