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散文阅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15:59

精美散文阅读篇1

关键词:散文教学整体阅读应用

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是教学的核心之一,也是教学考核的重点之一。传统的散文教学长期沿用孤立、静止的分析方法,教师习惯于从字、词、句到段落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加之散文阅读受应试教育的干扰,从阅读的顺序到阅读的结果,着力关注的都是文本的细节,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忽视对散文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丰厚内涵的整体感悟,呈现出碎片化、肤浅化、刻板化的弊端,这样的阅读不利于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而整体阅读观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理念。整体阅读观与散文本质相契合,对散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价值,将为散文阅读教学开拓一个新的视角与空间。

一、整体阅读教学观概说

笔者拟从以下两点分别阐述:

第一,整体阅读教学观的内涵。整体阅读教学观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侧重对文本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理念。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上,它强调教学的整体意识、全局观念,重熏陶、重体悟、重思考、重探究,在落实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保证教学目的的可实现性。因此,整体阅读理论从根本上避免教师“满堂灌”和“大放羊”两种极端;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特殊性,避免条分缕析,碎片式的解剖,注重阅读对学生的熏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丰富的情感,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教学过程有通盘考虑,教学设计有总体框架设计,教学内容有整体性认识。在整体教学观下,形成了诸如“整体感知”、“感悟”、“顿悟”、“体验”、“领会”等阅读术语。

第二,整体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三点:1.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整体阅读教学观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把文本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艺术生命,强调阅读应该建立在整体意识之上,实现对文本的整体观照,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与形式,注重文本局部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文本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血肉联系。[1]2.强调整体和部分的有机结合。整体阅读教学观要求把文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分析。立足于对文章的整体观照,把文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察、解析。3.强调阅读主体的个性体验。整体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独到理解和情感体验,凸现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开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从而激活旧知,唤醒情感,训练方法,培养能力,建构新知,完善自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二、中学语文散文教学再审视

鉴于中学教学的实际,本文对散文定位在狭义的散文概念层面上,即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取材广泛、笔法灵活、文笔丰富、情文并茂、真实生动反映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文学样式。散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散文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写意和议论随笔等。与其他体裁相比散文具有以下特质:取材自由、手法自如、行文自便以及语言自美。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散文的丰富和发展,散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已日益突出。文化散文、历史散文、抒情散文、写意散文等不同形态的散文出现在中学语文课堂,不仅为中学语文提供了丰富的文本,也使得中学语文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趋向的发展而更新,众多语文教材和读本彻底实现了从文体为单元向主题为单元的大突破。可以说,快速发展的散文,充当了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的带路人,承载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使命,构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

世纪初先后推出的新课程标准,打破了过去原有的教学理念,带来了教学观念的新突破,也对散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课标强调散文教学设计的主体性。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的中心不是放在阐释文本上,而是要通过对散文整体性的把握,重视散文本身,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反应,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本,产生独特的个人感悟。2.新课标强调散文教学模式的开放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模式要从封闭走向开放,打破传统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僵化。散文教学大可以少一些抽象的概括和条分缕析的结构化的肢解,而多一些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感知体悟。3.新课标强调散文教学效果的实践性。新课标更加关注教学效果的实践性,关注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如何具备发展力和创造力。散文无疑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最佳形式,散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外的延展,通过对课外众多散文的自读理解,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诱导学生对周围的世界进行观察感知,才能得出自己的独特的审美感受,才能得到个性化的体验。

但是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特别是散文教学,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当前散文教学,主要存在散文教学的碎片化、肤浅化、刻板化三个方面的问题。以肤浅化而言,教师把语文知识的掌握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置其他语文素质的培养于不顾,课堂时间被词的认知、语法的分析、修辞的辨别所挤占。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阅读教学的目标局限在解释和理解“语义”上,仅仅立足于文章本义的诠释,把文章的阅读理解拘泥于“一背景、二段意、三主旨、四特点”的肢解模式中,将丰富的文章内容抽象为很多简单的概念,使阅读活动陷入肤浅化。

三、整体阅读观对散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散文,不同于小说和戏剧,不是通过艺术虚构或者情节冲突来展示故事和塑造人物,而是在叙事或者抒情中,通过作者对自我心灵的内审和追问,融入作者审美的生命和人生感悟,所展示出的作者的人格世界、审美韵致。整体阅读教学的特征和散文的本质品性深切契合,散文整体阅读教学因而颇具价值。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散文与整体阅读观的契合。表现在这样几点:1.散文文体的自由性与整体阅读观相契合。散文文体的自由性、非规定性,使碎片化的阅读难以把握问题特质,只有通过整体阅读教学,才能把握和领会散文的问题特征,领悟到散文文体的活力和创造性。2.散文题材的广泛性与整体阅读观相契合。散文题材的丰富多变,决定了散文阅读只有通过整体把握,才能概观全貌,达到对散文的整体把握。3.散文解读的多元性与整体阅读观相契合。要实现散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必然要尊重学生阅读的反应,容许不同阅读的存在,而整体阅读观正与此相适应。4.散文美感的特殊性与整体阅读观相契合。散文的笔调往往充溢着一种浓厚的情韵和气氛,独特的意象和意境,构成散文的美学境界、艺术情韵。只有通过对散文进行整体阅读和把握,通过心灵的对话,才能在感受作者的凝聚在整个篇章中的情绪、气韵,顿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体验散文独特的意境,得到美的熏陶。

第二,整体阅读在散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整体阅读应用于散文教学,可以突出散文诗性的特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个性化阅读,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自由独立的人格;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意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感,让学生在熏陶感悟中丰富心灵、提升境界。具体可分为四点:1.突出语体风格,有助于整体语感的增强。2.突出整体情韵,有助于审美情趣的提高。3.突出文体特征,有助于思维力创造性的激发。4.突出价值关怀,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以第4点而言,散文是作者最逼近心灵,展示作者主体世界的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真诚与虚浮、轻浅与深邃、炽热与平冷,都与作者的性格和自我相关。散文意义生成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整体阅读教学注重对这些人文因素的挖掘,突出散文的文学性、审美性、生活性、文化性,就是要以文本中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来熏陶感染学生,充实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整体阅读在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散文教学具有整体性、开放性的特点。通过引入整体阅读结构,可以建构有别于传统教学形式的散文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来谈及:

第一,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目标任务。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有三:1.重视学生的情意活动,丰富审美情趣。2.重视学生的探究意识,淬砺思维品质。3.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激发创造力。以第3点而言,传统阅读教学主要是对课文进行解剖式阐释,很少考虑应采取什么方式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具有主观特征的感受、体验与创造,即重视文本本身各局部而忽视学生对文本的反应。而整体阅读尊重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高度重视阅读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个性化的体验与感悟,并通过这种情意活动的参与,实现对学生心灵世界的丰富与提升,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产生独特的个人感悟,实现从文本阅读到体验创造的提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目的,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至少应培养和发展学生以下五种能力:阅读感知力、阅读理解力、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以及阅读创造力。

第二,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散文教学中,要克服传统散文教学的局限,发挥整体教学观念的优势,教学设计及教学方式上应遵循这样几种基本原则:1.联系性原则,即在散文教学中,不能“目无全牛”,而要“全牛在胸”,着眼于全文的内容、脉络、构架、主旨、特点这些篇章上的宏观认识,注意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局部与局部的联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2.主导性原则,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认清主旨,把握散文的主导倾向,辨清主次,分别轻重,区别表象与本质。3.合作性原则,即在散文整体教学中,课堂不仅应该是一个优秀教师展示教学艺术的舞台,更应该是师生之间心灵交融、通过散文创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各自流淌温情、展示诗意的时空。4.模糊性原则,即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阅读创造性,就必然要避免盲目照搬教参资料的做法,更要避免以教参资料作为唯一标准进行评判的简单做法,而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独立性思考。5.留白性原则,散文整体教学的留白艺术包括教学内容分析上深度与广度的留有余地,教学方式运用上的惜墨如金,教学方法使用上的收放自如,教学节奏把握上的抑扬顿挫,教学情感调动上的戛然而止,教学过程设计上的游刃自如等等。

第三,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要实现散文整体教学的目标,实现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五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必须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讲求教学策略,因为教学策略,是方法,更是智慧,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具体有以下四点:1.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切入策略,包括从线索、文眼、关键句、情感基调四方面入手,来把握整体。2.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解读策略,包括朗读、提问、解读、分析、品味等多种解读策略,这些策略在具体实践中,常常是综合起来使用,很难将其截然分开。不同的教学策略,应用在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散文教学中,可以强化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目的。3.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拓展策略,散文教学的有效拓展延伸可从语言品味处、从情境迁移处、从问题生成处、从情感体验处、从感悟挖掘主题处、从文本空白悬念处进行。散文整体教学的拓展,体现在由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拓展、由自我体验向自我超越的拓展、由情感体验向理性分析拓展三个方面。4.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评价策略。散文教学的评价应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方面进行,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不以考试分数作为惟一的评价依据。倡导评价方式多元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教学步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整体上把握内容,理清思路,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因此,散文阅读教学的操作过程可以实施这样几个流程:阅读预期整体感知品读研习整合反馈拓展延伸。以“品读研习”而言,这个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关键,品析文本,通过重点品味文本语言,具体探讨关键问题,感悟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课文的内在性的精神联系,领悟文本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对审美话语层、艺术意象层、艺术意蕴层这三个层面的透视,宜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从而达到品文而悟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第五,散文整体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散文整体阅读教学尚有些问题需要注意:1.要正确把握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即既对散文文本进行整体感悟和理解,也要对文本细节进行揣摩和品味。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单一性,散文教学本身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在坚持整体阅读教学的思想前提下,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学习任务建构与实施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3.教学设计中的整与分,提倡把散文作为整体来教,但并不意味着要一次性把课文教完,而是要讲求连贯性、次序性,采取分课时、分部分进行教学。分课时、分部分教学中还要注意使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两种方法。4.教学实践中的引导与启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在实施整体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引导,要设计极具讨论价值的问题,力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批判意识等思维品质。

建立在中外理论基础之上的整体阅读教学理论吸收了优良的教学经验,避除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符合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本文通过探索分析散文整体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对散文阅读做出了符合阅读心理发展规律的总结。诚然,每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宝,都有其特定内涵和相对的长短优劣。整体阅读教学是比较优秀的教学理念,但是也不是解决一切教学问题的万能钥匙。散文整体教学并不否定排斥其他的教学方式方法,整体阅读观应该是成为一个教学前提准则和教学思维品质,在此烛照下实现散文教学的最优化,相时相机灵活恰当运用其他方法,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如何克服整体教学的局限性,汲取其他教学方式之长,科学有效地综合使用,实现新课程标准下散文教学的新目标,进一步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上,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努力,总结完善。

精美散文阅读篇2

一、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形式美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认真揣摩作者的思路,把握散文内在的行文线索和情感主线,让学生感悟到散文的结构特色和行文之理,从而在大体上把握住散文的形式特点。例如,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的《藤野先生》,从结构上来看这篇散文感觉似乎很“散”,从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看樱花、学跳舞,再写了“我”从东京到仙台学医得到了“物以稀为贵”的礼遇,再写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与离别,写到日本教员、日本“爱国青年”的表现,时间跨越20年,写到大小的事情10多件,人物也比较多。但是从文章的内在行文线索上看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以自己的情感经历为线索将繁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这既表现出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关心“我”的可贵精神,也凸现出鲁迅先生到日本求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文章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描写“清国留学生”颓废庸俗生活的内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游离在主题之外,实际上紧扣主题,充分体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二、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尽管散文的风格众多,在语言上也各有特色,但是都具有精致的美感。在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的精彩词句,加以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选用进行深入地分析,体会到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从而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散文,也有很多精美的语言值得学习借鉴。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写紫藤花“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用了“挨”“接”“推”“挤”四个动词,把紫藤萝花开时茂盛、繁华的景象以拟人的手法进行了生动描绘,带给人生动、活泼、欣喜的感觉,让紫藤萝瀑布的美景犹在眼前。又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春》,作者了大量的叠字:“偷偷的”“嫩嫩的”“绿绿的”等,不仅从形象上表现出了春天里小草嫩绿柔软的特点,音韵上也具有很强的美感。在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引导学生对散文的语言进行反复地朗读,读得正确、流畅、沉浸其中,才能读出文章的味道来,欣赏到其中的美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引导学生体验散文的情感美

情感真挚是散文的一大特点,也是散文的内在魅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散文的学习,综合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也能够通过散文展现的不同情感对学生加以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善良宽厚等美好情感。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文中所描绘的父亲的背影感动过许许多多的读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父亲在母亲去世,自己又赋闲在家,但仍坚持为“我”送行的事件,通过对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场景描写,和“我”四次流泪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深切体会到父亲在家国两茫茫的时候送子远行的复杂感情和“我”对父亲的深情,并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体会到父子间浓浓的亲情。

除了叙事之外,写景和抒情也是散文的主要形式。很多优美的散文都是情景相生,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例如《白杨礼赞》《月迹》等优美的抒情散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的景物描写、名句和中心句、情感变化线索等的把握,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而很多写景散文也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例如《济南的冬天》,“最妙的还是下点小雪呀!”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四、引导学生感悟散文的哲思美

精美散文阅读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教学;教学策略

我们在散文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形式,更主要的是深入其中,通过想象、联想,去再现文章所表现的意境,理解其思想意义,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情感熏陶。

一、巧用导语和过渡语

有人说导语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视为教学“定调”,更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特别对那些抒情性很浓的散文佳品,教师宜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利用动情的肺腑之言,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如以苏轼的《赤壁赋》为例,这篇古文紧紧地围绕“月亮”写景抒情说理,呈现出朦胧与明丽、伤感与洒脱色彩,那么导语的设计就应该把情调放得低沉悠扬一些。笔者就由此导入: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它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它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静谧深远……人们感怀并摹写它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籟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缓缓的语调使学生不再有课前的兴奋与喧闹,都静静地沉浸在课文中。这就为课文奠定了一个特定的基调、氛围,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美景的审美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

1.利用媒体画面,凸现古代散文的形象美

美是需要观赏的,它必须带给人以一种直观的形象效果,才能使人赏心悦目。散文作家笔端下的文字再优美,那也只是一种文字的艺术,它需要附之以形象,依托一定的画面把它表现出来。多媒体就能很好地助教学以一笔之力。如教授《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阿房宫赋》《赤壁赋》等文章时,我在课前或课后通过幻灯展现出一系列漂亮的图片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能让学生从优美的文字中获得一种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2.利用媒体音乐,渲染古代散文的情感美

古代散文本身就像山间的清泉,叮咚作响,又像缕缕清婉的琴音,诉说着无限心事。散文能给人以乐感,以心灵的震撼。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在课件中插入、播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赤壁赋》配以轻音乐《春江花月夜》,《滕王阁序》则配上深沉大气的钢琴曲《故宫的记忆》,《陈情表》配上低沉深情洞箫的《悲伤的回忆》。在音乐的氛围中,入情入境地进入文本,感受文本带来的美的享受。

3.利用媒体录音,感受古代散文的思想美

古代散文,由于它固有的文字阅读障碍,有时,学生要把它读通顺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何况是理解它的内涵,感受它的美呢?要让学生读懂、读好、读精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利用名家诵读的媒体录音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与鉴赏

1.多读精思,增广见识

阅读与鉴赏需要有厚实的文学积淀,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学知识、文学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等。所有这些,务必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关于阅读的态度、技巧、范围和内容,都可以成为方法的重要构件。博览中学会质疑,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命题进行思考、探究,阅读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2.随文入情,发展兴趣

现代散文的意境,无不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为了“入情”,首先要激发出阅读的兴趣,然后逐步理清散文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其情感结构关系,尽快与作者的情感吻合起来。比如《白杨礼赞》一文,作者写景画形不是目的,“神”才是“礼赞”白杨的根本,白杨的象征意义在“形”里只是若隐若现,须靠想象才能补足,而写“神”时,茅盾一反暗寓之辞,在议论和抒情中直陈白杨的象征意义,使白杨形神毕现。

3.揣摩品味,发挥想象

想象是挖掘现代散文完整深远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伴随着情感,使鉴赏者领略客体之美,在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满足。阅读现代散文,应该充分联系自己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运用创造性想象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现于脑海,创造出主观化的新形象,感受言外之意。

四、完善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定位

1.作为老师,要让学生想阅读

所谓让学生想阅读,也就是满足学生阅读的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就是说,阅读动机与阅读效果有着明显的正比关系,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主动性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2.作为学生,要改变对阅读的成见

精美散文阅读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能力探讨

了解和透彻了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高中散文阅读对学生的重大意义,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如何提高高中生语文散文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而努力。笔者综合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以下几点提高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以飨读者。

1.加强学生对散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提高阅读主动性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恒久学习的无限动力,可以保证学生不间断地、持之以恒对散文展开阅读与学习,带着浓厚兴趣去阅读,便于学生集中全部精力领略散文语言、节奏和韵律的优美以及感情的细腻委婉,兴趣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阅读获取,于是阅读效率便大大提升。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应,应抓住散文的基本特点,采取多种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散文的极致美,让学生在感受散文清新隽永的风格、不拘一格题材的同时,产生浓烈的兴趣。要善于培养学生散文阅读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情体会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沉浸在散文所营造的美妙氛围之中。例如,教师在讲授苏教版高中一年级《江南的冬景》一文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将表现冬景的优美图片置于学生面前,然后播放一些舒缓、宁静的应景音乐,在音乐和图画中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诵,使学生在音乐与图片营造的优美氛围中,感受伟大作家郁达夫散文的清新隽永和行云流水。这样学生的散文阅读积极和主动性便极大提高。

2.“把握散文阅读要领”推动散文阅读的高效进行

提高散文阅读效率重要的是正确把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即把握散文阅读的要领,探索高中语文散文的阅读思路,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到两点:充分正确把握文章主旨,明确散文的“神”所传递的思想情感,根据不同散文类型的特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但无论是那种情况,“景”都服务于“情”,为感情主旨的表达作铺垫。抓住不同类型散文的特征,归纳出其阅读要领,明确散文中不同的景所代表的情分别是什么,散文中所有的景都渗透着作者的情,这要从散文类型着手。如记叙类散文的“情”主要蕴含在叙事的内容里,写景类散文注重对某一个景或多个景进行特写,“情”便由此传递。而哲理性散文注重形象化的议论,阅读此类散文,读者只需要抓住首段尾端,仔细揣摩句子的含义,主旨便不难把握。再如《江南的冬景》这种写景类散文,主旨的传达便是隐含在“冬景”之中,教师应该引领并教会学生正确把握不同类型散文的主旨,从而推动高中生散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3.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模式

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生的阅读一直停留在“模式化”的地步,不能发展为推动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个性化阅读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高中语文散文阅也存在同样的现状,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的模式,应做到两点:一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感情将学生引入意境。意境美是散文的重要特征,教师必须加深对所讲散文的深刻理解,只有自己进入意境才能引导学生进入。教师应把自己完全置于作品中,融入文章所创造的意境,用自身感情去感染和融化学生,巧妙带领学生遨游在散文创设的华丽殿堂之中。二是抓住散文的文眼,理清散文脉络和思路,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如《荷塘月色》的讲解中,引导学生要把握文眼即“不满现实、渴望自由”的情感。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惆怅的情感,这样作者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师可以抓住合理时机提问学生:“通过阅读作者笔下景色,你发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并组织学生讨论,继而总结文章主旨,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精美散文阅读篇5

一.抓住“文眼”,揭示文章主旨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聚”。散文的“眼”就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中心点,文章结构的枢纽点,也就是所谓“神聚”之处。抓住了散文的“文眼”,犹如拿到了进入散文这座艺术宫殿的钥匙。散文的思想、感情、结构等也就不难理解和掌握了。那么,怎么识别文眼呢?作者为了表达主旨,往往由一字或一句来突出主旨,布局谋篇。这一字或一句就是文眼,读者抓住了文眼,将文章的主旨揭示出来,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文眼没有固定的位置,也不容易分辨。但只要精于阅读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文眼出现的地方一定是在那种富有表现力的,最有助于把握全篇思想和脉络的关键性词语上。如《背影》的文眼在标题上,“背影”可看作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选取了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等,都可以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谈生命》的文眼在篇中,生命到底是什么?作者没有以概括的语言直白地告诉读者,而是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形象地展现了生命的历程与规律,作者以感性的笔法含蓄地为读者解读了人生的密码;《荷塘月色》的文眼在篇首,引导学生以此领会本文是朱自清“独处”时的“独语”。通过仔细阅读全文,让学生认识到:在这篇文章里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灵魂升华的超越境界。现实世界黑暗,作者找不到出路,所以哀愁;另一个世界幽静美好,所以作者感到宁静和喜悦。《海燕》文眼在最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此句借海燕在暴风雨前的勇敢形象,赞美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大无畏精神。

二.理清线索和脉络,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

散文具有“形散”的特点,其实“散”的外在形式里蕴含着一种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明晰的脉络。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注意抓两条线:一是明线叙述线索,可按景物的转换、观察点的转移,事情的发展等展开;二是作者的感情线索,这是暗线。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或多或少的感情在里面,作者对人物态度的变化,对景物的喜好程度,对事情的判断,我们要抓住。散文的线索多种多样,有以作者的认识和感情为线索的,如杨朔的《荔枝蜜》;有以事物为线索的,如《羚羊木雕》;有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的,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等等。这种线索和脉络,就是作者的思路在文中的体现。理清线索和脉络,不仅有助于领略散文精巧的结构,而且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精髓所在。

三.品味散文的语言,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语言有一种特殊的美。它像诗词而凝练、优美、形象、含蓄;它又像口语而浓淡皆有、自然流畅、朗朗上口。那么,怎样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呢?最主要的就是不断地在阅读之中,仔细咀嚼,反复品味。我们品析时,首先,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品析的语言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次,注意把握好角度,一般从准确性、严密性、句式、修辞、意蕴等角度分析。如《紫藤萝瀑布》文中写道:“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由眼前所见的花,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生命的美好和永恒。冰心的《谈生命》一文,最后以哲理的语句结束全文:“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作者启示人们:把握今天,奋斗不息,成就人生,方能最终“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再次,要抓住散文的重点句。一般要注意散文的三种句子,一是起始句,它往往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紧扣主题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容易把握作者的情感;二是过渡句,往往是场面的变换,叙述角度的变化过渡,抓住它能理清文章的脉络;三是点明主旨句,它常常出现在文章的末尾,起画龙点晴的作用,抓住它能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四.探求散文的意境,体味作品的艺术特色。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对象融合为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作者主观的“意”与客观生活的“境”的辩证统一,是作者理想的再现。在阅读中探求散文的意境之美,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蕴,而且可以陶治读者自身的心灵。朗读时,要运用语言美表达的各种手段,再现作品的意境,才能感动自己。如朱自清的《春》,“春”,这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而本文却给春天赋予了感情和生命,作者细致观察事物并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和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整个画面洋溢着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诵读起来,要集中精力,把它的意境再现出来,从而产生激情回荡奔放的感染力。在阅读散文时,既要注意意境的探求,又要注意作者感情的抒发,将景、情、意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体味散文的意境之美。

精美散文阅读篇6

“写作与阅读是一种供求关系。阅读是一种精神需求,如同吃饭是一种物质需求。这种需求由低到高可分为六个层次: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人总是在精神上追求这六种东西。要不然他就会感到空虚,如同没有饭吃,会感到饥饿。由于阅读者的文化修养、职业特点不同,阅读的层次也不同。就是同一层次的人或者同一位读者,在不同时空、不同心情下,阅读的内容也有不同,比如在书房里和在地铁里读的东西就不一样。”

“阅读复杂,写作也就复杂。满足刺激,有黄色、武打读物;满足休闲,有闲话、笑话等闲书;满足信息有报纸;满足知识有专业的或普及的读物。而满足思想和审美这两个较高层次,可以是专门的思想理论和美学读物,也可以体现在其他各类读物中。散文是一种形式短小,但又旨趣高雅的文种,它不是应用文,不以求实,而专攻虚境,主要满足人的思想和审美这两个较高需求的。它可以叙述任何内容,但必须见美见理。文章为思想和美感而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季羡林在代序《追求一个境界》里把中国散文坛分成两个流派。一个流派主张散文之妙就在一个“散”字上,信笔写来,松松散散,随随便便,用不着讲什么结构,什么布局。季羡林称之为“松散派”。另一流派的写作讲究谋篇布局,炼字铸句,借用杜甫的一派的一句话“意匠惨淡经营中”季羡林称之为“经营派”。他还指出“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大家的传世名篇无一个不是惨淡经营的结果。我窃附于‘经营派’。我认为,梁衡也属于‘经营派’,而且他的‘经营’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都非常寻常。即以他的写人物的散文来说,一般都认为,写人物能写到形似,已属不易,而写到神似者则不为上乘。”

《觅渡》分为“大情大理”“青史如镜”“山川如我”“理性人生”四部分。他的名作《觅渡,觅渡,渡何处》收录在“大情大理”中,写的是瞿秋白。瞿秋白这个人才华洋溢,性格中和行动中有不少矛盾。梁衡想写这样一个人,构思了六年,三访瞿秋白纪念馆,迟迟不敢下笔。他忽然抓住了“觅渡”这个概念,于是境界立出,运笔如风,写成了这篇名作。《乱世中的美神》是写李清照的。一位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人家的千金,拥有着高超的艺术天赋,在乱世中的爱恨情愁,在文学艺术上的登峰造极,以及超越时空的千年孤独。

梁衡先生在真实地记录人物经历的同时,形象地勾勒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文笔优美,用词讲究。文者,纹也。花纹交错才成文章。梁衡先生的文章,无论在表达方式或是思想境界,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精美散文阅读篇7

【关键词】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

如何提高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质量呢?本文主要将散文的审美规律与学生的主体实践规律结合起来提出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研究策略。

一、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定义

所谓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是指:在中学语文散文体裁的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散文的审美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结构特征,把握审美实践的特点,进行教学策略选择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顺利进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与积淀,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心理结构和伦理心理结构的相应发展。力求在一种和谐自由的气氛下进行文本、老师、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审美偷悦的情感体验中丰富完善人格心理结构,并形成自觉建构的能力。

散文阅读教学不仅要着眼于阅读方法训练,阅读知识讲解,还应当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注重人格的培养,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有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会自觉进行审美判断,吸收文化,创造性阅读,这才是散文阅读教学的根本。实现阅读目标,主要在于学生的心理结构的建构,只有健全的心理积淀,才可能在阅读中顺利进行同化、顺应的作用。只有有了丰富的阅读心理积淀,学生才能对文章迅速作出反应,也只有如此才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有能够以个体的生命与文本进行交流,获得精神情感上的丰富,得到审美娱悦的情感体验,他的阅读能力才可能真正地提高,并且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二、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1、体现大纲的要求,实现教材编写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及教材修订指导思想都明确指出了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正是通过指导学生对散文进行审美性阅读实践,从而将人导向自由,推动学生人格心理结构健全发展。其开放性、和谐性,情感性与大纲要求和教材编写目的相适应。

2、充分发挥延伸性,促进学生学习。

与诗歌戏剧,小说一样,散文是生活的艺术真实再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从取材到人生体验,以及生活画面,艺术上与诗歌,小说等文体都有相互补充,交叉的特点,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对于其它文体的阅读教学有借鉴意义。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建构的审美情感,审美知觉,审美意志,这些审美心理结构层次对其它文体教学同样有理解建构的作用,同样能够促进整个阅读教学的效果,另外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相对长篇小说和诗歌,散文的可读性强,易懂易读,费时少。因此散文的阅读教学对中学生课外广泛的阅读有延伸作用。

3、适应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学生学习。

中学阶段,学生(12-18岁)正是处于心理剧变的时期,其心理特征表现在: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到新阶段,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着的发展,在学习和讨论中,有探求真理的需要,但有时看问题片面性和主观性;其情感更加丰富、深刻,开始能够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有较深刻的审美判断的能力,同时审美需要和审美能力大大增强,追求美,爱美成为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能够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还能通过自我(内省)来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注重文本的主体特征,发掘作家主体的自我生活感受,情感体验和生命意识。这些细腻的人生体验,深刻的哲理思考,气势开阔的论辩之风,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半成熟期的需要相吻合。

三、散文的审美性阅读教学的策略依据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各种文体都有内在的美的规律,各种文体的美具有交叉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这种不同文体的共性美为欣赏作了铺垫和沟通,而其特殊的美的规律又是这种文体得以生存的根基。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开拓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运用美的规律来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感知散文美,增强对散文文体美的敏感性,从而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发展建构审美心理结构中的各个层面。

在教学中,老师应注意从语言和格调风格上把握这一种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体味行文中的语言的诙谐,幽默,哲思议论的风趣,以及诗意的氛围和情韵.教师应引导学生体味情趣的多样性,丰富性。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的百草园一段充满童真情趣。

首先,观察是从儿童的心理进行观察的,石栏光滑,因儿童好奇心摸过,黄蜂“肥胖”,油岭“低唱”,蟋蟀“弹琴”是儿童拟人心理,至于搜盆子的酸甜是小孩爱尝野果的亲身体验。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甚,色味俱全,充满乐趣的百草园洋溢着童真的情趣。另外写何首乌则想到成仙,写赤练蛇,则想到长妈妈的故事,写捕鸟则提到捕鸟能手、闰土的父亲,这些联想使文章开合自如,增添了情趣。尽管趣味无争辩,但培养学生的良好趣味对其阅读鉴赏是有好处的。课文中的选文品味是不错的,都是些优秀散文,像《背影》,写父子亲情,事很少,话不多,只以儿子的“视角”三写父亲背影在自己内心所激起的幽深微澜,味之令人潜然,自有一番动人心扉的情致。

参考书目:

赵伶俐:《审美化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5);

精美散文阅读篇8

关键词:中学语文散文审美阅读教学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48-01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生活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条件,然而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中学生渐渐地远离了生活实际,缺乏对现实的真实情感,对待人际关系表现得冷淡漠然,失去了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美的发现与创造能力,审美观念更是无从谈起。初中语文教育的目的强调了要注重学生情感发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散文阅读占着很大比重,从苏教版初中语文目录中我们不难看出,仅散文就占了全篇的25%以上。由此可见,散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中地位是何等之重要。散文阅读是如何体现它广泛的审美功能的?如何通过散文阅读构建学生的审美意识?这都是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1散文审美阅读实际教学意义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有关于想象、联想的情感表现和行为动作,都与其潜在地审美感受有关,美,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它时刻润泽着学生的心灵,启迪着他们的智慧。而散文是一种被誉为“美文”的文体,它是诗歌、小说等其他文体形式的补充与延伸。散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处处充满着灵动的思想,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1.1体现教育要求,实现教学目标

从散文在教材中所占比重及散文选材结构上我们可以看出,进行散文审美阅读教学是符合教育要求,并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言学习,让学生体验爱语文的思想情感和感受民族语言的规范,从而提高其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散文作为一种真实的生活艺术再现,无论是取材还是作者的人生体验,以及用文字展现出的生活画面,都让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充分体会到其中的审美情感、审美意识,从而带给学生们自由的心灵畅想和开放地个性发挥,促进了他们的审美心理构建,也推动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

1.2适应学生心理,促进语文学习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日益成熟,性格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都有着明显的体现,情感也更加丰富和深刻,对人物内心世界有了基本的审美判断,审美需求大大增加,主体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散文审美阅读就是突出作品的主体特征,作者细腻的生活感受、深刻的人生思考、充满哲理的思想,都能让中学生引起共鸣,满足他们对美的渴求。散文蕴含的美能让学生轻松的越过阅读障碍,突破学生阅读难的“瓶颈”,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对知识、对语言、对美有更深层次的理解[1]。

2散文审美阅读的教学策略

散文审美阅读具有如此强大的审美教育功能,却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为广大语文教育者所忽略。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一改以往单调乏味的试题训练,要从散文自由、灵活的文本特点出发,注重挖掘散文内在的审美因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使审美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2.1获得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意识

情感体验是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而产生的真实感受,是他们开放心灵与作者进行对话的一种心理反应。散文审美阅读教学就是要抓住课文情感与学生互动的联系通道,通过美的感受让学生敞开心扉、放飞想象,完成审美观的升华。一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文本本身的情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情感体验是每个阅读者的个人心理活动,教师不应该剥夺学生独立体验的情感过程,只有学生主动体会与感受,才能产生深刻的对美的印象;二是要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获得具体的形象体验。所谓“入境动情”,为学生创建一个与内容对应的场景,运用立体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音乐等元素,让学生对散文的美感有具体的形象体验。在教《三峡》时,笔者先引入著名地理学家鹂道元对三峡的风光描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然后将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景色的片断做成视频文件,使用多媒体进行播放,最后引入正文。这种诗文导入、形象展现的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对“美”充满憧憬和期待。

2.2提高欣赏水平,强化审美鉴赏能力

对散文阅读的审美欣赏,就是透过文字符号搭建的书面表相,去体会作品内在的“灵魂”。散文中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和独特的见解,以及他们对事物真实意义的剖析和对美的深刻感悟。学会欣赏,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欣赏散文的思想,追求作者在作品中直抒或暗藏的情感,并通过这些思想与情感的反复体味,提升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如在朱自清先生的《绿》一文中,要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感受到情感的精神美、语言的朴素美;通过文章的首尾相应,体会到作品的结构美;从字里行间领悟到诗般的意境美。要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进行审美欣赏,提高审美分析和审美鉴赏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由此可见,美能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品德,对他们综合发展有着全方位的功能。因此,在散文审美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体验散文形式美、内容美及情感美,让散文阅读成为他们发现美、塑造美和创造美的心灵课堂。

精美散文阅读篇9

如何提高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质量呢?本文主要将散文的审美规律与学生的主体实践规律结合起来,提出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研究策略,以供广大的一线教学工作者作参考。

一、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定义

所谓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是指:在中学语文散文体裁的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散文的审美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结构特征,把握审美实践的特点,进行教学策略选择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顺利进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与积淀,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心理结构和伦理心理结构的相应发展。力求在一种和谐自由的气氛下进行文本、老师、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审美愉悦的情感体验中丰富完善人格心理结构,并形成自觉建构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关注的不仅仅是目前、眼下的考试内容,它关注的更多的是理想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既有教师对价值的引导,又有学生的自主建构,对培养人发展人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很明显,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时代是难以立足的。现代教育立足点在人的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人学会认识一两条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技术,而是使人的内在心理结构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尽量按照一种理想的模式全面有效地发展,成为一个对整个社会有贡献的人。”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不仅要着眼于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知识的讲解,还应当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注重人格的培养,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有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会自觉进行审美判断,吸收文化,进行创造性阅读,这才是散文阅读教学的根本。实现阅读目标,主要在于学生的心理结构的建构,只有健全的心理积淀,才可能在阅读中顺利进行同化、顺应的作用。只有有了丰富的知识积淀,学生才能对文章迅速作出反应。只有能够以个体的生命与文本进行交流,得到审美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的阅读能力才可能真正提高。而审美心理是人的伦理心理与智力心理的桥梁,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能力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人自由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散文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建构,也即在审美实践中进行教学活动。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提出也正是针对目前教学误区,力求探索一条能够纠正误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途径。

二、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体现大纲的要求,实现教材编写的目的

2000年出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稿)强调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强调了人格健全发展:“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及教材修订指导思想都明确指出了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正是通过指导学生对散文进行审美性阅读实践,从而将人导向自由,推动学生人格心理结构健全发展。其开放性、和谐性与大纲要求和教材编写目的相适应。

(二)充分发挥延伸性,促进学生学习

与诗歌戏剧,小说一样,散文是生活的艺术真实再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从取材到人生体验,以及生活画面,艺术上与诗歌、小说等文体都有相互补充,交叉的特点,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对于其它文体的阅读教学有借鉴意义。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建构的审美情感,审美知觉,审美意志,这些审美心理结构层次对其它文体教学同样有理解建构的作用,同样能够促进整个阅读教学的效果。另外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相对长篇小说和诗歌,散文的可读性强,易懂易读,费时少。因此散文的阅读教学对中学生课外广泛的阅读有延伸作用。

(三)适应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学生学习

中学阶段,学生(12-18岁)正是处于心理剧变的时期,其心理特征表现在: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到新阶段,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在学习和讨论中,有探求真理的需要,但有时看问题过于片面和主观;其情感更加丰富、深刻,开始能够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有较深刻的审美判断的能力,同时审美需要和审美能力大大增强,热爱美、追求美成为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能够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还能通过内省来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注重文本的主体特征,发掘作家主体的自我生活感受,情感体验和生命意识。这些细腻的人生体验、深刻的哲理思考、气势开阔的论辩之风,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半成熟状态的需要相吻合。他们有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去面对这些美,同时也正渴求这些美去补充丰富他们的心灵,散文的美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抵抗外界的不良影响。

三、散文的审美性阅读教学的策略依据

散文的审美特征和阅读主体的接受心理的独特规律决定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必然性,决定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必须将散文的审美规律与学生的主体实践规律结合起来,因此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必须以此二者为依据进行教学。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各种文体都有内在的美的规律,各种文体的美具有交叉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这种不同文体的共性美为欣赏作了铺垫和沟通,而其特殊的美的规律又是这种文体得以生存的根基。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开拓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运用美的规律来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感知散文美,增强对散文文体美的敏感性,从而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发展建构审美心理结构中的各个层面。

(一)散文的“真我”抒情美

散文的首要审美特征就是它的“真我”抒情性。散文所写的是抒情主体“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散文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文体。散文的真不仅是作者性情的真的体现,而且所写的景、事,理,人亦全是作者经历的,并非作者塑造、虚构的。另外散文的“真我”还体现在其“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主观抒发色彩浓郁的描述笔法,有“我”则“散文味儿”即在,无“我”则就会变成新闻纪事、小说等。从“真我”抒情性这一特点来看,散文是可遇不可求的,必须与作家的心灵等同,仰仗真挚的情感和独到的体悟。

(二)散文的内化美

散文的内化美决定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感悟。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散文的内涵,不能够仅仅停留于文字层面,停留于景色描写、人物刻画、事件叙述。而应该对这些景、人、事之间的情感逻辑关系进行探求,从而体会到作者蕴于文字中的情思和生命体验,以及更深层的哲理启示,更为丰富的言外之意;不能够像教外化特征明显的小说、戏剧那样,把重点放在人物性格分析,社会生活关系分析,尖锐的矛盾冲突分析;也不能够像讲诗歌那样,由情出景,将散文的实写讲成了虚构、想象。散文的内化倾向决定了它的抒情性,想象和联想的丰富性,但散文的想象是随着情感铺展,所思所想都是生活事实,或亲历,或历史上的故事,是为了表达、传递作者的思想。诗的想象更多跳跃,更多是以虚出实,力求构造诗意,不惜种种假设。另外诗传情达意还借助节奏的反复、双关、隐喻等语言结构的变形。在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散文的特点,注意文体教学的侧重点和独特性。

(三)散文的自由美

“在所有文体中,散文是最为自在悠闲的”,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结构布局,或者表现手法的运用,它都少有僵化刻板的规范、格式和限制,一切以作者的感发为中心。散文最近诗,然而与诗歌相比,有诗意和美句但不像诗那样讲求跳跃跌宕,讲求节奏格律的严格要求。散文也写人叙事,但不似小说、戏剧讲求一种虚构设置,讲求情节、开端、高潮和结尾要求,明显完整的矛盾冲突线索,而是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对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有触动,信手拈来,生发开去,或侧重表达含义,或追求传达哲理或描摹一种景物,运笔如风,不拘成法。散文联想丰富,开阖自如,似乎很散,但这些联想和想象总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形散是外在的现象,也是散文的自由所在,魅力所在,神聚则是形所依赖的本质,正是神使这些联想显现出心灵的光彩。

散文教学不能忽视其形散神聚的自由美。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想象,跟随作者的联想、想象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培养学生寻找情感联结点,把握作者展开文思的脉络,体味心灵自由美的能力。教师一方面要启情,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循文入情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探究,质疑,创造想象,实现思维上的自由,解读上的自由。接受美学认为只有融入了学生个体生命的解读,文本才真正有了生命力,才真正地完成。因此学生对文本的亲身体验,独特感受应得到教师的肯定,只有实现了解读的自由,才是教学中真正地抓住了散文自由之美的审美特征。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语言和格调风格上把握这一种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体味行文中语言的诙谐,幽默,哲思议论的风趣,以及诗意的氛围和情韵。教师应引导学生体味情趣的多样性,丰富性。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的百草园一段充满童真情趣。首先,观察是从儿童的心理进行观察的,石栏光滑,因儿童好奇心摸过,黄蜂“肥胖”,油岭“低唱”,蟋蟀“弹琴”是儿童的拟人心理,至于搜盆子的酸甜是小孩爱尝野果的亲身体验。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甚,色味俱全,充满乐趣的百草园洋溢着童真的情趣。另外写何首乌则想到成仙;写赤练蛇,则想到长妈妈的故事;写捕鸟则提到捕鸟能手闰土的父亲,这些联想使文章开合自如,增添了情趣。课文中的选文品味是不错的,都是些优秀散文。像《背影》,写父子亲情,事很少,话不多,只以儿子的“视角”写父亲背影在自己内心所激起的幽深微澜,味之令人潜然,自有一番动人心扉的情致。

“借得西湖一池水,画出南国三重春”。总之,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是以审美性心理建构为基本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体会其中的情趣美,在自由轻松中获得美的享受以及丰富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赵伶俐.审美化教学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5).

精美散文阅读篇10

一、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

高中时期的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和散文阅读有很大的不一样,审美教育也和审美不一样。大多数时候的高中语文散文教育代替了学生的散文阅读,审美教育替代替了审美活动。学生不是在读书时认知美,体验感受审美。而是从教师那里了解愈多的审美知识,懂得一些审美技巧,获得许多简单的分析审美的方法。很多学生表示,不少的散文老师讲课起来带有许多的美感,只是,我真的没有太多那种感觉。都说《荷塘月色》是经典散文,但是许多学生在上课学过以后,从来没有人再一次阅读它,认真思考后,甚至很多学生以后永远也不可能读到它。但是一部《西游记》,六小龄童出演的,不知道播放了几十遍,还是那样的今人注目,而且每次看到时候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想和领悟,都能从不一样的地方感到主要内容的美、故事情节的美、艺术表达的美等许多的美,然而并没有任何老师让自己观看和对西游记进行审美,但是自己总能从其中得到对美的感受和认知。高中散文教w是老师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教育,学生却没有从中得到真正对美的体会和领悟,没有激发学生一遍一遍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这就是当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

二、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突破方法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指导和体验

学习的主体本就是学生,应该把散文阅读教学改为散文阅读实践指导活动,审美教育最应该改为的是散文审美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读书中增加体验,提高审美经验。教师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自己在自我阅读中感受老师所说的感情之美、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和艺术之美。而不是至停留在老师所说的内容和所讲的地方。教师只教会一些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必须的解读示范,让学生自己体会去读,按据教师的示范去“照猫画虎”,在自己亲身体会中得到越多的阅读体验,慢慢增强丰富情感,提高审美经验,一步一步培育和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组织和逐步引导,必要的时候给他们讲解。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经典散文时,先要引导学生基本了解的散文写作背景,知道和散文发展的相关的一些审美发展史,介绍一些散文中包含的民族文化心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感受散文的基本情感.,教会学生学习些简单的审美技巧,提升审美能力,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与探究另外几首,让学生真正获得经验,获得审美。

2.重视审美认知的发展性,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标准体系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该主要看待审美认知的发展性特征,一定不要让学生一下就掌握审美的能力,获得很多的审美经验和对其的领悟,让他们的把审美能力提高很多。培养事物都是有一定的发展性特征,都是一个从认识到认知的熟练的过程,都是一个从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不能着急想着一下就要做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技巧,需要教师教学生构建自己标准的审美体系。学生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阅读散文就会从中获取真实的感受和领悟。

例如,学习荀子的文章《劝学》,学生建立起来基本的审美标准以后,就能够在阅读中慢慢感受到文中的思想之美、韵律之美、节奏之美、结构之美、艺术之美。让学生在阅读中慢慢感受,逐步增加他们的体验,渐渐提升他们自己的审美能力。学生在一遍又一遍阅读中,对“学习”的认识越来越广阔,深入了解,通过与自身的学习实践相结合,引气越多的相同的感受,越读越感到其中的主要思想的美。将文中的比喻手法与思想观念相结合在一起,每个比喻的主体形象与本来思想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生动,形象、艺术等特征越来越突出,感知修辞手法的艺术之美,让学生慢慢意识,慢慢感悟,一步步培养和提升。

3.强化审美内在驱动,优化学生审美秩序

审美是一种思想和心理实践活动的感知和体验,不能只靠书面知识和方法教育达到目的,要让学生在自己体验中渐渐体会找到感觉,慢慢顿悟。高中散文阅读审美教育,需要增加他们的兴趣,自己行动,需要进行一定的教导优化,让学生逐步找到感觉,学会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