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减排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27:14

工业节能减排的措施篇1

关键词:煤炭工业;节能减排;煤矸石;锅炉燃烧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在大搞经济建设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能源的日益匮乏引起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倡议书中明确指出,2016年全国煤耗量必须控制在30亿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排放量不能超过2000万吨。在此背景下,我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关乎到国家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和谐。

1我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现状综述

煤炭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无论是产量,还是消耗,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现状也难以有所改变。这就导致我国煤污染现象十分严重,集约水平低,传统的开采手段再加上煤炭利用率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不小的距离。另外,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对其他资源的损耗过高,资料显示,开采2t煤就会消耗15t左右的硫矿、铁矾、铝矾等物质。从环境角度分析,污染范围广,治理难度大,污染水体、气体以及废物都是开采、运输、应用时产生的垃圾,造成水质、土质、气体质量日益下降,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为提高环境质量和能源利用率,一种新型的高效清洁技术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重视。21世纪初,这种技术在我国大力推广,使煤炭工业逐渐走向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煤炭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分析

2.1煤炭加工

煤炭加工是一种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的先进技术,使煤炭更加清洁、干净。其加工方式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对原煤进行脱硫、除尘,在保证煤炭质地均匀的同时,还能够满足差异化需求。目前,煤炭加工技术主要以型煤和水煤浆技术为主,型煤主要由粒度较小的煤灰和杂质煤组成,我国对型煤的研究已经有60多年,比如环保、生物、烟煤等型煤技术正在逐渐完善,并且这些技术也是我国未来在型煤研究方向上的主要课题;水煤浆技术发展到今天,突破了传统的研磨少、研磨分散、优先分配等限制,通过精细设备的加工能够使煤浆迅速堆放成型,在浓度、制浆范围等方面有着历史性突破,每年产量在9.0×106~1.2×107t不等,是煤炭加工中十分重要的技术之一。

2.2燃烟的控制和治理

这项技术最早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由我国专业领域人士提出,由于科技水平限制,只是利用风力设备达到除尘目的。时至今日,除尘技术有了不小的进步,利用静电、布袋或是增加湿度等机械化手段提升除尘效率。目前,脱硝脱硫除尘一体化是治理燃煤油烟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增设勘测系统进行除尘监测。针对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毒气的治理,一种方法是利用气体回排降温,另一种方法是分层供风分散燃烧面积,其中,脱硝技术以SCR为主,使用催化剂、还原剂加速无毒气体产生,并配以脱氮设备和低燃烧设备。

2.3锅炉高效燃煤

锅炉燃烧技术在我国有着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相关人士提出利用煤粉加工锅炉燃烧技术,但是煤粉、锅炉以及相关除尘设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再加上技术落后、工艺手段迟迟不能更新,导致锅炉燃煤技术被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直到90年代,锅炉燃烧技术的雏形才真正形成,比如功率较小的旋流煤粉燃烧设备。21世纪初,金水锅炉的问世使这一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创新与研究,目前的锅炉燃煤技术更加环保节能,并且锅炉热利用率高达90%以上,燃烧效率接近100%,与传统技术相比,其煤炭节约率提高了40%左右,同时也节省了一部分电力。这种技术是将纯度高的灰钙粉投入到循环系统中,稀释煤油烟气实现清洁目的,再加上布袋除尘、低温燃烧等措施,使有害气体比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的排放量和浓度得以降低,解决了因集中排放而导致的多次污染。

2.4煤矸石利用

在煤炭开采和清洗时会产生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煤矸石“堆积如山”,总量已接近42亿吨,是废弃固体中数量最多的,所以关于煤矸石的有效利用是煤炭行业一直以来研究的问题。传统的煤矸石再利用一般以铺设高筑或是二次选煤为主,利用率低。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煤矸石的其他利用途径也被开发出来,比如开采空洞再次填补、破坏土地复垦以及路面补料等。同时,煤矸石还可以为电力发电提供保障,各大煤矸石发电厂的投成标志着我国电力事业的新形势。除此之外,煤矸石在工业、农业方面都有着不小的用途,包括水泥混凝土、肥料、改善土质等。从实际角度出发,煤矸石的利用规模较小,仍需大力推广使用。

3我国煤炭工业未来发展浅析

3.1加强政府职能

政府是低碳生产的“引路人”,政府要在节能减排中起主导作用,落实煤炭行业内部改革措施,强化机制作用,加强资源整合,使产业走向正轨。同时,为煤炭行业制订科学、合理的有利政策,加速低碳生产运营机制构建,实现绿色行业、环保行业。此外,加强技术开发,强化职员技能素质,行业内部要形成“低碳”氛围,将政府引导企业低碳生产的桥梁作用体现出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低碳行业系统。

3.2改变传统的煤炭开采观念

改变传统的煤炭开采观念,秉持开采工作效率化、环保化、安全化,提高煤炭回采工艺水平,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构建一条矿区、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开采之路,确保煤炭开采工作符合可持续发展定义。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特色,加大伴生资源保护力度,加强资源回收、开发、再利用,完善新型高效、环保、低碳的经济发展体系。除此之外,盘活人才资源,发挥各地区资金、技术效应,提高煤炭清洁率,拓展产业道路,提高市场占有率,在确保环境绿化建设的同时,使企业收益最大化。

3.3重视煤炭分选

为提高煤炭提取率,改善整体质量,需要对煤炭分选加以重视。煤炭洗选环节通过物理、化学以及微生物等手段使煤炭质地平均、功能不一,通过对煤炭严格分选、深加工等工序,使原煤杂质诸如硫、灰等进行有效去除,是保证煤炭清洁干净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有关数据分析可知,2亿吨原煤经过合格分选后,使二氧化硫排放减少了250万吨。可见,为了提高煤炭提取率,确保燃煤的效率性、经济性、整洁性,有必要认真进行煤炭分选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我国煤炭工业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有助于节能减排的相关技术和措施。煤炭行业绿色体系的构建,标志着我国“低碳”时代的到来,为加强节能减排、缓解环境压力、资源利用最大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彦钰,王永胜,王瑞萍.山西省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发展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5(9):26-28.

[2]秦矿荣.浅谈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措施[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9):160.

[3]郭雪岭.我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及管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6.

工业节能减排的措施篇2

为促进能源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道路运输行业,根据《市交通系统节能减排行动实施方案》和《市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做好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道路运输业作为基础性、服务性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的同时,据资料显示,道路运输油品消耗仅次于制造业,约占全社会油品消耗总量的30%左右,并且能源利用率较低,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平均油耗要高10%-25%,货车百公里油耗更是高出一倍以上。因此,被政府确定为节能减排重点目标之一。

通过组织实施行业节能减排考核工作,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任务,落实职责分工,加大相关政策措施力度,对于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全面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各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开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新局面。

二、健全组织机构,为行业节能减排考核工作提供保障

区交通局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办公室、县乡公路管理处、运管所、汽修所为成员的局资源节约工作领导小组。局办公室负责机关、县乡公路管理处负责公路系统、运输管理所负责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局节能办”),设在汽修所,具体负责我区行业考核的日常督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并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公司、交通服务总公司也要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并于年2月12日前将实施方案报局节能办。

各道路运输企业要认真履行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逐步完善目标责任机制,确保经费、人员、措施到位,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力争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三、明确考核内容,着力推进行业节能减排考核工作

为确保完成既定工作目标任务,省厅已将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考核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对各单位各部门综合考核评价的范畴,明确了考核内容、考核计分与方法,以及奖惩兑现等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责任制。

(一)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节能减排量化目标的完成和节能减排主要措施的落实情况。年全区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具体量化目标为:

1、实现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同年相比下降4%;

2、逐步落实两项地方标准。

3、节能减排主要措施包括: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分解和落实任务目标,完善基础工作;宣传贯彻政策法规;开展技术研发,推广示范项目和节能产品;履行监管职责;调整运输结构;执行污染排放标准;工程建设节约;节约型机关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二)考核计分与方法

考核采取百分制,分为超额完成(95分以上)、完成(80-94分)、基本完成(60-79分)和未完成(59分以下)四个等级。鼓励超额完成量化考核目标,并创新节能减排工作。

(三)考核奖惩

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并作为局对各单位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依据。节能减排工作考核结果具有一票否决权,考核结果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等级的单位,具备行业评先树优的资格,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单位,取消其行业评先树优资格,并在考核结果公布后一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形成整改报告,报局节能办。对未制定整改措施或整改不到位的,局节能办予以通报批评。

四、强化措施,确保行业节能减排考核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宣传,搞好培训。各单位一是通过召开会议或专项培训班,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全面、准确了解和掌握有关文件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节能减排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在醒目位置悬挂标语、张贴宣传单,努力营造人人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良好氛围。四是局节能办定期不定期组织督导检查,确保我区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工业节能减排的措施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节能减排

随着土木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土木工程建设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等特点,近几年随着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不断扩增,在促进土木工程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节能问题。土木工程建筑建设需要以节能减排为目的,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样才可以促进土木工程建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就我国当前能源消耗情况来看,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在总能源消耗中占比最大,其中建筑工程施工材料,如水泥、钢筋等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减缓能源紧缺问题,就需要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就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在能源利用率上始终比较低,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加剧了能源紧缺问题。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实施节能减排的措施是极为重要的[1]。

2当前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措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较低

近几年,人们对环境保护与能源利用愈加重视,很多建筑工程都采用了节能减排技术,但就实际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情况来看,很多工程虽然实施了节能减排技术,但并未达到预期的节能减排目标,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较低,无法全面落实。实际上,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节能减排是一项极具综合性与专业性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采用节能减排技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落实建筑节能技术[1]。就我国当前建筑节能减排情况来看,相较于建筑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影响了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效果。

2.2对节能型住宅建筑缺乏正确认识

很多建筑工程的开发商都未能正确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对节能型住宅建筑缺乏正确认识,使得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未能及时采用节能减排技术。一些建筑工程开发商为了谋取经济效益,盲目采用较为流行的欧式风格建筑或是美式风格建筑形式,这些建筑形式在节能方面与我国实际的节能建筑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这直接影响了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此外,很多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时都未能充分利用当地能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能源浪费。

2.3节能减排体制与管理上存在不足

建筑工程施工前最为重要的便是工程设计环节,在进行工程设计时,需要将建筑节能减排理念充分地应用到设计中,然而就我国当前大部分的设计单位来看,很多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在节能减排体制与管理上都存在不足。建设节能型住宅建筑是一项集综合性与专业性于一体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许多各专业互相协作,但是很多建筑设计单位在设计时都处于独立,建筑节能热工计算由暖通专业单独完成,建筑节能排水由排水专业单独完成,各专业间缺乏沟通协调,这直接影响了建筑节能的系统性[2]。各专业的节能要求不同,如果缺乏沟通协作,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建筑节能停留在理论上,无法真正地发挥其优势。

3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减排的措施

3.1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技术管理体制

当前,很多建筑工程都未建立建筑节能技术管理体制,开发资源节约型的政策尚未全面建立,这使得很多建筑工程都疏于监督管理,导致节能减排技术未能真正地得到落实。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管理体制,建筑节能工作在开展时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建筑节能工作进展缓慢[1]。因此,建筑工程单位需要切实加强建筑节能技术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通过制定完善的建筑节能法规与标准,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约束,确保节能减排技术可以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全面落实。

3.2提高对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认识

很多建筑单位在建筑工程节能减排上都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建筑施工节能减排措施是建筑工程开发商与国家政府部门需要考虑的事情,与建筑单位并不存在明确的关系,这是这样的认识误区,导致很多建筑单位未能提高对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重视程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恶化与资源紧缺问题。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切实加强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节能减排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建筑施工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使其可以正确认识建设节能型住宅建筑的意义。通过节能减排的知识宣传,人们可以正确认识建筑节能减排的意义,认知到建筑施工的节能减排与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同时,还需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在保证施工质量,保障房屋基本居住条件与安全条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能源,使用新型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材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建筑工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2]。

3.3提高资源利用率

建筑工程节能减排的开展需要依托于新型技术与新型材料,相关建筑工程研发人员需要坚持技术创新,积极开发新型技术与新型材料,提升建筑的品质与性能,科学充分地利用当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必要的浪费,实现资源的高效率化。建筑工程人员需要科学选择节约型资源的技术新途径,降低资源消耗量,尽可能少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使用清洁能源代替,这样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1]。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尽可能多地使用高性能材料产品,这样可以为资源利用提供保障。建筑结构材料在具有基本的强度与持久性性能的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坚决抵制污染性材料,严格控制有害物质排放,避免建筑废物污染环境。

3.4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培训

建筑节能技术的实施需要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辅助,建筑单位需要切实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节能意识,使其可以全面掌握节能技术并将节能技术应用到实际施工过程中,这样更有利于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结论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土木工程建筑的节能减排问题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理念进一步更新,节能与环保作为衡量节约型住宅建筑的重要指标,对于建筑工程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就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节能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节能措施上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建筑单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施工方案,将节能减排技术充分地应用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闫斌单位:黑龙江省九州方圆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工业节能减排的措施篇4

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节能减排现场会精神,认真分析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形势,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讲强调三点意见:

第一、充分认清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认真实施节能减排项目,严把新上项目准入关,加强重点单位和领域监管,严厉整治环保突出问题,加强督促检查,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特别是七月份以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相继开展了环保专项整治活动,启动了节能ⅲ级预警调控,节能减排工作得到有效加强,节能减排形势得到明显改观。从有关指标看,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一强劲势头,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完成今年及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节能减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节电形势严峻,与省里调控要求差距较大。从9月份起,国家调整节能考核指标,实行节电目标“一票否决”,若一个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增幅超过全社会能耗增幅5个百分点,则直接判定该地区万元gdp能耗上升。省政府相应调整了节能考核办法,并从10月1日起,对各地全社会电力消费实行限量调控。截至10月底,全市全社会电力消费超省调控计划5.5%,居全省倒数第五位。二是二氧化硫排放增长过快,消化难度很大。预计全年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3000多吨,其中电厂新增2000吨,新增部分很难消化。

完成今年及节能减排任务,是市政府向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硬指标硬任务硬要求,丝毫含糊不得、丝毫马虎不得。年内只剩下50天时间了,任务十分艰巨,时间十分紧迫。各地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一定要从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不折不扣完成今年及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第二、坚持科学调度、有保有压,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各地各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完成年度经济指标的压力也不小,但千困难万困难、千道理万道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是硬道理,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克服畏难情绪,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科学调度企业生产,合理安排生活用电,加快实施减排项目,坚决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确保完成今年及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一要正确处理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市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又严重不合理,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居多,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在当前情况下,正确处理好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是对领导干部能力和智慧的考验,必须统筹兼顾、弹好钢琴,努力做到“两项工作”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即:经济要发展,节能减排任务也要完成。

二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科学调度。为统筹兼顾节能减排和生产发展,在完成目标任务上要“切一刀”,但在具体操作上不搞“一刀切”,灵活把握工作节奏和工作力度,做到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科学调度。所谓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抓好难点指标、重点企业、关键领域、重大项目、差距较大的县。所谓有保有压,就是区别不同县区不同类型不同企业,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如对单位能耗较低、达标排放、贡献较大的企业,要尽量保证生产用电,而对能耗高、排放量大的落后产能,要坚决压缩生产。需要提出的是,为了完成节电任务,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可能还会采取一些强制节电措施,希望大家能够支持和理解,但也必须执行。所谓科学调度,就是在实行节能减排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科学安排企业生产,科学调度生产生活用电,当前尤其要实行节电一日一调度。

三要不折不扣执行节能减排各项政策措施。近年来,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对全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32家企业的能耗实行限额管理,严格执行差别电价,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实行限期整改、停产治理、关闭淘汰等相关政策,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等等。各地各单位要不折不扣贯彻执行节能减排各项政策措施。这里特别重申一下,对未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重点污染工程未达目标责任书要求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未完成的县区,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第三、突出调结构、促转变,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长效机制。

调结构、促转变是“十二五”的主题,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更是我市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各地各部门在扎实做好当前及年内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要及早谋划“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长效机制。

一要抢抓机遇、加快转型,构筑科学的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推动,旅游业、服务业发展不够,但工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从深层次分析,我市节能减排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主要原因就在于产业结构尤其是工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型、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占有相当的份额,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对来说,尤为必要、刻不容缓。要抓住皖江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建设两大历史机遇,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推进自主创新、发展新型产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构筑科学产业体系,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要消减存量、控制增量,坚持走低碳发展道路。一方面,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综合运用市场、行政和法律手段,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淘汰水泥、化工、矿山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消减能耗排放“存量”。另一方面,要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尤其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要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持实行节能环保前置审批,严把新上技改项目市场准入关,努力控制能耗排放“增量”。各地在招商引资中,一定要调整思路,实行招商选资。

工业节能减排的措施篇5

关键词:江苏省终端能源消费企业碳补偿措施

中图分类号:F062.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节能减排是江苏省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绿色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低碳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工业清洁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总体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目标,实现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有效控制碳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Cop21召开时期,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相比于200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下降40%-45%,全面做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根据已有研究结论,“碳补偿”是在全球变暖和低碳经济背景下产生的生态补偿研究新领域。因此,江苏省低碳发展目标的实现对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江苏省工业碳补偿措施,促进江苏省工业节能减排目标实现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大量优秀成果。RamakrishnanRamanathan采用Dea模型分析了碳排放量、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1]吴彼爱等发现GDp与碳排放量存在高度相关性,其中工业部门是碳排放的最主要部门。[2]赵荣钦等人首次将区域碳补偿的机制、措施及政策建议进行了综述,为当前低碳的运行与不同区域和主体之间公平发展找到平衡点。本文采用最新数据和视角,以江苏省工业为切入点,对其终端能源消费量与企业碳补偿措施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江苏省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的各项指标,提出基于企业的碳补偿措施,为江苏省工业企业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实现自主减排提供建议与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在碳排放的计算方法中,由于实际测量法与系统仿真法的操作非常复杂且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因此排放系数法被广泛采用。[3]本文将采用传统的排放系数法来计算江苏省工业的碳排放。

(二)数据来源

根据数据的时效性和可得性,本文选取江苏省工业2005-2015年间8年的主要能源消费量,如表1所示。Co2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能源,选取原煤、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等七类能源,没有加入电力的消费,以免重复计算。根据ipCC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提供的碳排放系数,[4]在此基础上乘以44/12转化为Co2排放系数。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耗量及工业GDp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2016》,由于能源平衡表里的终端能源消耗显示数据为实物量,本文将实物量的数据全部折算成为标准量,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取自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如表2所示。

三、结果与分析

根据江苏省工业终端能源消费Co2排放计算公式既可计算出江苏省工业碳排放量,再结合工业总产值,计算出工业历年增加值,进而计算出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弹性系数,得出当前江苏省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现状,如表3和图1所示。

根据表3和图1,江苏省工业总产值和工业Co2排放量2005-2015年期间均呈上升趋势,工业增加值则波动平稳,2009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了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上升。Co2排放量从2005年的40339.39万t上升至2015年的68792.66万t,平均年增长率为6.11%;与此同时,工业增加值从7870.62亿元上升至8936.03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42%。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省2005-2015年间,工业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即江苏省的工业发展趋势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推行要求,需大力推行碳补偿以减轻环境压力。

工业Co2排放强度指由于单位工业的增加值而相应产生的Co2排放量,工业Co2排放强度的变化则表明碳排放和工业增长的变化程度和趋势。[5]据相关资料显示,工iCo2排放强度越高,说明工业增长对环境的污染越大,经济增长质量越低,否则相反。2005-2015年间,工业Co2排放强度呈波动上升趋势,2009年达到9.73,说明金融危机期间,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程度高,经济发展水平的下降引起经济增长质量的降低,而2010年跌至最低值3.12,说明江苏省在经济恢复期间实行节能减排取得了良好成效。工业Co2排放强度数据的波动表明江苏省致力于节能减排标准的完善,然而,2015年,工业Co2排放强度达到了峰值9.93,说明距离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工业Co2排放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是用工业Co2排放量的年增长率除以工业增加值的年增长率。当其结果小于1时,说明工业增长速度大于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节能减排的效果显著,工业污染控制总体较好;若结果为负数,则说明工业污染总量出现下降,工业污染治理效果非常好;但是注意到当其结果大于1时,说明工业增长速度是小于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的,节能减排的效应不明显,工业污染加剧。由表3可以看出2005-2015年间江苏省工业Co2排放弹性系数均没有超出1且以负值居多,那么则说明江苏省工业增长速度大于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由此说明江苏省污染治理工作效果较为显著,但总体上Co2排放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

综合上述数据分析,江苏省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Co2排放量的快速增加,江苏省近年来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小于工业增长速度,节能减排的效应显著,并且通过相关专家与学者的预测,2015-2020年Co2排放强度逐年下降,Co2排放量呈上升趋势,[6]同近年来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小于江苏省工业增长速度的趋势相契合;同时,应注意到工业增长会对环境产生非常大的污染,经济增长质量还有待提高。因此,在全球变化和低碳经济背景下,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省市,江苏省各方面在碳补偿措施上需进一步探索。

四、碳补偿措施

查阅相关资料,碳补偿可下定义为“碳排放主体以经济或非经济方式对碳汇主体或生态保护者给予一定补偿的行为”,即通过经济手段消除碳排放的外部性的行为,以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实施,实现区域公平发展及可持续,其实质上是一种以碳为纽带的区域低碳发展的措施和手段。[7]

本文从企业主体出发,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将企业碳补偿措施总结为以下3种。

(一)企业内部碳补偿

企业内部碳补偿是通过企业员工及企业自身宗旨和运作机制以抵消碳足迹的措施。有以下三种方式:①企业内部开展植树造林与员工捐赠活动。组织员工进行定期的植树造林和为政府设立的碳基金进行捐赠,从而在整体上减少和抵消企业的碳足迹。②严格按照政府颁布的碳排放配额进行生产运作,并按时缴纳碳税。当前政府颁布的碳排放奖惩措施、碳金融工具等政府碳补偿方式是最重要的碳补偿途径,企业应相应政府号召,建立企业碳基金,以实现自主减排。③建立创新企业文化,[8]创立专属碳排放包装标记。在工业企业的销售环节中,公司可将在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运输等生命周期环节中产生的碳排放量标注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并将碳排放的成本计入产品价格中,以便于消费者在同类商品中进行选择,从而间接实现消费者对企业碳排放的成本补偿,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二)企业间碳交易补偿

碳交易的本质是一种市场机制,其目的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的减量排放。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1年10月批准全国范围内北京、重庆、湖北、广东、天津、上海、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据统计,从2013年6月份开始,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重庆已经陆续建立了碳减排交易所或交易中心。据了解,中国将加快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力争2017年全面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毫无疑问,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在此政策基础上,政府会将一定的碳排放配额分配给企业间每一项土地利用活动,并规定如果该项土地利用活动实施周期内的实际碳排放量没有超出政府所给予的配额,则可将多余的配额出售给其他土地开发活动主体,因此企业间碳交易的补偿措施可以从企业经济利益出发促进企业清洁生产,是十分重要的碳补偿途径。

(三)企业间非交易性碳补偿

“十三五”规划中强调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从企业间投资与技术援助的角度出发,核心是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向经济落后地区输送资本、技术与人力资源,最大程度帮助落后地区实现节能减排,从而以抵消自身碳排放足迹。此措施在进行推广时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政府制定相关企业间援助的机制与标准,规范援助的形式与流程,从而更好实现企业碳补偿。

五、结论

本文基于2005-2015年间江苏省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及工业总产值,结合标准煤折算系数、Co2排放系数,计算出江苏省工业Co2排放量、工业增加值、工业Co2排放强度和Co2排放弹性系数,得出相关结论。江苏省工业总产值和工业Co2排放量2005-2015年期间均呈上升趋势,工业增加值则波动平稳;工业Co2排放强度呈波动上升趋势,2009年达到9.73,2010年跌至最低值3.12;Co2排放弹性系数均小于1,且以负值居多,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江苏省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Co2排放量的快速增加,经济增长质量有待提高。从企业主体出发,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将企业碳补偿措施归纳为企业内部碳补偿、企业间碳补偿交易、企业间非交易性碳a偿等三种措施。鼓励企业内部开展植树造林与员工捐赠活动,严格按照政府颁布的碳排放配额进行生产运作,并按时缴纳碳税,创立专属碳排放包装标记;政府会将一定的碳排放配额分配给企业间每一项土地利用活动,并规定如果该项土地利用活动实施周期内的实际碳排放量没有超出政府所给予的配额,则可将多余的配额出售给其他土地开发活动主体;推动工业企业向经济落后地区输送资本、技术与人力资源,最大程度帮助落后地区实现节能减排,从而以抵消自身碳排放足迹。因此,虽然江苏省经济发展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但仍需从企业出发,创新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碳补偿措施方面勇于探索,致力于实现低碳模式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为江苏省经济发展和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RamakrishnanRamanathan.amultifactorefficiencyperspectivetotherelationshipsamongworldGDp,energyconsumptionandcarbondioxideemissions[J].technologicalForecasting&SocialChange,2006(73):642-675.

[2]吴彼爱,高建华,徐冲.基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河南省碳排放分解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11):1902-1907.

[3]昂双龙,李启明,李德智.江苏省建筑业能源消耗及省级比较研究[J].发展战略,2010(12).

[4]胡颖,诸大建.中国建筑业Co2排放与产值、能耗的脱钩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8):50-57.

[5]谢守红,邵珠龙,牛水霞.无锡市工业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2(5):140-146.

[6]田立新,钱佳玲.江苏省工业碳足迹研究及情景模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26-31.

工业节能减排的措施篇6

(广东新元素板业有限公司)

肖言

实施低碳战略、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是广东新元素板业有限公司一直坚持的发展方向。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以绿色建筑材料为支撑——绿色建筑的绿色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色建材的选用。作为绿色建材品类之一,无石棉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冰泥板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低碳、节能技术措施是体现绿色建材评价标准的重要环节。

无石棉纤维增强硅酸钙板/水泥板(以下简称板材)是采用木质纤维取代石棉纤维作增强材料,其生产工艺中重要的工序是二氧化硅、氧化钙、硅酸盐水泥、木纤维的水化反应过程。期间,由锅炉产生高压蒸汽,板材在蒸压釜中以0.9mpa~l.lmpa、180。C~190℃的高温、高压完成,生产环节耗能量很高。板材在蒸压完成时蒸压釜排出的热废气(含硫等)污染生产区和工厂周边环境。这种现象在行业中普遍存在。为此,我们近几年逐步研发并实施了节能、减排和消除不良气味等改善环境的技术措施。

1热能的再利用

板材在制造过程的热水化反应程序是根据不同密度板材和硅钙比的变化而设定的。每一蒸压釜的蒸压都经历升温、升压一保温、保压一降温、降压一卸压、排气的过程。企业为适应产能需要而准备多台蒸压釜。板材在蒸压釜中完成水化反应、卸压、排气出釜时,其蒸汽余热是可以利用的。我们的技术措施是:设置分气缸和阀门组装置,将需要排放的蒸汽排向缓充罐中储存再利用,或直接排向已进人板胚、待蒸压的釜中利用其余热升温。

从升温、升压、保压、保温,至卸压、排气、卸板历时20小时,按年产能600万标准平方米规模的生产企业,每年生产280天即每天需5台蒸压釜运作。通常为此产能配备6台釜的企业,可利用1台釜来储存排出的蒸汽。据统计,此节能减排技术革新可获39%的蒸汽重复利用。按实测每台可各节省2.57吨蒸汽。每吨蒸汽燃煤的成本是145元,每釜运作一次可节省373元(2.57x145元),以年产600万标准平方米规模计算为1333釜/次,每年可节省49.72万元的生产费用。按全国本行业以6亿标准平方米计算,此项节能措施可节省近5000万元成本。按每吨标准煤可产6吨蒸汽计算,每吨蒸汽耗煤167kg,本项技革措施每釜/次可节省2.57吨蒸汽,即每釜/次可节省燃煤428kg,按1333釜,次可节省燃煤570吨/年。

关于二氧化碳的减排,互联网上查得工业锅炉燃烧1吨标准煤会产生2.62吨C02,据此测算本实例可节约燃煤570吨/年,将可减少排放C021493吨。按本行业6亿标准平方米总量计算,如都采用此节能措施,将节煤5.7万吨,减少C02排放近15万吨。

此项技改措施被称之为“蒸压工艺余热利用工法”。此工法也适用于所有硅酸盐制品工业中具有蒸压釜设备的企业参照采用,其节能减排效果将更好。

2改善环境的技术措施

在以木纤维素代替石棉纤维生产硅酸钙板/水泥板的生产工艺中,蒸压工序的设备是蒸压釜,板坯在蒸压完成Cao-Si02-H20的水热反应生成托具莫来石等结晶,釜中含有硫化物等高热气体,开釜后排向大气,以6个30m×中2m蒸压釜测算每天排放约300立方米不良气体污染环境,影响员工健康。

为此,我们研发了能够有效处理废气、减少其对大气污染的一种用于消除蒸压产生的不良气体气味的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将需排放的热气体泵送至热交换箱(两级)降温,从而为置于热交换箱中的软水循环盘形管加热(软水供锅炉使用)。随后气体进入水雾脱硫装置,经水雾作用后,进入水帘脱硫塔内的活性碳层过滤水洗后,洁净空气排出,污水则流向沉淀池进行沉淀,其中的硫化钙等固体物进行回收使用,清水则流向清水池进入生产线的“生产用水闭路循环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

我们称本项技术为“用于消除蒸压釜排放的热不良气味装置”,也适用于所有硅酸盐制品工艺或其他工业作为消除热不良气体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3生产用水的循环利用

无石棉纤维增强硅酸钙板/水泥板的生产工艺是湿法生产,其过程需要大量的水为载体,我们为每条生产线建立了生产用水闭路循环系统,让含有纤维和粉状原料的污水进入沉淀罐,将固体物沉降,回到生产线复用,污水溢向清水罐再澄清后,输入至生产线再利用。为了生产用水的平衡调节、设置沉淀池作为缓冲,同时接纳来自不同用水位置的废水进行澄清再利用,做到无生产污水向市政管网排放。

结论

(1)绿色建材生产企业运营过程必须贯彻低碳节能技术路线,并以此作为评价绿色建材条件之_。

(2)前述三项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的实现,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权。

工业节能减排的措施篇7

关键词:公路隧道;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交通运输行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兴起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和行业,它对于促进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对于完善物流、交运等各个具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高速公路作为公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速公路的隧道照明问题,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基本方针落实,因此如何更好在在高速公路隧道的照明方面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如何进一步了解高速公路隧道电费的构成,掌握高速公路隧道用电设备的基本技术能,精心安排供电系统的运行方式,合理调整负荷分配,提高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的灵敏度,改善功率因数状况,可以有效地提高供用电系统的经济运行水平,最终有效地降低电费支出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通过对某些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在对高速公路某隧道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基础上,借鉴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如何对我国高速公路的节能减排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速公路隧道节能减排的基本定义

高速公路的节能减排是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进一步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首先就要对公路节能减排的基本定义进行界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我国高速公路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措施进行完善。具体来说,高速公路的节能减排分为硬件上的节能减排对策、软件上的节能减排对策以及综合方面上的节能减排对策等三个方面。具体来说:

硬件上的节能减排对策即在公路施工的材料上、在公路的布局上以及其他物质方面进行的节能减排,例如对绿化带的安置布局、对公路施工所使用的沥青材料的选择等问题上所采取的节能减排的对策措施。软件上的节能减排对策是指对于公路节能减排的新技术的使用与推广所采用的对策措施,例如通过采用新技术,将隧道的照明灯由原来费电多的改成费用少且明亮的,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替代原来的人工监控系统等措施来减少成本的支出等。综合方面上的节能减排则是指同时利用软件与硬件措施对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改善,促进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和实现。

二、高速公路隧道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公路隧道节能减排得到我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的第二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中有“隧道LeD节能灯照明在江西景鹰高速公路傍下隧道的应用”;在我国其他的高速公路发达的各个省份对于隧道照明节能减排的相关先进技术都在试验和应用安装的过程当中,这其中包括东部的大省山东、江苏,也包括西部的重庆以及四川等省份。通过一定的调查分析得知,当下我国在高速公路隧道的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不可否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问题和不足。

第一,经济利益的追求与社会效益的兼顾问题

节能减排是一项持久长远的社会责任和战略任务。正是因为这是一项长久的对策,所以对于公路的运营企业来说,这可能同时也是一项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利润影响的行为,即这是一种对企业的不经济行为。公路隧道节能方案的实施或许使得企业投入成本比产出效益高,如目前推广应用的隧道LeD灯就存在“节能不节钱”的突出问题。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在公路隧道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着企业在经济利益追求上与对社会效益的兼顾上的失衡问题比较严重,这对于进一步推进高速公路隧道的节能减排措施,存在着相当大的阻碍。

第二,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与资金投放的差距

鉴于在高速公路隧道的节能减排方面,企业有自身的利益追求,无法同时在兼顾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对社会效益进行一定的保障,所以往往无法运用企业的资金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以及相关产品的采用。加之当下市场中的节能减排技术产品价格相对比较高,能够生产的相关厂家比较少,还有一定假货的存在,使得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往往一时难以决定投入资金进行采用与运用。

第三,节能指标体系的规范与各地评价的混乱

节能减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科学、规范的能耗统计指标,并根据指标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动态监测。正是因为节能减排工作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随便进行的工作,才需要国家在节能减排的相关指标评价方面进行规范,但由于国家并没有统一规范的指标评价体系,而各个地方在这方面做的也比较混乱,使得一个能够跨省经营的企业无法同时达到两个省在高速公路隧道上所运用的节能减排的指标,这是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当然,对于高速公路节能减排问题,还要考虑一个地区的差异问题,例如北方地方冬冷夏热,而南方地区则是夏热冬温等,这就使得在节能减排的指标评价方面也应当有所不同。

第四,法律政策的支持与企业单位的落实问题

作为一项新兴的政策,我们需要承认在节能减排的法律与政策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进行补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高速公路隧道节能减排方面的先进做法和有益经验等。另外,在制定相关行业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之后,关键是如何贯彻和落实的问题,这就要求有关企业要在这方面进行有大胆的落实和有益和改进、创新。

工业节能减排的措施篇8

一、建筑暖通空调的系统组成及节能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暖通空调的系统组成

建筑暖通工程所指的是集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装置和相关系统为一体的综合性空调设备,而这一设备在应用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学科范围和工作领域,在物理学、热力学、机械学、流体力学中都有体现。虽然,建筑暖通工程的设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但是,其在建筑工程的应用上,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为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宜人和优雅的室内环境,这和一般空调所只能解决的室内冷暖问题有着很大的不同。

2、建筑暖通空调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中,领导人员普遍存在只重视经济效益,不重视节能减排的施工建设,在通风空调的应用中,领导人员只是针对热量的利用率进行了技术的开发,并通过资金的投入,引进了保温的材料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节能的施工政策,但是在节能减排的全面落实中还欠缺重视态度。并且在相关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的确立中,没有将通风空调工程与节能减排技术相联系,不仅没有激发出施工人员们的创造热情,就是在基本的操作中,常由于技术操作不规范引起了资源的浪费使用,与节能减排理念背道而驰。在通风空调工程的图纸设计中,没有在专业性和完善性的要求中完成,不仅在施工比例上没有细致的标注,就是在管道的施工长度、弯道和交叉线路的设计中,没有与施工的施工环境相结合,用户在使用中经常出现短路故障,并且在空调系统的泠凝水循环中,经常出现气塞的现象,需要打开末端阀门排气才能实现通风空调的正常使用。另外,在相关设备的安装中,没有进行防腐蚀、保温和清洁处理,导致在后期的使用中经常出现泄漏和堵塞的故障,在施工后期的修改中,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使用,没有践行节能环保的施工要求。

二、建筑通风空调工程提高节能减排性能的措施

1、设计优化管理措施

以综合性的建筑为例,在这类建筑中,其经常会设有餐厅、厨房、设备用房、地下汽车库等多种性能,是人们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从我国《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中的要求出发,这些用房是需要设置排风系统的,而根据房间性质的不同,排风、室内温度和湿度在控制质量上的要求也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情况下,空调系统的耗能大小不仅和当地室外的气象参数、建筑物的结构、室内的发热散湿量有着一定的关系,室内设计的温度和湿度也对冷负荷的大小产生着直接性的影响。因此,从节能减排的角度考虑,就需要对综合性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标准进行调整。通常,夏季的室温均在24℃,那么,可以将其改为26.7℃,这能大约节省15%的能量,冬季将室温从24.4℃~26.7℃调节到21℃~22℃,这能大约节省18%的能量。同时,也可以将餐厅的排风作为厨房的送风,将地上无污染房间的排风排入地下车库,设备用房等,那么,在同样的风平衡条件下,既减少了部分空气的热湿处理,又节省了送风系统的能耗,而对于散热和散湿量比较大的房间和设备,可以设置排风,直接排出室外。

2、技术应用管理措施

在实现节能减排的最直接的措施中,就是通过工艺技术的改造,较少自然资源的使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使用后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等。在通风空调的使用中,利用煤矿提供热量和电能,进行通风采暖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建筑要求,需要通过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应用,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同时还减少了碳氧化物、硫氧化物、废水和废渣的排放。在目前的施工技术中,水地源热泵系统已经逐渐的普及中,通过对地下水中储存在太阳能的利用,将能量源源不断的提供给建筑物,减少了工业三废的排放,利用绿色能源实现了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施工管理措施

建筑暖通工程节能减排性能的提高与施工管理中的实施需要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验收三个方面进行。在施工前,首先需要按照相关的施工建设目的规范要求,对机械设备和暖通材料的质量进行把关,防止不合格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中作业,以保证施工的质量。暖通工程中,各类阀门、保温材料在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对这些材料的材质、型号、开启的灵敏度、厚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量。同时,保温材料在安装使用前需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入施工现场中进行采样送检,检查合格后再实施安装作业。在施工前,还需要对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和安全方面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观念,并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也要说明。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工程的具体操作程序进行施工,对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监控工作一一进行。现场施工中会遇到工期紧张而牺牲部分工序的情况,这对工程的质量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保温施工工序上,一定要做好风管漏风和漏光的测试工作,并在测试合格后再进行施工,而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可采取样板间的方式,对样板先确定,然后要求施工人员严格的按照样板进行施工。

4、组织协调管理措施

工业节能减排的措施篇9

关键词:航运业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引言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形态。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仍是全国能耗和碳排放规模较大的行业之一,约占总能耗的8%左右,而当前航运公司燃油成本占运营成本的比例一般在40%左右。因此,如何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已成为当前航运界普遍关注的问题[1][2]。

1.航运业能耗及碳排放现状

1.1国际航运业碳排放现状

相关资料统计,全球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行业和制造业,占总排放量的56.3%,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6%,而航运业碳排放量仅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30%。就全球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水平而言,公路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占据首位,为72.9%,航运业碳的碳排放量仅占交通运输行业的13.8%。

1.2我国航运业能耗、碳排放现状

我国交通运输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油品消费行业,油品消耗量约占全社会油品消耗总量的33%,其中水运行业每年消费的能源总量大约占交通运输业的1/4左右。虽然就排放比例而言,我国交通运输业(包括航运业)的碳排放总量较低,但其能耗和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却大大超过其他行业。

2.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

2.1国际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

1997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2015到2019年间建造的船舶需改善能效达到10%,2020到2024年间建造的船舶能效增至20%,而2024年后建成的船舶能效需达到30%,营运船将建立改善能源效率机制,实施船舶能效管理计划。

2.2国内航运业的节能减排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实施,受国际大背景的影响,我国航运业节能减排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如制定了节能减排措施,编制修订了相关部门规章等,但是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2.1节能管理机制不不健全

随着交通行业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有交通节能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而行之有效的节能管理模式尚未形成,行业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和抓手,使得国家、行业相关节能文件得不到充分的落实。

2.2.2运力结构调整缺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政策

实施运力结构调整是航运业节能降耗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表现为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船舶吨位,从而大大降低燃油单耗,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政策和手段。

2.2.3节能基础工作薄弱

航运业能源消耗统计、节能标准制定及节能措施研究等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不仅造成政府的宏观节能决策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持,而且使节能监管缺少技术标准的支撑。目前,航运业虽然有能源消耗统计报告制度,但航运业能源标准制定工作相对滞后,能源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2.2.4能耗增长源头控制尚不完善

航运业尚未建立限制高耗能设备的准入机制,使行业能耗增长的源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如新建船舶及购置的二手船舶投入运营前没有经过必要的能效审查。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转,其结果必然是继续走“先浪费、后治理”之路。

3.航运业低碳发展的途径

航运业低碳发展、节能减排工作所涉及的环节多、任务艰巨。因此,明晰各项工作的关系有利于航运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低碳发展。航运业低碳发展的途径具体建议如下:

3.1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航运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强化责任考核,完善政策机制,突出重点领域,加大资金投入,使航运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行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4]。

3.2完善体制和机制。

实现航运低碳发展,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一系列有利于航运低碳发展的激励政策,如可交易许可制度、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等。通过政府推进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有效促进航运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落实,形成节能减排工作有部门主抓、有相关部门协助抓、有业务部门具体抓、各方面共同协作并努力推进的工作机制[5]。

3.3建立健全统计监测考核体系。

在行业现有能源统计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航运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建立航运业能耗排放清单数据库,增强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4提升航运核心装备的能效水平。

通过制定新投入市场船舶的能效和排放限值准入标准,禁止不符合节能减排标准或要求的船舶投入船舶运输营运市场,从源头上控制航运船舶高耗能和高排放的问题,有效地实现航运低碳发展。我国已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如何分解和控制上述目标,市场机制是有效方式之一。这就需要尽可能地调动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将低碳市场机制建设与低碳政策机制建设有机结合[6]。

3.5加强航运企业能力建设。

进一步明确航运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航运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系,建立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体系,加强节能减排专业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涉及航运全过程的节油技术和措施的应用,加强节能减排替代性技术的应用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

结语

提高船舶能效,促进航运业低碳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必然会加快航运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有关管理体制的转变,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中国航运主管部门、航运企业及有关单位只有积极行动,及早应对,才能使中国航运业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不会在新一轮的“洗牌”中落后于发达国家。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迎接挑战,赶超世界航运、造船强国,在新的历史起点占据有利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李碧英.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及其低碳发展的途径[J].工程研究,2012,4(3):260-269.

[2]叶丹.低碳经济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J].水运管理,2010,32(9):17-19.

[3]李建丽,真虹,徐凯.水路运输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比较优势[J].水运管理,2010。32(3):14-16.

[4]徐建豪,龚安祥.中国航运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海运,2011,34(11):42-44.

[5]王清斌,杨华龙,杨增海等.水路运输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0,26(4):72-75.

工业节能减排的措施篇10

 

环境保护是当前全人类的共识。随着温室效应、生态灾难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1]。随着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视与行动措施也日益增强[2]。节能减排技术的提出与应用,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其广泛的应用促进了环保工作的持续发展[3]。

 

节能减排是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4]。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十七大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并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的珍爱自然,更加积极的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节能减排的涵义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节能减排的涵义,从广义上讲,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排放;从狭义上讲,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和减排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讲,节能必定减排,而减排却未必节能,所以减排必须与节能相结合,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避免因片面追求减排效果而造成能耗激增,注重在节约能耗的基础之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均衡[5]。

 

2节能减排的迫切性

 

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的生产过程中,实行外延型、粗放型、数量型的经济模式,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很少考虑环境因素、资源价值,对自然资源进行的是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无限制的从环境中掠夺资源并向环境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6]。

 

随着化工工业的发展,人类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工业“三废”问题日渐突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出现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急剧增加等问题。当前我国化工企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7]。因此,节能减排成为全行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3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节能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趋势,也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这项政策带来一定压力的同时,更多的是将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和带来长久的发展动力。我国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很艰巨,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改进和完善[8]。

 

(1)能源过度消耗,先污染后治理现象普遍,环境污染严重。我国与化工相关的企业大多数只是采取了一些办法来应对节能减排政策,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半数化工企业处理废水、废气的机器往往只是一些为了应付检查而购买的简单设备,无法完全承担起废水、废气处理的重任,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很难得到妥善处理,很少有企业从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做文章,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办法不是节能减排政策的初衷。(2)节能减排措施不够完善,资金不足,实施难度大。尽管有些化工企业确实制定了自己的节能减排措施,但是在不进行深层次调研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这些措施针对性不足,科学性欠缺。在一些企业推进节能减排的过程中,更是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这便是资金不足导致的,如果政府在政策上给与扶持的基础上又能在财政上获得更多的待遇,节能减排工作将不难达到预期的目标。(3)技术落后,节能减排观念尚未深入人心。许多化工企业仍然把追求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没有真正意义上重视节能减排措施的推广。企业对节能减排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不足,员工对节能减排认识不深。另外,先进的技术也是节能减排实施的重要推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实行节能减排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9-10]。

 

4对推进化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化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建议:(1)完善节能减排工作的内部管理制度。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首先必须要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监管、服务功能,尽快出台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加大依法监管力度,强化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执行力。(2)提升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资金投入。除了依靠人力,高端的机械设备和先进的处理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正离不开资金的支持。(3)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更新生产设备,引进节能减排工艺,才能为实现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发展道路铺平道路。(4)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岗位技能。要从根本上做好节能工作,关键是要培养全体员工节能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工艺,能够紧随时展的步伐,加深节能减排的意识[11-14]。

 

5结束语

 

节能减排工作只是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懈努力和认真践行,节能减排既是一项现实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此外,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媒体的宣传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大家一起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