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十篇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十篇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16:22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篇1

论文关键词:电磁辐射;生物效应;抗辐射镜片;防护

论文摘要:日益增多的电磁辐射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之一。具有抗辐射功能的镜片能有效阻止有害电磁波进入人眼,从而减少视觉疲劳、预防视力下降,减小视力丧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电磁辐射对人眼的伤害。

电磁辐射作为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的一种新形式,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已将电磁辐射列为必须控制的公害之一。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致伤效应,目前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眼睛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的损伤。抗辐射镜片能有效阻止有害电磁波进入人眼,从而降低电磁辐射对人眼的伤害。

1电磁辐射

在空间区域内当存在变化的电场时,会在临近的区域引起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会产生新的电场,交替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中按照一定速度由远向近传播,形成了电磁波。低频的电磁振荡主要借由有形的导电体传递,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几乎没有能量辐射出去,而是全部返回原电路。当电磁振荡频率逐渐变高时,电磁振荡既可以束缚在有形的导电体内传递,也可以在自由空间内传递。在自由空间内传递的高频率电磁振荡,磁电互变速度加快,能量不再以电振荡的形式全部返回原振荡电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在不借助任何介质的情况下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电磁辐射[1]。电磁辐射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电磁辐射所衍生的能量,取决于频率的高低,频率愈高,能量愈大。

电磁辐射广泛存在于职业场所和生活环境中,生物体时时刻刻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电磁场辐照。自然环境中的电场和磁场分别为10-4V/m和10-13t,而50hz高压输电线下的电场和磁场约为1~10KV/m和1-10μt,极端情况下可达到11KV/m和100μt;普通居民家中的本底电场约为1-10V/m,但电热毯或加热水床可达几个kv/m[2]。电磁辐射的频谱很宽,频率范围从0至1025Hz,不同频率的电磁辐射其生物学效应不同。广义的电磁辐射是指所有能辐射出能量的电磁波,狭义的电磁辐射指频率小于300GHz的在生活环境中存在并且可能对生物体造成某种伤害的电磁波。抗辐射镜片所指的辐射是针对于在一定时间或者一定强度下会对人眼产生暂时性、永久性或者累积性伤害的电磁辐射。

2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

电磁辐射使生物系统产生的与生命现象有关的响应称为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影响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的主要参数是频率和强度,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辐射产生生物学效应的方式不同,效应也不同[3]。电磁辐射效应按照效应出现时间可以分为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从电磁辐射的热作用方式达到一定量值或者一定时间的生物学效应可以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伤害尚未进行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辐射,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这种效应称为电磁辐射的累积效应[4]。

世界卫生组织在1998年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过量的电磁辐射可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长期遭受低强度电磁辐射的作用,可促使视觉疲劳,眼睛不舒适和眼感干燥等现象发生。眼睛是人体中对电磁辐射比较敏感的器官之一,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的损伤。眼部无脂肪层覆盖,眼组织含有大量的水分,晶状体缺少血管散热,在受到电磁辐射热效应后,晶状体蛋白质凝固并产生酶代谢障碍,从而导致晶状体混浊,严重的会形成白内障[5]。同时强电磁辐射会使人眼的重要器官角膜受到伤害,从而造成视觉疲劳、视力下降或丧失。

3抗辐射镜片的原理

电磁波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绕射、散射及吸收等。为了有效的阻止有害电磁波进入人眼,必须在镜片中添加特定材料或者在镜片表面进行镀膜,从而能够将特定频段的电磁波通过折射、反射、吸收等方式屏蔽,同时要保证可见光能够正常透过镜片进入人眼之中。由于镜片折射率差异较大,选择添加抗辐射材料很难保证镜片稳定的光学特性,因此选择具有吸波特性的材料镀膜至镜片表面是实现镜片抗辐射功能的重要形式。

应用于镜片镀膜的材料必须在超薄厚度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吸波作用和透明导电的特性,对于可见光区具有非常优良的透过率。能够产生吸波作用的材料主要有羟基铁、导电高聚物、多晶铁纤维、金属氧化物超细粉末等[6]。多数吸波材料的共同缺点就是不透明,无法应用于镜片镀膜中。经过细化的金属氧化物吸收剂粒子的磁、电、光等物理性能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具有吸波、透波等功能。

抗辐射镜片按其作用原理可以分为吸收型抗辐射镜片和干涉型抗辐射镜片。吸收型抗辐射镜片是利用材料吸收入射的电磁波,并将电磁能转变成热能。干涉型抗辐射镜片是利用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到达各膜层分界面以及膜层和镜片基体分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吸收和透射三种光学作用以此改变电磁波传播方向或者使电磁波产生干涉作用而相互抵消。

抗辐射镜片可以选择采用特殊工艺将金属氧化物超细粉末镀膜至镜片表面的方法来阻挡有害电磁波。由于金属氧化物膜层对于可见光的透过率很高,同时能够对某些频段的有害电磁波有效阻挡,可以满足眼用镜片的需求。当电磁波到达镜片外表面膜层时,产生反射、吸收和折射的作用。外表面膜层只吸收很小一部分电磁波,而反射和折射是主要的。折射过的电磁波通过镜片基体后有少量的反射和吸收,大部分电磁波正常透射到达镜片内表面,内表面膜层反射的电磁波和从外表面透射到达镜片基体的电磁波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产生干涉作用,相互抵消。镀膜方式也可以采用单面多层镀膜,利用多层膜之间产生干涉相消来阻挡电磁波的通过。

4结论

在电磁辐射广泛存在的今天,采用镀有金属氧化物超细粉末膜层抗辐射镜片能缓解电磁辐射对人眼的近期效应、远期效应以及累计效应,能有效减少视觉疲劳、预防视力下降,减小视力丧失的可能性。在辐射可能存在的环境中应用抗辐射镜片是保障良好视觉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F.H.Read著.密予宏译.电磁辐射.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黄德寅.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生物学效应.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4.3

[3]曹毅,童建.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研究综述.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4

[4]姚智兵,蒋昊等.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9.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篇2

电磁波与噪声、振动、放射性并列,被称为四大环境物理污染。电磁波是一种无形的污染,亦被称作“电子烟雾”。人体一般对之没有直接地感受,但较强的电磁波不仅会干扰仪器仪表、计算机、电视机等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能使控制失灵,重要的是还会使人体健康受到影响,甚至损伤。如舰艇上的高频发射天线能使货物装卸设备发生感应,产生足以引起人员烧伤的电压;电磁辐射引起的电弧火花,能导致其附近的可燃性气体和油类的燃烧爆炸,对人员造成伤害。

电磁波与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机理较为复杂。任何能量不足以电离大气中的电磁辐射,在它的能量与人或其他物质发生作用之前并不产生危害,但是一旦进入人体,体内导电和不导电组织交替地吸收和传播电磁能,产生热效应,便会引起人体组织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或者置换出固态结晶物质中的原子而使其功能失效,危害人体健康。

高频辐射(3兆至300兆赫)对作业人员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和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也可引起心电图变化。据调查,长期从事高频冶炼、半导体材料加工、塑料热合等工作的操作人员,多梦、头昏、记忆力衰退、心悸、嗜睡、脱发、月经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以及血压、脉搏、眼球、皮肤划痕、皮肤温差等植物神经系统的非正常性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电磁波污染程度随着其辐射频率的增大而加重。微波频率在300兆至300吉(109)赫之间时,除了能够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状以外,最突出的是会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高强度长期作用可引起作业人员心率偏慢、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降低、妇女月经失调等症状。

眼睛是最敏感和易受伤害的器官,一方面晶体内含有很多水分,可以吸收较多的微波热量,另一方面眼部的血管较少,不易带走过量的热,在微波辐射下,能导致角膜等眼的表层组织与晶状体损伤,轻度辐射会感到眼睛疲劳和干燥,中度辐射可引起晶状体浑浊、视力下降,形成白内障,重度辐射甚至可导致角膜、虹膜、前房和晶状体同时受到伤害,造成视力丧失。

也是人体对微波辐射热效应比较敏感的器官,它的损害阈比眼睛还要低一个数量级。在微波作用下,当皮肤还没有多大痛觉时,男性生殖系统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微波辐射会抑制的生长过程,但并不损害中的间质细胞和血液中的睾酮含量,通常仅产生暂时的不育现象。大到足以引起永久性不育的辐射已经是致人死亡的剂量了。

影响生物电磁效应的因素很多,诸如电磁辐射的强度、频率、极化方式、辐照时间、接受距离、环境温度湿度、空气循环状况、受辐射面积部位乃至辐射目标的形体尺寸与电磁波长的关系等,都会影响电磁波在生物体内的穿透深度和影响程度。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也有两重性:把强度控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电磁辐射可使生物体产生温热作用而有益;一旦场强超过允许安全限值,长期作用则有害健康。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篇3

关键词:电器;电磁辐射;人类;危害;防护

中图分类号:tn911-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1)20-0140-07

effectofelectromagneticRadiationfromHomeelectricalequipmentsandprotectivemeasures

CUiBen-liang

(Schoolofphysicsandelectronicengineering,nanyangnormalUniversity,nanyang473061,China)

abstract:anyelectricequipmenthaselectricfieldaroundit.theperiodicchangeelectricfieldproducestheperiodicchangemagneticfield,andhaselectromagneticwaveandelectromagneticradiation.electromagneticpollutioniscausedbyexcessiveelectromagneticradiation.Generallyspeaking,thegenerateelectromagneticradiationisharmfultohumanbeings,espetiallymicrowaves,shortwavesandultrashortwaves.thewavetypeandclassificationofthedomesticapplianceareanalyzed.theprotectivemeasuresareintroduced.

Keywords:electricalequipment;electromagneticradiation;human;hazard;protection

收稿日期:2011-05-26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0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B140011)

0引言

数字社会,你无法抗拒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和舒适;数字社会,你面对琳琅满目的科技产品,却始终挥散不去对电磁辐射的心理阴影。生活中你仔细一看,不难发现这样的情景:对着电脑害怕“射”伤身体,就穿上了售价高昂的防辐射服;拿着手机担心“煮”熟大脑,不厌其烦地戴着耳麦说话;看完电视脸上生怕残留“辐射物”,便匆匆忙忙跑去洗脸做面膜……也许你并不清楚这样做到底有没有用,但似乎只有这样,才有个心理安慰。

有些调查报告指出:经常接触电磁辐射的人,若再受到高温作用,则他们体内发生乳腺癌变的危险就更大;长期担任电气工程师的人,若再经常接触汽油、农药或杀虫剂,则他们患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就增大。

不少调查报告还指出,从事“电气职业”者,儿童以及不适当使用家庭电器者(常玩视频游戏的儿童,常使用电热毯和其他电加热器的妇女与儿童等)受低频磁场损害的危险较大。一些国家对怀孕的妇女还有这样的规定:婴儿未出生前3~6个月内不能使用电脑。

低频磁场辐射的强度和累积量都会影响致病的概率。并且,有些人是在潜伏期长达10~15年以后才发病的。国际卫生标准中规定,可以容许的磁感应强度上限为100μt。电磁辐射就像太阳和紫外线的关系一样,你要享受阳光就不可避免接受紫外线的辐射。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感知,因此其危害就显得尤为隐秘。

从电子闹钟、吹风机、微波炉、电熨斗,到计算机、传真机、电话机,大家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电磁的“抚慰”。走出门外,电力线、各种电机设备又使我们十分容易地处于电磁场中。21世纪电磁环境恶化已成定局。

所谓的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Radiation),即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它的传播速度即为人们通常所说的光速。电磁辐射可按其波长、频率排列成若干频率段,形成电磁波谱。频率越高该辐射的量子能量越大,其生物学作用也越强。

从电话、广播、电视、通信、卫星、信息、网络、计算机、微波、医疗技术,到国家安全、军事上广泛采用的监督、控制、报警干扰系统和导弹、宇航系统,再到市内超高压输送电网,它们无一不为人类的物质文明、科技进步和社会安全保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电磁污染日益严重。

电磁辐射会造成所谓的“电磁波污染”,即电磁辐射的强度超过人体或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所产生的危害现象。它无色、无味、无形、无踪、无任何感觉,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无处不在,被科学家称之为“电子垃圾”或“电子辐射污染”。有专家称这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第四污染。它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实在不可小觑。各种电子设备,包括家用电器和照明灯具等,在正常工作时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波长和频率电磁波,超量的电磁波辐射能引起人体的大脑、神经、生殖、心血管、血液和免疫等系统和组织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1对人体的危害

近年来,电磁波对人体危害的例子多有发现,只不过其影响程度与所受到的辐射强度及积累的时间长短有关,目前尚未较大范围地反映出来,所以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有关研究表明,电磁波的致病效应随着磁场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频率超过100kHz以上,可对人体造成潜在威胁。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生活过久,电磁波的干扰,使人体组织内分子原有的电场发生变化,给组成脑细胞的各种生物分子以一定程度的破坏。产生过多的过氧化物等有害代谢物,甚至使脑细胞的DHa密码排列错乱,制造出一些非生理性的神经递质。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人体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一些受到较强或较久电磁波辐射的人,已有了病态表现,主要反映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头痛,心悸,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等。

(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容易激动,失眠等。

(3)对视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使眼球晶体混浊,严重时造成白内障,是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影响视力;

(4)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降低,男子质量降低,使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5)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激素分泌、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诱发癌症,以及糖尿病,遗传性疾病等病症,对儿童还可能诱发白血病的产生。

(6)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2其他危害

(1)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破坏建筑物和电气设备;

(2)在长期存在电磁辐射的区域,如微波发射站所面向的山坡,会造成植物的大面积死亡。

(3)电磁辐射有可能泄露电脑上机密,电磁波向外泄漏的途径有:电脑本身、电源线、连接到电脑的电缆(包括网络电缆)、电脑的设备。它们所起的作用就跟发射天线一样。电源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泄漏渠道,因为它连接到公共的电网上,因此就会跟有线电缆有一样把电脑里头的信号交连传送出去。

电磁辐存在危害的一些依据如下:

2.1事实依据

(1)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离高压电线太近,受到严重电磁污染所致。

(2)美国一癌症医疗基金会对一些遭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

(3)电磁辐射对孕妇的危害更大,据最新调查显示,在中国每年出生的约35万残缺儿童中,有25万为智力残缺。

(4)中国内陆某省对某专业系统16名女性电脑操作员追踪调查发现,接触组月经紊乱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8人10次怀孕中就有4人6次出现异常妊娠。

(5)有关研究报告指出,孕妇每周使用计算机超过20h,其流产率增加80%,同时畸形儿出生率也有所上升。

(6)几年前,在风景名胜峨眉山发生过一起微波污染事件,在面向微波发射站的坡面上,由于长期遭受辐射,松树等自然植被全部枯萎而死,而山的另一面,植被却郁郁葱葱。

(7)1995年4月,日本冈山红十字医院一位患者的自动点滴器突然停止,经多方调查,最后发现事故的真正“凶手”是同病房病友打手机时产生的电磁波。

(8)1997年8月13日在深圳机场发生的我国第一起因无线电干扰航空通信导致机场关闭两个小时的严重事件,系深圳机场附近的山头上无线寻呼台的发射功率过高所致。

2.2实验依据(白鼠试验)

900mHz微波辐射对小白鼠脂质过氧化作用及神经递质含量影响射频微波辐射,特别是高强度的辐射,能引起机体致热效应,造成健康危害。但也有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人体在反复接触低强度微波照射后,体温虽无上升,但也能造成机体的健康危害。

为探讨移动电话手机电磁辐射对使用者健康影响,对900mHz微波电磁辐射对小白鼠脑神经递质含量及全血中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对人的心血管有所影响)、丙二醛(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含量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

(1)GSH-px活性:由表1可见,辐射强度为1mw/cm2实验组全血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

(2)mDa含量:由表1可见,辐射强度为1mw/cm2实验组全血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3)全血GSH-px和mDa比值:由表1可见,辐射强度为1mw/cm2实验组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4)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由表2可见,辐射强度为1实验组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n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有研究发现,采用915mHz照射小白鼠,使其腹腔温度升高36.4℃,结果表明,小白鼠在功率密度为1mw/cm2的900mHz的电磁辐射暴露下,全血中脂质过氧化物增加,但暴露的功率密度增加(2mw/cm2,5mw/cm2)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

在强度为0.05~0.5mw/cm2时,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升高,而1mw/cm2时未见改变,作者认为这是机体的代偿反应所致。并经过一系列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免疫实验证实,短期微波辐射,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刺激作用,长期微波作用,其免疫效应可以转向抑制,呈现代偿-适应-代偿不全的动力学过程。

3移动电话手机影响调查

随着无线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移动电话手机电磁辐射对机体的健康影响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某导弹基地的一次演习中,就因为导弹指令系统的频率和试验场区附近加油站自动门的控制信号辐射的电磁波频率完全一致,以致形成误触发,使导弹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自动”弹出发射架,飞向天空。20年后的1993年3月,美国有人状告电力公司,高压线的电磁波导致在附近生活的人长了肿瘤。而瑞典则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承认强度在0.2μt以上的低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害的国家。

最早状告neC公司的移动电话用户也是一个美国公民,诉其夫人因长期使用移动电话而致癌,并要求赔偿。以后类似的报导日渐增多,争论也日趋激烈。

所有这些事实都表明:电磁波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辐射污染已成为继噪音、固体废弃物等污染要素之后的又一新的污染物。人类也从此背负上移动电话这一高科技产品所带来的喜与忧。

(2)飞机拒绝“大哥大”恐怕已是尽人皆知。1997年初,中国民航总局针对民航旅客在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日益增多的情况发出通知:在飞行中,严禁旅客在机舱内使用“大哥大”等电子设备。坐过中国民航班机的乘客也都有这样的经验:飞机未起飞时、飞行中、降落前广播都会告诫乘客别使用移动电话。这个通知太重要了,它不仅关系到飞机的安全,也直接关系到机上数十人乃至数百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专家们认为,移动电话是高频无线通信,其发射频率多在800mHz以上,而飞机上的导航系统又最怕高频干扰,飞行中若有人用移动电话,就极有可能导致飞机的电子控制系统出现误动,使飞机失控,发生重大事故。边样的惨痛教训已屡见不鲜。

1991年英国劳达航空公司的那次触目惊心的空难至今令人难忘,有223人死于这次空难。据有关部门分析,这次空难极有可能是机上有人使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它释放的频率信号启动了飞机的反向推动器,致使机毁人亡。

1996年10月巴西tam航空公司的一架“霍克-100”飞机也莫名其妙地坠毁了,机上人员全部遇难,甚至地面上的市民也有数名惨遭不幸,这是巴西历史上第二大空难事件。专家们调查事故原因后认为,机上有乘客使用移动电话极有可能是造成飞机坠毁的元凶。也就是源于这次空难,巴西空军部民航局(DaC)研拟了一项关于严格限制旅客在飞机飞行时使用移动电话的法案。

1998年初,台湾华航一班机坠毁,参与调查的法国专家怀疑有人在飞机坠毁前打移动电话,导致通信受到干扰,致使飞机与控制塔失去联络,最后坠毁。

我国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某年某月,由上海飞往广州的CZ3504航班的南航2566号飞机准备降落时,由于有四五名旅客在使用移动电话致使飞机一度偏离正常航迹;也是在这一年,一架南航2564号飞机执行CZ3502航班从杭州飞回广州时,在着陆前4分钟,发现飞机偏离正常航道6°,据查当时也是有人在使用移动电话。这两起事例虽然没有酿成大祸,但让人想起来就后怕,如果偏离的不是6°而是更大,其后果不堪设想。

从对以上几次比较典型的空难事故的分析来看,事故原因都极有可能与使用移动电话等便携电子设备有关。于是,世界各国都相继制定了限制在飞机上使用移动电话的规定。

移动电话所产生的电磁波除对飞机上的仪器有影响之外,对汽车上的电动装置也有一定影响,甚至会使行驶中的汽车电动装置“自动跳闸”。英国有关专家告诫人们尽量少在汽车内使用移动电话,英国政府也因此决定要求汽车生产厂家提高汽车内部电子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4医疗设备远离“大哥大”

医院里由于使用移动电话而干扰医疗设备工作、导致患者出现人身安全事故的报导也经常见诸报端。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美国、荷兰、德国、瑞士、加拿大等国家早就开始了,并已有报导。

从第2、第3节的叙述不难看出,使用移动电话对人体本身造成的间接危害已被认可,并理所当然地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电磁辐射有着巨大的危害表现如下:

移动电话尚处于发展阶段,移动电话手机使用者随使用时间的增长可能造成进一步的健康危害,所以应加强移动电话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必要的手段,降低移动电话手机电磁辐射强度。

(1)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原理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人体是一个导电体,本身就是一个生物弱电磁场。

热效应:高频电磁波对生物肌体细胞的“加热”作用。人体接受电磁辐射后,使肌体升温,如果吸收的辐射能很多,靠体温的调节无法把热量散发出去,则会引起体温升高,进而引发各种症状,如心悸、头胀、失眠、心动过缓、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视力下降等。

非热效应:低频电磁波产生的影响,即人体被电磁辐射后,体温并为明显升高,但已经干扰了人体的固有微弱电磁场,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可能导致婴儿畸形或孕妇自然流产;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役、生殖和代谢功能等。

累积效应:是指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2)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眼睛的原理

电磁辐射对人和动物眼睛的伤害是微波热作用的一个明显例证。眼睛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构造,主要由晶状体和玻璃体等构成,眼睛内存在大量水分和少量血液脉管,其介电常数和导电率很高。也就是进入眼球的微波会被迅速衰减,表明眼球对微波有很好的吸收特性。电磁辐射作为一种能量传递方式,会直接将能量传递给原子和分子,使其运动加速,进而在体内形成热效应。当微波作用于人的眼睛,眼睛晶状体水分较多,易吸收较多的能量,从而损伤眼睛的房水细胞,晶状体内无血管成分,代谢率低,很难将损伤或死亡的细胞吸收掉,日积月累在晶状体内形成晶核,导致视力下降,白内障产生,甚至失明。

(3)电脑电视等产生辐射的原理

视频终端显示器(电脑)和家用电视机的工作原理电子扫描。电子计算机的终端设备-阴极射线管视屏终端显示器(VDt)的电子枪需要在30kV的高压下将电子流射向并撞击荧光屏,由此产生电磁辐射,电子在高压作用下迅速射击、碰撞荧光屏,从而产生电磁辐射,其主要成为X射线与光辐射。

(4)电磁辐射伤害的敏感人群和症候

各类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正日益严重,电磁波辐射对机体的主要作用是引起神经衰弱症侯群,比如普遍感到头痛、头晕、周身不适、麻木、胸闷、心悸等症状;体检发现,少部分人员血压下降或升高、皮肤感觉低下、心动过缓或过速、心电图窦性不律不齐等,且发现少数人还有脱发现象。

①电磁波会影响及破坏人体原有的电流和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磁场发生异变。这会干扰人体的生态钟,导致生态平衡出现混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脑部神经系统,使脑下松果体生产褪黑色素的速度放慢,影响了正常睡眠。

②长时间的电磁辐射污染可能诱发诸多疾病:电磁辐射可能破坏老年人免疫系统,诱发白血病、癌症、脑肿瘤,加速机体衰老。电磁辐射可以伤害细胞膜,干扰激素,对少年儿童可造成发育不良、性早熟、记忆力衰退、视力受损,甚至引发儿童白血病。电磁辐射会使面部皮肤变厚、干涩,出现斑,痤疮、色斑,甚至有演变成皮肤癌的危险,脸上的化妆品在电脑在电脑辐射的作用下,会生成带有放射性的、结构复杂的化学物质,进一步对皮肤造成长时间的,永久性的损害。这些损害一旦形成,是不可逆转的。电磁辐射会对男女产生影响。经常使用电脑的女性,有排卵异常、月经紊乱、阴道干涩、性冷淡的现象发生。男性的也是对辐射非常敏感的器官,过量的电脑辐射会造成畸形、减少、低下、阳痿等男性疾病。电磁辐射还能破坏人的染色体,造成卵子和异常,产生畸形儿和弱智儿。有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每年2000多万新生儿当中,有25万智力缺陷者,导致缺陷的原因,在已知的30%因素里有20%是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

电磁辐射有如此巨大的危害,那它的来源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量电视塔、广播站、雷达、卫星通信、微波等带有电磁辐射的设备和活动也越来越多。这些设备对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产生的电磁波也是一个环境污染要素。社会发展愈是进步,电磁污染环境状况也越严重。所以,电磁波既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信息载体和能量流载体,又是有害于人类生活的污染要素,其危害已受到国际环保领域的高度重视。因此,既要把电磁能作为一种资源,充分地利用;又要加强管理,将电磁辐射的负面效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专家介绍,从专业角度说,电磁辐射一般是指频率在100kHz以上的电磁波。电磁场的来源有自然和人工两类。首先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磁场,太阳光本身也是电磁波的一个频段,还有雷电和其他星球产生的电磁波,都是自然产生的,而人类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进化过来的,与自然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共存关系,所以,自然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然而,自从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发明了很多利用电磁能工作的设施,这些设施大量的向环境中发射电磁辐射或产生电磁场,使环境中的电磁辐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产生了电磁环境保护问题。产生电磁辐射的设施大致可分为5类: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如电视发射塔、广播转播台站;无线通信发射系统,如手机基站;高压送变电系统,如高压线、变电站;电气化铁道,如磁悬浮列车;工业、科学、医疗用电磁能设施,如高频冶炼炉。

以下是如何防止电磁辐射所产生的危害:

4.1防止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1)屏蔽室:由金属(片、网)所构成,多用于对大型机械组或控制室的主动场屏蔽;

(2)屏蔽衣屏蔽头盔和屏蔽眼镜:这些均是个人防护具,可以有效地降低磁辐射强度,以保护从事接触电磁辐射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3)屏蔽罩:这是对小型仪器的主动场屏蔽的主要方法,屏蔽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是电阻率小的导电性材料,如铜、铝等;

(4)对于手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可以戴耳机来减小电磁辐射,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泰尔实验室的实验证明使用耳机通话时头部受到的辐射量处在直接用手机通话辐射量的1/100到1/200之间。4.2防止电磁辐射泄露你的电脑机密的方法

(1)被动模式:进行电磁屏蔽,防止电磁波向外泄漏。单一使用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如果屏蔽不能彻底,高灵敏度的电磁接收设备还是可以获取信息。

(2)主动模式:发射电磁波,使得用于窃密的电磁接收设备接收到扰了的信号。单一使用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如果使用设计得非常好的软件对接收到的扰了的信号进行分析,还是有可能和还原出有用的信息。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同时混合使用这两种模式。

因此,采取被动模式防止电磁波向外泄漏,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单一对显示器进行屏蔽,还不足够。当要在保密情况下使用电脑的时候,应当把所有不必要的电缆和设备除去。

使用电池供电的手提电脑就能够免除这种连接。但如果非得要使用公共电源的话,被动模式的滤波设备或者再加上主动模式的干扰信号注入电源线就成,是可考虑采用的措施。

当然,人们不要一听电磁辐射就恐慌。人类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电磁场里,电磁辐射无所不在,所以电磁辐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电磁辐射只有超过一定的数值时,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电场强度如果低于每米40V应该就是安全的。即使超过这个数值也不一定产生危害,这根据个人的抵抗力和接触的时间、距离等情况而定。另外,专家还指出,电磁波无所不在,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便利,应该正确对待,合理利用,完全没有必要过份担忧,只要进行适当的屏蔽防护,就可以大大降低辐射影响。

那么,电磁辐射究竟有多可怕呢?

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对电磁辐射有害的报道一直未断: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专家认为病因是受到严重的电磁污染;美国一癌症医疗基金会对一些遭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是影响因素之一。

电磁辐射的危害真这么耸人听闻吗?

如前所述,其实人类一直生活在电磁环境里。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其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此外,太阳及其他星球也自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但天然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是没有损害的,对人体构成威胁、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人工产生的电磁辐射。

早在168年以前,英国人法拉第就发现了一种奇妙现象:电流通过媒体时可产生电场和磁场,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之为电磁感应的现象。19世纪80年代,人们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发电站。从此,人类大步迈进了电磁辐射的应用时代。

从1901年首次开始的全球通信,到如今移动通信的大面积使用,以及家家必备的彩电、冰箱,电磁辐射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充分享受电磁辐射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人们也日渐感受到它的负面效应。如电磁兼容中的电磁辐射曾造成导航系统、医疗信息系统、工业过程控制和信息传输系统的失控,干扰了人们对广播、电视的收听……

听说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器装置,只要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它的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又听说电磁辐射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有人因此将产品电磁辐射产生的污染比喻为“隐形杀手”。那么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呢,有为此采访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教授赵玉峰。

赵教授说:“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是两个概念,电磁辐射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电磁污染只有在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才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导致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界限性异常等症状。如在电磁辐射超强度的环境下长期作业,严重的可能引起部分人员流产、白内障,甚至诱发致癌……”

赵玉峰坦言,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虽普遍存在,却并不可怕。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龄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即使在超标环境下,也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得病,因此大可不必对电磁辐射“草木皆兵”。当然,对老人、儿童、孕妇或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对电磁辐射敏感人群及长期在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采取防患措施。

针对日常生活中接触电器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危及健康,中国消费者协会8月6日发出警示:生活中须防电磁辐射。

“其实,电磁辐射到底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影响并不是什么新鲜问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李天麟告诉记者,“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电磁辐射的研究及评论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由于研究的目的、方法、条件(接触电磁辐射源的距离、时间、生物模型等不同)等因素不一致,目前全球有关专家学者们对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和观点也不尽一致。因此,电磁辐射对人体究竟有哪些影响及危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不过,李天麟认为,作为一个大国,我国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尽快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电磁辐射安全卫生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便生产企业能遵循这一标准研制、开发超低电磁辐射的电器、设备,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同时将电磁辐射的管理纳入正常的社会环境保护范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就制定电磁辐射标准问题采访了几个有关部门,了解到,过去卫生部、电子工业部(现合并到信息产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军队等部门,都分别制定过本行业电磁辐射安全的标准,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电磁辐射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据悉,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制定电磁辐射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今年年底前有望出台。

据国家环保总局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的电磁辐射环境是比较好的,相当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我国面临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情况,有苗头出现,远未到严重的地步。但从现在就要从严管理,未雨绸缪。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电磁辐射的应用。若电磁污染到了环境无法忍受的地步,再想进一步发展经济就举步维艰了。

也就是说电磁辐射并不是对人类只有负面作用,它仍然有其特殊的功用,如:

(1)工农业:如测厚、探伤等;

(2)医学:X射线,Cat扫描。

5结语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的是一种潜在的积累型危害。如不重视,不仅对这一代人,而且对后代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除了宣传、普及电磁辐射及防护知识,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外,从劳防用品这一方面入手,以“防微杜渐”,显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尽快制定有关法规和制度并加以实施,这确实已是不容等待。

但是人们对电磁辐射不应该过度的恐慌,要在对电磁辐射有完整、清醒的前提下避开一些不必要的电磁辐射对自己的伤害。要正确对待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春生.众说纷纭:VDt综合症是电脑引起的吗\.中国健康月刊,1997(1):45-46.

[2]纪朋.怎样避免电脑辐射\.应用科技,1999(1):63-65.

[3]严玉平,任少华.浅谈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预防\.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7,17(6):50-51.

[4]王宏全.集成电路静电损伤的失效分析[J].航天工艺,1995(5):28-29,32.

[5]马恕.电脑维护与故障排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查志琴.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刘小伟.电脑故障排除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陈淑平,臧海峰.电子产品静电放电的危害、测试及其对策[J].今日科苑,2009(4):65-67.

[9]丁毅.电子产品防静电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04(1):80-81.

[10]沈颐宁.电磁场与电磁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杨玉民.电磁污染[J].农村电工,2003(11):43-45.

[12]盛振华.电磁微波技术与天线[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篇4

远离电器的电磁伤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规定,在生活环境中,电磁辐射的功率密度不能超过40微瓦/平方厘米,而家用电器中,微波炉、吸尘器、移动电话的电磁波辐射最强,均可达到200毫高斯(20微瓦/平方厘米约等于2毫高斯)。不过大家也不必太过敏感,家用电器在屏蔽辐射源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辐射量多在安全范围之内。使用电器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是最科学的防护方法。

操作电脑时,身体尽量远离显示器。公司在电脑布局上,尽量不要让员工坐在同事的显示器后方,据测定,显示器正面辐射最小,侧面次之,背面最大。孕妇最好穿防辐射服。

看电视时离屏幕远一点,辐射就会大大减少。一般来说,液晶或背投式电视机辐射较小,29英寸电视机最好保持在2米开外观看。

微波炉是目前家用电器中产生电磁波最强的一种,功率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因此,最好选购品牌可靠的微波炉,微波炉在工作时,准妈妈应远离2米以上或暂时避在别的房间。

远离手机的电磁伤害

手机小巧方便,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但手机通话是通过高频电磁波将电讯信号发射出去的,周围的微波辐射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线部、听筒部、键盘部和话筒部。在通讯过程中,有40%的高频电磁波会被手机机体吸收,虽然使用者没有感觉,但危害不得不防。

手机信号刚接通的瞬间,由于传输系统不稳定,产生的辐射比通话时高20倍,因此,拨号后最好不要急于放置于耳朵旁,最好等“嘟”一声提示接通后,再听电话,这样能减少80%~90%的辐射量。也可以采用更健康的耳机通话方式。手机随身携带已成为人们的习惯,注意不要把手机放置在胸前、腰部的口袋,因为即使在待机状态下,手机周围也存在电磁波辐射,虽然没有接通时危害大,但日久天长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远离B超的电磁伤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差别很大,妇女、儿童、老人、病患对之较敏感,特别是孕妇和胎儿。

怀孕期间,孕妇都会例行B超检查,有些孕妇从怀孕初期便每月一次,甚至更频繁。然而近年国内外研究表明,孕妇的超声检查对胚胎并非绝对安全。因为超声波毕竟是一种能量形式,达到一定剂量的辐射时,会在受检者体内产生生物反应,使机体组织受到损伤。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篇5

当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欣赏节目时、当你坐在计算机前工作或利用微波炉烹饪美食时,你是否意识到一种无形、无色、无味的隐形杀手正悄悄地侵蚀你和家人的身体,影响你们的健康,这个可怕的杀手就是电磁辐射。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一个大磁场,大自然中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各种类型的电磁辐射。天然产生的微弱电磁辐射对人体是没有损害的,甚至还可以加速体内的微循环、防止炎症的发生,也可促进生长和发育,对人体反而有益。同时,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带电荷的电磁辐射源,正常情况下,这种电荷处于平衡状态,对于人体没有任何伤害。但一旦外界的电磁辐射超过一定限度,打破了平衡,就会逐渐出现负面影响,会导致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异常等症状。电磁辐射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的“第四污染源”。

电视机

CRt电视机的成像原理决定了它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完全消除电磁辐射。CRt电视机的最大电磁辐射来自机身的背部和两侧,因为这里安置了电压高达上万伏的电子枪和偏转线圈。不过基本上所有的CRt电视机在这里都设计了金属网罩以屏蔽电磁辐射。而在CRt电视机的正面,由于电视机屏幕具备很强的吸收能力,这种辐射在一定的距离内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以32英寸的CRt电视机为例,如果观看距离在2米之外正面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于人体是没有伤害的。

文章内容:

平板电视机的工作原理与CRt电视机完全不同,它不必发出高速的射线来轰击荧光粉,使得辐射量大为减小。但是平板电视机的电磁辐射现象仍然存在。平板电视机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电磁波,主要来自于平板电视机的背部。一般情况下平板电视机的背部都是朝向墙,其电磁辐射受到墙壁的阻扰,已经得到消除。但如果电视机厂商为节省成本而简化电路,或者采用了质量低劣的电子器件,甚至直接省略了灯管驱动电路的屏蔽罩,那么LCD灯管的高驱动电压直接产生的大量电磁辐射,同样也不容小觑。

防护建义:■选择信誉好的电视机品牌

■看电视节目时应保持一定的观看距离

微波炉

微波炉已经成为厨房里面使用频率最高的设备之一,但我们却很少有人知道以微波炉为代表的厨房电器,长久以来都位居家电电磁辐射量排行榜的前列。因为微波炉需要发出足以产生高热量的微波,而这些微波一旦泄漏就容易对靠近它的人体造成伤害。人体最容易受到微波伤害的部位是眼睛的晶体。如果眼睛较长时间受到超过安全规定的微波辐射,视力会下降,甚至引起白内障。为了让这些强烈的微波不至于泄露出来,微波炉的加热腔体都采用金属材料做成,炉门玻璃还采用了金属防护网来防止微波的泄露,而且炉门还采取了载氧体橡胶、炉门密封系统和门锁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来防止微波泄漏。但如果遇到密封系统不严、老化等问题,微波炉产生的电磁辐射就容易泄漏出来。目前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已经开发出了许多防泄漏专利技术,例如采用了环绕抑制结构的微波炉就能够充分利用微波本身的特性,将微波炉的微波泄漏控制到最小范围。先进的密封机构也可有效防止微波的泄露,例如抗流槽密封结构,它是在门内设置的一条异型槽结构,具有引导微波反转相位的作用,在抗流槽入口处,微波会被它逆向的反射波抵消,这样微波就不会泄漏了。

防护建议:■经常检查炉门有没有损伤

■在微波炉使用时,离微波炉一米以外,眼睛不要看炉门

电磁炉

冬日一家人围坐在电磁炉旁烫烫火锅,涮涮羊肉,真是舒坦。可你却不知道,此时你正遭受电磁辐射的伤害。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使其在工作时会产生巨大的电磁场并向上辐射,它产生的电磁辐射量为其他电器产生量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如果在侧面保持一定距离进行操作,当然可以解决问题。但电磁炉的特性又决定了多数情况下需要人们在使用时保持较近距离,而且也没有任何阻隔,因此应引起我们绝对的警惕。近期的质量调查表明,市场上有50%的电磁炉辐射量严重超标,因此,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应是选购电磁炉时的首选。这些产品都采用了防电磁能量泄漏设计,从而降低电磁炉辐射场强。但正上方的较强辐射仍然难以避免。如果要经常或长时间使用电磁炉,那么应尽可能选择有金属隔板遮蔽的电磁炉。

防护建议:■选择信誉好的电磁炉品牌

■减少使用时间和次数

电吹风

洗完头,我们肯定要用电吹风吹干头发,但就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电吹风,却蕴含着巨大的电磁辐射杀机。据测定,一般普通家用1000w的电吹风,电磁辐射值达350mG左右,而电视机的辐射值才约为45mG,因此称电吹风为“辐射大王”也毫不为过。而且,通常电吹风都直接对着头部使用,因此电吹风的辐射源――后端电机部位离头部很近,很容易引发头晕、乏力的症状。遗憾的是,目前电吹风的辐射尚无法得到有效地控制,国家也未出台任何限制的措施,唯有在使用时格外小心来避免。

防护建议■不要连续长时间使用,最好间断停歇

■开启和关闭电吹风时尽量远离头部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篇6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进入了普通百姓家,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一般人都不是很清楚,这些用品所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却可能对人体导致程度不同的伤害。科学研究证明:辐射是一种能量,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无所不在。而能量高的辐射,则会穿透物体,破坏物体内部组织,产生辐射生物效应,造成各种程度的伤害。就家用电器辐射而言,大家很快就会想到电脑、电视机、微波炉等,而往往忽视了体积较小的电吹风,其实它才是真正的“辐射大王”,因为它在使用时离头部最近。

上海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日前一项检测数据显示:电视机的辐射值为45毫克斯(磁场强度单位)、电脑显示器的辐射值为100毫克斯,而一般普通家用的1000瓦的电吹风,其辐射值则高达350毫克斯左右,远远高于电视机和电脑等家用电器的辐射量。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由于人体的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电磁辐射往往可能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一旦人体(尤其是头部)受到电磁辐射损害,久之就可导致中枢神经和精神系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头晕、疲乏无力、记忆力衰退、食欲减退、失眠、健忘等亚健康症状。

同时,在洗头之后过多地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及给头发定型,加上电磁辐射的影响,还容易使头发弹性减弱、发质枯黄、没有光泽,久而久之便会产生断发而引起掉头发现象。这是因为,头发和毛囊除受电磁辐射伤害外,特别是电吹风使用不当(如用高功率电吹风,近距离吹热风),不仅会使头发中的天然油脂和水分大量耗失,还可损伤构成头发的蛋白质和头皮,让头发失去营养和韧性。据检测,如果头发所含的水分降低到10%以下,发丝就会变得粗糙、分叉、易断,而经常使用电吹风吹发的后果就会如此,掉发自然也就难以避免了。此外,头皮对冷热变化和刺激的反应比头发更敏感,电吹风吹出的热风不光会加速水分流失,还会加快头皮角质干裂脱落,从而加重头皮屑。

因此,若不赶时间,洗发后尽量少用电吹风,让头发自然晾干最为理想。但如使用电吹风,则要悠着点!为了尽量减少电吹风对人体及头发的伤害,在使用电吹风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电吹风的辐射量往往和功率的大小有关,即电吹风功率越大电磁辐射越强,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电吹风功率,不要图快盲目都开最强档,能用凉风吹干头发就尽量不用热风。为了缩短电吹风使用时间,洗发后应先用吸水性较强的毛巾包裹头部,吸掉头发残留水分。这样既有利于减少辐射对头部的伤害,又能使头发少受高热风的不良影响。

2.电吹风电磁辐射最大的地方是电吹风后端,而电吹风的出风口,安全系数要高得多。测试表明,在距离出风口的3厘米处,低频辐射量为42.8毫克斯;再远一点,大约8~10厘米处,这里的辐射量就只有5.5毫克斯了。因此电吹风尽量不要贴近头部,应让它与头发保持约20厘米的距离比较安全,这样脑部和头发的伤害便会大大降低。

3.电吹风使用时,宜将电吹风与头部保持垂直,最好间断开机,不要长时间连续使用。吹风时要合理使用温度调节器,并且要不断地移动电吹风,使局部头发免遭过热的不良刺激。注意要顺着头发生长的方向吹,而不要逆行吹头发。每次头发吹至七到八成干即可,不宜吹得过于干燥,以利维护头发的健康。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篇7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环境

中图分类号X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204-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它的应用不仅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同时也把人们带进一个充满人造电磁辐射的环境里。电磁辐射就像太阳和紫外线的关系一样,人类要享受阳光,就不可避免的接受紫外线的辐射。伴随着电子产业及通信业的迅猛发展,电磁辐射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存在于空间的电磁场和其它污染物一样,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各种不良影响。现代研究发现,小至空调、电脑、电视、微波炉、电热毯、手机、电动剃须刀等家用电器,大到雷达、中继通信、卫星通信、遥测遥感等电器设备,在正常工作时都会产生电磁波。这种电磁波是一种高速传播的光子流,也是一种被科学家称之为“电子垃圾”的微粒物质,又叫电磁烟雾或电磁辐射,有人将电磁烟雾污染称作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污染。

1何谓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它是指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电磁波干扰和有害的电磁辐射。天然电磁辐射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包括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等。人为电磁辐射源是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电气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包括脉冲放电、工频渐变电磁场、射频电磁辐射等。从理论上来讲,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造成了电磁污染。在这个电子产品充斥的时代,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摆满各种家电产品的房间,电磁辐射源更多。通常情况下,电磁辐射能干扰电视的收看,使图像不清或变形,并发出噪声;会干扰收音机和通信系统工作,使自动控制装置发生故障,使飞机导航仪表发生错误和偏差,影响地面站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控制。专家指出,并非所有的电磁辐射都会伤害人体,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其实是两个概念。电磁污染是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的结果,电磁污染会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如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间歇性异常等。

2大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与污染

在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里,许多大、中型发射系统在工作着,为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与通信事业提供服务,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一旦这些系统设计不完善、安装不合理、架设不妥当,特别是距离居民生活区过近,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与危害。在这类系统中,以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微波发射系统最为突出。

2.1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的电磁辐射与污染

所谓广播,是指以公众直接接收信号为目标的电波辐射。广播所发射的电波,可以把各种大量的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送给众多的接收对象。广播不同于无线电通信与导航,无线电通信与导航是以特定的对象为目标的电波发射。广播发射主要是通过特定天线将电磁能量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2.2微波发射系统电磁辐射污染与危害

微波辐射是强大的电磁辐射源。其主要污染场源包括雷达天线、工作电路、磁控管、速调管、敞开的波导管及加热器的开口等。由于天线系统的旋转,会使周围环境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其强度由几十微瓦/平方厘米到几十毫米/平方厘米,甚至更大些。在工厂车间内调试时,由于波反射的结果,有可能造成更强大的辐射。

3电磁辐射污染七大危害

电磁辐射污染又称电子雾污染,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工作时,会产生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对人体造成污染;长期暴露在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的辐射剂量下的人体,体内细胞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导致病变。专家指出,电磁辐射污染有可能导致以下疾病:

1)儿童易患白血病,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

2)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电磁辐射污染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癌细胞增殖。

3)影响人的生育功能,男性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现在不孕不育高发很大程度上与电磁辐射有关。

4)导致儿童智力残缺,变成所谓的弱智儿童。

5)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造成人们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

4防范电磁污染的五种方法

专家建议,如果经常要接触和操作能产生电磁波辐射的产品的人,应当穿好防辐射服、配备防辐射屏等,以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市场上防辐射产品可分为两大类:普通屏蔽材料和吸波材料。普通屏蔽材料是由金属网、金属膜及掺金属纤维纺织品及其他材料组成,它使电磁波改变方向,但电磁波辐射依然客观存在,还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空间造成严重二次污染。吸波材料则利用电磁能量转换的原理,吸收电磁波转化为对人体及工作、生活的自然环境无任何危害的热能散发,从根源上彻底地削弱电磁波辐射,不会发生反射造成二次污染。而如今风靡一时的孕妇穿的防辐射服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辐射污染。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几乎80%的孕妇会有1至2件防辐射服。防范电磁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购买家用电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时,一定要买正规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必须通过3C认证。因为合格产品的电磁辐射值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以内。

2)在使用电器的时候,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彩电的距离应在4-5米,日光灯距离应在2-3米,微波炉开启之后离开至少1米远。

3)注意室内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的安排,不要集中摆放。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电冰箱等,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而且还要注意自己的卧床头部是否对着邻居的电视机,以免直接遭受电磁辐射。

参考文献

[1]薄琳.电磁辐射污染危害与预防[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篇8

众所周知,手机与发射基站之间无线传输,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形成电磁辐射伤害.因此在使用手机时,手机离头别太近,手机信号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从而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长期使用手机的人患脑瘤的机会比不用的人高出30%.接电话时最好先把手机远离身体接通,然后再放到耳边通话.此外,尽量不要用手机聊天,睡觉时也注意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不要把手机挂胸前,否则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另外,电磁波辐射还会影响正常的细胞代谢,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

〖=D(〗二、电脑辐射〖=〗

对电脑显示器正面辐射测试发现,正面辐射在163V/m~465V/m之间,后面的辐射数值在249V/m~379V/m之间.电脑音箱多半都距电脑很近,专家建议使用时至少和人体保持半米的距离;台式电脑主机的辐射主要集中在后面及侧面,因此千万不要为了散热方便而敞开机箱使用;笔记本电脑的辐射虽小,但辐射主要集中在键盘上方,使用时应与电源适配器保持一定的距离.

电脑荧光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聚集的灰尘可转射到脸部和手部皮肤处,时间久了,易发生斑疹、色素沉着.除此之外,长期受电脑电磁波辐射,还可导致眼睛疲劳、肩酸腰痛、头痛和食欲不振等.

因此,不要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每隔一小时休息一会;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保持在40cm~50cm,双眼应处于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安装防护装置,削弱电磁辐射强度;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食物;多饮茶(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有利于吸收与抵抗放射性物质).

〖=D(〗三、电视机辐射〖=〗

电视机的电磁辐射是电脑的10倍!电视屏幕会释放出阴离子,长时间观看电视不休息极易得一种名为“电视眼病”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充血、视神经疲劳、眼球干燥、视力暂时减退等.电视电滋波对人体主要有三方面伤害:一是强光与反射光造成眼睛疲劳、近视、散光、白内障等;二是正电离子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破坏红细胞、损伤造血功能等;三是低频辐射,这是最严重也最不为人察觉的一种伤害,它是电视机屏幕内的显像管发射的微量紫外线,导致人类癌变和婴儿畸形.

因此每次看电视不要超过2个小时;看电视要平视可稍俯视;不要关灯看电视;看电视的距离要适中(安全距离=荧光屏对角线尺寸乘以6);看完电视要洗脸.

〖=D(〗四、微波炉辐射〖=〗

家电辐射成为损害人体各种系统的元凶,尤以微波炉辐射强度最大.微波炉所产生的微波辐射有40%被人体吸收,伤及器官而不被感觉.微波炉的辐射平均数值在356V/m,超出安全数值73倍.微波炉是当之无愧的“辐射大王”,门缝处辐射最大,启动时辐射最大,因此烹饪时不要过于靠近,使用时至少离炉0.5m以上,眼睛不要看着炉门,不可在炉前久站,食物从炉中取出后,最好先放几分钟再吃;使用时间不要太长,使用时也要保持一定距离!

微波炉运转时,不论成人还是小孩,尤其是孕妇,均不要站在旁边,人离微波炉至少1m以上;最好在微波炉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开启微波炉;建议正确使用微波炉防护罩.

〖=D(〗五、冰箱辐射〖=〗

在冰箱正常运行时,其辐射值最高可达到685V/m.当冰箱电源切断的瞬间,其辐射值高达1603V/m,而保鲜层的辐射值也在120V/m左右.

冰箱在运作时,辐射强度很大,后侧方或下方的散热管线释放的磁场高出前方几十甚至几百倍.此外,冰箱的散热管灰尘太多也会对电磁辐射有影响,灰尘越多电磁辐射就越大.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释放出来会形成一种电子雾,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和生理功能.

所以,冰箱要放在厨房等不经常逗留的场所;尽量避免在冰箱工作时,靠近它或者存放食物;经常用吸尘器把散热管上的灰尘吸掉

〖=D(〗六、电吹风辐射〖=〗

当电吹风开到最大功率时,辐射值在105V/m~170V/m之间.

电吹风是高辐射的家用电器,特别是在开启和关闭时辐射最大,且功率越大辐射也越大.当人体受到电吹风电磁辐射时,会引起中枢神经和精神系统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头晕、疲乏无力、记忆力衰退、食欲减退、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亚健康症状.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篇9

辐射无处不在。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各种宇宙射线都在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躲不掉。然而,人类制造的辐射却并非这么简单。

辐射源在哪里?

辐射源一:电子产品

有专家对手机、wi-Fi、电脑进行了辐射测试。结果显示,拨通手机,使用高频探头,在被呼叫方铃声响起5秒内将探头靠近某品牌手机,显示最高数据为4.42V/m,5秒后仪器数据不断下降,一度接近1V/m。当探头处于5米之外时,未检测到通话手机的辐射数据;探头测定某品牌无线路由器时,wi-Fi辐射值为0.93V/m,当探头远离时,立刻测不出辐射值。再将无线路由器开机,待手机接收到无线网络时,将探头靠近无线路由器,测得辐射值为1.34V/m;当测试一台液晶台式电脑时,主机辐射值为Low状态,未显示辐射数据。电脑液晶显示屏的数据为1.73V/m。

上海防辐射协会的专家介绍,手机的频率比较高,属于微波辐射,一般为900多兆,1800多兆或2400多兆。wi-Fi也一样,一般在2400多兆。不过,电脑键盘并非微波辐射,它是频率非常低的工频,是50Hz的工频。

辐射源二:医疗器械

据了解,人体接受的辐射80%来自天然辐射,20%源于人为的辐射,而在人为辐射中,医疗辐射几乎占据了98%。按照不同的标准,医学辐射又可以分为多种,如果按照病人接受辐射的方式可以分为体外照射和体内辐射,体外照射就是我们常见的如X光、Ct、骨密度检查、核医学显像等。

Ct跟X光线辐射属于电离辐射,电离辐射跟我们平常讲的虚电辐射有很大区别,比如说我们穿的屏蔽服是针对辐射较低的非电离辐射,但电离辐射频率就很高,一般在1015Hz以上。

高频时根据物理学的原理电磁波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它的粒子磁场能量很大,可以直接破坏细胞。做Ct时,人体接触X光的时间会比一般X光摄片的时间长些,所以中小学生一般都禁止使用Ct,采用X光射线来代替。它属于电离辐射,我们一般屏蔽都不能预防它,只有铅做成的屏蔽层才能阻挡X光。

辐射源三:家用电器

有不少人认为,家用电器的“个头”越大辐射越大,“个头”越小,辐射也就越小。

有研究人员对工作中的家用电器做了测试。结果显示,冰箱的测试数据基本保持在2.63~2.64a/m之间,将探头逐渐远离电冰箱,仪器显示数据为Low状态,辐射非常微小;小小的节能灯测得数据为2.74V/m,远离后数据为Low,基本没有辐射。不过,当宽频探头靠近微波炉,仪器数据不断波动,测得数据为15~16V/m之间,将探头远离微波炉0.5米,测得数据为5~10V/m之间。

因此,电器中冰箱的辐射不可怕,因为它的辐射是50Hz的工频,不同的频率规定的限值不一样,所以我国现有的标准对冰箱还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是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规定50Hz的磁场限值为400a/m。

节能电灯的频率比较低,它的频率正好是人所听到的音频频率再高一些,大概为20千赫以上。但是我们曾经测过节能灯辐射的量还是比较大,虽然这个频率对人体一直都没有标准,但是对节能灯本身辐射有一个产品标准,有些节能灯的变压器辐射出来的电场强度可能会超标。一般人在使用节能灯时离的距离都很近,所以是不是超过人体的卫生标准还不好讲,但据说很近时会超过人体卫生标准,稍微离远一些就会很安全。

微波炉的频率属于微波频率,辐射量一般也较大。如在微波炉门上的观察窗上的辐射能达到100多个微瓦每平方厘米。根据我国的卫生标准,一般的老百姓长时间接触微波的强度应该小于10个微瓦每平方厘米,因此微波炉这里的辐射强度已经超过了我们正常标准的10倍以上。

辐射的杀伤力有多大?

热效应、非热效应、累计效应

一般的电磁波虽然没有电离辐射这么可怕,但是对电磁波也有一定规定,如果超过限值,还是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伤。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有几个不同的类型。

一是热效应,即电磁波照在人体上,人体局部组织会发热,温度会上升,有可能对组织造成损伤。比如我们的眼睛当受到电磁波量较大影响时,可能得白内障,在20世纪50年代时就发现过一种雷达病,有人得白内障就是因为雷达的大功率辐射导致,这是最早发现电磁波对人体发生损害的例子。

再一个是非热效应。即看起来电磁波的能量不大,如高压线下的人接受电磁波的能量经做过计算是非常的小,几乎跟人的新陈代谢的量差不多,但人在高压线下的确会受到伤害,所以叫非热效应。这种效应是最近20年~30年才被人重视的,高压线下儿童的白血病发病率比不是高压线下儿童要高几倍。

还有一个叫累计效应。虽然电磁波的量没有超过标准,但通过长时间的累计,一般接触到电磁波后,人体会逐渐修复细胞收到的损伤。但是如果时间比较长,量比较大,虽然没有超过标准,但是长时间的影响,它会积累起来,以后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离公交车刷卡机、

商场防盗感应门远一点儿

虽然生活中的辐射源不少,但是也不用过于担心。比如低频50Hz,这个没有什么可怕的。有些人说家电不安全,但是应注意低频的对人体伤害主要是磁场,低频的磁场我们只要离它稍远一点,它的强度就会很快下降,通常它跟距离的3次方成反比,如果距离拉大一倍,它的磁场强度就是原来的1/8。比如说,在使用微波炉时,只要保持距离即可。当微波炉开时,离它1米的距离时微波辐射就很小了。

乘坐公交车时要与车上的刷卡机保持“距离”。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篇10

关键词:电磁辐射;耐辐射纤维;防X射线纤维;防中子辐射纤维;防电磁辐射纤维

abstracts:thisarticlebrieflydescribestheelectromagneticradiationanditshazards,pairsofradiationfibershavebeenclassified;focusedonthepolyimidefibers,anti-X-rayfiber,anti-neutronradiationfibers,anti-electromagneticradiationresearchandtheirmanufacturingmethods

Keywords:electromagneticRadiation;Radiation-resistantFiber;anti-X-RayFiber;anti-neutronRadiationFiber;anti-electromagneticRadiationFiber

1防辐射纤维概述

电磁波在产业应用方面有遥感导航、检测测量及核电的使用。在日常生活方面,随着电器的普及,广播电视、无线通信、互联网的全面覆盖,更是使电磁波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电磁波依频率从小到大分为工频段电磁波、射频段电磁波、微波段电磁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ϒ射线、快中子射线。另外电磁波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即频率越高,能量越大。[1]

无论是哪一种电磁波,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都会带来危害。一类危害是使生物体产生热效应,当超过某一界限时,生物体因不能释放其体内产生的多余热量,致使温度升高而受到伤害;另一类危害是干扰人体固有的微弱电磁场,影响血液和淋巴运行,使细胞原生质发生变化,其积累作用会引发失眠乏力、免疫力下降、组织病变,进而诱发白血病和癌症。[2]长期生活在高压线、电讯发射装置、大功率电器设备环境里,以及近距离频繁使用家电和手机的人员,会导致情绪波动,以及电磁辐射超敏综合征(eHS),如头痛、耳鸣、无力、疲劳、失眠、甚至记忆丧失,患帕金森综合征和老年痴呆症[3]。近20年来,防辐射纤维的研制作为一项重要的高功能纤维的研究课题,已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各类防辐射纤维相继问世。

2防辐射纤维的分类

防辐射纤维有三种类型:1)耐辐射纤维,纤维本身就耐辐射;2)复合型防辐射纤维,通过往纤维中添加其他化合物或元素使该纤维具有耐辐射的性能[4];3)导电型吸波纤维[5],即凭借低电阻导电材料对电磁辐射的反射作用,在导体内产生与原电磁辐射相反的电流和磁极化,形成一个屏蔽空间,从而减弱外来电磁辐射的危害。

3防辐射纤维的研究进展

3.1耐辐射纤维――聚酰亚胺纤维

20世纪60年代美国成功开发了聚酰亚胺纤维。聚酰亚胺的大分子链全部由芳香环组成,而且芳环中的碳和氧的结合是以双键形式,有效地增强了结合能。当辐射线作用于聚酰亚胺纤维上,分子可吸收的辐射能远不足以打开分子链上的原子共价键,仅转化为热能排走。正是这种分子组成和结构决定其耐辐射性、耐热性、分子链不易断裂、强度高等一系列优良性能。

将单体芳香族二胺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或二甲基亚砜中,随后将另一单体均苯四甲酸等摩尔加入,在室温、氮气保护下进行溶液缩聚反应,最后得到浓度为10%~20%的聚均苯四酰胺酸欲聚体溶液,然后通过干法纺丝或湿法纺丝可制得聚酰亚胺纤维。

3.2复合型防辐射纤维

通过长期研究,人们对各种合成高聚物耐各种射线的能力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各种高聚物在辐射环境下的使用极限和耐辐射性能,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酯、聚氯乙烯等凭借优良的耐辐射性及可纺性,均可用作融纺制造复合型防辐射纤维的基本高聚物。复合型防辐射纤维所添加的防辐射剂,有重元素和具有大吸收截面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重元素用以阻滞中子,而截面大的元素既能阻滞快中子,又能吸收慢中子,且不释放ϒ射线。[4]

3.2.1防X射线纤维

X射线作为电离辐射的一种,在材料X光探伤、人体X光透视、X光分析中已取得成功应用。工作人员长期接触X射线,对性腺、乳腺、造血骨髓等都会产生伤害,超过剂量甚至会致癌,给人体带来严重威胁。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纺织材料研究所和核研究所共同开发了腈纶防X射线纤维。方法是首先对腈纶纤维进行改性处理,然后用醋酸铅溶液进行浸渍,发生离子交换,得到共价结合接枝铅金属的腈纶织物。该方法制得的织物能明显减弱X射线的辐射强度。如果采用复合型添加剂如铅、铀和镥等,还能进一步提高防X射线的防护性能。该产品用于个人防护,测试结果相当于0.6mm铅板的效果。

近年来日本新兴人化成公司和奥地利的Lenzing公司分别将硫酸钡添加到粘胶纤维中,制成的防辐射纤维可用于制作长期接触X光的工作人员的服装,效果良好。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家辐射防护技术公司用辐射防护技术对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进行改性研制成功demron防辐射织物,它是由一层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聚合物夹在两层普通梭织物之间构成。它不仅能防X射线还能防ϒ射线。这种防辐射织物的防辐射性能跟铅做的衣服一样好,但它不含铅,无毒而且质轻。它的用途很广,既可以制成轻便的全身防护服、防辐射帐篷,又可以作为飞机、宇宙飞船用内衬材料等。

我国天津纺织工学院经研究发现,将防X射线纤维加工成的织物经层压或者在织物中间添加含有屏蔽剂的黏合剂后热压制成的层压织物,均是防X射线辐射的良好材料。[6]

3.2.2防中子辐射纤维

在众多辐射中对人类伤害特别严重的是中子辐射。一枚相当于1000吨tnt当量的中子弹于200m高空爆炸,在炸心900m范围内的作战人员和坦克乘员会立即昏迷,10日内全部死亡。面对如此恐怖的战争威胁,加上冷战后中子弹随着核电站的修建和中子技术的民用化,防中子辐射纤维作为设施防泄漏材料和人身防护材料而备受关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美及欧洲共同体等国家就把防中子辐射作为高技术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例如,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在1985年至1989年花费0.6亿美元用于防辐射技术研究和开发,日本1983年宣布用4年时间研制出了中子辐射防护纤维,80年代后期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