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5:59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篇1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声乐曲目拓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曲目拓展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

1.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曲目拓展的重要性分析

高校的声乐教学专业的教学曲目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会对音乐教学的质量产生影响。在招生中,由于没有对学生严格考察,生源的整体声乐水平相对比较差,这对声乐教学也增加了很大难度[1]。

由于高校的学制为三年,在学习的时间上和普通音乐学院相比较来说就有着差距,这也使得授课内容的容量上不能太大,内容要尽量简单化,不能简单地追求正规化而忽略了实际的教学情况。在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情况下,慎重选择声乐教学曲目也是促进音乐教学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

2.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曲目拓展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高校的音乐教学当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声乐曲目的选取比较单一化,在对音乐的理解以及感悟方面相对比较缺乏[2]。当前的声乐教学曲目在内容上相对比较陈旧,已经脱离了教学的现状,对学生的声乐教学就存在着诸多阻碍。

影响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曲目拓展的因素也比较多,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难以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来开展教学。受到学校的制度层面的影响,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科学性,这些对声乐教学都有着很大影响。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曲目拓展的方法探究

第一,要结合实际对声乐曲目进行选择。老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曲目的选择过程中,要注重选择简单的曲目,且扩大选择范围,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对声乐的认知程度。

第二,高校要注重多元化声乐曲目的拓展以及选择。在高校的声乐教学课堂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声乐曲目布置和声乐理念的教学作用。还要将曲目的范围进一步拓宽,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声乐知识与技能学习。

第三,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声乐知识的学习效率,在扩大曲目选择范围时,就要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作为保障,在对基础声乐的发声以及技巧训练的曲目选择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时间等,进行全面的考虑。要在初级的声乐学习方面选择一些比较常见的歌曲,在民族风格以及民歌的创造歌曲方面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搭配。

例如:在对声乐曲目的选择过程中,保留民歌以及民族风格的曲目,将国内外的歌曲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配置。在曲目的内容上能够广泛化,并且有着相应的侧重点,对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的精华开发加以重视,在曲目的拓展目标上加以实现,才能有助于音乐教学的良好发展。

第四,对高校音乐教学当中的声乐曲目拓展,也要能注重阶段性的选择。在学生不同的阶段方面要选择不同的歌曲曲目,在教学的要求上也要呈现多样化。例如学生在初级学习阶段中,主要就是对声乐的基a知识的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以及音准等教学就要加强,要选择节奏感强的曲目。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结语

加强高校的音乐教学的声乐曲目拓展,要以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为基础,注重对学生专业化的教学。在声乐曲目的选择过程中,要能和新的教学要求相结合,对一些陈旧的曲目要能及时更新,对教材的应用以及教学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要能充分地重视,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声乐曲目拓展的目标实现,以及促进声乐教学的质量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篇2

关键词:音乐教育;歌唱曲目;选择

在高校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对音乐教材中的歌曲缺少学习兴趣,这也是当前各大院校音乐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音乐教师应选用多元化歌唱曲目,不但要在现代流行歌唱曲目中寻找精品,还要在传统经典歌唱曲目中寻找通俗,帮助学生正确认知歌曲曲目特有作用,提升教学效果。

一、音乐教育中选择歌唱曲目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育高素养综合型人才

不同歌曲曲目民族特性和思想内涵不同,音乐教学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美的水平。所以,学校应基于科学理念引导下,精心挑选歌曲曲目,有效融入课堂教学。针对传统戏曲而言,其具备的审美情趣、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等组成了特色性文化价值体系,既融合了当代社会发展价值观念,又反映出当代社会意识形态,将其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构建正确道德观和价值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学生生活背景与故乡差异,选择多元化且具备代表性特点的歌唱曲目,在课堂中与学生分享、剖析和学习,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歌唱曲目的认同感。这样,不但能强化学生艺术修养,提升其文化水平,还能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我国音乐艺术事业发展所需的高文化、高素养综合型优质人才[1]。

(二)有助于继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种类多样,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文化瑰宝,而传统音乐曲目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学习传统歌曲曲目,能够系统了解曲目创作的民族历史、文化和宗教艺术等,是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因时代、地理位置和民族不同,传统歌曲曲目文化蕴含的民族风情与生活习惯也是大相径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文化呈现了中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色和风俗,将其融入高等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借助课堂教学与学生一同学习,进一步传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保证中华文化代代流传[2]。

二、音乐教育歌唱曲目选择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歌曲曲目之所以能融入课堂教学,主要目的是要借助对歌曲的鉴赏感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然而部分学校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尽管引用了传统歌曲曲目,但因师生传承意识与教学目标模糊,以至于教学实践中对传统歌曲曲目的应用不彻底。比如,有些学校过于重视美化高校的美好形象,借助传统歌曲曲目,致力于构建良好外在形象,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缓慢,传统歌曲曲目音乐教育模式和理念更新不及时,课堂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同时,音乐课堂教学缺少实践,教师盲目灌输学生理论知识,无法让学生从思想层面得到文化熏陶,学习体验感较弱。还有些教师缺少文化传承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未能精准把控传统歌曲曲目融入课堂教学的重点,使音乐教学渐渐丧失存在价值和意义。

(二)传统曲目认同感较薄弱

目前国内多数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依旧遵守“拿来主义”,讲解基础乐理知识和乐曲基本功,以西方音乐理念为依托实施课堂教学。而且,国内部分院校音乐教学对经典歌曲曲目渗透相对较少,主要学习西方音乐理论,严重影响了学生音乐辨识能力的提升。之所以会产生此种情况,是因为学生普遍认为中华传统歌曲曲目无法跟进社会发展潮流,狭义思想的存在弱化了学生学习传统调式音阶和歌曲的积极性,思想认知偏差严重。譬如,在讲解传统地方戏曲知识时,部分学生不了解山西地区的“四大梆子”,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认识“梆子”是何种乐器,对传统乐器用法和音色更是闻所未闻。可见,国内部分院校和学生对传统歌曲曲目学习的漠视程度[3]。

(三)音乐教学体系设计不当

尽管音乐很早就进入国内高等院校教学系统,但尚未构建属于中国特有的教学体系,教学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依旧以西方音乐理论为主。对比本国歌唱曲目和西方音乐,可知二者形成背景、创作模式、乐器类型和蕴藏的文化意义等均存在很大不同,从侧面反映出高等院校音乐理论间的不协调特性。在高校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即使能达到理想教学效果,但对歌曲曲目音乐教学而言,效果截然不同。这种教学盲目性阻碍了多元歌曲曲目的融入。在现代高校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进程中,歌曲曲目融入效果不好,与音乐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关系密切。比如,部分院校忽视了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设置教学任务和目标时未能明确传统歌曲曲目教学重点,甚至在引用现代流行音乐展开教学时,只是通过聆听与记忆进行学习。这对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不适用,既会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音乐知识和演奏技能的掌握,以至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音乐教育歌唱曲目的选择路径

(一)精选传统音乐曲目

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进程中,教师在选择歌唱曲目时,可借助经典作品,实现教学系统化和具体化。为此,音乐教师要优先选择传统歌唱曲目,结合学生学习状况与音乐基础水平选用音乐作品。如通过选用积极向上的歌唱曲目为学生带来精神鼓励,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及忧郁心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在选择歌唱曲目时,教师也要充分考量歌唱曲目蕴含的文化内涵,如《霸王卸甲》曲目,以垓下之战为创作背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适当补充歌唱曲目背景知识,利用多媒体与朗诵等模式,向学生详细介绍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历史背景,使大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项羽的悲壮之情,形成共鸣。这样一来,经典曲目融入音乐课堂教学,能够从侧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从而为大学生音乐学习水平和成效提升奠定扎实基础。除此之外,结合当下高校音乐教学现状,教师还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加强对歌唱曲目学习与音乐教学的正确认知,树立以传统教育为主的本位意识。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可只学习经典理论知识,也要充分考量中华民族民歌戏曲等具备民族特点的知识。针对音乐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拓展学生音乐知识眼界,挑选具备时代特色的传统经典曲目为学生展开知识普及,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认知。鉴于此,实践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将传统音乐曲目作为入手点,开设多元化教学课程,并在课程设计中呈现音乐知识的完整性和教学的系统化,助力我国各大院校音乐教育事业实现创新性发展[4]。

(二)革新音乐教育模式

伴随国内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进步,教育领域渐渐和现代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信息化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基于多媒体背景下,教学手段日渐丰富和完善,而师生交流途径也有所增加。为此,高校音乐教学可借助现代化手段不断完善自我、改进自我,提高教学水平。具体来讲,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可借助互联网收集音乐知识,依托网络多媒体整理、归纳教学资料,为学生传递纯正的民族音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工具有助于推动音乐口语教学和乐谱教学更好发展,创建共享式教育资源体系,提高学生资源选择的多样性,加强师生媒体互动,为高校音乐教学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保障音乐教育实现长足发展。基于多媒体背景下学生学习歌曲曲目,可以利用视觉、听觉等感官展开模拟,营造相应情景,体验歌曲曲目创作背景和发展内涵,感受曲目渗透的音乐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例如,针对传统歌唱曲目学习而言,教师要明确自身指导作用,精选曲目,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最大化。教师身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只有具备高超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知识储备,才可保证音乐教学顺利开展。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想合理引入传统音乐歌唱曲目,需充分了解传统音乐整个发展历程和文化积淀。这样在讲解传统歌唱曲目时,才可立足历史层面和技术层面展开全方位剖析,即“文化切面”,并针对性展开横向比较。比如,教师可将同一历史阶段的西方歌唱曲目同本国歌唱曲目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掌握中国传统歌唱曲目的特点及其在世界领域占据的地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音乐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育,通过强大完备的师资力量带动国内音乐发展,让音乐文化内涵和魅力扎根于大学生心底。

(三)引入精品流行歌曲

丰富多样的流行音乐资源,为音乐专业教学开展提供了诸多教育素材。鉴于此,在声乐课程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曲目及内容,是所有音乐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依托流行音乐教育现状,汲取歌唱曲目之精华,发挥流行歌唱曲目教学优势,具体教学实践要遵从以下三个原则:首先,艺术性原则。毋庸置疑,虽然流行音乐曲目内容多元,但参差不齐。音乐教学流行歌唱曲目资源取材相对丰富,进入课堂教学的门槛低。尽管流行歌唱曲目题材广泛,产生诸多精品,但因监管不当,部分“粗制滥造”的“口水歌”混杂于课堂教学中。因此,音乐教师要仔细甄别流行歌唱曲目资源,选用艺术性、实用价值高的流行歌唱曲目引入声乐教学实践。比如《在路上》《青藏高原》和《绿叶对根的情意》等现代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学习、演唱。另外,还有很多港台流行歌唱曲目也具备相应艺术价值,适合学生演唱。如《青花瓷》《光阴的故事》等,不管是在歌词上,还是在旋律和曲调上,艺术性均达到较高层次,适合融入高校音乐教学。其次,多样性原则。众所周知,流行歌唱曲目风格变化多端,为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提供了多元化教育资源。由此,音乐教师在选用流行歌唱音乐曲目教育内容时,应遵循多样性原则。特别要重视具备民族特色的流行歌唱内容,大力提倡选用这些音乐作品,同时恰当引入摇滚音乐,择优选取说唱风格歌唱曲目。如此,既能丰富声乐教学课堂,又能激活学生音乐知识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现代流行音乐,强化学生音乐艺术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演唱技能。最后,思想性原则。在高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构建过程中,教师要选用思想性较强的歌唱曲目丰富教学课堂,彻底解放学生传统思想禁锢,汲取更多优质歌唱曲目融入音乐教学。如《阿姐鼓》《幽兰操》等歌曲均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这些歌唱曲目不但内涵深远且旋律优美动听,而且非常适合音乐教学所用。总而言之,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歌曲曲目,精选优质歌曲教育资源,必须把握好上述原则,这样才可充分发挥音乐资源特有优势和效能,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5]。

(四)强化学生感知能力

音乐作为个体表达自身思想和情感最直接的方法,不管是现代流行歌唱曲目,还是传统歌唱曲目,均具备属于自身特有的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因此,情感表达和互动,可以成为音乐教学融入歌曲的最佳方式。为此,音乐教师要借助情感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和学生的音乐情感互动,促进歌曲曲目和音乐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比如,针对《木兰戎装》来讲,包含文学、舞蹈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属于古老戏剧。但是,对现代大学生而言,戏曲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师要从情感入手,以学生所熟悉的“花木兰”作为出发点,借助欣赏音乐和表演等模式,提升学生群体对女性情感的关注度。中国戏曲呈现出我国传统女性无私奉献等良好美德,既能缩短同学生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其对传统歌唱曲目的认同感。基于情感之上的课堂教育氛围,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强化歌曲影响力和渗透力。但是,因学生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性,对音乐感悟和情感表达等层面的认知也存有很大不同,究其根本是家庭背景、生活条件、兴趣爱好等因素造成。所以,根据上述不同,音乐教师要学会变通,推陈出新,结合现实需求与学生学习水平制定多元化教育方案和模式。在融合歌曲曲目展开学习时,音乐教师要注重培育学生感知力,根据系统观察学生知识学习情况和能力运用水平,适当加大歌曲曲目情感表达力度,遵循全面发展基本原则,强化学生音乐艺术创造能力,以此为音乐教学发展与文化创新奠定扎实基础。譬如,教师在讲解《天籁创想》知识时,为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理解曲目音乐内涵及风格特质,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藏族语言创新、改编歌舞音乐形式,让学生根据自我感知与理解,提高对藏族音乐与文化的理解认同。例如,制作藏族服装,立足服装视角掌握藏族历史习惯和审美观念,或邀请藏族朋友与学生展开直接交流,对大学生的歌曲改编和表演等提出可行性建议,加深学生民族文化认知,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其音乐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与创新并非绝对概念,传统歌唱曲目中蕴含丰富多样的艺术元素,而流行音乐则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风格,虽然二者音乐曲调和内容大相径庭,但值得学生与教师深入探索。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进程中,教师必须科学选用歌曲曲目,明确多元歌曲曲目融入课堂教学的价值,了解传统歌曲曲目对推动学生形成正确品质、塑造完美人格发挥的作用,而后提高歌曲曲目融合力度,使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助推高校音乐教育事业实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沛蕾,魏倩倩.高校钢琴集体课分级教学曲目库的建设与应用[J].音乐生活,2022(2):91-93.

[2]舒勇康.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评鉴,2021(24):119-122.

[3]孙芳.高校音乐教育硕士“专、教、研”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21(24):196-197.

[4]常砚溪.高等音乐教育中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1(20):73-75.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篇3

【关键词】高中音乐;问题;有效性对策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标准》指出:音乐是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在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实施多元化的教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音乐教育改革进程而努力。诚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然而,在高中阶段,收到应试教育理念以及高考压力的影响,高中音乐的教学一直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仅仅是将音乐课程作为一门辅助性的课程,而在一些地域偏远的学校,音乐课程直接会被一些主要的课程所剥夺,音乐的开设形同虚设,难以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对策。

一、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高中音乐教学的情况来看,落后的教育机制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

1.教师在教学中对音乐课程不够重视,音乐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多数学校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高考科目上,对于音乐这门非高考科目不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且教学目标也不明确。为了追求升学率和高考成绩,安排音乐课较少甚至根本不开音乐课,考试学科占据音乐课成为了普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导致音乐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相互脱离,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更谈不上通过音乐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了。

2.受到高考压力影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音乐课不是高考科目,并且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把必修课作为学习的重点,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没有太多精力去学习,即使学习也是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更谈不上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了。即便是音乐特长生,也不是因为喜欢音乐而学习,只不过是为了达到升学的目的而被动的学习,缺乏学习动力。

3.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音乐本质的认识,音乐教学效率低下

现今,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音乐教学的本质,把肢体语言和舞蹈技能当成了教学重点,忽视了音乐这个教学工作的主角,因此虽然音乐课上得很热闹,学生也很有兴致,但是学生的音乐素养却没有得到提高。

4.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高中音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解的只是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根本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很多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很难满足教学要求,仅是一架钢琴和一套音响,因此音乐课上除了听几首歌外,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仍是教师讲授相关音乐知识,以致于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对策

针对高中音乐教学中面临的新问题,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来加强教学工作,以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

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音乐课程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学校、教师和学生应给予其高度重视。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校不能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少开或不开音乐课,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正常开设音乐课程,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带来的美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不能因为音乐课不是高考科目而敷衍了事,而应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上学到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受益者,学生要像学习其他主科目一样来学习音乐,充分认识到音乐课的重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去感受音乐

为了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既可以利用视听设备播放学生都喜欢听的歌曲或旋律优美、动听悦耳的乐曲,又可以用经典的故事或各种表演形式等做铺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便能主动去感受音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提倡互动,加强师生的交流与沟通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设置交流环节,提供交流平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肯定和鼓励,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4.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更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教师就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从学生和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器具,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从而使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此外,网络的迅速发展也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音乐教学,这样就能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和富有意境,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音乐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课程,在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要求,提高其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学习、探索,寻求更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课程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可持续发展。本文中,笔者结合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探索在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对策,供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篇4

 

音乐新课程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展起来的新型课程,它是在我国现有音乐学科课程基础上构建的具有新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新的教学和评价方式,充满了生机与新意的音乐课程。它突破学科中心的模式,打破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教学活动从学科基础转向更广泛的生活和人的发展的基础。对音乐新课程来说,音乐能力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包括同样重要的—甚至是更为重要的—感知、欣赏、表现、创造、反思、评价、交流等能力。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大背景下,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也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要体现现代化与时代性,提高学生从事教学和研究的能力

 

一、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方案》的明确规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其中所培养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主要是面向中小学校。对这些音乐师资的具体要求是:通过教学及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审美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具备适应中小学和其他学校音乐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奠定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学习音乐、传授音乐的良好基础。

 

与其他阶段、类型的音乐教育相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特性:

 

1.师范性;这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专业音乐院校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区别。一般来说,专业音乐院校是以培养音乐表演艺术专门人才(歌唱家、演奏家、指挥家),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创作专门人才(音乐理论家、批评家、作曲家)为目标,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则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前者以“专、精、深”为追求目标,后者以“全、正、质”为目标。

 

2.专业性;这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区别。对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来说,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固然有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应当使学生“具备适应中学和其他学校音乐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这就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性要求。

 

3.基础性;指的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阶段,虽然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相比较而言是专业性音乐教育,但是这种专业性音乐教育仍属音乐教育专门人才的基础教育,因为在它之后还有硕士阶段、博士阶段的教育。

 

二、提高音乐师范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师音乐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美育教育的先导和重要因素,也是进行人的全面的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提高音乐师范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音乐教育观念;音乐是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基础教育,音乐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门类。高师音乐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文化品位、促进个性发展、陶冶人格,从而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2.加强师范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四个教学领域,高师音乐教育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即音乐审美类课程,音乐表现类课程,音乐创造类课程,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五大类课程。其结构原则应当是:以音乐审美为统领,音乐表现为载体,音乐创造、音乐文化为两翼,音乐教育为基础,形成各有侧重、互相关联、互相贯穿的课程体系。

 

三、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不是单一的表演人才,而应是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且具有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较强实践能力的教育人才。因此,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必须有切实的举措。首先,应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实践教学部,负责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考核。其次,实践教学部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实践能力培养档案,规定实践的必修项目和选修项目,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准予毕业。再次,在内容和形式上,必须考虑学校教育以及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性原则,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最后,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在师资配备、基础设施配备、时间安排等方面提供便利。

 

2.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并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其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必须具备课堂教学能力,还必须具备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所以,应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实践的机会,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它既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扩展和升华,也是检验课堂教学实践的手段。例如让学生自己轮流组织星期音乐会,从整体的策划、节目的统筹、舞台的布置及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到节目的组织、衔接、协调、舞台的监督、报幕、催场等等,在这个综合性的大工程当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又锻炼了文艺活动组织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活动当中学生也会发现自己所学知识在应用性、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等方面的不足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由学生自发的组织一些合唱队、舞蹈队、管弦乐队和民乐队,并定期举办合唱、合奏的音乐会或比赛,在排练过程中,让学生轮流担任指挥,组织乐队和合唱队排练,使大家都能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在不影响校内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种和专业有关的活动,如中小学开展的文艺活动、社会的公益演出、以及各种专业技能比赛等,让学生走入中小学、走入社会,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中小学的优秀师资来源于高校,良好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则源于学校、教师的精心培养。高师音乐院校若注重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相合,必定会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篇5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有效教学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学习课程较多,学习压力较大,针对这种教学现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课程教学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学习相关的音乐课程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另一方面,在音乐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张,可以通过音乐学习,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在音乐的课堂上,得到心灵的放松和压力的释放,有效的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改进学生的课程学习状况,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背负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对于音乐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对于音乐课程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从而影响学生音乐课程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在课程的安排和设置上,音乐课程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学生早已习惯于将学习的重点和学习精力放在其他文化科目的学习上,即使学生对音乐课程抱有较大的学习兴趣,也会因为学习时间的紧迫和学习任务的繁重而放弃自己对于音乐课程的热爱,将音乐课程放在一个次要,甚至完全忽略的位置上。

有些学生在积极进行音乐学习时,也是基于报考音乐类相关高校的学习目的。这些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时,虽然相较于其他学生而言,投入了较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但是由于他们也是受到应试教育和升学考试的限制和影响,更多的是带有强烈的目的性,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课程在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亟须解决。那么如何调整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升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针对学生在进行高中音乐课程学习时学习兴趣的缺失,教师应该和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扭转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偏见和误解,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思维,融入音乐课程的学习氛围之中,提升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音乐不仅仅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同时,音乐课程教材中所选取的教学篇目,都是具有很强的文化性的经典歌曲,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学习价值。通过进行这些教学曲目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课程专业知识,扩展学生的音乐课程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体会音乐旋律所带来的心灵的放松和精神的享受,体会音乐课程歌曲中所包含的浓烈情感和深沉的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

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认识水平较低,认为学习音乐是对于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行为。因此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时,总是习惯于采取一种轻视的学习心理和抵触的学习情绪,从而使学生无法有效的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去享受音乐课程带来的音乐知识和心灵的净化。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时,应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理性,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行音乐课程所具有的重要教学意义,从而提升自身对于音乐课程的认知水平,从而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进行音乐课程的相关课程学习,提升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在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教师一方面应该依托于高中音乐课程教材,向学生进行经典教学曲目的讲解和讲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课程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时展现状,将学生喜欢的歌曲适当的穿插到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从而丰富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在现阶段的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的中外名家的优秀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品格。但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却很难真正的深入到音乐作品之中去,深入的理解蕴蓄其中的思想情感和独具的艺术魅力,因而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影响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

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在进行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使教师能够及时而全面的掌握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所在,将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曲目引入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能够在音乐课程中,学到自己喜欢的曲目,掌握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课程专业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发挥自身的音乐课程学习能动性和主动性,改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有效的学习。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篇6

摘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摇篮。伴随着我国国民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特别是《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施,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使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必须从延伸培养目标、扩展通才教育两方面来调整自身的改革意识与行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国民音乐教育的“母机”,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摇篮。

因此,不论在高等教育还是在基础教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围绕着师范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师范教育而言,我们对中等师范教育体制进行了调整,高等师范教育开始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此外,由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步伐相应的加快,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都有了许多革新……。所有这些都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应该说,这是一项庞大的教改工程,因为它不是靠增加几门课或是改进某些教学方法所能解决问题的。因此,必须对此进行一些认真的研究探讨,以促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师范目标的延伸我国的师范教育始于20世纪初,清政府在1904年颁布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的“立学总义章”就明确提出:“设初级师范学堂,令拟派充高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二项教员者人焉”[1](p139)。到了1918年,教育部又指令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办“乐歌体育专修科”,“以应各师范中学之急需”[1](p154)。从此之后,师范教育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在层次上也不断提高。在民国初年,仅高等师范学校就有6所[2],基本上形成了简易师范和中等师范培养初小和高小音乐教员,高等师范培养中学和师范音乐教员的人才培养格局。解放以后,我国的师范教育体制有了新的调整和提高,根据1952年7月教育部颁发试行的《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和《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草案)》[3]等文件精神,我们逐步停办了简易师范(即初级师范),按照中师(包括中等艺术师范)培养小学音乐教师、高师音乐专科培养初中音乐教师、高师音乐系培养中师和高中音乐教师的教育体制和目标,促使我国的师范音乐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建国50多年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为中等学校和师范学校培养了大批音乐师资,虽然有相当多的毕业生在毕业分配或工作以后不在音乐教育岗位了,但是中学和中师音乐教师的主体仍然是来自高师音乐系、科。

因此,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中等学校音乐师资的目标,从政策和教育体制等方面都反映出明显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为了更好地体现师范性,从教学计划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变革,例如加强了面向中学的音乐教育课程、增加了应用和声与即兴伴奏课、声乐和钢琴等技能课采用了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长期受专业音乐院校影响的“学科(音乐专业)中心论”、以单一学科专业取代音乐教育专业的认识倾向,有了不同程度的弱化。与此同时,由于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的不断提高,音乐教师已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因此,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认识和实践方面也都得到了根本性的确立。但是,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促使师范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原有的师范培养目标的定位,已适应不了基础教育师资提高的需要。一方面: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高等学校从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各类人才的学历层次呈普遍攀升态势。硕士学位、本科学历在各行各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专科特别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学历则越来越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迫使不少专业的专科学制由两年改为三年。另一方面,由于中等师范学校的“关停并转”,今后小学师资的合格学历将提升为专科,而初中师资的合格学历则必须为本科。同时,我们还可以高瞻远瞩地预言:在一些发达国家,硕士学位、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到小学、幼儿园任教的人才使用状况,在我国不会太久也将出现。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小学音乐教育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随着九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小学毕业自然进入初中的升学模式将逐步普及,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界限的划分也不宜泾渭分明。在许多音乐教学规律和方法上,中小学是一脉相通的,例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都是实施素质教育,学科性质都是音乐审美教育;再如儿童的变声期可能出现在小学高年级,也可能出现在初中一、二年级……。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论专科和本科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须要将延续了几十年的“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音乐教须”的目标,扩展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或“培养合格的从事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师资。”如果以上目标得以确立,那么就要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目光投放到整个儿童———少年阶段的音乐教育中去。要以6岁———15岁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研究他(她)们的音乐学习和音乐生活,并以此来修订和完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专科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乃至各科教材。显然,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二、通才教育的扩展早在上一个世纪的80年代后期,在高师音乐系、科教学改革的讨论中,我们提出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应该以通才教育为目标,当时曾为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这种通才教育主要是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首先必须掌握好声乐、钢琴、即兴伴奏、乐理与视唱练耳、指挥、歌曲写作……等音乐基本技能,然后再在这多种技能中发展一两门个人的专长学科。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满足了未来到中学工作的需要,也帮助提高和发挥了个人的特长。但是,我们过去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方面通才教育的理解,主要偏重于音乐技能领域,对于合格音乐师资的认识也主要局限于音乐专业里的通才,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成为在音乐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多面手,以适应中学音乐教学和指导课外音乐活动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认识有了不断的提升。总的来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成为音乐教改的基本指导思想,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属性也被更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和研究……,这些理论成果集中地体现在近期由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之中。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篇7

这个研究项目以音乐教师培养课程的改革为目的,并获得了美国联邦教育部和瑟纳德基金会1998-2001年、2001-2004年和2004-2007年的专项资金赞助。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拉瑞・斯克瑞普博士的主持下,这个至今已进行了五年的研究项目,无论在高等音乐教育机构课程改革的宗旨与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标准及其教学的理论探索中(mie);还是在基础教育的公立学校中的音乐学习与学生发展的实践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Ltm);还是在传播、推广音乐教师教育的研究成果的应用中((nmieC),都已创造出了一个有系统、多层次、多维度的三位一体的音乐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并在美国目前高等教育的音乐教师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三位一体的结构意义

三位一体结构意义一是指以高等教育机构中的一个较系统的音乐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为切入点,达到培养学生具有集音乐表演者音乐教师音乐研究者综合素质为一身的音乐教育改革目标,这是音乐教师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如图一);二是指由艺术团体、基础教育公立学校和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组成的三位―体的音乐教师教育改革的联合协作,即在以改革和研究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充分使用音乐艺术资源,鼓励音乐艺术家和音乐研究者在音乐教育改革中发挥作用,发展和促进项目的研究水平。(如图一、图二)

这两个三角形图解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和社会之间的结构关系,其所展示的各元素的相互支持和相互影响是进行音乐教育改革所必须考虑的。在这两个三角形理论假设框架的支持下,一个代表着三位一体培养目标的课程结构及其内涵意义就显而易见了。(如图三)

二、mie――置于大教育背景中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系统

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课程(mie)设置是以大教育和大课程为背景,其课程宗旨是实现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提供一个能适应支持学生发展的、灵活的、可操作的课程系统,以便使任何专业的学生在本科毕业时,能具有通过州级教师资格认定测试的条件,具有适应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音乐教师工作的能力,或是奠定继续向音乐教育或音乐表演专业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这个课程系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含有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及跨系课程的课堂研究和学习;二是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实验学校中所进行的有指导的教育实习。共有34门课程。

1 必选课程(又称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提供了关于理解和研究教育中音乐作用的不同的基本切入点,帮助学生掌握作为职业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掌握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并获得在各种音乐环境(背景、条件)中能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和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学与教的模式的比较研究、传统与现代的心理学、认知与评价理论的发展趋向以及对音乐教育哲学的探讨。其中的每一门课都是与三位―体课程框架保持一致,并能通过在实验学校中的“通过音乐进行学习的”研究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个可靠的、综合的、广泛的和多学科训练的实习机会。

本科生的核心课程包括:“教育中的音乐”导论,音乐教学论,学与教模式的比较研究;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包括:音乐与人的潜能――音乐教育发展心理学,音乐教育哲学,音乐学习评价,音乐、脑与学习。

2 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音乐教育中的教与学的课程群。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相关课程,进一步提高已有的专业和教育知识与技能水平,进而为实现更深入的三位一体的学习目标进行探索。其中包括:各专业技术训练,J、课教学法、普通学校音乐即兴教学法(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特殊教育)、音乐课堂教学的多学科综合训练、音乐表演艺术家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有指导的音乐教学实习研讨班、音乐教师资格证书指标体系研究等等。

3 跨系课程

这属于选修课程的一部分。是指除音乐教育系提供的课程外,其他各系所设置的相应专业的教学法等课程。这也体现了为实现三位一体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结构的特征之一。其中包括:音乐基本理论教学法,音乐史教学法,钢琴教学法,弦乐教学法,声乐教学法,木管、铜管乐合奏重奏指导法、合唱指挥等等。

4 有指导的教育实习

时间为一个学期,一般要求学生必须结合所选的课程内容,完成两个有指导的实习项目。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机会。有指导的教育实习包括:①以课程学习为基础的实习;②以研究项目(课题)为基础的实习。

以课程为基础的实习:是指通过某―课程的学习之后,结合其中的阶段性内容进行实践教学;以研究项目为基础的实习:是指学生个人在某一专业教学研究方面有兴趣或是为实验学校的教学改革的特殊需要。实习时间安排及任务完成:无论任何一种实习,实习的上课为不少于15学时,不超过30学时。

实习文案材料汇编:包括教案、课程设计,课程目标陈述、教学目的陈述、学生问卷、自我评价,学生作业、调查(论文)报告,图片、照片、录像、指导教师评价,等等。

5 选课要求:

mie课程的完成,要求必选4门课,其中1门核心课程,3门选修课程(或跨系课程)。4门课中必须有2门课包括有指导的实习课。各门课的学分均为0-2分(指零学分选择ZeroCreditoptions)。给那些已完成了自己所选专业要求的学分的本科学生,提供一个免交选课费的选修机会,本科生只能选修本科课程作为零学分;硕士研究生也可以选本科课程作为零学分。跨系课程不能作为零学分选择。可以看出,有指导的教育实习将理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且选课范围非常大(至少34门),但实际要求的选课学分并不难达到,并可用零学分选课方式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可以说,这是-个低障碍、宽基础、高水平为原则的选课要求。

三、Ltm――关于音乐教育改革的实践支持

Ltm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而提出的:在音乐学习中,必定要涉及和参与以下五个过程:倾听和感知;表演和表现;创意和发现;提问与探究;反应与关联。这五个基本过程不只为音乐学习所独有,也是进行任何一个领域学习的基本要素。这也是Ltm项目区别于其他音乐研究项目的独特定位。Ltm项目在这五个基本过程的支持下,通过音乐文化,使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具体的联系。这些联系要素将音乐学习活动本身视为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提供丰富综合的声乐、器乐、跨文化音乐文献研究和音乐技能等学习活动,进行思维训练和科学与人文知识的学习,保证每个学生有多种机会通过音乐活动与其内在的学习过程发生联系。尤其是通过Ltm项目专家、研究中心的顾问和任课教师的共同探讨后,又设计、规划并实施了具体的关于Ltm项目每周的单元和课时计划,设计了在学习活动和学习时间之间的新旧知识不断循环联系的周期性的合理节奏,缩减了“学什么和如何学”之间的距离。通过学习活动中对行为反应过程的处理,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探究发现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问题。由此,Ltm项目使音乐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之间建立了联系和交织,同时产生了学术、情感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音乐概念与技能学习之间的相互促进。

如果说mie是以音乐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的改革为实践的理论假设,那么,Ltm则是将这个假设付诸了行动验证。这个操作性很强的研究项目,重在实践效果。1998年成立的音乐学院实验学校(学前至小学5年级),就是以“音乐是进行学习的一种通用语言”为理论前提,并确信音乐学习会帮助和加强学生的阅读、数学、语言艺术和社会化的发展。通过研究实验,激发学生对各学科学习的意愿和智力兴趣,内化学习过程。其中包括:倾听(Listening)――区别和分类;询问(Question)――提问和探寻;创造(Creation)――发明和设计;表现(performance)――阐述和表达;反思(Reflec-tion)――相关联系和个性化。并通过相对评估(对实验学校学生的阅读、数学、语言等基本技能的测试)和绝对评估(州级标准的综合评估测试和斯坦福学绩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跟踪研究和分析。

四、nmieC――改革资源和成果共享曲行动计划

这是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三位一体音乐教育改革系统工程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传播、推广和共享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资源和成果,使其在全美音乐教育改革中产生影响。

现已有6个州的公立学校(K-12年级)、音乐学院、教育学院、艺术组织、专业团体、公司及基金会的教师、音乐家、教育家和研究学者组成了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全美音乐教育改革协作体。这个协作体的组织结构正如前所述,由三个主体构成。其组织意义一是体现了由高等教育机构中的教授、专家和学者论证、设计、改进和发展的改革方案;二是体现了由艺术和文化组织和团体的艺术家共同参与高等教育机构和基础教育公立学校的音乐教育改革项目,发展和扩大的改革成果;三是由公立学校的课堂教师和学区的教育督导,组成基础教育改革联合组织,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和艺术组织的改革和实验的接受者,在公立学校中,实施运用“教育中的音乐”项目的设计过程、内容,并体现实验成果。

这三个主体中的各项因素相互支持和相互影响,在对三位一体培养目标形成一个强有力、稳定和立体的支持基座的同时,又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艺术事业的发展产生相互作用的支持力。(如图四)

因此,这项改革的意义不仅在于使传统的音乐教育课程有所变化,而且由此扩大、发展和沟通了音乐教师教育与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机构、与基础教育公立学校、与专业团体、与社区文化乃至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良性循环;不但使改革研究的影响能顺利传播、扩大和付诸实施,并促进研究项目本身不断向更深入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开拓。

从狭义说,三位一体体现了集音乐加/音乐教师/音乐研究学者为一身的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广义说,三位一体强调了高等教育机构和教授、专家及学者;社会艺术团体和音乐艺术家以及公立学校和音乐教师共同参与音乐教育改革的整体理念。

五、思考

1994-1995年笔者曾就美国音乐教育改革进行过考察和研究。当时,正值美国的《2000年教育法》颁布不久(1993年),艺术课程作为核心课程的地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中被确立,并于1994年又颁布了美国国家艺术课程标准,这对于美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历时9年,上述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可以作为代表美国音乐教育界近十年来对其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对美国音乐教育改革所做出努力的一个缩影。

结合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改革实际,有以下两点思考:

1 音乐教育改革的横向联合与协作

这是笔者感受最深和思考最多的。美国的音乐教育改革,虽然是分别以基础教育公立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为切入点,但这绝不仅仅是涉及某个学校或教师个人的事。音乐教育改革被认为是要全社会参与的大事。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研究项目的成员不仅来自高校,还来自基础教育公立学校、艺术社团、教育行政机构、社区和企业,等等。

在我国,某一高校的研究机构或课题组的音乐教育研究项目与中、小学的音乐教师或教育行政管理和研究机构(教育学院或教研室)的研究项目,常常是各搞各的,互不搭界。前者往往侧重于学校内部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或是宏观理论的论证;后者常常偏重于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的改进,或是教学技术的微观探讨。其实,只有这二者的结合,才会真正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研究内容体系。

2 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垂直整合与交互构建

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音乐课程结构的改革,非常注重从理论到实践的连贯系统性,即垂直整合。如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课程系统,从大教育、大课程理论到教学操作;从课题研究到有指导的教育实习;从基础教育到专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特殊教育等等,学科多,领域全;本科生与研究生的选课挂钩,并利用零学分和跨系课程选修与其他专业打通,使课程内容之间又具有了交互构建的特点。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关于音乐教师培训的相关课程只有2--3门。(教学论、教学法、教育实习),且相关选修课较少;如果学生进入大学时是以音乐教育方向为主修的话,则在入学考试、课程选择,特别是专业技能的发展上都有不同于(低于)表演专业的要求。而美国从20世纪末的音乐教育改革以后,不论在观念还是在行为上,已经在逐渐明确了这样一个认识,即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与音乐表演技能的发展并不矛盾,音乐教师的教育知识与技能应该是以丰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训练为基础的。正像2002年1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亲笔签署的教育法令《noChildLeftBehind》中,已明确规定了代表高资质音乐教师资格的主要内涵之一是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与程度,并要求到2005-2006学年末,每一位在基础教育公立学校核心课程中任教的教师,必须在其所教授的学科中达到教育法所要求的高资质。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42-02

初中音乐教学活动是从音乐作品的内容与旋律出发,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与视唱。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调动,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音乐学科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加强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十分必要。鉴于现在初中音乐教学效率较低的现状,笔者选择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社会教育意义的。

一、加强教学环境的创新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学环境的衬托与辅助。为了让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性提高,当代初中音乐教师要学会创设一个有利于音乐学习的课堂环境。一个创新型的教学环境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具有较高的音乐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氛围的营造时,要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学会利用音乐语言以及实物演奏等方法进行情境创设工作的辅助。教师更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生动与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快速提高。音乐教师是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场所,加强音乐教室室内设计的创新度,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具有直接作用。音乐教室的室内设计创新,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教师应当将音乐教室内的设备以及繁重器材进行合理布置,学生随处可见乐谱表与乐理知识等。比如在讲解《金色的秋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秋天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形象的氛围中感受秋天的美感。在音乐教室的室内设计方面,可以利用圆形摆放的方法对桌椅进行安排,方便学生对于秋天的印象与感受进行讨论,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在讨论学习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交流,了解了他人的不同想法,更容易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当中。

二、加强教学目标的创设设计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初中音乐教学的方向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理解能力是当前初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三维目标的设计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大创新。教师要利用音乐教学让学生得到音乐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的提高,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找到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过程,更要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建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教学目标的创新设计,有利于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层次,使初中音乐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开发。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祖国颂》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教学目标的创新。首先,让学生在这个音乐作品中获得一些专业的音乐知识。其次,要学生理解《祖国颂》的创作目的以及其传达的感情。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找到民族自豪感。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不同于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在初中音乐学习中获得立体性的进步。

三、加强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

新的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对于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对于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结构的有效设计可以让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时,教师要加强新旧知识的结合,利用动与静两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来。在初中音乐课堂之上,演唱与演奏是音乐学习与欣赏的不同方法,在音乐艺术的欣赏中,学生的乐理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一节音乐课堂应当促进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结构的层次性与多样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辽阔的草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作品进行听的欣赏,从听觉角度想象作品所描绘出的画面。之后,教师要针对作品中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此音乐作品。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利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或者进行视唱。这样,在一节音乐课上,利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四、加强师生关系的创新

师生关系的创新,就是要求当代初中音乐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在课堂下,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与沟通,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是其交谈的对象之一。在师生交流中,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感情上的依赖,这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促进作用。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此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互动,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多让学生发言,多留时间与学生交流。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以及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针对初中音乐教学创新问题提出了几点策略,希望当代初中音乐教师加强教学思想的更新,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使初中音乐教学可以服务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初中音乐学科的发展才能更加长久。

参考文献:

[1]刘波.在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9).

[2]鲍铁萍.浅谈创新思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01).

[3]周宁.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6).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篇9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欣赏曲目;选择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与践行,各学校越发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也正因如此,相较于其他学科教育,音乐对于血神品德的培养,效果更加突出。高中学生的个人意识更加明确,对于社会的认知也更加全面,但是由于经历有限,高中生正确观念的树立需要正确的引导,因此在高中音乐教育中,选择优秀的、有价值的音乐欣赏曲目十分必要。

一、合理选择音乐曲目开展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一)优秀的音乐曲目有助于缓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中可谓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高中时期,学生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繁杂,并且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学习竞争环境当中,如果不能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就有可能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对学习产生焦躁、反感的心理。然而,音乐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放松身心压力的方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往往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放松体验和心灵感受,从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选择合理的音乐曲目至关重要。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互联网络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毫无疑问的为学生的音乐欣赏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选择的空间。然而目前,由于高中音乐课堂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很多学生对音乐课程中的音乐曲目并不感兴趣。然而,面对不同种类型的音乐曲目,高中生尚不具备良好的辨别能力分辨其中存在的思想价值观念正确与否,这可能不仅不能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反而加重学生的焦躁和不安的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品质的培养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高中音乐课程中,只有合理的选择音乐曲目,才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参与度,利用音乐中所蕴含的优秀精神品质感染学生,鞭策学生,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秀的音乐熏陶、教育的环境,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高中音乐教育合理选择音乐欣赏曲目的建议

高中音乐欣赏曲目的合理选择,是高中音乐教育的要点,对整体课堂效率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合理的选择音乐欣赏曲目却不仅仅是说一说那么简单,想要将这种音乐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行动,就必须遵从相应的原则,讲究音乐教学策略,以此实现高中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要点。

(一)音乐欣赏曲目必须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

素质教育理念带动了各级教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体制的全面改革,作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课程在课程安排、教学重点等方面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度,在这种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与传统的音乐教学相比也出现了显著的差别,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满足音乐欣赏的要求,高中音乐教师所进行的音乐欣赏教学,必须要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其中。为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分析和了解《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音乐鉴赏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对音乐欣赏框架进行合理调整和安排。比如,笔者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通常会将各种音乐欣赏曲目统一起来,根据其表达含义、音乐风格等音乐欣赏曲目划分为不同类型,这种音乐曲目编排方法条理清晰明确,方便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的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音乐欣赏的过程。

(二)利用音乐曲目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高中生对于艺术文化有着较为敏感的感受能力和较为清晰的个人追求目标。为了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音乐欣赏曲目的艺术特性。

教师可以在正式的课程开展之前选择一些辅的音乐曲目进行简单的播放和介绍,让学生独立的去感悟曲目中所蕴含的艺术气息和特性,在正式播放学习曲目时,学生可以更加直接的感受到不同音乐曲目在主体、环境、音乐风格等多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学生更好的把握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的音乐素养与音乐鉴赏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曲目的艺术性特点,了解并抓住音乐欣赏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以及音乐作品的表达特点。教师需要根据音乐欣赏教育的整体环境、欣赏教育的最终目的等对音乐曲目进行适当的编排和调节,使音乐情感与外界的环境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音乐欣赏曲目的合理选择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音乐内容的熏陶,当学生真正的了解到优秀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之后,就会更加主动、积极的了解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创作细节、情感、诞生背景等内容。长此以往,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课堂效果将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将会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样一来,音乐欣赏课程的课堂效率将会发生质的飞跃。

另外,音乐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明显受到时展的影响,尤其在中外文化不断碰撞交流的今天,教师一定要丰富音乐曲目的风格和形式,实现音乐欣赏课程曲目的多元化,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做到与时俱进。此外,教师一定要准确的分析和把握音乐曲目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思想内涵等内容,确保曲目选择的合理性,完成对学生思想引导以及品格培养的音乐欣赏教育目标。

(三)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情感特点

高中生注重以自我为中心,渴望创新和突破,其情感和思想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因此这个阶段内,音乐教师在筛选音乐欣赏曲目的过程中,不妨打破现有音乐教材的局限性,所选择教材之外的,更加符合学生欣赏品味的音乐欣赏曲目。

这种创新性的选择不仅能够体现教师在音乐表现手段、体裁、结构、风格等多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份更加充分表达自我思想、情感的一种机会。只有充满心意、创新、灵动的音乐曲目才能够得到学生们在精神上的的认可与共鸣,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既可以实现一种精神上的陶冶,也可以产生一种自我认同,从而与老师进行更加主动的思想交流,畅谈他们在音乐中的所听所想,充分说明与发挥他们在音乐欣赏中所获得的情感感受以及独特的自我见解。

音乐欣赏具有一定的专业难度,但是大部分高中生未曾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和训练,因此对于部分音乐欣赏曲目的欣赏能力十分有限,因此高中阶段音乐欣赏曲目的选择必须难度适宜、情感得当。既不能让学生觉得过于幼稚滑稽,也不能让学生觉得过于生涩难懂。简单地说,这一阶段的音乐欣赏曲目选择需要分阶分段、循序渐进,首先是注重感官上的欣赏,接下来是感情的欣赏、最后是理智的欣赏。

三、结语:综上所述,文中对高中音乐欣赏曲目合理选择的重要意义及选择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与相关教育人员共同交流讨论。

参考文献:

[1]杨影江.高中音乐教育中欣赏曲目选择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3,(35).

[2]童柳妍.高中音乐教育中欣赏曲目选择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5,(08).

[3]桂琳琳.高中音乐教育中欣赏曲目选择的若干思考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05).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篇10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40-01

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教育理念的变革,大学除了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也开始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音乐教育在大学逐渐开始受到重视。音乐教育有助于贯彻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然而,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还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只有不断改善音乐教育现状,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教育效果。

一、大学音乐教育教w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老化,教学方法落后。大学生更易于配合和接受趣味性较强的音乐管理模式。然而,目前“单调”、“古板”仍是高校音乐教育仍未摆脱的特点,学生普遍对学校安排的音乐教育模式兴趣度不高,这种现象虽然在音乐艺术生中较为缓和,但是在非音乐生中较为明显。非专业音乐教育的管理很松懈,无法有效管理学生音乐学习成果。选修课是非专业音乐生接触音乐的主要模式,音乐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都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二)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大学的音乐教育重视度一直以来都不够高,而且大学比初高中有更多自由来设置音乐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对音乐教育管理比较松懈。大学在评测教学成果、审核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安排时都不够严谨,这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注重管理课堂风气、规范课堂秩序。由于缺乏必要的课堂规范,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也比较随意,使得教学效果较低。同时,教师在在执行和设计课程时比较随意,对课堂课程的规划和管控不够合理,重视度不够高。大学生在这些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也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

(三)音乐教材缺乏规划。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只有合理规划好音乐教材才能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然而,当前大学的音乐教材专业化程度偏高,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非专业音乐生来说,学习这类教材较为困难。这种较为专业的音乐教材不仅无趣,而且比较晦涩,很难达到培养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目标。高校在选择音乐教材时没有提前做好科学的规划,老师的教学目标与音乐教材贴合度不够,教材往往在课堂上没有任何作用,这不仅是教学资源的浪费,也会降低课授课效果。

二、音乐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独立的教学管理机构。高校应该创新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可以建立单独的艺术教研室和艺术教育中心实行单独管理,而不作为附属机构来管理,为改进音乐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实行单独管理后,应对高校音乐教育做出相应的规划。首先要调整音乐课表,设置一系列的音乐教学课程,并赋予其相应的学分,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优化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传授知识,还应该渗透自己的人格魅力,不能仅将教学停留在艺术形态的层面上,要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教师应该用经典的作品来影响学生,用优秀作品来感化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人文底蕴,只有这样,高校的音乐教育管理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三)完善教学方法,开展课外活动。教师可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即集实践、体验、聆听三者为一体。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停留在“音乐欣赏”这个阶段,还要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践。通过训练音乐技能,学生的耳、心、口等器官将更加协调,通过鼓励学生自己谱曲、作词、设计舞台背景、配乐朗诵等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与专业来决定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一方面,可以创设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练耳训练,音乐的欣赏是建立在敏锐的听觉之上的,练耳课程可以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激发其创造力。这些对优化教学管理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目前高校音乐教学管理模式还存在管理模式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音乐教材缺乏规划、重视程度不够高等问题,应该从建立独立的教学管理机构、完善教学方法、开展课外活动、优化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等方面不断提高音乐教育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蓉.关于大学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分析[J].音论乐坊,2013:128.

[2]陈海珍.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探析[J].艺术教育思考,2011:132.

[3]吴岚.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的管理模式探讨[J].管理,2013:2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丁婕(1989-),女,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