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报考公务员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5:41

村官报考公务员培训篇1

问:哪些部门负责招考大学生“村官”?

答:中央有关部门已经决定,从2008年开始,连续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每年选聘两万名。这次《长效机制意见》提出,选聘工作每年集中开展一次,原则上由省(区、市)一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团委统一组织实施或省、市两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团委共同组织实施。各地根据中央有关部门分配的选聘名额,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选聘。同时,也可结合实际,自行选聘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村官”。各地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也要严格选聘条件和程序,确保选聘质量。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所需工作、生活补贴费用由地方财政支付。

问:报考大学生“村官”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选聘主要有哪些程序?

答:中央有关部门规定,选聘对象为30岁以下应届和往届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重点是应届毕业和毕业1至2年的本科生、研究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也可选聘。另外,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等部门组织的到农村基层服务的“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自愿且具备选聘条件的,经组织推荐可作为选聘对象。各省(区、市)此前已经选聘到村的大学生“村官”,本人自愿,通过组织考察推荐,可转为选聘对象。这次出台的《长效机制意见》强调,主要选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是中共党员或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优秀高校毕业生。选聘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央有关部门确定的选聘条件和公告、个人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察、体检、公示等基本程序进行。

问: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有哪些规定?

答:中央有关部门规定,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比照本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确定,中央财政补贴按照西部地区人均每年1.5万元、中部地区人均每年1万元、东部地区人均每年5000元的标准拨付,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承担。同时,中央财政给大学生“村官”按人均2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安置费。《长效机制意见》提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由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补助资金共同支付。

问:如何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有事干、干得好?

答: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关键是要让他们在农村干事创业、发挥作用。《长效机制意见》提出,基层党委、政府要帮助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主动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一要明确岗位职责。乡镇党委和村“两委”要给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工作任务,例如,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安排部署,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管理档案、文字材料起草和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村务重大事项讨论等工作。还可结合实际,承担村团组织的工作。二要实行结对帮带。乡镇党委要为每个大学生“村官”确定1名乡镇干部和1名村干部进行结对联系帮带,面对面进行帮助指导,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能力素质,了解掌握思想工作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县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经常走访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情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三要注重实践锻炼。鼓励他们在农村创业,帮助确定合适的项目和任务,并通过适当政策倾斜和市场机制办法,为他们提供支持。县、乡两级组织召开有关会议。可安排优秀大学生“村官”代表列席参加。把综合素质好、议事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推荐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团代会、妇代会代表人选。四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中央有关部门依托互联网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建立大学生“村官”网络交流平台,加强与大学生“村官”的联系交流。各地可通过政务网站、报纸、电视、广播设立大学生“村官”信息专栏、网站、专用信箱、热线电话等,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多种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收集、受理大学生“村官”反映的问题。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积极开展优秀大学生“村官”巡回报告、经验交流等活动,推广宣传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和创业经验。五要强化管理考核。县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团委负责大学生“村官”的考核,乡镇党委具体组织实施。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作为大学生“村官”享受续聘、奖惩、考试加分等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

问:《长效机制意见》对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将对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农村环境,进入工作角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效机制意见》规定,各地要把大学生“村官”纳入整个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岗位培训制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市、县两级组织实施好培训工作。每位大学生“村官”都要进行岗前培训。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岗位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7天。在培训内容上,突出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经营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在培训渠道上,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学校、干部学院、团校等进行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优秀大学生“村官”介绍体会、乡村干部传授经验、组织大学生“村官”实地考察学习等方式。另外,教育、科技、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扶贫等部门也要积极组织专项培训。高等学校也要结合大学生“村官”特点和工作需要,开展继续教育和研究生同等学力教育。

问: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的出路有哪些?

答:《长效机制意见》提出,要建立大学生“村官”正常流动制度。一是鼓励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干部。对表现优秀、党员群众认可、担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大学生“村官”,鼓励他们长期在农村基层干部岗位上建功立业。留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可以继续享受中央财政补贴。二是推荐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考试。对于表现优秀、聘期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可以享受公务员报考的优惠政策。各级党政机关要注重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中招考公务员,并明确录用比例;乡镇机关补充公务员,要逐步提高从大学生“村官”中考录的比例;选调生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三是扶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各地将结合实际,建设和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重点帮助和支持那些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优势的大学生“村官”。强化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服务,积极开展信息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工作。各级共青团组织将大学生“村官”创业纳入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总体部署。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四是引导大学生“村官”另行择业。对于聘期考核称职,不再留村工作或不参加公务员招考的,帮助和支持他们另行择业,择业前可免费参加一期职业培训。对于素质能力不适应岗位要求、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或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不称职的,将予以解聘,引导另行择业。鼓励和引导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等用人单位,优先聘用(招用)具有两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五是支持大学生“村官”继续学习深造。聘用期间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等。

问:大学生“村官”是否就是公务员?

村官报考公务员培训篇2

[关键词]贫困地区;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问题;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2.119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湖南省麻阳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省级贫困县,2016年3月17日召开的麻阳县委脱贫攻坚暨全面小康、“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提出2018年全面脱贫“摘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围绕这个目标,全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大学生村官制度于2008年在麻阳县正式启动。现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期、关键期,他们的作用发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村官在我县的推行情况,笔者采取走访座谈、实地查看,前往县委组织部和人社局等相关部门搜集资料等方式,对基层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发挥问题进行了专题的调研。

1麻阳县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和实效

1.1基本情况

麻阳县有18个乡镇204个村,40.5万人。近几年,我县通过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自主择业等方式,流动、异动的大学生村官75人,流动、异动人数占总选聘数的82%。目前在职在岗大学生村官16人,其中2011年选聘2人,2012年选聘4人,2013年选聘3人,2014年选聘8人。大学生村官是农村的先进群体,他们本身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知识理论水平,思维活跃,工作热情高,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等特点,政府可以因势利导,通过一系列的有益尝试激发他们的优势发挥。多年来,麻阳县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特别是在创业方面,麻阳县坚持以政策帮、示范引、机制促为主导,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工程,可以说是打造出了亮点,打造出了特色。

1.2主要做法及实效

1.2.1坚持“人岗相宜”科学安排,优化基层组织

一是坚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岗相宜。二是做到“三个充分考虑”,即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官的专业和特长;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的实际;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三是制定了三条具体选派原则:“双向选择、利于成长”的原则、先进村和后进村相结合的原则、总体平衡原则。通过这些合理科学的安排,为大学生村官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广阔空间和坚实的平台。

1.2.2建立帮带、谈心谈话制度,促进健康成长

一是建立县、乡、村三级帮带制度。建立了联乡县领导、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书记帮扶大学生村官的“3+1”传帮带责任机制,细化帮带措施,明确帮带人的责任。二是建立谈心谈话制度。明确规定联乡县领导每年与大学生村官谈心一次,乡镇党委书记每一季交流谈心一次,村党支部书记每月谈心一次,及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激励他们安心干事,促进健康成长。

1.2.3实行分类培训,提升为农服务的能力

一是重点抓好岗前培训。岗前培训认真做到培训集中时间必须不少于5天,培训内容要有农业知识、涉农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自主创业等知识培训。二是认真举办村支书记培训班。三是参加乡镇的多岗培训。对分配到乡镇的大学生村官,乡镇实行统一调配,原则上在村里工作,兼职在乡镇,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参加多岗培训。四是村干部的帮带培训。大学生村官因身份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村干部帮带。

1.2.4出台优惠政策,掀起创业热情

2009年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意见》麻发〔2009〕11号文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该意见明确了大学生村官可以自主选择和申请经营项目,允许采取转包、出租、参股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取得承包权。这一系列政策在全县掀起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情。

1.2.5整合势资源,组建服务团队

一是整合资源,打造创业亮点。麻阳县积极整合资源,坚持以谭家寨楠木桥村为主导,采取村民自愿入股、村集体自筹、民间融资、项目支持等多种投融资方式,实行“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投资合作商”生产运营模式。二是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组建团支部。开展“党建带团建”的试点,以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和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了全市首个大学生村官团支部,采取“抱团+吸收”、“知识+资金”、“产业+合作社”方式,将他们融入农村经济发展中,同时搭建了大学生村官相互沟通交流平台。

1.2.6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官”民关系融洽

大学生村官进村工作后,积极走村入户,采取“一线报到”、“民情碰头会”等方式,访民情,听民声,传意愿,解疑难,教育引导村民群众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农村事业的健康发展。锦和镇党委大力推行“为民服务全程”制度,为大学生村官发放一张代办明白卡、一张帮联服务卡、一张跟踪办理卡,“三卡”记录情况实行“一月一汇总”,“一月一通报”。高村镇党委实行“一线报到法”,规定每名大学生村官每周入村签到不少于2次。

2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不对口,知识结构不适应

麻阳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目前,农村最缺的就是农业人才,这几年麻阳县在选聘大学生村官中,对专业没有特别的要求,选聘出来的大学生村官涉及的专业有法学、体育、会计、土木工程等,涉农专业少,大学生村官所学的专业与农村不对口,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书本理论和农村实践很难找到“结合点”和“切入口”,不能学以致用,解决当前农村的实际问题,工作难以有起色,难出成效,知识结构的不合理阻碍了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

2.2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不足

大学生村官是从“象牙塔”直接进了“黄土地”,面临环境的改变,身份的转变,一时难以适从。由于接触农村少,农村社会实践经验匮乏,社会阅历不深,在处理农村实际事物、解决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存在能力不足,方法不当,经验不足。

2.3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不明

大学生村官岗位性质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非公务员身份。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这些职务基本上是协的,没有自,这在一定程度容易导致大学生村官置身事外、责任意识不强,优势也得不到发挥。

2.4融入意识不强,服务意识疲弱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学生村官这个职务无疑为他们的就业提供了机会,但这毕竟是临时性的,甚至有人只把它作为就业的“跳板”,认为在乡镇呆两年,然后有机会再考出去,这也是大部分大学生村官的想法。因此,他们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考试上,对所联系的村的事务过问得少,消极应付。

3原因剖析

3.1镀金思想作祟,不安心基层工作

当初大学生选择当村官是想在农村积累点工作经验,历练自己,为今后的公考“镀金”,也为自己以后正式的工作奠定基础,因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表现被动、工作无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严重,只想在乡镇平安过渡。

3.2乡村两级的认识偏差

大学生村官可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家对他们的认识有一个过程,由于不同的角度和角色,认知也存在偏差。一是“办事不劳”说。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正因为这种认识,导致有的村不让大学生村官参与实质性的工作,没有给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条件和机会。二是“老好人”思想。有的村干部存在“老好人”的思想,认为大学生村官都是孩子,只不过是来锻炼,没有必要为难他们,双方得过就行了。三是“特殊照顾”思想。认为大学生村官身份特殊,是组织上下派锻炼的后备人才,迟早都会走的,因而在管理上有些松懈、随意,缺乏明确的职责定位,纯碎过渡期的照顾政策。

3.3技能培训强度不够

麻阳县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更多的是注重岗前的培训,而且培训时间不长,培训科目有限,在短时间内很难一下子掌握农村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可以说大学生村官技能培训现还处于摸索阶段,培训强度,培训科学性还有待提高,还不能真正刺激领路人的作用发挥,助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3.4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虽然麻阳县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村官三级测评考核制度,但在实践操作过程却走样。一些乡镇党委和村支两委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以老好人的思想,成人之美。帮助大学生村官获得高分,流出乡镇。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歪风邪气,滋长了“关系第一,工作第二”的心理。

3.5待遇保障机制不健全

在工资待遇方面,麻阳县比照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实行财政统发,并且在任职期间,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理医疗、工伤、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这无疑与企业单位的合同工差不多,根本就不能与正式的公务员、职员一样可以晋职晋级,更谈不上有什么住房公积金等待遇,几年下来,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

4解决途径

4.1明确分工,确定职责

乡镇党委和“村两会”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按照所担任的职务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引导他们与村民打成一片,“吃农家饭、做农家事”,积极融入农村大家庭,促使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充分发挥“优势”,切实服务农村群众。

4.2拓宽培训渠道,强化培训力度

一是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党校乡村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每年定期培训,充分利用党校的优势资源,加强大学生村官农村技能培训、农村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农村工作方法等的培训,增长为农服务的本领。二是加强日常的帮带学习,提高工作实践能力。强化落实麻阳县“3+1”结对帮带机制,通过平时村干部的引带,引导大学生参加村里的日常事务,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定期学习交流。通过定期举办农业技能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举办农业发展论坛和互联网上技能培训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农村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四是开展部门专项培训。教育、科技、扶贫、涉农部门和职业技术学院等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专项培训,确保大学生村官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

4.3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一是要建立聘期考核制度,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考勤、述职、考核、评优等一系列的制度,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二是建立大学生村官的年度考核和聘用淘汰制度。每年年底由上级部门、乡镇党委、村“两委”和当地群众代表分别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实绩考评,实事求是的评定出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分和等次。三是实行动态管理,保持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活力。建立流动、异动台账,健全大学生村官档案资料库。

4.4进一步形成有序流动机制

一是大学生聘期满后,经考核合格,群众认可,自愿续聘的,可以续聘一次。任满2个聘期、未当选村“两委”副职以上干部的,原则上不再续聘。对聘期结束后的大学生村官,县委组织部要做出组织签定,终止合同。二是积极鼓励留村任职。积极支持和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参加村级组织选举,担任“村两委”干部。三是落实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考录公务员制度,提高面向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的比例。四是统筹选调生工作,逐步实现选调生工作与大学生村官工作并轨。选调生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五是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市、县和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要优先聘用在村任职2年以上、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4.5搭建创业平台,积极扶持创业

一是出台政策,鼓励干事创业。麻阳县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意见》,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选择和申请经营项目,允许采取转包、出租、参股等多种形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积极争取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为大学生村官提供3万-5万元的小额扶持贷款。三是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贴息制度。对大学生创办农业产业化项目,发改、财政部门帮助申请“省级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争取项目定额补助和J款贴息支持,以解决大学生村官在创业中遇到的资金难题。

4.6创新公务员用人制度,解除后顾之忧

选聘的大学生年龄不大,一般为25岁以下,年轻、富有朝气,工作热情,富有激情,能力强,但大学生村官职务毕竟是暂时性的,不稳定的,到最后还是要面临艰难的选择,要不再考或再学习,要不再失业再失岗,要不自谋出路;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导致大学生村官不安心、不放心,甚至得过且过。若能对留村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直接纳入全额公务员编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也是一大创新之举。

村官报考公务员培训篇3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计划”;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8—0011—05

作为公开选拔到农村村级行政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的大学生“村官”,既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地方党政机关后备人才的重要培养对象。在有关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本课题组于2012年上半年,对来自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华北、东北等6个地区的55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大学生“村官”及相关组织部门领导进行了深度访谈。本文在对当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近况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从选拔、培养、监督、考核等几个方面对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近况调查

课题组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调查问卷》,在大学生“村官”集中学习及培训时,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集体施测,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调查问卷第一部分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受教育程度、院校类别、工作岗位、月收入等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包括单选题和限选多选题两种题型。其中限选多选题为限选两个选项。调查问卷的内容具体涉及“报考动机”、“期满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所在工作部门的考评状况”、“工作意见的采纳情况”、“大学所学知识在‘村官’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影响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主要外部因素”以及“在政策方面对政府的期望”等内容。调查采用非概率配额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最终在华东(江苏如东、江苏无锡、浙江下沙)、华南(广东惠州、惠城)、华北(山西运城)、东北(吉林通化、通榆)、西南(四川宜宾)、华中(湖北鄂州)等地区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32份,严格剔除废卷后,共获有效问卷550份,有效回收率为87.03%。在被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男性为288人(52.4%),女性为262人(47.6%);专科学历126人(22.9%),本科及以上学历424人(77.1%);华东地区132人(24.0%),华南地区135人(24.5%),华北地区19人(3.5%),东北地区85人(15.5%),西南地区140人(35.5%),华中地区39人(7.1%)。被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主要来自5种不同的岗位,其中,村主任助理249人(45.3%),村党支部书记助理170人(30.9%),社区工作者24人(4.4%),借调乡镇政府70人(12.7%),其他岗位37人(6.7%)。为弥补问卷调查法的不足,课题组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还对部分大学生“村官”及相应的组织管理部门领导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自身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并请举例说明”、“影响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主要外部因素有哪些?并请举例说明”、“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等内容。

(一)报考动机调查

课题组对大学生“村官”的报考动机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550名大学生“村官”中,有240名(43.6%)大学生“村官”表示当初是希望通过村官岗位这个跳板来考取公务员,有201人(36.5%)表示希望能够服务农村而选择了“村官”工作,另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10.9%)表示当初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或只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才去从事“村官”工作,并不是为了服务于农村,准备在农村长期发展。因此大学生“村官”群体中,绝大部分并不是因为想服务农村才报考大学生“村官”岗位。

(二)期满后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调查

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究竟会有多少人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发展?对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550名大学生村官中,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村官”(54%)选择任期满后会去考公务员,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31%)的大学生“村官”表示任期满后将选择续约,愿意继续服务农村。此外,还有15%的大学生“村官”表示期满后将选择自主创业、去企业工作或者报考研究生等。

(三)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状况调查

大学生“村官”能否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并做到学有所用,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知识应用方面,被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只有30人(5.5%)认为,大学所学的知识完全可以用到工作实践中去;315人(57.3%)认为可以用到一些;181人(32.9%)认为很少用到,且作用不大;24人(4.4%)认为,所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实际中完全用不到。调查结果反映了大学生“村官”所学知识与其工作实际存在一定脱节的现象。

(四)岗位考评状况调查

从大学生“村官”考评状况的调查结果看,有90.7%的大学生“村官”认为,所在部门采用了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评方式,可见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考评工作整体上状况良好。然而,仍有极少数(9.3%)大学生“村官”反映,所在部门采取了不闻不问或者偶尔过问的考评方式。这说明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不重视对大学生“村官”考评的现象,这种现象虽然比例不高,但这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五)工作意见的采纳情况调查

我们还对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所提意见被采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有124人(22.5%)表示工作中所提出的意见经常被采纳;有261人(47.5%)表示提出意见且偶尔被采纳;同时也有56人(10.2%)表示所提意见未被采纳过,109人(19.8%)表示未提出过意见。此调查结果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村官”所在工作单位的相关领导缺乏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意见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村官”自身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多提建议,学会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工作想法和利益诉求。

(六)外部制约因素调查

“影响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主要外部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94人(71.6%)选择了“身份不确定”;有326人(59.3%)认为是“保障机制不健全”;另外有156人(28.4%)认为是“缺少相关培训和指导”;122人(22.2%)认为是“不受组织的重视”;而有100人(18.2%)选择了“缺乏村民的认可”;40人(7.3%)认为曾经“受到排挤”。调查结果表明,“身份不确定”和“保障机制不健全”是影响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主要瓶颈因素。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很有可能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直接影响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

(七)政策期望调查

“您期望政府在政策方面能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有492人(89.5%)认为,政府应当给予大学生“村官”事业编制和待遇;有238人(43.3%)认为应当给予“当地招考公务员加分”的政策;有174人(31.6%)认为应当“享受当地住房优惠政策”;有142人(25.8%)认为应“给予较多的培训学习机会”;有140人(25.5%)认为应“给予创业优惠政策”。由此可见,大学生“村官”最希望解决的还是自身的“身份”问题。当然,这种想法也相对比较现实。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访谈资料的认真梳理和进一步的统计方法检验,我们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报考动机不纯,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少大学生“村官”之所以当初选择“村官”工作,主要是想以“村官”岗位为跳板,进一步考取公务员;也有部分大学生“村官”是因为毕业找不到工作,不得已所采取的一种缓兵之计。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大学生“村官”的报考动机在学历和毕业学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专科学历的大学生“村官”中,有42.9%的人报考“村官”是为了服务农村,而本科学历的大学生“村官”中,为了服务农村的人数比例只有34%。另外,毕业于不同院校类别的大学生“村官”在报考动机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别。毕业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村官”中,有37.7%的人选择“村官”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而毕业于重点高校的大学生“村官”中,这一比例却只有。诚然,“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各级党政机关储备优秀干部人才,但是大学毕业生如果不能从基层做起,没有为基层服务的意愿,即便以后考上公务员,也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另外,报考动机不纯的毕业生,到了“村官”工作岗位上,必然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去,在工作中难免会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少必要的内在动力,最终必然会选择离开农村。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当初的报考动机对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当初愿意服务农村的大学生“村官”,有61.6%的人在任期满后愿意留下继续服务农村。当初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选择村官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中,只有36.4%的人最终愿意继续签约。而当初选择考公务员的大学生“村官”,愿意续约的人则更少,只占到15.1%。

(二)专业不对口,所学知识难以应用于实际

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所学的专业与农村工作相差甚远,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也很难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比如有些艺术类、体育类和工科类专业的大学生“村官”不知道自己到农村能干什么,缺乏主观能动性,加上公务员招考时的专业又受到种种限制,最终会造成这部分大学生“村官”工作热情下降,工作态度逐渐变得消极。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社会实践和职业生涯规划会对大学生“村官”知识应用情况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村官”中有64.6%的人认为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完全可以用到或者用到一些,而未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村官”,只有28.6%的人认为所学的知识可以应用于工作实践。另外,在大学期间是否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这对个体的知识应用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大学生“村官”中有73.7%的人认为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完全可以用到或者部分用,而未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大学生“村官”,只有53.3%的人认为所学的知识可以应用于工作实践。可见,社会实践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有的放矢的学习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收入较低,保障机制不健全

由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时间还比较短,大学生“村官”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方面,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收入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除了考公务员和竞聘村主任及村党支部书记之外,其他出路很少,前途缺乏应有的保障,这就造成大学生“村官”不能安心工作,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有不少大学生“村官”把精力主要放在各类公务员考试上,而并非农村的实际工作上,这也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也表明,保障机制(比如月收入)会对大学生“村官”期满后是否继续愿意留在农村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大学生“村官”中,有32.3%的人愿意服务期满后续约,而月收入在3000—4000元的大学生“村官”中,则有68.1%的人愿意服务期满后续约。可见,只有提高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才能真正留得住大学生“村官”,才能保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

(四)身份不受重视,随意借调现象严重

由于大学生“村官”目前的身份还不确定,职责还不明确,有的甚至最终沦为“打杂”的“临时工”,而得不到村民和领导的重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地方依然存在不重视大学生“村官”的现象。曾有大学生“村官”向我们诉苦,称某些地方作风比较严重,对大学生“村官”缺少足够的重视,缺乏支持性的民主氛围,大学生“村官”的意见根本没人理会,这就严重挫伤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还有些单位则对大学生“村官”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造成有些大学生“村官”出工不出力,消极怠工,“空挂”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乡镇部门甚至随意借调大学生“村官”帮助工作,造成部分大学生“村官”村里镇里两头忙,无法专注于农村工作。统计结果也表明,考评方式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存在一定差异。在被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有15.7%的被借调到乡镇政府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认为所在单位采取了偶尔过问或者不闻不问的考评方式,这也远高于村长助理(8.0%)和村支书助理(7.1%)等岗位。意见的采纳情况也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岗位存在密切的联系。相对而言,村支书助理所提出的意见最多,被采纳的也最多(80.6%),而被借调乡镇政府的大学生“村官”中,只有51.4%的人承认自己提出的意见曾经被采纳过,这也远低于其他岗位的大学生“村官”。

(五)缺乏良好的“传帮带”制度

据有些大学生“村官”反映,部分当地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持有“戒备”或“抵触”心理,虽然这不是普遍现象,但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部分村干部认为这些大学生“村官”是在抢他们的“饭碗”,所以不希望这些所谓的“空降兵”过多的参与村务管理,或者对他们的工作不闻不问。这会使得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直接有效的指导,毕竟大学生“村官”刚刚走出校门,对农村还缺乏了解,工作上还缺乏经验。只有通过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传”、“帮”、“带”,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才能帮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

(一)明确“村官”选拔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

进行大学生“村官”选拔时,在注重个人学历,政治面貌之外,应当根据当地农村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考虑选聘对象的专业适当向农学、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倾斜,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个人的专业优势,满足“村官”的岗位要求,尽量减少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在选聘“村官”时,也应该考虑到语言,风俗习惯等问题,尽可能优先选择原籍的大学生“村官”,这样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入职后能够更快地融入农村,缩短工作适应期。此外,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除了注重对知识、能力、品德的考察之外,还应加强对个人报考动机的考察,因为报考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的去留问题。

(二)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岗前和岗中培训制度

岗前培训能够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了解岗位要求、当地的实际情况及相关规章制度,能够尽快投入到农村基层工作中去,实现大学生“村官”从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诚然,要有效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光凭岗前培训还是远远不够的,岗中培训才是整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的主导部分。岗中培训需要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实际出发,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水平,实现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工作实践的“无缝”对接,使之具备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以符合农村工作的需要。岗中培训,除了采用通常的授课的方式之外,还应建立“一对一”的“传帮带”制度,为每位大学生“村官”安排一名来自村镇领导班子,具有丰富农村一线工作经验的专职“导师”,及时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快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加强“村官”管理部门的监督工作

做好大学生“村官”的绩效考核的同时,也需要对这些“村官”所在的管理部门及其相关领导做好监督工作。一是对村干部进行有效监督。乡镇部门应做好对村干部的监督工作,防止村干部在工作中对大学生“村官”产生戒备和排外心理,积极配合大学生“村官”开展各项工作。二是对乡镇主管部门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县级组织人事部门对乡镇的管理工作应至少半年开展一次督查工作,开设各种信息反馈渠道,接受大学生“村官”与社会的来信、来访。三是对县级以上主管部门展开监督。上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县级以上直接主管部门将大学生“村官”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并对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评估,防止村官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现象。

(四)优化工作氛围,规范大学生“村官”的借调和考核制度

各级组织部门应当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所在组织应当为大学生“村官”创设民主、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摒弃作风和官本位思想,尊重大学生“村官”的人格,认同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关心大学生“村官”的切身利益。鼓励大学生“村官”多参与决策,允许不同意见的出现,不要对不同意见者进行批判和恶意攻击。另外,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方面,应当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和工作职责,不应随意改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性质。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借调风”盛行,很多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乡镇政府后,沦为“临时工”、“打杂工”,这就失去了大学生“村官”深入群众,去农村基层锻炼的意义。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规范大学生“村官”的借调制度:一是在大学生“村官”上岗第一年,任何理由不得借调;二是不可完全借调,大学生“村官”在被借调的同时,应该兼顾村级具体事务;三是乡镇借调大学生“村官”一次性不得超过两名,可根据个人意愿和期满职业发展需要,实行轮流借调方式;四是针对大学生“村官”所谓的“空挂”现象,要早发现早披露,坚决把投机者清出大学生“村官”队伍,确保“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的纯洁性与公平性。此外,各地还应根据当地具体实际情况,建立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标准,并将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严格挂钩,提高绩效优秀者的工资待遇水平,从而有效激励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组织管理部门需要认真分析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通道,结合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村官”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设计,尽力为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提供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促进个人职业目标的达成。通过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大学生“村官”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做好职业目标定位,理清职业发展方向,从而调动大学生“村官”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通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设计,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退出制度,对于工作能力突出,愿意服务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留在农村继续培养,或者通过支持其报考公务员、提拔农村干部的形式,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党政管理后备人才;对于那些不适合“村官”工作,但是愿意留下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村官”,可以进行调岗或者推荐到其他可以服务农村的岗位;对于工作表现良好,但不愿留在农村,选择考研、自主择业或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应当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保证大学生“村官”既能“留得住”也能“流得动”。

参考文献

[1]段小力.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公共选择视角[J].江西农业学报,2008,(10).

[2]吕书良.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J].中国农村观察,2008,(3).

[3]马德峰.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客观影响因素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4]赵晓凯.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及解决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杨雪英,李义良.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思想政治建设为视角[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9).

[6]杨应云.对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理性思考[J].理论导刊,2009,(10).

[7]吕洪亮,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J].中州学刊,2009,(01).

[8]房国忠.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8).

[9]周玮,吴兆基.高校在大学生村官实践中的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4).

村官报考公务员培训篇4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政府职能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党中央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人才,做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即在高校中选取本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大学生村官投入到农村建设中,为农村发展带来新思想、新技术,在提升基层政府职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村官在提升基层政府职能中的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作为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凭借自身所具有的新思想、新技术以及一腔热血,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主动发现并回应农民的利益诉求,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实际困难,有效化解了农村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改善了基层政府在农村中职能缺位所带来的一些不足。

(一)改善基层政权政治动员与整合

政治动员主要是指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或是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时通过政治鼓动,整合社会力量来发动公众参与政治活动,以实现政治稳定。基层政府有效的政治动员可以启发教育人民,有效地整合农村资源,促进农村发展。大学生村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提高政治动员的效果。

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日益成为巨大的大众传媒和快捷高效的宣传渠道,不断优化政治动员新格局,与此同时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而基层人员的文化知识素质偏低对于现代科学技术难以接受应用,因此很难贯彻落实政府各项政策。大学生村官文化素质高,表达能力强,能有效的进行信息沟通,同时知识丰富,可以熟练灵活运用网络技术手段以及各种手段,创新动员方式方法,迅速整合社会资源,深刻地贯彻各项政策,提高政治动员的效果。

(二)改进基层政府管理职能

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能主要是指基层政府依法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特殊工作环境决定了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必然是法律、行政、道德各种知识的运用。

大学生村官的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先进,同时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可将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农村管理,有效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大学生村官利用自身优势,带动村干部使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传播使用网络的相关技巧,充分利用相关的网络社交工具,从而能够实时,实地的与农民群众进行交流,使政府开展有效地管理。

(三)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功能

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主要包括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教育培训服务。基层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更好的服务“三农”,以赢得群众的信任,树立良好的形象。

大学生村官的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先进,可以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有效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大学生村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文化水平高,可以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如有效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实现农民与所需信息的零距离,用现代化物流配送理念,构建连锁经营体系,建立起顺畅的通道以满足农民对农产品的销售需求。

二、大学生村官在提高基层政府职能中遇到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村官作为肩负着新农村建设重要使命的骨干力量,在农村的各项社会事务管理中,代表政府行使相应的行政权力,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推动农村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村官在提高基层政府职能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的不足

1.服务农村的思想觉悟不高。部分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任职并非真心想奉献农村,而是由于就业压力大,并且村官有许多的优惠政策,无奈之下做出的选择。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由于对农村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准备不足,形成强烈的心理巨大反差,繁琐的农村事务使其起初的热情逐渐消失,部分大学生村官不愿意留在农村,会在期满后报考公务员。

2.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大学生村官在学校一般都是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参加实践,尤其是农村的实践,因此在由学校书本模式进入农村实践工作过程中,由于社会的经验不足,不了解当下村里的工作环境、农民的所思所盼及行为习惯等,同时由于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与农民的联系出现很大差距,很难在短时间被农村所接纳,导致大学生村官在处理村级事务、矛盾时,往往感到无从应对,不能将专业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农村实际工作中去,很难打开工作局面。

3.能力水平层次较低。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农民知之甚少,选拔的大学生村官并不符合农村的实际需要。大学生村官在校所学知识以及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与新农村建设明显不适应,大学生村官现有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大学教育涉及农村、农业的知识的专业较少,即使是涉及到农村,也大多数与畜牧、种植物有关,而且还存在与农业实践技术脱节的问题,大学生村官由于缺少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及能力,不能满足农村实际工作需要。大学生村官不能将专业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农村实际工作中去,工作比较被动,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时,考虑问题不全面,应对能力明显不足。

(二)大学生村官体制建设的不足

1.村官教育培训体系落后。目前,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普遍存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由于相关法规制度体系的缺失,村官培训缺乏统一规范培训的体制,从而导致了培训形式单一,培训过程简单,培训导向缺乏针对性。一些地方只重视前期选拔,后期培训很难跟上。尽管在大学生村官任职前都要培训,但很多培训只是理论性的培训,培训时学习一些与农村实际不相符合的理论知识。有的培训只是走走形式。

2.村官管理模式落后。大学生村官管理模式落后,体现在村官管理落实工作的深度及后续发展上,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和依据。虽然挂着“村官”的名誉,但是大学生村官只是有名无实,不是真正的村官,只是国家选派的储备干部。由于传统政府职能体系的惯性影响,大学生村官所拥有的职权有限,其在基层政府职能中的积极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运用传统干部管理模式管理大学生村官,显然与现实情况不符。搞好大学生村官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能力与素质,合理利用其所掌握的知识与技术,需要积极探索一套村官管理的新办法。

三、优化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

大学生村官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人才保障,对农村改革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更好的发挥大学生在提高基层政府职能中的作用有积极的作用。

(一)大学生村官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摆正心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在工作中积极为自己创设机会。

1.树立服务农村的思想准备。大学生村官要摆好心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于面对挫折,甘于吃苦耐劳。刚开始工作可能会感到迷茫,农村工作千变万化,要进行换位思考,主动把农民的角色,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站在农民利益的角度为农民群众考虑办事。这样才能放平心态,找准定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面貌,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学会调适心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是工作也是学习,对于刚走出校园大门的大学生来说,要不耻下问,碰到问题积极向身边的农民群众及工作同事请教,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2.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要融入到农民当中去,需要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来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奉献农村意愿的学生要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选修有关农业的课程并应加强了解国际上关于社区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思想,以提高社区工作能力。其次是要积极参加有关农村的实践活动,到农村去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再次是大学生村官迫切需要通过继续学习和深造来不断提升有关农村管理及农业知识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要向老领导干部学习。他们在基层的时间长,经验丰富,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大学生村官要谦虚的向他们学习。

(二)政府给予政策制度上的支持

大学生村官机制建设属于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创新探索,没有国外成熟的经验可以学习,其相关的政策制度仍存在不少有待健全的地方,因此要加强教育引导,完善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机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让大学生村官切实的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政府职能中的积极作用。

村官报考公务员培训篇5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培训;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053-02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级组织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是村级组织建设的一项新举措。而大学生村官要想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履行村干部的职责,必须开展任职培训和在岗培训,以迅速提高岗位技能,增强职业素养,融入社会角色。在培训方面,党校系统承担着重要任务。笔者通过对大学生村官培训的现状、存在问题的专题调研,对今后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村官培训的现状

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意见》第十条指出,要大力推广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作。从2006年起,国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争取用三至五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国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随后,中央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连续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每年选聘2万名。中组部等12个部门于2009年又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制定了定期选聘制度、岗位培训制度、配套保障制度、跟踪培养制度、正常流动制度、齐抓共管制度等六项制度。至此大学生村官选拔制度近于完善,对其培训也有了明晰的规范。

从大学生村官选聘情况看,各级党委对其培训比较重视,效果也明显。通过调研,大学生村官培训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大学生村官任职培训普遍开展。资料显示,各地选聘大学生村官之后都开展了岗前任职培训,把这次培训当做战前演习来看待,以促进被选聘的大学生从学生到村干部的角色转换。从培训时间上看,一般在2~7天之间;从培训内容上看,有党的理论、农村实用法规政策、农村实用技术、领导方法、公文写作、乡风乡俗等课程;从培训的层次上看,有县委组织部组织的培训,也有乡镇政府组织的培训;从培训教师的构成看,既有高校理论教师,也有涉农部门的业务骨干,还有优秀村支书现身说法;从培训的教学形式上看,既有讲授式传授知识,也有案例式分析问题,还有现场参观的体验式感受,更有以学员为主导的参与式讨论。

第二,部分单位开展了拓展训练。大学生村官在任职过程中普遍感觉到能力恐慌,尤其是在合作意识、创业意识上尤为明显。为此,有的地方党组织顺应这种要求举办了拓展训练,以增强其体质,培养其积极向上意识和协作精神。拓展训练不但使大学生村干部增强了体质,锤炼了意志,加深了情感,而且培养了团结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第三,部分地方不定期举办在职岗位培训。一些地方党委根据村官的实际需要,不定期开展专题性或非专题性培训。比如,农村工作经验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强化培训、专项调查培训、写作能力培训等专题培训,或者混合型多专业多知识的综合培训,这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村官学以致用的能力。

第四,部分单位开展了创业成功人士经验交流会。地方党组织经常会让一些扎根基层、带领群众致富的大学生村官现身说法,介绍他们创业的体会和经验。通过交流,让大学生村官认识到,人生机会很多,只要善于发现,主动出击,抓住机会,就能开创一番新成就。这种以会代训的形式更能启发大家培养进取意识。

二、大学生村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是促进其成长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组织部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各地党委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管理方法差异,所以,培训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性,有的培训课程设置合理,教学方法得当,听讲、讨论、现场模拟相结合,时间宽松有保障,学习效果很明显;有的是应付差事,培训时间短,课程压缩,培训形式单一,只听不思考,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具体地说,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培训无规划,教学内容不全面。有的地方对大学生村官培训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培训制度的约束,由此带来的是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不全面,有的只讲村干部的工作方法以及部分农村政策,学习期限短,难以让年轻的村官们得到系统的实用知识学习机会。

第二,培训形式单一。有些地方对村官培训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式授课,主要由老师来主导教学过程,学员被动地接受教育,缺乏主动的思考和判断,难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因为教学形式设置的不合理,案例式、辩论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等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新的教学形式没有融入课堂,致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学习目的难以达到。

第三,缺少经常性培训。有的地方习惯于开展对大学生村官的任职培训,认为只要经过这一次学习,以后的学习就是个人的事情了。为此就不再安排在职培训,使村官们失去经常充电的机会,难以提高全面素质和特定专门素质。

第四,人生观及职业道德意识教育不足。大学生村官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既进入了社会,有了职业,且是一个领导或管理岗位,但其职业具有不确定性,最终的就业岗位处于未定状态,因而增加了对前途的渺茫感,很多人由此会衍生出思想波动、工作被动、甚至中途退出等现象,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在培训中或者在日常教育中,缺乏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的专门指导,一些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以及怎样干,有的是被动式地应付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厌恶到村里去,甚至中途退出村官岗位。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制度的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不利于队伍的稳定,不利于村级政权组织的巩固,也关乎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大局。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工作,在贯彻中组部等12部门《长效机制意见》精神基础上,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的培训制度,以保证培训工作有条不紊、行之有效的开展。

其一,制定培训规划。《长效机制意见》指出:“省区市党委组织部要把大学生‘村官’纳入整个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岗位培训制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每年至少举办一期示范培训班。市、县两级要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大学生‘村官’任职上岗前,都要安排岗前培训。聘用期间,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岗位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7天。”这一培训规划制度,对培训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不同情况的培训班次设置、培训期限作了具体规定,并第一次把对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整个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范围,这将为今后开展培训提供了政策依据,有利于克服目前存在的各自为政、培训无政策、随意性大的缺陷。

其二,确定培训内容,突出培训重点。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经营管理知识等方面内容;在培训的基础和重点上,要以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开展调查研究、做好群众工作、进行自主创业等为重点;在培训目的上,要以提高做好农村工作、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本领为目的;在培训方法上,要注重讲解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新农村建设情况和乡风民俗、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经验方法。

其三,多主体参与培训计划的实施。如何实施培训,地方党组织要根据不同层次村官的需要和不同培训主体的专业特长拓展培训渠道。要依托高等院校、职技学院、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站点、团校的师资资源进行培训,同时,教育、科技、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扶贫等部门也要开展专项培训。

其四,多种培训形式配合使用。首先开展系统知识培训,主要依据培训内容所规定的课程,开展系统化理论化知识培训,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素养。其次,开展专项技能培训,通过优秀大学生“村官”介绍体会、乡村干部传授经验、青年创业明星谈成长史、组织大学生“村官”实地考察学习、拓展训练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强化大学生“村官”岗位技能培训,目的是迅速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再者开展继续教育。针对部分大学生村官属于大专学历现状,鼓励他们到职业技术院校进行学历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提升知识素养;支持学有余力者报考高等院校研究生。

其五,把人生观与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培训内容。针对大学生村官中在存在的前途渺茫感现象,培训中必须增加人生观教育,使其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创业机会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是如何把握。既然在村官岗位上干,就要干出样子,做出成效,为农民办出实实在在的事情来,展示青年学子的才干,提高为民服务意识,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

其六,注重培养使用,为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拓宽途径。根据大学生村官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平台。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时,鼓励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村干部。在公选科级干部时,把大学生村官也纳入公选范围;在选拔共青团干部时,把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作为选拔对象。同时,也要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事业岗位招考及大型国有企业的定向招考等等,让他们学以致用,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普俊豪.大学生村官培训如何更实用[n].农民日报,2012-01-05.

[2]郑卫宇.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学生村官政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3]崔玉凤.大学生“村官”任职现状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4]赵春夫,王清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村官培养[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

[5]吕军书.大学生农村创业与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2008,(7).[责任编辑陈丽敏]

村官报考公务员培训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基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严格标准,保证质量,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良、有组织管理能力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挑选出来,到基层进行培养锻炼,进一步增强村级干部队伍活力,努力形成一种有效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考选的范围和数量

**市**年普通高等院校应届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不包括定向、委培生和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共考选100名。报名人数与招聘计划数应等于或高于3:1,未达到时,按3:1的比例相应核减招聘计划数。

三、考选条件

1、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好,组织观念强,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有吃苦奉献精神,志愿到基层工作。

2、获得大学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3、身体健康。

四、考选程序

1、报名。采取个人自愿报名的形式,报名时需携带以下材料:⑴《**市公开考选百名大学生村官报名登记表》,一式2份。⑵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就业报到证原件及1份复印件;⑶近期正面免冠一寸彩色同版照片4张;⑷其他相关材料的原件及1份复印件。报名时缴纳笔试考务费每人40元,进入面试人员每人缴纳面试费70元。

2、资格审查。经资格审查合格的,可持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领取准考证。凭准考证和本人身份证,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参加笔试。

3、笔试。主要测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农业农村相关政策,法律、经济、公共管理知识、时事政治,以及文字写作等。采取统一命题、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试卷满分为100分。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以招考人数1:2的比例确定面试人员,并向社会公示。

4、面试。主要测试应试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应试人员的形象、气质等综合素质。面试逐人进行。由有关方面领导和专家组成面试测评小组,当场进行打分。面试满分为100分。

考生最终有效成绩为: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按最终有效成绩高低排序,以招考人数1:1的比例确定拟聘用人员,并向社会公示。

5、体检。对拟聘用人员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和办法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规定组织实施。因体检不合格致使聘用人员达不到招考人数的,可按最终有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予以递补。

6、聘用。市考选工作办公室向被聘用人员发出聘用通知书。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与到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签订《聘用合同书》,聘期为两年。

7、岗前培训。被聘用人员上岗前,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统一组织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党和国家关于基层工作特别是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以及农村基层工作的现状和基本情况等,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

五、安排使用与待遇

大学生村官是正式党员的,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为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党组织书记助理,预备党员和非中共党员的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聘用期内,人事关系、档案等统一由市人才服务中心实施免费,党、团组织关系迁至所在村。

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期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0元,由市财政局统一拨付到镇,各镇负责发放。同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按补贴标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根据国家规定比例,分别由市财政和个人负担,由各镇负责办理。

大学生村官两年服务期满后,经考察考核合格,聘用为非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含镇、办属按实名制管理的事业单位),在村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工龄。

村官报考公务员培训篇7

(中共中山市委组织部)

江苏省新沂市推行“组织工作满意度监测点”制度

基层设点,与群众互通。在10个镇、36个村、6个社区和1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组织工作满意度监测点,安排70名政工干部、党建工作联络员和大学生村干部担任监测员,市委组织部领导及相关科室分别与监测点建立长期联系,倾听意见建议。部门联点,与实际互应。监测员定期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党员干部群众、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开展满意度测评等,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组织干部形象、素质能力作风情况以及组织工作落实评价情况。制度强点,与基层互动。针对监测点报送的事项,市委组织部落实评议评价、信息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监测点反映问题滞后并造成严重影响的,严格追究监测员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中共新沂市委组织部)

山东省安丘市以“三百”工程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年

创建“百佳”基层党建示范点。在市直部门(单位)及下属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镇(街道)及其直属部门、农村社区、城市社区、村(居)、学校、医院等领域中,创建100个工作特色显著、示范带动能力强、党员群众公认的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对示范点命名和挂牌。集中整治“百弱”基层班子。全市筛选100个左右后进基层班子特别是村级班子,从市镇两级直属部门、单位和企业选派包村工作组,集中精力抓好村级班子选配、村干部教育培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帮助解决群众热切期盼的急事、难事。培育“百好”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从全市选取100名左右政治大局观念、科学发展意识、自富带富能力、服务群众工作能力等各方面比较突出的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实行备案动态管理,纳入市镇两级重点培养范围。结合个人实际,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落实培养措施,确保培养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带动一片。对积极创业,带动强村富民的,协调有关部门给予政策、信息、资金等方面支持,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对支持市镇两级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进行适当的表彰奖励,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中共安丘市委组织部)

河南省吕前县注重破解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难题

一是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各项目标,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促发展”活动,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组织部长带头解决问题。二是按照“班子有力、场所规范、制度健全、经费保障、职责明确”的标准,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工程建设。三是扎实推进“千人培训工程”,年内全面培训1000名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四是实现责任全覆盖,县委与各乡(镇)党委、县直各单位党组,各乡(镇)党委与各村党支部,组织部内部,分别签订基层组织建设年目标责任书。五是持续深化“双联双创”活动,选派46名县直机关科级干部到整顿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372名党建指导员,引导181名大学生村干部参与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中共台前县委组织部

刘怀文)

江西省上犹县小“基地”搭建党员创业致富大“舞台”

“四种模式”建基地。通过引入龙头企业,结合产业开发,依托产业协会,发挥能人效应建基地,全县已建成农村党员创业培训基地20个。“四大保障”促提升。即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师资保障、制度保障。“四个结合”强培育。专家讲课与能人说法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堂学习和基地实践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党性教育相结合。“四个平台”助创业。搭建资金扶持平台,从县劳动就业局创业贷款贴息额度中划出800万元用于扶持农村党员创业。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在全县打造党员创业街和5个以脐橙、茶叶、油茶产业为主的兴业基地。搭建信息拉动平台,在各乡镇农民服务中心增设“党员创业服务窗口”,提供申报受理、项目推介、信息收集与、信贷、技术咨询等服务。搭建帮扶促动平台,建立党员创业“一联双带”帮扶机制,即每名乡村干部与创业党员“1+1”结对帮扶,每名创业党员通过资金支持、技术传授、项目分享等方式,带动2户以上困难党员或群众共同发展致富项目。

(中共上犹县委组织部)

辽宁省昌阁县强化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

一是坚持结对培养。为每名大学生村官各配备一名村支书、乡镇干部、县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实行三级联动结对培养。二是开展多岗锻炼。农闲时节,组织大学生村官分期、分批到县级涉农部门、部门和乡镇机关进行锻炼。三是营造凝心氛围。定期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并请家长参加,了解大学生村官思想、心理和工作状态,着力解决大学生村官的诉求。四是实行星级管理。建立目标制度、述职评议、工作日志、工作考勤、年度考核等制度,对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政治、经济待遇上给予优选考虑。

(中共昌图县委组织部佟玉民)

北京部分区县对“80后”处级干部履职状况开展调研。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并听取意见建议,加强对“80后”处级干部培养、管理。

甘肃省嘉峪关市不拘一格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不唯身份,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不唯资历,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不唯年龄,从年轻后备干部中选拔。

山西省大同市大力实施基层干部实践能力提升培训工程。注重培养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把工作有方、发展有力作为培训干部的主要任务和方向。

河南省舞阳县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及时公开干部工作实绩、干部考核过程、干部选用过程等情况,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

江苏省大丰市推进入才工作“工程”。即“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紧缺专业人才集聚工程”、“科技企业家培养工程”、“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名师名家培育工程”、“党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工程”。

新疆昌吉州“三力”助推创先争优。实行县级领导分片包干负责制,抓合力强整顿;依托各级党校、农村实践基地和援疆地区资源,强内力提素质;选派州直机关、企业、先进村党支部与落后村结对帮带,借外力促发展。

村官报考公务员培训篇8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新公共管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11-0085-04

Basedontheperspectiveofnewpublicmanagement

ResearchinprofessionalabilityofChineseCollegegraduateVillageofficial

YanGChangfu,JiaLina

(Schoolofpublicaffairs,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

abstract:thispaper,basedonthetheoryofnewpublicmanagement,throughthedescriptionoftheprofessionalabilityofcollegestudentvillageofficialstatus,analyzesthecurrentproblemsexistingintheprofessionalabilityofcollegestudentvillageofficial,explorefurtherimprovetheabilityofcollegestudentvillageofficialcareerpathsandcountermeasures.Strengthentheoccupationabilityeducation,deepentheconstructionofoccupationabilitysystem,formingthetrainingsystemofprofessionalability,improvethevillageawarenessofentrepreneurship,improvethevillageofficialrewardsandpunishmentmechanism,etc.,createarealyoungandprofessionallevelofgrassrootscadres.

Keywords:collegegraduatevillageofficial;professionalability;thenewpublicmanagementtheory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大学生村官制度从2008年开始实施,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涉及面广,许多大学生村官尚未真正完成从“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角色转换,职业能力较为欠缺,缺乏真正的服务能力和有效的实践经验,缺少适宜农村发展的专业能力,创新精神与能力不足,思想觉悟和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较低。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特别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财政增收缓慢、农村教育水平不高、农产品深度再加工不够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如何向广大农村地区输送具有高职业能力的大学生村官,如何打造适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知识型、实用型、科技型大学生村官队伍,真正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切实有效地发展农村经济就显得十分必要[1]。

2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的相关研究综述

2.1国内研究现状

自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起,国内专家、学者对于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陈德翼认为,加强对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共青团的责任,应着力开展涉农类的学术活动、农村科普活动、农村与校园文化交流活动等等,打造农村社会实践的锻炼平台,为村官走向工作岗位做准备[2]。黄永康等认为,大学生村官应具备的能力是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工作实践能力、参谋助手能力,其能力素质中存在思想认识缺乏、业务技能欠缺、沟通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3]。

2.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们在对职业能力的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的研究上,为我国提高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如澳大利亚在进行职业教育培训上,把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和树立终身教育思想作为培训理念,培养过程具有开放性、行业全程参与性、培养环节的实践性、培养手段的先进性、培养资料的配套性等特征[4]。日本把人的职业能力提高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立法的形式确保其法律效力,政府狠抓组织落实,并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确定经费保证金[5]。

综上所述,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和政府为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缓解严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出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举措。因此,针对大学生村官方面的研究是一新课题,在村官职业能力的研究方面更是少之又少。分析我国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现状,从服务能力、专业能力、创业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对提高村官职业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最终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与措施,对于丰富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理论,提高村官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研究的相关理论

3.1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的内涵

学者们对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尚无明确的定义,大学生村官的职业能力大体可界定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依法运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科学有效地履行职能、治理农村、服务群众,积极从事农村职业活动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它包括服务职能、专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自控能力。服务职能是指村官在从事农村职业活动过程中为满足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需要应具备的意识、技能与技巧。专业能力是指村官将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创业能力是指村官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创造实际经济效益的能力。自控能力是指村官在从事农村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控制约束自身心理与行为的特殊能动性。

3.2新公共管理理论

目前对于新公共管理的认识和定义存在差异,没有统一的定论,本文引用对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内容的见解,主要有以下几点:注重政府的政策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分离;注重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引入公共部门;营造“顾客导向”的行政文化;政府应广泛采取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6]。

近年来,新公共管理思想在我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并在行政管理中开展了实践和应用。新公共管理思想倡导以顾客(服务对象)为导向,奉行顾客(服务对象)至上的价值理念,政府职能由“划桨”转为“掌舵”,希冀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效率[7]。这一思想应用到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中,即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服务行政,把群众看作尊贵的“顾客”,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主动学习农业专业知识,提升工作专业能力;积极进行村务管理创新,不断探索创业致富之路;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成为群众的“知心人”、“把关人”。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倡导,促使大学生村官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更加重视对农民根本利益的保护,提高村官的职业能力,使其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4我国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就职业能力而言,由于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教育和培训管理存在缺失,使村官在服务职能、专业能力、创业职能、自控能力等方面存在欠缺,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服务职能缺失

新公共管理强调“服务主义”,村官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农民是提供政府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此种关系要求大学生村官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但目前大学生村官由于其角色转换较慢和对自己工作认识的不到位,入职动机与服务职能并未匹配。

吉林市对360名村官的入职动机调查说明了此问题,如表1所示[8]。从中可以看出服务农村这一思想并未受到村官的重视,因此在工作中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未能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出来,甚至通过寻找所谓的客观原因为自己工作倦怠找借口,在农民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损害了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的形象。

4.2专业能力转化困难

新公共管理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大学生村官在从事农村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但由于村官选拔的宽泛性,致使各种专业人才涌入农村一线(如图1)[9],大学生村官中农学、法律学、医学等农村急需的专业人才所占比例分别为1.1%、4%和1.1%,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鉴于许多村官专业知识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匹配性、农村工作开展的复杂性、村官们实践经验的短缺性,在短时间内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的成效不高,通过锻炼实践提升专业能力的可能性较小,彻底将专业能力转化为生产力的挑战巨大。

4.3创业能力不强

新公共管理思想注重政策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分离,有利于公共管理主体的创新,按照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公共管理创新的载体。但包括村官在内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管理主体既掌舵又划桨,再加上村官的社会阅历和任职时间有限,使部分村官因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而慢慢滋生了得过且过的想法,只想在农村基层这个岗位上镀层金,根本没有考虑过要在基层有所建树,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宜春市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思想情况的调研结果从侧面说明此类现象严重(如图2)[10]。

根据中组部调查,截至2012年6月,全国大学生村官创办致富项目仅2万多个,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6451个[11],这一数据无论从村官数量上,还是创业项目的稀少上,都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被动性,这无形中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对村官创业支持的帮扶不够,使具有创业想法的村官由于缺乏创业资金而丧失了创业积极性[12],导致大学生村官创新能力受到了严重阻碍。

4.4自控能力不足

图3[9]为开封市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从中可以看出部分村官对自己的工作并不十分满意,其成长土壤突然从象牙塔转到农村社会中,对于工作内容、面临对象等各方面存在不适应甚至抱怨。再加上外部诱惑较多等原因,忽视了自己所要担负的政治、法律、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责任[13],有些村官为了个人利益忽视百姓的利益,做出超出职权范围的事情,甚至出现了损害公共利益的腐败现象。据报道,女大学生村官辜某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利用职权帮助亲戚、朋友多丈量房屋和地面附着物,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80余万元,并从中获取“回扣”,最终被判入狱5年[14],此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5提高我国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的对策

5.1加强职业能力教育,明确为村民服务的宗旨

大学生村官良好的职业能力有赖于正确思想观念的确立,要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继续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三观”教育,深化对职业能力的认识,提升其自身的角色觉悟,使村官形成服务广大农民群众、为公众利益而奋斗的职业理念。提高区分善恶是非、选择正确职业道德和行为判断方式的能力,使村官形成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心系老百姓冷暖,时刻谨记自己为人民公仆的意识,最终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使自身得以成长并成才,也为我国干部队伍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5.2加强职业能力制度化建设,形成专业能力培训体系

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职业能力制度化建设,创业能力缺乏等不良现象都可利用制度化这一机制有效地进行遏制,促使村官遵循相应的职业能力达标要求,间接地形成非“物化”的约束力量。同时建立全面系统的大学生村官专业能力培训体系,在村官接受入职培训、在职培训的过程中,把专业能力培养作为专门的板块添加进去,将专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村官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知识等涉农性较强的理论知识,提高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和认同感,进而达到增强工作自觉性和加强实际工作能力,以期能更好地服务农村、服务群众。

5.3调动创业意识主动性,强化创业能力培养力度

地方政府可聘请优秀的创业教育专家针对创业精神、创业方法、创业成果等各方面开展农村创业教育活动,全方位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思维,提高其创业意识的主动性。及时顺畅地将创业项目信息传达给村官,使其能够充分抓住有效信息,顺利开展创业活动,大力提供创业资金支持,使创业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强化对村官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15]。同时高校应当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充分挖掘村官们在学生时代的创业潜力,全方位调动创业思维的扩展,对于其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充分指导,增强其创业实践动手能力。

5.4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完善奖惩机制

虽然我国大学生村官的队伍建设已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但是有关村官职业能力培训与提高方面,无论是职业素养的条文规范,还是通过工作实践的管理提高,把职业能力这一重要要素以文字的形式确定下来,以期达到真正管理和提高的目的。另外为保证村官职业能力有效提高,就必须形成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工作上有突出贡献的村官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最大程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施展自己的才华与工作能力;对于工作上不负责任和给组织造成严重损失者,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使之引以为戒。明确的奖惩机制有利于形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真正使大学生村官承担起应担负的责任,强化为民着想的责任意识。

6结语

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角度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中服务能力不足、专业不对口、创业实用人才不足、自控能力较弱等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村官要努力培养服务意识与自律意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鼓励学习农业实用技术、立足农村优势大胆创业等对策。但无论是村官自身还是组织管理部门,在村官职业能力素养、职业能力培训机制、职业能力绩效机制、职业能力激励机制等方面都有许多具体执行性工作要做,因此从宏微观角度着手,全面把握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欠缺这一问题,对于打造高能力、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天凤.对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考[J].软科学,2007,10(15).

[2]陈德翼.论高校共青团对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的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0,8(11):40-42.

[3]黄永康,马坤.浅谈本地高校对大学生村官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J].经济师,2011,(10):109-110.

[4]GoozeeGillian.theDevelopmentoftaFeinaustralia[J].nationalCenterforVocationaleducationResearchLtd.3edition,2001.

[5]nKenShimahara.theJapanesemodelofprofessionalDevelopment:teachingasCraft[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1998,14(5):451-462.

[6]ewan.BookReview:thenewpublicmanagementinaction[J].LongRangeplanning,1997:2.

[7]eakinH.publicSectorReformandGovernanceforadaptation:implicationsofnewpublicmanagementforadaptiveCapacityinmexicoandnorway[J].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11:3.

[8]杨依霖.吉林省大学生村官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12.

[9]韩小飞.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创新机制发挥作用[eB/oL].http://,2010-12-29.

[10]熊明盼.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前后思想动态的调研报告[eB/oL].http://,2009-7-16.

[11]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中组部关于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调研报告[n].光明日报,2012-7-31.

[12]eStam,entrepreneurship[J].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HumanGeography,2009:492-498.

[13]龚卫东.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法治化的思考[J].软科学,2007,8(15).

[14]王烨捷.江苏省25岁女大学生村官贪污拆迁款80余万引热议[n].中国青年报,2012-4-6.

[15]JaredDHarris,HarryJ,Sapienza,normaneBowie.ethicsandentrepreneurship[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9,24(5):407-418.

收稿日期:2013-01-04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2012YBGL119)

村官报考公务员培训篇9

[关键词]闵行区;大学生村官;选用;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28X(2012)06-0055-04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一般被称为大学生村官。狭义层面上的大学生村官,即大学应届毕业生通过考核后到农村基层担任职务。具体来说,就是政府面向全社会通过严格考核考察程序,公开选拔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工作,出任村干部(一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协助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处理农村日常事务,从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为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200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也于2008年4月了《上海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公告》,正式启动上海市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闵行区根据上海市的统一安排,从2008年起选拔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任职。

一、上海市及闵行区选聘大学生村官的主要情况

(一)选聘大学生村官的背景

一是随着上海郊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比较匮乏,农村基层的干部队伍老化。如果从政策上支持受过多年教育的大学生去农村,将会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年轻的、有活力的血液。

二是宏观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大学生村官计划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就业压力的方法。

(二)上海市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发展历程

从1980年开始,中央就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2005年开始,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为标志,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进入大范围试验过程。2008年,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将大学生村官工作上升到全国高度,并对此作出了安排部署。

上海市比较大规模的大学生村基层干部选聘始于2006年的“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村官招募是2008年中组部等部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后开始的。上海市从本市高校毕业生和外省市高校上海生源毕业生中,按照坚持公开、平等的原则,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选拔优秀毕业生到郊区县的农村基层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

(三)上海市及闵行区对大学生村官的主要政策支持与待遇

(1)在村任职期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

(2)在村任职2年后经乡镇党委考核合格、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在年龄上、学历上、户籍上等方面放宽报名条件,并适当考虑加分。也可专门面向他们组织公务员招考,区县及以下机关公务员重点从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

(3)聘期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享受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4)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5)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符合进沪户籍人员条件的(即通过打分符合进上海户口条件),即可以办理进沪户籍手续;暂不符合进沪户籍人员条件的,在其到村任职期间可办理上海市人才居住证。

大学生村官因类型不同而享受的工资待遇也有所不同。

二、闵行区对大学生村官的主要组织管理政策及其思想生活情况

(一)主要的组织管理政策

闵行区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由镇组织人事科及所在村负责。

(1)建立结对帮带机制。各村指定工作经验相对丰富、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综合素质相对较好的村干部进行结对。原则上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总支)书记助理的,由村党支部书记负责带教;担任村主任助理的,由村主任负责带教,形成“一对一”带教对子或者多对一的帮教机制。

(2)强化教育培训机制。一是生活上帮助。及时落实大学生村官的住宿和办公地点,按照安全、便利的原则,帮助他们解决食宿、交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二是思想上关心。区委组织部、各基层单位安排专人经常与大学生村干部谈心交流,指导工作方法,帮助他们了解农村情况,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有的镇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走访,了解工作情况。三是注重实践,增长才干。实行书记、村长带、教、帮制度,向大学生“村官”传授当好“村官”之道。

(3)构建岗位成长机制。一是了解社情民意,不断增长才干。定期安排大学生村官到办进行岗位锻炼,协助干部和各部门负责人为群众解答疑难问题,在接待来信来访过程中了解社情民意。二是安排轮岗锻炼,掌握多岗技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结合大学生村官个人专业特长,在农村基层锻炼满一年之后,分批次安排他们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综合部门锻炼,时间为3个月左右,让他们熟悉村、镇两级工作环境,增强实际处事能力。三是“压担子”,要求村委给予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在本村各类材料撰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

(二)闵行区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状况

(1)思想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大学生当初选择当村官是为了锻炼自己、为闵行区农村建设作贡献、体现个人价值,希望脚踏实地在农村干一番事业。从主观感受角度看,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感受较好,基本适应了农村的生活与工作。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工作有收获,有干劲,对自己在农村发挥作用的整体评价较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较乐观的生活与工作态度。

与此同时,也发现了思想不稳定,扎根农村的意识不够强的问题。比如有的2008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表示当初选择到农村工作,是迫于金融危机时就业压力的无奈选择,以及受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的吸引。在基层工作一段时间后,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表示不愿意继续留在基层,会尽快通过考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等方式尽快走出基层就业。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相当一部分是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吸引下作出的选择,村官岗位只是他们就业的一个缓冲地带。

(2)生活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状况较好,很多村干部认为本村的大学生村官过得较为开心,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有很好的交流。但调查中也发现,由于大学生村官多为独生子女,有一半上任前不了解农村情况,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另外,由于有一半大学生村官是外地生源,所以同本村村民交流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语言障碍。

(3)工作状况

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当地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较高,整体上对大学生村官是比较满意的。而广大村民也表示对大学生村官的欢迎。通过调查也发现部分村领导干部反映大学生村官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想干事、更想干大事,但由于对村级班子的运行模式不了解,虽然经过各种培训,短期内面对盘根错节、琐碎繁杂的农村问题仍然无从下手,因此容易造成失落感,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和深入性。同时调查中还发现,有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是镀金,过一段时间就会离开,不会在农村长期工作下去。

从大学生村官的角度调查显示,有的大学生村官认为,村民或村干部不把他们当村里人,对他们不信任或有所防备,认为他们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所以只是把他们当作客人,只安排一些临时性任务或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影响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一)提高了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大学生村官的加入,显著改善了闵行区村级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他们不仅从数字上改变了基层干部队伍的人才比例结构,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更加优良的文化氛围,给基层干部队伍带来了新的气息。有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素质高、劲头足的大学毕业生带来的撞击,或多或少地给原村干部带来危机感,形成一种向上的整体氛围。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于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大学生的加入使该地区的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改变了原组织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其日常工作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一些民主的思想和处事方式被带入到工作中,民主的思想和宣传力度也在农村大为加强,农民参加基层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得到较大提高,使得基层组织更加具有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使我们党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

(二)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办事效能

大学生村官的到来,由于文字功底好,使得村级书面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如计划、总结、文书档案、上报材料等。进一步完善了村级各项规章制度。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相比以前,村级组织制度更健全,规划更科学,统计更准确,办事更规范,效率更高。

四、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问题,既有大学生本身的局限性,也有体制机制的不健全问题。

(一)自身能力与农村实际匹配的问题。大学生村官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基础,但现有能力和农村实际需要有一定距离,他们所学专业有的远离农村实际工作需要,对农村工作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考。

(二)缺乏身份认同感。大学生初入社会,缺乏实际农村工作经验,由于村民不了解他们,所以他们要与村民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比较困难,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融入其中。对于非上海生源的大学生,语言不通也成为与村民沟通的障碍。

(三)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的思想形态还存在误区。部分大学生村官只是把村官一职作为一个跳板,积累点工作经验,为今后找工作或者考公务员积累资本,而没有真正想扎根农村,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四)选拔录用标准偏宽泛欠适用。大学生村干部的选拔标准并不限定申报者所学的专业是否适合农村、有无组织管理才能的潜质等,选拔录用标准的宽泛化,致使一些大学生村干部“英雄无用武之地”。

(五)后续保障制度还不到位。目前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均是合同制,服务期一般为3年,但对于服务期满后的人员流向、工资、待遇没有明确规定,虽然有考公务员加分、考研优惠等政策,但不是所有的大学生村干部都能考上。而且,从2010年起,中央及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不再规定大学生村官加分,而改由设置专门招聘大学生村官的岗位。后续保障制度的不明确也让大学生村干部对未来的发展有很大不确定感。

五、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大学生村官选聘制度

要在把好大学生村官的入口上,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扩大选聘主体。为使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更符合基层实际,在实施选聘工作的过程中,扩大基层的自主选择权,使农村的实际需求与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相对接。二是实行双向选择。把个人愿望与组织需求结合起来,实行大学生选择任职村与任职村选择大学生的双向选择,以免出现“选错村、来错人”的现象。三是实行定向选聘。在开展选聘工作之前,可根据各镇、村的实际需要实行“限专业选聘”;为使大学生村官能尽快融入角色和当地工作,还可实行“限区域选聘”。目前各地所开展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主要是招募大学生,而在是否有农村背景、是否有在农村工作的经历上则没给予充分考虑。因此在以后的招募工作中,在同等条件下应该优先考虑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在分配上应该就近分配。这样这些大学生村干部熟悉本地风土人情,易于与当地村民沟通,开展工作也会得心应手。

要统筹考虑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进口、管理和出口机制,让“村官”们来得有条件,干得有舞台,留得有希望,走得有收获。一方面,着力抓好当前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长远统筹地考虑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完善大学生村官工资递增机制;探索改革村委会选举法,允许户籍不在当地的大学生村官参加村委主任的竞选;探索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各级机关单位的途径和办法;要把大学生村官工作一抓到底,形成一村一名乃至多名大学生村官的好局面,建立缺口递补、多需递增的长效机制,使这支队伍保持稳定、正常流动、逐步壮大。

(二)努力解决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困境

根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规定,“到农村就业的,可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虽然把那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称之为村官,但与村支书、村主任等村官相比还是有很大不同,“大学生村官”从本质上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也不是公务员,更不是党政系统内的领导干部。虽在农村,但又不是村民,其角色是非常模糊的。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探索,尽早给予大学生村官明确的角色定位,可以在不改变立法的前提下对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档案和户口可转至工作地,让大学生村官获得选举权,使参与村干部的竞选合法化,以尽快让大学生村官担任实职,给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

(三)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要实施大学生村官的培训计划,同时要在经费上给予支持,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

基层干部特别是镇村干部应切实认识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要意义,建立村级干部帮带、乡级干部帮教机制。基层干部和广大村民应该积极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支持他们在广阔的农村天地有所作为。由于大学生村官没有接触过社会,在他们上岗前政府应该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聘请农村基层干部作经验介绍。另外应该加强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多听取上一届做得比较好的大学生村官的先进经验介绍,使他们少走弯路。此外,政府部门应该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先进村进行“驻村培训”,由取得成就的大学生村官重点讲解“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听取新农村建设情况和乡风民俗,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帮助他们掌握与农民打交道、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四)切实关心爱护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是未来基层工作的希望。他们知识新,思想活,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以上种种特点给农村工作带来了新的起色。与此同时,大学生村官们也遇到了一些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从某些方面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情绪。所以我们要从方方面面去关心他们,让他们感觉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更好地服务农村。

(五)帮助大学生村官做好工作规划

帮助大学生村官做好工作规划,使其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应当加强对大学生村官能力、心态、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保证其更好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奉献基层。推动大学生村官做好工作规划甚至未来的职业规划,使其根据主客观条件,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性质、工作方向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工作规划应当包括两部分:聘期内的长期规划与一年内的短期规划。首先在大学生村官到村报到时就为其量身定做、系统设计三年的工作规划,提出每年的工作目标,以使大学生村官对今后三年的工作有一个整体认识,有一个长期的整体规划;接着让大学生村官根据为其设计的长期整体规划,为自己具体设计每一年的短期规划。这样,既有利于大学生村官自己的发展,又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才能,促进农村的发展,从而形成“多赢”的局面。

(六)尽可能提供岗位锻炼机会

村官报考公务员培训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充分供给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2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农村发展变迁与农业经济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能力。

2.2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教育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