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运维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2:59

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篇1

[关键词]机电设备;日常维护;运行管理;设备维修

中图分类号:t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130-02

引文

随着各类重工企业中机电设备使用率的不断加强,许多企业对机电设备的使用处于超负荷状态,尚未重视对机电设备进行适当的维修和保养,这导致了企业在机电设备维修方面投入过大。因此,为了提高企业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的成本,各企业加强了对机电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本文从介绍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出发,系统分析当前企业机电设备维护和保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概述

当前,对机电设备尤其是一些自动化程度较强的机电设备进行相应的保养和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步骤进行。实践中,对机电设备进行专业的维护和保养包括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例行预防性维修、对机电设备的性能进行改善性维修、机电设备发生事故后的维修。具体体现在:

1.1例行预防性维修

对机电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是一种预防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事前维修。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机电设备的一些主要零部件进行检测,目的在于发现破损和磨损的零部件并及时进行替换。这个时期的机电维修主要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系统检测,维修人员检测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诊断,以准确发现机电设备存在的隐患。

1.2对机电设备的性能进行改善性维修

对机电设备的性能进行改善性维修,是针对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及时改进,以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该阶段的维修是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机电维修技术,针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机电设备进行及时的改造。例如,当一些机电设备在运行性能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提升该设备的使用效率,技术人员对其功能进行相应的机电设备升级改造。

1.3事故后的维修

该阶段进行设备维修,是在机电设备存在事故时,导致设备运行无法继续进行时,技术人员进行的维修。如,技术人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换机电设备的零部件,以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转。

2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

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物业区域所使用的机电设备种类较多,如供电设备、供水设备、消防设备、空调设备以及照明设备等等,这些设备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运行方式和维护方法,所以企业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机电设备的运行进行管理,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1运行制度管理及机电基础工作

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①应建立完善的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制度,使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加强机电设备的监督和检查。如物业区域的机电设备、供水设备等机电设备都应制定完善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管理责任人。②对于物i区域所使用到的机电设备,均应建立机电设备技术档案和生产设备台账,规范各项机电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到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的账、卡、物相符,例如照明设备和通风设备等机电设备,在小区中使用的量较多、范围较广,很容易忽视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系统管理,应加强对这些机电设备运行管理。③应重点关注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准确判定,分析机电设备的缺陷、影响机电设备运行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2.2机电设备使用环境管理

设备使用环境会直接影响到设备使用的效率,所以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根据机电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对机电设备的使用环境进行监督管理,根据机电设备的生产环境管理要求,不断改进机电设备的使用环境,从而保障机电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转。

2.3机电设备维修信息管理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机电维修管理制度,严格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应详细记录机电设备的维修情况,并对维修记录进行统计和保存。通过对以往机电设备运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寻找解决机电设备故障的最佳措施,尽可能降低机电设备故障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为之后的机电设备维修提供参考,降低企业的维修成本。

3机电设备维护和保养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较多问题,机电设备维修保养理念落后、检修理论知识匮乏以及维修人员素质低下等都是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详细阐述如下:

3.1企业缺乏机电维护的意识

许多企业在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为了减少企业日常的支出,很少投入专门的资金进行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如对轴承进行定期检查等。大多数企业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才会聘请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护,这不仅缩短了企业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导致企业停产停工进行设备维修,严重影响了企业效益的增强。

3.2缺乏专业的机电设备维护理论知识

多数企业没有专业的机电设备维护人员,企业的技术人员并没有充分的机电设备维修方面理论知识的储备,他们大都凭借经验进行设备维修,导致机电设备维护和保养不彻底,加重了机电设备的故障,错过了最佳维修时间。

3.3缺乏专业的几点设备维修人员

过去传统制造业中,机械维修人员的专业文化素养并不高,他们凭借自己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很好的进行机电设备维修。但是,当前信息化不断增强,许多机电设备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相应的对这些设备的维修也需要专业的信息化理论知识,但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是该类信息化维修人员的缺乏。

4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和运行的加强

机电设备的维护有利于提高设备运行的寿命,缩短机电设备发生故障企业停产整顿的时间,增强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此,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4.1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测

企业在今后运营中,应该改变以往的机电设备维修理念,定期对运营中的机电设备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存在的故障。专业的维修人员应当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零部件是否能够正常运转、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查,并将这些情况列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4.2实行机电设备维护责任制

在企业运行中,将工作人员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作为其绩效考核的一个方面,实施机电设备运行维护责任制,这就有利于工作人员在进行机电设备操作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并且将情况记录下来,向专业的机电维修人员进行汇报,确保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这种方式将机电设备的维护贯彻到机电设备的整个使用过程。

4.3培养专业的机电设备维护人员

为了能够培养专业的机电设备维护人员,应该加强对专业维修技术人员理论知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维修理论水平,并且及时向技术人员讲解智能化和信息化机电设备专业知识,以期机电设备的维护人员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加强专业人员技术的定期考核工作。于此同时,结合机电设备实际操作,利用现代化技术辅助专业人员进行熟练度的联系和模拟仿真,还可以在设备实际操作现场对有疑惑的地方进行学习和更新。

4.4密切监测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

为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及时发现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加强对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监测机电设备性能参数的变化,分析和预测机电设备可能会存在的故障隐患,为维修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性维修方案,减少机电故障发生。

4.5灵活运用各种维修方式

维修人员在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时,应根据机电设备故障出现的具体原因,灵活选择相应的维修方式,例如对于机电设备中已经被损坏的零部件,应果断将其弃置并进行更换,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转,减少停机时间。对于需要进行修理的零部件,首先需要进行仔细检查,然后通过研磨、焊接以及加工等方式,对零部件进行修复,使其能够满足设备的运转要求。另外,对于需要更换修理的零部件,首先应使用新的零部件将其进行更换,然后尽量加快维修速度,降低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

4.6强化机电设备的绩效考核

进一步完善机电设备的绩效考核制度,使相关技术人员能够严格落实机电设备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机电设备生产责任制,使所有技术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机电设备的操作规范进行工作,且管理人员应定期抽检和考核部分操作岗位的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及时消除设备安全隐患。

4.7提高机电设备维保人员的技术水平

机电设备的日常操作水平会直接影响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所以企业应通过培训和教育等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尽可能减少人为操作不当所导致的机电设备故障。机电设备技术人员在使用前,应对机电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在设备启动后,首先应进行一段时间的预热,避免机电设备在低温环境中超负荷运行,影响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如供电设备,在其正常运转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密切观察机电设备的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机电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机电设备的温度情况均匀调控油门,使得机电设备能够正常、稳定运转,减少机电运行过程中对零部件造成的磨损。

4.8制定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与计划

由于生产时间较长,会因为零件磨损、零件腐蚀、油减少、油编制和零固件松动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机电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因此,要求相关部门制定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及计划,一旦发现机电设备出现问题,要立即维修,以期达到顺利开展作业的要求,从根本上避免机械设备发生带着故障问题作业的现象。同时,采用合理规范的维修计划,确保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能合理安排维修工作需要的财力、物力及人力,促进机电设备维修时间有效缩短,从根本上提升维修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使生产受到机电设备运行故障的影响明显减少。机电设备运动维修管理工作中,合理的维修管理制度及计划在降低维修工作的盲目性、加强设备维修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故障的预见性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9加大协调配合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措施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需要以“谁\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基本原则为准,全面落实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促进机械设备管理体系得到不断完善。首先,通过落实责任的方式,以信息安全归口管理的方式来明确各个下属单位的负责人,并对其责任进行明确,需要其全权指挥及负责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其次,重视系统的风险评估工作,对于机械设备在实际运行期间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并对大型机械设备使用的实际情况给予严格评估,从而促进系统风险处理能力及风险预警能力明显提高。

4.10加强机电设备维修备件的管理工作

设备运行维修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维修备件的库存管理工作,促进机电设备实际维修中准备零部件的工作得到有效减少,使机电设备整体维修效率得以明显提高,为生产高效应用工业机电设备提供保障。因为机电设备维修备件库存管理工作与较多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加上管理中对于技术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有着非常复杂的管理条件。所以,在管理期间要引起重视。加强设备维修备件的库存管理工作,对制定准确的维修计划,了解维修备件短缺情况、维修库存备件损失情况有一定的帮助。

4.11加强机电设备的信息管理与环境管理

机电设备运行维修管理工作开展期间,为了给全面开展设备维修管理提供便利,应有效地管理机电设备的信息档案。根据信息档案判断、推理及分析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建立针对性的机电设备维修方案,按照方案的实际要求完成维修工作,防止设备运行期间发生故障问题,从而降低对设备、生产产生的影响。重视管理机电设备维修信息的工作,可促进运行维护成本明显降低,从而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另外,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重视机电设备使用环境管理工作,设备管理人员及维修技术人员需要严格管理及监督运行的环境,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从而有效改善机电设备的使用环境,为机电设备高效、安全地开展农业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5结语

总之,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是保证企业经营效率不断提升的重要环节,能够最大限度的将机电设备的功效进行发挥,有利于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在当前几点设备运行中,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能得到企业的重视,为了能够将其效用更好的发挥,应该不断提高企业在机电设备维护和保养方面的重视程度,在提高企业机电设备使用年限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剑峰.浅谈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门窗,2013,06:384.

[2]时均龙,王伟,赵慧杰.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2008,05:59-60.

[3]刘瑞强.浅谈民爆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J].科技资讯,2013,29:172-173.

[4]宗斌.浅谈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维修管理[J].机电信息,2012,18:65+67.

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篇2

关键词:水利项目;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设备定期点检的概念

水利项目基于RCm实行的定期点检,与过去的设备巡检意义完全不同。

(一)什么是设备巡检

设备巡检是按设备的部位、内容进行的粗略巡视,为了“观察”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不定量的维修运行管理,对分散布置的设备比较合适。

(二)什么是设备点检

为了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的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三)设备日常巡检与设备定期点检的区别与联系:

(1)设备巡检员是专职人员,主要负责某个生产装置的设备巡检。他不同于维护人员、检修人员,也不同于维护技术人员,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专门人员。设备巡检员是利用人的五官或简单的仪器工具,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查,在巡检过程中对照标准发现设备的异常现象和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为点检人员提供要检查设备故障点、部位、项目和内容,使点检人员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设备点检。

(2)设备定期点检主要是指设备维修人员,主要负责设备故障的修复,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根据设备巡检人员提供的信息,对有故障的设备进行详细地检查和修复。

(3)设备点检人员主要负责巡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检查设备有无异常现象,为维修人员提供更好的依据,缩短维修时间,尽快恢复设备正常运行。

二、设备点检的分类

按作业时间间隔和作业内容的不同,点检分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二类。

(一)日常点检

作业周期在一个月以内的点检为日常点检或称日常检查。日常点检的对象为在用的主要生产设备,由点检人员根据规定的标准,以感官和借助于便携式仪器,每日一次或数次对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技术状态检查和监视,了解设备在运行中的声音、动作、振动、温度、压力等是否正常,并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简单维护和调整,检查结果记入日常点检卡中。日常点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设备异常,防患于未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日常点检的作业内容比较简单,作业时间也较短,一般可在设备运行中进行,所以对生产影响不大。

(二)定期点检

作业周期在一个月以上的点检为定期点检或称为计划点检。定期点检由设备维修人员和专业检查人员根据点检卡的要求,凭专用精密监测工具,定期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全面检查和测定。除包括日常点检的工作内容外,其检查作业主要是测定设备的劣化程度、精度和功能参数,查明设备异常的原因,记录下次检修时应消除的缺陷。定期点检的主要目的是确认设备的缺陷和隐患,定期掌握设备的劣化状态,为进行精度调整和安排计划修理提供依据,使设备保持规定的性能。

三、设备点检的主要环节

设备点检的内容因设备种类和工作条件不同而差别较大,水利枢纽机电设备点检主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一)确定检查点

一般应将设备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列为检查点。但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的确定与设备的结构、工作条件、生产工艺及设备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有很大关系。检查点选择不当或数量过少,难以达到预定的目的;检查点过多,势必造成经济上不合理。因此,必须全面考虑以上因素,合理确定检查点的部位和数量。检查点一经确定,不应随意变更。

(二)确定点检项目

确定点检项目就是确定各检查点的作业内容,如温度、振动、噪声、泄漏、压力、磨损情况等。确定检查项目时,除依据必要性外,还要考虑点检人员的技术水平检测工具的配套情况。点检项目确定后,应将其规范化并登记在点检卡中。

(三)制定点检判定标准

根据设备制造厂家提供的技术要求和实践经验,制定出各检查项目的技术状态是否正常的判定标准。判定标准要尽可能定量化,如振动值、油量等均应有确切的数量界限、以便于检测和判定。

(四)确定点检周期

点检周期应根据检查点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依照生产工艺特点和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并结合故障与磨损倾向、维修经验等来确定,切不可过长或过短。点检周期过长,设备异常和劣化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失去了点检的意义;点检周期过短。会加大检查工作量,增加费用支出。点检周期的最后确定,需要一个摸索试行的过程,一般可先拟定一个点检周期试行一段时间(如一年),再通过对试行期间的维修记录、故障和生产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点检周期。各单位因实际情况,点检周期有所不同,一般以星期为单位进行点检。

(五)确定点检的方法和条件

根据点检的目的和要求,规定各检查项目所采用的检查都应具体规定。检查方法和作业条件确定后,就成为规范化的作业程序。例如:是凭感官检查还是用检测仪器检查;是需要解体检查还是不需要解体检查;是停机检查还是不停机人员不得随意改动。

(六)确定点检人员所有检查任务必须落实到人,也就是明确各类点检的执行人员。日常点检工作一般应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因为他们天天与设备接触,对其性能和技术状况十分熟悉,易于及时发现问题、设备在运行中一旦出现故障征兆,能够尽快处理。同时,也有利于推行设备全员管理。定期点检由于工作内容复杂,作业量大,技术要求高,水利枢纽规定必须有专门的点检人员负责,以保证检查的质量和效率。要求各单位在确定点检人员时,要与一定形式的责任制度相结合,力求做到责任明确,要求具体,任务落实。

(七)编制设备点检卡

为了指导设备点检工作,需要将各检查点、检查项目、检查周期、检查方法、判定标准以及规定的记录符号等内容编制成规范的表格,作为点检人员进行检查作业的依据。这种表格称为设备点检卡。点检卡既是考查点检工作执行情况、统计设备维修资料、进行设备技术状态分析的原始记录,又是维修控制和管理中的重要技术文件。编制点检卡时,文字和符号要力求准确具体,简明规范、以便于掌握和使用。

(八)做好点检管理工作

水利项目建立健全了各级点检管理组织机构,形成了设备点检管理网络;制定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做到了职责落实,奖罚分明;为加强信息反馈和管理,定期汇总、整理各种点检记录,并按要求分类归档。运行部门要做好日常巡检和点检的检查、考核和奖评工作,同时,还要着重解决和防止四个问题:①防止不到现场的谎检;②防止判断不准确的误检③防止己列入检查点的重要部位的漏检;④防止查出的问题总得不到解决的虚检。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做好定期点检的检查、考核和奖评工作。

四、RCm与状态监测的结合

机电设备维修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发现,由于传统的“计划预修制度”对于经济性考虑不够,执行中受计划准确性的影响,从而造成过剩维修或欠维修。近年,人们己经意识到维修费用和各种损失费用密切相关,尤其是作为基层水管单位的水利项目,需要不断探索和选择先进的设备维修模式,保证设备可靠性提高的前提下实现维修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研究和建立高效,经济的维修模式,也是为了解决企业维修成本过高、保障可靠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状态维修是很多先进维修模式所采用的共同维修策略之一,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接触状态维修理论时,就特别注重运用新理念,相应采取了以下措施:

建立了每周检巡检制,以班组为单位设备巡检的方式保留至今;

建立了基于巡检制的精密直观点检,主要以维护经验为主,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建立了基于专业仪器的精密点检,并着重于故障分析技术的应用;

建立了故障分析及处理工作程序,并完善了一整套故障及处理的数据库系统;

推广编制检修工作信息单,与设备检修记录相结合,逐步形成设备检修规范。

水利项目自建成之日就开始探索机电设备管理新模式,试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基于精密点检和状态监测技术等多项措施的RCm维修决策体系,使设备完好状况大有改观,设备故障率明显下降,设备的使用性能显著提高。但是,作为主要措施的监测过程,还存在着譬如监测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协调问题、监测准确率和连续性问题,预知维修与传统的以计划预修为主模式之间的碰撞问题等。所以需要开发状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系统网络系统解决上述问题。状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的目的就是完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预知维修模式(RCm),提高劳动效率和自身检修技术水平,也是为了解决企业维修成本过高、保障可靠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一)状态监测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

(l)可以将以前分散采集的数据汇总在一体,统一管理,实现共享。数据最终保存于服务器,随时查看和调用。

(2)可解决分析采集及报告过程的连续性和实时性问题,特别是关键设备,通过连续监测,已形成该设备的资料库,使得维护工作有了传承的可能。

(3)当个人分析不确定时,可由多名专家在互联网上进行会诊。

(4)可以解决以前由人工送报告的弊端,可同时在网络上将监测数据与监测结果发送到各管理层的计算机终端,便于决策。

(5)可以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管理依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可随时调阅设备监测档案。

(6)全面提高了设备监测体系的效能,克服了以往监测设备存储量低、分析功能弱的缺点,特别是确保了机组数据采集系统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二)状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与RCm的联系

状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丰富了基于RCm的设备管理模式的内容:

(l)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状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定人、定点、定期、定方法、定标准地对设备进行检查,可以实现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符合RCm的管理原则。

此套系统可以让设备管理人员准确地了解设备的状态,使设备应尽可能地长时间处于运行状态,只有设备结构和性能即将破坏和急速下降的临界状态时发现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变以时间为基准的计划检修为以状态为基准的响应性检修,做到该修才修。与传统的计划检修相比较,可以延长检修间隔,避免过度检修。设备可用率提高,检修成本下降,设备的可用系数大幅上升。

这套系统集中了管理设备的各监测点的管理数据,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应用,可以方便地制定、调整设备的检查周期;监测数据放到网上,授权人员能方便地查找不同时期和不同设备的数据;设备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设备的状态。结合枢纽己形成的管理模式,可以参考此套系统,根据不同设备的重要性、可控性、可维修性,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检修方式,形成一套融故障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和主动检修为一体的、优化的全面维修管理方式,以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全面的维修管理方式要求在设备管理上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有了状态监测管理系统,积累大量有用的数据以后,可以极大地帮助实现这一点。

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篇3

(中宁县固海扬水管理处宁夏中宁7512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机电设备的迅猛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设备自动化不断提高,而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也空前的重要。因为如果机电设备不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那么企业的安全生产也就没有办法得到满足。所以,不断的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以及维修,保证设备在技术参数上面能够相互适应并且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能够使机电设备充分得到良好的发挥,并且能够使企业得到规模化的生产和提高企业的效率。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对机电设备运行进行管理,必须从日常的基础维护入手,做好机电内业工作,加强机电运行的考核管理以及设备使用的环境管理等各项基础工作。对于一个拥有着许多高科技设备的企业来说,完善设备的管理制度和建立健全预防性的维修制度,对保证机电设备维修的策略得到贯彻以及取得预期的结果和对机电设备进行科学地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机电设备来说,由于机电设备非常复杂,停机的损失很高,所以对它的日常管理的要求非常高。下面,笔者就机电设备运行的管理与维修做出初步研究。

一、使用与维护

设备在生产中发挥作用,产生经济效益的时期,被称作设备的服役期。在此期间,设备的维护和操作是设备保持良好状态,防止和减少突发故障和非正常磨损,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环节。

(一)设备维护的日常内容

通常来说,机器的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就是设备日常维护的工作人员。不过,目前很多企业都让设备的操作人单独进行日常的设备维护,当然,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企业对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就会不断增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一趋势还能对培养设备的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那种自动化的流水线设备来说,因其设备非常复杂,所以在日常的设备维护中,对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就比较高。一般的大企业,他们都会聘用专业的维护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设备的日常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设备的检查。设备的操作员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参数、振动、润滑、是否有异味、温度和声音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记录,一般来说操作员用人的感官和简单的检测仪器就能完成这个环节。

2、设备的润滑和清洁。在检查润滑情况时,首先要检查润滑油脂的压力、温度、液面和是否已经变质,再检查油路的通畅性。此外。维护员还要定期给设备补充或者更换润滑油脂。

在清洁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对设备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打扫,保持清洁状态,还要对相关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摆放。

3、设备的紧固。这一环节主要是对设备非转动部分的紧固螺栓进行检查,有松动现象的,要立即上紧加固。

(二)建立健全日常管理体系完善日常维护程序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设备的自主管理体系,如对设备问题的根源进行攻关与对设备的整理整顿规范化等方面,企业应当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一步一步进行解决,并形成日常的管理项目。在日常维护的程序化方面,日常设备的维护应当要定时、定点、定量、定人、定标准和线路,形成规范化。

二、点检制度

(一)点检制的系统功能及业务

设备的点检制度是指以设备的点检为核心进行设备的管理,点检制度对于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水平和减少维修费都非常有效。通常来说,专业的点检员会负责设备的检点工作,也要负责设备的管理工作。他们对管理区的设备负全责,要制定设备的维修标准、检修计划和编制材料计划等多方面预算。点检体系主要包括“岗位人员的日常点检、技术专员的定期检查、专业人员的精密点检、专家的技术诊断和倾向性诊断、技术专家的精度测试检查”等方面。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点检计划和标准,且要多检点工作的结果进行跟踪考核。

(二)专业点检员

由于点检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非常多,企业对从事点检工作的员工要求相当高,如点检员不仅必须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支撑,还要掌握各种相关的技术、管理的标准;制定相关的维修计划、资金预算和材料计划;分析故障并提出处理意见。

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制定点检的作业卡,周点检的计划卡和长期点检的计划表等,使点检工作严肃且标准。

三、设备的故障管理

在设备管理中,故障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它对企业及时掌握设备的实际情况非常重要。对设备故障的分析和整理,能帮助技术人员了解设备,能提高维修的水平,还能有效避免设备反复发生故障。从设备的生产方来说,这些故障分析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产工艺。但是对设备故障的分析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所以,企业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分析。

(一)综合统计方式

这种方法是对企业的设备总体发生故障的概率分析。比如,各种设备故障的发生率;根据故障的现象或者原因分析发生率;某种使用次数比较多的故障发生故障的类型的分析。专业人员针对这些设备的发生故障的概率,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找到降低设备故障的方法。

(二)典型失效分析方式

对于某些设备的部位产生缺陷,导致使用失效时,或是时常发生失效的模式,专业人员就必须找到设备的内在原因。要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就会用到技术分析手段与借助专业的分析仪器进行解决,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金属失效的分析技术。

(三)故障诊断分析

我们还可以用监测诊断的仪器,对正在运行的设备实行监测与诊断,找出设备的故障发生和变化的状态与趋势。一般步骤如下:

等到设备停机时,专业人员还要对故障的设备进行解体检查及检测,验证所得的故障结论并将它和诊断的分析对照。这种方法主要包括振动监测、腐蚀监测、声音监测、温度监测、和润滑监测等。

(四)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的维修体制是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再进行相应的维修,设备不坏则不修。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是:这种方式比较经济,针对不重要或者是简单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而如果是重要的设备的话,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维修则会使维修时间增加、设备故障的时间也增加甚至会导致维修的费用增加,因此是非常不经济的;对机电设备的检查和诊断不能够完全找出故障和隐患,而且设备的故障在企业的生产当中随时都有可能会出现。

四、设备操作维护人员和专业点检人员的培训

从前文来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以及专业点检都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也就是人在这些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对于这些人员的专业技术的培训就非常重要了。这些人不仅要了解设备的相关性能结构,还要能对一些常见的一般故障进行处理。

在对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先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和对培训的内容进行分类。然后要根据员工的情况分类进行培训及考察培训的结果。最后,企业还要对培训的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在设备管理和维修上的技术水平,增强员工在业内的竞争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企业正朝着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的方向发展。设备的管理和维修的技术水平跟不上企业飞速发展的步伐,这就常常导致企业的高科技设备的运作性能低下以及频繁的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成本,造成很大的生产损失。机电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企业管理的重心应当向设备的管理方面转移,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管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宋秀华.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J].价值工程,2010,29(36):172-172.

[2]万喜临.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

[3]毛延翩.水电厂水工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

[4]陈光辉.状态管理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前景[J].中华民居,2011,(10):396-397.

[5]曲冬,杜艳华.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煤炭技术,2009,28(2):187-188.

投稿小常识

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篇4

关键词: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

水电站是我国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对水电站建设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各个区域都在加强水电站建设。水电站建设投资方都希望自己的投资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回,那么就需要应用多种有效手段保障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在此过程中加强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与水电站运行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加强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可以使得机电设备长时间处于健康运行状态中,避免设备故障问题对水电站运行效率造成影响,对水电站的经济效益造成损害。对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进行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的重要意义

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是水电站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与水电站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较深影响。维修检修管理工作与机电设备能否安全运行息息相关,所以,对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工作落实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保障水电站机电设备可以安全、稳定运行。在水电站机电设备维修检修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结合工作实践,不断地累积经验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生产工作人员也需要树立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使得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要应用先进的机电设备维护检修技术,使得机电设备可以长时间处于健康运行状态中,避免设备运行故障对水电站运行经济效益造成损害。

2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体制的发展过程

水电站设备维修体制是以保护水电站安全生产为核心的,使得水电站机电设备可以处于安全、稳定运行中。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体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1水电站维修预防

水电站维修预防属于一种较为科学的技术管理理念,在机电设备的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以及故障问题的维修,从源头上降低机电设备故障发生概率,缩减机电设备维修次数。本文以我国某一水电站维修工程的监理工作为例,该水电站最高水头达到了130m以上,水电站水流变化较大,同时,水体中含沙量较高。主轴密封受到水体泥沙的冲击,导致主轴密封受到严重损害,很有可没能会发生严重的漏水问题。最终建议施工单位将原有密封材料更换为聚氯乙烯,不仅使得主轴的密封性可以得到良好保证,同时,还能有效延长主轴密封的应用年限,使得维修工作开展取得良好成效[1]。

2.2水电站事后维修

水电站事后维修指的就是在机电设备发生故障之后再进行维修工作开展。水电站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采用这种维修方法主要是因为在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过程中不能对设备运行存在的所有故障进行有效排查,导致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也常有故障问题产生。与其他维修制度相比较,事后维修方法具备良好的经济性,对于一般性的机电设备就可以应用这种维修方法。这种维修方法在水电站较为重要的机电设备维修中并不适用,而且设备故障问题发生概率还会增长,机电设备维修时间也会增长,同时,维修工作的成本投入也会增加。

2.3水电站改良性维修

水电站改良性维修指的就是维修技术人员应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方法,对设备运行进行优化和改良,找寻机电设备设计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应用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使得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促使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进一步改善。设备的先进性是相对的,设计中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过程中进行技术性的改革,从而使得机电设备的性能更为优越。本文以某一水电站安装工程监理项目开展为例,该水电站受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前后水头高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一内容对水电站设计人员也带来了很多困扰。笔者对水电站相关数据进行了多次核算,并且与水电站设计人员进行了深入沟通,最终确定了适合该水电站的优质转轮。同时,还考虑到了蜗壳的进水口,从而使得水电站运行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有效降低水电站运行的成本投入。笔者还认识到在对该问题进行解决过程中,能够使得自身的水轮机结构设计监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对于我国水电站建设发展是有着积极影响的。

2.4水电站的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主要是在日常中注重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找寻机电设备运行中存在的故障隐患,应用有效措施进行改善,缩减机电设备故障问题影响时间。预防性维修也可以细致化的分为定期性维修和状态性维修两种。状态性维修是技术人员应用多种先进的检测设备和诊断技巧,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综合性的检测,有针对性的对故障问题进行排除,避免机电设备故障停机对水电站运行效益造成损害。预防性维修可以缩减机电设备运行故障发生次数,缩减机电设备故障维修花费的时间,降低设备维修的成本投入。预防性维修是水电站技术人员依据水电站运行特点,合理、科学地确定机电设备维修周期,进行不同规模维修工作开展。

3水电站机电维修方法的类定

水电站故障维修也可以称之为水电站事后维修,主要是水电站机电设备发生不良故障问题后进行维修工作。水电站定期维修也可以被称为水电站预想维修,主要是依据水电站机电设备的运行时间,或者由技术人员确定维修时间间隔。水电站优化性维修,技术人员会对故障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应用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对机电设备设计进行优化,从而使得机电设备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水电站运行状态维修是技术人员依据先进的设备仪器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综合性的检验,并且与标准性运行效率进行对比,全面审核机电设备是否处于健康运行状态中,在故障问题发生前应用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将故障问题扼杀在摇篮中[2]。

4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中存在的不良问题

4.1维修意识不强

现阶段,水电站管理工作人员只是注重水电站发展,认为机电设备只要可以正常运转就可以了。只有在机电设备发生不良故障问题后才会进行事后维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机电技术的发展,对机电设备的使用年限造成了非常不良影响。很多水电站维修工作开展都是以故障维修和定期性维修为主,但是对于优化性维修和生产性维修落实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

4.2维修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建立科学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对维修管理工作开展进行约束和规范,同时还能帮助水电站管理人员掌握全面的故障信息,对机电设备综合性能进行优化,使得水电站的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很对水电站建设的维修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其中存在着较多缺陷,不能保证机电设备故障问题进行排除,水电站管理较为混乱,很多故障问题不能及时进行排除。

4.3维修技术过于落后

很多水电站都建设在偏远地区,周围交通环境并不完善,对于现代化管理方式和先进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引入受到了较多阻碍。维修技术过于落后是导致水电站维修效率较低的重要因素,不能从根源处对故障问题进行排除,致使水电站故障问题发生频繁。

4.4维修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有限

在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维修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水电站故障问题排除效率有着较深影响。水电站对维修技术人员培训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维修技术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对水电站运行经济效益造成了一定损害。

5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策略分析

5.1对水电站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制度是维护检修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在对制度进行建设前需要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测量,对不同机电设备需要制定不同的机电设备维护制度。特别是机电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开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方面机电设备维护工作开展,必须要依据机电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机电设备维修说明进行制定。第二方面要进行机电设备维修紧急预案的制定,便于机电设备运行突发状况下及时进行处理和应对。第三方面就是要根据机电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对机电设备维修时间进行规划和调整,制定满足水电站工况的维修制度。对于定期维修制度的建设,必须要限定相应的有效的定期性检修节点。例如一些机电设备生产厂家要求,机电设备运行超过两万小时后必须要对设备运行进行检测,对机电设备运行进行适当调整。水电站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检测时间进行调整,从而进行预防性检修工作的开展。

5.2对检修维护方案进行合理设计

水电站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大都建设在偏远地区,这样会导致维护和管理技术提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水电站实际运行过程中很有能会出现维修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要利用定期诊断方式对机电设备健康状态进行综合性检查,在发现不良问题后及时进行处理。最后需要注重的就是制定较为完整化的维修方案,维修内容也需要全面,促使水电站机电设备维修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争取一次维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就可以进行全面性的检查,对故障隐患和故障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5.3提高维护与检修的技术措施

在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特别是那些运行时间较长的机电设备,机电设备老化情况严重,同时,运行效率也并没有达到理想化。在维修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更多的应用新型维修技术,使得机电设备和维修技术可以同时得到更新,促使维修工作开展更加便捷,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5.4加强机电设备运行管理,注重技术人员培训

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不仅是水电站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水电站众多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要注重对水电站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帮助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机电设备运行管理意识,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故障问题及时向技术人员进行反馈。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扩展了技术人员的培训路径。水电站可以应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将众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一些先进的维护检修管理技术,扩展技术人员的知识层次。

6结语

机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与水电站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需要找寻机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应用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对维护检修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及时更新维护检修管理技术,保障设备长时间处于健康运行状态中,促进水电站长久持续发展。

作者:张进单位:湖北省巴东县沿渡河电业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篇5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策略;绿色维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煤矿行业迅速发展,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煤矿机电设备的种类和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机电设备使用性能、使用效率以及使用寿命与煤矿生产的出炭量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关系着煤矿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这就对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瞻观现阶段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现状,在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无法从源头上消除设备故障,严重影响了煤矿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分析目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并积极探究有关管理策略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1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随着煤矿生产方式的转变,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方式也出现了巨大变化,无论是大多数大型还是一部分中小型煤矿企业都相继建立起了相应维修技术管理制度,并在企业内部设立了组织管理机构,一些企业还逐渐引进设备故障检修和状态检修技术,以此来加强维修技术管理,实现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但是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仍以传统管理方式为主,即事后维修、状态检修、定期检修、改进维修,加上受到技术、人员、资金、环境等方面的限制,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工作有待完善,比如目前仍然有很多企业实行的是以保障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的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模式,这就使得很多工作人员将设备维修工作中心放在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上,而忽视了企业整体对市场的适应力;煤矿企业与机电设备厂家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对设备的设计、加工、使用、保存、维修管理工作相对独立,致使无法将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映给生产企业,延长了设备维修时间,严重影响了设备原有使用性能;定期检修和事后维修方式是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维修的主要方式,定期检修能够保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但是由于设备运行条件在不断变化,这种检修方式可能会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事后维修则是在故障发生后进行的维修工作,由于不确定性较强,所以造成的后果也不可预知;监控系统覆盖率较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无法及时获取设备故障信息,不利于做出切实有效的故障处理对策,从而影响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2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策略

2.1建立健全维修体系

当前,煤矿企业大都摒弃了单一的维修方式,而是根据设备运行状况、故障特征通过选择最为科学、最为合适的维修手段开展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煤矿机电设备种类繁多,适应环境、场合和条件不同,设备运行规律和故障类型不同,不同机电设备故障维修方式也不同,所以维修成本、生产效益也会出现较大差异,基于此,应当建立健全维修体系,针对同一个设备要制定不同维修方案,这样以来才能保证故障的及时排除,才能提高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建立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机构,设立专门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机电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和维护,完善维修技术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分配煤矿生产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落实奖惩机制、考核机制和责任机制,将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人员,有效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水平。

2.2改进维修技术管理方式

在煤矿机电设备实际运行中,应加强对设备使用过程和维修过程的管理,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对于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不仅要从设备自身出发,还应重视人员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加大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力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或自主学习方式提升人员的专业技能,强化其安全意识以及对机电设备巡回检查、日常维护、定期检修的意识;根据设备日常检查、技术测定、运转状况、设备特征、设备使用性能、运行环境特点等组织设备管理和维修编制工作,制定详细的检修计划,进而形成科学、全面的维修技术管理方式,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煤矿生产的有序开展。另外,积极推行绿色维修方式,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环境保护为目的,将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率有机结合起来,在保证产品保持或恢复原有性能状态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实际维修工作中,不仅要使煤矿机电设备处于良好性能状态,还应最大限度降低设备从维修到报废过程中有害物、废弃物的排放,以实现煤矿企业环保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2.3推进维修技术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煤矿生产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煤矿机电设备使用类型也逐渐朝着多样化发展,那么机电设备维修信息也必然量大、繁杂,传统管理手段无法实现对维修信息的高质、高效处理。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则为做好设备维修技术管理工作提供了条件,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推进维修技术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维修技术管理工作的可执行性、准确性与效率性。

2.4强化对设备的改造和更新力度

煤矿机电设备在设计、制作工艺、材料、装配调整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从这几方面强化对设备的改造和更新力度,依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对机电设备进行优化,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质量,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首先,在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中引入绿色管理和和绿色维修理念,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目标,实现煤矿的无污染生产,争取以最少的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其次,采用先进技术加大机电设备相关零部件、装置、局部结构等的技术改造力度。再次,加大资金投入,尽量引进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机电设备,简化设备操作程序,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和管理一体化。

3结束语

总之,煤矿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煤矿企业更高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对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给予高度重视,正确认识维修技术管理的存在问题,深入研究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和管理方法,改进当前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提升其管理水平,同时积极推行绿色维修方式,强化对设备的改造和更新,保证煤矿生产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促使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希章.论述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技术与管理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91.

[2]姜恒.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发展[J].经济生活文摘,2013(4):31-32.

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篇6

1.1缺乏统一标准的机电设备设施

在不同的区域内,其管理行为和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不统一的管理方式造成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类设备型号和品牌存在很大不同,因此给其运营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随着各路段高速公路使用年限的增长,机电系统使用功能逐年降低,维修维护成本逐年增加,加之一些设备的更新换代,致使无适应原系统运行的替换产品。新建项目各建设指挥部在机电工程公开招标时,各路段机电系统设备品牌、型号没有相对统一,导致系统设备接口、协议及互联互通等常出现问题,极大地增加了后期运维成本。再加上当前市场上不同品牌、型号的产品玲琅满目,在对图像视频的处理、保存、编码格式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给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运营、维护、管理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1.2运营维护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差

在高速公路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联网收费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机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故障的发生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如果是出现了紧急情况后,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就必须要依靠该路段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来开展工作,但是当前相关的运营维护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差,因此一旦出现问题或者是故障后,就会影响了其维护管理进度,影响了高速公路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了各项系统的正常使用。

2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

2.1加强日常维护制度管理

根据我国相关的行业标准,需要结合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维护管理规章制度,在维护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对各个项目、各个环节的实际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和规范,不断规范整个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流程和行为,能够加大对机电项目维护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的管理监督机制,加强严格评审和审核工作,坚决抵制一些质量不合格产品,对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制定严格标准制度,同时加强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出和纠正,从而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高效运行,定期开展设备技术检查工作,开展预防性维护工作,将故障事故的发生控制在初期阶段,这样可以降低对整个设备运行系统的不良影响,保证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有效维护工作开展。

2.2提升运营维护管理人员专业技能

当前机电维护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较低,在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正确的认识,这种情况下,要想不断提升整个机电设备的运营维护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和知识培训考核,能够建立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队伍,使得这些工作人员一方面具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具备管理协调能力,能够在充分的把握高速公路机电维护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前提下,提高维护管理水平和素质,保证整个机电设备的有效维护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3建立机电设备系统维护体系

形成从设备采购、投入运营过程、维护以及报废整个过程的机电系统维护体系。实现预防为主,重点控制的管理方式。在采购阶段,就需要对不同品牌、型号的设备进行可行性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研究,分析其是否能够和原有系统接口、协议等实现互联互通,减少后期运营、维护成本,在实际应用发展过程中,通过不定期的检查、测试以及模拟等,能够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可以记录在案,创建相应的设备技术档案,这样能够保证整个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相关的记录数据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从而提高整个维护技术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整个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系统的经济效益。通过书面记录和信息导入方式将相关技术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在日常维护设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针对引起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对维修数据系统分析,进一步深入获取客观数据,总结有效的预防维护管理措施。

2.4制定机电设备的报废准则

在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零件等老化、磨损等情况,这种情况下,零件如果不及时更换,一方面降低了设备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一旦设备运行发生故障后,很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容易引发较大的事故。因此在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完善的机电设备报废准则,能够对相应的机电设备配置情况、性能等各个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保证设备的性能,在多次维修工作开展过后,使得设备性能不断提升,以一种最优的工作状态开展工作,保证整个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以及机电设备的安全、高效率运行。制定设备报废准则时,需要本着时效性、先进性、经济性三个原则加以制定和完善,对设备性能进行衡量,确定使用中的设备不符合需要的性能标准要求后,对其进行强制性报废处理。

2.5改善设备运行环境

良好的运行环境对于设备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在机电设备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机电设备摆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一方面可以避免日晒雨淋,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加强对整个运行系统的科学合理布局,可以使得机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从而降低设备老化程度,避免机电设备内部和外部的金属表层被腐蚀和剥落,并有效的增加了设备的承受力,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减少设备零件更换次数,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高速公路系统的运营效率。对于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也可以达到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工作状态,降低这些不可抗的自然因素以及其他方面因素对整个运行系统的不利影响,在出现重大破坏之前,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预防和保护工作,将其消耗控制在最低水平。这也是能够保证我国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工作顺利开展,降低设备维修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的有效方式。

3结束语

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篇7

【关键词】矿山机电;机电设备;维护管理

一、机电维护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矿山机电设备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在各生产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处在运行状态的机电设备已经有着多年的使用历史,有些处于带病运转的状态。在矿山开采中使用的绞车等设备,并没有经过定期的检修工作,而且以提升绞车为主,对于绞车本身的防护设施也缺乏必要的重视,不仅绞车运行的效率降低,而且对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时,在针对设备的检修工作过程中,大多是经过简单的目测和判断就确定故障的位置,缺乏详细的检测。另外,很多矿井的通风设备使用的是单套的通风机,一旦发生故障,就会使井内的工作人员生命受到严重威胁。(2)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当前,在很多煤矿开采企业中都缺乏针对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完善的制度,更加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体系。在机电设备的日常运行中,并没有针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监理完善的制度,仅仅是由电工对设备的运行进行管理,而电工也只是对设备的运转进行监护,没有更多的静力投入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中。有的负责人对矿山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缺乏重视,因此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方面都没有给予足够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现有的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也仅仅是针对设备投入生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简单的记录,对于设备故障也是单纯的依靠经验判断,缺乏严格的检测程序,无法保证矿山机电设备运转的有效性。(3)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由于矿山的负责人本身就缺乏对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重视,因此在技术负责人的选拔与管理方面也就自然而然的缺乏重视,对于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缺乏重视,现有的技术人员通常只是了解设备的操作与简单的维修,却缺乏对机电设备专业知识的详细了解,在实际的运行维护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理论做指导,而无法保证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加强矿山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完善的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矿山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完善的制度做基础,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的完善,如《机电设备点检标准书》、《机电设备隐患治理管理办法》等,对矿山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明确,增强全体人员对矿山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视,激发员工对矿山维护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全员参与,促进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2)加强机电设备投入初期的维护管理。矿山机电设备与其他的机电设备有着较大的差异,一方面体现在其工作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则是社会条件对矿山机电设备结构设计的产生的局限性,在进行同一项工作时,在不同的工作地点要求使用不同的机电设备,这也对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必须要重视机电设备投入初期的维护管理工作,在投入使用的初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校验,延长其使用寿命。(3)加强对安全隐患的重视和及时处理。当进行维修之后的机电设备再次投入使用时,必须要对其安全隐患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要重视对安全隐患的检查和有效的处理,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减少人员的伤亡,保证开采工作的稳定开展。(4)加强机电设备维护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培训。人力资源在现代企业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在现在的矿山企业中,由于矿山企业的地理位置限制,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都不愿意去那些偏远的地方,员工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为了更好地促进矿山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维护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强调他们肩负的责任,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安全感,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学习别的单位先进的管理手段。

机电管理是综合性的人与物的管理,矿山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是影响机电设备使用效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只有保证机电设备获得有效的维护管理,才能保证其使用功能的顺利实现。在矿山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中,要以安全和高效为基础,从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出发,由专业的维护人员开展相应的工作,因此保证维护工作效率的有效性。总之,必须要重视矿山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促进矿山开采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篇8

关键词:公路机电;机电基础管理信息化;基层应用

机电设备是公路交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公路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发展,我国机电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其中尤以在基层中的应用更为重要。随着信息化的应用,公路机电基础管理的工作方式开始放生转变,这也就对机电设备基础管理在基层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1.公路机电基础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的必然性

公路机电系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公路机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公路稳定运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想实现公路机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就必须做好其基础管理工作。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现代管理办法,信息化在公路机电基础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其必然性:首先通过对机电设备信息属性、物理位置等相关信息的录制,制定统一的编码,实现了公路机电设备的资产管理,保证了公路机电设备台账的实时更新[1];其次是实现了机电故障的及时排除、及时修理。由于信息化的运用,机电设备故障的登记、修改、查询、归档等维修信息可以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如果相关人员未能实现故障的及时修复,则故障信心会重新发送,直至故障修复为止;最后是保证机电设备的巡检,设备巡检的主要目的是提前发现故障,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随着信息化的应用,机电设备的巡检项目、故障情况等情况会实时传至管理平台,使机电设备得到实时的巡检和维修。

2.公路机电基础管理信息化在基层中的实际应用

2.1基层设备台账管理

一般而言,台账的设备管理是采用纸质表格的形式进行的,同时台账要根据公路机电设备的更新情况进行实时更新,随时更换台账纸质表格。这种传统的纸质台账管理办法安全性高,稳定性强,但是由于公路机电设备的更换所带来的纸质台账更换工作也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更造成资源的浪费。随着信息化的应用,电子台账开始应用到基层设备台账管理工作中,其查询简单,操作方便。电子台账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对公路机电设备进行前期检测,统计前期机电设备纸质台账并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掌握全部资料。按照机电设备的系统分类对全部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包括监控系统资料,通信系统资料,收费系统资料等。注意增加机电设备电子台账的直观性,增加电子台账的识别性,获得机电设备的影像资料并将其保存到电子台账之中。做好电子台账的记录工作,在电子台账中记录机电设备的名称、型号、出产商、维修情况等相关资料,同时还可以增加目前机电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为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机电设备的故障维修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2.2基层机电设备的巡检、维护及维修

为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必须对机电设备进行日常的巡检、维护工作,这对保证公路运行状态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工作如下:

2.2.1设备巡检

进行机电设备的巡检其主要目的是提前发现机电设备运行存在的故障,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其常用的巡检方式为巡检人员的日常巡检和相关负责人的二级巡检制度。所谓二级巡检就是相关负责人通过实时监控实现对巡检人员机电设备巡检工作的实施监督,进而提高巡检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巡检工作的工作质量[2]。

2.2.2设备维护

设备维护的目的是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随着机电设备基础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对设备维护工作的日常监督,保证机电设备使用部门及时清除故障,机电设备维护部门在进行维护后将相关信息录入机电设备基础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系统分析设备的日常维护情况。机电设备基础管理信息化平台具有时效性等特点,能够及时生成维护记录。如果不能及时完成设备维护工作,则维护记录就不能按时完成,切不可补充,这就实现了对机电设备维护工作的实时监督。

2.2.3设备维修方面

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主要是借助机电设备基础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故障报修”功能实现的,该功能实现了对机电设备维修的全方位监控和控制。当机电设备使用部门发现故障时就会通过信息化平台通知维修部门,同时信息化平台会记录故障发生时间,维修部门在对机电设备维修后也会记录维修记录,当机电设备使用部门明确故障排除后信息化平台就会自动生成故障维修完成记录,便于今后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考核。随着机电设备基础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机电设备故障维护的效率大大提高,更缩短了故障维修时间。

2.3基层备品备件管理

机电设备的维修离不开相关的备品备件,充足的备品备件是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有力保障。传统备品备件的管理方式为简单的纸质记录,随着信息化在机电基础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则可以通过机电设备基础管理信息化平台强化备品备件的管理,对采购的备品备件的相关信息进行录入,相关负责人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备品备件的入库。备品备件出库时同样要经过相关负责人的审核方可出库。该信息化平台可以充分体现备品备件的出入库情况,为备品备件的采购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随着机电设备基础管理信息化平台功能的不断强化,基层备配备件的管理工作必将更加有序,其管理质量及管理效率必将大幅度提升。备品备件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了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更保证了公路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

3.结语

信息化在公路机电基础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公路机电基础管理的能力,保证了公路运营状态的稳定。随着信息化在公路机电基础管理中应用范围的扩展,公路基层管理工作亦开始实现大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公路管理工作工作效率的提升,保证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的交通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杨.公路机电基础管理信息化在基层中的探索和实践[J].电子世界,2014

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篇9

关键词:机电设备;煤矿;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煤矿生产逐渐向高效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多,大大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能够实现机电设备功能的正常发挥,保证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成为确保煤矿正常生产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煤矿生产中使用的机电设备都较大,维修的难度大、维修费用高,其维修费用占煤矿生产费用支出的大部分,同时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不善的话会导致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科学、合理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模式能够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有效性,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因设备故障给煤矿企业带来损失,促进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我国的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还较为落后,对维修管理模式的研究也处于初始阶段,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应时维修模式、计划维修模式和主动维修模式。

(一)应时维修模式

应时维修是指当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采取维修措施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由于应时维修要等到设备出现故障,因此具有一定的维修滞后性,没有具体的设备故障预防措施,具有局限性。这种维修管理模式产生于我国煤矿生产的初期,当时我国的技术水平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对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意识也不够强烈,技术人员的水平又有限,因此大多煤矿企业选择这种维修管理模式。虽然这种事后维修的方式可以解决机电设备出现的故障,但是其只有在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后才进行维修,影响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

(二)计划维修模式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在应时维修模式的基础上对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进行研究,随之提出了计划维修模式。计划维修就是指按照设定的计划定时的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及时的发现机电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煤矿生产不受影响。计划维修管理模式相比应时维修管理模式能够在检查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了机电设备故障的预防工作,保证机电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同时大大延长了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事故发生的几率,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大多采用计划维修管理模式,并根据煤矿自身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维修管理制度,保证了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实现了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主动维修模式

主动维修模式主要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发生故障可能性的评估和预测,然后采取一定的维护措施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这种维修模式大大降低了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保证了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实现煤矿生产的连续、高效。主动维修管理模式比传统的维修管理模式具有故障的预知性,煤矿企业在采用主动维修管理模式的时候机电设备无需停机,只是对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率进行分析预测,实现了机电设备的可靠运行,同时这种管理模式符合煤矿企业发展的需求,促进了煤矿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二、优化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健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煤矿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设备性能特点、工作环境等综合因素制定完善的、科学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同时加强对维修管理模式的研究,设立专门的维修管理模式研究小组,根据行业发展、科技发展等不断的对现行维修管理模式进行改善,以实现形成符合自身煤矿生产特点的维修管理模式,保证煤矿的正常生产。

(二)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不断的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发挥维修人员对维修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力。煤矿企业应该定期的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知识的学习,组织专家进行维修技能的讲解和培训或者组织专业技能比赛等方式,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注重对员工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维修技术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排除潜在隐患,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健全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标准

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标准的建设,不断的完善机电设备的维修标准,在设立标准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标准的合理性、科学性,并适当的进行提高,如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标准、维修人员工作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等,只有合理的标准才能规范维修人员的行为,保证维修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四)利用新技术提高维修管理的能力

在煤矿设备维修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对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能力。如在维修管理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机电设备故障的预测,通过计算机可以提高机电设备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效率,并且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分析软件实现故障的预测,提高预测的准确率。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对机电设备维修记录的管理,在检测的过程中使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诊断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故障的检测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矿企业应该不断的加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研究,从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基础做起,不断的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维修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实现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高效化,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促进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勇.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机电信息,2014,21:58-59.

[2]刘浩宇.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13,01:157.

[3]张定新.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3,11:260.

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篇10

【关键词】可靠性高海拔风电机组设备管理

1影响高海拔风电机组设备可靠性的因素

1.1环境因素

随着海拔升高,空气密度逐步降低,导致风力发电机组做功出力下降,发电效率降低。同时受地形、相对湿度较大、昼夜温差大、频繁的雷暴、高强度的日照等因素影响,风电机组易发生故障,影响机组的可靠性。

1.2设备质量因素

但是风电机组制造厂家直接照搬国外图纸或仿制国外机型,与国内运行环境不像适应,导致故障频发。目前国内高海拔机组大多是由平原型机组改进而来,因此缺陷发生率较平原型机组更高。

1.3人员因素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严重滞后,导致风电行业内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并且加之高海拔风电场环境更为恶劣,对于运维人员的身体和技能要求更高,因此人员因素成为影响高海拔风电机组设备管理的因素之一。

1.4备品备件因素

风电机组对于备品备件的需求较大,大量的部件必须采取更换的方式进行,而不能进行现场维修,由于高海拔风电场主要位于高山和高原地区,其地理位置和运输条件较差,备品备件的物流时间和费用较平原型风电场高出许多。

2传统高海拔风电场设备管理发现的问题

2.1难以有效保证设备的可靠性

传统设备管理模式主要以计划维修和事后维修为主,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难以与实际运行工况相匹配,容易导致设备过度维修和欠维修,而过度维修和欠维修状态都将影响设备的可靠性。

2.2人力资源使用不平衡

高海拔风电场人员配置紧张,检修内容和方式不符合风电场设备管理和人员实际情况,导致风电场人员一段时期内检修维护工作量陡增,影响检修维护工作效果,而在非计划检修维护工作时期,人员工作量较少,导致风电场人力资源使用不平衡。

2.3经济性较低

高海拔风电场建设成本较平原风电场高,其运营维护难度导致其成本依然高于平原风电场,按照平原风电场采取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其不限电的经济优势将难以显现。

3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高海拔风电机组设备管理方法

3.1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管理理念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维护方法,是基于设备的故障模式和影响效果,综合了预防维修、计划维修、状态维修、事后维修等多种模式优点,充分考虑设备管理的经济性与可靠性的最佳结合,即以最经济的方式提高设备可靠性。

3.2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管理实施

(1)设备系统分析。组织运维人员对相关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掌握风电机组技术特点,同时对风机运行工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将风机技术特点、运行工况、环境数据、标准规范三者有效对应,初步建立保证风电机组可靠性的运行、检修、维护策略。(2)设备故障模式、影响分析。通过对风电机组故障模式及相关影响的分析,将该原因与设备系统分析过程中的机组技术特点和资源情况进行比对,建立影响风电机组可靠性的因素库,为下一步实施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维护工作打下基础。(3)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维护管理实施。根据设备可靠性的实际要求,综合开展预防性维修、计划维修、事后检修等多种手段,避免发生传统检修维护工作中出现的过度维修和欠维修现象,从而在保证机组设备可靠性的前提下,真正实现检修维护工作的经济性原则。(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标准化设备管理体系建立。通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风电机组设备检修维护工作的实施,结合检修维护工作流程的需要,建立起一套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管理体系,将各个实施流程进行固化,形成标准化的实施流程,确保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风电机组设备管理工作有效实施。

4实施以可靠性为中心设备管理的优势和需解决的问题

4.1实施以可靠性为中心设备管理的优势

(1)增强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控制。通过实施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管理,将高海拔风电机组故障模式及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统一,将造成故障的安全风险因素一并进行了分析和量化分级,并在故障模式消除的过程中完全避免了不安全因素,从而实现设备管理中故障处理与安全因素保障统一管理。(2)增强设备管理过程中的成本管控。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管理就是将设备可靠性与经济性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已不是简单地针对设备本身的管理,而是包括对与设备管理有关的人力资源、备品备件的统筹管理,大大增强了风电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3)平衡设备管理人员工作量。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管理模式,使高海拔风电场设备管理过程中目标更为明确,工作安排具有弹性,从而确保每个员工合理的工作强度在合理范围内,也降低因劳动强度增大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4.2实施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管理需解决的问题

(1)风电机组设备厂家解除技术壁垒。技术壁垒都阻碍了风电投资业主完整清晰地掌握风电机组技术特点和运行状态,给风电投资业主实施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风电机组制造厂家应向业主单位提供更为全面清晰地设备参数和运行状态代码,便于风电投资业主更好地开展设备管理工作。(2)加强风电运维人员的素质技能培训。当前风电投资业主应加强设备运维人员的培训,使理论和实际工作培训相结合,提前要求自己的运维人员参加设备检修维护工作,而厂家人员负责进行监督和指导,这样才能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自身人员风电机组设备管理能力,为开展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管理打下基础。(3)完善高海拔风电设备管理标准。风电行业应根据当前风电行业设备管理实际,以及风电市场化竞争的要求,完善和创新风电行业设备管理标准,以便于风电行业可以更好推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