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格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16:20

书的格言篇1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7、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8、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9、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1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1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5、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16、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17、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1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19、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20、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21、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22、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2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24、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25、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

26、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27、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

2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29、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30、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31、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32、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33、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34、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35、书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36、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37、书--人类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莱文

38、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艾迪生

39、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

40、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1、书,以是哺育心灵的母乳,启迪智慧的钥匙。

4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43、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44、读书之于头脑,好比运动之于身体。——艾迪生

45、书是个好伙伴。它满腹经纶,却不喋喋不休。在你渴望时,它前来给予详细指教,但是从不纠缠不休。——比切

48、读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名人名言)——臧克家

49、好的书对青少年的成长乃至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洛克

53、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54、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8-10本书。究竟该读哪些书?若想了解这点,那至少得读上15000本才行。——巴比达

55、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阅览和死记——也不是读书。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巴金

56、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高尔基

57、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革拉特珂夫

58、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59、我身上所有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于书籍。——高尔基

60、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61、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冰心

62、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63、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64、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65、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66、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67、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68、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69、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70、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71、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73、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74、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75、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76、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77、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书的格言篇2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4、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仍然要学习。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5、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6、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7、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拉布雷

10、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11、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5、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元)许名奎

16、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1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佚名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9、我们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则是无穷的。——拉普拉斯

20、一个大家庭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是他们的房子没有按窗户,缺乏新鲜的空气。

21、学风四戒:戒满,满则无求;戒骄,骄则无知;戒惰,惰则无进;戒浮,浮则无深。——报摘

22、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革拉特珂夫

2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4、书包含着人生。一本好书就是完美的世界和社会。它能熔铸人的气质,使人变得高尚。

25、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26、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27、人不能像动物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来完善自己。

28、不去读书就会没有教养,同时也没有什么鉴别力,他的生活就是灰暗的,没有光亮和色彩。

29、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3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1、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3、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清)左宗棠

34、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3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36、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37、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38、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39、读书就像吃饭,善于吃饭的人长精神,不善于吃饭的人就会生病。

40、读书使人生活充实,使人思维敏捷,使人计算精确。使人明智,使人巧慧;总之,可以使人更加的充满智慧。

41、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42、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43、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44、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45、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46、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梭罗

47、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48、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

49、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清)王永彬

5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5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5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53、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54、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55、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爱迪生

56、经常想,经常问,勤于动手的人,他们的收效很大而且很快。

57、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别林斯基

5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9、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6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61、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黑德斯

6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63、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6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65、不管掌握哪种知识,对智慧都是有帮助的,它能把无价值的东西扔掉而把有价值的保存。

66、人是有情感的,是活的,书是无情感的,死的。一个活人去读死书,能够把书读活。死书去读活人,却可以把人读死。

67、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68、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就像药一样。药能医病,书能治好愚蠢和无知。

6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70、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71、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

72、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7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7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75、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

书的格言篇3

1、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3、“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坎耶里

4、“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7、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邹韬奋《韬奋文集》

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9、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10、“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11、“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12、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14、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1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6、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17、“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赫尔岑

18、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19、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书的格言篇4

1、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富兰克林

2、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像。——哈兹里特

3、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4、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5、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罗廖夫

6、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7、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雨果

8、书,要算要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高尔基

9、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10、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1、所谓经典作品,是那些每一个人都希望已经读过、但无一人想读的作品。——马克·吐温

12、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列宁

13、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14、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15、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16、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17、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18、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科尔顿

19、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20、出现了不少空谈家,他们读书只是为了“驳斥”别人,高声宣扬自己的革命精神,以便跳到那些比较谦虚,比较严肃的同志面前去。——高尔基

2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2、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2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24、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笛卡尔

25、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26、人们对博览群书的人推崇备至;这一点足以被视为对文学的赞扬。——爱默生

27、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28、在经验的指导下读书,价值要大得多,因为经验是他们的老师的导师。——达·芬奇

29、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30、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而应推敲细思。——培根

31、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32、一小时的阅读,不会因毫无所获而令你伤心。——孟德斯鸠

33、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34、每天读上五小时的书,人很快就会变得渊博起来。——塞缪尔·约翰逊

35、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36、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易卜生

37、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高尔基

38、书籍帮助我从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没有书的帮助,我会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

39、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40、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勃斯

41、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之徒。——卢棱

42、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法郎士

43、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赫尔岑

44、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45、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46、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47、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48、应当首先竭力阅读和了解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的最优秀作家的书。——列夫·托尔斯泰

49、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高尔基

50、书籍一面启示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

51、热爱书吧,它会使你的生活变得舒畅愉快,它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物,它能教你尊敬别人和自己。——高尔基

52、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53、如果你遇到一个具有才华的人,应当问他读的是什么书。——爱默生

54、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55、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56、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57、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58、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59、书本应该依据科学,而不是让科学去依据书本。——培根

60、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61、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富兰克林

62、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高尔基

63、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64、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笛卡尔

65、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培根

66、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皮罗果夫

6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68、书籍是我们的精神粮食。——普希金

69、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70、有能力而不愿读好书的人和文盲没有两样。——马克·吐温

71、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72、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73、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74、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培根

75、赞赏人类永不停息的伟大劳动所创造的最美好的成果。——高尔基

76、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77、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将发射火星。——雨果

7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79、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间就有一条纽带。——爱默生

80、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81、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82、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83、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84、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85、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间就有了一条纽带。——爱默生

86、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87、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88、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89、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

书的格言篇5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书的格言篇6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的格言篇7

一、支持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湖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协会、江西省老科学技术工作协会、云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协会、河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协会、陕西省老科学教育工作者协会、山东省老科学技术工作协会、四川省老科学技术工作协会、广东省老科技工作联合会、甘肃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宁夏老科学技术工作协会、河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协会、大兴安岭林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人过50网。

二、征稿主题

(一)围绕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在工作、生活、婚姻、爱情、理想、信仰、科学、教育、社会等方面,总结出来的人生隽语;

(二)要求人生隽语格调积极向上,具有青春励志的教化作用,避免人生颓废思想;

(三)要求人生格言要严格遵循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要尊重其他民族的和民族生活习惯,避免宣传封建迷信、伪科学、等。

三、征稿须知

(一)所有来稿的字数不得多以100字,需要作者的手写签名,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话。要求短小精悍,富有哲理意趣,方便流传;(二)配发作者简历,字数在100字以内;(三)个人2寸免冠照片一张(请在照片背后写清楚姓名、所在的省、市、区);(四)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箱投寄,如果不方便通过电子邮箱投寄稿件,可以通过邮局邮寄,但需要字迹工整,写明详细的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人。

四、征稿时间

应老科技工作者要求,截稿时间延长至2012年3月31日。

五、“最佳人生格言”评选委员会

主任:孙继铭(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人才开发委员会主任)

执行主任:刘书良(《今日科苑》杂志总编辑、知名报告文学作家)

常务副主任:毛金铸白洪烈

副主任:黄德胜马庆生于诗南

秘书长:陈家忠

六、征订事宜

此书不收入编费,也不收取任何费用,因印刷成本过高,也不赠送样书。此书定价为198元,如果需要书,请各位入编者采取自愿原则,和本书编委会预订,通过当地邮局把款汇至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今日科苑杂志社发行部,邮编:100081;亦可以通过银行汇款,编委会指定收款单位:北京今科天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附:《金色感言――中国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人生格言》一书的征订单

邮购单位或个人邮编

详细地址电话

联系人手机

邮购图书名称册数

合计金额

备注:此表格填写完毕,加盖公章以信件、传真、电子邮箱形式,发至(010)62147633。汇款和接收信件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今日科苑》杂志社发行部收,邮编:100081,电子邮箱:,垂询电话:(010)62144041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教育分会

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人才开发委员会

北京今科天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附:人生格言样本

(一)程连昌人生格言

人的一生要学习锻炼好的质能并要把它充分地贡献给人民。人在一个岗位上任职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为人类奉献则是无限的。凡是必须做的事就一定要认真把它做好。

作者简历:程连昌,男,1931年5月生,吉林市人,大学文化,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人事部副部长、常务副部长等职务。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

(二)毛金铸人生格言

书的格言篇8

2、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3、无知乃是罪恶,知识乃是我们藉以飞向天堂的翅膀。

4、书籍若不常翻阅,则等于木片。

书的格言篇9

确信书法创作是一种主体行为,作者对作品拥有无可置疑的,这正是孙过庭风格论的逻辑前提。这种关系模式也是古典儒家文艺思想的定见,如《毛诗・关雎序》所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也讲“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虽与《书谱》有文论与艺论之别,但本质上却有相通之处,孙过庭在《书谱》中更是因文及艺,援引陆机《文赋》的“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把诗歌美学引进书论之中。

但是,简单地说风格是由人到书、由意到形,属于机械的反映论。孙过庭也意识到人书相通是难于解释清楚的,只能“仿佛其状,纲纪其辞”了。书家在创作中试图克服隔碍而传达“真实”的努力是艰辛的,即使所留下来的只是“真实”的片断,已属不易。况且有些书法文本背后不存在一个具体的、可以独立界定和估量的人格(如汉魏碑刻、敦煌书法)。但是,在阐释有效性的前提下,我们有信心地说理解了面前的作品,却不能有把握地说全面了解了作者的个性,因为作者在文本之外的存在较之文本的存在更是一个认识论上的疑难。现代风格学中是以“创作个性”这一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创作个性”不是单纯的主体个性,这种“个性”既包含着作者作为个人的个性因素,也包含着作为“作者”在书法和文化的共时和历时局面中的独特选择和操作。作者在书中的存在和他在书外的存在共同构成了解释“风格”的两个维度。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差异,也有难以割断的联系,由此重建的作者形象称之为创作个性。

孙过庭认为,风格的形成决定于先天气质禀赋和后天学习和时代陶染。这种组合已经接近提出“创作个性”这一现代风格学的概念。谈到先天禀赋气质对风格的影响,他讲:“质直者则径不遒;刚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援;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淬于俗吏。”这显然受到汉代以来品评才性、月旦人物传统的影响。而因人观言,或因言观人,在中国有更悠久的渊源,《易经》:“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不仅如此,他强调后天的学习可弥补先天不足:“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运。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并紧紧抓住艺术实践这一中介环节,指出“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强调“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况拟不能似,察不能精,分布犹疏,形骸未检”。同时,孙过庭没有停留在先天禀赋和后天修为要素的静态分析上,因为艺术创作是主客体交互作用不断建构的心理过程。个性固然有一种相对稳定性,但它决非静止和凝固,而总是表现为一个发展的过程。“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而“老”正是人与书的最完美结合。还有,孙过庭并不是以固定、僵死的审美观来品评各类作品、流派与风格。而是把个人风格引向时代风尚。从书法发展的历时角度,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一迁,文质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正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孙过庭认为古质与今妍都是“物理常然”,同样应该肯定,“古”与“今’“质”与“妍”仅是一种时间、风尚在艺术形态上的反映,并不包含必然的价值因素,关键在于学古、崇质而不背离于时代,趋今、尚妍而不混同于流弊。这不仅是他的个人判断,也深深打上唐初统治者“奉儒尊王”的时代烙印,而是正统的权威话语在风格学中行使其意识形态权力的表现。这说明个人存在的意义在于遵从传统的当前状态。他是时代的选民,他的风格受制于这个局面,在这个局面中寻求自己的表现方式。他在创作中不仅面对着书法文本的传统秩序,而且受制于时代的政治和文化的文本环境,他正是在这个格局中“应运”、“秉气”形成了他的风格。刘勰讲“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似可作一注脚。

关于作品风格形态的界定,孙过庭显然受到刘勰的影响。《文心雕龙・定势》描述了章、表、奏、议等不同文章体裁的语言体式:“章表奏议,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则楷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核要。箴铭碑诛,则体制于弘深。连珠七辞,则从事于巧艳。此循体而成势,随变而立功者也。”书法上,尽管孙过庭喊着“强名为体”,但言及风格时仍没有忽略客观的书体的存在,书家在书写不同书体作品的时候会显示出不同的风格来,作者应顺应书体本身所需要的风格。他描述了五种书体的风格特点,“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这是对书体的言语风格的简要的概括和要求,但这还远不能说是风格,因为单纯的书体或书体要求是无法决定风格的,风格的核心是作家的主观创作个性在话语风格上的显现,书体只是创作的载体而已。所以,孙过庭讲:“讵知心手会归,若同源而异派;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者乎。”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刘勰从类型学的角度把文学作品的风格归为八体:“一日典雅,二日远奥,三日精约,四日显附,五曰繁缛,六日壮丽,七曰新奇,八日轻靡。”并进一步将它们分为相反的四组,即典雅与新奇,远奥与显附,繁缛与精约,壮丽与轻靡,认为这四组八体囊括了文章在风格上的所有差异。《书谱》中,虽未对“风格”确切分为“八体”,但也触及到风格的类别问题。孙过庭在分析完不同书体特点后,讲“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其中“风神”“妍润”“枯劲”“闲雅”可视作四种不同的风格。其中“风神”“妍润”相伴而生:“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枯劲”“闲雅”相左又共有:“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或恬淡雍容,内涵筋骨;或折挫槎,外曜锋芒”。以上几组风格划分看似很难形成一个严密的风格形态系统。但是至少给我们勾画出诸多种极端的、对立的风格表现形式。童庆炳先生讲:“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成熟的表现,同时也是某种话语形式发展到极致的表现。”我们说,正是书家创作个性的成熟促成书法话语形式的自由运用,发展到极致也就形成了书法风格。这样,一定的书体要求一定的书体风格,一定的书体风格需经过书家情性的陶染发展为书法风格。而“消息多方,性情不一,乍刚柔以合体,忽劳逸而分驱”也就是讲人的性格的差异、情绪的消长变化介入创作中,书风也就繁多各异了。

值得一提是,孙过庭没有满足于单一书法风格的提出,因为那只是“偏工”,而非尽善尽美,他的风格观是对立统一或唯务折中的,因为中和之美才是他所真正崇尚的。讲“劲速”“迟留”时,强调二者兼通:“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非夫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谈“骨气”“遒润”时,更讲“如其骨力偏多,遒丽盖少,则若枯槎架险,巨石当路,虽妍媚云阙,而体质存焉。若遒丽居优,骨气将劣。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无依,兰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这与刘勰论及文章所讲“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亦不谋而合。他进而总结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泯规矩于方圆,遁勾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这种构成很类似于《易经》的生成模式,每组包含相反的两种类型,正所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反相成,相生相克,演化出无限纷繁而又包孕丰富风格形态。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书法是一门自足的艺术,生命力是强大的。

至此,《书谱》把后天的学习、文本环境这些作者和文本之间存在的中介环节纳入创作个性,加之那不得不召回的最难以捉摸的作家个人的性情,形成了阐释风格成因的两个方向,但在选择上,他却是犹豫不定的,而强调后者成了一种简便的解决办法。在谈二王书法时更以此来评定高下:“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可见,情性仍是决定要素。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身心言动,可为平行各面,如明珠舍利,随转易色,无所谓此真彼伪;亦可为表里两层,如胡桃泥笋,去壳乃能得肉,古人多持后说,余则愿标前论。”这告诉我们创作中由于各种复杂情感、动机富于张力的相持,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造成了表达的其面各异。现代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分析学粉碎了灵魂统一完整的神话,瓦解了一个可以驾驭和表达的所谓“自我”的存在。这也就使孙过庭在作家和作品之间建立的关系模式变得脆弱不堪,并因此也陷入窘境,发出了“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的慨叹。接下来虽谈了些技法方面的事情“以祛未悟”,但终有些顾左右而言它味道:“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实际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他传达给后人一个信息,即关注文本。因为书法千古不变的是用笔,而化身千万的文本考察要从用笔等方面入手,而当代书法艺术所标举的墨色的浓与淡、干与湿,节律的轻与重、缓与急,意象的破碎等文本范式,《书谱》中都有具体的阐发,如“留不常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等等。其历久弥新的现实意义正在于此。

西方布封的名言“风格即是人本身”,钱钟书先生解释道:“学问乃身外物,遣词成章,炉锤各具,则体诸其人。”也就是“作者取诸己以成文。若人之在文中,不必肖其处世上,居众中也”,认为其真实含义应为“人在文中”,西方解释学提出文本有其独立的生命,这瓦解了文本有给定的确定意义的天真假定。这样,思考的焦点便转移到作品及作品与它所处的整个历史的文本秩序的关系上。回归文本看似割断了创作主体和作品的关系,但我们却可以将个人性情、文化环境、文本视为一个完整系统,它们是一个存在着差异、间隙而又联系的“复合性多元决定结构”,是一种新的综合,风格不再是一种必然,而是一种可能,这大概是孙过庭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

参考文献

1.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2.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潘耀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童庆炳:《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5.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94年版。

6.陈振濂:《书法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版。

书的格言篇10

关键词:北凉;解文;上言文书;吐鲁番文书

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3-0066-08

abstract:explanationtextsareaveryimportantkindofdocumentinmedievalChina,whichhavebeenunknownforalongtimejustbecausetraditionaltextshavenotrecordedtheirformat.atentativeinterpretationofseveralfragmentsofsuchtextssuggeststhattheyusethebasicformatofexplanationtextsfromthenorthernLiangdynasty,whichbasesthecharacteristic“explanation”onthatoftheeasternHandynasty.thecontentsofthefragmentsshowthatthemilitary,warehouse,andfurtherassociatedofficesofprefecturegradehadconsiderablepower,andthatthebasicorganizationofthecountyhadverylimitedpower.mostofthedocumentssubmittedtoasuperioramongtheturpandocumentsarefragmentsoftheexplanationtextsatthattime.

Keywords:northernLiang;explanationtext;documentssubmittedtoasuperior;turfandocuments

(translatedbywanGpingxian)

解文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文书格式之一。《文心雕龙》卷5《书记》称:“百官询事,则有关、刺、解、牒……解者,释也。解释结滞,征事以对也。”[1]虽然解文在魏晋南北朝较为常见,但是并没有完整的解文流传下来。唐高宗永徽年间所修《唐律疏议》中解仍与符、移、关、刺、牒并称,但是李林甫《大唐六典》、杜佑《通典》等盛唐及中唐所修典籍中所录官文书皆无解文。宋代《司马氏书仪》《庆原条法事类》等亦不载解式。由于传世文献皆不载解文的基本样式,后人只能从出土文献中去寻找其原始形态。侯旭东先生《长沙东牌楼东汉简〈光和六年诤田自相和从书〉考释》一文曾指出该件竹简中包含有东汉解文[2]。刘安志先生近期撰有《唐代解文的发现及其意义》《吐鲁番出土唐代解文してっいての考》等系列论文,对唐代解文及其行用情况作了深入探讨{1}。但是,解文使用频率很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关研究却极为匮乏。柳洪亮先生《高昌郡官府文书中所见十六国时期郡府官僚机构的运行机制》一文曾判定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某些残片属于解文{2},但是受史料局限,对解文的全貌亦未能展开讨论。近年来,《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等陆续刊布一批新出北凉文书,其中也涉及到当时的解,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北凉时期的解文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吐鲁番所出北凉文书为中心,对北凉解文的基本格式进行复原,并对解文的某些特点进行探讨。不足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吐鲁番出土文书所见北凉解文

的行用情况

唐长孺先生指出:“自三国至南北朝时期,‘解’作为官府文书大致都是下级申送上级或主管机构的公文,内容都和人事处理有关,如囚犯、应旌表人、收录门生、剃度僧人等。”[3]根据侯旭东先生的研究,解文出现的时间实际上比三国时期更早。东汉后期,解作为上行文书即已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解文被广泛使用,贾思勰《文心雕龙》中解是与关、刺、牒并列的公文之一。十六国时期,中原大乱,大批士人避难河西,建立了北凉等地方政权,这些割据政权典章制度多承袭魏晋旧制。如能从吐鲁番文书中发现当时使用的解文残片,对于探讨解文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现存北凉文书中没有出现诸如“谨牒”“谨关”“谨启”等能直接表明解文性质的文字,但是作为重要的官文书格式,解文在当时的文书中屡被提及。为研究方便,现将北凉文书中提到解文的文书列举如下:

(一)《北凉玄始十二年(423)兵曹牒为补代差佃守代事》(75tKm96:18,23)

[后略][4]

这片北凉兵曹牒文先后出现“如解注簿”“如解纪识”等语,则至少涉及两道解文{3}。第7行“称”前一字当即“解”字。白K是北凉重要城镇,此为兵曹文书,盖基层官府给兵曹送呈解文,要求将从白K返回的李蒙子注入户籍。第11行“请如解纪识”,“纪识”即加注标识,大意是省下符,差二十人佃种,地方官府遂上解文,请求兵曹给这二十人在名籍中加以标识。

(二)《北凉义和某年兵曹行罚部p五人文书》(75tKm91:29(a))

[后略][4]65

此片文书第2行提及“解称”,第3行有“求处分”(原文书倒误),第4行有“本幢”,则上解文者当为某幢。幢解请兵曹处罚擅离军队的五名士兵。兵曹对部分士兵处以罚髡鞭二百,余者放回本幢,由本幢进行惩处。

(三)《北凉承平(?)七年八月三日高昌郡仓曹掾杜顼符为宋平差遣事》(2006tZJi:183)

[后缺][5]

本件文书,孟宪实先生《吐鲁番新出一组北凉文书的初步研究》一文曾有专门讨论[6]。第2行有“县解”二字,当是高昌郡某县上给郡仓曹的解文。文书大意是应上差人宋万平、廉和谦生病,县司遂向郡仓曹上解文,要求缓期至七月三十日。但是至八月三日二人仍未上差。故仓曹发符催促,要求立即差遣。

(四)《北凉高昌某人启为宋万平息、廉和谦息替代事》(2006tZJi:166)

[后缺][5]275

此片文书紧承前件。第3行云“解应申”,则此片文书是本次事件中另一道解文。其中第1―2行应即县解的主要内容。宋、廉二人确实病重,不堪上差,县司遂令二人之子代父上差,并向仓曹上一道解文解释此事。第3―4行是高昌郡仓曹的处置意见。“脱”在文书中为“免除”的意思,下一行复有“任代”二字,从判语来看,高昌郡仓曹应该是同意二人之子代父上差的请求。

上述四件文书残片至少涉及五道解文(第一件文书提及两道解文)。我们对北凉解文的内容、行用对象等大致可以做出如下判断:

其一,解文的性质。文书所见北凉解文有县上郡仓曹、幢上兵曹等,都是下级向上级发出的公文。五道解文中有两道是针对“符”下达后所作出的回应。刘俊文先生曾举敦煌所出《唐开元公式令残卷》“凡应为解向上者,上官向下皆为符”的记载,证明解与符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7]。

其二,解文行用的条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提请上级官府裁决事务,即《文心雕龙》所谓的“解释结滞”,北凉文书中“请如解注籍”“请如解纪识”“请如解分处”等皆是。另外一种则是被上级官府下符差遣或勘责之后的回复,即《文心雕龙》所谓的“征事以对”,吐鲁番文书中所谓的“被符省县桑佃”等即为其例。

其三,解文的主要内容。唐长孺先生曾指出解文诸如囚犯、应旌表人、收录门生、剃度僧人等,“内容皆和人事处理有关”。前举北凉文书提到的解文涉及人物注籍、差人佃种、惩罚逋逃士兵等,仍未超出唐先生所论的范围。

二吐鲁番文书所见北凉解文及其复原

从前举文书来看,北凉时期县、幢等权力非常有限,大小事皆需上解请示。解文实际上是县、幢等基层组织与郡府沟通联络的公文。此类官文书在当日应相当普遍。现存北凉残文书约百余片,不少文书残片出现了“解如右”“解称”等。顺着这些线索,排查与之内容相关的文书残片,发现解文残片的可能性非常大。经比对,哈拉和卓91号墓所出《兵曹行罚兵士张宗受等文书》(75tKm91:28(a))[4]69虽然内容不长,却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为研究方便,兹将文书转录如下:

[后缺]

文书主要内容是请求兵曹惩处屯守时常年逋逃的张宗受等士兵。据同墓所出其它北凉兵曹文书例行格式,文书所残字多可填补。第7行行尾所残当为“诺奉行”三字,“事诺奉行”是文书惯用语。第8行当作“校曹主簿某”,第9行“长史”下所残当为文书日期。第10行所残三字当是“主薄某”,第13行之后所残题署应为“参军录事某”。虽然本件文书日期残缺,但同墓所出《北凉义和某年兵曹行罚部p五人文书》中长史、司马、录事参军、典军主簿、五官等大小官吏姓名与本件完全一致,故可推知本件文书年代当在北凉义和年间。我们还注意到,文书第1行残作“兵曹掾囗预、史左法强校赵震”,据同墓其它文书,“兵曹掾张预,史左法强白某事”多见,“掾”下所残当即“张”字。又“赵震”前有一“校”字。此为兵曹文书,南北朝时军队基层建制有幢,幢下辖校,幢的长官称幢,校的长官称校将。北凉文书中常见“幢校”一词,用以指代军队。文书第1句补足当为“兵曹掾张预、史左法强白囗幢校赵震解如右”{1},那么,本件文书的右边必然抄录有其他文字,且内容为赵震所上的解文。由于本墓文书残片之间关联性非常大,同墓其它文书残片中很可能存有赵震所上解文的残片。顺着这一思路,我们果然在同墓文书残片中找到另外一片残有“赵震”名字的文书。

本件文书残片字迹与《兵曹行罚兵士张宗受等文书》大体相同。后件文书首行有“赵震解如右”,年代为义和年间。本件文书末端题署为“赵震言”,日期为义和三年。如此,两件文书可以拼合为一件文书。《兵曹行罚兵士张宗受等文书》居左,《北凉义和三年(433)幢赵震上言》居右,是赵震解文的残尾部分。唐长孺先生较早地注意到这两片文书的关联性,但是对“校”的理解稍有偏差,认为赵震的身份由“校”升为“幢”[3]266。今将两片文书拼合一处,很多问题皆迎刃而解。

吐鲁番所出官文书经常在日期行尾姓名后加上一个标明官文书性质的字,如“某某牒”“某某启”“某某属”“某某白”等。与其它文书不同,本件残片正文末尾作“某某言”。“言”即说的意思,用在上解人姓名之后,表示带话、传言。文书中“赵震解”性质为解文,我们推测,“言”字很可能就是解文的标志性文字。中古官文书格式讲究首尾呼应,如“某某牒某事……某某谨牒”“某某启某某事……某某启”等。以此类推,若尾行末以“言”为标志,那么首行亦当有一“言”字,构成“某某言某事……某某言”的格式。柳洪亮先生认为:“我们没有见到以‘某某解’起首的文书。我认为这种‘某某言’起首的文书就是《解》文的起首形式。”[8]此可谓真知灼见。赵震解文前文已经完全缺失,不可详考。幸运的是,在其它北凉文书中我们找到几片以“言”开头的官文书。

(一)《某幢上言为部p王贵兴等长逋事》(75tKm91:35)

[前缺]

1幢言:谨案部p王贵兴、杨惠

2二人由来长逋,今急速无时,无

[后缺][4]74

此件文书与《兵曹行罚兵士张宗受等文书》同出一墓,内容也是反映军队士兵长逋,请示予以惩处的文书。若与仅存文书末尾署名的《北凉义和三年(433)幢赵震上言》拼合,恰好构成“言某事……某某言”的文书格式。柳洪亮先生怀疑此三片文书残卷实为同一件文书,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二)《高宁县上言》(75tKm19:36(a))

1高宁县言:谨案华豹部p明当

[后缺][4]79

此件文书残缺严重,仅余开头几行。但是文书首行题作“高宁县言”,与我们推测的解文开头完全一致。

“幢”“高宁县”并不能开口说话,所谓的“幢言”“高宁县言”之“言”与启、牒、关类似,应属某类文书的行用格式。两片文书分别是某幢、高宁县士兵逋逃之事,内容恰好属于解文的适用范围。我们认为这两片文书可定性为解文,其名称可更直观地命名为《某幢解为部p王贵兴等长逋事》《高宁县县解残卷》。

以“某某言”为解文的标志,并非北凉所独有。早在秦汉时期,官府文书中已有类似用法。从出土文献来看,秦汉简牍中某些下行文书即以“告”“谓”作为标志性文字。《居延新简》收录二枚汉简:

1太守府书塞吏武官吏皆为短衣去足二尺告尉谓第四守侯长忠等如府书方察不变更者

一事二封七月庚辰掾曾佐严封(e.p.t51:79)

2俱起燧长程偃等皆能不宜其官换如牒告尉谓城北侯长辅一事二封八月丁亥士吏猛奏封(e.p.t52:18)[9]

竹简中的“告”“谓”皆属下行文书,“告”是发信者发给同一官署的官吏,“谓”是发信者发给其他官署的官吏{1}。本文所讨论的解文属上行文书,以“言”为文书标志,与秦汉下行文书中的“告”“谓”颇有相通之处。北凉解文与汉代简牍之间的渊源关系在长沙东牌楼所出东汉简《光和六年诤田自相和从书》中得到更为明显的证明。文书略云{2}:

1光和六年九月己酉朔十日戊午,监临湘李永例:督盗贼殷何叩头死罪敢言之

2中部督邮掾治所檄曰:“民大男李建自言,大男精张、精昔等母,有田十三石,前置三r,田税禾当为百二下石。持丧葬皇宗

3事以,张、昔今强夺取田八石;比晓,张、昔不还田。民自言,辞如牒。张、昔何缘强夺建田?檄到,亟部吏收摄张、昔,实核田

4所畀付,弹处罪法,明附证验,正处言。”何叩头死罪死罪:“奉桉檄,辄径到仇重亭部,考问张、昔,讯建父升,辞皆曰:

5升,罗。张、昔,县民。前不处年中,升(得)取张同产兄宗女为妻,产女替,替弟建,建弟颜,颜女弟条。昔则张弟男。宗病物

6故,丧尸在堂。后复物故。宗无男,有余财,田八石种。替、建皆尚幼小。张、升、昔供丧葬宗讫,升还罗,张、昔自垦食宗

7田。首核张为宗弟,建为衬校张、建自为口,分田。以上广二石种与张,下六石悉畀还建。张、昔今年所畀

8建田六石,当分税。张、建、昔等自相和从,无复证调,尽力实核。辞有后情,续解复言。”何诚惶诚

9恐,叩头死罪死罪敢言之。

10监临湘李永例督盗贼殷何言:实核大男李建与精张诤田自相和从书诣在所

11九月其廿六日发

侯旭东先生指出:“殷何上呈的文书原名应是‘解’,从第1行‘督盗贼殷何叩头死罪敢言之’到第8―9行‘何诚惶诚恐叩头死罪死罪敢言之’均属于此文书。”[2]269笔者完全赞同这一观点。简牍第8行“辞有后情,续解复言”一语足以证明前文属于“解”文。第1行“监临湘李永例督盗贼殷何叩头死罪敢言之”,结尾“何诚惶诚恐,叩头死罪死罪敢言之”,说明在东汉官文书中“解”文格式已是以“言”为文书标志的。第10―11行为解文的标目、发往地以及发遣时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趋向简略,“叩头死罪”等修饰词进一步精简掉,遂演变成吐鲁番所出北凉解文中“某某言”的文书格式。

《诤田自相和从书》提供了东汉解文的范本。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走马楼三国吴简都涉及当时的解文。例如走马楼吴简J22-2540号木椟为吏许迪割用棵资碌奈陌福结尾处云:“乞曹重列言府,传前解。”[10]五一广场东汉简木两行CwJ{3}:255也提到当时的“解书”[11]。关于简牍中所见解文问题,此不赘述。除了东汉简牍外,“言”作为解文的文字标志,在与北凉时代相近的南朝也可以找到一些佐证。《宋书》卷54《沈昙庆传》:

昙庆初辟主簿,州从事,西曹主簿,长沙王义欣后军镇军主簿。遭母忧,哀毁致称,本县令诸葛阐之公解言上。服释,复为主簿。[12]

诸葛阐之所上的公解,即为县解{1}。解后亦用“言”字,这与东汉汉简中“续解复言”,吐鲁番出土北凉文书中“某某县言”“某月某日某某言”等皆可暗相吻合。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北凉义和三年(433)幢赵震上言》《某幢上言为部p王贵兴等长逋事》《高宁县上言》三件北凉高昌郡文书残片,原整理者无法判定文书性质,遂以“上言”命名。今推知此类文书皆属北凉解文残片。第一片文书残片只剩下解文尾部,第二片、第三片则只剩下解文前半部。第一、二片文书残片甚至可能为同一件文书。三片文书虽然残缺都较为严重,但是残缺部分可互为补充,如果我们把三片文书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性考察,解文格式的全貌基本上能够得到复原。

解文首言“某某言”,标明上解者身份后,直接进入正文。赵震解文的正文虽已残缺,《某幢上言为部p王贵兴等长逋事》《高宁县上言》恰好可弥补这方面的缺失。两片“上言”文书正文皆以“谨案”开头,中古时期,“谨”是下级向上级官府发送文书的敬语,紧随其后的才是解文的主要内容。

官文书在正文结束后,例有日期。相关人员也需按职务从尊到卑,依次签名画押。残存的解文残片中,仅赵震解文保留了题署情况。解文没有加钤官印,但有帅者的花押,花押起着类似印章的作用。花押下有令狐蚕生、赵集两个人名,或为帅的僚佐。赵震上“言”在廿一日,帅签押的日期为廿二日,盖赵震二十一日完成解文,二十二日获得帅的批准,然后又上解至高昌郡兵曹。

解文残片末行有“主者杜来注”。“主者”即主管者,但是“注”字在官文书押署处较为少见。《广韵》卷4《遇韵》:“注,注记也。”[13]官文书中“注”字常作“登记”解释,如《唐高昌县勘申应入考人状》(73tam206:42/5):“县已准状付司户检,得报,依检案内令注如前者,今以状申。”[14]根据复合后的文书,赵震解文主要为申请处罚孔章平、孙澹等七十二位逋逃士兵。杜来无官名,应该是具体记录文书的小吏。

文书末题署“主者某某注”同样也不是孤例,同墓所出《北凉主者随深残文书》(75tKm91:44):

残片中“主者随深注”,与赵震解文残片中的“主者杜来注”形式完全一致。“鞅”字又见于《严奉租丝残文书》(75tKm91:23/1)[4]79、《北凉周等名籍》(75tKm91:23/2)[4]82、《北凉义和三年(433)兵曹李禄白草》(75tKm91:43)[4]62等同墓其它文书。随(隋)深是具体注记的文吏。

虽然尚未见到完整的解文,但是通过对赵震解文的拼合及分析,我们对北凉解文的格式已有相对完整的认识。其格式大体为:

1某县/某幢言:

明了北凉解文的格式特点,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辨出其他的解文文书。阿斯塔那22号墓所出《横截县被符责取鹿角文书》(64tam22:20(a)):

文书整理者比较慎重,仅云其为文书,未指明属于什么性质的官文书。对比北凉解文格式可知,从第2行开始,其下即是典型的解文。“横截县言”这四字表明这是一道横截县所上的县解。大意为横截县在接到上级(可能为仓曹)符要求刘崇、令狐受交纳鹿角之后汇报相关征纳情况。

哈拉和卓96号墓是一座北凉墓葬,墓中所出文书多为北凉玄始、义和年间文书。其中两片《都乡啬夫被符征发役作文书》(75tKm96:47(a)、75tKm96:39):

文书残缺严重,前部和尾部皆不可见,故无法从“言”等文字直接判断文书性质。《晋书・职官志》:“乡置啬夫一人。”[15]啬夫主听讼、收赋税。文书内容大致是都乡的啬夫接到上级的符后,按要求申报当地民户的劳役情况,包括需要罪罚者名籍。如前文所论,乡里等基层组织收到符后,一般用解加以回应。此两件残片应该也是解文。“都乡啬夫”后所残字很可能即是“言”字。

三基本结论

解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公文格式,学界此前知之甚少。经过对相关出土文书的复原与整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新结论:

其一,从解文文体的流变来看,东汉解文以“言”为文书的标志性用语。北凉解文以“某某言”开头,以“某某言”结尾,二者之间应具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北凉“上言”文书多属解文残片。

其二,解文是一种上行官文书。今天所见到的北凉解文都发生在异地下级与上级官府之间,内容多与“人事处理”有关。既可是下级主动向上级申言某事,也可是下级收到上级符之后的回应。

其三,官文书及其形态实际上是当时政治的一种折射。从解文来看,北凉郡府兵曹、仓曹等诸曹权力较大,而县、幢等基层组织权力则比较有限。北凉解文对探讨当时中央与地方关系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附记:2014年5月初,我参加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主办的珞珈中古史青年学术沙龙,聆听了刘安志教授研究报告《唐代解文的发现及其意义》,获益良深,受其启发,草成此文。谨致以热忱谢意!

参考文献:

[1]刘思勰.文心雕龙义疏[m].詹a义,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943-959.

[2]侯旭东.长沙东牌楼东汉简《光和六年诤田自相和从书》考释[G]//黎明钊.汉帝国的制度与社会秩序.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2:247-275.

[3]唐长孺.读史释词・释解[G]//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北京:中华书局,2011:263-267.

[4]中国文物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武汉大学历史系.吐鲁番出土文书(图录本):第一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30-31.

[5]荣新江,李肖,孟宪实.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下[m].北京:中华书局,2008:273.

[6]孟宪实.吐鲁番新出一组北凉文书的初步研究[G]//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1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12.

[7]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6:772.

[8]柳洪亮.高昌郡官府文书中所见十六国时期郡府官僚机构的运行机制[G]//文史:第43辑.北京:中华书局,1997:87.

[9]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居延新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177.

[10]走马楼简牍整理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a[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34.

[11]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选释[m].上海:中西书局,2015:176.

[12]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539.

[13]周祖谟.广韵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6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