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务与管理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54:41

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篇1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运用

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实施国家出台的关于大学生体质的相关健康标准,重视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高校普遍着手于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对于增强学生体魄、完善高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校严重忽视后续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无法保障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质量与效果。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现状

1、忽视大学生体质健康后续服务工作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相应地出台关于体质健康的标准,鼓励大学生积极地参与至体育锻炼活动中,从而增强大学生的体魄,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然而,在全面实施标准的过程中,高校虽然重视开展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另一方面是上报测试数据的整理工作,严重忽视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后续服务管理工作,导致国家制定的标准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2、体质测试网站有待于完善

现阶段,体质测试网站不提供查询的服务,导致学生既无法查询自己的体质测试成绩,也无法对比近几年来的体质测试成绩。因此,学生无法对比自身的体质测试的成绩,更无法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变化状况。即使学生通过测试网站查看自身的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然而网站并不能够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地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3、缺乏对体质弱势群体的干预与管理

我国出台相关的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体质健康水平,按理来说高校应当主要面向于体质弱势的大学生群体,针对于体质弱势群体身体状况,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促使其发生改变。然而,在全面实施标准的过程中,高校将工作重点放在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方面,缺乏对体质弱势群体进行有效的干预,背离健康标准以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1、搭建网络服务平台

当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管理主要按照以下几个基本步骤进行,分别是:首先,开展对于大学生的体制健康测试;其次,全面评估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再次,给予大学生体质健康指导与咨询;最后,加强对大学体质健康的干预,也就是说,大学生的健康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然而,随着高等院校的持续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难度。为此,加快网络服务平台的搭建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后续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四个步骤的统一,促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信息的、教育以及管理等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进而推动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理念的实现。

2、开展提升体制健康的工程

高校在全面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的服务工作过程中,应当重视与体育教学以及阳光体育等活动的有机结合,充分地整合以及利用高校目前的各项体育资源,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逐步建立起系统化以及科学化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后续的服务管理模式。

3、加强对弱势体质群体的干预

加强对弱势体质群体的干预,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的后续服务管理中属于重要内容。因此,基于网络服务平台,主要需要干预弱势体质群体以下四个方面内容,分别是:首先,通过网络平台的应用,面向于体质弱势学生,开展关于体质健康的教育活动,除此之外,通过开设健康知识讲座以及选修课等活动,全面提升弱势体质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其次,针对于弱势体质的大学生,为其提供必要的咨询与指导,不仅如此,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加快相关软件的开发,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运动的干预;

最后,适当地调整公共体育的服务方向,充分地发挥出体育教师在干预体质弱势大学生方面的作用。

三、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的构建措施

1、加强体育课堂的干涉力度

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进一步地深化,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课堂的作用,既有利于健康标准的实施,又可以促进增强大学生的体魄。与此同时,高校应当重视适当地对公共服务方向进行调整,由当前的技能型的体育课堂教学转变为重视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体育教学。除此之外,高校应重视发挥出体育教师的作用,加强对弱势体质学生的干预,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指导与训练,重点地关注与帮扶体质弱势的大学生。

2、完善高校的体育基础设施

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将近一半的学生由于学校缺乏场地设施,而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因此,高校应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效地弥补场地欠缺的问题。除此之外,高校应重视适当地增强室外的体育场地与设施,满足大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场地与设施需求。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应重视加强对体育设施的保护,既可以充分地利用好场地设施资源,又可以延长体育场地的使用时间,让大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段参加各项体育锻炼活动,创造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我国大学生的体制健康水平呈下滑趋势,我国先后出台健康标准的目标是鼓励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的体魄,从而改善学生的健康体质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通过构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地整合与利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资源,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小安,朱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与运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8).

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篇2

关键词: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82-02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新时期背景下,健康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人们才能更好的工作与学习。为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医院体检中心逐渐建立了健康管理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它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人们克服许多医学上的难题,解决人们在疾病预防中的一些困扰,是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我院体检中心实施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实际情况,探讨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及其相关内容,现报道如下。

2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及其相关内容

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是新时期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它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人们克服许多医学上的难题,解决人们在疾病预防中的一些困扰,是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包括一系列的内容,主要有健康知识教育服务、健康档案管理服务、数字化体检服务、个人健康管理服务、个人疾病管理服务以及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等等。

2.1健康知识教育服务:认识疾病是个人防治疾病的重要举措,只有在充分认识疾病的基础上,个人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自觉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或者不良的行为,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知识教育服务为个人疾病的认识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体检中心健康知识教育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个人体检前、体检中以及体检后创设相关的健康知识咨询的服务平台,同时以传单、短信以及互联网等方式大力宣传相关的健康知识,使人们能够充分的理解疾病,并自觉地采取行动去预防疾病[1]。

(2)在体检前,医院体检中心可以开设相关的健康知识的讲座,使人们加深对疾病的理解。

(3)在体检后,医院体检中心应该对单位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相关的评估防治讲座,并解答相关的健康知识问题。

2.2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医院体检中心在体检工作中,应设置相关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使体检中心重要的健康档案得以永久的保存,为日后的体检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服务,需要医学专家与健康管理人员的协调配合。首先,医学专家应该采取相关的系统软件,对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观察,并设置相关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若个人的健康状况出现不良的倾向,则可以及时地向系统软件发出预警,以便及时地进行对症治疗[2]。其次,健康管理人员应对个人动态电子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对一些类似的疾病进行分类设置,使医学专家可以随时的解答患者相关的疑点、难点。医学专家在解答患者的疑点、难点时,可以选择电话与网络等形式,这样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地获取相关的医学指导,降低患者误诊、误服药以及误治的概率,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3]。

2.3数字化体检服务:健康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患者身体里隐藏的疾病,以便及时地治疗疾病,使患者身体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同时健康体检还是患者获取重要健康信息的主要方法与途径,是医院体检中心实施健康管理的基础。数字化体检服务的开展具有以下几个作用:①可以降低患者体检的出错率。②可以提高医院体检中心的工作效率。③有助于患者体检报告的完善。④数字化体检服务可以自动地完成各项工作的统计处理,如成体检、疾病、财务以及项目等等。

2.4个人健康管理服务:个人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指个人未患病预防模式,包括健康干预服务与健康评估。健康干预服务在个人健康管理服务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它是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最主要的目标,健康干预服务主要有危险因素的控制方法与慢性病的预防方法,其中包括整体控制原则、危险因素控制、整体控制计划、个性化饮食运动处方以及相关因素分析等等[4]。健康风险评估是医院体检中心健康干预的主要依据,主要研究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与致病危险因素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医院体检中心通常使用发病风险评估模型。

2.5个人疾病管理服务:个人疾病管理服务主要指个人已患慢性病控制模式,主要有疾病就医管理、整体防治指导以及状态预后评估等服务。疾病就医管理服务可以提醒患者进行定期的检查,并且进行定期的疾病治疗。整体防治服务主要指对患者慢性病实施有效控制的指导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疾病饮食运动治疗以及预后分析等等[5]。预后评估服务主要研究患者出现重大慢性疾病或者出现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评估体系。

2.6人群健康管理服务:人群健康管理服务主要以个体健康管理为基础,又称为企业健康管理,即对企业人群健康状况实施相关的统计处理,设置企业相关的健康体检计划、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服务计划以及健康干预计划,从整体上降低单位或者企业人群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单位或者企业人群的健康水平。企业健康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职员的身体素质,使企业职员的工作精力处于充沛的状态,减少企业职员因生病缺勤等造成的企业损失,提高企业职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企业的医疗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结语

新时期,在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是一切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为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医院体检中心逐渐建立了健康管理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它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人们认识疾病与预防疾病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内容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医疗实践中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淑康,李士雪,罗司军.慢性病健康管理必要性的实证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0)

[2]马戈,王德斌,洪倩,刘鹏程,周楚,俞发明.中年人群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0(01)

[3]李光英.综合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开展社区健康管理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7)

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篇3

   遇到患者病情严重,家庭医生可安排患者到对口医院进行治疗,患者出院后,医院将有关治疗情况和病历交给家庭医生保管,由家庭医生负责康复工作,古巴的家庭医生还负责疫苗接种、孕产妇保健等多方面的工作,为预防疾病、保证居民健康作出了较大贡献。日本的健康管理始于1959年,政府把健康管理福利化,通过政府在政策和法律上的宏观调控,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健康管理网络。国家制定方针政策,各县、市负责制定具体实施目标和活动内容,让全民参与健康运动〔25〕。在日本,健康管理内容覆盖健康维护各个环节,重视健康教育,旨在建立一个健康环境。日本的健康管理不仅在疾病预防和国民健康促进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且日本的人均寿命已达83岁,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健康管理现状上海市是我国首批社区服务试点市,社区健康管理起步较早,上海某社区根据本社区人群的发病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糖尿病管理作为尝试,通过多方协作找患者、规范方案治患者、综合防治保健康的方法,已将糖尿病管理成为中心的特色服务,带动了社区卫生服务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26〕。中山市某社区对中老年人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服务对象在管理后的管理率、知晓率、好转率、治疗率明显高于管理前〔27〕。北京和广西的社区服务中心利用不同的干预模式对社区更年期妇女进行健康管理后,综合比较健康管理效果显示对社区更年期妇女进行健康管理可以明显改善其知信行状况,且一对一的健康管理模式效果优于集体健康讲座〔28-29〕。山东某社区为探讨社区更年期妇女平稳过度方法,对562例社区更年期妇女实施健康管理后,服务对象均收到良好效果,无更年期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发生〔30〕。宁波市某社区对社区内93名哮喘病儿童进行健康管理,2年后评估显示,社区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哮喘控制水平,提高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医院推广〔31〕。北京某社区探索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具有特色的社区健康管理方法,将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应用于社区健康管理,采用中医综合性防治手段治疗、控制社区常见慢性病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2〕。河北省石家庄市某社区探索健康管理模式,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分为健康管理组和医疗组,两组相互分工协作,各自发挥业务所长来开展工作〔33〕。沈序英等人利用由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公卫医师等组成的全科团队,发挥团队协调作用,减少医患隔阂,增加信任感,对患者健康干预后,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度降低,患者对全科医生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34〕。比较后的启示我国学者在研究了国内外健康管理的发展现状后提出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指出中国要建设小康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健康管理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选择〔35〕。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陈文辉提出,健康管理在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中的运用,将对传统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服务管理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健康保险业务大多以疾病为中心,意义在于疾病发生以后给予被保险人相应的补偿,没有体现出预防疾病的思想,若针对疾病管理开发专门的产品业务,对购买此业务的人群提供健康维护、推荐合作的就诊医院及防治医生、降低部分医疗费用,代替单纯的医疗费用的赔付,是个多赢的健康管理策略选择。张士靖等也指出我国应尽快实现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互动,加强健康管理在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中的运用,加强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36〕。他还提出目前国外健康管理研究重点涵盖了健康管理的内涵,而国内学者对健康管理的研究更多局限于传统预防保健框架,间接反映出我国学者对健康管理的认识尚存在较大的误区。精神健康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及其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目前仍然是全球健康管理持续性研究热点,健康素养是健康管理中下一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领域〔37〕。张玉等提出,家庭医生制度是一种新型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在保障人人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建立是一种必然趋势。我国应该鼓励社区医生签约成为家庭医生,跟进家庭医生制度的相关配套改革建议制订,制订家庭医生培养规划,加强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宣传〔38〕。抓住当下我国健康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吸纳、引进发达国家成功的健康管理经验、方法,如在全国层面上建立健康管理网络、在社区引进家庭医师制、保险业开发健康管理保险业务和服务以及宣传鼓励人人参与健康管理等,多渠道和多途径的发展好我国健康管理。

   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的社区健康管理工作借用了国外健康管理经验,但实施时间较短,往往容易流于形式〔39〕。专业的健康管理人员极度匮乏,现有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2005年10月,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宣布健康管理师为第4批11种国家新职业之一。健康管理师是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根据《中国健康管理相关机构现状调查报告(2007-2008)》显示,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至少有5744家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截止至2011年,全国只有近百人获得职业健康师,完全缓解不了目前专业人才紧缺的状况〔40〕。我国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国内总人数的万分之二,而美国70%居民能够在健康管理公司或企业接受专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完善的服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对促进社区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41〕。但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及技术水平较低,知识面窄,学历层次和职称不高,专业结构配置也不尽合理,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有一定的难度。信息化平台未建立,健康信息难共享1968年美国weed等首先提出居民健康档案的概念,要求医生在医疗服务中采用以个体健康问题为导向的记录方式,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方法。建立规范化的居民健康档案,形成一套完整的健康信息系统,并运用先进技术进行资料分析和预测,不仅可以研究社区人群的基本健康状况,了解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并且有助于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为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既定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建立极为重要〔42〕。2009年12月3日卫生部公布《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要求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到2011年,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建档率要达到30%,城市要达到50%。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社区服务中心缺少区域性的综合信息交互共享平台,导致出现健康档案的多次重复建立,影响社区卫生信息工作的效率。信息资料不全,干预措施不到位目前各地都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但由于没有深刻理解健康管理的实质和内涵,多在健康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方面投入,忽略了对社区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方面(包括遗传、生活习惯、饮食、生活环境、职业行为等)进行全面监测、分析、风险提示、评估。目前的社区医疗服务仍然以病为中心,没有针对个体的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干预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健康管理个性化的健康评估体系和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望成为社区利用健康管理服务的突破点和启动点〔43〕。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和人体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问的转院诊治过程〔44〕。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现已经形成了健全的三级医疗体系,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格局。虽然我国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合作关系,但实际运作中往往是以上转为主,双向转诊制度实际上并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执行。

   健康管理下一步战略发展的建议

   对我国社区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卫生政策、社区人口学、疾病谱特点,针对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创社区健康管理的新模式,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要使我国的健康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真正得到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能真正的承担起健康守门人的角色,需要加快建构基本卫生健康保健模式,探讨特色社区健康管理模式,规范社区健康管理基本内容,持续发展社区健康管理事业。李再强等〔45〕提出了3种健康管理模式,①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取消一级医疗机构收治住院病人资格,加强门诊、社区其他健康服务功能,开设费用低廉的“准住院病床”,建立双向转诊激励机制;②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慢性病健康管理公司三者之间的合作机制;③设立慢性病专病定点,医疗保险部门对提出申请的医疗机构(或科室)进行评估审核,对符合条件者确定慢性病专病定点资格,允许其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某种特殊慢性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健康管理服务。王娟等〔46〕建议将健康促进物联网和体域网引入健康管理中,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相互间智能化地获取、传输与处理信息的网络,可长期监视和记录人体健康信号的基本技术,可连续监视和记录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参数,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健康监护、活动与运动情况监测、药物用量和饮食情况的监测、药品及血液信息管理。杜学礼等〔47〕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②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③制定考核标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服务功能;④注重人才培养和政府加大投入;⑤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性及专科医疗机构上下联动的双向转诊机制;⑥建立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卜保鹏等〔48〕认为基层医生应该从传统的治疗疾病的单一“医生”角色快速转身为管理疾病、预防疾病、提供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营养指导、关注群体健康等多角色为一体的“健康管理者”。明兰真等〔49〕提出社区健康管理———医疗无缝式服务理念,通过细化工作流程,令被服务对象无论是任何健康问题,通过社区这个人力资源构架下的团队,找到任何一个人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真正实现“六位一体”、“一站式服务”,实现理想的全科医学思想。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是社区健康管理的政策基础,慢性疾病负担的日益加重是社区健康管理的必然,各个社区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办法和措施,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社区健康管理的新模式。深入思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指标、制度,让全体社区居民树立起健康管理理念,主动进行自我健康管理,使健康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真正得到实施。

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篇4

关键词: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医保支付

一、健康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健康管理是一种新的疾病干预模式,从疾病治疗向事前预防、事中治疗、事后康复的全过程管理转变,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鼓励医患双方主动采取疾病防控措施,从源头上遏制医疗费用增长。据估算,每投入1元用于健康管理,就可以节省约45元的医疗费用支出。这说明在健康管理方面投资可以起到良好的节约医疗费用的效果。同时,如果能够在基层对慢性病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避免慢性病患者涌向大医院从而产生额外的检查及药品费用,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因此健康管理模式出现后,对医疗保险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外许多保险机构都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健康管理,并使之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较晚,但从医保基金中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健康管理,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探索的方向。我国多地也已开展对医保介入健康管理的探索:2006年,镇江市对参保人员实行规范的门诊慢性病管理,这是我国医疗保险开始关注健康管理的最早探索;2008年,青岛市将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初级体检、健康教育、医药费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09年,北京市将“知己健康管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11年,太仓市医保部门支持配合人保健康公司,把“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理念引入了大病保险;2015年,天津市将符合规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上探索为我国医保介入健康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过我国医保介入健康管理的制度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二、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的必要性

(一)顺应国家政策的引导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健康管理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要“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2013年,《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为参保人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干预等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加强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提供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降低健康风险,减少疾病损失”。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而医疗保险或健康保险作为医疗与健康服务资金供给的政策安排,相应的支付政策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二)符合医疗保险改革的要求

自1998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医疗保险改革是我国医疗改革成效最为显著的领域之一。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医保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的背景下,创新完善医保管理制度成为下一阶段医疗保险改革的重要任务。现阶段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以支付疾病住院治疗为主,如果医保基金支持健康管理服务,既可以盘活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又可以提高基金使用效率。从世界主要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从单一的医疗保险发展到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的健康保险是医疗保险的必然趋势。因此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符合医疗保险改革的要求,可以促进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的变革。

(三)满足群众现实的需求

积极对“未病”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疗保险是群众的现实需求。在对南京市某社区600名老年人的调查中,561名拥有社会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中有539人希望医保支付健康管理服务。在对上海市403名社区医务人员的调查中,认为相关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应该纳入医保的占502%。上海市闸北区是2011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试点地区,闸北区在高血压患者人群中实施中医健康管理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发现尚未与医保制度衔接不利于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及推广。因此,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是急切的现实需求。

三、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价值

在我国,“治未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健康管理理念和方法,“治未病”不仅是我国中医学思想宝库的瑰宝,也是健康管理的具体实践。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提出:“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同时,中医“治未病”根据五脏调节、四时养生、体质调理的中医理论和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的临床实践,在提高健康水平、避免疾病发生和减少疾病伤害等方面有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加快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核心就是探索深化“治未病”健康工程。中医“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病防复”,这与现代健康管理“事前预防、事中治疗、事后康复”的做法完全一致。时至今日,国外仍然在对健康管理的技术进行探索,而我国传统医学中早已有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无论在理论还是技术层面都是对健康管理学科的重要贡献。然而在制度层面,我国的健康管理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我国医疗保险对健康管理进行探索的时候,应当重视中医“治未病”这一宝贵财富,发挥理论和技术层面的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制度。

四、健康管理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思考

(一)医保支付应从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起步

将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体系,应当从社区起步。这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健康管理的职能,是中医“治未病”的第一线。近年来,为了加强基层卫生力量,我国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医疗条件和能力开展健康管理,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中就包含中医体质辨识的内容,方便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最关键的是,社区就诊便利、成本低廉,能够降低总体医疗费用支出,便于医保介入。因此应当将中医“治未病”项目列入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范围,并且由医疗保险提供保障,以便让社区居民享受中医“治未病”服务,同时又达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二)利用个人账户支持健康管理服务

一直以来,我国医保个人账户使用情况的监管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部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资金积累较多,存在与定点零售药店合谋违规使用个人账户的资金“购买”生活用品等情况,既造成了医保资金的流失,还无助于参保人员健康水平的提高。将中医“治未病”纳入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可以使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引导,引导参保人员将个人账户用于中医“治未病”服务,从而使参保者对自身健康负责,加强对疾病的预防从而能够最终起到节约医保基金的作用。同时也方便患者在康复阶段通过个人账户继续使用中医“治未病”服务,避免病情出现急剧恶化,同样也有利于患者和医保基金。

(三)采用参考价格法制定个人账户支付标准

在目前我国的医保管理制度中,为一个医疗项目制定支付标准之前,先要制定这个项目的价格。而对于中医“治未病”这种健康管理服务而言,其价格制定较为困难。为了避免陷入这一困境,可以借鉴德国的参考价格体系。参考价格体系原本含义是指在药理学或治疗学上具有相等作用的一些药品中,选择其中最低价或平均价作为参考标准,确定该价格作为该类药品的报销标准,如果患者所选用的药品价格超出了这个参考价格的标准,其差额将由患者支付。通过综合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项目的收益、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医保政策的导向等因素为中医“治未病”目制定相应的参考价格,作为支付标准。参考价格体系既能够支持参保人员享受中医“治未病”的服务,又能控制支付成本,同时把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价格的形成交还给市场,而医保又可以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将按人头预付作为医保统筹基金的支付方式

美国健康管理模式成功的基础在于按人头预付的补偿模式,这是因为按人头预付方式的激励机制与医疗体系的健康管理功能相吻合。一方面,人头预付方式可以激励医疗机构的疾病预防行为,促使医疗机构采用中医“治未病”等适宜、高效、廉价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无病时主动预防、小病时积极诊治、治愈后跟进康复,能够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在按人头预付的情况下,医疗机构能够获得的医保资金与在本机构注册的参保人员数量挂钩。为了吸引居民在本医疗机构登记注册,医疗机构会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提高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的效果,而不是推诿病人的方式降低成本,真正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因此医保统筹基金应当采用按人头预付的方式,促使医疗服务机构重视提供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并且运用各种手段来监管服务提供者的行为,确保服务的质量。

(五)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创新作用

健康管理原本是美国商业保险机构为了控制成本,增加利润而主动采用的方法,这客观上开启了医疗保险的新模式。相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除了控制成本以外,还有增加利润的要求,在这双重动力之下,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会积极采取健康管理措施,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敢于积极尝试,围绕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项目开发保险精算制度、核保制度、理赔制度和数据管理制度。而且,社会医疗保险的经办管理往往受到法定规则的约束,而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则较为灵活。因此可以借助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对利润的追求,鼓励并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设计包含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保险产品。同时也支持商业保险公司整合市场资源,与医疗机构合作或者直接开办中医“治未病”服务机构,提高健康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从而能够形成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涛,袁伦渠美国医保管理模式――健康管理[J][Jp]中国劳动,2012(11)

[2]刘伟,陆晓农,王秀瑛等医保经费用于慢性病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7(2)

[3]王波,韩春丽,张D在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中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途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3)[ZK)]

[4]许晴,邬建萍健康管理纳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中国市场,2016(29)

[5]沈焕根加强健康管理服务放大医保功能效应――江苏省太仓市实践大病保险制度的启示[J]中国保险,2014(2)

[6]江莉莉,巢健茜,刘恒等老年人健康管理引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体系初探[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

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篇5

关键词:健康管理行业;健康风险评估云平台;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0-43-03

一、引言

本文研究范围主要为目前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创新发展,创新模式的分析主要以“健康银行”这一项目为例。本文意在以健康管理行业的创新模式为切入点,探讨其模式在商业运行,社会推广等方面的可行性,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本文在现有资源下运用问卷调查法、资料收集法等方法对“健康银行”这一项目旗下的健康风险评估云平台进行研究、分析、可行性探究,意在为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创新模式探寻新道路,也想探究这种技术层面的创新模式现存的不足,使其进行更好地改进。

本文分健康管理行业介绍与分析、健康管理行业创新模式分析―以健康银行为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健康管理行业创新模式的可行性分析―以健康银行为例这四个章节。健康管理行业介绍与分析介绍了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发展背景,行业概述,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健康管理行业创新模式分析论述了以“健康银行”项目为例的健康风险评估云平台的技术创新优势。健康管理行业创新模式的可行性分析着重从社会可行性、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风险因素分析几个方面论述了可行性方面的探究与思考。

二、健康管理行业介绍与分析

(一)健康管理行业概述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已逐步步入小康社会,不再局限于对温饱的需求,逐步增大了对有益身体健康发展的需求。人的健康长寿主要取决于生活方式因素,而改善和维护健康的最佳方式就是参与以矫正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健康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日渐现代化,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健康行业的整条行业链日渐完善。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发表的有关健康管理的概念与内涵:“健康管理学是一门集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它源于和依赖于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并不同于传统的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健康和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它所进行的医学服务主要内容是健康检查、健康评估、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健康检查是基础,风险干预是关键,管理(个人、社会)是重点,健康促进与改善是目的。健康管理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循环往复、始终贯穿的过程。它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其目的在于使健康人以及病人更好地拥有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并节约经费开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二)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现状分析

健康管理说到底是人力资产管理,而人力资产是国民经济资源的重要战略部分]。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和“健康中国2020战略”总体框架下,紧紧围绕我国政府建设高水平小康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创立现代健康管理创新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在实现大幅度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与健康人口构成比例,国民平均期望值寿命和健康寿命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健康管理相关产业成为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民生工程和新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引领和推动中国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最终实现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大国。

现在,我们在用我国健康行业现有存量资产的80%为占人群总数20%的病患群体服务。占人群总数80%的健康和“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健康服务,从市场开拓到行业建设均处在萌芽阶段。这个不合理的行业结构蕴涵着巨大的健康管理行业发展机遇。

我国健康管理行业提供的服务流程通常为:签署客户服务合约、采集健康信息、建立完整健康档案、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制定健康干预计划和方案、实施健康干预、健康动态跟踪、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目前大部分机构仅提供健康管理某一个环节中的某项服务,如: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指导等,我国医院的健康管理服务多数还停留在传统常规体检层面,真正的健康管理重在服务,它是一个由采集信息到健康分析评估,到做出健康促进报告、到跟踪管理服务、督导,到信息反馈,再到信息采集的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

(三)健康管理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未来健康管理行业在技术上将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到2015年超过50%的手机用户使用移动健康管理应用,如智能胶囊、智能护腕、智能健康检测产品将会广泛应用,借助智能手持终端和传感器,有效地测量和传输健康数据。

未来几年,中国智能健康管理市场规模将超过一百亿元,并且涉及的周边行业范围很广,设备和产品种类繁多。这个市场的真正启动,其影响将不仅仅限于医疗服务行业本身,还将直接触动包括网络供应商、系统集成商、无线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在内的利益链条,从而影响通信行业的现有布局。

随着安全防范体制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得健康管理行业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应用最新的高新科技成果,带领全行业步入一个新的台阶,提供最先进最及时的健康管理服务,树立自己的行业形象,并能够高效的为用户服务。

三、健康管理行业创新模式分析――以健康银行为例

(一)国内健康管理行业创新举措的局限性

上节提到,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模式大多局限于相对狭义的健康管理范围,实施环节为健康监测(收集服务对象个人健康信息,是持续实施健康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健康评估(预测各种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是实施健康管理的根本保证)、健康干预(帮助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控制危险因素,是实施健康管理的最终目标)。具体服务内容通常为针对健康体检报告的结果,建立个人专属的健康档案,由专家团队针对性地给出健康状况评估和一对一的个性健康管理方案。个人健康体检报告结果的生成需要先在医院或体检中心进行全方位大规模的体检活动,容易带来费用高,过度体检等问题。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精力,造成成本过高等问题。

我国目前健康管理行业基本只涉及线下健康风险评估服务,而技术创新举措较多体现在线下健康管理设备发展的领域,对健康指标监测数据的精确性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具革新性的影响。

(二)健康银行的创新模式及其优势分析

国民体质与健康风险检测评估系统(简称“健康银行”)是基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历经25年的研究成果――第五代健康风险评估(HealthRiskassessment,HRa)

软件平台基础上,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transfermode,atm)+无源光纤网络(passiveopticalnetwork,pon)+“云”计算技术,由中美两国上百位科学家共同研究开发的适合中国国情、为中国国民量身订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评估系统。其在内涵上根本区别于目前疗养院、医疗机构、体检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运作的“医疗体检”模式和相关部门实施的国民体质检测。

健康银行旗下的健康风险评估云平台项目包括4个基本模块:问卷、危险度计算、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云平台跟踪分析。

问卷作为健康风险评估进行信息收集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后期数据分析的重要基础。健康风险评估云平台的问卷主要包括:(1)生理、生化数据,如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等;(2)生活方式数据,如吸烟、膳食与运动习惯等;(3)个人或家族健康史;(4)心理因素,如精神压力;5)环境因素。问卷问题的深度较一般健康问卷程度深,涉及范围广,涉及到了可变因素和不可变因素。

健康风险评估云平台的评估报告以健康得分取代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估算年龄、健康年龄、可达到最低年龄等结果。健康得分是依据个人的生活方式、健康行为、生理指标、心理因素、个人、家族病史与医疗消费、生活质量、死亡率和患病率的相互关系,根据多种人口健康统计资料,通过大量的数理统计分析与换算而得到的。这一得分反映了参加评估者的健康行为、其相对患病率与死亡率几率及其参加预防措施的程度,更强调了个性化、通俗化、可比性、可行性、教育性。

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该份问卷去除废卷后共计调查189人,男女比例近乎1:1,可以认为是有统计意义的问卷。

(一)部分变量分析

1.多选题14中抛开以上全部和其他共计339次选择,其中有28.9%希望得到医疗咨询和指导,26.8%希望得到专业的健康风险分析,可以认为这是未来健康管理行业的主要工作范围。

2.多选题15中抛开以上全部和其他共计371次选择,其中有28.3%会在服务的专业性前提下保持忠诚,可以认为这是健康管理行业长期收益的基础。

(二)双变量分析

1.性别与体检频率

图中显示,男女对于体检均比较看重,女性更看重一点。

2.性别与每年意愿健康消费

男性相对女性更愿意高额消费于健康上。

3.个人收入水平与每年意愿健康消费

2000以下及6000以上月收入人群更愿意在健康上消费,而4000~6000是最不愿意在健康上消费的人群。

五、健康管理行业创新模式的可行性分析――以健康银行为例

(一)健康银行项目的社会可行性

1.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提出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2.民生特征明显

这是该项目实施的最为有利的条件之一。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需求群众不断增长,需要通过健康风险检测评估指导健康的生活,且对重大疾病的防范意识大大提高,而目前健康风险检测评估供给不足,健康风险评估产业发展缓慢,仅停留在常见疾病的检查与防范层面,该项目旨在完善健康风险检测评估系统,恰恰能弥补市场上健康风险评估服务的不足。

3.社会需求程度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体育锻炼、科学膳食、保持身心健康等生活理念已经被市民们接受,常年人满为患的疗养院、体检中心就是最好的佐证。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例显著增加,各企事业单位人口流动量大,对健康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潜在受检人口基数大。

(二)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1.促进国民健康素质

该项目是通过风险评估、健康生活习惯、科学运动提示预防疾病发生,促进国民体质健康发展,没有硬性指标,是根据每人不同阶段健康状况相对调整的。国家可以用每年投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大量资金改善国民福利。国民健康意识的转变,能够带来一系列正面反应。

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能对录入的其他医疗卫生、体检机构、社会公益机构检测的体质数据进行分析、评估、风险提示,没有排他性,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医疗卫生、体检、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提高体育公益基金为各基层组织配备的国民体质检测设备和各大中小学校仓库中身体素质监测器材使用率,促进国民自愿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积极性。

(三)风险因素分析

1.创新模式接受程度有待提高

从问卷的分析结果来看,虽然大多数人群对健康管理有广泛的需求。但是对健康管理行业知之甚少,对健康管理的知识储备非常不足。创新模式下的健康风险云评估平台被大众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次,大众对尝试新的健康管理方式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在现实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依赖现有的医疗体系。

2.创新模式对人群的知识储备要求高

客户群完成整套健康风险评估测试需要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深刻的了解。对健康数据监测相关的可穿戴设备的了解和运用也需要一定的相关知识。这可能是造成健康风险评估云平台在大众中推广的一大障碍。

3.项目具体的盈利模式尚未成型

健康银行的项目还属于前期投入巨大的阶段,尚未进行大型统一的推广。项目的科研意味叫浓。具体的盈利渠道、方式、目标客户群的细分、数据研究处理成果的应用及盈利等都尚未形成可行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白书忠.中国健康产业体系与健康管理学科发展[J].中华健康管理学,2007,(01):67-70.

[2]edingtonDw.Zerotrends:HealthasaSeriouseconomicStrategy[J].HealthmanagementReaserchCenter,Universityofmichigan,annarbor,michiganmarch,2009.

[3]张茅.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尽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J].求是,2009,(08):14-17.

[4]陈够.陈簟部长在第五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上的讲话[J].中华健康管理学,2008,(02):321-326.

[5]力刚.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比较研究[J].健康管理分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1.6.

[6]YenL,mcDonaldt,HirschlandD,etal.associationbetweenwellnessscorefromahealthriskappraisalandprospectivemedicalclaimscosts[J].Joccupenvironmed,2003,(45):1049-1057.

[7]严慈庆,艾鼎敦,美国健康风险的发展与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2009,(08):238-241.

作者简介:

龙欣懿,女,浙江温州人,江南大学学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徐宇峰,男,浙江宁波人,江南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篇6

[关键词]健康医学;发展趋势;对策建议;健康医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5)02-214-03

trendandstrategyofdevelopmentofhealthmedicine

QiUYuhewanGJinZHoUFengyan

JilinCity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Jilin132001,China

[abstract]Currentmedicinehasenteredthemodeofbiology-psychology-society,shiftingthefocusfrompassivelyresistingdiseasetoinitiativelypromotinghealth.thisarticleisbasedontheactualsituationsofhealthneedsincurrentsociety,theservicemodeandthecurrentsituationofimplementationofhealthmedicine,todiscussthetrendofdevelopmentofhealthmedicine,toanalyzetheprimaryquestionsandchallenges,toproposeth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ordevelopmentofhealthmedicinesuitableforChineseconditions,inordertopromotethetheoreticalandpracticaldevelopmentofhealthmedicine,andconsummatetheserviceconnotation.

[Keywords]Healthmedicine;trendof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Serviceofhealthmedicine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是“一种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1]。健康是人类的基本权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在不断增加,所关注的重点也从简单的生命延续与局部身体功能改善,扩展到全面追求良好的生命质量[2]。因此公众对于医学的相应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推动着医学的任务焦点从以疾病为中心转移到以健康为中心[3],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重层面服务于整体健康。

1健康医学概况

健康医学是一个评估、维护和促进个体与群体健康的综合系统。与传统的医疗服务相比,健康医学从单一的对抗疾病本身转向整体性的管理与调节,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角度,在推进人与环境的和谐适应基础上,构建一体化的健康网络。以不断发展完善的医学技术和包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图像存储、通讯系统等各层次各类医学信息系统在内的医学信息技术[4]作为支持,健康医学通过健康监测、健康诊疗、健康信息管理、健康影响因素干预等多领域的长期连续动态化工作,从不同层面全方位关注生命全过程的健康,从整体上对健

康状态的变化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并给予及时的干预和应对,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多元化的健康资源,为实现提升全民生活质量提供更加优质便捷人性化的健康服务。

2健康医学服务模式与实施现状

2.1产生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和健康影响因素的改变,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已发生重大变化,以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状况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总死亡的85%,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5]。社会健康状况的变化导致了居民健康观念和健康需求的不断转变,呈现多层次多元化趋势,同时,健康资源供给约束与健康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6]。为了满足健康领域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作为基础的医学服务的模式和理念有了很大调整,强调从源头入手,更加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日常健康维护,从被动的应对疾病转变为主动的干预和把握健康[7]。健康医学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出发点,从整体上对健康相关因素和领域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调节,能够最大程度的规避健康风险,有效满足人们对于健康更高水平的需求,以低健康消费获得高健康效益。

2.2服务体系

社会公众对于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导致了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而医学模式的转变引发了人们更加深入的探讨健康质量的内涵,更加重视促进健康质量的提高[8]。健康医学的服务内容不仅包括临床医疗,也包括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等,这意味着服务的提供者不仅是医院,还需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部门的业务联动,实现整体协调运作。同时,以全民健康为目标,健康医学服务的定位也从个体疾病的临床治疗层面扩大到满足整个人群与整个社会的健康需求。当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一线阵地,开展健康监测、评估、预防、维护、指导等健康医学服务,是满足居民基本健康需求的一种最适宜的方式,其覆盖范围广泛,受众群体普遍,可以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能够有效保证服务的公平性和服务效果,建立好维护健康的第一道屏障[9]。

2.3社会接受度

2008年,国家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对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基本技能加以普及,为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全新的切入点[10]。随着健康素养的不断提升、健康信念的不断强化,公众去获得、理解和利用健康信息的能力与主动性不断提高,希望能够更有效的维持和促进健康。因此社会公众对健康医学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同时,在对健康医学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相关政策等了解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能够更积极的做出决策,更主动的选择获取适合自身需要的健康医学服务,更好的实现健康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健康医学服务提供了多元化的宣传媒介,其传播渠道既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有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作为终端的新兴媒体[11],但健康信息资源的丰富同时也导致了信息质量稂莠不齐的现象。因此当前医院、疾控中心等作为专业机构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12],在工作中将健康医学宣传与行为干预相结合,兼顾宣传内容的大众化、生动性与规范化、严谨性。值得关注的是,在社区、学校等以现场活动形式开展的健康科普教育表现出良好的直观性、互动性和吸引力,具备较好的社会反响和效果。

3健康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虽然已经受到社会关注,但当前我国的健康医学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健康医学各项功能领域之间的开放性相对有限,还未能形成一个真正综合性的完整体系。比如健康信息平台的覆盖面不够广泛,在机构之间、机构内各部门之间、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形成大量“信息孤岛”[13],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管理工作不能实现良好的全程实时对接,导致服务的重复运行,浪费资源也影响效率。这一方面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规范完善,技术水平不均衡;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管理机制的相对薄弱,亟需转变思路模式,从全局角度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同时,健康医学的迅速发展使得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形势下一些问题显现出来,比如人才资源的数量规模不足、地区配置分布不够合理、综合素质能力需要提高等。《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人才发展的基本原则:“促进发展,强化基层;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完善制度,创新机制”[14]。为了更好的响应这一要求,健康医学的人才体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除了保证人才队伍的规模和结构分布,还需要更好的响应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在提升专业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加强与各交叉学科领域的交流,为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医学服务需求提供动力和保障。

4健康医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4.1体系规范化

健康医学的发展需要合理有效的统筹、管理和组织。要增强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充实服务资源,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加强远程服务能力,实现信息智能化共享,所使用的健康医学信息平台应满足资源整合、运转流畅、简便易操作的特点,有效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要着重发挥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保障作用[15],健康有序的推进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16],为居民提供普遍实用的全方位服务,积极主动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重视服务的细节化和人性化,保证服务的便捷性和连续性。健康医学的服务对象是全体人民,具有社会公益性,必须保证公平正义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要适应不断增长的个性化服务需求[17],因此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推动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公众需求的健康医学服务产业的发展,让健康医学承担好自身的社会功能和责任,做到既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切实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

4.2提高竞争力

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健康医学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医学教育模式上,需要通过多学科的协同创新,构建整体医学框架和医学教育模式,促进医学各学科之间及与社会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其他领域的交叉与融合,明确健康医学人才定位,加强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8]。在提高人才资源储备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成立更多的健康医学学术团体,为不同专业领域搭建起科研交流平台,实现各领域资源的整合、开放和共享[19],形成兼容并包优势互补的学术特色,为健康医学提供高水平的理论支持和高质量的技术保障。健康医学是健康服务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人才科技基础上,要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一体化,不断响应健康战略的新形势新需求,推进健康医学可持续创新发展,为健康服务业其他领域提供动力支持,带动促进相关产业增长,推进健康服务业的有序快速优化提升。

4.3发挥中医药优势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优势。中医集养生、保健、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之下,从整体层面关注健康状态,开展动态的个体化医学服务,其“治未病”理念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原则,涵盖了包括健康、亚健康、已病和康复人群在内的全人群服务对象,全程关注和干预影响健康的综合因素[20],正符合当前健康医学的宗旨。而我国居民对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中医的认同程度也较高,有着优良的群众基础。特别是中医理念中优化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控制心理情绪等个性化养生保健方式是自我调节健康的重要手段,广受社会公众欢迎。对于基层健康医学服务来说,中医的可操作性较强,同时所需费用相对较低廉,能够有效缓解“看病贵”的问题[21]。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推进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充分调动包括健康医学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自身以及社会和环境在内的综合健康干预模式,能够更充分的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健康诉求[22]。发扬中医药的优势作用,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医学服务模式,对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更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wHo.Constitutionof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1946:1315-1323.

[2]张耀光,徐玲.中国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3,6(26):82-84.

[3]冯显威.医学社会学的演变与健康社会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医学与社会,2010,7(23):7-10.

[4]俞梦孙.关于我国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8,2(27):161-163.

[5]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慢性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5(12):349.

[6]王秀峰,张毓辉.论发展健康服务业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系[J].中国卫生经济,2014,6(33):5-7.

[7]罗旭,陈博,罗莉娅,等.4p医学理念下医院健康管理体系重构思考[J].中国医院,2014,7(18):61-63.

[8]黄.论新医学模式下健康质量的提高[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1(27):79-80.

[9]曾望军.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问题的研究与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12,6(34):51-55.

[10]李新华.《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界定和宣传推广简介[J].中国健康教育,2008,5(24):385-388.

[11]戈学群,何美琪,李小燕,等.南通市港闸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活动效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5(18):443-446.

[12]王海芳,魏晓贤.健康科普宣传是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J].现代医院,2014,14(4):149-151.

[13]陈冉,石瑜,杨霞.中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J].卫生软科学,2012,7(26):607-609.

[14]池慧.发展医药卫生人才服务全民健康需求[J].中国卫生人才,2011,(5):34-36.

[15]马方,李君荣.刍议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重新定义[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1(29):61-63.

[16]陈丽洁,杨文秀.全科医生团队建设实践与构想[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6):439-440.

[17]刘淑红,陈晓阳,杨同卫.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生命伦理学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1(27):108-110.

[18]郭清,施长春,李宇阳,等.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J].健康研究,2013,1(33):1-4,13.

[19]张勘,李会一,方益p.转化医学―现代生命科学视野下的健康事业导向[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4):407-412.

[20]陈睿文,詹强,董虹.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67-168.

[21]陈国远,朱美玲,王德俊,等.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健康服务“全科诊疗”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11):268-270.

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篇7

[关键词]健康管理;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R-0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119-01

onthedirectionanddevelopmentofhealthmanagementmodel

HUoHuiping

(internationaltravelHealthCareCenter,importandexportinspectionandQuarantineBureauofinnermongolia,Hohhot010020,China)

[abstract]withth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progressand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humansociety,peopleareincreasinglyawareoftheirownhealthandtheimportanceofscientificmanagement.Healthmanagementfromthesocial,psychological,environmental,nutrition,sportspointofviewforeveryonetoconductacomprehensivehealthprotectionservice,ithelpstoguidepeopletosuccessfullyandeffectivelygraspandmaintaintheirownhealth.Healthmanagementtolifeinthesuninitsyouthfulluster,itisimperative.

[Keywords]Healthmanagement;Development;pattern

随着国家经济的改革,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才刚刚起步,健康管理的实质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健康服务组织通过对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疾病的风险评估,科学预测疾病的危险因素,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预防和保健措施。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还未形成,但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以健康管理的服务机构已有百家以上,他们从不同层面来完成相关健康管理服务。

1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就是在健康保健、医疗的科学基础上运用信息和医疗技术,建立的一套完善、周密和个性化的服务程序,其目的在于通过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等方式帮助健康人群及亚健康人群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状态,远离疾病;而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通过就医服务的安排,尽快地恢复健康。

2健康管理-为你的健康护航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个体从健康到疾病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

健康管理其实就是对个人和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管理的全过程,它并不是单纯的现代医院的健康体检。它的主要内容是采用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和经验,结合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手段,调动全社会各个组织和每个成员的积极性,通过对群体和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健康素质、身心状态、健康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评估、预测、跟踪管理,以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它能维护、改善、促进群体和个体健康,提高生活生命质量,延长健康寿命。

3健康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健康管理对于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政府支持有待加强;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健康管理的运作机制不成熟;健康管理公司发展模式还有待探索。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亚健康问题,亚健康已成为对人类最具威胁的健康敌人。

中国健康管理面临严重的挑战,可归纳为三个方面:①来自环境污染的挑战;②来自食品安全问题的挑战;③来自工作压力大和劳动保护缺失的挑战。

4健康管理未来之路的发展模式

健康管理要顺应市场需求,科学管理,健康发展,需要对市场有个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每个与健康相关的机构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能与方向。任何一个机构都有自己的侧重面,如何利用不同机构资源,让其发挥最好的绩效,并使健康保健市场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迹,是市场经济研究调节、管理与发展的方向。下面浅谈一下健康管理未来之路的发展的4种模式。

4.1发展模式一:体检中心

针对疾病的变化和与疾病的抗争不仅仅是药物治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每年或每半年做1次全面的体检,了解一下自己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自己身体的异常改变,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身体、精神和社会活动上都处于真正的健康状态,这就是健康体检带给自已的回报。

4.2发展模式二:健康管理公司

中国健康管理市场营运模式探索;如何平衡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健康保险三者市场关系;政府政策对健康管理支持点的确立。

4.3发展模式三: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相结合

针对社保补充业务定疾病客户群的慢性病管理服务;针对小众客户的全程健康档案管理服务;面向大众的健康咨询服务。

5总结

健康是人类的第一财富,预防胜于治疗。健康管理对于改善和提高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篇8

关键词:高校;师生;健康管理

高职业压力、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使高校群体正成为亚健康的高发人群。目前大学生因肥胖引起的高血压症已呈显著状态和低龄化发展趋势[1]。另据某高校相关调查,教师亚健康发生率高达71.54%以上[2],如果不及早进行干预和控制将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高校学生集体生活、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具有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面临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双重威胁,高校校园健康服务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调查问卷显示,我校师生员工超重、血压高值、高血脂、高尿酸、转氨酶异常等明显上升;校园肺结核、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率以及ppD强阳性检出率也明显增高,师生突出的健康问题与全国高校基本相同。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医院应积极探索高校人群健康管理,调整医疗服务的工作模式,有效维护和促进师生员工健康。

1健康管理基本概念

陈君石、黄建始专家认为"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3]。还有专家认为所谓"健康管理"就是对处于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或者疾病状态的各类人群进行健康资料的收集、分析,对健康状态做出评估,提出健康指导建议和方案并监督执行,对健康状态进行维护和控制,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对亚健康群体实施一系列的健康管理对策,实施以预防为主的干预手段,促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4]。具体可以理解为健康管理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以上观点表述不同,但其内涵都一样,就是要将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传导给健康需求者,变被动的护理健康为主动的管理健康,更加有效地维护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结合健康管理的概念及现代健康促进的相关理论,学校健康管理就是为师生个体或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信息,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2高校健康管理的思路

高校有其特殊性,因此立足学校的校情,搭建适合高校特点的健康管理框架。

2.1寻找政策依据任何目标的实现,均需要有政策的支持。依据国家关于学校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相关的政策、规定、通知精神和指导意见等,其中包括《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指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等20余条目作为政策依据,筛选其中符合学校实际的条目进行归纳融合,形成校本健康管理工作规范文本。

2.2明确健康管理理论依据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防医学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5]。其核心在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个体从健康到疾病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一般来说,是从处于低危险状态到高危险状态,再到发生早期改变,出现临床症状。在被诊断为疾病之前,进行有针对性地预防干预,就有机会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从而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健康促进是指个人和家庭、社区以及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改善促进人们实施健康行为的环境,增强人们改善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健康促进是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内涵包括健康教育及其他能够促进行为和环境向有益于健康方向改变的一切支持系统。基本策略是制定健康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通过这五个方面工作提升健康水平[6]。

2.3建立联动运行的工作机制高校的健康管理,要覆盖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由于教职员工岗位类别繁多,人员情况各异;学生层次众多,类别不同,因此需建立校医院与学校其他管理部门联动的运行机制,统筹协调健康管理层面,多平台合作提供服务,保证健康管理政策和实施效果相一致,健康管理与推动学校发展相一致。

2.3.1形成完善的学校预警监控体系

2.3.1.1健康体检制度: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健康管理内容实施的第一步[7],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分层、项目合理、有指向性和特异性的健康检查规范和制度,体现健康体检的预警监测作用,动态了解参检人的健康情况,增强过程监控。

2.3.1.2首诊负责制度:首诊医生在接诊后可得到系统对高危人群统一的警示标定,有利于第一时间传染性疾病、潜在疾病、重大疾病发现与追踪,强化就诊环节对危险因素的预警和监测,增强环节监控功能,从而提升健康体检和学校医疗服务工作的内涵和延续性。

2.3.2管理共享平台的搭建在学校健康管理中人力资源是制约工作的因素之一,目前校医院医护人员起着健康管理师的作用,他们不仅承担采集健康信息,查询服务对象各种资料,数据录入健康管理系统,实现全程健康信息管理;还要识别危险因素、进行重点个体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实施个性化健康指导和教育,辅助临床决策。这些工作既需要熟练的应用现代化信息工具的能力也需要不断拓宽的专业知识面来支撑。因此,合理统筹人力资源,大力度培训现有人员的同时,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特殊的资源优势来补充,搭建起健康管理共享平台,才能真正做到师生健康管理方法更科学,成果更明显。

2.3.3健康管理理念的推广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曾提出"人类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1/3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三1/3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6],要使健康管理服务的理念、模式受到师生的重视和认同,首先要强化健康理念,营造校园健康氛围,要通过扩大宣传、丰富管理内容等手段,给每一位师生提供更多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更多健康自我管理经验的支持。实现知行果的互动循环,促进自我健康行为的改善和提高。

3管理模式初探

3.1模式在学校健康管理实践中,应用健康管理理论,采取综合群体健康管理模式,通过协调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提供较全面的健康管理。即预防(preventive)医学,预测(predictable)医学和个性化(personal)医疗。

健康体检、首诊管理(发现个体、群体危险因素)预警监测(健康问题)追踪随访、干预(高危人群、患者)为一体的的"健康后续管理模式",改变既往健康体检和就诊后缺乏连续服务的状况,形成集重点人群为干预核心,高危人群为预防对象的管理体系,最终向全员健康管理过渡。

3.2基本步骤

3.2.1信息系统建设健康管理服务与其他服务最明显的区别是,它对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依赖度极高,甚至可以说若无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作为其基本的运行支持,就无法实现规模化的健康管理。

校医院现有HiS系统及健检后健康管理系统为健康管理提供技术平台。通过这两大系统的整合,可获得个体的基本信息、医疗数据、体检数据,建立完整的、动态的师生电子健康档案。其基本架构包括基础资料、健康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周期性健康检查、复检的项目及结果结论、既往病史、就诊记录以及有关个人健康危险因素筛查及疾病危险性评价的信息、转会诊记录、预防接种、患者教育。

3.2.2收集健康信息,了解健康状况,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即根据所收集的服务对象健康信息,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估;筛选高危人群,对发现的健康问题,首先找出影响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对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给出病种(包括传染病)的疾病危险性评价报告,使健康管理者及服务对象都能够清楚地了解健康危险性及疾病危险因素分布[7]。

3.2.3健康干预,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来获得预防和延缓重大疾病发生,减低疾病的危险因素的作用。具体内容为定期随访、追踪、健康复查、诊断,知己管理、指导医疗等。在实施健康干预措施一定时间后,需要评价效果、调整干预计划和干预措施来达到健康管理的预期效果。

3.2.4提供个体和群体健康教育,帮助师生更有效的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管理个人的健康,实现疾病防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干预策略。

健康管理服务引入学校,可以认为是当前学校健康工作的升级。以教师、学生群体为对象的高校健康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健康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学生、家长、教职工及学校对医疗费用的支出,降低办学成本,也为师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它对校园和谐稳定及社会影响有重大的意义。

开展健康管理是系统工程,虽然"健康管理后续服务"模式在实际中比较易于操作,但人、财、物方面存在局限性,因而也是导致一些结果不太理想的原因。这些都是有待我们继续研究并解决的关键问题。校医院在长期基层卫生服务中积累了预防保健、医疗及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经验;其基础建设、配套环境方面也具备独特优势。但在实际运行中,校医院单方要协调多部门解决问题,感到力不从心,应强调校医院牵头,多平台合作下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机制。

健康是多维的,健康是个人和社会的资源,而资源需要管理。健康资源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也是高校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校发展的基点在于师生的健康,师生健康是整个学校最珍贵的财富,是影响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产力要素之一。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管理,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这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7]。也是促进和谐校园构建和实现wHo"人人享有健康"的世界卫生目标需要。

参考文献:

[1]秦双兰,贾卫国,王冬,等.大学生体重超重、肥胖对体质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2008,22(1):80.

[2]亢元,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的潜在危害性及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4):18.

[3,4]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40-45.

[5]黄璐.健康管理理念在体检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9):856.

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篇9

健康保险成为“新医改”助推器

“新医改”方案提出了“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强调“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并且“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明确了“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面对“新医改”为健康保险发展预留的广阔空间,健康保险机构应当在利用政策、创新政策和完善政策方面有所作为。

健康保险服务的宗旨有利于实现“新医改”的基本要求。在未来十年,继续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同时不断探索有效的保障机制和实施途径,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新医改”的基本要求。

实现这项基本要求的平台是健康服务市场。健康服务市场与医疗服务市场有所不同。医疗服务市场以疾病为标的,患者是服务需求者,医院是服务供给者,既是双边市场,也是即期市场,保险介入后就形成医疗保险服务市场。健康服务市场以健康为标的,面向健康群体,属于由即期市场和中长期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保险介入后就形成健康保险服务市场。

健康保险业务的特点有利于“新医改”的经济安排。在医疗服务市场上,患者支付费用属于必然事件,健康保险所具有的通过财务手段集中与分散风险的特点,经过保险所特有的经济或财务安排,使得作为被保险人的患者一旦患病,即可以由全体投保人共同支付的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支付规定的医疗费用,从而分散作为被保险人的患者可能产生的高昂医疗费用支出。在这样一个运行过程中,保险所具有的对于投保人风险评估和防止逆选择的作业规则促使健康保险公司必须将健康管理理念始终贯穿其中,通过合理的财务安排机制引导投保人关注健康、科学防病治病,从而有效节约社会资源,对于“新医改”运行的经济安排发挥实际效应。

有利于“新医改”可持续发展

健康保险机构的运行机制有利于“新医改”的可持续发展。商业保险是一种市场化机制,通过保险公司对利润和效益的关注,用市场化的“无形的手”实现医药卫生和健康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共同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卫生界存在的医疗服务供求畸形、结构性失灵的问题。

因此,从短期看,由于商业保险公司的介入,有助于通过团体性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服务的采购和保险公司医学与健康管理专家的介入,实现投保人和医疗服务提供商的信息对称,解决过度医疗所形成的大处方、大检查、大用药的问题,节约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服务资源;从中期看,通过引进健康保险服务概念,可以强化核保环节和服务过程的全方位跟踪,从而通过对次标准体进行差异化保费标准,实行差别费率,通过价格杠杆引导投保人加强健康管理,促进医疗服务效率的提高;从长期看,通过与健康风险管理相结合,使健康服务可以通过健康生活、健康意识、健康观察等多样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为投保人带来体质和体能的改善,从而防范“慢病”发病率,帮助“慢病”合理和科学用药乃至康复,从而有效减少病患的数量,缓解医疗服务市场的供需矛盾,在发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康保险服务市场的同时,促进“新医改”政策及相关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催化完善健康管理市场

健康保险之所以要将健康管理作为其专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可以通过对医疗费用支出的控制方面稳定健康保险业务运行过程中的财务状况。

首先,健康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对医疗网络或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管理,审核不合理的费用支出,通过利益共享机制来制约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行为;其次,通过健康管理来改善被保险人群体的健康状况,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从专业健康保险市场的角度分析,广义的健康管理包括通过利益共享机制来制约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行为和通过改善被保险人群体的健康状况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狭义的健康管理则仅仅是指通过改善被保险人群的健康状况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健康保险公司在与医疗机构的博弈过程中,仍处弱势地位,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健康保险公司构建自己控制的医疗服务网络体系还存在着制度障碍,而主流医疗服务机构的关注点仍在疾病治疗方面,还缺乏借助于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

因此,我国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目前主要是通过与独立的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合作,以外包服务项目为主,自建服务项目为辅的方式,向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篇10

未来健康产业发展之路

随着国民经济迅猛的发展,健康行业已经成为继食品、教育之后的第三大消费支出,但中国健康产业总体规模仅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2%的比例,与发达国家差距极大。也就是说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健康产业仍处在初级阶段。据权威专家分析,到2010年左右,我国产业年人均消费将从目前的10元迅速提升到100余元,市场份额将达到1200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健康行业又将掀起新一轮的财富冲击波。

未来能够在健康产业领先者,必将是那些拥有强势品牌、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精细化营销服务的企业,一些经营资质较低的企业必将被淘汰出局,走品牌化、连锁化、科技化、规范化、长远化之路是必然趋势。面对这样一个发展契机,许多国际化健康产业集团紧紧盯住了中国这个全球瞩目的大市场。

洪・张国际健康管理集团的创始人、美国GLG集团董事会主席、加拿大籍华人企业家张永先生不仅是一位在商业界获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家,业务遍布世界五大洲,同时也是美国著名的药理学博士,他与洪昭光教授超越传统的科技突破,共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品银杏滴丸,得了中西方学者的认同。

张博士领导的GLG集团是一家集保健食品、营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生物科技、养生、和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大型跨国上市企业,资产高达数十亿美元。张永博士虽然在国外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但始终关注国内健康事业的发展。他多年来的夙愿,就是要把国内的健康管理事业搞上去。为此频频往返于中、美、加之间,最后定位于国内的健康产业并投入了巨资,为中国的发展和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西融合的养生革命

此时,被赞誉为“中国第一养生大师”、“中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心脑血管病专家的洪昭光教授,正在为改变国人的健康努力着。他不辞辛苦地致力于大众科学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工作,通过他的努力,海内外有100多万人聆听过他的现场健康讲座,7000多万人阅读过他的养生书籍和手抄本,1亿多人看过他的电视养生讲座,书籍版本达70多种,粗略统计发行达几千万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先进的健康理念改变国人传统的“健康观念”。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虽身在万里之遥,却有惊人一致的想法,洪昭光教授从张永博士论文的字里行间分明读懂了他内心与自己不谋而合的想法。于是就有了洪昭光教授与张永博士第一次思想上的碰撞,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洪・张健康管理之路从此开始。

一位是美国著名的药理学家,一位是国内权威的心脑血管防治专家,他们走中西医结合之路,经过千百次的临床试验,突破以往难以想象的技术壁垒,研制出震撼中西方医学界的银杏滴丸。这又是一次超越传统的科技突破,实现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全面解决方案,成了目前市场的主导品牌,占据了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大部分份额。

而洪昭光教授为国人量身定做的“红黄绿白黑”绿色食品体系,一经推出便引起广泛的关注,声名鹊起。系列的产品陆续上市,从市场认知度到销售度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经过多年的努力,洪・张集团创建了一支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健康管理团队和由洪昭光教授挂帅的健康教育队伍。目前,海内外已有2亿多人受益于洪・张健康教育的成果,数百万中国会员接受了洪・张卓有成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为国人打造现代生活方式

产品深入人心,品牌得到认同,企业得到回报。从单纯的市场角度来看,这是非常成功的双赢局面。在商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并没有让张永博士感受到更大的喜悦,对比欧美等国高度发达的健康产业,无论是从环境、成本、观念等各个方面来看,国内的健康产业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要改变国内健康产业落后的局面,就要借鉴欧美成熟的、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走出一条革新之路。

于是张永博士想到了美国的好友Dr.DonHall(唐・霍尔博士),他是美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健康管理领军人物,同时也是美国维尔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如果将世界上最先进的健康管理体系与产品服务相融合创造一种全新健康产业链形态,结合中国国情将大有可为。

美国维尔公司(wellsource)在世界健康评估领域里拥有25年的经验,是一家为人们提供管理生活方式服务的公司。在健康评估、疾病风险测评领域等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依托于张永博士的美国GLG集团强大的企业背景,和洪昭光教授的权威健康养生理念,并与美国维尔有限公司结成了全球性战略合作伙伴,又有美国联邦政府卫生顾问委员会主席,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南卡罗莱纳州州长大卫・比斯里先生支持,四大权威联手成功打造了国内一流的洪・张国际健康管理集团。

在强手如林的同行业竞争中,洪・张国际健康管理集团有着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它属于外资型企业,大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定位于本土市场,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的优势,实现了以健康教育为核心、以健康评估为主体的全民健康管理,真正成为了中国老百姓的“家庭保健医生”。

洪・张集团与美国维尔健康管理公司联合推出的weL个人健康评估系统,是当前享誉国内的又一品牌。它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和加拿大的政府卫生部门,与20余家政府科研机构联合研发成功的。是目前最先进、最完备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该系统通过对个人家庭病史、症状、生活习惯、健康兴趣等资料的采集,结合有关临床体检数据和体能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精确分析,为客户提供一套完整的测试结果和个人健康解决方案,其中包括:癌症、心理、营养、骨质疏松症、安全程度、压力与应对能力等多项评估指标。还可以为冠心病、糖尿病、体重控制、健康年龄等进行专门分析指导,对测试者提供全面的生活方式指导、营养与膳食指导、心理指导、亚健康康复指导、慢性病防治建议等全面的健康计划和解决方案,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

洪・张集团还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了健康干预服务:健康的最大威胁,来自个人的不良生活习惯。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不同服务对象实施必要的健康干预和控制,包括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与促进,生物节律的控制与调整,血管健康的维护与促进等。促进会员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习惯,调整工作节率,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洪・张集团的健康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