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自我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5:31

健康的自我管理篇1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教育;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病情控制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择取北社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时段内诊疗管理的慢性病患者共120例,以抽签法划分为传统组(60例)、教育组(60例)。传统组男女比值为30:30;年龄50岁-76岁,平均数(63.59±6.84)岁;高血压23例、糖尿病37例。教育组男女比值为31:29;年龄52岁-78岁,平均数(64.10±7.17)岁;高血压25例、糖尿病35例。

1.2方法

传统组为常规健康教育,即通过集体讲座的方式,做好疾病健康教育工作,涉及慢性病致病诱因、症状表现和体征表现、防控措施、随访管理等内容[1]。教育组在传统组的基础上联合个体化健康教育,即定期召开慢性病自我管理专题研讨会,通过宣传手册的发放,向患者明确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对疾病控制、预防的意义;强调健康生活的意义,以此起到辅助管理的效果;以患者年龄、病情进展和并发症调整最为科学的膳食结构、运动方案。具体为:①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增加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低脂类食物的摄取,合理补充营养和钙剂。②运动指导。以患者个体差异调整最佳运动方式,以此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左心功能。③心理指导。耐心聆听患者心声,针对其负面情绪做好有效的疏导,合理保护其隐私及尊严;④用药指导。向患者明确遵医用药的目的、药物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和情绪管理、信息管理、自我效能等维度,总分为6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佳。(2)对比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包括教育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

1.4统计学处理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若为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检验;若为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施行χ2检验。p<0.05时,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传统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较差于教育组,(p<0.05),见表1。

2.2对比患者病情控制情况

教育前患者病情控制情况相似,(p>0.05);但教育后,教育组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控制效果优于传统组,(p<0.05),见表2。

健康的自我管理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自我管理;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a)-139-02

Healtheducationintheroleoftheself-governingtohypertensivepatients

LiLi,ZHanGShengcui

theFourthHospitalinJiaozuoCityofHenanprovince,Jiaozuo45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healtheducationeffectsonypertensivepatientsintheroleofself-governing.method:Sample198highbloodpresuresuffererswithintherangeofcommunity,dividedinto2groupstocarryonanordinarycommunitychronicdiseasesupervisionandhealthyeducation,halfyearslatercomparehealthyconditionprogres.Results:after6months,controlgroupaveragebloodpressureimprovedalot(

[Keywords]Healthyeducation;Hypertension;Self-management;experiencesummary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自我管理是指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即在医务人员帮助和支持下,慢性疾病患者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和治疗性的活动。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于2009年10月~2010年3月对本院管辖的1个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焦作市中站区月山社区为研究现场,在2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抽取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5~80岁。排除标准:①排除继发或恶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②排除伴有严重心、肾、肝功能异常或其他躯体疾病患者。根据入组与排除标准,共有178例参与本次调查。所有参与者均由本人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89例,男47例,女42例,平均(58.6±9.3)岁;对照组89例,男44例,女45例,平均(59.1±9.2)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两组在干预前均采取常规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管理。干预组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辅导,对照组实施普通的社区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

干预组采取以下措施:①由1名心内科主治医师、4名主管护士和患者成立自我管理小组。②定期讲座。每月定期把这89名患者集中举办原发性高血压知识讲座1次,内容主要是涉及原发性高血压防治方面的健康知识,包括高血压基本知识、健康观念、服药依从性、高血压与饮食、体重、吸烟、体育锻炼的关系等。③个体化教育和管理:对纳入自我管理小组的89名高血压患者,每周由4名主管护士进行血压监测,给予针对性指导,并把其血压控制情况录入电脑进行分期分组管理。同时,手把手教他们学会自测血压。④电话随访。对于外出和难以实现家访,或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复诊的患者,实行电话随访,1次/周,内容同现场访视,并详细记录,以备下次随访参考。

1.2.2效果评价在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效果。①比较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②对疾病知识、服药知识、血压监测、适当锻炼、合理饮食5项指标作干预前后对比。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平均血压与血压控制率情况比较

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高血压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6个月后,不论是平均血压(<140/90),还是血压控制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干预前后5项指标比较

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干预前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服药知识、血压监测、适当锻炼、合理饮食5项指标的理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对照组的5项基本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基本没有变化。对照组中,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基本知识改善最明显。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脑卒中等重要致残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人数众多,而基层专业防治力量相对薄弱;且往往只强调医生对患者的单向管理,只能做到单一的血压测量和简单降压药物应用,很难做到综合防治与个体化治疗的要求。综合防治与个体化治疗,特别是强调患者本人参与的非药物措施(如:行为生活方式的调整)、血压的自我监测等,比较适合原发性高血压这种需要终身管理、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因素的疾病。因此,探索高血压病患者的新型管理模式,采用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患者本人的参与,对促进原发性高血压的自我管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2]。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知识不了解,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观点。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症状缓解或稳定时不服药或不按医嘱服药;或有些患者一方面按医嘱服药,另一方面仍保持原来的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通过6个月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不仅明显减少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改善了疾病对患者生活、情绪的影响。结果说明,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而在自我管理小组中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较高。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和个性化的自我管理不仅简便易行,易于让患者采纳,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增强患者的防保意识,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减轻原发性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从而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减轻压力。虽然本研究不能取代传统的医疗保健服务,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明显可以从积极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中可以获益,如果能普遍实施,将在我国社区中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5]。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提示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和个性化的自我管理有很好的血压控制效果,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见在专业防治力量的指导和帮助下,充分发挥患者及其家属的潜能,社区病友的互助,将有望改善我国目前高血压控制率低、并发症多、管理覆盖面和可持续性有限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傅华,段广才.预防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2.

[2]傅东波,丁永明,杨柯君,等.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效果评价[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5,32(3):284-288.

[3]乔冠群,周建伟.南京市下关区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9):1266-1270.

[4]尹作香.高血压病防治健康教育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8):82.

[5]孙荣花,刘瑞云.系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57-58.

健康的自我管理篇3

【关键词】健康管理;慢性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31-02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在社区实施健康自我管理是就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服务,它是建立在现代营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的角度来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的目的。水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对辖区居民开展“糖尿病、高血压俱乐部”,组织成立“社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从源头上阻断慢性病的自然进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水部街道社区居民中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60-85岁,平均为68.3岁。所有人员自愿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一般健康情况尚可,意识清楚,生活能够自理,能正常配合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日常工作,其中糖尿病28例,高血压52例,合并有冠心病24例,其他疾病26例,但是尚不构成生命威胁。

1.2健康管理:根据每位参加者具体情况,制定各自的单独的健康管理方案,如健康教育管理内容及时间方案,自身的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自身的运动健康内容。根据个人相关信息及体检结果,通过评估分析,制定出每个人不同的运动、膳食处方,采用运动和饮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管理。例如,为患者提供包括健康教育和量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指导;监测患者每天的运动量,定时提醒患者运动量是否达标,真实记录运动的时间、强度、分析判断运动是否有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膳食食谱;定期进行健康教育,个体督导及心理疏导等,同时,我们开设“健康自助检测小屋”、“中医馆”、“慢病管理门诊”,进行强化,指导管理。参加者均经过首诊,定期复诊,监测相关指标,评估及指导。3个月后及每6个月进行小结,在定期召开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会上,根据不同情况再陆续调整各自的健康指导方案,详细记录健康自我管理前后各项相关指标。

1.3统计学处理:

2.结果

通过健康自我管理,所有参加者3个月后健康情况开始逐渐好转,6个月后血糖、血压、体重指数、腰围等指标明显改善,较管理前有统计学差异(p

表1健康自我管理前后参加者各项指标比较(x±s,n=80)

备注:与健康自我管理前比较,ap

3.讨论

健康自我管理是对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循环的不断运行。其中干预是核心,健康管理循环每循环一周,解决一些健康问题,健康管理循环的不断运行使管理对象走上健康之路。其目的是调动管理对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保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疾病负担的目的。

对于慢性病的防治,普通存在重医疗机构的药物治疗,忽视社区预防的现象。例如对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虽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措施,有些患者用药量已很大,但血糖仍难以控制或血糖波动较大,这除了与糖尿病基本病因持续存在和未按时服药等因素有关,还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不够,未能很好地控制饮食,不知道如何运动有重要关系【1】。健康教育管理是慢性病治疗的最基本环节,只有让患者真正掌握了慢性病的相关健康知识,才能更自觉地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达到延缓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2】。

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自我管理督导,我们发现健康自我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健康自我管理,居民建立了规律有效的对个体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适宜的有氧运动,强调运动必须达到适宜的强度(心跳+年龄=170),才能减轻体重,降低血脂,降低血糖。另外,经过健康自我管理交流实践,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改善了他们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药物的依赖,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自我管理”不仅适用于慢性病患者的管理,还适用于亚健康人群的管理,可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教会人们健康自我管理的方法,对于慢性病的早期预防至关重要。【3】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健康的自我管理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老年高血压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08-02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快,社区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为提高患者及家属掌握高血压防治的知识,掌握自我管理、自我保健的方法。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对管辖的重工社区中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并进行随访调查,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制定的诊断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60~88岁,平均(67.8±8.98)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8例,占6.67%;高中以上22例,占18.33%;初中以上40例,占33.33%;小学40例,占33.33%;文盲10例,占8.33%。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利用宣传栏、社区流动门诊、高血压病专题讲座、入户随访、电话随访等方式,发放高血压防治宣传折页及面对面传授,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心理等特点,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使患者在认知高血压病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改变其行为,以科学地、积极主动地态度对待疾病,纠正治疗误区,自觉地控制饮食和规律地运动,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身体,根据病情合理长期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1.2.2用药知识指导根据老年患者认知能力和记忆力差的特点,进行用药指导,把服药同生活中某些必须做得事相联系,如与一日三餐相联系,避免遗漏服药导致血压不稳;同时向患者交待常用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服药方法:短效降压药每日3次,长效降压药每日1次,在早晨起床6~7时服;中效降压药每日2次,第二次应在下午4~5时服用,忌在临睡前服用,根据血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制剂。讲解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出现副作用时应对措施。服药注意事项:如:1)降压不宜过快过低;2)不能自己随便换药、减少药量或突然停药,坚持规律性服药,维持血压平衡;3)服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有效地保护心、脑、肾,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4)充分认识到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仍需终生服药。

1.2.3心理指导老年高血压病常常会有:焦躁、抑郁、易激动等不良的情绪,对高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易形成负面的影响,医护人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让其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和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或已经存在的并发症得到良好的控制。

1.2.4饮食指导合理饮食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1)限制饮酒与咖啡,提倡戒烟,2)控制热能和体重,3)限制食盐摄入。在限制食盐的同时,注意补充钾盐,4)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1.2.5生活指导教育患者充分认识到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采取步行、慢跑、打门球、太极拳等运动方式,结合血压的变化和自觉症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保证充足的睡眠(7~8小时/日),并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运动中须注意安全,应防止因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血压进一步增高而发生脑血管意外。坐卧时动作轻巧,避免急剧脑供血不足导致脑血管意外发生,鼓励患者参加适度的家务劳动和社会活动,如种花、书法、欣赏音乐等,不宜打麻将、搬运重物、剧烈运动等。

1.2.6自我保健指导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血压常受患者情绪、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波动,为方便及时监测血压,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做到定时、定、定血压计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根据血压调整测量血压的次数,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及自救,如出现心前区疼痛、夜间憋闷、头晕、剧烈头胀痛、呕吐、视力模糊、肢体活动不灵活、言语不清楚,应立即测量血压,如发现血压急剧升高,除立即服用降压药外,同时应立即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避免突然倒地发生意外,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求救。

1.2.7建立家庭支持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时间是在家中治疗,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传教育,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有效的心理支持及经济援助,建立家庭支持系统,能有效的缓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悲观的心理压力,在病情发生变化,能帮助患者采取极有效的方法,避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1.2.8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每月定期组织召开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邀请家属参加,请血压控制好的患者介绍经验,通过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及家属之间的直接交谈,使其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共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治疗,使高血压得到良好控制,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1.3评定方法采用我们设计的老年高血压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问卷;主要内容:对高血压知识认知、自我心理调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合理用药、血压监测、定期检查等;对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分两次进行调查每项总分按100分计算,得70分为掌握,由患者本人填写或家属后收回,共发放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健康教育前、后对降压效果的影响见表2。〖FL)〗

3讨论

3.1健康教育是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1],针对社区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血压控制率低的特点,我社区有效地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和对待高血压,自觉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及合适的运动方式及强度,掌握各种高血压实用知识技巧,增强其自我管理、自我保健意识。据统计表1显示,通过健康教育90%以上的患者能够掌握疾病的防治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减轻了心理压力,并掌握合理用药和自我监测血压,达到稳定控制血压并能定期体检。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2]。健康教育前后比较降压效果有显著差异(p

3.2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而在自我管理小组中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较高,通过医护人员的定期随访,解决了社区老年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同时减轻他们因住院给家庭带来的负担[3],实施社区健康教育,不仅加强了社区医师团队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交流,而且对我们作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示范区慢病防控工作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米光明,林琳.医院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4.

健康的自我管理篇5

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了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住院强化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效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

结论:住院强化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健康指导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使血糖控制在一个平稳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自我管理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28-01

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了20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100例患者给予住院强化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健康指导,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将20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当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42~77岁,平均59.5岁;病程1~22年,平均11.5年。对照组患者男71例,女29例;年龄45~79岁,平均62岁;病程1~21年,平均11年。患者均没有明显的心脑血管疾病,没有酮症酸中毒、尿路感染等疾病;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官功能不全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效果。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

2健康教育

2.1对照组。本组患者给予糖尿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每周末进行1次,4周为一个周期。出院之后进行随访,随访的方式以电话随访以及上门随访为主,每个月至少随访2~3次。

2.2观察组。本组患者给予住院强化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健康指导。

2.2.1住院期间。①充分利用为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或者是治疗的机会,与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由于时间较短,主要是改变患者在生活当中的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②组织讨论会等集体形式的聚会,对患者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了解一些治疗方法,使患者能够主动地积极地配合治疗。同时,向患者发放一些宣传手册,详细说明糖尿病的相关防治知识。③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巡视病房的时候,简单询问一下患者的需求以及有什么地方不舒服等,在给予患者治疗的时候也要多用鼓励性的言语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

2.2.2出院指导。①用药指导。出院之后,告知患者要按时服药。同时需要注意不同的降糖药服药时间也有一定差别,没有按照服药时间进行服药的话,会降低治疗的效果[1]。在储存胰岛素制剂的时候要注意,将其放置在2℃~7℃的冷藏柜当中进行储存,在注射之前提前30min左右取出来回暖。在餐前15~30min的时候进行注射,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促进药物的吸收。②生活指导。嘱患者要经常进行运动,每天运动20~45min的时间,运动方式以打太极拳、慢跑、散步以及骑自行车等为主。在饮食方面,要多食用富含纤维素、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食物,合理地安排膳食,三餐的热量可以按照早餐1/5、午餐2/5以及晚餐2/5的比例进行[2]。③血糖监测。在家中顶进行血压与血糖的监测,住院期间教会患者使用测量仪器。

3结果

3.1知识知晓率以及用药依从性。经过6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两组患者的知识知晓率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见表1。

4讨论

糖尿病是为多种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症状为特征代谢性紊乱综合征。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公共卫生的问题,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如果不及时控制高血糖的话,常会导致多器官受累,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地损害。但是不少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一些早期患者,还没有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不少患者对糖尿病的防治知识等掌握不足。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健康的自我管理篇6

关键词:多元化健康教育手部肌腱损伤疾病预后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能力

手部肌腱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患者经治疗后极易引发肌腱缝合断裂、肌腱粘连、关节僵硬以及水肿等并发症[1]。有研究显示,大多数患者康复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健康知识缺乏,技能掌握度不够,导致难以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2]。基于此,如何通过有效干预措施缓解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进而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多元化健康教育应用于手部肌腱损伤患者中,旨在探讨其对疾病预后、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5-12月收治手部肌腱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女29例,男31例;年龄18~52岁,平均(35.17±3.63)岁。观察组女28例,男32例;年龄18~53岁,平均(35.41±3.7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及治疗,了解患者手部肌腱损伤情况,发放《手部肌腱损伤患者疾病知识手册》《手部肌腱损伤患者日常管理方案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手部肌腱损伤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等。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1)建立护理干预团队:由1名科主任,3名主治医生及4名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护士组建多元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团队,所有团队成员均接受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能参与护理干预工作。(2)健康知识评估: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健康知识程度、心理状态等进行评估,再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制定相应宣教方案,建立个人档案。(3)制定健康教育方案: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制定多元化健康教育方案。a.建立健康知识专栏:于病房中设立墙壁专栏,对手部肌腱损伤手术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包括手术治疗、关节解剖、术后康复锻炼等,结合图片讲解相关知识内容。b.液晶屏视频播放:将患者术前准备、术后注意事项、康复训练等视频文件,通过走廊液晶屏进行循环播放。c.情景模拟讲堂:利用实物、模型、视频等方法,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现场示教,可通过ppt详细讲解近期及远期并发症预防、康复要点等,并根据讲解知识让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再由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干预方式。d.建立微信公众号: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关注微信公众号,并将与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知识等,通过公众号不定期推送给患者及其家属,定期向患者及其家属推送住院期间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e.健康指导处方:将入院介绍、检查指导、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居家康复等内容制作成健康指导处方,发放给患者并结合相应时间对其进行讲解,便于患者及家属及时掌握。(4)心理调适指导:积极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心声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时对其负性情绪及心理进行调适指导,可利用音乐疗法、正念疗法、放松训练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身心调适,鼓励其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坚持康复训练。

观察指标:(1)采用焦虑(Hama)以及抑郁(HamD)量表评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2周后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测评,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2)采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2周后的肢体功能情况,问卷共包括34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得分越低表示手上肢功能越好。(3)采用成人健康自我管理测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2周后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共38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方式,分值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2周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DaSH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DaSH、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2周后DaSH、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DaSH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讨论手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手外伤不足以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手部因结构复杂,神经血管丰富,且手外伤对象以劳动者居多,若手部肌腱遭受损伤会造成不同程度手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损失[3]。据研究显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减少肌腱粘连、关节僵硬以及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4]。因此,在手部肌腱损伤治疗过程中,如何给予有效护理措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为目前研究重点。

本研究将多元化健康教育应用于手部肌腱损伤患者护理中,对两组干预前后HamD、Ham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2周后Hama及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表明将多元化健康教育应用于手部肌腱损伤患者护理中,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多元化健康教育是近年来的新型健康宣教模式,主要以多种教育方式调动患者积极性,激发其主观意识,帮助患者主动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方案,进而起到提高自我护理责任感的作用[5]。通过由专业医护人员建立护理干预团队,再对患者健康知识进行评估,并邀请患者及家属一起参与共同制定管理方案,同时针对患者个人情况进行心理调适指导[6]。以促进患者康复为核心,通过建立健康知识专栏、液晶屏视频播放、情景模拟讲堂、建立微信公众号以及健康处方指导等方式,协助患者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2周后上肢功能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进一步证实,将多元化健康教育应用于手部肌腱损伤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手部肌腱损伤患者康复,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究其原因,可能由于患者病程时间较长,且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恐惧或焦虑等负性情绪,而多元化健康教育结合患者自身情况,提高其对疾病认知水平,消除恐惧心理,并针对负性情绪进行调适指导,激发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与信心,进而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进一步促进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手部肌腱损伤患者康复,缓解其负性情绪,还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丁宝志,姚敏.光化学组织黏合技术联合羊膜修复手部肌腱损伤的研究[J].现代医学,2017,45(3):406-412.

[2]小燕,叶红梅,胡利,等.个性化护理在手部肌腱损伤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齐鲁医学杂志,2015,30(2):227-228.

[3]杜艳霞,陈杨.急性职业性手部肌腱损伤51例护理[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8,36(5):374-375.

[4]张增高,张新琪,冷双芝,等.康复训练对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5):478-479.

[5]季菲,冯凤.高血压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9):1536-1540.

健康的自我管理篇7

那么,四川省的健康管理发展情况如何?四川健康管理师人才的培训与市场需求是否匹配?本刊专访了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秘书长宋戈扬,请他就目前大家非常关注的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解读。

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的性质和职责

《养生杂志》: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的具体功能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健康管理师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宋戈扬: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是由我省来自各高校、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保健、医药、心理咨询、运动等部门从事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员组成,从事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技术继续教育与提高,进行人群健康指导活动、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维护健康管理师合法权益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的法人社会团体。

健康管理师协会旨在促进我省健康管理师队伍健康发展,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指导人群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健康活动;开展健康管理师科学技术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反映健康管理师合法诉求,维护健康管理师合法权益。组织和团结全省健康管理师科技工作者为构建和谐社会,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那么,健康管理就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进行评估,为个人或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实施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师是对群体或个人健康和疾病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

《养生杂志》: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都包括哪些方面的业务范围?

宋戈扬: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自成立以来,主要在八个方面的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一,开展健康管理师科学技术的继续教育,进行健康管理师资格培训,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我省健康管理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第二,开展健康管理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诚信机制,提高健康管理师职业道德水平。第三,培养公众的健康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对我省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普及健康科技知识,指导群众建立起合理、科学的健康活动方式。第四,为企业和相关机构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业务服务。第五,建立健康管理师注册登记制度,定期对健康管理师进行资格审查。开展为健康管理师服务活动,建立健康管理师网站,印制健康管理师资料及刊物,努力建造健康管理师之家,推荐健康管理师。第六,团结全体会员进行自律、协调、监督,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第七,接受政府部门委托,开展有关科学决策、论证、评价、评估、评审、专业培训、技术成果鉴定、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技术资格认证和评审。开展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咨询服务。第八,开展与本协会宗旨有关的其他活动。

健康管理从“泊来品”到“中国特色”

《养生杂志》:“健康管理”这个概念是泊来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入我国的?结合我国国情,具备哪些要求的健康管理人才才符合老百姓的健康管理需求?国家对健康管理从业人员的要求是什么?

宋戈扬: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对健康有所注重了。尤其是2003年“非典”危机以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受到极大影响,健康观念开始逐渐转变,定期体检成为了广为接受的一种健康预防行为,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体检量逐年攀升,社会体检机构大量涌现,健康管理开始兴起,健康管理师成为一个新职业。

与此同时,国家在这方面对健康管理行业制定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这其中包括职业道德的要求:指从事本职业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观念、意识、品质和行为要求。健康管理师的职业道德部分包括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礼仪和礼貌语言知识三个单元的内容。

基础知识的要求:指本职业各等级人员都必须掌握的通用基础知识,包括与本职业密切相关并贯穿于整个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关法律知识和安全卫生知识等。健康管理师的基础知识包括健康管理基本知识、健康保险相关知识、医学基础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五个单元的内容。

国家要求健康管理师二级从业者应在具备健康管理师三级17种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再增加32种相关知识,健康管理师一级应在具备健康管理师二级49种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再增加20种相关知识。

《养生杂志》:健康管理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从设立到发展,我们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探索?与此相关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培训是否也在健康有序的进行和发展?

宋戈扬:健康管理师职业从设立至今走过了几年的时间。2004年,卫生部下属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酝酿申报新的职业,主要从事医疗之外的健康服务业。2005年10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第四批职业中,正式公布健康管理师作为我国的新职业类型。同期公布还有芳香师、医疗救护员等。同年12月,劳动部与卫生部分别公告——将医疗救护员、健康管理师纳入卫生行业特有职业范围。2007年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2007年,由于卫生部主导,颁发劳保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健康管理师培训与鉴定考试正式启动,并出版了相关教材。

2009年,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与《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起草并了《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应该说这一年成为健康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009年卫生部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培训与鉴定工作暂停,改为由各省劳动部门自行组织实施。截止2009年,由于当时的考试难度较大,通过率低,全国通过卫生部鉴定考试取得国家资格证的学员总计2000余人,其中绝大多数还是国家资格三级。

《养生杂志》:那么,国家对健康管理师岗位的资质认证与培训的标准是什么,健康管理师岗位具有哪些功能?

宋戈扬:为解决目前国内紧缺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问题,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启动了“健康管理师”人才资质认证与培训项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是指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分为三级标准:助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其中,三级健康管理师为本职业的起点职业等级,一级健康管理师为本职业的最高职业等级。

健康管理师具有健康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和分析,健康指导,健

康危险因素干预,指导、培训与研究等五项职业功能。

合格的健康管理师首先须具备超前的健康管理意识;其次,必须具备广博的保健知识,能够在营养与健康、心理与健康、运动与健康、环境与健康、康复养生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予指导;另外,应该具备健康信息采集、健康分析、健康评估和健康教育与促进等管理个人或群体健康指导的能力。

健康管理师培训与认证首先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始试点,然后逐步在全国推广开来,各省健康管理工作协会自行培训健康管理师专业人员,指导人们健康地生活和工作。

健康管理师市场还有较大的人才缺口

《养生杂志》:自人社部职培中心正式推出健康管理师职业岗位培训以来,我省的健康管理师队伍发展情况如何?

宋戈扬:我省健康管理师发展几年以来,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承担了主要的培训任务。2007年—2009年卫生部培训点,培训了100余名健康管理师;2009年之后,由省劳动厅组织实施培训、考试、鉴定与发证工作;截止目前,我省获得健康管理师国家资格证书总计约1100人。应该说这个数字远远没有达到我省的健康管理方面的市场需求。

《养生杂志》:如此看来,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我国健康管理师职业还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宋戈扬:是的,健康管理师的潜在就业市场还很大,包括健康保险公司,医院保健和健康管理部门,医院和非医院的健康体检机构,社区的相关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健康管理公司和其他健康产业公司,大型企业职业卫生和保健部门,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

健康管理师是未来具有前景的职业

《养生杂志》:从专家到健康管理者,如何共同提高普通百姓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宋戈扬: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报告显示: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或有效控制。“健康管理师”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社会大环境应运而生。目前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人群呈不断上升态势。现代人膳食结构不合理,缺少体育锻炼,抵抗能力下降,心理压力增大是主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慢性病的上升,以及人们对保健服务的需求也趋向私人化、固定化。在不久的将来,家庭、医疗卫生部门以及健康管理机构等都需要健康管理师,但目前国内还相当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我国至少需要一千万以上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因此,健康管理未来具有前景的朝阳产业,健康管理师也是具有前途的职业。

《养生杂志》:回望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发展的历程,这其中有过困惑吗?对未来的健康之路有何展望?

宋戈扬:四川健康管理师协会成立六年以来,虽然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也有过低迷的时候。首先,卫生部停止国家健康管理师的统一考试以后,就没有一个标准的行业准入制度,因此,各地方形成了各自为阵的发展形势,行业素质良莠不齐,这无疑给培训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低迷氛围。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健康管理师这个行业的性质和功能的了解以及关注度还不够清晰和透彻。

四川有8千多万人口,到现在只有约1100人取得了健康管理师资格认证,健康管理的从业人数占总人数的万分之二不到,这个比例与美国70%居民能够在健康管理公司或企业接受完善的服务相差甚远。而且在这个万分之二的比例里面,大部分本来就是医院在职人员。所以,健康管理师市场需求的空间还非常大,也有待各方面准入制度的规范和完善,使健康管理师队伍得到快速和良性发展。

健康的自我管理篇8

   遇到患者病情严重,家庭医生可安排患者到对口医院进行治疗,患者出院后,医院将有关治疗情况和病历交给家庭医生保管,由家庭医生负责康复工作,古巴的家庭医生还负责疫苗接种、孕产妇保健等多方面的工作,为预防疾病、保证居民健康作出了较大贡献。日本的健康管理始于1959年,政府把健康管理福利化,通过政府在政策和法律上的宏观调控,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健康管理网络。国家制定方针政策,各县、市负责制定具体实施目标和活动内容,让全民参与健康运动〔25〕。在日本,健康管理内容覆盖健康维护各个环节,重视健康教育,旨在建立一个健康环境。日本的健康管理不仅在疾病预防和国民健康促进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且日本的人均寿命已达83岁,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健康管理现状上海市是我国首批社区服务试点市,社区健康管理起步较早,上海某社区根据本社区人群的发病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糖尿病管理作为尝试,通过多方协作找患者、规范方案治患者、综合防治保健康的方法,已将糖尿病管理成为中心的特色服务,带动了社区卫生服务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26〕。中山市某社区对中老年人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服务对象在管理后的管理率、知晓率、好转率、治疗率明显高于管理前〔27〕。北京和广西的社区服务中心利用不同的干预模式对社区更年期妇女进行健康管理后,综合比较健康管理效果显示对社区更年期妇女进行健康管理可以明显改善其知信行状况,且一对一的健康管理模式效果优于集体健康讲座〔28-29〕。山东某社区为探讨社区更年期妇女平稳过度方法,对562例社区更年期妇女实施健康管理后,服务对象均收到良好效果,无更年期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发生〔30〕。宁波市某社区对社区内93名哮喘病儿童进行健康管理,2年后评估显示,社区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哮喘控制水平,提高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医院推广〔31〕。北京某社区探索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具有特色的社区健康管理方法,将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应用于社区健康管理,采用中医综合性防治手段治疗、控制社区常见慢性病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2〕。河北省石家庄市某社区探索健康管理模式,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分为健康管理组和医疗组,两组相互分工协作,各自发挥业务所长来开展工作〔33〕。沈序英等人利用由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公卫医师等组成的全科团队,发挥团队协调作用,减少医患隔阂,增加信任感,对患者健康干预后,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度降低,患者对全科医生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34〕。比较后的启示我国学者在研究了国内外健康管理的发展现状后提出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指出中国要建设小康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健康管理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选择〔35〕。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陈文辉提出,健康管理在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中的运用,将对传统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服务管理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健康保险业务大多以疾病为中心,意义在于疾病发生以后给予被保险人相应的补偿,没有体现出预防疾病的思想,若针对疾病管理开发专门的产品业务,对购买此业务的人群提供健康维护、推荐合作的就诊医院及防治医生、降低部分医疗费用,代替单纯的医疗费用的赔付,是个多赢的健康管理策略选择。张士靖等也指出我国应尽快实现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互动,加强健康管理在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中的运用,加强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36〕。他还提出目前国外健康管理研究重点涵盖了健康管理的内涵,而国内学者对健康管理的研究更多局限于传统预防保健框架,间接反映出我国学者对健康管理的认识尚存在较大的误区。精神健康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及其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目前仍然是全球健康管理持续性研究热点,健康素养是健康管理中下一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领域〔37〕。张玉等提出,家庭医生制度是一种新型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在保障人人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建立是一种必然趋势。我国应该鼓励社区医生签约成为家庭医生,跟进家庭医生制度的相关配套改革建议制订,制订家庭医生培养规划,加强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宣传〔38〕。抓住当下我国健康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吸纳、引进发达国家成功的健康管理经验、方法,如在全国层面上建立健康管理网络、在社区引进家庭医师制、保险业开发健康管理保险业务和服务以及宣传鼓励人人参与健康管理等,多渠道和多途径的发展好我国健康管理。

   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的社区健康管理工作借用了国外健康管理经验,但实施时间较短,往往容易流于形式〔39〕。专业的健康管理人员极度匮乏,现有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2005年10月,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宣布健康管理师为第4批11种国家新职业之一。健康管理师是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根据《中国健康管理相关机构现状调查报告(2007-2008)》显示,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至少有5744家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截止至2011年,全国只有近百人获得职业健康师,完全缓解不了目前专业人才紧缺的状况〔40〕。我国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国内总人数的万分之二,而美国70%居民能够在健康管理公司或企业接受专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完善的服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对促进社区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41〕。但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及技术水平较低,知识面窄,学历层次和职称不高,专业结构配置也不尽合理,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有一定的难度。信息化平台未建立,健康信息难共享1968年美国weed等首先提出居民健康档案的概念,要求医生在医疗服务中采用以个体健康问题为导向的记录方式,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方法。建立规范化的居民健康档案,形成一套完整的健康信息系统,并运用先进技术进行资料分析和预测,不仅可以研究社区人群的基本健康状况,了解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并且有助于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为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既定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建立极为重要〔42〕。2009年12月3日卫生部公布《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要求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到2011年,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建档率要达到30%,城市要达到50%。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社区服务中心缺少区域性的综合信息交互共享平台,导致出现健康档案的多次重复建立,影响社区卫生信息工作的效率。信息资料不全,干预措施不到位目前各地都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但由于没有深刻理解健康管理的实质和内涵,多在健康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方面投入,忽略了对社区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方面(包括遗传、生活习惯、饮食、生活环境、职业行为等)进行全面监测、分析、风险提示、评估。目前的社区医疗服务仍然以病为中心,没有针对个体的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干预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健康管理个性化的健康评估体系和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望成为社区利用健康管理服务的突破点和启动点〔43〕。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和人体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问的转院诊治过程〔44〕。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现已经形成了健全的三级医疗体系,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格局。虽然我国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合作关系,但实际运作中往往是以上转为主,双向转诊制度实际上并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执行。

   健康管理下一步战略发展的建议

   对我国社区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卫生政策、社区人口学、疾病谱特点,针对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创社区健康管理的新模式,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要使我国的健康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真正得到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能真正的承担起健康守门人的角色,需要加快建构基本卫生健康保健模式,探讨特色社区健康管理模式,规范社区健康管理基本内容,持续发展社区健康管理事业。李再强等〔45〕提出了3种健康管理模式,①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取消一级医疗机构收治住院病人资格,加强门诊、社区其他健康服务功能,开设费用低廉的“准住院病床”,建立双向转诊激励机制;②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慢性病健康管理公司三者之间的合作机制;③设立慢性病专病定点,医疗保险部门对提出申请的医疗机构(或科室)进行评估审核,对符合条件者确定慢性病专病定点资格,允许其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某种特殊慢性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健康管理服务。王娟等〔46〕建议将健康促进物联网和体域网引入健康管理中,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相互间智能化地获取、传输与处理信息的网络,可长期监视和记录人体健康信号的基本技术,可连续监视和记录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参数,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健康监护、活动与运动情况监测、药物用量和饮食情况的监测、药品及血液信息管理。杜学礼等〔47〕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②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③制定考核标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服务功能;④注重人才培养和政府加大投入;⑤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性及专科医疗机构上下联动的双向转诊机制;⑥建立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卜保鹏等〔48〕认为基层医生应该从传统的治疗疾病的单一“医生”角色快速转身为管理疾病、预防疾病、提供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营养指导、关注群体健康等多角色为一体的“健康管理者”。明兰真等〔49〕提出社区健康管理———医疗无缝式服务理念,通过细化工作流程,令被服务对象无论是任何健康问题,通过社区这个人力资源构架下的团队,找到任何一个人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真正实现“六位一体”、“一站式服务”,实现理想的全科医学思想。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是社区健康管理的政策基础,慢性疾病负担的日益加重是社区健康管理的必然,各个社区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办法和措施,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社区健康管理的新模式。深入思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指标、制度,让全体社区居民树立起健康管理理念,主动进行自我健康管理,使健康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真正得到实施。

健康的自我管理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健康体检作为一种新的保健方式已被大众所接受和采纳,如何以健康体检作为起点,树立一种全新的健康理念,建立防患于未然的健康管理体系,首先针对体检人群实施系统的健康管理,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健康管理运行模式,真正有效地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健康管理就是一个对个人或人群的致病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管理,从而预防疾病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健康产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康管理已成为新兴产业[1]。

我们对2009年公司各二级单位按10%抽取人数,年龄20~59岁,共抽查2773,人进行了生活方式、心理健康、健身状况问卷调查,并根据体检结果对照评估,其健康状况很不理想。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前五位疾病检出率分别是高脂血症(13.6%)、高血压病(11.0%)、糖尿病(4.1%)、肥胖症(3.6%)、冠心病(2.1%)。肥胖、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中风)和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给个人、家庭和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而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负担。我公司员工慢性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病中的70%是可以通过预防来控制的,其原因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2]。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企业这一中心要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2009年8月在石化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更名为兰州石化健康管理中心,并建立了具有石化公司特色的员工健康管理体系,负责对全公司员工实行全员、全过程的动态健康管理。

具体方法

引进软件系统,建立三级网络,达到资源共享:在公司大力支持下,我们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健康管理软件和数字化体检管理软件,建立了医院、公司各单位及社区健康管理网络,开通了员工健康管理平台。

建立健全健康档案:我们利用3个月时间,将24000余人(占公司总员工90%)的体检数据导入管理系统,并收集员工个人资料,包括个人信息、健康问卷、心理测试、生活习惯(饮食、运动、兴趣爱好、工作性质等)、家族病史、既往史、婚育史等情况,为员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并加强电子档案动态维护,为健康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培训健康管理师:邀请国内健康管理领域知名专家黄建始教授作《投资健康》报告,对各单位健康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健康管理人员了解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日常管理业务操作技能,为各单位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培养了健康管理专干,提升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以不断满足和适应健康管理工作的需要。

在全公司开展员工健康咨询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员工身心健康水平:我们在石化报开辟了《健康知识连连看》专栏,开通了员工健康教育网络知识宣传专栏,每周更新1次,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健康宣传教育,并在石化电视台开辟了“快乐健康”专栏。

合理安排,责任到人:①高职人员参与体检和总检工作:各类体检人员采集标本和资料,包括B超、肺功能、彩超、尿液分析、血液常规及生化、X胸片、透视、Ct、心电图、血压、妇科等项目及各项物理检查的结果均通过网络进入总检室进行汇总,通过网络及时将体检结果于安全管理部门、员工健康管理平台及员工个人邮箱,达到了体检数据的及时性、连续性、完整性及准确性,并通过健康评估软件及时对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发病风险及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员工可随时查看自己的体检报告及健康评估报告。②专家咨询:设有专线电话咨询和网络在线咨询,由医院各科室主任及高职称人员组成专家队伍,可与员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并从专业的角度回答咨询者的问题。③安排健康管理师每月下基层授课:通过对本公司员工的健康评估,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血糖增高和吸烟为员工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高危因素给员工讲授合理饮食、积极运动和保持健康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的专题教育,加强广大员工对于健康的全面认识,并能在工作生活中很好的实施。④开展健康评估:我们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的危险性进行量化评估,帮助员工个人综合认识健康风险,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在此基础上,开展群体健康风险评估,定期公司员工健康状况,帮助公司制定健康管理计划,改善公司员工现有的健康状况。

讨论

健康管理中心的建立,使体检形成了一支具有专业健康管理水平的职业健康管理师队伍,建立健全了医疗服务体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措施,拓宽了医院服务范围,形成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一条龙服务,改变了医疗服务方向、使重心前移,从疾病发生的上游入手,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实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逐步实现由简单、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的服务模式转变,把原来的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预防为中心。

健康管理服务必须依靠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可以说没有现代通讯技术作为其基本的运行支持平台,就无法实现市场化、规模化的健康管理,信息数据通讯技术也将直接影响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成本及服务规模[3]。我科运行的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应用了现代数据信息技术,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基础平台,支持了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检查管理、健康评估管理、健康干预管理、医疗服务管理的运行;提高了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免除去取和粘贴体检结果、反馈单无纸化、减少差错、形成服务规模;与员工进行健康管理互动交流,受检人员可通过系统登录自己的健康信息网页,查看本人健康档案、体检结论及建议,健康评估信息,健康干预信息等;对高风险员工进行长期跟踪、定期提供进一步的深度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预防;同时,网络给社区服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健康管理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控制预防慢性病、生活方式病的最佳方法。运行1年来,员工健康知晓率、自我健康管理明显提高,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方法在逐步掌握,今年我们将健康干预作为重点开展的工作,相信依托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制度管理三个平台,通过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三大服务系统的长期不断循环,实现员工个人自主生活方式管理与健康管理师的重点监督管理相结合,最终达到改善受检者健康状况降低医疗支出。

参考文献

1王方刃.福州市健康体检中心服务现状研究.中国卫生资源,2007,10(2):77.

健康的自我管理篇1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297

老年冠心病作为最常见的老年慢性病,主要防治工作在社区。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重点之一。本文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及健康促进行为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分析健康素养在老年冠心病社区防控中的作用,为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冠心病的定义与现状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官腔狭窄,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一杀手,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因素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调查的内容包括,社区老年冠心病的防治现况、疾病认知、健康行为。主要的干预措施有健康教育、自我效能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知识-态度-行为综合干预等;干预的方法包括,电话健康指导、集体健康教育等。观测的变量包括遵医行为、健康增进行为、依从性等。

老年冠心病与其疾病管理行为:①健康促进与健康促进行为: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促进的定义是: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进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在此定义中,明确指出,个人自我疾病管理能力是健康促进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对于慢性疾病的健康相关行为研究已非常广泛与深入,它包括健康促进行为与危害健康行为。慢性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直接影响其生存率、死亡率、控制率及生存质量。老年冠心病患者也不例外。②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研究:国内近5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包括社区、农村、城镇老年患者;研究方法主要是对某一类患者的现状调查或干预上;调查研究工具大都根据研究需要自行设计量表;结论主要包括具备冠心病基本知识、遵医嘱服药、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控制情绪、低盐、低脂、合理饮食、定期复查、适量运动、规律生活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1]。

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因素:对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因素尚无统一定论。是否具备足够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一定技能,坚持健康行为都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因素。老年人阅读、理解能力相对差,生活习惯固定,给健康促进工作带来难度。如何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认知能力,使之真正理解健康信息、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对改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应用医疗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做好老年冠心病这一慢性病的防控,就要从增加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与技能、改善健康行为、增强自我效能入手,把健康促进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做实。

老年冠心病与健康素养

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及社区卫生服务密切相关的概念[2,3]。健康素养可以用来预测人群健康状况,是一个比社会经济因素、年龄、民族等因素更强的预测因子,健康素养的水平对社区居民健康促进有重要影响,对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有重要意义。

健康素养的定义及研究现状:目前,对于健康素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美国医学会(ama)认为健康素养是主要指能够在医疗环境下运用阅读,书写和计算等基本的技能完成健康相关的任务。

我国健康素养的研究刚刚开展。经济、地区间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抽样框、样本量及数据的分析都与发达国家的要求有所不同。目前还没有针对老年冠心病适合中国国情的调查指标体系与工具以及对其健康素养评估与干预的研究。

老年冠心病与健康素养:老年冠心病作为老年常见慢性病,主要防治工作在社区,加强自我管理是社区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个体而言,改善个人健康知识和意识、发展个人健康技能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社区中开展以改善居民的健康素养为切入点的的健康促进工作非常必要,尤其是对老年慢性病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与人群的健康素养密切相关的社区卫生领域,特别是社区护理领域,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服务对象的健康素养,实现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以此加强社区居民的健康促进,同时实现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摆在社区护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根据老年冠心病的流行情况,重视其社区内的自我管理,通过干预提高患者健康素养,使其主动接受健康促进行为,是重要且必要的,也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各民族的地理分布、生活习俗、经济文化乃至遗传背景千差万别,不同民族的老年冠心病发病率大相径庭。因此,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民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及健康素养做进一步比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岚.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7):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