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制造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28:51

纺织制造概念篇1

关键词:环保;再生;服装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265-01

一、再生服装的概述

(一)再生服装的定义

过去,人们所理解的“再生服装”,就是将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如化纤厂的废丝和胶块、纺织厂的废纤维、服装厂的边角料以及废弃衣物等回收再利用,加工生产成新的服装产品。如今“再生服装”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从回收废旧物中提取再生纤维后制成服装。这其中的“回收废弃物”包括但不仅限于废旧纺织品的回收物。

(二)再生服装的材料来源

根据再生服装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再生服装的材料来源分为两大类:废旧服装纺织品和非纺织服装类废弃物。

1.废旧服装纺织品

服装纺织废弃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活消费类废弃物,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等,来源涉及普通家庭、各类公共场所等。还有一类是工业生产类废弃物,包括纺织厂、服装厂等在成品加工各工序中产生的纱线、下脚料、辅料等。

2.非纺织服装类废弃物

狭义的再生服装的原料是来源于传统的废旧服装纺织品原料的,而随着科技发展,非纺织品原料的废弃物也成为了再生服装的原料的来源。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可再生的纤维,从而制成再生服装。如我们熟知的“宝特瓶”,它是由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制成的,它成为垃圾后是一种不易分解的成分。然而宝特瓶通过压缩成碎片后,经过抽丝加工,可以制成一种再生纤维,这种再生纤维织成的布具有耐磨、透气等特点,可以用来制作服装、鞋帽、箱包等等。

(三)我国废弃纺织服装现状

如今时尚潮流千变万化,企业一旦没有准确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就会产生巨大的库存压力,这些库存服装如果没有渠道去消化时,最后的命运就是被废弃。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服装广告铺天盖地,不断鼓励人们进行消费行为,人们在不断追赶潮流的过程中,也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而当前我国大量的废旧服装没有规模化地处理,许多人面对大量闲置的服装却不知道如何处理,没有形成系统的旧衣循环模式,很多闲置的服装最终成了垃圾场里的焚烧物。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二手衣非常流行,各种跳蚤市场创意集市也都有贩卖二手衣。然而我国的旧货市场并没有形成规模,而且许多人对二手衣并没有概念,而且对于废弃纺织服装的回收再设计也没有形成体系,这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总体来说,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回收再利用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有研究数据显示,每年,废弃纺织服装在垃圾总量中占百分之四。在这些废弃物中,若通过回收再利用,能够创造可观数量的原材料,然而这些废弃物却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四)再生服装的意义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严峻,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的不断丰富,人们在时尚的浪潮前经受着各种诱惑,无节制的消费、对潮流的追逐,服装的淘汰频率越来越高,而对于旧衣服的处理却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然而面对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一直都在关注的话题,服装的可持续发展也同样应该被关注。如今自然资源日益耗尽,如果生产的服装,因为过分消费或者因为成为库存服装而被抛弃,不但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废弃纺织服装的再生,对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上,“支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首次被载入“中国纺织品工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这意味着我国对再生服装的研究也被提上了日程。

二、基于环保理念的再生服装设计浅究

(一)“5R”环保设计理念

在设计中,环保的概念逐渐受到人们推崇,我们可以基于“5R”环保设计理念来展开设计工作。即为:减量原则(Reduce)、再利用原则(Reuse)、回收原则(Recovery)、循环再生原则(Recycle)、环保选购原则(Revaluate)。

1、减量原则是指产品在既定款式和面料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产品的非物质化、结构、材料、空间等要素的改进,将使用的资源限制到最低限度。

2、再利用原则是指设计的产品有利于在使用后无需特别加工即可再利用。

3、回收原则是指设计的产品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4、循环再生原则是指设计的产品有利于生产原材料再生、回收与利用。

5、环保选购原则是指设计的服装在销售时能向消费者准确并的传达绿色信息。

5R理念倡导的是一种有节制的设计和适度的消费理念,如今我国提倡的是节约型的社会,重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在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就设计师而言,应该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注重设计的伦理,有设计的良知。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问题的关注,也是设计师的一种社会责任。

(二)基于环保理念的再设计方法

1、原生设计

原生设计是指废旧服装纺织品内在结构、材料形态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再设计。例如直接运用废弃服装、面辅料等材料属性及外在形态,只是通过对其进行一个拆分组合,产生新的服装样式。对于废旧服装的再利用,我们可以对面料的拆分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拼布的形式,也可以是对于服装各个零配件的再利用等形式来进行设计。如今环保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语言,很多服装设计师也推出了旧衣改造系列。新锐设计师张娜从法国学成归来后,在2010年创办了“再造衣银行”。通过回收旧衣,清洗消毒拆分,由女工拼成1米5以上的面料,张娜再用这些拼布进行设计,通过设计师的创意,不论是什么样的材料,都有可能焕发出新的光彩。在2011年奥地利时装周上,张娜曾经设计过一件门襟是用一条破裂的宝蓝色秋裤做成的风衣,这件风衣不断受到好评,后来甚至有明星把自己的旧衣服送来,让张娜帮忙改造。虽然在中国再生服装现阶段市场并不乐观,但是张娜说她希望用设计去帮助人,启发人,这既是设计师的本分,也是设计的力量。

2、次生设计

次生设计是通过技术手段,对从废弃物中提取的有利用价值的成分进行加工再利用,生产出新的产品。比如从废弃物品中提取有价值的部分制成服装。废弃物品不但包括废旧服装纺织品的回收物,也包括非纺织品原料的回收物,如从废旧塑料中提取再生纤维制成服装,用玉米纤维制成特殊纹路的服装等等。日本是个非常提倡纤维循环再利用的国家,他们会在再生服装上印上eCoLoG(环保产品)的标识,这种再生服装也受到许多环保人士的追捧。

三、结语

过度的商业化,产生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在服装行业的环保方面,我国还未对环保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国外很多国家对于二手衣以及再生服装的接受程度很高。而在我国,“再生服装”还没有被广泛认可。希望能够通过建立完善相关体系,来更好地实现对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人们对再生服装的认识。在全球关注环保的背景下,对于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有助于生态的平衡,可谓是一种环保的可行的方法。

纺织制造概念篇2

基于现代纺织发展的趋势与背景,该项目秉承“教以务新、务需、务用”的教育教学理念,针对纺织院校普遍存在的纺织工程专业校内工程训练难、校外实践深度参与难,不能实现“大纺织、全过程、信息化”工程实践的核心问题,及“大专业,分方向”培养造成的知识与能力欠缺问题,持续开展了实践教学改革,创建了与现代纺织技术及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大纺织”工程能力培养方案。

项目成果主要包括两部分:(1)教研结合,自主研发并创建了与现代纺织技术对接的,以小型化、数字化、系列化为特点的,与“大纺织”加工链相一致的,融合“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工程能力实践平台;(2)构建了涵盖纺、织、染“产品设计上机实现质量控制品质检验与评价”全过程的,各专业方向融为一体的,基于终端产品研发需求的“产品链”工程能力实践方案。

依据现代纺织由后向前“反推式”的终端产品设计理念与研发需求,构建了适合纺织院校现状、“软硬件”相结合的“大纺织”工程能力培养方案,解决了专业培养中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创建的工程能力实践平台,解决了工序多、流程长,学校难以形成系统的工程实践体系而造成的专业培养中“全流程工艺上机难、产品设计实现难,学生不能实战训练”等工程实践的瓶颈问题,并解决了实验室设备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差,难以与现代纺织技术装备对接的问题;构建的工程能力实践方案,强化了“大纺织、全过程、信息化”的工程实践,并将各专业方向的核心知识连接起来,形成系统工程概念,解决了教学知识体系与工程要求对接难的问题。

据项目负责人天津工业大学教授王瑞介绍,该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实践平台的小型设备灵活便捷、省时省料,10g纤维即可上机试纺试织,8h即可完成从纤维原料到织物样品制作,极大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及效果。申请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5项,并获得了纺织桑麻科技一等奖。

(2)创建的“工程能力”培养方案已在学校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连续应用4届。通过系统的工程能力训练,利用平台的快速反应特点及各专业方向的交叉配合效果,各专业方向学生的创新设计与上机实现能力均显著得到提升,在2008年至2012年全国纺织行业组织的纺织品创新创意设计大赛中,纺织专业共200余名学生的作品获奖,并有60余项学生作品被企业用于生产。

(3)“工程能力”培养方案的实施,强化了学生对“大纺织、信息化”重要知识点和关键技能的掌握。根据近几年用人单位的反馈,学校纺织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工程综合能力强,特别是适应现代化设备与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4)国内20余所设有纺织专业的大专院校购买了该数字化工程训练平台系统,除运用单模块(纺纱模块、织造模块及染整模块)或单机验证知识点与概念以外,借鉴项目的工程能力实践模式与方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纺织制造概念篇3

“创投”传言

近期,有关龙头股份的市场传言可谓源源不止,“龙头股份是创投概念、迪士尼概念、厂房搬迁概念”等信息更是在股市中广泛流传。其中,龙头股份的“创投传说”尤其让股民兴奋不已。

托“创投传说”的鸿福,龙头股份一度成为创投概念股的代言人,其股价也因此节节高升。从今年1月18日起到3月6日,龙头股份的股价已从8.13元/股一路飙涨至最高的17.48元/股,涨幅已高达100%以上。虽然近几天,股价稍有回落,但其“创投传说”依旧神乎其神。

否认“创投”

2008年3月22日,在致电龙头股份证券部,刚刚连通还未提出问题之时,龙头股份证券事务代表何徐琳便直接开口说:“不要再问创投的事啦,那是外面传的与公司无关。我们不是创投概念股,公司一直都是以纺织业为主的。”

自从今年1月22日起到今年3月3日为止,龙头股份因股价异动连续3日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的原因,已经连发三个公告声称“未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然而,连续的股价异动已经将龙头股份的股价哄抬至高处且居高不下,以纺织行业研究员对此的看法讲,“其根本原因就是创投概念。”

龙头股份原本是上海老牌纺织龙头,之后曾大举介入创投、网游、医药等领域。

因为公司投资参股交大科技园慧谷孵化基地并获利颇丰,市场才会认为其有创投概念。

据龙头股份2007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创投部分投资Z007年上半年贡献红利1000余万元,而上市公司同期净利润仅为1300余万元。龙头股份证券事务代表何徐琳也坦陈:“龙头股份有近60%的利润是从交大科技园的投资得来的。”

一位纺织行业分析师指出,出口退税的不断下降,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已经给龙头股份带来不小的影响,再加上龙头股份身处纺织产业中游,很难将不利的因素传导到下游。

该分析师还认为:“纺织行业的企业,在目前情况下,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要么像鄂尔多斯进军矿业等利润丰厚的产业;要么像雅戈尔寻求纺织主业的国际化,并以参股的形式尝试多元化。”

如此,有了这些先驱者,市场上传言“龙头股份要转型为创投概念股”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何徐琳义正词严地说:“公司不会因此继续加大投资交大科技园,也不会因此而转型创投。那些都是市场传闻,公司从未有这方面的想法。”

“公司从第五届董事会成立起就确定战略目标为发展主营业务:纺织。我们一直致力于发展好公司本身的主营业务,暂时也不会考虑其它。”何徐琳以坚定的语气说道。

回归“主业”

龙头股份是上海本地历史悠久的纺织企业,拥有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旗下大部分的优质资产和知名品牌。在2005年摆脱亏损的泥潭成功扭亏后,便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即逐步有序撤出非纺织投资产业,专注进一步强化以消费纺织品品牌与进出口贸易为核心的主业。

“其实,龙头股份投资的一些非纺织投资产业并不怎么赚钱,甚至有些还亏损。好在是它已经将这些企业清理得差不多了。”一位熟悉龙头股份的行业研究员如此评价道。

龙头股份在排除异己的同时,也在为发展自身的纺织产业而殚精竭虑,其制订的“立足修复现有品牌,发展挖掘高档品牌,积极引进外资品牌”的品牌战略,正是为了实现从多元化发展向专业化品牌发展的战略转型。

纺织制造概念篇4

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导致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全球it企业对it投入逐渐开始持有谨慎的态度。然而这并不会影响业界对于大数据的投入、投资,大数据在业界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大数据主要是帮助企业在现有的数据、已经产生的数据做整合,相应地做少量投入得到更大的回报。

在数据库、大数据已经成为变革的中心的时代里,事实上数据管理已经成为一场革命,在it领域、制造业、零售业、政府管理、科技等,大数据改变整个世界的运行方式。这其中,也包括生产管理过程亟待智能化、数据化的纺机行业。

大数据时代里看数据

而从2012年以来,我国纺织机械行业面临的困境比较明显,尽管在政策的扶持下行业规模呈现增长,但面对国际市场的低迷,劳动成本急剧增长等因素的持续发酵,产能相对过剩造成的产业困局再次凸现。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预计,在2013-2017年内,行业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需要尽快实现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

转型的三个关键点就在于——“纺机企业要对纺织生产流程和制作工艺进行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与国外纺机技术的差距;增加对研发技术的投入力度,加快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不断提高纺机设备效率、节能环保省工的能力。”

纺机设备需求变化一方面反映出纺织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方向,同时也是目前纺织行业受困于人工成本,原料成本上涨的必然选择。未来5-10年,这种需求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2013年二季度,国内宏观经济仍处于下滑通道,外需不振、内需不足及投资受限等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制造业需求开始出现分化,细分行业业绩差异开始显现,但二季度纺织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整体情况却延续了相对平稳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对713户纺机企业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1~6月,纺机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9.96亿元,同比增长7.92%;实现利润总额为27.54亿元,同比增加4.12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13亿元,同比增长34.4%;亏损面达15.45%。

总体来说,1~6月,纺机行业新上项目及固定投资仍出现了不小的增长。

1~6月,纺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32.03亿元,同比增长40.25%。纺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3.37%。1~6月,纺机行业新开工项目为208项,同比增长23.08%。

1~6月,我国纺织机械进出口累计总额为32.44亿美元,同比下降0.21%。其中:纺织机械出口11.74亿美元,同比增长7.41%;进口20.70亿美元,同比下降4.07%。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树田这样说:“传统纺机设备的销售比重越来越小,而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智能化以及大容量的纺机装备销量在大幅增长。”

目前,纺机产业已经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资本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的发展新阶段,行业的发展趋势将会呈现系列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按照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绿色化和全球化的标准,纺机行业将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业化、新产品率的不断提高。强化管理以提高纺机产品装配的精度,以纺机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及集群产业链方式来适应市场的差异化需求,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先锋理念拉动行业跨越时代

纺织企业的转型升级、减人增效对纺织机械设备的市场需求至关重要,是拉动纺机市场需求的支撑点。这其中,大数据的概念虽然仍属先锋概念,却已经开始显露出对于纺机企业的实用性,同时也指明了行业发展未来的方向之一。

国际上先进的棉纺企业,现今能把万锭用工降低至50人以下的,都已采用细纱机长车配集体落纱及细络联作为主要加工手段。因此,配集体落纱的细纱机长车正适合当前纺企减少用工、摆脱用工难、提高效率的需求,清梳联、细络联、粗细联、粗细络联则将是未来棉纺机械设备技术升级发展的方向。不仅棉纺设备需要提高自动化水平,纺织企业对期他纺机设备的需求也是如此。

如机电一体化的高速剑杆织机、智能型喷气织机、智能化针织圆纬机、电脑横机、高性能经编机、具有差别化功能的化纤成套设备、具有智能化在线检测与控制能力的高质、高效、环保的印染成套设备及产业用纺织品设备,都是当前企业急需的纺机设备。

2013年1~6月,我国共从51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了纺织机械,进口总额为20.70亿美元,同比下降4.07%。从进口产品类别看,化纤机械进口排在第一位,进口总额为4.22亿美元,同比增长4.34%,化纤机械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20.41%。从进口主要国家和地区来看,进口前5位国家和地区为德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和中国台湾,进口前5位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总额为17.44亿美元,同比下降4.81%,占进口总额的84.28%。

从纺织机械产品出口情况来看,2013年1~6月,纺织机械出口11.74亿美元,同比增长7.41%。1~6月海关统计纺织机械出口数据表明,针织机械出口额为3.18万美元,同比增长14.99%,占比27.07%,位居出口总额第一位,接下来的排名顺序依次为辅助装置及零配件、印染后整理机械、纺纱机械、织机、化纤机械、非织造布机械。除织机、化纤机械和非织造布机械为负增长外,其余均为正增长。

纺织制造概念篇5

关键词生态纺织品;绿色;环保意识;建议

1发展我国生态纺织品的意义与必要性

1.1生态纺织品的概念

生态纺织品的概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2种,狭义上的生态纺织品是指:原材料对环境无害或者少害,并合理利用该原材料而生产出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广义上的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生产、使用以及后处理等环节,都能做到对人体健康无害、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给环境的负担较小、处理过程对环境无害的纺织品。总的说来,生态纺织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原材料的可重复利用;2)生产过程对环境无不利影响或较小影响;3)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身体健康构成危害;4)在废弃之后不会对环境构成污染。

1.2发展我国生态纺织品的意义与必要性

发展我国生态纺织品对我国的环境以及仿制产业的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也很有必要。首先,发展生态纺织品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环境污染压力。由于在进行纺织品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中,会向外排放大量用于印染和浆料的污废水,当这些污废水直接被排放到土壤中,会对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发展生态纺织品有助于推动整个纺织产业的结构升级,并有利于二次创业。“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淘汰传统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鼓励和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生态纺织品,需要开发利用大量的先进科技运用在生态纺织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理等各个环节,从而推动整个纺织产业的结构升级。

1.3发展我国生态纺织品的概况

在关于纺织品发展的政策法规方面,直到1998年,我国才针对纺织品的禁用物质,如偶氮染料、甲醛和重金属等,出台相关的检测标准,如GB/t17952以及GB/t17953。到了2000年6月,颁布实施了《生态纺织品》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以及GB18401《纺织品甲醛含量限定》,到了2005年,国家正式出台实施了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在生态纺织产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大量关于生态纺织品的规范以及认证标准;纺织企业及个人对生态纺织品的认识不断加深,消费者的生态环保意识也不断加强,对生态纺织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增高,与此同时,相关的环保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2我国生态纺织品的不足和差距

2.1环保意识和观念淡薄

虽然我国的生态纺织品产业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环保意识和观念还比较薄弱。目前,绿色产业化浪潮已经到来,我国的纺织业的敏锐性还不强,对相应的生态标准,大部分企业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一种主动精神,还未真正认识到环保问题紧迫性。相关的仿制企业对于环境标志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且,部分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存在以有害染料替代无害染料的违法现象。

2.2环保法规和标准仍不完善

与国外先进的纺织品标准相比,我国在环保法规以及标准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目前,我国的制定的纺织标准无论是在检测项目还是消费者的使用要求方面,都未涉及安全和卫生的项目列入强制性检验项目中。现行的国家标准大多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为目标,对生态纺织产品的有害物质提出限量要求,而在产品生产与环境安全之间的联系研究不多,未对各环节的控制目标以及相关措施作出明确的规范。

2.3发展生态纺织品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的仿制产业仍然是采取以量取胜、低价换市场的发展模式,对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很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产设备比较落后、技术相对薄弱。在纺织纤维以及纺织品生产方面,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方面,国外更是走在行业的最前沿,如绿色纤维、无污染工艺、无水染色等日趋成熟。而我国在纺织产品的开发、原料的使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考虑较少,加之设备的老化、工艺水平较为落后,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

3关于发展我国生态纺织品的建议

3.1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生态纺织品企业作为产品生产以及经营的主体,必须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经营理念,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此,可采取下列措施:1)企业应当重点研究该领域国内外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标准,建立完善的环保信息系统;2)实时关注行业发展,把握市场动态;3)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实行标准化战略,积极参加相应的国际认证。

3.2顺应纺织品服装外销质检要求的变化

据调查,国外客户对我国的纺织品质检要求开始由传统的重视外观转向内在的质量;由传统的适用性、耐用性转向内在的安全性和卫生性,同时对质量的各项指标要求也更高。中国的纺织企业要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必须顺应纺织品服装外销质检要求的变化。绿色环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很难。对于国内的中小服装企业,由于整体的开发水平有限,难以承受巨大的绿色环保投资,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看到绿色环保的长远利益,使仿制企业自觉践行绿色环保的理念。

3.3提高我国生态纺织品生态标准水平

目前,在国际多边贸易中仍然存在着贸易保护的关税壁垒,各种苛刻、繁杂的法律和标准层出不穷。例如,美国就明确要求对其进口纺织品、原料以及中间体等都必须具有担保证明。这使得我国在强化自身的安全、卫生以及生态环保意识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自身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提高我国生态纺织品生态标准水平,从而切实保护我国的纺织品产业以及相关企业的切实利益。

3.4开发纺织品的绿色染整加工技术

在纺织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污染最严重的就是染整加工环节,也是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的重要生产环节。发展绿色纺织品,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就是进行绿色染整加工技术的开发。从绿色生态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纺织品的前处理环节、染色环节以及整理工艺环节。目前,绿色染整加工工艺还未实现绝对的绿色环保,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同时,各种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针对绿色染整的发展做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4结论

今天,绿色生态的浪潮向我们迎面而来,国内的纺织企业必须树立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只有走生态纺织之路,未来才能走得更远。同时,我国要走绿色生态的纺织之路,任重道远,政府、企业、消费者都应当勇于摒弃陈旧的观念,拥抱生态纺织,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胜臻.生态纺织品基本安全性检验方法影响因素及不确定度的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

[2]胡玉华.欧盟绿色纺织品生态标签体系探析[J].标准科学,2011(1):83-86.

纺织制造概念篇6

说得更清楚些,关于长度和宽度,3D织物对深度或显著的形状都有个非常明确的概念,每种都具有视觉明显的可衡量性。不过,在真实的3D织物里,无论是机织、针织或无纺布的结构,深度必须充分纳入整个纺织结构,通过设计、工程和制造工艺而形成。鉴于这一定义,3D织物的深度并不是添加组件或多个层被缝合或胶合或在已完成的基本织物后组装在一起。

事实上,概念上的3D纺织品或3D织物结构已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是不承认或没有这种提法罢了。通常情况下,纺织制造工艺具有广度,已有多种方法生产3D纺织品。每个过程提供的属性部分类似于传统的二维固有特性。一般情况下,3D编织具备拉伸性和一致性,3D机织也能提供稳定性和均匀性。3D无纺布能批量生产且能控制密度。当提花系统纳入机织或针织面料制造设备时,它大大增加了个性操控性和稳定性。因此,它虽然错综复杂,却可实现复杂机织或针织物的形状、图案和几何图形。

在纺织结构中加入第三维并使其贯穿全部,这就通过纱经纬纱形成明显的3D维度,它几乎摆脱了传统纺织技术的局限,直接增强和改进了产品的性能。工程师或设计师几乎可以想象,这种强化产品,从非常复杂且完全过时的单件服装到复合材料预制件,其范围涵盖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在多维纱线系统中,它通过深度或“Z”方向允许设计人员创建复杂的工程结构,或创建目标并设定减轻或弱化应力集中区,增强其拉伸性并支持其他基本的设计特点。这种可能性远非毫无止境,但相当多的应用工程师和设计师,他们代表了广泛的行业和分类市场,正探索着3D纺织提供的潜在机会。

3D的诸多可能性

3D纺织应用领域远远超越了传统。在诸多情况下,它重量轻、强度高,是3D纺织品有效利用率提升的主要动因。3D在航空航天、军事和汽车,其减轻的重量可直接转化为提高能源效率的推手,且还能提高性能,因此它要成为工业领域的领头羊,也要引领其他工业和技术。

诸多领域也同样使用了3D纺织品。在许多主要成分是金属的复合产品上,3D编织技术已在减轻重量上表现出具有同等或更好的性能。如,美国CFm公司开发制造的喷气发动机家族,即其中的扇叶片就使用了3D纺织物,它大大减轻了产品重量。又如,法国赛峰集团和费尔菲尔德均利用了3D纺织产品,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发的新型喷气式发动机扇叶片也采用了3D纺织物。3D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风扇叶片等部件促使发动机总成燃油效率提高近15%。

3D机织物的应用

3D织物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复合材料的高能见度和多功能也备受人们推崇,3D纺织在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时创建了向下滴流效应。这个术语虽然陌生,但它实实在在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随着知识的积累,提高识别和使用数据库的3D纺织品也促进了技术人员采用这项整体技术的信心,从而被广泛地接受和自我成长。

密集编织的三维织物非常适用于复合材料的应用,它能在设计及编程中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还能控制纤维铺放的三维编织技术,也可创造不同的横截面形状包括“t”“L”“F”“+”以及完全集成的结构预制件,即不同截面形状和5~125毫米的厚度和织坯均可生产。

如果高强度和轻盈性是3D织物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即使它不是其他应用的主要驱动力,接下来它需要强化的肯定是其他性能。工程师和设计师现在所研究的3D纺织品仅作为一种工具用以应对复杂的技术挑战并使其从设计研究中获益。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大众化普及的提高,它使设计和工程工具更有效率,从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把3D纺织品再弄上一个台阶。加上三维纺织品的先天优势,带有个性化的纤维的定位和定制的3D纤维制品均能派上很多用场。

3D编织技术的应用

无论是经纱还是纬纱3D编织法,它们都提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设计工程多功能性。虽然一些3D编织的应用可涉及刚性复合材料,但使用的绝大多数是软性产品。一般情况下,经编通常可创建比纬编更稳定的织物,纵横交错的循环技术又创造了天然的柔软性、批量化和整合性。因此,3D机织往往又能提供3D的密集性和硬度,3D编织常常表现出固有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弹性。多方向拉伸以及复原性,厚度和密度及重量均可设计成或设计出3D针织面料。更不要说,对一些设计,一个模式的建设可能是在前面的面料,而一个完全不同的配置可能会在后面。曲线、轮廓、口袋和其他配置可以被纳入完整成型的整体服装。纹理、密度和厚度均可添加或删除,近似形状均可创建,它还可集成多个组件的横截面,以及多个定制的纱线系统完全设计成整体形状的预制件和最终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和效率。

在针织间隔织物的完整结构中,3D无纺的结构可超过50mm的厚度,这种厚度有助于制造特殊的填充应用材料,提高座椅和床垫或其他空气流动,而舒适度、透气性或嵌合的医疗应用无缝压缩装也可通过3D编织来实现。3D纺织物模式还可改善绝缘和声学性能。

3D无纺技术的应用

根据需要,可通过几种不同的方法制造3D无纺布。传统的毛毡、绝缘垫等复合刹车盘等高密度产品生产曾使用针刺冲压技术。但今天,各种绝缘和其他无纺品,如美国公司用熔融纺丝技术研发出用于制造无尘或气流网和3D增量制造技术。

所谓的增量制造是属于3D打印的范畴,它在技术上不属于纺织制造,但可作为3D纺织应用到其他任何领域。从纯粹的3D技术角度看,它有内在的固化能力,即为聚酯准确定位,或在任何厚度情况下创建完整的3D集成结构。3D无纺一度引发很大的争议,3D打印也仍处于方兴未艾时期,因此并不完善。但要知道,它在聚酯材料领域的应用是无限的。当然,3D打印还不完美,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纺织制造概念篇7

【关键词】模糊数学,纺织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大家为了把纺织生产实践的经历进行总结,并且升华为科学的理论以辅导新的生产实践,就要不断地对生产实践中呈现的各种表象和疑问加以剖析,使用模糊数学能够很好的对纺织工程进行剖析。

二、模糊数学的概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概念不外乎两类。一类是清晰的概念,对象是否属于这个概念是明确的。例如;人、自然数、正方形等等。要么是人,要么不是人、要么是自然数、要么不是自然数、要么是正方形,要么不是正方形。另一类概念对象从属的界限是模糊的,随判断人的思维而定。例如:美不美?早不早?“便宜不便宜?等等。西施是我国古代公认的美女,有道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就是说,在一些人看来未必那么美的人,在另一些人眼里,却美得可以与西施相比拟。可见,“美”与“不美”是不存在一个精确的界限的。再说“早”与“不早”,清晨五点,对于为都市“梳妆打扮”的清洁工人来说可能算是迟了,但对大多数小学生说,却是很早很早的。至于便宜不便宜,那更是随人的感觉而异了!在客观世界中,诸如上述的模糊概念要比清晰概念多得多。对于这类模糊现象,过去已有的数学模型难以适用,需要形成新的理论和方法,即在数学和模糊现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就是我们要讲的“模糊数学”。

三、模糊数学在纺织工程中的重要性

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授提出关于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的概念起,模糊数学(不确定性数学)就表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而兴起于美国、日本的模糊工程的应用,如家电、温度控制、设备控制都得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样,作为中国一个较大产业的纺织业,模糊数学及控制也得到了应用。纺织在发达国家属于技术性产业,而在中国,纺织是劳动密集性的产业,各种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造成纺织产业规模大而效益不高。由于纺织生产工艺流程长,分支较多,一些过程控制随意性较大,普通的定量控制已不能满足纺织生产的需要。而在纺织生产过程中控制又相当重要,纺织厂许多模糊性的东西是靠人为控制,由于人的能力的局限性,控制质量不是很高,产品质量较差。

四、模糊数学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

原棉的各项品质指标的优劣很难协调统一,致使在配棉时往往顾此失彼,因此,生产实践迫切需要一种简便可靠的原棉品质的综合定量分析方法,以指导配棉工作。

综合评判是对具有多种属性的事物,或者说其总体优劣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一个合理的综合这些属性或因素的总体评判。所谓对原棉品质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就是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分等和隶属度的概念,对原棉主要品质指标进行总的评价的定量计算方法。它可以计算出原棉的综合评判指数,并可根据数值的大小,得到所有原棉优劣排列顺序。此外,还可根据计算结果,对各种原棉品质优劣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原棉品质的各项指标便统一于评判指数之中了。

原棉质量的指标众多,包括:上半部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反射率、黄色深度、成熟度指数、纤维棉结、短绒率等,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原棉的物理性能。当多种原棉混合后,对不同品种的成纱质量的影响各有不同的,在分析诸多因素时,应抓住主要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在进行综合评判时,涉及到指标的权重,权重的确定应是动态的,即:同一原棉指标值,在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成纱质量指标中的权重是不同的。评判指数反映了原棉的综合特性,对提高配棉精度,特别是处理接批棉有着积极的意义。

1、棉纤维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测定它们联系的紧密程度,揭示其变化的具体形式和规律性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棉纤维长度

从理论上讲,棉纤维长度大,可增加成纱中纤维之间的搭接长度,纤维间抱合力增加,成纱强力大,当纱线受外力作用时,滑脱纤维根数减少,成纱强力差异变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纤维愈长,成纱质量愈高。棉纤维长度与成纱质量成正比。

(二)、马克隆值

马克隆是表示原棉品质的一个关键指标,马克隆值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实际上是纤维细度与成熟度对成纱质量的综合影响。对同一原棉品种,马克隆值过高时,纤维过成熟,纤维很粗,成棒状,扭曲较少,纺同样号纱时,纱线截面内纤维根数减少,纤维抱合力较差,成纱强力较低。马克隆值过小时,纤维很细,成熟很低,纤维卷曲少,成纱强力同样较低。马克隆值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三)、棉纤维整齐度

纤维整齐度对成纱品质的影响情况是;纤维愈整齐,短纤维含量愈低,成纱表面越光洁,纱的强度提高。纤维整齐度与成纱质量成正比。

(四)、棉纤维强度

棉纤维具备一定的强度,这是纤维具有纺纱性能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棉纤维在纺纱过程中,要不断的受到外力的作用,使其纺制成一定形状、一定粗细、一定强力的纱线。单纤维强度高,纤维本身断裂困难,则组成的纺纱质量高。单纤维强力低或强力不匀率大,成纱中弱环增多,成纱质量降低。棉纤维强度与成纱质量成正比。

2、原棉品质综合评判模型

对于原棉品质优劣评定这一问题,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整齐度指数。评定时先对每一个具体的影响因素评定等级,然后利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综合。

3、配棉技术经济模型

(一)、人工选择配棉的主要步骤

人工选择配棉的主要步骤如下:对已检验的原棉分类排队;分析上期成纱质量,配棉成分,确定本期配棉标准;根据原棉品质、库存、当前生产等情况,确定本期配棉队数、主体成份,并相应地规定使用包数的上下限;先以棉台容量为约束条件(定值),组成初步配棉方案;根据经验,试算几项重要混棉指标,凭经验或运用经验公式预测成纱质量,若达不到要求再另选一方案.将几个方案综合比较后,择优选择实施方案;按接批原则处理断批棉。

(二)、配棉技术经济模型的建立

所谓配棉数学模型,就是对配棉问题抽象化了的数学表述,即运用适当的数学语言定量化地描述配棉问题的内在规律,从整体结构上描述配棉过程中各相关因素的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

(1)、决策变量

决策变量是由决策者考虑和控制的因素,这是建立数学模型的首要问题,对同一个问题,决策变量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决策变量不同,数学描述就不同,控制过程的发展也不同。因此,选择哪因素作为决策变量,应从易于决策、易于控制、易于求解、符合实际等方面来确定,既要合理,又要可行。

(2)、约束条件

约束即规则和限制。约束条件反映了决策变量与参数之间的应遵循的规则、限制和范围,它是由所研究的问题的特点所确定的。配棉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必须抓主要条件,抓对分析问题起决定或直接作用的条件。当然,也必须考虑一些特定的条件,不仅要保证每个约束条件合理,而且能使整个约束条件统一协调。

(3)、目标函数

目标函数是决策者对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的函数描述,体现对目标的评价准则。目标的评价准则一般要求达到最佳(最大或最小)、适中、满意等。目标函数往往表示成问题中各决策变量之间的线型或非线性的组合关系。配棉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其目标函数应能反映出配棉的综合最优技术经济效果。

4、配棉接批数学模型

配棉方案实施过程中,由于各队数使用的包数不尽相同,库存量也处于动态变化中。为连续生产的需要,当某一队数的原棉用完后,就要用另一队原棉接替,这队接替原棉称为接批棉,上一队原棉称为断批棉。

五、结束语

模糊数学在纺织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纺织工程中关于模糊数学的办法加以使用不光能够更好的剖析纺织工程中的疑问,还会使得剖析根据科学性和理性。

参考文献

[1]张丽娟等・基于棉纤维品质指标单纱强力模型的构建・纺织学报,2006年第7期

纺织制造概念篇8

【关键词】纺织品;设计现状;统一性原则;设计要素

1.室内纺织品软装饰设计概述

1.1室内纺织品软装饰的概念

室内软装饰是一个新兴行业,其中,室内纺织品又被称作装饰用纺织品,其类型有很多:床上铺饰类、墙面贴饰类、地面铺饰类、陈列装饰类、卫生餐具类等。主要作用有:烘托室内的氛围;在硬装修的基础上增强了其二次设计;强化室内环境的风格。

1.2室内纺织品软装饰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室内软装饰中,纺织品是构建室内空间的重要元素,是家居环境装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室内纺织品软装饰不仅作为美化、装饰用品而存在,其对于转换居家环境、风格更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赋予室内空间灵动感的同时,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室内环境意境。伴随着“重装饰,轻装修”的潮流,人们越发依赖运用软装饰来体现室内设计的风格。

1.3室内纺织品软装饰的设计现状

目前,市场上的室内纺织品软装饰产品类别繁多,但成系列统一搭配设计的纺织品却很少。人们虽然有用纺织品来营造家居氛围增加和室内空间沟通的意识,但由于市场的局限性,消费者很难一次性购买到合理统一化的室内纺织品。又因为缺少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学术常识,不擅长运用和谐统一的纺织用品来搭配装饰空间,所以往往会导致与室内风格相悖、氛围不和谐的状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由于家纺设计者缺少前沿和宏观统筹的意识。比如同一花色图案只设计了餐布,却没有将风格延伸至餐桌周边的坐垫、抱枕、餐垫、餐巾、地毯等,导致设计的产品风格花样虽多但往往产品类型单一,造成家纺的一系列产品不成系统,同时也给消费者的挑选搭配造成一定局限性。如果将居室中包括的纺织产品进行风格上的配套统一设计,就为消费者省去了大部分选择的时间。

2.统一性设计原则概述

2.1统一性设计原则概念

统一性的设计是形式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合理把握部分和整体间的相互关系,遵循形式美的原则,结合共同的视觉元素,把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在内容、形式、和整体性上达到统一化。统一性的设计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和谐、自然的效果。

2.2统一性设计原则下的设计要素

统一性设计要素包括风格的统一设计、色彩的统一设计、纹样的统一设计、材质质感的统一设计和细节的统一设计等。我们可以运用相同设计要素,有秩序的排列、相互联系,从而达成统一性。比如家居环境通过室内纺织品软装饰在风格样式、色调等方面的统一,就能使家达到一个平衡、调和的视觉效果。

3.室内纺织品软装饰统一性设计研究分析

3.1通过风格进行统一

伴随着室内纺织品软装饰风格种类的增多,人们对于居家环境的需求也逐渐向多方面发展。消费者迫切的需要通过不同类别的室内纺织品,共同营造出室内环境所需的某种氛围。那么,不同种类的室内纺织品在装饰风格上的统一,就成为了首要的前提和必备条件。

我们可以通过室内软装饰达到风格统一。精确的把握不同风格的独特特点,根据色彩、造型和局部装饰等方面,选取代表性的风格元素,统一运用到不同类别的室内纺织品软装中。比如古典风格的典型元素有流苏、羽毛、蕾丝花边等,把这些素材有层次的排列运用到窗帘、床上用品等室内纺织品中来体现风格的统一。

另外,可以通过室内纺织品软装饰与硬装修间的关系达到风格统一。比如室内的家具等“硬件”选用田园风,为了达到统一,我们应提取田园风格中的元素,运用棉、麻等天然材质的室内纺织品来进行搭配,让室内环境呈现出自然、舒适的感觉。

3.2通过纹样进行统一

纹样是室内纺织品软装饰间统一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纹样营造出不同的空间视觉效果。在配套时选用同一个或多个相似的纹样,按比例协调搭配,实现和谐、统一的空间形式美。

在统一时,可以选择一个主纹样,根据室内纺织品的外形限制,放大或缩小、平铺或分散纹样,合理的运用到不同类别的产品中;或是根据设计主题,对主纹样进行变形、解构、重复等,搭配设计与主纹样相关联的几款辅助纹样,采用不同的纹样来搭配不同产品的设计等等。对于抱枕等较小的纺织品装饰物件,也可选用与主纹样色调相近的纯色,从而达到室内空间在视觉上的一致。

3.3通过色彩进行统一

色彩影响着人们生理、心理的平衡,它关乎到整体室内软装的视觉效果。同时,纺织品软装饰的色彩也决定着居室环境的主色调,所以色彩运用的好坏也决定着室内纺织品软装饰配套的成功与否。

不同类别的软装饰在色彩搭配时应考虑其功能性、装饰形式和所放置的地域环境,运用相同的色彩基调,通过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变化,使得家居空间达到统一。例如床上用品是深咖色系,那么窗帘择可以选择咖啡色的中间色或是米咖色、白色等,从而达到整体协调的氛围。

也可以运用多种色系进行搭配,按适当的比例进行配套统一。例如提取两至三种床品上的色彩,根据色彩的统一性原则,运用到抱枕等类别的纺织品软装中,使室内空间多彩又不失统一。

3.4通过款式进行统一

随着人们审美的提升,经典的室内纺织品软装饰款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很多室内纺织品也在不断的突破造型上的设计。款式在营造室内空间氛围上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选用相同元素的款式,比如沙发罩在款式上运用到了褶皱,那么窗帘上也应选用相同元素的褶皱进行搭配。也可以选用相近的元素,对主要的款式进行变形,合理结合软装饰的功能性和空间比例,与家居环境达成协调统一的关系。

3.5通过材料进行统一

在现代室内纺织品中,纺织产品对各种材料的运用也大大扩宽了纺织品的种类和搭配的可塑性。面料由于织造纤维、工艺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类变得丰富多样,有棉、麻、毛、丝、各种人造纤维等。

不同材料产生的纹理质感和带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同时所营造的居室氛围也不同。为了达到统一,我们可以根据材质的特点,选择相对一致的材质进行合理搭配,比如绸缎和纱,通过拼接等手法运用到室内纺织品装饰中,彰显华丽、典雅的同时又不失协调的感觉;又或是取同一种面料,大面积的使用到室内环境中,形成视觉、触觉上的协调感;

也可以根据装修风格的不同来选择不同面料的家纺产品进行装饰。比如棉、麻等朴实自然的面料制成的家纺产品配以木质或藤编家具,很容易塑造出浓郁的自然田园气息和情怀。像扎染、蜡染、印花布料的运用,又能很好的体现了民族风。

4.结语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越发强烈,消费者们也不惜花重金来购买品牌家纺用品,但由于市场上同风格产品的类型较为单一化以及消费者自身的审美能力欠缺,我们常会发现朋友家卧室里铺着华丽的欧式床品,但搭配的窗帘是不协调的简约风格。这就要求设计者和消费者有一定的审美及敏锐的整体把控力,捕捉到室内装饰风格的主要形态,达到组合上的统一整体感。

新世纪的家纺产品设计应注重多产品的系列化设计,追寻室内纺织品间的联系性、统一性,从而满足消费者对居室环境的新需求。我认为,室内家纺用品如果想可持续发展,必须丰富自己的创造空间,结合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对室内纺织品进行有联系的统一化设计。

参考文献:

纺织制造概念篇9

职业设计师的价值曲线

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至全球,中国的服装产业也感受到了寒意。跟投机和盲目膨胀相比,节制和注重品牌价值的挖潜更将成为我们度过冬天的法宝。因而,我们需要多方位价值取向调整和观念转变。

在危机之中,职业设计师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意水平将更加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将以什么色彩、主题来解释当下的危机?他们的产品流行趋势又能否带领整个产业走出迷局?有人说,职业时装设计师作品的款式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变化最为接近,只不过金融市场是用数字表现,而他们则是通过产品表现;金融市场的变化是每分每秒,而职业设计师作品的变化是每月每周。因而,职业设计师成为受市场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市场的不确定性让他们承受着作品变成库存的巨大压力。

但危机面前,品牌文化、创意设计将更加体现其巨大的价值。优秀的职业时装设计师也势必成为时尚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群体。因此,当3月29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纺织报社主办,绍兴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09中国职业时装设计师创意设计大赛新闻会举办之时,让当场在座的50余位来自不同品牌的职业时装设计师们感受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靠智慧创造价值的时代”。

正如“兄弟杯”设计大赛创始人,著名时装设计师李欣女士所言:“早在兄弟杯大赛创始之初,我们就提出了创意的概念,然而纵观今日大赛所倡导的创意与十余年前的概念已然不同。”

专业赛事的含金量

本次大赛以“危机与重生”为主题,以发掘品牌背后的创意设计人才、推动创意设计力量、引领创意生活潮流为宗旨,举行业之力,联合国内外最具创意的品牌、自由设计师以及著名设计高校,以全行业高度举办的高层次服装设计赛事。通过此项大赛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助推绍兴县柯桥纺织服装创意产业基地的打造,让时尚创意提升一个产业基地的活跃度指数。

它最重要的特征是致力于扶植一批而不是几个代表着当代中国设计力量的品牌和设计师,让“中国设计”的当代力量成为国际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构筑挖掘未来创意产业核心力量的重要平台。

本届大赛预计推选出100家国内知名企业和设计工作室参加大赛,将大赛培育成为中国最具权威、最专业、含金量最高的部级时装设计赛事,并着力把绍兴县打造成为时尚创意中心。

为突出体现“原创”在此次大赛中的价值,大赛特设立“领秀大奖”8万元,并为所有入围选手在绍兴县柯桥创业免费提供为期一年的“零成本创意工作室”,金银铜奖选手在柯桥创意基地注册并实质性运作的,当地政府给予10万至20万元经费补贴,并在100万元贷款额度内给予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贴息。此外,所有获奖者还将得到两个在各自业内具有绝对话语权的主办单位为期一年的跟踪推介。

柯桥创意,一个产业的提升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显现,纺织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而作为中国轻纺重镇的绍兴县在本轮风暴中已然感到了压力。一个把纺织产业看作当地经济“母亲产业”的区域,一个立志将自身打造成为“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的区域,在2008年开始了由内至外的产业蜕变。

提高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创造性,是克服当前困难最急需的。为此,依靠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来加快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已成为绍兴县政府和当地企业的共识。以服装、家纺等产业链终端产品为驱动器,绍兴县的纺织产业已努力向着一个创意产业的思路进行“二次创业”。

纺织制造概念篇10

关键词纺织业;物质代谢;生态效率

中图分类号Q94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08)06-0116-05

我国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急剧退化成为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生态效率强调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的统一,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到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中,因此生态效率的发展与应用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中,通常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活动中物质资源的新陈代谢,利用进入经济子系统的物质流作为环境压力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示踪指标[1]。但物质流分析方法更多地集中在对经济活动物质资源输入输出通量的评估,对于经济活动中的绩效分析还相对欠缺。基于物质代谢分析法探讨生态效率评价则可有效地表征经济活动的环境经济效益。本文以我国纺织业为例,针对纺织业物质代谢特点,选取相应的指标,建立纺织业生态效率评估模型,分析我国纺织业发展模式,评价其绩效变化,以促进该行业健康发展。

1生态效率及其评价方法

1.1生态效率定义与内涵

1990年Schaltegger和Sturm首次提出了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的概念,即增加的值与增加的环境影响的比值。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wBCSD)在《改变过程:一个关于发展与环境的全球商业观点》中提出:“提供有价格竞争优势的、满足人类需求并保证生活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同时逐步降低对生态的影响和资源消耗强度,使之与地球的承载能力相一致”[2,3]。使得生态效率概念广泛地被认识和接受。随后,相关的研究机构纷纷地对生态效率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定义[4],如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生态效率定义为:“为了符合人类需求而使用生态资源的效率”[5]。

生态效率通过表征经济活动中资源使用效率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描述和反映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关系状况,在最优的经济目标和最优的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链接,成为连接经济与资源环境的节点指标[6]。具体来说,生态效率的主要目标包括降低资源消耗,即通过物质循环,提高利用效率,使能源、原料、水和土地利用最小化;减少对自然界的影响,即废物、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和有毒物质扩散最小化、促进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提高产品或服务价值,即通过产品功能性、灵活性和模块化改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提供额外的服务以及关注于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

生态效率不仅能够描述和反映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也能够综合衡量资源、环境各领域的协调度,总体上反映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多元目标,因此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哲学推动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并受到了企业界的积极响应。

1.2产业物质代谢的生态效率评价模型

产业物质代谢是指生产过程中物质输入、转化、成品以及废弃物排放等代谢过程。产业物质代谢的生态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单位资源消耗和污染负荷所创造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具体表达为:

生态效率(e)=产品或服务的价值(S)/环境影响(i)

其中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主要是反映该活动创造的经济效益,通常可用产值来表示;环境影响指的是生态负荷,反映的是原材料、能源的使用和废弃物的排放。通过提高生产经营创造的经济效益,或对生产经营过程中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降低或减少生产系统对物质原料的消耗强度以及废物排放数量,来提高生产的生态效率[7]。

生态效率概念模型中的生态负荷包括资源负荷和环境负荷,因此相应的生态效率可分为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用符号R和p表示:

R=产值增长倍数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增长倍数

p=产值增长倍数环境污染排放量增长倍数

资源效率R和环境效率p模型分别从源头循环(减少原生资源的消耗)和末端循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的角度表征经济活动物质代谢的生态效率。

在量化环境效率和资源效率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效率模型:

e=R2+p2

图1是概念性地表征了生态效率的度量。曲线e表示生态效率的走势,曲线离原点越远,生态效率值e就越高。如果表征环境效率和资源效率值的直线将区域分成a,B,C,D四个区域,不同的区域代表了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8]:

a区域代表传统发展模式,表明企业生产过程中无害化、减量化水平较低,生态效率较低,资源消耗与废物排放的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长速度,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了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资源短缺危机的日益突出;

B区域代表末端治理模式,反映企业资源利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无害化水平提高,其生态效率中等;

C区域代表源头削减模式,反映企业无害化水平一般,但减量化水平较高,生态效率中等;

D区域代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表明企业无害化、减量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再生资源化水平较高,生态效率较高。该模式提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aBD是一般企业的发展模式,即当环境污染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家积极开展对工业污染源排污的控制,企业由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向环境无害化发展,即为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当务之急是先提高环境效率,提高废物再生资源化水平。随着资源紧缺以及环境治理成本的居高不下,企业开始追求提高资源的效率,即从无害化减量化。aBD发展模式的变换也反映了我国众多企业生态效率的发展轨迹。

aCD是发展模式表示企业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资源消耗问题,对资源的投入消耗成本进行控制,以减少总成本的支出。但资源的节约使用一般也导致污染物产生量较少,所以这种发展模式不会带来大的环境污染,资源效率提高的基础上环境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aD是循环经济发展轨迹,是穿越“环境高山”的曲线,该轨迹要求生产过程中通过资源的减量化、废物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减少资源投入和环境污染负荷的排放,促使企业生态效率的不断提高。该模式直接跨越了环境与资源的瓶颈,是当前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捷径。

2我国纺织业生态效率评价

2.1我国纺织业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国际市场对优质纺织和服装产品需求增加的趋势,我国纺织和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不断扩大我国纺织和服装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表1反映了我国近几年纺织业发展趋势,虽然经历了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及用工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调、国外限制不断等诸多事件,我国纺织业提高了自身抗风险能力,1996-2005年期间,纺织业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工业总产值由1996年的4722亿元增长到12671亿元,增长了2.68倍。

但由于我国纺织业早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高能耗低产出的现象极其严重,而且,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也相当突出。因此作为资源能源消耗高、排污强度大的纺织业,一直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我国纺织业亟需转变传统的增长模式,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排放的“分离”,走出一条“低消耗、高产出、少污染”的经济发展之路。

2.2纺织业物质代谢

2.2.1能源代谢

能源是纺织业中最重要的消耗品,核算纺织业资源效率的关键是分析该行业能源消耗与行业发展的关系。

我国纺织业能源结构以电力、煤炭为主。2005年纺织业能源消耗总量为4978.35万t标准煤,其中电力占了总用能的61.3%,煤炭占了34.9%,柴油占了1.5%,燃料油占了1.4%。表1显示,由于行业结构的调整,“九五”期间纺织业能源消费总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2000年后呈快速上升之势,2005年能源消耗量达到2000年的2倍,支持着工业总产值年均15.5%的高速增长。面对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纺织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清洁能源,同时要积极实施节能工程,开展能源的梯级利用。

2.2.2废物代谢

纺织业近几年既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又出现了经济运行中产值增幅高于产量增幅,产业集群度进一步提高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等诸多的亮点,成为我国一重要支柱产业。但纺织业对环境的影响仍然比较突出,表1给出了我国纺织业废弃物的排放情况。由表1可知,伴随着纺织业的快速发展,1996-2005年纺织业废弃物排放量均呈现出增长趋势,增长倍数在1.4倍左右波动,说明废弃物控制是纺织业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2.3纺织业生态效率评价

采用价值-影响的比值法来进行生态效率评价是一种普遍认可的方法。行业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因行业性质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如巴西一个公路运输行业生态效率评价项目中,特别关注了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环境指标采用了总能源消耗、可再生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等,经济指标则采用相应的折现后年际成本。而加拿大食品和饮料行业生态效率评价计划中,除了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利用和废水排放等常用环境指标外,还包括固体有机废物和包装废物。

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废水、废气等废弃物排放是纺织业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纺织行业的生态效率评价指标宜选取总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废水排放、废气排放以及固废产生等指标,经济指标则选用纺织业生产总值。

但由于数据的可获取性,本研究资源效率评估只选取了总能源消耗,环境效率评估选用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固废产生量等五项指标。

2.3.1资源效率评价

由表2可知,在1996-2005年间,伴随着我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耗总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十年间我国纺织业资源效率大于1,说明资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已小于经济增长速度,实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分离”,说明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资源消耗效率明显提高,但起伏大,提高幅度不大,增长速度总体呈现减慢趋势。随着纺织业的进一步扩展,资源消耗总量仍呈现持续增长。如何提高资源效率,遏制本已相对紧张的能源供求关系,是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3.2环境效率评价

由表2可知,2005年废水环境效率、废气环境效率、固废环境效率、So2环境效率和烟尘环境效率分别增长到了1996年的1.36、1.22、1.60、2.40倍和2.81倍,总体环境效率增长了1.88倍。可见,伴随着我国近几年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纺织业环境保护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在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方面,成效比较显著。但随着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污染物排放总量还会持续增加,因此进一步提高环境效率,才能确保对环境影响最小化。

2.3.3生态效率评价

选取表2中的废水、废气及其污染物排放量、固废产生量的环境效率,作为纺织业环境效率的表征,以能源资源效率表征资源效率,按照e=(p2+R2)1/2,得到我国1996-2005年间纺织业生态效率变化趋势(见图1)。

由图1可知,1996-2005年纺织业资源效率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期间资源效率大于1,表明资源消耗速度小于经济增长速度。纺织业环境效率呈波动的增长趋势,前期发展相对较平稳,后期波动较大。但“九五”期间环境效率小于1,表明经济的增长以环境为代价。随着“十五”期间我国对环境污染控制的加强,环境效率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产生的环境污染物量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呈现快速增长之势。在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共同提高的趋势下,生态效率总体呈现平衡增长之势,特别是近2年,呈现出一个飞跃的发展,反映我国纺织业通过结构调整,以及节能降耗等工作的开展,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逐步趋向和谐。

将环境效率与资源效率按平均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环境效率与资源效率的得分图(见图2)。依据生态效率度量概念模型可知,我国纺织业在这10年期间总体经历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末端治理模式,并逐渐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了行业发展模式的跨越,生态效率不断提高,行业发展逐渐趋于良性发展。

3结语

(1)生态效率是衡量经济活动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能兼顾生态效益的平衡,即经济活动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不仅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而且要保持原材料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生态效率是当前循环经济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建立健康持续产业模式的指示。

(2)本文通过物质代谢分析及生态效率评价,评估近10年来我国纺织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资源的消耗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纺织行业生态效率呈现不断上升之势,资源效率增加了1.80倍,环境效率增长了1.88倍,相应的生态效率增长了2.60倍。

(3)生态效率度量概念模型显示,1996-2005年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总体经历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末端治理模式,并开始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了行业发展模式的跨越。

(4)虽然我国纺织业物质代谢的生态效率在提高,但是随着物质资源的日益稀缺,物质代谢的生态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而提高生态效率的关键是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效逑,乔立佳.中国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1):17~23.[ChenXiaoqiu,JiaoLijia.materialFlowanalysisofChineseeconomicenvironmentalSystem[J].JournalofnaturalResource,2000,15(1):17~23.]

[2]wBCSD.ecoefficientLeadshipforimprovedeconomicandenvironmentalperformance[eB/oL].省略/,1996.

[3]BjornStigson.whatisecoefficiency[m].Sydney:wBCSD,1999.

[4]吕彬,杨建新.生态效率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J].生态学报,2006,26(11):3898~3906.[LuBin,YangJianxin.ReviewofmethodologyandQpplicationofecoefficiency[J].actaecologicaSinica,2006,26(11):3898~3906.]

[5]organ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ecoefficiency.oeCD,1998:7~11.

[6]任勇,吴玉萍.中国循环经济内涵及有关理论问题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4):131~136.[RenYong,wuYuping.DiscussiononConnotationandRelevanttheoreticissuesoftheConceptofChineseCirculareconomy[J].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05,15(4):131~136.]

[7]VogtlanderJG,Bijmaa,BrezetHC.CommunicatingtheecoefficiencyofproductsandServicesbymeansoftheecocosts/valuemodel[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2,10(1):57~67.

[8]张妍,杨志峰.城市物质代谢的生态效率[J].生态学报,2007,27(8):3124~3131.[ZhangYan,YangZhifeng.ecoefficiencyofUrbanmaterialmetabolism:aCaseStudyofShenzhen[J].actaecologicaSinica,2007,27(8):3124~3131.]

assessmentforecoefficiencyofChina'stextileindustry

Basedonmaterialmetabolism

wanGFeierSHitiechui

(College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Sciences,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29,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