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十篇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十篇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1:32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篇1

一、学会“听”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不断总结完善。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大胆进行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求得最佳效果。

三、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总结完善,发现一些需要在今后教学方面要加强的地方要着重记录下来已在今后的教学总结研讨、交流、反思时找到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四、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篇2

一、学科水平与教育技能相结合

教师职业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既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又有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技术。”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学科专业水平和教育专业技能。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切实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夯实学科能力基础,加强教学技能锻炼。在学科专业水平方面,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加强对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自己的音乐教学补充能量。就这一方面而言,至少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提升歌唱技能。歌唱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所以教师要坚持练习唱歌,力求提升自身歌唱水平。第二,加强乐器演奏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教师必须对课程所需的各种乐器勤加练习,在熟练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三,培养创作能力。适当的音乐创作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音乐专业水平,而且也有助于开展创新型的音乐教学。在教育专业技能方面,这里则主要强调两点:第一,音乐教师不但要会唱歌,而且还要会说话。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用通俗、生动、风趣的言语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适应现代教学需求。教师需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比如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计算机音乐软件等,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更新理念与创新方法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理念的改革。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理解和运用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学实践和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基石。当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只是第一步,称职的音乐教师还应该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道理,在深刻理解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深入到实际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只有做到理念更新和方法创新的结合,才能够逐步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比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主张开展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依据这一理念,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努力尝试提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综合性。例如,在欣赏乐曲“小背篓”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乐曲节奏和韵律的印象,我组织学生分组编排儿歌舞蹈,通过与舞蹈的有机结合,使得音乐教学“动”起来,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还经常指导孩子们开展配乐诗朗诵比赛,将诗歌与音乐结合起来,既完成了音乐欣赏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而言之,更新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方法的结合是小学音乐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外部评价与内部反思相结合

教育评价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重要影响。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和策略不仅有助于公正判断教师目前的工作成果,而且有助于完善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的评价环节。回归到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上来,笔者认为教学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需要将外部评价与内部反思结合起来,相互配合补充,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针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一是因为学校依据相关的教师专业化标准来对教师的个人学科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行培训、考察和评估,进而给教师提出具体细致的工作要求。二是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是教学评价环节的重要发言人,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同样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依据学校的相关教学标准来开展教学以外,还应该听听学生的声音,平等友好地与学生交流,以便获得真实有效的教学改进意见。除了外部评价以外,教师的自我反思也至关重要。以笔者自身为例,为了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教学反思环节,不仅认真撰写每一课的教学案例反思,而且定期进行阶段性自我总结,从专业技能、教学方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尽快改掉缺点。通过长期的努力,我在专业化水平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四、实践锻炼与教学科研相结合

除了自身专业学科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以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还包括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科研能力。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着忽视教学科研的问题,误认为科研只是相关专家、学者的事情,教师的职责仅仅是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对于教师自我能力的提升和教育优化的积极作用已逐步彰显。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适应新环境下的新要求,突破传统工作思维,在努力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尝试进行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教研结合,最终实现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跨越式进步。当然,教学科研毕竟是教学活动的更高层次提升,对普通音乐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教育学、教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扩充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为教育实践和科研夯实基础。同时,还要不断汲取音乐专业知识的养分,开阔学科和教学的视野。第二,必须注重教学创新和经验积累,这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依据和素材。第三,必须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只有在思考中,才能探索出教学的新思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教学的实际问题;也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总结教学成果,提炼出教学科研的素材。最后,必须学习专业的科研方法,比如教学调研、学科考察、课题研讨等,从而保证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适应教学发展需求,实现专业化成长。不论通过什么途径,借助什么方法,我们想要达到的专业化成长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促使音乐教师既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又具备过硬的音乐专业技能,也能够胜任相关的教育科研工作,最终成长为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专家。

作者:李笛单位: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第二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洪玲.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的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0).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篇3

【关键词】幼师;音乐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一、在预设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师学生的反思能力

音乐教学预设工作主要方面是备课,根据反思性教学理论,备课在教学中十分重要。备课是开拓相关的教学资源、音乐教师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确认音乐教学思路以及编制科学的教学程序直到撰写教学计划的过程。教师要加强幼师学生的教学反思能力就必须在备课的时候要有合理地安排和考虑。如果音乐教师没有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而进行教学预设,这方面的策略就必然会落空。特别是在很多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也不明白怎样去进行反思的情况下,预设就显得更有意义。

在备课的过程中落实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要求,其重点在于强化学生进行反思的“节点”,并且音乐教师要选择好引导学生反思的方法和途径。比如在《我爱中华》歌曲备课中,就要抓住教唱课的关键,使用反思教学策略进行预设,并且确定几个重点: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怎样才能把握住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整体的音量?通过这样的预设不尽可以抓住音乐教学的关键点,同时也对学生教唱课的反思能力进行了很好的培养。但是在一堂教学课程中的“节点”不能太多,其展开要充分一些,让更多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强化反思

教师施教的中心环节是授课,其可以让音乐教师备课的潜在成效转变为教学质量。教授好一堂音乐课是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音乐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内容明确、目的明确以及表达明确是授课的基本要求。幼师音乐教师进行反思授课的时候,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及学生毕业之后工作的性质来反思自己的授课情况,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改进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不只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还要主动学生的情绪生活以及情感体验,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愉快的情绪生活以及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教授《七子之歌》的时候,教师将教学主体进行换位,在做完歌曲的相关简介以后,首先让学生自己欣赏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具体谈谈听完歌曲之后的感受,在音乐教师进行示范演唱之后,要求学生参加讨论,把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把每一个乐段的旋律和情绪表现出来。再用开口音和闭口音来演唱歌曲旋律,让学生去感受歌曲的走向,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再让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演唱方式,在不同的演唱方式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以及银色的变化等等。

三、反思学法优化教法

在幼师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很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基础适当地调整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师只有不断调整以及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评价,可以让学生提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师生可以通过共同探讨来确定如何进行音乐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接受。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都要清楚自己要讲授的内容以及教授内容的意义,对教授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教学的目的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尽量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授《婚礼进行曲》和《葬礼进行曲》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聆听两首进行曲,之后在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同样是进行曲,却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引导学生总结出由于进行曲的速度和节奏的不同导致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归纳出进行曲的特点。

四、实行教学小结

实施教学小结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学的目标、方法、重点、难点做出一个完整的回顾,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教学小结的方式可以由音乐教师来概括总结,也可以由学生共同讨论归纳,占用的时间不要太长。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小结不只是对课堂教学的梳理,同时也是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过程。这样的教学小结主要有学生讨论完成,教师起指导作用,这样就直接锻炼了学生的教学反思能力,其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篇4

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必须做好的工作,其是否充分、有效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备课,明确音乐教学的备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它不是仅仅局限于单个学科教学的单一知识和技能的备课以及简单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是在综合教育思想指导下和音乐课程改革理念导向下的具有整体意义的备课。首先,要备教材,重视音乐教材的内涵与特点,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学习音乐作品,挖掘教材中的审美要素,在作品的音高、音调、节奏、力度、旋律的构成、情绪表达、歌词内容和思想情感等方面,去挖掘音乐的特性,使音乐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其次,要备音乐教学设计,其实主要还是备教法与学法的问题。教与学是统一的,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习惯、态度和经验、音乐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鉴赏音乐的能力等情况,精选教学内容和音像资源,找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切入点。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具体感受,进行周密的、有逻辑的安排和组织,整个教学过程必须保证有合理的结构。再次,要备音乐教育资源。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相关的音乐器材和手段。在教师的备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准备好与学生音乐学习相关的视听材料,以及学生可以操作的相关道具,比如乐谱、乐器、服装等。对于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既要根据当前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也要针对具体教材内容。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备课就需要收集、整理文字和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考虑呈现的方式以及时机。另外,教师进行必要的示范,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包括对所选乐曲、歌曲作品的演唱和演奏,或是舞蹈、戏剧的表演等。这些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和成熟,将直接影响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音乐教师备课必须要下的功夫。

二、音乐教师要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教师要学会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音乐教学更应如此。众所周知,教学生唱歌并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音乐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其审美情趣、意识和能力。这就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符合音乐教育规律和特点的,又能体现教育核心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值得我们音乐教师学习和借鉴。1.利用多媒体将讲授与直观展示相结合。音乐课采用讲授法,教师可以比较容易把握课堂节奏,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递需要掌握的音乐知识和常识。对于一些有分量的音乐作品,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意蕴和情感,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作品的一些影像资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知与理解。2.将音乐作品分类进行归类比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同一时期或者同一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在体裁品种、风格色彩、演唱方法、乐器种类等方面进行比较,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3.在注重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作。音乐是听觉和声音的艺术,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中去,在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受和想象、理解与再现音乐形象。由此,培养学生运用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的能力,以满足他们音乐创作的愿望。当然,这些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要适当。

三、音乐教师要做好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行动研究;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艺术教育

近年来,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已经被人们所重视,“自我更新”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源泉。教师除了具备传统所界定的专业特性(诸如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必要的教学技能等)之外,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性——通过较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反思实践对教育理论进行检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由此,行动研究诞生了。

行动研究起源于30年代的美国,其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kurtlewin)提出的。他的理论核心是提倡实践者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实地研究,在与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合作中解决社会问题。将行动研究应用于教育并作出明确定义的是凯米斯(kemmis,1998),他认为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并且以自身作为研究焦点,兼任着“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当前,我国音乐学科的教育研究基础较为薄弱,提倡音乐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对音乐学科发展与音乐教师成长都是极其有益的。

一、音乐教师行动研究的价值

1.行动研究将改善长期以来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状况,有助于音乐教育学的理论发展

在传统的研究范式中,研究者与实践者往往是分离的,这种分离使得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各自拥有独立的话语。两者的界限造成许多研究理论由于“隔靴搔痒”无法解决实践者的具体问题;而实践者又常常苦于没有理论的支持显得“盲人摸象”。以我国普通学校音乐学科研究为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经历了从音乐教学法到音乐教学论的飞跃后,如今已从音乐学与教育学基础理论中脱离出来,成为依托于音乐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研究音乐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音乐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对人与音乐之间的关系问题和音乐教授与音乐学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它们相互的内在联系与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揭示、说明和预测。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指导实践,然而理论研究却常常是落后于实践的。这是因为,通常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人员都是专家、学者或专职研究人员,尽管他们普遍理论素养较高,同时又具备研究设备、技术、时间及财力等的充分保障,但毕竟由于对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普通学校教育活动缺乏深入的探究,以至于常常用超乎音乐教育现象的理想化认识来指导实践,这种书斋式研究形成的理论相对于更为复杂的音乐教育实践,无论是解释功能、批判功能还是预测功能都显得缺乏应有的针对性,使广大的音乐教师大多是借助自身的经验而不是理论来观照自己的教学行为。

音乐教育理论必须敢于直面实践,这是音乐教育研究能够得以顺利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因此,研究方式的扩展与改变是必要的,由音乐教师直接参与的行动研究将会为音乐教育理论注入新的话语,对音乐教育理论的完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行动研究是促成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根本途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哲学解释学、后结构主义等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的“经验型教师”已逐渐受到“反思型教师”的挑战。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反思型教师能够以开放的姿态看待事物,能够不断地对教学进行思考,对专业结构进行更新。他们关注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理论的思考者与建构者。音乐艺术本身具有“个性化”与“形态化”的感性特点,因此音乐学习与教授也离不开个体的独特感受性,这种独特的内涵是音乐学科的灵魂。音乐学科研究所涵盖的面甚广,无论是音乐艺术规律还是学生的音乐能力发展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差异性等特点。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能够针对自身教学环境中的学生全体或个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检验、调整、积累音乐教学经验,在反思与总结中使自身的教学更趋向于合理,这对音乐教师的成长是极其有利的。

行动研究并不仅仅是经验总结,虽然在行动研究中教师获得的理论不同于专家的学术理论,但它是反映教师个人实践愿望的一种实践知识,在研究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必然会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专家的学术理论,重要的是这些理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以重构的方式进入教师个人的经验之中,最终形成的是一种服务于实践的理论,可见它的应用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倡导和鼓励行动研究能够使音乐教师自信地迈进教育科研的殿堂,提高他们的音乐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对促成音乐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成为终身的学习者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音乐教师行动研究的范式

教育行动研究并不存在着统一的范式,美国学者温特认为行动研究的关键过程可以用三个词来表达:“观察”、“反思”和“运用”。对音乐教师而言,它的基本框架在于:

1.提出问题

这是行动研究的起点,音乐教师关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象资料等等。

2.分析问题

音乐教师通过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问题予以界定,诊断其原因,确定问题的范围,挖掘问题背后所涉及的诸多因素,以期对问题的本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3.确立假设

明确问题以后,音乐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通过请教理论工作者或阅读专业书籍、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其结果有助于音乐教师形成新的、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4.验证假设

考虑了每种行动方案的可能效果后,音乐教师就着手试行某一个解决方案,并在试行之后仍要不断地搜集各种资料或证据,以检验假设,改进现状。在检验过程中,音乐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行动研究的循环。

三、音乐教师行动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1.外控与自主

从政策和制度的层面上说,现行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大多是“外控式”的。即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术机构策划或制定,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以及规范性和权威性。另外长期以来音乐学科在学校中地位不尽人意,使许多音乐教师缺乏学科行动研究的热情,仅把教学工作定位于按教育理念操作的熟练工,自主性、反思探索的动机与投入感较差。

2.结果与过程

从科研导向上来看,音乐教学研究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许多教师把教育行动研究等同于“写论文”,认为研究主要是靠“文笔”的功夫。事实上,所有的理论都不是“写”出来的,它必须经过研究的每一个过程,通过行动的观察、思考、总结、提炼,是“研究”出来的。这一艰苦的探索过程在教育研究中经常被省略或敷衍,以至于不少音乐教育论文观点雷同,缺少个性亮点。另外由于受功利思想的影响,不少音乐教师急于求成,把局部经验任意拔高,盲目构建理论框架。这些都使音乐教学研究无法真正深入,使音乐教育研究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3.个体与合作

音乐学科在普通学校属于小学科,在校音乐教师一般仅为1、2名,势单力薄,少有机会能够分享群体的智慧。教育研究需要个人的反思和探索,也需要同行间甚至非同行间的相互启发。因此,采用横向与纵向的联合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横向上,可以在有共同研究方向和志趣的学校和教师之间形成合作关系,随时定期进行交流,共同提高研究能力。纵向上,可以邀请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联合研究更身层次的课题或进行理论的总结与提炼。

4.音乐与教育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篇6

1.凭借流行音乐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产生之前,小学音乐课堂充满了专业教学的声音。在内容方面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于学生音乐感受力与创造力培养不予重视;在教学方面注重传统教学的规律与经验,对于学生音乐兴趣及音乐认识不予重视。课堂几乎采取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许多学生原本对音乐课有着美好的憧憬,在经历音乐课强压式教学后不再对音乐课感兴趣,甚至认为音乐课是一种负担。音乐课不应该死气沉沉,它应当像音乐一样充满快乐,音乐课与其他科目不同没有升学考试一类的考核内容,学生上音乐课是一种等同于娱乐、消遣方式充满轻松活跃气氛的享受,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心态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流行音乐是指结构简单、通俗易懂、节奏紧凑,充满真情实意,并深受观众喜爱的歌曲。有些流行音乐在人群之间传唱,学生甚至未经教师传授就已经熟悉,利用流行音乐这个优点教师很容易就能带领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不但不会使学生有生涩感,反而会让学生感受到有亲切感[2]。由流行音乐作引导让学生学习音乐的普遍性与广泛性,在進入经典音乐教学时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真正了解经典音乐含义,产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让学生能够获得经典音乐的真谛。

许多流行音乐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旋律,它作为音乐首要要素有一定组织、节奏,学生有规律可循因此学习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旋律的相似性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采用流行音乐深化教育内容

2.1用优秀作品进行思想教育。小学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却已经拥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现代社会网络技术发展迅速,难免会让这些心智尚未成长完全的孩子接触一些能够产生不良影响的流行歌曲,非常不利于学生培养音乐兴趣端正欣赏观念,教师要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引。比如在课堂上用经典歌曲与流行歌曲相互搭配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欣赏、去总结,教师针对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以歌曲为话题展开讨论,最后集体展示讨论内容及结果,不仅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能力发展,有益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

2.2用经典歌曲打开心灵之门。音乐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都为学生后天思想品质和知识技能培养产生了非凡影响,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来让学生学习精神品质,以此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好的流行音乐可以与人产生共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演唱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活动当中,在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行,既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意识。

3.利用流行音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许多学生对于音乐认识只停留在个人爱好的层面,从来没有深入去了解音乐,但是流行音乐也是音乐派别之一,它也拥有音乐的基本骨架,教师通过流行音乐来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水平,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基础素养。音乐在特定环境下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文艺作品与音乐相结合时往往能将精神文化境界提升一个档次,能够将作品的表达效果更进一步具象化。

4.用优秀作品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篇7

关于优秀音乐老师工作总结范文  虽然我只是一名刚刚上班两年的小学音乐教师,不能说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但通过这两年的自我学习与努力,我也总结了一些本学科的教学经验。

  一直以来,音乐课被称为副科课,特别是在个别偏远的农村学校更认为音乐课是可有可无的科目。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音乐在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对音乐课越来越刮目相看。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不负众望,更好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放射出它应有的光彩,这是我在这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与实验的课题。我发现影响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因素虽很多,但以下这几方面更不容忽视。

  一、师生对音乐课的认识态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之一。

  常言道: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作为老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要自尊自爱,对任何一节课都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针对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老师要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思想脉博。否则,只一味地想怎么设计课堂教学花样,只能抓住学生一时的心,却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改变对音乐课的态度。所以一旦发现有学习不端正的学生,我就利用上课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讨论:音乐课到底有什么作用?音乐课究竟会给同学们带来什么?没有音乐课会怎样?……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大讲特讲其好处所在。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老师工作的意义,也使他们更多更好地知道学好这门课的意义,从而自觉自愿的完成学习任务。

  二、课堂上老师的夸奖与鼓励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样一则事例:某几位专家学者到一所学校做实验,到某班时,随意点出几个学生并很认真地对老师们说:“他们几个将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果不其然,几年之后,本来表现一般的这几位学生真的成为了学校的佼佼者。原因很简单,专家学者的暗示转给了老师,老师对这些学生时常充满信心,而正是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们的情绪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所以,结果就如人们所看到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实验发现:同样的班级,如果这节课我鼓励赞扬的话语多了适当了,学生的情绪便会异常地高涨,他们的行为也会与我紧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几个所谓的调皮学生身上,批评多了,学生唱歌的情绪马上让人觉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这一点特别是在年龄较小的年级表现尤其明显。比如学习《四季童趣》这首歌曲,节奏较难:除了切分节奏,还有全音符八分音符多次的交替出现。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我除了采用各种教唱的方法之外,重点放在给学生心理暗示上,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整个教唱过程中,我时不时地赞扬激励他们:“你们真棒,这么难唱的句子都难不住你们,老师真为你们的聪明能干高兴!”“你们的声音真是太美了,我真想再欣赏一遍!”“你们愿意吸收老师加入你们的合唱队吗?”……一节课下来,不但不觉得累,反而会让你身心愉悦兴致更高。无数次的实验证明:越是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当然必要的批评也要有,不过要考虑课堂气氛及学生的承受能力,讲究语言艺术。比如唱歌时,有说话或大声喊唱的声音,我就让学生自己说说内心的感受,让学生辨别美与丑,对与错。通过这一环节,使那些没做好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并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美的不文明的。另外,我还在课下和同学们达成协议,课堂上违反纪律或有不文明言行,老师就用眼神或伸出手指提醒大家,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第三次就在受支扣除平时成线绩的惩罚。这一方法不仅保持了课堂气氛不被破坏,而且还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音乐老师不仅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而且还是美的传播者

  在实际教学中,我不只一次地发现:当我身体不舒服,精神面貌欠佳时,学生上课也是懒洋洋的,歌唱时很难进入状态。同样的班级,当我富有激情地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唱时,学生不仅学的快,对作品的理解也到位。同时,我和其他老师交流中都发现,学生把音乐老师当成了美的标准。音乐老师会唱歌,声音美;音乐老师会弹琴,很让人着迷;……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所以,作为音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学生从老师这里不仅能学到书本知识,还能感受到美的熏陶。

  成功的上好一节课所包含的因素还有许许多多,以上几个方面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积极总结教学经验,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音乐教师!

  关于优秀音乐老师工作总结范文

  一、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本学期我采用的是书面备课的形式,按要求有单元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每一课也都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和详细的教学过程(学生、教师活动预设)。

  反思:在备课中,还没有能够做到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把握,对学生活动的预设考虑不够周全,应在备课之前增加对学生情况的分析,这样才能在备课中更加全面和完善。

  2、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在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分析、对教材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当然教学计划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教学计划应该再详细一点。

  3、认真上课: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听音乐起立问好、听到相应的音乐保持安静。按照备课的准备实施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本学期期末,多数同学能达到优秀。

  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有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过程,但是,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的意愿进行,这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及时、灵活的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有效评价,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另外,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上,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能过难或者过于简单,除了活跃课堂气氛外,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工作应该努力和改进的地方。

  4、认真考核:按照《XX——XX年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方案》对学生进行考核。

  反思:在制定方案中,有些可能还不够完善,检测、评价的方式较单一,不利于孩子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该思考和努力的地方。

  5、课后反思:本学期,由于跨校区上课,听、评课的效率不高,听课的次数较少,反思不够深刻和具体。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上,做的还不够,特别是教学随笔,没能及时地记录下来,对自己进行总结,在教学工作中留下遗憾。

  总的说来,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我做的还不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很多地方还需要提高,应该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多参与听、评课的活动,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为成熟,对学生和教材的理解、把握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教育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三、四班及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开学初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课,并且取得了家长的好评。在庆“六、一”的活动中,编排了腰鼓队的表演和三年级的口风琴表演。并且参加了全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在我的精心准备下,这节口风琴课《欢乐颂》身受同学们的欢迎,在这节课中同学们不仅学会吹奏乐曲,而且还认识了大音乐家贝多芬,了解了他的一生及他的作品。本学期的活动很多,但是我还的秉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抓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期末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特色工作

  本学期,我参与编排了县艺术节选拔表演的节目《加油歌》,虽然结果代定,但是我们的付出受到了好评。

  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与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交流合作,能向他们好好地学习,以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视野和能力,加快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关于优秀音乐老师工作总结范文

  时光飞逝,转眼在学校工作已有两年了,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之处是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课外兴趣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在学生中挑选对音乐喜爱的学生。兴趣小组的成员基本上是自愿报名参加的。不收任何费用。周一至五的下午活动课时间进行活动。这学期我还组织了学校庆祝元旦文艺活动,均获得很好的成绩。

  四、考试:

  为了是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现。

  五、其他: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音乐。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

  综上所述,这学期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希望以后自己能多多学习,努力充实自己,做一个对学生负责,更对自己负责的好老师。

音乐老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  时光荏苒,在过去的一学期,作为音乐教师的我,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成绩,也有一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等都要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下面我就把本学期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考试:

  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选用了:演唱及欣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表现。使学生们对音乐有了总结及新的认识。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舒畅地上音乐课,多用鼓舞学生的语言。用心做到用好的教学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矫正。

  三、师德表现:

  我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关心、热爱学生,做孩子们的好朋友。

  四、课堂教学: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独立,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感情。用功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舒畅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辩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想音乐、解析音乐、浮现音乐,并在肯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篇8

这本书出版之后,被很多人奉为“新音乐教师的入职宝典”。但是,仅仅只是这样吗?诚然,新音乐教师是这本书的最直接受益者,他们能感同身受地从张晓敏的经历中获得问题的答案。感性的语言背后,渗透着对音乐教师职业认知与职业道德、音乐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方法、音乐教学研究的途径与方式等方面的理性思考。更深层次地看,还包含着对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等问题的深入探究。所以,在实践层面上,这本书对新音乐教师和在读师范生具有指导意义,也能使在职音乐教师有所启发。在理论上,则能引发音乐教育研究者及肩负培养音乐教师任务的高校教师的深深思索。

目前,市面上的音乐教育论著林林总总,而这本兼具人文色彩与理性思考的对话集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这是一本入职读本,是一种理论的解读,也是一幅微型的图景,更是一次沉重的反思。

一、音乐教师的入职指南

这本书对于新音乐教师的入职指南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与一般的音乐教育著作不同,这是一本对话录,语言真实质朴,没有因为是“专家”与“新手”的对话而充满虚假的奉承与刻意的说教。郭教授平易近人的解答,也使晓敏老师由胆怯的提问到大方的讲述,他们的交流,也从答疑变成了彼此经验的分享。这样的方式可以让音乐教师减少阅读专业文献带来的技术障碍,由于书中所述贴近生活,他们能最迅速、最高效地获取信息。书中并未频现艰深的专业术语,也没有假大空的口号,只是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新音乐教师答疑解惑、出谋划策,一起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教师角色,分享他们的喜悦,分担他们的忧愁。

“对于新老师来说,怎么样才能把第一堂课上好呢?第一堂课应该上些什么内容呢?”①“您觉得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把教材内容更‘活’地传递给学生呢?”②晓敏老师的这些疑问,是每一位初上讲台的音乐教师都会遇到的。郭教授逐一将问题解答,并且常常会发散开来,由此及彼。让晓敏老师不仅得到问题的答案,还触类旁通地打开新的思路。在这十二封信中,他们分别就如何上好第一堂课,教材使用、师生关系、职业认知、教学内容、课堂氛围、课程评价、欣赏教学、唱歌教学、职业道德、教学形式等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说,几乎囊括了新音乐教师入职时会遇到的方方面面,虽然这不是条分缕析的步骤式行动指南,但这种轻松的表达方式及蕴含的巨大信息量,会更使他们受益匪浅。

这本从新音乐教师入职真实经历出发的小书,可以成为他们探寻未知世界的引路者。绕开难懂的理论说教、避开机械的模仿与重复,循着郭教授与张晓敏的对话,他们就能拨开迷雾,逐渐清晰。

二、音乐教育理论的轻松解读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③可是,提到“理论”两个字,许多音乐教师便条件反射地皱起眉头,认为“理论”是晦涩难懂且“没有用”的。有些音乐教师专业技能突出,但平时很少看书动笔,缺乏理论知识储备和思维方法,无法科学理性地看待与分析音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文化底蕴不深,理论修养浅薄成为音乐教师群体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理论”该以何种方式走入音乐教师的视野中呢?恐怕不顾基础,强迫教师们手捧理论书籍去使劲研读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一种更轻松的方式,让音乐教师在心理上解除对于理论学习的畏惧感,初尝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指导的积极作用,找到突破口之后,再按图索骥、顺藤摸瓜地逐步完善自身的理论结构。那么,一幅全新的思维图景就会展现在音乐教师[前,让他们超越日常经验,能全方位地审视与反思教学,主动进行教学研究和自主发展,树立现代教学理念,走向专业化道路。

《音乐教育书简》正是这样一本轻松解读音乐教育理论的书籍,它行走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线上,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阐释与音乐教学息息相关的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的阐述,都是基于晓敏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见的困惑而展开的,并非毫无根据的理论说教。这样,音乐教师在阅读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也促使他们对自身教学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思考。

例如,晓敏老师在第一封信中就提出来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的问题。她由于害怕自己是新教师而权威不够,所以第一堂课就给学生提出了诸多要求,但结果却发现“没有人愿意与我交流”④。看看郭教授深入浅出的解答吧:“教师的威信,主要是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职业道德、学识修养、教学水平与效果,以及与学生的亲密关系等因素慢慢建立起来的,它需要一个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⑤这样的话语平实易懂,却蕴含深刻的道理,不仅能直接指导音乐教师处理问题,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促使进一步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理论的轻松解读并不等于淡化理论,或把理论知识浅薄化。而是在音乐教师理论修养普遍偏低的现实下,用相对通俗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引领他们逐步走入理论学习的园地,成为兼具实践和研究能力的新型人才。

三、音乐教育现状的微型图景

随着晓敏老师支教工作的不断深入,她不断地提出新问题,虽然充满随机性,却也是实际的音乐教学情境下遇到的真实情况,其中一些还是广受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者们关注,甚至颇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一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微型图景。

例如,在第五封信中,晓敏老师问郭教授如何处理好流行音乐与高雅音乐之间的关系。郭教授提出,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教育的目标,一个是音乐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指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受教育者自由、充分、和谐、快乐地成长;音乐的目标是通过音乐教育传承和创新音乐文化。那么,那些利于受教育者成长,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音乐,就是学校音乐教育适合的音乐。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而言,没有好和不好的音乐,也没有高雅和低劣的音乐,只有适合和不适合的音乐。通过这样的深层分析,读者都能对这个问题有更多理性认识,虽然得到的不是具体的做法,但却能内化成自己的理念与观点,切切实实地指导教学。

再如,在第九封信中,晓敏老师与郭教授深入探讨了歌唱教学的问题。还有第五封信中的新教师的人际交往、合唱团的建设;第七封信中的音乐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第八封信中的“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等问题,无不从各种角度反映着音乐教育的现状。

所以,说这本书是一本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书籍也不为过。只不过这些问题是产生于晓敏老师的真实经历中,其分析也是渗透在事件的描述中。晓敏老师与接龙中学的学生,只是音乐教育实践中的一隅,我们不能说这就代表了所有的教师与学生,但也能一叶知秋,见微知著。读者能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背后,读出我国当前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隐患,能够从这幅缩略图中看到音乐教育的全景。

四、音乐教师教育现状的沉重反思

晓敏老师与郭教授的对话不仅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给予新音乐教师以指引,其背后的深意更是值得进一步探索。书中并未直指音乐教师教育的沉疴,但这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却时刻浮现在字里行间。

很多人拿到这本书后纷纷感慨:“我刚参加工作时要是有这本书就好了!”晓敏老师也在第一封信中描述了她第一次上课时忐忑不安、漏洞百出的情形。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新音乐教师即将走向岗位时手足无措的情景。冷静反思,这与高校音乐教师教育培养质量有关。下面的几点反思并不完全根据晓敏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来阐述,而是从整体的角度加以总结得出来的。

反思一:音乐教师职前教育目标定位是正确的吗?

晓敏老师是层层选的支教志愿者,可见是优秀大学生。即使是这样,她也有着很多困惑的问题要求助郭教授。她在接受了合唱团排练的任务后,“脑子一片空白”,很不自信。并且开始后悔在大学里对指挥课重视不够,高难度的民歌也让她非常胆怯。这些“被培养”的音乐教师,在培养之初是否就准确“被定位”了呢?

郭教授说,中小学音乐课堂需要的是全才而非专才,只有某方面特长的人,在面对教学工作时会无所适从,束手无策。他把音乐教师比喻成策划、制片、导]、指挥,而不是“]员”,如果音乐教室是一个大舞台的话,那么,这个舞台的主角是学生。音乐教师,应该是个全能型的音乐人。

然而,“尽管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押‘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但是我们在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并不明了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特性。”⑥在人才培养时,过度重视音乐专业技能,忽视教育专业素养,音乐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的发展极不平衡。虽然形式上开设了相关教育专业课程,实际上却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反思二: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合理的吗?

晓敏老师曾提到,她对于90后的高中生几乎一点都不了解,对于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得当地使用教学方法、如何用活教材,她都难以准确把握。可见,教育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对于未来的音乐教师是何等重要。

目前,高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构成。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上,普遍存在重学科专业课程,轻教育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的现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是培养音乐教师专业内涵的主干课程,最能体现音乐教师专业特点,是音乐教师教育区别于其他专业教育的重要标志。而教育实践课程则是准音乐教师们在走上岗位之前的练兵与模拟,对今后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个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教育类课程比例偏小,与其他课程的结构失衡,势必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失调。如果说把教育类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比作胜任音乐教师的两翼,那么,最能体现学生作为“教师”的那一翼则先天营养不良了。

十二封信笺,承载了太多内容。不同的人,能从书中读出不同的内涵,各取所需,耐人寻味。书本的装帧设计也别出心裁,宛如一封信件,寄往每一个热爱音乐教育的人的手中。

①郭声健、张晓敏《音乐教育书简――中小学音乐教师入职读本》,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②同①,第24页。

③恩格斯著《自然辩证法》,《马列著作选读》(哲学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页。

④同①,第5页。

⑤同①,第12页。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篇9

哲学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揭示世界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它为音乐教育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音乐教育哲学是一门研究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的学科。作为音乐教育学的基础理论,音乐教育哲学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从理论层面来看,它对音乐教育的本质进行思考;从实践层面来看,它又对音乐教育起着导向作用。

一、音乐教育哲学是反思音乐教育的思想前提

音乐教育哲学借鉴哲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教育理论全面、系统的反思,从整体上认识音乐教育本质、音乐教育规律、音乐教育价值、音乐教育教学中知识认知等问题,形成科学的音乐教育观;评价、批判和总结人类历史的音乐教育经验,深刻分析音乐教育的现实问题,科学预测音乐教育发展的未来;启发、激发和锻炼教师的音乐教育理论思维,掌握科学的音乐教育学科研究方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创造性。哲学对于人生起的作用也正是哲学对一门学科所应起的作用,例如音乐的哲学应为音乐“掌舵”,音乐教育的哲学应“内在地塑造”音乐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如今人们如此热衷于讲究音乐哲学和音乐教育哲学的缘由。音乐教育必须仰仗音乐哲学的启迪、扶持与指导,去识别和领悟其美与价值。缺乏哲学的基础与高度,它势必流于一般知识或一门技艺。教师通过音乐教育哲学的学习,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其基本知识,深入理解其基本理论观点,初步掌握其理论方法;形成音乐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锻炼和提高音乐教育研究的理论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音乐教育研究的学术敏锐性,开拓音乐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能应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分析音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并初步形成独立的有说服力的见解。

二、音乐教育哲学解释音乐的本质和价值

音乐教育哲学的目的就是力图站在最高的境界去揭示音乐本质的美与价值。我们告诉学生音乐很重要,但重要的原因却往往是其他学科也可以提供的,音乐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和必要性并没有体现出来,这无疑是没有说服力的。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招生的分数线远远低于其他专业,音乐教师的地位也由音乐考生的录取分数决定,教师是否从提高审美能力的角度去组织教学已经不重要了,只要带好音乐高考班就能得到社会的承认。然而,这种承认不是对音乐教育价值的承认,而只是对教育价值的承认,甚至仅仅是对功利的一种承认。音乐的教育作用,是开发人们对音乐艺术力量与生俱有的反应能力,而一旦非音乐性的强调超越了音乐本身,就将削弱和淹没音乐艺术。因此,我们必须依靠哲学中关于知识的价值和性质的观点,对音乐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提供理论支持。哲学中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探讨,有助于面对知识的多方面价值做出明智的选择。

三、音乐教育改革需要音乐教育哲学的引导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篇10

一、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思路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对所教内容进行吸收和内化,更是教师关注学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反思课前准备及学生的参与性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注重“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为此,教师课前要走进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准备工作,搜集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参与到教学中去,课堂中学生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例如,在执教《故乡的小路》一课时,原先我是让学生先听一听范唱,然后唱一唱乐谱,最后唱词。经过反思,我发现学生不喜欢这样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学习的兴趣不高,难以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于是我鼓励学生在课前采访一下家里的长辈,问问他们爱唱的思乡的歌曲有哪些,或上网查找一些思乡的诗句或文章,课堂上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多媒体的播放,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由于课前精心准备,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很好地激发起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情绪上的铺垫。

2.反思教学设计的音乐性

音乐课堂最重要的是要体现音乐性、审美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有的教师把音乐课上成了历史课或是语文课,忽略了音乐性而与其他学科一味地综合,毫无音乐美感可言。因此,教学设计时应抓住音乐课的音乐性来进行。例如,执教《草原放歌》单元时,由于歌曲是以“草原”为主的,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我把音乐课设计成集地理、历史、摄影、文学为一体的“大杂烩”,好像要把很多的知识都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使课堂忽略了音乐性。经过反思,我明白了相关文化的渗透必须把握为学习音乐服务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时机自然而有效地渗透。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我以腾格尔的《天堂》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带领学生哼唱歌曲的第一句,引出对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解释,感受大草原音乐风格特点,进而出示本课的演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教学语言组织上我压缩了对蒙古族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的介绍,更多地通过演唱和欣赏,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让学生体会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和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内在联系。这种以音乐为主线,适当的、适度的渗透会使音乐课堂的综合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二、围绕“低碳高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低碳高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生命,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获得发展。

1.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方式,它的智慧性、艺术性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欣赏交响组曲《海洋与辛巴德的船》时,我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结果在第一个班提问时,全班鸦雀无声,学生们一个个低着头,好像生怕我叫他起来回答。经过反思,我发现我的问题提得过于笼统,音乐本身就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要让学生在听完乐曲后谈感受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于是我在第二个班教学时修改了问题,问:给你一支交响乐队,你将用哪些乐器来演奏表现暴君苏丹王残暴凶恶的形象?用哪些乐器来表现美丽聪慧的舍赫拉查达?结果全班同学都积极讨论,从乐器的音色,演奏的速度、音型、力度等进行了分析,对乐曲的感受也就水到渠成了。提问细化、具体化,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才是有效的提问,智慧的提问,才能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2.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效果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广泛采用,它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具体体现。例如,我在执教《海滨音诗》一课的最后环节是“创作、排练、表演大海”,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创编。在10分钟后的现场表演中,有几个小组的学生都说不会、不行,对表演不积极,个别组虽然创编出了节目,但质量不高,离我所预想的教学效果和目标相差甚远。经过反思,我认识到了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必须先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把握好合作的时机;二是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感受、理解、交流;三是教师必须针对教材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充当合作学习中的引导者;四是要让学生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快乐。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融洽的自主能动的氛围中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课堂上才会绽放出智慧的火花,才有精彩的表现。

三、对教学成效及失误的反思

我们常说贵在知不足。教后反思,能让教师及时捕捉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发现新的问题,做出有效的修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1.反思教学中的闪光点

闪光点可以是教学设计中的奇思妙想,也可以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是师生交流合作中的精彩表现,这就是成功的经验,值得今后借鉴。在教学中我善于把握音乐的情感性原则,从学生的角度来透视和探究音乐课的审美价值,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创设情境,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愿望。例如,在执教《故乡的小路》一课时,我将诗、歌、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当学生沉浸在“思乡”情境之中时,我开始导入:“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是一条通往温暖的家的小路,今天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思念的情来同唱《故乡的小路》!”随着音乐的响起,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融进音乐中参与学习。

2.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对课堂上出现的不足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自我剖析,在以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在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探索中,我曾经只图形式不重实效,忽视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看似热闹的音乐课实际已脱离了音乐性。经过教学后的不断反思,我看清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既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不放弃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必须遵循音乐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