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16:46

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篇1

本文探讨了中职学校学生厌学心理的现状及原因,对产生厌学行为的原因作深入的探究和深刻的剖析,结合心理辅导的方式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寻找矫正中职生厌学的措施,以减少减轻厌学的现象和程度,不断提高和改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以为同类中职学校改善学生厌学现象提供方法和借鉴。

一、研究对象

(一)厌学现状、类型和原因的调查

以广西艺术学校2011和2012级学生共400人为调查对象,自编《中职生厌学心理问卷》对他们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厌学的现状,类型及原因,确定干预的对象。共收回389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381份,有效率为98%。

(二)厌学心理干预

通过问卷测试,有42名学生被认定为是厌学情况比较严重的学生,我们与班主任列上来的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名单进行比对,确定这42名学生为厌学的学生,研究中,我们把这些学生分成两个组,一个组是实验组,20人,一个组为控制组,22人。

二、研究工具

(一)《中职生厌学心理问卷》

自编的《中职生厌学心理问卷》是根据厌学概念的理论构想,在参阅有关文献以及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问卷从厌学程度和厌学原因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其中厌学的程度包括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两个因子。采用四级计分制:从来没有、记1分;少数时候,记2分;多数时候,记3分;总是,记4分;厌学情绪是从学习态度,学习内容、课堂作业以及考试等方面的情绪表现来反映,厌学行为主要通过学生到课率、迟到、旷课、睡懒觉情况,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及学习计划制定等方面进行体现。厌学原因采用社会科学调查法来设计。问卷共包括36个题目。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25,将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得分的高分组与低分组进行差异检验,高低分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调查问卷是有效的。

(二)心理辅导培训包

针对学生的厌学情况,对他们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具体内容包括:

1.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辅导。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减轻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方式。一个人只有在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自己可以实现生活目标,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活动通过畅想未来、画生命线等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在自己的长项上突破,尝试体验到成功与喜悦,如果由于获得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会产生强烈的动机,促使人奋发向上,努力进取。

2.时间管理辅导。一些学生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是因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不良的习惯使得时间浪费很严重,在辅导中,我们会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通过让学生画时间馅饼图,引导他们了解自己浪费时间的因素,通过团体辅导让他们掌握一些时间管理的小技巧,如分析时间利用情况,找出浪费时间的因素;学会制定时间管理表并运用到生活中,学会将要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归入相应的坐标系,按照先后次序去做,让学生更好划分自己的高效率时段,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增强自律性。

3.积极自我暗示辅导。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积极心态的培养和积极的自我暗示,让他们掌握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提高自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辅导的时候通过故事给学生展示积极自我暗示的强大力量,通过积极自我暗示获得成功的例子,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暗示的方法(包括言语暗示、表情暗示和想象暗示等)并进行现场操练,让学生分组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当中,通过不断地肯定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达到增强自我效能感的作用。通过“优点轰炸”的游戏增强学生的自信。

4.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自己发展的目标并及早努力的方向,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在正确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和环境的基础上确定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让学生学会科学制定实施计划和措施。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人格特质、性格、能力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分析现在的生活形态,通过价值大拍卖的活动,了解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引导他们规划自己的未来。

5.学习目标辅导。目标管理法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目标有长期、中期和短期之分,我们在团辅活动中介绍目标管理法,具体包括制定目标、目标的分解与合成、目标考核与评价这三个过程及其相应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讨论分解目标,制订适合自己的目标,坚持执行,一旦有进步就适当奖励自己,逐步超越。

此外,还给学生进行挫折辅导、自控力培养辅导等,也涉及感恩教育、弟子规方面的内容。

三、研究思路和过程

通过与班主任接触,向他们了解本班同学的学习情况,明确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信息与表现。编制《中职生厌学心理问卷》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厌学的现状及原因通过测试挑选出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与各班主任所列出来的厌学学生名单进行比对,确定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将厌学心理的学生随机分成两个组,一个是实验组,一个对照组,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干预。辅导结束后,用《中职生厌学心理量表》对辅导对象进行测试,了解辅导对象厌学情绪和厌学心理的变化,向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了解厌学对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四、干预的具体措施

研究中,我们挑选厌学情况比较严重的学生共42人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成2组,一个组是实验组,20人,一个组为控制组,22人。研究中,我们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干预,控制组的学生不给予干预。干预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即将实验组厌学的学生集中起来,采用我们编制的心理辅导培训包对他们进行团体辅导,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时间管理的辅导、学习目标的辅导、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提高,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信心的提高等。此外,还涉及感恩教育的内容。辅导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一共十次,每周一次,每次约90分钟,对典型的厌学类型学生,为了加强效果,还给予了个别的心理辅导。辅导结束后,用《中职生厌学心理问卷》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对行测试,测查他们辅导前后得分差异情况,对辅导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

五、结果分析

(一)学生厌学现状和表现

通常情况下,对厌学学生进行确定主要按照以下的标准:(1)对所学的各门课程均失去学习兴趣而不想继续进行学习的学生。(2)在学校里学习得过且过,完全为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3)由于个人不努力造成学习成绩差,然而却丝毫都不在意的学生。(4)认为学习很苦,不能坚持也不想坚持的学生。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细致统计与分析,发现在收回的381份调查问卷中,具有厌学情绪以及厌学行为的学生共有152人,然后与班主任及其他教师的评价相结合,确定这152名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厌学问题存在。厌学学生所占比例为40%,而在这152人当中,厌学程度为中重度的学生有42人。

研究发现,学生的厌学情绪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关,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孩子厌学的比率最小,权威型的其次,放任型的最大。这也许和父母的期望和孩子体验到的压力有关。

(二)厌学类型

1.学习目标不明确型。属于这一类的学生数量最多,他们来学校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是自己不愿意学,父母叫才来的;有的是因为成绩差,考不上高中,或是因为没有别的合适的学校选择才来中职就读的。他们来学校有混日子的想法,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对自己的未来缺乏合理的规划。

2.自制力差型。这一类学生也许有自己的梦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这个目标仍然有一定模糊性,他们有的一定的惰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所诱惑,而他们在入校之前或多或少都沾染了一些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喜欢睡懒觉,晚上出去玩,打游戏等,他们也想学好,但是抵制不住外界的诱惑,不能控制自己,不能坚持。

3.自我效能感低,自暴自弃型。这一类的学生本身有学好的愿望,但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基础差,听不懂,落下了功课,而又不为教师所重视,他们曾经努力过,但没有很好的成效,自我效能感降低,导致自卑情绪,想想努不努力都是这个样子,从而不想学习。

4.坚持性差,怕苦怕累型。这类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一定兴趣,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产生了畏缩心理,怕苦怕累。有的同学学舞蹈练基本功怕累怕痛,有的同学学音乐不能坚持练嗓、练琴,遇到瓶颈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5.受周围不良风气的影响型。这类学生本来是好学的,但是来到学校后,发现周围的学习风气不是很好,原来想学好的也不可避免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进而放松了自己的学习,意志不坚定的就出现了一些陋习,如睡懒觉、旷课等,久而久之产生厌学。

(三)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从我们的抽样调查来看,中职生产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调查显示,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59%。学习目的是否明确是产生厌学情绪的最重要因素,学习目的越不明确,其厌学情绪越严重。现在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良好的规划,他们对社会的看法越来越功利,缺乏竞争精神,缺乏明确的志向和目标,出现浪费时间,得过且过的现象。

2.对学习没有兴趣。调查显示,有48%的中职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相当部分的中职生由于种种原因,在读初中时文化课学得不是很好,对文化课的学习缺乏兴趣,有的由于基础薄弱听不懂,已有的知识没学好,影响到后面的学习,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知识越欠越多,越学不好越不愿意学。

3.自卑心理严重。有34%的中职生存在自卑心理。由于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的存在,中职学校生源数量连年减少,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是分数上不了普高才不得不来读职校的。他们文化基础较差,不被人看好,不免会产生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的想法,消极的自我暗示使他们产生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并不断强化,以致丧失信心和勇气。

4.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这部分学生占调查总数的23%。学习是件艰苦的事情,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学好,有的学生由于自身比较懒惰,怕苦怕累,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很累并且很乏味的事情。部分学生自制力差,虽然想好好学习,但是管不住自己,经不住外界的诱惑,把过多的时间花在娱乐、上网、购物或者闲聊上。有的学生爱睡懒觉,不能坚持早起上课,早训,东西学到一半就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给自己找借口,不能坚持和克服,最后导致厌学。

5.学习方法不当。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导致许多同学基础知识差,学习跟不上。他们上课时根本不知道教师在讲什么或听得一知半解,课后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更是无从下手。长期如此,他们就会对学习毫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6.受周围不良风气的影响。中职学校学习气氛没有普通高中浓厚,总有一些学生不爱学习,有的自制力和意志力不够强大的学生,看到别的同学不学习,贪玩,自己也跟着去玩,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而也产生了厌学心理。

(四)辅导干预结果

通过对实验组20名学生的干预来看,经过辅导,实验组的学生中职生厌学心理问卷中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得分都有了明显降低,见表1。

由表1可知,实验组学生前后测得分在厌学情绪、行为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后测得分均低于前测。由表2可知,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在后测上得分存在显示性差异,实验组学生大学情绪、厌学行为和总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实验组学生的厌学心理得到一定的改善。

通过干预和跟综调查,学生的厌学情绪都有一定的改善。从测验结果的对比来看,结束后,对这些参与辅导的学生进行中职生厌学心理问卷的测试,结果发现,他们的得分较之前明显提高,在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上出现在显著差异。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反馈来看,经过8次辅导,20位学生当中有3位学生效果不太明显,其余都有了较大的转变。班主任反映应这些学生的到课率有了明显提高,基本上没有旷课现象了,睡懒觉次数大大减少,虽然少数学生还有迟到现象,到了教室仍然会开小差,但学习态度有了较大转变,从原来的不想学习,不喜欢学习到现在能按时上课,听讲,部分学生还能主动向任课老师提问,学习兴趣有了一定提高,他们对老师有礼貌了,也能完成作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树立了考大学的目标,成绩有了一定进步。从学生自己的评价来看,多数学生表示,经过辅导,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提高,能自觉学习,也不再认为学习是件这么苦的事情了,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思考了未来的方向,不再向刚入学的时候那么迷茫,坚定了学习的目标,厌学思想有了一定的改善。

六、结论

第一,经过辅导后,实验组在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前测和对照组的,说明厌学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在厌学情绪和行为的改上效果是明显的,厌学心理的干预是起作用的,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厌学情绪,降低厌学行为,而我们所编制的心理干预培训包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借鉴性,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运用。

第二,厌学心理也和学校的学习风气有关,学校整体学习风气良好,学生的厌学心理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学习氛围不良,原来爱学的学生也会被不爱学习的学生所影响,产生厌学心理,如果这一现象不得到改善,好学生就会流失,留下的是不想学习的学生,如此恶性循环,学校的生源量质会越来越差。

第三,心理辅导对学习无目标,想学好但意志力差,自卑感强等类型的学生效果较好,但对于改变的主观意愿不够强的学生效果较差。

【参考文献】

[1]施念星.中职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治策略[J].大众科技,2008(9)

[2]陈雪松.重庆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初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篇2

论文摘要: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扩招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日益严重。本文通过综合概括厌学的定义、表现,分析中职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矫治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引言

“厌学”是一个长期困扰教育界的问题,一直受到所有关心教育、关心孩子的人们的关注。关于因为“厌学”而导致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如2009年5月新疆若羌县两名刚满10岁的男孩因为厌学,趁大人不在家带上干粮和炊具离家出走,50个小时后,接到家长报警的民警在多方努力下,从茫茫戈壁中搜寻到他们。

羊城晚报2009年6月1日的报道《广州15%儿童曾有行为障碍,学习压力成致病因素》指出,由于学业重压,很多学生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

应试教育的高压、升学率的威逼、心理负担的困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陈旧刻板的教材、等级井然的排名、铺天盖地的考试等教育现状,让许多孩子被“厌学”的心理所困扰。

“厌学”是一个难题,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扩招等,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下降了,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也更为突出。另外,校园外浮躁的社会风气、校园内较为陈旧单调的教学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职学生的厌学心理。许多中职学校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积极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德育教育,希望能够使学生大面积厌学的情况有所改善。这些做法,都起到了一定的预防、调节作用。

二、厌学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对于“厌学”的统一的标准定义。通过电脑检索可以发现,国外有“逃学(truancy;hooky)”、“辍学(dropout)”、“拒绝上学(schoolrefusalbehavior)”的研究,但没有直接对“厌学(bewearywithschool;bedisgustedwithschool;dislikeofschoo1)”的相关研究。

而在国内,傅安球(2002)等认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①该定义较有代表性,在许多文献中,都被直接应用。

三、中职学生厌学的表现

关于学生厌学的表现,目前也没有具体的标准。中职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做作业等,都可以被视为存在厌学的心理的外部表现。但也有学者对厌学外部表现的程度做了规定,如肖承志(2004)等就认为对三分之二以上学科学习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学习的学生,被认为存在厌学心理。②

四、中职学生厌学的成因及矫治

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突出,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实施干预,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

1.适当放松,强健身心。

一些中职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原因,出现了厌学现象。张晓明(2008)在研究《大脑功能及a波优势频分析在厌学青少年的应用》时以厌学进行心理咨询的青少年为研究组,以发展咨询的青少年为对照组,统一使用mL-2001脑功能状态检查仪对其脑功能状态和a波优势竞争频率及熵值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两组的a波竞争优势主频分布于各频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主频与次频之差均值和熵值差异显著(p<0.01);各脑区同时段主频不统一和多频互扰现象和大脑少氧、疲劳、左右对称性、前后功率逆转情况差。说明厌学青少年大脑工作状态和脑电活动的有序性和统一性较差,这影响了厌学青少年的认知和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应以自我放松和适当运动为主。要理解学生由于大脑机能的原因,吸收转化信息的能力较低,因而对学习采取逃避态度,而不能一味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扭转,忽视其大脑工作状态已处于饱合,接受信息的能力处于低水平程度,学习中已经不能集中所有能量于所要注意的目标。③

2.关心鼓励,加强辅导。

一些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长期受到成绩差阴影的笼罩,对学习缺乏信心。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由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班主任可以通过谈心等方式,关心、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恢复对学习的信心,让他们重新找回对学习的兴趣。一些有效的心理咨询技术,也可以被采用。如李拯(2008)在《走出厌学的阴影——一例用意向对话技术对职业高中生厌学的辅导》中采用的国内一项专门的心理咨询技术——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对职业高中学生厌学问题进行心理分析与治疗,④就值得借鉴。

3.辅助学生正确选择专业,重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与高中教育不同,它直接面向求职市场培养学生。如果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能紧贴市场,或者学生的专业选择与其职业倾向不匹配,都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杨力(2008)在《用〈霍兰德中国职业倾向测试量表〉探究“厌学现象”的成因——文秘班女生的职业倾向与专业匹配调查》中认为厌学现象成因众多,但对中职学生而言,职业倾向与专业选择之间的不匹配可能是导致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并借助《霍兰德中国职业倾向测试量表》对典型班级进行“职业倾向与专业匹专业匹配调查”,验证了上述假设。⑤因此,中职学校可以在入学初对学生作职业倾向调查,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加强专业课程建设,重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另外,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也是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行之有效的矫治方法。

注释:

①傅安球,聂晶,李艳平,金蓓蓓,崔君红.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2年第25卷第1期.

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篇3

学生厌学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的顽疾。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其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环境有关。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心理辅导旨在通过家庭成员、教师以及同伴和儿童自身的共同努力,形成积极的互动模式、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安全,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组织系统和谐,消除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发生的环境因素,帮助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军(化名),男,12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就读于南通市崇川区某小学,该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的学校。小军在安徽老家已念完小学二年级,因为学习基础差,到南通后重新从一年级读起,因此他成为全班年龄最大的学生。小军智力正常,但不喜欢学习,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均反映其有很强的厌学倾向,学习不用心,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还经常干扰别人,态度散漫,作业常常是乱写或干脆不写。学习成绩不理想。最喜欢体育,爱打乒乓球。经常“攻击”(推搡、拍打、拉头发等)同学,在班级里几乎没有朋友。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母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在南通打工,平时忙于工作,无暇辅导孩子学习,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也很少,父亲偶尔还会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

二、诊断分析

审视其微生态系统环境,我们可以初步分析小军厌学和攻击发生的原因。

1.家庭原因。在家里小军也像所有孩子一样,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但是父母却因为工作或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不能给予他足够的关注。父母虽然比较重视小军的学习,但是教育方法不当,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也很少。这些都充分说明小军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忽视型的,对孩子缺少关注与爱,对孩子的要求缺乏回应,让孩子感到受忽视与冷落,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学研究认为,这类父母的子女不仅社会交往及学业表现上有缺陷,也常会变成具有敌意及反叛的青少年,易出现行为偏差。

2.教师原因。从交谈中,我们发现小军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赏识。可现实是老师眼中只有他糟糕的成绩,认为他是不求上进、没有追求的孩子。有些教师还经常讽刺挖苦小军,放任其自由发展。这些都说明教师未能考虑到小军从外地转学的实际情况,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对小军的评价也欠公正,没能给予小军合理的期望。师生关系不良,严重打击了小军学习的积极性。

3.同伴原因。学生们受到老师对小军评价的影响,也习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他,所以都不愿和小军深入交流,不愿做他的朋友。这使得小军产生了偏离同辈群体的恐惧,于是就采用搞破坏、攻击别人的方式来表示反抗。

4.自身原因。我们让班主任为小军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量表由8部分组成,共80个项目,每10个项目组成一个分量表,分别用英文字母a、B、C、D、e、F、G、H表示。其中a为学习障碍,B为情绪障碍,C为性格缺陷,D为社会适应障碍,e为品德缺陷,F为不良习惯,G为行为障碍,H为特种障碍。若一个量表的合计分数达到10分或10分以上,一般可以认为存在该方面的心理问题。测试结果显示,小军在学习、社会适应、品德和行为四个方面均存在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

三、辅导方案设计与实施

基于以上分析和诊断,我们认为想要从根本上帮助小军,矫正其厌学心理,就必须从改善其微生态系统环境着手,对小军的父母、老师、同伴以及小军本人进行辅导。为此,我们为小军制订了如下辅导方案,并在其父母、老师的协助下组织实施。

1.辅导目标

(1)微生态系统方面:促进良好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形成,改善小军的微生态系统环境,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案主个人方面:矫正其错误认知,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动能;提高其注意力集中水平,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补习功课,促进其学习进步;使不良攻击得以消退,引导其与同学和谐相处。

2.辅导方案及具体流程

第一阶段:了解情况,建立关系。

与小军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其在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生活及行为习惯等方面;与小军所在班级的学生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对小军的评价;向其父母了解小军在家的具体表现;以家庭教师的身份与小军进行沟通,聊他感兴趣的话题,和他一起游戏,了解他的喜好和特长。综合多方面信息以发现问题所在。

第二阶段:改善案主的微生态系统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青少年在由学校、家庭及同伴所构成的微系统中与各成员产生交互作用,他们交互作用的模式与结果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只有从生态系统入手,改造生态环境,或改变其与系统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模式,才能使他得到有效改变,否则即使他本人在接受辅导或矫正的阶段有显著改变,但如果他的生态系统环境依然如故,那么他也会很快就回复到原先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模式。

于是,我们与小军的家长、老师共同商讨辅导方案,并对他们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

与其父母达成协议,要求每天必须有一人照顾小军的衣食起居,平时抽时间多陪伴、关心小军;停止粗预的教养方式,与孩子多一些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定期与小军的班主任沟通,了解小军的在校情况,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

从小军的老师入手,建议老师多利用强化、榜样示范、期盼暗示等心理学原理,给予小军更多的关注;对他的进步和良好表现及时进行表扬,帮助小军重新树立在班级同学面前的形象。具体建议:给予小军合理的期望,对他多一些关心,态度友好和蔼;对于小军的良好表现给予及时表扬;多与小军谈心,了解其内心所想;学习上给小军提供更多的帮助,课堂上多提问,等待小军回答问题的时间加长,并能启发诱导;指导小军进行正确的学习归因,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定期进行家访,与小军父母交换意见和建议。

从小军的同学入手,通过“我来帮帮你”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友善地对待别人,真诚地帮助别人。鼓励班里的同学主动与小军进行交流,游戏的时候同意小军参加,帮助他共同参加班级活动,并对其攻击行为进行监督,采取日报告制。

第三阶段:进行认知矫正的同时,通过系统的注意力训练、与案主订立契约、代币强化的方法,对案主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矫正。

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同时进行,对于厌学学生的心理辅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个体认知会影响其行为,而个体的行为又会对其认知产生反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认知矫正。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归因训练及成就动机训练。

理性情绪疗法:从小军爱攻击同学的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情景故事,让其了解攻击行为对同学的危害,进而与其共同探讨该如何与同学相处。

归因训练:与小军的班主任进行沟通,指导其学会迁移不良的归因形态,对于积极的归因给予及时表扬,以巩固良好的归因形态。同时,在平时的心理辅导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帮助小军进行归因训练。

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小军实现角色转换。以前小军在老师、同学的眼里是“嫌弃儿”,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自尊与自信,使他对课堂学习更加反感、敌对。在我们的建议下,班主任让小军担任一名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辅导老师,以帮助小军改变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在课堂上,教师也为小军创设了更多的机会,让他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在班级中给小军树立成功的榜样,因为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时,会增强自我信念,从而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班主任帮助其制定个人目标与计划,并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小军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目的在于: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2)注意力、意志力训练。教师和家长都反映小军上课和做作业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遇难而退,或转向老师、同学寻求答案。对此我们对小军进行了专门训练。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地增加游戏难度,对其意志力进行训练。同时,考虑到小军很喜欢打乒乓球,于是世界乒乓球冠军邓亚萍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成才史也成为了我们对小军辅导的最佳素材,小军很愿意听。

(3)订立行为契约,运用代币法来控制其不良行为。针对小军有自控力差、扰乱课堂秩序、对同学有攻击行为、作业质量低等不良行为,我们采用了代币制,由辅导者、小军的同学以及小军妈妈根据小军的表现填写,并由辅导者进行统计积分,由家长提供奖励,促进其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第四阶段:学习辅导,通过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其自信心。

在继续第三阶段训练的同时,我们把对小军的辅导重点放在了学习上。小军的各科成绩都不是很好。语文阅读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经常跳字漏字,不能仔细读题。我们在对其进行辅导时,让他将题目认真读出来然后再做题。阅读文章时和他一起读,一旦出现错误则重复,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做数学作业时也不是直接帮其指出错误,而是让他自己检查,纠正其做作业时的不良习惯。每天监督小军完成作业,帮助他及时消化当天所学知识,鼓励其课堂积极发言,课后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教会他学习方法和策略,如学会做笔记,尤其是数学,学会整理错题集,把自己不懂、或者做错的题目整理成集,并且归类,等到考试之前拿出来复习。小军在获得学习成就满足感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分析

在为期近一学期的心理辅导结束时,我们再次让小军的班主任为其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班主任用),结果发现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数都在10分以下,除了学习方面的测试分数是8分,稍高一点,其他方面如社会适应、行为、品德等方面的分数都降到了5分以下。测试结果显示,小军已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了。

1.微生态系统环境得以改善

(1)亲子关系更融洽。家长更加注重小军的全面发展,能够按照契约及时提供奖励。父亲的管教方式也有所改善,更多以讲道理为主,小军妈妈重新找了一份每天只上半天班的工作,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陪伴小军,小军愿意亲近家长了。

(2)师生关系更和谐。班主任经常利用晨会的时间对小军的进步进行表扬,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小军还被编进了班级的“进步组”。小军说学校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他没有以前凶了,还经常给他“开小灶”,他很开心。老师较少打电话跟家长“告状”,还去小军家家访过几次,而家长也经常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小军的在校情况。

(3)同伴关系略有改善。在辅导期间,小军几乎没有出现攻击行为,部分同学开始愿意亲近小军,已有不少同学愿意在课间和他玩,但还有部分同学因小军以前的不良表现而心存顾忌,不愿意与他接触。

2.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小军学习成绩有了进步,厌学情绪也明显缓解。各科成绩与以前相比有了进步,特别是小军最不喜欢的数学,虽然测试成绩有波动,但是整体上分数是呈上升趋势的,均分在85分以上。(在该班属良好水平)

3.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在辅导期间,小军几乎没有出现攻击行为,只是偶尔还会搞恶作剧,小军说他仅仅是为了活跃气氛,没有搞破坏的意思。数学学习方面,虽偶尔还会因为粗心而出现错题,但跟以前相比他学会了检查,并且能够自己进行改正。语文学习方面,他也养成了做题前先认真读题的好习惯,充分认识到了审清题目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做课后阅读时,也改正了不读文章直接做题的坏习惯。课堂表现也有改进。根据班上同学的反映,他现在上课也比以前认真了很多,只是偶尔会开小差。注意力较以前集中,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提高了,有时还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总的来说,小军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迈进。

五、辅导反思

1.对小军的厌学程度应进行专业测量与分析。

本文判断小军厌学个案的依据仅仅来源于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评价,以及案主的外在行为表现,未能运用专业的厌学量表进行测量。在心理辅导效果的分析评估上也是如此。这是因为目前国内外并没有较权威的专业厌学程度测试量表,而笔者本人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在探索中。小学生厌学量表的编制对于厌学心理辅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对小军的心理辅导周期应适当延长。

在近一学期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小军出现了许多可喜的进步。但在后来的回访中,我们发现小军的不良行为又有轻微的反弹,比如上课有时还会不定神,课后有时还有攻击同学的行为。究其原因,一方面三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有时还会出现认知与行为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监督;另一方面小军的老师和家长对小军的关心和帮助未能持之以恒。当然,如果我们的回访及时也会好一些。于是,在与小军的老师和家长的进一步交流与沟通下,我们建立了周回访制度,以帮助小军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点评

邓亚琴老师的研究报告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利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小军的厌学心理、攻击行为进行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辅导效果。与以往的个案辅导相比,此辅导有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在干预个案本身的同时,干预了个案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系统,这对心理辅导效果的取得和巩固具有重要意义。该辅导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微生态系统变量没有量化,它的变化和发展依据的是辅导者及案主等人的感受;微生态系统干预的操作技术没有标准化和程序化,其他辅导者很难进行重复实施,这些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改进。

点评者:沈永江,副教授,南通市心理学会理事,心理咨询师培训专家,南通大学心理系主任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会心教学研究”――和谐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滚]C/2009/01/08)的阶段研究成果。

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篇4

在新时期里,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发展迅速。网路时代的来临也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新时期的新生具备强烈的独立意识,个性鲜明,同时也有着不同时代青年共同的特点:渴望被理解、有上进心、有自己的思想和意愿。辅导员在做好新生管理工作中,要结合新时期给予新生的特点,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同时辅导员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提高自生的工作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新时期高职辅导员要做好新生管理工作,给予学生帮助和尊重,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新时期影响高职新生的主要因素

新时期对影响新生变化的主要是因素是:第一,高效扩招政策和学分制度改变的影响,新时期,各大高校为了增加本校的生源率,普遍采用降低分数线的方式,生源率的提升导致生源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新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对于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加大了难度和压力;第二,网络时代对学生生活学习方式的影响,网络技术的普及便利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但是网络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刚刚从高考重压下释放出来的新生,极易沉迷于网络中,给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网络带给学生生活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辅导员做好新生管理的新挑战。

2新时期高职辅导员新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2.1外地新生增多,学生对新环境的好奇和迷茫

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措施的实施,来自外地的新生越来越多,新时期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面对新环境的迷茫,需要辅导员给他们帮助和引导。新生在面对新环境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害怕和不自信,辅导员有义务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建立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2.2新生的上进心和厌学心理

新生刚刚经历了重压的高考,高职的新生许多都是高考失利者,再加上自身的学习基础不扎实,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另一方面,新时期的新生有着青年人共有的活力和对未来的憧憬,高职新生的上进心是不可否定的。辅导员在面对上进心和厌学心理相矛盾的新生心理变化时,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疏导新生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2.3学生的人际关系意识薄弱

青春期是一个复杂的人格变化时期,在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新时期里,新生的个性塑造离不开人际交往。但是新生刚从单纯的少年时期过渡到青年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意识。辅导员此时对新生的引导作用极为重要。帮助新生正确判断人际交往的行为和意识辨别,有利于引导新生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3新时期高职辅导员做好管理新生工作的有效措施

3.1辅导员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辅导员的工作是繁重而复杂的,要做好新生的管理工作,首先需要辅导员调节好自身的工作态度,才能在工作的压力下保持正确的思维判断能力。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事无巨细,但是常常是对小问题的忽视造成大问题的产生。提高辅导员的管理能力,不仅是要求辅导员改善对新生的管理,还有对自身工作安排的管理。这样才能在繁琐的工作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并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和学生。辅导员是新生在新环境中的引路人,只有辅导员保持平静、耐心的心态帮助学生,才能减少新生对新环境的迷茫和不安。

3.2主动加强与新生的交流与沟通,建立互相信任关系

新时期的新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些新生只是学校上千学子之一,但是对于家庭却是唯一。大多数辅导员在管理新生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人生安全,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工作。主动和新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是体现辅导员尊重、信任学生的重要表达方式。辅导员只有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确保日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还要学会倾听,交流是双向的,倾听学生的需要和提出的疑惑,有利于辅导员亲和力的提升。

3.3重点抓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新时期的新生基本上都是90后,这一代的学生有着个性鲜明、自尊心强的特点。由于高校的扩招措施和学分制度的影响,高职新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再加上高考的重压,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辅导员要注重培养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新生的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对新生的管理中,班委的人选对辅导员日后的管理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效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生的上进心是有着想学好的心理,但是和厌学的情绪想矛盾,此时的需要辅导员和班委共同督促。

3.4适当的给予学生肯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新时期的新生刚从高考的压力中放松下来,对于未来充满希望。这个时期也是学生建立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时期。辅导员要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批量化”管理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引导新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针对新时期的高职新生依耐性强、自主能力差的问题,辅导员作为新生的引路者,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有利于鼓励新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丰富大学生活。

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消除不良心态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106

高中是学生读书升学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言而喻。面对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面对家长寄予的无限期望,面对教师的谆谆教导。各种各样的压力使学生负担得太多,这也是导致学生各种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厌学情绪在英语方面的具体表现就是出现了许多不良心态。第一,原本会做的题,现在不会做了,十分紧张。第二,努力了很久都没有收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第三,进步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处于停滞状态了,骄傲自满。第四,本来英语基础就差,上课听不懂,没有丝毫学习兴趣。这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的五种不良心态。怎样排遣消除这些不良心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新不良心态的具体解决方案。

一、教师需要时常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教育心理学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心理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学习的兴趣、精神、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且,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心理上的一次小小的打击,都会对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厌学、头晕、乏力等症状。相反,心理上的一次小小的激励,都会对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信心和斗志。所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教师时常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十分必要。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以上五种不良心态,一定要及时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摆脱困境。对于原本会做的题,现在不会做了,十分紧张这种心理状况,应当在心理辅导中教会学生怎么复习。对于努力了很久都没有收到自己想要的学习效果的心理状况,应当在心理辅导中增强学生信心,鼓励他们坚持努力。对于进步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处于停滞状态,骄傲自满的心理状况,应当在心理辅导中让他看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对于本来英语基础就差,上课听不懂,没有丝毫学习兴趣的心理状况,应当在心理辅导中以激起他们的斗志和信心为主。每一种心理状况都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因此需要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不要把所有学生的不良心态都归结到一个原因上,对所有学生的不良心理都采取同样的心理辅导策略,这样反而会使学生误解教师的好意,不良心态越发的严重。

二、变换教学手段,制造新鲜感

许多学生在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许多不良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教学手段有关。由于高中英语知识点众多,教师无法在教学中时常转变教学手段,致使很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乏新鲜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变换教学手段,制造新鲜感。我国历史上京剧中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闻名中外,但他们各有音韵,风格迥异。如梅兰芳的雍容华贵,程砚秋的深沉委婉,尚小云的刚劲洒脱,马良连的潇洒华丽,谭富英的朴实清脆等等,莫不各有千秋,自成一家。不难看出,艺术魅力的存在往往和风格联系在一起。从风格学的角度看教学,教学这种艺术性的活动也应当具有风格色彩。所谓教学手段,就是教师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形成的,固定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观点、教学习惯、教学作风,是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上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疲劳,学生对英语的不良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产生的。所以,教师要适当地改变教学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使教学手段多样化,让学生永远保持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早就厌倦了教师耳提面命、千叮万嘱地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方式,教师不妨改变一下教学手段,师生之间多采用探讨、交流、游戏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交流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一些英语辩论、竞赛等。只要教师联系学生实际,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就会使课堂产生愉悦、轻松地气氛,形成课堂精神的环境美,排除学生的不良情绪。

三、用音乐辅助课堂,制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篇6

【关键词】校园压力;小学生;厌学心理;对策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容易出现厌学心理的突出阶段,因此小学生的厌学心理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造成小学生厌学心理与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校园压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造成小学生厌学信息的校园压力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预防与解决小学生厌学心理。

一、校园压力对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影响分析

造成小学生出现厌学心理的校园压力有包括很多方面,如校园环境、教师方面的原因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下文开始着重进行原因分析:

1.学校环境

校园人均面积较小、环境差,校园周围的不良环境,班级人数过多、教室拥挤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小学生的焦虑、疲劳、与压抑,进而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最终导致出现厌学情绪与行为。虽然随着计划生育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诸多家长将小孩子送入教育条件较好的学校,这也在一定程度造成了教室拥挤。班级规模过大,会使一部分学生在课堂生接触不到老师而逐渐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并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2.来自教师的压力

(1)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的不当

虽然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逐渐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但是一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信奉“严师出高徒”的教学理念,因而采取批评教学的方法对待学生,甚至有一些老师会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这些教师任务学生表现好是应该的,并总是把目光放在学生不足的地方,甚至对一点小的错误也揪住不放。这种批评教学的方式极容易造成小学生的自卑与厌学心理。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律意识,还处于他律的阶段,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这种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式也导致了小学生消极的看待自己并逐渐出现自卑与厌学情绪。

(2)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自律性与自主性较差,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会极大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通常小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而出现选择性的学习,教师教的好久就愿意学;教室教的不好就不愿意学。有些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还在采用“填鸭式”与“满堂灌”的方式,致使很多小学生感到课堂教学的枯燥无趣,加之教师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劣”,最终导致小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此外,还有教师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学生很难完成,于是出现了焦虑与厌学心理。

(3)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不仅关系到日后的社会发展,还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情绪。有一部分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被教师重视,逐渐被教师长期忽视。这些被忽视的小学生由于缺乏与教师的情感交流,逐渐对学习与班级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同时,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为紧张,他们反感与害怕教师,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到学习情绪,进而出现厌学心理。

3.同学关系的影响

同学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具有极大的影响,有些小学生由于内向或其他原因会遭到同学的拒绝或不公平对待,使其逐渐脱离了同学间的集体活动,缺乏与同学的正常交流,进而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学生之间还有一种同学欺辱的不正常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处于受欺负的一方极易产生诸如不安全感的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理极容易上升到对学校生活的恐惧,进而演化成厌学心理。

二、预防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1.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

教师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受到教学理念的影响。因此,教育部门或学校应进行教育培训或其他形式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构建与学生的良好关系。确立“鼓励赏识”的教育理念,加大提倡“成功教育、快乐教育”模式,切实缓解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还应该掌握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看待小学生的厌学情绪,采取争取的方式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的缓解或解决小学生的厌学心理与厌学行为。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理动态与情感变化,经常性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改善紧张的师生关系,将厌学心理扼杀在摇篮之中。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育部门与学校应加大对校园环境的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应该具有优美的环境、完善的教学设备等要素。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会是学生产生温馨愉悦、安全舒适的感觉,会陶冶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厌学心理的出现;完善的教学设施会使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完成学习目标,增加成就感,使学生乐于学习,逐渐也就消除了“学不会”而造成的厌学情绪。

3.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应构建专门的渠道,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惑与难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负面影响;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学习发展情况,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心理疏导,及时矫正学生厌学心理与学习态度。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依据小学生的年龄与性格特点交给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起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于厌学心理严重的小学生,学校应对其进行专业疏导,尝试不同的辅导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云.浅谈小学生厌学成因及其对策[J].华章,2013,12(05):249

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篇7

厌奶?其实只是外界太新奇

在这个时期,宝宝并不是真的“厌奶”。要知道,宝宝在第一年的生长发育是非常迅速的,刚出生的宝宝,视觉、听觉都还没有发育完善,在之后的几个月,他们的视觉、听觉都在快速发育中。当本来懵懵懂懂的宝宝,开始能越来越清晰地听见、看见外面的世界,并且开始学会识别、辨认后,他们的小脑袋也在快速发育,并对外界更敏感、更好奇。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意味着宝宝在健康成长,并且变得越来越聪明。但也会带来一些小问题,那就是来自外界的信息变多了,宝宝就从比较单纯的吃吃睡睡,变得开始关心各种“风吹草动”,这种情况下,吸引他注意力的东西越来越多,对于吃奶,他当然就不那么专心致志了。

不过,爸爸妈妈不用担心因为这样宝宝就会拒吃,因为每个人都有生存本能,宝宝也是如此。当真的觉得饥饿的时候,他肯定还是要好好吃的,只是在不那么饿的时候,他就可能敷衍了事,随便吃两口,就关心其他有趣的东西了。对于这种注意力分散导致的“奶量减少”,要想克服,最重要的就是给宝宝提供一个适合进食的环境,让宝宝能在相对安静固定的环境中吃奶,减少外界的刺激和干扰,让宝宝可以专心多吃一些。

辅食?别本末倒置影响“喝奶奶”

有许多宝宝在添加辅食后,开始对吃奶表现得没那么大兴趣了。这时候,爸爸妈妈首先要反省的是:你的辅食是不是喂多了?

没错,“辅食”顾名思义,那就是辅助的。对于1岁前的宝宝来说,母乳(或配方乳)肯定是排第一位的,而从6个月开始引入辅食,是因为此时宝宝需要的营养素越来越多样,又容易在此时出现铁元素不足、导致贫血,所以要开始引入辅食添加。

刚出生的宝宝胃容积只有一个玻璃弹珠那么大,出生后前六个月的宝宝胃容积则相当于一颗草莓大小,等到6个月到1岁时,宝宝的胃也不过就1颗橙子那么大。有的爸爸妈妈先给宝宝先喂上一碗糊糊,转眼再叫宝宝吃奶,这种时候,宝宝怎么可能吃得下呢?

有的宝宝不愿意接受新味道,可能会不愿意吃辅食,一样新辅食要试喂个十次八次才能吃,让爸爸妈妈很头痛;也有的宝宝倒是很乐意尝试新鲜事物,可是却因此对吃奶没了兴趣,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种情况下,爸爸妈妈就更应该注意辅食和母乳(或配方奶)的比例,辅食在该喂的时候一定要喂,但也不要本末倒置,因为宝宝不肯吃奶就多喂辅食,那只会越来越糟哦。

奶量?根据公式算不如看生长情况

还有一些爸爸妈妈比较有“科学精神”,会根据一些奶量公式给宝宝计算奶量。

不过我们还是要提醒爸爸妈妈们,一定要重视宝宝的个体差异性。

事实上,每个宝宝的情况不一样,虽然说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但确实有的宝宝就是很能吃,有的就是小胃口;甚至就是同一个宝宝,今天心情好多吃点,明天不高兴了少吃两口,也都是正常的。

要看宝宝吃得如何,更重要的是看宝宝生长情况如何。

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篇8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二年级现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19-01

大学生厌学现象始终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在于自身,从对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问卷中,不难发现,厌学的原因基于社会和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占少数的,而且在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中,发现一种独特的现象:即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厌学现象开始抬头,二年学生的思想问题最多也最复杂,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大学期间的低谷。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二年级现象”。

一、大学生厌学的“二年级现象“表现维度

所谓大学生厌学是指大学生厌烦学习的态度,其表现为消极地对待学习、不积极主动学习的认知、情感或行为特点。为了研究大学生厌学现象我们认真制定了问卷,同时注意到每个个体的“特殊性”,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和分析以及8年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分别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来呈现大学生厌学的“二年级现象的”维度。

(一)从“自我认知”的维度来看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了解,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从事辅导员工作,每天都差不多会找同学谈话,从我的学生谈话记载显示,在与不同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文化地域等不同的同学礼貌的度过一年后,自己的个性逐渐表现出来,与同学的矛盾凸显出来,同时对大学的一切比较理解了,不在有对大学“精英”的幻想,这时对自我的认知越来越清晰了,而与此同时,大二的学习任务加重,学习内容从大一的公共课向专业课过度,学习的难度增加,同学间的竞争加大了,使得这时的大学生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很是迷茫。

(二)从“情感”的维度来看

谈恋爱是当今大学生极为普遍的一种两往方式,恋爱心理和行为也会对大学生厌学产生影响,尤其到了大学二年级,正在谈恋爱和想谈恋爱的学生比例显著增加,这固然与当前大学生生理早熟和社会化进程提前有关,其次,这可能也是一种从众心理和行为使然。他们看到其他同学都在谈恋爱,自己也想尝试之。但是有些学生整天沉浸在恋爱中,对学业自然忽视了,在思想上不思进取,有可能出现挂好几科的现象,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同时他们试图通过谈恋爱得到安慰、寄托和解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除了在恋爱上的厌学外,在二年级学生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还有人际关系方面,在我们调查的数据中也显示,二年级大学生自认为人际交往的状态和效果较差。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渴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当然也有的大学生进入抽烟、玩牌、喝酒、玩了等的行列中。

(三)从“行为”的维度来看

大学生厌学情绪一旦产生,他必将寻找其他的发泄途径以解决自己大量的时间,上网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的最大使用群体。而大学生上网的频率、动机、内容和时间等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的心理及健康状况。虽然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二年级大学生,包括贫困大学生也是发生上网行为最多的群体之一。他们试图通过上网,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放纵自己和寻找慰藉。

另一个大学生厌学产生的行为就是逃课,上课不注意听讲,甚至逃考,学习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和社会职责,也是大学生实现其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一方面,二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另一方面,他们感受到的学习压力又较大。因为,大学生的学习和课业负担既是一种生理上的负荷,更是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负荷,它具有主观体验和感受性的特点;其二也可能是由于从二年级开始,随着专业课门类的大量增加,并且专业课的难度在加大、课时量也在增多等,所有这些都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学习负担在加重。从而为逃课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

二、大学生厌学的“二年级现象”给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一)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培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请一些资深的老师和比较有影响力的师哥师姐,来给进入大二的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开展联谊会。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往往能起到单纯的语言说教所起不到的作用,也是促进大学生尽快成长的重要方法。其次应该加强知识的兴趣化引导,只有对这门科目感才能激发学习热情,使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内化为正确的信念,并以顽强的意志去实现她,将是学习原动力中的源泉。

(二)关注大学二年级的学生

大学二年级是个“青黄不接”的时期,这时往往辅导员对这个时候的学生关注较少,其实,大学二年级是个体思维方式由形式思维向辩证思维过度的时期,其压力应对方式不成熟,面对多元文化和各种价值之间的冲突、个人角色的转变、生活事件的纷扰、人际关系的纠结,在大学一年级勉强形成的平衡在大二年级被打破,所以我们无论是辅导员还是教师都应关注这个年级的学生,更加包容这个年级的学生,帮助其找到大学的落脚点。

总之,二年级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最低谷,他们厌学的现象需要得到关注和帮助,也最需要得到正确、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关注二年级大学生,培养和建构成熟的、欣赏的、包容的、多样的二年级群体,可以让“二年级现象“防患于未然,也帮助现存的二年级现象得到转化,这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褚远辉,尹绍清.“二年级现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173-176.

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篇9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厌学体育;对策

abstract:presently,inthehighervocationalschoolexiststiresofstudythesportsstudentasubstantialnumber.thisarticlefromtransformsthestudenttothesportsthemanner,accordingtothestudentindividualitycharacteristic,teachesstudentsinaccordancewiththeiraptitude,differentialtreatment;unifiesthespecializedcharacteristic,adjuststheteachingmaterialcontent,thereformteachingmethod;taketheextracurricularactivityasthebreakthrough,thereformteachingformandsoonseveralaspects,proposedtheenhancementtiresofstudythesportsstudent’sstudyenthusiasticmeasure.

keyword:thehighervocationalschool;tiresofstudythesports;countermeasure

1问题的提出

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厌学体育是指对体育活动的一种消极行为。现阶段高等职业学校体育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从而引发有的学生找出种种理由请假或逃课或者上课出勤不出力等现象,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接受这样教育的学生出现这样的反常表现,其影响因素是什么?体育教师应采取如何对策?应值得体育工作者深思。本文从分析我校学生体育厌学原因入手,对造成学生体育厌学的原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分析,挖掘出造成学生厌学的根源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望与有关人士共同探讨,努力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2高职学生厌学体育的成因分析

2.1缺乏学习兴趣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不喜欢体育课有其自身原因,61.7%的学生认为自身基础差,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导致在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或无成就感,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课兴趣的降低;思想不够重视,有76.9%的学生认为自己怕跑步、怕苦、怕累。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文化成绩,对体育不重视,缺乏必备的体育常识和基本技能技术。

2.2选用教材内容陈旧、重复、单调

调查结果表明,82.0%的学生认为选用教材内容陈旧、重复、单调。教材缺乏新颖性、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教学内容重复太多,水平接近或相似,或者只教给学生单个技术而无实战应用与相关的理论。在新授内容上,现有教材的课时安排不能让大多数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逐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渐渐失去学好体育的信心,导致厌学情绪。

2.3教学方法简单,组织形式落后

调查结果表明,67.8%的学生认为教学思想注重教法,忽视对学生的区别对待,71.5%的学生认为教学组织不好,缺少生动活泼的形式。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停留在“灌填式”与“强制命令式”阶段,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比比皆是。或者搞“一刀切”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千人一面,一样的要求,一样的负荷。这种重技能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造成许多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

2.4成绩考核评价单一

调查结果表明,78.6%的学生认为现在的体育成绩考核评价单一,不切合学生实际,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体育考核中,有的学生不用怎么练习单凭身体条件先天优势就能取得优异成绩,有的学生无论怎么认真学习、刻苦锻炼都无法达到较好的成绩,体育成绩变得与学生学习努力的直接关系越来越不明显,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体育考试失去意义。这种只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以分数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折,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2.5教师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有58.6%的学生认为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有些体育老师甚至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信心以及乐观豁达的态度等逐渐冷淡,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兴趣较差的原因,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

2.6器材设施陈旧、简陋

调查结果表明,86.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设施陈旧简陋。本校体育硬件设施与在校学生比例远达不到国家要求,这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学校经费实力的差距所引起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场所和保证,场地器材的陈旧、简陋,使学生对活动项目的选择受到了限制,各种体育器材的贫乏,常常导致教学内容的单调,学生自然不愿意学习。

3高职学生厌学体育的对策

3.1培养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个感性的东西,是广义的,和快乐是分不开的。当人们从从事的事物中能得到快乐的时候,才会产生兴趣。

3.1.1沟通

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信息融通了,可以增进彼此了解。为培养兴趣埋下伏笔,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乃至教学形式。

3.1.2体验快乐

兴趣是以快乐为基础的,它是培养兴趣的前提。要“受之以趣”,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引导得到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摒弃教师传授,学生练习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使其达到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目标。这种目标无疑是最先进的理念。

3.1.3激发兴趣

“未见乐处,必不我学。”可见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怠倦厌学行为。相反,如果教师教学中,语言风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并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课堂实际,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就容易出现活泼的局面。

3.2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跨栏教学中,素质好、跨栏技术好的学生是越跨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跨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要因人而异,对跨栏技术好的同学提高栏架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栏架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

3.3结合专业选择教材内容

在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往往只从项目的搭配上作些简单的调整。从目前实施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我们不难发现,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重复的比较多,针对性、特殊性不明显,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特别是中专生阶段,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成熟,一种综合实用的体育价值观在学生中逐渐形成,兴趣广泛而讲求实效。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体育项目和课时搭配上就不能简单化,而要用深入、周密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丰富多彩而又适合学生特点的项目,来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各种不同需要。在体育项目的配置上,作些灵活而有效的安排。

3.4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觉、主动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目前也是改变学生厌学体育的重要手段。从现状看,学生对课外活动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累赘,从而导致了厌学倾向的产生。因此,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消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方面。

(1)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配备有体育专长教师或学生分工负责,现场辅导,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进行课外体育辅导。这是学校辅导体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这种辅导是体育课教学的补充,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兴趣。

(3)学校组建体育代表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这也是课外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主要手段。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根据年龄和运动项目,组成各个专项体育集训队,由体育教师任各集训队的教练,逐步形成自己学校体育的传统。充分发挥体育的窗口作用。

(4)开办体育俱乐部和成立单项体育协会。由协会牵头,经常地组织一些比赛,不仅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篇10

一、初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

目前初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厌学、骄傲、依赖、自卑等方面。下面,就这些现象分别作一个粗浅的剖析。

1.厌学心理。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因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法枯燥、呆板所致,有的因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太重所致,有的因学习的时间周期较长所致。

2.骄傲心理。产生骄傲心理的原因,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这类学生在班级学习成绩相对好一些,而对外部世界和学习的艰深又认识甚少。

3.依赖心理。究其原因,一是他们意志较薄弱,自制能力差;二是老师包办代替较多,学生一感到有畏难情绪,老师马上进行讲解,削弱了学生的独立活动意识和积极性。

4.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社会影响不良有关;有的是由学校教育失误造成;有的因个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影响所致。自卑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影响极大。

二、初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指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和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其主要任务与做法如下。

(1)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讲授书本知识外,还应教给学生排解、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遵循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帮助他们解除困扰,适应环境。

(3)进行良好的行为训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增加心理营养,满足心理需要,另一方面是进行具体的辅导。

2.加强学习动机教育。教育学生确立为人民、为集体、为社会而学习的动机,克服为个人利益而学习的动机。将社会性动机与个人性动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健康有效的学习动机。

3.加强学习行为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支配学习时间,学会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4.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于中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技能,摆脱在学习上对教师的依赖至关重要;同时它有助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及其自信心的确立。

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学生从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救出来。应试教育、升学教育使学生不堪重负。教学难度、作业量的加大,考试频率的增加以及假日的无休止的复习补课,使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失去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无法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无暇参与有益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造成了学生厌学、骄傲、依赖等心理障碍。

6.善于诊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症状,对症下药

(1)排除厌学心理的对策。废除“满堂灌”和“满堂问”等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动脑、动眼、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从而使学生走出以往学习“苦味、乏味、腻味”的“三味”,消除因学习难、学习苦而产生的厌学心理。

(2)排除骄傲心理的对策。骄傲心理是学生学习的大敌,也是阻碍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大敌,必须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加以克服。其办法有:一是坚持正面教育和严格要求的原则,既要肯定学生学习成绩与进步,又要引导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成绩与荣誉,并为他们继续前进指明努力的方向;二是注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反骄傲自满的教育

(3)排除依赖心理的对策。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计划性,不能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对这类学生既要“扶”也要“放”。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能实现他们能力的培养,又可增强他们独立性和自主精神,使他们通过在中学的学习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强了能力。

(4)排除自卑心理的对策。一是要设法去点燃自卑者的希望之火,重新激发起他们的自信热情。二是在教学中,对有自卑感的学生降低难度以适应他们,使其通过努力后,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我信心。三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具体做到坚持“三多”,即表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多;改正错误的机会多;帮助辅导的机会多。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中学教师,应该根据所处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因材施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积极配合当前国家的基础课程改革,参加各种教师教学培训,以便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合格的21世纪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社,1997年10月出版。

[2]吴增强著《学习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