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预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37:55

煤矿安全预想篇1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现代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煤矿安全检察体系,改变传统的煤矿生产检察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人机工程在煤矿中的应用,实施安全全员管理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最终实现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为了保证现代煤矿企业本质安全体系能够得以有效的贯彻和运行,煤矿企业必须在危险源辨识、风险预警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措施基础上,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保证措施,是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贯彻落实。随着我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多数煤矿企业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以及相应的制度体系,为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财富日益增长的同时,来自煤矿人为和自然的事故与灾害却给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断发生的煤矿事故引起了社会、政府和企业的极大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频繁发生的故事,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生命财产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地区的稳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增加了难度。因此说对于现代煤矿企业来说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研究如何减少与控制煤矿事故的关键方法及机制,对于提高煤矿工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现代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煤矿生产的危险源主要有地质条件、技术设备、管理和矿工的素质等,从近几年我国发生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来看,绝大多数是由于工人违章作业或煤矿漠视安检造成的,也就是说,人的因素是我国当前煤矿安全生产最大的危险源。对于煤矿工人来说,安全意识相对较低,特别是一些小煤矿的职工,普遍存在着安全生产意识差的问题。一种是头脑里根本没有煤矿安全生产的概念,还有一些职工只知道煤矿危险,但具体有哪些危险,危险程度如何则不清楚。另一种是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也知道煤矿的危险源和隐患所在,但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表现为麻痹大意、违章操作。在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方面,我国目前的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煤矿环境艰苦,而且危险性较高,煤矿职工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也就制约了他们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要想提高现代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煤矿职工的整体素质。煤矿井下作业条件复杂多变,作业环境中存在着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等灾害的威胁,因此,作业工人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和矿井经济效益的好坏。

3提高现代煤矿企业管理的措施

3.1把安全预防工作落到实处

(1)做好“安全理念”的思想预防。在现代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思想麻痹和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众多事故的祸首。只有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预防工作搞好,才能把事故后处理变为处理后无事故,避免因煤矿企业没有把预防工作做到位而发生事故。

(2)做好“安全文化”的行为预防。就是在事故发生前或刚有事故征兆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把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在行动上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造成事故隐患。避免有些职工因存在侥幸心理而发生事故。应该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做好“安全管理”的技术预防。因地制宜、切实有效的做好预防工作,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技术环节薄弱的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对安全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要敢于加大管理力度;设备有缺陷的要舍得投入资金进行革新改造。从设备质量和人员技术力量上做好预防工作。

3.2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安全技术培训是现代煤矿特殊生产环境的需要,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中存在着多种不安全因素,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培训,掌握煤矿各类事故(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等)的发生规律,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便作业中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并做到自主保安。在安全教育方面要做到经常性教育常抓不懈、典型性教育警钟长鸣、针对性教育重点突出、主题性教育寓教于乐、情感性教育贴近生活。

(1)配套建立矿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职工的三级安全思想教育责任制、安全谈话制度和井下单位职工身心健康调试网络。

(2)开展经常性的“查找安全思想隐患、反三违、反事故”大讨论以及安全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达到安全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建立矿队两级安全教育“三台”(警示台、闪光台、曝光台),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案例教育职工,用身边人、身边事警示职工。

(4)组织严重“三违”人员及往年工亡家属组成报告团,深入基层巡回演讲,利用他们的血与泪的亲身教训,对职工进行安全警示教育。

3.3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最细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现代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很多管理人员很难把安全管理做细做好。煤矿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安全,生产安全必须依靠精益求精的细节管理。在现代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带着“显微镜”深入一线检查隐患,运用“放大镜及时整改隐患。要从大局着眼,从细微处人手,想在心理、挂在嘴上、看在眼里、跑在腿上,时刻绷紧安全这个神经。对于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要始终关注细节,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也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安全管理尤其要注重从细节人手,不忽视每一个细微环节,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漏洞,不留下任何一个死角,需要每个细节很完美很难,但只要一个细节没注意到,就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说要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最细处,确保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4结语

总之,现代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对职工安全培训的投入,切实提高现代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预想篇2

随着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对于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安全性问题更加关注。在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使其必须坚持的生产方针。为了更好的将安全生产理念贯彻到煤矿生产的具体环节中,加强煤矿生产企业的思想政治文化,成为迫在眉睫的发展大事。只有不断的加强煤矿生产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效的发挥“安全生产第一、以预防为主”的生产策略。煤矿生产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从根本上预防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是煤矿生产企业预防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煤矿生产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充分利用道德规范、政治态度对煤矿生产企业的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将安全生产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促使生产人员能够在道德意识的引导下,严格遵守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二、煤矿生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安全生产的积极作用

(一)思想政治工作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通常情况下,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煤矿生产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煤矿生产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安全生产的生命线,是煤矿生产企业必须重视以及重点发展的工作。为了促使煤矿生产企业不断的发展下去,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力量,充分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注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进一步发挥煤矿生产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煤矿生产企业可以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文化的作用,结合煤矿生产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在企业发展政策方面做出有利的调整,有效的解决企业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在煤矿生产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的引导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安全生产意识。使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断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从相关的理论层面分析,煤矿生产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文化中重要的内容,能够为煤矿生产企业创造出新的安全理念,使煤矿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将安全生产意识融入煤矿生产的基本环节中,提高安全生产的工作效率。因此,煤矿生产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对生产人员进行一定的教育,使之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获得全面的发展。频繁发生的煤矿生产事故不仅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哀伤,也给煤矿生产企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实际工作中,煤矿生产企业必须在重视发展生产工作的同时,重视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使之可以充分的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生产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尽最大的努力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不断提高煤矿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率。(三)促进煤矿生产企业顺利开展生产工作在煤矿生产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安全生产的工作理念能够深入人心。促进煤矿生产企业在短时间内,有效完成生产前期的安全教育工作。同时,煤矿生产企业也可以通过开展专项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的生产员工进行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操作技能的考核工作,确保相关的生产人员能够在熟练掌握安全知识以及生产操作技能的基础之上,进行煤矿生产的任务。在煤矿生产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应充分利用鼓励、宣传、引导、教育等形式,拉近企业管理者与生产人员的距离,使生产人员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进一步强化生产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同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三、总结

煤矿安全预想篇3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1

要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首先必须建立和健全煤矿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管理任务,提高煤矿领导者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要在安全生产方针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情况,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采取组织上和技术上的综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既保证完成生产任务,又保证人的安全与健康。

1依法治矿,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煤矿的安全生产必须用法律的手段来约束和规范,特别是去年九月份国务院颁发的446号令《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把煤矿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监察、依法管理;地方各级监管部门依法监管、依法行政。要做到“依法治安”,煤矿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必须认真学法、用法,保障煤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煤矿安全技术

煤矿安全技术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对矿山安全作出全面、真实的评估,然后进行综合治理,并加强企业的基础工作建设,用现代化的微机工具进行监控和指挥。其安全管理工作要做到三个转变:一是从人治转变为法治,二是从“你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我安全”,三是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积极推广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开展以预测、预防事故为主的现代化生产管理工作。

3设备管理与安全生产

煤矿设备在制造、发展和应用的同时,就发生有设备的损坏、故障和事故,随之而来也就产生了设备的维修、管理和故障控制。设备发生事故,会不同程度地破坏生产活动,轻则造成减产,重则造成停产和设备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故煤矿的设备管理,是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煤矿一般应建立如下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的规定,设备改造、更新管理制度,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制度,设备检修技术管理制度,设备与财务管理制度,设备统计、考核制度,设备事故管理制度,仪器仪表管理制度,压力容器等特殊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的使用、操作、维护和检修规程,备件管理制度,设备储备定额管理制度等等。当前煤矿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设备管理基础工作,这是今后煤矿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4煤矿的劳动卫生

煤矿作业大部分是在井下进行,具有一些特殊的劳动卫生问题,主要是煤矿井下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无阳光,粉尘大,另外,井下的气候条件不良,噪声、振动、劳动强度大等这些都是井下作业的特点,故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推行湿式作业,进行通风降尘,配戴防护用品,加强矿井通风管理,降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降低井下风动工具的噪音,定期检测矿井粉尘浓度,做好职工就业前的健康检查和定期检查,做好职业病的防治、登记及统计工作等。

5岗位操作的标准化

煤矿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由于人是作业场所的主体,所以安全生产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每道工序、每个岗位乃至每个作业人员的有效操作活动,也就是说,要想明确系统的安全,就必须依照所有作业成员每步操作的活动来保证,这种单元操作活动的科学与否,质量优劣,都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成败,要想提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操作质量,即减少人的失误,做到操作动作既科学又合理,事实证明,只有制定岗位操作活动的作业标准,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所谓岗位操作标准化,是指对某个生产岗位的全部操作动作所开展的标准化活动,它包括优选动作的范例、确定有效内容、编制操作程序、指明动作要领、提示安全要点等,即把生产岗位优化的单元动作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然后审批,加以贯彻实施,作为考核评价重复性操作或者同类生产岗位工人进行操作活动的依据。

6煤矿安全系统工程

煤矿安全系统工程是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相结合,在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事故的预测技术(包括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和事故的控制技术,即分析生产系统中不安全的因素,预测工作失误可能引起的危险,设计和选用针对性的安全措施,进行安全决策,组织安全措施的实施,对其措施效果作出评价并不断改善,其中的系统分析和评价是安全系统的核心,只有分析及时、准确,评价周密,才能作出最佳决策,安全效果才有效。

7煤矿领导者的工作方法

煤矿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领导决策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实际,关系到煤矿的生产和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领导者的工作方法极为重要,在此略谈几点。

(1)安排工作的方法。领导者要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全局性的、总体性的、规划性的问题上,但这并不是说不抓经常性的工作,对日常一些细小的、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和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启发下一级领导去主动处理,这样,领导者既抓好了全局性的工作,又注重做好了“打通瓶颈”的关键步子,就能卓有成效地使各项工作沿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煤矿安全预想篇4

关键词:棠浦煤矿;冒顶事故;煤矿安全

中图分类号:tD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2-0190-02

2009年4月2日18时30分左右,江西省棠浦煤矿498采区03短壁采煤工作面发生一起冒顶事故,导致1名职工遇难。

一、矿井概况

该矿原为省属国有企业,现隶属于江西新余矿业公司。始建于1965年,设计能力为12万t/a,核定生产能力9万t/a;斜井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所属煤层为三迭系上统安源煤组,绝大多数为倾斜或急倾斜薄煤层,采煤方法为传统短壁木支护。

事故地点发生在9#煤层的498采区。采区走向长度约200米,斜长约110米,分5个采煤工作面。9#煤层厚度1.2~1.4米,倾角50°,中间夹矸0.3~0.6米,顶板为灰黑色厚层状钙质胶结粗粉砂岩,较坚硬,底板为砂岩,裂隙发育破碎。

二、事故发生和抢救经过

1.事故发生经过:4月2日晚班,值班区长周某指令安排3人到49803采面向外采煤,工作面支双板;班长陈某分工派何某、占某、黄某等3人到49803工作面采煤。事故发生前该工作面有6排5控,上下出口畅通,支护完好。遇难者(何某)被分到39803带组采煤,进班时,观察了工作面情况后,到03溜子道休息,工作面作业人员不准备作业,何某就到03毛峒去了,大约不到2分钟工作面上部煤柱突然冒落,将其冲埋。

2.事故抢救经过:4月2日晚班18时47分,救护队接到矿调度室事故电话后,立即出动,由救护队长立即带领一个小队于19时左右赶到事故现场,矿长和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随即也赶到现场,询问了事故发生情况,认真听取了现场作业人员的情况介绍,同时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周密的侦察和安全检查,基本确定了工作面情况和遇险者所在位置,在矿长指挥下制定了现场抢救方案,经过指战员及现场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于次日1时左右救出遇难者。

三、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1.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1)现场管理混乱。工作面上部煤柱片帮垮冒带动上部采空区矸石下冲,造成工作面垮冒,导致遇难人员在工作面老塘溜煤眼位置被冲埋;(2)工作面支护强度不够,为短壁木支护,工程质量差,且上部煤柱结顶不严不牢,造成煤柱片帮垮冒;(3)采空区侧未设置栏杆、挡矸帘和下部溜煤眼未栏严实,给违章者有乘可入的机会;(4)遇难者安全思想观念淡薄,违章进入采空区内检煤作业。

2.间接原因:(1)各级管理干部安全观念淡薄、思想麻痹。管理干部是管人和履责,如果各级管理干部安全管理放松了,职工就会为所欲为,放任自流,造成职工不服管、干部不敢管;(2)管理松懈,工程质量较差。加强现场交接班,上班为下班创造条件,搞好采面工程质量是预防顶板事故的基础;(3)整改排查不到位,整改不力。当班班长、安全员、组长途经该工作面时未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未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心和隐患识别能力,才能有效地排查整改安全隐患;(4)跟班干部未到位,干部作风飘浮、松懈;转变干部作风是加强现场管理的关键。

四、事故教训

1.加强广大干部的安全思想教育和提高广大干部对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不安全不生产、不安全就停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坚决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2.加强采面现场管理,严格工程质量检查和工区班组验收制度。

3.严格按《作业规程》作业,坚持采面正规循环,确保工作面正常推进,上、下安全出口畅通;加强两道维修加固工作。

4.加大安全监管力度,严格安全管理,坚决杜绝违章违规行为。

5.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严格领导干部跟班和带班,坚决执行“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

6.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改变传统采煤方法及支护形式,采用新技术和回采工艺采煤,提高矿井抗风险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冒顶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一旦事故发生必须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经验教训。但是对没有发生冒顶事故,需要加强管理,预防冒顶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钱四发,李俊民,唐朝华.复合型顶板冒顶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J].煤炭技术,2003,(3).

[2]孟庆龙,刘成.煤矿冒顶原因与防范措施[J].煤炭技术,2009,(2).

[3]马建荣,齐海泉.锚杆支护巷道冒顶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J].科技资讯,2008,(1).

[4]何炳银.锚索支护巷道的冒顶事故分析及其预防[J].中国煤炭,2008,(7).

[5]王兰光.大断面锚杆支护煤巷冒顶事故分析[J].西北煤炭,2008,(1).

[6]吴坚,张振海,于利.控制老顶是防止冒顶事故的重要途径[J].山东煤炭科技,2008,(2).

煤矿安全预想篇5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监控管理

引言

国家积极提倡煤矿安全工作,煤矿企业自身也要注重煤矿安全工作,并且切实地落实好安全工作。煤矿企业安全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过程,始终贯穿着煤矿的整个生产环节。本文对煤矿井下进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从而实现减少煤矿企业安全隐患,并形成一个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风险预控理论框架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涉及煤矿内部安全环境、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煤矿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和沟通、监控管理等五个方面。1)煤矿内部安全环境。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内控环境,内控环境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决定性的作用。内控环境主要涉及的是矿井自然地质、基础建设和设备等的条件。2)煤矿安全风险评估。首先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进行认识和辨别,包括危险源的认识和辨别。在认识和辨别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划分出危险的等级。3)煤矿安全风险控制。根据风险等级来制定安全隐患控制措施,提前把安全隐患清除。4)信息和沟通。对煤矿内部安全环境和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风险控制等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通过企业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进行传递,方便企业内部员工更好地履行其自身的职责,形成企业内更加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5)监控管理。使用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对煤矿危险源等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及时传递等,实现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使之更有效性地对该系统进行评估,最终实现该系统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2危险源辨识

煤矿企业危险源辨别和认识过程不仅仅要考虑人、机、环、管几个方面,还要考虑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等。除此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危险源的潜在性。1)普通、常见危险源的辨识。煤矿企业选择成立专项安全管理组,专员做为领导者负责组织企业内职工通过危险源辨识建议卡、会议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指导汇总分析普通、常见的危险源;指导职工正确填写危险源辨识表以及正确填写危险源评价表等。2)煤矿现场特殊工作区域危险源的辨识。煤矿企业区队选择一名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险源辨识工作。对煤矿工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动静态危险进行正确辨识,安全管理人员按照正确的方式对此进行详细地记录,例如工种、工序、岗位等。

3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

煤矿企业隐患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风险评价,煤矿企业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定量分析就是静态风险评价。风险矩阵法是煤矿企业比较常用的静态风险评价方法。此评价法可以确定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确定风险可能带来损失的范围和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只有建立准确的采集煤矿危险源动态信息的煤矿危险源,动态风险评价才有效。动态风险评价方法和相应的评价对象密切相关,具体可以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动态风险评价[1]。

4信息沟通交流———动态风险预警体系

构建动态的煤矿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采集煤矿存在的危险源的动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企业的固有传递方式传递到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把危险源动态信息录入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后动态风险预警系统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之后,确定风险预警等级。例如可以使用红、橙、黄、绿四级预警颜色对应[2]。

5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

为使得煤矿各项制度和各项措施都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例如诊断或者排除一些偶发、突发、重大的或未知规律的风险,还可以构建闭环式安全监控管理运行体系和闭环式监督激励机制,主要是为了对煤矿进行有效安全监控管理[3]。监督激励机制可以及时地发现和制止煤矿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岗位责任人失职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构建一个薪酬分配制度,即团队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的制度。通过构建这样的分配制度,激发煤矿职工对安全风险内部控制的积极性。2)增强煤矿职工集体团队意识,构建职工危险源价格体系。对危险源治理实现闭环式管理[4]。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安全危险源价格体系来不断激发职工对危险源排查治理的积极性。

6结语

通过构建危险源辨识体系、煤矿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体系、风险预警体系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风险预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立和实施,要做好风险预控体系的相关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安全风险预控认识的良好心态,以及务实的工作作风。只有把思想和实践都结合运用并且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各要素得到真正地落实,最终使得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郎拉弟.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四川水泥,2015(1):60+84.

[2]闫海龙.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J].山西煤炭,2015,35(2):67-69+81.

[3]杨春宁.基于内控管理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研究[J].中国煤炭,2015,41(7):120-123.

煤矿安全预想篇6

关键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技术,培训,管理,尊重科学,探索规律。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a

1890煤矿在新疆焦煤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安全第一指安全生产是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在生产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把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安全第一作为煤矿生产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努力防止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故,在高效、安全的前提下发展煤炭工业。预防为主指安全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依靠立法保证、政策引导和企业更新改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上,通过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消除事故隐患,控制危险因素,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贯方针。安全第一,是强调安全、突出安全、安全优先,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安全是第一位的,要树立人:是最宝贵的思想,努力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处理不生产、措施不落实不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产经营的各种指标,安全第一是衡量煤矿安全工作的硬性指标,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在煤矿,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安全第一,就是讲:人是第一宝贵的,安全就是生命。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要实现安全第一,必须以预防为主。要不断地查找隐患,谋事在先,尊重科学,探索规律,采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虽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还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发生,但只要思想重视,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运用安全原理和方法,预防措施得当,事故可以减少。

坚持预防为主,预先熟悉并掌握矿井自然灾害因素,预先分析发生各种事故的可能性和地点,预先采取防治的措施,预先制定事故处理计划。同时必须搞好科学管理,文明生产,为员工创造安全卫生劳动条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目标原则和手段措施的关系。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很难落实;坚持安全第一,才能自觉地或科学地预防,达到预期目的;反之,只有坚持预防为主,才能减少事故、消灭隐患,才能做到安全生产。

在工作当中,切实从严、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要符合实际并落实到现场。管理的重点是抓好工程质量、措施的落实及加强安全技术培训的力度。通过进行强制性的煤矿安全培训教育,从而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使其掌握安全知识,熟练岗位技能的操作;减少事故的发生。切实做到让每位员工应知应会《煤矿三大规程》的重要性;杜绝“三违”。

搞好安全培训,促进煤矿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建设矿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需要。同时对培养“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煤矿员工队伍,形成良好的矿区风气。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操作和管理素质。

提高现代化安全监测仪器和装备,不断改进提高煤矿技术面貌,积极改善安全技术手段。如为了防止顶板事故,要积极发展综采,大力发展高档普采和单体液压支柱,逐步替换金属摩擦支柱和木支柱;搞好矿压观测和预报,掌握矿压活动的规律等等。

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在安全工作中要做到:争当婆婆嘴,不徇私情,不讲面子,不留退路;并敢于动真碰硬,对于“三违”人员要坚决制止,坚持安全生产原则。安全工作,“宁可听人骂,也不愿见人哭,搞好安全,就必须敢抓敢管”。

抓安全要对员工有深厚的情感,做到想管;抓安全必须摸索规律,做到会管;抓安全必须严肃认真,做到敢管。

在煤炭战线,有哪一个不希望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哪一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健康、成长,有哪一个儿子不希望有一个亲爱的爸爸。但是,煤矿是从事地下作业,危险因素较多,一旦发生了事故,受难者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就会使老人失去儿子,儿子失去父爱,夫妻永远分离,把痛苦的泪水留给了活着的人。因此,煤矿安全就象一根无形的绳索,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关系着每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为了不听悲痛的哭声,但愿团圆幸福的笑声常存人间。

煤矿安全是一门科学,在安全工作中只有认真学习,真正做到思想上要想管,工作上要会管,实际中要敢管,坚决制止“三违”。认真贯彻执行《煤矿三大规程》以及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提高自保、互保、联保的安全意识。

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是人员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安全意识,一般是指人在生产活动中,对各种有可能造成自身及他人伤亡或其他意外事故的各种条件所保持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里状态。安全意识建立在人的安全需要的基础上,并以主体对事故致因条件的认识能力为前提的。换句话说,人的安全意识的高低取决于人的安全需要和对危险因素的认识能力。过低的安全需要会表现为冒险蛮干而不知其危险的存在。安全意识对劳动者的安全作业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对不安全行为特别是冒险行为具有抑制作用。

人对生命安全和肢体健全具有天然的强烈需要,特别是当接受宣传、教育以及员工个人见到血的教训的实例时,更能激发这种需要。所以,通过众多的、活生生的事故案例的教育来强化安全意识具有很好的效果。通过安全技术和事故预防知识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熟练的安全作业技能,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则可使他们的安全意识具有可靠的基础。

安全生产需要劳动者在稳定的情绪、平静的心境下集中精力地工作。但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间,由于社会人际关系不良、家庭冲突或各种生活事件等所造成的心理矛盾和各种杂念很难全部排除在工作之中,以致造成分心或反应迟钝等情况,从而使作业失误增加、不安全行为增多,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以促进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预想篇7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在煤矿生产中,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机电设备导致的,它已成为煤矿业的重要事故之一,此外,机电事故也是引起其重大事故比如瓦斯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煤矿机电事故不仅严重影响煤矿事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还会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必须深入探究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科学的预防措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发展提供保障。

1.煤矿机电事故产生的原因

煤矿机电事故在煤矿生产中比较常见,涉及范围较广,且呈现着逐年增长的趋势,可见,很多机电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重复性、渐进性的特点,而且大多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是由设备故障引起的。

在机电设备方面,首先,很多煤矿机电设备设计和生产存在问题,个别生产厂家由于缺乏一定的生产技术,但是又不放弃追求利益和市场竞争,通过偷工减料等不法手段将劣质设备投入煤矿市场,使得这些设备与煤矿业的生产和发展严重不匹配,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其次,机电设备经过长期使用,必然会出现老化现象,如果不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的投入,必然会使机电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很多煤矿企业就是由于忽视了对设备使用量的投入,也不能保证对机电设备更新改造和安全管理的投入,使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所需的设备使用量严重不足,很多机电设备只能带病工作,最终造成机电事故的发生。

在人员方面,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停电制度,违章操作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矿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对工作人员的作业技术和安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机电人才,且很多机电人员的操作技术不娴熟,有些特殊操作人员岗位调整较频繁,加上企业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不到位,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着巨大风险。

此外,煤矿机电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是引发机电事故的重要原因,虽然我国在2005年推出了相关煤矿质量标准,规定每个煤矿企业应至少有17种针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少有企业贯彻执行这项标准,基于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普遍缺失,一些煤矿企业也建立了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但是存在着工作人员执行不到位、标准化和落实程度不高的问题。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和监察人员具备专业管理知识,还必须全面掌握行业知识,但是就目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现状来看,很多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和行业知识较低,岗位责任不明确,管理体制流于形式,而相关领导也存在着事故处理不及时、指挥不当、包庇事故责任人员的问题,这些都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2.煤矿机电事故的预防措施

2.1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投入

要加强对设备的投入,就需要建立全面的投入机制,保证有足够的资金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维护和改造。只有加大资金投入,煤矿机电设备才能不断得到优化、升级和更新,设备装备水平、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对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才能更加到位,也只有加大资金投入,才能在保证机电设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机电设备的数量,为煤矿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2.2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是煤矿生产中的主体,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煤矿的发展和安全生产水平。首先,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包括技能培训、政治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等,最大限度的提高机电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工作责任心,贯彻执行考核体制,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与评定,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要不断对员工招聘模式进行更新,特别要注重对新上岗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验证他们的学习效果,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正式上岗资格。其次,要不断对培训内容进行更新,加快培训手段的改进步伐,使各种培训与煤矿发展和员工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再次,要不断通过提高员工的薪资待遇、福利待遇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表现出色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使员工不断在工作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能力,防止人才流失。

2.3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

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可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来实现。企业各级领导要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管理层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力度,建立员工岗位责任制和奖惩机制,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健全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由于特殊工种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所以对其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因此,对于特殊工种,不应由临时工担任,必须选择具有专业操作技能、技术全面、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较高、责任心较强的人员,正常情况下,不应随意调动特殊操作人员的岗位,要加强对特殊操作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聘用制度和考核制度,使每个特殊工种人员都能持证上岗。建立基于矿井质量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实现机电设备购置、安装、验收、应用和养护的一体化,为机电设备的质量提供保障,使机电设备更能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

3.结语

总之,煤矿机电事故是影响煤矿业安全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关系着工作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煤矿企业想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和机电事故的预防。这就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还应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投入,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切实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为煤矿业的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岩.煤矿机电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J].价值工程.2010,29(32):73.

煤矿安全预想篇8

关键词煤矿;瓦斯;治理

中图分类号:tD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9-0088-01

瓦斯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是煤矿安全事故中的一种主要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做好煤矿瓦斯治理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道重要安全屏障。据了解,我国很多矿井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而且我国煤矿的开采技术有所缺乏,煤矿的生产及安全系统也不够完善,安全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很多煤矿企业在进行瓦斯治理的时候都没有达到治理的要求,导致现在煤矿瓦斯治理工作迫在眉睫[1]。

1煤矿瓦斯治理的目标及原则

煤矿瓦斯治理关系着煤矿企业的发展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在进行煤矿瓦斯治理时,应以做好一般瓦斯事故的防范工作为基本目标,以杜绝重大瓦斯事故为最终目标;要建立完善的瓦斯事故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瓦斯事故的危害,同时,要建立健全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以便及时掌握瓦斯动态,提前发出预测预警。要实现杜绝重大瓦斯事故的最终目标,在进行煤矿瓦斯治理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以“安全生产”为生产的基本方针,还要做到标本兼治,以治本为基本原则,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同时,还要做好煤矿开采的管理工作,落实责任制度,做好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在监督的过程中要及时排除瓦斯安全隐患,将瓦斯事故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2煤矿瓦斯治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煤矿瓦斯治理观念薄弱。虽然“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已经成为煤矿生产的基本原则,但就我国目前煤矿企业的生产情况来看,有很多企业都因为只注重煤矿的生产而忽略了安全问题,这也加剧了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管理者对瓦斯治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的瓦斯治理意识薄弱,没能准确理清生产、效益、安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考虑到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最后才会出现重生产、效益而轻安全的现象。

2)通风及排水系统不完善。随着煤矿开采工作的深入,开采的深度及难度持续增加,瓦斯的含量及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但是通风系统却没有得到完善,主要是少数矿井新开采区在还没有完善的通风、排水系统时就开始实行“剃头式”的煤矿开采,还有一些矿井在增加了开采深度后并没有进一步完善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也导致了瓦斯安全事故不断增加。

3)防治制度不完善。有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将目光都放在生产效益上,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建立近期的管理保障体系这方面,所以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并没有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也没有落实长期的瓦斯治理措施和管理制度[3]。由于管理层的瓦斯治理观念不强,所以瓦斯事故的防治措施也得不到有效落实;没有完善的瓦斯管理制度或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和死角。

3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的应用

我国每年死于瓦斯事故的人数是所有事故死亡人数的1/3,可想而知煤矿瓦斯事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瓦斯排放到大气中后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加强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加强瓦斯事故治理力度是保障煤矿工人生命安全的具体措施,也是促进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重点。

1)完善瓦斯抽放的开发技术体系。完善瓦斯抽放和煤层气的开发技术体系是有效防止瓦斯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顺利开展煤矿重大瓦斯事故的预防及控制技术研究,进而开发出煤矿瓦斯灾害的预警技术及控制技术。目前我国已经根据自身煤矿生产条件、地质条件和管理方式开发出适合我国煤矿瓦斯灾害的预警系统。除了开发瓦斯灾害的预防及控制技术,还要解决煤矿瓦斯抽放地质方面的各种技术难题,从而完善我国不同煤矿地质的瓦斯抽放的开发技术体系。

在引进国外新进技术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我国煤矿地质的具体情况来进一步完善矿井井下防爆地质雷达技术和装备,研究出适合煤矿井下工作的雷达天线,实现煤矿瓦斯地质预测技术的开发,使预测过程及预测结果实现数据提取自动化和数字化。

2)加大对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投入及监管力度。煤矿开采是煤矿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我国煤矿企业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据。对煤矿层瓦斯治理技术的有效利用是实现煤矿的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是降低瓦斯灾害、利用资源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煤矿企业应该积极推进煤层资源与煤层气资源的协调开发,把瓦斯抽放指标作为煤矿安全开采的基本条件。同时将安全生产的指标列入相关法律法规中,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瓦斯治理的查处与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是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规范煤矿开采制度,将检查活动日常化化、规范化。建立责任制度,提高瓦斯事故发生时相关人员的责任代价,从而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瓦斯治理的积极性。避免管理漏洞的出现,使制度具备更强的规范性及可操作性,落实每一位员工的合法权益。

政府应该加大煤矿瓦斯治理技术开发的投入力度,同时还要利用政府机构的监察力量对煤矿瓦斯治理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成立监督机制,对那些没有达到瓦斯治理要求的矿井采取有效的惩处措施。加大瓦斯治理的监管力度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煤矿瓦斯治理的工作效率,最大程度上降低重大瓦斯事故发生的频率。

3)利用煤气抽放技术进行煤矿开采工作。煤矿开采工作的前后顺序会对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稳定生产造成直接的影响。在进行煤矿安全开采工作之前就要先从地面或者煤矿井下抽取瓦斯,这样才能降低煤矿开采的难度,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与稳定进行。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地壳结构不一样,会导致煤矿矿井气田复杂多变,所以在进行煤矿开采的时候还要根据地质条件及地壳结构来选择瓦斯的抽放方式,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对不同地质的矿井要采取不同的抽放方式及策略,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矿区要做好井下的瓦斯抽放工作,从而减少瓦斯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束语

只有加强煤矿瓦斯治理技术才能减少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煤矿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使煤矿生产工作顺利开展,促进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生产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喻祥.浅谈我国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的科技创新[J].广东科技,2011,18(16):97-98.

煤矿安全预想篇9

一、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煤炭企业的整体形象。指出:“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1]煤矿企业是高危行业,矿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煤矿井下自然环境极差,劳动条件恶劣,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五大自然灾害俱全,这就决定了安全文化建设在煤矿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龙头地位。煤矿企业的社会形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状况。就煤矿企业自身而言,安全搞好了,生产的各个环节理顺了,职工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样才能塑造好企业的整体形象。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职工思想境界的前提。思想决定行动,安全理念的引导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安全文化的培养,要从思想观念转变着手,更要从陈旧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思维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例如,“不违章,不能生产”、“图省事,怕麻烦”、“事故难免论”、“运气论”、“煤矿条件差,出现事故是必然的,不出事故是偶然的”等一系列错误认识和错误生产观点。这些思想观念问题不解决,企业就难以保证安全生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难以产生实际的效果。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全天候、全过程和全员性的,因此,要搞好安全生产,就要以维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使职工思想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特大事故屡禁不止,重大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一些矿井防灾系统不健全不完善,安全技术装备落后,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安全技能和安全素质差,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大多数煤矿企业没有形成系统的安全文化。而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做保证。因此,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安全自主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形成浓厚的安全氛围,企业才能精心组织生产,实现稳产、高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方式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依然偏低,导致原材料生产和开采中的重产量、轻综合利用的滥开滥采行为。巨大的利润空间和诱人的高利润回报,促使企业不放过难得的发展时机。于是,超限开采、乱挖滥采、高密度开采遍地开花,超负荷经营。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煤矿安全文化则要发展科学技术,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主动性,减少设备、设施的损坏,减少原材料的损失,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所以,调整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让科学发展观扎根于各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治理矿难更为根本、更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

二、推进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坚持党管安全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各级党组织必须肩负起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一要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要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各级组织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建立起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党政工团各级组织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二要突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要把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将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在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中,使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三要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机制保障。煤矿企业必须针对自身实际,制定企业安全文化创建方案,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四要提升党政干部安全意识。煤矿各级干部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做安全理念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安全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要对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建立岗位文化,培养岗位能手和安全标兵;三要采取针对性的班前、班中、班后教育;四要加强对职工安全知识的培训。科技进步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力杠杆。煤矿企业追求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要以科技为保障,向管理要安全,提高企业综合能力,使企业从传统安全管理真正转到现代安全管理的轨道上来。在煤矿安全技术方面,煤矿企业必须下大力气,做大投入,真正做到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制后采的原则。尤其是对于一些群死群伤的重大安全隐患,必须采取科技手段,严明责任,加大投入,强化督查,形成合力,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有半点放松。

作者:孟祥坤冯春梅单位: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煤矿安全预想篇10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及实践,并针对管理当中的问题做了细致的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大家能对此问题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前言

我国是能源大国,也是现有煤矿开发最大的几个国家之一,煤矿的安全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安全方面,我国最提出的口号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前几年则变成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发展到今日更是确定了具体的理念变成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就说名近几年由于煤矿井的技术水平落后、煤矿开发商意识落后、煤矿资源有效控制能力落后等多重原因导致煤矿生产管理安全落后。所以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同时,对其具体问题做出了有效实践控制。

一、要树立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认识不到位是一切工作不到位最为深层次的根源。长期以来,实践操作中的“生产第一”和理论上的“安全第一”冲突不断。有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不能从安全也是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安全生产工作消极对待或被动应付,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或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界和劳动对象使其适应自己需要的能力。安全既体现在生产资料中包含着生产工艺、设备以及设备的装置、使用的安全上,又体现在作为劳动者的职工安全生产素质上,还体现在管理中。安全和生产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人为地把二者对立起来,导致安全和生产长期不能协调发展。从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认识中,我们要切实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从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去看待安全问题,让安全状况与生产状况同步协调发展。

二、作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现在有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各部门的管理薄弱有关,与增长方式落后有关,煤矿安全生产要不断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将安全寓于生产、管理和科技进步之中,要注意克服体制机制的弊端,注重源头治理,实现本质安全管理。我们提到安全生产,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爆炸等恶性事故,然而安全生产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不能忽视,那就是生产在一线的工人们他们的安全健康。有不少工人,由于工作环境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虽然挣到了一点钱但付出了健康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2,500万人以上。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发现病人的绝对数量方面来讲,都需要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要把职业健康当作安全生产工作的大目标和高境界。

三、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1、在生产安全经理的领下进行工作,根据下达的计划任务高度认真地组织井队生产,确保任务完成。2、对全井队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努力实现“双零”目标,千人负伤率控制在18%以下。3、精心组织加强管理,努力完成生产计划。4、每月提交井下常用零星材料计划,确保正常生产。5、深入现场一线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带领全队员工完成任务。6、努力提高回采率,控制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7、认真执行矿上有关整改通知书及生产指令书。8、定期组织职工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9、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和排除井下所有存在的事故隐患。

四、要想实现安全生产不能只简单的从管理重要和理论上下结论,实现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包括人员的安全管理、设备的安全管理、环境的安全管理等,软件和硬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个方面出了问题都是不得了的,所以要求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能顾此失彼。其中对于煤矿设备的管理就必须严谨,煤矿安全生设备其中包括:矿山开采技术及设备;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技术及设备;瓦斯治理利用技术及设备;矿山深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及设备;矿产勘探、测绘及检验检测技术设备;矿山安全生产设备及防护用品;矿山信息化管理应用技术、自动化设备;矿井电气设备;装载运输设备及矿用工程车辆;其他矿用相关技术及设备。具体来说包括综采支架、单体液压支柱、采煤机、掘进机、可弯曲刮板运输机、皮带运输机、破碎机、乳化液泵、铰接顶梁、矿车、梭车、清车机、翻车机、爬车机、摇台、罐笼、提升机、调度绞车、回柱绞车、防爆开关、矿用水泵、主要通风机、局扇、自控风门、空压机等等。这些设备的质量以及日常维护都涉及到了煤矿人员的日常安全。设备是基础保障,因为当今的生产是机械化的生产,没有对应的安全设备很难实现安全管理,这是所谓的好马配好鞍的道理,设备是需要人使用的,但是,好的设备可以提高安全性,对应的差的安全设备,会降低安全的保障性,设备是投资的主体部分,也就是说要一次主体成形的,而管理需要的是慢慢完善,企业开始生产了,从基础部分来看,设备对于安全生产就是比重偏大的部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管理是人来做,而世界上的事都市要通过人这个主体来实现的,一个好的的管理者着可以提升利益,降低风险,同理可以得出差的管理者的结果,管理的制度是可以调节的,它的调节可以因地因时的改变,而设备的投资是固定的,一旦形成就很久才会调整,不然会造成浪费,管理具有实时性,设备具有滞后性,管理是上层建筑,一个企业的发展要看上层建筑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所以管理好可以带来更多资金,更好的加强安全建设。所以综上所述想要进行一流的设备管理就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已达到“双向衬托”管理的目的。

结束语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式是主动地、本质的、预防为主的管理方式。先进可靠的安全生产装备远比被动的靠经验、靠责任心、靠事后处罚更符合预防为主的现代安全管理方式,所以基于煤矿这样依托与安全,依托于预防的生产模式更需要的是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所以我们必须要清楚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是什么,它包括:(1)安全第一是安全生产的统帅和灵魂。(2)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3)综合治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只有如此才能依靠现代化手段进行完善的管理,依靠预防为主的核心思想进行问题分析,找出安全隐患以及潜在的威胁,从而保障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洪森.煤矿安全教育[J].辽宁出版社,2012,4.

[2]张建人.基于煤矿装备以及煤矿安全的阐述[J].山东日报,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