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55:04

配音知识篇1

关键词:动漫;配音课程;改革

引言

我国动漫配音专业比动漫专业在起步更晚,虽然近年来不少高校开设了动漫配音课程,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较低,不能符合社会产业发展需求。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分支,做好动漫教育是我国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

1.高校动漫配音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动漫配音课程知识面广,有待发展动漫配音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动漫专业知识,同时要求掌握播音知识[1]。我国大部分高校动漫配音课程教学是由专业的动漫教师或者新闻播音专业的教师来授课,这就存在动漫专业教师播音知识欠缺,或者新闻播音教师不能诠释动漫知识的现象[2]。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都不能将动漫知识与播音知识有机结合,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动漫配音教学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但是受我国整体动漫配音教学水平的影响,这一问题解决难度较大。

1.2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动漫配音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同时具备动漫、播音专业知识。动漫和播音专业不仅包含理论实施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授课过程中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疑问。要想成功的进行配音工作,必须具备多元化的知识面,同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或者情感表达技巧,另外还要善于运用各种配音技巧,由此可见配音教学的实际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从事动漫配音教学的教师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无法满足动漫配音工作需求。

1.3配音课程缺乏科学性

我国动漫配音教学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形成具体科学的体系,部分高校课程随意性较大,重视理论课程的设置,忽视了实践课程的安排。课程设置忽视了学生就职需求,教学模式传统呆板,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低下。总之,受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动漫配音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亟需解决。

2.高校动漫配音教学改革的措施

2.1提高对动漫配音课程的重视度

要想提高动漫配音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提高高校对改课程重视度。动漫配音课程受起步晚的限制,教学各个方面急需改善,因为作为办学方必须加大对动漫配音教学的物力支持,引进高新配音设备,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另外应该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配音领域上相互交流沟通,并结合学生就职能力需求编写更为合适的教材。依据配音专业教学以及就业需求科学设施配音相关课程,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才质量。

2.2强化动漫配音师资素质

上文中已经论述了动漫配音专业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师资力量建设,强化教师综合素质。学校应该选择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教师定期参加动漫与配音培训,对于动漫专业教师加强播音方面的培训,对于播音专业的教师强化动漫专业知识。教师也可以走出校门,加强与在读第一线进行配音工作的配音员交流,吸取一线工作人员工作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作为教师自身应该针对自己知识的短板,强化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为提高动漫配音教学水平提供切实的保障。

2.3提高配音实践教学水平

进行配音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对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进行革新。首先学校应该科学分配理论与实践课程数量课程,确保学生有足够实践进行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需要学校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不能让学生简单的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如加强与媒体合作,让学生定期到媒体参与配音工作,让学生在模拟工作中或者真实工作中发现自身配音学习存在的问题,并与带队教师或者授课教师分析问题,提出措施解决问题。

2.4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主动转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如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丰富动漫配音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引入网上动画片的配音,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师模仿,教师针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点评,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另外微信作为社会新兴社交软件,教师可以通过注册一个教学公共号或者教学交流群,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仍可以与教师交流和学习。

3.结语

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动漫配音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着手采取科学合理措施解决问题,推动动漫配音课程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完善教学设施、师资素质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突出实践培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教学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毓嵩.我国高校动画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12):428.

配音知识篇2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习兴趣英语运用能力

英语趣配音是由杭州菲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个专门用来学习英语的软件。在这个app中会储存并更新美剧、动漫、歌曲等视频资料,让人们可以通过给这些视频资料配音的方式学习英语。小学高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它是小学教育与初级中学教育的衔接点,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因此,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了解英语趣配音这个学习软件之后,我校将其引入,并且已经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实践一年,取得重大的教学成果。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谈谈英语趣配音对我校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

一、提高了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刚刚接触英语学习的时候,由于好奇、新鲜等心理,对英语学习抱有比较大的兴趣,但是也会因为老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及学习难度越来越大,渐渐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英语趣配音中储存大量的英语视频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影像、音乐等资料,采用配音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这些视频资源,身临其境,学习电影中的电影台词,努力理解并记忆这些台词中的英语知识,以帮助高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极大地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我校每个星期都会利用英语趣配音展开英语教学活动,我们发现这些学生在进行配音时的热情十分高涨,是在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毫无压力的心理环境下进行的学习,学习效率非常高。我们班里有一位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十分懒散,甚至有些抵触英语学习。但是自从展开英语趣配音的活动之后,他就积极参与英语学习,并且对这种配音学习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学习状态也由之前的应付变成主动参与。

二、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现在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哑巴英语”,就是学生只会学,不会说。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英语语法上面,要求学生准确掌握这些语法知识。这就使得小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但是无法做到灵活使用。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他们的学习重点要转向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这些英语知识。英语趣配音中的视频资料基本都是原声电影,里面包含的英语知识是“原汁原味”的。高年级的学生在看这些视频资料时,尝试模仿这些英语对白,可以让他们了解美国人是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这些语法知识的。学生通过模仿,会不断地纠正自己的口语发音及口语语法,从而让他们学会英语语言口语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英语表达所思所想,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另外,原声电影中会经常出现一些惯用语或者俗语,学生通过配音可以学到更地道的英语知识。我班的学生自从通过英语趣配音学习英语之后,就对“说英语”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说英语,还会在生活中说英语,尤其喜欢说这些英语俗语和惯用语。

三、全面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英语视听说能力

英语趣配音是通过给英语视频资源配音的方式学习英语,这些英语视频资源包含影像、声音等,学生是通过看英语、听英语、说英语的综合方式来学习英语的。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能力,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为电影完成配音。我在利用英语趣配音进行教学时,会采用下面几个步骤:首先,学生要观看这些视频资料,了解这些影像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其次,学生要听这些电影的原声是如何说英语的,包括音调的升降、单词如何发音、如何断句等。最后,学生通过前面两个步骤的积累,尝试为这些影像资料配音。在配音过程中,他们会下意识地模仿原声电影的发音、语调等,这可以帮助高年级学生的发音更地道,老师会对配音中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与纠正。我之前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怪物史莱克》,让学生对其进行配音。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在整个配音过程中模仿这部电影的台词发音,还会根据不同的情境调整自己的语气。在整个配音过程中,充分调动视听说各方面的能力。

总而言之,英语趣配音的出现,为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营养,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实现发音“本土化”,让学生的视听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实践证明,这对于他们学习英语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配音知识篇3

1.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即兴伴奏水平普遍低

走访三十多所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发现即兴伴奏水平普遍低。表现较多的问题:右手单手弹奏主旋律,左手“闲”而无事;节奏音符全弹对的属优秀者,大多表现为左手的伴奏伸开手“打八度”,与主旋音不相符,又不是和弦构成,纯属“冒对”瞎弹拍打节拍;手型十分僵硬机械;个别教师虽能弹伴奏,不管“八度”,和弦音型组织不得当。使得伴奏效果较差,把一首天真活泼的幼儿歌曲风格歪曲,失去美妙而活泼欢快的基本情绪,听着非常别扭;极个别优秀者,弹奏得体,风格多样,较为完美地展示歌曲的风格特点。总体看,即兴伴奏普遍不好。

2.高职学前教育学生音乐零基础,未曾接受音乐专业能力测试报考入学

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分两类:一是参加高考,限定分数线,自愿报考的“高职学生”;二是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自愿报考的“五年制学生”。两种类型的学生均未参加音乐艺术能力测试,只要文化课成绩过线,艺术先天条件的优劣、基础的有无都被忽略,全部接纳,故音乐“零”起步。对技能的先天悟性、条件要求挑剔苛刻的“钢琴、视唱练耳、声乐学科”学起来太艰辛,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涉及“动作类”的肢体语言和对“音高类”空间概念就特别费劲。故音乐艺术教育处于“扫盲”阶段。艺术感觉差,且对音高感知和基础认知能力亏欠很多。

3.基础和程度决定了即兴伴奏的水准

正谱入门弹奏时间太短,弹奏曲目太少,基本功太差,基础知识缺口太大,没有完成多少“原始积累”,无法逾越知识“低谷”,下阶段的即兴伴奏进入太难。高职学生从进校接触钢琴专业训练,三年的学制,其第一、二学年,进行基本功入门、概念的认识培养,弹奏的练习曲、乐曲数量太少且质量差。五年制的前三年,其一是放松、力度、触键方法、固定规范手形,其规范性、高标准很难实现;其二是识谱,认知很慢,作业会课查阅80人的教材上,58人均在五线谱上标识了“doremi”或简谱,且不能规范移谱,提醒式标识在符头处;其三是节奏概念模糊,乐曲情感,表现力无法谈及。2~3年的弹琴识谱能力无法大幅度提高。因练习节次偏少,仅仅局限于作业的完成,不能熟练掌握提高,手指灵活性尚处在初级训练阶段中。

4.理论基础底子薄弱,教材不适应

基础识谱知识不灵活,很生疏。所开设的理论“乐理”课,普遍没有学懂弄通,一知半解,一学年的乐理课,最基本的识谱知识在钢琴弹琴应用上就茫然了,对调号、临时记号及节奏、音区等知识反应迟钝。理论知识类学习浮于表面,不够深入。应用音程、和弦只是初级理解层面,不能举一反三地“练笔”,理论与实践不能对接。理论知识的欠缺和弹奏基本功是即兴伴奏的最大障碍。调号、调式、调性就成了学生的“模糊概念”知识区域;对民族调式及调式和弦,转调、离调等一概无知,限于学生的掌握能力\课时节次限制\实际的教学条件及学生的知识程度,对这部分内容放弃不教不学;对于和声的基础及和弦连接基本常识课———和声学,幼师学生不开设键盘和声,对日后的即兴伴奏造成缺失,成了即兴伴奏中的一块重要的“空白点”。目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尚未有全国统编的“学前教育钢琴教程”教材。现行选用的不大适用,或难度较高,选择的上海音乐出版社的《钢琴》,原属于中专“音乐班”教材;或临时拉用普通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所用的《钢琴即兴伴奏》教材,也选用了辛笛编配的《幼儿教师钢琴即兴伴奏》。选定的教材知识程度偏高,用音乐教育专业班的专业水平教学,学生无法接受掌握。最大的障碍是识谱,两升两降以上的音符辨识,音乐理论和弦知识,和弦连接,若钢琴谱超出C调,普遍难于理解,大大降低了练琴效率,主调式歌(乐)曲还能应付,复调式的节奏对应都很难正确弹奏。采用辛笛《钢琴即兴伴奏》音名标记法,理论知识的匮乏对即兴伴奏形成滞碍。变成其他非C调或小调系统,和弦音名不能判断确定;对和弦的基本连接形式比较茫然;歌曲不同风格体裁判断不准,音型织体的选择该用哪种,自身“机械”的弹奏能力,伴奏织体比较单一,不能灵活处理各种不同风格、体裁歌曲,只有呆板的单一织体模式。

二、分析问题,实施教学改革探索

(一)钢琴即兴伴奏首调化

1.修订完善高职的《钢琴教学大纲》,倡导首调化。依据市场需求情况,反对不切实际地提高标准,虚设“培养规格”,造成与幼儿园用人有一定的差距。以偏离实际的“高职学前教育《教学大纲》”指导教学,不切实际。从几所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来看,全国的高职院校都类似,即便是本科的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现状同样不容乐观。依照生源现状就要将教学标准、规格、培养目标、教学要求予以调整,教材内容适度删减增设。

2.社会上实用性很强的歌曲,记谱均采用了简谱

国内群众性的艺术活动,以简谱为主。用简谱,其实就是应用了首调。五线谱在一升一降内,均采用首调演唱奏,有强烈的调性感,顺畅,听觉上很舒服。对于两升两降以上的调,培养快速移谱,简谱化,降低难度。练习常用调:CGFDbBbe和a调的递进关系,由常用四个调向七个调递增。初学者一曲多调练习,即对某一个简单的幼儿歌曲,在不同的调中练习,在键盘上简谱首调化。

(二)音型、织体伴奏简单化

1.音型常用的有三种:柱式、半分解、全分解

伴奏音型的形态千变万化,归纳为三点,也是最为实用的。左手熟练完成两种弹奏形式,跳音和连音,依次熟悉常用调的伴奏音型。

(1)柱式和弦音型:和弦音同时发音,由于音响坚实饱满,铿锵有力,适宜表现庄严的音乐形象,常用于进行曲题材的乐曲。

(2)全分解式音型:和弦以单音的形式先后发音,形成上下起伏的线条。由于这种音型流动性强,具有抒情流畅的特点,适合表现歌唱性的音乐形象,常用于抒情歌曲的体裁,用弹奏连音连贯性方式,则为抒情性很强的伴奏模式。当弹奏方式为跳音时,可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情感。

(3)半分解式音型:介于柱式音型与全分解式音型之间,和弦以单音与音程形式交替进行。由于音响较清淡,线条平稳,具有安静的特点,适用于表现平和宁静的音乐意境;伴奏非连音、弹奏跳音时,音乐表现力趋于欢快的歌舞体裁,常用以简单的节拍(二四拍、四四拍、三四拍)作为基本练习;提高性的“升级”伴奏,左手远距离带低音(对键盘基础较好学生提出的要求),丰富了伴奏的音型,远距离带低音给人以厚重感觉,显得稳重有力,符合成人音乐欣赏的伴奏织体的提高:听觉感。但对幼儿园的孩子失去天真活泼的一面,不是孩子喜欢的伴奏音型。

2.伴奏织体简单化

旋律层———由右手承担(也称高位旋律层)和声层———一般由左手承-担旋律层可在规定的音域区内,有时与左手“争”位置,或依据乐曲特点,提高一个或两个八度弹奏旋律层;也可为了歌曲的需要右手八度弹奏,加大旋律的厚度和歌曲的气氛的渲染。伴奏织体的提高:和声层与右手交换。音型伴奏———右手弹奏。主旋律———左手承担-。右手的音型多采用跳音,表现轻跳的感觉,有一定的动感,跳跃活泼。音域尽可能不高出f2,过高的音型,给人尖锐刺激和不适感;突显左手的主旋律层次感。总之,要求织体伴奏简单化,以儿童歌曲为主体,右手伴奏多采用跳音弹奏,赋予它较强的儿童歌曲伴奏特点。

(三)歌(乐)曲的伴奏和弦标识级数化把功能标记、音名和弦标记,统一用罗马数字标记基数,方便实用,简单明了

1.和弦知识是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无论歌(乐)曲难与易,都离不开和声对音乐结构的支持,所以和弦在钢琴伴奏中具有骨架支撑作用和重要地位。和弦知识程度的深浅、水平的高低,对即兴伴奏的效果与表现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课程多,时间分配严重不足,故课程的设置未安排和声学,对和弦功能及连接(t—S—D—t)等知识是一盲点,更对五线上采用吉它和弦标识、音名标记和弦CFmamG7等概念根本不清;乐理音程,和弦知识理解换算,因基础素质欠缺,钢琴基本功差,弹奏的正谱练习曲和乐曲甚少,使得在即兴伴奏时心缓手拙,再加上和弦知识,叠加左右手分工,右弹旋律,左弹伴奏和弦,四方面知识与技能汇总一起,要快速反应并弹奏,显得束手犯难。针对以上症状,对和弦和声理解练习采用:

(1)和弦用级数标记法贯穿始终。在熟悉各调音阶的基础上,用大调系列的和声语汇,Ⅰ—Ⅴ—Ⅰ;Ⅰ—Ⅳ—Ⅰ;Ⅰ—Ⅳ—Ⅴ—Ⅰ;Ⅰ—Ⅳ—Ⅴ—Ⅴ7—Ⅰ;对正格、副格、完全进行模式概念不提及,掌握这种格式的序列进行模式练习。其次用于小调系列音阶中进行练习。

(2)正三和弦+属七和弦+音型织体的基本音阶练习。当熟悉三种常用调CGF时,把正三和弦ⅠⅣⅤ作为基本连接音阶练习曲,用三种常用的伴奏音型织体练习,熟练快速弹奏各个调,ⅠⅣⅤ级和弦,不强调为什么,当做练习的“基本公式”套用;提高型,左手做远距离带低音方式进行,使歌曲伴奏大气而厚重。

(3)掌握和弦编配的内涵。a大调正三和弦包含了曲调中所有的音,用这三个和弦就可以给所有的大调歌曲配伴奏,同时又能很好地突出调性,所以要首先学会正三和弦的连接:Ⅰ级主和弦、Ⅳ级下属和弦、Ⅴ级属和弦。熟练掌握编配,方可运用自如。纵向关系:选择的和弦应包含应对的(指和弦对位的一个或几个音)旋律音(或大多数旋律音),强拍或强位,数量多的音,确定为强势音对应的和弦而配置。通常简单地以一个小节为单位选择和弦。和旋选择上,重纵向关系,忽略横向关系(受知识面制约)。b由于小调的正三和弦都是小三和弦,其色彩比较柔和,它们最能体现小调的特征。所以为小调旋律配和弦时要多用小调的正三和弦。

(4)简单儿童歌曲范例编配。编配基本原则,予以作业提示:和弦、音程及织体,举范例《送别》配和弦,作业用简单的儿童《上学歌》、《粉刷匠》等,提示和弦第一乐句和织体倾向选择,结束处注意多引导;进行简单的伴奏多练、一曲多调练习,最终能自弹自唱。提高型:远距离带低音,长音的加花处理;不带旋律的伴奏的音型,以范例解剖。完成作业练习,达到自弹自唱水准。

(5)编写适用于高职学前教育的“钢琴即兴伴奏”教材,使知识内容适用和系统化。为了普遍性、整体性地提高即兴伴奏水平,编撰适应现状的《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教材,供现在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幼儿园在职教师“即兴伴奏”教材,并提出几点要求:首调化,音型织体简单化,理论知识系统化,深入浅出,和弦和声连接采用音级标记法,以此原则编写,以适用及实用为目的,改变现有教材根本不适应目前实际的现状。

三、探索结论

配音知识篇4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音乐创作教学创新素质

1前言创作教学的实践。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计算机音乐创作教学”之后。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计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算机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巧个课日寸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计算机音乐创作课的教握计算机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计算机音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别,教学过程中,自己为不同程度的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广和普及必将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对我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a.乐曲的输人

2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可行性根据自己的水平。

2.1建议创新教育。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

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人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偏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利用计算机键盘的键盘”功能录人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的掌握水平,所谓创新教育。而素质教育则偏重激发学生个胜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计算机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发明,立足于开发特长、录人;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人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实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个绝好的发明性教学的空间。发明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精心设目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节奏,师的协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发明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用三个轨道分别输人大鼓(xox0小军鼓(oox0和落是以往任何一堂激进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地踩叉(xxxx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2.2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c.和声的编配

运用所学过的各种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也可以自己进音乐语言和表示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需掌握的有关和声创作过程中获得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扮演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他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进行和声编配。染自己,鼓励自己。d.歌词填写

配音知识篇5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名言。他在首倡普及教育、百科全书式教育、四阶段学制(幼、小、中、大)、确立学期、学年、寒暑假、班级制、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量力性等等教育原则的同时,还提出了兴趣教学的至理名言,对后世及全世界教育,起到了硕大和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以学生的兴趣所在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编曲软件和encore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ina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10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6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

配音知识篇6

计算机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创作教学,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

创作教学,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创作教学,突破传统思维变革教学方式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创作教学,加强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创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计算机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计算机创作教学的实践性

1.创作教学的横纵界定

①创作教学的广深度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像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计划

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首先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

③创作教学范围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计算机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计算机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的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创作教学的准备工作

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编曲软件和encore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计算机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要能够较好地完成计算机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计算机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计算机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ina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创作教学注意事项

1.硬件问题

由于计算机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计算机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计算机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配音知识篇7

关键词:课例研究;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04)-085-001

本学期我园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了一课三研教学活动。大班年级组由我作为执教者,其他老师作为课例的分析研究讨论者一起参与进来。

我执教《拔根芦柴花》。这是一首有名的江苏民歌,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接触这种比较有地方特色的乐曲不是很多,为了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我介绍了《拔根芦柴花》的创作背景,其次还让幼儿随着音乐拍手、模仿拔芦苇的动作,使幼儿对乐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了一定的印象。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配上打击乐器,我出示图谱让他们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来配乐,如:跺脚、拍手、拍腿、拍肩等。最后过渡到乐器演奏。整个演奏方式我是根据曲子的节拍来进行的。

活动结束后,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了反思研讨。首先自我反思了执教过程中在教学方式中的不足,如图谱没有发挥作用、幼儿只看我的指挥,没有关注到图谱中的节奏。其次大家的讨论重点放在了用什么样的节奏型来配这首乐曲,由于我是按照曲子的节拍进行配乐的,因此有老师提出,这样的节奏配器听起来有点单调,并不那么丰富,而且我在图谱中是将乐曲的节奏型都画出来的,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演绎似乎也没有用到节奏型。那么在本次打击乐活动中究竟该以什么样的节奏型完成活动的内容重点呢?

我吸取了各位老师的经验意见。在第二次活动中,将怎样根据乐曲拍出节奏型作为活动的重点。由于这些节奏型以前就接触过,因此对于大班的孩子困难不大。但在活动中,我犯了一个错误,图谱上的八分音符我当成了十六分音符。这第二次的修改,由于我的音乐素养和事先准备出现了偏差,导致后来执教中虽然在老师的提点下改过来了,但孩子们由于先入为主,因此在这个节奏上总是出现问题。在给节奏配器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是出奇的意见一致,可能是因为我手上每次只拿着这一样乐器的图片,孩子们领会到老师要的是这个,所以就按照老师的暗示,很顺利的没有异议的完成了配器。于是,又出现了第二次活动的问题重点:怎样让幼儿自己主动给乐曲配器,而不是将老师的想法强加给幼儿?

两次的执教活动,让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的专业性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对音乐内容本身熟练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就不会出现第二次执教中打错节奏的意外。此外,经过两次同题异构,大家依然在教学方式上展开了讨论,最后聚焦在活动中没有体现幼儿的主动学习这个问题上。老师作为一个教学者,始终是一个教的角色,并没有关注到幼儿的主动学习。比如拍身体的动作可以让幼儿自由探索,打击乐的配器也可以由幼儿自主选择决定,而不是都由老师以图谱的形式直接展现。但在活动中,由于乐曲内容比较复杂,我担心幼儿在配身体动作及乐器的时候会出现问题,给我的执教带来困难,因此我并没有关注到这方面,以为按照教学目标完成就行了,但这恰恰没有实现从普遍性知识到幼儿个体知识的有效教学。

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大致需要经历“原经验――新设计――新行为”几个步骤,其中每一步都要经历“活动设计――实践――研讨――反思――调整”的过程。经过两次的课例实践研讨,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而教学方式的转换则考验教师的教育素养。在实际音乐教学中,音乐知识形态与教学方式转换并非截然分开,所有的音乐作品幼儿化转换都是基于对课堂情境的联想并为教学服务的。那么怎样改进优化课堂教学呢?

首先,让幼儿具有任务意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教学环节中的任务都能够落到幼儿身上。而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前提是教师自己要有任务意识。明确教学目标并将其落到具体的教学环节,这是最低程度的教师任务意识。教师任务意识水平越高,教学现场就越会呈现出环节清晰、任务明确、教学流畅的情境。对幼儿来说,主动学习一定是任务明确的学习。而在本次研讨课中,我对自己的任务是明确的,而对如何将教学任务以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落实到幼儿身上则不甚明确。具体表现为只是让幼儿学动作、玩游戏、记图谱,没有让幼儿自主观察、探究结果,我教的很辛苦,却没能完成教学任务。让幼儿具有任务意识的实质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学,始终将注意力投放在幼儿身上。

其次,将教学内容落入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音乐教学内容落入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实质是解决音乐教学内容所含知识与幼儿的关系,主要有:第一,身体动作知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在此次研讨课中具体表现为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拍出音乐节奏。作为教师首先要掌握关于幼儿身体动作特点的知识,然后去启发引导幼儿自己创编合适的动作,而不要让幼儿根据设计好的动作去模仿。第二,音乐元素知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即关于幼儿学习旋律、节奏、句段结构等的特点。教师不仅要熟悉音乐元素的陈述性知识,而且要掌握音乐元素的程序性知识,让音乐学科知识与幼儿发生交集,从而获得有关幼儿创编音乐元素表现特征时的特点的知识,以确保在知道幼儿进行歌唱、欣赏、打击乐、集体舞等活动时,幼儿的学习任务的难度是适宜的,是落入幼儿最近发展区的。

配音知识篇8

[关键词]汉语方言 方言数据库 语音数据库

[分类号]H21 G254

1 引言

近几年,由于受到普通话和流动人口的影响,使得用纯正方言的人数越来越少,应该说这些方言正处于衰变状态。所以,笔者认为,尽快建立具有多功能的汉语方言语音数据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①可以通过其存储和学习功能来保护和传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②通过其检索和辨识等功能,帮助某些职能部门准确辩别出话语者的乡里籍贯等地域信息,如对公安、安全部门开展刑事侦查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③通过其原生态的语音语料库事实数据有助于深入研究语音现象和文化渊源等。同时,它又可以推动语言现代化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和运用。可见,拟建的汉语方言语音数据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多媒体计算机语音处理功能的实现,多媒体软件开发技术的运用,汉语文-语转换、自动分词、语音合成、语音检索等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等都为多功能汉语方言语音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如汉语的文语转换系统可以将计算机内的任何文本转换成连续的语音流,再如汉语方言自动辨识技术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可以通过特征选取、音素匹配等方法对汉语方言进行辨识。

目前,学界相关研究也曾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李永宏和于洪志对“安多藏语语音合成语料库”进行了初步研究,词库以双音和多音节词为主体,句料库却以7种句型合成为主;沈向荣曾提出开发“壮语方言词语在线语料库检索软件”的设想;海柳文曾提出“汉语方言民族语言语音材料处理软件”的开发框架;肖双荣和吴道勤曾提出要在建立湖南方言语音特征数据库基础上进行湖南方言语音特征统计和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发的“北方方言基本词汇数据库”,收录北方话100余调查点和2000余条基本词汇;由丁邦新等开发的“汉藏同源词研究系统”,收录了汉藏语系122种语言和12种汉语方言的1500余条词汇;再如麦耘主持的“汉语方言词汇数据库”,刘丹青主持的“方言语法语料库”,侯精一主持的“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刘俐李主持的“汉语方言语音词汇库”等。尽管这些相关数据库存在明显不足,如方言偏少,收词量偏少,语音数据缺乏,缺少语音原始情景信息,系统功能单一等,但它们都为汉语方言语音数据库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方言语音数据库建构

2.1 数据库功能

检索功能。数据库应具有多途径检索功能,检索标识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语音;可使用多条件进行组合检索,能实现普通话与方言以及方言与方言之间的双向浏览,如由普通话词汇或语音能检索到相应的方言词汇或语音,由方言查找普通话或其它方言等;能以汉语方言语音为检索入口,通过对语音特征进行匹配,如调类、调值、调型、变调等,查出方言的市、县、乡三级地名信息;能根据各种方言实际情况和用户浏览习惯,来确定浏览方式和输出信息。

学习功能。该数据库的建成将成为人们了解和学习各种方言不可或缺的工具。可以通过直接点击数据库中的词语或句子并选择方言类型,便能听到该方言的发音和相关例证等信息。可以通过输入词、句、段等文本,输出相对应的语音和相关例证等信息,这些语音文件有的是语料库中的原生态发音,有的是通过自动切分技术,采用音节及词汇的语音合成技术模拟而成的仿自然语句。

分析功能。系统可以实现各种知识库间的有机联系,对各种方言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等资源描述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等,如能以方言语音语料库、方言词语词汇库、方言语音语法知识库等为基本依据进行各种特征相似度比较、匹配和分析等,从而确定检索结果与要输出的内容。

下载功能。它用来实现用户对检索、分析和比较结果的下载和打印;提供给用户对语言数据的统计(表格)等的输出;可以输出用户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与分析等。可以选择语音文件的某种格式进行下载,也可以输出带方言注音的汉语学习文本。

维护功能。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维护功能:一是数据编辑功能,系统对载人的语音数据可以进行复制、剪切、替换、插入等;二是系统维护功能,系统管理员可进行数据管理、用户管理、日志管理以及系统升级等;三是拓展功能,根据发展需要对数据库再设计或添加新模块,以加强或拓展数据库功能。

用户验证。系统对使用者身份进行确认从而分配不同的权限,主要分为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和普通用户。

辅助功能。为用户提供每种方言的语音系统介绍,为用户提供输入输出音标系统说明以及提供汉语方言调查表和相关语音对照表等。

2.2 数据库系统构成

2.2.1 系统基本模式建议采用C/S模式即服务器/客户端模式。服务器端主要用于存放与管理数据,可使用具有强大伸缩性和可靠性的网络后台数据库软件,如SQLSeRVeR等。客户端软件可采用相关开发工具自主开发,如借助aSp并结合相关语音录入、合成、辨识和输出等开发软件共同制作而成,主要用来输入、输出及互传信息等。

2.2.2 数据库基本结构

语音数据库。语音数据库用于存放汉语方言字、词、句等各语音数据及其属性、特征、标注、链接等相关信息。其中方言语音特征信息是方言相关度计算的前提,需要把纯粹音系特征和字音特征相结合来确定方言语音特征,这样即能体现出不同方言在音系特征方面的异同,也能体现出字音特征方面的异同。语音数据既包括每个字、词、句可能的正常发音,又包括其变调后的发音,特别是变调后那些“半阴”、“半阳”等模糊声调音,由于变调都遵循规则,因此尽量录制存储音节单元的变调,这样不会使语音库无限扩大。语音数据库也可细分为词音库、句音库、段音库等,也可分为方言音库和普通话音库等。

文本数据库。文本数据库用于存放汉语方言字、词、句、地名等各文本数据及其属性、标注、链接等相关信息。文本数据库具体可包括词汇库、地名库、语料库等。

知识库。该库用于存放各种词典、语法和语义等关系数据及各种规则等,它是集各种知识文档和关系文档于一体的大型集成系统。它可存放检索标识、特征和关系信息等,这既是实现具体检索方法的基础,又是对检索标识属性的描述。这些关系离不开各种规则,即事实性规则、关联规则、推理规则、认知规则和模糊规则等。知识库具体可分若干子库,如方言词汇对应规则知识库、方言语音对应规则知识库、方言属性对应规则知识库、语根知识库等。

索引库。它用于存放各种索引,包括分类索引、主题索引、语音特征索引、语音代码索引等。

辅助库。它用于存放在检索或维护过程中调

用或形成的各种临时数据或辅助数据等,如可根据需要建立一个临时用户代码库等,方便高级用户在检索时使用。也存放各级用户相关的背景资料信息,即所谓的用户库;或存放系统维护的相关控制信息等,即所谓的控制库;或存放用户自定义的数据资料和输出结果,即所谓的自定义库等。

2.2.3 数据基本结构数据项涉及多种数据属性,包括方言域、方言类型、语音词、音节、调类、音频、释义等。每个数据包括许多匹配与辨识所用的关联与指示,如标识域、描述域、分类域、关系域等,以及其它相关属性等。如某一类数据基本结构为:

Key:检索键值

t:类型

C:族性类别代码

n:出现频次

p:地址指针(其中pc为域指针,pi为信息指针,pn为其它指针)

2.2.4 检索机制汉语方言语音检索主要是通过语音、语法、词汇等关键特征的匹配来完成的,可以通过方言语音典型特征及相关控制等因素来判断,也可通过对其综合特征进行分析等来准确判断,或利用方言亲疏关系聚类分析等来判断。不管哪种方法都是要利用语音处理软件把语音特征及相关数据转换成与知识库规则相一致的可比数据,再通过辨识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输出检索结果。

特征信息量越大,排他性越强,越利于检索匹配。所以,语音辨识,首先进行方言语音声调和音长典型特征的匹配,声调特征涉及面广,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各种方言的声调系统间极少有在调类数、调型、调值、声调来源、变调规律各方面都完全重合的;其次,可根据需要进一步进行方言其它特征的匹配,如声波频变、叠加、滑变等。

3 语音语料库设计

3.1 语料库

虽然语音语料库搜集哪些语料、搜集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但要建立具有一定数量规模和特征的词汇库、句子库、语段库等,就要搜集方言地域人们所经常使用的语言文字材料,如文化与生活、历史与宗教、教育与科技等,越土、越俗的越要选用。

对于词汇,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72年出版的Handbookof,ChineseDialectVocabulary(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手册)将词目分为33个义类,共5000余条目;我国2003年修订的《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版将词汇分为29大类,词目4000余条。方言的核心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而方言中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或说法)的词语,要尽量搜集全面,对于那些有本地方言特征或掺杂本地音调的外来词,也要适当搜集,增加例词、例句、释义等,力求能够全面反映某地方言的语音特点。

对于句子,结合方言自身生活习俗、语言习惯等实际情况采集语料(包括长篇的话语材料),按其语法特点,提炼含有各种句型的句子样本,它们包括叙述句、判断句、疑问句、否定句、祈使句等。这些样本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自然话语。

3.2 音源选择

在语音数据库建设中,对某种方言的典型地域及发音人的选择至关重要。中国语言状况极为复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语言”,这既是方言魅力所在,又给音源选择带来极大难度,所以,要对某种方言状况进行较全面的调查了解,才能科学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方言及发音人。

为确保采集方言语料的质量和代表性,所选择的方言发音人必须土生土长、口齿清晰、操音熟练、用语传统、语速适中,是当地公认发音准确的。应选择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生活范围狭小、善于交际聊天、但很少受普通话影响的年龄在五、六十岁的发音人,这个年龄段的人讲话相对较“土”一些。

至少要选择三组平行音源,进行平行录音和重复录音,以便采集准确语音发音样本。

3.3 语音录制

应选配专用录音房、专业录音麦克风、电平监视器等设备,采用先进的录音合成软件,音频控制要在16000Hz采样率和16位精度以上,设置为清晰的单声道音频信号,存储为相应的文件格式。

麦克风是录音中重要的设备,既要保证在专业环境下的高灵敏性,也要保证其能在非专业录音环境中正常使用。对于具体环境下的情感语音录音可随机应变,尽量选用不会影响发音人情绪的录音设备,如录音笔等。如果朗读情感式录音文本,建议配戴袖珍麦克或头戴式麦克。

整个录音过程应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有些录音可在正式录音前安排模拟录音实验,但有些实时录音必须一次成功。所有方言发音文件应配备对应的普通话读音文件,便于理解与学习。

4 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4.1 数据库功能

数据库的设计既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又要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和共享性;既要成为通用的数据库检索系统,又要成为语言学习与研究的共享软件。对方言文本发音的标音不仅要易标,关键是要易读、易懂,能够保证它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4.2 方言数据采集

数据是数据库各种功能得以实现的最基本保证,而方言所涉及种类多、范围广,所以,要在数据采集上加大投入,建立数据搜集的各级组织,以便把那些很土的方言采集齐全。应减少朗读普通话提示文本录制语音数据,尽量采集原生态语法现象与发音习惯,以保证某种方言的客观性和特殊性。

4.3 检索预处理

一般检索系统往往采用禁用词表、运算规则等进行初步检索规范,但在方言数据库检索过程中无法使用这些规则,因为每个词都有其发音,都有检索意义,特别是在进行语音检索时,某些超失范语句必须进行预处理,否则容易匹配失误,导致检索错误,而人工预处理需要有一定的检索知识和语言知识,所以设计智能预处理系统非常必要。

4.4 软件开发

尽管已经开发出一些语音处理与识别软件,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自然语言认知和情感理解能力”的语音特征自动识别与提取软件、语义自动分析软件、语一文自动转换软件以及汉语方言智能预处理软件、自动辨识软件、自动合成软件等。

4.5 数据库标准化

我国数据库系统的研制与开发需要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建库规范。所以,有必要对语音数据库的有关数据和功能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方言语音数据库的建设也亟需采取统一的规划措施。

配音知识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音乐;整合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9-0244-01

音乐是以旋律和节奏为基本表现手段的艺术。由于这种艺术形式不须通过形象影响人们,它对于人们情感的激发更为直接,因而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在教学时也能与音乐相结合,发挥音乐的巨大感染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什么是整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还提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这也就意味着要建起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桥梁,认识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减少知识的分割。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时,要意识到语文与其它学科的关联,并巧妙地把语文与其它学科间的知识融为一体,使学生能更好地感悟文本,领悟生活,这就是笔者领悟的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其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的整合,即是把音乐巧妙地融合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使课堂显得自然而又艺术。它的提出弥补了小学语文教学过去对情感因素关注较少的不足。音乐追求诗意、描绘形象、传达情感、动人心魄,与语文教学的文本有相同点、相通点,而且互动。在“以情优教”的优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的整合便成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必然产物。

2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整合的作用

2.1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整合有利于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人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赶海》这一课,在朗读第一段及最后一段的歌词部分时,让学生改读为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雪儿》这一课的最后两段的时候,有意识的把“我“对雪儿的呵护,雪儿终于可以展翅飞翔时的样子等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真谛.课后,同学们还不停的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2.3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整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

音乐以声音、韵调抒发人的情感,作用于人的听觉;文学以语言描写世界,作用于人的想象。在习作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能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折射出视像。这一视像是有生命的,是流动不息的,是可以叠加、延伸的。视像一形成,思维积极性一调动,便又转化成语言文字记录下来。因此,音乐在习作中的运用能促使学生积极联想,敞开心扉记录自己的一感一悟。

2.4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整合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

李吉林老师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有些课文中一些老师讲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可以借助音乐传达给学生。例如,《我的油布伞》(苏教版)一文中,“偶一回头,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此刻的“我”的情感,老师用语言是无法讲清的,这时,播放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不比老师空洞的讲解更为有效吗?

3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的整合方法

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方法是多样的,它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着手整合。

3.1配乐朗诵

音乐的突出特点是它的节奏性,作用于诗文,可以使诗文增加节奏感。在进行古诗词、现代诗、散文等体裁的课文教学时,配上一曲恰当的音乐进行朗读,对于理解诗文内容和作者感情,欣赏诗文语言美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学《月光曲》时,配上钢琴曲《月光》,在音乐中朗读能更好体味月光的轻柔、飘渺、朦胧;教学《林中乐队》时,配上一曲班得瑞的《寂静山林》,一下子就使学生置身山林的听觉享受,沉浸在溪湍鸟鸣的原始天籁中,人与自然在音乐中和谐统一;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配上《黄河钢琴协奏曲》朗诵,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能越读越激昂,充分感受作者豪迈的气魄和黄河磅礴的气势。

3.2低吟浅唱

现在的语文教材选文中有不少就是优美的歌词,或是在音乐教材中配曲学唱的古诗,如《让我们荡起双浆》、《静夜思》、《北京的桥》、《长江之歌》等等。在进行这一类教材的教学时,我们不光要配着伴奏音乐朗诵,还要跟着原唱哼一哼,用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掌握诗文的情感脉络,感受诗文留下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在丰富的诗情中受到陶冶。

3.3由此及彼

配音知识篇10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用来表述美术与文学艺术的相得益彰再好不过。如诗如画用来形容山水的美,彰显了美术与语文元素的相互促进和融合之美。语文是文字的传承,美术是造型视觉艺术,将语言文字的诗情画意融入到美术的流畅线条中,能彰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实施诗歌配画、日记和作文配画,或者将美术的点、线、形、色彩、明暗与空间等视觉艺术,以优美的文字语言进行表述,显示出艺术的美。如版面设计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语文中的艺术字体、文字搭配等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小组学习模式,展开黑板报或电子版小报的设计,使得小报布局合理、颜色协调、搭配得当。在小学美术学习中融入语文艺术,彰显文字中的图案美,激发学生创新思考。

二、引入音乐元素,凸显节奏韵律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音乐相对流动,是时间艺术,美术相对静止,是空间艺术。美术与音乐的整合符合动静搭配原理,将学生内心的所思、所想与思维创造的音乐艺术,以可视化的美术艺术呈现出来。同时,美术教学可以借助音乐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如“听音乐画音乐”这一小节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将美术与音乐结合起来,在感悟音乐的同时,自由想象,画出学生心中所想,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音乐中呈现出来的内容。以不同的线条、色彩搭配、画面设置彰显音乐和美术的艺术魅力。又如引入“彼得与狼”音乐艺术,引导学生在音乐故事中畅想,发散思维,深入学习美术知识。以音乐的感染力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将音乐思维中的意境以可视化的美术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三、引入数学元素,凸显立体思维

美术不是一门单方面的艺术,它不能独立存在。数学中几何图形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美术艺术的作画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缺乏对数学三视图、立体图形知识的学习,美术学习就会受到阻碍。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凸显学生立体思维,体现数学学科特色,立体几何图形的学习,为美术学习增加动力。如“拼拼搭搭”知识的学习,结合数学中三角形、四边形、圆形与立体图形知识,分析点线面组合的规律,激发学生创意思维,拼搭出画面生动的组合。又如“纸柱造型”知识的学习,结合数学中的立体图形知识,运用裁剪、卷压、折叠、黏贴等方法,打造出纸雕艺术。纸雕是一种运用卷曲、立面、立折、立柱、立体,将平面纸立体化的技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结合生活用品与建筑,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

四、引入科学元素,凸显无限奥秘

小学科学课程是自然、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融合,没有将每个学科进行细分,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发展与自然环境。将美术学科与科学学科结合起来,深入了解花鸟鱼虫的习性、特点与生活环境,探索自然的瞬息万变与灵活多样。结合眼观、耳听、手摸,进行比较分析,将这些知识与美术艺术融合起来,增加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和了解,更好地运用到艺术学习中。如“自然现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分析下雨、打雷、刮风、下雪时的自然现象,或者展现火山、瀑布、夕阳等景象,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又如“春天的色彩”相关知识,也涉及科学中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自然中感悟和w验,将其表现在美术作品中,以此强化学生艺术体验,提升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