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50:31

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类型;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财务风险应运而生。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健全的情况下,财务风险更是企业所不可避免的,因此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风险的类型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购买力风险等。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违约风险等。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

4、存货管理风险。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资金,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影响企业信誉。

5、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从企业的变现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由于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生的问题,称为现金不足及现金不能清偿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未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未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重大的财务决策不遵循决策规律和决策制度,仍然由某些权力主体及个人滥用决策权力,尤其是在重大的投资、筹资、资金的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无法进行民主、客观、科学的决策,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财务风险,甚至是关乎企业成败的风险。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其目标为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资产流失,避免和降低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如果企业能够建立健全并严格地执行内控制度,则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几率将会大大降低。但目前很多企业尚未认识到此点,未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导致内部管理混乱,从而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3、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公司资本结构是指公司总资本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通过借入财务资本,公司能够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利用债务杠杆赚取超额利润。企业借入资金需要偿付借入成本,因此为了持续经营,公司必须保证通过借款经营所取得的利润高于借款利息。但是,目前我国公司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盲目扩大财务杠杆比率,歪曲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导致资本结构严重不合理。公司过度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负债筹资比率,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过高的负债比率使得公司借款的风险溢价不断提高,大大增加了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导致公司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当公司用自有资金所创造的正常利润难以弥补借款利息时,公司财务状况就会恶化。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

1、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而言,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资产获利能力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前者表示每1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后者反映每耗费1元支出所得的利润,该指标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润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部分。经济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能力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2、建立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信息沟通与反馈是保障信息质量,实现信息共享,提升企业风险管理快速反应能力的有效措施。它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渠道,就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活动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沟通和协调,消除意见分歧,将风险集成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战略层、战术层和业务层,使其在企业财务风险集成管理过程中保持一致。信息沟通与反馈在组织集成、信息集成、人力资源集成、风险管理过程集成和基于集成管理的内部控制系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保障财务风险集成管理信息的畅通,实现财务风险集成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经营环境的要求。

3、建立监控与学习机制。监控机制是指以财务风险集成管理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对财务风险集成管理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和控制的组织制度安排。学习机制是指积累风险集成管理知识和经验,保持财务风险集成管理系统的生命力,增强其适应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手段。监控机制与学习机制是组织集成、信息集成、人力资源集成、风险管理过程集成和信息沟通与反馈实现、发展和优化的力量源泉。

4、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如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等,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市场经济中,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大量的企业负债经营实例分析,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负债经营失误的原因。

5、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首先,必须选择好理想的收购对象。杠杆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目标企业整合后的现金流量。基于以后经营的考虑,为了降低并购后的风险,势必要求并购公司对目标企业有一定的评估。一般而言,目标企业必须有比较稳定且素质较高的管理者,有易变现的核心资产,并且企业的经营稳定、经营计划周全合理、产品有较为稳固的需求、市场发展较好,才能保证收购以后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其次,收购前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长期债务都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预期较稳定的现金流量能够支付经常性的利息支出;最后,并购企业最好在日常经营中能提取一定的现金作为偿债基金以应对债务高峰的现金需要,避免出现技术性破产而导致杠杆收购的失败。

(作者单位:沪陕高速公路宛坪运营管理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

面对现如今市场经济中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在企业各项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企业中的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的经济受损,利益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水平,因此,面对客观上存在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防范工作也就成为企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值得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影响着企业各部门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些因素有来自内部的,同时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尤其对企业财务部门来说,更是经受着各方面的考验,因此面对这些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因素的影响,对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也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

(一)缺乏科学的财务政策作指导

财务政策在企业财务的各项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工作,但是就目前的实际工作来看,我国现阶段的企业财务部分仍存着财务政策过于传统、不全面、不科学的问题,另外,很多财务政策不适合企业的发展,不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存在主观性强、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等特点,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财务部门的工作出现失误,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由此可见,用不合理的财务政策指导财务实践活动,无疑阻碍了企业财务部门的正常工作。在很多企业中,由于领导者和决策者财务风险的意识薄弱,在进行决策时难免出现失误导致投资的失败,进而使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使企业的发展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不科学的财务政策提高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机率。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预测体系

任何企业都会受到大大小小的财务风险的影响,这是无可避免的,但是这不代表企业可以听之任之,无所作为,面对这些风险的不定性降临和发生,企业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健全相应的防范机制和预测体系等,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给企业经济带来的损失,但目前很多企业缺乏财务风险的预警意识,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财务风险出现之前没有做到很好的预测,在财务风险发生时也就无法科学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财务监管部门也没有做好时时监督工作,在这种状态下,财务风险更增加了其发生的可能性。

二、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采取的防范措施

为了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对于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就成了重点工作,尤其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推动下,企业财务部门存在的风险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面对由于多种原因产生的企业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手段和措施也是刻不容缓的,但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不是片面的、单一的,而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企业财务决策对企业财务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部门各项工作的进行,与企业财务的各项细节性工作息息相关,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科学的、合理的财务决策对规避财务风险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科学的财务决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而是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考虑到各种有可能影响到财务工作的因素,多吸取工作人员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以免在财务决策中出现主观主义的错误,另外,在决策者和领导者在进行财务决策时,也要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防止财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财务风险。

(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测体系

在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规避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制定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和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完善的体系和制度的监督管理之下,才能使企业对财务部门的工作做到时时监督、加强防御,在实际工作中,要对资金的运营过程做到了如指掌,财务部门的报表要清晰准确,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各项运行过程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潜在的财务风险给予高度的重视,做到极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在应对财务风险方面提供更多的时间,另外,在规避风险的过程中,可以使资源达到合理的、科学的配置,在风险点做到事业的准备工作,当风险发生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求,防止事态扩大给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样才能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并把财务风险扼杀在初期状态,降低处理财务风险的成本,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结束语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现如今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来说,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使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最小化就成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只有正确认识企业财务风险,发现财务风险的成因并给予相应的给予合适的控制,才能有效地预测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给企业经济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蒋华.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26).

[2]陈文俊.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与处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26(3).

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篇3

摘要: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以及利益分配风险。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用正确的风险管理方法来降低财务风险。

关键字:财务风险;成因;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显然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其主要原因在于股权融资过高和低股利政策,违背了风险报酬原理,歪曲了企业的资金成本。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如果企业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负责筹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债权人将要求公式追加风险溢价,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投资者也因为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这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企业将靠负债支撑,易爆发严重的财务风险。

2.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的内部预算管理制度、投资核算管理制度、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存货盘库制度、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或残缺不全或徒有虚名。特别是现金管理,更具随意性,不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使用现金,白条抵库、坐支现象严重。已制定的制度部分内容已经陈旧过时,不能对经营活动中新发生的业务起到指导作用。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手册内容不细,未包括业务流程及工作流程的具体内容,造成实际执行中的困难,产生财务风险。

二、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1.分析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应变能力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如当今市场不可预测因素增多,股票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企业应及时降低股票投资在所有投资中的比例,从而降低风险。

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

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改变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提高决策层的监管和指导力度,健全和创新企业的权责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等。既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也要重视内部财务控制环境的建设工作。内部财务控制与企业的任何一个组织,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每一个人都对内部财务控制负有责任并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是人建立企业的目标并将控制机制赋予实施,因此内部财务控制环境法有待进行全面建设。

3.完善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变化的环境

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另外,还应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4.提高财务决策的水平防止产生财务风险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管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5.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作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作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其次,要给其相应的财务活动权利。再次,在明确其要承担的风险责任的风险报酬,进行严格的考核兑现。这一条是每个企业都应当重视和实施的。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作到责、仅、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6.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7.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

对于投资结构风险,企业同样应将重点放在保持资产合理的流动性上。而对于投资项目风险,企业应以回避风险为指导思想。企业应该在获取充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等科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测算项目的经济效益及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运用专门方法从各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以保证在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同时,风险最小。科学的决策可以减少投资和生产的盲目性,为保证企业盈利能力和还债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企业针对每一个投资项目可供选择的理财方案,可通过计算投资收益率的期望值、标准差及其变化系数来衡量与选择,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与权益资本收益率期望值、标准差及其变化系数的计算基本类似。对于投资组合风险,其包括可通过证券投资多样化予以规避的可分散风险和无法通过证券投资多样化来降低的不可分散风险两部分。两者之中只有前者才是企业投资风险防范的重要对象。企业应主要运用分散法通过对外投资多样化等方,式来分散投资组合风险。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关于资产组合理论方面的描述“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对这一方法的最好描述与说明。

理论上,投资组合内的证券种类越多,其分散风险的功能就越强。当投资组合包含市场中所有证券时,就可以完全消除公司特别风险,而只承担证券市场上的系统或与市场相关的风险。

8.收入回收风险的防范

对于收入回收风险的前者,更多的有赖于企业产品销售部门与产品开发部门的努力。企业销售部门应该加强对市场需求变动的调查分析,并及时反馈给企业产品开发部门,由产品开发部门不断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改进创新,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够跟上市场的需求,甚至引导市场的潮流。从而将企业经营风险对财务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而对与收入回收风险的后者,要求企业采取合适的商业信用政策,既不能为了增加市场份额、扩大销售而任意扩张商业信用,造成巨额呆帐坏帐也不能过于吝音商业信用,影响销售增长。企业应该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合理利用信用“五”亲统即信用品质、偿债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估与分析定期检查和评估每一个客户的信用额度不断提高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条件的科学性设定专门部门进行应收帐款的催收,并另外设定专门人员定期对应收帐款的收回情况进行考核,提高企业应收转周转率,从而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有效的防范收入回收风险。

9.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

对子收益分配风险防范,首先要求企业必须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收益确认的标准,既不能无故提前确认收益,也不能推迟确认。其次企业还应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做好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与核算工作。最后企业应该将收益分配方案与企业筹资方案有效结合起来考虑,充分利用内部筹集资金成本较低的优势,降低企业综合资本成本,并有效防范收益分配对企业未来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篇4

   论文摘要: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面临风险的威胁。因此,正确把握企业财务风险的运行规律,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1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1.1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

   1.2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1.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1.4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2中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2.1企业的理财活动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

   2.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损失严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筹资综合成本高,造成负债比重加大,财务风险增高。

   2.3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2.4企业理财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3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及化解方法

   (1)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因此,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2)通过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即是说,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应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4)对财务风险作出恰当的处理。财务风险的处理是风险的事后控制,具体方法主要有:①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如工业企业按一定规定和标准提取坏账准备金。商业企业可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这是弥补风险损失的一种有效方法。②在损失发生后,或从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③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④注重投资决策问题。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企业决策者必须作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5)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按照以上方法作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6)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7)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首先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一般而言,确定负债规模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如警惕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影响、防范财务风险和关注财务成本。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①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②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③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

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篇5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

(一)经营活动中现金净流量越来越少。现金净流量是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差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对企业偿还负债,增加投资规模至关重要。导致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的降低。如果现金净流量长期较低,会造成企业难以正常更新固定资产,财务风险增大,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二)资本资产结构出现问题。资本结构是指各种资金构成及其比例关系。风险结构型和保守结构型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的两种表现。前者主要指企业的产权比例不够正常,债务融资规模过大,以至于还本付息能力不够而产生财务风险;后者主要是指企业的资本策略太过保守,大部分是权益资金,基本上不负债,或者负债的比例比较小,这种情况不利于企业利用财务杠杆效应,从而影响发展。

(三)应收账款和应付项目增幅较大

1、应收账款不断增大。应收账款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正常结算周期内的占款;二是为了扩大销售降低存货,企业允诺客户延期付款而形成的赊销占款。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余额相对稳定的。但是如果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为了维护市场份额而提供商业信用,就会造成应收账款余额提高;或者是销售的产品存在问题,不符合客户的要求,客户拒绝付款。这些问题都会使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化成为财务风险,影响企业发展。

2、应付款项大幅度提升。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慢,并且销售收入下降,则会出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如果不能尽快扭转局面,则会出现原材料供应中断、水电停止供应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情况,甚至致使企业停业,同时不断加大各种应付款,从而引发严重的财务危机,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当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付项目增幅较大时,企业的管理者就需要做出措施来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指标,它等于收入与费用的差额。通过对当期利润额和各期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反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当前成本费用支出的大小等相关信息。当盈利水平不断下降,企业可能就会面临亏损,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企业的内部原因

1、财务决策科学性较低。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企业的决策者仅凭借着主观感觉而盲目投资,并没有搜集、验证信息,做出相应的财务分析,那么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导致企业蒙受损失。

2、不合理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两大资金来源各自所占的比重以及每类资金来源内部的比重构成情况。我国的企业大多因为决策失误的原因,普遍存在着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企业的负债比例太高。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导致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过高,不能充分加大负债的财务杠杆效用,提高了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使企业财务负担加重,产生财务风险。

3、赊销方式导致资金回收风险。赊销是一种信用销售,一些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为了扩大销售降低存货,在事先未对付款企业信用状况做深入调查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方式去争夺市场,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大量增加,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到期无法收回而成为坏账。

4、缺乏健全的财务监控机制。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内部的财务监控管理,要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建立一套健全的财务监控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现代企业都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难以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这就很容易使企业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的外部原因

1、税收法律规范的变化。每一个企业都有义务去纳税。税负,是企业的一项费用,它会使企业的现金流出增加,对企业理财有很大影响。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每一个企业都希望减少税务负担。而税负的减少,只能靠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一些财务决策。如果税收法律发生变化会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出现不确定性,那么就会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

2、利率变动的影响。利率风险是公司的盈利能力或公司价值因利率变动而带来的风险。一般来说,企业的负债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在未来一段时期利率持续下降,而企业需按照事先的约定支付高额利息,使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如果利率在未来一段时期持续上升,虽然企业按照事先约定支付较低的利息,但如果市场利率持续上升,有可能导致货币升值,那么公司的债权就会面对赎回的压力,加重还本负担,增大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当前,很多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已成为每一个企业的重中之重。只有建立一套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保证企业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的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首先企业要努力培养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其次还应该对财务人员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使企业能够对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做出防范措施,减小企业的损失;最后应提高全体员工风险防范意识,适时做好宣传工作,将财务管理意识渗透到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和全体员工思维中,以降低财务风险。

(二)编制财务预算,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机制

1、建立以全面预算管理体制为核心的中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为了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实施全面监控,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对生产和经营进行事前预测、事中监控和事后的分析总结。当遇到生产成本上升、产品大量积压、应收账款增大、企业利润下降等不利因素时,必须及时应对;在紧急情况下,对长期预算应进行必要修正,防止长期预算变成空中楼阁。

2、建立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主的短期财务预警。企业短期目标是要保证收入能够抵偿支出,并具有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滚动编制短期现金流量预算表,实时监控短期资金流,在出现收不抵支情况之前采取相应措施。

(三)完善企业组织体系和预算流程。根据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完善企业组织体系和预算流程,加强过程控制,健全考核体系,实行全员参与,奖罚分明,使企业日常经营与长远目标相结合,提高全面预算的权威性。

(四)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负债比率通常由盈利能力的高低、行业的特征和资金的周转速度这三个因素来确定。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可以避免各种风险的发生,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收益,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制定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现状,并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减小企业的损失。

1、规避风险。企业在做出决策前,根据风险规避原则,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续影响进行预测,将自己承担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做一套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备选方案;实施的方案如果出现不利的情况,应及时终止或调整。

2、预防风险。有些风险客观存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无法规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例如,企业赊销产品形成的应收账款余额较高时,为了降低坏账发生率,应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并评定信用等级,决定是否向其提供赊销,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3、分散风险。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多元化投资,采取多方筹资、多方供应、争取多方客户等措施,可以分散相应风险。以多元化经营为例,即一家企业同时参与多个没有关联的行业、产品的经营等。而相互独立的行业和产品,其在影响利润的相关因素上可以相互抵消,从而分散风险。

4、转移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同、转包等形式把财务风险部分或者全部转嫁给其他单位,但在转移风险的同时,企业需要付出保险费、履约保证金、手续费、收益分成等一定代价。

5、保留风险。保留风险包括接受风险、吸收风险和容忍风险。企业选择保留风险时,管理者需要考虑所有的方案,如果确实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管理层需采用对所有可能的消除、降低或转移方法来做出决定。企业要建立和选择合适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以识别和评估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并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事前控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事后控制财务风险发生的影响,以实现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确保企业业务的稳定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1]于素玲.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外资,2012.7.

[2]郄佶.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5.3.

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

一、财务风险分类

(一)外部风险

所谓的外部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不可能脱离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的限制,因而其财务活动必然深受这些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继而引发的风险,这种风险时客观的,不可避免的。外部风险具体可以分为:市场风险;国家政策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市场风险,企业主要的经营活动要在市场交换中得以实现,而市场是千千万万的企业组成,企业的生存必然受到其他同类行业的影响。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和开放性,市场需求变化、潜在竞争者介入、新的同类产品上市等风险都是难以预测的。企业必须提高对市场风险的警惕性,并采取合理、合法的方法加以应对。国家政策风险。企业无法预先知道国家出台什么样的政策,而这种政策的对企业是有利还是不利。即使是不利的国家政策,企业也只能遵从。自然环境风险。自然现象复杂多变,也很难预测。由于大自然的原因形成的灾难是人类无法抗拒的,很多企业因此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另外,跨国企业或涉及到外币业务的企业还能会面临汇率风险。

(二)内部风险

(1)筹资风险:筹资是企业通过外部融资,企图扩大生产规模或者维持正常的生产活动,但由于企业暂时的资金周转有限或者债务期限不合理及筹资成本过高等原因而给企业带来到期无法抽还本金和偿付资本成本的可能性。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所有者投入,这类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它的风险只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具体表现为资金使用效果低下,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报酬期望,从而引起企业股票价格下跌,加大筹资难度,使资金成本上升。另一类是借入资金,这类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效益,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就会使企业付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因此,借入资金的风险表现为企业能否及时足额的还本付息。

(2)投资风险:投资是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市场中,期望达到预期的收入,但由于预测方向或者投资方式的不合理等因素使得投资获利并未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投资风险大概分为三类:一是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不能盈利;或虽已投产,但出现亏损,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无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存款利润率,但低于企业目前资金利润率水平。

(3)营业风险:营业风险又称为经营风险,主要指的的企业在生产、销售等步骤由于各种因素所造成的风险。主要体现为生产的产品可能不能按时交货,或者产品有质量问题;或者在销售环节,与购买商因为产品价格不能协商一致,或者出售的产品不能按时收到对方的账款等。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

(4)收益分配风险:企业获得收益后,就需要分配给各个部门,如果分配不当,就会产生收益风险。如果企业将大部分的资金用于其他方面,对于扩大再生产不足,可能企业就要进行外部筹资。但如果过多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可能企业其他应急方面的资金将会短缺。收益分配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收益确认风险:一是由于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方法不当,有可能少计成本多计收益,使企业提前纳税,所确定的可分配利润偏高。二是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

(5)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不能在短时间内转移现金,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可以从企业的变现能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由于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生的问题,称为现金不足及现金不能清偿风险。由于企业资产不能确定性地转移为现金而发生的问题,称为变现力风险。

二、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缘由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性

外部环境既包括市场、国家政策,同时也包含着政治、文化、社会、法律、教育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活动。如果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跟从国家经济活动的大政方针,那么企业的财务很可能出现危机。近几年,企业受利率、通胀等的影响逐渐增大,从而直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获得的经济利润也是非常少的,无法完成既定的财务收益目标。对于文化和社会等外部因素来说,主要是指引企业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一旦企业的价值观有偏移,很可能导致经济活动的弄虚作假,尤其是虚假报账。此外,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也导致企业在出现资金短缺时很难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踏实等;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把建立财务风险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提到管理层的工作日程上来。

(三)财务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的失误是直接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直接催化剂,同时也是企业经济损失的直接因素。一旦企业财务决策偏离了正轨,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不仅使的预期的投资收入无法到达,筹资不到位,而且也会使得投资收益低于融资成本,企业的债务增多,增加了企业负担,增大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企业筹措到资金后一般用于企业经营或通过项目投资来扩大企业规模,以获取更大的利润。企业项目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很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

(四)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的结构严重失衡。资产负债率高居不下,企业可持续增长受到严重制约;二是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失衡在资产中长期资产所占比例过高而负债中流动负债比例过高,用短期债务支撑长期资产,没有相应的长期负债相匹配从而会使企业产生财务风险。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综合体现。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五)企业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存在风险。而企业财务人员由于业务素质或者认识不足,并没有认识到这些风险。他们觉得财务只要管好帐就行了,而缺乏一种决策性的长远规划。而且对于多数财务人员来说,他们的专业素质尚不能有抵御和控制相应的风险能力,特别是其专业技能大大落后于财会实践的发展,更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比如在目前的市场活动中,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一)分析外部环境变化

外部环境对于财务风险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避免,但不是说不可以预测。企业可以根据当前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财政政策,如果市场上这种产品供大于求,那么企业就应该缩减规模,如果产品供小于求,那么企业就应该审时度势,及时作出要不要、应不应该扩大生产。无论对于企业的经营者还是管理者,企业的财务人员,都应该有为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

(二)合理调整企业内部财务关系

调整财务关系可以通过合理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来实现。要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处在一个动态的管理系统中,不能僵化、一成不变。同时要明确各个部门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赋予相应的权利,做到责任、权利、义务相统一。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工作,并不是只有财务部门才参与,需要所有部门参与进来。合理有效的财务关系就像是一条顺畅的运行公路,各个职能部门就像是正在运行的车,两者才能共同形成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三)保持最优资本结构,科学决策

企业应该形成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下,企业既能保持正常的经营活动,又能扩大再生产。在筹资决策过程中,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对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权衡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与风险,使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最低,达到最优资本结构。此外,提高企业的科学决策水平,需要完善决策机制,实施科学的决策方法。决策机制包括企业的决策机构、决策内容和决策方式等内容。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性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四)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风险意识

这是个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作为现代人,尤其是现代财务人员,不仅要管理好账务,更要有敏锐捕捉信息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因此企业应创造条件让员工更快的学习,促使企业内部形成自我学、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企业在鼓励员工经常性的学习的同时,必须重视员工的再学习和培动。通过整体培训!专业培训!企业文化培训等多种形式,来增强员工的学习能力、产生知识的能力,激励员工把个人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培育属于自己的智力优势。对企业员工进行有效培训的关键在于培植和强化员工自主开发能力意识,促进员工明确能力开发的方向,为员工自主开发创造机会和场所,创造和改善虚拟学习环境。当前,要重视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以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自身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五)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财务风险单靠一个方面的完善并不能解决终极问题,我们还需要建立系统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这种机制使得企业内部管理连接成统一的整体,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化解和规避风险,使风险损失减至最小。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是多元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鉴:回避风险法、降低风险法、分散风险法、转移风险法、债务重组法。回避风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投资方案,这是为了减少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损失的程度;二是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利的情况时,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降低风险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分散风险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项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转移风险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债务重组法。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参考文献:

[1]张宏艳,李莉.关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的探讨[J].会计师,2008,09.

[2]黄洁.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浅析[J].中国市场,2010,04.

[3]彭晓奕.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商,2012,03.

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篇7

关键词:风险资金借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事业转型期和新的发展期,高校的经济行为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更加多样性,经济来源也更加多样性,这样就会给高校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种风险并防范。

1、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

1.1、高校在财务方面的管理

1.1.1、随着国家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国家对高校的优惠政策也越来越多,高校的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缺乏经营管理意识,弱化内部环境,导致了高校财务风险的增加。

1.1.2、一些高校在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高校是国家办的,资金上就应该依赖国家的拨款,这不仅增加了国家的负担,也使这些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过分单一,以及部分学生拖欠学费,这些都导致了高校的资金紧缺。

1.1.3、高校的财务管理有一定的滞后,预算控制不严,支出过大。有些学校的信息公开程度不透明,存在一些暗箱操作,一些学校,不仅一级学院,还有旗下的二级学院,均有收入,但是由于都缺少了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来加以约束。以及高校的财务信息不公开,造成高校的收支缺乏有效的监督。

1.2、高校的融资压力

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膨胀和国家财政能力的制约,高等教育投入增长速度大大滞后于规模发展速度,为了解决资金困境,高校只能自筹门路向金融机构举债。但是这些贷款只是短期内解决了高校的问题,巨额的利息却让高校头疼不已,这也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育和科研。高校融资压力形成的原因:

1.2.1、有的高校建设的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

1.2.2、不经过调查就任意增加贷款的规模以及范围;

1.2.3、高校为了保证正常的运营工作,其自身所筹集的资金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1.3、校办产业财务风险情况

随着高校经营的多样性,校办的经营实体也越来越多,为此校办产业带来的风险也很多。校办产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投资风险,收益分配不均风险等以及由于经营不善导致了清算破产的连带风险。作为学校,其必须要承担与之相对应的责任和风险,最终给学校的相关财务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不但形成校方产业的财务风险,还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的开展。校办产业财务风险生成的主要原因:

1.3.1、产权过于单一,职责划分不清。校办产业的主要投资人往往是高校,高校可以直接规定管理模式,进行投资决策,相应的财务风险,均由校方一并承担。

1.3.2、校办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存在不完善的局面。校办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管理上更多的带有了行政色彩,在经营不善时大家都推卸责任。校方所办产业的财务风险形成还由于管理者的盲目决策,不考虑实际情况、财务制度方面的不健全,普遍的铺张浪费现象等。

2、高校在财务风险方面的防范

2.1、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防范

2.1.1、在现有的财务基础上建立健全的财务模式

对学校的真实财力和办学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如实的分析,对学校的潜在财务风险建立预警机制。按照现在实行的财务制度,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综合其他措施,科学地判断财务风险,合理制定预警机制指标。首先,真实性支付能力指标的有效反映。此指标主要涉及到现实以及潜在支付能力两个方面。其次,必须合理的分析年末货币资金的结构以及所构成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校方自己的资金余额以及非自己的资金余额在年末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再次,校方在对资金使用情况上的反映还要包括对自有资金使用情况的分析。最后,每年对校办产业的财务以及资金情况进行剖析,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

2.1.2、学校要扩宽筹资渠道,增加收入来源

要改变一些传统的资金来源,对筹资的渠道采取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筹资来源,不要把国家的财政拨款作为主要的筹资模式,还要实事求是的把学生欠费的问题解决,要了解学生拖欠学费的原因,并与学校管理层研究解决办法。要增加多渠道的筹资方式,充分利用社会上闲散的资金,运用多种市场手段进行筹资。

2.1.3、运用强硬的手段对预算进行约束

加强科学预算,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效益。要加强高校的支出管理,健全各个部门的职责,控制各种不合理的开支,使各个部门领导都承担财务风险控制的责任。加大对预算项目安排的可行性、必要性的论证,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和健全一套适合学校具体情况的预算定额,如人员经费支出定额、公用经费支出定额,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要对高校的经济制度制定一个完善合理的体系,组成一个职工分工明确并能相互检查与监督的运行管理体制,为实现一个良性的高校财务管理而努力。

2.1.4、完善监督机制,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定期公开财务信息

首先高校要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对高校内的资金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有关部门整改。同时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高校重大的投资决策需提交职代会讨论,财经工作应定期向职代会报告,确保高校资金使用公开、安全、有效。

2.2、高校融资风险的防范

2.2.1、高校要树立风险意识,适度融资,严格控制发展规模,认真分析和研究高校的财务状况和发展需要,确定科学、合理的融资规模。同时对高校的融资要进行全面的监督并确立完善的融资机制。监督的主要内容涉及到融资的额度、规模和将来的用法以及未来的收益等。

2.2.2、高校应加强借贷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高校要对借贷资金的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对银行已审批的贷款,学校应根据需要和工程进度放款,严格避免银行贷款资金留存单位账户而无辜承担利息,进一步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

2.2.3、高校要对还款制定严格的计划。要把还款的计划安排在高校年度的收支预算当中,做到量入为出,保证能按规定期限还款。

2.2.4、要帮助困难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使学生通过助学贷款来解决欠费的问题,这样就增强了学校费用的收缴率,提高了学校的自有资金。

2.3、校办产业的风险防范

2.3.1、加强校办产业法人治理,清晰产权。校方所办的产业要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合理规避风险。

2.3.2、要加强校办产业的内部管理。要建立完善合理的法人机构,使其分工明确,责任划分明确,进而实现科学管理。校方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慎重决策,不能盲目投资,要进行科学的论断和市场化的分析,要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创办“科技创新型”公司,大力提高产、学、研水平,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收入。

3、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财务风险都在逐步的扩大,我们要在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这种财务风险的防范,要增强高校的防范意识并在发现问题时能及时合理的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史为业.新时期高校财务治理研究.《会计之友》2011年第11期下.

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篇8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指的是公司或者组织的财务结构不合理并且融资不当而造成公司或者组织失去偿还债务的能力,最终导致相关投资者的收益下降。财务风险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财务既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又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它还可能给公司或者投资者造成威胁或者带来机会;狭义的财务风险只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这里要讨论的只是狭义上的财务风险,也就是医院在正常经营时的那些不确定因素而让医院蒙受损失,财务风险破坏了医院的正常运营,严重时可能使医院陷入财务困境最终停止运营,尽管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但从根本来说,财务风险的发生必定会有一些确定性的因素,只要对这些因素加以研究,总结其中的规律,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可以使财务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本文就是讨论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相关防范措施,从而将医院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并且得到有效地控制。

一、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一)医院预算管理不力

从目前来看,很多医院出现财务风险的首要原因是没有或者很少对财务预算进行管理,即使有部分医院也编制财务预算,主要是为应对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没有实际的管理意义。大多医院在编制预算时,都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仅通过收入与支出的百分比进行衡量,这种方法有很大的缺陷,缺乏对医院发展计划所需资金的预算,对医院合理的支出也没有计划在内,因此忽略了预算中很多的其它具体资金的需求,当医院出现财务紧张时就导致需要以贷款的形式维持医院正常的运转,这对医院来说是不利的,如果这种预算方式长期没有改变,还会使医院的财务进入恶性循环的状况,进一步加大医院财政困难的处境。因此,要想改变医院的财务风险,重视财务预算编制,改变财务预算方案是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

(二)医院缺乏必要的资金安全管理机制

增大医院财务风险的第二个原因是医院缺乏必要的资金安全管理机制,医院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大都没有对这些资产的效益进行全面地分析,更没有进行科学地论证固定资产购买的必要性,这就造成了医院购买了很多价格昂贵并且没有太多经济效益的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的资金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并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收回资金,因此形成大量资金闲置的状况,从而使阻碍医院资金的运转,这给医院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医院在采购药品也有一些问题,为了减少药品的成本,一般的医院所采取的措施是一次性购入较多药品的策略,这样是可以减少单位药品的成本,但药品所占用的资金则大大增加,再加上药品的存放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当然也会耗费一定的资金,而药品的消耗则可能要一定的时间,这样不但使药品的单位成本反而增高,并且给医院的财务带来风险,最终医院还可能出现资不低债的现象,这都是医院没有采取必要的资金管理机制所带来的后果。

(三)医院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不足

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而医院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其中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等,从上面两点可看出,目前来说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还比较低,因此会有适应外部环境能力不足的现象,而外部环境对于医院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可回避的一部分,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收入,还能使患者在看病时对医院有一种信任感。但大多数医院并没有适应好外部环境,这就给医院的发展造成了一些困难,从而使医院的运营有着更多的确定因素,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如通货膨胀而引发的物价上涨等,使医院的采购价格增高,但医院在预算时并未考虑到这些因素,最终加大医院财务的风险。因此,加强医院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也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

(四)医院财务管理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医院属于公立医院,一般来说没有太多奖罚机制,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医院财务的管理也没有太高的热情,因为亏损也和财务人员没有太大关系,而盈利财务管理人员也不能得到什么好处,这就使得财务人员对于医院财务风险的认识还不够,也没有及时地补充所需的财务知识,学过的知识过时,根本没有或者很少意识医院会发生财务风险,即使发生也和自身没有太多关系。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

首先要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要编制一个详细的预算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的内容执行,必要时要对其进行考核,以确保尽可能少地出现预算外的资金损失。在预算方案制定时,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如控制收益较少或者资金回收能力较慢的投资项目,减少固定且效益较少的资产投入,并在资金投入时对其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另外还要结合考虑医院的整体发展和医院资金的承受能力,使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尽快不出现资金亏损的现象。

(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控制医院的财务不低于某个标准,主要是控制医院的负债规模,方法是通过监控医院日常的财务报表,对其中的一些潜在的风险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控制医院的资产的的流动比率、速冻比率等经济运行指标来对医院的整个负债规模以及偿债能力进行评定,为医院的财务预警设定一个风险值,当财务的某项指标在风险值以上时在投资时就更应谨慎。在贷款管理方面要通过严格论证,并且控制贷款规模,严格制定还款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通过贷款以及自有资金所占的比重来测算医院的综合资本成本,这样在贷款决策时就可以选择一个资本成本最低的贷款方案。

(三)完善医院财务制度

医院财务的很多制度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如固定资产购买的财务流程以及医院具体的财务奖罚制度等,这是财务人员以及其它的相关部门都应遵守的标准,每个医院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制度,按照这些制度严格执行,不做制度以外的财务投资,这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

(四)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

面对不断改变的外部环境,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不断地提高,才能使他们对医院财务知识更好地掌握,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他们的业绩与医院的财务状况联系起来,这样就能更好调动他们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在财务决策时也会进行全面地评估,从而保证医院在低财务风险下快速地发展。

随着我国医院的快速发展,造成医院财务风险的原因也将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复杂,在以后医院的发展中,要采对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使医院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从而使医院的发展更加稳定和快速。

参考文献:

[1]余进.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防范医院财务风险[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第5期,23-26

[2]李海兵.新医改形式下医院如何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时代经贸》2010年第20期,22-27

[3]李洁珍.公立医院负债经营与财务风险的防范[J]《财经界》2010年第21期,29-31

[4]谢明均,谢钢,雷鸣.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院管理》2010年第5期,39-41

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篇9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财务风险(finacialrisk)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这就是广义风险的概念。关于财务风险的两种不同的观点,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一)利率风险

企业通过借贷形成的资本金,必须按规定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因此,利率的变动使企业面临着因利率上升而无法按期偿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严重时会导致企业因资不抵债而进行破产或清算。

(二)投资风险

企业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进行投资,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发生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有价证券的变现风险、购买力风险和收益收益。造成各种投资风险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政治经济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投资决策失误风险、证券市场风险等。

(三)流动性风险

企业的流动性资产应当保持一定的比例,以保证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债务偿付能力。存在大量固定资产和不能变现的有价证券的企业,很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因为资金的周转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循环,进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还能力。

(四)信用风险

企业在资金的收回过程中产生的,当交易的对方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履行时就会产生信用风险。由于市场经济中有一部分企业履行债务的意识比较淡漠,付款方到期不能偿还货款,造成销售方的损失。

(五)收益风险

由于管理者制定不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而给生产经营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的制定不当会影响企业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当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时企业的再投资将发生困难,影响生产经营。因此,收益分配活动风险是现金流量的不协调风险。

(六)汇率风险

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还将面临汇率的风险。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收益,以外币融资的企业会面临债务增加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原因。

(一)外部原因

1、企业的财务管理不适应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受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任何一个环境因素的突变都有可能使陷入财务风险中。比如银行调高贷款利率,就会使偿还的利息上升,这样势必会加大企业的偿债风险。

2、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首先,企业以负债借入的资金,当合同利率固定时,市场利率的下降会使企业按合同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当合同采用浮动利率时,市场利率上升会使企业支付利息的压力加大。其次,如果采用外币融资,那么浮动利率的变化也会使企业导致产生财务风险。再次,汇率的变化还会影响进出口企业收益的变化。

(二)内部原因

1、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筹资成本,更多的采用债务融资,从而导致债权资本在总资本的比例过高,一当资金链断掉,企业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从而陷入财务困境。

2、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传统的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认为只要合理利用企业的各项资金企业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导到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3、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部分企业在财务决策中,主要依赖管理者的经验和主观决策。尤其在项目投资缺乏可行性论证。

4、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偏低,即便是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比例相对较大,甚至有一部分超储积压商品。由于的存货的变现能力弱,大量的存货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也降低了企业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利于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同时,长期持有存货还面临由于市场价格下降而导致的减值损失的风险。另外,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销售收入,在商品销售过程常采用赊销方式,在收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一方面债务人长期占用本企业的资金,从而影响本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和经营情况不够了解,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形成坏账损失。

5、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现状是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合一起,也就是职能没有彻底划分,未能有效的对资金的投资和收回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内部控制度形同虚设,必然造成财务风险的加剧。

三、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下列指标进行监控:

第一,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控制在2左右,最低不应低于1。

第二,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扣除存货后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某一时点动用随时可变现资产,立即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则认为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第三,现金流量指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到期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的比率,这一比率表明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好。

第四,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的比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证程度。通常该比率应以低为好,但当企业经营前景较为乐观时,可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以获取负债经营所带来的收益若企业前景不佳,则应减少负债,降低负债率,以降低财务风险。

第五,应收账款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的比率,该指标也是流动比率的补充,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的快慢。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越高,平均收款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收回越快,企业变现能力越强,所涉及的财务风险就越小。

第六,存货周转率。是指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该指标是流动比率的补充。拥有衡量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一种尺度。由于存货约占企业流动资产的一半,有时,尽管流动比率很高,但存货变观能力较差,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一般来说存货周转速度越高,表明企业变现能力越强。

第七,利息保障倍数。是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包括财务费用与资本化利息)的比率,利用这一比率,可以测试债权人投入资本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利息保障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息税前利润为债务利息的倍数越大,企业有充足的能力还本付息。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企业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讲,是难以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对企业自身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办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合理安排企业的资本结构

片面追求财务杠杆效应而增加负债是不科学的,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应当通过各种财务指标分析确定负债资本和股权资本的最佳比例,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并实现财务杠杆效应的最大化。此外,企业在行业发展不景气时,应降低负债额度,以避免收益下降或负债压力增大的风险;在企业在行业持续发展阶段,企业应增加负债促进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三)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企业要建立以资本增值为核心,包括财务效益状况、资本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的企业绩效评价体制,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营者的业绩,明确奖惩标准与经营业绩挂钩,以激励经营者维护出资者的利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同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四)实行多元化经营分散企业风险

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应涉足多元化经营和多元化投资,分散财务风险。

(五)采用风险转移法来降低企业风险

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一般来说,风险转移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交纳保险费。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在投资建造固定资产时,企业可以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将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转移给承包方。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的企业,选择包销

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他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赊销比重较大的企业,对大宗赊销可及时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以转移还账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可以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

(六)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为了防范风险,企业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运用经济模型进行决策,坚决杜绝主观决策而产生财务风险。根据模型选择风险小而收益较大的财务决策方案来规避风险。

五、结论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财务风险的加剧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应当综合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产的原因,并积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来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琳.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科技信息,2010(34).

2、黄锦亮,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J].财会研究,2004(6).

3、邱玉兴,邵仲岩.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管理[J].商业财会,2003(9).

4、周朝琦,赵遂群.企业财务战略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篇10

财务风险一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带来的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预期目标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根据行业特点,供电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大致可分为资金类风险、经营类风险、投资类风险和体制性风险四种。

(一)融资风险

因举债经营而带来的风险就是融资风险。供电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数额巨大,仅靠内源融资不能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然而缘于金融市场体制所限,供电企业一般只能通过向银行借款的方式满足融资需要。当供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率润率低于银行借款利率时,融资风险就有可能随时发生。一般来说,从银行借入的资金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越大,企业的偿债压力越大,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大。

(二)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供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供电企业最常见的经营风险是市场营销风险。由于电力产品面向整个社会,不同的客户之间支付能力千差万别。同时,电力产品具有产、供、销同时完成和产品不能储存的特点,用户消费方式是先用电后付费的赊销方式,因而电力产品营销面临的风险比一般企业更加复杂,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财务风险。

(三)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因不确定因素的出现而导致的收益的变动。供电企业一般是基于未来的电力需求预测来决定投资,因此,这种基于假设所进行的投入并不一定就能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对于资金密集型特点的供电企业,投资一旦出现失败,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近年来,伴随着城乡电网建设及改造工程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从银行得到的各项贷款和其它渠道筹集的资金数额也越来越大,企业所承担和积累的投资风险也在不断上升。从正常经营的角度分析,供电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必须高于或等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但现实中的资产报酬却远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如果这种有悖于投资规律的现象长期存在,必然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体制风险

合理的治理结构是一个经营性组织拥有较高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供电企业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为国有独资公司,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程度较低,产权主体缺失,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供电企业集权程度较高,基层部门缺乏生产经营自主权,进一步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电力体制改革和电价政策制定也给供电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改变供电企业高度垄断性经营模式,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电价政策的变动带来的财务风险也十分明显。电力商品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产品,受国家电价政策的影响较大,具有较大的不可控性。可以说,电价政策是供电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财务风险。

二、供电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一)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

完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防范和化解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组织基础。供电企业应形构建决策、授权、执行和监督的科学管理框架,四者之间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协同、高效制衡的组织体系。在此基础上必须制定清晰的企业的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使企业为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具备一个健康的肌体。

(二)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

供电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无论是新建项目和设备更新改造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这对丰富供电企业融资途径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供电企业一方面要适应融资的外部环境,争取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优化自身的内部环境,逐渐拓宽融资途径。此外,应该紧紧抓住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的机会尝试上市融资,或者通过“债转股”方式将债权转变为阶段性的股权,获得电力投资急需的资金。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供电企业应尽快成立专门组织,对相关财务制度、税收筹划、财政金融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的规避、防范和化解在以上领域出现的财务风险;同时根据行业特点、经营状况分析预测未来的变动趋势,对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预测。通过建立先进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仅对宏观经济走势、行业整体财务状况、财税政策变化、利率变化和企业未来的战略目标进行修正,而且要结合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各种隐患并及时预警,积极主动地采取应对措施。

(四)建立融入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灵魂,因此,财务风险管理不应只关注物质方面的指标,还应关注企业文化的影响。中外企业管理的案例表明,企业所承受的最致命的风险往往不是资金或物质的某一方面,而是落后、不良的企业文化。当前,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相伴随的集体与个人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和行为方式复杂性的增大,急需统一于企业先进的共性文化之中。因此,供电企业必须尽快建立能够充分体现风险防范意识的企业文化,保证员工在经常性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严守风险防范理念,提高企业员工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