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纱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32:44

纺织纱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多纤组合;功能性;纱线

中图分类号:tS101.91文献标志码:B

aBriefanalysisonDevelopingmulti-fiberBlendedFunctionalYarn

abstract:thearticlelistssomenovelfunctionalyarnsandtheirpropertiesandapplications.itintroducessomeexperiencesandunderstandingsindevelopingthesefunctionalyarns.todeveloptheseyarns,itisnecessarytofollowthedemandonmarket;blendvariousfiberswhilegivingfullplaytotheadvantagesofeachfiber;pre-treattherawmaterialsproperlyandblendtheminascientificway;andstrengthenon-sitemanagementduringproduction.

Keywords:multi-fiberblending;functional;yarn

开发功能性纱线与织物是当前纺织行业中一个关注的热点,这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纺织品的使用不仅要物美价廉,并提出了许多功能性的要求,如服饰要吸湿排汗或保暖,穿着舒适、易打理,对贴身穿的针棉织品内衣要亲肤保健、抗菌防臭、防静电、抗幅射等。因此开发不同功能的纱线是纺纱行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纱线档次、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浙江云山纺织印染有限公司针对市场对功能性纱线的需求,近几年来先后开发了柔丝纱、抗静电纱、舒尔纱等多种功能性纱线,投放市场后均受到后加工企业及消费者喜爱。在多纤组合功能性纱线开发与生产中,也使企业较好地避开了同行常规化、同质化纱竞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已开发的新型功能性纱线品种及其用途

1.1晴电纱

晴电纱是一种抗静电纱线,由高性能复合导电纤维15%、膨体腈纶短纤55%、涤纶短纤30%等3种原料组合纺纱。其中高性能复合导电纤维(锦纶基)是具有永久性抗静电功能的纤维,虽其所占比例只有15%,但能使制成的纱线与织物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效果,且不会因摩擦或洗涤而降低其功能。据测试分析,该纤维的比电阻值小于107Ω・cm,静电产生后半衰期在2s以内,达到a级标准。由于“晴电纱”具有良好的抗静电功能,克服了日常生活中纺织品产生静电后刺激皮肤、易粘身、易吸尘等弊端,提高了服饰穿着舒适感。“晴电纱”既适用于生活领域,也适用于生产领域,可制成防静电服装,是一款集功能性与保暖性为一体的新型纱线。

1.2舒尔纱

舒尔纱是一款环保型纱线,由改性涤纶pilless(葆里司)45%、棉花20%、木代尔纤维20%及竹浆纤维15%等4种原料组合纺纱。由于pilless纤维是一种改性的聚酯纤维,引入亲水基团及柔性键段,呈毛细管空腔结构,具有自动调节湿热平衡的功能,克服了传统涤纶中空纤维手感差、易起球、中空易破坏并需高温高压染色的缺陷,使纤维具有轻柔蓬松、隔热调湿、导湿透气、不易起球等特性。pilless纤维与棉纤维、竹浆纤维、木代尔等3种纤维混纺后,使棉纤维的亲水吸湿性、竹浆纤维的抗菌、防紫外辐射及木代尔的柔软光滑等优良性能充分显现,发挥了多纤组合的优势。用该“四合一”舒尔纱制成的织物,既具有优异的吸湿保暖功能,且有手感爽滑、抗起球、抗菌、防紫外线等服用性能,使人体处于舒适状态。“舒尔纱”投放市场后已在针织服装及家用纺织品领域广泛应用。

1.3棱波纱

棱波纱是一款环保型闪光色纺纱,由4种原料组合纺纱,其中棉花40%、粘纤25%、黑色涤纶24%~30%、黑色粗旦扁平涤纶5%~11%。两种涤纶根据生产品种不同调整使用比例,但混纺纱中黑色涤纶比例控制在35%左右。“四合一”棱波纱融合了各种纤维的优点,如粘纤优良的悬垂性和手感柔软、棉花的吸湿亲肤性及扁平涤纶的闪光效应等。通过对闪光扁平涤纶卷曲度和混纺比的控制,使其分布在纱体表面,形成对光的折射与反射,使纱线呈现若明若暗闪亮的光泽。棱波纱手感柔软滑爽,色彩靓丽,立体感强,制成织物呈现出的闪亮光泽可与丝绸织物媲美。同时纱线中色涤纶占35%比例,是一款色纺纱,在后道加工中无需再染色,减轻了印染加工的环保压力,故是一种环保型纱线。棱波纱可用于机织服装及饰物(窗帘、床罩、围巾等),深受加工企业及用户的普遍欢迎,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1.4柔绒纱

柔绒纱是一款保健功能纱线,由3种不同性能的原料组合,其中棉纤维占60%、柔丝蛋白复合纤维占30%、羊绒占10%。柔丝蛋白复合纤维是一种蛋白改性纤维,由植物蛋白和纤维素载体结合纺丝而成。纤维具有天然负离子释放、远红外线发射及防紫外线等多种功能,并含有10多种氨基酸,对人体皮肤具有亲和与保健功能。试验研究表明,只要纱线中柔丝蛋白复合纤维含量在30%及以上,就具有上述三大功能。同时纱线中混合优质棉花与羊绒,使纱线又具有吸湿、亲肤、保暖等优良性能,是生产高档针棉织物的优选纱线。

1.5精细汉麻混纺纱

精细汉麻混纺纱是一款集吸湿透气、凉爽与抑菌功能性纱线,由棉花55%、汉麻29%、细旦涤纶16%等3种纤维组合纺纱。

汉麻是目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一种纤维,其制成面料具有吸湿透气、抗静电性、耐热性、抗霉变抑菌与防紫外线等优良性能。据测试分析:汉麻的吸湿排汗性能优于棉花,制成织物可使人体感觉温度下降5℃。大麻还具有较高吸湿功能,故抗静电性好,用汉麻制成织物可避免静电荷聚集,不会摩擦而起球和吸附灰尘,并可屏蔽95%以上的紫外线。此外,汉麻对各种病菌的扼止效果也十分明显。

汉麻虽有以上许多优异性能,但其纤维刚硬、弹性回复性较差,且贴身穿有刺痒感,故纯纺难度较大,宜采用多组分混纺,其中混入棉花可使制成的纱线与织物增加柔软性与亲肤性,且易染色。混入少量涤纶可提高纱线与织物强力、抗皱性能及织物的尺寸稳定。故用3种不同原料纺成的精细汉麻混纺纱线与织物,既有汉麻的吸湿透气、导电及防霉抑菌等优良特性,也使织物具有滑爽挺括抗皱、尺寸稳定的优良性能,是用作夏季服装的理想纱线。但汉麻使用前必须经精细化加工,用生物酶进行软化和细化牵伸,使汉麻单纤维的果胶适度柔软、细度达到纺纱要求,以改善其可纺性能。

1.6聚乳酸纤维混纺纱

聚乳酸纤维混纺纱是一款具有亲肤、保健与环保功能的纱线,由聚乳酸纤维25%、粘胶纤维65%、羊绒10%等3种原料组合纺纱。

聚乳酸纤维是以含淀粉的玉米、小麦、稻谷、土豆以及甜菜等农作物为原料,通过发酵制得的一种新型生态环保纤维。具有丝绸般的光泽,并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性、抗起球性,且纤维强度较高,废弃后能自然降解。在“三合一”纱线混用高比例的粘胶纤维使纱线与织物具有良好的亲肤与吸湿性,而羊绒的混入由于其纤度细(13~15.5μm)、自然卷曲度高、保暖性佳(是羊毛的1.5~2.0倍),且还有密度小、手感柔软等优良性能。用3种不同性能纤维纺纱,使各组纤维的优良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用该混纺纱织成的面料具有丝光感强、手感柔软飘逸、保暖与亲肤性佳等优良性能,特别宜适用于高档内衣、t恤等针织品,投放市场后得到用户的较高评价。

1.7天柔纱

天柔纱是一款具有高弹的新型纱线,由阳离子改性涤纶(ecdp)58%与阳离子高收缩涤纶12%、粘胶纤维30%等3种原料组合纺纱。在天柔纱中改性涤纶占70%,使纱线具有较高强力,避开了粘胶纤维单一纺纱强力低的缺点。同时因阳离子涤纶可在常温中染色,且高收缩涤纶在染色后纤维收缩,故使纱线与织物具有良好的蓬松手感与非毛的绒布感。在“天柔纱”中粘胶短纤占有30%比例,对提高纱线与织物的吸湿透气性有积极作用,弥补了涤纶吸湿性差的不足。由于3种纤维的各自优良性能在纱线中得到良好的显现,使用“天柔纱”制成的织物集吸湿透气、手感柔软、富有弹性、色泽靓丽于一体,特别适宜作针织内衣、t恤及围巾等产品。

从以上7种功能性纱线的特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功能性纱线中很少使用棉花及常规的化学纤维,这就能较好地避开常规化、同质化产品的竞争,同时生产功能性纱线的产品附加值比常规纱线高,只要能占领市场就能使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故开发与扩大功能性纱线生产是纺纱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

2开发功能性纱线的几点体会

2.1要紧跟市场需求

不同季节、不同用途使用的功能性纱线是不同的。从云纺公司多年来生产功能性纱线的经验体会到,其特点是批量小、品种多、变化快,这与常规大批量纱线生产有很大区别,故企业要根据功能性纱线的生产特点,既要加强对市场调研,又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开发力量。季节不同功能性纱线生产品种也不同,要有超前意识,如冬季要开发生产凉爽型纱线,利于制成服装后在夏天市场销售。夏季要多研发保暖性好的纱线。此外,用途不同使用的功能性纱线也要区别,如作外衣要用挺刮、抗皱易打理的纱线,作内衣要多用亲肤、吸湿透气、扼菌、保健功能等纱线。

2.2应以多纤组合纺纱,使各组分纤维优良性能充分在纱线中体现

因每种纺纱原料均有一定的优点,也有一定的缺点,采用多纤组合纺纱可以扬长避短。用汉麻一种纤维纺纱可纺性较差,而与柔性纤维(如棉花、粘胶、木代尔)混合纺纱,就可避免刚性强难以成网、成条等缺点。此外,有的功能性纤维,如柔丝蛋白复合纤维、高性能静电纤维、聚乳酸纤维及牛奶蛋白复合纤维等,虽其功能性较好,但其价格较贵,用这几种功能性纤维单一纺纱制成服饰,因价格昂贵市场与消费者难以接受,影响其市场推广。而采用混纺途径,只要其功能性达到一定要求,就可减少使用比例,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

2.3做好原料的预处理及科学混配工作十分重要

前述开发功能性纱线应以多纤组合纺纱为好,但各种纤维性能是有差异的,有的又粗又硬,有的手感柔软,有的吸湿性好,有的不吸湿,纤维长短差异也较大,要把各种不同性状的纤维组合纺纱,必须在纺纱前对各种不同性能的纤维做好预处理。对刚硬纤维进行软化预处理;对吸湿性差、易在纺纱中产生静电的纤维,纺纱前需进行必要的给湿与喷洒抗静电剂,降低其静电荷量;对纤维长度较长的如羊毛纤维、绢丝纤维及麻纤维要用牵切或切断方法,使其纤维长度符合棉纺工艺的纺纱要求,使纺纱顺利进行。此外采用多纤组合纺纱生产功能性纱线时,如何使其混合均匀、混比正确,也是实现纱线功能性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从开清棉第一道工序开始就要做好不同组分纤维的混配工作,尤其到并条工序要采用3道混并工艺,使各组分纤维充分混合、达到混比正确。

2.4必须强化生产现场各项管理工作

在生产多组分功能性纱线时往往一个车间里有多品种功能性纱线在生产,为防止相互干扰、预防质量事故发生,故要做好各工序的定置管理及分品种隔离措施。定置管理要按品种做到“五定”,即定机台、定供应、定器材标识、定责任人、定时做好半制品及成品的检测跟踪,把事后质量把关转化为对工序的质量控制、预防疵品的生产。此外,做好生产车间的温湿度调控工作,这对稳定生产、减少质量波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纺织纱市场分析篇2

如今,立达中国已拥有1000多名员工,总部位于常州,包含制造工厂和纺纱技术中心。此外,立达在上海还设有分公司,提供售后服务。在2016纺机展召开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立达设备与系统销售总监Retothom先生。

《中国纺织》:立达从哪一年开始在中国设立工厂?目前在国内主要业务有哪些?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如何?

Retothom:立达在中国已经活跃很长时间了。第一台立达设备早在1927年就抵运中国,2000年立达收购了法国iCBt公司并在常州开始运行,并于2002年在常州建立了一厂,从2010至2014年,立达新工厂投资完工,纺纱中心是一个完美的收尾,为中国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

立达在中国生产几乎所有机器,涵盖纤维开清、纺纱准备,后纺设备包括环锭细纱机、紧密纺纱机以及半自动转杯纺纱机。立达目前的发展情况良好,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及发展,生产销售情况有显著提升。

《中国纺织》:立达以产品品质赢得国内客户的认可,立达在这方面有什么体系保证产品创新和品质稳定?公司的研发团队是如何构成的?

Retothom:立达在全球都实行“立达制造”标准,从开发时的质量规划,制造时的质量保证,直至使用周期内的质量提升。因此无论产品在何地制造,都能确保立达品质。

而在全球实现“立达制造”标准,离不开立达的专业团队。在开发阶段,我们拥有设计师、生产和质量专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在生产阶段,我们拥有专业的生产和质量专家及分析部门。在质量管理阶段,我们拥有服务、研发、生产、质量专家及分析部门。最重要的是,立达还注意倾听客户的反馈,会定期向客户发送满意度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改进质量。

《中国纺织》:立达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可以核心产品为例来说明。

Retothom:立达作为领先的纺织机械和部件供应商,专注于开发纺纱机器的自动化和低能耗,这也是立达的竞争优势所在。以立达新型喷气纺纱机J26为例,得益于优化的吸风系统,单锭驱动和智能电源控制,压缩空气消耗的减少,高生产速度,可以显著降低能耗。而J26纺纱单元的自动化理念能缩短接头周期,从而提高生产速度。

《中国纺织》:目前国内纺织企业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纺织用户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和定制化趋势,您如何看待中国的纺织市场,公司是如何应对这种变化的?

Retothom:我们十分看好未来的中国纺纱市场。我们发现我们的客户对高度自动化、高产高效以及节能的需求日益高涨。对此,我们除了为客户提供相应设备的同时,还将建立一套全新、独立的售后业务体系,从而改善并拓展我们的服务。

《中国纺织》:从去年开始,不少纺织企业包括一些国外纺织企业开始在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建立新厂,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贵公司如何看待未来的中国市场?有没有向其他国家转移生产的计划?

Retothom:不可否认,就连中国的客户也在寻求海外市场更好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的成本、政策利好等。但中国始终是立达全球主要市场之一,中国市场对立达的贡献越来越高,且立达在土耳其和美国等地,市场占有率也非常高,这也能有利于中国客户开拓海外市场。

《中国纺织》:2016纺机展召开在即,请介绍下此次的参展情况,重点机型有哪些,这些机型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纺织纱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CaFta;纺织品;aSean;出口

中图分类号:F752.6文献标志码:a

1、CaFta建成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促进作用

1.15年间,我国对东盟纺织品出口额翻了1番图1显示,2010年CaFta建成时,我国对东盟成员纺织品出口额为105.54亿美元,到2014年出口额达222.22亿美元,5年间翻了1番。同时,对东盟纺织品出口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东盟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

1.2东盟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贡献率已接近20%目前,东盟市场在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已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第一大市场。图2显示,2010年对东盟纺织品出口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13.69%,2014年东盟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贡献率提高到19.81%。CaFta建成5年来,东盟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额过千亿美元,具有显著的贡献。

1.3对东盟纺织品出口增速高于我国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速近年来受国际市场疲软的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放缓,但对东盟纺织品出口持续保持增长。图3显示,2010—2014年,对东盟纺织品出口增速均高于同期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表明东盟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具有强力的拉动作用。

1.4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市场已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新兴市场在东盟成员中,对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纺织品出口规模最大。表1显示,2010年我国对越南纺织品出口额为37.04亿美元,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4.81%,居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第4位。2014年我国对越南纺织品出口额已达到94.62亿美元,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8.44%,越南已上升为我国纺织品第二大出口市场。同时,对印度尼西亚纺织品出口额也在逐年提高。2010年我国对印度尼西亚纺织品出口额为19.8亿美元,仅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2.57%,居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第9位。2014年我国对印度尼西亚纺织品出口额已达到34.57亿美元,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3.08%,跃居我国纺织品第六大出口市场。

1.5东盟市场对我国纺织中间品出口拉动作用明显我国纺织品出口由纱线、面料和制成品三大类构成。目前,我国对东盟纺织品出口以面料为主,2014年我国对东盟面料出口额为148.01亿美元,占对东盟纺织品出口额的66.7%。其次是纱线,2014年我国对东盟纱线出口额为19.35亿美元,占对东盟纺织品出口额的8.71%。图4显示,2010年我国面料出口额为356.84亿美元,其中对东盟成员面料出口额为70.46亿美元,占我国面料出口额的19.75%。2014年我国对东盟面料出口额达148.01亿美元,较2010年翻了1番,占我国面料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7.19%。图5显示,CaFta建成以来,我国对东盟纱线出口逐年增长。2010年我国对东盟纱线出口额仅为9.1亿美元,占我国纱线出口总额96.78亿美元的9.4%。2014年对东盟纱线出口提高到19.35亿美元,占我国纱线出口额的比重提高到16.03%。因此,CaFta的建成,带动了我国纺织中间产品的出口。

1.6对东盟纺织品出口拉动大于对服装的出口拉动图6显示,2010—2014年,就东盟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占比来看,以纺织品出口为主。2014年对东盟纺织品出口占我国对东盟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61.54%,主要是因中国与东盟成员在国际市场上均是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使得东盟成员对纺织品的进口依赖程度大于对服装进口的需要。

2、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带来的新机遇

2015年11月22日,中国与东盟十国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成果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并将于2016年5月1日生效。《议定书》提出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这将为双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助力,也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新机遇。

2.1东盟成员服装出口能力提高,对纺织品进口依赖程度增加,有助于我国出口随着全球服装加工产业新一轮转移,越来越多的国际服装品牌纷纷加大对东南亚国际的投资,将生产基地转移至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国。近年来,东盟国家服装出口能力不断提高。表2显示,在东盟成员中已有5个国家跃居全球服装出口前15位行列,分别是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泰国,但占全球服装出口的比重仍较小。其中,越南服装出口规模最大,2014年越南服装出口额达到195.44亿美元,居全球第5位,占全球服装出口总额的4%,目前服装已成为越南第二大类出口商品;其次是印度尼西亚,2014年印度尼西亚服装出口额为76.7亿美元,居全球服装出口第8位;近年来,柬埔寨服装出口快速增长,2014年柬埔寨服装出口额为58.69亿美元,居全球第10位,是柬埔寨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占柬埔寨出口贸易总额的71.2%。表3显示,由于东盟成员纺织业基础薄弱,投资不足,纺织品大都依赖于进口。特别是随着东盟五国服装出口规模的扩大,对纺织品进口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了机遇。

2.2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将成为我国面料和纱线重要出口市场表4显示了我国对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纺织品出口占其纺织品进口的比重,反映两国对中国纺织品的依赖程度。2010年我国对越南纺织品出口占越南纺织品进口比重的61.82%,2014年这一比重上升到78.72%;印度尼西亚对我国纺织品进口依赖程度从2010年的47.87%,提高到2014年的59.46%。表5和表6显示,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已成为我国面料和纱线主要出口市场。2013年越南跃居我国面料第一大出口市场,2014年越南面料进口额达94.2亿美元,是越南第三大类进口商品。2014年我国对越南面料出口额达71.2亿美元,占当年我国面料出口比重的13.08%,占越南面料进口比重的75.58%。同时,越南也是我国第二大纱线出口市场,2014年对越南纱线出口达9.31亿美元,居我国纱线出口第2位,占我国纱线出口额的7.71%,未来我国对越南面料及纱线出口增长潜力仍然较大。印度尼西亚是我国第四大面料出口市场,2014年对印度尼西亚面料出口额为22.6亿美元,占我国面料出口额的4.15%。2014年对印度尼西亚纱线出口额为2.97亿美元,占我国纱线出口额的2.46%。

3、结语

纺织纱市场分析篇4

中国晚清时代正处在大量引进外国产品及初级加工品的过程中,以棉纺织业转型的例证,可以说明在以机器制造为标志的近代生产体系确立的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传统生产体系、贸易体系、货币体系三大体系向机器生产体系转型的阶段。本文拟从棉货贸易体系入手,探求与早期机器工业生产体系形成过程中地域性经济分工与发展程度变化关系问题。

一、晚清地域纺织业生产体系转型的贸易原因

棉纺织的早期工业体系中,其引起中国传统棉纺织业解体的重要原因,首先在于在于洋纱的进口,其次是机器设备的进口与纺织机器制造业,华商中采用外国棉纱的织布技术,并且利用进口机器生产制作洋布,并在市场进行销售。而在社会层面方面,一方面是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而另一方面,则是工厂制度逐渐代替传统的旧有的行会制度,新办工厂的制度。

关于棉货进口国的结构问题,则是中国地域性棉纺织业生产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棉货为中国进口货物之大宗。”(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进口棉纺织品的大致情形》,《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期。)而在“各国向我国输入棉货,以英国为最早”。“自一八六年至一八九年间,英国棉货,几独占中国市场。”(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期。)继英国之后,“美货进口渐多,主以粗布粗纱销售于北方诸省。日俄战争方息后,美国布匹在东三省一带销售尤盛。据美国出口统计,一九五、一九六两年,美国布匹输出于中国及香港,几达五千万金圆。”这里所说的“金圆”,当是时人按美金计算的。当时对此贸易额的说明,“中国海关册仅载由美国直接输入数目,由香港入口者,作为香港输入,不能辨为何国货,故用美金统计。”当时的汇率为“一九五年海关银一两,合美金七十三仙,一九六年合八十仙。”(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期。)美国棉布棉纱在华销售的萎缩时间,大体上是在1907年以后。据《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的描述,美国棉布棉纱的输入,“自一九七年后受日货之竞争,顿见减色。”这里所说的情况,自然仅限于当时的报告之编者的看法,其具体的进口额数,自然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印度棉布对华贸易,至19世纪末成为大宗进口。“十九世纪末,印度纺纱工业既见发达,亦输入粗纱于长江一带及闽粤沿海诸口,英国粗布粗纱之销路,颇为美印所夺渐趋重于细纱细布。”(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期。)当然,对于中国北方地区而言,其最大的进口国当系后起之日本。关于日本棉布及棉纱在中国的销售时间,大体上与印度同时。据《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的记载,当印度棉纱棉布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时,“日本棉纱棉布亦渐现于中国市面,在南方与英印竞,在北方与英美竞,以其距离较近,运费较廉,销路渐广。”而日本对中国市场的独占优势的形成,则在“日俄战后”,当时“日本势力既伸张于东三省,其棉货销售,得转运与金融之便,渐排逐英美货物,成独占之势。”就全国总的销售情形看,日本在“其他北方诸省,日货销数,亦见多于他国。其在南方,虽不如在北方之得势,然进口数目亦逐年增多。”(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期。)通过文献的描述,大体上可以看出晚清时期外国棉纺织资本已形成在华的投资与进出口的地域分割的状况。

如果对进口国进行地域性比较,就有必要按照通商口岸的分布对各地输入的棉布棉纱情况进行长时段考察。首先关于上海、宁波、芜湖、九江、宜昌等华中五大通商口岸进口棉纱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华中五大口岸外国棉纱输入统计(单位:担)

资料来源:历年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这里所用计量单位为“担”,每担为100市斤。下同。

在华南地区,其通商口岸主要是广州和汕头两地,其外国棉纱输入情况如表2所示。

表2华南广州、汕头外国棉纱输入统计(单位:担)

附图

资料来源:历年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

华北地区的天津、烟台及胶州三港的外国棉纱进口贸易情况见表3。

表3华北外国棉纱输入统计(单位:担)

附图

资料来源:历年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

东北地区,则是外国棉纱进口的主要港口(见表4)。其港口包括大连、牛庄、大东沟及安东港。

表4东北外国棉纱输入统计(单位:担)

附图

资料来源:历年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

在棉纱的进口统计中(表5),如果可以将上述统计作为分析英国、印度、日本三国宝在华棉纱市场占有率的话,那么,在1900-1913年间,英国的棉纱在华销售份额显著减少,而印度、日本则成为对华输出棉纱的大国。而在印度与日本的比较中,可以明显看出印度棉纱进口对中国传统棉纱生产的冲击为最大。对于日本而言,其棉纱在中国的销售量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表5英国、印度、日本三国棉纱输入中国年度统计(1900-1913年,单位:担)

*关于日本棉纱进口年度统计中,其在华南广州、汕头港进口统计数据不详,姑以华中、华北地区、东北三个地区的统计数据进行测算。

一、晚清地域纺织业生产体系转型的贸易原因2

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英国、印度、日本在20世纪初对华贸易的市场占有率,实际上反映其对中国区域性棉布生产体系所产生的作用。中国华南、华中、华北、东北四大贸易港口地区,实际上与中国传统的棉布棉纱纺织生产基地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将中国棉纺织业作为区域经济体来进行分析的话,那么,在外国棉纱进口的格局中,实际上已经反映出棉布棉纱生产格局。按照中国棉布棉纱区域性生产基地进行分析,在华南及东北地区,英国逐渐推出其棉布棉纱的生产领域。而在华南地区,日本的棉布与棉纱的对华贸易量并不大,其在该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对印度及英国而言,自然要小得多。关于此,可以从各通商口岸的进口数量关系中反映出来(见表6)。

资料来源:历年海关统计与报告.其数据参见中国近代手工艺史资料第二辑第197页。

关于表6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华南八港,主要包括广州、汕头、厦门、福州、北海、九龙、拱北、蒙自;华中九港,是上海、宁波、汉口、九江、镇江、芜湖、宜昌、重庆、温州;华北二港是烟台、天津;东北一港是牛庄。

二、所占比重的统计,不足0.05%的部分忽略不计。每项统计为5年平均数。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初期,中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关于中国纱与洋纱的比例关系,则是研究该时期经济总量变化及经济关系调整情况的主要依据。

国产棉纱与洋纱市场占有率的分析,这里以长江中上游的重庆、宜昌、沙市、长沙、岳州、九江、芜湖七港及华北地区的天津、芝罘、胶州、秦皇岛的统计数据加以说明(表7)。

表71899-1913年洋纱、国产纱进入通商口岸统计(单位:担)

资料来源:历年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参见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第145页。关于长江中上游七港及华北地区四港的分别统计数据,参见《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第457页。关于表中的“担”的计量单位为每担100斤。表中的统计数据,是按照5年进行计算的。

关于棉布的进口情况,根据《历年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其种类包括粗市布、细市布、粗斜纹布、细斜纹布和标布五种。棉布进口,以英国、美国、日本三国为大宗。英国、美国、日本三国在对华贸易中的比重,如表8所示。

表8英国、美国、日本三国棉布对华贸易比重(1900-1913年)

资料来源:历年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

在外国棉纺织资本的贸易格局形成后,中国形成华南、华中、华北、东北四大棉纺织生产基地,传统的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生产与贸易格局开始出现向其他地区进行转移、扩散、延伸的态势,这对于形成地域性的棉纺织机器工业生产体系,是有积极作用的。

二、棉布棉纱生产体系的转型

在早期棉布机器生产体系中,以其最为重要的生产基地而言,主要是江苏、浙江、湖南、华北地区、四川及东北地区。

关于机器纺织厂的生产规模,上海于光绪二十一年,“织布机张,华商已成之厂内,计有一千架,洋商则尚未布置”;而在丝织业方面,其“缫丝厂,华洋两商共有二十七家,丝车共有四千架,一年之中可出丝一万三千担。”关于机器纺织业“共招雇工人约二万五千至三万人之多,将来洋商所设之厂,一律开机,则需人更多。”(注:《光绪二十二年上海口华洋贸易情形总论》,《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下卷第40页。)

应该承认在机器纺织业形成的年代,江苏与上海等地的步伐大体一致,按江苏的记载,“光绪二十年以前,沪上未有纱厂,苏地盘门外,苏纶纱厂,亦未兴筑。织布纺纱,均手车所纺。其后纱厂逐渐开设,机器渐推渐广。”(注:曹允源等《吴县志》卷五一。)苏北通州、海安等地生产的土布,称为“通布”。关于“通布”的生产情况,在光绪三十年前,“通州一地,强半以手工织布为生活,贩运东三省行销。”而在光绪三十年间“近以日本机布在东畅行,通布交易尽为所夺。”日本棉布畅销的原因,乃在于“日布式样略仿通布,价值则较通布为廉。”(注:《光绪三十三年苏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下卷第68页。)又据光绪三十四年《农工商部咨各督抚饬属行销土布略》所载江苏海门商务分会总理刘燮钧所说:“通海土布向销东三省,每岁约销十万余件。近年洋布盛行,洋纱充斥,以致土布减销。”而在当时的农工商部的官员看来,“臣谨按:光绪初年,海关进出口表颇足相敌,其后洋货进口岁岁加增。考其大宗,则布纱实占多数,棉一而已。其博人所好也,华纱出自手工,洋纱出自机器,织成布匹,略判粗细,以此遂为所夺,不独通海一隅也。”(注: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三八三《实业六》。)

而在湖北,如在沙市,“纺织之业,皆自土民操之,非有大股商人开厂制造也。”至1907年,日本棉纱棉布开始输入沙市地区。“日本棉纱本年度(1907年)多逾三千担,因乡人乐于购用,故销流颇畅。”在市场关系中,日本棉纱之所以有销路,其原因在于“以此纱织布甚易,需时较少,而且纱丝坚细,坚则难断,细则质轻,如以同重量之纱织成布匹,其数自可比土产之纱尺数见长,丝缕亦甚匀细也。”(注:《光绪三十三年沙市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下卷第37页。)

关于沙市地区日本棉纱进口量,据记载该口岸所进口的棉纱“大半系日本货。自光绪二十九年以后,本年度最为巨擘,值银四十三万四千五百余两。闻得乡间喜用此纱织布,尚觉有利可获。”(注:《宣统元年沙市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下卷第40页。)

在广东,汕头原是华南地区土布的主要生产地之一。自光绪时起,也因“本土所出之布,以坚实价贱为主,不尚匀细,故印度棉纱进口驾于英国日本之上。”在广东,“日本棉纱初来之时,货细价廉,人尽乐用,上三年进口五千七百四十二担。嗣后价值日昂,而销路渐减,至是年(1901年)进口仅有三百二十担之数。”(注:《光绪二十七年汕头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下卷第70页。)广东兴宁地方也是出产土布的地区之一。“兴宁为本埠棉纱商业一大销路。传说此项生理,陆续有歇闭者。”“夫棉纱用以织土布,向日该埠工艺兴旺,土布为出口大宗。自日本法兰绒等类流入中华以来,人多喜用,土布自形不佳。”(注:《光绪三十三年汕头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下卷第89页。)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度棉纱进口也为大宗。“印度棉纱运入北江各境城乡墟市,借供织造土布之需,为数甚巨。凡其所制布匹,彼都人士,每多乐购服用,缘此遂致洋布一项,销路亦为之梗滞矣。”(注:《民国元年三水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下卷第137页。)在东莞,“印度棉纱进口加多,且价值又昂,多系运往东莞陈村等处销售。”广东东莞陈村,其本身并不见有棉布生产,而是印度棉纱销往内地的主要集散地之一。“闻内地各乡需用此物以织布匹,故此销流日广。”(注:《光绪二十九年拱北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下卷第88页。)

表9为1868年至1899年历年洋纱进口量统计。应该加以说明的是,其中自1868-1873年的价值的计量单位,原资料为上海海关两,为统一计换算成海关两,其比价为上海两∶海关两=111.4∶100。表中之指数以1868年为100。

表9历年洋纱进口量统计

资料来源:历年海关报告。其中关于数量与价值的数据,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第196页。

从上表进口洋纱数量与价值量,可以看出1868-1899年的31年中,进口洋纱的数量及价值量上升34.17倍,其上升幅度是相当惊人的。值得注意的是,进口量上升幅度最大是从1890年开始的,除1894年度略有下降外,其余年度都呈现出逐年平稳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看法:

一、晚清时期中国地域性机器工业生产体系的形成,与棉货贸易区域的划分有直接关系。而在中国对外贸易四大港口体系中,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机器工业成长速度也有直接关系。

二、贸易与生产体系的内部结构,主要表现在生产部门的分工上。如果说在早期棉布贸易为棉纱贸易所取代的话,那么中国早期的机器棉纺业的形成,自然与棉纱的贸易有直接关系。

纺织纱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新型纤维;针织纱;研制开发

abstract:inthispaper,silkandramiefibretwocharacteristicandfunctionanalysis,usingproperblendingratio,developmentoftencel/ramieblendedyarnofthemainprocessandtechnicalindexes,andthequalityandpriceisalsoanalyzed.

Keywords:newfiber;knittingyarn;researchanddevelopment

1原料特性及功能

1.1天丝纤维特性及功能

天丝(tencel)是一种纤维素纤维的音译名称,是将木浆溶解在氧化铵溶剂直接纺丝制成的。该纤维产品无毒、无污染,使用后可生化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绿色环保纤维”,并获得国际绿色环保证书。天丝织物具有光泽优美、手感柔软、悬垂性好、飘逸性好、吸湿性好等特点[1]。

1.2苎麻纤维的特性及功能

苎麻,为我国特产,被世界誉为“中国草,中国宝”。苎麻纤维吸湿透气性是棉纤维的3~5倍,同时具有抑菌、透气、凉爽、防腐、防霉、吸汗等功能,是世界公认的“天然纤维之王”,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通过研究其他纺织品纤维的性能,可做到麻纤维与其他纤维复合时的功能互补,如苎麻与大麻、亚麻的结合,麻纤维与羊毛纤维、麻纤维与天然纤维、纤维素纤维的结合,使得面料既能吸湿、透气,又具有抗静电、抗菌、保健的功能[2]。

2混纺纱的研发

本阶段开发的产品多,市场信息所反馈来的产品我们基本上都进行了尝试性开发。对于天丝和毛、天丝和苎麻等环保型原料纺制的纱线,比较受到加工企业及消费群体的青睐,再加上部分高附加值原料混纺纱仍然是今后的研发热点。

天丝作为—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纤维,除具有天然纤维本身的特性外,还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光泽性、染色性及生物降解性,而且强力和弹性都优于苎麻纤维,加入一定量的苎麻纤维可以使纱线兼有两种纤维的特性,改变了纯麻产品的生硬外观,在手感、光泽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极大地提高了织物的服用性能,而且在纱线结构方面也是—种创新,为增加针织产品的品种提供了原料保障,预计在近几年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由于天丝和苎麻原料特性,其混纺纱线较适合于加工春、夏季针织产品和精纺薄型面料。故此次研发选用50/2nm的70%天丝与30%苎麻混纺纱针织线。本着节约的原则,在原料投入过程中尽可能地以最小量50kg试制新产品。

2.1主要工艺路线

天丝/苎麻混纺纱加工工序与羊毛精纺相似,但由于天丝及苎麻纤维比较长,在纺纱过程中要注意调整车速、隔距、牵伸等做好长纤维的控制。主要工艺路线如下:

混条—头针—二针—三针—四针—粗纱—细纱—络筒—并纱—倍捻—绞杀—染色—倒绞—织片—检验。

2.2主要技术指标

在研发过程中,天丝/苎麻混纺纱可参照毛纺高支纱线设定技术指标,考虑原料特性,纱线设计强力优于毛纱,而伸长率又略低于毛纱,乌斯特(Uster)条干检测仪检测均匀度、粗细节及毛粒等各项指标应明显高于毛纱精纺指标。最终成品纱线下机制片后,以灯管照度仪眼观比对优质毛纱精纺制片效果标样为准。

设计及实际检测混纺纱物理指标见表1。

表1中物理指标除细节偏高外,其余均达到质量设计目标和要求;从织片结果来看,条干不匀率为一等;纱线综合质量指标评等为一等品,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2.3成本预算

研发进行成本预算时,原料价格以目前市场报价为准,投入数量为50kg,重量均为公定重量,价格均为无税价;纺纱费用是以公司考核车间的产量工资折算工人平均小时工资,乘以新产品占用的生产时间,来计算新产品开发的生产费用;纱线成本仅以本白色为准。

天丝纤维成本=原料单价×混纺比例×投入数量=56×70%×50=1960元;

苎麻纤维成本=原料单价×混纺比例×投入数量=50×30%×50=750元;

纺纱制成率=产出数量÷投入数量=46.6÷50=93.2%;

纺纱费用=每公斤纺纱费用×产出数量=35×46.6=1631元;

费用合计=原料成本+纺纱费用=(1960+750)+1631=4341元;

纱线成本=费用合计÷产出数量=4341÷46.6=93.2元/公斤。

3结论

此次研发的50/2nm天丝/苎麻混纺纱,条干均匀,纱疵少,手感柔糯,光滑透气,不仅保持了天丝的特性,而且把天丝与苎麻的优点集于一身,光泽亮丽,吸湿性﹑透气性好,用其加工的成衣服用性和悬垂性十分出色,提升了产品品质、产品档次、产品的附加值,特别适合于加工12针以上夏季针织产品和精纺薄型面料。

纺织纱市场分析篇6

一、市场分析及预测

国际市场分析及预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纺织品服装贸易和纤维消费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依然会保持继续平稳增长的趋势。激烈的零售和贸易竞争,使纺织品消费产生极化现象,低端和高端产品都在迅速发展,以中高价和高档市场为目标的制造商更加注重产品品牌、产品设计规格、快速变化和购买的方便性等商业性特征。国内市场分析预测。纺织工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不可替代的支柱性作用。我国国内纺织服装市场增长潜力堪称世界之最,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随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纤维消费也将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因而,纺织工业潜在的巨大生机和活力将使该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自然资源状况

原料资源:*镇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区,是我国的棉花主产区之一,棉花资源丰富,2007年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棉花品种主要为中短纤维产品,适宜一般(中低支)棉纱的纺制(高支棉纱的纺制需要从西北地区购进)。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镇发展纺织产业的又一大资源,全镇劳动力资源2.8万人,可为发展二、三产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且劳动力成本低,足以支撑劳动密集的纺织工业的发展。电力资源:*镇紧邻中煤集团大屯煤电公司大屯电厂,享受充足优惠的电力资源,不存在拉闸限电现象。区位交通资源:*镇交通优势明显,只需半小时即可进入全国高速公路网,直达霍连、京沪、京福等高速公路;距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徐州不到一小时的路程,可进入京沪、陇海两大铁路线;京杭大运河临镇而过;约一小时的路程,可进入国家一级航空干线机场——徐州观音机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物流、基础设施优势:*镇位于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徐州北部,是冀东南、鲁西南进入苏北鲁南的重要道口,具有独特的商贸流通区位优势,是全国重要的货物集散地。目前徐州建有国家储备棉花库,仓容量5万吨(100万担)。发达兴旺的商贸流通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流发展空间。

三、*镇纺织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据2007年统计,目前全镇共有纺织工业企业41家,其中列统纺织工业企业29家,全年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总额8000万元,全镇拥有纺纱纱锭5万枚,气流纺机200台,络筒机16台,织机200台。纺织设备正向高科技含量的设备行列迈进,产业升级已经凸显。

四、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发展为主题,以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链为主线,提高工业集约化程度,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工业生产能力,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劳动生产率和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以制度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改革改组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全面实现产业升级。加快产业集聚,全面提升*镇纺织工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使其真正长久成为*镇工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目标

1、发展重点

*镇纺织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提高原料、高档面料的技术水平,发展品牌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及装饰用纺织品,重点培育现代纺织工业集群,建立棉纺、织造、印染、服装有机衔接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延伸,将*镇建设成为重要的纺织品生产供应基地。

2、发展目标

全镇纺织工业到2015年实现发展目标(规模以上企业)

销售收入20亿元

现价产值22亿元

工业增加值4亿元

利税总额3亿元

创建企业技术服务中心1个

创江苏省名牌2个

在以上量化目标基础上,建设培育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等为主的纺织产业集群。

3、产业链发展目标

到2010年,*镇纺织业要形成从纺织原料、织物织造、印染后整理、产业用纺织品、服装生产、纺织机械和专业营销市场等较为完备的生产营销体系,并向商贸、营销、管理、展览等方向延伸发展,形成门类齐全的纺织服装产业体系。

4、主要技术水平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镇将继续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加快技术改造步伐,重点引进清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及配套的整理浆纱设备和全自动气流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设备;引进国际先进的缝纫、裁剪、整烫设备;国际先进的印花机、染色机、丝光机、定型机、特种整理设备等,使*镇50%的纺织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重点发展产品门类

*镇纺织工业应以发展重点产品为龙头,建立棉纺、织造、印染、服装等产业集聚群,增强服装、产业用和装饰用纺织品的市场竞争实力。*镇重点发展的产品门类有:

1、棉纺业

加快对现有棉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全面推广应用清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发展紧密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支持优势企业、骨干企业发展,通过调整、联合、兼并,优化产业结构,组成专业化生产企业集团,建立高档针织用纱、面料用纱生产基地,以提高棉纺织企业规模效益。

2、针织业

继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特别是新型针织大圆机的拥有率,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重点开发新型原料和环保型纤维在针织品上的应用,开发保健型针织品、针织外穿服装、高档针织内衣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建立针织业的织、染、整理的高档针织面料生产基地。

3、合成纤维

发展大容量熔体直接纺技术,降低投资成本,形成原料、聚合及纺丝配套发展。积极鼓励开发纺织用合成纤维,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积极发展高性能纤维和功能性纤维,并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

(四)产业集聚区发展目标

为促进*镇纺织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镇将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具有自身产业优势特色的纺织工业集聚基地,提高集聚地的集约化程度,促进集聚地内的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镇工业集聚状况,将重点培育现代纺织工业集聚区。

集聚区规划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由原料加工区、纺织区、印染区、成衣区、储运区、公共生活区及交易区构成,园区充分利用*县众多棉纺及毛纺企业所产棉纱、毛纱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新型纺织材料、品牌服饰、印染及后整理,先进纺织织造,将我县的资源整合优势转化为产品加工基地优势,提高纺织产品的附加值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在五年内使纺织积聚区发展成为苏北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到2015年力争完成投资额10亿元以上,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总额3亿元。

五、对策与措施

(一)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产品结构调整

引导企业树立自立、创新、精品、竞争意识。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突出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技术。

(二)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加快纺织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镇将加快纺织工业人才基地的建设,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采用“派出去,请进来”或与国内外合资办学等方法,提高师资水平和纺织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级服装设计人才。提高企业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培养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制订企业的决策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等都需要进行再学习的制度。一方面培养使用好企业现有人才,同时加大吸纳社会科技人才的力度,促进人才流动,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使技术要素更好地参与到企业分配中来。

(三)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特别是纺织服装品牌是产品高质量、高信誉、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是加快发展*镇纺织工业的关键。一方面*镇纺织企业要积极发展区域品牌、名牌;另一方面争创中国名牌和江苏名牌,扩大市场占有率。

(四)加快产业集聚建设,科学做好产业集聚基地规划

为促进*镇纺织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统一的规划建设具有自身产业优势特色的产业集聚基地,进一步加强公用设施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提高产业的集约化程度,使*镇纺织工业向集群经济、特色经济转化,促进产业集聚基地内的产业链衔接和延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在纺织产业集聚地,镇政府将积极引导发挥纺织工业协会作用,组建纺织产业协会,同时加强市场导向及市场建设方面的指导和扶持,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促进各种配套服务机构的建设,维护行业利益,规范行业行为,引导产业集聚,保证*镇纺织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六)注重环境影响,完善环境保护措施

纺织纱市场分析篇7

由山东如意集团与武汉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共同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简称“如意纺“技术),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悉,“如意纺”技术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分别打破了毛纺纱支支数和棉纺纱支支数的世界纪录。以一克羊毛为例,凭借这项技术,可以把从原来意大利人保持的抽到180公支的世界纪录提高到500公支;同时还将长绒棉从原来能纺到300英支提高到500英支。目前,“如意纺”技术已在如意集团下属的毛纺、棉纺、印染和服装企业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源:中国质量报)

迎阳无纺高速针刺机研发成功

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的自主创新产品高速针刺机日前研发成功。目前,该设备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据了解,该产品将公司与江苏省纺织机械工程研究中心合作研发的无纺机械双轴、单轴主轴传动箱动平衡检测新技术成功应用到针刺机主轴传动箱动平衡检测及针刺机整机振动分析和减振中,解决了针刺机无法进行动平衡检测而制约针刺机针刺频率提高的技术问题。常规的高速针刺机速度在800次/分~1200次/分的范围内,而迎阳无纺机械公司开发的高速针刺机设备速度可达到1800次/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节能效果。(来源:中国非织造布网)

中丽制机两项新技术解决纺丝难题

近日,中丽制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两项新技术“环吹冷却系统”和“精密卷绕控制系统”技术,解决了目前纺丝企业在追求纺丝品质提高和纺丝卷绕过程中没有叠丝点的难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化纤行业纺丝科研的技术水平。

中丽制机公司的这两项新技术首次应用在纺丝过程中,所生产的150D/288F和75D/144F纺丝产品的技术指标达到满卷率99%,纺织纱线质量参数达到CV值0.7%~1.0%。在向苏州锦凯纺织有限公司提供24位poY纺丝生产线中,应用了新型“环吹冷却系统”与“精密卷绕控制系统”技术,在生产线上一次开车成功。(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新疆溢达纺织紧密纺纱线创新技术通过鉴定

由新疆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和乌鲁木齐经贸联合组织,近日对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的1.79tex×3(JC330支/3)紧密纺纱线进行自治区新产品鉴定。经过有关专家现场考察、评议,该产品通过鉴定。溢达公司的紧密纺纱线新产品在紧密纺技术上进行创新,符合当前节能减排、优化生产流程的大趋势,同时提高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对新疆纺织行业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来源:中国纺织报)

雅戈尔解决针织面料难题

近日,雅戈尔“年产1000吨高档高附加值针织面料后整理技术改造项目”已通过宁波市经济委员会和宁波市财政局组织的专家现场竣工验收,这意味着雅戈尔成功解决长期困扰业界的针织面料批量液氨整理的技术难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针织面料因具有伸缩自如、柔软体贴、穿着舒适、透气纳凉等特点而广泛用于制作运动服、休闲t恤、内衣等服饰,一直是轻纺市场中的热门一族。但是由于针织物自身组织结构的限制,其尺寸稳定性和洗后外观普遍较梭织物差,在一定程度上了影响了针织服装的销售量。随着消费观念的日趋成熟,消费者开始对此挑剔。雅戈尔日中纺制衣厂人员表示,“针织物进行液氨整理之后,面料光泽柔和同时手感滑软,绿色环保的生物酶洗工艺,使得面料纹路清晰、手感滑爽、穿着更舒适。”包括此项目在内,雅戈尔集团近三年来,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10项,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14项。(来源:服装界)

德国新推pS型剑杆织机更换品种更便捷

德国多尼尔公司推出新一代pS型剑杆织机,该机能简便而迅速地进行品种翻改。pS织机能够织造难度较大的织物。该剑杆织机一体化设计可使其在保持设备高度灵活性的同时,具备较大的织造能力。由于具有点对点的积极式纬纱中央控制系统,pS型剑杆和钢筘的运动完全由安装在齿轮箱的共轭凸轮驱动,从而可保证设备在运动过程始终处于精准控制状态。该织机在整个织造过程中,梭口始终保持全开口状态,设备可通过左右剑杆的交接完成纬纱的引纬过程。(来源:中国纺织信息)

纺织纱市场分析篇8

高产化连续化仍是纺纱趋势

本届展览会实物展出纺纱主机、辅机200多台(套),包括自动落纱的粗纱机、集体落纱细纱机、细络联、半自动转杯纺纱机、喷气涡流纺纱机、自动络筒机以及筒纱自动输送、包装线等。棉纺成套设备呈现出高产、高速、自动化、连续化、信息化等发展趋势;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监控管理技术发展较快,在线监控管理系统覆盖了从设备运行到能源消耗的各个生产环节,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手机终端等装置实时掌握生产现场的相关信息;国产专用零部件质量与寿命提升较快;国产纺机创新力度加大,出现了一批新技术和新装备。

梳棉趋于大条筒大容量化

可以看出,国产清梳设备制造厂商更加注重产品制造水平和外观质量的提高,同时国产梳棉设备在制造质量、在线检测诊断和控制技术、多维一体自适应连续供棉技术、新型滤尘器能效等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

展出设备表明,稳定可靠、节能增效、智能化、宽幅化、圈条器大容量化将成为今后梳棉设备发展的趋势。如郑州宏大的梳棉机机幅为1220mm,特吕茨勒、卓郎(常州)、青岛宏大等梳棉机的机幅为1280mm,克罗斯罗尔梳棉机机幅为1250mm,立达梳棉机机幅是1500mm。梳棉机圈条器大容量化,可以显著减少换筒和并条搭接头,达到提高稳定纺纱品质、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目的。比如,特吕茨勒自动换筒圈条器可以满足Φ1200mm超大直径条筒的要求,容量较Φ1000mm直径条筒增加43%。

除了普梳设备的这些趋势和特点以外,精梳机还呈现出了自身的发展特点,即运行速度和纤维适用性不断提高。本届展会上,精梳设备的运行速度又创下了新纪录。比如,立达精梳机速度为550nip/min,实际产量达90kg/h,日产精梳条超过2吨。同时,精梳梳理质量也达到了新水平。比如,立达精梳机锡林梳理弧长130°,高度可调(即锡林的有效精梳面可调),可有效提高纤维的利用率;昊昌公司研制的化纤专用精梳机,使纤维适纺性不断提高。

此外,精梳设备向大圈条发展的趋势也更加明显。比如,特吕茨勒公司和丰田公司合作的精梳机,最大输出条筒直径为1200mm,经纬股份研制的精梳机,输出条筒规格为1000mm。同时,各精梳成套设备制造企业还以各种形式展示了自己的棉卷换卷、运输系统,预示着棉卷输送自动化将成为主流。

并粗细适应高速少人需求

从展品可以看出,并条设备的运行速度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比如,立达公司生产的自调匀整单眼并条机,最高出条速度可达1200m/min。特吕茨勒公司推出的并条机配置了1200mm大直径条筒,增加了条筒容量,减少了条筒运输、换筒,以及棉条接头次数,提高了并条质量及设备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工人可操作机台增多。

许多业内人士对双联并条机的发展前景看好,相对于传统双眼并条机,这种设备具有机器运转效率高、整个纺纱流程配台灵活等优势;相对于两台单眼并条机来讲,它又具有占地面积少,人力需求少等优势。

国产自动落纱粗纱机技术进步明显,粗纱机单锭检测及电子牵伸将成为粗纱机发展的方向,而且落纱形式趋于统一。本届展会上,国内企业参展的7台自动落纱粗纱机全部采用了外置式自动落纱系统,这种落纱方式具有易于维护保养、挡车工操作方便等特点。

细纱机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高速、节能高效、超长、智能化、粗细络联等五个方面。国产细纱机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单锭监测系统、粗纱停喂装置、粗细络多机联合、远程监控以及丰富的花式纱装置等,大多数厂商推出的细纱机均已符合超长车的特点,而且电子牵伸也趋于标准配置;集聚纺装置已成为细纱机常规配置模块,以四罗拉形式为主;短车集落改造、智能落纱小车和集聚纺技术发展有了新的进步。

除主机以外,专件技术进步步伐也在加快。比如,摇架正朝着压力稳定、平行度好、纺纱适应性全面、安装使用便捷、操控轻松等多功能、全方位方向发展;高精度无机械波罗拉已经普及,新型纺纱用罗拉发展较快,产品向高、精、细方向发展;细纱锭子产品更加适应高速纺纱、纺高支纱、紧密纺、自动集体落纱需求,配置了自动夹纱装置、应用了小孔径轴承、缩小了皮带p直径、减少了能耗;国产钢领高速性能及使用寿命普遍提高,国外产品在表面涂层方面继续领先,特别是在提供纺纱钢领、钢丝圈整体解决方案方面,国内制造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新型纺纱需解决原料问题

可以看出,生产企业更注重气流纺设备对原料的适应性,而不是单一的追求高支、高产;设备生产企业开始从降低能耗和占地面积角度研制、改进设备,气流纺单机容量不断提高,最大单机容量已达到600锭;国产半自动接头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已达到国外产品的同等水平;未来发展方向一是向更粗支纱线发展(目前部分人士不太认同这一观点),二是通过设备改进,生产锻彩纱等特色纱线。

不少人士看好涡流纺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指出,涡流纺要获得较大发展,生产企业应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解决原料适应性问题,目前涡流纺设备做得比较好的产品是粘胶和涤纶,以及两类原料的混纺品种,今后一段时间涡流纺应重点从设备和纺纱工艺方面拓展不同原料的适纺性;二是如何防范涡流纺“弱捻纱”的产生。

自动络筒机更加智能节能

近几年,国产自动络筒机水平进步飞快,正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从展会可以看出,自动络筒机正朝着智能化、信息化、节能、绿色环保、省人工、免维护方向发展;设备的智能化、信息化趋势更为明显,全面设备信息采集和远程故障诊断正在变为现实;无槽筒精密卷绕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将在未来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自动络筒机长度不断加长,各家均已实现纱库型设备最长80锭、托盘型设备最长72锭的目标。

织造机械更高速节能环保

本届展览会共展出各类织造准备设备46台,展出各类无梭织机共155台;织造和准备机械整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提高;展品覆盖了从棉织物到玻璃纤维织物的广泛领域;模块化、通用化、高速、节能和环保是织机的发展方向。

整经机批量换筒效率提高

大V型筒子架已成为整经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具有经纱张力差异小、利于高速整经的特点和优势。国内分批整经机设计最高速度为1200m/min,与上届展会样机技术指标持平,由于受纱线张力、机加工、制造和装配精度限制,整经速度没有进一步提升;整经机幅宽系列(1400mm~2400mm)已经可以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筒子架与车头伸缩筘之间无导纱器,特别适于生产中高支经纱品种以及对摩擦敏感的某些短纤维,有利于实现高速运行,降低断头率;断纱检测装置可检测夹纱器内有无纱线,并具有集成自动检测当前纱线头份数的功能,提高了批量换筒纱的效率。

浆纱机信息化应用增多

本届展会浆纱技术没有质的突破,但在精益制造、智能化、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应用等方面有了较大进步;浆槽幅宽已经达到2400mm甚至2800mm;智能化控制系统可对浆纱工艺参数实现采集、精确控制、存储、传输,可与eRp管理系统对接;双浆槽浆纱机采用七单元或九单元传动,设计速度最高达180m/min;预湿浆纱机的应用范围受限,主要是预湿浆纱工艺现阶段尚不适应所有品种需求;染浆联合机在技术指标等方面没有太大变化;经浆联合机市场需求较少,技术指标和技术水平没有显著提高。

剑杆织机速度明显提高

速度提高是剑杆织机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本届展会上,必佳乐公司展示的新机型速度达到850r/min。该机优化设计了剑头,使之更轻量化;优化设计了梭口形状,使剑头更靠近钢筘运行,进一步缩小了开口;同时,它在机架和引纬机构刚性、控制系统稳定性等方面亦做了改进。

市场需求是产品和技术发展的导向,剑杆织机在这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牛仔布剑杆织机幅宽从以往的190cm为主改为220cm或230cm为主,适应了轻薄弹力牛仔织物的需求;家纺装饰织物剑杆织机上,无剑带导钩引纬、积极式交接剑头、电子旋转纬纱剪刀等新技术得到应用;毛巾剑杆织机大都采用伺服电机驱动的筘动起毛圈技术。

喷气织机更贴近市场需求

国外几家主要厂商研制的喷气织机在高速、高效、品种适应性、能耗等综合指标上依然保持着优势,在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方面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而国内各喷气织机生产商参展车速比上一届均有所提高,基本都可以达到1000rpm左右,说明国产喷气织机制造技术有了较大进步。

广泛的品种适应性是未来喷气织机重要的发展方向。从本届展会可以看出,各厂商推出的机型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纬纱颜色6色、8色等机型较多;喷气织机自动化程度提高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几家国外喷气机采用了电动独立织边机构,节省了传统的综框,提高了喷气织机的适应能力;欧洲机型主传动标配采用超启电机直驱技术;丰田公司电子开口机构是本届展会的亮点;通过对元器件优化设计、采用引纬自动调整软件来降低能耗。

从本届参展机型看,喷气织机在向高速高效、广泛品种适应性、低能耗、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国外必佳乐、丰田、津田驹等几家公司依然占据主导优势。国产设备在车速、自动化、品种适应性及制造工艺上有所进步,其中,山东日发公司展示的超启动电机直驱技术以及自动抽纬装置、青岛环球集团的电子开口机构在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随着当前喷气织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电控系统功能越来越强大,对设备性能的提升作用越来越大,织机电控系统重要性更加明显。国外主机厂的织造导航、引纬自动分析、自动修正等功能已经成为设备标配,国内各主机厂电控系统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还需提升。

喷气织机配套环境相对成熟稳定,一般的拉杆、综框、低速凸轮机、停经架、绞边组件等配套件,基本能够满足当前国内喷气织机的生产需要,但电子多臂机、储纬器、高速度凸轮机等高端配套件暂时尚没有实现重大突破,仍然需进口。

喷水织机品种适应性待提高

可以看出,新型小型化喷嘴、曲线优化的多节打纬机构、自动补纬装置、织造导航系统、生产监控系统等新技术应用促进了喷水织机性能的提升。同时,喷水织机车速不断提升,国内大部分厂商展示机型的运转速度均可达到700~800rpm,部分厂家达到了1000rpm以上;但在产品的品种m应性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非织设备向差别化方向发展

本届展会上展出的非织造产品涵盖了开清梳理、干法成网、针刺、水刺、纺粘熔喷、以及各种后处理设备等。从展品可以看出,非织造材料生产线将向多功能性、组合式、差别化方向发展;设备的生产速度、产量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干法非织设备更高速高产

干法非织造布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高速、高产。比如,斯宾宝公司新型梳理机幅宽达到6米,梳理速度高达400m/min;迪乐公司的新型交叉铺网机最高铺网速度可达300m/min;安德里茨最新的水刺机速度高达400m/min;郑州纺机的四针板对刺机最高针刺频率1600次/分钟;江苏迎阳土工布生产线产品幅宽8500mm,生产速度1m/min~8m/min,产品克重100g/m2~400g/m2,针刺频率1500r/mim;纤网品质更加稳定。

纺粘、熔喷设备生产更灵活

纽马格纺粘生产线生产灵活性更强,品种覆盖面广(如pet、再生pet、pp、pe、pLa、pa和ppS),生产线可选择配备双组份单元,使皮芯与皮含量比重低至5%;利用不同皮芯特性来实现增值,比如强度、柔软性和伸长率;可以在整个牵伸缝范围内改进空气速度的分布,从而形成更加均匀的网面;产量更高,纯聚酯产量可达300kg/(h・m),聚丙烯产量可达240kg/(h・m);能源消耗低,对空间及操作工的需求更少,操作简单。

宏大研究院研制的宏大iV+型3.2m宽的SSmmmS丙纶纺粘、熔喷生产线,最高生产速度可达到600m/min;生产能力年产量超10000t;生产工艺速度600m/min(10g/m2)。

非织后整理设备应用范围广

西凯姆公司穿透式转鼓烘房主要用于水刺生产线、纺粘生产线、热粘合生产线等,工作幅宽12000mm~6000mm,生产速度5m/min~1100m/min,产品重量8g/m2~800g/m2;最高工作温度250℃;加热系统采用天然气燃烧器、导热油、蒸汽或电热交换器。

江苏迎阳拉幅定形机适用于非织造布后整理加工,可对油毡基布、鞋材、地毯等进行加工;它采用水平链传动机构;蒸气、导热油或直燃式加热,幅宽1200mm~5000mm;箱体长度3000mm×n单元;加嵛露100℃~220℃;线速度1m/min~10m/min。

纺织自动化应用力度加大

可以看出,本届展会纺织自动化产品应用力度在不断加大。比如,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远程维护和云服务操作,更多的数字化设备开始融入生产网络;集成控制系统的现实可行性在不断增大,比如,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和联网传输,实现了故障诊断等智能功能;超高效电动机应用越来越普及;同时,传感器的发展呈现出可移动化、微型化、集成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自动化控制系统进一步发展。自动化系统内部通过统一平台将控制、驱动、低压配电等系统全面集成等方式,实现了横向连接;与下层现场传感和数据采集层、上层企业管理系统进行纵向连接,实现了远程维护和基于云技术的服务;基于开放标准和统一协议的通讯网络,使更多的数字设备融入了生产网络;移动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操作人员在移动终端上访问生产数据和应用程序变为了现实。

集成控制系统的现实可行性增大。控制层面采用最新的pLC、变频等产品(具有标准的网络通讯接口),使现场设备可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和联网传输,实现了故障诊断等智能功能;信息层面采用各种数据库软件、制造执行系统、运行管理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等,同企业资源规划解决方案进行连接,实现了数据到信息的转换和辅助决策;分析运营层面,现有的云平台具备了远程分析优化的基础和经验;安全层面,业界主流厂商都已与信息安全企业合作推出了实际方案。

纺织纱市场分析篇9

纱线:技术日新,新品层出

毛纺纱线作为毛针织产业链的源头,近年随着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步伐的加快,新原料、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流行色彩的运用,极大丰富了毛纱的花色品种,纺纱设备的更新改造,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为毛衫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原料基础。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棉、毛、麻、丝等天然纤维和各种化纤、功能性纤维广泛应用于毛纺纺纱系统中,形成了各有特色而又优势互补的针织纱线。实现了过去不能纺的原料现在可以纺,低档原料也可纺出高档纱线,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满足了不同消费水平的需求。以山羊绒、超细或特细羊毛为原科的纯纺精纺纱线或半精纺纱线已经成为高档时尚的代表,以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混纺的半精纺纱线更适合于休闲服装和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满足了毛针织品不同的风格需求。

特别是自主创新型半精纺技术在“十一五”期间的迅速发展,有效解决了传统精纺和粗纺难于单独解决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山羊绒、兔绒、驼绒、毛牦绒等稀有动物的短纤维纺高支纱的要求,并拓展了毛丝、毛棉、毛麻等混纺高支纱产品的开发。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往只能用粗梳技术达到16公支~26公支纱的纺纱,可以完成26公支~100公支甚至120公支的纺纱。

这一时期,新型纺纱技术如紧密纺、赛络纺、嵌入式复合纺等得到推广应用。紧密纺、赛络纺对改善纱线条干,减少毛羽成效显著,嵌入式复合纺技术打破了目前纺纱支数的极限,大大降低了成纱对纤维根数、长度的要求,对于可纺性较差的原料如羽绒、木棉、兔绒等纤维以及各种短纤维、强度较低的纤维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加工,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利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新技术的应用,使粗纺、精纺、半精纺的纺纱支数大大提高。根据近两届中国毛纺织协会组织的全国毛纺纱线名优精品推荐活动报送的样品分析,使用100%山羊绒原料加工的精纺针织纱最高纺纱支数达到120公支,粗纺针织纱最高达到46公支,半精纺混纺纱的纺纱支数也已达到了140公支,这些纱线突出了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特性。

毛针织产业:形势喜人大有可为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彭燕丽在论坛上表示,毛针织服装是毛纺行业中主要的大类产品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加工水平的提高,新原料、新工艺、加上服装设计诸多元素的应用,使毛针织服装不仅具有保暖功能,更成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休闲服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毛针织服装自身舒适、便利的性能,比较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具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征,我国毛针织服装作为外销传统拳头产品,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大众产品市场非常具有竞争力,中国毛针织服装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超过50%,市场份额高。初步统计,毛针织服装内外销数量各占50%,内外销金额比约为65:35。

毛针织服装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产销、出口、效益、投资等经济状况在毛纺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占全毛纺行业的41%,出口占59%。据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毛针织服装年产量约30亿件,其中含羊毛、羊绒产品约占20%,毛针织行业规模以上2238家企业从业人员近45万人,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8%,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毛针织加工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并在这些地区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配套的毛针织服装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资源的配置使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十一五”期间,毛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基本保持低速增长、出口单价保持同步上升态势,并且价值增速高于数量增速,2010年毛针织服装出口数量总计31842万件,同比下降392%,其中羊毛衫出口8763万件,同比增长2,02%,出口金额为732亿美元,同比增长2104%,出口单价同比提高了18,61%,表明出口毛针织服装档次的提升。

国产电脑横机:已达世界一流水准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树田对国内纺机行业的发展形势作了详细介绍,他认为,技术发展是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新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赢利能力增强,特别是自动化设备的普及,提高了行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电脑横机作为毛针织服装加工生产的主要设备,以其优良的性能、简捷的操作、高效率的运转、花色品种的多样性逐渐替代了手摇横机,特别是劳动力资源的短缺,亟须改变传统设备的生产节奏,减少用工又能按时交货。

据悉,目前国产电脑横机在生产普通款产品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它的性价比更是进口设备无法抗衡的,国产设备顶替了部分进口设备,大大节省了企业更新改造的成本。电脑横机需求的增加,带动了国内电脑横机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国内外电脑横机制造企业处于供不应求态势。产业链完整配套和自动编织设备国产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正是我国毛针织服装行业竞争力优势所在。

近年来,中国毛针织产业发展迅速,装备升级刻不容缓,中国电脑横机的市场亦是相当广阔。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针织企业通过不断提高整体装备水平,强化研发和市场营运,以期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随着人们对针织服装外衣化、时装化、舒适化、个性化要求的提升,一般普通横机已不能适应高品质和复杂花型的生产要求;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普通横机生产效率低下、品种更换麻烦、对市场反应缓慢,难以满足针织服装企业发展的需要。手摇横机、半自动横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先进的电脑横机。

销售进入多元化时代

论坛指出,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内销市场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十一五”期间,国内外市场销售总体平稳,内销市场持续向好,增速高于外销市场。2010年规模以上毛针织(羊毛衫)企业内销比重达到6432%,比2005年增加1283个百分点,内销是支撑毛针织行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随着国内零售业的格局不断变化,毛针织服装在大百货商场的销售地位逐渐下降。据统计,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的羊绒及羊毛衫销售量2009年与2006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2010年同比有所下降。目前只有羊绒衫等高档单品品牌在部分大型百货商场中有专柜,羊毛衫一般仅作为品牌单品出现在大百货商场中,大量的羊毛衫在专业市场上批发或零售,超市、大卖场等零售方式销量显著。

与会专家认为,随着个性化需求的急速上升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毛针织服装的销售呈现渠道多元化趋势。量体定制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在重庆、张家港、清河等地,逐步形成了店铺式和网上定制式,定制的产品逐渐系列化,不仅仅局限于羊绒衫、羊毛衫,还有夏季的桑蚕丝服装、冬季的皮革等,定制的经营方式是批量套码与个性量身定制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经营模式。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使流通环节成本大大减少,让消费者可以买到物荚价廉的服装,特别给外销订单剩余产品提供了销售渠道。

技术人才成产业瓶颈

纺织纱市场分析篇10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高勇在会上全面分析了2013年以来纺织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2013年前三季度,纺机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5.09亿元,同比增长4.65%;实现利润总额为52.42亿元,同比增加6.93亿元;前三季度,纺织机械进出口总额50.03亿美元,同比增长3.88%。其中,出口18.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44%;进口31.49亿美元,同比增长0.37%。按目前企业的订单推算,预计纺机行业201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1100亿元。

从2013年前三季度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看,高速、高效、高产、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销售增长幅度最大。据不完全统计,国产棉纺细纺机共销售650万锭,其中带集体落纱的细纱机长车为340万锭,超过总销售量的一半以上。不仅纺纱设备如此,化纤、非织造布、针织、织造等设备的销售也都呈现出高端设备更受用户欢迎的局面。

高勇强调,对于纺机企业行而言,就是要密切关注纺织产业发展趋势,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和把握市场营销方向。首先,我国纺织行业规模扩张已明显放慢,纺机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从规模增长转向更新改造。其次,纺织行业以少人化、自动化、智能化为标志的产业升级进度加快,纺机企业也必须要加快自动化、智能化的纺机装备的开发生产步伐,配合纺织产业升级。第三,我国纺织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向产业用纺织品倾斜。多品种、小批量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纺机企业要密切关注这一变化,应逐渐从以前大量生产纺纱、化纤、印染设备转向开发生产无纺布用的针刺、水刺、纺粘等设备及用于加工产业用纺织品的特殊织造设备等。第四,原料将是纺织业发展的瓶颈。第五,节能减排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中的难点和焦点,纺机装备要从源头上帮助纺织企业达到节能减排指标。六是新型销售方式将改变纺织服装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