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疏导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54:23

青少年心理疏导方法篇1

【关键词】疏离感;青春期女性;原发性痛经

疏离感(alienation)是指个体与周围的人、社会、自然以及自己等各种关系网络之间,由于正常的关系而疏远,使个体意识到自己和对象之间产生了距离感、不和谐感以及不能熟识等,从而产生了不可控制感、无能为力感、压迫拘束感、孤独感、空虚感等消极的情感[1]。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疏离感会对学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是导致学生辍学和成绩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很有必要对青春期女性疏离感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分析717例青春期女性在月经期疏离感,就其中30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者作青春期女性疏离感相关因素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本市3家重点,普通及职业中学青少年女性学生757例。学生年龄12~18岁,平均年龄14.5岁。其中随机选取30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且月经期疏离感得分有差异者作为一阶因素分析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疏离感测评方法采用杨东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于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分别测评,筛出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测评疏离感总分及3个维度的分别得分。

1.2.2痛经测评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逐项询问,内容包括年龄,月经初潮时间,共同生活对象,接受月经期保健知识的程度,同时由研究对象进行痛经程度自评。痛经分度诊断标准:指月经期疼痛,常常呈痉挛性,集中在下腹部,其他症状包括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腰腿痛。根据疼痛程度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全身症状、止痛药应用情况而综合判断痛经的程度:轻度:有疼痛,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工作(或学习)很少受影响,无全身症状,很少用止痛药;中度:疼痛使日常活动受影响,工作(或学习)能力亦有一定影响,很少有全身症状,需用止痛药,且有效;重度:疼痛使日常活动及工作(或学习)明显受影响,全身症状明显,止痛药效果不好[2];

1.3统计学方法将所得问卷原始数据录入计算机,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1.0统一处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2.1青春期女性月经期与疏离感的关系757例中筛出无效问卷40例,717例青春期女性学生疏离感有效问卷中: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392例,发生率为54.7%左右。在被调查的女性中,有652例无或轻度痛经,65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其中无或轻度痛经者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304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者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47例,其月经期疏离感出现差异的发生率分别为,46.6%(304652),72.3%(4765)。

2.2青春期女性月经期与疏离感9个维度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分析月经期对疏离感的变化规律,本次研究还将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9个维度如压迫拘束感等的平均得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压迫拘束感在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差异非常显著(p

3讨论

疏离感(alienation)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从个体与不同的疏离感对象之间的角度出发,疏离感可划分出疏离感的3个因素: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其中,社会疏离感包括无意义感、自我疏离感、压迫拘束感和不可控制感;人际疏离感包括孤独感、亲人疏离感、社会孤立感;环境疏离感包括自然疏离感和生活环境疏离感,共9个维度[1]。本研究发现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392例,发生率为54.7%左右。在被调查的女性中,有652例无或轻度痛经,65例中重度痛经,其中无或轻度痛经者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304例,中重度痛经者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47例,其月经期疏离感出现差异的发生率分别为46.6%(304652),72.3%(4765)。中重度痛经者在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或轻度痛经者。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在月经期的疏离感的一阶因素压迫拘束感、无意义感、社会孤立感与孤独感较非月经期差异有显著性,其他一阶因素无显著性差异。在21世纪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对青春期女性更不容忽视疏离感的存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生活适应能力,进而危及心理健康。对于高疏离感的青春期女性,应该从个体、学校、家庭、社会及医疗保健部门五方面全方位共同关注,采取有效策略,加以预防和及时治疗。1、个体方面(1)增强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能正确地认识月经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能科学掌握月经期卫生保健常识,存在痛经症状的青春期女性应学会控制调节身体状态,自我解除月经期紧张情绪及心理负担。同时能正确地认识疏离感,学会分析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及危害,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进行合理定位,既不盲目追高,也不贬抑自己。当月经期出现痛经或经期紊乱等表现时,学会向能够提供帮助的人寻求帮助并进行积极沟通,必要时接受医疗机构诊治。青春期女性应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善于排除月经期正常生理现象带来的困扰。在遇到不良人际关系和心理问题时,学会冷静思考,学会降低疏离感并勇于挑战自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增加心理承受力,引领自己朝着充满信心、充满阳光和朝气的方向发展,不断重塑自我、超越自我,做更好的自己。(2)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学会在轻松快乐中交往。由于女性在青春期存在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3],故虚心学习他人交往的成功经验和身边的典型,学会自我激励及增强交往的自信心,对于解决因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所造成的青春期心理活动矛盾具有重要作用。2、学校方面(1)注重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能做到智力教育和心理教育并重,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对学习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坚强的意志等,既能提高学科教学成绩,也能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带来的高疏离感心理。(2)营造良好的班风,建立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让高疏离感的青春期女性学生感受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以及集体的力量,积极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和同学关系,增加归属感和自信心,减少疏离感的发生。(3)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开展青春期女性喜闻乐见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集体、融于集体,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交往能力,降低疏离感。(4)开发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研发适合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有利于针对性地预防学生疏离感的产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5)开展青春期女性心理咨询。完善对心理问题监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动向。也可进行形式多样的个别心理咨询,如信函、电话、网络咨询等,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疏导干预,及时矫正青春期女性不良心态和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障碍。共同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系统管理体系,共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6)我国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讨学生疏离感心理产生的根源、研究相应的干预措施、应用于实践,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女性心理辅导活动。3、家庭方面(1)共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和谐、欢乐,亲子关系亲密、融洽,有利于降低疏离感,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家长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确定目标,让孩子的发展立足在最近发展区,实现孩子发展的最佳状态。(2)父母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了解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发现月经期痛经或经期紊乱等异常现象,帮孩子排忧解难。有必要及时和学校老师及医疗保健机构取得联系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月经期困扰。4、社会方面共同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系统管理体系,倡导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关注青春期女性的心理成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频共振,共建和谐社会。5、医疗保健机构方面完善青少年心理三级预防保健体系,对于妇科常见的原发性痛经,青春期功血等疾病应予以合理用药,同时医疗保健机构也同样承担了青春期女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91-192

青少年心理疏导方法篇2

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

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

的积极性。三是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教师要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

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注重对产生负向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疏导工作。对学生中已经或既将发生的负向逆反心理,教师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学生产生负向逆反心理,内在的原因是他们

青少年心理疏导方法篇3

【关键词】网络社会交往对策

网络几何速度的迅猛发展与青少年网民的倍速递增,使得网络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和巨大力量,并有不断增强之势。准确把握网络对青少年社会交往行为的影响并强化引导干预,既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网络秩序的重要任务。

一、网络社交的特点及对青少年的强烈吸引力

1、网络社交的特点

(1)交往主体平等性。网络的无中心性,使得青少年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趋于平等,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进一步加强。有益的网络社会交往打破了交际歧视,拓展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对象的范围,不同社会背景的青少年能够互相了解,增进情感,进行自由、民主、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2)交往身份隐匿性。网络匿名交谈形式使青少年得以隐匿部分或全部现实身份,扮演各种与自己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相差十分悬殊甚至截然相反的虚拟角色,一方面能够表露自我的情感,形成更为快速的情感交流及亲密关系,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助长了侥幸与放纵心理,使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则的权威性弱化。

(3)交往行为自由性。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青少年有充分的决定权和表达权,甚至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在网上与他人进行虚假的交往,一方面可以通过BBS、博客、播客等尽情地展示个性,发挥想象,体验自我超越和成功;另一方面网络资源的丰富与快捷也使得部分青少年滋长了弄虚作假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出现学风浮躁、效仿网络犯罪、黑客等等现象。

(4)交往关系开放性。网络化的超时空性使青少年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关系更具开放性、多元化和复杂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冲突和融合更为剧烈。能够从全新的对象和交往方式中获取新鲜的思想、丰富的灵感,激发创造的热情;通过网络图书和影视节目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缓解紧张心理,释放生活和学习压力,适度、适时地转移和宣泄了不良情绪。

(5)交往冲突融合更为剧烈。在以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网络交流中,冲突融合更为剧烈。一些青少年抱着游戏的心态,缺乏真实的感情交流,出现交往信任危机和价值观念扭曲,甚至导致人格发展的错位,沉迷于网络而与家庭和同学等关系疏离,暴躁、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导致人性本身的丧失和异化。

(6)交往低成本、更便捷。网络接入和用户终端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使青少年的上网门槛不断降低,青少年可以利用家中的电脑包月上网,网吧收费廉价、网络游戏等服务免费尝试。尤其是手机为青少年的移动上网提供了最为便捷的途径,一方面正在成为社会化网络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其平台性也使其逐渐成为青少年进行电子邮件、博客、网络游戏和搜索等多种网络交往的重要入口。

2、网络社交对青少年的强烈吸引力

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自我认可的自由、民主、平等的交流平台,满足了受到成人般尊重的潜在心理需求。虚拟角色的快速自主转换,满足了尝试和驾驭多元角色的渴望。决定权和表达权酣畅淋漓地释放,满足了自我超越和成功的极致体验。交流内容新奇、刺激、时尚,激发了充当时代弄潮儿的强烈冲动。自我真情无约束表露和不良情绪的肆意宣泄,满足了深度情感交流及快速形成亲密关系的愿望。互联网营运商基于逐利目的设计的诱导性增值服务,满足了青少年对其高智商进行确认和炫耀的心理需求。低成本便捷的上网条件,为随时随地满足网络交往诉求提供了便利。

二、网络对青少年社会交往的负面影响

1、虚拟社会规则缺失,助长对实体社会规则的蔑视、挑战和对抗

网络匿名性提供了恣意表现自我、放纵自我情感的平台。网络交往中人的主体感减弱,容易忽略自身行为的后果,降低了网络甚至现实交往中的责任感,忽视礼仪和规范,对现实的交往道德规范产生冲击。社会性和规则性弱化,现实道德、法规措施无法发挥作用。

2、网络虚拟角色不断变化,导致自我认同混乱、心理错位和行为失调

网络交往主体多重人格化,诱发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心里调适和疏导极其困难。一些青少年在网络上更贴近于本我,放松自我约束,甚至在网络和现实社会中判若两人,导致一种自我认同混乱,虚拟的环境导致其心理错位和行为失调,对其进行网瘾戒除或心理疏导等治疗非常困难。美国一项研究也发现,长时间沉迷于电子游戏的青少年长大后更易患上抑郁症。

3、虚拟交往增多而实体社会交往锐减,延缓了社会化进程

网络交往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青少年实体横向交往,由于网络同辈群体的形成更加具有自主选择性,他们所提供的知识较之于传统同辈群体提供的知识更加呈现出一种信息多元化和良莠共存的景观,很多青少年从网络同辈那里得到和社会规范及道德相悖的信息,由于辨别能力不强,很可能被这些信息误导,严重的可能诱使青少年走上歧途。在与网络同辈群体进行交往过程中,青少年很可能只选择和自己同质性高的对象进行交往,使他们局限在一个缺少多元化的狭小空间里,当青少年真正走上社会,需要和各色人等进行交往时,往往会表现得迷茫和无所适从。

青少年长时间的上网也导致与师长直接交流机会减少,进一步深化代沟。部分青少年与成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很少,代际之间的学习互动明显不足,不利于社会知识、道德规范等的传承和进步。

4、、色情、暴力的游戏性实践极易引发现实中的暴力自虐等问题

青少年网络社会交往的内容往往比较复杂,受网上各种展示性活动、组织以及一些宣传等边缘文化、反文化和消极思想的影响,极易陷入负面文化“泥潭”。一些网络游戏中渗有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歪曲历史,丑化社会主义国家形象,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意识。一些网络游戏中的、色情、暴力内容,很容易使青少年网民产生暴力自虐等倾向,使其更具攻击性,并引起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阻碍人格发展,导致交往危险性增加,引发不稳定因素,造成校园甚至是社会的动荡。

5、对黑客、网络名人、it富豪等所谓网络英雄的极度宣传造成了对网络的极度推崇

青少年对于社会和人生认识还很肤浅,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缺乏对社会现象的准确认知和判断。而一些媒体对于网络黑客的高超技术,网络名人的特立独行,it富豪的一夜暴富等往往过度宣传和渲染,导致部分青少年对于网络和相关技术盲目崇拜,醉心技术探究,模仿黑客行为,导致学业荒废。

6、交往界面压缩在人机范围内,产生与现实世界沟通的反感、疏离甚而自闭

网络交往形式特殊,人机对话方式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除去了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诸多社会属性,社会化的趋向使得一些青少年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导致青少年交往的简单化和片面化。当他们面对真实世界的社会交往时,可能会出现人际交往受阻或失败,人际关系冷漠化,进而失去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致使人际关系疏远、亲情隐退、道德冷漠,家庭、学校、社会的传统教育失去必要的沟通途径与实际的功效。

7、网络运营商逐利性诱导和上网低成本性,导致青少年深陷网瘾难以自拔

据报道,湖北汉口一名16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竟半夜持刀砍伤母亲,抢走8000元钱。《金陵晚报》报道,江苏泰州一个16岁的男孩,因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离家出走达两个月。《成都商报》报道,一位伤心欲绝的老父亲,在三个月内写下二十万字的血书,只为了感召沉迷网络的儿子早日回家。不少沉迷网络的孩子夜不归宿,已经到了不上网不玩游戏就无法生活下去的地步。

三、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社交引导干预的对策

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交往的负面影响及引导干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正在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措施。但现有引导干预行动的部门性、时效性较强,缺乏多方协作的长效机制,媒体、网站、社区等相关方的配合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专业心理辅导工作队伍力量薄弱,成功矫治个案经验总结不足。

因此,在网络虚拟社会化、青少年社会交往网络化背景下,必须积极探讨青少年社会交往及其引导干预的新特点和新思路,全面系统研究建立适宜青少年的教育和咨询服务机制,构建多维度、广覆盖、协作共赢的青少年社会交往引导和干预体系,有效规避网络的负面影响。

1、完善规范约束机制

制定和完善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的相关法规,明确青少年网络社交规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尽快形成合理的青少年网上交往规范约束机制。

2、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转变青少年心理教育观念,总结矫治经验和规律,探索新型引导干预模式,构建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机制是强化交往行为干预的关键。现实和网络并重,多渠道创造和丰富青少年社会交往途径,针对青少年猎奇、沉迷、攀比、炫耀等心理因素探索新型引导和干预模式,强化网络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探讨总结成功矫治经验和规律。

3、构筑利益平衡增进机制

从利益平衡增进的角度看,网络经营既得利益主体的逐利性网络交往诱导和提供机制,与现实青少年教育机制存在博弈,必须从各方利益协调增进和优化的角度进行对策设计。利用时段优惠、费用减免等手段鼓励青少年在绿色网站、网吧文明上网;建立多元利益诱导机制,激发媒体、社区网络监管参与意识,吸引高素质人才和专业机构从事教育、引导和矫治工作;运用政府补贴等引导政策和经济杠杆鼓励建设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青少年网站,促使现有网站优化服务内容。

4、健全环境优化机制

以校园网建设为重点,以家庭文明上网为补充,净化网络环境,构建青少年绿色网络社会交往平台;监控和制裁逐利性不良网络信息传播和诱导使用机制的设置,规范网吧经营行为,改善网吧经营环境,确保网吧公共安全;强化网络监督员、电子警察监督防范功能,严厉打击网络犯罪。

5、形成监督考核机制

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进行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引导、监控和考评;媒体和网络使用者监督举报与网络自动净化技术相结合,进行网站文明等级考评;建立综合网管部门对网吧、网络运营商等进行监督考核,并设置市场退出等惩戒机制。

6、构建多方协调机制

青少年心理疏导方法篇4

【关键词】中医治疗;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也叫神经性食欲缺乏症,是一种与行为、心理紊乱有关的神经官能症。中医认为与脾胃虚弱、禀赋不足、情志不舒等因素有关,尤以情志不舒最为关键,属《素问·五常政大论篇》中“不食”的范畴。1874年英国的willianGull博士首先使用神经性厌食症这一术语,将本症与其他疾病区分开来[1],本症临床表现为有意地、反复、长期地节食,以至造成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甚至以厌食为特征的进食障碍,常伴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及躯体功能紊乱[2]。本病好发于女性、好发年龄为8~30岁,尤以14~18岁的青少年发病率最高[3]。由于这一患病群体正处在身心发育和完成学业的关键时期,因此其治疗效果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终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就病因病机、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的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1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病机

刘西跃等[4]认为本病属祖国医学的“虚劳”范畴。盖心为神明之府,心有隐曲思想不得自遂,则心神怫郁,心血不能濡润脾土,以成过思伤脾之病。脾伤不能助胃消食,则厌食。王薇[5]认为其发生机理是由于素体肥胖而自卑或受讥笑,心情抑郁不舒,肝气不能疏泄条达,致使脾土壅塞,痰湿内生,痰迷心窍而致进食障碍。若长期拒食或节食,水谷不充,胃阴亏虚,胃失濡养,不能受纳腐熟,加之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濡养肝体,肝失疏泄,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故不思饮食。蒋东艳等[6]认为神经性厌食患者平时心情抑郁,性情不宁,久则肝气郁滞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见恶心、呕吐反复发作;肝病及脾,脾失健运,脾气亏虚,则见厌食、消瘦乏力、神疲语微、面色萎黄;脾气亏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见舌质淡、脉弦细之肝郁乘脾之象。钟怡就[7]认为情志不遂,忧思郁怒,肝气郁结不得疏泄,肝气不能正常升发,津血不能正常为五脏六腑及脑所用,加上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因素,以致脑失所充,脾失所养,脾胃纳运功能必然因之低下而形成“不食病”。林应华等[8]将其病因病机分为3种:(1)七情内伤,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影响脾胃运化而出现厌食诸症;(2)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伤及脾胃,导致脾胃运化机能减弱而出现厌食诸症;(3)肝气不疏,饮食积滞,痰浊中阻或湿热内蕴影响其气机的升降而出现厌食诸症。陈晓鸥[9]认为本病病机主要是情志不舒,忧郁伤神,气机郁滞。所以发病根本原因是心肝的功能失调,进而导致脾胃的运化和腐熟失常。

2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2.1辨证论治

根据神经性厌食症的病机及临床表现,王薇[5]将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分为3型:(1)肝气郁结,痰迷心窍之证。治以疏肝理气、化痰开窍,选顺气导痰汤加减。(2)肝胃阴虚之证。治以柔肝养阴、生津开胃,选一贯煎加醒脾开胃之品。(3)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之证。治以滋补肝肾、养血活血,选归肾丸加减,并可配合团鱼疗法滋阴补血。蒋东艳等[6]认为应将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分为4型:(1)胃阴不足型,治以滋阴养胃,选沙参麦冬汤为主方治疗。(2)脾胃虚弱型,治以理气和胃,选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方治疗。(3)食滞胃脘型,治以消食和胃,选保和丸为主方治疗。(4)脾虚气滞型,治以健脾消痞,选枳术丸为主方治疗。林应华等[8]认为本病当分3个证型:(1)肝气不舒,脾胃失和。肝脾不调者,治当疏肝健脾以助运化,常用逍遥散、柴芍六君子汤等;肝胃不和者,治宜疏肝和胃,以助受纳,常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汤、小柴胡汤等。(2)脾胃虚弱,运化失调。病在脾者,多脾气、脾阳虚弱,治当健脾益气为主,常用参苓白术散、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病在胃者,多胃阴亏虚,治宜甘凉养胃为主,常用沙参麦门冬汤、养胃汤等。(3)邪浊中阻,升降失常。治当清热化痰、醒脾通降法为主,常用半夏泻心汤、连朴饮等。戎绍奎[10]将本病归纳为3个证型:(1)肝郁犯胃证,治宜疏肝解郁、理脾和胃,方用柴胡、枳壳、香附、砂仁、陈皮、苍术、栀子、甘草。(2)脾胃虚衰证,治宜培土益中,方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陈皮、升麻、鸡内金。(3)心脾亏损证,治宜补益心脾,方用党参、黄芪、白术、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远志、当归、茯神。

2.2专方专治

刘西跃等[4]以山药30g、玄参15g、白术10g、鸡内金10g、牛蒡子10g、生地黄30g、茯苓15g、当归15g等为药物组成的资生汤加味,由院制剂室制成每丸1g的药丸,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患者20例,最终痊愈14例,占70%;显著进步4例,占20%;进步2例,占10%。经3月至半年随访,均恢复正常体质量,进食正常,月经来潮。杨松[11]以神曲10g、茯苓12g、淮山药10g、麦芽10g、山楂10g、鸡内金10g、陈皮5g、砂仁5g、连翘6g为基本治疗配方组成健胃消食汤治疗小儿神经性厌食症患儿44例,服药2个疗程见效者13例,服药3个疗程见效者23例,服药4个疗程见效者5例,另3例无效。马莲梅[12]以安中散治疗1例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服药1月后食量渐增,2月后体质量从27kg增至47kg。张志军[13]以六君子汤与加味归脾汤治疗发病半年以内、未经治疗的门诊神经性厌食症患者5例,治疗开始后短时间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2例,便秘5例中3例改善,失眠4例中2例改善。张国正等[14]以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治疗1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服药20剂后食量渐增,35剂后体质量从37.5kg增至45kg,诸症悉除。

2.3专法专治

王薇[5]先以疏肝解郁、化痰开窍法,消除节食的心理因素;进而以柔肝养阴、生津开胃法,增其食欲、促纳食;最后以滋补肝肾、养血活血为法,同时配合心理行为治疗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疗效较好。王启明[15]以理脾养胃法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患儿2例(药用党参、草豆蔻、焦白术、砂仁、黄精、紫草、佛手花),4~6个疗程后食量渐增,症状消失,体质量增加,疗效较好。王历菊等[16]通过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法(柴胡10g、香附12g、郁金12g、薄荷6g、党参15g、山药10g、云茯苓10g、白术10g、炒麦芽10g、炒谷芽10g等)治疗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患者40例,结果治愈16例(其中包括5例闭经者),占40%;显效17例,占42.5%。吕芙薇等[17]以补脾经、运内八卦、分腹阴阳、摩腹、捏脊等基本推拿手法配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小儿神经性厌食症45例,结果显效43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

3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蒋东艳等[6]将神经性厌食症患者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例和对照组3例,首先所有患者应及时进行全身支持治疗,纠正患者可能存在的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伴发的躯体并发症,保证进食量,定时定量,在维持体质量所需热量的基础上,额外增加热量摄入。专职监护以防食后呕吐。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不能进食者针灸内关、足三里、中脘;能少量进食者给予党参15g、茯苓18g、白术10g、炙甘草6g、陈皮15g、姜半夏10g、厚朴10g、木香9g、砂仁(后下)10g、柴胡10g、当归10g、生三仙18g、白芍12g、竹茹15g、炒鸡内金15g,水煎服。2组1周内体质量均增加0.5~1.0kg。治疗组腹胀、腹痛、呕吐症状一般于治疗后2d消失,比对照组缩短2~3d;且治疗组厌食持续时间与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陈晓鸥[9]对1例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以疏肝理气、健脾安神法进行治疗。药用:柴胡12g,栀子、清半夏各9g,远志、香附各12g,陈皮9g,云茯苓15g,木香6g,炒酸枣仁30g,砂仁6g,山楂、焦神曲、炒麦芽、莱菔子各30g,甘草3g,水煎服。西药予以黛力新1片/d,舒必利0.3g/d,同时给予静脉高营养及胃肠动力药物。配合选穴:百会、神庭、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公孙。同时选用心理治疗。治疗2周后,患者能少量进食,4周后患者食欲渐增,体质量增加4kg。李平等[18]对3例神经性厌食症患儿选用心理行为矫正与多种维生素、谷维素、消化酶等综合治疗,并与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相结合的方法,10剂后收到良好效果,20剂后基本治愈,3例患儿学习成绩明显进步。

4讨论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传统生活模式的颠覆,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高效、便捷的同时,也正日益为各种压力所困扰。这种改变直接影响到疾病谱的变化,并导致大量心身疾病的涌现,其中神经性厌食症因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破坏性的影响并好发于14~18岁的青少年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神经性厌食症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由于神经性厌食症是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心身疾病,因此在治疗上主要应从生理和精神两方面着手,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优化情感、改善躯体症状、增强食欲、增强免疫功能、调动体内积极因素,从而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19]。中医因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故在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通过中医辨证对证治疗,疗效显著。但中医治疗亦有其不足之处,如中药味苦、疗程长。因患者身体本身虚弱、食欲欠佳往往会排斥服用,因此对中医药进行深加工,同时开发个性化治疗方法,易为患者接受,疗效亦佳。在运用中医治疗的同时结合西医治疗,充分发挥西医在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方面的优点,兼收并蓄发挥各自的优势[20]。另外还要配合生活调摄,减轻精神负担,注意身体锻炼,保持健康体质,以利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牟志伟,林冰.对神经性厌食的认识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110-111.

\[2\]伊茂森.神经性厌食症临床症状的诊断与治疗\[J\].山东精神医学,1994,(4):42-45.

\[3\]宁式颖.大学生神经性厌食症的病理心理分析及其调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2):1445-1447.

\[4\]刘西跃,邓观卿.资生丸治疗神经性厌食症\[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3):159-160.

\[5\]王薇.从肝论治青少年女性神经性厌食症体会\[J\].江苏中医药,2003,24(5):46-47.

\[6\]蒋东艳,张光辉.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厌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6):754-755.

\[7\]钟怡就.肝失疏泄与神经性厌食症的关系探讨\[J\].新中医,1998,30(9):3-4.

\[8\]林应华,黄宝英.神经性厌食证治刍议\[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7,5(3):182.

\[9\]陈晓鸥.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厌食1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4):104.

\[10\]戎绍奎.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7):65.

\[11\]杨松.健胃消食汤治疗小儿神经性厌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0):947.

\[12\]马莲梅.安中散治疗神经性厌食有效1例\[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6,18(2):25.

\[13\]张志军.六君子汤与加味归脾汤治疗神经性厌食症\[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16(3):25-26.

\[14\]张国正,岳双林.逍遥散新用3则\[J\].国医论坛,2005,20(5):29.

\[15\]王启明.中药治疗神经性厌食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2):120.

\[16\]王历菊,陈东成.高校学生神经性厌食症的中医辨治\[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45.

\[17\]吕芙薇,陆银花.推拿及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小儿神经性厌食45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8,17(11):503.

\[18\]李平,王逸达.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神经性厌食症的研究\[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2,13(1):47.

青少年心理疏导方法篇5

概要随着国有发电企业青年员工比例的不断增大,青年职工的需求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发展对青年员工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如何做好青工工作,提高他们的幸福感,让他们的幸福感转化为生产力,是每个企业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青年职工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开封发电分公司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全资兴建的特大型发电企业。公司现有职工800余人,其中目前有35岁以下青年职工360人,占全公司人数的40%,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司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也明显加快,岗位竞争更为激烈,公司青年职工面临着“经营机制转变”“资产结构优化”“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冲击着青工思想,触及到青年职工许多具体利益,导致这一群体思想压力和心理负荷大幅增加,由此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也日益增多。近几年多次出现青年职工辞职,集体公寓群体不稳定等事件,值得公司党委和团委高度关注。就企业而言,关注了员工的生活状态,就是关注了企业的发展大计,公司党团组织应当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对公司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适时适地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正确引导青年职工爱岗敬业、投身改制的积极性,确保公司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只有针对性地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效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给人们带来了较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公司的青年职工,受电力行业的持续亏损和体制改革的影响,心里压力和不安全感更明显,迫切需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一)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员工思想复杂多变,心理压力不断增大,思想和心理上的亚健康状况,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关注好员工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在当前物质需求已经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把尊重人格,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弘扬个性,激发人的创造力,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正是科学发展观科学的实践。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青年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关心青工、帮助青工,满足其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促进青年职工健康发展。

(二)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创新管理、促进公司和谐发展的需要

电力体制的深入改革给公司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造成了青年职工这一群体的思想波动,比如,岗位管控一体化的设置,造成了不同岗位待遇上的差别,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低岗位青年职工心理产生失衡,埋怨情绪多,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关怀和开解,是很难依靠自我调节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常态的。相反,不良情绪将继续滋生并在一定范围内“传染”,浮躁、紧张、焦虑、不安、愤愤不平、恶意地看待别人等不理性心理存在于企业当中,必然加剧企业和社会的不和谐,如不加以有效的疏导,任其蔓延,不仅影响青年积极性的发挥,而且给企业和社会安定造成极大的危害。

(三)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塑造青年职工良好心态的需要

良好的心态是一个人文明健康的重要标志,是青年职工安心工作的保证。由于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们的压力感、紧张感加重;由于收入的差距,一些人的失衡感、失落感加剧,表现出焦虑、浮躁、怨恨、偏执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经过长期的累积,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适时加强对青年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

二、当前青年职工思想类型

根据公司经营发展情况并结合调查资料,可以把公司青年职工的心理状态分为四种类型。

(一)要求进步,勇挑重担――进取型

这一类青年职工既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又能坚守岗位,出色完成本职工作,既是政治上的骨干,又是生产上的先锋,具有较高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管理水平。他们思“进”、思“兴”,有着极强的主人翁精神,能够发挥创新能力,在改制中起着先锋、排头兵的作用。

(二)讲究实际,重视现实――务实型

这一类青年职工的思想特点是求实惠,他们讲究实际,能够认真完成本职岗位工作,但对于工作职责以外的事情不关注,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烈。他们的反映出的思想方法、价值标准、行为准则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三)对改制期望过高,好高骛远――激进型

这一类的青年职工有自身的年龄优势,又掌握技术、追求自身价值,希望参与改制,也是改制顺利进展的保证。但正是青年人独有特性决定了他们在支持改制的同时,产生激进的情绪。处在不断变革中的这一代年轻人,早已打破了对“铁饭碗”的依赖。有些青年职工认为改制就是一刀切,让年纪大的老师傅离岗下岗。还有的想“我如果这次想选择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领导不让,这说明了改制是在做表面文章。”

(四)缺乏理想,情绪不稳――波动型

这一类青年职工常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应付工作,劳动积极性不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公司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或因自身技术能力不好,改制面临着转岗的问题,因而引起思想波动,情绪低落;

(2)遇到具体的困难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途径,特别是青年职工的住房、两地分居、专业兴趣不对口等方面;

(3)长期受周围个别人的人浮于事,互相推卸责任的工作作风影响,导致自身丧失动力,茫然不知所为;

(4)个人期望高,以致脱离现实,达不到目的,失去了信心。

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方法

加强针对青年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效地引导青年职工以积极的心态工作和学习,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要以正确的舆论加以引领

充分发挥政治舆论导向作用,采取简报、网络、广播等众多舆论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公司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指出不改制公司就没有活力,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存活,不改制职工收入稳定提高也是一句空话,使广大青工了解改制的迫切性、复杂性、艰巨性,增强青年职工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要做到有的放矢

针对上述分析的四类青年思想状况,应分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沟通和指导。

对要求进步,勇挑重担的进取型青年职工,应加大宣传力度,赋予这些人更多岗位职责,把青年榜样树立在广大青工身边,以点带面,发展和带动周围的广大青年,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工作氛围,共同提高思想水平和技术能力,为其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消除自卑心理,提高其工作责任意识,同时在工作上施加必要的压力,促进其较快成长,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

对于讲究实际,重视现实的务实型青年职工,这种只求个人实惠、不关注公司改制发展的心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公司党委和团委应当根据年度工作部署及安排,组织部门、班组、团支部集中学习,给予正确引导和教育,努力克服这些人消极、不安的情绪;

对改制期望过高,好高骛远的一类的青年职工,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改制是一个复杂又艰难的过程,必须是用自身努力和诚实的劳动来换取自身的利益。在适当的时候应对其采取挫折教育的方法,助其磨练心智,思想成熟;

针对少部分青年职工在改制过程中情绪低落、思想波动情况,公司团委应当逐一谈话,既要晓之以理,严肃认真的端正其个人思想问题,又要动之以情,帮助其分析利害关系,做好具体的思想工作,助其服从大局。

(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要注重细节

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公司党团组织应从改善青工工作环境、改善单身公寓和备班室环境、改善食堂伙食、组织丰富青工文体生活、关注适婚青年联谊活动等细小问题入手,做到真正的关注青年职工利益,想之所想,让青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让各级党团组织真正成为青年职工能够依靠的组织。

总之,国有企业的青年职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青年职工是企业的未来,加强针对青年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帮助青年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公司的和谐稳定,更有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生祥.中国工人优秀品格教育读本.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18-40.

青少年心理疏导方法篇6

青少年的社会化加速表现为矛盾多态,脱离了国家对青少年培养的基本要求。法律意识与认知的形成,在这种矛盾多态的社会人格成长中表现出青少年盲目的使用法律武器维系“不成熟、不健全”的个人权益,突出的表现为青少年将应有权益与应负义务混淆概念,并伴之以极为高涨的法律维权情绪和行为。对于普法教育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说是青少年普法教育新的转折期。首先必须明确维权意识的高涨充分说明了青少年对规则的推崇以及运用法律的渴望,从心理行为认知角度而言,这是良好的学习动机与倾向,其次要明确青少年社会化特点下的教育主体与载体。显而易见,普法教育的主体应当从社会信息入手,加强学校普法教育的功能,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求学,学校成了重要的信息集散地,尽管网络和媒体的影响要强于理论的说教,但仍然可以通过创新学校普法教育的形式强化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最后要明确矛盾点,高涨的维权意识应当得到正确的疏导,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应当加大解释和疏导工作,便于青少年正确的认知法律,运用法律。

二、抵制不良信息传播与犯罪低龄化是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阻断点

司法实践证明,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的年龄特征趋于年轻化,原因直接指向了正相关的不良信息接触与学习。不良信息分为间接不良信息,主要是负面的情绪体验,消极的社会人际关系导致个体出现了叛逆、抗拒的心理状态,而这部分的间接信息来源主要产生于家庭,如家庭暴力、离异、重组、犯罪史家庭等。在间接信息的传递当中,青少年容易产生两种接受状态,一种是“认同”,孩子模仿成年人,并以此为榜样强化;一种是自我抗拒,反面叛逆的思维,走向极端。而直接不良信息主要反映在同伴关系和网络关系中。直接的不良信息来源主要以感染、同化和教唆的方式,如来自同伴关系中的不良信息,激发了不良的犯罪动机和犯罪需求,在犯罪的过程当中受到一定的支持而更加猖獗。加上青少年本身人格不定型,接受能力强,在低龄化的犯罪中,同伴关系中的不良信息影响最为严重。而网络信息虽然没有同伴关系具有较强的个体针对性,但是广泛、多样的不良需求诱导,加之不正确的解决方式传授,易使青少年出现模仿的现象,且网络不良信息掩盖了犯罪结果的预期告知,青少年在犯罪前后完全不知道行为结果的危害性以及违法性。有鉴于此,对于普法教育开展的措施而言,加强低龄青少年不良信息的阻断是成功普法教育的关键。这里要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低龄青少年是重点关注对象,尤其是家庭要和学校通力合作,紧密联系,防范不良的家庭关系和同伴关系;其次对于网络使用要科学合理适度,注重网络监控机制的建设;最后,对于不良需求要注重教育和引导,以合适的方式方法发泄需求内在能量,升华问题解决的措施,重点对于性知识、公共财产保护的知识等青少年容易诱发犯罪的领域关注。

三、加强心理关怀是青少年普法教育的突破口

青少年心理疏导方法篇7

【关键词】注重疏导;弘扬正气;引人入轨

Divertattentionintroductionoforbit

tangJitao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wanli,GuangxiYongfuCountymiddleSchoolinmoraldeedsexperiment,describedthepublicationof“moraleducationweekly”and“ClassDaily”,commendingtheadvanced,sportscompetitionsandotherpublicopiniontocarryoutmoraleducationofnewinitiatives,andanalyzesitsscientificandfeasibleforruraljuniorhighschoolmoraleducation,thecurrentpointsoutanewpath.

【Keywords】todivertattention;promoterighteousness;introducedorbit

湾里中学近年来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德育教育实验,实行了一系列奇妙而新颖的德育措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德育成果。

“注重疏导,引人入轨”,就是湾里中学开展德育实验的一项创新举措。其具体的含义,就是利用舆论工具,疏导学生,在校园内创造一种弘扬正气、批评邪气的氛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积极进取的风气,激活一种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朝气,以这种优良的校园环境,激励学生进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具体的做法有四个方面:(1)出版《德育周报》;(2)办《班级日报》;(3)表彰先进;(4)举行活动比赛。以下分别简介。

1办报导向,扬善贬恶

《德育周报》是学校出版的,由每周的值周教师主编。其内容有重大时事、好人好事、违纪曝光、文明班级评比成绩公布、哲理故事、名人名言等等,每周一期,分发到每一位老师和每个班级。其作用在于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行为。这一份小小的周报,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使学生能及时地了解到本校、本班、本人一周内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一份小小的周报能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自办小报自纠自娱提高能力

《班级日报》是班里的手抄报,每日一份,由班级主办,学生轮流编辑抄写出版。其内容有重大时事、班内好人好事、违纪曝光、名人名言、哲理故事、小幽默、谜语、插图等等。抄写好之后,张贴在教室里,一周以后,又除旧换新。优秀的作品都被保存下来,然后拿到学校参加评比。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了解班级时事,表扬好人好事,纠正班级不正之风,培养学生热爱班级大家庭的良好风气,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的班风,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编辑、书写、审美等方面的能力。这种手写报虽然很多学校都有,但学校对手抄报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注重形式,却没有注重其作用。

3独出心裁的表扬,导出一批好学生

湾里初中表彰先进有独出心裁之处。一是表彰项目多,除了各校都评选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德育标兵”、“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等项目外,还创设了“最文明礼貌的青少年”、“最刻苦学习的青少年”、“最遵守纪律的青少年”、“最团结同学的青少年”、“最尊敬老师的青少年”、“最关爱学生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等表扬项目。二是表彰的做法更加郑重,表彰对象评选出来之后,除了通常的发给奖状或证书之外,还用大红纸抄写光荣榜公布出来,然后再让每一位获表彰者照一张彩照张贴在玻璃橱窗里。观榜样,心中就会产生学榜样,追榜样的想法,有追赶的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动力,正气的东西多了,邪气自然就会减少,表扬最能催人上进。

4开展有益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为了激活青少年的朝气,每个学期,学校都要举行一两次全校性的大型拔河、接力、篮球赛,举行大型的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书法比赛、知识竞赛、健康比赛,手工比赛、劳动比赛等有益活动。这些比赛以班级或个人为单位参加,通过比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使同学们更加团结,也培养了他们奋力拼搏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把闲散的、用于做歪门邪道的时间,用到了准备活动、开展有益活动中来了,长期开展这样的有益活动,就能形成良好的风气,就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来。

以上的做法都是在于正确疏导。这种疏导需要不断进行,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这句话强调了“重复”的作用,把以上的做法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就能能营造优良健康的育人环境,形成积极纯正的校风,就能引导学生走入正轨,就能培育出优秀的学生。

学校所倡导的疏导意识,全体教师只要积极为之努力,工作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效应,这种德育思想就会被学生所接受,就会变成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行动,接踵而至的是,开始有抵触的少数学生,在大多数人的驱动之下,迫于形势,他们也会跟着大家一起进步,逐渐改变了原来的思想观念。能够产生这种效应的依据是:“人之初,性本善”。初中生本来就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他们存在一些糊涂观念,是因为以前缺乏引导,一旦有人稍加点拨,便“心有灵犀一点通”,冒出心灵感应的火花。

表彰先进的做法是可行性的,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这句话揭示了人们最突出的一种天性,那就是人们总喜欢听表扬而不喜欢听批评的话。美国的一位人际关系学大师也有一句名言:“掌声可以使一只脚的鸭子变成两只脚。”这更表明表扬、赞赏对人们心理产生的强大动力。因为表扬是对别人的成绩或者成就的肯定,这必定能产生动力,而后就能兴致勃勃地去做好要做的事。表扬是对别人才能的赏识,因而就能使人相信自己,然后信心百倍地去迎接新的挑战。表扬是对别人一种友好的表示,双方没有发生矛盾冲突,一切问题都在和谐的气氛中解决了。所以我国的教育家、上海的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断言:“表扬是一种向上的艺术”。表扬还能够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多数人。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表扬的面越广,激励的动力也就越大,正气就树立起来了,邪气就被压倒了。正因为如此,湾里初中在德育实验中别出心裁,设立了许多他校少有的表扬项目,大面积地表彰学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人的成长需要正面引导,每个人都在变化,一成不变的人是没有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人变好了,有的人则变坏了。教育的作用就是要设法让学生变好而不变坏。如何变好?《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名言:“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作战如此,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要想教育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关键是因势利导。只有找到一种切合实际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妥善的引导,才能把学生教育好。那种单纯的批评、处分的做法,是只堵不导,是难以教好学生的。只有采取正确的“导”,错误的那一面才能被“堵”上。初中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这好像是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只有正确疏导才能有好的结果,才能实现我们的愿景。

青少年心理疏导方法篇8

1女性关键期的骨骼健康

1.1骨矿积累关键期

人体从胎儿期、婴儿期到成年期前的骨量一直在增加,此过程与人体的线性生长基本平行[4]。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幼儿户外活动开始增多,活动量不断增大以及活动范围渐渐扩大,同时由于辅食的添加、食物的品种与进食量增加,骨强度也会随之增加。此阶段,骨骼的发育、骨矿积累对成年后骨骼健康的影响意义深远。国内外多项研究和我们的研究均显示,婴幼儿期不但是体格指标如体质量与身高发育的快速期,同时也是骨强度的快速增长期[5],人体骨骼在1.5~3岁有比较明显的发育速度峰值,主要由于婴幼儿1岁之后开始学站立行走,行为从被动变为主动,骨密度迅速增长,骨骼需承担迅速增长的负重要求,从而形成第一次发育高峰。这一时期开展骨强度检测,可以及早发现问题,给予骨健康干预,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青少年期骨量迅速增长,是骨矿累积的关键期[6]。我们的调查显示[7],超声波骨密度检查城市和农村学龄期青少年女性跟骨超声波衰减率和超声波传播速度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城市学龄期青少年女性尿液检查,尿钙/肌酐比值低于农村学龄期青少年女性,提示农村学龄期青少年女性骨质量和城市学龄期青少年女性相近,而体内钙磷储备低,骨吸收率高于城市学龄期青少年女性。城市和农村学龄期青少年女性大多有饮食平衡、运动、晒太阳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般认为儿童期高钙摄入与骨量峰值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青少年期骨量迅速增长,是骨矿累积的关键期。其中青春期前(约7~8岁)与青春期中后期(约13~16岁)之间是人体骨密度迅速发育的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骨生长与骨建造占据主导地位,直接影响骨量积累及骨峰值的大小[8]。骨重建是正常人体成熟骨的主要代谢方式。胎儿期、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体骨骼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它决定成年人的骨骼状况。约在青春期末(18~20岁左右),人体骨骼框架基本形成,骨骼矿物质积累达90%,即骨量占成人骨量峰值的90%左右。约在30岁左右达到骨量峰值,之后,骨量每年以1%的速度递减,开始缓慢骨丢失。也就是说,3~17岁是补充钙质,提高骨峰值的最佳时期。在人体骨发育成熟之前应尽可能获得较多的骨量,以达到较高的骨峰值。

1.2骨质丢失期

我国女性妊娠平均年龄约为25岁,正是骨峰值时期。由于妊娠这一特殊时期,使女性要进行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的自身调节,其中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会导致负钙平衡,引起骨峰值下降,增加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风险。我们对孕期女性骨密度调查显示,孕期女性低骨量的发生率为29.9%,骨质疏松发生率为18.8%;孕早期和孕晚期女性骨密度定量超声指数(包括骨超声传播速度、超声衰减频率和传播速度等)与相同年龄组骨密度平均值相比均有所降低;孕期女性的骨密度与孕周、体质量、均衡膳食有关,其中体质量是影响骨密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女性在孕中期增加体质量约4~5kg、孕晚期约增加5kg,总体质量增加约12kg。孕期骨密度减少约5%。妊娠中期以后,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钙需求量增加,尤其在妊娠晚期,胎儿每天要从母体摄入100~150mg/kg的钙。挑食偏食或者膳食结构不合理,孕妇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将不能得到满足,还可能引起骨营养不足,使母体骨钙减少。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也可发生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因此,关注孕期女性骨密度的变化,增强骨强度,将有益于女性后期骨骼健康。几乎所有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经历渐进性的骨质丢失,尤其是在围绝经期开始至绝经后。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显著下降,骨代谢转换亢进,成骨细胞活性减弱,骨吸收超过骨形成,骨质丢失加速,骨量减少,骨小梁破坏、变细和断裂。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的减退,进食少、钙摄取少、室外活动少、日照少、缺乏锻炼、器质性疾患增多等使中老年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一般围绝经期后女性的骨密度下降速率快于男性,在我国45岁以上的人口中大约每4名男性就有1名患有骨质疏松症,女性发病率更高,在30%以上。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更为突出。有报道称,绝经20年以上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可达53.62%~57.89%,平均为56.76%[9]。我们的调查显示,许多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减少;55岁以上女性中,超过半数达到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与文献[10]报道一致。此外,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城市育龄期女性比农村育龄期女性更具有较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城市育龄期女性超声波减衰系数、血清碱性磷酸酶均高于农村育龄期女性,尿钙/肌酐比值低于农村育龄期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农村育龄期女性体内骨质量偏低,骨吸收率较高,与同龄城市的女性相比,农村女性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安全、有效的方法重建已经疏松的骨质。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虽然能够阻止骨质的进一步丢失,使变细的骨小梁增粗,穿孔得以修复,但尚不能使已经断裂的骨小梁再连接,即已经破坏的骨组织微结构不能完全修复。由于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骨质疏松症称得上是一位“隐形杀手”,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一旦被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再治疗,为时已晚。目前,wHo已经将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共同列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杀手[11]。骨质疏松症已成为绝经后期女性骨痛、骨折甚至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医疗费用耗资大,已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关注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使其获得最佳峰值的骨量,防范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影响,减少骨量丢失,维护和促进骨骼健康十分重要。

2女性骨骼健康的综合干预

骨骼的发育受遗传、内分泌激素,以及营养因素的影响[12]。但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到目前为止还尚未完全明晰。已有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受性别、年龄、遗传、生存环境、饮食结构、运动等因素的影响[13]。这些因素可能共存于同一个体,彼此间相互影响,很难揭示它们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因此,采取综合干预,才能有效维护骨骼健康。

2.1遗传与骨密度

骨峰值的建立遗传因素约占75%[14],其中人种、身高、体质量、年龄、性别、母系家族史、基因多态性等为主要相关因素,白种人和黄种人比黑种人易患骨质疏松症[15]。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母女骨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母亲跟骨超声波传播速度(VoS)与其女VoS存在正相关关系;其女VoS值随母亲的VoS值的增大而增大;母亲的VoS值与其女的VoS值存在线性回归关系。提示母系家族骨健康的重要性。

2.2年龄与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骨退行性病变,即骨质疏松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与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早期获取峰值骨量与生命后期骨丢失率是影响人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性因素。一般认为骨峰值越低,骨丢失率越高,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越大。人体骨密度(BmD)达到峰值以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青少年时期骨质的沉积速度大于骨吸收速度,30岁以后骨矿物质密度缓慢下降,80岁时可降到50%。有以往的流行病学的调查[16]显示,我国女性的绝经年龄为(48.6±4.1)岁,50岁以上(含50岁)绝经女性约1亿人,绝经后的女性都存在一个骨量快速丢失期。所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应从青少年甚至婴幼儿期开始,应以提高骨峰值和减少骨丢失率为主。

2.3运动与骨密度

规律运动在人生各阶段对于保护骨健康和预防骨质疏松都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对青年女性相关研究发现,女性的全身脂肪百分比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17]。锻炼能改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促进骨骼的良性代谢,维持骨结构,促进骨骼生长,推迟骨骼老化,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17]。我们对农村女性进行合理运动方式(散步、太极拳、太极剑、舞蹈、跑步、步行、爬楼梯、跳绳、健骨操)及负重锻炼等运动量(每周3次以上,每次持续30min,前后各有5~10min的准备和热身运动)指导,鼓励女性坚持不懈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增强肌肉收缩,牵拉骨骼,增加或保持骨密度。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达81.97%,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大于2h的占75.56%,提高了骨骼的健康,说明了适量运动对预防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很有必要。

2.4膳食平衡与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与早期发育关键时期的营养密切相关。蛋白质是维持机体骨骼健康所必需的物质。增加动物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长期素食可能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负氮平衡,使骨形成减少。在目前影响骨质疏松症的膳食因素中,钙是影响骨质疏松症最重要的营养素。钙是人体矿物质中含量最多的宏量元素,是整个生命期骨重建过程中骨质形成所必需的元素。我们针对农村女性进行膳食指导[18],每日2袋250ml的牛奶、适当多的摄入黄豆、豆腐、虾皮、紫菜、鱼、木耳、绿叶蔬菜等含钙高的食物和低盐饮食,结果对骨健康是有益的,显示膳食平衡是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2.5日光浴与骨密度

“晒太阳”实际是在户外活动时,接受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使皮肤与紫外线充分接触。波长在290~315纳米(nm)的紫外线可使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3,活化的维生素D是骨骼代谢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可以促进钙在肠道中吸收,从而使摄入的钙更有效地吸收,有利于骨骼钙的沉积。经常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即安全适当的“晒太阳”,进行日光浴,夏季:树荫下每日30min,面部和四肢;冬季:每日1h,面部和手,确保人体皮肤光照合成足够用的内源性维生素D3,促进钙的吸收,既有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作用,又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对儿童、妊娠期、哺乳期、围绝经期、绝经后期及老年女性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治理大气污染,保证阳光质量和净化生活环境,对预防骨质疏松症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6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骨峰值及骨丢失率大小密切相关。虽然女性年龄的增长,以及进入围绝经期,导致机体骨骼结构的退行性变化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掌握骨骼健康知识和骨健康基本技能,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起居有序,摒弃不良行为,不减肥、不挑食、不节食、不暴饮暴食和不熬夜,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骨健康素养,可以延缓或阻滞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我们按骨量正常与异常,对育龄期、围绝经期、绝经后期女性分别进行分组,开展膳食和运动的调查就显示了这一点。

3女性骨骼健康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和社区健康管理策略

青少年心理疏导方法篇9

一、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  

      班集体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发展的。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集体就能朝气蓬勃,不断地奋发上进。  

     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优良班风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优良的班风是指在集体成员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它以无形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  

     首先从组织好班会入手。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班会包括班务会、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我充分利用班会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如课堂纪律、课间要求、考勤制度、考试纪律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班集体中的问题,提出巩固和发展班集体体的措施;审议班级工作计划,总结班级工作;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定期的时事教育;处理偶发事件等等。  

      本学期,我班同学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室、清洁区卫生打扫得很干净;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都能踊跃参加,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其次是对班干部的培养。 

     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而切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己放手不管。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四、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疏导工作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疏导工作: 

    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教师要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学科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共2页,当前第1页1

     注重对产生负向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疏导工作。对学生中已经或既将发生的负向逆反心理,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学生产生负向逆反心理,内在的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但他们思想开放,单纯耿直,敢想敢说,只要道理明白了,转变态度也就指日可待。对这类学生的疏导重在讲明道理,消除错误的认知因素;其次,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打动学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其三,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导工作成效。 

    五、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 

    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 

     这学期开学初我即对班内10多个同学进行了家访或电访。在家访或电访过程中,着重在学生面前树立家长的威信,力求在家长心目中产生“若没有家长的配合,对子女的教育将会更困难”的感受。从而让家长有一种被重视的心理反应,自觉地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同时,在家长面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与家长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过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而削弱家长对子女的信任。 

通过家访,密切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师生情感,促进了教学工作。  

青少年心理疏导方法篇10

【关键词】青年职工;心理健康;企业;工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成为了许多企业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轻人能否健康的成长和努力的工作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年在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环跳楼事件,让社会开始关注企业青年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年轻人有着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青春活力和前沿知识,但是这些企业的青年职工和与他们几乎同龄的大学生相比,却较少受到社会的关注。研究表明,影响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不良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性格缺陷都有可能让这些青年员工陷入各种心理与情绪的障碍。可见,关注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员工的心理防御能力对于企业能否健康顺利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我们就谈一谈企业和工会组织对青年职工的心理特性和应采取的应对方式。

首先企业的青年职工很多都刚刚走出校园不久,稚气未泯的他们有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现实的生活往往和他们想象的差距甚远。工作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时刻困扰着他们,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是否能够去从容面对成为了摆在这些年轻人面前的新问题。而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往往心理承受能力差,做事情容易冲动,这种心里不成熟的特点成为了这些年轻人职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在当代职场中,职业倦怠逐渐成为企业青年职工的一种普遍心理规律。所谓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上文提到的心理落差和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当今企业青年职工的重要心理特点。在当代社会,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去培养关爱自己的员工,让员工在工作的同时能够实现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这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的重要使命。随着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ap)的深入,许多企业也开始重视员工积极心态的培养。针对员工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真正的改变员工自身的认知模式,让每一位员工能够积极地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即使遇到较大的困难,也能够用一种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为了实现这一点,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帮助员工。

首先要帮助每一位员工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许多年轻人没有理性分析并客观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认识到进入社会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符合个人兴趣,发挥个人所长的工作。当正式踏上岗位时才真正意识到“上错花轿嫁错了郎”,于是对新的工作茫然不知所措无法适应,从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使得自己身心憔悴,精力枯竭。

其次要帮助每一位员工以正确的方式面对和释放压力。当今社会压力无处不在,无论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学识有多么渊博,地位有多高,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压力,适度的压力是进步的原动力,而过度的压力无法释放则会成为一个人严重的心理负担。企业要运用各种方式帮助员工应对压力,例如保证员工必要的休息时间,关注员工的家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加员工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团队凝聚力,必要的时候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

广大青年职工是我国工人阶级的生力军,教育引导青年职工健康发展,关注青年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各级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在2010年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进一步加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力度,并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意见》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笔者认为,各级工会组织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确保青年职工的权益,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一是借助科学方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工会组织协助企业行政部门运用科学的国内外通用的量表,分部门、职工人群逐步进行心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依据标准进行分类并建立资料库。工会组织和管理者可以借助测试结果有的放矢地对个别有心理障碍者及时跟踪疏导,使对职工思想问题的分析更具科学性,对职工个性特点的了解更具客观性,并为开展其他工作提供依据。

二是大力普及心理学知识,加强企业心理疏导骨干队伍培训。必须加快培养心理疏导骨干队伍,把骨干的培养纳入职工素质工程培训的总体安排,把心理疏导的最新成果纳入培训的内容中。其次向本企业员工普及心理学知识,了解掌握心理科学的基本常识、基本原理,使职工掌握健康标准,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自我调适能力。

三是注重职工心理素质训练。在心理疏导工作中,注重职工心理素质训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练就职工过硬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心理教育、心理调适、心理干预和行为训练的有机结合。注重职工心理素质训练就是要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开展适应能力训练、抗挫折训练等,有效地激发职工心理潜能,提高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职工中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选树各类职工先进典型,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意志品质,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企业青年员工是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当今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真正的去关心每一位员工的成长是一个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也正是这样的一种责任将企业与员工连在一起。我们要遵循这种人性化管理的原则,从职工的心理特点出发,让每一位员工更好的融入工作,融入企业,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