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27:28

节能环保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低碳节能;电力市场;规划分析

1.节能环保下的电力市场

1.1电力市场导向

低碳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是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视角,节能减排的施行在对电力市场的发展上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组要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借鉴参考国外先进国家电力产业的发展策略,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改善电力市场类型,能够对我国自身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进行促进与发展。

1.2电力市场在低碳经济视角下的设计要求

在电力市场竞争中,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减少环境污染,缓解电煤关系的依赖,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使得电力企业增加自身核心竞争力,需要满足以下具体要求:

(1)投资资本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面积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排名首屈一指,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我国整体的运营环境中,电力建设的投资建设成本占电力市场的的份额巨大,无论是资源运输还是能源调配,都需要成本来支撑,因此在低碳节能的前提下,投资成本的控制首当其冲,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在这个特殊时期的,提高投资效益的主要措施。

(2)维护生态环境的成本要求。传统电力企业周边环境的破坏是严重的,致使部分周边城镇无法发展,市场上升空间收到抑制。在考虑生态保护的基础上,电力机组的调整压力是巨大的,为了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传统电力机组改造或多或少均需要增加配套的环保设备来处理生产中的污染物,提高对环境的保护,但是这样一来,设备成本陡增,环保设备的购置以及日常维护费用,无形中增加了电量产量的成本。就目前而言,维护环境投入成本的巨大,但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角度来看,这是对长约效益的投资,应为电力市场经济效益与环境友好性上一定会达到平衡。

(3)电力设备的要求。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机组设备的能耗不断减小,一些小型企业从自身发展角度而言竞争力不足,设备更新换代无法跟上步伐,只能使用较陈旧的高能耗机组,因此设备的更新以及对新技术的利用无疑是各类型电力企业将面临的共同问题。

(4)新技术的发展方向要求。随着我国电力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出现在电力产业中普及开来,相对传统发电模式有着巨大的天然优势,无论是从能源储量以及采取难易程度而言都具有极大效益空间,然而特殊能源的的特殊性,使得电力市场的需求性受到了局限,地域特殊的环境无法满足电力产业高需求的要求,难以发展与推广,因此无法真正解决环保节能环境下的电力需求,同时正如上一点所述,新技术、新设备的投资成本,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投资成本是高额的,新技术的使用要总综合考虑我国电力市场自身情况,结合实际,平衡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效益。

2.电力市场运营现状

我国国内电力市场调度是以发电机组为基础,其中火力发展占了大部分,在新型环保机组的工作效率比较之下,产能相差无几,仅仅是提高了环境保护的能力,在缺乏相应鼓励机制的电力产业中,这些新技术就无法普及下去。相比国外先进国家,对从化石能源转向核能、水电转变的态度是坚决的,一系列鼓励措施与发令的推行,充分展示先进国家的宏观上的能源发展规划。

电力市场运营主要类型:

(1)传统模式。在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前提下,传统模式依然活跃于市场竞争中,传统模式对新技术及设备的需求较小,主要以小型电力产量的基础,地区电力需求较小,避免高需求地区的机组升级与引进,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外性较小。

(2)对冲交易模式。对冲交易模式针对单独区域整体范围上的电力市场中的服务对象与供应对象,针对电力市场输电网络在所在功能服务区进行系统层面的交易,或者在单独市场的情况下采用独立发电调度模式。在系统层面与单一市场的两种情况下,电网系统均与之联系,比如在电力市场之外的双边交易,不仅需要独立发电技术,还需要寄予市场交易。

(3)电力市场的现货模式。现货模式中,电力市场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通过特定的市场运行机构针对市场特点进行控制、协调、管理,管理重点在于调度发电环节。

3.节能环保环境下电力市场的优化设计途径

首先,鼓励新型节能技术的引进与开发,选择满足市场需求的模式进行重点推广。在运营管理中针对高能耗、高污染的小型产业进行严肃处理,电力市场机组配置原则:遵循能耗等级根据综合考量需求进行合理分配,保证负荷满足服务需要,积极开发节能新模式,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导正发展方向。对普及性较强的太阳能、风能、水能进行大力推行,合理组合资源技术与投资方法,推动电力市场整体发展,提高能源的调配效率。

其次,低碳技术的推广使用,在生产过程中控制碳排放量是国家硬性要求,在电力市场设计中,电力运营能够达到节能减排标准,从而满足环境保护的市场要求,需要大力推广运用低碳技术,这是电力市场节能环保改革的方向,加强低碳方面市场运营设计,有利于鼓励市场对低碳技术的促进,加快技术发展脚步。

再次,格局创新。积极实现新能源与市场技术同步,在节能环保环境下,使得技术成本与电力市场竞争达到平衡,改进现有格局的创新型技术虽然成本较高,但是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才能真正提高市场效益与利润空间,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最后,积极响应政策鼓励措施。在国际市场的交流中,积极交流,充分学习清洁能源的发展机制,以此为契机响应国家相关措施支持与扶助,减小电力市场转型难度,加快经济模式转型,完善自身模式,提高自我创新力。

【参考文献】

[1]耿建.节能电力市场设计初探[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10).

节能环保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房地产税制;房地产税收;改革

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其通过征税的方式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占有部分社会资源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税收在取得财政收入的同时,政府征税也改变了各经济活动主体的利益,而利益的多少又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房地产税制改革必然触及房地产市场不同参与主体的利益,并且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关于房地产税制改革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以前的研究多集中于税收的调整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进而对房地产市场中供需双方的行为产生影响,并对这种影响作出定性分析。但这种研究多是从理论层面来分析和解答,相关的定量分析非常少。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因素非常广,仅宏观政策的影响就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等,而近来不断加大的行政手段也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些政策中税收政策只是财政政策的一种,如何来剥离其他政策进而对税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是此项研究的一个难点。本文将通过2001—2010年房地产税收与房地产市场不同参与主体的数据资料分析,来寻求税制改革对房地产市场不同主体产生的关联变化。

一、数据与分析方法

(一)房地产税收数据的选取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对于房地产税收数据的选取,本文分为流转环节房地产税与保有环节房地产税。流转环节房地产税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其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等几个税种由于不仅涉及房地产业还涉及其他行业,所以在数据的选取中以房地产行业缴纳的税收进行选取。保有环节房地产税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2001—2010年房地产流转环节税收及保有环节税收具体数据见附录中附表1与附表2,趋势见图1。

(二)其他相关数据的选取

为了分析房地产税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本文选取了我国2001—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支出作为分析数据,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对农村地区基本上都是免税,所以税收与农村的住房消费支出关联度非常小。同时为了剔除由于房价上涨因素导致的人均住房消费支出的影响,本文将通过住房消费价格指数来进行数据调整。为了研究房地产税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本文选取了我国2001—201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作为分析数据,同时通过建房投资价格指数来剔除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所受到的通胀影响。最后,为了讨论房地产税调整对地方财政收入及中央财政收入的影响,本文选取了我国2001—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及中央财政收入作为分析数据,并以我国消费价格指数来消除通胀对收入的影响。以上具体数据见附录。

(三)分析方法

将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支出记作C1t,房地产开发投资记作i1t,中央财政收入记作Yct,地方财政收入记作Ylt,房地产税记作t1t,流转环节的房地产税记作t11t,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记作t12t。住房消费价格指数记作p1,建房投资价格指数记作p2,消费价格指数p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p4。以上价格指数均为定基价格指数,基期为2001。模型中参数?琢表示房地产税收弹性,?琢1表示流转环节的房地产税收弹性,?琢2表示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收弹性,?茁表示方程的截距项,?着t表示残差项。

假设流转环节和保有环节的税赋全部转移给消费者,因此两个环节的税赋均用住房消费价格指数剔除通胀因素。采用2001至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涉及的各种价格指数数据见附录,趋势见图2。

二、房地产税制改革对消费者的影响分析

房地产税制改革对消费者的影响,数据选取了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消费支出来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反映出消费者对房地产税变动所采取的不同消费态度,从中看出房地产税制改革对消费者的影响。分析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从整个房地产税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来进行数据分析;二是从流转环节房地产税、保有环节房地产税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进行数据分析。按照以上的分析方法分别得出表1、表2所示的结果(结果由eviews5.0计算得到,下同)。

从表1可以看出,房地产税收变动1%,居民住房支出变动-0.0292%,但是t值显示这一变动并不显著而且可决系数R-squared表明变量in(C1t/p1)和in(t1t/p1)之间基本不存在线性关系;表2结果显示,流转环节的房地产税收每变动1%,居民住房支出变动-0.1613%,保有环节的税收变动1%,居民住房支出变动0.2264%,t值显示方程(5)的弹性系数是显著的,但方程(5)等号右边的线性组合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并不高。

从整个房地产税收变动与居民住房支出的比例关系来看,在房地产税制改革中,如果调增房地产税收,必然增加居民的购房负担,使得居民在购房时考虑税收的影响,更加慎重地选择买房,导致居民住房支出的减少。

流转环节房地产税与居民住房支出变动比例关系呈现相反的方向,如果在房地产税制改革中增加流转环节的税收将带来居民住房支出减少。这一方面表明,对流转环节增加税收,容易抬高消费者的购房门槛,不利于住房消费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住房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及房屋供给结构性问题,使得对流转环节征收的房地产税很容易被转稼给消费者,从而造成购房成本增加,使得很多消费者买不起房,导致住房消费支出因消费者买不起房而减少。

保有环节的税收与居民住房支出变动比例呈现正向关联变动,即若在房地产税制改革中对保有环节征税,有利于刺激居民的住房消费支出。这一结果与理论的结果相反。按正常情况,若加大对保有环节征税,将增加购房者的持有成本,从而使消费者减少不必要的购房,使居民住房支出减少。但结果刚好相反,从中可以看出,现有的保有环节税收对抑制炒房的作用有限。若对保有环节增加征税力度,一方面可以减少向流转环节征税导致的房价上涨,对平抑房价是有好处的。另一方面对保有环节征税可以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增加投机成本,减少房地产市场中投机者抬高房价的比例,也有利于房价的平稳。平稳合理的房价,有利于刺激房地产市场中刚性购房者的购买力,最终导致住房支出不降反升的结果出现。

三、房地产税制改革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分析

房地产税制改革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分析数据选取了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来进行分析,这主要出于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大小基本能反映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的意愿。若开发投资有利可图,其必然加大投资,反之则必然减少投资。通过建立房地产税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数据关系就能反映出他们对房地产税制改革的态度及作出的相应调整。数据分析也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整个房地产税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二是从流转环节房地产税、保有环节房地产税与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如表3、表4。

表3与表4的结果显示:房地产税收每变动1%,房地产开发投资变动0.8130%;流转环节房地产税每变动1%,房地产开发投资变动0.6056%;保有环节房地产税每变动1%,房地产开发投资变动0.2183%。另外,表中的t统计量表明方程(2)和(6)中的弹性系数都是显著的而且可决系数R-squared表明这两个方程所设定的双对数形式是合理的。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房地产税与房地产开发投资是正向变动关系。若调增房地产税收,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额度也将增加。这种结果与我国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现状是相符的。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需大于供的市场,即使在政府调增房地产税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也很容易通过抬高价格,将相关的税费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在利润能够得到实现的基础上,即使增加房地产税,房地产企业也愿意增加投资。

从流转环节房地产税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变动比例来看,若房地产税制改革从流转环节进行调增,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比例更大。分析其原因在于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不平衡,税负容易转嫁,使开发商能够保持较大的利润空间,所以即使对流转环节征税,开发商的投资也将增加。而保有环节房地产税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变动的比例相对较小,说明对保有环节征税,将更加影响房地产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原因在于,对保有环节征税,将抑制消费者的购房需求,从而减少对房地产的需求量,必然导致房地产企业减少开发。所以,对保有环节征税将会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产生相对较大的影响,相信也有利于房价的平稳。

四、房地产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将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税的收入全部归中央所有,地方税收入全部归地方所有,中央地方共享税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享。现行的房地产税种中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都属于地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属中央地方共享税,但按现在的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制度,房地产企业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全部归地方所有,只有企业所得税中央拿60%,地方拿40%。从这种分配体制可以看出,整个房地产税收收入的80%都归地方政府所有。由于我国房地产税收收入占整个地方财政的比重大约在15%左右,所以地方政府虽然占有房地产税收收入的80%,也不能使房地产税成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这和发达国家房地产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0%左右差距甚远。而如何使我国房地产税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有必要分析房地产税收与地方财政收入的联动关系。

房地产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选取了我国2001—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数据来进行分析,同时为了消除通胀对数据的影响,运用我国消费价格指数来进行剔除。分析同样从整个房地产税收与地方财政收入数据来分析,另一方面分别从流转环节房地产税、保有环节房地产税与地方财政收入数据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如表5、表6所示。

表5结果显示:房地产税收每变动1%,地方财政收入变动0.8932%。表6结果显示:流转环节房地产税每变动1%,地方财政收入变动0.5510%;保有环节房地产税每变动1%,地方财政收入变动0.4302%。另外,表中的t统计量表明方程(3)和(7)中的弹性系数都是显著的而且可决系数R-squared表明这两个方程所设定的双对数形式是合理的。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整个房地产税收与地方财政收入变动的比例关系,基本与房地产税收归属地方财政的比重相符。在房地产税制改革中若增加税收的征收比重,必然使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从流转环节房地产税与地方财政收入变动比例和保有环节房地产税与地方财政收入变动比例对比来看,税制改革若增加流转环节税种的征收比重将更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但从流转环节着手征税,其有害的一面也显而易见。因为加大流转环节的征收,必然抬高现有房地产的价格,这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背道而驰。保有环节与地方财政收入变动的比例关系,从数据上看虽然略小一点,但房地产税制改革若从保有环节着手将更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首先,从保有方面着手将不会造成房价的上涨,更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进行。其次,从保有环节着手既可以抑制投机,扩大刚性购房需求,也为地方财政提供稳定的税收来源。

房地产税要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我国不仅涉及对房地产税结构调整的问题,还涉及保有环节房地产税征税范围扩大的问题,因为现行保有环节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非经营用房地产几乎全部免税,所以其税基狭窄直接影响了税收的来源。另一方面,房地产业现在收费比较多,在规范或减少收费的情况下,变相关的费为税,也将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当然现在地方财政收入将近一半都依赖于土地收入,如何变这种不可持续的收入为依靠房地产税收这种可持续的收入来源,也将是今后税改面对的一个难题。

五、房地产税制改革对中央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前面分析了房地产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主要出于对这种税制改革能否达到其筹集地方财政收入的职能考量。按照当前的财政分配体制,中央可以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中分享部分收入,那么房地产税制的变动会对中央财政收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将是我们研究的一个对象。数据分析同样从整个房地产税和分为流转环节与保有环节房地产税来进行研究,其模型分析结果如表7、表8。

表7与表8结果显示:房地产税收每变动1%,中央财政收入变动0.8503%;流转环节房地产税每变动1%,中央财政收入变动0.5373%;保有环节房地产税每变动1%,中央财政收入变动0.3889%。另外,表中的t统计量表明方程(4)和(8)中的弹性系数都是显著的而且可决系数R-squared表明这两个方程所设定的双对数形式是合理的。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房地产税与中央财政收入是正向关联变动,意味着税收的调增会带来中央财政收入的增加。流转环节房地产税与中央财政收入变动比例较保有环节房地产税与中央财政收入变动比例更大,说明从流转环节进行税制改革将更有利于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分析结果与我国当前财政分配体制是相符的。从整个现行的房地产税制来看,只有流转环节中的企业所得税,中央才能分享到部分的收入,而保有环节的税收全部归地方所有,但结果显示保有环节的税收变动也能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原因在于税收的乘数效应。虽然对保有环节税收进行调整,增加的是地方财政收入,但地方在开支这部分收入时可能会将其用到一些需要交纳中央税或中央地方共享税的项目中去,这样就间接地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所以无论是对流转环节还是对保有环节征税对中央财政都是有益的,只不过从流转环节调整,对中央财政将更直接也更有效。但当前房地产税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房地产税成为地方的主要财政来源,所以从保有环节进行改革将更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房地产税制改革将对房地产市场的参与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权衡这种影响,需要我们更加理性地考虑各方利益,尽量达到一种均衡,才能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康.国有土地的财税管理探讨[J].四川财政,1999(8).

[2]邓宏乾.中国房地产税制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李进都.房地产税收理论与实务[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4]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我国房产税税制改革研究[J].财贸经济,2002(6).

节能环保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malmquist指数;节能环保;全要素生产率

[Doi]10.13939/ki.zgsc.2015.46.076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抢占经济与科技制高点的必然选择,为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摆脱传统低端价值链分工模式以步入创新驱动轨道,国务院于2010年《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立了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大产业之一,对节能环保的扶持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宏观层面上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实质是由微观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组合而成,节能环保产业的上市公司因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产品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生产效率的高低能有效代表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因此,为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效率,在经济新常态下保持其快速发展,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全要素生产率,以期对节能环保产业如何提高效率提出建议和对策。

1模型、指标与数据

1.1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

本文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研究方法,它最初是由瑞典经济学家Stenmalmquist用于分析跨期消费函数变化而提出的,Caves将该指数引入生产率变化的测算,Fare等在距离函数上对指数进一步分解。

1.2指标选取

我国现有节能环保上市公司59家,在选取2009年12月31日之前于沪深a股市场上市的节能环保公司,以及剔除净利润为负的公司,最终得到24家上市公司样本。在投入指标中,选取主营业务成本、固定资产净值、员工人数。在产出指标中,选取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

2实证结果及分析

利用Deap2.1软件对投入产出的数据进行测算,得到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生产率指数以及分解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动、纯效率变动和规模效率变动,对其tFp及组成部分做如下分析。

由表1可知,整体上,2009―2014年24家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1.9%,技术效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2%,技术进步的平均增长率为-2.1%,由此可见,技术进步的缓慢增速是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较小,无力承担较大的科研资金投入,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进一步分析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与规模效率变动,2009―2014年规模效率变动均值为1.005,年均贡献0.5%的增长率,规模效率的上升说明我国节能环保企业规模是有效的,正在接近最佳规模,时下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得节能环保产业的需求得到较快发展,企业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纯技术效率变动呈负增长趋势,进而使技术效率增长较小,2009―2014年纯技术效率变动均值为0.997,平均增长率为-0.3%,体现出节能环保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较低。总体来说,节能环保各企业需加强管理能力和管理决策,加大研发投入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而不能长期以产业整体规模扩张来提高产业质量。

纵向考察来看,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tFp整体呈现不稳定的波动态(见下图)。在2009―2010年、2010―2011年两个时间跨度tFp都处于增幅阶段。而在2011―2012年降幅度达到最大,负增长6.7%。这可能是2010年节能环保刚被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为加速形成经济社会的支柱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进行重新布局和整顿,使得该年度企业的生产效率达到最低值。在2012―2013年tFp开始保持稳定的小幅度增长之后,2013―2014年又有小幅度下降,这说明要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效率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在今后继续加大政策支持以及企业整顿力度。

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

再从各上市公司具体分析(见表2),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为正的公司有7家,分别是创元科技(0.4%)、烟台冰轮(3%)、汉钟精机(0.5%)、洪城水业(2.8%)、华光股份(2%)、科达洁能(1.6%)、泰豪科技(0.5%)。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不变的有1家,为红宝丽。全要素生产率负向增长的公司有16家,分别是南玻a(-2%)、大冷股份(-1%)、中原环保(-2.6%)、北新建材(-0.3%)、桑德环境(-3.6)、凯迪电力(-9.2%)、盾安环境(-1.9%)、鲁阳股份(-1.8%)、海陆重工(-2.6%)、首创股份(-1.8%)、中电远达(-13.5%)、瀚蓝环境(-2.3%)、龙净环保(-3%)、双良节能(-2.9%)、菲达环保(-0.1%)、创业环保(-4.8%),除了大冷股份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是由技术效率下降引起的,其他公司都是由技术进步负增长所贡献。

3结论与建议

以上利用Dea的malmquist指数对2009―2014年我国节能环保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tFp)呈负增长趋势,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tC)下降引起的。将技术进步(tC)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pteC)与规模效率变动(SeC),只有规模效率变动(SeC)略有上升。此外,全要素生产率较不稳定,呈现出波动性增长特征。企业从微观角度代表着产业的发展现状,基于以上结论可知作为未来对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具有重大引领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性节能环保产业,当前还处于较低生产率水平,普遍存在技术进步缓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作用。

为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竞争力,本文针对性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一,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偏小、产业基础薄弱,无法直接面对市场的挑战,政府以相应政策扶持产业成长,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优化产业环境,增强社会投资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资相结合的格局。同时,企业结合自身实力和特点,多层次运用资本市场,以产融结合助推产业做大做强。第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应高度重视创新,进行创新驱动,加强产学研合作广度与深度。节能环保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以重要技术突破为先导,培育的模式不同于传统产业,通过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联合创新,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无缝对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第三,面对全要素生产率较低,节能环保产业需不断探索成长的新模式,从单一产业链向全产业链发展。节能环保企业优化管理水平和能力,在保留传统有效管理经验的同时,进行管理创新,提高组织整体运营效率,以组织管理的进步弥补技术不足的短板。

参考文献:

[1]蔡跃洲,郭梅军.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9):52-65.

[2]陈凯,史红亮.中国钢铁行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1(1):94-100.

节能环保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供应链;市场营销资源;合理运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2-0076-03

“供应链”在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的定义为:“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所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美国的史迪文斯(Stevens)曾这样描述供应链:“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物料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可见,供应链的组成包括企业商品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供应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盈利。可以说,供应链实际上就是一种综合形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市场销售资源,顾名思义即对最终市场销售业绩有促进意义的技术、信息、人才以及实际物资等。企业活动离不开资源保障,要想充分发挥供应链价值,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就必须通过对销售资源进行合理分析、整改和运用,从物质角度保障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在市场销售这一终端环节进行提高。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供应链均呈高度一体化趋势发展,市场营销不再单独作为生产末端的环节,并且在供应链体系当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在这样的环境下,营销资源必然发生异于传统理念下的转变,作为一种贯穿于供应链始终的事物而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一、市场营销资源类型分析

(一)营销技术

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保障和促进市场营销效果所需的专业营销类技术、技能等。主要体现在:对市场进行开拓和巩固的技术、广告宣传技术、售后服务技术、现场销售技术、市场调研能力以及员工在市场营销方面通过学校教育积累的理论知识等。

(二)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指能够左右营销计划的设计和实施的信息材料,以及收集、传输信息材料的工具、制度等。包括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和外部市场的信息资源等。

(三)物流资源

商品要进行交易,就必须要实现流通。商品补给和交付的速度,直接影响着市场销售的成效,因此,物流资源对市场营销作用较大。物流资源包括汽车、船舶等运输工具,以及相关的运输通道和商品存放空间等。

(四)人力资源

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员工,员工凭借其专业技能知识和对市场营销的了解和热爱,为企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当然,企业人力资源不仅包括基层员工,还包括管理者、领导者阶层。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努力做到人才能力与工作岗位相适应,才能达到协调企业经营、提升市场销售工作成效的目的。

(五)营销文化

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市场营销分析、营销策略设计和实施等起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是企业在战略方针和总体文化下,长期营销实践中积累和培养起来的团队精神、惯性思维、常用规范、理念等的集合,包括营销团队精神、营销惯性方针和模式等。

(六)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也称战略方针或实施方略,即企业为实现其经济效益或其他预想目标,而制定出的硬性指标文件,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纲领。战略计划包括市场定位、开展步骤、实施细节、资金规划、预期目标、后续计划展望等。

(七)经济资源

经济资源是确保市场销售奖惩制度正常运作、各项销售基本工作有效开展的物质保障。一方面,企业要实现预期的利益目标,就要进行一系列的投资活动,比如原材料购买、生产期间的加工劳务费、设备维修费用等;另一方面,要进行市场营销,就要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调动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的。

(八)销售市场

销售市场即商品销售针对的区域、人群等,是商品流通的最后一项环节,也是实现企业利益目标最终的条件。销售市场从一定程度上讲,可以分为网络市场和实际市场,从地域上来讲又可以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本土市场和拓展市场等。

二、合理运用市场营销资源对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一)有利于对市场进行把握,优化企业战略计划

首先,加强了信息资源的利用,加深对市场需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并对原有的战略目标或实施计划进行整改、调整,确保营销策略、方向的正确性和时代性。其次,加强了营销工作的信息反馈,能够使企业在细致研究信息之后,查找出之前计划的不足,吸取经验和教训,以设计出更加完善、合理的营销计划。其三,加强了各种资源的运用效率,同时也对各种资源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更能够积极思考各种资源之间的关联,设计出更能够调动各种资源配合的战略计划。

(二)有助于加强企业现代化建设

在科技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现代化气息主要有:企业经营发展所采用的基本理念是否跟上了时代的节奏、企业内现代化科学技术设施设备的健全与否、企业内部人员的创新意识是否足够、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配合度是否足够,其生产、销售等方式是否能被市场日益变化的消费观念所接受。一方面,经过信息反馈、战略计划的改变等,企业能够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发展缺陷,加大改革力度;另一方面,在一系列的企业改革和市场销售环节中,为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较为齐全的现代化设备,能使企业硬件实力得以提升。

(三)有助于提高企业效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宏观统筹,加强了各种资源、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使得企业内部日渐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部门之间的默契也随之得到提高。新设备的建设和完善,使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与信息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利用高科技的精密性和工作的密集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速度。而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进行的计划和步骤改良,不但能够使供货商的供货时间间隙缩短,同时也满足了销售商和消费者的需求。

三、合理运用市场营销资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一些关于市场、资源理论上的分歧也在趋于一体化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逐步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壁垒,使全世界的原料集散、资本流通、商品流通等活动超脱了原有的束缚,开始在同一环境、统一标准下开展。这种各企业之间交易、发展、合作、竞争等活动之间联系性的加强,使原有的经营模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企业在销售经营环节难以获得更好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之下,许多企业开始停下脚步,以实际情况为参考,思考如何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提升效率、提高成效,而通过对市场营销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这一新兴理念是最适合当前市场实际的。从适应世界变化和国家政策方面来讲,要求企业严格履行自身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商品质量等,为企业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利用资源作出具体引导和规范设计,为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四、市场营销资源合理运用的方案

从一般组成看来,我国目前的市场营销资源运用尚存在不合理之处,各要素之间的利用率和发展现状依旧未能实现基本上的均衡。尤其是在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方面,其发展依旧受到了制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弥补资源利用的短板。

所以,企业要想获得最终的市场回报,就必须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优先填充原有的利用空缺,实现营销资源利用方案的最优化。

(一)加强市场信息综合反馈分析

企业市场营销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通过信息收集、整理来实现,只有及时、快速、真实地反馈和分析资源信息,才能保障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信息的收集、传输、整理、分析是企业学习型组织建立的补充,能够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一方面,企业要适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建设及外部信息采集、传送设施的建设,保障信息收集和处理的高效性;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强信息工作人员素质建设,通过更先进、更科学的培养方式和激励制度,不断促进信息人员自觉完善其专业知识技能。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血液,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则贯穿于企业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始终,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影响企业设计、实施战略的第一因素。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保障企业资金的统一性和资金的流通性,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顺利开展也有关键性的作用。首先,企业应当提高其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财会素质和道德水平,防止财务混乱和财务漏洞的产生;其次,企业应当严格制定财务管理细则,明确财务工作的目的和原则,落实财务管理责任,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和引导;再次,努力保证财务工作的独立性,将财务工作当成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特殊部分来对待,以此保证财务工作的透明、公开、公正。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实现对企业资金审计、总结、分析和调配的有效管控,充分利用供应链资源整合优势节约成本、实现“开源节流”,以此促进企业市场经营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营销团队建设

营销团队是营销活动的核心,是企业营销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承者,是企业营销计划的执行者。企业市场营销能否获得预期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活动的开展。营销团队还能够将自身的先进思想转化为产品或服务,为企业提供后续竞争力保障。

(四)资源综合整合

结合企业能力将内外部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资源的有效运用,是市场营销的必经过程。一是要以顾客为中心,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包括对市场背景文化与本土文化差异性的研究分析、对顾客消费观念的转变趋势的把握等。对营销制度进行合理调整,不但要考虑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还要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风俗、等。二是通过建立起企业与政府、原料供应商、设计咨询公司、金融机构等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为后续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助力。

(五)建设多种形式的营销渠道

节能环保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绍兴;建筑能耗;热湿环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室内热环境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以人体为对象的室内热环境研究,对当前的建筑节能工作及建筑热湿环境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绍兴市15栋典型公共建筑进行能耗调研与夏、秋、冬三个季节的室内热湿环境连续测试,对绍兴的典型公共建筑能耗状况作了分析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分析节能潜力,提出可行的公共建筑节能方案。目的是对绍兴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和政策及技术路线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2.绍兴市公共建筑能耗调查

2.1调查建筑基本概况

本文选取绍兴市15栋典型的公共建筑,包括高校图书馆、学生寝室、办公楼、超市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基本信息、能源结构、能耗设备、一年之中每个月的能源消耗量、舒适度问卷调查,另外还对每一栋建筑进行夏、秋、冬三个季节的温湿度的连续监测,采用现场测试与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本次调查在2015年8月一2016年3月调查了绍兴市15栋公共建筑,包括1个高校图书馆、2个学生寝室、2个办公楼、3个超市、3个商场、3个宾馆和2个文化场馆,这些公共建筑大都是2000年以后建成使用的,采用的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除超市没有外窗外,其它均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窗,而学生寝室和办公楼采用分体空调,其它采用中央空调。

2.2{查结果分析

由于绍兴市没有冬季统一供暖,目前调查的建筑都是冷暖空调的方式,能源形势单一,都是市政统一供电,所以照明、动力等基本负荷全年稳定,而空调负荷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空调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最大,可以达到80%以上。不同建筑的能耗依次是商场、超市、宾馆、学生寝室、办公楼、图书馆、文化场馆。

建筑能耗的差别,主要与使用性质有关。还与建筑的节能维护结构有关,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建筑没有外墙保温和遮阳等措施,更有无人状态下空调依旧运行等现象。

2.3公共建筑节能措施

本次调查发现,绍兴市公共建筑能耗偏大,浪费严重。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公共建筑系统复杂,再加上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不利因素,使公共建筑成为复杂的综合体,因此,对不同建筑应提出不同的对策,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的最佳效益。

(1)能源结构单一,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建筑。如滨水地带,可使用水源热泵,有条件的区域开发能源热电联产系统等。

(2)设计方面。建筑应选择适当的节能维护结构,如遮阳系统与外墙保温,避免使用大面积玻璃幕墙。

(3)空调推广变流量、变工况系统。

(4)运行管理。主要包括:年运行管理,主要应考虑过渡季节的运行室外新风的利用、新风量的确定等;日运行管理,主要应考虑随室外温度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日节能运行模式,这可采用合理的自控系统及一定的手动调节装置来实现;根据行为模式进行管理如上班提前开机,下班提前关机的管理模式。这些运行管理模式都可以为建筑节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5)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夏天提高空调温度,冬天降低空掉温度,过渡季节采用自然通风,杜绝浪费。

3.绍兴市公共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测试

公共建筑的室内热湿环境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冬夏两个季节,由于集中使用空调,温度设定的高低,也直接决定建筑能耗的高低,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室内温湿度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建筑室内热环境、湿环境控制关键指标、关键技术及适用条件,在保证室内舒适的条件下进一步节约能源。本次的调查中使用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和多功能风速仪对公共建筑中的温湿度分三个季节进行为期4天的自动监测。

3.1测试结果分析

(1)2015年8月6―2015年8月9日对15栋建筑进行了夏季室内热湿环境测试。为了消除室外环境变化以及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将测量的每一栋建筑的温湿度根据时刻平均到24小时内,观察其变化趋势。

根据测试结果,夏季室内温度和空调能耗指标基本成负相关关系,即室内温度设置越高,空调能耗指标越低。由于各个类型的公共建筑影响因素不同,故还是将公共建筑按类型进行对比,商场类建筑的空调能耗和室内温度的负相关性最高,即商场类建筑中室内温度设置对空调能耗的影响最大。

总的来说,在所调查的公共建筑中,有6栋公共建筑夏季室内平均温度低于国务院办公厅要求的26℃,占到夏季测试建筑总数的,不符合节能的要求。对而对商场类建筑室内温度进行合理设置和监测对降低空调能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2015年10月16―2015年10月19日对15栋建筑进行了秋季室内热湿环境测试。测试结果发现,受建筑形式和人流活动的影响,超市和商场类建筑秋季室内和室外温度相比要高出较多,这主要是由于商场类建筑通常存在一个巨大的内区,自然通风效果较差,必需采用机械通风,其余公共建筑秋季大体上都采用开窗方式自然通风,而夜间关窗后建筑又有较好的热保温性,因此室内温湿度变化范围不大。

(3)2016年1月17―2016年1月20日对15栋建筑进行了冬季室内热湿环境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冬季室内空调温度的设置对空调能耗的影响没有夏季那样突出和明显。甚至如商场室内温度一度达到24℃,基本和夏季室内温度相同,商场类建筑的内区本来就很保温,所以建议应降低室内温度,营造一个舒适节能的商场室内环境。大部分公共建筑的室内相对湿度较低,空气干燥,应提高空气湿度,满足人们的舒适性要求。

3.2主要问题及对策

本次测试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夏季室内温度设置偏低,秋季商场类建筑室内温度稍高,冬季室内温度偏高,相对湿度过低。而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设定适当的空调温度,冬季增加空气湿度,秋季尽量采用自然通风。

4.结论

本次测试的建筑建筑能耗依次是商场、超市、宾馆、学生寝室、办公楼、图书馆、文化场馆,因此对商场类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和节能设计是降低公共建筑能耗的当务之急。而目前能源形式单一,应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建筑。如滨水地带,可使用水源热泵,有条件的区域开发能源热电联产系统等。

公共建筑节能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空气品质不高、节能技术应用不多、运行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在建筑节能工作中,应加强管理人员的节能培训、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审查设计人员的节能设计、应用更多的有针对性的节能技术,使公共建筑节能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本文对绍兴市15栋公共建筑进行了能耗调研与室内温湿度测试分析,但是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所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希望对绍兴市建筑节能工作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薛志峰.公共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节能环保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政策

[作者简介]张维(1982―),女,东华理工大学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投资;周明(1976―),男,东华理工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江西南昌330013)

考虑到全社会的资源状况和近年生态环境恶化对生命和生活的影响,2016年底,在国家发改委的《“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江西省工信委在2016年底曾提出《江西省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以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制造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目标,实现节能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跨越发展的前提是对现状充分把握,而环保技术是环保产业得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薛婕,马忠玉,等.2016),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对环保产业产生影响(蒋洪强,张静.2012)。因此文章将立足于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对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展开分析。

一、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江西省一直在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2014年,中盐江西兰太化工有限公司、江西省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盐新干盐化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已经完成验收工作;2015年,由江西省工信委推荐的14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咨询机构得以向社会推荐公示;建筑陶瓷、烧结制品、直拉单晶硅、稀土冶炼分离,再生铜冶炼等单位产品能耗消耗限额的江西省强制性地方标准也不断出台、公示并开始实施,2016年底,江西省首家省级清洁化园区在上饶市得以认定。

数据显示,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的积极推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果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来反映节能环保效率,江西省的节能环保效率是逐年提高的。根据江西省和全国统计年鉴,以2011年至2015年数据为例,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0.59降至0.5,效率提高约15%。与同期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相比,从绝对数额来看,江西省各期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情况见图1所示。

虽然和全国水平相比,江西省的节能环保效果不错。但是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涉及的省份较多,比较过程中缺乏针对性,难以发现问题,不利于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的持续推进。比较对象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情况,二者都应该尽量与江西省接近。地理位置的接近可使比较对象面临相近的自然资源禀赋状况,考虑到不同省份的产业发展梯度和不同产业能源消耗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的接近可使比较对象面临相似的产业发展阶段。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由于在地理位置上较为接近,常被称为“华东五省一市”。但是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由于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遥遥领先,服务业已经是其地区发展的重要产业,因此,在分析比较时将剔除上海市,以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接近的华东五省进行比较。根据各省统计年鉴,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从2011年至2015年,华东五省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排名基本比较稳定,变动趋势也较为一致。2011年到2012年,节能环保效率降低,而2013年和2014年效率缓慢提升,2015年又小幅回落。总体来看,江苏的节能环保效率最高,安徽的节能环保效率最低,江西排名稳定在第四名。和状况最好的江苏相比,江西省在节能环保效率上的差距却在逐渐拉大。2011年至2013年,江西省与江苏省相比,效率低7%左右,到2014年节能环保效率差异12%,到2015年差距加大到17%。这说明江西省节能环保效率提升的速度和周边省份相比在逐年降低,需要找出差距,不断推进。另一方面也说明江西省节能环保的推进尚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二、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

按照经济学的划分,参与经济事务的主体主要有政府、居民和企业。各主体对节能环保技术创新都会产生影响。所以,下面的分析主要从政府、居民和企业三方面来展开。

(一)政府

政府是节能环保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者,节能有利于地方能耗压力的降低和经济的平稳运行,环保有利于健康和谐社会建立。所以政府会通过调整或者制定规制以实现各项节能环保目标。作为省级政府,江西省在制定节能环保目标时不仅要考虑本省实际情况,还必须考虑中央下达的节能环保任务。发改委曾向各省下达“十二五”和“十三五”节能减排任务,并签订相应的节能减排协议。省政府在设定目标时一般会以中央任务为底线,结合实际设定更高的任务。作为省级政府,除了节能减排任务外,还需要完成经济、就业等相关任务。从2015年江西省统计年鉴数据来看,江西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及吸纳就业人口比重均超过60%,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及吸纳就业人口均不足40%。而且第一产业中以农业和牧业为主要存在形式,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要存在形式。结合江西省作为传统农业省份的身份和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体的背景,目前常见实现节能减排任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维持生产,通过节能环保技术使用或创新实现减排;二是停止生产,直接阻断排放来源。对任何经济体来说,可供使用的资源都是稀缺而有限的。如果保持当前资源投入水平不变,实现节能生产,即资源能实现高效利用,必然会带来产出的增加;如果保持当前产出水平,实现节能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必然会带来资源的节约,即投入减少。由于停止生产必然带来经济增长和就i等压力,所以政府更愿意通过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创新完成任务。因此,在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方面政府是支持者。各类环保规制对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而政府在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其他绩效考核压力可能导致对环保规制的放松。

(二)企业

企业是技术创新主要实现主体。技术实现创新的过程是按照“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技术推广”螺旋式推进的。最初,因为实际需要企业投入研发,当研发成果实现技术创新后技术会被推广使用,待社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后又进入新一轮研发、创新、推广过程,循环往复,推动社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针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可能从以下几种情况展开分析。

1.本地市场没有技术。

某种技术在当地尚未被研发出来,有以下两种可能:

一是该项技术难度过大,超过了一般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市场上不存在该种技术,则只能依靠企业自身研发。这不仅仅需要企业具备一定水平的研发能力,考虑到研发过程的投入和各种不确定性,还需要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

二是该项节能技术在过去不存在研发并投入使用的市场价值。环保生产本身存在较强的外部性。一般来说,为了实现环保生产,企业或者需要选择更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或者需要选择更先进的废气污染物处理设备,使最终排放物合乎政府规制;或者采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废弃污染物的产生。这三种情况所体现的技术创新都会导致成本增加,却不一定带来产出和收益的相应增加。企业承担成本后产生的收益存在社会收益,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由全社会享有,企业无法确定自身采取环保生产后的受益者,也无从向他们收费。因为费用无法通过收入完全弥补,企业必然缺乏环保生产和技术研发使用的原动力。相比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和研发过程的不确定性,企业宁愿放弃对技术研发。如果所有企业都采取这种决策,相应的技术则无法出现在市场上。当资源条件变化或者政府严格环保规制时,企业需要重新考虑其经营成本和收益。原来无需使用的技术,则需要重新考虑其经济价值。由于市场上的企业都没有该种技术,因环保新规给予其存在价值。任何企业率先掌握,则可能在市场上掌握主动权。为了获得与技术相关的超额利润,市场中的企业可能从外部购买或者研发创新。

2.部分企业拥有技术。由于技术已经被研发出来,当技术劣势企业自身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考虑直接购买或者自己研发。具体决策取决于该企业研发能力、研发成本、外部市场技术价格和技术使用条件。如果企业无法获取技术交易信息,则无从购买,只能自己研发;如果技术劣势企业不具备相应技术研发能力,则只能向外购买技术;如果具备研发能力,但认为研发成本过高,也可能向外购买技术;如果具备研发能力,但是认为市场技术价格过高或者技术使用条件过于苛刻,则可能自行研发。如果购买并使用技术,则实现技术推广;若自行研发却在该技术领域不存在优势,则很难实现技术创新。对于技术优势企业,技术的存在和拥有表明企业在该领域的先进性。企业可能依托技术获得超额利润或者满足政府规制要求。超额利润或者政府规制可能吸引其他企业购买或者研发该项技术。为了保障自身技术的先进性和相应的垄断利润,企业可能对技术进一步研发,对其进行升级,促使技术创新。

3.所有企业拥有技术。如果市场上的企业都拥有节能技术,说明该项技术已经得到普遍推广运用,很难带来超额利润。少数企业为了持续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并实现超额利润,可能不断进行研发,则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如果外部条件不发生变化,大多数企业则维持现状生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只有企业不断研发才能促使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是企业主动研发的动力。资源条件变化和政府规制加强可能促使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市场条件会决定技术的推广和开发成本回收。

(三)居民

居民是节能技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居民对于节能产品的需求,直接决定企业的利润,进而决定企业对节能技术的创新动力。

根据节能技术在生产中存在的不同阶段,可以将节能产品分成两种:一种节能技术仅运用于生产过程,最终产品本身却不附带节能环保的功效;另一种是将节能环保技术运用于最终产品,生产的最终产品自身具有节能环保的作用,如节能灯泡,节能汽车等。近年来,江西省多家部门和单位曾组织多次节能环保主题活动,在各机关、居民社区、学校、企业及农村开展节能环保宣传。目前,广大居民逐渐接受节能环保的理念并开始使用节能产品,改变生活方式。企业因使用节能技术而投入的成本则依赖产品n售而得以回收。使用虽然能够实现节能减排,但是成本却需要由居民承担。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替代商品的性价比则成为决定技术使用及推广的重要因素。

三、政策建议

结合之前的分析,为了促进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动。

(一)加强环保规制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

环保规制直接影响各级政府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关注和促进力度。为了激发各级政府活力,对江西省来说,应该从省级政府开始结合本省环保状况制定严格的环保规制,确保规制的长效性、发展性和可行性。让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形成良好的环保规制预期,以便于安排自身的各项工作和技术研发规划。除了环保规制加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进行考核时候应该加强环保考核,提升节能环保在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将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和节能技术运用效果作为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实现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与政府绩效考核的协调统一。

(二)搭建技术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环保技术运用推广

技术交易条件和技术信息状况对企业的研发决策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企业对同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从社会整体来看,很容易造成重复研发和资源浪费。因此,应该由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牵头搭建权威的技术信息交流平台,以促进环保技术的运用和推广,让企业在对技术市场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研发决策。最终促使技术在全社会的推广运用和技术产品的成本降低。

(三)创造良好科研环境吸引高水平人才

科研人才是决定地方科研水平的关键。虽然江西省地处华东地区,但是由于自身产业结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收入水平相对华东其他省份较低,从薪酬支付来说,在吸引优秀人才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省级政府应该实施并大力宣传“科技强省”战略,对影响科研人才安心从事科研工作的各项因素展开调查,充分了解科研人员需求,完善当前的科研管理条例,努力创造自由积极和谐的科研氛围,以良好的科研环境留住本省人才,吸引外来高水平科研人才。

(四)创新宣传方式降低居民体验成本

节能环保的理念要不断宣传,要实现宣传工作进入社区、走向市民、走进学校的常态化。目前常见的宣传方式以发放宣传册、发放垃圾袋和废旧垃圾回收为主。应该创新节能环保宣传方式,结合当前科技发展,以污染实景体验替代图片文字展示,联手企业以节能产品免费试用或者兑换替代广告宣传,降低居民对节能环保产品的体验成本,增加居民对产品的需求,以此实现环保技术的成本回收,有助于环保技术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节能环保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市场前景

1绿色建筑的内涵

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其中,绿色指的是在不损害基本的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又可以充分利用多种自然资源的建筑物,绿色建筑又能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是一项建筑物的环境性能与建筑规则的衡量标准,主要是指在建筑的使用生命期限内能够实现资源的最高效利用,也就是说能够尽可能地节省资源(电、水、汽、材料等),尽可能不对自然环境起到破坏作用,进而为广大居民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活动、生活以及居住的场所,从而实现建筑、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2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

2.1经济效应评估体系分析

由于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能更好地节地、节能、节材、节水、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居住品质,因此,其受到了愈来愈多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欢迎,包含中国在内的日本、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相继颁布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体系。但是,从当前出台的评价体系来说,其建立的方向主要是从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出发来布置的,而广大投资者更在乎的是投效益和投资间的关系,在乎自己的投入是否可以获得理想的回报,在乎投资回收期限等问题。因此,为了强化广大投资者的信心,需要综合考虑绿色建筑的生命周期以及经济效益,在进行绿色建筑生命周期分析的前提下,拟编制一套公正、客观、高效的经济评价标准体系,在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标准体系和以往相关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合理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估指标体系。比如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减少绿色建筑的维护成本和运行成本,增加建设成本,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缩减成本指标,利用这个方式,从而提高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当然,要想降低维护成本和运行成本,还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期就引起高度重视,例如装修工程和结构施工尽可能一次性施工完成,不拆除和破坏已有的建筑基本设施,在装修过程中要避免浪费材料和重复装修的情况,在铺设地基过程中,首先要认真研究建筑的地质状况,然后依据地质实际状况来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如此一来,就能节省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一般来说,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通常体现在节水、节地和节能上,其中,在节水部分,利用节水器具来减少绿色建筑的用水量是近些年来最为常见的方法;在节地部分,能够使用集约土地来建设绿色建筑,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充分使用工业废料,以利用和保护城市的土地资源;在节能部分,依据建设地区的自然环境,来充分考虑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以降低照明和空调等使用。只有做好了这几个方面,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一定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2.2提升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对策分析

从建筑行业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其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对当前市场前景意识不足,既需要担心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又需要担心债权债务不能及时还上;既意识不到建筑行业经济发展已经有了雄厚的现实依据,又意识不到建筑经济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顽强的生命力;②建筑行业的市场环境不够完善,保护建筑行业合法财产方面的有关法规法律还不健全;建筑市场缺少公平竞争法律的大力支持;整个市场环境在营造建筑行业服务环境方面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③信用问题依然是当今建筑行业经营过程中的主要障碍,经营方面上的短期行为以及较差的信用和施工技术,是导致建筑单位承揽建设工程困难的主要原因;④一些规模很小的建筑单位不能适应社会化生产的需求,通常表现为独裁式的决断模式和家庭继承模式以及经营规模较小,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其很难适应当前异常激烈的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而要想提升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2.1创建优良的企业文化、提升建筑企业的综合素质

就目前而言,如今的市场已经是一个国际化市场,建筑单位要想守住自己的企业,同时还想在国际化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最主要的是提升单位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而要想立即改善被动的局面,积极大力有效地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战略性创新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既要可以引进人才,同时又能够留住,而如何走好选择人才、培育人才、善用人才并留住人才这条路就是建筑单位发展的重点因素,目前,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说到底也是专业人才的激烈竞争。建筑单位只有创建优良的企业内部文化,才能够吸引大批专业、优质的人才,再加上单位自身去寻找适应企业发展的创新性专业人才来共同创造优秀的建筑单位,有助于企业树立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已有发展目标的实现。

2.2.2把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用经济价值来量化

无可厚非,绿色建筑能够给广大居民创建一个优良的居住生活环境,那么怎样量化这种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呢?建筑施工单位不仅仅是单纯追求环保目标,也不是单纯追求整体的经济效益,而是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有效相合起来。如上文,建筑行业不是一味地降低绿色建筑的维护成本和运行成本,在建设成本方面是有所加大的,比如在利用打桩的基础设备时,相关人员花费一定的精力财力去研发对应的人工系统,在此时建设成本就肯定会有所加大,但是在此处加大的建设成本能够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得到相应的补偿,从而提高了铺设地基工程的工作成效,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

3绿色建筑的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所带来的必定是能源损耗的过程,以及污染环境的过程,所以,传统老式的高耗能发展方式必定会朝着高效的新型环保型发展方式转变,而发展绿色建筑就是完成这一转变的必经之路,也更符合当今建筑行业的市场发展潮流。

3.1要走以科技为引导,低耗能的精细化设计发展

道路所谓低耗能就是要求建筑施工人员在工程整个施工环节中做减法,建立正确的施工观念,尽可能地避免浪费,同时还需要注意资金分配的科学性,把投资重点转移到提升绿色建筑节能要求和节约资源的施工技术上,使得绿色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增量减少,乃至在不增多的状态下达到绿色建筑的最终理念。在绿色建筑使用周期内持续维持低耗能,从选址、规划、策划、设计、建设、竣工验收、运营维护,最终到拆除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应该一直执行绿色建筑的低耗能理念。绿色建筑设计阶段在绿色建筑整个建设过程中一直都是最为关键的部分,特别是在当前国情下,绿色建筑设计对整个绿色建筑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巨大尺度,不合理的造型设计等都会增大绿色建筑的耗能,同时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建筑设计人员需要改变并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充分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多次推敲,使绿色建筑设计更加精细化。只有通过谨慎的定性研究和科学严谨的定量分析,才可以创造出适当的设计方案,科学定量分析是绿色建筑建设低耗能的重要保证,定性判断分析是绿色建筑的设计方向,只有这样多次推敲出来的设计方案才是最后可以使建筑工程达到绿色环保需要的重要保障。如此以来,怎样把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整个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这就对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挑战。

3.2持续推广建筑节能概念,推动绿色建筑的市场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强化对建筑单位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加强对建筑的推广力度,大力鼓舞广大市民采用节能产品,并采用政府补贴的方法鼓舞广大消费者来消费,对于建筑单位而言,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倡导单位研发新型节能技术,并积极推广。在这个方面,建筑行业能够借鉴英国建筑行业的经验,例如为了能够使广大居民对绿色建筑有较为直观的概念,BRe设计了绿色建筑样板房来供居民参观,BRe建筑研发机构这是用最亲切最直观的展示方法让广大居民来体会到绿色建筑的便捷和益处,为广大居民创建出绿色生活的美好构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环保、生态节能以及综合经济效益都能显著提高的绿色建筑都是建筑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经过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为绿色建筑的大力推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参考文献

[1]蒋忠成.论结合低碳理念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06:149.

[2]杨燕,吴小翔,韦保仁,惠善康.绿色建筑节能环境效益分析———以苏州市为例[J].江苏建筑,2014,01:103~106.

节能环保市场分析篇8

战略成本会计和传统成本会计一样,都是由专业的财务人员或会计,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如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存货管理与售后服务进行全面成本监控,并为企业的管理者或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的有效数据,为企业不断地适应市场环境,在其行业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地位,提供管理和评价企业的战略性论据。具体而言,战略成本会计是从成本的角度,将成本控制嵌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成本规划和控制手段,始终保持或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获得高水平的竞争优势。因此,战略成本会计对于企业来说,将不仅仅是传统成本会计记账的功能,还有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策略的功能,即通过成本分析与管理实现企业的竞争策略,使企业基于当前的生产经营流程,为进一步的发展预测未来市场的走势,针对企业自身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战略性改革转变,始终保持企业处于成本不断优化的进程中,最终实现企业竞争优势下的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企业不同于制造业的生产经营环节,产品性质也有别于一般企业,但是,通过战略成本会计在房地产企业的应用,无论是存货在建环节(商品房或投资性房产)还是在销售环节、售后服务等方面,均体现出对企业发展有战略意义的管理作用。

2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战略成本会计

战略成本会计最直接的运用即在企业成本管理中,是对传统成本管理的再造与优化,是企业通过成本管理降低企业成本与发现企业发展战略的第一步。成本分析与管理可以通过成本核算找到降低成本的因素或生产经营环节,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待销售的商品房即为房企的存货,一般企业通过存货成本核算与管理,发现采购原材料的价格、次数,安排采购周期实现对原材料采购环节的成本管理;而房地产企业一般而言在其商品房的建造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购买也需要采用战略性成本管理法则,通过对原材料采购次数、平均采购成本进行核算,从而科学设计原材料采购周期与采购次数,结合不同时间段的原材料价格最小化其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支出;另外对商品房存货的销售环节,根据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进行逐渐“放盘”实现对商品房存货销售有节奏的控制,可以发现房地产行业或市场目前出现的问题或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价格策略或促销策略,配合发盘节奏实现房地产企业存货待销售费用的管理与控制,提高房企经营的绩效。因此,可以看出战略成本会计对于房企来说,是考虑将生产(建设)经营的某一环节联系全局,不仅将每一生产环节以成本控制作为量化手段与标准,更将每一生产环节在房企经营管理的整体系统中的成本优化因素予以研究发现,采取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将存货(待售商品房或投资性房产)成本价格分摊到各个环节,以发现各个环节成本改善的因素,最终从单一环节上升到全局成本优化的高度,体现了房企企业管理策略的战略性高度。

3战略成本会计在房企售前、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

战略成本会计贯穿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对于房企来说根据售前市场调查情况制定存货销售价格与销售策略,根据销售的实际情况对售后销售环节的反馈从而控制销售费用,能够实质性帮助房企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业绩。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售后服务管理中,战略成本会计主要变现为适度服务质量控制、销售网点布局与路线设计、售后服务的完善三个方面。适度服务质量控制对于房企来说,销售环节的服务质量控制与成本挂钩,即有效的销售培训使销售人员能够提高房地产的销售业绩,销售培训费用与销售人员提成费用的控制,都是战略成本控制的适度服务质量控制的关注环节;销售网点布局则是通过市场调查设计房地产销售的主要售楼部与广告宣传投放地,通过合理的销售网络布局实现较小成本耗费下的高销售业绩与目标,这在房地产销售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合理有效的销售网络布局,如地铁进出站口的广告牌设计,能够在人流量的地方设置醒目的销售广告,战略成本会计能够权衡广告费用与销售业绩之间的关系;另外,旅游景区房地产在市区设立的售楼咨询中心,也需要考虑人流量与周围居民或市民的收入情况,战略成本会计即能够通过该环节的成本分析与控制实现对销售网点布局的优化升级;售后服务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应该是越来越受重视的环节,因为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团队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售后服务往往是房地产开发商移交到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对商品房售后的各种物业管理事务的预期感受与满意程度,这不仅仅是对房地产企业战略性发展的高要求,也是对与房地产休戚相关的物业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战略成本会计要求房企在售后服务质量的管控,实际上对于房企改善服务质量并进一步提高销售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房企来说,售前售后环节关系到房企销售业绩的可持续化与企业商誉或形象的进一步提高,要想将其做得更好,就要增加售后服务的设施和相应的售后服务人员。

4战略成本会计在房地产企业高层决策管理中的应用

战略成本会计不同于传统成本会计的最明显之处,即在于其对于企业来说的战略意义。房地产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和了解市场动向,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价格走势,战略成本会计通过市场调查、企业成本控制与市场未来走势预测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帮助企业高层制定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如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决策或是商品房促销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而关于房地产企业与竞争对手优劣势方面的比较研究,则有利于企业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战略成本会计还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准购房者的需求方向,有助于房企制定有利于企业与消费者双赢的发展性策略。另外,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战略性成本会计信息的使用,无论是企业经营决策管理人员这还是企业的投资者,是企业经营过程最为直观的状态描述与分析,有效的成本分析与管控将大大提高这方面信息的使用效率,有效服务于企业管理。

5结论

节能环保市场分析篇9

《粮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从技术、经济、工程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公正、可靠、科学的投资咨询意见。具体而言,本报告体现如下几方面用途: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

——用于申请土地

——用于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用于申请政府补贴

——用于融资、银行贷款

——用于对外招商合作

——用于上市募投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

——用于企业节能审查

——用于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环境评价

——用于安监部门对项目进行安全审查

【粮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第一部分项目总论

第二部分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第三部分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第六部分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第七部分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部分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部分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第十部分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部分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第十二部分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粮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粮库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粮库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

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

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粮库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粮库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粮库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粮库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粮库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粮库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粮库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粮库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粮库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粮库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粮库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粮库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粮库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

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

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粮库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粮库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粮库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粮库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粮库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粮库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粮库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粮库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粮库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粮库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

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粮库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粮库项目建设地

(一)粮库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粮库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粮库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粮库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粮库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粮库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

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粮库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粮库项目环境保护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粮库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粮库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粮库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粮库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粮库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粮库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粮库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粮库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粮库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粮库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粮库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粮库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粮库项目总投资估算

粮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估算

图:项目总投资估算体系

二、粮库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粮库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粮库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粮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粮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粮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

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

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

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部分粮库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粮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净现值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粮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内部收益率

(三)投资回收期pt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节能环保市场分析篇10

关键词:节能环保外部性分析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经济,科技,政治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于此同时我们周边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环境大幅度破坏,资源消耗过快时我国目前发展的两个瓶颈,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克服发展道路上锁面临的挑战的必经之路,但是众所周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很不理想,研究发现,专家和学者不能充分认识和理解该企业的特点是制约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理解节能环保产业的外部性是理解该企业基本特点的出发点和关键,只有更好的认识节能环保产业的外部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协调各个要素的关系,是我国的发展建立在节能和环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二、外部性分析

1.环境的外部性

在人们进行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会体现出很强的外部性,这一重要特征也是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原因。外部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对其他行业造成有利影响的称为正外部特性,造成不利影响的称为负外部特性,有害气体的排放,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都是负外部性的代表。经济,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普遍存在大,例如在煤矿企业进行煤矿开采时。会排放大量酸性废水,电厂在进行供电时会向空气排放有害气体,渔民捕鱼时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等等。为了改善我国的发展情况,我国必须转变这种状况,合理分析环境的外部性,并以此为基础转变我国的发展方式。

2.消费环境中的外部性

消费环境的外部机制是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所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一种消费品如果在其生产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即该消费品的价值中只体现了市场的层面,没有考虑到外部性能,那么这样的产品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消费环境的负外部特性。消费的负外部性锁造成的损失具体体现在社会和他人方面,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资源的合理利用,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汽车排放废气不受任何限制,那么私人汽车的价格就会偏低,使汽车数量增多,加剧废弃的排放,进一步造成大气污染,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与生产环境不同,消费环境的外部性具有分散性的特点,这也是有人们消费结构的分散性决定的,因此每个人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都是薇不足道的,但是集合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这也就使得消费环境的外部性难以把握和控制,对其分析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3.节能环保的外部性

与环境问题相反,节能环保产业所体现出的外部性是正外部性,对社会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节能环保产业的宗旨就是要解决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其组要技术包括清洁技术,节能技术,回收基础,再利用技术,低碳技术与循环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节能环保产业的正外部性具体体现在,如果该企业能够合理运行那么我们的生态环境必将日益好转,为各类生产活动的进行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础和大量的资源保障,提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效果,为我国“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建议

合理分析节能环保产业的外部性是确保该企业发展的前提,在理解了该产业外部特性的基础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政策市发展企业的基本保障,首先要根据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相关政策,如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人才政策,税收政策,考核政策等,确保企业在良好的政策背景下进行,另外还要高度重视政策额事项和落实,加大在节能环保企业的投资力度,促进行业的发展。最后要增强政策的管理力度和束缚力度,确保企业在公平,公正,有效,合理的氛围下运行。

(2)增加人力资源:人才稀缺也是节能环保产业不能高效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是生产力的承担者和体现者,是企业发展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最终的获益者,必须为该企业提高大量的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资源并由他们引领企业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企业发展的消极局面,提高企业水平。

(3)用重点工程进行带动:与其他部门的发展一致,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也需要靠重点工程的带动,先保证一些重点节能环保工程高效实施,才能全面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总之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既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又要把握重点,找准突破口,从重点工程项目上予以突破。

四、结语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从理论上证明资源开采利用的负的外部性,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节能环保产业的正的外部性。节能环保产业从社会效用和生产收益等两方面对厂商之外的个体有正的影响,节能环保产业的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这一论证有助于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中各自的作用,从而为政府制定各项政策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节能环保产业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丹尼斯・L・米都斯.增长的极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18―153.

[2]王志华。等.北京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的验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2).

[3]罗杰・珀曼,等.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308―344.

[4]王克强,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