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药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十篇医药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十篇

医药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12:46

医药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篇1

东软医疗软硬并举

在医疗领域,东软是个“全能型”选手,它既能生产大型医疗设备,又能提供从公共卫生到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以及远程医疗的全套解决方案。

在国内医疗业,东软是目前惟一一个如此“全能”的高科技企业。但是媒体尚无对东软医疗的全面报道,以至于东软医疗像个“谜团”,很多人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些人不知道作为一个软件企业的东软还能生产Ct;还有些使用过东软Ct等医疗设备的业内人士,不知道东软还能提供医疗卫生的全套it解决方案。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到了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卢朝霞教授,希望能全方位解读东软医疗,并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的东软医疗。

缘起:第一台国产Ct

东软进入医疗设备领域要追溯到1995年。卢朝霞给记者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早在1988年,沈阳某家医院花50万美元进口了一台Ct机,组装后开机时出了问题,国外厂家的人一直没有维修好,一直闲置,成了“植物人”。有一天,沈阳卫生部门对外张贴了“招贤红榜”,试图将其维修好,而当时的东北大学的两位年轻教师郑全录、李甲递前去揭了榜,结果花了不到90天的时间就把机器修好了。从这以后,东北大学校领导就提议:“你们能修好Ct,那么你们能不能研发和生产Ct?”

1990年,东北大学成立了计算机影像工程技术中心,开始了国产Ct的研究与开发,1994年6月,由东北大学研制的Ct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技术鉴定,但要作为一个产品生产出来再销售,还有很长的过程。1995年11月,东北大学为了推动一直在校园里孵化的Ct科研成果尽快产业化,并解决他们后续发展资金问题,决定将东北大学计算机影像工程技术中心并入东软。东软从此开始投入研发力量,最终于1997形成了能够在市场上销售的Ct产品。

1997年,东软医疗所生产的第一台国产Ct获得国家生产许可,成为中国惟一能够生产Ct的民族医疗企业,使我国成为继美、日、德之后第四个能够生产全身Ct的国家。Ct是现代医院必备的诊断装置之一,技术含量极高。在东软之前,全球只有3个国家的6家公司具备Ct扫描装置的研究与生产能力。我国市场被几个跨国公司垄断,东软医疗的崛起彻底打破了上述落后被动的局面。

“东软对我国大型医疗器械的贡献就如同通信行业的华为。”卢朝霞如是说:“东软Ct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使Ct价格大幅度下降。”东软Ct率先在业内通过了FDa和Ce认证,使中国研发和制造的Ct机以及后续研发成功的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成功出口到美国、欧洲、中东、南美、非洲等5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国产大型医疗设备从无到有、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的质的飞跃。东软不仅有能力冲破Ct等医疗设备关键技术的国际封锁、突破市场垄断,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依靠自主创新获得产业化成功、实现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并为中国医疗产业国际化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作为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建设单位,东软在Ct之后继续研制彩超、数字X光机、核磁共振等其他医疗设备,目前已具备10大类55种产品。2009年5月26日,东软自主研发的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在沈阳研制成功,并获得了美国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能够生产并面向国际市场销售pet的公司。

每年,东软医疗都盛装出席国际上最大的医疗器械专业展RSna(北美发射学会年会)以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作为中国本土厂商,东软推出的Ct、核磁等大型医疗设备引起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医疗市场的重要力量,在大型医疗器械领域,惟有东软可以与Ge、西门子、飞利浦等跨国公司厂商相抗衡。

发展:软硬并举

东软医疗在把硬件(医疗设备)做大做强的同时,医疗软件也在同步发展,软硬并举,力争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据卢朝霞介绍,东软医疗软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是面向大医院做HiS。从最初的门诊收费系统,发展到后来的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住院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库房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连数据库都是东软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中国医大盛京医院是东软医疗的早期典型客户,当时东软用适合的软件、适合的硬件,为中国医大盛京医院架构了一个投资少却很有效的系统,院长每天都能看到收入情况、经营情况、库存状况等。中国医大盛京医院也是东软最忠实的客户之一,东软每年都给他们的系统不断地扩展,增加新的功能。

第二是社保。东软是在全国最早涉足社保系统的软件公司之一,早在1994年,东软就在辽宁省抚顺市做社保系统,当时还社保业务还没有设置个人账户,而是由企业统一交费、差额拨付,东软在对大力业务和政策研究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第一个面向社保个人账户管理的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1996年,东软获得了辽宁全省社保系统,并在河南洛阳市和太钢、本钢成功实施社保系统;1999年,东软作为骨干研发单位参加了“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的研发和项目管理工作。围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核心平台”,东软在社保行业“五险合一”的解决方案涵盖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及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5月,劳动部推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之后,东软相继为全国各地上百家社保用户实施了核心平台。

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东软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中心城市社保用户数已达200多家,实施医保的医院和药店数达15000家,其中,中大型医院有300~400家。

第三是以社保系统推广应用为机遇,大范围实施HiS、paCS等信息系统。由于社保的医疗保险系统要和医院端进行接口,东软就做了医院端的系统,这就为东软医疗带来了HiS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医院都购买了东软的Ct等医疗设备,他们要把影像管理起来,这就为东软医疗带来了paCS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基于一些偏远地区医院客户的需求,东软以北京天坛医院为会诊中心,广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让更多的偏远地区的医院客户享受到一流医院的资源。

创新:剑指“新医改”

面对“新医改”3年内投资8500亿元的市场机会,东软相识而动,并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009年2月,东软集团针对国家即将推出的“新医改”政策,成立了跨业务单元和部门的“东软医疗卫生业务发展中心”,用以协调和推动公司医疗卫生业务的研发和市场工作。4月19日,东软在深圳“医疗春季会”上,推出了面向“新医改”的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东软此次推出的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以“服务医改、惠及民生”为宗旨,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卫生数字字典为标准,形成覆盖医药卫生信息化全过程的系列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解决方案、医疗服务体系解决方案、医疗保障体系解决方案、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解决方案,为主管政府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提供高性能价格比的数字医疗设备、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

据卢朝霞介绍,东软此次的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有如下特点:第一,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推出医疗设备包(Ct/CR/DR/数字肠胃/高频X线机/黑白超声/心电监护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可以提升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能力;第二,面向基层和偏远地区医院提供的普及版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和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可以提升基层医院诊疗能力,基层医院也能看好病,缓解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第三,推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基于健康档案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健康档案提供高可靠性技术支撑;第四,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可实现全民,全生命过程的高质量医疗服务;第五,区域(社区)卫生解决方案,为少生病、易看病、看好病、少花钱提供支持;第六,基础药物管理解决方案,对基础药物的供应、配送和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管,使老百姓真正享受到药品降价带来的实惠。

据介绍,针对新医改,东软在组织架构方面的准备还是比较超前的。首先,东软在去年就把医疗软件从原来的政府事业部分拆出来,成立医疗软件事业部,因为医院管理系统有其特殊性,与政府其他业务是不同的。其次,把原来隶属于软件产品事业部的paCS分拆出来,划归到医疗软件事业部。第三步,新医改之后,东软在今年5月将医疗软件事业部并入到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让医疗软件、医疗服务与医疗设备和数字化医院整体建设有更加紧密的结合。

东软成立的“医疗卫生业务发展中心”,横跨多个事业部,卢朝霞本人亲自担任此中心的主任。譬如区域医疗卫生业务,它既与政府相关,又与医院相关,还与电信运营商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跨业务部门的、综合的机构来运作。业务发展中心加强了东软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并统一进行客户分析、市场运作、解决方案整合以及售后服务。

“东软看好医疗卫生市场发展前景,同时也看到竞争的激烈,为此,东软已经在组织、策略、研发和市场等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整合了自身在数字医疗设备、医院信息化、医疗保障、公共卫生等领域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和服务实践,为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和落地提供切实的实现手段和技术保障。”卢朝霞说。(更多医改和信息化专题报道请参考计世网:省略w.省略/topic/20090327/index.shtml)

采访手记:

终结Hit作坊式时代

中国的卫生it产业缺少“重量级全能选手”,活跃在中国卫生行业的it公司大都规模不大,属于一种小而散的作坊式经营模式。东软或许是中国Hit产业作坊式时代的终结者。之所以下如此判断,原因有三。

首先,东软就是做it服务起家的,擅长it服务。东软积累了金融、电信、政府、电力等大量国计民生关键行业的客户服务经验,对于行业客户需求的理解和响应,是东软进入任何一个行业最雄厚的资本。

其次,软硬兼备,产品线最齐。在医卫行业,它既能生产大型医疗设备,又能提供从公共卫生到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以及远程医疗的全套解决方案。

医药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篇2

数字图书馆的几种模式:

资源整合型以面对馆员与最终用户的资源统一管理、资源的深度整合为特征,其中不同层次的资源整合体现在:对检索手段的整合、文献层次的整合、信息整合、内容整合、知识整合、服务整合等;

知识服务型以信息服务为基础,以深度的知识挖掘为手段,以知识服务(如查新服务、定题推送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个性化服务等)为导向;

学习研究型以资源整合为基础,知识服务为特色、以互动学习和互动研究为特征,营建良好的知识DiY环境,符合“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人本主义精神;

基础设施型具备如下特征:集资源的生产、传播、服务为一体;开放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的自主生产;知识的深度挖掘;新知识的开发;基于资源开发、知识挖掘的深层次知识服务。

上述四种模式中,资源整合型数字图书馆作为各模式发展基础,已经经历了发展--成熟的阶段,随着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正在从资源整合型向知识服务型、学习研究型发展,而综合目前医院图书馆建设的实际需求,医院数字图书馆建设应定位为资源整合型数字图书馆:即以资源的统一管理、资源的深度整合为特征,

二、现阶段医院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有价值的“孤岛式”资源利用率极低,自身资源与外部资源亟需有机整合

各机构单位自身拥有非常丰富和独特的资源,如外文期刊、图书书目、特色病例库、电子年鉴、科研成果、会议报道等,然而,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其资源利用利率很低。与此同时,互联网上还存在着大量的、有价值的专业信息资源,如果能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上述资源与本机构单位购买的数据库资源有机整合,向最终用户提供有效的增值服务,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知识资源的有效共享。

(二)信息“跨越式”发展,呼唤“一站式”服务

爆炸性增长的信息资源给图书馆和用户带来巨大压力,大量具有分布、异构特征的数字资源都以孤岛的形式存在,用户必须分别进入各个系统中查找资源。每种资源的用户界面和检索规则各异,用户需要逐一熟悉,既费时又费力。

数字资源使用者须接受一定的训练才能有效地获取信息,这种情况下,用户期望能够通过统一界面,方便快捷地检索到图书馆提供的所有资源(书目、图像、音视频、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会议录等),希望图书馆提供一步到位的服务(onestepservices)。

(三)最终用户渴望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亟待深层次知识服务

医药卫生行业作为一个知识高度密集型的行业,要求该行业内的工作者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而呈“跨越式”发展态势的大量信息令他们无所适从。

如何通过多层次的资源整合、强大的知识内容链接,满足最终用户快速、便捷的获取所需知识,则成为广大医院图书馆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资源整合型医院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北京通州263医院、南京总医院图书馆在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进程中,逐步认识到数字化图书馆是数字化医院的一项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医院为医院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优越的网络环境,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网络环境下的医院图书馆,不仅是医院信息资源集散地,也是医疗、教学、科研发展的基地,建设与现代化医院相适应的数字图书馆,对促进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建设数字化医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定位于资源整合型的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则还具备如下特点:

多层次资源整合

提高资源利用率

文献资源层次的整合

五、资源整合型医院数字图书馆整体解决方案——资源解决方案

(一)图书馆资源统一检索平台

医院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统一管理多种数据库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图书馆资源统一检索平台以其自身独有的结构和功能,解决了医院数字图书馆的上述问题,有效的实现了“一站式”异构跨库检索。

■结构

分布异构网络资源跨库检索平台

由图书馆各种资源整合而成的总目录(总索引)

各种功能库(可选):知识元库,引文库、机构库、作者库、人物库、期刊库、报纸库、概念词典、会议库、出版社库、基金库

■功能

将医院图书馆数据库接入平台,实现选库及跨库检索,支持单库检索;

把医院图书馆中文资源的题录摘要、全文索引统一建库,规范管理,实现统一检索;

利用各种功能库和平台的知识网络链接功能,将所有资源进行增值性整合;

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相互引用文献的链接,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与期刊、图书库的全文链接,chkd期刊全文库引文与图书馆资源的链接;

通过机构、作者、概念等方式构建库间链接;

利用网格,优化资源存储与检索运行模式

(二)自建库系统

■系统子模块

电子年鉴建库系统

外文文献电子化建库系统

医院科研资料电子化建库系统

■系统功能

职能管理部门将所内外文件、会议资料、重要图片录像等资料电子化后生成数据库,可实现统一管理和检索;

图书馆将馆藏外文期刊文献或图书书目电子化,并进行标引后,生成外文期刊数据库或图书书目库,在上述图书馆资源统一管理平台的支持下,实现与已购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库的统一检索以及知识链接等;

■电子化加工流程

书页扫描

图像处理

灰度二值叠加加工

目录树加工

caj与pdf导出

制作好的数据库通过cps内容系统,在院内局域网上。[page]

■内容管理与流程

元数据标引

数据分类

通过上述对自建库系统子模块、系统功能、电子化加工流程和内容管理流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该模块对于医院有效管理特色资源,包括病例资料、科研成果、电子年鉴等,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实用价值。

(三)数字化学习平台

■资料查询读者可以通过各种检索途径进行检索,还可利用引文链接和知识元链接直接调用相关文献和数据,有效拓展了检索途径,为读者准确把握学习目标提供了有效保障。

■阅读通过cnkireader读者可直接在文中笔记、圈点、划线、涂色、并可以进行文献剪切和编改等操作,还可通过bbs对文献进行评论,参考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

■讨论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支持局域网内协同学习和研究,co-work通过语音、文字、图形、手写等方式跨地域,与别人同时讨论同一问题,解决跨地域的协同学习问题,及时获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加深对研究问题的了解,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效率。

■资料保存传统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文献、产生的思想火花无法保存,导致学习无法重现,问题无从查找。《总库》平台可按自定义结构保存学习资料和讨论结果,实现检索,并保留与网络数据库的链接,可备以后查阅学习。

■论文写作在《总库》平台上,读者可从cnkireader中启动word进行论文写作。导师或者论文评审部门可直接调用相似性检索功能,在《总库》中检索与待评审论文相关的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比较可以评判论文的创新水平。

医院图书馆要很好的发挥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上述功能,首先必须具备经过多层次整合的资源,其次是拥有支持数字化学习的系列软件系统。基于数字化学习平台基础上的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则已成为学习研究型医院数字化图书馆。有关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详细介绍请参见我公司相关产品资料。

(四)系统管理平台

■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数据库接入、与检索权限管理、网络与数据安全管理等。

■数据更新系统支持数据自动下载、更新,数据维护等。

六、资源整合型医院数字图书馆整体解决方案——系统硬件解决方案

根据各医院具体情况,可实施灵活的系统硬件解决方案。

附一:资源整合型医院数字图书馆电子资源存储解决方案(见下图)

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存储产品事业部主要产品系列:

磁盘阵列:商锐系列光纤阵列

超锐系列scsi阵列

精锐系列s-ata阵列

捷锐系列ide阵列

光盘拷贝机、光盘镜像服务器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硬盘库

(清华同方医药信息公司王利敏)

返回首页

关于《chkd系列知识库产品标准》的说明

清华同方知网医药卫生信息公司chkd编辑部

《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简称chkd),是专门面向医务工作者提供数字化学习与研究的工具,是cnki系列数据库中重要的专业知识仓库之一。

chkd包括《chkd期刊库》、《chkd博硕士学位论文库》、《chkd重要会议论文库》系列数据库和《chkd专科版》系列知识库等。

《chkd系列知识库产品标准》,下简称《chkd标准》,是在遵循《cnki系列数据库产品标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医药卫生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医药卫生行业数字化学习与研究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细化和拓展后而制定的。

1.关于《chkd标准》的机构

《chkd标准》覆盖的产品包括《chkd期刊库》、《chkd博硕士学位论文库》、《chkd重要会议论文库》系列数据库和《chkd专科版》系列知识库,新产品的产品标准还将不断纳入。《标准》从知识仓库基本属性、产品用途、内容、结构、功能与性能六个方面定义和描述产品,规定相应的内容与技术指标,从而定义产品质量。

2.“chkd系列数据库”

为了满足一般读者使用电子文献资源的基本需求,chkd根据文献发表的不同载体建库,分为《chkd期刊库》、《chkd博硕士学位论文库》、《chkd重要会议论文库》系列数据库。

“chkd系列数据库”针对医药卫生机构的知识需求,覆盖医学、生物学、经营管理、图书情报、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外文学习等学科。

“chkd系列数据库”通过“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简称“cnki网格平台”)的支持,具备了目录检索工具、题录检索工具、文摘型检索工具、索引型检索工具、引文检索工具等系统功能,还提供了全文检索与检索动态链接等功能。

3.“《chkd专科版》系列知识库”

为了满足各类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各类科室的专业数字化学习与研究的需求,chkd将发表在不同载体上的属于同一学科范围的文献进行分类、整合后,开发了《“chkd系列数据库”专科版》。《chkd专科版》分为《医院管理》、《思想道德教育》、《医院信息化》、《基础医学》、《预防保健》、《急重症学》、《内科》、《外科》、《妇产、儿科》、《五官科》、《精神科》、《皮肤、性病科》、《传染病学》、《肿瘤学》、《护理》、《医疗技术》、《中医药》、《药学》等知识库。

《chkd专科版》实现了面向学科的专业知识资源整合,是知识资源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将为建立用户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系统知识库提供条件。

4.清华同方主题词、分类号智能检索系统(mci)说明

清华同方主题词、分类号智能检索系统(医学专业)(medicalsubjectheadings、classificationcodeintelligentretrievalsystem,简称mci),是由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套医学专业主题词、分类号智能检索系统。mci与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结合使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成为我国第一套具有主题词、分类号智能检索的全文数据库系统。

mci系统不但支持通过主题词树形结构界面提供自选及限定检索范畴,轻松实现本位词检索、下位词检索、主题词检索、上位词检索等功能。而且其智能检索不需要读者知晓该关键词所对应的主题词和分类号的具体词名和类号,读者输入任一词系统将自动转换为该词所对应的主题词或分类号进行检索,实现主题词或分类号检索结果的输出。

5.制定《chkd产品标准》的意义

目前,“chkd系列数据库”已经在全国的1500多家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推广和应用,每天都有数十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使用。最近,卫生部又将《chkd期刊库》列入卫生部科技项目查新必查库,都表明了“chkd系列数据库”重要应用价值。[page]

《chkd产品标准》的出台将使产品的软硬件应用环境,内容出版范围、质量与速度,检索功能与性能,数据质量、二次开发利用与保存价值,使知识挖掘、知识发现的能力,资源集成整合的整体增值效果,数字化学习与研究的增值利用功能与性能等各个方面得到提升和保障的同时,也使“chkd系列数据库”在临床诊疗、科研开发、医学教育、文化建设、医院管理等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医院数字图书馆和医院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创造条件。

注:《chkd产品标准》见“中国知网”和“同方医网”首页“标准研讨会”频道。

返回首页

建立产品与服务的企业级标准打造细分市场的标准化产品,实现产品化服务

随着“cnki工程质量保证年”活动序幕的全面拉开,chkd主要内容产品——《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资源建设规划,将严格按照chkd产品与服务质量标准中阐述的资源收录原则,包括资源收录的质量要求、学科范围,以及所收录资源的合法性,以保证资源的高质量,避免无用信息和低质量信息对用户造成的干扰,提高用户检索的效率。同时,清华同方主题词、分类号智能检索系统(医学专业)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保证了主要内容产品检索准确率的提高。

针对不断细分的行业市场,我们将不断提高自己为机构用户提供专业知识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并在产品与服务标准的指导和规范下,在用户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首先,利用《chkd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hkd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与《chkd图书库》资源优势,结合我公司自主开发的网格资源共享平台,为大型综合医院建设学习型医院,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资源保障;

其次,针对大中型专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妇幼保健院、血站、以及医药卫生管理部门等机构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其量身定做适合其自身知识资源需要的专科数据库,实现了期刊资源、会议论文资源、博硕士学位论文资源、图书资源等不同载体资源的有机结合,同时,基于功能强大的资源管理平台,保证专科数据库良好的可扩展性,以支持数据库资源的不断更新。

此外,为满足广大医药企业、药检所等机构单位对数据库资源需求的不断发展,《药学库》、《药品库》应运而生,不仅能够满足医药企业新药研发等过程中的知识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医院及时了解最新药品信息及药品不良反应等的需求。

综上所述,新的一年中,要通过建立产品与服务企业级标准,产品定型化,服务产品化,全面巩固、发展医药卫生行业市场!

(清华同方医药信息公司客户服务部)

返回首页

国家卫生部科教司决定增补《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库为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使用数据库

——《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库成为我国首家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使用全文数据库

20xx年2月17日,国家卫生部批准《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库为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使用数据库,这是对《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的支持与肯定,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系列知识库,为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工作以及医药卫生专业知识服务提供更高效、快捷的资源与技术平台。

《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chkd期刊库)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音管「20xx154号),清华大学与中华医学会共同主办,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ttod)编辑、出版、发行。chkd系列知识库在cnki理念的指引下,整合了技术、人才、资源等多方面优势,旨在建设部级知识生产、传播和开发利用,在医药卫生行业领域的知识信息资源系统和技术平台。

基于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专业医药知识服务系统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一方面,知识经济促进了医学理论的进步;另一方面,知识经济也促进了新医学模式的出现和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面对与此相伴的海量信息,传统的医药信息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信息系统模式,构建新型的以文献知识内容为对象,基于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专业医药知识服务系统。

chkd期刊库整合了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医药卫生及相关学科期刊1400余种,1994年以来发表的文献300多万篇,内容涵盖临床经验、理论知识、科研成果等知识信息。配备清华大学自主研制、国际领先的全文检索系统,满足医院临床诊疗、教学科研、经营管理、情报咨询、外文学习等多方面的知识需求的医学理论知识、临床实验、新技术、新方法及医学科研成果等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的广大从业人员提供全面的、及时的、有效的知识服务,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第一,提供大量前沿医学科学信息和以往优秀的研究成果,为医学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丰富专业的知识资源以及便捷快速的检索平台,科研工作者可快速、准确的查找到科研相关信息、相关概念的背景知识以及某一学科专业的最新进展。此外,chkd期刊库作为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也为国内外各医疗机构和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实现由点到面的全面结合提供良好契机,从而促进医学研究事业的全球化发展。

第二,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通过对chkd期刊库中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治查询,临床医务工作者可迅速、准确的获得治疗该病症的最新技术和医药信息,从而提高医院在该领域的专业水平。

第三,有利于医院开展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当前医学界的主流,目的在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学策略服务。chkd期刊库通过系统整理、分析相关文献,为循证医学提供知识资源证据,方便医药工作者快速便捷的查询相关知识信息,开展循证医学实践。

第四,为医疗机构对从业人员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有关调查显示,医学生进入临床后70%—80%的专业知识需要重新学习。chkd系列知识库通过对医学理论知识、临床实验、新技术、新方法及医学科研成果等信息的整合,形成了一个集上千种专业期刊、大量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为一体的“数字图书馆”,为医务工作者进行知识更新和自我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平台。

完善chkd期刊库,促进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工作

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以下简称查新咨询)工作是医药卫生科技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对提高医药卫生科技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减少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和科技成果评审失准,增强科技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卫生部此次批准《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库》成为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使用数据库,是与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知识服务系统的优越性密不可分的:

使用方便:提供从期刊导航、智能检索到高级检索的多种检索方式,全文浏览提供pdf和caj两种格式,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图书情报专业人员用起来都很方便。

更新及时:中心网站每天都添加新文献,每月出版光盘版,确保用户及时看到最新发表的文献。

技术先进:支持主题词、分类号智能检索,提供多种知识链接,有利于知识挖掘与知识发现。[page]

目前,《chkd期刊库》虽然已经成为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使用数据库,但是,我们的目的不止于此,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知识服务系统完善改进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医药卫生行业的广大用户,在巩固已取得优势的基础上,《chkd期刊库》还将从以下两方面严格规范的要求自己:

第一,进一步扩大期刊库的覆盖范围。虽然目前该库已经包含1400余种期刊,但是为了将全球范围内优秀文献资料全部整合在系统内,《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库》还将不遗余力的扩大期刊库的覆盖范围。

第二,缩短数据更新时差。为了使广大用户获得最新、最前沿的医学信息,使用户能及时掌握某一科研领域的发展动态。同时,为了促进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工作的开展,《chkd期刊库》将进一步缩短数据更新时差,以提高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工作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减少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和科技成果评审失准,增强科技投资效益。

(清华同方知网医药卫生信息公司市场宣传部)

返回首页

cnki为各级政府精心打造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

——解读《中国农业知识仓库》的开发理念与内容设计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迫切要求农业知识传播手段创新

《中国农业知识仓库》为各级政府、农业机构和农村社区量身定做数字图书馆产品

突破信息资源瓶颈,方能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进程

依托知识基础设施,优化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0xx年12月,由cnki工程建设集团针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和农村社区发展需要开发的《中国农业知识仓库》(简称cakd),通过了农业部的评审、鉴定,并将于近期面向全国推出。

农业部鉴定组在认真审阅cakd的内容组织设计和相关技术资料,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方面质询后,对这套为基层政府、农业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村社区量身定做的知识集成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们认为,cakd的推出,从知识信息资源供给和利用的角度,为解决具体而复杂的“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把切中要害的″金钥匙″。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知识信息优化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农民素质的问题

近年来,在研究“三农”问题解决办法和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基本都已认识到,“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知识信息优化党政干部和农业专业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农民素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任务和目标。

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各级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然而,限于知识信息获取手段的落后,我国很多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等问题,这对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无疑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在知识更新和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的今天,政府干部迫切需要改变知识结构,提高政策与理论水平。但改变知识结构不是靠读一本书、参加一次会议就能解决的。完善干部知识结构的途径有多条,除了对专门人才的专门培养之外,更多的干部还是要靠在实践中总结,在工作中学习。在《中国农业知识仓库》中,集成了全国范围内政府干部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总结,阅览这些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以及高层领导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文章,对培养各级干部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专业化是对各级干部基本素质的一项重要要求,但专业化却并非某一学科的知识,而是要掌握处理综合性的、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我国农业市场化的程度还不高,建设现代农业的经验还不多,《中国农业知识仓库》收录的专业性文献和各种经验总结尤其显得重要。这些文章的内容有的是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思路,有的是对某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总结,有的是介绍一个地方农业产业化的实践过程,政府工作人员利用这些资源,不仅扩大了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有了这样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解决自身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引领农民提高素质,发展农村经济。

《中国农业知识仓库》:构建知识共享平台,突破信息资源瓶颈

《中国农业知识仓库》和“中农知网”的开发与推广,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工程)向基层政府、农业部门和农村社区的必然延伸。当传输信息的物理网络延伸到中国基层政府和农业部门后,为全球城市用户所青睐的“中国知网”,必然要通过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知识共享平台,为各级政府和农村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服务。

作为面向农业用户的网络媒体,中农知网连通了最丰富的知识资源和最广大的职业人群,既打破了农业用户资源共享的瓶颈,也使农民教育的渠道大大拓宽。

知识服务专业化、个性化:不同用户各取所需,知识专题“各展其能”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也同时需要市场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的广泛普及和经济组织方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只有在政府管理人员、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分别做出不同努力,并形成合力的前提下,“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面向农村发展过程中多类用户多个方面的知识信息需求,《中国农业知识仓库》组织了科技、经济、政治、管理、科普等不同类别的知识资源,党政机关干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农村企业管理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使用不>

的专业化、个性化产品,可以满足不同的知识信息需求。

党政机关干部:使用“中国‘三农'政策研究知识库”、“中国县域经济知识库”、“中国农村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库”、“中国农业产业化知识库”、“中国小城镇建设知识库”、“中国农村社会事业管理知识库”、“中国农村政策法规知识库”、“中国农经基础数据库”、“中国农村科普知识库”等专题知识库,可全面了解“三农”问题的来龙去脉,了解党和政府以及农业专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整体思路;可系统了解国内和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模式,掌握农村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可全面学习小城镇建设、小城镇管理与经营知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从而为科学制定本地农业政策,调整本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有效培育产业化项目,做大做强农村企业,涵养地方财源,奠定知识信息基础、决策与管理基础。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国种植业知识库”、“中国畜牧业知识库”、“中国林业知识库”、“中国农产品加工知识库”、“中国水产业知识库”、“中国农业工程知识库”为不同学科的科研、教育、推广人员配备了完善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和知识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农业科研人员可全面获取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科技文献、科技成果、科技信息,从而为自己的项目选题、立项、查新和研究活动提供极大方便,同时还可利用数据库平台软件的强大功能,与同行开展协同研究,提高科技创新速度和成果产出率;农业教育人员可从中获取最充分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农业推广人员可借以开阔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在推广技术成果的同时推广市场信息和经济知识,同时也可更好地适应农业推广体制改革,为走向经营性信息服务做好知识与技能储备。

农业生产人员:利用农业知识仓库提供的知识信息资源,全面掌握或了解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技术,掌握农业生产技能,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生产效益;学习实用工业技术,提高在非农产业就业的基本技能;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经济知识、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多方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把握知识信息“金钥匙”,双向破解“三农”难题

医药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篇3

关键词:CFC;大数据处理;计算机应用;医学案例

0引言

近20年来,医院信息化日益深入和普及,电子病历水平不断提高,加之互联网医疗的蓬勃发展,使得医护人员深陷数字医学的数据漩涡,医务工作者对数据进行有效收集、表示、计算、分析和管理的能力需求与日俱增。在大数据环境的压力下,近年来医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对的如计算机系统理论教学深入受阻,学生有时对程序设计中数据结构及算法教学不甚感兴趣等问题遇到了“柳暗花明”的转机,将主要教学重心转向培养医药专业学生的数据管理利用意识和在医学信息化环境中的数据洞察力,成为医药院校大学计算机课程变革,使计算思维“落地”的极好机会。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医学案例教学正是通过案例事实提供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联系的桥梁。

笔者在几十年医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计算机医学应用研究的经历中,陆续积累了一些可以用于大学计算机――医学计算技术基础教学的一些实例,应用于教学之后效果很好。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竞相发言,讨论高潮迭起,更为可贵的是,案例分析中常有学生突破甚至否定老师的观点,体现了苏格拉底所倡导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学习精神。

1案例加深医药专业学生对计算的理解

例如,通过“aSCii码和iCD码”的比较,学生意识到了数字世界中编码的意义;通过“死因顺位转移计算”的excel实现,学生高兴地发现令自己挠头的矩阵相乘,用excel计算是如此方便;通过具有“典型症状患者”抽取案例,巧妙地诠释了关系运算中的除运算的本质;通过高血压病分等级的程序,学生理解“分支”的必要性,并喜欢上了编程;Dna序列的比对程序,使学生的兴奋点达到高潮:“原来仅靠穷举法,也能解决这么复杂的问题!”精选的案例能有效促进大学计算机――医学计算技术基础教学。

1.1医学计算机应用案例

大学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和时代感很强的课程,随着医学环境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日益提高,要在有限课时里使医药学生真正学到所需技能和知识,需要教师想方设法抓住医药专业学生的注意力。按照CFC2014的教学基本要求,也不是所有的医学计算机应用实例都能够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精选有效的医学教学案例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笔者在医药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大约整理出十几个能适用于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医学案例,如从aSCii码到iCDio(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10,iCD10国际疾病分类码)码、模拟运算表与药品库存寻优、门诊主要病种分析(帕累托)图表叠加画法、关系除运算于某疾病基本症状界定、死因顺位转移计算(excel矩阵相乘)、蒙特卡洛仿真与分布函数巧妙应用、关注高血压人群与Bmi指标巧用SQL语句、省钱高效的营养早餐与规划求解、健康因素评估小系统(VBa数据库编程)和Dna序列比对等,用于应对现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存在的“程度高的学生不愿学,程度差的学生学不会”的现象,而且效果较好,受到学生广泛欢迎,下面给出部分案例。

案例1:从aSCii码到iCDio码。案例是用来诱导学生讨论的,我们用图1所示案例,启发学生讨论aSCii码、国标码和iCD10等编码的意义,以“0”和“1”的思维来体现语义符号化。通过这个案例的讨论,学生对数据的机内模式和用户模式表示有了较为深刻地理解,为医学生就业后理解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医学数据埋下了伏笔。

案例2:矩阵相乘借力死因顺位转移计算。矩阵计算能力是大数据环境中医药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数据分析能力,也是计算思维能力“落地”的必要支撑能力。该案例通过在高血压管理进社区的政策影响下,医院死因顺位转移实际数据计算,演绎了excel进行矩阵运算的过程(见图2)。学生在讨论这个案例时表示,数据的图示使数据的意义体现更为明显,且在医学数据分析过程中矩阵运算起来很方便。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很多医药院校的数学课程中缺少了矩阵运算的教学内容,使医药学生毕业后的数据利用能力受到较大的限制。

1.2编程和数据库的医学案例

数据库教学意在培养学生数据化方面的思维与素养,其核心是数据库及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利用问题,学生要有较好的结构化数据分割、整合和查询能力。程序设计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通过程序来构造计算系统,理解为什么编写程序越来越方便,而机器为什么又能执行越来越复杂的程序,使学生理解不同抽象层次的计算系统[2]。针对医药院校的特点拟使用aCCeSS和VBa组织数据库和程序设计内容教学。

案例3:“典型症状患者”抽取。对数据库中的关系运算的理解是医药专业学生的短板,特别是除运算,我们设计的“典型症状患者”抽取案例,使医药专业学生得以通过“除”计算对患者进行分类,抽象的关系运算在此例中显得十分亲切和具体(见图3)。

案例4:程序设计:基因对比编程与多分支流程。edsgarDijkstm曾经撰写过一本名为《程序设计的教学就是思维方法的教学》(theteachingofprograrrmaingi.e.theteachingofthinking)的书。他说:“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也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能力”。从高血压病分等级到简单的基因序列比对程序,医学中的计算问题引起了医药专业学生浓厚的兴趣,表示“编程令我们脑洞大开”(见图4)。

当精彩医学案例有机整合到医药院校的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之后,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而有趣,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延伸到了计算机教学的课堂中,使CFC2014基本要求在医学计算机应用案例中变得鲜活起来,大数据对医药事业的包围使医药学生不得不计算,不得不具有计算思维能力。

医药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篇4

5月,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HimSS)公布了最新的评选结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和西安长安医院的电子病历采纳模式达到6级水平。这是我国首批获评HimSS6级的医院。

毓璜顶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目前已经实现了病历、申请单、治疗单、处方等文书结构化;以及医嘱、申请单、处方等计费自动化;可实时进行出诊专家、就诊病人以及在院病人的查询,即时调阅放射、超声、内镜、病理、检验等报告与图像;而且门诊电子病历支持医生通过调用模板书写电子病历,但文字处理功能严格按照同一病历只允许同一患者进行复制粘贴的准则,杜绝了不同病历之间出现“雷同”现象。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全宇将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取得成功的原因总结为: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第一个特点是集成,不涉及接口,把LiS、paCS和HiS全都整合到电子病历中,即只有一套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个特点是全面,包括手术麻醉、工程管理、物资管理全在这个平台里;第三是覆盖范围广,全院所有地方都在使用,各个环节之间衔接很紧密。

长安医院是由国家卫生部、外经贸部批准设置,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中美合资兴建的一所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全国开展电子病历试点的唯一一家非公医院。医院院长王景明表示,医院已经实现了病历公开,患者凭iC卡可无障碍调阅自己的病历,成为主动让患者看到各级医生会诊、病例讨论等主观病历的医院。

点评

2010年10月,卫生部了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的通知。由此,全国各家电子病历试点医院和非试点医院都开始了如火如荼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2011年3月,卫生部印发了《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解决方案》,电子病历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平台地位得以确立。

2012年,《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解决方案》升级成为《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电子病历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核心的地位在这些演进的政策支撑下根深蒂固。电子病历评级的意义在于考察其应用的实际价值和医院产生的大量数据间的互通性、一致性。三家电子病历采纳模式达到6级水平的医院在电子病历的建设中,将电子病历作为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大平台,这一建设经验值得学习和探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

从2007年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为平台,致力于应用最新的远程医疗和信息化技术,促进和推动“医疗服务均等化,使城乡居民能无差别地享受同质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同体一方面以包括北大人民医院在内的大型顶级医院为中心,建立“X+X”型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共同体信息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技术为纽带,跨地域联接多省市医院,为共同体居民提供从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到疾病诊治所需的各项服务。面向患者的远程会诊服务和面向基层医生的远程病例讨论,是共同体建设的两项核心内容。其目的都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尤其是为偏远地区的基层群众,提供和城市居民“均等”的医疗服务。远程会诊的作用是直接的;远程病例讨论的作用是间接的,但却更加长久和可持续。

2012年10月1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省吕梁山片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启动仪式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举行。该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是卫生部吕梁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目标之一,共同体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核心,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作为二级中心医院,与吕梁13个片区县级医院共同融入区域医疗卫生服务,通过对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协同整合,建立功能互补关系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共同体平台建立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全方位帮扶机制。

2012年12月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普洱市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启动仪式在普洱市人民医院举行。项目建成后,普洱市各县(区)人民医院将通过疑难病例讨论,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及时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对常见多发病进行规范化诊治等技术支持。各县(区)医院可以和普洱市人民医院实现双向转诊、预约检查、预约专家、预约手术、查询检查结果及处方共享等功能,极大方便患者就诊。

点评

卫生部副部长尹力表示,“北大人民医院‘共同体’促进医改,确确实实解决看病难,它代表了科技发展的一个方向。”“十二五”期间和未来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都面临“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挑战,尤其是解决“如何为偏远地区的基层群众,提供和城市居民均等的医疗服务”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成熟,在2012年又取得了更丰硕的成果,典范意义在于其创新性的模式、信息化手段的先进性,以及解决医改难题的效果和能力。

石棉县人民医院数字化医院建设

2012年,四川省卫生厅信息管理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到石棉县人民医院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评审,评审分为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通报检查情况等三个步骤进行,石棉县人民医院院长李兴贵作了题为“数字化医院建设规范医院管理”的汇报发言。石棉县人民医院是四川省第一家接受省卫生厅数字化医院建设评审的医院。

回顾石棉县人民医院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数字化医院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历经十多年的精心谋划和实施。1998年,当时的石棉县人民医院净资产接近于零,但是很快《石棉县人民医院整体规划》通过政府审定并迅速实施,医院硬件设施很快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医院于2005年成功引入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2008年9月,医院成功实施信息化系统和智能协同办公系统工程建设,实行了“一卡通”,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服务流程优化;2009年8月,医院以高分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验收;2010年6月30日,医院与四川省人民医院签订了《医疗集体战略合作协议》并授牌加入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集团医院;2011年12月12日,医院正式开通了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目前,石棉县人民医院的网络建设已经实现全部无线覆盖,医生、护士全部实现无线查房和无线护理,这在四川省的县级医院中是前所未有的。

石棉县人民医院进行数字化医院建设以后,医院管理在服务流程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并获得了成功。从患者的角度而言,从入院开始就有专人陪同,直到出院、结算,所有项目在病床旁就能全部完成。石棉县人民医院在发展规划中并没有拘泥惯常的套路,而是从未来的发展角度全盘思考进行医院的顶层设计。院长李兴贵表示:“医院的顶层设计一定是科学的、分层次的、有可执行性的,并且是适合医院个体特点的。但是,恰恰目前很多县医院很多都在‘等’、‘靠’,希望通过下达的医改政策和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医院发展问题,我觉得不可取,顶层设计一定是结合医院发展现状制定的长远规划而不是生搬硬套政策。”

点评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人民医院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具有典型意义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不是一家处于经济优势地区的资金雄厚的县级医院,但是却从顶层设计的思路出发,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成为了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典范;第二,不是一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院长,却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了实现管理思想的利器,且取得了成功。石棉县人民医院数字化医院建设取得成功的最大经验就是“思路的转变”,没有“等,靠,要”,而是通过自主力量完成了建设,构建了医院的竞争力。

“以县级医院为主体的公立医院改革”是当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之一,石棉县人民医院的思路和做法是县级医院的榜样和楷模。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通过信息安全等保三级

随着医疗行业信息化应用的逐渐深入,信息安全也越发受到重视。2007年公安部等四部门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2009年公安部印发《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出了要求。随后,卫生系统的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2011年底,卫生部相继了《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全面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三级甲等医院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等五类卫生信息系统等保原则上不低于三级,要求“卫生行业各单位……要于2015年12月30日前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整改工作,并通过等级测评。”

11月初,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赵韡接到通知,其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基本符合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符合项为87.8%”。按照规定,符合项超过80%即为通过了等级保护(以下简称“等保”)三级。这标志着阜外医院完成了卫生部要求2015年底完成的工作。赵韡介绍,据他了解,目前除阜外医院外国内还没有其他医院通过等保三级。

作为卫生行业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试点单位,阜外医院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从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运行体系等三个方面入手,整体按照三级要求进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建设:

1.建立阜外医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整改建设。通过对内外网网络层面的安全整改建设,达到等级保护第三级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

2.建立阜外医院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从安全管理策略和制度、人员安全管理、安全事件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以及系统运维管理等五个方面的建设,达到等级保护第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要求;

3.建立阜外医院安全运维体系,通过综合运维系统、安全管理中心、信息安全服务等内容的建设,实现日常安全运维管理,使阜外医院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能够有效落实。

点评

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与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越积越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出台就是希望能防患于未然。阜外医院这次之所以能够提前三年顺利通过等保三级评审,与其对信息安全一以贯之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等保三级的通过,不仅有利于形成阜外医院信息安全工作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统一要求的工作机制,更是为国家卫生部指导各医疗单位进行等级保护建设方面起到试点示范效应。

河南省实现新农合跨区域“即时结报”

河南不仅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由此导致了诸多问题,比如供不应求,医疗需求增长与保障供给不足;人口流动大,河南省参合病人向县外流动的比例逐年增加,例如:2011年,在县外医院就诊的参合患者以约19%的比例占用了逾42%的新农合资金。为了解决参合农民异地结算就诊费用问题,河南省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8年,河南省实现区域内市、县、乡即时结报;2010年,实现省级即时结报;2011年,实现跨区域市级即时结报;2011年7月1日河南省全面启动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跨区域“即时结报”;2012年,河南省不断完善即时结报工作程序,规范运作流程,加强服务监管,提高服务质量,方便参合人员看病就医和结算补偿,保证新农合基金合理使用。

跨区域“即时结报”减轻了农民往返奔波之苦,但这并没有解决在外省务工的农民工看病难的问题。2012年1月1日,河南省开始为在外务工农民建立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外出务工农民就地参合,就地就诊,就地报销。目前,河南各地已在北京、江苏、陕西、山东、福建等省和广州、深圳、郑州等市设立了近百家农民工定点医院。

据《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2012年版)》规定:“在一些农民工集中的城镇地区,农民工输出地新农合管理机构应与输入地有关部门协商,指定参加新农合农民工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并签订协议,方便农民工就地参合、就地就医、就地补偿,为外出务工的农民提供良好服务。对于务工农民比较分散,不具备外设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可通过远程补助等形式解决外出参合人员就医补偿问题。”

点评

作为人口大省,如何管理好新农合业务成了首要问题。河南省利用信息化这一重要支撑手段,对各类新农合业务进行了高效管理,比如费用测算、基金收缴、支付补偿、决策分析、监督审计等工作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及对新农合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和加工等。

2012年2月29日,在卫生部召开新农合工作2011年进展和2012年重点通报会上,卫生部农村卫生司司长杨青表示,目前正在努力建设新农合部级平台的建设,建成后会与各省级平台进行互联互通,以后农民工到任何一个跨省的医疗机构就医,其信息就可以通过国家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河南省在新农合异地即时结报方面取得的成功将为部级平台的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无锡市人民医院的医疗物联网建设

无锡市人民医院联合浙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医院共同申报的“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数字化医疗工程技术开发重大项目”中,课题“数字化医疗医院示范”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正式立项(国科发社2012(75)号)。“863计划”是1986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实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863计划”是在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关键时期,我国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肩负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历史使命。

正式立项标志着无锡市人民医院信息化程度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无锡市人民医院将根据课题的要求,深入开展数字化医疗示范工程建设,综合示范电子病历系统、医学知识库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各类医疗信息的完整集成、医疗质量实时监控等,形成医疗业务全过程的信息化,建成代表我国医疗信息化最高水平的数字化医院,高质量完成“863”科研项目。

无锡市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国内医疗行业很早就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移动医疗的全面应用,成为了国内移动医疗的样板。无锡市人民医院成立的“医疗物联网院士工作站”,在人员定位、生命体征的自动采集、手术器械的管理、医疗废物的追溯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成为国内医疗物联网的先行者。

点评

无锡市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业内很有名气,最为医院获得口碑和声誉的就是医院的医疗物联网建设,尤其是医院采用物联网技术对输液过程进行管理,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无锡市人民医院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首家医疗物联网整体应用示范医院”,2012年9月2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对该院的“医疗物联网”项目进行了专题采访。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了数字化医院乃至智能化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依托物联网技术,医院将会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加丰富和拓展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很好地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深入贯彻与实施。与此同时,医护人员也将获益于物联网技术,提高诊疗效率的同时更加确保了医疗过程“无差错”。无锡市人民医院在医疗物联网方面的大胆尝试和宝贵经验为我国医院发展此项目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上海仁济医院成功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系统》

2012年,卫生部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各级医疗机构实施抗菌药物严格控制。本次方法中从医疗机构的行政、临床、指标上对抗菌药物从采购流通、临床管控上重拳出击,成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管理条例。《管理办法》细化了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提高抗菌治疗水平和合理用药水准、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加重、降低病人的医药费用都有着其积极的意义。

上海仁济医院利用《抗菌药物管理系统》软件依照卫生部的要求,对医院的抗菌药物进行了有效管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医院充分应用成熟的信息化软件,满足抗菌药物解决平台建设的要求,结合抗菌药物数据和临床医疗信息,在临床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通过将科学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临床科室的门诊处方、门诊发药、门诊输液室、住院医嘱、住院发药等多个模块的智能提醒,真正做到紧扣《管理方法》中的要求,确保对不同的医嘱进行不同的控制,并具有长期的使用价值,符合未来抗菌药物管控发展趋势。为了适应临床的一些特殊要求,医院在系统中还设置了越级管理流程,例如:临床医师可以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限制使用药物会传送给上级医师进行审批;紧急情况下医师也可以越级使用,但通过系统控制为1天用量。

《抗菌药物管理系统》还可以提供医务科、药剂科、临床各科主任实时动态的药物统计数据,包括全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排名、全院抗菌药物使用量排名、门诊抗菌药物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统计、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统计,为医院管理抗菌药物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

点评

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实施除了要依托全院的整体信息化建设以外,还要在管理上配合其实施,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上海仁济医院为了使该软件能够顺利在临床中得到推广使用,取得实效,专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小组集合了医务、药事、信息、院感及检验等多学科的专家,集思广益,主要从医务和药事管理方面设计抗菌药物使用流程,明确了抗菌药物的主要使用目的为治疗和手术预防,并在系统中嵌入细菌药敏结果,使药物的使用与细菌敏感试验结果进行信息化的对接。

另外,此系统还获得了“2012年度上海市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特色项目”奖。

上海市松江区建成“区域临床影像诊断中心”

松江建成了国内首座区域临床影像诊断中心,盘活了医疗资源,实现了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并创新和完善了服务模式,逐步推进分级医疗、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提高了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上海市松江区下辖11个镇、4个街道、2个园区,常住人口158万(户籍人口56万)。目前,松江区设有7家二级医疗机构、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医技人员4100人,另有三甲医院一家。虽然松江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在上海市的各个区中起步较晚,但却是发展最快的区之一。截至目前,松江区全面完成了区域影像诊断中心的建设,完成了所有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放影像接入和系统上线,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的影像由区诊断中心统一读片诊断,并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工作站上实现了医学影像调阅功能。

松江区正在探索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立区域影像诊断中心,以及心电图诊断中心和临床检验中心,通过信息化建设搭建起街镇卫生服务中心与区二级医院、市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共享通道,病人在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检查,却可以得到二级、三级医院专业医生的诊断,从而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发挥大医院优势资源的辐射作用。

点评

在医疗资源的不均等和努力实现让更多的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双重压力下,区域医疗诊断中心已经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案。在区、县级医疗机构中建立影像、检验等诊断中心是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尝试的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边远地区患者就医的有效方式,通过这一级医疗机构起到的联通作用,上级医院的高水平医生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就诊情况对病情给予准确的诊断。

上海市松江区的医疗临床影像诊断中心,是依托上海市医疗卫生系统的整体信息化建设成果建成的,它的典范意义在于从顶层设计出发,形成了“医疗联合体”这一发展目标。在此规划下,松江区无论是从区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还是相关政策的保障,都对影像诊断中心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支持。从技术角度讲,诊断中心的建立不是难题,真正需要下功夫和花心思的是政策辅助支持层面的内容。同时,“如何利益分成”是这一项目在实施后面临的不容回避的问题,问题解决得“好”与“不好”是关乎项目未来是否能顺利地、广泛地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北大医院医保系统双活容灾建设方案

医疗信息化建设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众多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应用系统。随着这些系统运行时间越来越长,功能逐步增强,医院数据的价值越来越高,系统一旦停机,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容灾”这个词汇,逐渐成为医院it主管谈论的焦点之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是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院,为全市680万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提供自主选择的医疗保障,医院日均门急诊量7000人次。医保系统是北大医院的核心业务系统,其信息化运行中断将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就诊及治疗,医保数据的丢失更会影响到患者、医院及保险等多元关系,因此,医保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及持续性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2012年年初,北大医院提出了医保系统容灾建设需求,经过多种方案论证及测试,北大医院最终选择了信核数据和首信科技联合提出的“基于存储高可用的双活容灾系统建设方案”。

方案以信核数据存储高可用技术为核心,通过全冗余硬件基础架构构建双活数据中心。根据此方案,在两地机房之间架设冗余网络,在两个机房中部署两组服务器和两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集群技术,实现服务器故障时医保应用系统的实时切换;通过存储高可用技术,实现数据的双路径写入,以及发生存储设备故障时数据读写路径的实时切换。消除了医保系统由于硬件故障、网络故障、环境因素造成的运行中断,通过异地保存双份实时数据,提高医保数据的安全等级,防范存储设备故障造成的数据丢失。

方案上线后,通过容灾演练,验证了方案设计中的各项指标参数。在门诊高峰时段,存储设备故障不影响医保结算的正常运行。模拟灾难演练中,医保结算系统由生产中心平滑切换到灾备中心运行。

现在,“基于存储高可用的双活容灾系统建设方案”已在北京博爱医院、北京华一医院等多家医院成功推广。

点评

随着医院对信息化系统的依赖和利用不断加深,医院数据的价值越来越高,其信息化系统一旦停机,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就在今年,曾出现数次“全国闻名”的医院信息系统瘫痪事件,社会影响恶劣,给医院声誉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北大医院医保系统双活容灾建设方案的典范意义在于,容灾备份系统在设计上做到了实时数据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连续动作能力大幅提高,业务中心和容灾中心作为可以自动切换的双活运行节点,确保容灾系统能够随时随地应急响应,从而确保医院业务的连续性。

陕西省人民医院建成远程会诊省级中心

2012年是我国全面进入医疗信息化改革深入发展的一年,陕西省人民医院响应国家号召,果断启动全院paCS系统项目,项目涉及放射科、超声科、腔镜中心、病理科、Ct/mR室,并同时为临床众多科室提供影像业务医技支持服务。

陕西省人民医院选择了华海公司提供的实用性高、可靠性强的全院级paCS系统解决方案,并且考虑到医院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医疗日常服务的同时,还担负着医学科研教学任务,因此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增加了“教学病例”、“疑难病例”、“传染病例”的归档、查询、调阅等功能,方便科室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对典型病例资料的收集,也为实习医生、主任医师的学习、科研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陕西省人民医院超声科是国家卫生部指定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为配合科室更好的完成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任务,华海公司在paCS系统子模块超声信息系统中为医院定制了脑卒中筛查模块,可以帮助病人实现先评估后检查,免去病人不必要的检查,这不仅节约病患就医时间、减轻病患经济负担,还为医院节约宝贵的医疗资源。

陕西省人民医院全院paCS系统实现了病人paCS数据充分共享,达到以患者为中心,以时间为轴线,围绕患者在院内检查的全过程,提供了详细、完整的病人检查信息、检查影像的检索调阅等。临床医护人员可以在任意时间、在任何一台临床paCS站点上随时随地检索调阅病人的相关影像资料,为陕西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医疗、科研、教学提供了查询和数据共享平台。

陕西省人民医院作为陕西省远程会诊省级中心,肩负全省远程会诊重担,华海公司承担了建设陕西省远程会诊平台试点项目的任务,完成了以陕西省人民医院、宝鸡市中心医院作为会诊专家端医院,上接部属北医三院,实现高端远程会诊;向下接通:府谷、洛川、富平、镇安、城固、彬县6个县级医院,实现基层远程会诊;会诊数据与调度中心设置在陕西省卫生厅,实现全省统一管理。

医药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篇5

关键词:药检所;档案;管理;信息

     当今时代,信息产业突飞猛进地发展,信息被视为与能源、原材料并重人类社会三大支柱之一。而处在这个时代的药检档案部门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而是档案信息的汇集、交流和咨询服务中心,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现代化建设,为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全面、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药检档案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对于医药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药检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结合,使世界各国的档案工作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利用方面,美国无疑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紧随美国之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也先后着手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目前,国内外档案信息管理改善优化关注的焦点是从检索服务方法的提高查档者利用检阅药品档案的速度。最近,中检所、上海所、广东所都在对原有检验系统进行升级与改版。广东所采用基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规范和技术,引进美国StarLims公司的产品开发了新版的药品检验管理系统,实现了组织分工专业化、服务客户多样化、绩效考核数字化、质量体系流程化、资源管理一体化、体验过程无纸化、检验管理国际化、全省药检统一化。由于药检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正处于开发初期,许多药检所2008年才开始引进电子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虽然使用多年,不断改进,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系统的设计还不是很完善,系统设计不够简单易操作,使用步骤显得有些复杂,不够简约。

二、对现今药检档案管理提出的建议与方法

2.1完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该设为档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可以进一步强化药品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档案信息的流通,使得药检工作更顺利地进行。在药检所档案管理中,药品检验信息档案数量大,在进行上报数据和总结时,统计项目繁重。药检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进行收集、编目、设置了多种查询统计入口,能够迅速将符合要求的药品检验报告、文件调出。一是对药检所已存在的档案信息加以组织、整理、建成各类数据库。对库存资料进行整理、著录,建成各类数据库。二是建立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对应用频繁而且具有重要作用的纸质档案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转化成数字信息,并通过网络提供服务,此外系统还可通过药检各环节运行状况追踪,编制报表和趋势图,实现各地药检所和本所内部的微机联网检索,使产生的的数据能够追本溯源地快速运行,进而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三是当全国药品检验信息网络系统建成后,各药品检验所的检验基础数据库能与国家药监局、中检所数据库同步更新。

2.2并行管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

(1)将现有的纸质档案制作成电子档案。将现有的纸质档案,根据存储,利用等因素的需要形成相应的电子档案,也就是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过程。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过程通常有两种情况:(1)当单位收到外来档案后,对其实施数字化;(2)对已有归档的纸质档案实施数字化,使档案具有纸质和电子两种版本。

(2)将电子档案转换成纸质档案。为实现对档案长久可读性,则需把在日常操作过程中直接生产的电子档案转换成纸质档案,这种转换也有两种情况:(1)在计算机中完成档案制作或经由网络(电子邮件、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等)传输的电子档案接收后,已纸质的形式输出后而形成。在这两种情况下,档案才具有两种版本,形成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管理的“双轨制”。

(3)将同一内容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步归档。对于同一内容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均应同步接收归档。这样做不仅解决了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又可以解决用户利用的广泛性和网络资源的共享,实现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优势互补。

(4)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之间建立通道。既通过进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查阅到对于的档案,一旦电子系统出现故障了,可以通过手动的进行查阅,一旦纸质版的毁灭了,则可以在信息系统中查找得到,这样就可以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合理性

(5)引用条形码进行药品档案的进库出库管理。目前许多药检所的档案归档,借出记录都是采用纸质登记本本进行手写记录的,这样查阅的时候比较麻烦,不能很快的知道那些资料已经进行归档,那一份档案被借出,又或者假如登记本不慎弄掉了,那么所有的数据都会掉失,这样将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麻烦与不便,所以建议广州市药检所的档案信息管理中引用条形码来进行档案信息的入库出库登记,这样既可以省去手工记录的麻烦,又可以更方便于统计数据,使得档案管理更方便准确。

三、未来药检所档案信息管理的开拓方向及其展望

药品的监督离不开药检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药检档案资源,对于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让药检档案资源更有效地为药品的管理服务,从而实现其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即是我们过去工作的重点也是档案今后档案管理的方向和目标。因此,今后应更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手段,科学地管理档案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尤其要把现在向社会公开的单一的药检档案材料再进一步的加大深度,如将药品的包装药品的性状做成图片并数据化,与其检验报告书结论等文字说明材料一并向社会公开,做到图文并茂这样既可以加大药品档案的利用范围,又可以使利用者方便快捷地查核。

世间万物均在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同样药检所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进步,虽然药检档案信息化不够相对完善,但相信不久的将来它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出色的。

参考文献:

[1]蒋序,徐士奎.药检档案建立的重要性探讨[J].2010,31.(5):84-85.

[2]郑玉琴.浅谈药检档案的管理及利用[J].首都医药.2007,22(3):31-32.

[3]崔玲.抓住药品检定档案特点,做好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00.3:13-15

[4]杨长生,魏福利.谈药检档案的特点、内容、归类问题[J].山东医药工业.1999;18(3):28-29.

医药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篇6

广州联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联奕)成立于2004年7月,致力于教育信息化事业,总部位于广州,内设战略研究中心、产品开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运营管理中心、销售部、市场部等部门,并在全国多个省市设立分公司及销售、服务网点,现有员工近300人。

作为国内领先的教育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联奕致力于为中国高校打造数字化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一体化环境,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的综合服务型数字校园。联奕一直以“开放·共享”为研发思路,稳健快速地发展着包括数字校园系列产品、系统集成综合解决方案等核心业务,项目建设实力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

联奕属“高新技术企业”及“双软企业”,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资质”、连年获得“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诚信示范单位”称号,并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Cmmi3软件成熟度认证。

产品及科研成果

联奕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立志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应用软件和更专业的解决方案。目前产品业务已覆盖数字校园、数字监控、实训室、动漫、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拥有软件著作权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逾40项,并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政府扶持和奖励,其中包括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服务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重大专项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广州市越秀区科技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项目、广州市越秀区省市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项目等。

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的联奕数字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它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及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通过校园数字化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动,建设数字化教学、科研与管理环境。联奕数字校园整体解决方案,涵盖了信息化标准建设解决方案、应用整合解决方案、电子校务解决方案、学生服务解决方案、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移动校园解决方案、云计算数字校园解决方案等,使学校在开展教学、科研、管理及对外服务全过程中实现办学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学校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企业文化

激情、专业、诚信、友好是联奕的个性化标签。联奕坚持“激情演绎人生,专业铸就未来”的企业文化理念,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性化管理,缔造学习型组织,为员工营造一个真诚、友爱、和谐、快乐的工作环境。平时定期举办培训班和专题讲座,以“传帮带”形式建设骨干梯队,培养员工终生学习的观念,形成员工个人不断进步,带动企业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共赢模式。

社会效益

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伟大事业,也是联奕为之奋斗的核心事业。近年来,联奕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发起“教育信息化技术及发展趋势”高峰论坛,组织众多优秀同行和专家成功举办“中国信息化建设技术交流会”、“广东省教育行业数字媒体交流峰会”、“四川省高校信息化工作会议”、“云南地区教育信息化年会”、“湖南教育网络协会年会”、“江西教育教育信息技术年会”、“oRaCLeinteL云计算助力联奕数字校园技术研讨会”、“济南信息化协会·联奕数字校园建设研讨会”、“西安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研讨会”等大型活动,在交流与碰撞中为中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开辟出崭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共享与人才培育的平台。联奕与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所杰出高校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成为高校教学实践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双方加强优势互补,可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同时为企业塑造专业严谨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促进企业发展,最终实现双方共赢。

典型案例

时至今日,联奕的高校用户遍布全国各地。承担数字校园建设和系统集成项目逾1000项,始终保持100%的验收通过率。其中,联奕与广州大学深度合作,以开放软件支撑平台为基础,构建了云计算应用型数字校园综合服务体系,涵盖了教学、管理、生活三大方面,用40余项信息化应用服务帮助用户真正实现了“数字广大”。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国内医药类院校中的翘楚。在数字校园建设的合作过程中,联奕依托其“中医药特色资源”优势来拓展信息化建设思路,从云计算资源平台构建入手,通过实施数字校园基础平台,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数据管理,建设统一的应用平台,消除校园内信息孤岛,实现了教学、管理等各种资源的互通共享。项目通过验收后,广州中医药大学迅速成为数字校园建设的示范院校,多所同类院校慕名前往学习考察。

医药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篇7

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产品奖

珠海市万晟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卫生行业领先产品与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11年来公司致力于医疗机构数字化医院系统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公共卫生城域网平台,打造精益求精的产品,产品成熟可靠,功能齐全,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万晟达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软件系统V5包含如下几大部分。

经济业务管理:门诊计价与收费、门诊自助终端缴费、住院结账与收费、医疗保险与银行支付接口、资产管理与移动追踪。

库存与物流管理:中西药库、材料库、中西药房.科室小药库、物资库房、试剂、供应室。

医护管理:门诊医生站、住院医生站、住院护士站、手术与麻醉、用药安全、emR系统、全流程健康体检、社区健康档案。

医技与影像管理:paCS存储服务器、paCS临床工作站、paCS管理工作站、放射信息管理(RiS)、实验室管理(LiS)、诊断报告存档管理。

分诊排队与工作流管理:患者预约、门诊医生分诊排队、医技科室分诊排队、集成ttS语音输出和大屏显示。

患者管理:就诊一卡通、门诊预约与挂号、住院预约与登记、客户关系、患者主索引管理。

知识协作与门户管理:医院外网与内网站、通告、论坛、维基、博客、政策法规、合理用药、新技术新治疗、药典、不良反应、医院运营查询。

统计与决策支持:全院经济与核算、科室与个人成本核算、医疗设备成本核算、病种治疗成本核算。

系统架构:系统采用C/S和B/S混合架构,自动版本更新,连接池管理。健康档案有eJB组件版本、同步上传版本、局域网版本。医保结算有本地结算、Com+集中结算和Soap网上结算。

安全管理:通信安全、介质存取安全、操作日志、授权访问、电子证书。

可靠性与性能:系统采用群集与镜像技术,吞吐性建模设计,门诊、住院、医技、临床、分诊、库存、物流、影像采用独立架构或多数据库、多服务器技术来分散联机应用压力,系统响应时间小于等于1.5秒。

导航式系统:系统采用导航式界面,拥有小贴士提示,所有配置可视。

模型与定制化:票据格式、处方、病历、医嘱单可针对用户可自定制化。

模块与分层架构设计:以患者主索引为主线,以医疗档案为枝叶,动态连接树式档案结构,符合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医疗记录共享和网络存取的区域卫生信息化要求。

系统集成了条码、RFiD进行患者和资产追踪,集成了二代身份证的读写、邮件和患者互动,医疗档案全部可输出pDF以便网上阅读。

医药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医院财务管理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推广,医院管理信息网和财务局域网的相继建立与不断完善,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的财务管理。

一、计算机网络在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具有的优势

计算机网络是指在地理位置上分散,但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连接起来,按照网络通信协议,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的操作、管理和协调下,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1.计算机网络能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处理医院工作中的各项事务,可以有效地改革医院的会计预算、核算环境,财务部门也会由原来的传统会计人员转变成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组成。计算机不仅有利于相关财务工作的顺利完成,还可以使复杂的工作简单化,从而确保医院财务系统更加高效、快捷、正确地计算、汇总和分析医院经济活动。

2.计算机网络能及时掌握医院信息

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信息比较复杂,而且信息量也比较大,医院领导管理层必须要重视日常运行中的各种信息反馈,财务部门必须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利用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相关财务数据,为医院的各项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财务信息依据,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经济效益。

3.计算机网络能强化信息的沟通传递

计算机网络可以使医院财务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有效地强化各科室和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这样就会保证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更加方便、快捷;上下级之间信息的传递也会更加流畅、及时。精细化管理可以强化业务间的联系,优化各科室的分工,降低工作中的随意性,从而推动医院的管理体制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将计算机网络化应用到医院财务管理

将计算机网络化应用到医院财务管理中,能够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计算机网络可以化解对账难的问题

医院的经济业务比较复杂,涉及的账项种类也比较多,所以如果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对账的话,就会比较麻烦,尤其是在对住院部的相关账时,就显得更加复杂。但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话,就会容易的多,因为住院部记账后,病人凭收费处给的凭证才能到药房领药,所以住院部的记账与药房的销售额是一致的,这也可以称为数字共享。数字共享就是医院财务部门在网络时代下所实现的一种创新,这种数字共享的联网关系,就解决了药房与住院部、门诊对账难的问题了,能够准确快捷地查找到错账产生的具置和原因。计算机网络化解对账难的问题还体现在解决住院部医疗预收账款和应收住院病人账款与财务总账之间的对账关系,只要将住院部与财务部的时间设定在同一时间点,电脑就会立刻进行汇总显示,方便对账,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对账的准确性和对账的速度,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2.计算机网络加强了药品管理

应用计算机网络后,操作员将病人的处方按编码的形式输入到电脑中,网络就会自动将药品信息输送到药房处,药房工作人员核实处方内容后,发放药品。医院治疗区就不必再派护理人员专门到药房候药,各治疗区只需通过计算机把医嘱传送到药房,计算机自动进行一式二份打印备份,药房工作人员根据药方取药,缩短护理人员排队取药的时间。另外,计算机网络还规范化了药方,防止住院费超支的现象发生。有的医务人员在开写处方时,字迹潦草、不规范,对这些不符合网络要求的处方,计算机不会予以确认,这样就会要求医务人员规范化其书写处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利用系统自动计算和检测的功能查询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库存,了解药品动态,及时合理地采购紧缺药品和做好药品购置计划。

3.计算机网络可以帮助病人查询医疗费用的去处

病人如果需要住院的话,其在办理住院登记,编写住院号码时,就会在电脑中建立住院档案资料,同时病人的押金和费用卡也会保存在建立的档案中,操作员根据病房和各科室送来的治疗单及一日清单,按住院号码录入电脑中,每项费用金额就会立刻显示出来,方便档案资料与治疗单和一日清单的核对,检查病房和门诊的记费是否正确,收费是否合理。药费是药房根据数量、单价、金额发送到住院部的,不需要住院部录入。当病人要求查看资金的使用情况时,只需输入住院号码,所有的医疗费、药费、押金等就会立刻详细地呈现在屏幕上。这样就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查找时间,减少了很多操作手续。如果病人要求对某种药品进行退药时,药房根据病房开具的红色处方进行退药,而退药的时,在住院部的的电脑屏幕上就可以查看到负数的退药金额和数量,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的透明度,提高了医院声誉。

三、结语

医学水平的发展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深入,计算机网络在现代医院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能使财务部门规范管理体制,严密内部控制制度,使医院的财务电子工作更具实效、更加规范,有利于医院为广大患者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白岩.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吉林医学[J],2006(27)

医药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篇9

1.1试验用药在院全程管理

对药物能进行全程化、精细化的管理是本系统的特点之一,将试验用药物的发放、回收、销毁和储存以及医师开药、退药处方全程纳入管理软件中,还包括药物有效期的提醒、药物清查、盘库等信息化管理。通过系统管理,每片药的来源去向清晰可查;药物有效期会自动提醒,保证了用药安全;按不同方案个性化维护药物基本信息和包装,也为处方自动生成、自动判断退药数量提供了保证。

1.2项目执行过程管理

项目管理包括接洽、立项、启动和结束等过程的管理。管理部门及科室可以随时了解到在研项目、项目入组进度、纳入受试者或者脱落情况等。通过建立受试者档案库,可自动提示某名受试者是否是重复参加试验项目者。由于不同项目所做的检验项目不同,而且不同试验阶段所做的检验项目也可能不同,研究者通常不能清晰明白地开具检验医嘱;而通过在项目启动前建立医嘱模板,研究者只需选择模板名称即可完成开嘱,并在此基础上系统自动生成检验检查申请单,不但方便了研究者,而且减少了因书写不规范导致的错误。因此,本系统还可对检验检查医嘱进行信息化管理。

1.3数据共享

该系统实现了试验数据即时传输、永久保存,可随时查阅入组进度、检验结果、心电图信息、药物有效期等。

2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设计

2.1系统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包括用户注册、用户信息管理、用户角色及权限管理。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是面向多用户的开放系统,涉及医师、护士、医技人员、药物管理员和管理人员等。不同的用户对访问程序和数据的要求是不同的,可将具有相似特征的用户归为某一角色。因此首先要对用户分类,根据管理及用户不同的应用需求,分出不同的角色,分别授予权限。药库管理员具有维护药物及包装信息、药物入库、出库、退药给申办者、药物清查(包括有效期)、统计查询等权限;而药房管理员有接收药物、药物发放、接收退药、退药给库房、药物清查(包括有效期)、统计查询等权限。其次,每个用户登录的位置不同,访问的数据则不同。如登录消化专业可看到消化科承担的临床试验项目,而其余科室的项目则不能显示。在本系统中,用户/角色/权限管理采用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配置设计模式来实现。用户的身份管理采用二级管理,第一级为机构办公室(简称“机构办”),第二级为科室负责人。机构办添加各个相关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再添加本科室研究人员(用户)。用户要在自已的登录界面维护研究者履历,信息相关数据项是按照《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中对研究者履历的要求进行设计的,可随时更新打印。用户与项目关联,不是每个用户都可以参加所有开展的临床试验,也并非每个项目需要所有的用户参与。只有被授权参加某个项目的用户,才能成为这个项目的有效用户。项目启动后,由项目管理员在系统将参加人员标志激活,此时被激活的用户才能参加到这个项目。对参与人员授权分工后,可自动生成人员授权分工表,打印后签字存档。

2.2试验项目管理

2.2.1项目接洽流程

各个机构的项目接洽的流程不尽相同,或与机构办联系,或与研究者联系,各有优缺点。我机构目前接洽流程大致如下:申办者与机构办联系,机构办对接洽项目进行初评,若初评同意,由机构办与科室研究者商讨共同确定,填写《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承接意向书》。机构办对全院的临床试验项目进行宏观管理,对项目的种类和研究者的资质进行把关;研究者对试验方案有充分认识,可从项目的价值和可行性进行把关。按照机构办事流程,管理系统实现了此管理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项目发起者可以是申办者,也可以是机构办代为操作,试验批件、方案等电子文档可以上传作为附件存储;机构办审核该专业目前承担的项目情况,填写初评意见,发送给某专业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审阅方案等文件,对研究项目的价值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填写意见,返回机构办;科室负责人和机构办多次沟通过程将记录在系统中;最后可按照预先设计的审批路径请上级领导审阅。

2.2.2建立受试者信息库

入组受试者时,需要建立受试者与项目的关联,受试者信息可以从HiS获得。输入受试者在HiS中的登记号,受试者信息自动导入,研究者可补充和修改受试者一般信息,见图1。通过建立受试者信息库,如果某受试者在3个月内参加另一项临床试验项目,系统会自动提醒。

2.2.3启动前维护药物信息及检验医嘱模板

项目启动前,按照试验方案要求,对试验用药的单次剂量、频次、用法以及需要进行的化验检查项目预先做好维护,搭建起项目构架,方便研究者开处方及检验检查医嘱。通过启动前项目关键环节设置,减少了执行过程中对方案的违背。药库负责维护药物信息,专业科室负责维护检验检查模板,机构办负责审查。

2.2.4统计查询

管理人员及主要研究者可随时了解项目的入组进度以及受试者情况。这样,每个项目可自动生成受试者入选/筛选表、鉴认代码表,打印后签字存档,减少了手工登记填写的烦琐。

2.3试验用药物管理

药物管理指药物从进入医院到回收整个过程的管理,包括入库、出库、发药、回收、退库、退回申办者等,贯穿了药物临床试验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如果是手工管理,在药物包装、数量、保质期等方面易出现问题。而应用软件管理系统,则可准确记录药物各级包装及内含药物,定期提醒近效期药物,并可知晓每片入库药物的来源去向。

2.4检验检查医嘱管理

2.4.1检验检查医嘱模板

传统手工操作经常出现研究者检验检查项目开错、少开或者多开的情况,造成化验检查值缺失,违背方案,或者做了不必要的检查而造成浪费;研究者在开具医嘱时面临的问题就是每个项目观察的检验检查项目不同,而且在导入期,治疗前、中、后的不同阶段观察的项目也可能不同。因此在项目启动前,每个项目需要做不同访视期的医嘱模板。这样研究者按项目和访视期选择不同的模板后确认即可,方便研究者开医嘱,也保证了研究者对方案的依从性。

2.4.2检验检查单

系统按照医嘱信息,自动生成受试者的检验申请单,研究者不必逐份填写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及检验检查项目,既节约了时间,减轻了工作量,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字迹潦草、书写错误等原因而出现的漏查、误查或张冠李戴等现象。

2.4.3与LiS、心电信息系统等系统接口

手工操作的时候经常出现检验检查单上受试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错误,影响数据溯源;由于受试者信息需要手工录入,检验科室的人员也常抱怨处理药物临床试验的标本太麻烦。为了使数据可溯源,减少错误,方便研究者和检验检查科室人员的工作,我院将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与LiS、医学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心电信息系统建立了接口。研究者开完医嘱,检验检查科室自动接收,自动读取数据。这样避免了手工录入常见的错误,也减轻了检验检查科室录入的烦琐,同时便于统计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检验、心电图、放射等数据存储,任何联接内网的计算机,经过授权后都可以查阅受试者的信息,研究者可以及时了解到受试者的检验结果,以便作出医疗判断。尤其是与心电信息系统建立接口后,实现了心电医嘱自动接收、心电图像信息在系统中的存储,解决了心电图信息不能溯源、热敏纸记录的心电纸在时间较长后颜色变淡、甚至不显示、难以储存信息的问题。

3讨论

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后最大的优势在于项目的相关信息以数字化的格式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进行各种查询、统计分析以及表格的输出打印,使项目过程规范、流程清晰,管理更加高效、快速,极大地提高了临床研究效率,更好地保证了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截至2012年底,在我国认定的375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已有几十家机构采用了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文献报道的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基本涵盖了临床试验全过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项目流程化管理为主要设计思路,包括项目接洽、伦理审核、合同审核、研究者的职责分工、物品交接、质量控制、经费核算、档案管理等内容;还有基于数据管理的电子化数据管理系统,主要解决数据采集、质疑、统计分析;也有专门的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管理或试验药物管理的系统。这些系统的构建均为本系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系统设计主要针对临床试验过程中与医疗相关的医嘱处理、药物发放回收、检验检查医嘱处理等环节,解决了临床试验中容易出现的发药人员分配随机号错误、检验科室信息输入错误、漏检或错检、研究者医嘱管理、不能及时掌握受试者用药及入组情况等常见问题。此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也为多中心试验组长及参加单位及时了解各中心入组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提供了可能。有效利用这些信息,有利于整合资源;及时交流,关注各中心散在发生的、看似偶发的不良事件,研究者可及早采取对策,更好地保护受试者。

医药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篇10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虚拟现实;中医药

0引言

数字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互体验技术,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深得年轻人的喜爱。如今,数字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平台(简称VR)已成为继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媒体之后人们学习、交流的新平台。VR技术可以运用3D影像和视音频结合的手段,从不同角度带给用户以全新的视听体验。在探索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研究团队接触到了江苏省内一些中医文化传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项目,并对研究如何将VR应用于中医药文化研究产生了许多积极的想法。

医学也是中外早期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项目定位为“中华名医堂”正是基于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使命感,结合了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实践所做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课题开始阶段组织了部分高校专家、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对项目进行了评估和调研,调研表明中医药虚拟技术平台的研发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中医古籍文献资料承载了大量的中华医药知识与文化,是研究中医药学的理论来源,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其次,在教学改革中借鉴英国高校的现代学徒制理念,是在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实际项目的研发纳入虚拟现实技术教育中。这样的改革创新对于教学而言如同一剂强心针,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把项目分成了不同的模块,包括市场调研、数据采集、方案设计、程序编写、后期合成、创业实践等,知识点穿插在项目化的活动中,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和研究,在每一个模块的学习中掌握不同的应用技术,并且更好地将创意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实验教学成果表明,引入现代学徒制和项目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1项目研究背景

1.1中医古籍亟待保护

历史遗存的写本、拓本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而且许多遗存中医古籍已成为研究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然古籍修复本身要求几近苛刻,且再精湛的古籍修复技艺也难以修复海量的中医药古籍!据考究,仅《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的我国中医古籍品种就达13000多种。中医古籍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世间的流转聚散,不知经过了多少人手。如今,许多珍本、善本正不得不面临越来越临严重的虫蛀、磨损、算话、老化等问题!

1.2中医药古籍数字化保护的意义

中医以人为研究对象。经过千年的积淀,中医理论融合了天文学、植物学、药物学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对未来中医研究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然而,其中蕴含的许多由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派生出的医学概念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比如腑脏之精(气)、藏象、腑脏阴阳、神脏等以及五脏系统之间相生相克、制化、乘侮等。中医药古籍的虚拟现实平台属于数字化保护技术的一种,主要是运用现代化数字技术手段将声音和图像、动画、视频等融为一体,对中医古籍的内容进行综合演绎、再现。这种技术的实现不仅有助于对中医概念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而且对掌握中医理论的“形神合一”本质也将有极大帮助。

1.3中医药古籍数字化保护技术现状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多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数字博物馆”齐越博士曾说过,数字博物馆的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超越时空的限制,在文物的永久数字化保存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学者研究认为,目前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大多仍停留在对古籍显性信息的数字化建设上,未深入开展古籍隐性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制约了数字化中医古籍的有效利用。还有学者建议,中医药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在未来应当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建设一些虚拟现实的展示平台,为更多的互联网用户提供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知识服务。

2中医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平台的技术构成

2.1VR数据采集

中医药VR数据采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将中医古籍中的文本、图片进行拍照扫描,然后将文本进行现代白话文的翻译和解释,并采集相关的中药材标本图片、视频,以及相关的包括药材的名称、产地、外形特征、入药部位、加工工艺、药用价值、辨别特征、服用须知等。另一方面,是通过不同的传感器组合,收集研究用户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医药VR应用平台设计管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研究小组还收了与中医药文化研究相关的一些材料,了解到西方许多国家在很久以前就对中医药研究非常感兴趣,并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比如俄国人自17世纪便开启了对中国的医学理论、医疗体制、医学教育以及医疗方法的认识历程,撰写了一系列介绍文章和研究论著。

2.2VR模型设计

中医药VR模型设计,首先是建立在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基础之上的,是对中医药文化的再现,同时借助虚拟漫游技术实现对重要内容的远程学习。研究了解到,中医药文化是指有关中医药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在此基础上,项目以“中华名医堂”为课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实验。尤其在技术平台设计方面,最终用Unity3D作为项目研发的设计开发工具并展开应用研究。这个工具支持mac和windows的网页浏览具有容易学习和操作的特点,可实现虚拟漫游、互动、交流,也能实现协同教育和网络远程专业教学。

中医药VR模型设计初步规划为《中医师篇》《中医技篇》《中医药篇》《中医学应用实验》四个部分。其中,《医师篇》是对古籍中的医药名师资料进行整理和设计,包括医师三维模型、医师简介等;《医技篇》是一些典型中医理论模型、医方样本、病例的汇总和展示,分为静态和动态的部分,静态的包括D片、文字等,动态的主要以三维动画作为演示内容,分为诊断、开方、医疗等。《医药篇》根据分类习惯进行梳理,按诊疗器具、治疗器具、制药器具等进行分类展示。最后,在《中医学应用实验》是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诊疗操作情景游戏,如针灸、拔罐、推拿。未来可实现对于数字人体的观察、实验,从而提高中医操作水平。

2.3VR数据管理

中医药VR平台的建立是对传统的实体中医药保护的补充和丰富,通过设计制作的文字、图片、动画、音乐、视频和虚拟的环境共同构成核心。因此,对于该项目管理思路是:通过数据管理,实现更加高效、安全的中医药数据保存、查阅、应用。在管理方法方面,可以使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就是通过数据与处理、映射、绘制、显示等问题的解决,实现三维可视化的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技术颠覆了传统的“人要适应计算机”的过程,转而实现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还有位置的变化、手势或者语言口令,使人充分参与到信息的处理中去,并启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目前已知的如Ct、mRi、pet、SpeCt技术也属于数据可视化范围,对于平台内容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4VR平台服务

当前,对于中医药文化VR平台“中华名医堂”的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开发、设计,可以通过局域网的管理实现单项目、单机预览的项目浏览。但受到人员、场地、经验以及时间、设备等方面的影响,项目在很多方面还亟待完善。比如在内容方面,许多珍本、善本的资料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和制作,在一些交互的精细动作数据感应方面还有待修改。另外,由于在设备方面还比较欠缺,一些好的创意还没有落地完成。

3项目研究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实验教学的启示

通过该项目地实验我们还发现,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创新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反思的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在项目研发地过程中所有教师必须全心全力地投入到项目地研发中,并充分调动一切资源,这对于教学团队而言也是一种挑战。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该项目还会继续研究下去,并需要在影音融合技术、多机数控联合、云端数据共享、用户模型研究等方面进行改进、完善,收集整理更丰富的中医古籍资料。另外,可以多一些创新,如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进行项目预约、项目结束后即时获取实验数据等,真正实现中医药VR平台对于中医古籍数字化保护的智慧化服务与管理。

4项目研究的意义

4.1不断研究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医药文化研究方面还会不断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了千年的历史,并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医理论融合了天文学、植物学、药物学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中医古籍可以看作中医学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了千年的中医、重要理论精髓,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对未来中医研究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4.2与科研院校共享,促进中医药教育的改革创新

虚拟现实技术平台具有较好的综合性、交互性。而且,很久以前就有教育界的专家指出,虚拟现实技术将带给教育工作者全新的思维,帮助解决我们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相形之下,国内高校的中医药专业教育也必须思考如何与时俱进。随着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传统的小众化、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医药专业人才需求,作为中医药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中医药教育是否存在局限性?只有关注个体学习的需要,在教学中引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才能在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方面取得突破。如果今后能与更多的科学家、中医药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必将为中医药教育和中医文化传播提供更加优质的技术研究成果c展示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翟文敏,马传江.加强中医古籍保护传承传统文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2):89-91.

[2]程静,杨朝晖.关于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的探讨――以天津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2(09):110-111.

[3]张晗.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22-38.

[4]顾培蒂.可视化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D].北京师范大学,2008:11-12.

[5]任玉兰,李政,梁红,江蓉星.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与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