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17:41

工程项目管理特征篇1

关键词: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弹塑性特征;适应性特征;科学性特征

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着重分析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并将其与一般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工程项目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1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一般而言,“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即对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同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之内,二是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主要的内部项目相关人。然而,从学科理论分析,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又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一门新的管理学科的代名词。它既遵循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原理,又是从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出发的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上述观点,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的定义为:“从事工程项目生产过程、活动的所有与项目有关的人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按照工程项目干系人的性质,可将工程项目人力资源分为两种类型:内部的工程项目人力资源,即项目团队成员、项目经理、项目团队能力总和;外部的工程项目人力资源,即除此之外的项目参与方的能力总和。

可见,“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是指一种管理过程/活动,即一种有意识的按照项目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对工程项目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活动;其二是指一种管理学科的分支,即以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是探求工程项目人力活动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前者是一种客观的实践活动,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基础,其本质而言,两者是统一的。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微观领域范畴。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可以定义为研究使项目涉及的人员达到最有效的使用必需的过程。

目前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各阶段的任务和实施的主体不同,也就构成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不同划分:工程承包方的项目管理、投资方的项目管理、施工方的项目管理和业主方的项目管理。他们的管理者分别是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咨询单位,他们从不同方面对项目实施管理。所以,一个工程项目参与的人员一般来自几个方面,形成不同的项目组织。本文研究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时,主要侧重内部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从而带动整体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为项目的成功注入新的活力。

2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分析

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一样,实现相同性质的功能,但是,企业组织和项目不同,组织存在是现存的、长期的、稳定的而项目则必须坚持与项目干系人的特定具体目标联系在一起,有确切的起始日期,与企业组织相比,它可以说是临时的、独特的和的短期的。因此,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在内容上有自己的侧重点,在方法上也有一定的独特性。即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在一定的生命周期内,表现为满足项目任务的需求。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根据项目的分类,在不同的项目阶段可采用多种形式的组织视图,以便适应项目的不同需要。项目人员获取和解聘的非常规性,意味着具有一定的权变性和随机性。能力开发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体现在项目前、项目中和项目后等等。

所以,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不断发展和调整中,适应工程项目战略目标与组织结构,能力开发等形态中形成的。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符合项目管理发展规律的。

3工程项目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工程项目对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工程项目对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的弹塑性特征。建设产品的生产流动性使得某个工程项目结束后,其组织结构随之解散,劳动工具和人力资源随之迁移到新的项目或回归母公司企业中去。这使得工程项目对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可塑性,要求项目管理人员有坚强的事业心、机敏的组织才能和高超的领导艺术,项目人员要有无私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另外,就工程项目人员数量而言,随着工程的进展,人力资源需求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表现为开工初期递增和施工后期递减,中间阶段是人力资源需求的高峰,组织结构的弹性要求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是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和内容必须经常根据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实现动态管理。

(2)工程项目对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的复杂性特征。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具有复杂性。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规划、施工、投入使用等全过程。同时,各阶段的人力资源内部和外部关系之间协作的复杂,决定了工程项目对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的复杂性。另外,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是多方面的,一个工程项目是多项专业的综合体,例如,一座建筑大楼工程可以划分为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主体工程、安装工程、防水工程和装饰工程等,形成了总包和分包的关系,分包要对总包负责。总分包关系,要求工程项目部在管好内部人力资源的同时,要协调好外部人力资源的关系。同时工程项目技术、环境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工程项目对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的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管理过程。

(3)工程项目对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的适应性特征。工程项目对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的复杂性特征,也随之带来对人力资源管理对项目人员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具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适应项目环境的发展变化,实现项目目标。适应性特征应使项目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得以充分发挥,进行组织和组织规划、项目团队能力建设,实行项目团队管理和绩效的持续改进等,调动全体项目人员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和激励机制,防止人才流失和断层,并鼓励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同时项目人员本身要建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以适应项目的需要。

(4)工程项目对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的科学性特征。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以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基本理论为基础,以项目管理理论为依托。因此,研究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出发,弄清各系统之间关系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关系。同时,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活动。它同项目管理中的时间、成本、预算和质量一样重要。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尤其是项目的实施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项目成功的基础。是为完成一个特定项目而将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结合成一个短期的组织,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中,寻找一个“满意解”。

工程项目管理特征篇2

关键词:建筑管理;建筑项目;建筑工程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筑项目管理的特征

建筑项目管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1建筑项目的管理者和对象的特殊性

建筑项目的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单位,却指的是建筑项目。建筑项目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别、周期较长等特征是建筑管理当中独特的特征。此外,建筑项目与其他的产品生产完全不同,它不容易将生产活动跟市场交换完全分开。所以,建筑项目整个过程都是具有特殊性和挑战性的工程,与其他的生产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

1.2建筑项目管理的周期比较长

建筑项目管理的过程是很长的,每一个建筑建筑项目有不同预定的完工日期,且一般都较长,这样就给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持续性的考验。建筑项目要根据周期来定制每个项目活动的安排,使得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衔接,实现企业的赢利目标。

1.3建筑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

施工的项目管理是一项庞大的任务,项目的独特性和周期长的特征决定了建筑项目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单位和部门非常多,且参与的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不便于管理,需要的资源较多,施工活动也包含了技术、会计、法律、行政等多种,这样就需要建筑项目管理必须建立比较强大的控制体系实施组织协调工作,保证项目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2建筑项目管理的内容

本文认为建筑项目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分别是:

工程项目管理特征篇3

信息化框架下的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项目精细化管理六大工程相互的信息化逻辑,将之整合到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实施项目精细化管理要求对项目管理进一步细致分工,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处理变得更为复杂,对项目一线生产经营的各类资料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流畅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传统的人工报表式信息管理难以匹配项目精细化管理实施的要求,必须提升信息化综合水平,使之与企业发展和管控要求相匹配。

信息化框架下的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设计

管理的本质是管理信息的传递,管理流程上的每个环节相对其管理的上下游都是独立的管理信息输入和输出端口,管理信息通过“端口”传递的路径构成管理的内在逻辑并连续起来形成管理信息传递闭环,这个闭环循环的越有效,管理也就越有效,管理目的实现的就越好。信息化框架下的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项目精细化管理六大工程相互的信息化逻辑,将之整合到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一个信息化核心处理模块,即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四个信息管理循环,即项目管理规划管理信息循环、连续审计管理信息循环、绩效考核管理信息循环和内部定额管理信息循环;一个信息管理终端,即项目管理模式信息管理终端。因此,信息化框架下的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也称为“141”信息化模型。

信息化核心处理模块——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数据处理模块,它集成了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流程并按照管理要素划分为进度、质量、安全、物资、设备、技术、合同、资料、成本、收入l0个功能区域,各个功能区之间按照管理数据信息的流程相互建立关联逻辑,统一数据交通与共享。它的基本功能有三个,一是数据库功能,各个功能区是相互独立的输入端口,项目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管理信息数据都分门别类地输入并保存在相对应的功能区域内,形成项目管理的基本数据库:二是数据交通功能,各个功能区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随时根据信息流向与来源逻辑调用其他功能区的相关数据进行管理分析、控制和输出;三是信息管理流程整合功能,以项目精细化管理各个关键管理环节的信息输入输出为切入点,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形成信息管理循环,建立统一的项目精细化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循环。信息管理循环反映了项目精细化管理各关键管理环节之间的信息管理逻辑,是“141”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管理应用,包括项目管理规划、连续审计、绩效考核与内部定额四个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管理环节。

项目管理规划信息管理循环。项目管理规划信息管理循环包括四个主要的输入与输出,管理信息循环模式为管理——分解——控制——优化,项目管理模式决定了项目管理规划中工程管理规划和商务实施规划的基本内涵,输入的信息特征为“管理”;根据项目管理规划进一步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并按照管理要素分别录入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功能区域内,输入的信息特征为“分解”;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管理信息随时调出与计划进行对比,对滞后的情况进行预警,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或在必要时调整计划,输出的信息特征为“控制”i经过反复实施控制,计划不断得到修正达到最优,也为项目管理模式的完善提供了实证,输出的信息特征为“优化”。

连续审计信息管理循环。连续审计信息管理循环包括四个主要的输入与输出,管理信息循环模式为计划——检查——判断—优化,项目管理模式为实施项目连续审计提供了基本的审计节点与内容框架,输入的信息特征为“计划”;审计实施即对管理过程发生的信息进行核对,输入的信息特征为“检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供过程信息及分析,以识别管理优劣,输出的信息特征为“判断”;依据审计结果提出整改建议并实施整改,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模式,输出的信息特征为“优化”。

绩效考核信息管理循环。绩效考核信息管理循环包括四个主要的输入与输出,管理信息循环模式为激励——验证——评价——优化,项目管理模式为制定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提供了基本激励指标框架,输入的信息特征为“激励”;按照考核节点,通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管理信息第三方验证,进行管理结果验证,输入的信息特征为“验证”;根据验证的结果要进行考核节点的管理评价,输出的信息特征为“评价”;通过激励效果进一步发现激励机制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模式,输出的信息特征为“优化”。

内部定额信息管理循环。内部定额信息管理循环包括四个主要的输入与输出,管理信息循环模式为支持——标准——对比——优化,项目管理模式对实际工效具的测定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企业内部定额的制定提供了管理支持作用,输入的信息特征为“支持”;内部定额是工程量单和直接成本的标准依据,通过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标准成本计划与控制,输入信息特征为“标准”;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实际直接成本不断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并预警,采取相关管理措施使成本严格控制在标准成本范围内,输出信息特征为“对比”;经过不断的实践对比加强内部定额的合理性,提高成本控制水平,进而完善项目管理模式,输出的信息特征为“优化”。

信息管理终端——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模式是项目管理精细化的载体,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管理环节的输入,追根溯源都来自于项目管理模式不断优化的要求,并以最终输出的方式完成优化过程。在管理实践中通过不断重复管理信息循环,实现项目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因此,项目管理模式就成为“141”信息化建设初始输入和最终输出的信息管理终端。

信息化框架下的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为全面落实项目精细化管理,青建决定对信息化建设实施重点突破,提出了一年内达到项目精细化管理应用基本条件的信息化建设目标,然后逐步展开延伸,最终实现系统协同集成与信息资源整合和综合应用。为此,青建集团设立了信息中心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统筹管理部门,并成立跨部门领导小组,整合内外部的业务、技术专家资源组成实施团队,制定了实施总计划及资源调配规划,并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用一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项目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应用。

业务流程再造。需求调研。为摸清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现状与信息化框架的匹配状况,青建组织了以“突出业务、专家咨询、技术支持”为特征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专题调研,充分整合协同内外部资源,调研分三个组,一是由青建各管理层级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业务骨干组成,充分研讨项目精细化管理的管理需求;二是由外部管理咨询专家组成,从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流程角度对需求进行整合;三是由信息中心为主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团队组成,负责符合管理需求的信息化框架的技术支持。

构建“全项目管理信息链”。经过调研发现,既有的项目管理制度在关键管理环节的界定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某些管理流程与实际脱节,造成管理信息需求不明。此外,与一般的产品管理不同,项目管理的管理要素始终处于一个变化的过程,随着项目进度的展开不停地发生变化。针对这一情况,青建全面梳理了项目管理流程和关键管理环节,根据每个管理环节上的管理信息输入和输出的需求重新定义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现场、成本、组织等项目管理全部环节的100多项流程,形成了完整的项目管理信息链,并从流程上理清了项目管理精细化各关键管理环节对项目管理信息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将项目管理信息需求分解为进度、质量、安全、物资、设备、技术、合同、资料、成本、收入等信息化功能区域。

项目管理流程执行的标准化。在完成了“管理流程化”,明确管理流程和管理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青建进一步实施了“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对项目管理和项目精细化管理两个层次的管理信息流程进一步简化,以管理信息需求为切入点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流程电子表单,再将所有表单嵌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大幅度提高项目管理流程执行的标准化程度。

管理信息数据的标准化。建立标准管理信息数据源。由于四级管理体系(总公司——子集团——分公司——项目部)以及项目管理所涉管理职能的复杂性导致了在传统的信息管理报表模式下,难以保持数据清晰的来源和统一的信息输入口径。由于各个层级和职能的管理角度、需求不同,各自形成的报表数据相互并不匹配,甚至很难辨别数据的来源,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和可靠性。针对以上情况,青建汇总了来自各个管理层级、各个管理职能的管理报表和管理信息需求,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对每个数据信息进行追根溯源,剥去数据加工的痕迹,找出原始数据及其来源,形成管理信息的标准数据源,并严肃数据源的唯一性。在此基础上,将标准数据源的输入匹配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应的各功能区域内,统一数据信息输入的口径。

建立管理信息的标准数据逻辑。在标准数据源的基础上,对项目精细化管理流程的关键管理环节上的各管理层级输入——输出、输出——输入需求的管理信息进行算法分析,分解出所需的标准数据源,再根据管理信息内在需求的运算逻辑匹配备数据源的逻辑联系,真正从管理信息的内在需求统一了数据信息的输出标准和口径。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自主研发软件系统。信息化框架下的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核心信息化处理模块——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青建在积累了多年使用成品软件的经验基础上,转变了信息系统开发及服务的方式,由与成品软件服务商合作,转为根据自身管理需求自主开发而成,包括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完全依赖自身的信息化技术团队。

在开发过程中,业务骨干与研发团队一起,逐项需求、逐个流程进行讨论及最终确认,并在完成任意一个相对独立的需求构思、研发初步完成或需求试用三个关键节点,都须与同一业务的多个骨干进行沟通确认,进行反复测试,并提出修改及定版意见。

在系统研发的同时,设立系统专门的需求讨论论坛,该论坛向全体员工开放,设立单独的奖项,从精神及物质上奖励提出合理需求及积极参与系统测试的员工,同时,该论坛在后续版本升级及使用过程中系统的修订等方面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建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在流程再造和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对项目精细化管理信息流程及其内在的数据输入、输出逻辑关系进行信息化功能区域的匹配,完全实现了基于项目精细化管理需求的数据信息自动抓取与汇总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项目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整合了信息化框架下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四个信息管理循环,覆盖到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全过程。

单机版的研发。青建在海外、埠外的建筑施工项目较多存在网络无法覆盖或网络状况差的情况,使用网络版项目管理系统比较困难,为保障项目精细化管理系统数据的完整性、数据源的唯一性、数据提报及风险掌控的及时性等管控要求,实施单机版的研发。

单机版的开发是以网络版中项目部部分的功能需求及技术为依据,增加了数据加密及导出锁死(防止篡改数据)等功能,实施范围为网络状况不好及网络无法覆盖的项目部。对网络状况不好的项目部,通过单机版及服务器间增加的具有断点续传、增量传输等功能的隧道技术,保证其数据在网络好的时段上传至服务器,实现数据的自动匹配及同步;对无网络的项目部,要求必须每天在特定时间从项目管理单机版中导出数据,至可以上网的地方上传至服务器,实现数据的自动匹配及同步。

项目视频监控指挥系统。为加强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项目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视频监控大屏幕,是由16块液晶屏拼接建设而成,放置在青建总部监控指挥大厅,作为青建所有项目部监控指挥的中心;二是各项目部安装设置的摄像机,是视频源。视频会议系统是远程项目指挥、工程技术会审、施工难点讨论等的工具。

监控指挥系统是青建召开生产管理会议的核心系统,由经验丰富的业务人员按照青建的施工现场操作规范,实时查看各个项目部的视频影像,找出项目现场操作、物料摆放、进度滞后、质量安全隐患等违规内容,实时截图,通过业务流程提交给相关业务部门,规范各项目部的现场生产。

通过应用项目视频监控指挥系统,进一步规范了项目施工行为,防控了质量、安全风险,直观的监控项目形象进度,有效地实现了项目远程指挥及监察,提升了项目外在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框架下的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应用

青建目前在国内十几个省市、国外十几个国家及地区拥有数百个项目,培训推广的难度非常大,针对此种情况,青建确定了“先‘点’后‘线’、由‘线’及‘面’,先国内后国外,整体推进”的推广原则。

试“点”推进。为了保证系统的有效性、适用性,青建首先在各种不同类型的项目管理模式中各选定1个项目进行试点。这样既能够检验系统的适用性,又能通过试点项目发现问题,还能验证系统是否能够满足不同项目管理模式的要求,论证新发现的需求是否具有共性及管理意义等。

以点带“线”。不同管理模式的项目部试点成功后,由各试点项目向分公司、子集团及集团总部发起流程、提交数据等,在此期间需确定;研发的系统是否能够满足集团化的管控要求,数据权限及逻辑关系有无问题,各级管理层级界面是否需要调整,数据显示的频率是否受控等。

以线促“面”。由各试点项目部所在的“线”向各自相同的项目管理模式的其他“线”复制扩散,并最终形成国内外各类项目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的“面”,同时持续查找不足,论证及系统协调解决问题。

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为提升项目管理精细化水平、提高项目效益和管理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各级管理者感受到信息化管理思维和技术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工程项目管理特征篇4

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精神;对外行为;对内行为

1引言

在项目精神管理中,一般把统一的项目精神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有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项目活动和项目精神。

2项目活动

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项目活动过程,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内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角度不同,分为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职业健康安全、施工合同、施工信息等。2.1施工成本。施工成本在项目活动中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精神。目前在各大施工单位中,项目盈利仍是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其中以某建筑公司中项目管理要求的“十个必须”中就有:须要有利润创造的意识和实现盈利的能力。施工成本决定了项目管理中精神管理的追求的方向。社会对客观项目的认识开始于项目的外在形象,最为直接的反映就是项目的施工成本。2.2施工进度。建设工程项目的总进度目标指的是整个项目的进度目标,它是在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定义时确定的,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对项目的目标进行控制。施工方式工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参与方,许多工程项目,特别是大型重点建设项目,工期要求十分紧迫,施工方的工程进度压力非常大。如何能保证施工进度目标的实现,项目精神在其中扮演这重要角色。其中以某项目抢工期节点为例,施工单位在雨季来临前将地下室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克服高温天气、政府禁运、施工难度大等难点抢出作业面,保证了工期节点,获得业主的肯定和表扬。在抢工期阶段,项目精神管理发挥了重大作用。2.3施工质量。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建设工程的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精神决定了项目的质量。施工质量控制主要为过程控制,项目精神决定了过程控制。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以及现场作业人员对于质量的自我要求的客观要求都是项目精神的客观反映。做好项目精神管理中的质量意识,施工质量才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3项目精神

项目精神过程总是在具体项目上进行,每个项目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不同,都带有各自的特征。所谓项目不同,各如其表。项目精神主要表现在项目动力和项目特征两个方面。3.1项目动力。项目动力是指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建设目的的选择与趋向,是项目建设活动的指向性和基本动力。项目动力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多维度的结构系统,由相互联系的多种成分构成,主要包括需要、动机、理念等。需要是项目活动的基本原因;动机是在项目需要的驱动下产生并趋向的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理念是项目对目标的认识倾向。施工单位,尤其是国企施工单位在为企业盈利的同时兼顾大局。有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以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为主要目的。项目动力制约这项目活动的性质和变化,并且对项目活动起着最高调节作用。3.2项目特征。项目特征的分类方式可以按照项目种类划分,可以按照施工单位的资质划分,也可按照盈利和非盈利下来划分。项目特征是项目在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项目特点,是个体项目多种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里一个项目的内在特点,主要包括项目管理能力、管理方式。项目管理能力是指一个项目顺利完成整个项目所必需具备的项目特征,表现了项目与项目之间存在的差异的活动效率及潜在可能性。例如,有些项目部主要完成住宅项目;有些项目部主要完成商业综合体项目;有些项目部主要完成道路建设项目等。项目管理方式是指项目活动和行为产生的动力特征,表现为项目活动的强度、灵活性等动态性特征,如质量活动、安全活动、进度活动的产生和持续时间等。例如,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有些项目注重进度,有些项目注重安全,有些项目注重质量等行为。

4结束语

项目活动和项目精神彼此密切联系而构成整体。没有项目活动,项目精神无法形成。如果没有对项目活动的认识,没有对项目活动对项目精神的积极行动,项目精神就无从谈起。反之,项目精神反作用于项目活动。首先项目活动与项目精神相互作用,项目精神的形成、项目精神的表现总是在项目活动下推动进行的。例如项目对自身的进度、质量、安全要求会促使项目进行质量安全检查等;其次,项目精神是通过项目活动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如果没有项目活动,项目精神就不可能形成,已经形成的项目精神又会影响和制约项目活动。因此,具体来说项目精神关乎项目的顺利运行,学习并深入研究运用项目精神将会对当下的项目管理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作者:余建辉沈超杜耿单位: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丁士昭,逄宗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梁宁建.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工程项目管理特征篇5

有效地编写设计内容。在项目的开始时期和建设时期,设计内容占据的位置非常的关键。建设步骤的安排是跟随项目的具体特征以及规定等的变化而发展的,不但有固定步骤中的规定内容,同时还有重叠活动,计划决策人员争取时间的主观努力,所以,在编制内容的时候,要认真的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组织设计的编制等是项目建设活动中非常关键的组成要素,同时还是确保项目有序开展的关键,是确保工程能够实现其设定意义的关键前提。

建设场地管控活动是建设管控中非常关键的构成要素。建设场地的管控能力的优劣,会对项目的综合品质产生很大的作用。在当今时期,项目竞争非常的残酷,单位要想在严酷的竞争中获取前进,就应该想使用者带来哪些品质优秀,价位较低的全新的内容。不仅是设计以及物资等要素,最为关键的是依靠有序的建设工艺以及场地管控来实现的。通常来讲,建设场地的管控能力的优劣对于单位的应变水平以及竞争性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当获取项目之后,应该成立项目部,然后由其全权负责具体事项。建设场地的管控活动通常涵盖如下的一些要素:施工准备、正式施工、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等阶段。

2明确建设管理组织

2.1管理组织形式的确定原则项目管理组织形式是指由施工管理机构———施工项目部具体采用的管理组织机构,它决定了项目管理层获取所需资源的可能方法与相应的权力。要结合项目的具体特征,和建设放到具体形式来选取相对应的管控模式,要切实的按照如下的理念开展活动。第一,整体功效:项目组织形式是为项目整体运作服务的,确定合适的组织形式的目的是为了能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的整体任务。第二,确保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开展组织设计的时候,应该设置好不同的组织具体的权利和应担负的责任,确保其责权统一。合理的下放方权利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做好行业分工和协调作业。活动的各个板块之间不仅要有非常清晰地活动目的,同时还应该做好彼此间的交流活动。第四,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合理原则: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成反相关关系。一般来说,项目组织设计中,应在充分考虑影响管理跨度的各种因素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管理层次。

2.2几种有效的组织管理形式

2.2.1直线式组织形式:这种模式是职权体系从上到下按照直线形式来管理,综合指导,下属机构只是听从单一的上级单位的指挥。此时项目部没有单独的权责机构,它的特征是模式非常的简便,而且权利聚集,责任也很明确,便于快速开展决定,不过无法有效地开展分工工作。实行没有职能部门的“个人管理”,项目经理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项目经理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技能。此类模式比较的适合用到那些小型,工艺不繁琐的项目,或者是大规模项目的后续管控活动里。

2.2.2职能式组织形式:职能式组织形式强调专业分工,是以职能作为划分部门的基础,把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权力交给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在本职能范围内有权直接指挥下级,这类模式的特征是其有着非常细致的权责划分,能够切实的体现出只能单位功效特征,能够合理的应对面对的不利现象。不过它也有不利现象,具体的讲就是项目部工作者要接受两种活动,此时就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不同的权责机构间无法有效地沟通。此类模式通常适合用到那些项目时间非常久的工程里。

2.2.3矩阵式组织形式:它是当今的项目管控活动中普遍使用的一项模式,其获取了别的样式的优势特征,希望能够将多个工程和机构融汇到一起。其把很多职能机构的工作者综合到一个机构之中,不但能够体现出其竖向的有利特征,同时还能够实现各个职能机构的具体功效。其是为一个项目的开展而暂时成立的机构,工作者是属于职能机构的,等工程完成,他们就回归以前的机构,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开展综合化的管控。针对这种双向权利导致的不利现象,通常能够经由合理的指引来完善。此类组织管控模式比较的适合用到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的项目中,其活动规模非常大,而且涵盖的要素很多,工艺非常的繁琐,时间也不短,要求资源高度的共享,比如哪些面积比较大的游园等,它的项目牵扯到地形整治以及植被种植和光线等等的相关要素。

3结论

工程项目管理特征篇6

关键词: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项目管理

一、现代项目管理的概述

(一)现代项目管理的内涵与特征。现代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它通过横跨某一组织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构成临时性组织,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和控制,用规范化、全过程的管理流程来完成目标。质量、进度、成本是项目管理活动的三大目标。目的性、生命周期性、复杂性、使用众多的资源是项目管理活动的四个基本特征。

(二)现代项目管理的主要理论体系和发展趋势。现代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管理学科,主要有美国项目管理学会(简称pmi)和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简称ipma)。二者都致力于推广现代项目管理。并提供专业资质认证。目前现代项目管理呈现出全球化、多元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特征。

20世纪60年代初期,华罗庚在我国推广“统筹法”。2001年5月我国正式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

二、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的特征分析

(一)四级考试具有项目的目的性特征。四级考试实质是向考生提供一种独特的服务,最终目的是安全举行考试,所以四级考试符合项目管理的目的性特征,

(二)四级考试具有项目的生命周期性特征。考试要在指定的日期举行,具有时间的约束性。并且考试工作经历了启动、规划、实施和收尾等阶段,具有项目生命周期的规律。

(三)四级考试具有项目的复杂性特征。组织考试要横跨学校各教学、行政、党政、教辅等几十个职能部门,将不同专业背景和年龄阶段的教职工融合在一个组织内管理,不确定因素非常多,同时还要在时间进度、技术功效和成本三者之间进行权衡可见其复杂。

(四)四级考试要使用众多的资源。四级考试的全过程要使用学校众多的教学资源。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考生数21000多人,参与的教职工1100多名,还使用教室、礼堂、办公室、放音设备、计算机、车辆等众多学校资源。

以上分析可以理论的判定:四级考试与项目管理的特征具有一致性,高等学校的四级考试理论上可以运用项目管理方法。

三、项目管理理论在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管理中的实施

(一)确定四级考试的矩阵型组织。四级考试采用的是项目的矩阵型组织结构,它能把学校职能部门的组织特点与四级考试项目的组织优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将考试项目的工作目标与学校原有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结合起来,考试项目就能通过合理渠道招募教工为考试服务。考试得到各部门的专业化支持。

(二)选拔四级考试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应承担的工作职责是:对外语考试中需要横跨教学单位、行政部门、党政部门、教学辅助部门、后勤部门的考试工作内容进行协调和整合,并制定考试计划、控制进程和检查质量;在项目内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代表项目团队与省考试办公室、校长、各教学部门、各职能部处、考生进行沟通。

(三)组建四级考试项目团队。四级考试项目团队的人员招募应考虑工作性质、各部门职能和个体综合素质。从团队工作任务角度,应招募考务、放音、巡考、试卷保管、治安、教室管理、学籍处理、医疗、运输等人员。从部门职能角度。应从教学单位、听力设备主管单位、保密机构、学生处、校办、纪委、监察处、保卫处、后勤处、医院等部门招募。从个体综合素质角度。应招募组织纪律性强、有强烈责任心、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考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的教工。

(四)细化四级考试项目的管理职能。

1 范围管理职能。范围管理就是为了完成四级考试而确定的工作边界。为此设计了工作范围表格,主要栏目有;考试名称、时间、项目经理、考试简述、考试可交付最终成果总述、决定考试成功的因素说明、制约考试的因素说明、考试的不确定因素说明、考试成本效益分析、编写者、审核者、批准者等。

2 进度管理。四级考试必须按期完成,否则就是重大教学事故。所以四级考试中时间是主要的约束条件。而进度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考试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进度管理包括:考试工作顺序的管理;考试各环节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及相互衔接时间安排。通过进度管理可以使考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考试项目进度管理采用的是甘特图的编制方法,并制成了工作进度计划分配表(见表1):

3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考试按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完成任务。影响考试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考试程序的科学性、考试数据的准确性、考试设施的完好率、考试的人员挑选和培训、能源的保障、考试环境的净化。质量控制采用的是检查方法、测试方法和统计抽样方法。

4 沟通管理。沟通管理就是为了确保及时正确地生成、收集、、存储考试信息,在考试过程中与省考试办公室、学校领导、教学单位、各职能部门、考生的沟通是制订计划和正确决策的基础,也是建设良好考试环境的方法。为此,需要制定周密的沟通计划,确定需要沟通的人员、内容、方式、地点、时间、效果等等信息。并编制了《考试信息通联络表》(见表2):

5 违纪管理。学生违纪管理是考试独有的管理职能,其宗旨是防患于未然。所以违纪管理要贯穿考试整个过程,包括报名资格的审核,考生本人采集照片,考前诚信教育,监考教师工作规范、巡考工作职责、入场前核查,签《诚信考试承诺书》,设计违纪的标准处理程序和违纪文件格式等(见表3):

6 成本管理。四级考试的成本管理是指对考试的费用、支出的控制。成本估算和成本控制是两个主要方面。首先应分析以往考试的费用数据,来制定考试费用范围和基准。在此基础上采用wBS进行全面费用估算,确定总估算费用。考试成本的控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依据估算成本控制;二是对人员的控制;三是设备合理使用和定期检修;四是办公用品再利用;五是考场合理的集中编排;六是减少计划变更。

工程项目管理特征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 税收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建筑业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一)建筑业的基本特点

1.开发和生产项目的特殊性

建筑行业开发和生产项目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开发和生产项目的单件性、流动性和长期性。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一样.建筑业同样具有周期性,且从投入到产出的运行周期往往较长。

2.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

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多个行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比如水泥、钢铁、玻璃、木材、家电、塑料等各种行业或产业,均在建筑业生产经营中扮演相应角色。正因为此,建筑业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3.对国家政策的敏感性

国家和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极易给建筑业带来明显影响,比如国家各项税费在影响建筑业成本核算基础上,使企业利润回报率出现变动.再如政府在建筑业投资规模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建筑业规模的变化。

(二)建筑业行业特点对税收管理产生的影响

1.税源变动不易把握

由于建筑业很容易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其税收收入计划、预测等难以保证准确无误,使得建筑企业决策和税收征管把握难度较大。

2.所得税管理难度较大

建筑业常出现开发项目实施时间持续一年以上的情况。对建筑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果按照正常的以会计年度为单位,则很难对收入、配比结转成本等进行准确计算。加上有效开发项目具的流动性.给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造成更大不便。

3.税务稽查工作复杂

建筑业牵涉其他多个行业,这给某些建筑企业在成本费用上造假提供机会。此外,由于全国各地执行税收政策并非完全一致,则一些建筑企业到税负较低的地区申请代开发票,甚至使用假发票。建筑业材料票使用增值税发票,在上述情况下,地方地税部门稽查难度明显增加。

二、建筑企业税收征管中常见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规范

目前。建筑业企业账面核算不实、明亏实盈、逃避税务机关监管、偷逃企业所得税等现象严重。一则营业收入申报不真实,其主要原因在于建筑企业挂靠单位多、财务制度不健全、诚信度偏低、账证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比如将工程款结算收入或者合同外工程收入、工程差价收入等挂“其他应收款”,再如处理涉私建筑项目时,将私人合伙建房的部分收入以略低于税务机关所确定的最低申报价格入账甚至不入账,私自帐外经营,故意偷漏税款。二则企业列支成本费用随意性较大、成本费用较高.尤其是虚列各种名目开支.如人工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借款利息等费用。

(二)个人所得税监管不到位

在建筑业税收收入构成中。营业税占据较大比例.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甚小,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监管不到位,导致出现较多问题:代扣代缴义务时间滞后、收入难以把握、分包工程常被遗漏、逃税避税现象严重。比如企业承接分包工程所得收入应计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扣缴的计税金额,但在人账时往往被遗漏,再如个人承包人或挂靠人开具材料发票抵账,用以逃避工薪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三)营业税计税金额申报不足

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相关内容,纳税人从事建筑、装饰、修缮工程作业时,不管其与对方采取何种方式结算.纳税人营业额均应将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包含在内。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与其他多种行业产生联系.但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自行采购原材料,只向施工单位支付施工费用则申报缴纳营业税时,施工单位纳税人也只依照所得旋工费进行申报。对于常发生的绿化、木门、水泥路、路灯、电梯等配套及零星工程,均以各种建筑材料、设备等发票形式直接计入且有账目,以减少计税金额。纳税人申报纳税只以施工费为依据,则漏掉了建筑施工过程中自购原材料费用及其他动力价款应缴纳的营业税。

(四)营业税征收难度大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营业税相关税收政策规定不够合理和明确,客观上助推了纳税人税款申报延时、税款交付拖欠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十分不利于营业税征管工作的开展。首先,税收政策中关于建筑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规定过多、过细,在实际操作中遭遇较多难题,尤其是按照建筑营业税纳税人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不同,现行政策规定了不同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使得纳税人巧用规定故意延缓税款缴纳期限,税务机关在未能全面掌握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情况下.很难确定建筑施工单位纳税义务发生

时间。其次.税收政策关于建筑营业税纳税地点规定的多样性也成为税收征管难度的诱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营业税纳税地点做出分散性规定,导致多数建筑企业不按时缴纳税金或者税金分毫不缴,由于时间、空间、人力成本的限制.主管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成本核算、企业劳务、企业收入等具体情况,进而造成施工企业拖欠、少缴税款。

三、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税源监控机制

做好税源监控应从管理流程和管理内容两个角度人手。

1.规范管理流程

规范管理流程,应实行有序的项目登记,包括项目开工登记即在办理开工许可手续前,建设单位须与施工单位一同到税务机关办理建筑业税收项目登记手续;项目变更登记,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停缓建等较大变动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须到地税部门办理项目变更登记手续:项目注销登记,即建设单位须在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后.主动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注销登记手续,进行结清税款、交回《委托税款证书》、代扣税款凭证等一系列税收事宜。

2.细化管理内容

细化管理内容应实施双向申报方式,即建筑单位和建筑企业需在建筑项目被纳入正常的税收管理轨道后,分别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申报纳税。其中建筑单位应定期明细申报,对工程进度、付款情况、税款、工程材料供给等详情进行分项目申报,并建立健全税款台账,按月解报税款。建筑企业则首先根据法定要求,办理相关纳税申报手续,并据工程进度将《建筑业税收明细申报表》报送至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处.以将税源监控延伸至具体的建筑项目,提高纳税申报准确性。

(二)有机协调工作局面

1.明确机构定位和职责

在建筑企业税收征管过程中。对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税收收分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员的地位、职责应予以定位和明确。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同时监督建设单位税款申报、解缴、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以及施工、贷款结算、开工与竣工验收等各个不同过程,并将税收信息传递给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既要负责对纳税人据项目预算和工程进度实施纳税申报情况的监督.又要对财务核算、税款缴纳等内容予以监管,以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传递及时性信息,做好定期分析对比工作。

2.实现动态控制和相互制约

建筑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和动态控制要求,税务机关专人、专职、专责地对建筑项目施以跟踪管理方式,其目的在于监管建设单位代扣税款是否合法、建设项目施工进度如何、涉税动态信息是否可靠,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税款从开工到项目竣工验收均能够及时足额入库。建筑业内部机构应相互协调、彼此制约,比如施工单位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机构、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机构共同、定期对比析纳税申报详情,及时查找漏项工作、申报不及时等问题。

3.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翻新,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目益提高,其信息化管理诉求也日渐提高。比如借助于平台信息集成功能,对建筑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再如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比对预警功能,实现税源智能化管理;或者以平台多元化查询功能,提升税收管理效能,此点最利于建筑行业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与税收管理员的沟通,以全面及时地监控和了解税源情况。

(三)拓展税收管理范围

1.扩充税源信息渠道

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须解决税源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信息共享、管控有效的综合治税体系和综合治税网络,积极扩充税源信息渠道。具体来讲,建立健全和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换与联系的制度.保证重点建设项目信息的定期获取,并对工程项目计划投资、招投标以及投资完成进度等及时、全面掌握,充分挖掘潜在税源信息.实现现有税源信息准确、真实、可靠。

工程项目管理特征篇8

论文摘要:在工业化大发展、经济增长日益明显的社会背景下,建筑企业获取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此种状况下,完善建筑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现有问题,寻找相应对策,成为建筑企业税收管理当务之急。

一、建筑业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一)建筑业的基本特点

1.开发和生产项目的特殊性

建筑行业开发和生产项目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开发和生产项目的单件性、流动性和长期性。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一样.建筑业同样具有周期性,且从投入到产出的运行周期往往较长。

2.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

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多个行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比如水泥、钢铁、玻璃、木材、家电、塑料等各种行业或产业,均在建筑业生产经营中扮演相应角色。正因为此,建筑业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3.对国家政策的敏感性

国家和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极易给建筑业带来明显影响,比如国家各项税费在影响建筑业成本核算基础上,使企业利润回报率出现变动.再如政府在建筑业投资规模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建筑业规模的变化。

(二)建筑业行业特点对税收管理产生的影响

1.税源变动不易把握

由于建筑业很容易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其税收收入计划、预测等难以保证准确无误,使得建筑企业决策和税收征管把握难度较大。

2.所得税管理难度较大

建筑业常出现开发项目实施时间持续一年以上的情况。对建筑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果按照正常的以会计年度为单位,则很难对收入、配比结转成本等进行准确计算。加上有效开发项目具的流动性.给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造成更大不便。

3.税务稽查工作复杂

建筑业牵涉其他多个行业,这给某些建筑企业在成本费用上造假提供机会。此外,由于全国各地执行税收政策并非完全一致,则一些建筑企业到税负较低的地区申请代开发票,甚至使用假发票。建筑业材料票使用增值税发票,在上述情况下,地方地税部门稽查难度明显增加。

二、建筑企业税收征管中常见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规范

目前。建筑业企业账面核算不实、明亏实盈、逃避税务机关监管、偷逃企业所得税等现象严重。一则营业收入申报不真实,其主要原因在于建筑企业挂靠单位多、财务制度不健全、诚信度偏低、账证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比如将工程款结算收入或者合同外工程收入、工程差价收入等挂“其他应收款”,再如处理涉私建筑项目时,将私人合伙建房的部分收入以略低于税务机关所确定的最低申报价格入账甚至不入账,私自帐外经营,故意偷漏税款。二则企业列支成本费用随意性较大、成本费用较高.尤其是虚列各种名目开支.如人工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借款利息等费用。

(二)个人所得税监管不到位

在建筑业税收收入构成中。营业税占据较大比例.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甚小,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监管不到位,导致出现较多问题:代扣代缴义务时间滞后、收入难以把握、分包工程常被遗漏、逃税避税现象严重。比如企业承接分包工程所得收入应计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扣缴的计税金额,但在人账时往往被遗漏,再如个人承包人或挂靠人开具材料发票抵账,用以逃避工薪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三)营业税计税金额申报不足

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相关内容,纳税人从事建筑、装饰、修缮工程作业时,不管其与对方采取何种方式结算.纳税人营业额均应将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包含在内。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与其他多种行业产生联系.但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自行采购原材料,只向施工单位支付施工费用则申报缴纳营业税时,施工单位纳税人也只依照所得旋工费进行申报。对于常发生的绿化、木门、水泥路、路灯、电梯等配套及零星工程,均以各种建筑材料、设备等发票形式直接计入且有账目,以减少计税金额。纳税人申报纳税只以施工费为依据,则漏掉了建筑施工过程中自购原材料费用及其他动力价款应缴纳的营业税。

(四)营业税征收难度大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营业税相关税收政策规定不够合理和明确,客观上助推了纳税人税款申报延时、税款交付拖欠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十分不利于营业税征管工作的开展。首先,税收政策中关于建筑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规定过多、过细,在实际操作中遭遇较多难题,尤其是按照建筑营业税纳税人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不同,现行政策规定了不同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使得纳税人巧用规定故意延缓税款缴纳期限,税务机关在未能全面掌握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情况下.很难确定建筑施工单位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其次.税收政策关于建筑营业税纳税地点规定的多样性也成为税收征管难度的诱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营业税纳税地点做出分散性规定,导致多数建筑企业不按时缴纳税金或者税金分毫不缴,由于时间、空间、人力成本的限制.主管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成本核算、企业劳务、企业收入等具体情况,进而造成施工企业拖欠、少缴税款。

三、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税源监控机制

做好税源监控应从管理流程和管理内容两个角度人手。

1.规范管理流程

规范管理流程,应实行有序的项目登记,包括项目开工登记即在办理开工许可手续前,建设单位须与施工单位一同到税务机关办理建筑业税收项目登记手续;项目变更登记,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停缓建等较大变动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须到地税部门办理项目变更登记手续:项目注销登记,即建设单位须在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后.主动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注销登记手续,进行结清税款、交回《委托税款证书》、代扣税款凭证等一系列税收事宜。

2.细化管理内容

细化管理内容应实施双向申报方式,即建筑单位和建筑企业需在建筑项目被纳入正常的税收管理轨道后,分别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申报纳税。其中建筑单位应定期明细申报,对工程进度、付款情况、税款、工程材料供给等详情进行分项目申报,并建立健全税款台账,按月解报税款。建筑企业则首先根据法定要求,办理相关纳税申报手续,并据工程进度将《建筑业税收明细申报表》报送至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处.以将税源监控延伸至具体的建筑项目,提高纳税申报准确性。

(二)有机协调工作局面

1.明确机构定位和职责

在建筑企业税收征管过程中。对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税收收分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员的地位、职责应予以定位和明确。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同时监督建设单位税款申报、解缴、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以及施工、贷款结算、开工与竣工验收等各个不同过程,并将税收信息传递给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既要负责对纳税人据项目预算和工程进度实施纳税申报情况的监督.又要对财务核算、税款缴纳等内容予以监管,以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传递及时性信息,做好定期分析对比工作。

2.实现动态控制和相互制约

建筑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和动态控制要求,税务机关专人、专职、专责地对建筑项目施以跟踪管理方式,其目的在于监管建设单位代扣税款是否合法、建设项目施工进度如何、涉税动态信息是否可靠,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税款从开工到项目竣工验收均能够及时足额入库。建筑业内部机构应相互协调、彼此制约,比如施工单位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机构、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机构共同、定期对比析纳税申报详情,及时查找漏项工作、申报不及时等问题。

3.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翻新,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目益提高,其信息化管理诉求也日渐提高。比如借助于平台信息集成功能,对建筑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再如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比对预警功能,实现税源智能化管理;或者以平台多元化查询功能,提升税收管理效能,此点最利于建筑行业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与税收管理员的沟通,以全面及时地监控和了解税源情况。

(三)拓展税收管理范围

1.扩充税源信息渠道

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须解决税源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信息共享、管控有效的综合治税体系和综合治税网络,积极扩充税源信息渠道。具体来讲,建立健全和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换与联系的制度.保证重点建设项目信息的定期获取,并对工程项目计划投资、招投标以及投资完成进度等及时、全面掌握,充分挖掘潜在税源信息.实现现有税源信息准确、真实、可靠。

工程项目管理特征篇9

一、把握项目文化的特征

第一,项目文化是周期型文化。一是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和内容,都有起止时间,而且要求必须一次成功,它一般不具有重复性等特征。二是项目管理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它是以目标管理为基础,以合同管理为依据,以计划管理为手段,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特征的一个有始有终的一次性的管理过程。组织机构以及人员、设施、各种协作关系都是暂时的,它将随着项目的展开时建立、项目的结束而终结。三是每一个项目管理都是一个突出的个案运作,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管理程序、管理步骤和管理对象,其核心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各种生产要素均需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因此,一个项目的文化将随着项目的一次性终结具有典型周期性的特征。

第二,项目文化是融合型文化。项目文化它具有统帅项目多方行为主体的作用。在传统的施工领域的工程项目上,业主、监理、作业层次已经在多年的磨合中,通过文化渗透和吸纳相互适应。而涉足新的施工领域后,必须尽快了解和掌握新的业主的管理要求,必须尽快从项目文化层面上融入新的文化管理之中。中交集团进入铁路建设市场后,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适应铁路系统“工作快节奏、管理程序化、政令必畅通、检查平推式”的强制式军事化管理方式。要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辩证地思考铁路行业文化的特征,掌握铁路行业文化的特点,以最快的速度融合到新的管理文化之中。

第三,项目文化是透彻型文化。项目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广告作用。我们建筑业工程项目绝大多数是户外露天作业,产品相对比较固定,队伍流动分散,建设周期长短不一。这就决定了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必然成为向社会公众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窗口;体现着企业和项目的综合管理实力;能够较直观的放大项目管理的社会影响面;具有十分明显的广告作用。所以现场文明施工的好坏,必将成为体现项目管理责任体系成功与否及项目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四,项目文化是育人型文化。项目管理中实施两层分离管理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大势所趋的管理模式。工程项目是劳动密集的场所,作业环境艰苦,各种作业队伍人员素质、文化取向千差万别,无论实施总体分包、切块分包还是采取轻包工的形式,培养合格的分包商,用项目文化理念强力灌输己是迫在眉捷的重要任务。激发全员干劲,调动全员情绪,确保质量安全,做好文明施工管理,就是依靠这种融合了作业层次的育人文化的力量来运筹的。不仅要在建设表层文化上做文章,在企业视觉形象和全员言行上下功夫;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效率和效果结合,企业愿景、价值观、品牌内涵的提升上下功夫,从而实现项目的全面发展,整体推进。

第五,项目文化是管理型文化。项目管理型文化集中展现了企业管理文化的精髓。工程项目是企业各项管理的集成载体,其水映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层次。一方面项目管理的实质是一个企业的文化演变、提升和形成的过程。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企业的各种制度、程序、要求最终是依靠项目文化的养成而成为惯例和习惯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项目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就是抓养成管理教育,项目管理只有将各种要求成为员工的惯例和习惯,才能使项目管理的成效达到高端形式。

二、项目文化建设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第一,走出认识误区。要走出项目文化建设“可有可无”、“仅是企业标识、服装、设置宣传栏、工地宣传、标语、口号”之类、“应付检查,做给领导看”、反映企业视觉形象等等误区。真正把项目文化建设看成是对外展示企业愿景、价值观和品牌内涵;对内展示员工言行的诚信形象,开拓进取、形成项目团队精神,强化项目管理,创精品、争一流的基础性工作。为此项目文化必须融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必须从更高的层面上深刻理解项目文化是建立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核心的项目管理责任体系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各级组织、项目经理和项目党群组织的共同任务。

第二,全员参与到位。项目文化建设的对象是项目产品,核心是“以人为本”。但这不是用嘴巴说一说就有的,也不是把口号、标语挂在墙上,制度、规范、标准制成标牌立在现场就形成的。它必须融入项目安全、质量、工期、成本控制和合同、生产要素、信息管理及内外部关系组织协调的全过程;必须融入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每一项工程的实体、员工的言行、甚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所表露出来的让公众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品质,才是真正的项目文化。

工程项目管理特征篇10

关键词: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单位投资控制

abstract:theprojectimplementationstageistheimportantpartoftheconstructionproject,andinvestmentcontroloftheconcreteimplementationphase.thisarticlefortheconstructionunitintherailwaypassengerspeciallineintheimplementationstageoftheinvestmentcontrolcarriedonthedetailedanalysis,andputforwardthecorrespondingcontrolmeasures.

Keywords:high-speedpassengerrailwayconstructioninvestmentcontrolunit

中图分类号:F53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铁路客运专线项目投资控制层次的划分

在我国现阶段,客运专线建设投资控制的机构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国家或相关部委。通过基建计划和有关法律、政策,从宏观上对项目的投资进行控制和管理。例如发改委通过项目的立项以及可研的审批、铁道部通过对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使项目的投资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概算内。

第二个层次是项目建设单位。通过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来加强对项目质量、投资、工期的控制和管理。它的管理内容涉及设计、施工、验收、交付使用等方面,客专公司还涉及项目的运营管理。

第三个层次是施工单位。建设项目是由施工单位来具体实施的,施工单位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来加强施工管理,对工程投资进行控制。

二、客运专线建设单位的性质及特点。

1.建设单位的定义

铁路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单位是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机构,是实现建设目标的直接责任者。建设管理单位由建设项目投资人选择或组建。

2.建设单位的职责

贯彻国家和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建设工期和投资,组织铁路工程项目建设,就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等全过程对委托方负责;

3.建设单位在客运专线工程投资控制的重点阶段

根据铁路工程的建设特点,项目的立项以及可研阶段主要是由铁道部相关部门负责实施,此时相关客专公司(包括筹备组)尚未成立,因此对建设单位来说,控制投资造价的重点是在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阶段。

三、建设单位在客运专线实施阶段投资控制的重点

客运专线项目相对于铁路其他建设项目具有投资总额大、投资周期长、建设内容复杂的特点。根据其建设特点和相应的建设程序,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加强对初步设计文件的预审。

初步设计是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定测资料编制,是控制建设总规模和总投资的依据。建设单位在组织对初设文件的预审阶段,要加强与设计单位的充分沟通。要对设计标准、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概算的编制、采用的定额、材料单价的确定等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要将项目其他费用计列的内容和金额与现阶段国家、地方的标准进行核对,对缺项、金额不足的,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初步设计文件上报批复后,投资的增加要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因此在初设预审阶段要将可预测、可控的设计漏洞,预防在初设批复前。

2.精细管理,控制征地拆迁投资

目前客专项目征地拆迁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的,建设单位在项目征拆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与设计单位、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控制征地拆迁资金,尽量减少使用土地成本,使土地投资对项目总投资的影响达到最小。

①成立征拆主管部门,配备相应人员

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征拆主管部门,并配备懂政策、有技术的专业人员。

②超前预想、提前介入

在项目设计阶段,要与设计单位、地方政府加强协作,提前介入,对征拆的数量、标准、政策依据、协议的签订等方面提前介入,认真核实相应投资,在用地预审中应当进行实地踏勘和论证,对项目方案、选址、用地规模、保护基本农田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论证,优化设计,以节省用地,控制投资。

③充分利用政策,控制征拆投资

对与工程用地紧密相关的税费,要及时了解国家、地方的相关政策,用足、争取当地政府对重点项目的支持优惠政策,降低征拆投资费用。

④依法合规、统筹安排征拆工作

随着国家对建设程序、土地使用的规范化,既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供地,确保不因供地问题延误工期,避免增加工程费用,又要依法合规推进征拆工作的实施,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2.规范工程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

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客专项目的招投标工作。项目的招投标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招投标选择优秀的建设队伍参与铁路工程的建设,并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合理的降低工程造价。

3.建立变更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工程的设计变更

目前客专项目已基本实现了施工图招标,相对于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变更次数和金额已大为减少,即便如此,由于政策的调整、设计的不足等原因,仍会产生一定的变更,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控制因变更产生的投资变化。

①成立变更管理机构

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的建设项目变更设计管理机构,对设计变更的会审、编制、报送、批复进行管理。

②制定相应的变更设计管理办法

按照铁道部的有关规定,制定适应本单位的变更设计工作流程、工作要求,明确内部管理程序,落实管理职责。

③按照“先批准后变更、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控制变更投资,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支出,避免投资浪费。

4.据实验工计价,控制工程合理支出

验工计价是指对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承包合同(包括补充合同)中已完成的合格工程进行验工和计价活动的总称。验工计价是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承包合同范围内工程价款结算均应在验工计价后进行。

验工计价应遵循合法、诚信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程序,先验工、后计价,禁止虚假验工计价。

铁路工程的投资控制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因此,应认真研究当前铁路建设管理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进一步改进铁路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工程投资控制的方式和方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为铁路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