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调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4:13

市场经济调查篇1

关键字:市场经济;凯里经济开发区;无照经营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5-0015-03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是1999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郊,是全州教育科研和创新型工业的发展基地,于2000年7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创办凯里经济开发区,就是为了调整黔东南州工业经济布局,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增加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把开发区办成全州招商引资的制高点,外来投资的聚合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对外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同时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实现黔东南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式发展。

全区规划面积65.43平方公里,辖区内有8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2.4万人。凯里经济开发区至2011年11月30日止:个体总数:563户,注册资金:2401万元,从业人员:1107人。其中:零售业:222户;餐饮业:83户;旅店业:18户;服务业:96户;其它:143户。2011年个体登记情况:至2011年11月30日止:共办理个体登记141户;注册资金:245万元;投资人数:141人;从业人数:301人。2008年前开发区内个体户总数仅为180户,随着凯里学院的搬迁,学院内一万多个学生的消费市场刺激了开发区内个体经营的日益增长,众多的个体经营入住成为了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滋生了一定数量的无照经营行为。

无照经营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造成国家税费流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而且助长了制假售假行为的蔓延,容易带来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带来负面影响。

一、开发区内无照经营存在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无照经营户法律意识淡薄。一是有的经营户不懂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知道无照经营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持证、照经营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二是有的经营户虽然知道从事经营要办理相关证、照,却由于各种原因忽视办证领照,以没时间、生意忙等借口作为暂不办照的理由,能拖则拖,还有个别下岗职工常拿“下岗”两字作为挡箭牌,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办理营业执照;三是少数经营者为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在办理相关的证、照后,害怕受到更多的监督检查,故意不办理营业执照;四是极个别无照经营者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黑户,他们为降低经营成本,故意逃避税费,甚至暴力抗法。五是目前开发区内现有的消费现状在零售、餐饮等行业为供大于需求,致使有些经营户在经营中生意惨淡,开业不久未等办照就歇业或将店面转让造成了无照经营的恶性循环。

2.前置审批复杂。当前,不少市场主体合法身份的取得要经前置审批,但审批机关办理审批手续的门槛高、时间长、收费多,从而使经营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后因缺少前置审批手续而未办照。

3.特殊群体无照经营增多。一是规模小、年老、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由于经济困难或是地处偏远,不愿办理营业照;二是挂靠经营,如建筑业、运输业、中介服务等以挂靠形式向隶属企业交纳管理费,实际上是无照经营。

(二)主观原因

1.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有的经营者还不知道《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已经颁布实施,更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2.执法部门缺乏协调。在无照经营户中,涉及审批条件的很多,大多涉及到公安、卫生、文化、消防、质监、国土资源、建设、新闻出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的审批手续,有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

3.执法力量薄弱,监管难度较大。开发区分局现有干部11人,历年来分管执法监督工作仅2人,要面对上级局5个科室的业务工作、本局的执法监督、食品流通的许可、食品快速检测、办案、日常市场巡查等工作,配合各相关部门做好各类检查和安排的其它工作等。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取缔难以到位也是造成无照经营泛滥的主要原因。

鉴于以上诸多因素,结合开发区实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大对无照经营的监管和治理。

二、应对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法律意识

鉴于开发区的实际,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工商人员送法上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在村镇、街道、学校内张贴如:“为保护您的合法权益,当您在消费场所进行消费时,请注意查看其证照是否齐全的”消费警示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让消费者知法、懂法,不到无照经营场所消费;让每一位经营者都了解无照经营的危害性,提高经营户的守法意识。变堵为疏,使广大经营者自觉、主动办理营业执照,接受执法部门的监督。

(二)提高执法水平,推进依法行政

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用亲商、爱商、扶商的服务观念,主动送法、送照上门,拉近与经营者的距离,努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民生发展

充分利用省工商局提出的“治无照、督办照、促发展活动”,按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赋予工商部门的职权,坚持“教育在先、查处在后、疏导为主、取缔为辅”的工作方针,区分情况,分类引导,综合治理,引导督促无证无照经营户办理许可证的营业执照。

(四)优化发展环境,做好备案登记

按照开发区工商分局积极配合招商引资的公开承诺和优化发展环境15条措施中提出的“支持个体经济快速发展,推行试营业制对少数民族人员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除国家明确限制的特殊行业和需前置审批的经营范围外,到辖区备案后允许试营业6个月,在试营业期内可不办理工商注册,6个月后如需继续经营的,工商部门予以登记”,做好此项工作的宣传、备案工作。

(五)协作配合、齐抓共管

联合公安、国土资源、建设、文化等部门齐抓共管,发挥联合执法优势,共同打击无证照经营

行为。

(六)充分发挥个私协会、“一会两站”行业自律作用

进一步健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参与的联动举报投诉网络、发挥社会监督效能,使无照经营无滋生环境和条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三、具体做法

(一)分片巡查

配备合适的执法人员在安排上进行合理分工布局,实行片区巡查与集中巡查相结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市场,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开展集中整治,坚持做到“市场巡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确保经营活动无监管空档现象。

(二)分步预警

对特殊行业在未规范前,实行分步走的监管方式。即:是下发“限期办照通知书”,督促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善前置审批,办理营业执照。

(三)分类处罚

市场经济调查篇2

内容提要:加拿大贸易救济法中关于“市场经济地位”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加拿大特别进口措施法》的Section20中。加拿大当前立法和实践中均无国家整体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地位的概念,也未界定过一国是否为市场经济国家,或在国家层面界定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文章通过对Section20调查制度的研究,力图澄清对加拿大贸易救济法中关于“市场经济地位”规定的解释问题,并建议从行业的角度入手应对加拿大的“非市场经济”调查措施,同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类似制度,对滥用贸易保护的国家加以制约。

在反倾销调查中,涉案产品的倾销幅度通常依照正常价值来确定,此正常价值往往通过涉案产品的同类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或者被调查产品的完全成本来计算。针对出口国涉案产品所在的产业(以下简称“涉案产业”)如认定存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使得出口国涉案产品同类产品的国内销售价格不可信的,加拿大边境服务署(CanadaBoardServiceagency,以下简称CBSa)将使用特定规则计算涉案产品的正常价值。当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第三国涉案产品的同类产品的价格和成本数据,即替代国的数据确定涉案产品的正常价值。

有关特定情形的规定和认定及正常价值的特定计算规则主要体现在《加拿大特别进口措施法》(Specialimportmeasureact,以下简称Sima)Section20中。[1]在加拿大贸易救济实践中,CBSa将该认定和调查程序称为“Section20调查”。Section20调查不是Sima中的术语,它被用于指称CBSa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确认涉案产业是否存在SimaSubsection20(1)规定的情形的相关调查程序。

Sima规定如出口国在涉案产业存在垄断出口并实质决定国内销售价格情形的,CBSa就自该出口国的进口被调查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将适用Section20的规定。Section20的规定性质上属于正常价值条款,在反补贴调查中并不适用。

具体而言,当以下情况出现时,即进口产品销售给加拿大进口商或直接运至加拿大的条件下,进口产品的正常价值将根据Section20的规定来决定。此时将要发起调查的条件为:首先,出口国对出口贸易存在垄断或实质垄断;其次,出口国实质性决定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国内销售价格,由于存在价格上的控制,让CBSa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该价格与竞争市场中的价格存在实质上的不同。

上述两个要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认定出口国涉案产业符合Section20调查发起的要求。然而,对于特定国家,只需满足第二个条件即可。中国和越南则属于特定国家的范围[2]。

一、Section20调查的发起方式

(一)应申请发起

Section20调查通常是应申请而发起。申诉方通过书面方式提出申请,主张出口到加拿大的涉案产品所在的产业存在Subsection20(1)规定的情形,要求对涉案产品的正常价值使用替代国的数据计算的,申诉方应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满足SimaSection31有关妥善记载的要求。如申诉方不能提交相关证据支持其要求适用Subsection20(1)的主张,申诉方则不能使用替代国的数据计算涉案产品的正常价值。

(二)主动发起

在部分案件中,申诉方可能对Section20的规则不了解,也不知道使用替代国的数据计算正常价值,或部分申诉方可能面临很难获得出口国相关国内市场行情信息的困境。该情况下,调查官员将会向申诉方就Section20作相关解释,如可能的话,调查官员还将向申诉方提供信息来源,其中包括CBSa的相关裁定,协助申诉方准备书面申诉材料。如申诉方没有在申诉中主张Subsection20(1)规定的情形存在,也不愿意在书面申诉中包含这些信息,但CBSa有证据证明Subsection20(1)规定的情形存在的,在申诉符合其他条件的前提下,CBSa将推定申诉材料符合妥善记载的要求,主动发起Section20调查。

(三)再调查中Section20调查的发起

在再调查过程中,CBSa有义务就涉案产业是否存在Section20规定的情形继续调查,无论该行业在此前的案件中是否认定存在Section20规定的情形。当涉案产业在此前的调查中被认定不适用Section20规定的情形,并且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是在出口国国内产业的成本和价格的基础上认定的,在再调查过程中,CBSa将假定Section20规定的情形不存在,除非有相反证据证明。此点与原始调查中的举证责任并无差别。

当涉案产业在此前的调查中被认定适用Section20规定的情形,并且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是按照Section20的相关规定计算的,在再调查过程中,CBSa仍需咨询加拿大国内相关产业,查阅其他资料以获得当前涉案产业在出口国的相关情况。如有理由相信涉案产业之前存在的情形依然存在,那么调查官员将发起一项Section20调查。CBSa需从政府、出口商或生产商处获得的具体信息类型和数量取决于大量因素,比如,最近一次Section20调查结束后经过的时间。在有些案件中,CBSa仅需确定特定的情形依然存在即可,比如,产品的价格是否依然通过法定方式处于政府的直接控制下。

二、Section20调查的证据与举证

(一)Section20调查的举证责任

CBSa在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再调查[3]时,推定涉案产业为市场导向行业,并采用与其它国家产品相同的计算方法确定涉案产品的正常价值。如申诉方主张或CBSa经调查发现有充分证据证明涉案产业存在垄断出口或控制价格的情形,CBSa将启动Section20调查程序。

如申诉方主张Section20的规定适用于涉案产业,那么该申诉方将承担举证责任,提交证据支持其主张。如没有充分的证据,CBSa通常不会发起Section20调查,并将在出口国涉案产品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成本数据的基础上计算正常价值,而不采用第三国,即替代国的数据。

(二)发起Section20调查的证据要求

在评估相关证明材料以确定涉案产业是否符合Section20规定的情形时,调查官员通过以下步骤审查已获得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发起一项Section20调查:其一,无论是申诉方提交的,还是CBSa收集的证据,是否足以支持Section20相关规定的适用具有并合理的可信赖性;其二,这些证据经适当核实后是否可用以合理支持一项Section20调查的肯定性裁定。如经测试,结果均为肯定性的话,Section20调查将被发起。

测试的第一步强调已获得证据的可采信度。除非证据被认为是相关的并且是合理可信赖的,否则在进行第二项测试时,不予考虑。当证据从逻辑或个人的经验看来如果具有某些倾向性时,某种程度上也就具有了相关性,根据这些证据做出相关结论的时间相对缺乏这些证明做出相关结论的时间要提前些。换句话说,如证据趋向证明相关论点,则可视为具有相关性。就合理可信赖而言,要求证据有明确出处,基本符合真实性要求。该标准有助于消除一些具有欺骗性的、不准确的、带偏见性的或信息不充分的信息来源。测试的第二部分强调已获得证据的证明力。在认定是否发起Section20调查时,CBSa必须考虑是否有充分证据支持一项合理的认定,这有助于避免CBSa在没有获得足够信息的基础上武断行事。证据是否充分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证据的范围和证据的分量。

证据的范围指的是CBSa收集到的信息和证据是否可以提供有关出口贸易或国内销售价格评估方面的充分的事实基础,使得CBSa可以认定是否发起一项Section20调查。比如,如果没有有关出口贸易方面的信息,CBSa则不能认定出口政府控制了涉案产业的出口贸易。

证据的分量是指对申诉方没有提交的或CBSa没有获得的证据的重要性的评估。当CBSa在决定是否发起Section20调查时,申诉方没有提交或CBSa没有获得相关证据时,这些没提交或无法获得的证据对于CBSa分析判断是否发起一项调查而言是否是关键的。换句话说,是否目前掌握的信息和证据足以说明有必要发起一项Section20调查,是否缺乏该证据或信息就会推翻CBSa根据已获得的证据或信息做出的认定。

为履行wt0《反倾销协议》的义务,CBSa在公布立案理由说明(StatementofReasons,简称SoR)时,应解释决定发起Section20调查的原因。该解释应提交给获得立案通知的出口国政府、出口商和生产商。如申诉方并未就出口国是否存在Subsection20(1)的情形提出申诉,但CBSa经调查决定主动发起Section20调查的,该解释及相关通知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申诉方就出口国存在Subsection20(1)的情形提出申诉的,如CBSa决定不发起Section20调查的,理由申明中应包含决定不发起的原因。

(三)证据来源及审查要求

决定是否在原始调查或再调查中发起Section20的调查,申诉方或CBSa需要获得相关证据证明出口国政府对出口交易具有垄断或实质垄断的权力,并且实质决定其国内销售的价格。

这方面的信息主要通过相关国际研究机构,诸如世界贸易组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学术研究单位,或其他报刊或网络文章、商业或市场分析报告、出口国政府出版物、加国内及其他国家相关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等途径获取。CBSa在使用任何该类型的信息时,需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有些证据仅仅基于其他国家反倾销CBSa对涉案国此前做出的该国属于“非市场经济”国家或“非市场经济”产业的认定,CBSa在采信该类证据时须尽格外谨慎之义务。因为不同国家对“非市场经济”或“国家控制”的认定在立法上可能存在不同的规定。调查官员需要考虑其他国家在认定过程中采信的证明材料是否可以用于Section20的相关认定中。

有些证据仅仅基于CBSa在此前的调查或再调查中,就涉案产品的相似产品所在行业是否适用Section20相关规定的认定。CBSa需要审查此前有关Section20调查的决定,以确保相关情形是否依然存在。比如,一项Section20调查发生在5年前,很有可能此前认定的部分情形发生了变化,该涉案产业有可能已经市场化并实施自由经济政策。在原始调查或再调查中,可能出现没有充分证据支持发起Section20调查的情形。该情况下,调查将在Subsection20(1)的规定不适用的基础上进行,Section20调查将不再发起。然而,在调查过程中,CBSa可在出口商问卷中设置额外的问题,以收集相关出口国政府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决定价格或控制出口交易方面所扮演的角色的信息。如答卷中的信息反映出涉案产品所在的产业符合Subsection20(1)规定的情形,CBSa可以随之发起一项正式的Section20调查,要求出口国政府提交相关信息,并让出口商和生产商提交补充材料。

三、决定发起Section20调查

一旦正式的Section20调查发起,CBSa将根据收集的信息认定Section20规定的相关事实在涉案产业中存在。就该“观点的形成”(Formingtheopinion),Sima中没有做出准确的界定。

CBSa需要通过倾销调查对从出口国政府或出口商、生产商以及其他信息渠道获取的信息做出判断。出口国政府、生产商和出口商有义务按照CBSa的要求提交相关信息,以协助CBSa判断是否需要发起一项Section20调查,然而,没有义务提交证据证明涉案产业不存在Section20规定的情形。[4]通过调查程序并在事实的基础上判定是否存在Subsection20(1)规定的情形,这是CBSa的责任。

鉴于立案前,CBSa处于正在“形成观点”的阶段,法律并未要求CBSa证明Section20规定的情形确实存在或者掌握了毫无争议的证据证明Section20规定的情形存在。然而,一项肯定的判断需要在相对明确和具有较充分证据证明的基础上做出。以下因素将有助于判定Subsection20(1)规定的情形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实践中是否存在,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一)出口国政府对出口贸易具有垄断或实质垄断

如涉案产业存在下列一项或几项情形的,可以认定出口国政府对出口贸易具有垄断或实质垄断的权力:(a)仅有国营贸易公司享有出口经营权;(b)仅国有或国家控股的企业享受出口经营权;(c)公司经营出口业务必须获得政府同意;(d)政府控制出口产品的种类、价格以及交易合同的条款;(e)政府控制出口交易的目的地或交易主体;(f)政府控制出口交易产品的数量;(g)出口经营权限定在内资或内资控股的企业范围内,而外资企业无法获得出口经营权;(h)政府通过许可证、配额或其它类似限制控制出口;(i)经营出口业务的公司必须设立特定的出口部门以对应相应的政府法律法规和管理;(j)政府仅允许符合特定条件的公司,诸如公司规模或资金规模达到一定条件的,才可以从事出口业务(k)出口交易须获得政府批准或出口交易事先需经政府审查,并且政府对出口交易具有否定权。在立案理由说明中,CBSa需针对政府如何控制或实质控制出口交易进行原因分析。

(二)政府控制和实质控制国内销售价格

存在以下情形中的一项或多项的,CBSa将认定政府控制和实质控制国内销售价格:(a)政府或者政府机构就特定商品设定最低或最高价格水平,市场价格需要在此限度内制定,不能低于最低限价,也不能高于最高限价的;(b)政府或政府机构针对特定商品设定固定价格水平;(c)政府或政府机构制定建议价或指导价,引导销售方按照该价格范围一定幅度内销售;(d)出口国存在相关政府部门或立法部门负责价格水平的制定以及对该价格水平的调整和执行;(e)出口国存在国有或国家控股的企业与政府协商定价的情形,或该类企业由于占有大量市场份额或在市场上的支配地位,具有价格上的话语权,该类企业实施政府的强制定价。

政府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通过对供给关系的影响、生产要素包括货物和服务的价格调整等方式,间接控制国内销售价格。比如,政府通过许可证、配额、国内环节税或关税等方式将国内销售价格维持在一定水平;政府通过直接的财政支持或提供低价格的生产要素,从而补贴相关生产商,以确保相关产品的销售价格水平;政府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抬高该类产品的价格,也可以通过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而抑制该类产品价格的上扬;通过税收或其他政策,政府可以调节产业利润水平,从而影响公司所得而将该影响传导到产品的销售价格中;政府控制和调节生产水平或生产商或销售商的市场准入数量,从而影响国内销售价格。

所有国内生产商如遵循统一的定价模式,而非完全根据市场情形相应调整价格的,这也是一种政府控制涉案产业市场价格的一种方式。然而,对于定价模式的分析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确保其存在的原因是因为政府的控制或指导,而非其他合理原因。比如,在农产品中,不同生产商价格会有少许的不同,但通常生产商之间必须根据通常的市场价格制定自己的价格,而不会出现太大的价格差异。

(三)政府实质决定国内销售价格的分析方法

就政府实质决定国内销售价格,CBSa应进行理由分析。CBSa通过以下方式判断出口国政府是否决定或实质决定了国内销售价格。

1.价格比较

CBSa将实际的国内价格与竞争市场的销售价格进行比较。[5]具体而言,CBSa使用涉案产品的同类产品在出口国的国内销售价格与具有竞争市场的替代国的同类产品的国内销售价格进行比较。如替代国的信息无法获得,那么该出口国涉案产品的同类产品的国内销售价格将与加拿大国内销售价格进行比较。该价格将在同一价格水平上进行比较,比如出厂前环节(ex-factory)在认定出口国的价格控制是导致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之前,CBSa应充分评估影响价格差异的各种因素,比如数量、质量、贸易环节或交易时间等。

2.实质差异

Section20调查中,CBSa需要证明出口国政府国内销售价格存在垄断或实质垄断,并且该价格与竞争市场环境下的价格存在实质差异。这就意味着,如不存在对出口贸易的实质垄断或对国内销售价格的实质决定,并且该价格与竞争市场中的价格差别不大,不是实质差异的话,Sub-section20(1)规定的情形就不存在。“实质的”或“实质地”暗含一个“可观的数量”,对此,CBSa将就个案在“定量”或“定性”的基础上加以判断。如作出肯定性认定,案件记录中应该有明确证据表明“实质性”的标准得以满足。

3.证据采信

Section20调查中,CBSa应认真审查法律上和事实上的两种证据。比如出口国可能没有法律法规上的证据证明出口国政府实质决定涉案产品的同类产品的价格,但可能有证据证明涉案产品的同类产品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依照政府的指示制定价格;另一方面,虽然现行的法律法规允许出口国政府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调整价格,但出口国政府实践中从未在涉案产业实施过该权力,并且没有证据证明政府有计划在未来实施该权力。

四、Section20调查的程序

(一)问卷发放及通知

当有证据证明调查或再调查中涉案产业存在Section20规定的情形,Section20的问卷将于立案时发放给出口商、出口国的国内生产商以及出口国政府,同时CBSa将考虑向潜在的第三国即替代国收集有关正常价值方面的信息。该部分信息只有在认定发起Section20调查时才适用。

如调查涉及多个出口国,CBSa向多大范围的第三国出口商发放问卷取决于涉案出口国出口商合作的可能性判断。CBSa同时也将判断其他涉案国是否合适作为替代国。如其他涉案国有多家出口商有合作意向,那么CBSa通常不再向第三国获得替代国方面的信息;如其他涉案国出口商合作的预期较低,CBSa则应考虑从其他国家获得替代国信息。出口商的合作程度在立案阶段不会很明确,如存在是否需要从替代国获得信息的疑问时,CBSa在立案后将立即与涉案出口商取得联系,以了解有多少出口商可能提交答卷。CBSa据此决定是否需要向替代国发放问卷。

在有些案件中,CBSa将联系出口国没有向加拿大出口过涉案产品生产商,联系的目的是为了证实涉案产业是否适用Section20规定的情形。在有些案件中,出口商就涉案产品的同类产品销售而言,占出口国市场份额很少。此时,CBSa将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与所有出口国国内市场的其他生产商取得联系,并审查从他们那获得的各种类型的信息。

CBSa通常将尽可能向已知的生产商发放Section20的调查问卷。然而,在一些案件中,有可能与出口国政府取得联系,以确认出口国涉案产品的相关生产商,出口国政府也可能被要求将该问卷转给本国的生产商。然而这并非出口国政府的义务,如出口国政府不能提供生产商清单或决定不转发生产商问卷的,不能视为对调查的不合作。

当调查或者再调查发起,出口国政府、出口商、国内产业将获得CBSa的正式通知,就此利害关系方可以提交相关信息和评论意见。通知函和问卷必须注明,要求出口国政府和出口商提交信息是为了确认涉案产业是否存在Subsection20(1)规定的情形。函件中还应解释发起Section20调查的依据和基础,并解释正常价值是如何确定的。

(二)正常价值的计算方法

如CBSa认定Section20规定的情形存在,那么涉案产品的正常价值将依据以下三种方式加以计算:经价格可比性调整的、涉案产品的同类产品在CBSa选定的国家的销售价格;涉案产品的同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本加上CBSa选定国家的合理利润;经价格可比性调整的、从CBSa选定的国家进口到加拿大的涉案产品的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

(三)调查结果

当一项新的调查中包含Section20调查,在倾销调查的初裁或终裁理由申明中就Section20调查的结果加以充分说明非常必要。具体是在初步裁定还是最终裁定中加以说明取决于Section20调查结果在何时做出。[6]该说明包括Section20调查如何发起、对各渠道获取的信息的总体描述、在此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概要[7]以及调查结果等内容。

当Section20调查在再调查中进行,由于再调查中通常不公布理由说明,为确保涉案出口国政府、涉案出口商和生产商获得Section20调查的结果,一份完整有关Section20调查开展及其结果的分析报告将作为案件记录保存。与此同时,CBSa鼓励案件调查人员准备一份该报告的公开版,并提供给利害关系方,供其评论或发表意见。

五、我国应对Section20调查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一)正确看待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当前Section20调查制度于2003年开始生效。该条款规定仅在行业的基础上适用而不是在整个国家的基础上,CBSa认定相关行业存在Section20规定的情形并不影响对该国其他行业的认定。在加拿大当前立法和实践中,所谓的“市场经济地位(marketeconomyStatus)”,实际上只是作为贸易救济措施之一的反倾销调查领域的专业性问题,与一国是否实行“市场经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能混淆非市场经济“地位”与非市场经济“情形”

加拿大当前立法和实践中均无整体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地位的概念,也未界定过一国是否为市场经济国家,或在国家层面界定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其所谓“市场经济”认定问题通常指的是,如涉案产业中存在特定情形,对涉案产品的销售价格存在影响,该价格无法反映正常的价格水平,如使用该价格计算倾销幅度,无法获得涉案产品的实际倾销幅度。SimaSection20的相关规定不仅仅适用于中国和越南,只要存在Section20规定的相关情形,CBSa对任何国家均可能适用SimaSection20规定的方法计算正常价值。实践中,加拿大亦存在对所谓市场经济国家发起SimaSection20调查,并使用替代国数据计算正常价值的先例。因此,并非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就当然免于适用SimaSection20的规定。相反,只要认定特定“情形”存在就有可能适用SimaSection20的规定,与“地位”的获得毫无关联。“情形”的表述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临时性、非政治性色彩,而“地位”的表述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稳定性、政治性色彩,市场经济“地位”的表述与SimaSection20蕴含的就事论事、个案分析的法理逻辑不符。因此,不能混淆非市场经济“地位”与非市场经济“情形”的概念,加拿大当前立法和实践存在对非市场经济“情形”的认定,而不存在所谓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问题。

2.不能混淆“非市场经济行业”与“非市场经济国家”

“非市场经济国家”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30年关税法》有关规范反倾销调查程序的法律规定中,起源于“国家控制经济”的概念。美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属于国家完全垄断经济,控制全部商品价格,因此,涉案产品的价格完全不真实,进口国在反倾销调查中很难按其市场价格来计算倾销幅度,需要寻找第三国作为“替代国”,并在该“替代国”的相关数据基础上确定出口国的倾销幅度。由此往往导致最终裁定较高的反倾销税,从而实现限制这些国家产品出口的目的。

如果说最初的“非市场经济”概念是指对国家,带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及意识形态色彩的话,当前wto规则以及各国立法则更多的将其视为判断涉案“行业”是否存在影响价格的因素。wto协议从未确定所谓“市场经济国家”的概念,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源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然而,即便是该条规定也从未确认中国的经济运行体制系“非市场经济”。[8]因此,正确的思路是从行业的角度入手解决“非市场经济”条款的适用问题,而不是从国家整体的层面寻求他国的承认,否则就会陷入谈判的被动。

Sima规定CBSa在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再调查时,推定被调查产品所属行业为市场导向行业,并采用与其它国家产品相同的计算方法确定涉案产品的正常价值。如加拿大国内申请人提出或CBSa经调查后发现有充分证据证明涉案产业存在垄断出口或控制价格的情形,CBSa才启动Section20调查程序。即便是所谓的市场经济国家,只要涉案产业存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均有可能被采用替代国的数据计算倾销幅度。因此,不能停留在人世前的认识基础上看待“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更不能将“行业”市场经济情形与“国家”市场经济地位混淆。

3.“市场经济地位”的价值评估

加拿大当前立法和实践中,任何国家的涉案行业只要存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均可有可能适用Section20调查程序。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中国生产商需就“非市场经济情形在涉案行业居主导地位”承担举证责任。而现行Sima中,是否适用Section20调查程序的举证责任由申诉方承担,中国和越南属于特定国家,申诉方只需证明出口国实质决定国内销售价格,即可发起Section20调查,而不需要证明出口国对出口贸易存在垄断或实质垄断。相比其他国家而言,申诉方的证明责任相对较轻。

如争取获得所谓的“市场经济地位”,即将中国从特定名单中剔除,是否意味着加重申诉方举证责任,使得CBSa针对中国发起一项Section20调查更为困难?答案是否定的。CBSa曾多次表示,立案阶段并不要求申诉方提供全部的、完整的、准确无误的证明材料,大部分核实工作还需在调查过程中完成。考虑到wto对贸易救济的立案门槛较低,相关规定较为原则,即便中国从特定名单中得以剔除,申诉方如欲申请Section20调查,无论从法律上还是实践中均不存在更多的障碍。立案阶段,虽然证据的性质非常重要,但证据的审查基本上属于定性的评估,而非定量的计算,CBSa在评估证据过程中不可避免具有某种程度的主观性并且将毫无置疑地在个案中出现不同的适用。因此,争取获得所谓的“市场经济地位”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由此引发的加拿大对我滥用反倾销的困扰。

(二)构建我国“非市场经济”行业的认定标准

按照西方理论界的观点,之所以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使用上述不同的做法,是因为这些国家存在资源、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货物不能自由兑换;国家垄断贸易等问题,产品价格不能够反映产品的真实价值。但是,理论上的完全市场经济并不存在,包括美国和欧盟成员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对特定产业进行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经济调控,欧盟成员国中对最低薪水还有政策法规上的限制,对于一些特殊商品的价格也有政策规定。因此,wto《反倾销协议》仅就如何解决“进行价格比较时出现的困难”作了方法上的规定,而并未制定相应的认定“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条款,更没有提出所谓“替代国”的规定。

wto规则的上述立法处理,一方面使各缔约方建立有关“非市场经济”的实施规则有了合法化的依据和空间,缔约方可以根据自己国家贸易状况和经济发展条件的需要,确定“非市场经济”的概念,选择适当和有利的方法来计算来自“非市场经济行业”的产品的正常价值。另一方面,wto规则并未阻止中国使用类似规则的权利。在进行价格比较时出现困难的,我国有权采用类似规则计算来自他国的涉案产品的倾销幅度。在我国当前发起的补贴调查中,涉案产业由于存在补贴,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很可能出现价格比较方面的困难,如建立相应的行业“非市场经济情形”认定规则,完全可以对所谓的“市场经济国家”发起类似Section20调查的“非市场经济”情形的调查,在认定涉案产品正常价值时采用“替代国”的方式。

(三)积极应诉Section20调查

企业积极应诉是获得好的计算结果的关键。我国应诉企业应认真研究有关“非市场经济情形”的认定规则,及时提供准确可信的证明材料。决定发起Section20调查后,CBSa会向出口国企业发放Section20调查的问卷,相关应诉企业应及时递交答卷及相关证明文件。企业如在规定期限内拒绝提交必要的材料,或在提交资料时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提交虚假的或误导的材料,将被视为“不合作”,CBSa通常将采用申诉方的材料认定涉案产业存在特定情形,最终使用对我国企业不利的计算倾销幅度的方法。因此,应诉企业提供的证明材料一定要准确可信。

我国应诉企业对“替代国”的选择应进行积极抗辩。根据加Sima规定,反倾销应诉方有权提交“替代国”及“替代国”资料,并对申诉方提供的“替代国”进行评论和反驳。因此,在应诉企业无法有效避免有关国家对其采用“替代国”方法的情况下,应通过抗辩,选择对我国有利的替代国,减小倾销幅度,将损失降至最低。当然前提是要了解和熟悉替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情况,特别要掌握该国生产成本及其原材料等要素的价格。此外,也要了解该国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替代国,在反倾销应对中取得主动地位。

注释:

[1]当前关于Section20调查的政策于2003年开始生效。该条款规定仅在行业的基础上适用而不是在整个国家的基础上,CB-Sa认定相关行业存在Section20规定的情形并不影响对该国其他行业的认定。Section20调查的行业通常包含涉案产品的制造、生产和出口领域。需要注意的是,Sima没有总体全面的有关“市场经济”或“非市场经济”国家或行业认定的相关规定,Section20可适用于任何一项反倾销调查,只要该国存在Section20规定的情形。[2]根据《SpecialimportmeasureRegulation》(以下简称SimR)Sections17.1和17.2规定,为实施SimaSubsection20(1)之目的,中国关税区和越南关税区作为适用paragraph20(1)(a)的国家。在涉及中国或越南的反倾销调查或再调查中,CBSa决定是否发起Section20调查时,遵循的一个普通政策是,为根据Section20规定计算正常价值的目的,CBSa仅需考虑与价格决定相关的因素是否得以满足,而不必考虑中国或越南政府是否对出口贸易是否存在垄断或实质垄断的情形。

[3]再调查(Re-investigation),又称之为正常价值复审(normalValueReview),是指根据Sima进行的,对正常价值、出口7价格和补贴水平的重新调查。该制度类似我国的“期中复审”和“新出口商复审”。

[4]除非上诉期间,上述方(此时通常为出口国政府、生产商或出口商)主张CBSa通过Section20调查方式认定的正常价值不符合法律规定,并且CBSa的认定不属于任意性的,举证责任才会发生转移,上诉方需要提交证据证明涉案产业不存在Section20规定的情形。

[5]paragraph20(1)(a)和Subparagraph20(1)(b)(ii)第二段的适用,可以使CBSa认定有足够理由相信出口国政府实质决定了国内销售价格,而非由一个竞争市场决定。

[6]Section20调查通常发生在原始调查或再调查的后阶段,因为CBSa通过原始调查和再调查获取了相关信息,才可能对Section20规定是否适用做出判断。

市场经济调查篇3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国家的经济政策理论研究部门,就已经将微观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提出了一些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重大宏观调控计划。由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时下的市场化经济,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在资源总量利用程度已经基本确定的条件之下,推行各种有效的资源配置计划,实现生产资料和资金流向的最优配置。由于市场上的劳动力资源,各种商品等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的调解来实现的,市场的调解是“一只无形的手”,它摸不着、看不见,却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市场条件下供求关系的相对稳定和平衡。

二、微观经济学统计工作的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微观经济学研究,需要对市场中的额各种经济要素开展一系列有理有节的分析工作,经济学家主要针对市场经济中的“需求关系”、“供给关系”、“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进行深度调研和透彻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均衡指导价格。这些微观经济的相关理论研究内容,和一系列市场经济逻辑分析,便是基本的微观经济学的结构。由于市场化经济基础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需要国家的经济统计分析部门的高层领导者统筹兼顾,协调好市场内部的各项经济管理和调研工作。国家经济机关的执行单位层人员要全面处理好市场化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关系,在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前要,通过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初步厘清市场的产销动向。从而,生产出适销对路,通过向市场供应商业附加值大的产品,提升经济市场的经营效率。

三、微观经济学内容展示

经济自由度概念的产生与与人们进行抽样调查密不可分,在微观经济学的调研过程中,往往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而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解决或者较难解决的问题,然后对想要研究的市场竞争性对象进行调查。虽然在许多定律和假设条件中受到限制,为了降低判断微观经济学市场统计中的失误和调查不全面的情况,可以采取提高总体样本和抽样样本之间的相关性措施,在抽样样本数据的形成上必须慎重对待。基于满足总体和样本之间的约束原因,通过对部分变量和元素的调整以达到实现抽样调查的准确性的目的,因此竞争性市场效率分析的概念产生主要原因,就是样本在选择过程中的为满足相关条件进行的优化,从局部均衡达到一般均衡。

四、微观经济学的结构探讨和建设要求

(一)在微观统计学中的理论建设中,立足于《经济法》进行深入调查

国家经济部门事业单位的统筹管理人员,在立足于《经济法》进行微观经济学市场调查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将市场经济的配套管理与财务统计分析工作相结合,建立科学的经济内部分析和管理制度,形成一套高效的“经济风险测度”、“风险偏好”、“预期效用函数”、“风险的防范”、“风险资产”和“资产组合“的科学结构调查方式。微观经济学必须遵循从“局部”到“一般”的逻辑规律,通过深入论证“市场看不见的手”原理,体现微观经济学中竞争性市场的效率问题。

(二)重视市场需求曲线变化,科学控制经济“膨胀”和“通缩”节奏

在市场化经济的浪潮中,地方政府想要进行更有效率的市场经济建设,本地商圈想要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微观经济学研究,开展市场经济的相关内部控制,将市场经济水平调控到合理的水平,科学控制经济膨胀和通缩节奏。因此,国家经济工作人员,在开展基础经济行为调研和市场量化管理工作时,应该将其当做一项比较严肃且重要的工作来抓。

(三)对经济统计工作的人员配比及处理方法进行细化

对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统计工作的处理方法进行细化和明确,增强其市场调研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用严格高效的程序来避免部门统计操作人员的行为,影响了整套市场调研工作的有序展开,用制度的固定性来提高经济内控措施的力度。确保成本与效益达到合理比值,达到国有资产市场经营的最大化。

五、结束语

市场经济调查篇4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市场分析定位及研究

作者简介:杜强(1975―),男,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17-01

一、序言

众所周知,在日益竞争加剧的市场经济下,项目决策水平直接影响者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对节约项目投资、增强企业竞争力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市场分析的作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投资规模、经济测算结果以及项目的取舍。目前,国内不少项目在上马后其实际情况与可行性研究结论严重背离:有的项目建成后发现原材料严重缺乏,无法顺利投产或者投产后无法达到设计能力而形成规模效益;有的项目建成投产后,生产出的产品却只能滞压堆积在库房。究其原因,主要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市场分析不到位、不够深入、不够透彻。

二、可行性研究中市场分析的定位

可行性研究是投资项目最终决策前进行经济技术论证的一门科学,是指对一项投资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其详尽程度足以判断是放弃还是在继续进行这个项目。从项目的规划和考察来说,可行性必须包括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否成功两个方面。可行性研究的结论直接影响着项目的上马与否,其内容应包括:让企业决策者明白,项目上马值不值得;让主管部门领导清楚,项目是否值得支持和批准;让银行或者其他资金提供者了解,所投资金是否能按期或提前回收;让谈判者对外谈判时有据可依。

可行性研究中的市场分析就是通过对项目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分析及预测,对项目产品的市场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预测市场未来需求状况,对市场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尊重市场规则,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是市场经济的根本准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产品的生命,产品质量再高、公司技术再先进,若产品没有市场,就卖不出去,企业将无法生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愈加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项目投资开发的动力。因此,准确、有效的市场分析成为了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决定投资与否的极其重要的环节,已经成为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前提。

三、市场分析的主要内容

为了使投资项目在建成后能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持续、高效发展,市场分析必须对影响项目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接合的方法,对项目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从而确定投资项目的规模,为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奠定基础。市场分析主要围绕与项目产品相关的市场条件展开,由于项目产品的多样性,不同项目市场分析的具体内容有很大差别,但就其基本内容和方法而言又是相通的。市场分析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市场调查,产品供应与需求预测,产品价格预测,市场竞争力以及市场风险分析。

1、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是市场分析的基础,其内容必须全面。市场调查进行前必须明确调查目的、制定调查计划、组建调查队伍,然后根据调查计划进行科学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市场调查完毕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从而得出客观可靠、系统全面的调查结果。市场调查主要调查拟建项目同类产品的市场容量、价格以及市场竞争力现状。

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访问调查法,会议调查法,观察法,试验法和资料法等,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调查方法。

市场调查完毕后,对调查取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搜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反应市场总体客观情况的资料。

2、产品供需预测

产品供需预测就是根据市场调查所得到的资料,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预测未来市场产品供需变化的趋势。在预测产品在未来市场的供需情况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相关产业产品和上下游产品的情况及其变化;产品结果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情况;项目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以及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及变化等。

产品供需预测的方法主要有专家会议预测法,头脑风暴预测法,德尔菲法,时间序列法,弹性分析法以及灰色预测法等,

在产品供需预测的基础上,需要对产品供需平衡和目标市场进行分析,用以确定项目产品的目标市场,预测项目产品可能占有的市场份额。

3、产品价格预测

产品价格是测算项目投产后的销售收入、应交税金和经济效益的基础参数之一,也是项目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预测价格时,需要考虑影响项目产品价格变化的因素,如项目产品国际国内市场的供需情况、价格水平及变化趋势,新技术、新材料产品和新的替代品,国内外税费、汇率的变化等。

价格预测方法一般采用回归法和比价法。

4、竞争力及市场风险分析

竞争力是项目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得到生存及发展壮大的能力。进行竞争力分析,不仅需要研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还要分析竞争对手的竞争力,通过比较,对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方案进行优化。

产生市场风险的因素有技术进步导致新产品或新替代品出现、新竞争对手进入、出现卖方垄断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在可行性研究中,应根据市场调查、产品供需情况、产品价格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分析情况,结合项目本身的具体情况,确定项目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分析其风险程度。

在市场分析过程中,没有定性分析就弄不清本质、趋势和其他事物的联系,没有定量分析就弄不清数量界限、阶段性和特殊性,因此,要注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不要迷信或过分追求数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军: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市场分析的科学性,《技术经济》,2003年第12期

[2]陈良琨:可行性研究方法及市场需求预测,《im&p化工矿物与加工》,2002年第9期

市场经济调查篇5

美国双反调查中的双重救济问题久已有之,原本由市场经济国家被调查产品所获得的出口补贴引发,随着美国商务部改弦易辙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适用反补贴税法,国内补贴引起的双重救济作为一个新问题出现在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中。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双重救济发生机制在于美国商务部在反倾销调查中使用非市场经济方法计算倾销幅度以未受补贴影响的替代国价格计算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然后再与补贴过的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据此征收的反倾销税本已抵消了涉案企业所获的国内补贴,但美国商务部在反补贴调查中对该部分国内补贴进行重复计算,对同一补贴再次以反补贴税抵消,这就是以两个贸易救济行为去纠正同一市场扭曲行为,从而对美国国内产业进行了双重保护、双重救济。

美国商务部在其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中一直否认双重救济问题的存在,并强调美国国内法仅防止出口补贴造成的双重救济,而不涉及国内补贴产生的双重救济,亦即该种双重救济是可以合法存在的。中国企业与政府双管齐下,通过美国国内救济及世贸组织多边救济方法,在美国国内法院和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挑战美国商务部对双重救济问题的不当做法。此后,美国国内法院以及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先后承认国内补贴导致的双重救济可能存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并认定此种双重救济违反了世贸组织协定。如此一来,美国新反补贴税法规定不得不专门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双重救济问题作出规定。

(一)美国国内法院及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对双重救济有条件的确认

在美国国内司法审查案件GpX国际轮胎公司诉美国(以下简称GpX轮胎案)中,美国商务部试图通过否认国内补贴降低出口价格来抹煞双重救济的整个事实。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认为美国商务部并不能完全否认国内补贴具有降低出口价格的作用,美国商务部将被调查产品的出口价格与其无补贴的结构正常价值进行比较,如果不进行某类调整,征收反倾销税很可能导致双重救济。这样,美国国际贸易法院首次确认了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采取双反措施而由国内补贴引发的双重救济是存在的。对于美国商务部是否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实施双重救济的问题,世贸组织美国对部分中国产品征收最终反倾销反补贴税案(以下简称DS379案)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观点基本一致,均确认美国商务部的做法存在双重救济的可能性。

专家组指出:按照非市场经济方法计算的倾销幅度不仅反映了被调查生产商在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之间的价格歧视(即倾销),也反映了影响生产商生产成本的经济扭曲。当倾销幅度部分是由对出口产品提供的补贴造成之时,根据非市场经济方法计算出的反倾销税将会同时对倾销和补贴进行规制。如果再对同一出口产品加征反补贴税,则该产品所获的补贴可能会不止一次地被抵消。因此,以非市场经济方法征收反倾销税并同时征收反补贴税可能会产生双重救济。上诉机构在裁决中同样认为,根据非市场经济方法计算出的倾销幅度同时涵盖了倾销和补贴的因素,补贴已计入整体倾销幅度中,由此计算出的反倾销税可能抵消了国内补贴,从而导致双重救济的出现。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内法院及世贸组织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均承认双重救济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即采取双反措施事实本身并不必然导致双重救济的发生,而是可能引发双重救济。DS379案上诉机构更是明确指出双重救济取决于国内补贴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出口价格,以及调查机关是否采取了必要的纠正措施调整其方法。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Gatt1994)第6条第5款是世贸组织协定中明确对出口补贴导致的双重救济问题作出规定的条文,DS379案上诉机构在对其进行解释时,认为出口补贴引发的双重救济在于出口补贴原则上会按比例降低产品出口价格,但不影响其国内销售价格,从而提高了倾销幅度。这样,补贴和倾销造成了Gatt1994第6条第5款所规定的相同情况,同时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会导致对这一相同情况进行重复补偿而产生双重救济,由此被Gatt1994第6条第5款所禁止。DS379案上诉机构进一步指出,Gatt1994第6条第5款未提及国内补贴造成的双重救济问题,是由于国内补贴会以相同的方式并在相同程度上影响被调查产品的国内价格和出口价格,从而未改变倾销幅度,同时征收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不会出现补偿倾销或国内补贴所造成的相同情况。因此,Gatt1994第6条第5款未明确禁止国内补贴情况下同时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是符合逻辑的。

可见,DS379案上诉机构承认Gatt1994第6条第5款背后隐含着一个经济学上的推论:出口补贴仅降低被调查产品的出口价格,但不影响国内价格;而国内补贴则同等地降低了被调查产品的出口价格与国内价格。按照这一推论本可直接得出:美国调查主管机关在对中国产品的双反调查案件中重复计算了被调查产品所获得的国内补贴,出现了双重救济。然而,DS379案上诉机构却出现观点上的反复,强调此种情况下的双重救济有赖于国内补贴是否以及如何对出口价格造成影响,亦即要求国内补贴在事实上降低了出口价格,而非根据经济学理论的一般推定。很明显,DS379案上诉机构对出口补贴和国内补贴导致的双重救济并未坚持同一认定逻辑,对后者的成立条件采取了更高的标准。

二、美国新反补贴税法规定对双重救济问题的规制

《H.R.4105法案》由2个条文组成,专门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定。《H.R.4105法案》第1条规定,美国主管机关有权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税法;第2条规定,美国主管机关应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由国内补贴导致的双重救济进行反倾销税调整,以避免双重救济的发生。

(一)美国新反补贴税法解决双重救济问题的方法:调整反倾销税

1.调整反倾销税以抵消多征收的反补贴税为了防止重复征收反补贴税,《H.R.4105法案》第2条采用了抵消的方法,通过降低与所提高的加权平均倾销幅度数额相等的反倾销税来抵消多征收的反补贴税。事实上,美国商务部已有过类似的实践。在2010年4月26日,美国商务部为了能继续对中国的新充气工程轮胎适用反补贴税法,曾按照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判决尝试解决双重救济问题。美国商务部采取了反补贴税的全额抵消法,即将中国企业的反补贴税率在反倾销现金保证金率中予以全额抵消。具体做法为,美国商务部裁定强制应诉企业河北兴茂轮胎公司的补贴率为14.00%,然后在该公司29.93%的倾销幅度中进行扣除,最终河北兴茂轮胎公司的反倾销现金保证金率为15.93%。在这里,美国商务部等于是将反补贴税在反倾销税额中进行了全额扣减,此种方法虽能有效地避免双重救济问题的出现,但其实效与美国商务部放弃征收反补贴税完全相同。此外,为避免出口补贴导致的双重救济,《1930年关税法》规定了具有间接抵扣性质的抵消法。其第772条第(c)款(1)项(C)目规定,反倾销调查中主管机关对被调查产品的出口价格和结构出口价格进行调整时,应在出口价格或结构出口价格上增加反补贴税额。此种方法通过在被调查产品的出口价格上增加要征收的反补贴税额以达到降低倾销幅度、减少征收反倾销税的目的,虽然具有间接性,但同样是以反补贴税来抵消反倾销税,从而防止对同一产品上的出口补贴进行重复征税。采用这一方法对被调查企业有益,如果美国商务部在反补贴调查中认定被调查企业获得了超过加权倾销幅度金额的出口补贴,则在反倾销调查中可能出现倾销幅度低于2%的结果,此时便可定性应诉企业的倾销行为不成立。但如果美国商务部在确定倾销幅度时反补贴调查尚未完成,则难以调整出口价格。因此,美国商务部在反倾销初始调查的实践中同样采用了直接的抵消法,将反补贴税在反倾销现金担保额中予以抵消。此一做法得到了美国联邦巡回法院的支持。可见,防止双重救济问题的抵消法早已存在于美国的立法和实践中。不过,同为调整反倾销税的抵消法,《H.R.4105法案》第2条并不对反补贴税进行全额抵消,而要视国内补贴对倾销幅度的影响而定。

三、中国产品遭遇双重救济问题的展望

(一)《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非市场经济条款的终止对双重救济问题的影响

从双重救济的发生机制来看,解决中国产品遭遇的双重救济问题的根本之法是美国商务部在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中放弃使用非市场经济方法计算倾销幅度。在2016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a)项(ii)目的规定终止,亦即一般所称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到期,届时美国商务部如能采取与市场经济国家产品一样的方法对待中国产品,则由国内补贴引发的双重救济问题将寿终正寝,《H.R.4105法案》第2条当然也不再适用中国被调查企业。然而,对《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的解读,学者们争议激烈。由于《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a)项(ii)目规定的是反倾销调查中正常价值的非市场经济比较方法,其终止并不等于进口国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目前争议的焦点已逐步从2016年12月11日之后中国可否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转向替代国方法能否终止的问题。

市场经济调查篇6

关键词:市场调查;市场调查业;市场调查公司

作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一项重要职能,市场调查在理论界已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各种有关市场调查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不断涌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有关市场调查的理论和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推广,各种专业性的市场调查服务公司遍布全球各地,对全球经济和企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有益贡献。然而,我国市场调查业仍处于成长阶段,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迫切需要全方位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市场调查的演进历史

(一)市场调查的演进历史。市场调查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推动。归纳而言,市场调查在全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市场调查的起步阶段。早在20世纪初期,随着营销理论研究在美国的逐渐兴起和发展,市场调查便开始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得到重视。20世纪10年代,柏林在担任美国克迪斯出版公司商业调查部经理期间,便写出了《销售机会》一书,在该书中,他率先把市场调查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对市场调查的后续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而30年代,随着美国营销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快速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市场调查著作开始产生,市场调查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同时,随着企业管理手段、方法和工具的改进,企业的生产率得到了快速提高,生产能力的增速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速。这一历史背景刺激了部分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开始重视市场的需求和产品的销售。企业越来越意识到通过收集市场信息特别是消费者信息,以制定科学促销策略和生产经营策略的重要性,市场调查逐渐成为一些企业的自觉行为。因此,20世纪前30年是市场调查在全球的启蒙和兴起阶段,美国是世界市场调查业产生的源头,市场调查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基本处于空白。但这一时期的市场调查还处于探索期,其理论体系并不成熟,只有少数企业零星地运用到了部分市场调查的理论知识指导企业的实践。

2.市场调查的发展阶段。20世纪30至40年代,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加速了企业对市场调要作用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贯彻和运用市场调查的思维、理论和方法,以提高本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与此同时,市场营销理论与市场调查理论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努力下也得到了更加兴旺的延续和发展,理论传播的国际化步伐开始迈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兴起市场营销的理论研究和探讨。这一时期,市场调查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丰富了市场调查理论体系和内容,市场调查研究的对象更加精深、范围更加广泛,市场调查方法也更加多样,如各种抽样法、回归分析法和市场预测方法等。但是,这一时期的市场调查仍然只是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范围内得到了发展,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如我国尚处于空白。

3.市场调查的规范和成熟阶段。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随着各国经济从战后开始复苏,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产品日益丰富,消费者需求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买方市场的大规模形成,迫使企业更加关注消费者和市场。市场调查成为企业运营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环节,诸多公司开始在组织结构上设置正规的市场调查和研究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种统计技术及软件如运筹学、多元统计分析等被大量运用到市场调查中。同时,随着市场营销和市场调查理论、方法在世界范围内的极大普及,市场调查的理论体系日益得到充实和完善,各种各样的专业性市场调查公司开始出现在各国市场上。标志着市场调查开始形成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市场调查进入了全面的推广、规范和成熟阶段。

二、我国市场调查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与西方国家的市场调查已经形成比较规范和成熟的产业体系相比,我国的市场调查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调查作为一个整体的产业规模还比较小,这与我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是不相称的。总体来说,我国市场调查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1987年中国调研统计研究所诞生,这是我国第一家市场调查机构。90年代以来,市场调查业在我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国内较发达城市创建了一批商业性的专业市场调查公司。同时,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跨国调查公司如“盖洛普”、“麦肯锡”等纷纷进入我国开展业务。据估计,目前我国以市场调查研究为主业的机构约1500家,形成一定规模的约400多家,其中,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沪、京、穗三地,这些公司的年营业额占了全行业营业额的80%。我国市场调查业的客户主要来自境内的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通过理性的数据分析获取决策依据的意识还不强。总体来看,我国市场调查业具有如下特点:

1.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我国市场调查业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驱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市场调查业起步较晚。但在其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市场调查业从无到有已经产生了一批颇具实力的本土化专业市场调查公司,如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有限公司、北京零点研究集团、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等商业性市场调查公司都已经成为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大型调查公司并朝着大型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市场调查业的服务内容从最初的以简单数据提供为主发展为专业化的市场调查与咨询研究报告。同时,我国市场调查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我国从事市场调查分析服务工作的专兼职人员有近300万左右,市场调查咨询业营业额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上,有关市场调查咨询研究机构上万家。这些显示出我国市场调查业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2.市场调查业还不成熟,亟待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尽管我国市场调查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但是行业整体上发展并不成熟,需要全方位提高其竞争能力和水平。市场调查业的服务主体参差不齐,少数大型的专业调查公司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多数小型的市场调查公司还处于摆脱生存危机阶段。我国目前规模较大、经营业绩较好的市场调查机构也不过20家左右,绝大多数调查公司的员工人数只有十几到几十人,年业务额很低,某些企业的业务额甚至不足百万。市场调查的重要作用在许多企业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又与我国市场调查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密切相关。因此,市场调查公司必须努力提高为企业提供科学数据收集、分析和决策服务的专业化能力,加速行业整体素质的推进和提升。

三、我国市场调查业的国际比较及存在问题

尽管我国市场调查业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问题。通过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市场调查业相比,我国调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调查业总体规模偏小,且行业不规范。欧美国家的市场调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已经形成了布局合理、数量可观、行业整体增长强劲的局面。一批大型的跨国市场调查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新的市场机会,一方面,为本国的跨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提供调查服务,另一方面,又为世界其他国家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市场调查和信息服务。而我国调查业的总体规模与我国的总体市场规模和潜力还极不相称,主要表现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市场调查公司太少,区域分布不均衡,从而造成我国市场调查业总体规模偏小,还不具备与国际跨国调查公司相抗衡的实力,更谈不上开拓国际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市场业务的竞争。同时,我国调查业行业发展尚欠规范,由于市场调查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和归口管理,信息产品和服务没有标准约束,造成部分调查机构缺乏职业道德、弄虚作假、实施价格竞争等,影响了调查机构的社会形象和行业的健康成长。

2.市场调查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调查机构研究水平亟待提升。市场调查业是一个智力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欧美国家的市场调查业从业人员大多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其市场调查公司的人员构成非常合理,市场调查公司不同部门配备不同专业素养和特长的人员,在具有丰富项目操作经验的项目总监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先进的调查技术合作完成每一个项目。而我国许多调查机构的从业人员很多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对市场调查理论和方法缺乏系统且完整的掌握,更缺乏综合掌握营销理论、统计理论、调查理论、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许多调查公司的调查技术不先进,还停留在简单以纸制问卷调查为主的阶段,缺乏对新型调查技术与方法如网络调查、计算机辅助人员面访等的运用,并且很多公司对调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加工不够,这直接制约了我国市场调查业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

3.企业不重视市场调查,更缺乏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有效引导。欧美国家的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视市场调查工作,大多数公司都设立有专门的市场研究部门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并且充分利用外部专业性的市场调查公司作为公司发展的外脑,为公司的营销活动服务。政府对调查业也非常重视,积极为调查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促进调查产业做大做强。而我国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并不信任市场调查工作,认为市场调查只是数字游戏,没有真正的作用,并且愿意支付的调查费用很低。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调查质量不高,难以提供优质信息产品,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对市场调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习惯于凭经验决策,不愿意自己花钱做调查。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市场调查业中的作用还远没有发挥,造成行业缺乏统一的业务标准、质量标准、监督规则、商评价体系和资格评审标准,并且各种法律法规的缺乏也影响了我国调查业进一步的规范化和长远发展。

四、加快我国市场调查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1.积极提高广大企业的市场调查意识和认知能力。与跨国公司或合资公司相比,国内的企业普遍不重视市场调查,他们对市场调查形成了诸多错误的认识,如认为市场调查无用,市场调查只不过是数字游戏等。造成这么一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国内企业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市场调查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市场调查在辅助决策、改进管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企业的部门决策人必须尽快提高自身的现代决策意识和树立市场调查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各级管理者进行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培训,让更多的企业管理工作者认识到市场调查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经济性和适用性。这对丰富我国市场调查业的客户群体、提升市场调查产业的整体质量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2.提高市场调查业专业服务商的运营能力。市场调查业的一个重要参与主体就是专业性的市场调查公司,它们是广大企业市场调查工作的直接服务者和提供者。市场调查服务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了企业对市场调查的态度,以及市场调查业的长远发展。我国许多本土的市场调查服务商必须尽快改善自己的调查工具和手段,提高服务的科技化水平,加深对数据资料的深度分析和发掘能力,全方位地提高市场调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准。同时,在市场调查行业内部应加快购并步伐,培养一批有实力与跨国调查公司相抗衡的本土化优秀市场调查公司。广大的市场调查服务商又必须加强行业内部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跨区域和跨项目的经营能力,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市场调查服务效率。

3.加强市场调查业的理论研究和知识创新。市场调查来源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活动,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经济管理环境和实践又对市场调查业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市场调查的理论研究必须不断深入地开展下去,加快市场调查工具、手段和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纵深发展,传统的市场调查理论受到了严峻挑战,因此,关于互联网的市场调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是整个行业必须给予重点关注的。同时,随着市场调查对象特别是消费者的认识水平越来越高,市场调查通过哪些创新的手段和方法获取更全面和深入的数据信息也是其理论研究必须加以重视的。

4.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保障作用。政府和行业协会是我国市场调查业健康发展的另一股重要力量,他们可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为市场调查业创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政府应加强市场调查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认识到市场调查的意义。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建立健全市场调查的法律规范,加强市场调查的统一管理,从而在法律上规范市场调查机构的审批、业务开展、信息和管理机制等。通过成立市场调查业的主管机构,加强对市场调查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同时,国内市场调查业应集中成立民间性质的市场调查行业协会,通过从中央到地方不同层次的行业协会组织将众多市场调查公司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加强对市场调查公司的监督和约束,规范市场调查公司的行为,促进市场调查公司公平竞争机制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魏和清.市场调查业的国际比较与发展取向[J].统计与决策,2002,(11).

[2]刘剑芝.我国市场调查业的发展分析[J].特区经济,2006,(4).

市场经济调查篇7

跟据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的数据,截至2004年2月,我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已经超过600起,为全球之最。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7起反倾销案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产品,我国一直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截止到2003年6月,美国对华反倾销分别高达97件,在国外对华反倾销中分别居第一位,占国外对华反倾销的18.4%。而在来自美国的反倾销调查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就是所谓的“非市场经济”条款问题。

根据美国的反倾销法,我国仍然不属于“市场经济国家”,在计算中国企业产品的正常价值,调查机构拒绝使用我国企业本身的国内销售价格或成本,却采用第三国的“替代价格”来确定我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由于“替代价格”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大量不公正裁决,使得中国企业在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时处境极为不利,不但败诉率高,而且被裁定的倾销税率也让很多企业难以承受。我国产品在反倾销调查中被认定倾销或有较高的倾销幅度,以至于在终裁时被征以高额反倾销税或者是价格承诺。

1“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由来

虽然1948年的Gatt框架是基于市场经济原则建立起来的,但是在Gatt/wto中没有专门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Gatt仅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下了比较模糊的定义,即在Gatt附件九中对Gatt第6条第1款第2项作了一个注释和补充说明:“应当承认,对全部或大体上全部由国家垄断贸易并由国家规定国内价格的国家进口的货物,在为第1款的目的决定可比价格时,可能存在特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进口缔约国可能会发现若严格的与该国的国内价格作比较,可能常有不合宜之处。”该条款原则上确认“全部或大体上全部由国家垄断贸易并由国家规定国内价格的国家”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也承认“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内价格不能作为与其出口价格相比较的基础。

由于Gatt/wto并没有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做出明确规定,也没有规定究竟应如何判断“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的正常价值,更没有规定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是否可以采取替代国做法以及应该如何选择替代国等问题,导致了在反倾销的实践中,很多反倾销成员方依据Gatt/wto中的这一模糊规定,各自自行制定标准来确认哪些国家属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判断来自这些“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的正常价值时,不以该“非市场经济”国家国内价格为准,而是以同类产品的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国内价格为依据,即采用了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来代替“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

2我国入世法律文件中关于“非市场经济”问题的规定

中国入世法律文件第一次以多边形式就外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做了规定,关于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身份的法律依据主要为《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双边协议》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及《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等文件。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的规定:(a)在根据Gatt1994年第6条和“反倾销协定”确定价格可比性时,该wto进口成员应依据下列规则,使用被调查产业的中国价格或成本,或者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方法:(1)如受调查的生产者能够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或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wto进口成员在确定价格可比性时,应使用受调查产业的中国价格或成本;(2)如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够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或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w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d)一旦中国根据该w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证实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则(a)项的规定即应终止,但截止加入之日,该w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中须包括有关市场经济标准,但无论如何,(a)项(2)目的规定在加入之日后15年终止。此外,如中国根据该w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证实某一特定产业或部门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a)项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不得再对该产业或部门适用。

由于在Gatt/wto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都没有对市场经济的具体标准做出规定,因而给各成员很大发挥的空间,使得各成员方可以完全自由的对市场经济标准做出规定,导致各国在对市场经济标准的立法上规定的差异性。从我国入世后的经历表明,有些wto的成员方在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不严格遵守该条规定,经常从自身利益出发随意使用替代国方法。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也在积极行动,从国家、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谋求“市场经济地位”。在国家市场经济地位方面,2004年4月14日,新西兰率先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5月15日,新加坡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成为东盟中首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5月29日,中国和马来西亚在京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马来西亚联合公报》,马方表示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在行业市场经济地位方面,加拿大承认中国所有行业为市场导向行业,澳大利亚承认我国的水泥行业为市场经济行业。在企业市场经济地位方面,共有28家中国企业分别在欧盟1999年至2003年立案的案件中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企业在印度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案件已有6起。在韩国和泰国对我国产品提出的反倾销调查中,我国的企业也陆续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待遇。

3美国对华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国家身份的界定

美国国内法以“市场导向”排除“非市场经济方法”的适用,即:如果中国某个产业中的所有企业能够证明他们的活动是遵照市场原则进行的,则可以适用“市场导向型产业”的例外情况,具体的标准有三条:在价格和生产量的决策过程中,不存在政府事实上的干涉;该产业中的企业以私有制或私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合伙制、股份制)为特征;所有重要的生产投入,包括物资的和非物资的,以及所有其价值在产品成本价值中占有重要比重的生产投入,为其支付的购买价格必须是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如果整个产业中所有企业都符合这三项条件,美国商务部将认定产业属于“市场导向型产业”,进而使用标准方法计算倾销幅度。

2003年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初裁中国长虹、夏华、tCL、康佳出口美国的彩电构成倾销。裁定倾销的方法就是用某个彩电劳动生产率低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作为替代国,中国彩电的出口价格低于该替代国的国内价格,就构成了倾销。实际事实是,中国彩电在我国早已是开放的行业,价格完全市场化。但美国商务部在反倾销实施中使用替代国方法,事实上是不公平的做法。

4应对美国对华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条款的建议

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尽早完成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在宏观上,政府要稳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逐渐理顺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在微观经济层面上,国内企业在商品价格、成本、投入(包括原材料、技术、生产资料等要素)、劳工的成本、产出、销售和投资等方面,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运作,进一步改革企业的运作机制。政府和企业应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国内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民族企业良好发展环境的培育上以及企业有效技术创新机制的确立上,逐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尽早完成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这些措施是减少国外对我国产品进行的反倾销诉讼的根本方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政府要发挥关键作用,制止美国滥用“非市场经济”条款的对华反倾销行为。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论倾销还是反倾销都是企业的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因而企业在遭遇国外反倾销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但是,由于一些起源于美国对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认定的反倾销,已经演变成一种新的对华保护主义,因此我国在应对美国对华反倾销时不能只采用一般的企业积极应诉的做法,而应该将其看作是政府的职责。即为了制止美国滥用“非市场经济”条款对华反倾销的行为,我国政府应开展全方位的外交谈判,不仅在与美国双边贸易谈判中,积极争取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促使其在反倾销价格的认定中采取国内价格而不是替代国的价格,而且要在wto多边贸易谈判(特别是针对wto反倾销规则改革的谈判)中,将反倾销调查中“非市场经济”问题纳入多边谈判的范围之内,在提出我国的主张的基础上,联合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对现行反倾销制度的改革,反对美国滥用反倾销行为。

研究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规避因“非市场经济”条款而引发的反倾销风险。由于国情等的不同,我国与美国在对市场经济的理解、要求和界定上肯定存在差异。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d)款:“一旦中国根据该w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证实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则(a)项的规定即应终止”。据此,中国需要与美国加强沟通,让他们了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通过谈判达到市场经济条件的共识,削弱美国对我国企业采取替代国价格的基础,减少反倾销增多的风险。可喜的是,目前我国政府通过谈判,在国家、行业和企业三大层面已经获得了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认可。此外,政府要加强对美国有关市场经济法规的研究,确定其合理和不合理的成分,找出中国企业存在的差距和改革的方向。

我国可以化整为零,以产业为突破口来解决“市场经济”待遇问题。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a)款和美国“市场导向型产业”三大标准的规定,在我国作为一个整体获得“市场经济”待遇尚不成熟的条件下,我国可以一个产业一个产业的解决“市场经济”待遇问题。通过对已经发生的对华反倾销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根据贸易额的大小、产业的出口潜力、相关企业的素质等因素,选择有份量的、市场经济条件明显占优势的产业,要求美国在没有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情况下,审查该产业的“市场经济”条件,优先解决这些产业的“市场经济”待遇。同时在企业应诉美国的反倾销调查时,我国的行业协会要向调查机关提供我国该产业部门市场化运作的相关证据。

积极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用法律手段应对美国反倾销。一方面,对于美国对华出口产品在反倾销终裁中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或价格承诺,我方可以将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或价格承诺提交DSB(贸易争端解决机构),指控美国对我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关于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控诉别国对本国出口产品进行不合理的反倾销调查成功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如:美国投诉墨西哥对美国出口的玉米糖浆的反倾销调查案,印度投诉欧盟对非漂白布反倾销调查案。另一方面,对于美国反倾销法中不合理的规定向DSB投诉,以彻底改变中国在反倾销问题上的不利地位。深入的研究wto《反倾销协议》、《1994Gatt》以及相关的协议,将其与美国的反倾销法律进行比较,如发现美国法律与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法律条文不符的地方,中国应积极的向DSB进行申诉,要求美国修改其歧视性、不合理、不公平的有关规定。

参考文献:

1.杨荣珍.挑战“非市场经济地位”任重道远.wto经济导刊,2004

2.江小娟,杨圣明,冯雷.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iii.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赵世民.反倾销中的“替代国”与“市场经济”标准.对外经贸实务,2004

4.傅京辉.出口产品屡屡被诉反倾销关键在改变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wto经济导刊,2004

市场经济调查篇8

一、实行三个集中,全力开展普查整治工作

市场主体普查和无照经营集中整治工作涉及到每个村组、千家万户、点多面广,工作任务大。为了保证此项工作全面开展,必须全面真实掌握市场主体的信息,普查工作是关键。分局决定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从*月*日到*月*日用*天的时间,抽调分局*名骨干分成*个普查整治组,按照划片包干的原则开展市场主体普查和无照经营集中整治工作,并筹集专项经费对保质保量完成普查和整治工作目标的人员实行交通费补贴,保证全员上阵、全力以赴、全力开展普查整治工作。

二、抓好三个环节,着力开展普查整治工作

市场主体普查和无照经营集中整治工作,着眼点在普查,落脚点在规范整治取缔无照经营,关键在于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抓好进村入户普查环节,保证普查信息的真实性。我们首先将经济普查的经济主体信息情况分村打印,由普查员带着这些信息资料进村入户对照调查,向村干部调查了解市场主体情况,并根据村组干部提供的情况入户核对,填写调查表,对经济普查中的不实情况予以注明,对漏登情况调查录入,对经济普查中将企业及分支机构、企业员工、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当个体登记的,予以纠正,最后的调查结果经村委会核对确认,确保普查信息不重、不漏、不错。

二、抓好分类分析环节,保证登记注册的准确性。对市场主体普查信息,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已经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第二类是应当在工商注册登记而为登记的无照经营市场主体;第三类是实行备案登记、免于登记或者是自愿登记的市场主体,如:农村经纪人、种植养殖业主等;第四类是不属于工商市场主体登记范围的。如:泥瓦匠木匠等手艺人、诊所、幼儿园等。根据不同类型,我们首先是收集相关的登记法规、政策和有关文件,依法界定不同类型的分类界限,然后对普查的市场主体信息进行分类界定,为下一步规范整治取缔无照经营提供法律依据。

三是抓好规范引导环节,保证无照经营整治的可行性。无照经营呈“三多”的现状。从经营主体看,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失地或季节性经营农民和老弱病残人员多,属于弱势群体;从经营项目看,“五小行业”即,小餐馆(早点)、小旅馆、小加工厂(作坊)、小商贩、小理发店和农用车运输多,属于贫困人群;从办照程序上看,办照需要办理前置许可的多,如,交通运输、食品经营、房屋修缮、建筑、烟花爆竹销售等,属于涉安涉危的行业。

无照经营成因十分复杂,为了保证无照经营的整治可行,我们必须动员各方力量分类引导。一是对实行备案登记和自愿登记的,一律只备案登记,倡导注册登记;二是对没有前置许可的无照经营,一律先教育后处罚,重教育轻处罚;三是对需要前置许可的无照经营,一律通报前置许可部门,由其引导规范,限期整改;四是对涉安、涉危且无法整改到位的无照经营行为,一律予以取缔。

三、把握三个区别,正确开展普查整治工作

一是正确把握应当市场主体与经济主体的区别。从经济法学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唯一的市场主体,这里的企业包括个体户;而在市场经济格局中,大众、企业和政府是参与经济运行的三大经济主体(观点来自《经济法学概论》)。也就是说市场主体是经工商部门登记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而经济主体不仅包括市场主体,还包括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个人。正确把握这个区别,就可以认识到经济普查中的经济主体为什么对于我们普查的市场主体。从而,明确哪些主体是市场主体,应当纳入工商登记范畴。

市场经济调查篇9

【关键词】社会经济统计市场经济

社会经济统计是对社会经济总体数量方面的调查研究,它具有总体性、社会性和数量性,在计划经济时代,统计资料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经济决策提供了依据,从而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目前,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建立、完善阶段,社会经济统计在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

一、市场经济概念及与社会经济统计的必然联系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经济。单从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资源配置是以市场为基础,而资源包括各种资源,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如何对各种资源进行配置,首先要对各种资源总体数量方面的调查研究即统计,然后再做具体的分析。比如,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就要对本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做具体的研究,通过劳动力资源统计,可以了解本地区的人员构成情况,年龄构成、文化素质构成等,然后决定是发展知识密集性产业,还是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通过对本地区的自然资源调查,就可以决定是发展产品加工产业,还是发展服务性产业。通过对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的调查,就可以调整本地区的商业的规模。统计学上有一个指标叫恩格尔系数,居民基本生活(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当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是贫困性,45%--60%是温饱性,35%--45%是小康性,35%以下是富裕性,可以根据本地区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可决定本地区消费领域的投资规模,应符合本地的消费水平。应避免过高投资而造成的无人问津的现象,避免因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发生的浪费现象。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市场经济是以本身所固有的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是以行政命令来发挥作用的,而大量的经济规律又必须通过大量的经济数量来反映,只有把统计数据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握规律,从而使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充分运用统计资料发展市场经济的成功案例

1、海尔集团充分运用统计资料,经常顾客需求表,使产品生产能充分符合市场的需求,在短时间内使一个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大集团公司。

2、欧洲经济联盟(简称欧盟)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树立了理想的发展模式,其发展的重要一条因素就是充分运用统计数据,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科学预测,以整个欧洲为本地市场,成立专门的统计调查委员会,调查范围辐射欧盟25国,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世界各国统计部门联网,整理对企业发展有价值的统计信息,以统计会或以网络的形式给各企业,各企业得到统计信息后,对本企业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投资方向等方面做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德国西门子电子产品公司经常做一些市场调查,对搜集到的统计信息资源再进行加工整理,以统计数据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定位产品更新目标、淘汰不适应市场的旧产品。

三、不搞统计调查而进行盲目投资立项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东北华联,不进行市场调查,没有对统计资料做科学的分析,盲目扩张,在科、工、贸全方位发展,结果,是一败涂地,在一年中亏损2个亿,公司不得不宣布停止营业。进入wto后,中国企业为了立于不败之地,更应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做深入细致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查研究,根据统计数据进行预测,知己知彼,随时调整企业的投资方向。

四、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如何为企业提供统计信息资源如何运用统计信息资源进行宏观调控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不是直接对企业进行调控,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控,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利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对全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而上述政策、手段的制定又必须根据现实的经济总量和规模,根据现实的统计信息资料进行制定,所以说,政府宏观调控也离不开统计数据。不能只注重GDp的总量,同时重视GDp的质量,通过统计数据对市场经济做科学的评价,看是否科学的发展观、是否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五、统计资料的真实性问题

统计资料的真实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到对国家经济产业政策的制订,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小到对每一个企业的投资方向,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必需依靠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统计造假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游戏,因虚假数据而造成的的严重后果,甚至可以使整个国民经济陷入瘫痪状态。时期的教训,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当时全国各地都虚报产量,大搞“浮夸风”,“卫星上天”,“亩产万斤”,当时中央以此做出决策,大搞,搞“大锅饭”,肯定农村土地合作社,而事实上,大部分老百姓都吃不饱肚子,虚报数据就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后来,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搜集第一手资料,肯定了安徽农民分田到户的做法,在全国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统计数据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状况是客观实在的,不是凭主观臆造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市场经济越发达,越离不开统计信息资源,我们只有充分利用统计资源,对现有的经济格局、产业结构进行科学的整合,从而使经济能平衡、协调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完美地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黄晓松.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2]田静.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5,(11).

市场经济调查篇10

一、石家庄市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整体上呈快速发展态势

截至2008年底,全市民营企业3.23万家,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38个,30亿元以上的12个,百亿元以上的3个。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1%以上,实缴税金130亿元,占全市全部财政收入的50%左右;外贸出口企业上升到582家,创汇额度108.6亿元。从业人员发展到293万人。全市民营经济增速保持在20%左右,始终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年均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约5个百分点。为建设“沿海强省”做出了贡献。

(二)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在全省位置突出

在经济效益方面,石家庄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及其增速和占GDp的比重)、营业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在社会贡献方面,石家庄市民营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年均吸纳就业39万人。全市已建成各类创业辅导基地21个,投入资金25.6亿元,入驻企业756家,孵化企业361家,提供就业岗位4.6万个。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断壮大,担保机构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三)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石家庄大力扶持私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和措施,为全市私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支持自主创新。鼓励民营科技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设立了石家庄市知识产权补助资金,每年从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一定额度,对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在内的国外发明专利和国内专利申请费给予适当补助。2007年共申报专利1700项,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全年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18项,资金4285万元,获得国家、省创新基金项目19项,资金487万元,提高了民营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5家民营企业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打造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

融资担保扶持民营企业。目前,全市担保资本金总额达到13.2亿元,担保机构达到51家,其中资本金超亿元的2家。有效解决了与银行合作的瓶颈制约,提高了担保机构的整体功能,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加大了服务平台建设。一是筹建了石家庄民营企业信息网络平台;二是加强了技术平台的支持力度,共新技术、新产品信息100多项,完成技术成果转让和节能技术推广约10项。全市新增省级名牌产品40个,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96个。三是建立了信用管理平台。成立了信用评价委员会,开展信用数据征集和信用优良企业评价活动,建立了信用档案,组织认定四批共50家信用优良企业和经理,促进了中小企业信用建设。

二、石家庄市民营经济景气指数

对民营经济景气指数的问卷调查,分为宏观经济形势、企业目前状况、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其中,宏观形势包括对下一季度宏观经济走势、消费市场走势、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走势和人民币走势的预测;企业状况包括下一季度企业的销售、资金、企业劳动力供给、融资状况等;国家宏观调控包括下一季度的国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出口环境和土地政策。调查中,回收有效问卷131份。这131家民营企业2007年的平均总资产为69139.0万元,平均上交税费6376.9万元,平均员工数为154人。

(一)宏观经济走势

1、企业对宏观经济走势的估计各异。调查结果显示,有4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将趋于恶化,30%的受访对象认为宏观经济形势将有所好转,24%的企业认为宏观经济形势会维持不变。这说明,在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剧烈变化的影响下,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对下季度的宏观经济走势的看法不同。相对多数的民营企业认为下一季度的宏观形势趋于好转,这是对中国经济整体平稳回落基础上的乐观预期。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加大了我国外需缩减的压力,造成出口增速回落。相对于发达地区,石家庄市的民营企业发展相对较慢,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能力较弱。因此,不少民营企业,特别是外贸行业和中小企业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敏感,对经济波动出现了担忧。

2、企业对生产资料价格与消费市场价格下降预期较强,但仍然存在对价格波动的担心。在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中,预期消费市场价格和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会出现回落的企业较普遍,分别达到了55%和48%。这表明,相关市场的价格走势变化已经对企业家的心理预期产生了影响,这显示了对我国物价水平整体回落的合理预期。在生产资料市场,随着国内外产品价格下降,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已经接连回落。据央行同期公布的调查分析显示,国内生产资料综合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指数均呈回落态势。在消费市场,国内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根本性成就。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民营企业对价格波动的担心仍然存在,预期消费市场价格和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会出现反弹的企业仍然不少,分别达到了27%和39%。

3、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在恢复,但仍有待加强。如图1所示,在调查中,已经有33%的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好转持乐观态度,但同时仍有近42%的企业认为下季度资本市场将趋于恶化。相比可见,虽然民营企业对资本市场回暖的信心在增加,但仍然有待加强。民营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忧虑,反映了资本市场几年以来饱受冲击的困难现状。从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出现的动荡冲击,到国内经济运行环境的调整变化,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形成了重大挑战。

4、企业对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但贬值走稳的预期已经出现。调查结果显示,48%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下季度人民币币值会持续增值。这种预期反映了人民币最近几年来的升值态势,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着升值步伐。但调查结果显示,有22%和3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下季度人民币会贬值或不变(如图1所示)。这反映了民营企业已感觉到了当前形势的变化。受全球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已出现增幅下滑迹象,通胀压力持续减小,贸易顺差逐渐收窄,人民币升值压力随之减弱。

(二)被调查企业状况

1、销售预期分歧明显。调查结果显示,有44%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下个季度企业的销售会改善,而认为销售业绩会恶化的企业也占到了38%。销售预期出现这种分歧的重要原因,在于企业的成长能力和发展水平不同。成长快、发展好、利润高的企业对于销售业绩的预计相对乐观。相反,成长慢、发展差、利润低的企业则倾向于悲观地估计企业的销售增长。调查结果清楚地证实了这一点,预期企业销售业绩变坏的48家企业在2007年的平均销售利润为202.9万元,预期企业销售业绩将进一步改善的56家企业在2007年的平均销售利润为1060.5万元。

2、融资和资金状况的预期平稳发展而不乏乐观。由图2可以看出,在融资状况和资金状况方面,分别有29%和4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下季度本企业的情况将会得到改善,而持平稳发展预期的企业也分别占到了48%和35%。这就进一步印证了石家庄市在优化民营经济融资环境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效果。例如在融资担保方面,提高了担保机构的整体功能,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3、劳动力供给预期稳中趋好。被调查企业在劳动力供给方面,预期相对乐观,有50%的企业认为下季度的劳动力供给会维持不变,31%的企业更相信情况会得到改善,抱悲观态度的企业仅占19%。这与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供给紧张情况相反,石家庄劳动力供给充足。其原因在于,石家庄多年来坚持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特别是近年来不断降低创业门槛,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鼓励全民创业。

(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松

1、宏观经济政策趋松的预期和实际吻合。调查中,预期我国下季度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趋松的企业明显占多数,比例分别达到了66%和60%被调查企业的预期和实际政策走向高度吻合。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一改年初的从紧姿态,央行多次下调准备金和利率。而财政政策则更加积极,财政部先后三次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两次取消了10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直接给企业减免费用360亿元。但也有部分企业家仍存在对政策反复波动的忧虑,调查中,担心货币和财政政策趋紧的企业分别有25%和34%。

2、企业对出口环境走势信心不足。调查发现,民营企业对出口环境的信心缺乏。从如表中所示,认为下季度我国的出口环境将会恶化的企业占到了63%,而预期出口环境好转的仅仅在20%左右。民营企业的信心不足与成本、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由于国内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攀升,国际上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以及贸易摩擦增加的影响,大多数调查者对我国的出口环境持有不乐观的态度。

3、企业对土地政策的方向预期各异。如表所示,42%的被调查民营企业认为下季度土地政策将趋紧,而抱有乐观预期的企业也达到了34%,表现出较大的政策预期差异性。国家对土地管理政策坚持从紧的背景下,石家庄民营企业的这种差异可能来自于企业受政策影响程度的不同,也从深层反映了政策执行中对不同企业的差异,或者企业自身能力特征的差别。而预期政策稳定不变的企业也占到了23%,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对稳定少变的土地政策环境的需要。转贴于

三、民营经济面临困难及建议

经济形势估价:

目前,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最大的风险是物价上涨,企业成本加大。非机械化开采的矿山企业全部停业,安全生产要求禁止对企业供给火攻材料,其结果是煤炭供给更加紧张,铁矿石挖掘将全部停产,矿石进口增长1.26倍,总值1.5亿美元。建材石料已涨40%以上,使水泥吨成本提高10元以上。尾气排放叫停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从美国次贷、石油等诸多因素看都对民营经济产生负面作用。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一方面通货膨胀,宏观调控面临双重压力。这是景气指数降低的标志。我们预计,民营经济高位增长需要有一个恢复期。

面临困难:

第一,发展速度减缓。调查显示,目前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变得严峻,2008年末和2009年初相比回落了9.1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受经营成本高、拆迁拆违、市场竞争加剧、环保、安保等因素影响,个体工商户注册户数呈大幅下降趋势。其中,户数减少较多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同比减少79276户,下降44.7%。

第二,资本市场更加严峻,民营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今年石家庄市贷款增加额度保持去年的水平,共计115亿元。而用于支持民营经济约10%。石家庄80%的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金融部门政策上扶持中小企业,原则上执行“保大压小”。明确指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管理难度大、准入条件高,难以达到贷款条件。本来中小企业就实力弱,再遇资金困难,实难维持。

第三,个体经营者负担较重,生存竞争困难。调查显示,2008年石家庄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增长最高的是个体经济,同比增长55.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0.4个百分点。但个体经营的注册户数又在大幅减少,同比下降38.8%。在市场疲软,纳税户数大量减少下出现的税金大幅增加表明,个体经营者的税负在明显加重。加上租金等经营成本上涨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个体经营者的负担相对较重。

第四,自主创新能力弱,高科技人才相对匮乏。据调查,石家庄民营企业科技开发机构中,具备国家、省、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很少。而在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了70%,76%的科技成果由民营企业创造。而石家庄市民营经济高科技人才极度匮乏,缺少高层次的创新研发人才。与发达省市相比,石家庄市拥有名牌产品和知名度较高的民营企业少。这与石家庄市众多的民企个数相比很不相称,也是我市民营经济与全国发展较快地区存在的明显差距。

第五,企业家队伍素质差距。民营企业最大问题是把握不好市场经济规律,对市场反映迟钝。灾区重建是一个很大的、持续的市场需求,可石家庄市民营企业并没有看重这个大市场,找不到相关企业和产品,前瞻性和预测性缺乏;利用市场手段组织生产要素形成生产力的领军人物缺乏;真正有素质的企业家缺乏。

几点建议:

针对石家庄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优化发展环境,规划援助措施。政府职能部门可利用媒体、会议、走访、座谈等办法,动员号召所有有能力的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尽其所长帮助中小民企、个体工商户走出困境。政府为创业人员提供每人5万元贷款的启动资金。政府出面建设商业门店、便民市场、商铺等,尽快为拆迁商户恢复生产、经营服务。下大力气整顿乱收费、乱摊派、乱涨价现象。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合理的租金等成本指导价格,遏制市场收费盲目逐利的冲动和没有制约的乱涨价行为。特别是对现有的个体工商户实行减税政策,为他们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

第二,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如石家庄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增加贷款,缓解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鼓励和发展石家庄市民营典当业,开拓民间融资渠道;健全贷款担保机构、法律追讨保障机制减少风险。

第三,帮扶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对自主创新“名牌”的民营企业、拉动扶持相关行业的中小民企群体联合发展的民营企业,财政应给予资金奖励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比重大,帮扶的重点应放到提升科技含量,提升联合攻关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上,为就业、消费和经济增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