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十篇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十篇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22:21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篇1

【关键词】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问题策略

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军事发展和军队建设,尤其在当前信息时代,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受到政府和军队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指挥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我国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积极解决。

研究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问题不仅能够加强我们对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的了解,而且对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问题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一、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问题

1.1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的动态变化

智慧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可能随着军事任务的变化和军事需求认识的发生改变。同时,在军事需求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指挥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和系统项目要随之改变。因此,指挥信息系统的开发应与军事需求相符合,随着军事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军事需求的变化会给指挥信息系统的开发带来巨大的困难,一旦军事需求发生变化,那么军事项目、军事设计以及军事项目管理工作都要进行调整,过多的变动严重影响了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

1.2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工作的效率。并且,在指挥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分析军事需求项目的难度较大,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达标,不能够对军事需求项目进行准确完整的分析。

同时,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严重影响了指挥信息系统的发展,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1.3军事用户需求表达能力不高

军事用户需求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指挥信息系统对军事需求项目的分析。但是,当前很多军事用户的需求能力表达不高,导致工作人员在分析军事需求项目的过程中不能够全面了解军事用户的需求,导致军事需求项目分析出现错误。同时,很多军事用户对军事业务进行保密,不愿将设计军事业务的内容与指挥信息系统进行交流,加大了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项目分析工作难度,浪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

二、完善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策略

2.1调整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管理体制

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管理部分应积极调整管理机制,减小军事需求分析的难度。为此,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管理部门应积极设立管理组织和主管部门,成立军事需求分析团队,加强对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分析的重视。同时,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管理部门应加强重视科研单位和军事用户的主体地位,引导指挥科研单位和军事用户正确认识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工作,使军事用户充分了解军事需求分析的工作流程与工作规范,积极配合指挥信息系统军事分析工作。

2.2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工作部门应不断提高用作人员的是。为此,在招聘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工作人员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择优录取的原则聘请具有完善理论知识和丰富业务经验的人才担任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工作。同时,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部门应加强对在职员工的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军事需求分析能力,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进而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确保军事需求研究质量。

2.3增强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的应变能力

由于军事需求的动态变化,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应不断提高应变能力,保证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能够根据军事需求项目的变化进行业务调整。为此,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研究要保证军事需求设计的相对稳定性,确保军事需求立项论证的正确方向。

同时,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研究应认真分析军事用户的军事需求变化。另外,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共组应积极检查调整之后的军事需求项目,保证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的调整符合军事用户的军事需求变化,提高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的应变能力。

三、小结

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对我国军队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是我国军队建设的信息保障。文章闹富有畔⑾低尘事需求的问题及策略方面对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进行了研究,希望更多的研究者能从其他角度深入研究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以促进军队建设,为军队建设提供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篇2

【关键词】软件工程软件需求需求工程需求开发需求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81-02

软件工程师所需解决的问题往往十分复杂,了解问题的性质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当系统是全新的时候。

1.综述

软件工程中包含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其中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仍然不是具体地解决问题,而是准确地确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主要是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具备哪些功能。本文以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需求工程的构成和进行方法。

2.需求的标准

定义需求标准有所不同,但在思想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一般的标准为:明确(Clear)、完整(Complete)、一致(Consistent)、可测试(testable),还有可跟踪、可修改等等。

明确:目前大多数的需求分析采用的仍然是自然语言,自然语言对需求分析最大的弊病就是它的二义性。所以对需求分析中采用的语言应该做某些限制尽量采用主语+动作的简单表达方式。还有,不要使用计算机术语。需求分析最重要的是和用户沟通,可是用户多半不是计算机的专业人士,如果在需求分析中使用了行话,就会造成用户理解上的困难。

完整:需求的完整性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做到需求的完整性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它涉及到需求分析过程的各方各面,贯穿了整个过程,从最初的计划制定到最后的需求评审。

一致:用户需求必须和业务需求一致,功能需求必须和用户需求一致。严格的遵守不同层次间的一致性关系,就可以保证最后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不会偏离最初的实现目标。

可测试:需求的几项标准都是为了保证需求的可测试性,只有系统的所有需求是可以被测试的,才能够保证软件始终围绕着用户的需要,保证软件系统是成功的。

需求工程分为了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个阶段:下面就以这两个阶段说明:

3.需求开发

需求开发又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规格说明书和需求验证。以下列出和讲解分析常规的步骤,当然应按照项目的大小和特点等实际情况我们应该自己确定合适的步骤。

3.1需求获取:

这是该阶段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以下为获取用户需求需要执行的活动。

了解客户方的所有用户类型以及潜在的类型。然后,根据他们的要求来确定系统的整体目标和系统的工作范围。

对用户进行访谈和调研。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会议、电话、电子邮件、小组讨论、模拟演示等不同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交流一定要有记录,对于交流的结果还可以进行分类,便于后续的分析活动。例如,可以将需求细分为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如响应时间、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自动恢复时间等)、环境限制、设计约束等类型。

需求分析人员对收集到的用户需求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整理。

需求分析人员将调研的用户需求以适当的方式呈交给用户方和开发方的相关人员。大家共同确认需求分析人员所提交的结果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用户的意图。

3.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时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它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在很多情形下,分析用户需求是与获取用户需求并行的,主要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来描述用户的需求,为客户、用户、开发方等不同参与方提供一个交流的渠道。这些模型是对需求的抽象,以可视化的方式提供一个易于沟通的桥梁。用户需求的分析与获取用户需求有着相似的步骤,区别在于分析用户需求时使用模型来描述,以获取用户更明确的需求。

用于需求建模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包括数据流图(DFD)、实体关系图(eRD)和用例图(UseCase)三种方式。DFD作为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主要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DFD尤其适用于miS系统的表述。DFD使用四种基本元素来描述系统的行为,过程、实体、数据流和数据存储。DFD方法直观易懂,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得到系统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但是从DFD图中无法判断活动的时序关系。

eRD方法用于描述系统实体间的对应关系,需求分析阶段使用eRD描述系统中实体的逻辑关系,在设计阶段则使用eRD描述物理表之间的关系。需求分析阶段使用eRD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对象。eRD只关注系统中数据间的关系,而缺乏对系统功能的描述。如果将eRD与DFD两种方法相结合,则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系统的需求。

3.3编写规格说明书

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包含了业务需求,而使用实例文档则包含了用户需求。你必须编写从使用实例派生出的功能需求文档,还要编写产品的非功能需求文档,包括质量属性和外部接口需求。软件需求规格说明阐述一个软件系统必须提供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它所要考虑的限制条件,它不仅是系统测试和用户文档的基础,也是所有子系列项目规划、设计和编码的基础。它应该尽可能完整地描述系统预期的外部行为和用户可视化行为。

采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模版:采用需求规格说明书模板在你的组织中要为编写软件需求文档定义一种标准模板。该模板为记录功能需求和各种其它与需求相关的重要信息提供了统一的结构。注意,其目的并非是创建一种全新的模板,而是采用一种已有的且可满足项目需要并适合项目特点的模板。

3.4需求验证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结果是开发软件系统的重要基础,大量统计数字表明,软件系统中15%的错误起源于错误的需求。为了提高软件质量,确保软件开发成功,降低软件开发成本,一旦对目标系统提出一组要求之后,必须严格验证这些需求的正确性。一般说来,要按以下步骤进行需求验证:

1)审查需求文档;2)依据需求编写测试用例;3)编写用户手册;4)确定合格的标准。

4.需求管理

需求开发的结果应该有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使用实例文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及相关分析模型。经评审批准,这些文档就定义了开发工作的需求基线。这个基线在客户和开发人员之间就构筑了计划产品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的一个约定。需求约定是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之间的桥梁,需求管理包括在工程进展过程中维持需求约定集成性和精确性的所有活动。

5.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5.1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概述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人事方面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根据用户的要求,实现人员基本情况管理、工资管理、和考勤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功能。用户通过输入工资、考勤、职工履历等基本信息,由系统自行生成相应的统计数据及各类统计报表以供用户查询、打印。

5.2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企业人事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的。经过按照以上分析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出企业人事信息管理需要完成功能。

6.总结

以上详细介绍了软件需求分析过程。软件工程中包含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其中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要想做好一个项目,必须先做好需求分析,需求工程分为了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个阶段:需求开发又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规格说明书和需求验证。需求管理就是对需求变更控制的过程。通过介绍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更好地说明了需求分析过程。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篇3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eRp;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0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2.04.008

DesignandResearchofprojectmanagementSystemBasedoneRp

YUanfeng

(eastChinaSeaFleetofinformationtechnologyDepartment)

【abstract】Forsomepowercompany’slowmanagementefficiency,thispaperdesignesanddevelopsanewelectricitycustomersofprojectmanagementsystem.First,accordingtothesituationofthecompany,thispaperanalysisesrequirementsofthesystem.andthen,havefeasibilityanalysisoneconomic,technical,andtiming.Detaillyanalysisessystem’sfivefunctionalmodules,theyareuserlogging,personnelinformationmanagement,projectmanagement,staffaccountmanagement,rightsmanagement.finally,completetheoveralldesignoftheelectricitycustomerprojectmanagementsystembasedonerp.

【Keywords】projectmanagement;erp;feasibilityanalysis

0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存在于各行各业中,和社会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随着当今科学技术和迅猛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思想也出现了新的趋势和进步。工程项目管理的对象不再仅仅是整个行业或是企业,还包括了企业各个部门和人员的各种活动。工程项目管理也越来越专业化和一体化,有效管理、和谐管理、廉洁管理,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也是现在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信息技术是工程项目管理不可缺的技术,工程项目的管理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将会使管理范围更加的广泛、灵活、可靠[1]。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企业的项目管理技术还比较落后,项目管理软件还没有完全成熟,完全引用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也不符合国内的现实情况,会影响企业的管理甚至起到反作用。另一方面,目前的国内项目管理的集成也比较落后,对于企业来讲项目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交叉工作,涉及到成本、质量等很多方面,影响整体的管理的因素就比较复杂且有着很多方面的不确定性。企业的项目管理就要求即能满足单个方面的要求,又能满足整个企业管理总体要求,并能优化管理使管理的效果好。因此,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eRp(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作为当今国际上一种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一种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是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管理企业决策方案的平台,能够做到最大化合理有效的利用企业的资源为企业创造财富[2]。eRp实际上是一种管理软件,是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用电脑来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所有资源如人力、财力、时间、空间等进行合理的调配,进而最大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eRp是一种很好很先进的管理模式,也成为当今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企业发展和竞争不可少的手段。

eRp在各种企业的应用逐渐广泛,电力公司也有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在电力客户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涉及。本文针对某电力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开发电力客户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对电力客户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和结算等进行管理[3]。

本文首先对系统需要进行分析,然后对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包括经济的可行性、技术的可行性、时机的可行性,最后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得出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流程图。

1系统的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管理企业的项目信息和人事信息,对项目和人事进行网络化管理,有效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益。在对公司的实际硬件和人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确定了系统的几大基本功能:

(1)员工档案管理:员工信息的录入、删除、修改。

(2)部门档案管理:显示部门负责人和所在部门员工。

(3)工资档案管理:录入和查询发薪记录及历史信息。

(4)项目流程管理:按部门管理项目的流程和查询进度。

2系统的可行性

在对系统进行开发前,需要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Feasibilityanalysis),即在对系统充分调查后,分析开发的系统是否具备必要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主要是对新系统在技术方面、经济方面和社会方面进行分析,即保障了新系统开发成功,又可以使开发投资失误减少可能性。在对企业的需求和资源进行调查后,在经济、技术、时机上进行分析如下。

2.1经济可行性

经济的可行性是指对开发系统能否产生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这主要包括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费用、设备费用和维护费用。本项目管理系统和大型的信息管理系统相比,规模不是很大,因此开发周期较短,且单位有专业的网络计算机人员,因此开发费用不是问题;该企业的办公环境硬件条件已经具备了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软件环境也具备,因此设备费用方面也不需要额外的支出;对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培训等方面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有熟练操作应用软件的能力,开发的项目管理系统本身也具有简单可操作的特性,只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可以熟练应用此系统了。

2.2技术上的可行性

技术上的可行性是指开发的系统在技术上是否具备可实现性,能否顺利完成开发,目前的软硬件条件是否能满足开发的需要。软件方面,本系统是采用三层B/S模式,和传统的C/S模式相比有很多优点,最重要是结合了internet/intranet技术,顺应技术发展的趋势,将应用系统推进到一个更新的发展时期。因为SQL数据库使用简单、储存一般单位的人事资料绰绰有余,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已成熟可行。在硬件方面,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硬件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硬件设备更加先进,性能更加卓越,价格是逐步下降,从经济上和使用要求上都能达到企业的要求。综合来看,此系统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且经济上也满足企业要求,有助于企业控制

成本[4]。

2.3时机可行性

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员也越来越多,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原来的人事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本系统的开发会更优化企业的资源,改善企业管理现状,能够更好的使个部门配合更加有利于企业工作,也节省了时间和资源,提高了效率[5]。

通过以上分析,本系统开发在技术方面、经济方面和时机方面都具备可行性,且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支出不高,周期短、见效快。因此,本系统的开发是可行的。

3系统功能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主要是由人事管理和项目管理两部分组成,是对企业工程项目的集成和高效管理。人事管理主要为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使其能做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企业资源,主要内容为员工基本信息管理、员工工资信息管理,部门基本信息管理。项目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的部门流程进行多个部分的管理。此外,系统还可以对员工帐号管理和权限管理,其中包括增加员工,管理员工,个人信息维护等,基本权限管理是指管理员对员工基本信息的编辑修改的管理。通过分析可知系统应有以下几种基本功能。

3.1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是指对使用系统的普通用户和管理员需要用户名和密码,员工的有访问权限的限制,普通员工进入的系统界面和管理员是不同的,每一次登录系统,系统都会记在登录信息在系统日志中。

3.2人事信息管理

人事信息管理是指登录的管理者和用户可以查看企业的人事信息,了解各个部门的信息,也可以查看到自己在企业在部分的情况。负责人主要管理员工的工资信息、部门信息、员工信息等。

3.3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管理员对企业工程项目的管理,对企业各个部门的没完成和完成的项目流程查看和编辑,各部门经理可以直接对其流程进行管理,这样可以随时调整项目进度进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3.4员工帐号管理

员工帐号管理是指企业的所有员工可以登录相应的系统界面查看自己的信息和修改自己的帐号和密码,系统管理员拥有对系统的最高权限则可以休息企业所有员工的帐号和密码。

3.5基本权限管理

基本权限管理是指企业负责人对访问本系统的权限管理,企业的全部员工是否能够访问系统信息。

4系统总体设计数据流图

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开发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后,对本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整个系统的功能如图1所示。本系统分为管理端和员工端,系统的管理员拥有系统的最高权限,可以对系统的信息进行任意的查看和修改等操作。员工端是指普通用户访问系统,且可以进行简单的操作如查看信息,修改密码等。该系统分为三大部分,登录模块、人事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人事管理模块分为四个部分,员工个人信息管理,所有员工的基本信息管理,部分信息管理,员工工资管理。项目管理模块是以项目的流程来管理。用户登录数据数据流如图2

5结语

本文主要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整理,并针对需求分析做出系统功能结构图。然后从经济、技术、时机三个方面进行了可行性的分析,最后是对系统的各个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功能包括用户登录、人事信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员工账号管理、基本权限管理五个部分,并且画出系统总体设计的数据流程图。

参考文献

[1]王金凤.eRp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1):18-20

[2]徐春玲.eRp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与分析.安徽电力,2005,22(3):74-77

[3]阮前途.上海市电力公司eRp工程设计与实施.电网技术,2006,30(10):1-7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篇4

【关键词】数据仓库决策支持医院信息化

1概述

医院决策支持系统不应该是单纯的事后统计,它必须与医院管理紧密相连,做到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分析。医院决策支持系统必须和医院业务环环相扣,其所分析的数据必须能够为医院的实际发展提供支持和导向。

下述实例,列举了医院决策支持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应该为医院提供的数据支持和医院管理层的实际需求指标:

1.1医院门诊综合需求

医院门诊新大楼完工并投入使用,预计每天可增加500-800门诊量,那么该医院每天应该产生放号信息有多少,应该安排多少医生出诊、应该设置多少个挂号和收费窗口,门诊药房的配药发药压力是否会大幅度上升等等。

1.2医院平均住院日分析

平均住院日是评价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的硬性综合指标,医院应该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

1.3医院就诊流分析

患者仅挂号,医生无诊断、无医嘱或者医生下过医嘱,患者并未按照医嘱缴费并接受治疗。以上两种人群是医院病人流失的主要原因,如何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减少医院损失。

1.4医院高值耗材相关分析

通过数据挖掘,找到每种高值耗材在医院的使用情况,各科室使用分布、人群使用分布,针对使用高值耗材病人往往医疗费用较高,通过监控该病人的医保支付情况,及时与病人沟通,减少欠费及医患纠纷的风险。

1.5医院大处方及合理用药

通过对大处方的处方类型(一般情况下,抗菌类处方占大多数)、病人诊断、开单医生进行汇总分析,控制医药合谋以及医患合谋;基于处方点评子系统,分析各科室处方点评率、处方合格率,对问题处方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整改措施,减少由于医疗质量问题带来的医患纠纷。

以上仅仅列举了几个医院具有代表性的需求实例,在医院的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决策支持系统分析的数据指标应该可以按照各个临床业务、教学、行政管理科室的要求,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仓库,为医院的管理者提供详细精准的数据支持。

2辅助决策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应用框架

在医院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实际设计与实施中,应该包括管理模块、模型管理模块、知识管理模块以及用户界面。基于数据仓库的医院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包括:

2.1数据获取层

主要完成将医院运行业务数据的清理、转换、抽取为综合统一的数据形式到医院数据仓库。

2.2数据存储层

主要完成统一管理和存储面向决策的按主题划分的综合数据,这些数据由医院信息系统运行产生,并且按照相应主题的需求及结构对数据进行整合和组织,为医院的管理决策者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

2.3数据处理层

主要包含模式库、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以及相关的管理系统,通过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从数据仓库中提取出有价值和管理层感兴趣的信息和数据。

2.4数据访问层

主要为医院的管理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系统的人机交互入口,将数据处理层整合和处理的信息和数据通过友好界面展现给用户,包括二维表、仪表盘、曲线图、柱状图等形式。

3数据仓库的构建

数据仓库的构建设计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循环与改进的过程,与业务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构建不同。业务系统数据库在设计完成、业务系统正常运行之后,除非在原业务系统上进行二次开发,否则很少轻易改动其中的结构,避免对业务系统的性能及数据库安全性产生安全漏洞。而数据仓库因为需要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适应不同的业务环境。在将业务系统产生的原始系统提取到数据仓库之后,它通过准确动态的理解不同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

医院数据仓库的构建主要包括确定分析主题、数据准备、建立模型、用模型等过程。

3.1分析主题的确定

数据在数据仓库中的组织形式是面向主题的,根据医院各科室的业务需求、各级管理机构对医院的考核指标以及医院管理决策层所敏感的医院信息数据,目前我院确定的数据仓库分析主题主要有:住院主题、出入转汇总主题、医保明细费用主题、固定资产主题、高值耗材主题、总收入主题、手术主题、门诊处方主题、门诊发药主题等等。

根据所确定的主题,可以确定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仓库的逻辑模型,以所分析的主题作为事实表。以医院总收入主题为例,其所涉及的事实表包括:医嘱主表、医嘱分类表、账单主表,病人医嘱费用明细表、账单收费项目明细表、住院发票表等。

3.2总收入主题

3.2.1维度以及粒度的设计

数据仓库设计过程中一个核心的过程就是粒度的划分,合适准确的粒度划分是非常复杂的问题,粒度的确定是业务分析决策、数据仓库以及软硬件使用方式的平衡,必须从数据仓库实际数据存储的物理容量、数据构成量以及业务部门的实际应用需求等方面考虑进行粒度的设计。根据上述设计理论,结合医院业务需求以及指定的分析主题。

3.2.2事实表、维表及模型

根据医院总收入主题以及维度和度量的设计,总收入分析主题涉及的维表主要包括:

(1)病人基本维(病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职业);

(2)病人就诊信息维(病人姓名、性别、住院号、住院登记号、门诊登记号、病历号、证件类型);

(3)医嘱大类维表(类别iD、类别);

(4)医嘱项维表(iD、项目名称、项目所属医嘱子分类iD、项目所属医嘱大分类iD);

(5)病人账单收费项目明细表(收费项目iD、单价、数量)等。

事实表为病人医嘱费用明细表(病人住院登记号、医嘱项iD、收费项目iD、总计费数量、退费数量)等。

3.3医保主题

医保费用明细主题事实表、维表根据医院医保费用明细主题维度和度量的设计,医保费用主题涉及的维表主要包括:

(1)病人基本信息维(病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职业);

(2)病人就诊信息维(病人姓名、住院登记号、病人科室、病人医生、病人费别、结算状态、就诊类型、住院天数);

(3)病人医嘱费用明细表(病人住院登记号、医嘱项iD、收费项目iD、总计费数量、退费数量)等;

(4)病人账单明细维(病人登记号、病人姓名、医保类别、中成药费、中草药费、取暖费、手术费、挂号费、检查费、材料费、治疗费、化验费、床位费、挂号费、其他费用)等;

事实表为病人账单维(病人登记号、医保类别、人员类型、结算状态、统筹支付累计、个人现金支付额、乙类自理金额、公务员补助、医保定额、自费材料总费用、自费药品总费用、自付费用、进入统筹费用、高值耗材统筹、出院时间、结算时间)。

3.4数据整理与转换

数据整理与转换功能主要完成对医院已经产生的业务活动数据按照构建数据仓库过程中设计的维度、度量以及事实表、维表通过etL过程导入到数据仓库中。

etL(extracttransformationLoad)是构建数据仓库承前启后的重要步骤,它将异构的、不同数据源中的稻莩槿『蠼行清洗、集成和转换,再加载到数据仓库或者数据集市当中,为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提供数据基础。相较与关系数据库,数据仓库中没有严格的数学理论,数据仓库则主要面向实际的业务及工程应用。

4应用speedminer工具实现基于web的辅助决策支持应用分析

4.1收入结构分析的pivot及Dashboard创建

(1)pivot主要完成医院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中的数据处理层的分析处理和挖掘功能。

在pivot创建之前,首先考虑我们需要展示并分析的数据应该包含的内容,住院科室收入结构分析应该分析的对象是科室以及收入结构。因此,将开单科室作为维度即展现的行;其度量组成应该是各个收入结构。在pivot的过滤条件中可以指定按照某种条件来展示,在住院科室收入结构分析中,我们制定其按照指定的时间段来展示结果,这部分内容也可以直接在Dashboard创建界面展示时制定。

在每个度量中,需指定过滤收入的条件,双击度量组成的某个度量,使“收入会计大类=度量所指收入”。度量过滤条件相当于查询总收入中会计大类为材料收入类型的收入金额。

(2)Dashboard主要完成医院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中的数据访问层功能,主要为管理决策者创建决策支持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将数据处理层整合和处理的信息和数据通过友好界面展现给用户。

Dashboard展示界面包括二维表、仪表盘、曲线图、柱状图等形式。换句话来说,Dashboard就是将前述中的pivot的分析和挖掘结果使用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展示出来。在Dashboard创建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Dashboard与pivot的关联,结合功能需求,然后按照美观、简介的原则规划Dashboard中各个二维表、仪表盘及柱形或曲线图的位置,将结果展示出来。在Dashboard创建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数据按照一定过滤条件再次钻取。

4.2总结

使用基于web辅助决策支持工具可以将临床业务或者医院决策管理层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pivot,然后通过Dashboard展示出来,供相关部门分析使用,但是在这之前,同样需要设计相关主题的维度及粒度,并使用etL过程将数据导入数据仓库中。目前我院根据各个业务科室以及管理决策部门提出的数据分析需求,已经在Speedminer中部署了20余个业务主题、10余种大类分析、50余种子类分析目标,基本上满足了医院决策管理者对医院信息系统提供业务数据分析的需求,同时完成了各级部门考核医院以及医院等级评审所需的相应指标的分析与钻取,大大提升了统计工作效率。在这些数据及分析结果的展现过程中,采用了多样化形式,除了上述的二维表直观表现、柱形曲线图,还包含了相关重要指标动态监控的方式。如图1所示。

总之,无论是数据的多角度、深层次钻取分析、还是数据查询统计与数据的直观分析,在使用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后,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医院管理决策者制定医院发展规划、规范医疗质量、业务流程优化最终实现医院大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谢榕.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框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20(04):27-30.

[2]林杰斌,刘明德,陈湘.数据挖掘与oLap理论与务实[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w.H.inmon:BuildingtheDatawarehouse[m].thirdedition.Johnwiley&Sons.inc.2002.

[4]许兆新,周双娥,郝燕玲.决策支持系统相关技术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18(02):35-39.

[5]邓苏,张维明,黄宏斌.决策支持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崔雷,侯跃.论医疗决策支持系统[J].医学情报工作,2003,24(01):28-30.

[7]陈京明.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8]许兆新,周双娥,郝燕玲.决策支持系统相关技术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02):35-39.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篇5

[关键词]项目管理软件需求开发进度成本质量管理模型

一、引言

软件需求开发是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各个阶段中,需求开发处于软件工程的开始部分,它提供构建软件项目的根基,决定软件开发成果满足客户需求的匹配程度。软件需求开发环节的失误会随着开发进度的扩大而蔓延,资料表明,软件项目中由于需求开发管理混乱而造成的返工开销几乎占了总开发的50%。本文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分析软件需求开发阶段的系统构成,并设计管理模型来提高软件需求开发的管理效率。

二、软件需求开发管理过程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软件需求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变化性、主观性等特点,并带来软件需求开发管理的复杂性。软件需求开发是一定的组织利用有限的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可以作为项目来进行管理,其管理过程由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软件需求规格和需求验证四个阶段构成。

1.需求获取

需求获取是在问题和最终解决方案之间架设桥梁,其主要任务是和用户方的领导层、业务层人员进行沟通,获取用户的具体需求,并了解用户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现有的运行系统等具体情况,同用户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方式。软件需求获取的方法有:与用户交谈,向用户提问题;参观用户的工作流程,观察用户的操作;用户工作的情景分析;现有系统的问题报告和改进要求,事件和响应;市场调查和向用户群体发调查问卷;与同行、专家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分析已经存在的同类软件产品,提取需求;从现有产品或竞争产品的文档中提取需求;从行业标准、规则中提取需求;从internet上搜查相关资料等。

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通过建立业务模型的方式来描述用户的功能需求,为客户、用户、开发方等不同参与者提供一个交流的渠道。业务模型可以映射出软件产品的核心需求,即功能需求。功能需求应描述软件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对输入的响应,并描述特定条件下的系统构成等。软件产品本身可能还存在与业务无直接关系的非功能需求,具体与系统的总体特性有关,如可靠性、响应时间、存储空间等。非功能需求定义系统提供服务或功能的约束,包括时间约束、空间约束、开发过程约束及应遵循的标准等。通常这两类需求构成软件需求的总集。

3.编制软件需求规格

软件需求规格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使之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需求分析完成的标志就是提交一份完整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以一种开发人员可用的技术形式阐述软件必须提供的功能和具备的性能,以及必须考虑的限制条件。软件项目客户通过软件需求规格了解软件项目能够提供的软件产品,检查软件需求是否满足需要;项目管理人员根据软件需求规格制定项目的开发计划和管理过程;软件开发人员通过软件需求规格理解要开发的产品及具体要开发的内容;软件测试人员通过软件需求规格验证软件。

4.需求评审

编写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还应当进行需求评审,确保需求确定的科学性。可采用下列指标进行评审:(1)正确性:每条需求都正确代表构建软件系统所要完成的事情。(2)无歧义:每条需求只有一种解释。(3)完备性:需求不能发生遗漏,应全面考虑相关问题。(4)一致性:用户需求必须和业务需求一致,功能需求必须和用户需求一致。(5)重要性和稳定性分级:现有资源不足以实现所有需求时,可以根据级别的高低决定实现的先后,舍弃一些级别低的需求以保证项目的按期交付。(6)可验证性:需求分析是可测试的,只有系统的所有需求都是可以被测试的,才能够保证软件始终围绕着用户的需要,保证软件系统是成功的。(7)可修改性:每一条需求都易于完整一致的进行变更,且不改变需求集的结构和风格。(8)可跟踪性:每条需求都是可溯源的,且存在一种机制使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引用需求是可行的。(9)可理解性:用户和开发人员都完全理解需求集的整体行为、所提供的功能及其中的每条需求的含义。

三、软件需求开发管理模型

1.软件需求开发管理模型构建原则

软件需求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模型的构建应遵循下列原则:(1)程序性原则:软件需求开发管理应遵循固定的业务流程,可将其划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软件需求规格和需求验证四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2)系统性原则:软件需求开发要在限定的时间、成本条件约束下达到一定的质量,实现软件系统的最优,要求管理遵循系统管理原则,实现目标最优。(3)简化性原则:化繁为简,将模糊的、潜在的复杂问题明确化,以图表的形式表示出,并以简化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便于项目管理。(4)平衡性原则:管理软件需求开发的具体事务要有一定的侧重。对于需求开发过程事项,应根据影响大小分清主次,关键的事项或者事项里的某个多发问题点,着重管理,达到在管理上的主次平衡。(5)高效性原则:模型的设计必须以促进需求开发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提供给相关人员一个展示需求开发管理和有效解决方案的平台。(6)时时控制性原则:及时控制需求开发过程中影响进度、成本、质量等问题,及时发现解决冲突事件,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保证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7)动态性原则:开发中应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软件需求开发中,并学习借鉴相关软件需求开发的成果。

2.软件需求开发管理模型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软件需求开发管理模型,见下图:

   

该模型遵循了软件需求开发的管理流程。启动阶段,软件开发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软件项目已立项,项目正式启动。软件需求开发管理阶段是模型的主要部分,按照项目流程,依次划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软件需求规格和需求验证四个阶段。总结阶段,对软件需求开发管理进行总结,并进入到软件程序设计阶段。模型的核心部分是应用项目管理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对软件需求开发进行动态管理。进度管理就是制定出经济合理的进度计划,然后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检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差异,并及时找出出现差异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进度管理应加强沟通,掌握可能延误进度的环节,并严格控制进度变更。成本管理就是对项目所需的成本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和估算,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并编制项目所需的成本估算和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成本管理应严格控制加班、浪费等额外支出。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项目的可交付成果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围绕项目质量而进行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等活动,其具体内容涉及质量规划、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通过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使软件需求开发成为进度快、成本低和质量合格的有机统一体。

该模型规范了软件需求开发的业务流程,并在整个软件需求开发的不同环节之间建立联系,明确需求开发过程与自身各任务项之间以及项目其余环节所存在的各种联系。模型各环节间的相关性、可追溯性保证了软件项目需求开发过程,可以遵循统一的管理模式。该模型具备可配置性。每个软件项目,都具有个性化管理需求,在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可以针对具体的开发团队,项目要求,管理侧重点,扩增相应的管理模块,将此模型推广到任何一个软件需求开发项目。

3.模型应用

由于软件需求开发具有复杂性,其主要表现为需求描述问题,明确表达需求较难确定,并且难以统一;需求完备问题,需求没有遗漏,难以准确划定系统范围;需求的变更问题,需求变化是永恒,需求不可能是完备。模型应用需做好以下工作:(1)文档化管理。需求必须有文档来记录,该文档必须是正确的,是经过验证的,是在受控的状态下变更的。开发或管理人员常常会在含糊的情况下把认为是相对简单的需求忽视而省略文档记录,其实未必简单,只有想清楚、写清楚、说清楚才说明已经真正把需求整理清楚了,同时方便日后维护工作的展开。需求含糊的情况下要进行会议形式处理,并邀请相关人员参加进行需求澄清及确定,需求在进行多方确定后进行归档。同时软件需求的复用率也是相当高的,可以避免升级时重新将需求再次获取,只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为文挡需求复用升级处理。(2)审核评估需求变更,减少变更的影响。在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渐变是必然的,无论需求变化的程度如何,只要需求变更就必须进行评估。在需求变更之前必须由项目管理人员审核,再传给开发人员进行评估等工作。管理人员必需依据对整套系统的了解程度分析需求变更过程中可能受影响的系统及受关联的功能模块,并制定积极应对措施。(3)整体管理。应识别、确定、结合、统一与协调软件需求开发管理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各种过程和活动,保证进度、成本、质量等各要素的相互协调。

四、结语

软件需求开发在软件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应用项目管理理论,设计了软件需求开发管理模型。该模型遵循项目管理流程,将软件需求开发划分启动、需求开发过程、总结三个阶段,并将软件需求开发过程划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软件需求规格和需求验证四个阶段,模型应用项目管理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对软件需求开发进行动态管理,实现软件需求开发项目目标最优。该模型能够提高软件需求开发管理效率,确保软件开发能够按进度,低成本,高质量地完成。

参考文献:

[1]景慎艳:软件项目需求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7)

[2]左怀远:软件项目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3)

[3]孙琦龙:加强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模式[j].科技信息,2008(7)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篇6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安全安全分析安全技术安全防护

1引言

随着大数据技术日益发展成熟,运营商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庞大的数据资源,基于数据资源方面的显著优势,在确保数据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大数据外部旅游、交通、政府、地产、人力资源、汽车、公共服务等行业的营销实践,可实现大数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要“加强数据资源安全保护”,“保障安全高效可信应用”。国务院颁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要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同步建立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数据安全。

但是,随着运营商大数据应用需求的快速增加,其面临的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大,为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要求,确保运营商大数据安全风险可管可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数据价值,开展运营商大数据安全管理策略研究,对实现运营商大数据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运营商大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

运营商建设大数据系统通常分为五个层级:

(1)数据采集层:主要是对移动通信网络、家庭宽带网络、集团专线网络的网络设备及业务平台侧进行数据分光复用、流量镜像等配置操作。

(2)数据处理层:基于服务器资源对传输过来的原始数据进行解析,生产准实时数据,其中包括位置数据、通话数据、漫游数据、上网数据等明细数据。

(3)数据标签层:根据上层应用功能需求,对数据处理层生成的基础明细数据进行建模,生产满足各个应用场景的小时/日/周/月宽表数据和用户画像标签。

(4)功能模块层:为支撑各种不同行业产品的需求,需要提供对外数据推送的openapi接口,实现与外部需求系统的协议适配、准实时推送、定时分发和实时查询等功能。同时对外输出分析报告、数据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

(5)行业应用层:根据行业特征和需求,针对客户、产品、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输出大数据开放接口、大数据分析报告、大数据解决方案及大数据产品,提升客户在各行业进行业务管理、产品运营、精准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实现运输商大数据变现。

基于运营商大数据系统建设的五个层级,构建大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如图1所示。

对于运营商大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需要建立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共享、使用、审计、销毁等七个环节的端到端安全管理体系。

(1)采集环节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确保数据采集和处理均在运营商机房内,确保核心数据不出机房。采集所使用的分光器应在建设时做好包括端口、位置等信息在内的记录,并定期开展审计。

(2)传输环节

针对跨安全域传输等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环境,应对敏感信息的传输进行加密保护,并根据数据敏感级别采用相应的加密手段。对于目前已使用的未进行数据加密传输,应令厂家尽快加入加密模块,并在传输两端协商好加解密算法与密钥,密钥应做到定期更换。

(3)存储环节

针对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存储环境,例如hadoop中的数据库、磁盘阵列等,应对大数据中的敏感信息加密存储,确保其保密性,保障数据完整性,做好数据容灾备份。

建立从设备到操作系统、从平台应用到数据库、从业务到数据等多角度的容灾备份方案,大数据安全管理员从应急预案、风险检测、实时预警、风险遏制、问题根除、系统恢复、跟踪总结各环节建立落实大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方案,定期开展演练。

(4)使用环节

大数据平台的所有设备及平台应用必须全量接入安全审计系统,并实施绕行访问控制,禁止直连访问。对涉及用户身份、位置等敏感信息提取的操作采用“金库模式”管控。对用户敏感信息进行对外查询、展现、统计、导出等操作时,必须首先经过模糊化处理或脱敏处理。

(5)共享环节

针对跨部门的大数据共享,通过保密协议等方式明确数据共享双方应承担的安全责任、应具备的数据保护手段、限制数据使用范围和场景等。一切离开大数据平台的敏感数据都需要先进行加密,确保未授权的人员无法访问其内容。

(6)审计环节

用户登录大数据平台后的任何操作必须有详细的日志记录,日志log文件中应至少包括“何时、何地、何账号、何操作”,涉及大数据的具体操作,日志中还应该记录关键字段名称。

(7)销毁环节

涉及用户敏感信息的大数据平台下线或分析工作结束后留在系统内部的敏感信息,应采用技术手段删除,确保信息不可还原。对于分析工作结束后留在系统内部的敏感信息,应根据数据需求工单中的数据有效期进行销毁。

3构建统一客户敏感数据管理

运营商大数据涉及到用户的行为特征,可以分为敏感数据和非敏感数据。敏感数据是不可下载本地系统进行操作,只允许在统一客户敏感数据管理平台中对其进行直接操作,而非敏感数据是可以下载本地进行操作,非敏感数据的下载只允许通过数据提取系统进行下载。统一客户敏感数据管理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在市鲂枨笕嗽碧岢鲂枨蟮ブ后,数据分析接口管理人员必须能够识别是否为敏感数据和非敏感数据。

3.1非敏感数保护原则

(1)市场营销人员提出需求单,数据分析接口管理人员把此需求单定义为非敏感数据后,数据分析人员把分析的结果上传到数据上载区的非敏感数据区。

(2)数据分析人员把非敏感数据区的数据上载到数据提取系统中。

(3)审核人员对此需求单的数据进行审核。

(4)市场营销人员通过数据提取系统下载非敏感数据,整个非敏感数据流向都需要日志审计。

(5)数据上载区的非敏感数据区只有数据分析人员有读、写、删等权限,其它人员无任何权限。

3.2敏感数据保护原则

(1)市场营销人员提出需求单,数据分析接口管理人员把此需求单定义为敏感数据后,数据分析人员把分析的结果上传到数据上载区的敏感数据区。

(2)由数据分析人员把敏感数据区的数据放置审核区。

(3)由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审核区的数据之后,放置个人工作区。

(4)市场营销人员直接操作个人工作区的数据,也可放置该数据至共享工作区,以便其它市场营销人员访问。

(5)数据上载区的敏感数据区,仅仅只有数据分析人员有读、写、删等完全控制权限,其它人员无任何权限。

(6)审核区仅仅只有审核人员有读、写、删等完全控制权限。

(7)数据操作区的个人工作区,市场营销人员分别对自己的个人工作区有读、写、删等完全控制权限,而审核人员对个人工作区有写权限。

(8)数据操作区的共享工作区,市场营销人员仅仅对该部门或者该单位的共享工作区有读、写、删等完全控制权限,但是无上一级共享工作区的权限。

3.3敏感数据使用原则

(1)获得授权的用户(数据提取人员、审核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在系统安全域中分配相应的账号和密码。

(2)数据提取人员遵循的原则

数据分析人员只能通过专有的无盘瘦客户端登陆到应用交付系统进行正常业务工作,该无盘瘦客户端无硬盘、光驱及USB接口,无法将数据复制到本地。

数据分析人员在数据提取系统接到需求单时,需区分该需求单得出的数据是敏感数据还是非敏感数据。

数据分析人员在后台业务数据取得数据以后,必须把该数据放到数据上载区,建议把敏感数据放到数据上载区的敏感数据区,把非敏感数放到数据上载区的非敏感数据区。

数据分析人员在数据管理服务器上,非敏感数据区的数据只能上传至数据提取系统中,以给审核人员进行审核。

数据分析人员在数据管理服务器上,敏感数据区的数据只能上传至审核区中,以给审核人员进行审核。

(3)审核人员遵循的原则

对于非敏感数据,审核人员登陆数据提取系统,根据数据提取人员上传的数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市场营销人员下载到本地(此本地为市场营销的办公电脑)。

对于敏感数据,审核人员进入数据管理服务器的审计区,对该区的数据进行审核,并根据该数据的需求人把数据上载到个人工作区(需求人工作区)。

(4)市场营销人员遵循的原则

对于非敏感数据,市场营销人员登录数据提取系统后,下载已经审核通过的非敏感数据至本地,然后在本地对非敏感数据进行操作。

对于敏感数据,市场营销人员通过应用交付系统进入数据管理服务器的个人工作区,然后直接对敏感数据进行操作。

敏感数据需要进行共享,则必须由市场营销个人把数据从个人工作区拷贝到共享工作区中,然后其他营销人员进行拷贝或者直接进行操作。

4大数据安全事件闭环管控

4.1建立大数据安全事件闭环管控流程

大数据安全从检测、响应、恢复及加固四个环节开展大数据安全事件的全流程管控。

(1)建立大数据系统的安全属性库,考虑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针对系统的弱点属性如系统漏洞信息、安全配置信息等,进行完整记录和及时更新机制。

(2)建立必要的大数据安全防御手段,包括防火墙、入侵防御、防病毒、终端管理、上网行为管理、数据防泄漏等。

(3)发生安全事件时触发预警/告警,安全监控人员及时进行数据采集解析、事件识别、实时数据分析、历史数据分析,进行事件溯源,并启动工单系统,生成安全事件工单,派发相应运维人员处理。

(4)安全运维人员开展事件处理、系统加固、安全策略调整,实现大数据安全的闭环管控。

大数据安全事件闭环管控流程如图3所示。

4.2建立大数据安全事件快速分析能力

大数据安全事件发生后的首要任务是及时开展安全事件的分析,具备完整、及时的安全数据分析能力是缩短安全事件的处置、减小损失的关键。

(1)建立全面、及时的安全数据的搜集。通过Snmp、SYSLoG、agent、netflow、api接口、数据库接口、Ftp、HDFS、KaFKa、端口镜像、netflow等数据源接口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应用系统、中间件、主机、数据库等开展数据采集。

(2)数据解析处理:通过安全数据字段的识别、时间字段侦测、时间同步等技术提升数据的解析成功率。

(3)建立数据关联分析模型:基于SparkStreaming技术对系统采集的实时数据流进行关联分析,关联的模式包括统计关联、设备关联、信息关联、模式关联、漏洞关联、策略关联等,并内置安全关联规则。

(4)用户行为画像:建立特定用户的画像,包括其合法行为白名单和行为基线。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引擎侦测用户的异常行为,例如异常时间、从可疑位置登录,或是访问和平时完全不同的数据或稻萘浚或是把数据上传至公司外部的可疑地址,提供可疑用户最近的所有行为给安全管理员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调查。

(5)建立分等级的告警规则:根据监控内容,对不同设备和系统的异常情况进行告警,并对告警进行分类,例如高级告警、中级告警等。制定监控告警生成事件的规则,如主要告警可以生成安全事件进行跟踪和处理。

常见的高级告警:违规安全软件、违规登录系统、终端数据泄漏;中级告警:违规上网访问、密码未定期更新、终端病毒感染、K端恶意扫描;低级告警:补丁未及时更新、恶意卸载软件。大数据安全分析能力模型如图4所示。

5结论

本方案分析了运营商大数据发展的趋势,重点阐述了当前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并为运营商大数据开展内外部变现提出了一种运营商大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策略,通过基于运营商大数据系统建设的五个层级,建立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共享、使用、审计、销毁等七个环节的端到端安全管理体系。

运营商大数据由于涉及到用户敏感数据,一方面可以建立统一客户敏感数据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分级管理,定制差异化审批审计流程。另一方面从检测、响应、恢复及加固四个环节建立大数据安全事件闭环管控流程,并提升大数据安全事件快速分析能力,将有效增强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应对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大数据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指引[Z].2016.

[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东公司Dpi(2/3/4G软硬采)数据安全管理规定[Z].2016.

[3]王准.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安全策略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5):48-49.

[4]李战克,丁梦娟.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安全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5(6).

[5]陈左宁,王广益,胡苏太,等.大数据安全与自主可控[J].科学通报,2015(Z1):427-432.

[6]陈立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态势及政策体系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5(6):144-147.

[7]王倩,朱宏峰,刘天华.大数据安全的现状与发展[J].计算机与网络,2013(16):66-69.

[8]王长杰,王卫华.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安全保护研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2-47.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瓶颈突围方式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和创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重点已经转变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在国家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开发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成楣ぷ鞯闹氐恪1疚闹饕是分析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瓶颈和突围形式。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瓶颈

随着我国改革创新工作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逐渐向制度化、完善化和科学化发展。但是在实际发展中,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严重影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法律制度缺少规范性。相应的法律制度是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遵守的规定,有助于提升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中这一方面的工作实施的并不完善,这样导致基础工作并不平稳。第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较为老套。我国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以往发展理念的制约,促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态度较为老套,缺少创新的态度,工作质量和效率较为低下,工作人员良莠不齐。第三,人力资源的激励系统不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同酬不同工的情况,这样难以达到公平的工作态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实际工作汇报难以达到公平。由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激励制度不完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不协调,严重阻碍了工作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导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瓶颈的原因

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以往的管理观念阻碍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者态度过于老套,缺少创新的观念,单位工作者观念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也没有认识到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态度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导致事业单位行驶在缓慢的道路上,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另一方面,影响人力资源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人才是单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出的制度和行为不完善,口头关注与实际工作存在差异性。这样不但违反国家提出的人才待遇政策支持,还导致人才没有发挥自身价值和作用的情况。事业单位领导工作人员对于这种忽视人力资源对于事业单位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方案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篇8

[关键词]人民防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建立软件开发的基础,并以此来将系统功能和性能概念描述为具体的软件需求规格。

1.1系统用户分析。系统用户分析即是对系统用户类型进行分析,包括不同类型用户的实际需求,结合人防工作的实际要求,笔者认为人防系统的用户包括三种:一是外部用户,即系统的网络用户层,这类用户的特点就是数量不确定,来源未知等,主要包括上、下级、同级机关和直属单位的用户,他们借助于网络在服务器登录查询相关数据;二是主要用户,即系统的业务处理层,主要包括人防机构的参谋人员,他们一般是使用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维护,处理日常业务工作等;三是决策支持层,包括本级单位指挥长、副指挥长,在分析与统计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快速了解人防有关情况,进而对人防工作的有序开展进行宏观管理。

1.2功能需求分析。根据上述系统用户分析,我们将人防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设置如下:①制订、修改和查询专业队训练计划,查询与统计训练内容、科目、时间、人员等;②人防建设、专业队训练、人员以及计划方案的评估选优;③增加、删除、查询和修改直属人员、机关人员、专业队人员基本信息,统计查询考勤考绩等;④查询与统计国防资产物资、档案;⑤统计、上报、查询防空实力;⑥统计和查询文件使用信息;⑦保障计划的形成、报告建议的拟制、保障能力的分析,以及文书的组成与拟制等。

2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结合系统需求及人防工作的实际特点,本文所设计的人防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六个子系统模块:

2.1人员管理子系统。该模块实现了多种方式的人员信息检索,其主要功能就是进行人员管理,包括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人员基本信息,查询、统计和打印事业单位、机关人员信息等,根据人员的姓名、职务等关键词就可以直接进行查询,并能够随时打印查询结果。

2.2训练管理子系统。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训练管理,包括训练计划、资料、组织与考评管理,同时还可以进行录入、查询、修改、删除、统计和打印后勤训练信息等。其中,训练计划包括年、月、周计划及阶段性计划等,训练资料包括专业训练教材,专业教案等,训练组织管理则主要包括训练的教学分工表、训练登记、统计,训练考评管理即及时对相关考核信息进行录入,并保障能够及时查询、统计训练成绩。

2.3物资管理子系统。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物资管理,包括人防设施管理、资料管理、计划管理等,查询、统计和打印相关的人防信息。其中,设施管理即对库室的管理,及时录入、查询、统计、修改、删除相应的库存物资的名称、数量、出入库时间等信息;资料管理包括体制编制,预定编制情况报告,上级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文件等;计划管理包括方案和保障计划。

2.4实力统计子系统。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实力统计,它可以实现实力的网上编报,查询、统计和打印上报相关的防空实力,区分单位、专业等条件对干部实力、专业队实力以及组织实力进行统计查询。

2.5决策评估子系统。该模块主要对指挥长的决策进行辅助,并对建设人员训练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保障计划的形成、报告建议的拟制、保障文书的组成、保障能力的分析等。

2.6系统管理子系统。该模块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密码管理、登录与退出等功能,记录用户使用本系统时系统应该存储的一些用户信息,其主要作用就是进行数据库的维护与使用,以此来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3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技术是进行信息资源开发、管理与服务的重要方式,并已经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发展成为信息系统设计的核心技术。不管是以处理业务为主的小型事务处理系统,还是能够进行复杂信息处理的高级信息管理系统,都离不开数据库设计环节。数据库设计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后一阶段的设计以前一阶段的结果为主要依据,后一阶段还可向前面各阶段的设计进行要求反馈,根据相关数据库设计原则,笔者将本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分成以下六个环节:

3.1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需求分析主要针对于系统数据需求与处理需求,具体指数据库所涉及的数据特征、范围及数据量等,需求分析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系统设计的成败。

3.2概念结构设计:此环节实际上就是将上述用户需求通过概念模型的方式进行抽象,它是建立在数据需求基础之上,并独立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外的一种模型,也就是说它从用户的视角设计视图,再通过分析与集成视图,形成模型e-R图。

3.3逻辑结构设计:该环节是将上一步中的概念模型转化为DBmS所支持的具体数据模型,如:关系数据库支持的关系模型等,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的优化处理。

3.4物理结构设计:该环节则依据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一个在数据存储结构及存储方法等方面都比较合适的数据库逻辑模型,以便使数据库的存取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3.5数据库实施:此环节是在上述环节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及相应的数据对象,对相关应用程序进行仔细的编制与调试,并试运行本系统。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篇9

Keywords:bigdataofarchive;datascientist;postrequirements;postduties;qualitydemands

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电子办公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的进程中,人类对数据“精、准、深”的要求日益突出。在基于数据决策、依赖数据管理等“以数据说话”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大环境下,作为大数据的关键组成部分――档案大数据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它是大数据重要维度即历史维度数据的核心,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应该看到,受保密、档案管理机制等因素的制约,档案大数据的应有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档案大数据与其他数据的整合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为提升档案资源建设与利用效益,对档案大数据进行分析,优化档案事业发展方案,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和各领域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档案资源和档案事业数据的鼎力支撑。虽然从国家主管部门到各级档案馆(室),都在开展档案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固定而专业的分析人员,从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全面性、系统性、多维性、深入性和规范性等方面看,仍有待进一步增强。在此种形势下,档案大数据作用的发挥和档案事业发展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部门自身结构的优化和管理资源使用效益的提升。

1档案领域数据分析师岗位设置的意义

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在各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行业对数据分析师的需求与日俱增。与其他数据相比,档案大数据很大一部分源于政府、军队等组织机构的活动,具有权威性和凭证性等不可替代的价值特点,虽然有着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义务,但又必须确保国家利益不受侵害。因此,在行业内部设立数据分析师岗位不仅是社会需求、也是档案行业组织机构结构优化的内在需要。

1.1优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需要。从局部看,各级档案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档案收集不齐全、著录不规范等问题。从整体看,各档案部门之间存在着档案资源交叉重复、数据异构等问题。系统地设置统计项目,全面地对档案资源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就可以准确地发现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的弱项和“瓶颈”。通信网络和数字设备发展实践告诉人们:当今,电子文件的增长几乎达到了几何级。例如,阿富汉战争期间,美军为打击一小股恐怖分子,其情报侦测、监视系统24小时产生的数据量就达53tB。在如此大的数据量面前,如何分类电子文件、确定保管期限?网站、微博、通讯交友软件等产生的数据,哪些是需要作为电子文件保存的、又该如何保存?现有馆(室)藏档案资源,哪些方面需要丰富、哪些方面需要“瘦身”?如何从国家层面调控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这些均有待于档案领域数据分析师从“保存历史、服务社会”视角、以可靠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给出建设性的解答。

1.2分析和把握档案利用规律的需要。档案资源的利用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这个规律对于提升档案资源利用率是十分有益的。有的档案资源,其利用具有扩展效应,即一次成功利用可能会激发人数更多、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利用,例如名人档案、著名战役档案、历史典故档案等;有的档案资源,其利用具有递减效应,即一次成功利用之后可能很长时间内不会再有第二次利用,例如事关普通百姓的个人档案。如果机械地根据其前段时间的关注热点推荐档案信息服务产品,则不仅达不到理想效果甚至还会引起用户反感。依托数据分析师的科学分析,有助于档案部门聚焦服务热点,提前做好档案信息服务预案,根据用户需求方向准确提供档案资源及其编研产品服务。

1.3推动档案管理科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档案事业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民生档案的收集与管理等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离精细式、集约化科学发展尚有一定距离,这就需要发挥档案大数据的决策助手作用。对于不同学识背景、不同工作经历、不同职业精神的数据分析人员来说,同样的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尽相同的。设置固定的数据分析师岗位,则有益于提升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的科学性。通过数据分析师对档案事业分门别类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有效地冲破经验主义思维的“篱笆”,发现和把握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律,更加统筹、协调和集约化地利用管理资源,构建档案事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1.4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说“读史可以明智”只能模糊地形容档案的作用,档案大数据在金融、医药、卫生、交通、安全和军事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已经很好地量化和解释了档案大数据的价值。它是转换思维方式、科学决策的直接支撑,是引领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催化剂”。设置档案大数据分析师,无疑会有助于提升档案信息服务于社会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也有助于档案部门把握契机创新服务社会的模式与内容。

2档案领域数据分析师的岗位职责

档案领域数据分析师,可以依据各级主管部门、档案馆(室)的编制和事业发展状况合理配置,其职责主要是从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利用、档案事业综合发展以及档案文件内容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制定优化方案和提出发展规划建议。

2.1档案资源数据统计和分析。档案资源数量统计和分析,主要是对馆(室)藏或者主管范围内的档案资源数量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对各全宗文件数量的分类统计和分析、同类全宗文件数量的对比分析、现行全宗文件产生量与归档量的对比分析、永久档案与定期档案数量的对比分析、不同类型载体档案数量的对比分析、不同地域不同系统档案移交数量对比分析、不同时期档案数量对比分析、不同密级档案数量对比分析等。

档案资源质量统计和分析。主要是对馆(室)藏或者主管范围内的档案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档案资源载体和信息完好度分析、档案资源结构分析、档案著录情况分析、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档案目录数据库质量分析、档案全文数据质量分析、档案缩微情况分析、档案修复情况分析等。

档案资源优化方案的制定。基于馆(室)功能,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定范围内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优化方案。主要是从档案资源结构和数量视角,有重点地对现有档案资源进行丰富、再鉴定工作。对明显存在缺失的馆(室)藏方向,分析档案资源可能的分布点,为收(征)集工作提供指导。具体分析档案著录、目录数据库构建情形,提供档案著录尤其是电子文件著录以及档案目录数据库优化方案。必要时,对全文数据质量进行优化。根据档案完好度统计,制定档案修复计划。

2.2档案利用数据统计和分析。档案利用人群统计和分析。主要是对用户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用户职业、单位、年龄、学历、档案专业知识、兴趣点、档案意识等,从共性和个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档案利用目的、利用效益统计和分析。主要是对档案利用目标和用户所获得的收益进行分析。从编史修志、工作查考、解决个人问题等方面对档案利用目的作进一步细分,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关注其利用效益。同时,分析一定时期内得到用户关注和利用的档案资源,尤其是得到用户重点关注或利用的档案资源。

档案检索效率统计和分析。主要是对档案目录和全文的检索效率进行分析,与图书情报资源等相关领域的检索效率进行对比,考虑其是否满足用户需要,有无改进策略。密切跟踪信息和知识领域的发展前沿,将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应用到档案检索效率的提升上来,主要是对档案信息组织和检索模式提出创新方案。

档案利用发展趋势预测。由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人们会在一定时期内有重点地开展某个或某些方面的工作。数据分析师应密切关注某个系统、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形势,科学地统计和分析用户的潜在需求,准确地预测出档案利用的重点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档案利用准备工作。例如,编史修志工作往往在国家层面、某一系统或行业层面进行统一行动,有的又会与编制体制调整、大型纪念活动、大项任务开展等时机紧密结合;个人利用档案,往往会与国家出台某项政策、某一年龄段人群的成长经历、某些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密切关联。根据档案利用历史数据的分析、当前社会热点、用户关注方向等,引导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借助大数据工具,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充分地进行知识挖掘,高效地构建专题数据库,向用户推送档案信息资源。

2.3档案事业数据综合统计和分析。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统计和分析。当今时代,不仅要求档案工作者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而且需要档案工作者转变理念,从知识管理视角出发,为用户提供问题解决方案。档案领域数据分析师应该对档案工作者个体素质和整个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要重点关注专业学历、知识储备、年龄结构、管理能力、信息素养和职业精神等方面。

档案事业组织领导形势统计和分析。组织领导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档案领域数据分析师,应可以系统地设置档案事业各类统计表格,并根据形势发展创新地设置统计项目和衡量指标。不仅要分析档案主管部门对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情况,还要分析各级组织机构对档案事业的组织领导形势,包括工作规划、经费投入和对档案事业的关注度等。

档案专业硬件、软件建设情况统计和分析。在国家大力倡导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情形下,对行业内硬件、软件建设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要重点对档案馆(室)库房建设、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业务设备建设、档案软件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提升管理资源利用效益。

制定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方案。档案领域数据分析师要适应大环境的需要,从档案工作者个体出发,提出人才培养和培训方案。从档案人才队伍整体建设出发,合理提出编制调整、人才配备和人才发展等建议。在硬件建设方面,从档案事业整体发展视角提供指导意见,合理配置各类设备设施。在应用系统开发方面,针对技术发展形势及时提供建议,为颁布软件系统需求标准、协调资源做出贡献。

2.4档案文件内容大数据的分析和知识挖掘。无论是科技档案、专门档案,还是文书档案,其利用都是围绕着组织机构(或个人)的业务行为开展的。因此,从业务层面对档案内容大数据进行分析,是档案大数据分析的重要内容。根据各专业发展的需要,利用高效、可视化的图形分析工具,对档案文件内容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其中蕴含的知识点,以指导各领域业务工作的科学开展。

3档案领域数据分析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数据分析师肩负着对档案事业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职责,并且要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推动各行业科学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就要求其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档案、计算机、数学和管理等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

3.1思维开阔,开拓精神强。无论是统计项目的设置、还是优化方案的制定,都要求档案领域数据分析师关注相关领域前沿发展形势,具有开阔的思维和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档案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打破旧的思维和工作运行模式,为建立起切合实际的、具有前瞻性的档案工作机制贡献力量。

3.2档案专业功底扎实。档案领域的数据分析,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在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因而,数据分析师应具备系统的档案专业理论知识。不仅要熟知档案领域基本理论,而且要掌握领域前沿发展和理论创新情况,密切跟踪行业发展实践,能够科学地设计好统计与衡量指标、优化和促进档案事业的综合发展。

3.3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数据分析师经常要与计算机网络、多种软件工具打交道,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扎实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档案领域数据分析师,应了解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知识,能够结合领域实际,提出具体的统计、分析软件系统需求;能够熟练操作基本分析软件,掌握大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如R软件、SpSS、matLaB),准确地采集、处理数据,必要时进行数据迁移;能够在看似无关的数据中挖掘出蕴含的关联、发现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内在规律。

3.4熟悉管理学基本理论。无论是档案资源管理、还是档案事业的综合管理,都离不开管理学基本理论的运用。因此,档案领域数据分析师应熟悉现代管理学基本理论,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好的文字表述能力,能够运用管理学前沿理论来指导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方案的制定。

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篇10

1引言

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或人为灾害。近年来,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盲目扩张、工业高度密集,资源环境破坏,人与人的安全卫生距离不断缩小,使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日趋严峻。因其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成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的重要手段,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如熊光魁等研究了救灾防病应急反应专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潘海东等提出了构建部级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思路;王平、杜江等设计了基于webgis的公共卫生安全监督与控制系统方案;杜鹏等基于模型分析规划了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李琦等在北京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突发公共卫生疫情分析与决策系统的构建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案从不同角度对系统功能模块、体系结构、业务模型等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丰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功能,促进地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有积极作用。但有关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系统需要的数据类型,以及系统支持部门等问题尚未明确提出,特别是如何处理公共卫生领域各部门现有的信息系统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这些信息系统建于不同时期,采用不同软件平台和数据格式,系统之间的卫生数据无法共享和交换,形成大量的卫生信息孤岛。另外,这些信息系统存有大量有价值的历史和现实数据,如果放弃它们,则需很大的重复投资,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主题相违背。因此,集成先进技术,整合城市现有卫生信息资源,消除卫生信息孤岛,实现公共卫生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成为当前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核心要务。

基于上述情况,在“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区域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延续项目“中小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技术集成”的支持下,通过调查和分析广州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本研究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建设基于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

2系统总体设计

2.1系统建设目标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在城市现有公共卫生安全体系下,围绕城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综合运用计算机工程、卫生统计、人工智能、数据仓库、中间件、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一个能快速、及时、准确收集、存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并以超媒体(文字、声音、影像等)方式显示各类信息和分析结果,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提供全过程、多层次信息服务和多种支持手段的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系统。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现有公共卫生领域各业务部门相对独立的操作型系统集成在一起,以基础空间地理数据及各类专题图形数据为基础,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共卫生数据仓库和相应的预警指标、应急预案等知识库和模型库;以数据上报一采集一管理一分析一决策一展示为主线,建立具有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仿真预测、虚拟现实、指挥调度、信息等专业应用功能的各子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平台,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指挥调度能力,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2系统所需数据类型与支撑单位

传统的公共卫生领域以传染病防治为主要内容,数据类型单一;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也主要由卫生部门唱独角戏。随着社会进步,公共卫生安全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因不合理饮食结构、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空气、水源、噪声、化学污染等环境危害引发的健康问题,也正上升为公共卫生问题。因此设计系统建设方案时,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的需求,除卫生监测数据、疫情监测数据、卫生资源数据等基本数据类型外,环境卫生数据、食品药品卫生数据、公共卫生危险因素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一并列为系统采集的数据类型(见表1)。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支持单位除医疗卫生行业各部门外,把与数据供给和应急管理有关的如环境监测、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及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也列入系统支持单位(见表2)。

2.3系统业务结构模型

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围绕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构建,在体系结构上采用开放式的网络结构设计,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之间都能容易地实现互连互通。其概念模型(如图1)从底层至顶层分为数据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层3个层次。

数据层有分布数据源、数据仓库系统、信息采集和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在该层中,信息采集系统利用etl工具把存放在各业务部门异构系统中的卫生数据采集到公共卫生数据仓库系统中,并建立面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专业数据集市。城市基础数据仓库中存有大量基础空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包括影像、地图、气候、人口、宏观经济等。城市基础数据仓库的应用是对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资源支持。

应用服务层由面向事件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面向事件的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和专业应用分析子系统三个功能子层组成。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是系统各子系统实现集成的关键和基础,它以灵活的方式与数据仓库和数据管理系统连接,为各业务子系统提供基本的数据组织形式,并设有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对接的公共数据接口。

gis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实现城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基础及平台支撑,能为各业务子系统提供通用的功能模块,还可以在其上方便地构建应用系统。该平台本身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并能把各业务子系统的分析结果展示出来。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dem(digitalelevationmode1)分析、叠置分析等属于此层。

专业应用分析子系统在继承gis通用功能层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决策需求,开发出多种专业应用模块。其中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知识库和模型库的管理,并把相应的知识和规则运用到信息采集、信息管理、监测与预警、分析与预测、指挥调度等系统中;突发事件分析与预测系统针对事件特点和应急管理需求对卫生数据进行多种分析,并根据历史经验及专家知识对相关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仿真模拟和预测,为控制事件发生提供辅助决策;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根据事先定义好的逻辑关系定期扫描检查卫生数据仓库,对发现的异常现象发出预警;突发事件应急调度系统通过gis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分散资源的统一调度;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主要向公众公布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类信息。

用户层主要将下层数据的分析结果以友好直观的方式反馈给各个不同需求层次的用户。整个系统从下到上互为基础,互相作用。

3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3.1利用数据仓库技术进行数据中心建设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需要对分散在各部门异构系统中的卫生数据进行集成分析,但由于各异构系统的分散性、数据类型的不一致性,以及一些历史数据的离线等问题,使目前这种以事务处理为主体的数据环境难以满足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对数据的分析要求,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需要建立独立于应用的数据环境和相应的技术支持。数据仓库是一种面向数据应用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提供集成化、历史化的数据管理功能,支持综合性的数据分析。对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来说,数据仓库可为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分析与预测、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的创建过程遵循以下步骤:首先从各分布数据源系统中抽取有用的公共卫生数据到数据准备区(如图2),然后对数据准备区中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并通过元数据映射后装入数据仓库,再根据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的具体需要建立专业数据集市,其结果由前端各专业应用子系统经过多种分析后展现。

3.2利用中间件技术进行系统应用集成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要在不同网络产品、硬件平台、网络协议等组成的异构环境中运行,同时还需支持多种应用软件和管理多种应用系统。因此系统内部各软、硬件平台之间、系统与其他电子政务系统之间要有可靠和高效的信息传递与数据转换技术支持。中间件(如图3)是基于分布式处理技术的一类软件,它介于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之间,既能解决客户与服务器方的互联,又能实现不同技术组件之间的集成。

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集成分为系统内部服务集成和系统外部服务集成,它们因功能不同对中间件的要求也不同。内部服务集成需要整合长期形成的大量遗留系统,共享不同平台和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资源;外部服务集成要求系统能自动检索到其他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的相关服务,以构成更为广泛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网络。考虑城市已有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软硬件支持台的特点,及将来系统扩展和兼容等因素,在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实现过程中,将j2ee、webservices、xml信息交换中间件集成应用。其中j2ee标准用来解决服务器端应用间跨平台、数据异构的集成及数据挖掘任务;webservices用于系统的信息与获取;信息交换中间件在内外集成系统之间起到信息及功能的桥接作用。

3.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可视化显示

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具有自身的属性特征,更具有空[5]间分布特点。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是gis和其他各功能子系统的无缝集成,是地图和空间分析在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如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路径分析、网络分析等)以其可视化、实时化、动态化等直观的表现形式可广泛应用于隔离区设置(以传染病为例)、疫区定位、疫情显示、空问传播分析等方面,为管理部门迅速了解疫情传播态势,进行应急预案生成、卫生资源配置等提供实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