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的好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28:15

心理辅导的好方法篇1

关键词心理学辅导员大学生方法

一、前言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很了解大学校园的生活状况。相较于压力较大的初高中阶段的生活,大学生活是非常自由的。大学阶段的辅导员相当于初高中阶段的班主任,但是两者之间又有一定差别。大学辅导员不再像初高中班主任那样时刻关注着我们,约束我们的言行等。但是辅导员的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调节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关系

提到二者的关系,大多数的辅导员则简单的认为心理学研究方法只是辅导员工作中处理学生问题的一种方法而已。其实,在分别分析两者相关内容时我们便会发现,二者并不是简单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时的年龄一般都在20岁左右,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名义上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在没有家长和班主任时刻关注的大学生活中还是会出现一些不成熟的行为。所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在校园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辅导员不再像初高中班主任一样时刻关注我们,但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大体情况辅导员还是会了如指掌的。集体的大学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在处理自身问题或者是同学之间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比如,在宿舍中出现一个大家都不喜欢的同学,双方可能在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偏激性。面对这样的状况,辅导员不但要及时了解掌握,并且还要利用心理学方面的方法来调节学生的关系,避免问题的严重性。可见,辅导员的工作时非常重要的。

(二)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方法

每个教师包括辅导员在内,都学习过教育心理学,掌握一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处理学生的一些问题。本文就心理学方面的部分研究方法简单的做一下介绍。首先是心理学方面的人本主义研究方法,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的,人本主义方法简单的说就强调人的本性。当学生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或者出现心理问题时,辅导员的工作就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心理学的另一方法是行为主义研究方法。这一方法是相对容易实施的方法,辅导员可以通过给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无形中解决了相应的心理问题。还有一种心理学方法即积极心理研究方法,辅导员在面对学生问题时,首先要传达一定的积极心理,其次要不断地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充满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些常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是非常实用的。大学校园形同半个小社会,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性格也不尽相同,所以,辅导员利用各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来处理学生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上文对辅导员工作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简单分析后,我们很清楚的认识到,心理学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以下几点具体介绍了这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是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方法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很多大学生在逐渐步入社会时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时是带着家长满心期望的,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家长的影响。每个家长都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无形中家庭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这是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之一。其次是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大集体中,由于性格差异,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摩擦和冲突,若不能及时的解决,也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综上所述,大学生本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是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方法的必要前提。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有利于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大部分辅导员都了解并能掌握,但是很多辅导员在运用心理学方法处理学生问题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新世纪的大学生在接触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这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高素质的辅导员是非常重要的,辅导员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恰当、熟练的运用这些心理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在运用相关心理学研究方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辅导员自身的素质,这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使辅导员工作更专业化

众所周知,大学校园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接触和联系是非常有限的,这又从另一方面突出了辅导员的重要地位。辅导员是大学生的老师,也可以说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远远高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因此,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方法的运用于辅导员工作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学生心理问题能及时恰当解决的前提是辅导员能利用好心理学方法。因此,学校也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加强辅导员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辅导员心理素质,提高辅导员运用心理学方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更加专业化。

四、心理学研究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上文就心理学方面最常见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与分析,这些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心理学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来阐述。

心理辅导的好方法篇2

关键词:心理咨询;倾听;尊重;平等;正能量

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随处可见,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也逐步认识到心理障碍对日常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为避免心理障碍形成一系列极端的后果,越来越多心理障碍患者也开始接受心理辅导者的援助,以从心理阴影中获得解脱,促进身心健康。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心理咨询的成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的心理辅导经验,从尊重、信任、平等、理解等方面谈谈在心理咨询中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

一、注重倾听,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

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个体之间内心世界的接轨,以求达成一致的思想和畅通的感情,是有效沟通的必要途径。倾听是心理咨询中的第一步,它是在完全接纳受辅导者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基础上,全情投入地在倾听中找出受辅导者存在的心理症结,帮助受辅导者解开心结。

1.倾听要真诚

倾听要保持专注,用真诚的态度听,以眼神交流和适当的表情应答,让受辅导者知道心理辅导者对事件有兴趣,并愿意帮助受辅导者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当受辅导者在倾诉过程中产生负面情绪或与正确的价值观相背离时,也不厌其烦,不打断对方的倾诉,不做价值评判,可以微微点头表示理解、乐意继续听下去,以真诚获得受辅导者的信任。

2.倾听要适度参与询问

倾听不是只听,一直处在默不作声的状态,而是在听的过程中参与到受辅导者的情感中,不但要听懂受辅导者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所表达出来的问题,还要通过适度问答、一唱一和来引导受辅导者在倾诉中表达出心理问题,甚至是受辅导者都不知道自己潜意识中的心理隐患,这样才能更好地进一步找出受辅导者的心理症结。

二、注意尊重隐私,建立安全的咨询关系

隐私不是说个人有不合法的事情需要隐藏,而是一些诸如经历、身高、体重、身体状况、财产状况、婚恋、家庭、社会关系、爱好、信仰等个人觉得尴尬的事情,或者公开后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学习,需要隐藏起来而不便公开的个人信息。

在心理咨询中尊重、保护受辅导者的隐私,对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心理障碍的患者通常会伴随着不便公开的隐私,有些患者甚至是因为这些个人的隐私而导致产生心理障碍,他们在选择心理咨询前也明白了要放弃隐私的代价,为了避免隐私受到侵犯,就更明确了要选择值得信任的心理辅导者进行心理辅导。当受辅导者提及任何个人的信息或尴尬的内容时,我们应该认同并保护个人信息,避免以语言、文字、照片、视频等各种方式涉露受辅导者的隐私。如果受辅导者的隐私一旦被涉露,事情可能会被扭曲到无法想象的后果,在心理咨询中无法获得安全感,逐渐进入到一个自我保护的过程,心理咨询亦会因此中断。因此,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应懂得保护受辅导者的隐私,在理解中让受辅导者获得安全感,受辅导者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全盘托出,促进心理咨询的顺利进行。

三、营造宽松氛围,建立平等的咨询关系

心理咨询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平等则是心理咨询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心理咨询切忌建立在控制与被控制、教导与被教导的紧张关系中。心理咨询常常被误认为心理辅导者能摸清受辅导者的心理,双方在心理上进行较量,心理辅导者将个人主观意见强加给受辅导者,通过理论教导受辅导者消除消极情绪,或通过控制中断受辅导者的消极情绪,这种观点刚好与良好的心理咨询相背离。建立在控制与被控制、教导与被教导关系的心理咨询都会让受辅导者觉得不舒服、很着急,感觉受到了攻击,担心被指责自己存在的问题而产生烦恼。因此,在心理咨询中,对受辅导者应是引导与疏导的过程,受辅导者无论性别、职业、年龄、学历、富贫、样貌等差异,都应在平等的关系中进行,双方像朋友般交谈,并可以恰当地表达出自己或身边人也有过相同的经历,以同感拉近距离,才能建立和谐的咨询关系,受辅导者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辅导者的良好影响,按心理辅导的期望发展。

四、传递正能量,建立积极的咨询关系

心理咨询最终要让受辅导者认识到自身的负面心理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引导受辅导者回归到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还需要恰当地传递正能量,以正确的方法加以疏导。

法国有位作家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面对一个带着消极情绪的受辅导者,心理辅导者在举止谈吐要时刻保持正面的能量。对思想偏执的患者要以微笑表达接受与理解,表示出宽容大度;对自卑的患者要肯定对方的优点,通过“我相信你能行”、“相信你可以走出困境”等话语鼓励对方树立自信、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信念;对脾性容易暴燥的患者,要淡定自若,不反感或反应强烈,可以说“我们谈谈你的感受”,表示出让对方冷静下来,主动向患者伸出援手,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自责的患者,要轻松对待,清楚地告诉对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积极面对错误,才能真正获得原谅”的哲理,给予对方勇敢面对错误、解决问题的力量。受辅导者也会在正面的心理咨询过程中耳濡目染,感受到这些正能量带来的正面影响,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会积极偿试改变。

五、结语

近年来,社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人们的身心健康,心理咨询活动也迅速发展。如何更好地在心理咨询中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使心理咨询获得成效?笔者从教育教学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实践中所积累的心理咨询经验,总结了心理咨询中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的几点方法,希望能让大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魏桂华.关于心理咨询语言语用的探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7).

[2]申丽洁.做好半个心理咨询师――在情感倾诉采访中运用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5).

[3]肖明宁.浅谈心理咨询技能在高校辅导员个别谈话中建立信任关系的应用.现代妇女(理论版).2015(4).

心理辅导的好方法篇3

一、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学生辅导观

数学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辅导,就是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作业、考试,应付挫折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与困扰提供全面综合的帮助与引导,以促使学生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克服各种障碍,全面发展。一般情况下,数学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辅导可分为心理辅导与学习辅导两种形式,这是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的辅导不同于对学生的行政管理与数学教学,虽然学生辅导渗透在行政管理与数学教学等活动过程中,但学生辅导侧重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是保证行政管理有效和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见学生辅导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应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辅导观,从“学生辅导就是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改正错误”等狭隘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更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辅导与学习方法的辅导。

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拜金主义、个人利己主义盛行,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泛滥的趋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何抵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防止“差生”的出现,以及更好地治理“差生”是数学教育界值得研究的问题,正确地进行学生辅导,也是“防差”“治差”的一条有效措施。

二、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就是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排除学生心理上的各种困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一般情况下,学生心理上的困扰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心理上出现困扰;二是学校教育因素,特别是数学教育系统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扰。从心理辅导的作用看,一般具有三项功能:①发展性功能;②预防性功能;③补救性功能。其中心理辅导的形式可以是个别辅导、小组辅导或集体辅导。发展性功能是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预防性功能就是使学生在心理上对困难、挫折有准备,力图通过实施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学生对自我成长的认识,以避免由于愚昧无知而造成的失落感与不必要的焦虑,并懂得主动寻求帮助,不惧怕困难,充满信心地迎接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有信心克服遇到的困难。补救性功能就是对出现的问题或者失误进行更正、弥补,达到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现阶段我国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辅导仅停留在弥补性辅导方面,忽视发展性与预防性辅导。这种弥补性辅导体现在对考试、作业、回答问题等环节出现错误的更正上,只是教师想方设法使学生认识错误出现在何处,如何改正,而较少从深层次上追索出现错误的原因,因此,补救性辅导有它的片面性。而发展性与预防性辅导就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数学深层次的问题,强调在数学教育过程中从多方面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从学生内心深入挖掘学习数学的潜力,细心观察分析学生学习数学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的“症结”之所在,从错误中悟出如何更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要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大胆创新,不断修正错误,那么经验就不断积累,也就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补救的目的是预防再犯,而预防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发展就是提高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可见,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要以补救性辅导为辅,以发展性、预防性辅导为主,三者要密切配合,从根本上根治学生学习心理上的不健康因素,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三、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学习辅导

学习辅导,就是对学生学习方法、技巧等方面的辅导。我国数学教育界对这方面比较重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一点是把学习辅导仅仅局限在辅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界面上,忽视对学习方法特别是自学能力与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方面的辅导,造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软骨症”,离开了书本教师就无能为力,这种状况亟待解决。

心理辅导的好方法篇4

论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保健

高校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最直接的实施者,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辅导对象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当前,随着社会发展,高校辅导员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不适问题,给辅导员的工作、生活、学习造成诸多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因此,更多地关注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缓解辅导员的心理焦虑,使其成为一名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思想工作者,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为了收集有关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资料,笔者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自制《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郑州市、开封市和信阳市几所高校的部分辅导员进行抽样调查。共发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9份,有效率为93%。同时,为了更准确的了解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与20多位辅导员进行了深度访谈。

(一)工作职责不清导致多种角色冲突

高校不仅要求辅导员是位思想的引导者,更是生活中的服务者、教育者、管理者,甚至是心理咨询师,要求辅导员处理学生事务不分巨细。因此,辅导员自身很难进行角色定位,也就很难在众多的角色中获得平衡。调查结果中,在“我感到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过多,工作压力较大”的问题上,37.5%的人选择“有时如此”,45.8%的人选择“经常如此”,16.7%的人选择“总是如此”;在“辅导员既要成为学生集体管理者,又要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使我难以把握”的问题上,8.3%的人选择“从未如此”,12.5%的人选择“很少如此”,45.8%的人选择“有时如此”,16.7%的人选择“经常如此”,16.7%的人选择“总是如此”。调查数据显示,由于辅导员工作职能集诸多角色于一体,多角色期望很容易导致角色冲突。

(二)对前途的担忧导致困惑与迷茫的心理存在

虽说辅导员属于高校教师序列,但与高校专业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相比,辅导员在科研、职称评定、社会地位、收入待遇等方面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一位辅导员曾无奈地说:“年轻教师可以从助教、讲师做起来,有发展前途的最后能做到副教授、教授。而辅导员做了10年,最后只是个老辅导员。”辅导员的工作以管理为主,但在职称评定上却与教师职称标准一样要求,无论你工作是否突出,成绩是否优异,即使是连年的校级优秀辅导员、先进工作者,也不抵评职称中的两篇文章管事。尤其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学生,高校辅导员队伍也不断扩大,辅导员队伍的内部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对着这些问题,辅导员时常为个人前途焦虑和烦躁。调查中,有35%的辅导员在工作过程和生活中时常感觉“困惑和迷茫”,尤其是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认为感觉迷茫的占51%。

(三)处于“夹心层”的心理挫败感

辅导员的工作虽然极其辛苦,但他们既无专业教师在学校中的中心地位,亦无行政人员的政治前途,可以说处于一种尴尬的“夹心层”境地,这往往容易造成他们的失落和自卑。不少高校的中高层管理者还认为辅导员工作简单,工作替代性较大,不少高校对辅导员较为关心的进修、晋升、职称评定、效绩考核等问题上无具体措施与科学的衡量标准,造成了辅导员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适心理,使辅导员的自尊和发展的渴求受到了严重的抑制;同时学生对辅导员角色的认同感也不高,虽然也觉得辅导员工作很辛苦,对他们的帮助很大,但鉴于辅导员工作的琐碎性,在学生眼里辅导员往往被看作缺乏创造力的事务性管理人员,加剧了辅导员工作挫败感,心里感到抑郁和沮丧,对工作也失去了信心和动力。

(四)工作强度大,导致厌烦心理的产生

按理说,辅导员主要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成了几乎事事都要关心的“超级保姆”,既要抓学生党团建设、班集体建设和学生干部培养,又要时时不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他们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种种问题,还要组织学生活动,抓日常管理和事物性工作,迎接频繁的阶段性工作考核,此外还要经常处理一些突发性事件,连个安稳觉都睡不成。辅导员工作的另一特点是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工作压力不容易消除。在调查中,辅导员选择“经常加班”的占71.05%,有时加班的占28.95%,周末一般加班的占63.16%。琐碎的工作使得一些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热情和兴趣降低,进一步还会导致工作被动,不善于动脑,工作效益低下的恶性循环,最终诱发工作心理疲劳和厌烦。

(五)自身素质不够导致焦虑感

目前高校辅导员基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但学历不等于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相当一部分高校辅导员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难以形成“学术有专攻”的优势。调查结果中,在“我感觉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有待提高,在解决深层次的学生心理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的问题上4.1%的人选择“很少如此”,54.2%的人选择“有时如此”,41.7%的人选择“经常如此”。在“我觉得自己像被淘空了一样,只是在机械地工作”的问题上,20.8%的人选择“完全不符合”33.3%的人选择“有点符合”,25.0%的人选择“比较符合”20.9%的人选择“符合”。

此外,广东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州市80名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他8个因子(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均分都与全国常模差异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同时,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也较高,总体检出率为4.1%,检出最高的两个因子是抑郁和敌对,检出率均为8.1%。由此得出,高校应充分重视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维护。转贴于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保健的途径和方法

(一)辅导员自身应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自我心理调适,增强职业心理素质

辅导员要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既不妄自尊大,也不消极自卑;要掌握心理卫生知识,及时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始终保持一种健康愉悦的心态;要在了解自我个性、心理特点等基础上,掌握一些调控手段和方法,形成良好的心理反应能力和适宜的心情宣泄方式,比如多听轻音乐、多参加些娱乐消遣、体质锻炼等方面的活动,缓解精神紧张,维持心理平衡,适应高压力环境下的工作;要充分利用资源,主动寻求帮助,如求教于有经验的同事,向领导、朋友倾诉,求助于心理专家等,增强职业心理素质。

2、培养爱岗敬业精神,融洽人际关系,不断完善自身

辅导员是需要默默奉献的职业,要始终保持爱业、敬业、精业、乐业的精神。辅导员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确保工作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信任,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修养,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沉着应对错综复杂的学生工作。

3、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心理问题的产生与个人思维方式滞后及工作方法的“老一套”密切相关,循规蹈矩和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会加速对工作的厌倦,因此,辅导员要切实加强创新精神,勇于实践,勇于否定常、否定旧的经验和没有效率的做法,从传统的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创造生动活泼的工作形式。通过积极进取、大胆创新,从而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自控能力,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另外,辅导员还要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开拓自身的发展空间。辅导员只有将自我需要与动机调整到进升追求层次上,把培养学生当成是最重要的事,当成自己的兴趣,成为职业理想明确、职业规划合理、职业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辅导员,才能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学校方面应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1、开展文化休闲活动,实施辅导员心理按摩

紧张的工作常常带来身心的疲惫,长期的紧张得不到有效的放松与调节,就会产生抑郁、焦虑等症状。学校应在端正教育思想,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的同时,也努力创造条件为辅导员“减负”。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为辅导员们开设羽毛球馆、篮球馆等,并定期组织辅导员们进行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每学期或一学年组织一次全校辅导员外出参观、旅游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不仅能有效地缓解辅导员们的心理压力,合理调节情绪,同时也能增进同事间的了解,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及团结向上的心理氛围。

2、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的保障机制

现在大部分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室,却几乎没有专门面向教师的心理协助机构。辅导员其实是高校教师中最需要心理支持和帮助的一个群体,因为一方面工作的压力让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他们在工作中还要担任学生“心理辅导员”的角色,“能医却不能自医”往往是很多辅导员面临的心理问题的尴尬。因此学校可以尝试让兼职的心理专家不定期为辅导员提供心理咨询或辅导,并且也可以开展辅导员心理自我调适的培训等活动。

3、抓好辅导员的教育,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管理部门要做好对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使他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了解学生最新思想动态,并掌握最新的工作方法。由于学生管理口经费紧张,德育基金不能及时到位,而辅导员又各有一摊工作,很难保证有进修、轮训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利用现有条件、自行组织对辅导员进行培训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作为高校管理部门,在指导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也应提供、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做好对辅导员的心理疏导工作。

心理辅导的好方法篇5

一、注重倾听,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

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个体之间内心世界的接轨,以求达成一致的思想和畅通的感情,是有效沟通的必要途径。倾听是心理咨询中的第一步,它是在完全接纳受辅导者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基础上,全情投入地在倾听中找出受辅导者存在的心理症结,帮助受辅导者解开心结。

1.倾听要真诚

倾听要保持专注,用真诚的态度听,以眼神交流和适当的表情应答,让受辅导者知道心理辅导者对事件有兴趣,并愿意帮助受辅导者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当受辅导者在倾诉过程中产生负面情绪或与正确的价值观相背离时,也不厌其烦,不打断对方的倾诉,不做价值评判,可以微微点头表示理解、乐意继续听下去,以真诚获得受辅导者的信任。

2.倾听要适度参与询问

倾听不是只听,一直处在默不作声的状态,而是在听的过程中参与到受辅导者的情感中,不但要听懂受辅导者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所表达出来的问题,还要通过适度问答、一唱一和来引导受辅导者在倾诉中表达出心理问题,甚至是受辅导者都不知道自己潜意识中的心理隐患,这样才能更好地进一步找出受辅导者的心理症结。

二、注意尊重隐私,建立安全的咨询关系

隐私不是说个人有不合法的事情需要隐藏,而是一些诸如经历、身高、体重、身体状况、财产状况、婚恋、家庭、社会关系、爱好、信仰等个人觉得尴尬的事情,或者公开后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学习,需要隐藏起来而不便公开的个人信息。

在心理咨询中尊重、保护受辅导者的隐私,对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心理障碍的患者通常会伴随着不便公开的隐私,有些患者甚至是因为这些个人的隐私而导致产生心理障碍,他们在选择心理咨询前也明白了要放弃隐私的代价,为了避免隐私受到侵犯,就更明确了要选择值得信任的心理辅导者进行心理辅导。当受辅导者提及任何个人的信息或尴尬的内容时,我们应该认同并保护个人信息,避免以语言、文字、照片、视频等各种方式涉露受辅导者的隐私。如果受辅导者的隐私一旦被涉露,事情可能会被扭曲到无法想象的后果,在心理咨询中无法获得安全感,逐渐进入到一个自我保护的过程,心理咨询亦会因此中断。因此,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应懂得保护受辅导者的隐私,在理解中让受辅导者获得安全感,受辅导者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全盘托出,促进心理咨询的顺利进行。

三、营造宽松氛围,建立平等的咨询关系

心理咨询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平等则是心理咨询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心理咨询切忌建立在控制与被控制、教导与被教导的紧张关系中。心理咨询常常被误认为心理辅导者能摸清受辅导者的心理,双方在心理上进行较量,心理辅导者将个人主观意见强加给受辅导者,通过理论教导受辅导者消除消极情绪,或通过控制中断受辅导者的消极情绪,这种观点刚好与良好的心理咨询相背离。建立在控制与被控制、教导与被教导关系的心理咨询都会让受辅导者觉得不舒服、很着急,感觉受到了攻击,担心被指责自己存在的问题而产生烦恼。因此,在心理咨询中,对受辅导者应是引导与疏导的过程,受辅导者无论性别、职业、年龄、学历、富贫、样貌等差异,都应在平等的关系中进行,双方像朋友般交谈,并可以恰当地表达出自己或身边人也有过相同的经历,以同感拉近距离,才能建立和谐的咨询关系,受辅导者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辅导者的良好影响,按心理辅导的期望发展。

四、传递正能量,建立积极的咨询关系

心理咨询最终要让受辅导者认识到自身的负面心理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引导受辅导者回归到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还需要恰当地传递正能量,以正确的方法加以疏导。

法国有位作家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面对一个带着消极情绪的受辅导者,心理辅导者在举止谈吐要时刻保持正面的能量。对思想偏执的患者要以微笑表达接受与理解,表示出宽容大度;对自卑的患者要肯定对方的优点,通过“我相信你能行”、“相信你可以走出困境”等话语鼓励对方树立自信、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信念;对脾性容易暴燥的患者,要淡定自若,不反感或反应强烈,可以说“我们谈谈你的感受”,表示出让对方冷静下来,主动向患者伸出援手,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自责的患者,要轻松对待,清楚地告诉对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积极面对错误,才能真正获得原谅”的哲理,给予对方勇敢面对错误、解决问题的力量。受辅导者也会在正面的心理咨询过程中耳濡目染,感受到这些正能量带来的正面影响,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会积极偿试改变。

心理辅导的好方法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和谐师生关系工作方法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正确认识辅导员工作

辅导员是一支特殊的队伍,有效的辅导员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个性、优秀品格、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一个辅导员的素质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质量、社会声誉,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的个性、人格魅力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具体来说他们是航标――学生政治上的引导者,他们是拐杖――学生学习上的辅助者,是晴雨伞――学生生活上的服务者。

二.认清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辅导员就带出什么样的学生,此语集中反映了辅导员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需要正确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对辅导员工作进行正确的定位,明确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职能,提高辅导员自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积极探索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现实中却有不少人不承认辅导员的上述作用,认为辅导员可有可无。因此要想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正确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最基层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和协调者,辅导员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否定的,也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因为辅导员既是教与学双向交流的信息员,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服务员,肩上负有将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时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完善、健康成长的重要职责。同时,又是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树立三观,正确面对社会的引导者。

三.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

1.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必须掌握有关知识和工作方法。

2.辅导员自身要有思想,要加强学习,学习贯彻党中央文件,体现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

3.辅导员一定要关心学生,这是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工作的动力和源泉,要牢记辅导员工作的目标就是为了学生成才,要通过辅导员日志等方式明确我们的目标、进而落实好、完成好我们的目标。

4.辅导员要将责任心落实在行动中,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及时掌握学生比较敏感的问题。

5.辅导员要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关系学生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

6.要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培养好的班风和学风。

四.从根本上做好辅导员工作

1.辅导员要在新生入学两周内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精心设计每一个主题班会,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建立信心,明确目标,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

2.作为一名辅导员要明确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便针对学生个性实施教育时能够有的放矢;深刻领会并贯彻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学生手册》等,用管理制度来约束、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标准、日常工作开展的规范,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念好这部“真经”,才能把学生带好。

3.辅导员必须强化“学生为本、学生至上”的观念,牢固树立“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观点,用父母之心、兄弟之情、师生之爱去呵护学生,用一团火热的心去温暖学生,使辅导员成为一块磁铁将学生吸引和凝固在自己的周围。

4.辅导员工作能力再强,本事再大,素质再高,也不可能事事通,样样精,处处行,应善于集中同学尤其是班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全心全意、依靠学生及学生干部管好班集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一支得力的骨干队伍。

心理辅导的好方法篇7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忧乐

高校辅导员在高等教育者队伍中虽只占较少一部分,但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优良学风的营造,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而大学生的一举一动,又会时时刻刻牵动着高校辅导员的心。大学生的困难,如同召唤高校辅导员的命令,我们将立即赶赴现场解决难题;大学生的犯错,会让高校辅导员感到内疚,我们会不知不觉检查自身还有哪些未尽的责任;大学生的矛盾,会使高校辅导员深感忧虑,我们将想方设法尽快找到化解矛盾的途径;大学生的病痛,最让高校辅导员担忧,我们将极尽全力帮助大学生减轻痛苦;大学生的忧郁,需高校辅导员及时察觉,我们将帮其排忧解难,使其愉快投入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每当大学生取得进步、获得荣誉、达到预期的目标时,高校辅导员会为之而快乐。

高校辅导员的岗位有忧,也有乐。忧,虽增添了高校辅导员的烦恼,但同时促进高校辅导员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乐,是高校辅导员追逐的目标,热心服务,真诚帮助,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在大学校园里快乐、健康的成长,是高校辅导员最大的快乐。忧是高校辅导员时常遇到的,而乐是需要高校辅导员付出努力才能达到的。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忧与乐的展现,就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工作中排忧解忧,将忧转化为乐,谈谈自己的看法、做法,以期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加温馨、优良、高效的服务多做贡献。

一、忧,促解难、促防范、促关爱。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要求,“辅导员要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管理、服务。”“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要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辅导员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我省教育厅对高校辅导员提出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我们应认真履行,尽责尽力,切实做好。

1、多加思考,积极解难

我在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多年,并且均担任过本科各年级的辅导员,大体都知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阶段学习要求、生活难点、思想变化等是不一样的。在具体工作时,高校辅导员应理清思路,针对各阶段学生的难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化解心中的担忧。

在大一阶段,最使高校辅导员担忧的是:新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大学生如何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如何很快融入班集体,同学们如何融洽相处等等,是高校辅导员常常思考的问题。根据工作实践,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应着眼于选好班干部,并对已选出的班干部大胆使用,让他们成为班级的领路人和同学的知心朋友,以行动为同学树榜样;若班干部中有个别不能胜任或不愿再干的,应及时调整,以不影响班级正常的管理秩序。班干部能力的强弱,对今后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影响很大。

在大二、大三阶段,高校辅导员主要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各门课程不及格的学生人数较多,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未达标,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率偏低等。抓好学风、班风建设,已成为高校辅导员排忧解难的最佳途径。在此阶段,高校辅导员应以班会、专栏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宣传学习的重要性;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在班上介绍学习方法和经验,提供广大学生借鉴;在班上开展一帮一结对帮学活动,通过帮扶,尽快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成绩。

在帮助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时,高校辅导员要让大学生明白,学习来不得半点的弄虚作假。如果采取不正当手段取得的学习成绩,不仅对踏踏实实获得好成绩学生的不公平,而且这种投机取巧行为会败坏学风,败坏自己的名声,所获成绩空有虚名,万万不可取。对考试中有违纪行为的学生,高校辅导员应及时找其谈心,并要求其写出检查,并承诺今后不犯。

在大四阶段,高校辅导员面对的难点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或能否考入自己报考的学校。在此阶段,高校辅导员应抓好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积极宣传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各种招聘信息的提供等;要做好对大学生就业的帮扶,特别是来自贫困、边远、小城镇地区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要求和困难,全力帮助他们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岗位;对参加考研升学的学生,高校辅导员应给予积极支持,帮助他们排除不利因素,积极备考。

2、耐心教育,注重防范

高校辅导员要有效地防止所担忧的后果的发生,能以较短的时间、较少的精力,达到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应以预防为主,以讲道理教育学生遵守校纪,并督促检查,落实到位。

在大学生刚进校园时,高校辅导员应及时帮助解决新生对校园、班级、同学等不熟悉所带来的困惑,建立班级QQ群,并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发在群上,且告知高校辅导员的手机是24小时开通的,以能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帮助。

大学生常出现的违纪现象是:周末休息日夜不归宿未请假,节假日早走、迟来未请假等。当夜间宿管员打电话给辅导员,告知某某同学未归时,辅导员心里是非常着急的,担心学生会发生意外。此时,高校辅导员应采取首先与其本人电话联系,若联系不上,发动同宿舍同学、班干部等帮助寻找,甚至有时还需与其家长电话联系。记得有一次,有位学生夜不归宿,多方寻找都不知下落,最后通过与其家长电话联系,得知他已在家中,此时,我才长舒了口气,放下心来。

为防止以上违纪现象的发生,高校辅导员应在节假日、周末到来之前,以多种方式督促需要请假的学生事先办理请假手续;对违规者,要请他们写出检查并书面承诺,保证今后不再有类似的不良行为。

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高校辅导员要以各种形式宣传防火、防盗、不得使用违章电器等安全知识,提高每一位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对有吸烟行为的学生,高校辅导员应首先规劝其戒烟,若实在戒不了,应要求他们在学校指定的地点吸烟,并在熄灭烟头后方可离开;要教育大学生摆放物品要有规律,对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或锁在柜子里,以防丢失;对学校规定不得使用的电器,大学生要绝对禁止使用,并组织班干部对每一宿舍不定期督促检查,发现违规者,除批评教育外,一律没收违章电器,待学生毕业离校时归还。

帮助处理好大学生之间的矛盾,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处理不当,矛盾会激化,其恶果是高校辅导员特别担心的。有些看似虽小的矛盾,但不能掉以轻心,高校辅导员要做耐心、细致地调查了解工作,多方谈心,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以利团结;要教育各方以友谊为重,善意理解对方,各自站在对方角度,看待自己的做法,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在今后加以纠正。

3、善于沟通,真诚关爱

在课余时间中,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接触是最多的,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应对大学生的一言一行、面部表情等细心观察,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其沟通,以防有不良的过激行为。

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谈恋爱已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大学生的失恋,是高校辅导员应特别给予关注的。因为,大学生若不能处理好个人问题,很可能引起矛盾冲突,影响学习和生活。在我带的班上有一位女生,也是我的学工助理,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情绪低落,干事动作很慢,思想不集中。此时,我主动找她谈心。她看我那样诚恳、贴心,就告诉了我她的遭遇:她的男友与别的女生好了,她心里很难受。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便开导她,爱情是相互的,不可勉强,否则,将来也不能幸福。他与你分开,说明你与他缘分不够,将来你会遇到你心仪的另一半。她想通后,脸上又露出了往日的笑容,干起事来,既快又好,我的心里也充满着快乐。

从以上三种做法可见,要使高校辅导员所担忧的后果不发生或少发生,高校辅导员应从关爱大学生的善意出发,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应以预防为主,用多种方式向大学生讲明道理,以促使大学生从思想上痛恨不良行为,在行动中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二、乐,是付出、是收获、是鼓舞。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确,高校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辛勤付出了,认真履职了,尽心服务了,就会收获成功,取得成绩,快乐就会常常相伴。

1、辛勤付出,得到快乐

高校辅导员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快乐,必须付出努力,不怕吃苦;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耐心教育,善用批评;荣誉面前,永不自满。

高校辅导员要关爱学生,并帮助学生。在天气变化,温度骤降前,高校辅导员应在班上或者QQ群上通知同学及时带上雨具、添加衣物等;当有的学生得了感冒、鼻炎、牙痛等常见病时,高校辅导员要提醒他们多休息、多喝水、多吃有利于减轻症状的食物;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积极帮助解决,如当学生丢失物品时,高校辅导员应首先安慰他们不要着急,想一想自己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丢失的,并积极帮助查找,力争使学生得到满意的结果。

高校辅导员要教育学生礼貌待人,遇到矛盾不可出口伤人,更不能动手打人;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多考虑问题,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团结为重。对大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后,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以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学生,对初次犯错的学生,采用个别谈心,帮助分析原因,指出其行为的危害性,提高其对错误的认识,并能表示今后予以改正;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班会上不点名的给予批评,并指出正确做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此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以防止类似错误行为的再发生。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取得进步、获得荣誉时,在荣誉面前不自满,在成绩面前找差距,才能在前进路上不停步;要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并帮助其找出美中不足,以使其不断进步,迈向更高的台阶。

诚然,高校辅导员的快乐,来源于学生的进步、荣誉、预期目标的实现,而学生要取得这样的成绩,是要付出努力和艰辛的。我们身为大学生的辅导员,应时时处处关心他们,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帮助;在他们信心不足时,要给予鼓励;在他们出现缺点和错误时,要及时给予指出,并提出积极性建议,使每一位大学生在校园里都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有所作为。

2、收获成果,充满快乐

在平时的工作中,学生无论是学习上的进步,还是宿舍文明卫生的先进;无论是运动会上的得名,还是文艺演出的获奖;无论是学生作品在大赛上的得奖,还是学生获得的各种殊荣,都会给高校辅导员带来无比的快乐,更增添我们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力量。

近几年,我收获到所带的班级获得“江苏省先进班级”的荣誉,数人获“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国家奖学金”,参加各类大赛获奖人数不计其数,考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学府的研究生数十人。我深感,有付出,就有回报;付出越多,回报越大,快乐就越多。

3、不断进取,延续快乐

当然,高校辅导员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决不能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应查一查自身的工作还有哪些不足,查一查自己对学生的服务还有哪些欠缺,查一查自己的责任还有哪些未尽到。高校辅导员要将快乐作为鼓舞自己加倍努力工作的动力,要改正缺点,将工作做得更完善;要弥补不足,将服务做得更周到;要尽责尽力,取得更大的成绩;在前进路上,不断进取,将快乐延续长久。

三、忧转乐,应多学习、多改进、多总结。

人们总是希望生活和工作充满着快乐,高校辅导员也不例外。在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又如何将忧转为乐呢?笔者认为,我们要将忧转化为乐,在平时工作中要用心观察,多加思考,注重防范,永不自满;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教育、管理和服务;遇到难题,不退缩,不气馁,勇敢面对,努力解决;对开展的每一项活动,要预测学生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学生易发生的不良现象,要提前明示正确的行为规范,使学生无理由明知故犯;对学生的困难,应积极给予帮扶,让学生得到温暖;对学生发生的不良行为,应严肃批评,耐心教育,帮助其提高认识,不再重犯。要实现忧向乐的转化,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学习,完善自我;工作中改进创新,总结提高。

1、多方学习,不断提高

一个人知识的广度,决定了其处理问题的种类,一个人知识的深度,奠定了其在处理问题时能快速找出最佳方案的基础。高校辅导员应加强自身学习,补充多方面知识,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而且要学健康知识等,以更好地指导、帮助学生,使其在前进的道路上健康、快乐地成长;要向同仁学习,学习他们平时工作中的好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还要向学生学习,大学生对自己周围同学中存在的问题最敏感,对如何解决问题有很多积极性建议,高校辅导员应及时吸收他们的好点子,以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进创新,以求更好

高校辅导员在处理大学生的各类问题和纠纷时,应根据问题的发生、发展、变化等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思想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因为,人的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变化又捉摸不定的,而思想会表露于人的言行和面部表情中。高校辅导员在处理大学生的各类问题时,应注意学生的反应,听其言、看其行、观其面,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式方法,不同问题区别对待,不断改进、创新工作思路,寻求更好的处理方法。

3、认真总结,提升成效

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工作或一项活动所进行的梳理和分析,从中找出取得成绩的各种因素和存在不足的问题所在,以便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弥补不足,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主席曾作精辟论断:“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高校辅导员应牢记心中,不仅对每项活动认真总结,而且对平时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学生的反应、每一改进后的效果等都应做认真总结,对好的方式方法,应继续采用,让为学生进步和获奖的乐能接连不断,延续长久;对缺点和不足之处,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和弥补,以不断提升工作成效,力争使所担忧的后果不发生。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的岗位是普通的,但我们为大学生服务的职业是崇高的。忧与乐将伴随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高校辅导员面对工作中的忧虑,不能自卑,不能气馁,更不能退缩,而应积极面对,想方设法,化忧为乐;在取得成绩、获得好评时,应在成绩面前找差距,对自身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教社政[2006]13号。

心理辅导的好方法篇8

关键词: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心理训练)是指在团体的情境下,运用心理训练的方法和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应用心理学的技术,使团体成员互助并达到自助,帮助成员学习新的行为,获得新的体验,最终达到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全面健康发展这一目标的过程。

一、研究现状

1.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方法。关于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常将研究的主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筛选出需要的被试,并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实验组设计系列团体心理辅导实验,对于对照组不做干预。实验前后测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某些方面的得分,从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得出团体心理辅导是否对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效果。此外,除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也有应用。

2.中学团体心理辅导方式。目前,我国中学开展较多的还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而各个学校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校是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健康课程,有固定的时间,由专业的心理教师负责。有的是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德育的一部分,采用机动的时间,由班主任或德育老师负责。近年来,我国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日趋多样化,如利用校园广播,传递正能量;在校报开设“心理咨询”栏目,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当然,主要还是以班级的思想品德课为主渠道,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研究工具的使用。国内研究中学生心理状况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以引进的居多,如pana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等。这些问卷在引进中虽然经过修订,但对中学生群体缺乏针对性。通过发展,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已出现了针对我国中学生设计的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量表,如郑日昌编制的《考试焦虑自陈量表》等。

4.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效。在已有的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研究中,中学的小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通常对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中学生心理状况的效果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设立对照组,前后测实验对象,做出了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成果。金家新、杨彦平等的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有一定作用;袁贵勇、侯文婷等的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网络成瘾有一定作用;孙妍、吕京京等的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改善中学生的情绪水平,在其他领域的是否具有效果资料尚不全面。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存在的问题。国内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主要以大学生为主,近些年来虽然在中小学也有开展,但仍然表现为研究数量少,领域相对较单一。

第一,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领域单一。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涉及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的文献所占分量很少。在已有的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的文献中,其涉及的领域较窄,主要集中在学习拖延、考试焦虑、网络成瘾方面。近年来,才有了针对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改善高中生情绪实验研究、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干预研究等多样化的研究领域。但与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涉及的领域相比,还是略微单薄了些。

第二,现有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存在局限。在我国中学开展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下,团体心理辅导内容的多少与班级每周实施的时间密切相关,从辅导效果来看,设计活动的方案最好是结构性设计,但结构性设计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宜于在假期中进行。而现行的中学课时分配情况是:心理辅导课每周只有1课时,这就很难保证辅导的系统性和效果。此外,我国很多中学将思想品德课、德育课、班会与团体心理辅导内容相混淆,心理辅导所要解决的是心理问题,德育工作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心理障碍与政治错误、思想意识不健康、品德不良是性质不同的两类问题。有些思想品德不良的人可能并没有心理问题,但有些心理问题不是思想品德等教育课可以解决的,需要辨别好。

2.研究的建议。第一,扩展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团体活动领域已深入到提升学生幸福感,开展团体心理活动的辅导员本身的能力培养、大学生适应不良的探索等,在我国的中学中,同样存在着学生幸福感不强、中学适应不良等问题,还有提升中学生耐挫力等其他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都是值得去商榷的课题。

第二,改善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由于我国现行的教学制度、考试制度,导致在很多中学心理健康课都不受重视,好多中学心理健康课都形同虚设,或请一些高校心理学的研究生代课,课时不能保证。同时,针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采取灵活多变的小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改善学生的心理,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也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弛田宝伟郑日昌团体心理训练[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心理辅导的好方法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竞赛辅导;兴趣

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的面向全国初中生的一项课外竞赛项目,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在实践中学习物理、应用物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根据自己一年以来的初中物理竞赛辅导的经验,分别从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辅导过程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初中物理竞赛辅导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会自觉去探索相关的知识领域,会积极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学习成为一个主动的过程。反之,学生如果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兴趣,学习就成为一个被动的过程,

学生甚至会带着抵触的情绪,效果就会很不理想。对于竞赛这一难度高于平常的学习活动,辅导教师更要注重发挥兴趣的积极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竞赛辅导的一个前提条件。所以,竞赛辅导首先必须建立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有兴趣才有动力。在志愿报名的基础上,教师再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进行筛选,从而组成竞赛辅导班。

此外,竞赛辅导过程中,教师也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竞赛辅导效果固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教师的辅导经验、辅导教材的选择、学生的接受能力等一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辅导的效果,但保证学生对物理学习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兴趣、爱好应该是竞赛辅导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先决条件,因为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有动力地去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而不会轻易被困难压倒。具体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使学生获得愉快的经验、对教师产生好感,以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等等,辅导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比如,在辅导题目的难易程度上辅导老师要做好把关工作,题目太过简单的话本身就失去了竞赛辅导的意义;太难的话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只有难度适中的题目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努力专研,并感受到攻克后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到了较好的维持。这里,笔者着重想谈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对探索他们熟悉的生活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知识往往兴趣更大

物理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科学,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尽可能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在初中物理的入门教学中,我们会问学生为什么先听到打雷的声音而后才看到闪电,为什么机器要加油,为什么人们起跳后会落回地面而不是升向天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子弹的真实而有趣的故事,寻找这些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竞赛辅导也是如此,教师讲授知识点、选择辅导题目,都应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然后引入相关物理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的一切有亲近、实际的感觉,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还应注重通过实验教学来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概念、定律的形成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教学避免了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更为客观具体,它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和观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教师在辅导的时候要避免单纯地讲解竞赛题目,要注重实验教学,并增加一些课外实验、趣味实验,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物理的热爱。当然,这个也对学校的物理实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目前很多学校物理实验室里面的器材更多的是供日常教学过程一些基础实验使用,竞赛辅导中的一些实验难度较大,平常教学中不可能面向全部学生展开,所以竞赛辅导老师事前要和实验室做好沟通,确保实验器材准备充分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注重辅导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辅导的有效性

物理竞赛辅导毕竟不同于普通的物理教学,难度较大,当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起来了,对学习拥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了,竞赛辅导的效果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辅导,即“教”这个过程。所以,在辅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应该注重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牢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物理知识。比如教师通过运用统筹的方法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知识网络的梳理,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概念,区分容易混淆的规律、定律,为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可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声图文并茂;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近几年物理知识竞赛的命题趋势,并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应版块的辅导。这些都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对辅导过程从容应对,才能真正扮演好辅导者的角色。辅导教师除了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外,还可以通过参加教研活动观摩其他教师是如何上辅导课的,通过进修加强最新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物理学的现代前沿领域等等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素质。

有过竞赛辅导经历的教师,都会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参与辅导时经受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正常的物理教学工作仍然要做,不能松懈;另一方面,为了上好每一堂竞赛辅导课,必须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准备大量的材料和学习解决各种物理问题的新知识、新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辅导效果。压力产生动力,只要通过一轮的学习和辅导,辅导教师的物理知识、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提升。这点也印证了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容应考

有的学生平常表现很优秀,一旦考试,就很紧张,成绩很普通,这里就涉及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进行竞赛辅导,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具备研究物理方法的能力,更不能忽略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在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所以,在竞赛辅导中,教师还要联合相关老师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减压放松教育、耐挫折教育,让学生学会放下包袱、轻松上阵。比如,教师可以在竞赛辅导的过程中,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减轻竞赛所带来的紧张氛围。在这中间,融洽的师生关系对良好氛围的建构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学生共同探讨,多表扬,多耐心帮助,这样学生在情感上就会受到很大的鼓舞,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当然,这个也对辅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赛辅导不仅是传授知识、解决难题,更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丰富辅导教师的知识结构。

四、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习意识是每个学习者都必须拥有的一种意识,因为只有独立意识的觉醒才可以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掌握自己需要的知识。现在很多辅导还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听,缺少沟通和交流,学生的学习也更多的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完成的、缺乏主动性。而且,竞赛题的许多知识来源于中学课本,又远远超出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甚至有很多知识来源于大学各年级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知识量和信息量的消化、吸收、储存和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竞赛辅导是在保证学生参加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利用额外时间进行的,时间方面是有限的。所以,在辅导过程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比如,辅导老师可以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查阅大量资料之后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最终达成共识,锻炼同学之间协同合作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辅导到了某一阶段,集中将一批解决方法相同(相似)的习题安排给学生练习,使他们从不会用到能熟练应用这类方法。通过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竞赛辅导才能成为一个连续连贯的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辅导成为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初中物理竞赛是考查中学生智力、能力、素质的一项学科竞赛活动,物理竞赛辅导已经成为众多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相信从辅导老师、学生、教的过程等等几个角度入手做好这项系统工作,物理竞赛辅导定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丽娅.浅谈怎样提高初中物理学习兴趣.教学交流:理论版,2010(11).

[2]朱文林.浅谈初中物理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中学学科网,2010.

心理辅导的好方法篇10

关键词:心理辅导;辅导员;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学生心声的倾听者。优秀的辅导员应当具备较强的心理辅导能力,不仅能够通过心理干预促使学生转变当前受迫的情绪或偏颇的认识,更能引导学生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性,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因在高考中落榜、学习成绩相对较差,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信心不足,长期处在孤独、寂寞、自卑、自厌的自我封闭中,阻碍了人际关系的建立;一些学生自暴自弃,厌学情绪严重,长期萎靡不振、精神空虚;部分学生无法对中学时期养成的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不能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模式,导致专业课考试成绩不理想、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无法通过,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还有一些学生因感情生活遭遇挫折而过度消沉、甚至产生厌世情绪。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的新生极易因生活适应困难、人际关系障碍而心理失衡;大二的学生往往面临较重的学业压力与感情生活上的迷茫与困惑,而高年级的学生则普遍因就业压力而心理失调。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工作至关重要

(一)做好心理辅导是助力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

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学历与毕业院校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往往背负着更重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与经济压力,极易导致情绪障碍与心理波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的辅导工作时,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失常进行调节与开导,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身心发展需求作为辅导工作的最终目标。

(二)做好心理辅导能够有效辅助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心理辅导具体表现为对学生情绪障碍、心理失调等诸多心理问题的矫正,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的心理矛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略有不同,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育人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不仅有助于消除学生在心理上的困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避免学生因长期心理失衡患上心理疾病、出现行为,有利于规范学生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以充满正能量的三观面对人生。

(三)做好心理辅导能够推动高职院校的人才素质教育进程

随着我国《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与实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被提上了一个的新高度。我国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推进人才素质教育的培养,这就要求校方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心理辅导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社会适应性,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做好高职院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辅导员应当提高心理学专业素质与心理辅导能力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只有提高自身在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素质,才能有效的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心理辅导的前提是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当具备丰富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储备,能够了解学生群体在心理成长上的一般规律,清楚学生作为个体与其所处的群体在环境的作用下可能产生的心理特征与相应的行为。其次,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对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教育力度,定期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与辅导员的交流会和培训会,确保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能够汲取到专业心理咨询中的方法与技巧,以便学生出现焦虑症、抑郁症、人际关系障碍等严重的心理问题时,辅导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心理干预。

(二)辅导员应当端正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的态度

端正的态度是确保心理辅导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对心理辅导的对象一视同仁,将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切切实实地落实到心理辅导工作中。在具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过程中,辅导员应当消除对学生的思维定势,营造平等而宽松的对话环境,并在谈话中充分表现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与关切,把握学生的情绪变化,使学生相信自己是被人信任、理解和接纳的。只有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倾听事件发生的经过及其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分析学生作出某一行为的理由,才能建立辅导员与辅导对象间良好的关系,从而获得预期的心理辅导效果。

(三)利用灵活的方式与手段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虽然面对面谈话的方式便于辅导员倾听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与困扰,但部分学生较为顾忌辅导员长辈与教师的身份,从而无法对老师袒露心迹;部分学生担心遭到辅导员的批评与歧视,不敢将心中所想真实地表达出来,也就大幅度地影响了心理辅导的效果,使心理健康教育沦为形式。对此,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可以灵活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通过网上匿名交流这一有效手段为学生提供平等对话的契机,鼓励学生将心里的情绪与困扰发泄出来。

虽然高职院校学生的心智发展已经日趋成熟,但当学生面临学业就业、人际关系、情感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时,仍然需要辅导员加以关注,通过有效的手段缓解学生的情绪障碍与心理失调。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仅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关键因素,更是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航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援助者,在学生的大学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琼、薛保勤、刘予东等.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心理学思考[J].理论导刊,2010,(10):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